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研究性教学模式运用的探讨

研究性教学模式运用的探讨

教学研究

研究性教学模式运用的探讨

梁恩胜

赵春生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70)

高职院校是我国职业人才培养的桥头堡,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大学毕业生接受传统教育存在着处理问题的能力

不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不够的。因此,

如何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代大学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要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教学模式的研究上来。

1现行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长期以来,“传道、授业,解惑”得到了各级教师在中国追求的教师标准。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作为他们的学习任务。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1.1学生主体难体现。我们提倡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但是在大学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并不少见。教师的解释和问题,许多学生选择沉默,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积极的互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

1.2教学、研究两分开。在大学里,教学和研究具有两大功能,教授的作用在于研究和教学的有机结合,科研活动成为一种教学模式是非常合适的。学生的作用是把学习和研究相结合,把研究活动转化为一种学习模式。

1.3教学知识满堂灌。目前大多数教师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需要记住老师在课堂上的内容,老师不关心学生的感情和反应,课堂教学活动就转化为课件演示活动。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1.4重结果而轻过程。根据考试结果,大学学分作为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考虑,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评价是以分数为标准,只要期末考试及格,如何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如何,则显得不那么重要。导致了部分学生只注重结果,而不重视学习的过程。

2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研究性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模式,还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将教师研究性教授与学生研究性学习、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依靠教材与广泛阅读、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有机结合并达到完整、和谐、统一的教学。研究性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能使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学科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研究性教学的实施3.1转变教师传统观念,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的研究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实施效果。教学研究与实施的理念,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

战。教师在重视学科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精神,不应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学的重要性,应该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2善用教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老师除了教授课程还应培养学生更多的必要的知识,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兴趣,即使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能够更快的融入社会,继续吸收新的知识,不断的进行自我充实。在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不熟悉新的教学模式,他们不知道如何参与到活动中去,或者一些学生由于水平的限制,不能有效地适应教师的课堂活动,会表现出焦虑、烦躁、叛逆的情绪,甚至拒绝参与课堂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

学生。学生需要老师的鼓励,也希望参与到学习中来。

3.3校企联合,创设真实的科研情境。研究性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学习内容的过程,而是要促进学习者在不同情境下的真实而复杂

的社会情境,使学习者在现实生活中有更广泛的迁移。因此,

为了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学校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建立资源共享、校企双赢的生产和运行机制相结合,创造一个真正的研究环境。

4研究性教学实施的必要保障

4.1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要实现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学校人、财、物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对教师的岗位任务评价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下,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条件保障。为了保证研究性教学的有效开展,学校应建立多种开放式的系统资源,包括图书馆、网络资源文献资料、国际期刊、学术会议等形式。此外,加强学生研究训练和指导,提供广泛的研究机会,也是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重要条件。

4.2改变评价、考试制度。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客观评价和价值判断过程,具有诊断、反馈、定向、证明等多种作用,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总结性

评价,把教师和学生从传统教学思维中解放出来。

另一方面也对改革的评价,有没有创新为标准,给学生创造自由的空间,尤其是放弃那些不能有所谓的”标准答案“的问题,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通过识别、评估和沟通,进行相应的评价,使学生在每一次的研究探讨过程中,都有成功的愉悦和继续探索的信心。

4.3加强课程与教学的开发和设计。研究性教学突破了知识的发展历程、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进行课程的开发,充分挖掘显性和隐性课程资源,建立课程环节。在课程实施中要因地制宜,调整教学结构,因人而异,优化教学过程,综合运用启发、引导、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对现有课程加以改进或创新。

随着社会对学习型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创新学习的重要内容和目标。高职院校研究性教学更显示出其生命力,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对专业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有利于探索研究性教学的未来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关注。研究性教学究竟是作为一种指导高校教学的教学理念.还是一种介乎理论和实践之中的教学模式,至今仍然没有定论,但研究性教学所倡导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将教学过程延伸到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去,实行教学、科研和学习的有机结合的理念,都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措施。这些措施必将有利于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徐明,李斌,朱俊武.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教学新探索———“3P ”教

学模式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

2015(S1).[2]罗克露,纪禄平,廖帅.冯诗源.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讨[J].计算机教,2013(13).[3]马建民,陆宁.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6(22).

[4]高杨.大学公共英语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12).

摘要: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而目前高校教学中尚存在诸多与这一任务相违背的现象。针对这些弊端,论证了研究性教

学模式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提出高校应充分利用其特点和优势,

推进研究性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教学模式;创新课题项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15-R-43859。

作者简介:梁恩胜(1980-),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轮机工程。

24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