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藏医药古籍文献《医学甘露滴》学术价值浅析

藏医药古籍文献《医学甘露滴》学术价值浅析

藏医药古籍文献《医学甘露滴》学术价值浅析
藏医药古籍文献《医学甘露滴》学术价值浅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4年9月

《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 课程编号:010131009 总学时:36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1. 教学目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涵盖了中国古代文献整理、编辑、出版、利用、研究的各方面基本功,通过开设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有利于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并对学生今后从事中国文化的传播、文献的编辑出版、古籍的整理利用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培养古代文献、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领域教学及整理研究人才奠定基础。 2. 教学任务:通过该课程的讲述,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典文献的性质、范畴、基本构成及其对当今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其次,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我国古典文献研究的基本情况,文献学研究的基本领域与有关的基础知识。再次,要使学生掌握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明确当今整理研究古代文献的历史使命,为从事古代文献整理研究工作和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文化研究、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着培养兴趣,夯实基础,学以致用的教学指导思想,对古典文献学的内容进行梳理,选择最为基础、最为实用的内容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入门内容。第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重点讲授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国古代文献的载体、编纂体例、目录、版本、校勘、注释、辑佚、辨伪等,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古籍的整理、编撰、研究常识,掌握中国古代文献的发展源流与整理方法。第二,对中国历史上的不同类型文献及代表性作品获得初步了解与印象,提高对古典文献的查找、阅读、整理、开发与利用的兴趣,奠定从事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教育、传播与研究工作必备的文化素养与业务素质。第三,通过文献学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升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加强综合

医药信息管理系统

医药信息管理系统 摘要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质量上升,我国政府对医疗卫生越来越重视,附带而来的是药品种类的急剧增加。面对越来越多的药品种类,人工地进行校对管理已经不太可能了。为此在数字信息化的时代里,开发出一套方便、简易的医药信息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文中我将对我国的医药信息管理系统的现状情况做一些简单的分析。指出开发医药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我国的重要性。 开发之前我对医药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业务、功能需求的市场调查。随后我依据业务和功能需求对系统的功能、架构进行了设计。以Myeclipse作为开发的平台,使用Mysql数据库作为药品相关信息存放的载体。最后将系统进行了分层、模块化,使得系统在开发难度减小、开发周期有效的简短、系统质量得到管控。 最后我将对系统进行简易的系统测试,以测试其是否满足基本的业务需求。且提出本系统有待改善的地方,为今后的持续开发以及系统维护提供参照方法。 关键词:医药;管理系统;计算机;开发 Abstract With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ris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health care, comes with a sharp increase in the types of drugs. The face of more and more types of drugs, artificial proofreading management has been unlikely. To this end in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age, the development of a convenient, simple medi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 will be the text of China's medi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o do some simpl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medi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our country. B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dic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 conducted a business, functional needs of the market survey. Then I based on business and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system functions, architecture was designed. To Myeclipse as a development platform, the use of Mysql database as a drug-related information stored in the carrier. Finally, the system is stratified and modularized, which makes the system less difficult to develop, the development cycle is effective and the system quality is controlled. Finally, I will conduct a simple system test on the system to test whether it meets the basic business needs. And the proposed system to be improved areas for fu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ystem maintenanc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method. Key words: medicine; management system; computer; development 目录 第一章绪论 (5) 1.1 研究背景 (5) 1.2 国内外现状 (5) 1.3 主要研究内容 (6)

藏医药古籍整理_冯岭

7 第11卷 第10期 2009 年 10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1 No. 10 Oct . ,2009 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 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我国藏区人民的健康和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藏医药古籍是藏医药学知识的主要载体,发掘、整理藏医药古籍是传承藏医药知识的重要途径。藏医药古籍整理受到藏族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卫生工作方针的正确指引下,藏医药古籍整理得到了党和政府、藏医药理论和临床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提出了加强古籍保护的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这就为藏医药古籍的系统性、专业性保护和整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 古代藏医药古籍整理 医乃“生生之具”,关乎人类健康,言其小者,可以治病养生;言其大者,可以利国利民。藏医学在 发展过程中曾受到藏族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五部遗教?大臣篇》记载,公元前200年左右,聂赤赞普推举为王时,提出六点疑虑,其中之一就是“有毒何以治?”表现了对医药的重视。松赞干布时期称医生为“活命医生”。 对藏医药古籍的整理是发展藏医学的必经途径。公元8世纪末,《四部医典》的问世,是宇妥?元丹贡布吸收了《医学大全》、《无畏的武器》、《月王药诊》等医书的内容,总结了藏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完成了这部里程碑式的巨著,体现了宇妥对藏医药古籍整理的成就。 《四部医典》著成以后,藏王赤松德赞将其埋入桑耶寺。公元11世纪被发现以后辗转传到宇陀萨玛?元丹贡布手中。新宇陀对《四部医典》进行了精心校勘、考证和注释修订,同时撰著了注释《四部 藏医药古籍整理 冯 岭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科研处,北京 100029) 摘 要:藏医药古籍整理受到历代藏族统治阶级的重视。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卫生工作方针的 正确指引下,藏医药古籍整理得到了高度重视,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藏医药古籍普查、整理、研究工作刻不容缓。 关键词:藏医药;古籍整理 中图分类号:R2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 10- 0007- 02收稿日期:2009-07-15 基金项目: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2007FY220500)作者简介:冯岭(1953-),男,安徽巢湖人,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民族医学。 Collation of Ancient Tibetan Medicine Books FENG Ling (Science and Research Division of Beijing Tibetan Hospital, 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 The collation of the ancient Tibetan medicine books had alway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from the Tibetan ruling class.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new China, under the correct guidance of the Party's minority policies and health policies, great importance has been attached to and periodic successe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collation of ancient Tibetan medicine books. Nationwide general investigation, collation and research of ancient Tibetan medicine books now have no time to be delayed. Key words :Tibetan medicine; collation of ancient books 采用活血化瘀与补益法合用,常用四物汤加黄芪、鳖 甲或用鳖甲煎丸[13] 。由肝硬化引起的黄疸加茵陈蒿20~100g ;凝血酶原显著降低或出血者加仙鹤草30g,白茅根60g,另加云南白药3~6g,每日3次口服;肝性脑病加石菖蒲10g,郁金15g。◆ 参考文献 [ 1 ] 杨国敏. 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肝临床应用与耐药预防[ J ] . 中国医刊,2007,42 ( 11 ):64.[ 2 ] 徐巍,苏乐群,李宏建. 乙肝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评价 [ J ]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 ( 9 ):737.[ 3 ] 张涛,贾继乐.2005年亚太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 疗共识要点[ J ] .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21 ( 4 ):240. [ 4 ] 邓志华. 慢性乙肝药物治疗现状[ J ] .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 分册,2004,24 ( 4 ):220.[ 5 ] 邢思邵,刘燕玲.名老中医之路[ M ] .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 1989:53-63. [ 6 ] 李文.中草药抑制HBV-DNA 的实验研究[ J ] .中医杂志, 1997,16 ( 5 ):45-47. [ 7 ] 顾伟. 慢性乙肝抗炎护肝治疗的单味中药研究进展[ J ] .四川 中医,2008,26 ( 6 ):39. [ 8 ] 韩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研究进展[ J ] .山东医药, 2008,48 ( 25 ):88. [ 9 ] 蒋忠胜. 苦参素治疗拉米夫定停药后慢性乙型肝炎的初步体 会[ J ]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49.[ 10 ] 于洪亮,唐立尧,魏斌. 4种常见中药治疗乙肝的研究进展[ J ] . 药学实践杂志,2006,24 ( 1 ):31. [ 11 ] 王雅静.慢性肝炎中医降酶四法应用[ J ] .中医药信息, 1999,16 ( 2 ):28. [ 12 ] 董振华,季元.祝谌予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经验[ J ] . 中国临 床医生,1999,27 ( 6 ):20-21. [ 13 ] 戚忠玺,姜剑军.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炎近况[ J ] . 山东中 医药大学学报,1998,22 ( 2 ):154-157.

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研究

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5-11-26T16:07:42.5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4期供稿作者:杨程 [导读] 佳木斯市中医院这也使得中医临床的复杂性有了十分显著的提升,同时也给临床医学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杨程 佳木斯市中医院 154000 摘要:循证医学在中医当中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和中医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循证医学在中医药临床当中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其中的四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文献分析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予以严格的控制,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一个更加全面的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系统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循证医学与中医药临床,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临床试验;评价研究;中医药学文献;数学计算 在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实践之后,中医药学实际上在理论方面也有了很明显的发展和转变,这种转变对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的医学模式有了非常明显的转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也十分的重视,中医药学一方面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个要素,同时中医药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同时它也成为了很多人保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1、循证医学的基本特点 循证医学如果从文字上去理解就是将证据当做是基础的一个医学,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就证据的定义和获得途径以及利用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医学,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对其特点予以简要的介绍。 首先是循证医学比较关注的是临床医学当中的实践工作和治疗工作,所以医疗护理的对策合理性和医生自身的临床经验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是从系统研究的过程中获得的证据,其就被我们称作是外部证据,一个医生的治疗知识和临床经验实际上主要是来源于专业的教育和医疗的实践活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必须要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获取和利用外部的证据,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对外部的证据予以更好的扩充,如果站在这个角度上来看,这个过程就是医护人员自我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要想保证治疗的效果,必须要将二者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只有从系统研究的过程中获得更加充足的证据,才能更好的保证治疗的效果。如果没有将个人的临床知识和经验融入其中,就客呢能够会受到外部证据的很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也就是说即使是最好的外部证据也可能对某一例患者的病情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循证医学当中主要强调的是科学治疗这一原则。 其次是系统研究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基础医学的研究,但是其更加侧重的是临床当中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康复状况,在这一过程中对预防对策和卫生资源利用等也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循证医学在发展的过程中比较重视的是使用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以上的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这样也就使得研究出的结果更有应用价值,提高了研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一般情况下在研究的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一定要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针对那些不同类型的研究,一定要选择那些相对比较合适的应用性比较强的设计,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研究的合理性。 再次就是临床流行病学比较重视的是以人为主要对象的整体性研究,而不是只针对某一个部分,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循证医学一般都是从临床试验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证据,这些研究证据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还要在研究的过程中将病人的主观感受当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将一些生命体征当成次要的指标,次要指标只有在保证其真的具有非常好的临床作用的时候才能具备比较强的相关性,这种医学理论的应用和发展也使得社会、心理和生物医学的模式能够顺利的建立起来。 2、中医药学临床研究的基本特点 首先是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提出假说,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验证是中医药学研究过程中应该采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式对于假说的检验和理论的发展和方法的确定等实际上都是医生通过人体进行临床实践而完成的,所以临床实践在中医药学体系构建和研究的过程中都有着非常大的价值,在这一方面和西医的研究是存在着非常大差别的。直接进行临床研究可以减少人和动物在属性上的诸多不同,但是因为研究的因素控制不好的话就可能出现一些非常大的差异,因为医学伦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假说是没有办法研究和验证的,因为临床研究本身就存在着非常高的复杂性,所以使用比较正确的方法对其进行临床的研究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途径。 其次是中医的临床研究当中,主要将疾病的防治和养生保健的方法当做是研究当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医当中辩证论治的思想实际上体现的是对人体的生理规律进行总结和研究的水平,它和现代的医学体系是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的,论治的前提就是辩证,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其予以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再次是中医临床治疗和实践的过程中一直以来都十分的重视人体的体制和情绪,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七情和六欲,以及自然和社会环境对人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中医临床研究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将患者当做是主要的研究对象,这样也就使得中医治疗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式就是个体化的治疗,此外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医对人身体健康的基本认识和临床治疗学等内容都是十分丰富的,所以它需要对人体的疾病和健康进行全面的衡量和分析,不能将视野仅仅的锁定在患者在病理方面的转变。这也使得中医临床的复杂性有了十分显著的提升,同时也给临床医学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最后是中医药学的传统研究方法对中医药理论体系和诊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内容极其丰富,既有哲学方法,如归纳、演绎、推理判断、概念化等,也有一般的科学方法,如观察法、比较法、类比法、分类法、调查法、试错法等,也有自身独特方法。其中的许多方法也是现代科学方法论的雏形或者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正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相结合的过程。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束缚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许多已经萌芽或初步形成的方法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总的来说,中医药传统科研方法着重于宏观性、整体性和直观性,因而形成了宏观描述较多而精确量化较少、综合推理较多而具体分析较少、直观观察较多而实验研究较少的特点。“三多”是其优势;而“三少”却是劣势,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学的发展。正确地应用现代科研方法学,合理地继承中医学传统研究方法,促进两者的有机结合,将对发挥中医药学的固有优势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3、结语 在中医药临床学研究的过程中,合理的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方式可以很好的保证其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对我国的中药

药物分析论文

阿司匹林对抗血栓的分析研究方法 姓名:陈曦 班级:制药132 学号:2013013085

阿司匹林对抗血栓的分析研究方法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而抗血栓治疗是此类疾病抢救措施及预防策略的核心。抗血栓药按作用机制主要分为抗血小板药、抗凝血药和溶栓药三类。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抗血栓治疗;抗血小板药;抗凝血药。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心脏及血管病变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抗血栓治疗一直是心血管疾病抢救措施及预防策略的核心。抗血栓药按作用机制主要分为抗血小板药、抗凝血药和溶栓药三类。前两类主要用于预防血栓形成,是抗血栓治疗的重要方法,后一类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后,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1.抗凝血药 抗凝血药是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凝血过程的药物。正常人由于有完整的血液凝固系统和抗凝及纤溶系统,所以血液在血管内既不凝固也不出血,始终自由流动完成其功能,但当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或抗凝及纤溶减弱时,则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目前常用的抗凝血药根据化学结构主要有以下两类: 1.1肝素类 肝素是一种由D-葡糖醛酸和N-乙酰-D葡糖胺残基交替排列,并经脱乙酰和硫酸化,D-葡糖醛酸转化为L-艾杜糖醛酸等一系列修饰而成的直链粘多糖。肝素是最早使用的抗凝药,在体内外均有很强的抗凝

作用,这是通过抗凝血酶Ⅲ来实现的,可有效地防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形成,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该制剂只能静脉给药,当用量过多引起出血时,可用等量鱼精蛋白中和,长期使用肝素有引起出血的危险,副作用较大。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量肝素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Xa因子活性和促纤溶作用,其抑制凝血酶及血小板的作用较弱,且不增加血管通透性,故血小板减少及出血发生率明显减少。低分子量肝素类物质血浆蛋白非特异性结合力低,其生物利用度可达98%,量效关系明确,预期浓度和疗效准确,加之其本身对APTT影响不明显.故无需药物监测。低分子量肝素类物质血浆半衰期长,达200~300分钟,为未分馏肝素类物质的2~4倍。因此用药简单,一般经皮下注射给药,每日注射1次即可。 在1993年以前,深度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治疗几乎完全依赖于肝素(heparin)。然而时至今日,由于低分子量肝素类产品更易给药且副反应发生率低,尤其是出血风险大为降低及用药后不需密集监测,故它们已经成为用来预防和治疗深度静脉血栓的主要临床选择。 1.2香豆素类 香豆素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物质,口服参与体内代谢才能发挥抗凝作用,称为口服抗凝药,这是唯一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口服抗凝血药,如双香豆素、华法林(苄丙酮香豆素)和醋硝香豆素,它们的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类似,故亦称为维生素K拮抗剂,它们的药理作用相同。 华法林与维生素K竞争羧化酶,使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

藏医药现状及发展调研报告

藏医药现状及发展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州现有藏中医疗机构5所,其中州藏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县中医院、县、县、县藏医院为二级乙等医院,正在新建民营性质的县级藏医院1所(贵德县藏医院)。全州40所乡镇卫生院中85%的乡镇卫生院开展藏中医药服务,420所村卫生室中85.7%的村卫生室开展藏中医药服务。州、县、乡镇医疗机构共有藏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140名,其中藏医133名,中医7名,高级职称19名,中级职称34名, 初级职称87名。村卫生室有藏中医生371名。年全州各级藏医疗机构门诊100021人次,门诊人均费用为52.1元;住院4298人次,发生医药费用为1234.7万元,人均住院费用为2872.6元。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州藏医药事业稳步推进,在治病救人、构建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网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特别是民族地区由于农牧民群众长期形成的用药习惯和藏医药在治疗慢性病及康复、保健方面的特殊疗效,藏医药事业发展与群众的需求还不相适应。目前我州藏中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建设、资金投入、设备配置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各级藏中医院底子薄、投入小、发展慢,基础设施薄弱,诊断、制剂设备简陋短缺。二是中藏医药的特色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藏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和产业发展的协

调性不够。三是藏中医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失衡、人才断层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人员编制短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人员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不高、服务能力低下的问题。四是藏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制剂设施落后,藏中药使用率低,其独特的医疗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五是中医医疗机构分布不均,全州仅有综合性中医院1家,服务半径有限,中医药普及率低。 三、发展思路 1、高度重视藏中医药事业发展。将藏中医药事业纳入各级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当地藏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对藏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制定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不断增加对藏中医药事业的专项投入,及时研究解决藏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加大藏中医药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资金、项目、科研、管理、人才等方面的有力支持,加快推进藏中药事业发展。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医疗保障制度中,将符合政策规定的藏中医药服务技术、项目、院内制剂等纳入报销范围,在价格制定、临床应用、医保报销比例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研究制定扶持藏中医医院开展院内制剂的优惠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管理模式,引进民间资本,享受同等待遇,加快和促进藏中医药事业发展。 3、加快藏中医药队伍建设。制定倾斜政策,合理确定藏中医疗 机构人员编制定额,通过吸收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藏中医专业

古典文献学书目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94。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北京:中华书局,2001。 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厦门:鹭江出版社,2003。 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北京:北京大学,2006。 张舜徽:《文献学论著辑要》,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邱陵:《书籍装帧艺术简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韩仲民:《中国书籍编纂史稿》,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来新夏:《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魏隐儒:《古籍版本鉴定丛谈》,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 戴南海:《版本学概论》,成都:巴蜀书社,1989。 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曹之:《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2002(重印)。 姚伯岳:《版本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戴南海:《校勘学概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管锡华:《校勘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校勘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北京:中华书局,1963;成都:巴蜀书社,1991。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北京:中华书局,1981。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目录编》,济南:齐鲁书社,1988。 周少川:《古籍目录学》,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医院药品信息管理系统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起源于美国,在国际学术界己公认为新兴的医学信息学(Medical Informatics)的重要分支。美国该领域的著名教Morris.Collen于1988年曾著文为医院信息系统下了如下定义: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汇[1]。 1.1.1国外相关研究 电子计算机在医院的应用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60年代初,美国便开始了HIS 的研究。著名的麻省总医院开发的COSTAR系统是60年代初开始并发展到今天成为大规模的临床病人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70年代,HIS进入大发展时期,美、日、欧各国的医院,特别是大学医院及医学中心纷纷开发HIS,成为医药信息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70-80年代,美国的HIS产业已有很大发展。 1985年美国全国医院数据处理工作调查表明,1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80%实现了计算机财务收费管理,70%的医院可支持病人挂号登记和行政事务管理。25%的医院有了较完整的HIS,即实现了病房医护人员直接用计算机处理医嘱和查询实验室的检验结果。10%的医院(2530)有全面计算机管理的HIS。 日本的HIS开发和应用从70年代初开始。多数日本医院是80年代以后开始进行HIS工作的,但发展十分迅猛,规模相当大,是以大型机为中心的医院计算机系统。如北里大学医院的工BM/3090双机系统。当前日本的HIS总的趋势是系统化、网络化、综合性,开始走自上而下的开发路线,一般都有大型机作为中心、支撑整个系统工作,并尽量采用微机和网络技术,投资规模大,正在实现“ordering”工作方式,即数据从发生源直接输入计算机。到1991年统计有近10家实现或基本实现此种方式。支持诊疗的功能在不断加强,系统24小时运行。 欧洲的HIS发展比美国稍晚,大多数是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开始。欧洲HIS 的特点是实现了一些区域信息系统。如丹麦的RedSystem,管理76所医院和诊所。法国第八医疗保健中心实现了能管理三所大医院和三所医药学院的一体化信息系统—Grenoble Integrated HIS。随着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发展,欧洲各国区域性医院计算机网络将实现。目前欧共体的SHINE工程已经开始,英法意德许多公司都参与了此项工程。 1.1.2国内研究情况

青海省藏医药事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青海省藏医药事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2013/6/18 16:34:00 来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作者:娘毛才 藏医药是藏族传统文化“十明”(大五明和小五明共为十明,五大明:工艺学、医学、声律学、正理学、佛学;五小明: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星象学)中一颗不可多得的奇葩。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实践中,不断与青藏高原独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相适应,在同自然界和各种疾病的斗争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对外交流中,逐步吸收其它兄弟民族及外来医学的许多精华不断地予以补充、提高,进行创造,使之成为一个适合高原特色的科学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 1 青海省藏医药事业的发展 青海省是除西藏以外藏族最集中的聚居地区。省内的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有名的大寺院,公元1711年在塔尔寺就已建立了“曼巴扎仓”,是旧中国藏医医方明发展的主要中心之一,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另外,青海的广惠寺、夏琼寺、拉加寺等寺庙也设有“曼巴扎仓”。很长一段时间,青海很多藏医人才的培养都是在曼巴扎仓(寺院)中进行,使培养的藏医人才少,满足不了广大患者的需求。直至近代,藏医药事业发展还很缓慢。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青海省的藏医药事业开始步入一个新的时期。 1.1医疗工作。医疗工作在原有曼巴扎仓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目前,全省已有藏医院达28所,其中包括在省会西宁的青海省藏医院等7家大中型医院,实现了县县有藏医院,民族乡有藏医门诊部的局面。据统计,全省藏医院公开设病床1800多张,县以上藏医院的建筑总面积达38000余平方米。 以省级藏医医院青海省藏医院为例,创建于1983年。经过近30年发展,目前是全国唯一的三级甲等藏医医院,国家药品I临床研究基地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的全国重点专科、青海省示范藏医院建设单位。现设有20多藏医临床科室,并建立各专科特色诊疗室,开展藏医艾灸疗法、熏蒸疗法等100余特色疗法。其中藏医药浴疗法、藏医放血疗法、藏药炮制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460余种张床位、400余技术专业人员,402种特色制剂。年住院人次达30000余名。前来就诊的患者除了省内外,还吸引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法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大批患者慕名前来就诊。 1.2藏医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医学教育采用不同类型的进修班及培训班,尤其是短期培训班,以解决燃眉之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初级形式已显然不能满足要求了。于是,层次较高的藏医学校也逐渐出现。如先是在卫生学校内设藏医班(如黄南自治州卫校藏医班),由西藏藏医学校代培。尽管这样,但藏医人才培养力度还远远不够,至1990年,全省新培养出的藏医药人才不过千人。1987年,国家批准建立青海藏医学院(对内充属于青海医学院藏医系),1996年,青海省藏医学院设置了藏医专业,并第一批招生藏医本科班,共有28名学生。2000年设置了藏药专业,招收藏药本科学生。2000年青海藏医学院成立民族医学的硕士研究生学科点,2006年青海医学院并入青海大学,2(X)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了全省唯一的博士学位授予点一民族医(藏医)方向的博士点,并开始招收博士生。 至此,青海藏医药教育工作形成了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硕士、博士同步提高的办学格局,为藏医药在青海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古文献学:有关古代文献典籍整理和研究的学问。它以古代文献典籍的形式内容和整理它的各个环节如校勘、标点、注释、辨伪、辑佚、编纂等为骨架,构筑了所需要的古代语言文字、古籍目录、版本、古代历史文化等有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国古文献史以经学史为中心。经学成为古文献学的中心。 中国古文献学分两派:考据学派、义理学派 中国古文献典籍传统上分经、史、子、集四部 中国古文献学史分7个时期:先秦(含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含辽、金)、元明、清及近代。 夏代就有“图法”,即文献典籍。今天能见到最早文献为商代的甲骨卜辞。我国最早的古文献整理学者,为周宣王时代的宋国大夫正考父。 孔子与五经的关系:对于传世的《易》《书》《诗》《仪礼》《春秋》等五经,相传多为孔子所作,或认为是孔子删改,实际并非如此。对于《易经》,孔子只是在教授学生时偶尔提及,并未把它作为教学内容;孔子虽然教授过《尚书》,但是否有系统整理过,尚在疑然间;孔子删《诗》只说也不可信,但他对《诗经》的解释与评论,对后世研究有巨大影响;《礼记》为儒家之书,出于孔门后学之手,受孔子思想影响很大;《春秋》为孔子整理修订过,这是学术界比较认同的看法。 孔门弟子“四门十哲”中,子游、子夏为文献学家,此后则为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秦始皇焚书坑儒,对先秦文献的禁毁情况:官方所藏《诗》《书》,诸子书不在禁毁之列;医药、卜筮、种树、法家、兵家之书不在禁毁之列;各国史记禁绝尤甚,损失惨重;民间所藏《诗》《书》与诸子书损失惨重,但远未被烧绝,故汉代屡有古文书被发现。 两汉官方4次大规模整理古文献活动:1.西汉宣帝时,博征群儒论定五经于石渠阁;2.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主持整理群书;3.东汉章帝时会群儒于白虎观考论经义同异,作《白虎通义》;4.东汉灵帝熹平四年诏诸儒正定经书文字,刊成石碑,即“熹平石经” 汉代诸子等书注释说解代表作:赵岐《孟子章句》,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王逸《楚辞章句》 语言文字学代表作:《尔雅》《说文解字》《方言》 经学今古文之分:汉代文献学的重要问题,对整个文献学史影响深远。主要区别

药物分析论文

药物化学论文 题目:苯佐卡因的合成 作者陈媛学号 系别化学化工系专业11师范班完成时间二0一四年六月十日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苯左卡因以硝基苯甲酸为原料的制备方法,以及苯左卡因的实验制备过程。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能够了解苯左卡因的化学 性质和发展状况以及他在医药方面的相关用途。 关键词:苯左卡因;硝基甲酸;合成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benzene left Kain take the nitryl benzoic acid as raw material preparation method, as well as the benzene left Kain's experiment prepares the process.Through to this article study, we can understand the benzene left Kain's chemical property and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 as well as he in the medicine aspect related use. Key word: Benzene left Kain; Nitryl formic acid; Synthesis

1 苯佐卡因概况 1.1苯佐卡因的基本性质 苯佐卡因,英文名BenLzocaine,化学名为对氨基苯甲酸乙酷(Ethylp一aminobenzoate)或4一氨基苯甲酸乙酷(p~Aminobenzoieacidethylester),化学分子式为CgHllNOZ,相对分子量为165.19。苯佐卡因为白色针状晶体,无臭,味苦。熔点91~92e,沸点183~184e(1.87kPa)。微溶于水,溶于乙醇!氯仿,乙醚。它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可作为奥索仿!奥索卡因!普鲁卡因等前体原料。 1.2国内外制剂开发现状 国外使用苯佐卡因的制剂很多,美国药物索引1984年收载苯佐卡因制剂即达一百多种,其中片剂27种,软膏17种,霜剂6种,胶囊剂3种,还有凝胶剂!栓剂!洗剂!气雾剂等。苯佐卡因作用的特点适用于口腔科,如美国Beutllch生产的/Hurrieaine0是以水溶性聚乙二醇为基质,含20%苯佐卡因的软膏,主要用于口腔科注射前局部麻醉和牙结石!牙酿手术前的麻醉止痛;Armour生产的/AAA0气雾剂,含苯佐卡因1.5%,氯化节基十六烷基二甲基胺0.0413%,用于治疗由寒冷!滴鼻后和其他刺激所引起的咽喉痛,口腔溃疡及口腔咽喉的轻度感染;英国ICI的/复方洗必泰片0(HibitaneantisePtie)含盐酸洗必泰smg,苯佐卡因Zmg,治疗口腔和咽喉感染,缓解咽喉痛和喉炎,防止扁桃体切除术和牙科手术后的继发性感染。 美国药典(第24版)!英国药典(1998年版)!中国药典(2000年版)等对苯佐卡因制剂均有收载l6]。国内有制成散剂!5%软膏!栓剂,国外制剂品种较多,用于口腔杀菌!溃疡!咽喉止疼止痒,并且含片!喷雾剂!以及耳用制剂品种较多。与国外相比,苯佐卡因在我国的使用范围是非常狭窄的,仅仅在一些外用软膏中作为止痒成份,因此它的作用特点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美国药典(24版)还收载有单复方凝胶!软膏!霜剂!表面溶液剂等,我国这方面品种还没有。仅见盐酸丁卡因片(1997年新药品种汇编)适用于消化道内镜检查前麻醉咽喉粘膜。苯佐卡因疗效确切,安全有效,5中国药品6把它列为我国第一批非处方药(OTC)。其制剂的开发需要进一步加强。 2苯佐卡因合成研究现状 苯佐卡因的制备,有从甲基苯胺出发,有从对硝基苯甲酸出发,亦有从甲苯出发。当前国内厂家生产的苯佐卡因大部分都以对硝基苯甲酸和乙醇为原料,经酷

藏医药现状及发展调研报告

藏医药现状及发展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一、发展现状 20xx年,我院的安全生产工作在县卫生局、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从提高认识入手,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深入开展安全检查,积极消除事故隐患。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较好的完成了县局下达的安全责任目标,实现了无事故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药妆产业是目前兴起的新产业,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中国药妆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镇农技部门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发挥应有的技术指导作用。20**年xx乡畜牧兽医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技术推广站分别有编制2人、3人、2人,但截止20**年上半年,三个站在册人数为零。xx乡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在没有技术员指导下只能靠传统经验生产,先进农业技术、畜牧业技术得不到推广利用,农业、畜牧业技术服务落后严重制约xx乡农村经济发展。 州现有藏中医疗机构5所,其中州藏医院为二级甲等医院,

县中医院、县、县、县藏医院为二级乙等医院,正在新建民营性质的县级藏医院1所(贵德县藏医院)。全州40所乡镇卫生院中85%的乡镇卫生院开展藏中医药服务,420所村卫生室中%的村卫生室开展藏中医药服务。州、县、乡镇医疗机构共有藏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140名,其中藏医133名,中医7名,高级职称19名,中级职称34名,初级职称87名。村卫生室有藏中医生371名。年全州各级藏医疗机构门诊100021人次,门诊人均费用为元;住院4298人次,发生医药费用为万元,人均住院费用为元。 二、存在的问题 珍爱生命,是我们快乐的源泉;珍爱生命,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全力做到的!下面有整理的关于安全生产标语口号简单,欢迎阅读! 近年来,随着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我州藏医药事业稳步推进,在治病救人、构建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网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特别是民族地区由于农牧民群众长期形成的用药习惯和藏医药在治疗慢性病及康复、保健方面的特殊疗效,藏医药事业发展与群众的需求还不相适应。目前我州藏中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项目建设、资金投入、设备配置

中国古典文献学排名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所-- 中国古典文献学 南开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北京语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 中国古典文献学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河北师范大学--文学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山西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中国古典文献学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

献学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东北师范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中国古典文献学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 武汉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上海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安徽大学--中文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中文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厦门大学--中文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广州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华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暨南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古典文献学 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河南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文献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