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聚合釜设计文献综述

聚合釜设计文献综述

聚合釜设计文献综述
聚合釜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聚合釜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PVC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为年产8万多吨,PVC生产处于低垄断状态。由于国产化PVC生产技术的成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行业内和行业外企业为追求较高利润,竞相建设和扩产,近几年国内PVC热的显著特征是大干快上。所谓大,是指规模大,新建改扩建项目年生产规模动辄十万吨以上,二三十万吨以上也不少见。未来PVC生产企业规模将向40万~80万t/a大规模水平发展,规模小的企业将由于技术水平较低、污染严重、生产成本高、竞争能力弱而逐步被淘汰[1]。

我国PVC行业采用大型聚合釜生产装置成为近年来明显的发展趋势,前几年北京化二在消化吸收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实践,成功实现了70m3聚合釜成套工艺及关键技术的国产化,并在国内很多聚氯乙烯生产企业进行了推广应用。70m3聚合釜由于长径比适中、生产强度大、换热能力好、运输方便、综合性能好,在建设10万t/a的聚氯乙烯生产装置时具有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但随着新建或扩建聚氯乙烯生产装置规模越来越大,如建设20万t/a 以上生产装置,需要采用至少2条生产线,采用70m3聚合釜就存在设备投资较大、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较高、单釜生产能力偏低、控制不方便等不足,目前不少厂家在进行二期或三期扩建项目时,首选是采用100m3,以上聚氯乙烯大型反应釜[2]。在这种背景下,开发新型聚合釜及成套工艺技术就成为必然的趋势。大型反应釜的开发不是简单的容积扩大,而是综合技术的体现,涉及到多个领域的技术合作。北京化二与上海森松公司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实践经验,对聚合釜容积的选型、换热方式、搅拌结构和方式、关键配件选择等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并进行了严格的计算,研制和开发了100 m3型聚合釜(该聚合釜正在申请专利),北京化二在吸收国内外各种先进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工艺技术。

2.聚合釜的设计

2.1 聚合釜容积的选型

聚合釜容积的选型与制造费用、运行费用、运输条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等密切相关。100m3聚合釜是引进和吸收欧洲PVC聚合釜先进技术,在国内成功研究开发和制造的聚合釜。聚合釜直径为Φ4 300mm,内夹套直径Φ 4 200,筒体切线长度5 900,长径比为1.38。釜体内壁电解抛光,抛光精度Ra 0.1 um,机械密封使用寿命12 000 h以上,泄漏量小于5 mL/h[3]。设备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用于生产各种型号的悬浮法PVC树脂,尤其是生产用于注塑料的高型号树脂(SG7 和SG8树脂),更显出其独特的优势,并实现全过程自动化控制。

从运输条件来考虑,直径#4 500以内可以采用平板车运输,运输较为容易。

从制造费用上比较,100m3聚合釜制造费用不高于400万元/台,而70m3聚合釜制造费用约为二百七十万元/台,100m3聚合釜比较经济。从生产强度上来看,该聚合釜单釜生产设计能力达到4.0万t/a,20万t/a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可以采用1条生产线控制,可以很好地满足目前国内新建或扩建PVC装置大型化的需要。

2.2 聚合釜换热方式的选择与优化

聚合釜的换热能力的大小决定釜的生产能力,聚合釜的换热能力取决于3个因素,即传热系数、换热面积、换热的温差。

聚合釜的大型化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当釜的直径增大时,其釜壁实际厚度必须增加,否则达不到耐压等级。一般氯乙烯单体聚合的最高温度选为80oC,对应的蒸汽压力为 1.5 Mp,考虑到安全系数,一般悬浮法聚氯乙烯聚合釜的设计最高工作压力定为2.5 Mp。我国聚氯乙烯树脂标准有8个牌号,SG-8树脂的反应温度最高一般为65~67 oC,对应的压力为1.15~1.20 Mpa,其实际工作最高压力不超过1.20 Mpa,聚合釜的设计最高工作压力可以定为2.0 Mpa[4]。如70m3聚合釜的直径为3 810,如果使用不锈钢和碳钢的复合钢板的厚度为3mm + 27mm,而100m3聚合釜的直径为4 250,如果使用复合钢板的厚度为3mm + 30mm,100m3聚合釜壁的传热系数比70m3传热系数降低7%。因此,当聚合釜的体积增大时,直筒段夹套和封头的总换热能力降低很多,表面积与体积比例从1.26降为1.00。如果不从工艺方面采取措施(如设置釜顶冷凝器等),聚合反应时间将会增加25%。

换热夹套方式可以分为传统的釜外冷却夹套方式和釜内换热夹套方式,釜外夹套冷却方式具有制造简单,釜的内壁既承担承重的作用也要承担换热的功能,由于内壁较厚其换热能力较低;釜内换热夹套方式制造技术要求高,釜自身和反应物料的重量由釜外壳来承担,釜内壁只是起到隔绝冷却介质和换热的功能,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釜内壁的厚度,提高传热系数,提高聚合釜的生产强度。

上海森松和北京化二对于聚合釜换热方式进行了研究。针对夹套的方式进行了比较,认为使用釜内夹套应用于悬浮法聚氯乙烯聚合釜是可行的。

对外夹套结构而言,釜体壁厚是影响传热的主要部分,占总热阻的56%以上,因此减少金属壁厚的热阻是提高聚合釜传热效率的主要方向,但釜体壁厚受压力和材料强度的制约,无法进一步减薄。

100m3聚合釜采用不锈钢复合钢板内夹套结构的聚合釜型,可以同时解决聚合釜强度和传热的问题。使得夹套内的冷却水与釜内的介质仅隔几毫米厚度,金属壁厚的热阻大大下降,提高了釜的传热系数。另外,全流通螺旋夹套结构传热面积达到最大化。

上海森松和北京化二的技术人员对于夹套的方式进行比较,重点对以下4种换热内夹套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图1为螺旋导流板全流通夹套结构,图2为半圆管夹套结构,图3为角钢全流通内夹套结构,图4为半管层叠焊接全流通内夹套结构。

通过对于聚合釜夹套方式的研究,认为图4半管层叠焊接全流通内夹套结构是最为理想的釜内换热夹套结构,其换热面积最大、传热系数最高,但制造水平要求高,制造成本较高,与之配套的防黏釜技术水平较为困难,存在一定的风险。100m3聚合釜采用图1和图3为120条型复合钢板(3+8 mm)焊接而成为全流通结构或角钢全流通内夹套结构,设计的

传热系数均可以达到1 074kcal/m2.h.oc,是釜外夹套的1.4倍,其综合性能最佳,解决了诸多技术难点,比较适合目前我国的现状,应用前景广阔。

2.3 搅拌器和内冷挡板的选择

(1)搅拌器的作用。到目前还没有1个理论公式可完全精确地描述搅拌流场的状况。搅拌流场是决定PVC树脂性能的主要因素。搅拌流场是由循环流量和剪切强度组成。循环流量可以使用轴向循环次数和径向循环次数来表征。实验中可以用示踪粒子的径向和轴向运行轨迹的循环次数统计规律来定量,循环量是比较数据,很难用绝对的数值来表示,循环流量对于传热和水油的分散与混合起着重要的作用;剪切强度主要由搅拌器和釜内挡板的相互作用提供,为悬浮液中的物质之间提供传质并且使悬浮VCM液滴提供破碎和聚集的能量。釜内挡板起到了破坏和改变流场状况,强化剪切强度和提高流场的剪切性能的作用。剪切强度一般使用单位体积的搅拌功率来表征。

单位体积的搅拌功率越大,剪切力越强,分散剂使用量相对减少,配方中的分散剂使用与搅拌形式密切相关。分散剂的品种和使用量必须与搅拌器的型式匹配一致,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

(2)搅拌浆安装位置。搅拌形式按其安装位置分为顶伸式搅拌器和底伸搅拌器。顶伸式搅拌器是普遍采用的搅拌形式,由于搅拌轴较长,轴的底部设有固定轴瓦,容易产生塑化皮子。大型反应釜一般采用底伸式搅拌器,与顶伸式搅拌比较,搅拌轴短而细,一般只有顶伸式的1/3,可以节约电能,但其制造水平要求高,尤其是搅拌轴密封系统要有不间断的水冲洗,防止物料沉积。100m3聚合釜的设计采用底伸式搅拌形式,采用双端面平衡型机械密封,密封环隙处配置注水系统,可以有效地防止悬浮物的沉积。

(3)浆叶形式。采用何种形式的搅拌叶要根据釜形状、长径比、挡板形式等因素考虑。在聚合反应中,搅拌叶对悬浮物料起着混合和分散的作用,直接关系到颗粒的形态、产品质量、分散剂的用量、传热效果等。搅拌器性能和效果主要决定于搅拌转速、几何尺寸和形状等。100m3聚合釜的设计采用单层四叶涡轮平浆叶。

(4)搅拌速度。搅拌的转速对于悬浮液的流场的状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搅拌转速越高,流场的混合和剪切就越强,但转速太高将会导致电力浪费。悬浮液体系随着聚合反应阶段的不同,黏度逐渐变大,所需要的搅拌强度也应该逐步加强。根据反应原理,选用变频器控制搅拌的转速,在不同反应阶段,控制不同的搅拌转速,达到聚合反应的最佳效果[5]。

(5)变频器。变频器技术是集电力技术、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为一体的先进、成熟、可靠的自动化技术。变频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微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和控制技术,将供给电机定子的工频交流电源经过二极管整流成直流电,再由GTR , IGBT等逆变为频率可以调节的交流电源,此电源驱动电动机。采用变频调节技术后,电机定子电流下降,电源频率

下降,电机运转状况明显改善,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设备的维修费用,转距大、启动电流小,软启动和停止时对于电网无冲击。

现有70 m3聚合釜搅拌电机功率为160 Kw,实际输出功率为80~100 Kw,随着转化率的提高,体系黏度的上升,搅拌功率呈上升趋势,一般不会超过100 Kw;105 m3聚合釜搅拌电机功率为315 Kw,而105 m3聚合釜的最大实际输出功率不超过210 Kw,127 m3聚合釜电机功率为310 Kw,135 m3聚合釜电机功率为335 Kw,通过对100M3聚合釜的搅拌轴功率计算与实际的经验相结合,将电机功率选定在250~280 Kw较为合理。

100 m3聚合釜的设计增加了变频器,可以将搅拌转速控制在30~65r/min。(6)内冷挡板。釜内挡板的设计原则主要从3个方面考虑。a. 从传热角度考虑,内冷挡板(管型)越多,传热面积越大,对于聚合的传热越有力,反应时间越短;b. 从搅拌功能角度考虑,适度的安装档板,可以改变流体的状况,增加剪切强度,有利于悬浮液的分散和混合;c. 从聚合反应防黏釜角度考虑,内冷挡板越少越好,最好不设内冷挡板,釜内结构越简单越好[6]。

100m3聚合釜经过搅拌模拟试验和参考实际的生产经验,综合多种因素,选定在釜内设有2块三角型内冷挡板,由于其换热面积只有4 m3,换热效果可以忽略不计,挡板与釜壁联结在一起,没有任何死角,釜内平滑通畅,可以很好地满足氯乙烯悬浮聚合反应的混合、剪切和循环的要求,在保持釜内物料呈良好的悬浮状态的同时,又可以兼顾防黏釜的问题。

2.4 釜顶冷凝器

使用大型聚合釜,可以采用微机控制,批次之间树脂质量稳定,且消耗定额低。但采用大聚合釜技术后,聚合釜的除热问题一直没有彻底解决。为获得最佳热平衡,国外在聚合釜外增加了回流冷凝器,显著提高了聚合釜的除热能力。对釜顶回流冷凝器有!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冷凝器导致了物料凝胶量增加。冷凝器通常是多管型的,安装在聚合釜顶部,含有氯乙烯单体的蒸汽从反应混合物中升入冷凝器,冷凝成液态,在没有保护胶的情况下,落入聚合釜中,会增加树脂中的凝胶量;另一种相反的观点则认为回流冷凝器对氯乙烯单体与水的共沸混合物的除热是非常有效的,这些冷凝液滴落到聚合釜中以后,在有搅拌的条件下,不会影响聚氯乙烯树脂的质量。

100 m3聚合釜釜顶冷凝器的面积根据循环水冷却水的温度不同而异,一般设计为140~200 m2。同时采用回流冷凝器时,将体系内的氮气和不凝性气体排净,防止惰性气体聚集在冷凝器的顶部,影响冷凝效果的发挥。在配方设计中尽量不使用带有挥发性的引发剂或溶剂,防止釜内雾沫夹带而使冷凝器堵塞。为防止在冷凝器内产生黏壁物,提高换热速度,

净化由回流冷凝器净化的部分冷却的单体和蒸汽,在转化率达40%~70%时,为储存冷凝氯乙烯单体提供了回收槽。另外将回流冷凝器的温度要控制在比聚合釜低10~15 oC,以防止回流冷凝器和聚合釜的联接处产生结垢物。

2.5 釜上关键配件的选择

100 m3聚合釜设计采用电动驱动的喷淋阀和专用柱塞式出料阀[7]。

喷淋阀有气动和电动2种驱动,目前电动驱动基本上取代了气动驱动。电动驱动的特点是工作平稳、准确,可进行微机程控远距离控制;喷淋阀配有过载、短路、断路等保护装置,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大大加强;喷淋阀丝杠处安装了防止操作人员误操作造成超行程的防锁死装置,问题处理完毕后,打开防锁装置可继续使用,不影响生产。

目前专为聚合釜配套的柱塞式出料阀有气动和电动2种形式,大部分用户采用电机驱动。电机装置同时配备“短路”“、断路”、“过载”等,综合保护器可

调节,性能安全可靠。由于采用柱塞式结构,所以在开闭过程中运行平稳,密封性能好,阻力小,同时柱塞与釜口平齐,不会留下死角,避免对树脂质量造成影响。

电动专用柱塞式出料阀是手动出料阀的替代产品,它通过电力控制,电机带动减速机内的蜗轮和蜗杆及阀杆的旋转,使阀门中的柱塞做上下往复直线运动,通过行程开关控制柱塞移动的距离,达到阀开、阀关的目的。

2.6 聚合釜的安装

70 m3聚合釜采用挂耳式支撑,受力点在建筑物距地7.8 m处。100 m3聚合釜采用裙座式支撑,考虑釜底的搅拌器和电机的位置、直径较大的出料管道的安装位置、出料泵和出料过滤器等设备的安装位置,将釜的裙座支撑在距地 4 m 高的建筑物框架上。

3.经济比较和发展前景

2003年以来,国内聚氯乙烯行业由于除了石油路线外,还有电石路线,因此更成为投资的热门,出现了多原料路线齐上的热潮。行业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优势更多地体现为规模优势。采用100 m3聚合釜及成套工艺技术,在目前国内聚氯乙烯生产企业建设大规模生产装置(20万t/a以上)中具有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以某企业建设40万t/a聚氯乙烯生产装置为例,采用70 m3聚合釜,需要20台(每台价格约为270万元),而采用100 m3聚合釜,只需要10台(每台价格约为400 万元),可节省设备投资约1 400万元,同时聚合釜上的安全阀等配件也相应减少。更重要的是,40万 t/a聚氯乙烯生产装置,采用70 m3聚合釜需要同时重复建设4条生产线,而采用100 m3聚合釜,只需要2条生产线,不但节约了建设投资,而且给操作控制上带来了方便,减少了生产运行的费用。同时对产品质量上的控制也提供了更好的保证[8]。采用100 m3聚合釜可以生产产品质量稳定的聚氯乙烯高型号树脂,更好地满足下游加工企业的需要。

随着国内聚氯乙烯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小规模聚氯乙烯生产装置将越来越表现出不经济性,考虑到今后国内新建聚氯乙烯生产装置规模至少将在20万t/a以上,100 m3聚合釜及其成套工艺技术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前景。由于引进国外100 m3以上聚合釜及成套工艺技术设备费用和技术费用相当昂贵,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国产化100 m3聚合釜及其成套工艺技术将是企业的理想选择。

4.结论

聚合釜的大型化,每釜的产量大,克服了小釜生产出的聚氯乙烯树脂质量不稳定的缺陷,大釜比小釜的产量批次较少,树脂之间的差异减小,质量更加均匀和稳定。同样规模的装置,采用大型釜,较容易实现DCS控制。鉴于当前国内聚氯乙烯行业发展的情况,采用100 m3聚合釜,可以节省设备投资和建设投资,减少生产运营费用,有效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可以大大提高国内聚氯乙烯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为国内聚氯乙烯生产企业扩大产品规模、调整产品结构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00 m3聚合釜的研制和成套工艺技术的开发,在国内聚氯乙烯生产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将极大地推动国内PVC行业的技

术进步和长远发展。

网页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常德工业学校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2009年6月修订)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需要,创建新的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具有一定网站设计与制作能力的专业人员。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网页设计与制作为主要方向,培养网页设计、制作和网站组建专业人才,掌握扎实网页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和网站组建实践技能,能胜任网站组建、网站规划、网页设计等专业技术工作,具有图片处理基础、Flash动画技术能力,具有较强的网页设计和一定的艺术技能。 三、目标构成 1、基本素质 (1)道德素质: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克己奉公;

(2)文化素质: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3)身心素质:掌握并爱好一种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达到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目的,有健康体魄,良好卫生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2、职业素质 (1)责任意识:有高度的责任感,有严谨、认真、细致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2)协作精神: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探索改革精神:培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精神; (4)遵守职业道德:遵守行业规程,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 3、职业基础技能 (1)计算机的基本原理、 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 (2)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的组装和维护; (3)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与维护; (4)PHOTOSHOP网页设计; (5)PHOTOSHOP广告及包装设计; (6)FLASH网络广告设计与制作; (7)FLASH MTV及动画设计与制作; (8)静态网页制作; (9)动态网页制作; (10)网站的建设、维护、管理;

基于毕业生座谈会的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oc

基于毕业生座谈会的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一、就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一)就业能力 国外学者HillagePollard将就业能力与学生的工作能力相联系,与学生得到岗位的能力相联系,认为就业能力是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所需要的能力。 (二)核心竞争力 1990年美国的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教授和加里.哈默尔(GaryHamel)教授首先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笔者认为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学生在就业和维持就业的过程中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 二、毕业生座谈会基本情况与内容介绍 (一)毕业生座谈会基本情况介绍 根据学院的安排,大三学生进行了5个月的校外实习。为了更好的了解毕业生实习就业的情况,召开了网页设计与制作专业毕业生座谈会。 座谈会由本专业专业主任和专业教师组织,同时邀请了分管教学工作的系副主任和分管学生工作的系党总支书记参加会议。参加会议的学生共有15人,其中毕业生13人。此外,还有2名本专业大二学生旁听会议并参与讨论。 13位参会的毕业生采用的是目的抽样的方法,会集了4个

不同的就业类别。第一个类别:就业领域。在北上广大城市就业的学生(1人),在读书地长沙就业的学生(7人),回家乡就业的学生(3);第二个类别:对口就业。专业不对口就业的学生(1人),对口就业的学生(10人);第三个类别:单位性质。在国企就业的学生(1人)和私企就业的学生(10人);第四个类别:与教师期望值不符的就业情况。在学校学习成绩不错,但没有就业的学生(2人)。在学校学习不积极,但成功就业,且专业知识进步非常快的学生(1人)。 (二)毕业生座谈会内容介绍 在座谈会正式开始前,座谈会的组织者向毕业生郑重声明:此次的座谈会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就业情况,请大家畅所欲言。在大会上所阐述的观点和内容不会对大家的成绩等各方面造成任何影响。 座谈会由专业主任主持,设定了三个议题。请学生分别从求职经历、现工作的要求和现工作遇到的困难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根据座谈会的录音,会后进行整理并与会者校对。以下笔者打破了发言的顺序,按照三个议题综述了毕业生的谈话内容。 1、求职经历 周永,专业对口,读书地长沙私企就业。她用她的求职经历拉开了座谈会的序幕。根据周永自己的介绍,她喜欢做设计,第一份工作是网站移动端设计,且一直工作到至今。就业时较顺利,她认为她之所以能顺利就业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态度诚恳;第二,在学校专业知识学得较好,在工作岗位上能胜任现在的工作。 杨志胜,专业对口,在北上广大城市私企就业。他认为就业不难。因为企业非常看重他在校内当任班长,在课程学习中担

机械类英文参考文献

Int J Interact Des Manuf(2011)5:103–117 DOI10.1007/s12008-011-0119-7 ORIGINAL PAPER Benchmarking of virtual reality performance in mechanics education Maura Mengoni·Michele Germani· Margherita Peruzzini Received:27April2011/Accepted:29April2011/Published online:27May2011 ?Springer-Verlag2011 Abstract The paper explores the potentialities of virtual reality(VR)to improve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mechanical product design.It is focu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a proper experimental VR-based set-up whose performance matches mechanical design learning purposes,such as assemblability and tolerances prescription.The method consists of two main activities:VR technologies benchmarking based on sensory feedback and evaluation of how VR tools impact on learning curves.In order to quantif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echnol-ogy,an experimental protocol is de?ned and an testing plan is set.Evaluation parameters are divided into performance and usability metric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cognitive and technical aspects of the learning process.The experi-mental VR-based set up is tested on student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tocol. Keywords Mechanical product design·Virtual reality·Experimental protocol·Learning curve· Mechanics education 1Introduction Modern society is dominated by continuous scienti?c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s.Specializ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nablers for industrial improvement.As a result,nowadays education is more and more job-oriented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is assuming greater importance.In this context both university and industry are collaborating to create high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The?rst disseminates M.Mengoni(B)·M.Germani·M.Peruzzini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Marche, Via Brecce Bianche,60131Ancona,Italy e-mail:m.mengoni@univpm.it knowledge and innovative methods while the second pro-vides a practical background for general principles training. The main problem deals with the effort and time required to improve technical learning,whil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forces companies to demand young and high-quali?ed engi-neers in short time.Therefore,the entire educational process needs to be fast and ef?cient.Novel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IT)and emerging virtual reality(VR)systems provide a possible answer to the above-mentioned questions.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in mechanical design?eld,are the investigation of such technologies potentialities and the evaluation of achievable bene?ts in terms of product design learning effectiveness and quality.While IT has been deeply explored in distance education,i.e.e-learning,VR still rep-resents a novelty. VR refers to an immersive environment that allows pow-erful visualization and direct manipulation of virtual objects. It is widely used for sever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as it provides novel human computer interfaces to interact with digital mock-ups.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education represent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is research. Instead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virtual technolo-gies can simultaneously stimulate the senses of vision by providing stereoscopic imaging views and complex spatial effects,of touch,hearing and motion by respectively adopt-ing haptic,sound and motion devices.These can improve the learning process in respect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tools.The observation of students interpreting two-dimensional drawings highlighted several dif?culties:the impact evaluation of geometric and dimensional tolerances chains,the detection of functional and assembly errors,the recognition of right design solutions and the choice of the proper manufacturing operations.These limitations force tutors to seek for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able to improve students’perception.

机械设计文献综述最终版

1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扫描式三维形貌检测系统即为三坐标测量机,是经过40多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率的新型精密测量仪器,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 20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机床、机械、汽车、航空航天和电子工业兴起后,各种复杂零件的研制和生产需要先进的检测技术与仪器,因而体现三维测量技术的三坐标测量机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和日趋完善。作为近4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率的新型精密测量仪器,三坐标测量机已广泛地用于机械制造、电子、汽车和航空航天等工业中。它可以进行零件和部件的尺寸、形状及相互位置的检测,例如箱体、导轨、涡轮和叶片、缸体、凸轮、齿轮、形体等空间型面的测量。此外,还可用于划线、定中心孔、光刻集成线路等,并可对连续曲面进行扫描及制备数控机床的加工程序等。由于它的通用性强、测量范围大、精度高、效率高、性能好、能与柔性制造系统相连接,已成为一类大型精密仪器,故有“测量中心”之称。 三坐标测量机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主机机械系统(X、Y、Z三轴或其它)、测头系统、电气控制硬件系统、数据处理软件系统(测量软件)。 三坐标测量机的出现是标志计量仪器从古典的手动方式向现代化自动测试技术过渡的一个里程碑。三坐标测量机在下述方而对三维测量技术有重要作用: (1)解决了复杂形状表面轮廓尺寸的测量,例如箱体零件的孔径与孔位、叶片与齿轮、汽车与飞机等的外廓尺寸检测; (2)提高了三维测量的精度,目前高精度的坐标测量机的单轴精度,每米长度内可达1μm以内,三维空间精度可达1μm一2μm。对于车间检测用的三坐标测量机,每米测量精度单轴也可达3μm一4μm; (3)由于三坐标测量机可与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配套组成生产加工线或柔性制造系统,从而促进了自动化生产线的发展; (4)随着三坐标测量机的精度不断提高,自动化程度不断发展,促进了三维测量技术的进步,大大地提高了测量效率。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引入,不但便于数据处理,而且可以完成CNC的控制功能,可缩短测量时间达95%以上。 2本课题相关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2.1三坐标测量机的发展历程 三坐标测量机是集机械、光学、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大型的精密测量仪器,由于它的通用性强,测量范围大、精度高、效率高、性能好,因此自1959年

机械设计工艺夹具设计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含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题目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职称)

1. 获得广泛的应用,1.1 1.2 选题意义 2.设计内容 2.1 主要设计内容 …………………………… 2.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3.设计的方法及措施 3.1 可行性分析 ……………………………

3.2 方法及措施 …………………………… 4.预期设计成果 …………………………… 5.设计工作进度计划 本毕业设计的阶段划分与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第七学期第10~12周(2010.11.1~2010.11.19),查阅文献和撰写 第二阶段:第七学期第13 第三阶段:第八学期第1~ ……….; ……; ……….; ……….; ……….; 第六阶段:第八学期第10~12周(2011…..~2011…..),整理和撰写设计论文,形成终稿,送审、修改、并装订。

1. 获得广泛的应用,分子合成技术,……2.研究方向 2.1 2.1.1 机械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含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 [1] 蒋继红, 虞贤颖, 王效岳. 塑料成型模具典型结构图册 出版社, 2006. [2] 朱祖超. ARKKIO A. Determination [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 期刊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 出版年份,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专著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M]. 其他责任者.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代号, 标准名称[S].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学位论文 [序号] 主要责任. 文献题名[D]. 保存地: 保存单位, 年份.

参考文献

参 考 文 献 [1] 陈家瑞. 汽车构造(第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肖生发. 汽车工程概论.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 钱振为. 21世纪中国汽车产业.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4] 关文达. 汽车构造(第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 蔡兴旺. 汽车构造与原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 臧杰等. 汽车构造.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7] 李卓森等. 汽车知识纵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8] 徐维新等. 现代汽车新技术.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9] 余志生. 汽车理论(第3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0]《汽车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 汽车工程手册(试验篇).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11] 肖生发等. 汽车工程学基础.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12] 于振洲. 汽车构造与修理.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13] 董宝承. 汽车底盘.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4] 邓楚南. 轿车构造.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15] 杨杰民. 现代汽车发动机构造.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17] 唐艺编. 新编汽车构造.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18] 李仁光. 汽车构造.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19] 关文达. 捷达高尔夫型轿车结构与维修.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0] 吴际璋等. 汽车构造.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21]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编. 红旗轿车.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22] 范迪彬. 汽车构造. 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2001. [23] 吴社强. 汽车构造.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 [24] 王望予. 汽车设计(第4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5] 曾壮. 车迷百科知识. 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4. [26] 黄靖雄. 现代汽车构造. 台北:正工出版社,1998. [27] 竹花有也. 自动车工学概论. 东京:理工学社,1997. [28] 全国自动车整备专门学校协会(日). 底盘构造. 东京:山海堂,2001. [29] 全国自动车整备专门学校协会(日). 发动机构造. 东京:山海堂,2001. [30] 刘世恺等. 汽车百年史话(第2版).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31] 周龙保. 内燃机学(第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2] 刘峥,王建昕. 汽车发动机原理教程(第1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33] 陆际清,刘峥. 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与调节.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4] 舒华,姚国平. 汽车新技术.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35] 周林福.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机械设计文献综述要点

课题名称:PE(400*600)颚式碎石机的设计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破碎机械通常可以分为6类,除了其中的锤式破碎机和辊式破碎机2类外,砂石场常见的破碎机械还有复摆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和立轴冲击式破碎机(VSI)等4类。 主要介绍下复摆颚式破碎机 复摆颚式破碎机是砂石场的初级破碎设备。以下主要从3个方面来分析国内外产品差异。 (一)产品的品种规格 复摆颚式破碎机以进料口的长度和宽度来标定机器的规格,国内制造商基本上按行业标准制造约8种规格粗碎系列产品。国际上主要制造商的产品有更多的规格。例如:美卓集团的诺德伯格公司,有C、VB和重型3个系列合计22种规格;特雷克斯集团的锡达公司有28种规格;爱斯太克集团的先锋公司有15种规格。 (二)产品的性能 复摆颚式破碎机的主要技术参数是处理能力和最大允许进料尺寸。同一规格的复摆颚式破碎机由于设计不同,其最大允许进料尺寸也不相同,我国参照采用原苏联标准,进料口宽度以固定齿板齿尖(齿底)与活动齿板齿底(齿尖)距离为计算标准,而国际上不少企业以固定齿板和活动齿板之间距离计算,由此,标明相同规格的产品,国内产品与国外企业的产品相比实际上往往小一个齿深的距离,大规格的破碎机齿深为60-100mm,因而国内产品的允许进料尺寸往往偏小50-80mm。 (三)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工艺 近20年来,针对复摆颚式破碎机运动方法的四连杆机械设计理论有很大进展。例如:破碎腔的双向啮角,短肘板大摆角,减少传动角与偏心距等,国外公司所提供的产品往往已采用这些经过验证的先进设计理论来提高产品性能和使用可靠性。我国国内制造商由于种种原因采用先进设计理论甚少,其主流产品几乎都是20世纪70年代之前定型的产品,采用耐磨材料,(如高锰钢)和重要配套件(如调心滚子轴承)等国产基础件,使用寿命低于国际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何云. 大型精密复杂级进模具技术综合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 [2]向伟,李波. 冲压模具设计[J]. 科技传播,2011,21:120-121+83. [3]李思漪. 基于UG的多工位级进模结构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华南理工大学,2012. [4]曹俊华. 基于DYNAFORM软件的冲压模具数字化修复技术[D].南昌大学,2013. [5]张信群. 基于SolidWorks的落料拉深复合模CAD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09. [6]陈洋. 汽车储气筒支架冲压模具的设计与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 [7]刘肖. 基于CATIA的汽车冲模标准件库建立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4. [8]张凌. 基于项目管理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汽车覆盖件模具开发过程研究[D].山东大学,2014. [9]李路. 典型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4. [10]邹栋林. 多工位精密复杂接插件级进模设计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7. [11]黄素霞. 基于Pro/Engineer的三维冲压标准模架库的开发[D].燕山大学,2007. [12]李小勇. 多工位级进模冲压载体形式对成形精度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7. [13]徐永礼. 基于Pro/E的冲压复合模具设计探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07:33-35. [14]魏光明. 多工位级进冲压工艺分析及成形全工序数值模拟[D].华南理工大学,2012. [15]周金莲. 基于Pro/E转卡片级进模具的设计与开发[D].南昌大学,2009. [16]周旭红. 基于Pro/E的农机件冷冲模设计平台开发[D].湖南农业大学,2009. [17]吕锐. 汽车零件级进模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12. [18]薛仰荣. 高速冷冲压模具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19]韩艳春. 基于Pro/E的网络化冲压模具标准件库研究与开发[D].苏州大学,2007. [20]肖骥. 冲压模具选材及热处理工艺方案制定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西华大学,2006. [21]李占辉. 关于冲压模具设计中的机械运动分析[J]. 科技致富向导,2013,02:125.

机械类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齿轮作为传递运动和动力的基础元件,在工业发展的历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机械传动中的地位是其它元件一直都无法替代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齿轮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它的方方面面都在产生着巨大的变化。例如,在设计上,基于动态弹性啮合理论的齿轮动态设计将取代基于刚性力学的静态设计;在加工上,齿轮加工机床及刀具的原始精度正在不断地提高;在检测上,齿轮测量技术正朝着高效率、高精度、多功能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等等。 齿轮以其形状复杂而著称于世,其各项误差的检验项目种类繁多,并且技术上难度较大,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工程界最为关注的一项课题。我国精密测量技术和仪器的现状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国内机械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先进测量技术和仪器的基础理论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方面与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齿轮测量的发展尤其是复杂齿轮测量的发展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随着我国经济、技术与世界接轨,测量检测行业受到国外先进技术的冲击,其竞争能力也就必须加强。 目前国外发展了一些齿轮测量智能化仪器,但其价格昂贵,使用维修的技术性很强,所以大多企业还是沿用传统的齿轮测量仪器或通用仪器进行齿轮测量。这些仪器的电气控制及数据处理部分可靠性差、故障频繁,直接影响齿轮生产和新产品开发。为了缓解这种高新科技与落后环境的矛盾,低成本地提高我国几何量检测的智能化程度,用微机技术对该仪器升级改造、实现检测系统智能化很有必要。

研究真正反映齿轮三维几何空间形状和制造误差组成因素的齿轮整体检测方法在我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研究用检测简便、精确、迅速的测量方法改造现有测量机更为突出。 20世纪80年代以前,齿轮测量原理主要以比较测量为主,其实质是相对测量。具体方式有两种:一是将被测齿轮与一个标准齿轮进行实物比较,从而得到各项误差;二是展成测量法,就是将仪器的运动机构形成的标准特征线与被测齿轮的实际特征线作比较,确定相应误差。而精确的展成运动是借助一些精密机构来实现的,不同的特征线需要不同的展成机构。比较测量的主要缺点是:测量精度依赖于标准件或展成机构的精度,机械结构复杂,柔性差,同一个齿轮需要多台仪器测量。对于齿廓误差测量而言,展成式测量技术仅限于渐开线齿廓误差测量上。对于非渐开线齿轮的端面齿廓测量,采用展成法测量是十分困难得,因为展成机构太复杂并且缺乏通用性。 多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在大型齿轮测量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丰富了大型齿轮测量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在检测仪器方面,各国均开发了由计算机控制的齿轮量仪,其机构大量应用新技术和新元件,如计算机数控技术运用于控制、驱动、数据处理等;光栅、同步感应器、容栅、磁栅、电感测微技术、电容测微技术、激光测量技术等用于位移测量,不断提高齿轮测量精度。总的发展趋势为:1)测量软件功能的增强和扩展,由于大齿轮的结构复杂大、重量重等原因,这就要促使其必须实现自动化的要求,即机电一体化的趋势。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用软件进行复杂的数据处理,也就大大提高了效率。2)

(开题报告)基于JSP的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实现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经济管理系(院)20 11 届 题目图书在线销售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课题类型设计课题来源自拟课题 学生姓名文显龙学号200807090016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年级班2008级1班指导教师张丽职称讲师 填写日期:2011年12月01日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和意义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在线销售也随着网络的发展日益和人们的生活贴近。在线交易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图书在线销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图书在线销售是一种具有交付功能的商业网站,它在网络上建立一个虚拟的销售商场,使购物过程变得轻松、快捷、方便。图书网络销售正适应了当今社会快节奏地生活,使顾客足不出户便可以方便快捷轻松地选购自己喜欢的各种图书。本课题运用JSP技术、软件工程、数据库等知识开发出了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系统,实现了图书分类、特价书、新品上架、会员管理、购物车、销售排行、收银台以及后台管理员功能,以期对相同类型图书在线销售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起到借鉴作用。 本课题主要分成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JSP图书在线销售电子商务系统的理论综述 二、JSP图书在线销售需求分析 三、图书在线销售电子商务网站系统的设计 四、网站代码实现 五、网站的主要功能截图 目的及意义 本课题通过对JSP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与实现的研究,充分掌握JSP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过程,目的在于开发出一个完整的JSP图书在线销售电子商务网站系统并实现其功能。本课题将结合当前JSP电子商务网站系统的开发,介绍JSP图书销售电子商务网站系统开发的流程和各个阶段,并分析比较当前流行的开发技术和工具,探索常用企业业务模式之间的关联和区别。这对于今后的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或采用相关技术路线的系统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毕业设计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郑文纬,吴克坚 .机械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 机械创新设计[M] .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vices)[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1]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12][美]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温建民. Pro/E wildfire5.0 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M] .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M] .2011 [16]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J]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 2009. [18]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9]孙志礼.机械设计[M] .东北大学出版.2011 [20]张也影.流体力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J] 2001,16(2):99-102. [22]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4]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5] 芮延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机械制造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夏晓波 (重庆理工大学汽车学院106040201班,重庆400050) 摘要: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发展水平标志着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生活水平和国防实力。国际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各国制造生产能力的 竞争。中国的制造业在国际中的起步都很晚,和国外的发达国家还有一段差距,随着我国改革 开放的进程,也在逐渐的缩小差距。本文综合了这几年的国内外的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并展现 了我国现代的机械制造业的一些发展趋势, 关键词: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精益生产、绿色制造。 Abstract: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a national 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 important pillar of,Their level of development marked the country or region's economic strength,technological level,living standards and national defense strength。Competi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the final analysis,production capacity of States to compete.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china all the world start at late,the level of which is far away from that of advancad countries.However, Key word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agile manufacturing;virtual manufacturing;virtual manufacturing;green manufacturing 一:国内外机械制造业的现状 当今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对机床工业高度重视,竞相发展机电一体化、高质量、高精、高效、自动化先进机床,以加速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欧、美、亚在国际市场上相 互展开激烈竞争,已形成一条无形战线,特别是随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在1952年最先由美国研制出来的,80年代以後加速发展,各方用户提出更多需求,早已成为四大国际机床展上各国机床制造商竞相展示先进技术、争夺用户、扩大市场的焦点。数控机床出现 至今的60年,随科技、特别是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美、德、日三国是当今世上在数控机床科研、设计、制造和使用上,技术最先进、经验最多的国家。 例如:在19世纪初时加工精度是1mm级,到20世纪初时提高到了0.01mm级.目前 在发达国家一般的工厂都能稳定掌握1um精度的加工。精密加工的精度已达到0.1~1um、加工表面粗糙度Ra达到0.02~0.1um,超精密加工的精度已从小于0.1um、粗糙度Ra已经小于0.01um 而进入纳米级加工. 在制造业自动化发展方面,发达国家机械制造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实现了机械制造系统自动化。产品设计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产品工程(CAE)和计算机仿真等手段,企业管理采用了科学的规范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在加工技术方面也已实现了底层的自动化,包括广泛地采用加工中心(或数控技术)、自动引导小车(AGV)等。在这个基础上再提高制造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对于改善企业的TQCS(T—尽量缩短产品的交货时间或提早新产品上市时间、Q—提高产品质量、C—降低产品成本、S—提高服务水平)已无明显的作用。因此,近10余年来,发达国家主要从具有全新制造理念的制造系统自动化方面寻找出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制造系统,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敏捷制造、并行工程等。 我国机械制造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非常低,大约落后20年。近十几年来,我国大力推广应用CIMS技术,20世纪90年代初期已建成研究环境,包括有CIMS实验工程中心和7个开放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CIMS的若干研究项目,诸如CIMS软件工程与标准化、

2020年淘宝店铺开题报告

淘宝店铺开题报告 《淘宝店铺开题报告》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了一下发到。 校园淘宝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环境:人们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空间的限制,不受传统购物的诸多限制,随时随地在网上交易。 一、课题的目的意义: 网站,为网络销售人员从不同方面分析网站运营的效果提供了方便,至少可以看出部分常用网站推广措施所带来的访问量,如分类目录、搜索引擎自然检索、投放于网站上的在线显示类网络广告等,大大方便了用户和客户。 校园淘宝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环境:人们不受时间的限制,不受空间的限制,不受传统购物的诸多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交易。更广阔的市场:在网上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很小,一个用户可以面对全校的消费者,而一个消费者可以在全校的任何一家商家购物。更快速的流通和低廉的价格:减少了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节省了大量的开支,从而也大大降低了商品流通和交易的成本。更符

合时代的要求:如今同学们越来越追求时尚、讲究个性,注重购物的环境,网上购物,更能体现个性化的购物过程。 二、文献综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问题,找到研究课题的切入点,附主要 ___,约2000字):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情况: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NIC)在xx年1月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xx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较xx年增长4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继xx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之后,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再次实现飞跃,赶上并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分析网民的最大群体学生占所有网民的 33.2%;分析网民的学历结构可知,大专以上学历的网民占所有网民的27.1%。 随着电子商务的日趋成熟,相对封闭的大学校园集中了庞大的网上购物消费者,为校园购物的建立网站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什么大学生势必蜂拥趋向于网上购物?这与网上购物符合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息息相关。

多孔板类零件倒角机机械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要求 1、文献综述是要求学生对所进行的课题搜集大量资料后综合分析而写出的一种论文。其特点“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加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2、文献综述中引用的中外文资料,容须与课题或专业方向紧密相关,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非理工类不少于12篇。 3、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其所附注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同正文。 文献综述评阅 评阅要求:应根据学校“文献综述要求”,对学生的文献综述容的相关性、阅读数量以及综述的文字表述情况等作具体的评价。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0.引言 (1) 1.倒角 (1) 2.倒角机 (2) 2.1倒角机介绍 (2) 2.2倒角机的分类 (2) 2.2.1平板倒角角 (2) 2.2.2钢板倒角机 (2) 2.2.3手提式倒角机 (2) 3.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现状 (2) 4.板料自动上下料装置 (3) 5.机械系统设计 (3) 5.1机械系统定义及基本特征 (3) 5.2机械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及子系统的功能 (4) 5.3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 (4) 5.4机械系统设计类型 (4) 5.5机械系统的设计过程和工作容 (4) 6.总结 (4) 参考文献 (5)

多孔板类零件倒角机机械系统的设计 摘要:倒角一直的机械加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我国目前的倒角机已经比较成熟了,但倒角工序中人工劳动量还是很大。本文主要介绍了倒角机,板料自动上下料装置,机械系统设计等容。 关键词:倒角机机械系统设计自动上下料机械工业发展现状 Abstract: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the machining chamfer has been, 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 the chamfering machine is relatively mature, but the amount of manual labor in the chamfering process is still very larg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hamfering machine,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for sheet material, mechanical system design and so on. Keywords: Chamfering machine, mechanical system design, automat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chinery industry 0.引言 我国目前自动板类零件倒角机方面并不是很成熟,市面上的倒角机已经比较成熟。倒角工序较为单一枯燥,人工倒角劳动强度大,并且容易出现漏倒,倒角质量也难以保障。我们这次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对多孔板类零件倒角机进行尝试性设计,旨在解决目前倒角工序存在的种种问题,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倒角质量等。

2017机械设计论文参考文献二

[1] 邹银辉.煤岩体声发射传播机理研究[D].山东:山东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 [2] 贾宝新,李国臻.矿山地震监测台站的空间分布研究与应用[J].煤炭学报,2010,35(12):2045-2048 [3] 柳云龙,田有,冯晅,等.微震技术与应用研究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28(4):1801-1808 [4] 徐剑平,陈清礼,刘波,等.微震监测技术在油田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1,7(1):89-82 [5] 汪向阳,陈世利.基于地震波的油气管道安全监测[J].电子测量技术,2008, 31(7):121-123 [6] 何平.地铁运营对环境的振动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7] 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1990 [8] 崔自治.土力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9] 许红杰,夏永学,蓝航,等.微震活动规律及其煤矿开采中的应用[J]. 煤矿开采,2012,17(2):93-95、16 [10] 李铁,张建伟,吕毓国,等.采掘活动与矿震关系[J].煤炭学报,2011,36(12):2127-2132 [11] 陈颙.岩石物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2] 秦树人,季忠,尹爱军.工程信号处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3] 董越. SF6 高压断路器在线监测及振动信号的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14] 张谦.基于地脉动观测的城市地区工程场地动参数及反演地下结构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15] 刘振武,撒利明,巫芙蓉,等.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油气微地震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48(5):843-853 [16] 聂伟荣.多传感器探测与控制网络技术-地面运动目标震动信号探测与识别[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1(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