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上第六单元反思

三上第六单元反思

第七册语文科第六单元教学反思,三( 1 )班教者:丘冬梅。

《望天门山》是三年级上册第21课,25岁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

二、把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

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同时渗透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潜移默化培养自学能力。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主导作用发挥得当,让学生把古诗画成一幅画。

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老师能顺势引导,随机应变,表现出对古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你觉得应该画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让学生把古诗画成一幅画。

五、加强了课内外的结合

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

,年月日

第七册语文科第六单元教学反思,三( 2 )班教者:汤万勇。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进入诗词的意境。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力图让学生真正“入境”。

课堂一开始,我就讲解了美丽的西湖新旧十景,"1、苏堤春晓2、曲院风荷-3、柳浪闻莺4、平湖秋月5、三潭印月6、断桥残雪-7、双峰插云8、南屏晚钟9、雷峰夕照10、花港观鱼"西湖新十景"1.九溪烟树2.云栖竹径3.龙井问茶4.满陇桂雨 5.虎跑梦泉 6.玉皇飞云7.宝石流霞8.黄龙吐翠9.吴山天风10.阮墩环碧"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初步的了解,营造了阅读期待。首先我从诗题入手,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来进一步理解题意。使学生在情感轮廓上有个大致的方向。随后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指导后于学生交流读懂诗意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渗透使用。在突破诗歌的教学难点,理解“潋滟”一词描绘的西湖画面时,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的画面,让学生在朗读和理解的过程中发现美的词,并能用自己的词汇来描绘图片中的画面,在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使其在情感上得到升华。随后,引导学生在苏轼的笔下感受西湖朦胧细雨之奇。在这个环节,我先出示画面,让学生想象并来描绘,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之际,出示诗中的句子“山色空蒙雨亦奇”,体会奇的独特之处,加之各种方式的情感朗读引导,使学生能够走进诗中奇妙的境界。在感受奇妙的意境后,我通过一个小的写话来升华情感:因为有雨,西湖的柳枝更加柔美,因为有雨,西湖的小桥更加俊美,因为(),西湖的()更加()。通过一系列的铺垫,学生渐渐进入了诗歌的情境,西湖时晴时雨的美丽画面浮现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这对诗歌后两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理解,对诗人情感的领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时,苏轼站在西湖边,看着美丽的湖光山色,苏轼醉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时,老师站在西湖边,老师醉了......此时小朋友站在西湖边,小朋友们醉了........通过多次朗读引导,学生陶醉在这美丽奇妙的西湖景色之中。

,年月日

第七册语文科第六单元教学反思,三( 3 )班教者:谢晓春。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课文,也是一篇老课文.从整篇课文来看,《富饶的西沙群岛》篇幅较长,许多语句描写优美.如何做到长文短教,必须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力争做到以学定教.课文分别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景,学生对这四部分都很感兴趣.在教学中,我就紧紧抓住这四部分开展教学,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学生必然对四个不同景点中的某一处特别感兴趣,因而,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确立学习小组,如:水文研究所,海底探宝队,海滩游乐场和海鸟观察站.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教学中明确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即全员参与,共同研究,力求达到学习成果最优化.其中老师不是学习的主宰,而是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只是提供相关的资料,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

二、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后评价.如水文研究所在汇报时,用有感情朗读的方式表现海水的美,读后请同学来评价,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样不仅进行了听说能力的训练,同时,同学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增进了友谊.在知识和能力的维度上,强调综合和整合.教学中分组讨论后,集体交流汇报,由老师给出的知识提示,再整合,跳出过去强调语文知识系统性的老圈圈.

三、培养质疑能力

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核心.本节课,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质疑空间,在集体汇报时,让其他组员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学生再自主回答.一改以往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同时教给学生主动向他人请教的学习方法.

四、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老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挑战,培养学生自信心.由于本人在语文教学中还很稚嫩,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还存在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

1、课堂调控能力有待加强.

2、教师的课堂组织语言不够精炼.

,年月日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第七册语文科第六单元教学反思,三(4)班教者:罗晓英。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的好文章。特别在当前,更是对学生进行“热爱蓝色国土”教育的好教材。

一、小组学习,感悟精彩

课文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部分展开来叙述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因为我将全班分成了“水文研究所”、“海底探宝队”、“海滩考察队”、“海岛观察站”四个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课文部分学习。这样并列式的课文,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趣。有的小组汇报时用简笔画的形式来解释西沙群岛的海水多彩的原因,让学生一目了然,有的小组用肢体语言来演示大龙虾耀武扬威的样子,有的小组用图片来展示西沙群岛各种样的鱼……让没有去过西沙群岛的同学们也身临其境,感觉到了它的美丽与富饶。

二、潜心涵咏,体会字句。

1、把概括性句子写具体。

2、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

教学比喻句不能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

三、运用文本,感悟写作技巧。

培养学生读书时,能利用句群判断、理清文章脉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作文时,采用各种句群的表意功能,写好片断。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文中的第四自然段是总——分——总句群,属总分句群的一种。教学任务完成了,但是留下的思索却是很多,例如小组在汇报时没有抓住课文段落的重点词和句子来体会,学生在谈的时候太笼统,没有对文的精彩词句进行咀嚼,小组个别成员上台汇报时没有发言,出现了课堂是少部分的人舞台,针对这些,在平时的课堂中会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鼓励全员参与到课堂中来。

,年月日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第七册语文科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三( 5 )班教者:罗丽鸿。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现将教学反思如下:

1、反思“教材处理”

像很多写景的文章一样,这篇课文是按照季节顺序组成四个并列的段式,按照常规的思维,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一般是初读后研读第一段和描写“春天”的段。我在思考我该把第一课时的重点研读落在哪一个季节的描写上呢?第一想法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于是课后题“如果你有机会到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可以作为学生打开思路自主选择研读内容的开放问题。

2、反思“品味语言”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其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本课的语言文字优美生动,可以品味感悟的点很多,我力求抓住品味学生理解上的难点词重点词,促进学生思维、情感、积累上的提升。如理解“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时,先让学生知道“几百里”是多少长度,补充介绍小兴安岭长360公里,联系学生的实际“差不多是从温州到杭州的距离,三十来个从瞿溪到温州的距离”,感性认识的缺乏势必会影响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所以我又用多媒体手段截取录像创设情境让学生形象地感知理解,再引导学生读出这片“绵延几百里的绿色的海洋”的感觉。

深入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课程资源,做好多元的预设,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认识去判断研读的落脚点。课中还是得充分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根据学生的即时生成去调出自己预设的板块,舍得取舍。

,年月日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第七册语文科第六单元教学反思,三( 6 )班教者:彭嫣。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过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这篇课文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象,首先我先让学生找出作者的写作顺序(春,夏,秋,冬),再以此展开全文。由于本文所写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这几段是相似段,所以我采取利用相似段进行学习的方法,先领学生分析“春天”一段,然后归纳出学法:1、读文找出景物 2、选出好词好句 3、体会用词造句的用法。学习“秋、冬”两段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我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使学生既有对小兴安岭各个季节的印象,又有整体印象,突破了教学难点。在启发学生准确理解关键词语时,我引导学生用换词的方法来比较,让学生说说书上用的词语好在哪里。如,把“抽出”换成“长出”,把“封”换成“盖”,从比较中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另外,这篇课文写景抒情,语言生动形象,我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的朗读指导,如:朗读“春天”一段,我指导学生用轻而缓的语调,读出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生机的感情。“夏天”小兴安岭枝繁叶茂,朗读时,要深沉有力,以表现出树木的长势之盛。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如,在讲读前播放小兴安岭美景及课文录音的课件,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和丰富的物产,产生了阅读这篇课文的欲望。在学习“春、夏、秋、冬”各段时,分别出示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影片,使学生看了如临其境,真正感受到小兴安岭的景色美。在学习“夏天”一段时,学生对“浸”这个词难以理解,我用课件演示晨雾升起,森林浸在雾中的情景,使学生确切理解“浸”的意思。

,年月日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第七册语文科第六单元教学反思,三(7)班教者:吴嫦熙。

《香港,璀璨的明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分课文分别从香港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具体介绍了香港的繁华和美丽,赞颂了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课文内容浅显,层次清晰,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

一、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很好体现。在学习生字的时候,未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或小组形式合作学习生字。其实学生对生字的学习重难点也许是不一样的,老师预设的重难点是否就是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呢?如果不让学生全面参与到学习中去,针对性地通过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突破自己的重难点,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反馈也是笼统,没效果的,教学继续进行,学生的负担会一步步加大。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在课文中找出不懂的生字、词语,通过查字典,同学间交流,或者调动自己已有的识字方法进行识记,再自觉把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词语,这种“放手”,正是有效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中下生,教师就要多力度扶持好。

二、课堂评价性语言不够丰富、精当。学生学习评价是一种必备的教学艺术,好的评价语可以使学生变无视自我为认识自我,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消极无为为积极进取,变自发萌动为自觉进步。在教学中,或许是因为对课不熟的缘故,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全身心的关注学生的学,有时边听学生回答问题边想我下一步该讲什么了?只是想着把过程走下来,不要漏讲了哪一点儿。这就使我不能全身心地去倾听孩子们的回答,不能对孩子们的回答做出准备的评价。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孩子的评价。课堂上认真聆听孩子的答案,有针对性地给予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发展性的评价语言给学生的后续学习带来有效的激励。

,年月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