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创伤性锁骨下动脉破裂并假性动脉瘤2例报告

创伤性锁骨下动脉破裂并假性动脉瘤2例报告

创伤性锁骨下动脉破裂并假性动脉瘤2例报告
创伤性锁骨下动脉破裂并假性动脉瘤2例报告

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伴颅内血肿1例

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伴颅内血肿1例 患者男,因车祸伤入院,行对症治疗。住院期间,于第14天与第24天两次出现迟发性颅内及脑室出血,行CTA及DSA检查示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行手术治疗。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临床少见,发病隐匿而凶险,可据情况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或开颅手术治疗。 标签: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颅内血肿;脑室出血;外伤性 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多因外伤所致,临床少见。该病发病多隐匿,且病情凶险,近年本院仅发现此1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患者男,20岁。因车祸伤后意识不清,左侧肢体活动不能1 h入院。患者因车祸致伤头部,当即昏迷,伴左侧肢体活动不能,在外未治,急来诊。既往史无特殊。查体:昏迷状态,右额见头皮裂伤,双瞳孔不等大,右侧直径约4 mm,直接间接光反应均无,左侧直径约3 mm,直接间接光反应均存在。鼻腔见少量血性液流出,双眼球无外突,未闻及颅内血管杂音。左侧肢体偏瘫,双巴氏征阳性。凝血系统检查正常。诊断:脑挫裂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少量积血,颅前窝骨折,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肺挫伤。给予降颅压补液抗感染治疗,病情渐好转,复查CT示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出血已吸收。于第14天患者抽搐1次,复查头部CT示脑室积血,予行右侧侧脑室外引流术,引流5 d积血消失,顺利拔管。第24天常规复查头部CT示脑室内再次出血,量少,轻度脑积水,予暂观察,此时CT片即可见鞍上池右上方有一类圆形高密度影,当作普通颅内血肿,未在意。第28天患者再次出现抽搐,昏迷加深,复查CT示右颞颅内血肿并破入脑室,脑室积血量大,合并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予再次急症行双侧侧脑室引流术。因患者反复出血,经讨论高度怀疑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为明确诊断及治疗,行脑CTA及DSA检查示:右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虹吸段见图1,图2)。限期行右翼点入路开颅血肿清除及右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孤立术,术后积极对症治疗,患者颅内未有再出血发生。患者术后呈植物生存状态。 2讨论 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为临床少见的病情凶险的疾病,且病情多为隐匿性,一旦动脉瘤破裂可迅速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正确,可挽救生命。此病多以额颞部外伤,引起颅中窝前部骨折所致。颈内动脉的岩骨段及海绵窦段最多见,也见于床突上段颈内动脉[1]。蝶骨骨折后,颈内动脉管壁受到损伤,可形成假性动脉瘤,多表现为出血、凝血、再出血、再凝血,顺序进行,或发生难以控制的鼻出血,患者多因一次大出血休克或颅内血肿致脑疝而死亡。外伤性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多在伤后2~3周破裂,伤后立即诊断动脉瘤者少见。头部外伤史,视力下降,鼻腔出血,动眼神经麻痹及颅内血管杂音是本病重要的诊断依据,但极少患者会出现以上所有症状,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和定位。外伤性颈

动脉瘤超声诊断

动脉瘤超声诊断 由于动脉壁的病变或损伤,形成动脉壁局限性或弥漫性 扩张或膨出的表现,以膨胀性、波动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可以发生在 动脉系统的任何部位,以肢体主干动脉、主动脉和颈动脉较为常见。 动脉瘤分类周围动脉瘤(常见股动脉、腘动脉)内脏动脉瘤 脾动脉、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胸 主动脉瘤)病因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先天性动脉壁结构异常动脉炎 性疾病临床表现体表搏动性肿物压迫症状血栓脱落致远端动脉栓塞肢体、器官缺血或坏死瘤体破裂其他症 状:局部疼痛,感染表现等 真性动脉瘤:动脉局限性扩张,管径为相邻正常管径的 1.5 倍或以上。发生常与动脉硬化有关。假性动脉瘤:局部动脉管壁破损,引起局限性出血及动脉旁血肿形成。常见诱因是局部损伤(动脉刺伤或插管、挫裂伤等)。夹层动脉瘤:动脉壁中层破坏,内膜变薄而破 裂,血液从破口进入中层,在 血流的冲击下,使中层逐渐分离,出现形成两个腔。易患因瘤分型(De Bakey分型法)I型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近端; 素是动脉壁中膜疏松。主要见于主动脉。主动脉夹层动脉 夹层可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及其分支,亦可累及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瓣n型:内膜破口位于升主

动脉近端;夹层局限于升主动脉。可累及冠状动脉和主动脉 瓣。rn 型:内膜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夹层常向下扩 展至胸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如血肿向上逆行扩展至主动脉 像图DeBakey 分型:I 型:破口在升主动脉,但累及升主 和降主动脉。 II 型:破口在升主动脉,但仅限于升主动脉 降主动脉 IIIb 累及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 Stanford 分型: 动脉瘤诊断标准: ( 1 )腹主动脉最宽处外径较相邻正常段外 径增大 1.5倍以上;(2)最大径(外径)> 3.0cm 。符合以 两标准之一可诊断。 2. 局部囊样扩张。 用来描述动脉扩大, 但尚未达到动脉瘤的诊断标准。 3. 对于腹主动脉狭窄, 没有 以诊断直径狭窄率> 50%。假性动脉瘤诊断标准 1.在血管外 形成的搏动性血肿,没有动脉壁回声。最常见的原因是医源 期变化的血流信号。当瘤体内完全血栓形成后,可无血流信 普勒和脉冲多普勒:显示真腔和假腔内不同类型的血流,包 弓和升主动脉,则称逆行性夹层。 动脉瘤声像图动脉瘤声 III 型:破口在左锁骨下动脉以远 IIIa 仅累及 A 型:凡累及升主动脉 B 型:仅累及降主动 脉腹主动脉瘤超声诊断要点(一)真性腹主动脉瘤 1. 真性 特定的诊断标准。如果局部收缩期峰值流速升高 100% ,可 性的。例如,动脉穿刺术后。 2.CDFI 可见腔内有随心动周 号。 口 号。 动脉夹层诊断标准灰阶超声:显示腹主动脉管腔被分成 两部分,即真腔和假腔,假腔内径一般大于真腔。 彩色多

假性动脉瘤的预防及护理

假性动脉瘤的预防及护 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假性动脉瘤的预防及护理一、定义 定义:假性动脉瘤 (pseudoaneurysm,PSA)指动脉管壁被撕裂或穿破,血液自此破口流出而被主动脉邻近的组织包裹而形成血肿,多由于创伤所致。 二、病因 假性动脉瘤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抗凝药的应用介入术前充分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可增加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 2、肥胖者和高血压患者 3、患者的依从性患者依从性差是形成假性动脉瘤的原因之一,主要是因紧张和肢体长时间制动带来的不适导致频繁换动体位。 4、穿刺技术介入手术过程中操作人员由于穿刺点过高或过低,或刺破动脉后壁,或误入股浅动脉均可使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增加。 5、术后压迫术后压迫时间不够或位置的不准确是术后形成假性动脉瘤的原因之一。 三、临床表现 1、局部有肿块,并有膨胀性搏动,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听到收缩期杂音。 2、压迫动脉近心侧可使肿块缩小,紧张度降低,搏动停止,震颤与杂音消失。

3、巨大动脉瘤可有邻近神经受压损害和远侧组织缺血症状。如瘤内有附壁血栓形成,有可能发生血栓迁移引起远侧动脉栓塞而产生相应症状,也可因外伤或内在压力增加而破裂出血。 四、治疗 假性动脉瘤自愈者很少,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包括: 1、动脉修复; 2、血管结扎; 3、瘤体切除; 4、血管吻合及血管移植术等。 五、预防措施 1、穿刺时正确定位,穿刺点不宜过高或过低。 2、医生在拔鞘管后按照正确的定位和手法压迫穿刺点。 3、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如发现血压过高,及时报告。 4、遵医嘱合理使用抗凝药物。 5、做好术前教育,让患者了解到活动可能带来的危害,鼓励患者坚持术侧肢体制动位。 6、患者卧床时间长时,会腰酸背痛,这时要给予按摩。 7、尽量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大便用力等。 六、护理 1、穿刺部位的观察对于高危患者如高血压、肥胖患者、穿刺失败者应加强术后巡视,观察穿刺点周围是否有出血、皮下淤血及血肿的形成,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外科手术方法探讨(一)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外科手术方法探讨(一) 作者:张赋,吴文森,杨柳山,龙驹,刘邕波,蒋润发,杜正隆,邓盛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FA)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共25例病人:注射毒品所致5例PFA病人,采用假性动脉瘤近心端(髂动脉)、远心端(股浅动脉)阻断,清除病灶,缝扎股动脉残端,采用人造血管绕开感染灶行旁路移植股动脉重建,病灶开放引流;介入、血液透析治疗所致18例PFA病人行瘤体切开,用手指按压血管出血点,使用5-0prolene线直接缝合修复;外伤所致2例PFA病人阻断瘤体近心端髂动脉后,依据病变情况,直接修复、大隐静脉补片修复行股动脉重建。结果25例病人均获手术成功,无PFA复发,无发生肢体坏死。结论不同病因所致PFA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也减少病人创伤、节省医药费用。 【关键词】动脉瘤,假性;外科手术 不同病因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offemoralartery,PFA),各有其自身病变特点治疗方法各异,1997年5月~2006年2月,我院和南溪山医院共收治PFA25例病人,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手术治疗方法,获得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4例,年龄17~80岁,平均47.52岁。发病原因:锐器伤1例,挫钝伤1例,血液透析伤2例,介入治疗伤16例,经血管注射毒品损伤5例。并发症:3例次PFA破裂出血,5例次并发感染,2例次并发动静脉瘘。术前所有病人均行彩色多普勒显像检查:PFA大小为3.0cm×4.2cm~11.3cm×6.4cm,均可见五彩血流与瘤体相通,瘤体破口直径约0.3cm~0.6cm。25例病人均可触及腹股沟区包块,左侧8例,右侧17例,均可闻及吹风样杂音,5例瘤体局部红、肿、热、痛,有波动感,3例瘤体有脓血性分泌物溢出,16例广泛皮下瘀血。 1.2手术方法 1.2.1锐器伤1例、挫钝伤1例所致PFA病人,于瘤体近心端分离出髂动脉阻断,切开瘤体清除瘀血块,探查股动脉损伤范围。锐器伤病人:破裂口约0.4cm,边缘整齐,使用7-0prolene 线连续缝合修复;挫钝伤病人:血管壁挫裂伤约3cm,破口约0.2cm边缘不整齐,由助手按压住出血点,分离出股动脉远心端阻断,取一段大静脉制成血管片,修整挫伤股动脉,取静脉血管片,使用7-0prolene线连续缝合修补缺损区。 1.2.2血液透析伤2例、介入治疗伤16例所致PFA并1例动静脉瘘病人:采用直接瘤体切开,清除瘀血块,见股动脉出血点后,用手指按压止血,于出血点中央直接缝合一针,轻轻上提减少出血后,再仔细缝合,静脉出血点采用同样方法修复。 1.2.3血管穿刺注射吸毒所致PFA5例病人,局部均有感染,3例瘤体有脓血性分泌物溢出,其中1例并动静脉瘘,于近心端健康皮肤处切开,于腹膜外分离出髂动脉阻断。远心端也于正常皮肤处切开,分离出股浅动脉阻断,然后切开瘤体彻底清创,股深动脉、其他股动脉分支及静脉破口给予缝扎止血,创面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更换器械重新消毒铺巾,手术医师、护士更换手术衣及手套。4例使用人工血管端、侧吻合旁路移植行股动脉重建(内侧旁内1例,外侧旁路3例),1例因经济困难(大隐静脉炎症,闭塞)予直接缝扎股动脉远、近端未行股动脉重建,5例病人瘤腔均置碘仿纱条不缝合,术后给予换药治疗。 1.2.4抗凝阻断动脉近心端前给予1mg/kg肝素钠,术后使用人工血管及大隐静脉片血管重建的病人予华法林2.5mg口服抗凝治疗。 2结果 所有病例均康复出院,无手术死亡,无人工血管感染,无肢体远端缺血坏死,无肢体坏死需行截肢病人。1例股动脉结扎病人,足背动脉搏动消失但皮肤温度正常,能行走,病人自觉患侧肢体力度较健侧差,所有病人于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显像显示:移植

经股动脉介入术后致假性动脉瘤病例分析

经股动脉介入术后致假性动脉瘤病例分析 随着心脑血管及神经介入的发展和普及,股动脉穿刺是各种介入诊断和治疗的常见路径之一,对股动脉的损伤难以避免,如局限血肿、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等。如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本文介绍2例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FAP)。 1. 病例资料 病例1:女,72岁。因突发头晕4 h入院。入院后MRA示基底动脉末端结节样膨隆,动脉瘤可疑。经右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示基底动脉上段左侧小脑上动脉起始可见一约6 mm×4 mm大小结节状突起。3 d后,全麻下经右股动脉穿刺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 手术顺利,拔除长鞘后右腹股沟穿刺处局部形成血肿,压迫止血半小时无活动出血后加压包扎后返回病房。随后,腹股沟区穿刺处出现10 cm×10 cm皮下血肿,并进行性增大,出现中度贫血。右侧股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右侧腹股沟区异常回声,考虑假性动脉瘤形成可能;复查示瘤体扩大明显。 全麻下行右股动脉动脉瘤切除并瘘口修补术。术中发现皮下大量凝血块位于大腿内上侧,清除血肿时见有活动性出血自血肿腔向外喷射,探查见股总动脉一针眼样瘘口活动性出血,压力较高,用橡皮带控制股总动脉,暂时夹闭股动脉近端,以6-0无损伤缝合线8字缝合瘘口。

术后股动脉搏动良好,原瘘口亦无出血,右下肢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腹股沟区皮肤张力下降,右下肢活动无受限,右侧腹股沟区皮肤青紫瘀斑逐渐好转,半月后皮肤拆线病情好转后出院。 病例2:女,70岁,因头晕1个月余入院。外院颅脑CTA等检查示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经右股动脉穿刺,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手术顺利,术后左侧肢体活动好,右侧肢体肌力稍差,股动脉穿刺点给予血管缝合器封堵后返回病房。但术后逐渐出现右侧腹股沟穿刺处有搏动性皮下肿物,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为假性动脉瘤,经局部压迫、制动等对症处理后,病灶未见明显扩大。病人经严格卧床休息及股动脉加压器压迫右下肢制动,超声复查假性动脉瘤未见明显扩大,后逐渐好转出院。 2. 讨论 FAP一旦发生,就有破裂出血、血栓栓塞、压迫周围组织结构、组织坏死等的风险,必须及早正确诊断、及时处理。FAP一般发生在术后24~48 h,病人自觉穿刺部位疼痛,穿刺部位出现进行性增大的搏动性肿块,可触及收缩期震颤、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常伴发疼痛、局部压迫、出血及感染等症状。FAP影像学检查多样,彩色多普勒超声因无创,较MRI及DSA简便、快捷、经济,可反复检查且能准确诊断多类血管疾病,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显示肿块有无搏动,肿块的形

动脉瘤的超声诊断

动脉瘤的超声诊断 .动脉瘤真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1.真性动脉瘤(true aneurysm of aorta):局部动脉壁的全层呈瘤样扩张,是动脉局部管壁结构异常、薄弱,在腔内压力的持续作用下,出现扩张所致 真性动脉瘤的病因主要是动脉壁退行性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其他有Marfan综合征、大动脉炎、以及梅毒性、风湿性、类风湿性、巨细胞性、创伤性、先天性等病变 分型:按形态分为梭形、囊状和混合型三种。 ⑴梭型:多由动脉硬化引起。在动脉的某一段形成弥漫性扩张,累及动脉全周。常为对称性扩张,与正常动脉分界不清 ⑵囊状动脉瘤:大动脉的某一部分管壁局限性向外突出,呈囊袋状瘤体,可为单个或多个,小者直径仅数厘米,大者可达20cm。瘤体与正常动脉分界清楚。瘤体内常有附壁血栓 ⑶混合型兼有以上两种形态的特征 超声表现 1.大动脉病变部位内径明显增宽,呈梭形或囊形扩张,常达相应正常部位内径的1.5倍以上 2.瘤体壁与主动脉壁相连续 3.可有附壁血栓发生,血栓呈同心圆或偏心性层状分布,其在声像图上表现为低-中等回声,血栓的层状结构可以被显示或不被显示。由于血栓的存在,动脉瘤的外径可能较其内径大得多,动脉瘤内的血栓通常不机化,不成为血管的支撑结构 CDFI的主要作用: ①明确动脉瘤的来源 ②了解动脉瘤内血流紊乱程度

③确定有无低回声或无回声血栓 ④鉴别动脉瘤与其他囊性病变 ⑤根据与动脉管壁的连续性可鉴别真性或假性动脉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瘤体内血流缓慢,可出现漩流。如动脉瘤位于主动脉根部,常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主动脉瓣反流 脉冲多普勒的取样容积置于扩张的瘤体内,可记录到比正常主动脉血流缓慢的血流信号 2. 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 ) 假性动脉瘤多有外伤史,如动脉刺伤、挫伤、贯通伤等。其他病因有动脉炎性病变、动脉穿刺或插管及动脉吻合术后因局部血肿、感染或缝合不当引起的吻合口部分或全部离断等。当动脉损伤后,血液进入肌肉和筋膜间隙,形成搏动性血肿。血肿的中心部仍处于液性状态,周围则形成凝血块。一段时间以后,凝血块和血栓周围机化吸收,形成纤维组织的外层,其内衬以一层间皮细胞。这种动脉瘤的形态常不规则,绝大部分是偏心性的,即动脉瘤体位于损伤动脉的一侧超声表现 1.动脉壁局部现无回声肿块,形态不规则,壁厚薄不均,动脉壁连续性中断,无回声区与动脉相通。高频探头可以显示病灶腔内呈云雾状血流回声,有的则可见点状沉积物回声。如果动脉与病灶之间的开口较大(>2mm),声像图可以帮助确定开口位置 2.彩色多普勒表现为瘤体内呈旋涡状五彩血流信号,破口处可见收缩期五彩血流进入瘤体,舒张期返回动脉。其破口处往返彩色血流是诊断假性动脉瘤的主要指标之一.

股动脉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股动脉介入术后假性动脉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卢钱娣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 假性动脉瘤是指动脉管壁被撕裂或穿破,血液自此破口流出而被主动脉邻近的组织包裹而形成血肿。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以及抗凝,抗学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假性动脉瘤成为介入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我科从2013年01月至06月行PCI术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5-78岁;其中植入一枚支架2例,2 例三支病变,未植入支架;1例血管无明显异常,未植入支架,术后均予宽胶布,沙袋局部压迫8小时,术肢制动6-12小时。 1.2临床表现 3例患者在术后2天穿刺部位出现明显肿胀,可触及波动性肿块,患者主诉感疼痛难忍,2例患者外观穿刺部位无明显肿胀,平卧位休息时无特殊感觉,下床行走时伤口穿刺处感牵拉痛,5例经超声多普勒检查均确诊为假性动脉瘤。 1.3结果 2例于徒手压迫1小时,然后用弹力绷带包扎,沙袋压迫24小时瘤口闭合,2例徒手压迫1小时然后弹力绷带包扎,沙袋间隔压迫72小时瘤口闭合,1例间断压迫5天瘤口闭合。 2原因分析 假性动脉瘤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抗凝药的应用介入术前充分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减少支架植入术后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但可增加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因此,术前应正确使用抗凝剂治疗,对术程较长、使用过量抗凝药的患者术后压迫和观察时间要长。(2)肥胖者和高血压患者体形肥胖者多为老年人,皮下脂肪层较厚,动脉粥样硬化者多,穿刺时动脉搏动不明显,给穿刺带来困难,压迫时又较难找准穿刺点,以致压迫不彻底,穿刺口闭合不完全。高血压患者,术前如果没有完全把血压降到正常范围,或者术后患者焦虑引起血压的再度升高都会给压迫带来一定的难度,压迫时间不够就容易并发假性动脉瘤。且高血压患者术后解大便时腹压增加,未完全闭合的股动脉穿刺口易在强大血压的冲击下破裂出血。(3)患者的依从性患者依从性差是形成假性动脉瘤的原因之一,主要是医护人员没有做好术前教育或术后患者耐受性差,因紧张和肢体长时间制动带来的不适导致频繁换动体位。(4)穿刺技术介入手术过程中由于穿刺点过高或过低,或刺破动脉后壁,均可使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增加.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及应用效果探究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及应用效果探究 发表时间:2017-02-27T10:45:57.20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作者:李向南 [导读]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是外伤或创伤性检查时引起血管损伤而出现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湖南省祁阳县人民医院湖南永州 426100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36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介入手术,完成率100%。22例动脉主干栓塞治疗患者假瘤完全闭塞,12例置入覆膜支架患者中有2例出现内瘘,但内瘘消失较快。2例瘤内填塞患者假瘤闭塞状态良好。结论: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应用介入治疗法具有较高的闭塞成功率,并且其介入方法和栓塞材料的多样性将使得介入治疗法在血管内疾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创伤性假性动脉瘤;覆膜支架;血管栓塞术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traumatic pseudoaneurysms.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 October 2015 - Octo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to accept intervention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36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pseudoaneurysms.Results:36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interventional surgery,completion rate of 100%.22 patients with artery embolization pseudotumor occlusion,12 cases were put in 2 cases of coated stents in patients with internal fistula,but internal fistula disappear quickly.In 2 cases of tumor patients tamponade pseudotumor occlusion in good condition.Conclusion:patients with traumatic pseudoaneurysms application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has high success rate of occlusion,and the diversity of its intervention methods and embolism materials will make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vascular disease in more and more widely. Keywords:traumatic pseudoaneurysms.Coated stent;Vascular embolization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是外伤或创伤性检查时引起血管损伤而出现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全身的任何动脉血管都有出现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可能。临床治疗此病常见方法是动脉结扎术、假瘤切除断端吻合术以及受损动脉修补术等传统外科治疗手术,其存在创伤大、操作复杂、并发症多等不足之处[1]。近几年,介入治疗法凭借着微创、简单、并发症少、见效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血管外科疾病的治疗。本研究对我院36例应用介入治疗的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究创伤性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为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36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均经DSA造影确诊为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其中有男32例,女4例;年龄19-56岁,平均39岁;27例有外伤史,9例有医源性损伤史;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具体分布有:四肢动脉12例,肝动脉4例,肾动脉6例,髂动脉8例,脾动脉2例,胸主动脉4例。临床表现:明显可见软组织肿胀,局部有触痛感,触及可感震颤;听诊能闻及血管杂音;假性动脉瘤在腹部者有出血表现,并伴有腹痛。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通过血管造影确定假性动脉瘤位置、大小、形状以及远端动脉血流情况。创伤性假性动脉瘤位于下肢动脉者穿刺部位为健侧股动脉,其他部位患者穿刺部位为右侧股动脉。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将5FCobra导管送入,根据血管造影诊断进行介入治疗[2]。其中12例髂动脉以及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行覆膜支架置入术,2例脾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采用瘤内填塞配合供血动脉栓塞治疗,剩下22例均采用弹簧钢圈或明胶海绵栓塞。 2结果 2.1血管造影表现 (1)四肢动脉或髂动脉上的创伤性假性动脉瘤表现: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整,密度均匀,类似带藤叶的瓜果,部分有分叶状。(2)较大动脉受损的创伤性假性动脉瘤表现不一:影像多呈边缘光整的圆形或椭圆形;部分有分叶者,边缘表现不光整,密度不均;另还有表现为巨大球形肿块。(3)内脏动脉上的创伤性假性动脉瘤表现与四肢动脉的影像表现相似,多为边缘光整的圆形或椭圆形,小部分边缘欠光整,密度均匀,肾动脉常伴有动静脉畸形。(4)胸腹主动脉上创伤性假性动脉瘤表现为:主动脉旁可见边缘较为光整的圆形或椭圆形显影。 2.2介入治疗效果 3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介入手术,完成率100%。22例患者采用明胶海绵或弹簧圈栓塞后的假瘤完全闭塞,且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2例应用置入覆膜支架患者中有10例患者假瘤完全闭塞,其余2例胸主动脉假瘤患者出现内瘘,但内瘘消失较快,患者假瘤闭塞成功。2例脾动脉假瘤患者应用瘤内填塞配合供血动脉栓塞治疗后假瘤闭塞成果,40天DSA造影复查发现假瘤闭塞状态良好。 3 讨论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是机体某血管受到钝挫伤、枪伤、穿刺伤或医源性损伤后导致血管内血液外溢出形成血肿,因机体凝血机制在创口处凝固成血块而暂时止血,血肿渐渐被周边纤维组织包膜,加之动脉血流冲击,最终得以形成[3]。因假性动脉瘤的瘤壁为纤维组织,无典型血管壁结构,随着动脉血流的不断冲击,假瘤体逐渐增大、扩张,直至破裂,且破裂后创口更难愈合,还有形成血栓、压迫周边神经等危险,严重危害到患者生命。 根据创伤性假性动脉瘤产生原因,在临床诊断时应了解患者的外伤史以及医源性损伤史,根据历史病况对创伤处进行检查,以有流动血流信号的包块作为观察指标。不同部位的假性动脉瘤其影像学检查方法不尽相同。腹部或头颈部等实质性器官血管诊断一般采用MR或CT进行检查,四肢部位血管诊断一般采用超声进行检查。MR和CT属于无创检查,对显示载瘤动脉、假性动脉瘤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患者易于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属于有创检查,但在检查同时可进行栓塞治疗。所以在患者病情不明显时先采用CT检查进行早期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假性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假性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12-07T13:58:43.91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下第18期作者:桂冬冬 [导读] 在假性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下一步检查、治疗提供依据。 (宣城市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安徽宣城242000) 【摘要】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假性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2月~2017年1月,医院共采用彩超诊断假性动脉瘤56例。结果:相符率达到100%。超声测量假性动脉瘤大小2~7cm不等,2.8(1.5~4.6)cm,其中<3cm者32例。超声测量腔隙数目1个50例,2例及以上6例。破裂动脉瘤1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17%(11/12)。结论:在假性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下一步检查、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超声多普勒;诊断 假性动脉瘤并不少见,多见于主动脉、外周血管段,随着假性动脉瘤体积的增加,会压迫周围组织,导致受压组织坏死、感染,瘤体破裂,会并发大出血,死亡风险较高,准确的诊断假性动脉瘤非常必要[1]。2013年2月~2017年1月,医院共采用彩超诊断假性动脉瘤56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对象,其中男42例、女14例,年龄11~73岁,平均(37.1±6.2)岁。动脉瘤部位:股动脉35例、桡动脉8例、其他13例。有明显的病因51例,其中药物注射25例、外伤19例、透析5例、其他2例。临床表现:搏动性包块51例,查体可出现收缩期颤音和或收缩期血管杂音42例,压迫近心端包块缩小。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激发感染局部红肿热痛36例,2例出现皮肤溃疡、破溃。 1.2 方法 首先选择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后诊断,探头轻触怀疑出现假性动脉瘤的部位,声束围绕瘤体进行扫查,同时诊断血栓形成。以手术治疗病理诊断或血管噪音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等疗法疗效作为辅助诊断依据。 2 结果 56例患者,其中超声诊断与“金标准”或疗效相符率达到100%。超声测量假性动脉瘤大小2~7cm不等,2.8(1.5~4.6)cm,其中<3cm者32例。超声测量腔隙数目1个50例,2例及以上6例。破裂动脉瘤1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17%(11/12)。超声表现为不均质回声包块,可见不同大小的回声区,彩超显示红蓝相间彩色血流信号,包块与动脉关系密切,在近心端彩色血流信号与包块内部连通。 3 讨论 在过去创伤止血不彻底所致假性动脉瘤比较多见,近年来随着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推广,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明显增多,反复穿刺所致假性动脉瘤最常见。本组对象药物注射引起的假性动脉瘤25例,占据4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因为PCI技术的发展,PCI术后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DAS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假性动脉瘤的金标准,但并非作为首选方法,价格高,有一定的风险,仅适合手术治疗患者。多层螺旋CT 也是诊断假性动脉瘤的主要方法,能够较详细的诊断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破口位置、血栓形成情况,其诊断价值与DSA相近,开始取代后者成为假性动脉瘤诊断的基本方法。但CT价格相对昂贵,无法反复检查,具有一定的创伤性。 超声具有无创、可重复检查等优势,是诊断假性动脉瘤的重要方法,本次研究中超声诊断的符合率达到100%,高于其他学者调查结果,这可能与纳入对象均为外周血管假性动脉瘤有关。有报道显示,假性动脉瘤还可能出现在冠脉、脾动脉等动脉上,动脉瘤更深,距离体表更远,容易受到肠气等因素干扰,从而影响诊断的效用[2]。典型的假性动脉瘤彩超表现为近心端彩色血流信号与包块内部连通、红蓝相间彩色血流信号,反映了动脉瘤内部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其与动脉血管之间的关系。对于特殊位置的假性动脉瘤,可采用经食道超声等其他途径。如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经食道超声,对病灶更为接近,当然也因为气管以及支气管气体干扰,成像质量也可能较差,这对医师的超声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3]。临床可见罕见的假性动脉瘤,超声诊断较困难,如有学者报道了1例脾动脉假性动脉瘤,超声主要件蓝、红混杂的血流,近心端彩色血流信号。对于这些渗出的假性动脉瘤,超声诊断容易受动脉瘤的位置、大小等因素影响。医师需要有相应器官动脉超声检查后经验、知识,掌握正确的超声检查技巧,以确保超声扫描的质量[4]。超声通过血流显像,能够判断动脉瘤是否破裂,研究中超声诊断瘤体破裂符合率9.17%(11/12)。 除进行定性分析外,超声还可进行定量分析,测量瘤体大小、破裂的大小,为治疗提供依据。对于破口较小的瘤体,受损血管段比较完整,则可采用瘤体清除以及动脉破口修补。对于那些血管破损较严重的对象,则可进行端端吻合,破损血管段需要在5cm以下。对于那些瘤体非常大、破裂血管段较长的对象,单纯的修补、吻合已无法满足需求,则需要进行自体血管移植术或搭桥术,或采用瘤体远近端血管结扎或缝扎术。超声评估破裂血管段长度、严重程度、破口大小,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医学家更提倡采用微创方法或保守疗法治疗假性动脉瘤。当然,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CT的价值更大,能够获得更多有关血管形态学信息。 超声最大的意义,无创、快速、廉价,对于怀疑为血管假性动脉瘤的对象,首选超声进行检查,快速诊断。在使用超声时,需要根据血管动脉瘤的部位、病情,选择合适的超声方法,灵活的应用食管内超声诊断技术。 小结:在假性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下一步检查、治疗提供依据。对于决定采用手术治疗的对象,为获得更丰富的病变信息,还应选择CT血管成像、血管造影等技术。 【参考文献】 [1]Righini M Quere I. Laroche JP. Treatment of posteatheterization femoral false aneurysms [J].I Mal Vase,2004,29(2):63-72. [2]李青,曾汪,孙琰,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脾动脉假性动脉瘤 1例[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6):1206-1207. [3]李莉锦,滑少华,尹静.超声诊断主动脉弓假性动脉瘤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6,31(10):928. [4]何文娇,蒋演,夏红梅,等.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二尖瓣-主动脉瓣间纤维假性动脉瘤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7,

假性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1.定义:假性动脉瘤 (pseudoaneurysm,PSA)指动脉管壁被撕裂或穿破,血 液自此破口流出而被主动脉邻近的组织包裹而形成血肿,多由于创伤所致。 2.原因:假性动脉瘤是血管损伤的并发症,因火器伤、刺伤、医源性损伤等致 动脉壁全层破裂出血。由于血管周围有较厚的软组织,在血管破口周围形成血肿,因动脉搏动的持续冲击力,使血管破口与血肿相通形成搏动性血肿。 约在伤后1个月后,血肿机化形成外壁,血肿腔内面为动脉内膜细胞延伸形成内膜,称为假性动脉瘤。它与真性动脉瘤的区别在于,它不像真性动脉瘤那样具有动脉血管的外膜、中层弹力纤维和内膜三层结构。假性动脉瘤从发现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但对其形成机制和破裂出血的成因尚未能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是动脉因某种因素的作用(如创伤、感染等)发生破裂出血而形成局部血肿,继而被周围的软组织包绕,逐步形成的含血囊腔,腔内为凝血块、血栓及血液。囊壁无正常动脉壁的内膜、中层及外膜三层结构,而完全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其囊壁的这一特征是与真性动脉瘤 (aneurysm)的根本区别所在。 3.临床表现:局部有肿块,并有膨胀性搏动,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听到收缩期 杂音。压迫动脉近心侧可使肿块缩小,紧张度降低,搏动停止,震颤与杂音消失。巨大动脉瘤可有邻近神经受压损害和远侧组织缺血症状。如瘤内有附壁血栓形成,有可能发生血栓迁移引起远侧动脉栓塞而产生相应症状,也可因外伤或内在压力增加而破裂出血。诊断一般不难,除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外,选择性动脉血管造影必不可少。通过造影可了解假性动脉瘤的部位、大小、数目、载瘤动脉及瘤内有无附壁血栓,且往往血管造影显示的瘤腔影像小于瘤体实际大小是其特征,为诊断、鉴别诊断提供依据,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此外,CT和MRI检查对诊断也有较大参考价值,尤其MRI在检

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

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6-10-08介入家园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选自: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 年11 月第28 卷第11 期 动脉瘤的定义是指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 。因此, 如果精确定义腹主动脉瘤, 需要计算同一个人正常腹主动脉和扩张动脉的比例, 还需要根据年龄、性别、种族和体表面积等影响因素进行校正。通常情况下, 腹主动脉直径>3cm 可以诊断腹主动脉瘤。 一、发病率 腹主动脉瘤的发生与很多流行病学因素有关, 如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吸烟等。高龄、男性、白种人、阳性家族史和长期吸烟者腹主动脉瘤发生率会相应增高。瑞典Malma 医院曾对所有住院期间死亡病人进行尸检, 发现在50 岁以上人群中腹主动脉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在80 岁以上男性病人中发病率可达5.9% 二、病因学 动脉瘤的发生机制很复杂, 遗传易感性、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种蛋白酶等均与其发生直接相关。各种病因最终都表现为主动脉中层的退行性变, 继而扩张形成动脉瘤 2. 1 遗传易感性多项研究表明, 动脉瘤的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国外一项针对腹主动脉瘤病人长达9 年的随访发现, 15% 腹主动脉瘤病人直系亲属中也发生各部位动脉瘤,而对照组里只有2% (P <0 1001)。其他研究则表明, 家族性腹主动脉瘤发病年龄一般比散发性腹主动脉瘤更早, 但没有证据表明前者比后者更容易破裂; 腹主动脉瘤发生和多囊肾密切相关, 而后者已被证实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2. 2 动脉硬化因素腹主动脉瘤和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 虽然表现形式不同, 但二者常常是伴发的, 而且拥有共同的高危因素, 如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证明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瘤的发生密不可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