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唐代筝发展的初步认识(上)

对唐代筝发展的初步认识(上)

对唐代筝发展的初步认识(上)
对唐代筝发展的初步认识(上)

对唐代筝发展的初步认识(上篇)

——来源、形制

古筝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其在中国古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古筝的演奏方式在对前朝音乐的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之上得到了升华,并在唐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这篇论文将会对唐朝古筝的发展线索进行简单的论述与解析。

“真秦之声”是为筝也,汉魏六朝筝之盛世,古筝作为雅俗共赏之乐在唐朝这个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出现了另一个顶峰时期。

一、来源

无论是“筝源瑟说”、“筝源筑说”还是名人造筝说,这些都已无法具体的判断清晰,但从目前所见的各类史料来看,筝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据秦国政治家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记载:“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这是至今见到的关于筝的最早记录。此外,《旧唐书》中也有关于先秦筝的记载,《旧唐书卷二十九·至第九·音乐二》1074-1709页记载“筝,本秦声也。相传云蒙恬所造,非也。制与瑟同而弦少。案京房造五声准,如瑟,十三弦。此乃筝也。”(《隋唐五代音乐史料》)

二、形制

(一)先秦

《风俗通义》卷六《筝》中引说:“筝,觐按《礼·乐记》:‘筝,五线。筑身也’”,且《说文解字》对筑的解释是:“筑:竹曲五弦之乐也。以竹曲不可通”,后来曾出土过汉代的五弦筝。从上述记载中不难看出早期筝为五弦、竹制,由此不难推断出,从筝出现一直到汉魏六朝期间,五弦筝在这悠长的岁月中得以使用。

先秦对筝的称呼也不尽相同,如银筝,“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全唐诗乐舞资料》),琴筝,“汝不闻,琴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全唐诗乐舞资料》)等等。

(二)汉魏六朝

随着音乐的发展以及人欣赏上要求的提高,筝这件乐器本身也要进行完善筝材质由竹制变为木制,弦制从五增加到了十二,筝的音响效果得到了丰富。在增加过程中究竟是先有十二弦还是先有十三线还众说纷纭。焦文彬先生在阐述时有这样一个结论:筝是一个由五弦到十二弦再到十三弦的发展演变过程,十三弦筝的出现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汉元帝年

间,根据历史记载,它应该是北魏时期陈仲儒的创造。然而《说文解字注》中提到,“筝五弦筑身也。今井梁二州筝型如瑟。不知谁所作也。或曰秦蒙恬所造。据此知古筝五弦。恬乃所改十二弦。变形如瑟耳。魏晋以后,筝皆如瑟十二弦。唐至今十三弦。”依据此记录,筝的弦制应该是由五弦之后蒙恬改为十二弦,一直延续到魏晋时期,直到唐朝才改十二弦为十三弦

(三)唐朝

唐代的筝十分普及,上至宫楼,下至商船,古筝声声,处处皆闻。因此,古筝的形制在当时也是多种多样,与筝相似的箜篌也引起了中文人的追捧。

1、筝

秦筝在唐代,随着乐舞的充分发展,形制与种类,都有很大的发展与提高,分为十二弦筝、十三弦筝、弹筝、云和筝、轧筝等。

(1)、十二弦筝

隋唐时期,盛极一时的十二弦筝开始走向衰落。唐长安人杜佑《通典?乐》说:“今清乐筝并十有二弦;他乐皆十三弦。”相对雅乐而言,清乐为俗乐,又称“杂乐”, 所以《旧唐书?音乐志》就说:“杂乐筝并十有二弦;他乐皆十有三弦。”十二弦筝与十三弦筝,二者的不同之处,是后者在前者的第十弦下位又增添了一个和原第一弦成宫、徵关系的音。

《风俗通》曰:“……唐唯清乐筝十二弦,弹之为鹿骨爪,长寸余代指。他皆十三弦。今教坊无十二弦者…圣朝用十三弦筝,第一弦为黄钟中声,设柱并同瑟法。”转载于张世彬《中国音乐史论述稿》。通过这个记载,明确的得出在唐朝筝演奏时已经发展到用假指甲代替真指甲。

(2)、十三弦筝

十三弦筝就是前引诸书中所说的“他乐”所用的筝。从“清商乐”以外“他乐”中所用的弹筝等看,它可能是它们的代称,总称。也包括民间筝伎、宫闱中的宫女等所用的筝。简称“十三弦”。这点,还可以从全唐诗中得到印证。白居易《戏答思黯》说:“何时得见十三弦,待取无云有月天。愿得金波明似镜,镜中照出月中仙。”诗题下自注道:“思黯有能筝者,以此戏之”,按思黯即牛僧孺也。筝这件乐器的外观在唐代已经有所定型十二弦筝与十三弦筝被共同使用,十二弦筝主要使用于雅乐,十三弦筝主要用于俗乐。

(3)、云和筝

对于云和筝的由来有两种观点:

其一,在《周礼注疏》中写到“郑司农云……云和为地名。”现在可以查阅的资料中提及地名的为浙江云和县。《文献通考》:“云和、空桑、龙门皆山名。”云和山与空桑山在

现在我所能查到的资料中已经成为传说般的存在,找不到具体的位置,但可以肯定的是,古人对“云和”的解释主要为山名、地名,我们可以推断出云和是以演奏发源地来命名。我国古代乐器以“云和”取名的乐器不在少数,如“云和琵琶”“云和琴”“云和瑟”。假设他们命以“云和”的方式相同,那是否可以推断他们起源于同一地区。

其二,大多数人比较接受的段安节《乐府杂录》中所说:云和筝因“其头象云”而得名。这和:“凤首箜篌”的“凤首”是相同的以形命意。宋人陈旸《乐书》对“云和”也有同样的解释。

对于云和筝出现的时间:

王昌龄《西宫春怨》写道:“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从王昌龄整个诗看,这里说的是“云和筝”。一些人认为他是说琵琶,因为诗中有“斜抱”字样。其实,由于云和筝,“如筝稍小”,所以可以斜抱着弹奏。也因为它的似筝似琵琶,又有十三弦,所以弹奏出的声音“三分之中,一分筝声,二分琵琶声”(《乐书》)

由于王昌龄是698—756年间盛唐诗人,我们可以推断云和筝的创制年代不会晚于盛唐。云和筝只在唐代清商乐中应用过,以后文献就未在提及。

(4)、轧筝

轧筝又名轧筝琴或轧琴,流行于河北、广西、福建等地区,属于拉弦类乐器。马端临《文献通考》说:“轧筝。唐有轧筝。以片竹润其端而轧之,因取名焉。”其形制与筝相似,为长方形共鸣箱,面板上张弦,弦下设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演奏时,左手拇指插入持琴孔,食指勾住放音孔,剩余三指自然弯曲托起轧筝,右手持弓,弓上需涂有松香进行演奏。唐代诗僧——皎然(中唐时人)有《观李中丞洪二美人唱歌轧筝歌》写道:“轧用蜀竹弦楚丝,清哇宛转声相随。(《全唐诗》第2015页)”由此可知,轧筝当在中唐大历年间(766—779)已出现并用作歌唱的伴奏。

2、筝与卧箜篌

值得一提的是,与琴、瑟很相像的卧箜篌。对于卧箜篌的起源没有明确的定论众说纷纭,但根据不同记载大体有两种学说:

(1)起源

中原说:《世本》“箜篌,空国侯所造。”“箜篌,师延所作,靡靡之音也。出于濮上,取空国之侯名也。”西汉时期,用于宫廷音乐,并广泛流行于民间。汉代卧箜篌被作为“华夏正声”的代表乐器列入《清商乐》中,当时有五弦十余柱,以竹为槽,用水拔弹奏,不仅流行于中原和南方一带,还流传到东北和朝鲜。汉代流行这种乐器,在诗词中亦经常用

到,如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即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

六诵诗书”。

朝鲜说:廖辅叔在《中国古代音乐简史》在中认为“我国的东部同朝解的关系非常密切,汉武帝时就有鼓吹使人传到高句丽。中国的箜篌也有来自朝鲜的一说。《公无渡河》这首歌写的就是朝解津卒霍里子高的妻子听见子高叙述一个白发狂夫横渡急流,妻阻不及,堕河而死,妻亦因此在弹箜篌哀歌一曲之后,投河自杀的故事。它的曲名是《箜篌引》。”

无论哪种学说定论,由于已经没有出土实物去考证留下的都是图片与字面资料,所以卧箜篌的起源于中原流传到朝鲜又或反之还是未解之谜。

(2)唐代

唐代杜佑《通典》载箜篌是“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说的就是一种属于琴瑟类的卧箜篌,卧箜篌虽然与琴瑟形似,但其长形共鸣体音箱面板上却有像琵琶一样的品位,这是它与琴瑟在形制上相异的主要特异。

卧箜篌曾用于隋唐的高丽乐中,以后在我国日渐销迹,至宋代后失传。但卧箜篌在朝

鲜却得以传承,经过历代的流传和改进成为今日的玄琴。

三、结论

本篇是对筝的起源、与形制方面进行简单概述,在下篇中,将会对唐代筝发展的音乐、传播、筝人及筝诗方面进行简单的整理与分析。

科学发展简史

《科学发展简史》复习1(辽宁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能否是人与猿之间本质的区别。 2.由于的发现,使太阳系成为一个严格按照规律运行的力学体系,故被称为“天空立法者”。 3.西亚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其中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文字的发明 4.古希腊自然哲学值得注意的知识包括:第一,关于问题;第二, 关于问题;第三,关于天体系统的模型问题。 5.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发表了《动物哲学》一书,提出了“”的观点。 6. 被西方人称为“医学之父”。 7.的建立是科学形态上的重要改革,标志着近代理论自然科学的诞生。 8.第一艘实用的轮船是由美国发明家发明的,首航成功标志着取 代帆船的新时代的开始。 9.著名医学家的《医典》是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果。 10.1864年,法国人在西门子兄弟的帮助下,创造了平炉炼钢法。 11.、和的三大发现是19世纪末物理学的重要成就。 12.1969年,美国的“”把人送上了月球,实现了载人登月计划。 13. 1487年,葡萄牙人率领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葡萄牙国王把这里命名为。 11. 、和的三大发现是19世纪末物理学的重要成就。 12.1969年,美国的“”把人送上了月球,实现了载人登月计划。 13. 1487年,葡萄牙人率领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葡萄牙国王把这里命名为。 1.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 A、法国 B、英国 C、意大利 D、希腊 2.我国采用十进位的计数方法是在( ) A.西汉 B.南北朝C.商代 D.夏代 3.近代电磁理论的创始人是( ) A.伏特 B.麦克斯韦C.奥斯特 D.法拉第 4.实验遗传学的创始人是( ) A.魏斯曼 B.孟德尔C.施莱登 D.施旺

学校发展诊断报告

金岭明德小学学校发展自我诊断报告 一、学校发展自我诊断的目的与过程 学校发展是学校管理的根本目的,一所学校没有发展就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就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去。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就要深入研究学校发展各项利益群体,多方面收集信息,综合分析学校发展的现状、可利用的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多方利益相关者对学校发展的期待和需求等,从而找准学校发展突破口,明确学校发展方向和目标。学校发展诊断就是这样一个分析、判断、明确发展思路的过程。2010年12月23日进京参加“提升明德小学教育质量”项目实验观摩研讨会,通过聆听专家的培训讲座,使我更加明白了学校发展自我诊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了学校发展自我诊断的方法和步骤,一回到学校我校立即召开了校委会及全体同志会,传达了北京研讨会的精神,成立学校发展自我诊断领导小组,校长任负责人,成员包括了全体教师、家长代表、上级主管部门的代表和镇、村领导。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活泼多样的形式分别对干部、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调查,在取得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学校自我诊断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体会议。会上,多方代表进 行充分地讨论、分析、判断,最终形成《学校发展自我诊断报告》。 二、学校基本情况概述 金岭明德小学位于乾县县城北部,著名的旅游胜地──乾陵脚下,312国道紧东边。学校原名为乾陵中心小学,2000年撤乡并镇后改名为城关学区金岭完小。该校始建于1956年,随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台塑企业集团董事张王永庆先生在原金岭完小基础上投资兴建教学楼一座,2009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学校更名为金岭明德小学,学校为教育局布点调整保留的寄宿制学校。由于近年来建设资金的不足,学校教师宿办楼、学生住宿楼、学生餐厅等配套设施一直在计划之列,还未付诸实施。我校占地面积115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54.9平方米,现有教学楼1栋,建筑面积1274.9平方米。教师简易宿办楼一座,学校校舍只能满足学生正常上课,住宿条件目前尚不具备。我校现有11个教学班 (小学10个班,学前1个)在校学生(含学前班)364名。全校在岗教职工25名。 三、学校发展现状的诊断与分析 1、学生分析。本校地处农村,距县城仅3.5公里,属于乾县的北部旱腰带,经济相对滞后,学生来自周边六个行政村:东金村、西金村、金岭村、杨家洼、三兴村、韩家窑。家长认识水平不一,学生吃苦耐劳,家庭素质良莠不齐,学生 对学习的认识不同。 2、教师分析。本校共有教职工25人。专职教师中35岁以下的教师19人, 35至49岁的5人,50岁以上的1人。 校长:47岁,大学专科学历。从教20余年,担任小学校长10余年。个人素质全面,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精通业务,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交际沟通能

琵琶的历史来源-1

琵琶的历史来源 发展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也就是说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所以说当时的“琵琶”形状类似,大小有别,像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琵琶音域广,演奏技巧为民族器乐之首,表现力更是民乐中最为丰富的乐器。演奏时左手各指按弦于相应品位处,右手戴赛璐璐(或玳瑁)等材料制成的假指甲拨弦发音。 演奏声音更饱满音色更亮,琴身的特殊设计可以增加琴的美感,它适用于大型的露天的场合。琴演奏时注重舞台样的视觉效果,使整个表演舞台表现力丰富,充满活力,感染人心。 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意即批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做批,向后挑进称做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在古代,敲、击、弹、奏都称为鼓。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琶,因此为“马上所鼓也”。 琵琶由历史上的直项琵琶及曲项琵琶演变而来,据史料记载,直项琵琶在我国出现得较早,秦、汉时期的“秦汉子”,是直柄圆形共鸣箱的直项琵琶(共鸣箱两面蒙皮),它是由秦末的弦鼗发展而来的。“阮咸”或“阮”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竖抱用手弹奏的琵琶。晋代阮咸善奏此乐器,故以其名相称,即今天的阮。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曲项琵琶为四弦、四相(无柱)梨形,横抱用拨子弹奏。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 到了公元五、六世纪随着中国与西域民族商业和文化交流的加强, 从中亚地区传入一种曲项琵琶, 当时称作 "胡琵琶"。其形状为曲颈, 梨形音箱, 有四柱四弦,很像在阿拉伯国家常见的乌特琴(Oud 或 Ud)或古波斯的巴尔巴特琴(Barbat)。横抱琵琶用拨子演奏。现代的琵琶就是由这种曲项琵琶演变发展而来的。 从北齐到唐代,是琵琶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原籍曹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东北一带)的曹氏琵琶家族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如北齐至隋代的曹妙达,因善琵琶在北齐时即被封王,入隋后又被任为宫中乐官,于太乐教习琵琶技艺。 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

唐朝的琵琶

五弦琵琶,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简称五弦。历史久远、造型别致,盛唐时期曾流行于我国广大中原地区,并东传日本、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琵琶在龟兹石窟壁画中出现次数最多,如克孜尔石窟8、14、38、80、98、100、135、192、196窟;库木吐拉石窟56、58窟;森木塞姆石窟42、48窟都有五弦琵琶的精美画面。五弦琵琶传入内地,对中原乐风是一次巨大的更新。《旧唐书·礼乐志》说:“琵琶、五弦及歌舞伎,自文襄以来皆所爱好,至河清以后,传来尤盛。”《北史·恩幸传》中说:“曹僧奴子妙达,以能胡琵琶,甚被宠遇,开府封王。”《隋书·音乐志》记载:“周武帝时,有龟兹人曰苏祗婆,从突厥皇后入国,善胡琵琶。”说的是龟兹著名音乐家苏祗婆于北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随阿史那公主来到长安,以一只五弦琵琶,把龟兹乐舞的艺术魔力发挥到了极致。当时的长安城,到处可以看到戴各种假面身着缀满珠玉的盛妆,表演龟兹歌舞戏“苏幕遮”的盛大狂欢场面。在这些场合中,每每闪现苏祗婆动人的身影,荡漾着苏祗婆用五弦演奏的美妙乐曲。 关于五弦琵琶的形制,《通典·乐典》、《旧唐书·音乐志》、《新唐书·礼乐志》和陈旸《乐书》等文献均载为:制如琵琶,稍小。这种五弦小于四弦琵琶的记述,与事实是不相符合的。据高德祥、柳廷信等学者研究,在北魏、西魏、北周、十六国至隋、唐各个时期的敦煌壁画中,画有五弦琵琶的洞窟就有20余处,通过比较,稍小的琵琶并非都是五弦,而是四弦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莫高窟220、322、341等洞窟初唐壁画中的五弦,并不小于四弦琵琶,特别是220窟北壁经变伎乐队中的五弦琵琶,反而要比一般的四弦琵琶大。至于五弦小于四弦琵琶的现象也确是存在,这是因为五弦琵琶本身就有大小之分。五弦琵琶的外型式样较多,颈项有直项、曲项的,音箱有半长梨形、半圆梨形、扁梅花形和扁圆形的等等。曲项、半长梨形音箱是五弦的最早形制,龟盘至山口处逐渐缩小、呈切开的长梨形,多见于敦煌早期壁画中,琴身横置演奏,琴头朝向左下方,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将龟盘挟抱于右肩处持拨弹奏。在莫高窟唐代壁画中,音箱呈半圆梨形的五弦较为多见,琴颈细长呈棒状,面板上开有两个对称的弯月形出音孔,这是经过中原乐工改革的五弦。莫高窟220窟的扁梅花形音箱的五弦琵琶较为独特,音箱似花瓣,琴颈细而长,琴头向后弯曲,它是古代中原与西域乐器互相借鉴、融合的见证。音箱扁圆形的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 作者:cpuer 关键字:琵琶命名史起源演奏技法情感表现发展提起琵琶,人们自然而然的会联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长诗《琵琶行》中所描写的情景;《十面埋伏》《霸王卸甲》乐曲腕的弯曲的演奏,表现出万马奔腾、杀声震天的战斗场面;《夕阳箫鼓》的优美旋律使人置身于水波荡漾、江山如画的浔阳江上;《赶花会》轻快的音乐形象,使西南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情景呼之欲出……琵琶独特的演奏技巧,丰富的表现力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时期出现的。“琵琶”这个名称来自所谓“推手为枇,引手为杷”(最基本的弹拨技巧)所以名为“枇杷”(琵琶)。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1]。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像现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1]。琵琶音域的广阔、音色的多变、演奏技巧的多样是民族器乐之首,表现力更是民乐中最为丰富乐器 [2]。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 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 到了唐代(公元7-9世纪)琵琶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当时上至宫廷乐队, 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 遂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乐器, 而且在乐队处于领奏地位。这种盛况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的记载。如唐代诗人白

学校现状分析及三年发展规划

学校现状分析及三年发展规划

直面问题,夯实基础,创出特色,谋求发展 ——马家小学学校现状分析及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将以落实十八大精神,以务实的态度,以科学发展观和“三个面向”为指针,遵循教育规律,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以“依法治校,科研兴教,民主办学,廉政持校”为办学思路,以“建设优良校风,培养合格学生,塑造优秀师资,建设优美校园,形成优质管理”为办学策略,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加快学校自主发展步伐,促进学校持续、和谐发展。 二、学校现状 马家小学位于螺溪河畔,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创办于1952年,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包括学前班),学生约有600余名,教职工36名。学校配备专任教师35人,学历全部达标,其中中级职称以上教师占比达40%以上。学校成立了新的领导班子,在新班子的带领下,学校硬件建设和管理工作出现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学校更新了教学楼电路,对校园进行了全面美化和绿化,添置了大量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改进了学校办公和教学条件。学校先后被区政府和教育局评为“普九工作先进集体”,“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学校办学思路还不清晰,发展规划的定位作用不够明显,

学校特色难以形成。 (二)教学硬件还跟不上学校教学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管理还不够规范,制度落实还有问题,影响了教育教学目标的贯彻和教师评价的公正性。 (四)教学工作形式化,以应付考察为主的情况依然严重,落实和细化教学目标很困难。 (五)校内评价体系形成还需时日,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积极性调动还是难题。 (六)师资配备不健全,学生素质教育还是一句空话。 (七)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思想教育未落到实处,学生行为习惯和爱国主义教育亟待加强。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育人好环境,管理高水平,教育教学高质量,创立区内名校,把学校办成‘校园美,校风好,教学实,教改活,质量高’的品牌学校”为办学目标。以“培养品质优良,身心健康,学识丰富、能说会写、能话会做,能写会画,能唱会跳,能处会交,勇于探索,敢想敢为的具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为具体目标。以“努力创立管理规范化学校,坚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校、优化教师队伍、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生如子、各有特长、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为管理目标。

科学发展简史

《科学发展简史》复习1(辽宁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能否是人与猿之间本质的区别。 2.由于的发现,使太阳系成为一个严格按照规律运行的力学体系,故被称为“天空立法者”。 3.西亚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其中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文字的发明 4.古希腊自然哲学值得注意的知识包括:第一,关于问题;第二, 关于问题;第三,关于天体系统的模型问题。 5. 19世纪初,法国生物学家发表了《动物哲学》一书,提出了“”的观点。 6. 被西方人称为“医学之父”。 7. 的建立是科学形态上的重要改革,标志着近代理论自然科学的诞生。 8.第一艘实用的轮船是由美国发明家发明的,首航成功标志着取 代帆船的新时代的开始。 9.著名医学家的《医典》是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果。 10.1864年,法国人在西门子兄弟的帮助下,创造了平炉炼钢法。 11. 、和的三大发现是19世纪末物理学的重要成就。 12.1969年,美国的“”把人送上了月球,实现了载人登月计划。 13. 1487年,葡萄牙人率领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葡萄牙国王把这里命名为。 11. 、和的三大发现是19世纪末物理学的重要成就。 12.1969年,美国的“”把人送上了月球,实现了载人登月计划。 13. 1487年,葡萄牙人率领船队到达非洲最南端,葡萄牙国王把这里命名为。 1.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 A、法国 B、英国 C、意大利 D、希腊 2.我国采用十进位的计数方法是在() A.西汉 B.南北朝C.商代 D.夏代 3.近代电磁理论的创始人是() A.伏特 B.麦克斯韦 C.奥斯特 D.法拉第 4. 实验遗传学的创始人是() A.魏斯曼 B.孟德尔C.施莱登 D.施旺 5.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是奥地利修道士。 A.魏斯曼 B.孟德尔 C.施莱登 D.施旺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 作者:cpuer 关键字:琵琶命名史起源演奏技法情感表现发展提起琵琶,人们自然而然的会联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长诗《琵琶行》中所描写的情景;《十面埋伏》《霸王卸甲》乐曲腕的弯曲的演奏,表现出万马奔腾、杀声震天的战斗场面;《夕阳箫鼓》的优美旋律使人置身于水波荡漾、江山如画的浔阳江上;《赶花会》轻快的音乐形象,使西南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情景呼之欲出……琵琶独特的演奏技巧,丰富的表现力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时期出现的。“琵琶”这个名称来自所谓“推手为枇,引手为杷”(最基本的弹拨技巧)所以名为“枇杷”(琵琶)。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 [1]。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像现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错误!未定义书签。]。琵琶音域的广阔、音色的多变、演奏技巧的多样是民族器乐之首,表现力更是民乐中最为丰富乐器 [2]。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 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 到了唐代(公元7-9世纪)琵琶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当时上至宫廷乐队, 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 遂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乐器, 而且在乐队处于领奏地位。这种盛况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的记载。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着名诗篇《琵琶行》中非常形象地对琵琶演奏及其音响效果这样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到了唐代后期琵琶从演奏技法到制作构造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演奏技法上最突出的改革是由横抱演奏变为竖抱演奏,由手指直接演奏取代了用拨子演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 第四章、第五章学习辅导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中国古代的实用科学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有哪些不同? 答:古希腊自然哲学是通过直觉和哲学的思辩,对自然现象作出了种种对后来科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猜测和解释。它既是古代的哲学,又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形态。(P25)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显著特点是它从整体上对自然现象作直观的考察,提出了许多对后来的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猜测,成为欧洲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重要思想渊源。(P26) 中国古代的实用科学特别注重于生产实践和直接经验,注重于工艺过程、工艺方法和实践操作的效益。但是实用科学分析不足,关心效益而对原因甚少追究,知识水平常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分为几个时期?各有何特点? 答:一、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不同的思想学说纷起,大量的思想家、哲学家各持主张,到处游说,互相争辩,造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秦汉到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我国古代实用科学技术的模式和道路,对中国后来的科学发展有重要影响。 三、唐宋时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高峰。如果说唐代是许多科学技术成就的开荒时期,宋代则是结果的时期。 四、明清时期。在科学知识和技术创造方面均有所发展,相比之下在技术创造方面更为突出。但就科学形态和科学研究的方法看却和以前没有本质的不同。 3、中国古代实用科学的发展是由哪些原因促成的? 答:一、秦朝采取了一系列统一全国的措施,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播和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二、在汉代,由于开辟了海上和陆上的丝绸之路,增进了同各国的经济文化往来。 三、在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代,各对峙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大都采取了发展生产的措施,促进了生产技术和实用科学的发展。 第五章阿拉伯科学文化的兴起与欧洲中世纪的科学技术 1、阿拉伯人在科学上独立地做出了哪些贡献? 答:数学方面:创造了阿拉伯数码,发展了代数学;

6、学校的发展变化

6、学校的发展变化 6、学校的发展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今昔的对比,感受到学校发展的巨大变化,使学生更加亲近自己的学校,产生为学校骄傲和自豪的思想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学校。 2、引导学生把自己对学校的爱落实到行动上。 3、展望学校的未,用写或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并能与同学相互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全校师生取得的各种成绩。 教学难点: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绩,增强学生对学校的亲近感。 教学准备:参观学校

计划时:2时。 第一时 教学准备:参观学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的学校建校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在这百年中,我们的学校在各方面获得了许多奖励,取得了很多成绩(出示奖杯、奖牌)同学们,你们做为学校一员,你们为学校感到骄傲吗?(学生齐声回答)今天,我们的活动主题是“学校的发展变化”。(板书题) 二.活动一:调查汇报 1、在前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四个调查题目,让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调查。请调查学校过去和现在变化的同学坐在第一组,调查学校历年取得成绩的同学坐在第二小组,调查学校历优秀生的同学坐在第三小组,了解学校优秀校长、模范教师的同学坐在第四小组。

2、(待学生坐好之后,让学生互相交流,稍做准备,一会进行汇报。)同学们准备好了么?我们请了解学校过去和现在变化的小组先汇报,(生汇报)教师给予适当补充(出示教材29页的图)看这是我们学校过去和现在的教学楼,现在的教学楼更漂亮了。 3、接着哪个小组愿意汇报?我们请调查学校历年取得成绩的小组汇报,(生汇报)教师给予适当补充。我们请调查学校历年优秀生的小组汇报,(生汇报)。教师给予适当补充。 4、最后,我们请调查学校优秀校长、模范教师这个小组汇报。(生汇报)教师出示电脑图片,这是我们学校的王校长,她曾是省级教学能手,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在她的带领下,我们的学校会越办越好的。她是我们的严校长,市学科教研员。我们学校还有很多的骨干教师,上过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赛,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活动二:参观奖杯、奖牌、证书 1、同学们,了解了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绩,那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学校获得的奖杯、奖牌、证书带学生进展室进行参观。参观后,学生进行讨论,说一说你参观后的感想是什么?

论琵琶发展的两次高峰

论琵琶发展的两次高峰 【摘要】隋唐是琵琶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隋初,“燕乐”为七部,后炀帝改为九部至唐太宗时期又改为十部。其中,“龟兹乐”的主要乐器——曲项琵琶占主导地位。琵琶其绝妙的音色使上至贵胄下至市井皆为之倾倒。唐诗中众多描写琵琶的诗句可以看出当时琵琶艺术的高度繁荣。明清是琵琶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在这一时期,琵琶的形制发生改变直至基本稳定,并且演奏方法得以改进。明清时期琵琶演奏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并开始注重乐谱的编写与保存。 【关键词】琵琶;发展高峰 琵琶是我国传统的弹拨乐器。琵琶从形成到发展的历程,是我国汉族中原音乐文化与周边广大少数民族及西域国家音乐文化相融合的表现。 琵琶最早见于杜佑《通典》:“杜挚曰:‘秦苦长城之役,百姓弦鼗而鼓之’。”又“今清乐奏琵琶,俗谓之‘秦汉子’,圆体修颈而小,疑是弦鼗之遗制”①枇杷的名称,东汉刘熙《释名,释乐器》中记载,“枇杷本出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枇杷”二字是为演奏手法。同时表明此乐器为木制。后魏晋时期改为琵琶。琵琶发展在历史上有两次高峰时期。 1隋唐 隋唐是琵琶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隋初,“燕乐”为七部,后炀帝改为九部至唐太宗时期又该为十部。其中“龟兹乐”的主要乐器——曲项琵琶占主导地位。曲项琵琶,约公元350年南北朝时由印度传入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形制为梨形音箱,曲项,四弦,四柱。以横抱姿势用较长大的木拨弹奏。琵琶其绝妙的音色使上至贵胄下至市井皆为之倾倒。随着唐音乐的繁荣,琵琶演奏者的姿势发生了变化。随着人们欣赏品味的提升,演奏者对琵琶熟练程度的大幅提高,演奏姿势也由横抱改为竖抱,从而减轻了左手的限制使演奏上更为自由。唐代琵琶名家裴神符对琵琶进行了改造,琵琶的演奏技巧也逐渐完善成熟,使得琵琶成为当时一种文、武兼备的乐器。经过长期的演奏、积累,在燕乐歌舞音乐的基础上逐渐产生出一批具有艺术魅力的琵琶独奏曲。如《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最著名的清曲之一,在当时民间是一首很流行的琵琶独奏曲。而《六幺》也是以一首在歌舞大曲基础上改编的琵琶曲。 唐诗中众多描写琵琶的诗句可以看出当时琵琶艺术的高度繁荣。 唐诗中对琵琶描述最为经典的当数白居易的《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同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流,铁骑空出刀枪鸣。 这一节生动描写了琵琶乐曲的快慢转变,使抽象的音乐有了视觉形象。琵琶的另一优点是便于携带、灵活小巧,既可在深宫市井中演奏,又可在塞外马上弹拨。王翰有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两句诗生动描写了马上弹琵琶的场景。 隋唐时期,当朝统治者的提倡为琵琶的繁荣创造了机会,统治阶级政策的开放促进了文化艺术的交流及融合,隋唐时期为琵琶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

第一章自然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的起源 一填空题 1. 在大约30多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物,即原核细胞的菌藻类. 2. 直到19 世纪初,法国生物家拉马克发表了<动物哲理>一书,提出了”人类起源于某种古猿”的观点. 3,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于1859 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观点. 4,原上猿,埃及猿,森林猿,是人类的共同祖先. 5,恩格斯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劳动,并认为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经过了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即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 6,我国的人类学者一般将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 7,人类学家将现代人种分为三类,即欧罗巴种(白种),蒙古利亚种(黄种),尼格罗种(黑种). 8,人类最早使 用的工具是石器.考古学家根据石器的制造技术的发展和演进情况,将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 中石器,新石器三个时代. 9,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是原始时代的又一个伟大的技术创造. 10,制陶技术的出现,是原始手工业诞生的标志. 11,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产生了原始宗教最初的形态之一的图腾崇拜. 12,考古学一般将金属器时代分为金石并用时 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三个阶段. 二、简答题 1、原始社会主要的技术发明有哪些?有何意义? 原始社会主要的技术发明有:⑴石器的发明和应用;⑵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⑶弓箭的发明和应用;⑷陶器制造技术;⑸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等。除此以外,大约在新石器以前,还出现了最初的纺织工艺、最初的建筑工艺、最初的运输技术、原始的医疗技术。 原始技术发明的意义:原始技术发明是原始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取得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创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原始需要。人类开始了能动地改造自然,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也改造了人类本身,发展了人类的聪明才智,人类开始逐步认识自然物的属性。 2、原始宗教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原始宗教产生的原因:宗教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现实社会的一种歪曲的、错误的、虚幻的反映。而原始宗教则是原始人类在同大自然斗争处于弱者地位和自然知识不足在意识形态上的表现。只有在人类的智力有所进步并有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后,才会有原始宗教观念的出现。 原始宗教实质:原始宗教是原始人对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的一种解释。它既是自然知识不足的表现,又是自然知识的一种补充,甚至是自然知识的一种特殊形态。原始人对自然事物属性的某些认识,也是通过当时的宗教自然观来表达的。 第二章古代东方的科学技术 一填空题 2, 在古埃及建筑史上,最让世人瞩目的就是金字塔,其中最为着名的是胡夫金字塔. 1,埃及最早的文字实际上是象形文字,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部首符号组成

乡村学校的变化-见证了教育的发展

农村小学的变化见证了教育的发展 八年前,我刚到学校报到时,正逢下雨天,泥巴操场上坑坑洼洼,被雨水浸泡,很多孩子在操场上玩水。那时看到的是墙体开裂、墙皮脱落的破旧危房教学楼。我当时想:“这就是我将要工作的地方吗?”在教学上,因为学校没有网络,仍然延续着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旧模式。 转眼间八年过去了,在这八年里我们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1年六月份,在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领导的关怀下,我校校舍进行了校舍加固。为学生的安全增加了一个砝码。随着教育均衡化的发展我校重新修建了校门,建了水冲式厕所,还配置了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微机室、多媒体室,直饮机、篮球场,200米跑道等一系列设施,让我们的学校变得更加美丽。学校基础设施的改变,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我校曾多次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我校的变化只是农村学校发展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促进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

之才。如今,乡村学校的一系列巨变,一座座朝气蓬勃的学校新面貌正逐渐展现在我们眼前,相信祖国未来的下一代在党的关心和政策的帮扶下,更多渴望知识的孩子会茁壮成长。 我校凭借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以打造韩村一流农村学校为目标,以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等项目为契机,高瞻远瞩,不遗余力,抢抓机遇,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校园旧貌换新颜,走进校园,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尽收眼底,一棵棵郁郁葱葱的树木,鲜花盛开的花坛,绿茵茵的草坪,让你徜徉在到花的世界、绿的海洋中,整个校园壮观大气,别致秀气,活力生气,校园内一草一木都显现出育人功能。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修订稿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琵琶的历史与发展 作者:cpuer 关键字:琵琶命名史起源演奏技法情感表现发展提起琵琶,人们自然而然的会联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长诗《琵琶行》中所描写的情景;《十面埋伏》《霸王卸甲》乐曲腕的弯曲的演奏,表现出万马奔腾、杀声震天的战斗场面;《夕阳箫鼓》的优美旋律使人置身于水波荡漾、江山如画的浔阳江上;《赶花会》轻快的音乐形象,使西南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情景呼之欲出……琵琶独特的演奏技巧,丰富的表现力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时期出现的。“琵琶”这个名称来自所谓“推手为枇,引手为杷”(最基本的弹拨技巧)所以名为“枇杷”(琵琶)。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汉语里对所有鲁特琴族(又称琉特属)弹拨乐器的总称[1]。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形状类似,大小有别,像现在的柳琴、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1]。琵琶音域的广阔、音色的多变、演奏技巧的多样是民族器乐之首,表现力更是民乐中最为丰富乐器 [2]。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今新疆传入我国。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 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地位。 到了唐代(公元7-9世纪)琵琶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当时上至宫廷乐队, 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 遂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乐器, 而且在乐队处于领奏地位。这种盛况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的记载。如唐代诗人白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作业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作业(一) 一.填空题 1、在大约30多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物,即( )。 2、恩格斯在其《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在于( )。 3、我国的人类学者一般将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 )、( )和晚期智人。 4、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主要是( ),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中石器、( )三个时代。 5、( ),人类开始使用天然火。 6、新石器时代也是( )和( )产生的时代。 7、( )是原始宗教产生的思想基础,同时也是原始宗教的主要内容。 8、西方史学之父( )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9、在古代埃及建筑史上,最让人瞩目的就是(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胡夫金字塔。 10、两河是( )和( )。 11、楔形文字采用的三种符号分别是( )、()和( )。 12、苏美尔人以月亮盈亏规律编制( )。 13、亚历山大时期是希腊科学文化发展的又一阶段,史称(),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等酷似近代型的科学家、数学家。 14、亚里士多德哲学代表作有《》、《》两书。 15、在希腊化时代,把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结合起来,把数学研究与力学结合起来的杰出代表是()。 16、()建立了西方最早的医学学派,被西方人称为“医学之父”。 17、罗马时代的一部既有自然知识,又包罗大量实用经验知识的著作,是()所写的计有37卷的《》。这是一部博物志。 18、战国末期,秦国李冰父子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反映了当时高度的水利科学技术水平。李悝的《考工记》对当时的工程技术进行了总结。 18、汉朝“()、()”,使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学校的发展变化教案

6.学校的发展变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图图片了解学校的过去。 2.了解学校校名的变化。 3.通过引导学生对今昔的对比,感受到学校发展的巨大变化,使学生更加亲近自己的学校,产生为学校骄傲和自豪的思想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学校。 教学重点: 1.通过图图片了解学校的过去。 2.通过引导学生对今昔的对比,感受到学校发展的巨大变化,使学生更加亲近自己的学校,产生为学校骄傲和自豪的思想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学校。 教学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对今昔的对比,感受到学校发展的巨大变化,使学生更加亲近自己的学校,产生为学校骄傲和自豪的思想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学校。 过程与方法: 1.展示学校过去的照片。 2.调查法。 3.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课后了解学校取得的成绩,向自己的亲人了解学校过去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在前几节课中我们一起领略了多彩的学校生活,了解了丰富而美丽的校园文化,我们知道一路走来我们的学校取得了很多辉煌的成绩。谁来说说他了解到的有哪些? 2.学生自主回答。 3.图片展示学校取得的成绩。 二、教授新知 1.谢谢各位同学,你们真不愧是小小侦探家。上课之前老师让大家回家和自己的爸爸、爷爷等了解我们学校过去的情况你们都了解到了吗? 2.指名回答。 3.介绍学校的历史: <1> 学校成立于哪一年。 <2> 校名的来历。 <3> 有多少位校长,现任校长是谁。 <4> 图片展示学校的过去和现在。 4.请同学看照片说一说学校的变化。

5.小组合作填写32页表格。 6.展示台展示学生作业。 三、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总结。 以上这几位同学说的非常好,正如我们的校训,大家还记得我们的校训吗?(诚信、厚德、博学、进取)希望同学们能向校训要求的那样去做,以后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成为一个合格的人。 五、作业: 实践探究:1.课后调查学校存在哪些不良现象。 2.你能做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6.学校的发展变化 爱学校取得的成绩 学学校的过去 校学校的现在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教学设计分为三大板块:回顾学校取得的成绩、新旧的对比、感受学校的变化。在备课时我大量搜集了学校过去各个阶段,各个角落的旧照片,对比旧照片拍了学校现在的照片。是学生更能直观地了解学校的发展与变化,从而产生对学校的热爱以及自豪。其次,在学校校名及校长方面我多方了解,尤其是请老教师讲讲学校过去的情况。让我充分了解了学校的情况,在介绍学校时可以让学生全面的了解学校,使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课后调查很充分,尽可能地向自己的亲人了解了学校过去的样子。在情感上在课前就有了很好的体验,为上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不足之处:在小组合作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在介绍历任校长时应该让学生做好笔记,记住为学校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人。在学生准备环节还可以让学生搜集学校过去的照片,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情况,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尽可能的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自然科学史学习心得

自然科学史学习心得 刘磊亮 自然科学不仅是改造世界的潜在力量,也是人类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宝贵资源。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史的主线,是自然科学教育的基石,它蕴涵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是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自然科学发展史是研究自然科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依据历史事实,通过对科学发展历史过程的分析来总结科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并揭示其规律。在漫长的自然科学发展史上,近代曾出现了三次严重的危机,并由此也带来了三次重大的突破,从而推动自然科学向前进一步发展。 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科学。在西方,通过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喜帕恰斯、托勒密等人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最具理论色彩,又是提出理论模型最多的一门学科。同时,天文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种田靠天、畜牧靠天、航海靠天、观测时间也靠天,这就必然会有力推动天文学的发展。然而,天文学在当时又是一门十分敏感的学科。在天文学领域,两种宇宙观,新旧思想的斗争十分激烈。特别是到了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还别有用心地为托勒密的地心说披上了一层神密的面纱。硬说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证明了上帝的智慧,上帝把人派到地上来统治万物,就一定让人类的住所??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这种荒唐说法被当作权威加以崇信之后,托勒密的学说就成为不可怀疑的结果而严重阻碍着天文科学的进步。然而,地心说基础上产生的儒略历在325年被确定为基督教的历法后,它的微小误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已经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同观测资料大相径庭。葡萄牙一位亲王的船长曾说:“尽管我们对有名的托勒密十分敬仰,但我们发现,事事都和他说的相反。”托勒密体系的错误日益暴露,人们急需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当时,文艺复兴

学校发展简史

学校发展简史 2009年12月03日16:26:33 来源:大悟县彭店乡中心初级中学【字体:大中小】 以史为鉴,可以明兴衰。—唐太宗李世民名言 我们彭店中学东有仙居顶为屏,北有霄雾山作障,西有彭店水库毗邻,南与彭店街相连,正如日中天,不断成熟壮大。几十年来,虽然一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但我们的领导和师生们仍满怀信心,朝着“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一路走来。 我们本着对学校发展历史负责的精神,通过访问每个发展时期的当事人、见证人和查看相关的档案资料,采用年鉴的方式,整理出本《学校发展简史》,以期有助于大家知校史、明校情、察兴衰、砺斗志,同为发展彭店教育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一九七O年秋由彭店水库淹没区的坟林湾建起的彭店中小学,迁移到水库大坝东面的小山坡上。其时,校园面积只有400多m2,砖木结构校舍11间,开办了初一、小三、小四、小五共4个年级,共有学生213人。彭店中心初中就是由此起步,不断发展壮大的。 学校设立了革委会,罗志明同志任主任,范吉咏同志任副主任。他们率领9名教工和200多名学生,一砖一石一瓦地搬迁,又一锄一筐地兴建,为我们彭店中心初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九七一年秋拥有砖木结构校舍9间,新辟操场1块,校园面积达560多m2;开办初一、初二、小三、小四、小五共5个年级,学生268人。这一年,学校人事没有变动。 一九七二年秋学校更名为彭店初中。开办有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共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71人,教工15人,办学规模有所扩大。学校仍设立的是革委会,曹世明同志任主任,罗志明同志任副主任。 一九七三年秋学校在东面新建一排教室,已有砖木结构校舍22间,校园面积近700 m2。开办了初一、初二工共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279人,教工18人。学校领导班子没有变动。 一九七四年秋,高中压至公社办,学校除设立高一外,仍设立初一、初二,仍是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和教工数没有多大变化。曹世明同志任校长,刘建浩同志任教导主任。 一九七五年秋,彭店公社迁至水库大坝下,高中也随之迁来。原初中部与彭店小学合并,但仍在老校址内上课,学校实际上成为完全中小学。新建砖木结构校舍12间,设立9个教学班。李复忠同志任校长,陈正刚同志任教导主任,包德祥同志任总务主任。 一九七六—七七年秋,学校更名为彭店高中。新建砖木结构厨房8间,校舍增至42间,校园面积增至11376 m2,在校学生达277人,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像虞希江、李大明、罗长春、李烨、丁俊太等等。学校领导班子没有变动,教师队伍也比较稳定。其时,公社建立了教育辅导站,管理和指导着全公社中小学的教学教研工作。 一九七八年秋,校舍、校园面积、开设班级均无变动。张勤同志任校长,李复忠同志任副校长,罗志明同志任教导主任,张家训同志任总务主任。 一九七九年秋,新建砖木结构校舍12间,校舍已达54间;新筑围墙50余米。学校领导班子略有变动:吴涛同志任教导主任,韩光奎同志任总务主任。 一九八O—八一年秋,恢复彭店初中。当时公社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不建政府办公楼,兴建学校办公楼”,动工新建两层26间砖混结构楼房一幢。开设8 个教学班,在校生达296人,教工达23人。罗志明同志任校长,熊行超同志任教导主任,韩光奎同志任总务主任。 一九八二年秋,新砖混结构的,两层办公楼建成,学生增至626人,教工增至35人。领导班子新补徐治国、张孝堂2位同志任副校长,其他成员没有变动。 一九八三—八四年秋,建围墙、平操场,使校园面积增至13630多m2。学校领导班子没有变动,师生队伍相对稳定。 一九八五—八六年秋,实行彭店、桥店、余河划片招生,学校骨干教师被抽调,班子也被削弱,重点初中已不“重点”。其时,设有8个教学班,新建了厕所、花坛,还合围了围墙。领导班子没有变化。 一九八七年秋,设8个教学班,在校生540多人。办起了蜂窝煤厂。田忠红同志任校长,雷道德同志任副校长。 一九八八—八九年秋,学校新建砖木结构厨房5间。开设8个初中班,在校生499人,教工32人。罗志明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徐高忠同志任校长,雷道友、李永安2位同志任教导主任,李仲明同志主持团组织、学生会工作。 一九九O年秋—一九九一年秋,学校保持原规模、原班子。孔令清同志主持团组织、学生会工作,罗建华同志协管学生会工作。 一九九二年秋—一九九三年夏,学校教学班级设置、办学规模均无变化。罗志明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张喜洲同志任校长,雷道友同志任副校长,熊鹏岳、方立新2位同志任教导副主任,孔令清同志主持团组织、学生会工作,罗建华同志协管学生会工作。 一九九四年秋—一九九五年夏,1994年暑期筹建教学大楼,1995年暑期教学大楼竣工,举行了落成典礼。该楼为砖混结构,共42间13个教室,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开设了3个年级9个教学班,在校生达600多名,教工35名。其时,领导班子没有变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