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形成性考核册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形成性考核册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形成性考核册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形成性考核册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形成性考核册

一、填空题

1.游戏具有(主动性)、虚构性、(愉悦性)和具体性等特征。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把游戏的本质概括为(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

3.我国根据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将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

3.帕顿根据幼儿游戏表现出来的社会参与水平,将对幼儿游戏行为分为无所事事、旁观、(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协作游戏)六种类型。

4.(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的“补偿与发泄说”)的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宣泄受压抑的欲望的最好途径,因为游戏远离了现实,是一个完全受控于自己的自由天地。

5.苏联的游戏理论强调(社会性),它以(儿童参与游戏的程度和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将游戏分为三类。,

6.维果斯基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反对本能论);(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认为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7.游戏的觉醒理论认为,儿童的游戏不是本能活动,是(是受外界刺激的变化而产生的内部需要)。8.幼儿园活动室内常设的游戏活动区域有(角色游戏区)、(建构游戏区)、表演游戏区、益智活动区等。、

8.补充:广义的游戏环境指游戏活动得以实施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

8.良好游戏环境的特征:开放性;适宜性;参与性

8.当给中班幼儿的材料种类过多时,会对活动造成干扰,因此,中班幼儿表演游戏中选择的材料最好以2-4种为宜。

9当儿童发生太多奔跑、走动及粗野游戏,较少进行人际合作互动时,则意味着(空间太大)。10.传统游戏场地多引发儿童的(运动机能性游戏),有利于其(动作和大肌肉运动能力的发展)。11.空间密度是指(儿童在游戏环境中人均所占空间大小,也即室内拥挤程度的指标,数值越低表示越拥挤)。

12.电视对儿童游戏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一方面取决于(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长短)是否适宜,另一方面取决于(节目内容是否健康、是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发展水平)。

13.生长在放任自流家庭中的儿童,游戏(合作常常失败)。

14.每天可为幼儿安排一定的较为集中的自由游戏时间,一般不少于( 30)分钟。

15.儿童选择何种主题游戏,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决定:()作为游戏主题;在某个主题游戏中,有();()的主题游戏也会得到儿童的青睐。

15.在游戏时间安排上,小班、中班前期应该多(安排象征游戏),适当增加(简单的规则游戏),中班后期、大班可增加结构游戏、规则游戏的时间。

16.角色游戏的象征性体现在(情景转换)、(以人代人)、(以物代物)三方面。

16.补充:角色游戏的特点:独立自主性、社会性、象征性

16.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包括三方面,分别是物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深受学前儿童的喜爱。

17.表演游戏的种类包括幼儿表演、(桌面表演)、木偶表演、(影子戏)。

17.表演游戏的特点:表演性、游戏性、创造性

17.表演游戏的(表演性)特点是表演游戏区别于其它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

18.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三种形式分别是(平行介入)、(合作介入)和(指导性介入)。

18.补充:表演游戏的环境创设包括:(舞台、布景;)(道具、服饰(象征性的)与角色造型

19.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包括插接、(镶嵌),排列、堆积,黏合,穿、编,(螺旋)的技能。

20..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模式包括(模拟构造)、命题构造、(自由构造)三种。

21.(象征性游戏)是2~7岁幼儿的典型游戏。在游戏中,以物代物、以人代人是象征的表现形式。22.规则游戏是指(指为实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专门编制的以规则为中心)的游戏。23.规则游戏的特点有(目的性和教育性)、规则性、竞争性和(由成人编制和指导)。

24.规则游戏的构成要素有游戏的(游戏的目的)、(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规则)、(游戏的结果)。25.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游戏要有(趣味性)、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26.以集体共同的活动为目标为游戏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常有较明显的组织者或领导者,这种游戏是(协作游戏)。

27.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游戏常以学样、你变我也变等方式构思,以促进其()、注意范围扩大、()及有意注意能力的发展。

28.(游戏观察)是教育工作者在自然、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感知、记录、分析的过程。

29.游戏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游戏主题、材料、行为习惯等方面。

30.分析游戏观察结果可从(游戏空间安排)、(游戏时间)、(游戏材料)、(游戏态度)和游戏主题等角度来进行。

31.小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使用游戏材料方面的情况)。

32.中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之间的冲突)。

33.游戏观察的扫描法也称时段定人法,即观察者(对班级全体幼儿平均分配时间,在相等的时间内对每个幼儿轮流进行扫描观察)。

34.游戏的定点法也称定点不定人法,即观察者(在游戏过程中固定在某一地点观察、记录所有进入该地点幼儿表现的一种方法)。

35.游戏的追踪法也称定人不定点法,指(指观察者事先确定一两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相对集中地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

36.大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于(幼儿如何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游戏)。

37.游戏观察计划的制定涉及(对象的选择)、(内容的确定)、(标准的选定)和(记录方式的设计与选用)等多方面的工作。

38.(游戏评价)是幼教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与幼儿游戏相关的条件、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客观描述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39.成型玩具对(3-4)岁的幼儿来说可以引起游戏的兴趣,未成型的玩具对(5)岁以上幼儿更具吸引力。;

40.社会性玩具是指(反映社会生活内容,促进幼儿合作、交往 )的玩具。

41、规则游戏的特点:目的性和教育性、规则性、竞争性、由成人编制和指导

26在儿童游戏研究飞跃发展阶段,最初占主导地位的认知游戏发展理论代表人物是_皮亚杰、维果茨基。

27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认为,人格有三部分组成:_本我____、自我、超我。

28弗洛伊德认为游戏可满足儿童现实不能实现的愿望,是受“__.惟乐_____原则”的驱使。

29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是福禄贝尔。

30学前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有: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结构游戏和_规则游戏__。31幼儿园游戏实施的基本原则是:主体性原则和_教育性__原则。

32对幼儿来说,教育具有引导发展的价值,游戏具有的是_自然发展____的价值。

33形象玩具可分为用具玩具和角色玩具,是根据其模拟的对象有无_生命_____来划分的。

34保证儿童_安全____是创设游戏场地的第一基本原则。

35玩具教育性的实现与发挥,一方面取决与玩具本身,另一方面取决于儿童的_身心发展

____水平。

1.游戏具有主动性、虚构性、愉悦性和具体性等特征。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把游戏的本质概括为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

3、苏联的游戏理论强调社会性,它以儿童参与游戏的程度和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将游戏分为三类。

4、幼儿园活动室内常设的游戏活动区域有角色游戏区、建构游戏区、表演游戏区、益智活动区等。

5、良好游戏环境的特征:开放性;适宜性;参与性.

6.广义的游戏环境指游戏活动得以实施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

8、在游戏时间安排上,小班、中班前期应该多安排象征游戏,适当增加简单的规则游戏,中班后期、大班可增加结构游戏、规则游戏的时间。

9、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三种形式分别是平行介入、合作介入和指导性介入。

10、游戏评价是幼教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与幼儿游戏相关的条件、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客观描述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36互补性角色:是以角色关系中的另一方存在为条件的角色扮演。

37以物代物:是用一种东西代替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体,并且能够用被代替物体的名称命名当前的物体。

38目的性游戏:也称自选游戏或本体性游戏,该组织游戏注重让儿童自选、自由的开展游戏活动,充分发挥游戏的自主性特点,激发儿童的内在活动动机,产生积极体验,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促进其身心得到发展,实现游戏本身的发展价值。

39领导游戏策略:是由教师提议或事先设计一个游戏,并在指导游戏时扮演的一个关键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游戏的进程。

1. 儿童游戏研究始于()C19世纪下半叶

2.精神分析游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弗洛依德

3.预示着练习性游戏在感知运动领域中发展终结的是()A象征性游戏的出现

4.皮亚杰认为象征性游戏的结束期是() B 7—12岁

5.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认为,游戏是儿童的() D社会性活动

6.不属于纽曼的游戏的特征的是()B内部虚拟

7.带有“好像”和“假装”特点,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 D象征性游戏

8.把游戏分为未分化型游戏、累积型游戏、连续型游戏、分节型游戏、统一型游戏的分类标准是() D学前儿童游戏的时间不同

9.用雪堆雪人属于()C结构游戏

10.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社会性交往需要属于()D第四层次的需要

11.以下不属于有规则的游戏是() D玩雪游戏

12.在角色游戏中关注的焦点在于游戏的规则及角色扮演的逼真程度的是() B小班幼儿

13.幼儿结构游戏的基础是() B结构材料

14.“按颜色分类”的游戏属于() D智力游戏

15.“依照简单模型搭建房子”的游戏适用于()C三岁左右

16.保证儿童游戏权利得以实现的决定性条件是() C充足的游戏时间

17.评价游戏作用的大小或游戏是否成功的根本出发点是()C儿童是否是游戏的主人

18.提出“就教育效果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关系如何”观点的是() B赞可夫

19.我国《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每班室外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 D 60平方米

20.按照美国学者布朗对活动区性质的描述,以下对活动区归类正确的是()C静态、不用水——教学区多项选择题

21.在20世纪初,经典游戏理论已经形成,20世纪中叶以后,开始主要流行的游戏理论派别有() C精神分析的游戏理论 D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E原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22.属于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活动游戏理论基本观点的是()

A游戏是一种社会反映性活动 B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C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 D游戏是一种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

23.以下属于幼儿园室内游戏区的是()

A视听区 B音乐区 C美术区 D科学区 E益智操作区

24.规划和合理布置室内游戏活动区应考虑各个活动区之间的()

A界限性 B相容性 E转换性

25.儿童游戏常规的具体内容包括()

A爱护玩具 B玩具共享 C友好合作和共处 D学会整理玩具

E做事时认真积极,不三心二意

简答题

40我国教育领域中的游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致经历了那几个发展阶段?

答:第一阶段,介绍和引进西方游戏理论,开始我国儿童游戏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全面学习前苏联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

第三阶段,研究受到毁灭性,其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第四阶段,儿童游戏得以重新起步。41皮亚杰认为练习性游戏的发展趋向有哪些?

答:因为增加了表征而演变为象征性游戏;

伴随社会化的方向,倾向规则性游戏;

向真正的适应发展,成为严肃的智力活动。

42简述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的意义。

答:1、保障儿童的游戏权力;

2、创造与儿童年龄特点相适宜的幼儿园生活;

3、让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43简述对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现场指导进行评价的主要内容。

答:1、引导游戏的进程;

2、教师自身与幼儿的相互作用;

3、教师指导的对象和范围;

4、探索和运用多样化的指导方法;

5、激励式指导方式或类型;

6、游戏常规的建立。

1.幼儿园玩具使用的常规有哪些?

答:根据个人或集体游戏的需要,有计划地拿取玩具,教育幼儿不要多占或独自占有玩具,需要其他小朋友手中的玩具时,应在取得对方同意后再使用,教育幼儿不争不抢;大家都喜欢的玩具应轮流使用,要爱惜每一件玩具,做到轻拿轻放,并主动地拣起掉在地上的玩具,不丢不乱扔玩具;不把玩具放入口中,游戏后需要洗手;发现玩具损坏及时向教师报告;游戏结束后,应把全部玩具收拾得井然有序;要定期对玩具消毒、清洗、修补等。

根据玩具的功能及教育意义具体可以把玩具分为哪些类型?

答:社会性玩具,认知性玩具、活动性玩具、科学性玩具、语言表演玩具、音乐玩具、娱乐玩具、结构游戏玩具。

3.创设户外游戏场地的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地质地貌多样化;第二,设备、材料多样,注重搭配;第三,合理的区域分布;第四,保持环境的自然性。

4.如何进行规则游戏的指导?

答:(1)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

1.选编适合幼儿的规则游戏;

2.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3.准备游戏场地和所需材料。

(2)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1.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2.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规则;

3.组织幼儿

进行游戏活动;4.做好游戏的结束工作。

5、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原则

答:(1)游戏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好规则游戏的游戏性与教育性的关系;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与教育性的关系)

(2)灵活性原则(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变换游戏玩法、规则;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6.影响儿童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

1.家庭,包括亲子关系、育儿态度、家庭结构,2.同伴,3.电视,4.课程方案

7、学前儿童积木游戏指导要点是什么: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建筑物的印象;让幼儿学会积木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游戏,加强游戏的教育作用。

1.游戏的特征有哪些?

答:(1)游戏具有主动性,是一种自发行为。 (2)游戏具有虚构性,是一种假装行为。

(3)游戏具有愉悦性,是一种娱乐行为。 (4)游戏具有具体性,是一种具体行为。

2.皮亚杰是如何对游戏进行分类的?

答: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发展是沿着认知发展的线索而展开的,在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上,便会出现不同水平的游戏形式,根据这一假设以及对儿童游戏的观察,他将游戏分为以下三种:1.练习性游戏;2.象征性游戏;3.规则性游戏。

3.帕顿是如何对游戏进行分类的?

答:美国的帕顿按照幼儿游戏表现出来的社会参与水平,将幼儿游戏行为归纳为六种类型:1.独自游戏;2.平行游戏;3.联合游戏;4.协作游戏;5.无所事事;6.旁观。

4.我国是如何对游戏进行分类的?

答:当前,我国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是按照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来分类的,并已列入有关法规。

1.创造性游戏;

2.规则性游戏。

5.什么是游戏的觉醒理论?

答:1.游戏的觉醒理论也可称为内驱力理论,它试图揭示游戏的生理机制。

2.“觉醒”是游戏的觉醒理论的核心概念。

3.游戏的觉醒理论认为,儿童的游戏不是本能活动,是受外界刺激的变化而产生的内部需要。

6.什么是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答:1.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由贝特森提出来的,他主要运用人类学、逻辑学和数学理论来研究游戏,试图揭示游戏的意识与信息交流过程的实质。

2.贝特森认为人类的交际不仅有意义明确的言语交际,而且也有意义含蓄的交际。这种含蓄的交际就是元交际。

3.贝特森认为游戏的价值不在于其具体的内容,而是在学习关于角色的概念。

7.认知学派有关游戏论述的实质是什么?

答:1.皮亚杰认为游戏是一种同化超过顺应的活动。同化是指主体用自己已有的动作图式去合并或整合外部事物,从而丰富自己的动作。顺应是指使主体改变自己的原有动作图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皮亚杰认为,在儿童早期,由于认知结构发展的不成熟,同化和顺应之间往往是不平衡的。当同化大于顺应时,所产生的活动具有游戏活动的特征。儿童在游戏中总是用已有的经验去同化现实,将现实改造成为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自己的世界。

学前期儿童由于认知结构发展不成熟,因而往往不能保持这种平衡,而表现为模仿和游戏。皮亚杰认为儿童游戏时,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顺应),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存在的结构(同化)。

8.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游戏理论是什么?

答:1.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敌意或报复冲动的宣泄,儿童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宣泄不满而游戏。

2.游戏的动机是“惟乐原则”。儿童游戏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宣泄不满。

3.弗洛伊德认为,儿童通过游戏自由地表现他们愿望的时期是短暂的,随着与自我发展相联系的理性思维过程的开始而结束,批判性能力或理性的因素的加强束缚了游戏的发展。

1.游戏的物理环境指什么?它们是如何对幼儿游戏产生影响的?

答:(1)游戏的物理环境包括:游戏场地、游戏材料厂、游戏时间等。

(2)1.场地的大小、结构、空间密度和分布、室内还是室外等,都对儿童游戏产生影响。

2.玩具材料与游戏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玩具材料的种类对儿童游戏的影响;玩具材料的数量对儿童游戏的影响;玩具材料的特征戏儿童游戏的影响。

3.游戏时间是开展游戏活动的重要保证。研究表明:游戏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儿童游戏的质量。无论哪种游戏,儿童都需要充裕的时间去探索和尝试。有充裕的时间,儿童才能尽情地投入、愉快地享受,才能达到游戏的目的。

3.幼儿园游戏环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良好游戏环境有什么特征?

答:构成幼儿游戏环境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为物理因素,一类为社会因素,两者共同构成儿童游戏的客观背景。

良好游戏环境的特征:

开放性(游戏的时间、空间、材料以及精神环境的开放);动态性(环境随着幼儿经验的丰富,兴趣、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适宜性(环境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和教育要求的;适应幼儿游戏活动的实际需要并能取得好的游戏效果的);

参与性(游戏环境应是幼儿参与布置的,能为幼儿所支配的,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摆弄材料,按自己的游戏意愿改变游戏场地)。

4.教师投放游戏材料时应注意什么?

答:第一,有目的、有计划地投入游戏材料;第二,投入游戏材料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第三,灵活投入游戏材料;第四,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作用。

5.如何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

答:(1)不同种类游戏的时间。1.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对幼儿的发展各有其自身价值和功能,安排时要全面考虑。2.室内游戏和户外游戏都是不可缺少的,在安排时不可偏废。3.自由游戏最能体现游戏的自主性,满足每个幼儿不同需要。

(2)游戏时段的安排。1.游戏时间要“专项专用”,不能被其他活动所占用,保证较长的、较为集中的游戏时间。2.善于利用各种时间让幼儿进行游戏。3.保持作息制度灵活性。

6.创设游戏环境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第一,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创设游戏环境;第二,因地制宜,创设游戏环境;

第三,充分发挥游戏环境的整体效用;第四,重视游戏精神环境的创设。

1.什么是游戏观察?进行游戏观察有何意义?

答:游戏观察是教育工作者在自然、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感知、记录、分析的过程。

进行游戏观察的意义:1.游戏观察是了解幼儿的最佳途径。2.游戏观察是有效指导游戏的前提。3.游戏观察是正确评价游戏的依据。4.游戏观察是改进游戏活动的基础。2.对游戏观察结果的分析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

答:在观察、记录、分析游戏的过程中,幼教工作者可选择从以下方面考虑:

1.游戏空间安排。

2.游戏时间。

3.游戏材料。

4.游戏态度。

5.游戏主题。

3.如何理解游戏评价的含义?游戏评价的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答:游戏评价即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取科学的态度的方法,对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与绩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游戏评价的类型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游戏评价种类所作的划分。1.从评价的内容分析;2.从游戏评价的主体来看;3.从评价的功能来讲;4.从评价进行的时间来看;5.从评价的参照体系来看

4.玩具对幼儿有什么教育作用?

答:(1)发展幼儿动作,增强幼儿体质 (2)增进幼儿的知识,开发幼儿的智力

(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互助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

(5)玩具是幼儿生活的好伴侣,使幼儿生活得充实而快乐

(6)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5.为幼儿配备玩具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要根据幼儿园教育任务配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配备玩具。(3)要坚持卫生与安全的原则配备玩具。

(4)要坚持经济耐用的原则配备玩具。

6.对幼儿园玩具管理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1)玩具要合理放置,便于幼儿取放。(2)健全玩具使用的常规。

(3)正确为幼儿介绍新玩具。

三、论述题

1.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答: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有:第一,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直依赖主题形象玩具,。他们有什么玩具就玩什么游戏,离开玩具,游戏也就停止。第二,他们的角色游戏以不断摆弄玩具为主,他们喜欢反映熟悉角色中的个别行为,但对角色和规则的理解较差。第三,小班角色游戏的主题和角色均带有不稳定的特点。常表现为盾到别人玩什么,自己就模仿玩什么。第四,小班角色游戏以个人独立游戏、并列游戏为主,他们还不会彼此交往,因而常发生冲突,并表现为大喊大叫,不会解决矛盾。

小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有:第一,创设主题游戏环境,提供主题形象玩具,激发幼儿玩角色游戏的兴趣,引起幼儿对玩具操作的积极性;第二,教师以角色身份,作为幼儿游戏的伙伴和游戏的发起者与指导者介入幼儿游戏。第三,应利用再现式评议和教师讲评式评议。

1.角色游戏有哪些特点?怎样进行角色游戏的指导?

答:角色游戏的特点:1.独立自主性;2.社会性;3.象征性;

角色游戏的指导方法:1.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准备。2.对角色游戏过程进行现场指导。3.对角色游戏进行评议。

2.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答:中班角色游戏的特点有:第一,游戏主题较小班扩展,仍以日常生活为主,能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内容,但情节仍较简单。第二,幼儿对角色扮演积极性提高,并能初步按所理解的角色职责行动。第三,出现游戏前商讨计划、分配角色、商定游戏情节的行为。第四,幼儿喜欢对游戏进行评议平议中争论较多。

中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第一,教师应创设局部的主题游戏环境,提供主题形象玩具与游戏材料,增强幼儿独立性和创造性。第二,有计划地指导角色游戏的开始部分,使幼儿学习组织游戏的方法,培养他们先构思后行动的能力。第三,教师可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以提高幼儿角色扮演水平和合作交往能力。

3.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大班角色游戏的特点:第一,游戏的主题广泛、丰富,能反映所能理解的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与现象。第二,游戏中有明显的目的性、计划性、独立性与集体性。第三,角色份演逼真,能反映角色的主要职责及角色之间的关系。第四,对游戏规则有足够的认识。第五,会自制玩具,充分运用玩具开展游戏。第六,会评价自己与别人的游戏行为,对评议游戏表现积极。

大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第一,指导幼儿自己创设主题角色游戏的环境、准备玩具和游戏材料。第二,指导幼儿园自己创设主题角色游戏的环境、准备玩具和游戏材料。第二,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建议、扮演角色等方式介入游戏,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第三,评议游戏占重要地位,它是教师对幼儿言行的评价,也是幼儿对自己、同伴言行的评价。

3.表演游戏有哪些特点?怎样指导表演游戏?

答: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包括:

第一,表演性,这是表演游戏区别于其它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

第二,游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幼儿参加表演的动机是为了追求表演的满足和快乐;二是表演游戏的内容常常有幼儿认知、情感的特征,他们有表演并不完全忠实于作品,因而常发生删改伤口以及只反映文艺作品中某个侧面,渲染他们认为有趣的、重要的情节的现象。

第三,创造性,幼儿表演游戏也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他们的表演是对文节伤口的一种再创造。

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1.教师示范表演。2.帮助幼儿选择与熟悉表演内容。3.训练幼儿的表演技能。4.通过参与幼儿的表演对游戏进行指导。5.以观众身份进行场外指导。

4.中班、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及其指导方法各是怎样的?

答: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年龄特点是:

(1)可以自行分配角色但角色更换的意识不强;

(2)游戏的目的性差,需要教师一定的提示才能坚持游戏主题;

(3)游戏的计划性差,展开游戏需要较长的时间;

(4)以一般性表现为主,以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要点包括:

(1)中班幼儿表演游戏指导上要注意年龄特点。在组织中班幼儿的表演游戏过程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时间和窨并注意材料的结构化程度。

(2)幼儿的表演游戏需要一个安全、有趣的环境,教师应当为幼儿准备封闭的或半封闭的窨,这个空间最好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的,给幼儿认同感和安全感,保证幼儿有不少于30分钟的游戏时间。为中语辞幼儿提供的材料要简单易搭配,不能是幼儿需要花很大时间和精力才能够准备好的材料,当给中班幼儿的材料种类过多时,会对活动造成干扰,材料以2-4种为宜。

(3)在游戏的最初开展阶段赌一要帮助幼儿做好分组工作,讲解角色更换原则。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幼儿的游戏,不要急于示范,要耐心等待幼儿协商、讨论,提醒幼儿坚持游戏主题。在游戏展开阶段,教师应提高幼儿的角色表现意识,可以参与幼儿的游戏,为幼儿提供适当的示范。

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年龄特点是:

能独立完成角色分配任务,并有很强的角色更换意识;

游戏的目的性、计划性较强,能自学表现故事内容;

具有一定的表演意识,但尚待提高;

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能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段,但表现水平尚待提高。

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要点:在组织大班幼儿的表演游戏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较多类的游戏材料以鼓励和支持他们进行多样化探索。在游戏的最初阶段,教师除了提供时间、窨和基本材料外,应尽可能少地干预。随着游戏的展开,教师应该及时给幼儿提供反馈,提高幼儿表现故事、塑造角色的能力。对大班幼儿来说,反馈的侧重点应在如何塑造角色上。要帮助幼儿注意运用语气、语调、夸张的动作、生动的表情来塑造角色。丰富游戏情节与提高幼儿表现能力同步进行,反思性谈话和小组讨论是实现两者行之有效的方式。

5.结构游戏的特点?怎样进行结构游戏的指导?

答:结构游戏和角色游戏既可分别独立地进行,又可在进行中联结在一起。

(1)多种多样的结构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 (2)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与造型是游戏的支柱

(3)建构过程具有创造性(4)结构成品具有艺术性

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1)丰富并加深幼儿对物体和构造物的印象;(2)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和活动场地;

(3)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基于观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游戏后适时组织分享活动(包括:作品展示与讲解、建构活动过程回顾、作品评价)

6.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方法有哪些?

答: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小班幼儿没有一事实上的结构游戏目的,不会事先构思,他们只是无计划地摆弄结构元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自己结构的物体加以命名。这一时期的幼儿还不会事先想象好所要塑造的形象,然后有目的地去做。在结构活动中,他们对结构的动作感兴趣,重复着指导结构元件垒高然后推倒的动作,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这一时期的结构游戏常常以个人建构为主,合作意识差。在成人的指导和示范下,小班后期幼儿的结构活动逐渐有了主题,但很不稳定,不会利用自己的结构物开展游戏。

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第一,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认识结构材料,有意识地搭简单的物体给他们看;也可以带领他们参观中

大班幼儿的构造流动,引起幼儿对构造活动的兴趣。第二,为幼儿准备足够数量的结构材料,安排结构场地并保证游戏时间。第三,在游戏中指导幼儿学习结构技能,并鼓励幼儿尝试独立构造简单物体。第四,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幼儿说出自己所构造的物体的名称,也可以根据幼儿搭出的形象验以适当的命名。第五,建立结构游戏的简单规则,如爱护结构材料,游戏结束后应整理好游戏材料和场地等。第六,教会幼儿整理和保管玩具的最简单方法,使他们参参加部分玩具的整理工作,培养其责任感和自理能力。

7.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方法有哪些?

答: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中班幼儿的目的性较前期明确。并且逐步有了简单的构造计划,他们对结构游戏的操作过程仍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又开始对构造成果感兴趣。这一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够独立地构造一些料为复杂的物体,也会按主题进行构造。他们开始能美化结构物,并能围绕结构物开展游戏,如果前期有所培养,已经能够在成人提示下较独立地整理结构玩具。

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第一,教师应设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他们的构造活动奠定基础,幼儿的构造活动是他们对周围生活经验的反映,因此,教师应结合各领域教学和散步、参观等活动,加强幼儿对事物结构造型的了解;第二,培养幼儿设计构造方案的能力,学习有目的地选材,学会看平面结构图等;第三,着重指导幼儿掌握构造技能,并用这些技能去塑造各种物体。第四,着重指导小组的构造活动(3-4人),教会他们如何共同讨论,制订方案,进行分工,友好地进行游戏。第五,组织幼儿评价构造成果,鼓励他们独立地、主动地发表意见,肯定幼儿的发明创造,促进结构游戏水平的提高。第六,举办展览,供幼儿评价和欣赏。

8.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方法有哪些?

答: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这一时期的幼儿,已经有一定的独立建构能力,事先能进行一事实上的设想和规划,结构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更强。他们往往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几天甚至几周的建构流动,勇于克服困难,直到达到建构目的为止。大班幼儿已掌握了许多复杂结构技能,在建构活动中,除了熟练、迅速地建构复杂物体外,还要追求结构物的逼真性、复杂性、新颖性、艺术性。幼儿的合作意识进一步加强,喜欢几个人一起友好地建构物品,并围绕结构物进行情节复杂、内容多样的创造性游戏。在正确的教育下,幼儿集体观念增强,常常以几个人共同建构的某种大型物品为自豪,有一定的荣誉感。

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第一,丰富幼儿结构游戏造型知识和生活印象,启发幼儿为结构游戏活动收集素材,以保证结构主题和内容不断丰富与发展;第二,指导幼儿进行集体建构活动,教会他们制定计划,如协商确定主题,商量建构步骤及方法、分工协作、确定建构规则,使大家创造性地共同建构一个复杂物体;第三,重点指导幼儿掌握新技能,并帮助幼儿运用新技能去实现自己的构思。第四,教育幼儿重视建构成果,可以通过展览会,开展各种游戏提高幼儿对结构成果意义的认识,并提高他们分析评价的能力。第五,引导幼儿开展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的大型结构游戏,这种结构游戏是以部分幼儿小型结构游戏为基础的。

9.小班幼儿规则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答: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处在“动即快乐”的阶段,幼儿对游戏中角色的动作、材料感兴趣,而且表现出“自我中心”,只对自己所做的事感兴趣,不会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与别人作比较。因此,

该年龄的幼儿不在乎游戏结果,也发现不了别人的违规,而且自己会破坏规则。右在捉迷藏游戏中,如果假装没有看到他,幼儿自己会说:“我在这儿呢”幼儿不理解规则的意义,只对躲藏这一动作感兴趣,至于结果无所谓。

教师要为小班幼儿选择规则简单,通过使用实物、玩具和简单的动作来完成的游戏。小班的规则游戏,有时游戏的情节本身就是规则,而且只有一种角色,大家有共同的游戏任务,如有主要角色,往往是教师扮演。教师在组织小班的规则游戏时注意多让幼儿体验游戏动作的快乐,满足幼儿对游戏过程的兴趣,还要在游戏过程中提高规则并提醒幼儿遵守。

8.阅读各年领班规则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求。

答:(1)小班规则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该年龄的幼儿不在乎结果,也发现不了别人的违规,而且自己会破坏规则。教师要为小班幼儿选择规则简单,通过使用实物、玩具和简单的动作来完成的游戏。教师在组织小班的规则游戏时注意多让幼儿体验游戏动作的快乐,满足幼儿对游戏过程的兴趣,还要在游戏过程中提出规则并提醒幼儿遵守。

(2)中、大班规则游戏的特点及指导:中班幼儿已具有规则意识,能够遵守规则并开始关注游戏的结果,这一阶段的幼儿比较喜欢角色鲜明的互补性规则游戏。大班幼儿能理解规则对于比赛结果的重要性,规则意识强且特别重视游戏结果,喜欢竞赛性的规则游戏。教师要为中大班幼儿选择需要运用一定策略、在认知上有一定难度的规则游戏。多利用幼儿间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引导幼儿正确对待输赢。教师应让幼儿认识到遵守规则才公正公平。

7.结合实例,说明规则游戏的构成因素都包括什么?

答:(1)游戏的目的。如“什么东西不见了”这个智力游戏,要求幼儿记住不见的物品,目的是发展幼儿的记忆力。

游戏的玩法。如“什么东西不见了”这个游戏的玩法就是要求幼儿仔细观察和用心识记所摆出的物品的名称和数量,能看出拿走了什么。

游戏的规则。如“捉迷藏”游戏中,不允许捉者偷看小朋友藏在哪里,而必须被蒙上眼睛或呆在一个指定的地方,这就是游戏规则在发生作用。

游戏的结果。如在游戏中拿出规定的图片,或赢完对方的棋子、猜中了谜语等。

44论述把游戏本质概括为儿童主体性活动具有的重要价值。

答:强调了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内部的主观体验即体性体验的决定性地位,有助于深化对游戏活动结构的整体和全面地认识。(2分)

充分的对游戏活动中儿童能动的驾驭和控制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主体性属性予以承认和肯定。(2分)揭示游戏中儿童主体性发挥和发展的功能特性,展现出游戏满足儿童身心发展需要。(2分)充分肯定儿童自身作为游戏主体的兴趣、需要、能力等在游戏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并不排除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对游戏主体性发挥和发展的制约。(2分)促使我们在引导儿童游戏的实践中,必须以尊重儿童主体性为其根本前提和基础。(2分)

45在对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应做好哪些环境与条件的准备?

答:1、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拓展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2、提供合适的场所、设施及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创造游戏的物质环境。3、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保证幼儿角色游戏的深入开展。(每点2分,展开分析4分)

46.游戏对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答:游戏是童年生活中的快乐,游戏是最适合学前儿童的一种活动形式。

游戏在幼儿身体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2.游戏活动发展了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3.在户外进行的游戏,幼儿直接接触到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能增强幼儿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促进身体健康。4.游戏给幼儿带来愉快和满足,而愉悦的心情是幼儿身体健康所必需的。

游戏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扩展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2.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3.游戏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游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提供了幼儿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2.游戏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

3.游戏锻炼了幼儿的意志。

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丰富幼儿的情绪体验。2.游戏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和美感。3.游戏可以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

综上所述,游戏对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感各方面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没有游戏就没有幼儿的发展。

2.游戏的社会环境是指什么?它们对幼儿的游戏有什么影响?

答:游戏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同伴、电视、课程方案等。

家庭。1.亲子关系对儿童游戏的影响。研究表明,建立了良好的母子依恋关系的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有积极探索的热情,善于社会交往,因而游戏和积极性高。父子关系对游戏的影响也是显然的。在与父亲的共同游戏中,父亲的形象在潜移默化地感染儿童,有助于树立儿童的自主、自立和自信,对儿童游戏中的运动能力、结构操作能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育儿态度对儿童游戏的影响。3.完整的家庭结构和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关系所营造的氛围是儿童健康成长和游戏水平发展的根本保障。

同伴。同伴关系直接对游戏的性质和游戏的水平产生影响。1.有无伙伴影响儿童游戏。2.伙伴的熟悉程度影响儿童游戏。3.伙伴的年龄影响儿童游戏。4.伙伴的性别影响儿童游戏。

电视。电视对儿童游戏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一方面取决于节目内容是否健康、是否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取决于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的长短是否适宜。

课程方案。不同的课程方案对儿童游戏的影响是不同的。一类是以儿童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方案。一类是以教师为中心组织起来的教育方案。这两类课程对儿童游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前者更多地激发了儿童的想象性游戏,后者更多地引发操作性游戏。

1.案例:以“我的家真美丽”为主题的游戏中,教师先引导小朋友们谈自己家附近的各种游乐场、商店、超市等设施,同时在建筑区里投放了大家一同制作的各式屋顶、招牌、数字牌、秋千、滑梯、果树、草坪等材料,然后,教师在建筑区建了一幢孤零零的住宅楼,引导小朋友美化这里的周围环境。..................小朋友们搭建的小区环境新颖漂亮、别具一格,充分显示出小朋友们的独特创造力。

请结合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基本原则的有关理论,分析这个活动组织与实施中的合理之处。

答: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原则包括:(一)游戏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要求有二,第一,处理好规则游戏的游戏性与教育性的关系,第二,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灵活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第一,根据幼儿的举、需要变化游戏玩法、规则,第二,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

(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进行阐述,只要自言其说,均可得8-10分)

2.某老师在语言活动“小乌龟开店”的基础上,组织一次表演游戏。教师一一出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介绍完道具,配班老师带领全班幼儿“开火车”离开活动室去“剧场”看表演,主班老师忙着在活动室里布置场景:一家花店、一家书店、一家气球店。场地布置好了,幼儿由配班老师带领进“剧场”。主班老师提问:“谁愿意上来表演?”“哗!”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挑了五个没有举手而上次语言活动表现又不好的幼儿上来表演。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第二轮,老师请了五个“坐得好的孩子”上来表演,五个孩子表演同一个角色。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

结合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试分析该活动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

答: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要遵循自主性、接纳性原则。角色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自由自主的活动,教师在游戏中,至多只能充当游戏“脚本”的“改写者”角色,而不是游戏“脚本”的“编写者”,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强加给幼儿,而案例中幼儿“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 第二轮表演时,“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

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这都充分体现教师干涉过多,没有新生和发挥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接纳性原则是指幼儿在与同伴、材料互动中会产生新的兴趣和需要,而这些未必是教师所预设的,这时教师应当及时调整自己的计划,敏感的发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幼儿实现他们的想法,使幼儿的角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自己“想要玩的”和“喜欢玩的”游戏,而不是“教师要他们玩的游戏”。而案例中明显教师没有悦纳幼儿对游戏的新想法,而是不断通过言语指导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

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进行阐述,只要自言其说,均可得8-10分

3.冬天到了,幼儿园开展冬季锻炼。有一位大班的老师认为在扔沙包活动中可以教幼儿学会测量,于是他把幼儿带到了户外。户外的地面是由一块块方形的水泥砖铺成的。他先让幼儿扔沙包,然后问:“怎样才能知道扔得多远?”幼儿说:“可以数地上的方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在老师的不断提问和要求下,幼儿举出了可以用棍子、跨步、绳、布条等不同方法。老师很满意这样的结果,认为教学目标达到了。然而,整个过程对幼儿来说索然无味。

请你说出这个活动的问题何在?

答: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包括:第一,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第二,要有趣味性,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进行阐述,只要自言其说,均可得8-10分)

4.某大班角色游戏区,几个幼儿在玩“食堂”的游戏。突然出现了混乱的局面:生菜、熟菜混杂在一起,一些青菜分别散落在桌上、地上,还有几个幼儿拿着蔬菜当武器相互追打。“检查卫生啦!”,这时只见老师手臂上戴着“卫生检查员”的袖套,到“食堂”检查卫生来了。“卫生检查员”一一指出了“食堂”的杂乱现象,食堂里的“服务员”接受了意见,搞起了卫生,“食堂”的工作变得很有秩序了。

游戏现场指导的基本策略有哪些?请分析案例中教师运用的是哪种策略,为什么?

答:角色游戏中,教师现场指导的方法有:第一,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主题,第二,教会幼儿扮演和分配游戏角色,第三,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表现,进行个别教育,第四,教师可扮演角色,参加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第五,使幼儿恰恰地结束游戏,并保持继续游戏的愿望。案例中教师用的是第四种方法。

(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进行阐述,只要自言其说,均可得8-10分)

5.一个男孩在用积木搭“大高楼”,但他把小块积木放在下面,大块积木放在上面,因此“大高楼”总也搭不高、“站不稳”。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便坐在他身旁去,但没直接搭理他,也拿一堆积木来搭“大高楼”,一边搭一边说:“我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这样我的大高楼就搭得高了。”

这是教师哪一种指导策略,请你解说这种指导策略的理论原理和优点。

6.幼儿园里,一群家长围在“中一班一周活动安排表”前,议论纷纷。

“怎么一天就上这么两节课?”

“一天有这么多的时间做游戏,玩要这么长的时间?”

“怎么这么多的游戏?玩?我花这么多的钱送我的女儿上幼儿园就是来玩的?”

“我们去找老师问问看”。

请你运用有关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价值的理论,替中一班的老师向家长作具体解说,以解除家长们的疑惑。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试卷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期末试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______为基本活动。 2.幼儿园中最典型的游戏活动包括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和_____。 3._______是最早形成的社会性关系,也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4.学前儿童游戏心理环境的创设要遵循儿童发展的自身规律,要充分体现儿童的心里特质,这体现了_________的原则。 5.学前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的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叫象征性游戏,这种游戏是_______游戏。 6.______是规则游戏的核心组成部分。 7.依靠文字语言和视觉图片的相互关系来共同起到故事情节的叙述作用的图书类型叫________。 8.认为游戏的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游戏的发展受认知发展的驱使和制约,并与认知发展的阶段相适应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 9.按照我国相关部门制定的幼儿园空间标准,室内人均不少于_____平方米,室外人均不少于4平方米。 10.来源于民间游戏,又是典型的角色游戏,常常出现在小班的区域游戏活动中,这种游戏是________。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30分) 11.儿童利用不同的材料如积木、零部件、沙、水等来进行建造的游戏叫做()。 A. 角色游戏 B.表演游戏 C. 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12.我国《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明确规定,幼儿园的幼儿每天室外活动的时间不能低于()小时。 A. 1 B. 2 C. 3 D.4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Word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石瑛 绪论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章 第一节游戏的概念 一、我国对游戏的研究和论述 ?在我国“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 ?我国《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第2 卷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 二、国外对游戏的研究和论述 在英文中,游戏一词有“play”和“game”两词,主要切近play,因为game 主要指有规则的游戏。 可以说儿童游戏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历史一样古老悠久,但游戏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大约开始于19 世纪中期以后。 德国的福禄贝尔(F·Frnbel,1982-1852)最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并尝试创建游戏实践休系的第一个教育家。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他将游戏的本质归结为生物性。 杜威认为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他提出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是游戏,游戏即生活。” 第二节游戏的特征 一、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 “为游戏而游戏”,这是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幼儿游戏与其他工具性行为(具有一定功利目的的行为)的最显著区别。 二、游戏是愉快的活动 儿童在游戏中能自主地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满足自己的愿望,体验成功和创造的快乐。游戏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可以减轻,消除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紧张压力感,因此,对幼儿来讲,游戏是一种享受。 三、游戏是一种假想的活动 即活动内容的虚构性。游戏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但是通过“假装”的重构再现现实。例如椅子当大马骑,张开双手飞;冰棒当注射器等。儿童在游戏中,以真诚的情感,体验游戏中的活动,相信虚构的真实(内部真实)。同时,他们也懂得什么是假装的。在某种程度上儿童的游戏与成人的戏剧类似。 四、游戏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活动 堆积木、玩沙、玩水等游戏没有固定的玩法,小汽车、小船,洋娃娃等玩具也没有固定的玩法。事实上,只要成年人不限制幼儿游戏的方式,在任何游戏中,幼儿都会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把游戏的方式加以变化,使之多姿多彩,富有趣味性。 第三节游戏的基本结构 一、游戏主题 即游戏的中心议题和主要内容,它是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在游戏过程中的具体反映。 二、游戏规则 即游戏活动中限制、调节游戏主体的行为和互动关系的规则。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教育史》形成性考核及答案2019

单选题: 第3题(已答). 康有为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于他的( )。 A. <大同书> 第4题(已答). ( )在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 B. 陈鹤琴 第5题(已答). 下列哪项说法不是教会幼稚园的特点?( ) D. 民主性 第7题(已答). 古代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教育的核心是( )。 A. 礼教 第8题(已答). 中国第一个具有教育性质的慈幼机构出现在( )。 D. 东汉 第9题(已答). 王守仁认为“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反映了他的( )思想。 B. 全面诱导 第10题). 提出既要封建德行的教育,又要进行修以学艺的教育的是()。 B. 颜之推 第11题(已答). 倡导自然教育论,把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的我国古代学 者是( ) D. 王守仁 第12题(已答). 提出”养儿体、乐儿魂、开儿知识”的教育家是( )。 B. 康有为 第14题(已答). 清末我国首次设立公立幼儿教育机构的地方是()。 D. 湖北 第15题(已答).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战时儿童保育会及其在各地区的分会成立以后建立的保育机构() B. 延安第三保育院 第16题(已答). 我国教育家蔡元培的军国民教育即对国民的( ) B. 体育 第17题(已答). 为抢救民族后代,培育无家可归的难童健康成长为抗日救国之力量,1938年在武汉成立 了( ) A.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 第18题(已答). 北京香山慈幼院的主办者是()。 A. 熊希龄 第19题(已答). 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是()。 C. 癸卯学制 第20题(已答).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特征?() D. 老人即专职教师 第21题(已答). 中国第一个具有教育性质的慈幼机构是()。 D. 邸舍 第22题(已答). 谁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的,应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制度?() B. 康有为 第23题成立于1919年的一所官督民办的综合性教育机构是() A. 北京香山慈幼院 第24题(已答). 在我国最早介绍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是( )。 B. 志厚 第1题. 《孟母三迁》讲的是孟母择邻处的故事,体现了家庭教育的原则。 B. 风化陶染 第2题(已答). 《颜氏家训》的作者是( )。 B. 颜之推 第3题(已答). 近现代外国教会在中国设立幼稚园的宗旨是( ) B. 为培养殖民地国民打下根 第4题(已答). ( )在南京郊区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 D. 陶行知 第5题(已答). 下列哪项说法不是教会幼稚园的特点?( ) D. 民主性

【免费下载】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指导试题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辅导三 (第五、六、七、八章) 第五章 角色游戏 一、角色游戏的概念 什么是角色游戏,至今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将学前儿童自己创造的一种通过角色扮演,运用想象和模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称为,又称主题角色游戏。 二、角色游戏的特点 1.独立自主性 2.社会性(本质特征)。表现在:是由于儿童想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容是对成人社会生活内容的部分概括与再现;是在集体共同参与下完成的,活动方式具有集体性;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水平有密切关系。 3.象征性。表现在:情景转换、以人代人、以物代物。 三、角色游戏的产生与发展 角色扮演的发展:单纯摆弄、操作实物的行动——在角色游戏的情境下,操作实物的行动——担任角色,但未能以角色要求行动,往往随时可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游戏——按角色要求行动,遵守规则胜过使用物品的直接愿望,但仍不稳定——按角色要求行动,表演逼真——明确角色间的关系,规则复杂化。 游戏内容的发展:主题范围由熟悉的幼儿园或家庭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的性、主动性及组织能力的发展:从无目的到预先想到玩什么,发展到长时间玩情节复杂的游戏;从不参加游戏到在别人带领下玩游戏,发展到主动参与游戏;从听从老师分配到自己提出游戏主题、分配角色,发展到组织小朋友一起游戏,在遇到纠纷时能协调解决。 四、角色游戏的构成因素 1.以人代人——角色扮演:认识和理解成人的行动和活动;可将自己头脑中的表象重新组合,概括性地反映成人活动;能够用游戏材料、动作、语言来扮演新形象。角色游戏也能促进想象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2.以物代物——对物品的假想:游戏中儿童摆脱眼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为思维的支柱。最初这种假想依赖于实物与假想物之间的相似性,但后来可以脱离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 册参考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1 一、 一、单项选择题 ACDCD CBCAB 二、名词解释题 1.最近发展区:是指导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 2.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直。一般地这种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3.学前教育效益: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是由学前教育功能决定的。 三、 简答题 1.简述夸美纽斯对学前教育发展的贡献。 答:夸美纽斯在论述幼儿教育时,不仅广泛汲取了以往和当时教育思想发展的成果,而且还力图在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以及他个人对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发展的认识水平上,把幼儿教育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这是十分可贵的。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理论,为近代西方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标志着西方学前教育研究从神学化向人本化的方向转变。 2.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 答: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包刮以下三点: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3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 3.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答: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包刮以下几点;1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2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管3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4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的力度;5多渠道办托幼机构;6办学前教育立法。 4.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 答:1、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2、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3、调整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 4、加强幼儿园的科学自主管理。 5、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 6、改善幼儿园的师资力量。 四、论述题

教案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游戏指导总课时51 理论实践25 26 课程类别□职业通识通用课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职业基础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实习实训课课程□课外素质教育课程 所选教材《学前儿童游戏指导》,李章琼主编,江苏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第4次印刷。 参考资料《学前儿童游戏活动设计》,韩文瑛、肖胜强,人民邮电出版社;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霍习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 《学前儿童游戏》,雷湘竹,华东师大出版社,2012年05月出版; 《学前儿童游戏活动与指导》,么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01月出版。 教材分析 本专业所选择李章琼主编的《学前儿童游戏指导》一书,涵盖了学前儿 童游戏概述、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其他 游戏、游戏治疗八个部分。 本章“学前儿童游戏概述”是本书的起始章节,包括对学前游戏的概念、特点、性质、分类等几个部分的重要的内容,在本学期的学期中,起着至关 重要的基础作用。本章内容以理论知识偏重,介绍了本课程对学前教育专业 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且提出了学习的要求。 掌握本章节的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基本问题,辨析游戏和儿童游戏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游戏是 幼儿园基本活动”这一原则,同时了解本学期知识要点的大概框架,因此在 本门课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题教案 课程 名称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专业班级任课教师课题 名称一、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行课日期2017/9/11——教研室审核签字学习目标:了解游戏的一般概念,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游戏学说,理解游 戏的本质特征,认清游戏乐趣的自足机制,明辨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深刻理解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熟悉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 领会游戏教育的科学涵义。了解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的地位,理解游戏是幼儿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的根本需要,理解游戏在幼儿身体发展、智力和语言的发展、意志品质和个性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门课程是三年制高职学前院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学生进入大学二 年级,已经系统学习过学前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在学习本门课程时,每个章节的理论学习和实训,都应该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教学和实践。 同时,其他的专业实践课也陆续展开,进入二年级会学习《幼儿园活动 设计与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幼儿文学》、《环境创设》以及其他艺术类等课程,学生在本门课程的游戏设计和练习时,应充分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最后,鉴于本专业培养的都是幼儿园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 实践的重要性,教学和考核都应体现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视。 教学思路首先通过破冰游戏导入,帮助教师增强对新班级的了解,也让学生体验 到游戏的乐趣和作用。然后通过分享、讨论师生儿童时期与现在所玩的游戏,归纳总结游戏的概念,学习学前儿童游戏的性质和特点。接着通过活动图片 展示,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带领学生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以及 不同游戏发生的年龄阶段。最后帮助学生重点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自主性”,理解“游戏是幼儿园最进本的活动”这一原则。 学时分配3课时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大纲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 教学大纲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年级专业:2017级学前教育专业 授课教师:李玲玲 审批签字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40/2 开设学期:3 开设单位:教育系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2.课程说明 《学前游戏理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与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及各领域教育联系紧密。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园游戏的分类、发展、价值,理解和掌握各类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本门课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又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游戏的基本理论 2.幼儿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3.了解幼儿园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创设 4.幼儿游戏的观察和评价 5.理解与掌握幼儿园游戏的分类指导 6.游戏治疗的理论与实施 (二)能力目标: 1.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分析游戏的地位 2.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组织和指导游戏的实践能力

4.观察和评价游戏的能力 5.初步学会用游戏治疗的方法解决幼儿的某些问题 (三)情感和态度: 激发对幼儿游戏的热情,真正意识到幼儿游戏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获得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和分析幼儿园游戏的乐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感情。 先修后续课程:本课程是在讲授过《普通心理学》、《教育原理》、《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主要后续课程是《学前儿童学科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管理》等。 三、学时分配表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和实际操作为主,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实际需要,主要采取问答、演示、讨论、教学实践、活动分析、课前阅读、练习游戏和网络信息查询等多种教学方式。

电大《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题目与参考答案(最新)

电大《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最新) 作业1(第一---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ACDCD CBCAB 二、名词解释题 1.最近发展区:是指导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 2.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直。一般地这种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 3.学前教育效益: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是由学前教育功能决定的。 三、简答题 1.简述夸美纽斯对学前教育发展的贡献。 答:夸美纽斯在论述幼儿教育时,不仅广泛汲取了以往和当时教育思想发展的成果,而且还力图在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以及他个人对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发展的认识水平上,把幼儿教育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这是十分可贵的。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理论,为近代西方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标志着西方学前教育研究从神学化向人本化的方向转变。 2.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 答: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包刮以下三点: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3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 3.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答: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包刮以下几点;1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2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管3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4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的力度;5多渠道办托幼机构;6办学前教育立法。 4.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

答:(1)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2)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3)调整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4)加强幼儿园的科学自主管理。(5)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6)改善幼儿园的师资力量。 四、论述题 1.略。 2.如何提高学前教育的经济效益? 答:学前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不能以直接的物质产品与投入相比较,也不能直接以国民收入怎增长来衡量,学前教育投资所培养的人才也很难用一个笼统的投入产出比较结果来表示。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价:第一,数量指标。计算公式如下:平均单位投入的产生率=中学学校本期毕业人数/学期教育投资总额边际产生率=中学学校本期增加的毕业人数/学前教育投资本期增加数第二,质量指标。计算公式如下:本级教育成本收益率=本级受教育者与前一级受教育者的收入差别/本季教育费用。 五、材料分析题 1.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学前教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众多教育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致力于其研究与宣传工作,全球学前教育处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阶段。 结合案例,运用学前教育学发展阶段的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20世纪中叶以来,学前教育理论在生态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生理学等相邻学科的影响下也有了较大发展,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进人了理论化和科学化水平的新阶段。表现在两方面: (1)辩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进人新阶段。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学前教育学工作者开始逐渐摆脱以往那种以生物学观点解释学前教育的现象,强调儿童的本能或遗传的作用和儿童自发的发展的局限,开始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揭示教育与社会的生产方式密切联系,为学前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内容的研究提供了基本观点。 (2)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提供了科学基础,提高了学前教育的科学水平。 特别是儿童心理学以及社会学、人类学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些学科为学前教育理论提供

课程标准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和检验学生关于幼儿游戏及开展与指导的基本理论以及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分类、影响因素、发展规律及教育价值;教育实施部分阐释幼儿游戏教育实施的基本任务、原则以及做好对幼儿游戏的教育指导及评价等诸多实践性的思路、策略和方法。全书所阐述的幼儿游戏的基本原理具有抽象理论思维的特点,同时它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了解国内外现代游戏理论的基础上,认识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教育价值,理解在学前教育中实施游戏、实现游戏与教育的有机结合的基本原理、原则,把握在教育中实施游戏的基本环节和任务,努力提高自身对幼儿游戏进行科学教育指导的实践能力,增强在学前教育实践中贯彻与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和把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 (四)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情景模作、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游戏的分类部分,建议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本课程安排有课程见习,可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见习,并要求写出见习报告。要求学生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努力掌握本学科的理论,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注意联系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实际,进行一些调查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各种能力,如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等。 (五)考核要求 1.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成绩考核由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两大部分构成,期末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具体包括课程预习(占总评成绩的10%)、课程作业(占总评成绩的10%)、课堂考勤(占总评成绩的10%)、能力考核(占总评成绩的10%)、课外阅读(占总评成绩的10%)五个方面构成,符合学校关于成绩评定的规范。 2.考题设计 考题的重点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种类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等多种形式,其中客观题占50%左右,主观题占50%左右。 二、本文 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征,立体地把握游戏的构成及游戏特征的层次组合,掌握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般指标。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游戏的多重涵义 第二节幼儿游戏的特征 第三节游戏的分类 考核要求: 一、游戏的多重涵义 1.识记:(1)作为进步的游戏;(2)作为进步的游戏;(3)作为力量的游戏;(4)作为身份认同的游戏;(5)作为想象的游戏;(6)作为自我的游戏;(7)作为无聊的游戏。 2.综合运用:理解七种涵义中游戏的差异,并能够举例。 二、幼儿游戏的特征 1.识记:(1)纽曼的“三内说”;(2)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论;(3)克罗伊斯对游戏特征的分析;(4)加维对游戏特征的分析;(5)鲁宾对游戏特征的分析。 2.领会:(1)我国学者对幼儿游戏基本特征的一般认识;(2)从游戏与非游戏活动的区 别与联系中归纳出的游戏特征;(3)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不同。 三、游戏的分类 1.识记:(1)从各种角度出发把幼儿游戏划分的类型;(2)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联合游戏、平行游戏、合作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创造性游戏、本体性游戏、工具性游戏的概念。 2.领会:(1)幼儿游戏的关键特性分类;(2)按游戏的教育作用的分类;(3)游戏按照时间的分类;(4)游戏按照复杂程度进行分类。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4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4 作业4 一、单项选择题 ADBBDD 二、简答题 1.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答:①、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②、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③、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④、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 性格养成的条件。 总之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父母的一言一行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榜样,家 庭教育时刻影响着学前儿童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家庭教育是任何其他教育所不能代 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 2.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答:①、志愿者,可以负责部分教育活动。②、家长俱乐部。如定期会面、论坛、博客、QQ群等。组织家长俱乐部吸收家长参加各个班级活动。③、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工作。 根据幼儿园教学计划可在适当时机,邀请家长参与教学过程,利用周围资源,为孩子的发 展服务。 3.简述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 答:(1)优化社区学前教育的功能;(2)提高学前教育正式机构的教育质量;(3)促进社区学前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4.简述幼小衔接的意义。 答:(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过渡期的存在;(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 学适应不良;(3)现在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儿童的长远发展。 5.简述各国幼小衔接实践的基本特征。 答:各国幼小衔接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小学向幼儿园靠近、幼儿园向小学靠近和幼 儿园与小学一体化。 国外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共同特点是:(1)入小学的预备教育必须为幼儿身体、认知、情感、道德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奠定基础;(2)小学预备班的教育始终保持幼儿园的特点;(3)加强教师素质的训练。 三、论述题 1. 学前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般会面临哪些问题?幼儿园教师应如何帮助解决?

角色游戏教案97430

. 项目三角色游戏 任务1 角色游戏的概念及特点 一、角色游戏的概念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为象征性游戏。它在儿童2、3岁时产生,在学前晚期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为有规则游戏所取代。 二、角色游戏的特点 (一)角色游戏表征的特点 表征的实质是学前儿童表达意思——表意。 游戏中的这些“假想”活动对于幼儿来说都是非常“当真”的。 (二)自主性和创造性特点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自己的游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选择主题、角色、材料,游戏过程中自由切换情节和发展内容,使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游戏中得到充分体现。这些创造性也是未来创造活动的萌芽。 (三)角色游戏社会性的特点 角色游戏既是学前儿童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也是学前儿童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模拟,还常常包含了学前儿童对成人社会的某种期待。 三、角色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特殊意义(信息搜索) (1)角色游戏具有游戏发展价值的独特性。 首先,它为幼儿带来极大的快乐,对其积极的情绪,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在角色游戏中,儿童独特的想象活动为儿童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并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再次,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有力地推动了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促进了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最后,在角色游戏中,言语也得到了发展。 (2)角色游戏具有游戏发展价值的全面性。角色游戏是幼儿获得动作、语言、情感、认知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全面推动着游戏发展价值的实现。 思考题:简述我所理解的角色游戏。 . . 任务2 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教学指导

教学辅导 角色游戏 一、角色游戏的概念 什么是角色游戏,至今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将学前儿童自己创造的一种通过角色扮演,运用想象和模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活动称为,又称主题角色游戏。 二、角色游戏的特点 1.独立自主性 2.社会性(本质特征)。表现在:是由于儿童想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容是对成人社会生活内容的部分概括与再现;是在集体共同参与下完成的,活动方式具有集体性;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水平有密切关系。 3.象征性。表现在:情景转换、以人代人、以物代物。 三、角色游戏的产生与发展 角色扮演的发展:单纯摆弄、操作实物的行动——在角色游戏的情境下,操作实物的行动——担任角色,但未能以角色要求行动,往往随时可因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游戏——按角色要求行动,遵守规则胜过使用物品的直接愿望,但仍不稳定——按角色要求行动,表演逼真——明确角色间的关系,规则复杂化。 游戏内容的发展:主题范围由熟悉的幼儿园或家庭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的性、主动性及组织能力的发展:从无目的到预先想到玩什么,发展到长时间玩情节复杂的游戏;从不参加游戏到在别人带领下玩游戏,发展到主动参与游戏;从听从老师分配到自己提出游戏主题、分配角色,发展到组织小朋友一起游戏,在遇到纠纷时能协调解决。 四、角色游戏的构成因素 1.以人代人——角色扮演:认识和理解成人的行动和活动;可将自己头脑中的表象重新组合,概括性地反映成人活动;能够用游戏材料、动作、语言来扮演新形象。角色游戏也能促进想象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2.以物代物——对物品的假想:游戏中儿童摆脱眼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为思维的支柱。最初这种假想依赖于实物与假想物之间的相似性,但后来可以脱离实物进行假想。 3.情景转换——对游戏动作和情境的假想:通过实用玩具的动作来表现假想的游戏情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2014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课程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游戏具有主动性、虚构性、愉悦性和具体性等特征。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把游戏的本质概括为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 3、苏联的游戏理论强调社会性,它以儿童参与游戏的程度和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将游戏分为三类。 4、幼儿园活动室内常设的游戏活动区域有角色游戏区、建构游戏区、表演游戏区、益智活动区等。 5、良好游戏环境的特征:开放性、适宜性、参与性。 6.广义的游戏环境指游戏活动得以实施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 7、电视对儿童游戏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一方面取决于是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发展水平是否适宜,另一方面取决于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长短、节目内容是否健康。 8、在游戏时间安排上,小班、中班前期应该多安排象征游戏,适当增加简单的规则游戏,中班后期、大班可增加结构游戏、规则游戏的时间。 9、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三种形式分别是平行介入、合作介入和指导性介入。 10、游戏评价是幼教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与幼儿游戏相关的条件、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客观描述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创设户外游戏场地的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地质地貌多样化;第二,设备、材料多样,注重搭配;第三,合理的区域分布;第四,保持环境的自然性。 2、如何进行规则游戏的指导? 答:(1)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 选编适合幼儿的规则游戏;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准备游戏场地和所需材料。 (2)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规则;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做好游戏的结束工作。 3、怎样指导角色游戏? 答:角色游戏虽是幼儿自己创造的活动,它的发展也必须在成人正确指导下才能实现。 1)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准备;2)对角色游戏过程进行现场指导;3)对角色游戏进行评议。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试题库8套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试题库8套 一、填空题 1、在游戏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叫做______的研究式样。 2、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___。 3、1903年我国创办第一所官办学前教育机构即_湖北幼稚园_____,标志着我国学前社会教育 机构的诞生。 4、从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在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来自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____、三段论式____”的方法模式。 5、生活预备说也叫预演说或能力练习说、前练习说,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生活学家和心理学家______,他是第一个在心理学中把游戏作为专家对象来研究的人。 6、弗洛伊德认为,_____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矛盾的机制,是儿童人格完善的途径。 7、弗洛伊德认为,游戏可满足儿童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是受“________”的驱使。 8、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自我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机能,是生物性因素与_______的协调与整合。 9、认知发展的心理学派的代表人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________。游戏是智力(认知)活动的一个方面,是__________。 10、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功能:以_______作用改变现实,满足自我的________。 11、前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是________,他的游戏学说奠定了前苏联现代游戏理论的基石。 12、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游戏是儿童________的活动。 13、由于0~2岁的婴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因而婴儿游戏以________为主。 14、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由________提出的。 15、游戏特征“三内说”的代表任人物是 ______。 16、纽曼提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 17、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有______、动作、________、言语、材料(玩具)等。 18、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我们可以把游戏动作分为_________、象征和________三种基本类型。 19、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想象的或虚幻性角色。 20 、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是________与________。 21、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是_______,是幼儿阶段最常见的。 22、通过关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将儿童(2~6岁)的游戏行为按照儿童在游戏中社会行为的不同表现以及参与游戏的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划分成六种的人是_______。 23、依据儿童游戏的关键特性的不同,可将游戏分为两类:_________、_________。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

一、填空题 1.早期的游戏观主要有(精力过剩说)、(生活准备说) 、成熟说和( 放松说) 、(行为复演说)或叫种族复演说。早期游戏理论主要研究游戏产生的原因,即儿童因何游戏、为何游戏。但限于研究者所持的视角不同以及所处时代的心理发展水平,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2.现代游戏理论主要有(精神分析学派) 、(认知发展学派)、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以及觉醒理论和元交际理论。 3.幼儿游戏是(操作性)的活动;是(艺术表演)活动;是(幼儿创造性的)自娱活动。 4.游戏者的快乐体验中第一层次的快乐体验是(趋乐性体验)和想象性体验;第二层次的体验是(自主性体验)和绽放性体验;第三层次的体验是(胜任感体验(或成功感体验)。) 5.皮亚杰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把儿童的游戏划分为(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阶段、(象征性游戏阶段(2-7岁))阶段和(规则游戏阶段(7-12岁))阶段。 6.表演游戏一般需要的材料有(简易的舞台)和(布景、服装和道具)。 7.角色游戏的发展可以从(角色扮演水平)、(游戏内容的扩展与丰富)、(材料与玩具的使用)以及语言与社会能力的发展等方面来衡量和评价。 8.积木建构技能包含(积木构造的基本技能)、(分析图纸按图建构)和(使用积木与其他材料组合构造)三方面技能。 9.体育游戏的结构由(游戏动作) 、活动方式、(游戏情节)和活动条件等成份组成。 10.适合3-4岁幼儿玩的平面造型游戏有(水彩画)、(蜡笔画)、印画和(粘贴)等。 11.分辨图形的游戏一般可分为数图形、(找图形)、(找相同)、找不同和(找错误)等五种。 12.比较游戏有两种设计思路,一种是图形求异,另一种是图形填充。 13.幼儿音乐游戏的类型有:音乐听觉游戏、(节奏游戏)、(歌唱游戏)和舞蹈游戏。 14.婴幼儿游戏的类型包括(感觉-探索游戏)、活动游戏、模拟游戏和(接受游戏)。 15.婴儿最早的感觉游戏是听觉游戏和触觉游戏。 16.婴幼儿游戏一般开展游戏活动的时间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并以(个别)指导为主。 17. 体育游戏创编的步骤包括(明确游戏目的)、选择游戏动作、构思游戏结构、设计游戏细节、(制定游戏规则)和确定游戏名称。 18. 幼儿音乐游戏的类型有:音乐听觉游戏、(节奏游戏)、(歌唱游戏)和舞蹈游戏。 19.婴幼儿游戏的类型包括(感觉-探索游戏)、(活动游戏)、模拟游戏和(接受游戏)。 20.根据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帕登将儿童的游戏划分为独自游戏阶段、(平行游戏)阶段、(联合游戏)阶段和(合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三)第

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作业(三) (第六、七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保育环境和教育环境。P179 2.从学前儿童教育特点的维度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语言环境、运动环境、劳动环境和游戏环境。179 3.幼儿园心理环境主要包括幼儿园人际关系、精神氛围、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等。P185 4.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和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P225 5.在教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全面更真实记录教师教学行踪的材料称为教历。P228 6.“反思日记”的类型包括自传叙事、教学叙事和生活叙事。P233-234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育是指(D )。P188 A.平等教育 B.差异教育 C.全面教育 D.赏识教育 2.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 A )。P188 A.发展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 D.配合性原则 3.根据班级人数安排桌椅,是指活动室空间设计中的( A )。P196 A.开放式 B.区隔式

C.秧田式 D.封闭式 4.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C )。P175 A.课堂 B.游戏 C.环境 D.教法 5.教历研究的主要流程是( A )。P229 A.一般项目课前计划过程描述课后反思 B.课前计划一般项目过程描述课后反思 C.课前计划课后反思一般项目过程描述 D.一般项目过程描述课前计划课后反思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同伴关系P193 是指年龄相近的儿童之间的共同生活,共同游戏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协作关系。 2.同伴互助P231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 3.教历研究P228 是教师通过对个人资料的收集,对自己思想轨迹的记录,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在反思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时间能力,最后改进教学实践。 4.反思日记P232 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的个人思想的记录,以次来促进其对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合适的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的一种语言方式。 5.案例教学P237 是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的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

学前儿童游戏教案

学前儿童游戏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一单元学前儿童游戏导论 第一节游戏的本质 一、“游戏”的词义 二、游戏的本质学说 三、游戏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幼儿游戏的特征 一、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 二、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三、幼儿游戏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学前游戏教育 一、幼儿游戏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二、游戏教育及其模式探索 第二单元角色游戏 第一节角色游戏概述 一、角色游戏的特点 二、角色游戏的结构 三、角色游戏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一、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二、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三、促进幼儿意志品质的发展 四、促进幼儿身体和语言的发展

第三节角色游戏的指导 一、角色游戏指导的主要内容 二、各年龄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与指导第四节角色游戏指导与教学技能实训 项目一角色游戏的观察与记录 项目二角色游戏的教学指导计划 第三单元表演游戏 第一节表演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 一、表演游戏的特点 二、表演游戏的种类 三、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 第二节表演游戏的指导 一、表演游戏指导的基本任务 二、各年龄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与指导第三节表演技能实训 项目一手影表演技能 项目二木偶表演技能 项目三歌唱表演技能 项目四综合表演技能 第四单元结构游戏 第一节结构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

一、结构游戏的特点 二、结构游戏的分类 三、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 第二节结构游戏的指导 一、结构游戏指导的基本任务 二、各年龄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 三、结构游戏教学指导范例 第三节建构技能实训 项目一积木建构技能 项目二凸点型积塑建构技能 项目三分割拼图的设计与制作技能 项目四七巧板的制作与游戏指导技能 项目五其他常用拼板玩具的制作技能 第五单元体育游戏 第一节体育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二、各年龄班幼儿体育游戏的特点 三、体育游戏的教育作用 第二节体育游戏的结构和分类 一、体育游戏的结构 二、体育游戏的分类 第三节体育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大纲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 导》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 教学大纲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年级专业: 2017级学前教育专业 授课教师:李玲玲 审批签字

《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学分:40/2 开设学期:3 开设单位:教育系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核心课 2.课程说明 《学前游戏理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与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及各领域教育联系紧密。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园游戏的分类、发展、价值,理解和掌握各类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本门课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又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游戏的基本理论 2.幼儿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3.了解幼儿园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创设 4.幼儿游戏的观察和评价 5.理解与掌握幼儿园游戏的分类指导 6.游戏治疗的理论与实施 (二)能力目标: 1.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分析游戏的地位 2.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组织和指导游戏的实践能力

4.观察和评价游戏的能力 5.初步学会用游戏治疗的方法解决幼儿的某些问题 (三)情感和态度: 激发对幼儿游戏的热情,真正意识到幼儿游戏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获得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和分析幼儿园游戏的乐趣,并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感情。 先修后续课程:本课程是在讲授过《普通心理学》、《教育原理》、《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主要后续课程是《学前儿童学科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管理》等。 三、学时分配表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和实际操作为主,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实际需要,主要采取问答、演示、讨论、教学实践、活动分析、课前阅读、练习游戏和网络信息查询等多种教学方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