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

下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2、通过认真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3、使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

1、通过看图,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

2、学会修改作文。

【教学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挂图。

3、学生日记。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从小学到中学语文一直是门很重要的功课,你知道为什么要学好语文呢?学好语文有什么意义?

2、要想学好语文是不是就是上好语文课,读好语文书呢?请你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你平时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二、指导看图,了解、掌握学习语文的渠道。

1、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学习语文的途径,除了这些还可以有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我们一起来看图。

2、学生看图,思考:有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3、汇报交流,相机板书:广播电视、电脑、参观、访问、图书、讨论……

4、讨论:在这么多的渠道中你喜欢采用哪些形式去学习语文?为什么?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小结,通过看图,讨论交流我们掌握了多种学习语文的渠道希望你们能学以致用。请大家说说看本学期自己准备怎样学好语文?

三、总结。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很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学好语文。希望大家说到做到,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的小主人。

第二课时

一、导入质疑,明确修改的重要性。

1、(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二、指导如何修改作文。

1、过渡:我们都明白了修改的重要性,那到底如何修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2、讨论:一篇文章写好后,要修改些什么呢?

3、对,找出这些毛病后我们要运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来修改符号,来修改也就是我们平时做修改病句所使用到的符号,只不过那是句子,现在将句子组合成文章。

4、回忆复习所学修改符号。

5、自学书上例文《小花猫》

6、汇报:这篇文章中修改了哪些部分?毛病在哪儿?

7、练习:

⑴实物投影显示两篇学生日记,边讲评边运用修改符号修改。

⑵同桌互相批改一篇习作并交流。

⑶实物投影显示修改后习作,集体评议。

8、讨论总结:如何修改作文?

三、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要想写出好文章就要多修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文章不厌百回改,期待着你们写出一篇篇优秀的文章。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其中绿线内只识不写,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结合诗歌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从小养成植树造林、绿化自然的意识。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养成植树造林、绿化自然的意识。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首描写小朋友植树的诗歌:《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3、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交流汇报。

⑴出示小黑板。

歌谣.绿袍.裸.露煎.熬寂寞

..枝繁叶茂

松鼠.咆哮叽.叽撑.伞荒山野岭锨镐

⑵指名读。

⑶齐读——开火车读。

⑷加点字的生字中你觉得哪些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

⑸描红、临写生字。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4、自读课文,看看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1 我们去荒山野岭植树;2—7 我们在山野植树,为小动物们建起新家;8 我们的劳动使荒山野岭变成了青山碧岭。)

三、精读课文:

1、解题。

⑴春光:春天的景色。

⑵题目“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什么意思?

2、自读第一节。

⑴指名读。

⑵第一小节写了什么?(我们少先队员带着欢声笑语来到荒山野岭植树。)

⑶联系第一小节理解题目的意思。(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我们的劳动使得大自然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3、我们怎样读好这一小节呢?(自豪、骄傲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背诵第一小节。

四、作业:

1、形近字组词。

谣()袍()裸()

遥()抱()棵()

2、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树丛()的山岩

()的家园()的秋天

()的果园()的草地

第二课时

一、齐背第一小节。

二、精读2—7节。

(一)精讲第2节。

1、少先队员们来到山岭,文中哪一小节写了大家的劳动场面?

2、指名读第2小节。

3、结合图理解“锨镐”指一种劳动工具。

4、山岭上,少先队员们干得热火朝天,谁能看着书上的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当时的劳动场面。

同桌互说——指名说。

5、齐读第2小节。

(二)精讲3—7节。

1、辛勤的汗水插种出成功的果实,少先队员们的劳动带来了山野间什么样的变化呢?

(板:荒山换新装

动物有新家)

2、自读3—7小节,圈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说明理由并把它读一读。

(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抓住“千年裸露”、“披上绿袍”、“寂寞多年”、“枝繁叶茂”、“抖动”、“快活”、“开心”等词体会文中对比、拟人手法的妙处。)

3、自由选读3—7小节中你最喜欢的话,并把它背出来。

三、精读第8小节。

1、自由读第8小节,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首尾呼应点明中心)

2、第8小节中哪一个词直接点出了队员们的劳动成果?

(板:青山碧岭)

3、齐读第8小节。

四、小练笔。

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下面的词语可供选用:

枝繁叶茂青山碧岭茂密树丛

搭窝筑巢阵阵松涛碧波荡漾

要求:1、想象丰富,叙述清楚。

2、层次明晰,有详有略。

板书:

荒山野岭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荒山换新装首尾呼应

动物有新家点明中心

青山碧岭

第十册语文教案

2、三亚落日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在对课文诗一般语言的朗读中品味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中国地图、小黑板。

2、布置预习。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叫做三亚。(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

板书:三亚落日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而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是怎样的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词语:

赤朱丹彤.溅.出收敛.光芒.硕.大无比玫.瑰

涨.溢一盏.蘸.椰.子树摇曳.搔.着醉醺醺

..

⑴指名读。

⑵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同时弄清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预习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些什么?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绘三亚落日美景的?(第3—5自然段)

2、这样,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

四、精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画出最能概括全文的句子。

(板书:真有诗意)

2、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⑴学生试读。

⑵说说哪些词句在朗读时应特别注意?(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应读出怎样的感情?

⑶范读、齐读。

五、精读第二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那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呢?

1、自由读第2段,说一说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

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板书:热带风情)从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光。

2、课文中写三亚美丽的热带风情,写到了哪些景物?

(海水、天、白鸥、椰子树和海滩上的细沙。)

3、课文中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

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齐,沙那么亮,这样美丽的景色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如何呢?(喜爱、由衷赞美)

5、指名读,请读出这种喜爱之情。

6、指导背诵。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一、二段。

二、精读第三段。

过渡: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在这样的地方看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

1、自由轻声读3、4自然段。

思考:两个自然段描绘了几幅日落的画面?

板书:像孩童、像灯笼、像跳水员。

2、在这三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把它选出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3、讨论评读要点。

第一幅:

⑴突出场面热烈壮观;

⑵抓住绘色、描形、摹态的重点词语,感悟孩童形象以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⑶体会作者喜爱之情。

第二幅:

⑴这时的太阳和第一幅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投影出示:

①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②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火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a.比较这两个句子,说一说哪个好,好在哪里。(第二种写法好,用比喻的方法,把夕阳的颜色美和形状美具体、形象地写出来了

b.齐读这一句。

⑶突出太阳的顽皮。

⑷理解“硕大无朋”。

⑸抓住大海颜色的变化“原色——玫瑰色”,体会景色的优美。(理解“涨溢”)

⑹突出太阳的轻快、敏捷。

第三幅:

⑴投影出示:

①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②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这两句写法有什么不同?第二句好在哪里?

(把夕阳落下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b.指名读这一句话。

⑵太阳入水悄无声息,水波不惊,消失得那么自然,要读出一种平静之美。

4、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

(“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

5、为什么要写这些?

(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

6、读到这儿,同学们知道三亚落日的全过程吗?

出示填空。

金红一色→收敛光芒→慢慢下沉→顽皮地蹦跳→悄然地入水

7、日落是个完整的过程,想不想把这三幅画面完整地欣赏一遍?再读三、四自然段。

8、看到这么美的日落景象,我们不得不发出赞叹。

齐读第五自然段。

9、背诵第三段,愿背哪一节就背哪一节。

三、总结课文。

三亚的落日是那么美丽,作者描绘的语言是这样美好,你们想不想来赞美它呢?

板书设计:

2、三亚落日

像孩童

真有诗意像灯笼

像跳水员

第十册语文教案

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课后6个词语。

2、能说出课后练习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想象并说出《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景色。

3、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来背一背关于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诗人的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的《古诗两首》,我们来学习两首关于春天的古诗。

二、学习《游园不值》

导入:同学们想去公园看春天的景色,却没有去成,一定很扫兴。

宋朝的叶绍翁没有看到美丽的景色,却写了一首诗,这就是《游园不值》

1、初读指导。

①学生自读古诗,读准读音,标出停顿符号。

②指名读,相机正音。

2、精读明诗意。

①交流难理解的词。

值,遇到。应,应该。怜,爱惜

屐齿,鞋印,脚印。屐,木头鞋。

小扣,轻轻地敲门。柴扉,柴门。

②齐读并想象诗意。

③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④指名讨说诗意。

真是舍不得让屐齿踩在青苔上,轻轻敲打柴门却久久不开。春色满园是关不住的。一权红杏悄悄地探出墙头来。

3、悟诗情。

①作者喜爱春天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作游园遇不到主人时心情如何?看到那枝红杏时心情又如何?他想到了什么?(板书:失望——快慰)

②创设情境(看插图,听音乐)

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朗诵诗句。

指名表演、背诵。

指名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4、体会写法。

诗人如果不写那枝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诗人正是采用了以少胜多的写法,使后两句充满了理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5、配乐齐诵全诗。

三、作业。

1、解释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应怜

..柴扉久不开。

..屐齿印苍苔,小扣

2、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背《游园不值》

2、《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采用以少胜多的手法烘托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告诉我们什么?

二、学习《绝句》

导入:在宋代诗人志南和尚的笔下,春天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绝句》

1、初读。

①学生自由读,划出停顿符号。

②指名读,相机正音。

2、精读明诗意。

①交流难理解的词语。

古木:年代久远的树木。

短篷:有篷的小船。

杖藜:藜茎做的拐杖。

杏花雨:清明时节杏花盛开时下的雨。

杨柳风:柔和的春风

②齐读并想象诗意。

③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④指名试说诗意。

诗人志南将船系在岸边古树的树阴中,拄着拐杖走过桥面,杏花开时,小雨落在身上,衣服将湿未湿,杨柳风很柔和,吹在脸上也不觉得寒冷。

3、悟诗情。

①春光明媚,勾起诗人的游兴,你能感受到诗人的心情吗?

②配乐朗诵诗句。

③看插图背诵。

④创设情境(看插图,听音乐)

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连起来说一说,并写下来。

4、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

三、作业。

1、解释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

2、默写全文。

4、卢沟桥烽火

【教学要求】

1、学会25个生字,绿线中的1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书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e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⑴小黑板出示下列词语:

wang wei kong jin kai

妄图伪军控制天津同仇敌忾

shi wang zhao mo zhao

尸横桥头伤亡号召魔爪

yan hou gua long tou

咽喉众寡悬殊震耳欲聋偷偷

xin kou xiao die

挑衅日寇硝烟哭爹喊娘

hao bei na jian

鬼哭狼嚎狼狈呐喊歼灭

chu cu tu

处在猝不及防如火如荼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⑶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方面的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和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1、出示带田字格的9个生字,学生自学。

2、交流。

伪、控、津、忾:左窄右宽。

亡:第二笔“一”要写长一点,写在横中线上方。

妄:“女”中的“一”最长。

籁:右下角是“负”。

3、学生练写。

四、课后作业

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同仇敌忾.万籁.俱寂众寡.悬殊如火如荼.猝.不及防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咽喉挑衅同仇敌忾猝不及防

日寇控制号召万籁俱寂如火如荼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⑴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⑵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⑶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⑷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⑴默读第二段,画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⑵交流并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

当天晚上

⑶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

⑷按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交流并相机板书:

①1937年7月7日深夜

日军我军

全副武装喝问

气势汹汹严词拒绝

首无还击

通过理解“全副武装”、“偷偷”、“搜查”、“密集”、“倾泻”等词语,让学生体会这显然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

②第二天凌晨

敌军我军

人仰马翻同仇敌忾

狼狈举、冒

通过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的画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奋勇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通过理解“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来体会在威武不屈的正义之师面前,侵略者必然遭到惨败的下场。

分角色朗读敌我双方举动的句子。

③当天晚上

敌军我军

抱头鼠窜悄悄

通过理解“猝不及防”“鬼哭狼嚎”“抱头鼠窜”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我守军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及敌人的可耻下场。

指导朗读。

⑸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①听录音,加深印象。

②看板书,同桌互相复述。

③指名复述。

⑹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使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惨败。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说说“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局势和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指名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过渡:日寇岂肯就此罢休?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三段。

⑴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⑵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三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体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2、学习第四段。

⑴自由读,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⑵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人物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

“序幕”在本文指什么事情的开端?(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端)

你们知道,中国军民是怎样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呢?

(引导学生联系《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电影或书籍来理解)

②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花)那样白。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引导学生体会抗击日本侵略者战斗的激烈。

⑶齐读最后一段。

三、指导造句

1、逐步。

⑴指名读带有“逐步”的句子。

⑵这里的“逐步”是什么意思?(一步一步地)

⑶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⑷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2、万籁俱寂。

⑴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⑵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⑶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附板书:

4卢沟桥烽火

敌军我军

1937年7月7日深夜全副武装喝问

气势汹汹严词拒绝

首先还击

第二凌晨人仰马翻同仇敌忾

狼狈举、冒

当天晚上抱头鼠窜悄悄

可耻下场英勇顽强

练习一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3、照样子填空。

4、重新排列次序混乱的句子。先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再读一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