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廉政故事3

廉政故事3

廉政故事3
廉政故事3

一碗白米饭 <毛泽东>

1927年冬,毛主席带领工农红军住在宁冈县茅坪村的时候,有一个

时期红军生活非常艰苦,天天吃红米南瓜,有时候还吃糙红米和南

瓜煮的稀饭。开头吃几餐还觉得味道有点香甜,吃多了就觉得有点

难吃,可是毛主席不搞特殊,仍和战士们从一个锅里盛饭。

一天吃早饭的时候,警卫员小胡突然给毛主席送来了一碗白米干饭。原来他看见毛主席天天深夜不眠,餐餐和战士们一起吃那些糙米和

南瓜煮的稀饭,实在看不下去,就跑到厨房私自和炊事员商量,并

且由小胡自己动手把红米加工成白米,另外用碗给毛主席蒸了半斤

米的干饭。

毛主席一见白米干饭,觉得有点奇怪,便问战士们今天是不是也吃

这样的饭?小胡在首长面前从未撒过谎,这次当然照实说了。毛主

席听完之后,马上叫他拿回厨房去和南瓜煮稀饭,让大家一起吃,

并且说:“以后再不许这样了,战士们吃什么,我也吃什么。”小

胡激动地说:“毛委员,南瓜稀饭早做好了,大家吃都吃完了,你

就吃这一餐干饭吧,下次再不做了。”毛主席仍然不同意,并向小

胡耐心地解释说:“我不应该有什么特殊的。南瓜稀饭本来又甜又香,很好吃嘛。战士们能吃,我就不能吃吗?你要知道,受压迫受

剥削的穷人连野菜都吃不上啦。快给我把饭送回去?”小胡还想说什么,可是毛主席已经把那碗白米饭塞到他手里了。小胡无法,只好

把饭拿回厨房去了。

包拯生日拒礼

众所周知的青天大老爷宋代包拯,六十岁生日时,他吩咐家人,一

概不收寿礼。不料第一个来送寿礼的竟是皇帝。家人无奈,只好拿

来一张红纸,送礼的太监在纸上写道: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礼不通。

包拯看后,挥毫回道: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

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包大人巧妙地以诗拒礼,并阐明大义,终于辞去了皇礼。

蔡信芳

清朝道光四年,湖南善化人蔡信芳,在陕西蒲城县任知县,清正廉洁,重士爱民,颇有善政。离任之日,民众拦道挽留。蔡信芳十分感激,写诗相赠:

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秦川一寸棉。

回看群黎终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

这些仕途官员的诗句,一直流传下来。说明无论何时何地,为官者若公正无私,廉洁爱民,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湖南布政使李榕廉洁故事

李榕,字申夫,公元一八一九年八月十六日生,剑州(今四川省剑阁县)下寺场何马沟人,一八五二年进士。官至湖南布政使、江宁盐运使,清廉为官。他精通诗文、工书法,晚年治学更为谨严,授业有方,指导学生作文方面经验丰富,颇得地方人敬重。为巴蜀文化名人、教育家,著有十三峰全集,著家常语十四篇。

拒绝迎送

李榕升任湖南布政使,将从湖北乘船沿长江水路赴长沙藩台,沿途州府官员闻讯,都在江岸具礼迎候。李榕知报后,即派家人刘五去买了八十斤大米,一百斤面和一些猪牛肉,悄悄乘坐一般官船自炊自食。船到各州府点隐蔽而过,不接受宴请和礼物。

两袖清风

李榕罢官之后,按清朝规制,应返回故乡。可是他在任职期间为官清廉,没有余钱,五月份罢官,七月才凑够路费乘船归蜀。由于“归装无所有”,只有一万五千册书籍相随。没有重物压舱,船行江面很不稳定,他就命人在长江之畔抬一对各重三百斤左右的豹纹石作压舱之物。回到故乡之后将两石放在翰林府西阶作为纪念。一副“两袖清风归故里,一对顽石压中舱”的盛赞李榕清廉的楹联,至今流传于民间。

杨震暮夜却金

杨震公正廉洁,不谋私利。他任荆州刺史时发现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后来他调任东莱大守,途经王密任县

令的昌邑(今山东金乡县境)时,王密亲赴郊外迎接恩师。晚上,王密前去拜会杨震,俩人聊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已是深夜。王密准备起身告辞,突然他从怀中捧出黄金,放在桌上,说道:“恩师难得光临,我准备了一点小礼,以报栽培之恩。”杨震说:“以前正因为我了解你的真才实学,所以才举你为孝廉,希望你做一个廉洁奉公的好官。可你这样做,岂不是违背我的初衷和对你的厚望。你对我最好的回报是为国效力,而不是送给我个人什么东西。”可是王密还坚持说:“三更半夜,只有我知、你知。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收下吧!”杨震立刻变得非常严肃,声色俱厉地说:“你这是什么话,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没有别人在,难道你我的良心就不在了吗?”王密顿时满脸通红,赶紧像贼一样溜走了。

曾国藩:“第一裸官”

清道光年间,曾国藩正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有一次受到政敌的恶言诽谤,逼上梁山,别无选择,老曾为表清白,堵住敌人之嘴,竟当着众人的面,挺身而出,把自己脱得精光,露出瘦削、文弱、矮小的身子,光着屁股走进银库清点现银,从而查清了国库亏空的真相,揪出了真正的国家蠹虫。堪称古往今来真正的第一“裸官”。

廉洁手抄报:廉洁小故事

廉洁手抄报:廉洁小故事 廉洁手抄报:廉洁小故事廉洁手抄报:廉洁小故事伟人勤俭榜样 建立我们新中国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在他生前用过的一百多件日常生活用品中,有一件穿过20多年、已补过73次的睡衣。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次提出给他换一件新的,他都执意不肯,直到逝世前夕,他老人家还是穿着这件补钉缀补钉的睡衣。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老人家首先倡导不吃肉、不吃水果,常常是几个烤芋头就是一餐饭,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 像毛泽东主席一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总理也是个生活勤俭节约的人。在重庆的八年中,他的工作比大家忙,睡得少,但生活却和大家一样,照例是三钱油,五钱盐。有些时间特别忙碌,每天只能睡二、三个小时,同志们担心他的健康,吃饭时给他加了个炒榨菜,而周恩来同志却语重心长地说:八路军在前线打敌人,吃的还是窝窝头,我们在后方,没有理由更多享受。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光荣传统的化身!

苏轼勤俭持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在困境、逆境中,苏轼以勤俭节约来维持生活、度过难关,不失为良策。 杨震拒贿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非常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他多次得到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杨震赴任途中,取道经过昌邑,他过去在荆州曾推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送金这件事在夜间是没有人知道的。杨震回答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拿着银子回去了。后来杨震调任涿州郡担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贿赂。他的子孙常常吃饭没有肉,出门没有车,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

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PDF.pdf

书山有路 古代廉洁小故事9则 古代廉洁小故事1:我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 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 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 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 洁的高尚品质。 古代廉洁小故事2: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 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 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古代廉洁小故事3: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 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4: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 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1

廉洁简短小故事(15篇)

廉洁简短小故事(15篇) 廉洁简短小故事(第一篇: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学习《廉洁自律准则》心得体会)廉洁简短小故事(第二篇: 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去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廉洁简短小故事(第三篇: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那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可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

“你说的莫非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廉洁简短小故事(第四篇: 灭官烛看家书 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必须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立刻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我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我出钱买的亮吗之后才明白,那封信有小半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景,他认为这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在有些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但正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更足以让当今存在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等等凡此种种揩公家油的一些领导干部汗颜。 廉洁简短小故事(第五篇: 公仪休拒鱼 战国时期鲁国国相公仪休爱吃鱼,有人投其所好送鱼给他,公仪休不收。问其原因,他说:“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不能理解,此刻我作为国相,能够用自我俸禄买鱼吃,如果此刻收了鱼而丢了官,谁又会送给我鱼呢所以我不能理解啊。”公仪休“好鱼而不贪鱼”,实乃其深知“贪赃、枉法、

发生在身边地廉政小故事

发生在身边的廉政小故事 一、王宗璞的故事 那天,我和科里的几个干警到街道搞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我们刚把宣传画挂上,就来了不少参观的群众,大家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很是热闹。我们为自己的宣传活动能达到这样好的效果而高兴。 不一会儿,母亲来了,她提着一个空菜篮子,仔细地观看着每一幅宣传画,眉头紧锁,神色凝重。转眼中午快到了,前来观展、咨询的人几乎走完了,母亲还没有要走的意思。我提醒她该回家做饭了,母亲看了我一眼,极不情愿地走了。看着母亲那略显蹒跚的背影,我知道母亲总是以我的工作为荣,她把支持我的工作当做最大的乐事。 晚上回到家,母亲问我要白天的宣传画,我没有多想,就把剩下的都给了她。母亲很高兴,把宣传画挂在了她卧室的墙上。但是从那天以后,我明显地感觉到母亲和以前不一样了,变得忧心忡忡,满腹心事。我问她,她只是说:“你要好好干工作!” 今年2月,院里进行人事调整,我被安排到反贪局担任副局长。因为工作忙,我就更少过问母亲的事了。上星期的一天夜里,已经凌晨1点多钟了,我在单位加完班回家,竟然发现在外地工作久不回家的弟弟睡在院外的水泥台阶上,我赶忙叫醒他,问他为什么不回家睡觉。弟弟委屈地说:“我嗓子都喊破了,就是没人开门。明明听见咱妈的说话声,可她就是不开门;打你的手机关机,家里也没人接,咱

家到底出啥事了?”我说:“没出什么事呀!你嫂子回娘家了,你侄女住校晚上不回来,可是妈在家呀。” 正说话间,母亲起来了,看到她的小儿子在外面受冻,心疼得不得了。我问母亲:“你没有听见有人叫门吗?”母亲说:“咋听不到呢?可我以为,那是想找你办事的人趁晚上送礼来了,我哪里敢开门,谁想到是他小子呢!”弟弟说:“哥哥才多大的官呀,犯得着这样草木皆兵吗?”母亲恼了,瞪着弟弟,提高了嗓门说:“官小就可以随便接受人家的东西吗?你没看多少人都是先收小礼,收着收着胆子就大了,最后就敢收大礼了,贪污贿赂就是这样弄起来的。我可不想为了贪图人家一点点东西,叫我的娃去蹲监狱。” 母亲这话讲得怪有水平,我觉得很耳熟,可一时想不起在哪里听过。弟弟见母亲生气了,虽然没有反驳,却露出很不以为然的样子。母亲更加气恼了,她指着弟弟说:“你娃这思想就很危险,需要好好学习学习。”母亲把“学习”两个字咬得很重,她又说:“我看你哥他们单位搞的预防职务犯罪宣传就很好,你也要好好学学,懂得当官的要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办事,要把手中的权力用在正路上,多为老百姓办点好事,不能去干那些昧良心的坏事,省得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这些话从已经65岁且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母亲口里说出来,真让人吃惊不小,我终于知道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原来母亲看预防职务犯罪宣传画展除了是在支持我的工作,她自己也在学习。不仅如此,她还把这些教材搬回了家,从那些鲜活的案例中、从那些犯罪分子的

身边廉洁小故事的例子

身边廉洁小故事的例子 导读:身边廉洁小故事的例子1 廉洁,自古以来便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品质。如果人人廉洁,可以产生巨大的反响_社会和谐共处,国家繁荣富强。不廉洁则会产生恶劣的影响,导致国家,民不聊生,拖垮整个国家。因此,自古以来每个朝代的领导人都提倡廉洁的作风。 不管男女老少,都应该拥有廉洁的品质。我们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更要学会廉洁,每件事情都能反应出一个人是否拥有廉洁的品质。从入学到现在,我是班里的骨干,包青天的故事时常鞭策着我,每天都反省自己是否廉洁,对待同学是否一致不求回报的帮助,是否铁面无私。也观察同学是否廉洁。 记得今天我和一位数学课代表发生这样的事情。有一天,我去参加竞赛,托一个同学帮我拿书包。没想到她忘了帮我收数学本。第二天早上,当组长要收我的作业时,发现我没交作业,便把我的名字交给科代表。过了一会儿,科代表走到我的跟前,问:“你为什么没交作业本?”我告诉她没做作业的原因后,她便要求我把作业补做。可当我翻开书包时,作业本居然荡然无存。我急得像热窝上的蚂蚁,坐立不安。接着,我跑去哀求她把我的名字划掉。可她却说:“不行,我不能因你是学习委员,就答应你的事。”我又对她说:“只要你答应了这次,我辅导你的语文学科的知识,行吗?”她回答很干脆:“为了我自己的利益,而违反班规。那以后就会有数不清的同学也跟你一

样诱惑我,帮她们掩护错误。这样的班级能评上优秀班吗?”经过这件事,我从她的身上看到了正直、廉洁的高尚品质。在我的心目中,它不仅是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是个小小包青天呢! 古人云: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让我们时时刻刻以别人为镜子,让我们时时刻刻寻找到自己身上的缺陷,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廉洁、正直的人,让这个社会成为一个廉洁、美好的社会,中国才能成为一个廉洁之国,更加繁荣富强 ! 身边廉洁小故事的例子2 人人都说:把当官的排成一排,隔一个枪毙一个,其中肯定有漏网的;全枪毙了,也有冤枉的。我家没有什么当官的亲戚,所认识的那些人也都是小老百姓,我原以为“贿赂”这个词离我太远太远,可是我没有想到我们身边也有“贿赂”,更有拒绝贿赂的令人尊敬的普通人。 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和妈妈进了离家不远的一家服装店。妈妈和店老板挺熟,于是,一进门,妈妈就和店老板在柜台边聊天,我就开始看起店起的衣服来。 和我一样在看衣服的还有几个穿着中学校服的学生,他们似乎在聊着一些什么事。好奇心促使我走到了她们旁边,听起她们聊天来。这几个女孩子是初三的学生,她们的班主任是一个深受人学生爱戴的好老师。那天报名后,她们老师叫了班上几个同学去班里帮班里打扫

2021年古代廉洁小故事

古代廉洁小故事1:我以不贪为宝 欧阳光明(2021.03.07)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古代廉洁小故事2: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古代廉洁小故事3: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4: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古代廉洁小故事5: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

廉洁小故事心得

读“廉洁”故事有感 五(1)蔡冰冰 贪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越多,就会越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这是一位名人居里夫人说的。 是啊,获得越多,你就会得到更多。 我就在几个故事中,得到了许多感想,其中有个故事使我印象深刻。这个故事是说一位老头,捕到一只金鱼,金鱼求老人放了它,它什么都依那老头,老头回到家,跟他老伴说了这一件事,他老板第一次要木盆,第二次要房子,甚至还要当海上的女王,老头一次一次去求金鱼,但最后金鱼没有说话,就转身离去,老头回到家里,吃了一惊,那间破房子还是破房子,木盆还是木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不可以太贪婪、太贪心,不然到最后还是一无所有。 我们从小就要做一个廉洁的小公民。 廉洁故事读后感 五(1)洪振鑫 我读了许多关于廉洁的故事,我觉得真的很令人感动,特别是对周恩来总理给我的印象最深。 我来讲讲周恩来总理的故事:他曾经说过一句令人感动的话“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未严厉批评,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做了一个检讨,把楼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 周总理他不允许装修会议厅,不许政府人员花钱建高级的楼,他的一生省吃俭用,始终保持着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本色仅仅只有几套料子服装他的许多衣服都补了在补,他吃的东西大部分是粗粮这类的,连一粒掉在地上的米也要夹了再夹。周总理的这种廉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廉洁 五(1)谢松源

与廉洁有关的小故事

与廉洁有关的小故事 导读:本文是关于与廉洁有关的小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 1.孔繁森廉洁小故事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忙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2.姚崇不徇私情 唐朝开元年间,吏部尚书魏知古要去洛阳一带考察官员政绩。宰相姚崇有两个儿子在那儿当官,离京前,魏知古特地到姚府辞行,不料姚崇对他十分冷淡。魏知古是姚崇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到洛阳之后,私下接见了姚崇的两个儿子。姚崇之子请求他在皇上面前为自己美言。玄宗皇帝接到魏知古的奏折,见他极力赞扬姚崇的儿子,便宣姚崇进殿,对姚崇说:

“你的两个儿子很有才干,政绩不错,朕有意提升他俩。”姚崇坦然地说:“我这两个儿子才识平平,又不善理政,不足以提拔。”唐玄宗见姚崇能秉公处事,十分高兴地说:“魏知古徇私妨碍公事,辜负了你对他的教导,我也不能原谅他。看来只有罢了他的官以正朝纲。” 姚崇复奏道:“我教子不严,罪该受罚。如果陛下因此事贬谪魏知古,那人们就会说他是当了我的替罪羊了。”唐玄宗听后十分赞许,遂令魏知古改任工部尚书。姚崇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相。个性是在玄宗时期,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 3.子罕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子罕拒不理解。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 4.包拯拒礼为开廉洁 宋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几次上疏皇帝,请求颁昭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寿,寿辰前几天,,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马汉等站在衙门口拒礼。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老太

古代廉政小故事

古代廉政小故事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 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2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 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 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 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至于这些行贿 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三国时期,蜀国境内“刑法虽峻而无怨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蜀国名相诸葛亮 严于律己,一身清廉使然。诸葛亮一生“抚百姓,示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深为其所动,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奇功屡建。刘备死后, 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蜀国国事,事无巨细,每必亲躬。他5次 亲率大军,北伐曹魏,与曹魏短兵相接。他严格要求子侄辈,不以自己位高权重而特殊对待。他亲派侄儿诸葛乔与诸将子弟一起,率兵转运军粮于深山险谷之中。为此,他专门给 其兄诸葛谨写信说,诸葛乔“本当还成都”,但“今诸将子弟皆得转运”,“宜同荣辱”。马谡失街亭后,他引咎自责,上疏后主刘禅,“请自贬三等”,从此更兢兢业业、勤勉有加。“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四升。”长期的废寝忘食使他心力 交瘁,积劳成疾,年仅54岁便英年早逝。诸葛亮以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诸葛亮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成都有桑 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去 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可谓内无余帛,外无赢财。 诸葛亮病危时,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 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 任何陪葬品。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其高风亮节实为可圈可点。

古今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外廓题目)古今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唐朝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的故事 唐朝宰相卢怀慎唐朝的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他当官以后,身份高贵,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他对待亲戚朋友却非常大方。他在东都(洛阳)担当负责选拔官吏的重要公务,可是随身的行李只是一只布口袋。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宋璟和卢从愿经常去探望他。卢怀慎躺在一张薄薄的破竹席上,门上连个门帘也没有,遇到刮风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挡。卢怀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当官治理国家,皇帝寻求人才和治理国家的策略很急迫。但是统治的时间长了,皇帝身边的大臣就会有所懈怠,这时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曾经写了一个报告,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皇帝看了报告,对他更加惋惜。安葬卢怀慎的时候,因为他平时没有积蓄,所以只好叫一个老仆人做了一锅粥给帮助办理丧事的人吃。玄宗皇帝到城南打猎,来到一片破旧的房舍之间,有一户人家简陋的院子里,似乎正在举行什么仪式,便派人骑马去询问,那人回来报告说:?那里在举行卢怀慎死亡两周年的祭礼,正在吃斋饭。?玄宗于是赏赐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另外人们传说:卢怀慎去世时,他的夫人崔氏不让女儿哭喊,对他说:?你们的父亲没死,我知道。你父亲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各地赠送的东西,他一点也不肯接受。他与张说同时当宰相,如今张说收受的钱物堆积如山,人还活着,而奢侈和勤俭的报应怎么会是虚假的呢??到了夜间,卢怀慎又活了,左右的人将夫人的话告诉了他,卢怀慎说:?道理不一样,阴间冥司有三十座火炉,日夜用烧烤的酷刑来惩罚发不义横财的人,而没有一座是为我准备的,我在阴间的罪过已经免除了。?说完又死了。 注: 卢怀慎,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武则天时任监察御史,后历任侍御史、御史大夫,玄宗开元元年(713)为宰相。卢怀慎自知才能不如另一宰相姚崇,因此凡事避让,在任期间的政绩只在于荐贤举能,任宰相三年后病故。卢怀慎为官廉洁,家无储蓄,门无遮帘,饮食无肉,妻儿饥寒,生活得很贫穷。他是唐代比较清廉的一位宰相。卢怀慎的儿子卢奂在广州作太守时,不为当地的奇珍异宝所动,能保持清廉节操,也受到当时人的称赞。玄宗嘉其美政,为其写有赞词:?专城之重,分陕之雄,亦既利物,内存匪躬,斯为国宝,不坠家风。?

廉政故事集锦

廉政故事集锦 1、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2、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3、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将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

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4、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5、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不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6、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

古代廉政小故事20则

古代廉洁小故事9则 古代廉洁小故事1:我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古代廉洁小故事2: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古代廉洁小故事3: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古代廉洁小故事4: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古代廉洁小故事5:一贫如此

廉洁故事

廉洁故事 红军故事 一碗白米饭1927年冬,毛主席带领工农红军住在宁冈县茅坪村的时候,有一个时期红军生活非常艰苦,天天吃红米南瓜,有时候还吃糙红米和南瓜煮的稀饭。开头吃几餐还觉得味道有点香甜,吃多了就觉得有点难吃,可是毛主席不搞特殊,仍和战士们从一个锅里盛饭。一天吃早饭的时候,警卫员小胡突然给毛主席送来了一碗白米干饭。原来他看见毛主席天天深夜不眠,餐餐和战士们一起吃那些糙米和南瓜煮的稀饭,实在看不下去,就跑到厨房私自和炊事员商量,并且由小胡自己动手把红米加工成白米,另外用碗给毛主席蒸了半斤米的干饭。毛主席一见白米干饭,觉得有点奇怪,便问战士们今天是不是也吃这样的饭?小胡在首长面前从未撒过谎,这次当然照实说了。毛主席听完之后,马上叫他拿回厨房去和南瓜煮稀饭,让大家一起吃,并且说:“以后再不许这样了,战士们吃什么,我也吃什么。”小胡激动地说:“毛委员,南瓜稀饭早做好了,大家吃都吃完了,你就吃这一餐干饭吧,下次再不做了。”毛主席仍然不同意,并向小胡耐心地解释说:“我不应该有什么特殊的。南瓜稀饭本来又甜又香,很好吃嘛。战士们能吃,我就不能吃吗?你要知道,受压迫受剥削的穷人连野菜都吃不上啦。快给我把饭送回去?”小胡还想说什么,可是毛主席已经把那碗白米饭塞到他手里了。小胡无法,只好把饭拿

回厨房去了。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

廉洁家风小故事

廉洁家风小故事 导语: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种家风决定一个家庭的风貌,千万个家庭风貌决定一个社会,一个社会决定一个国家,所以说:一个家庭的家风将会决定一个国家的面貌。家庭应该是廉政的港湾,而不应该成为腐败的漩涡。下面是关于廉洁家风小故事,欢迎阅读。 1、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2、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3、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4、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5、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

廉政小故事(一)

李苦禅两训爱子 李苦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师和美术教育家。他的爱子李燕从小受他的艺术熏陶,也爱上了绘画。 到了中学,李燕在学校已经有了些名气,老师和同学们都夸他是“小画家”。李燕听多了好话,尾巴就翘起来了。李苦禅发现后,把李燕叫到身边说:“我们今天每人画一幅画,然后一起拿到街上去卖,看谁的价格能卖得更高!” 李燕不知道父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连连摆手说:“那怎么成?我哪能跟您相提并论?” 李苦禅说:“我虽然被人称为画家,但事实上我与世界上真正伟大的画家比起来,还需要不断努力,既然你连我都不敢比,又凭什么在学校里傲慢呢?” 李燕羞红了脸,头也低了下去。李苦禅接着说:“要想成为了不起的艺术家,就一定要谦虚,一定要吃苦!” 后来,李苦禅每次出去画画,都带上李燕,捎上几个凉馒头,吃饭的时候向老农要一根大葱,就算是一顿饭了。李燕在这种艰苦的训练中,画技也一天天提高了。 “文革”时期,李苦禅被抄了家,许多珍贵的画作都被查抄了。“文革”结束后,有关部门派人到李苦禅家,让他们去领回被查抄的画作等物品。李燕发现,拿回来的画作里有两幅署着“李可染”的名

字。李可染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画家,以画牛见长。李燕兴奋地对父亲说:“真没有想到,我们还得到了一份意外之喜!” 李苦禅当即正色道:“虽然你没有去偷去抢,但这毕竟是人家的东西,你私藏不还,就是占取不义之财!”随后,他命李燕把画还给李可染。李燕尽管心有不舍,但也只能听话。离家前,他对父亲说:“我把画送回去,李可染一定特别开心,我们可不可以叫他画一幅牛相赠?” 李苦禅说:“赠不赠画,要看人家的意思,若是有心赠,当然也就要有心收,但收下后必定要给予回赠,万万不可主动要求人家赠画!”李苦禅抬头看看挂满一屋的画作,语重心长地说:“人,必先有人格,而后才有画格,人无品质而下笔无方!” 李苦禅的人格教育对李燕的影响极深,李燕也逐渐塑造起了“勤”和“诚”的人格魅力,最终成为一代名师。

古代官员廉洁的十个 佳话 古代廉政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网

古代官员廉洁的十个经典佳话_古代廉政故事 1、羊续:“悬鱼太守” 东汉时,羊续曾多次任庐江太守,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其府丞焦俭为人也很正派,有一天,他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来。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无奈之下只好暂且收下。但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再也不去碰它。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也都不敢礼贿他了。因此当地老百姓都敬称其为“悬鱼太守”。 2、刘宠:“一钱太守” 东汉刘宠曾任会稽(今浙江绍兴)太守,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且清廉俭朴。在他离任时,当地百姓凑了一批金银相赠。刘宠虽坚拒不收,却又不忍令父老乡亲过于失望,只好拿一文钱作为纪念,故被时人誉为“一钱太守”。百姓还修了“一钱太守庙”来纪念这位清官。后人有诗赞道:“刘宠清名举世佳,至今遗庙在江边。近来仕官多能者,世学先生拣大钱”。 3、山涛:“悬丝尚书”、“璞玉浑金” 西晋时期的山涛既是大文学家,又是着名清官。陈郡人袁毅曾做鬲县令,送给山涛100斤上等蚕丝。山涛不愿独自违抗当时的风气,就收下来藏在阁子上。后来袁毅恶迹败露,被送到廷尉治罪。山涛把丝拿出来交给官吏,上面积有多年灰尘,但印封却完好如初。众人不禁钦佩山涛为官清廉,因而人尊称其为“悬丝尚书”。文学家王戎曾这样评价山涛:“他就像未经雕琢的玉石、未经提炼的矿石(即‘璞玉浑金’),人们都喜爱它的珍贵,却不能估量它的真实价值。” 4、徐勉:“风月尚书” 南朝萧梁时期,徐勉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主管全国组织人事工作。这下他家可热闹了,有事没事来套近乎的人不晓得有多少。某天晚上,徐勉邀请友人相聚。席间有个叫虞暠的人,仗着和徐勉关系比较好,竟狮子大开口“求詹事五官”。徐勉正色道:“今夕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虞暠讨了个没趣,只得讪讪告辞。故时人赞其为“风月尚书”,“止谈风月”也成了历史典故。 5、袁律修:“五代清郎” 隋朝袁律修一生经历了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5个朝代,官至尚书郎、太常少卿。为官50余载,却两袖清风,连升酒薄礼也不收,人们皆呼他为“五代清郎”。

古今廉洁小故事

廉洁小故事 清初,陈居官至闽浙总督。他为官清廉,生活俭朴,临终时仍身着粗袍布履。他在台湾任职期间,把自己应得的三万两银子全部用于修复炮台等公务。任闽浙总督期间,应得的银两也分文不取。他常说:“贪取一钱,即与百千万金无异。人之所以贪污妄取,都是因为奢侈挥霍,取用无度,不能节制。我初任知县时,一钱不取也不至于缺衣少食,就是因为重视节俭。”康熙皇帝称赞他为“清廉中之卓绝者”。 李以俸外为赃 清朝人李(音jiào)刚做官时对家人说:“为官者除公家俸禄,任何所得都是不应该的。你们切忌贪取一文一物。”县衙内有两株桂花树,他对家人说:“这也是公家的财物,不可采摘。”有一次外出,仆人在路旁摘了一个桔子,李斥责他坏了规矩,命令他照价赔偿。李做了三年知县,因为上司向他索取贿赂,他抵制了上司的要求,辞去了官职。临行时,老百姓恋恋不舍,哭泣相送。 郭琇洗心戒贪欲 康熙年间,任湖广总督的郭琇为官清正,但他在做江苏吴江县令时,恋于游玩山川,处理疑案不慎,还有贪污问题。江南巡抚汤斌准备上书弹劾,郭琇猛然惊醒,他求见汤斌,发誓痛改前非。被获准后,郭琇回吴江让人用清水把县衙内外和自己的居处洗刷一新,显示他洗心革面的决心。他说到做到,从此日夜辛勤,政绩显著,深得民心。任御史、总督时,他不仅自己清廉不贪,而且胆量过人,敢于揭发朝廷大臣的不法行径。那些结党营私、背公纳贿之徒都非常怕他。他也因此成了康熙年间的刚正名臣。 悬鹅示众 明时,周新担任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从此,再没人自讨没趣了。 立檄拒礼 康熙19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如果发现逢年私送者,“决不宽恕”。 棒打送礼 南北朝时,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他曾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门生因有事相求,送礼向他行贿。顾协怒不可遏,责令将这个门生重打二十大板,赶出了门外。 自带大米菜干办案的法官-- 连平县隆街法庭副庭长谢顶义清正廉洁的故事今年5月26日中午,一名请求判决离婚的男子硬将1条香烟和100元钱送进房间,谢顶义发现后追了出去,但没有追上,下午,谢顶义就把香烟和现金交给我,由我退回给当事人。"前日中午,连平县隆街法庭庭长叶发佑在讲述谢顶义"肩扛天平、头顶情义"的故事时这样说。 谢顶义是连平县隆街法庭副庭长,从事审判工作14年来,扎根基层,任劳任怨;忠于法律,廉洁办案。而生活中的他却过着清贫的日子。

名人的廉洁故事

廉洁小故事3 厚谢婉拒 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 官员为政清廉与否,自律相当重要,但他律亦不可少。下面的几则古人劝廉的故事,对于今天加强廉政建设无疑也大有裨益。 母劝子廉 东晋西征大将军陶侃做浔阳县吏时,曾主管县衙鱼肉及精美食品供应。有一回,他派人送一瓦锅鱼制品给母亲谌氏。谌氏原封未动让人退回,并附信一封:“你做县吏,送给我公物,不但不能使我受益,还会增加我对你的担忧。”她规劝儿子要公私分明,为政清廉。在母亲的教导下,陶侃反思自己,改过自新,后来以政绩显著闻名于世。 妻劝夫廉

古时,东关临池司马孟宗在外做渔官时,因妻子爱吃鱼,他便把腌鱼寄给妻子。其妻却将鱼如数退回,并附言说:“你做渔官,却把腌鱼寄给我,别人如何看呢?”为此,她三年不吃鱼,司马孟宗从此也恪守清廉。 兄劝弟廉 清顺治年间,侯抒愫任潍县知县时,操守清正。大商人郭某遭了官司,有十多个官员为其说情,侯抒愫都闭门不见。侯抒愫为官清正与其哥哥的劝导是分不开的。当初,侯抒愫任知县时,其哥哥侯抒恽就劝戒说:“我们家世代清白,你如果贪一文钱回来,我就不认你这个弟弟了。” 老劝新廉 明朝有个兵部尚书叫王廷相。有一次,他给新上任的御史讲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他坐轿外出,走到半路下雨了。雨后再上路时,一个穿着新鞋的轿夫小心翼翼,后来还是一不小心踩到了水洼里,鞋面被弄脏了。于是,这个轿夫便不再顾惜新鞋,再遇到泥水,便满不在乎地踩上去。御史是负有弹劾、纠察官员过错之责的人,王廷相讲的这个故事,其中的寓意很深,是劝戒御史引以为戒,坚持防微杜渐,以保本色。

廉政建设的小故事

周恩来总理的故事---三次付饭费 那是周恩来总理陪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杭州的事啦。 这天下午周总理就要离开杭州了。几天来随行人员十分辛苦,周总理就吩咐秘书说:“今天中午,我请大家到楼外楼去吃便饭。” 楼外楼菜馆的经理、厨师和服务员一听到周总理要来请客的消息,都非常兴奋。服务员忙着把面临西湖的餐厅打扫得窗明几净,经理和厨师忙着商量菜单。11 时左右,周总理和随行人员谈笑风生地踱过西冷桥,漫步白堤,来到了楼外楼。席间,他热情地与随行人员一一碰杯,感谢他们辛苦地完成了这次接待任务,并向北京来的同志一一介绍杭州名菜:这是活杀活烧的西湖醋鱼,这是产自西湖的油爆大虾,这是叫化子鸡,都是北京人难得吃到的西湖佳肴。当周总理看到服务员端上一盘盘他最喜爱的家乡菜时,一边举筷品尝,一边又向大家介绍说:“好久没有吃到家乡菜了,大家也来尝尝,这是绍兴霉干菜蒸肉,豆芽菜,霉千张,味道不错的嘛! ”吃得大家兴高采烈。 饭后,周总理叫秘书去结账。省里同志出来阻拦说:“不必总理付了,由我们地方报销吧! ”周总理听了说:“今天我请大家,当然由我付钱啰!”店里经理知道周总理的脾气,若不收钱,总理会生气的,就收了10 元钱。谁知周总理又不肯,当即对旁边一位姓姜的服务员说:“这许多菜10 元钱怎么够呢? 一定要按牌价收足。”经理和厨师商量了一下,又收了 5 元钱。不料,又被周总理看到,生气地说:“谁请客吃饭谁付钱。总理请客吃饭,也要和一般顾客一样付钱嘛! ”楼外楼经理没办法,只好又收了 5 元钱。这样共收了20 元钱。 哪里晓得过了1 个小时后,笕桥机场给楼外楼经理打来了电话,说周总理临上飞机前留下10 元钱,付中午的饭费。楼外楼经理和职工们捧着这30 元钱,都深深地为总理的这种廉洁奉公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大家商量了一下,只有按总理的吩咐去做,当即把当天午餐的饭菜,按照牌价单仔细算了一下,总共19 元 5 角,和普通顾客一样结了账,并给周总理写了份详细报告,附上清单和多余的10 元 5 角,寄给北京国务院周总理办公室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