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谷氨酸的发酵和提取工艺综述

谷氨酸的发酵和提取工艺综述

谷氨酸的发酵和提取工艺综述
谷氨酸的发酵和提取工艺综述

综述:谷氨酸的发酵与提取工艺

第一部分谷氨酸概述

谷氨酸非人体所必需氨基酸,但它参与许多代谢过程,因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人体内,谷氨酸能与血氨结合生成谷氨酰胺,解除组织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氨毒害作用,可作为治疗肝病的辅助药物,谷氨酸还参与脑蛋白代谢和糖代谢,对改进和维持脑功能有益。另外,众所周知的谷氨酸钠盐即味精有很强烈的鲜味,是重要的调味品。

1996、1997、1998年味精年产量分别为55.0万吨、56.64万吨、59.03万吨。尽管如此,我国人均年消耗味精量还只有400g左右,而台湾省已达2000g。因此,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味精消费市场,也就是说,味精生产会稳步发展。这也意味着谷氨酸的生产不断在扩大[1]。

谷氨酸生产走到今天就生产技术而言已有了长足进步,无论是规模还是产能都今非昔比,与此同时各厂家还在追求完美, 这是行业进步的动力,也是生存之所需。实际上生产工艺是与时俱进的,没有瑕疵的工艺是不存在的。如:配方及提取方法现在是多种多样,有单一用纯生物素的,也有用甘蔗糖蜜加纯生物素的, 还有加玉米浆干粉或麸皮水解液及豆粕水解液等等;提取方法有:等电-离交、等电-离交-转晶、连续等点-转晶等等[2]。

本综述简述谷氨酸生产的流程及发酵机制,着重介绍谷氨酸的提取工艺。

第二部分谷氨酸生产原料及其处理

谷氨酸发酵的主要原料有淀粉、甘蔗糖蜜、甜菜糖蜜、醋酸、乙醇、正烷烃(液体石蜡)等。国内多数谷氨酸生产厂家是以淀粉为原料生产谷氨酸的,少数厂家是以糖蜜为原料进行谷氨酸生产的,这些原料在使用前一般需进行预处理。

(一)糖蜜的预处理

谷氨酸生产糖蜜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生物素的含量。因为糖蜜中特别是甘蔗糖蜜中含有过量的生物素,会影响谷氨酸积累。故在以糖蜜为原料进行谷氨酸发酵时,常常采用一定的措施来降低生物素的含量,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活性炭处理法; (2)水解活性炭处理法;(3)树脂处理法。

(二)淀粉的糖化

绝大多数的谷氨酸生产菌都不能直接利用淀粉,因此,以淀粉为原料进行谷氨酸生产时,必须将淀粉质原料水解成葡萄糖后才能供使用。可用来制成淀粉水解糖的原料很多,主要有薯类、玉米、小麦、大米等,我国主要以甘薯淀粉或大米制备水解糖。

淀粉水解的方法有三种:①酸解法;②酶解法;③酸酶(或酶酸)结合法。

1.酸解法用酸解法生产水解糖,其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淀粉、水、盐酸)调浆→糖化→冷却→中和→脱色→过滤除杂→糖液2.酶解法先用α-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然后再用糖化酶将糊精和低聚糖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的方法,称为酶解法。

与淀粉的酸解相比,酶解法具有以下一些优点:①酶解反应条件比较温和。细菌α-淀粉酶是在pH6.0~7.0、温度85~90℃条件下,将淀粉液化成能溶解于水的糊精和低聚糖;而糖化酶是在pH4.0~4.5、温度58—60℃条件下,完成糖化反应的。②由于酶的作用专一性强,因此水解过程中很少有副反应发生。③淀粉乳

的浓度以不超过40%为宜。④用酶解法制成的糖液色泽较浅,质量高。

第三部分谷氨酸发酵机制[3]

一、谷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一)由葡萄糖发酵谷氨酸的理想途径如下图3-1:

图3-1 葡萄糖发酵谷氨酸的理想途径

(二)由葡萄糖生物合成谷氨酸的代谢途径如图3-2:

图3-2 葡萄糖生物合成谷氨酸的代谢途径

(三)谷氨酸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

1、优先合成与反馈调节:(1)谷氨酸比天冬氨酸优先合成;(2)谷氨酸过量时,它反馈抑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阻遏柠檬酸合成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等,从而使途径转向合成天冬氨酸的方向;(3)天冬氨酸过量,则反馈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2、细胞渗透性的调节:通透性高,则可保持谷氨酸优先合成。

3、糖代谢的调节:(1)生物素充足,糖酵解速率提高,菌生长良好;(2)生物素不足,则积累α-酮戊二酸,菌生长不好。

4、氮代谢的调节。

(四)谷氨酸发酵的代谢控制

1、菌种选育;

2、控制细胞膜的通透性;

3、控制适宜的发酵环境条件。

(五)细胞膜通透性及细胞壁合成的控制

1、限制培养基中生物素的浓度:亚适量(5~10μg/L),使磷脂合成不足,膜通透性提高。

2、添加表面活性剂或饱和脂肪酸:可抑制脂肪酸的合成,从而影响磷脂合成。

3、采用油酸或甘油缺陷性菌株:限制外源油酸或甘油供应量(亚适量),使磷酸合成不足。

4、采用温度敏感型突变株。突变株细胞膜的结构基因发生碱基转换或颠换,由它转换的酶在高温时失活导致细胞膜某些结构的改变,使细胞膜不完整。

5、添加青霉素、抗生素可抑制糖肽转肽酶的合成,从而影响细胞壁糖肽的生物合成,形成不完全的细胞壁,增加膜的渗透性。

(六)谷氨酸发酵工艺

亚适量工艺、高生物素添加青霉素(表面活性剂)工艺、采用温度敏感突变株工艺。

第四部分谷氨酸的提取

一、谷氨酸的性质[3]

1、一般性质:谷氨酸为无色正轴斜方系晶体,相对分子质量为147.13,相对密度为1.538(20℃),熔点为202~203℃,两性解离。

2、谷氨酸的结晶特征:α型晶体为颗粒状、有光泽、颗粒大、易沉降、亚稳态,可用离心机分离;β型晶体为针状、无光泽、颗粒微细、难沉降、稳定态、表面积大,吸附分离。

3、谷氨酸的溶解度:(1)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2)在不同PH条件下,溶解性会变化:①在同一温度下,溶解度随PH值的变化是以等电点(PI)为最低点的不对称U形曲线,PI偏酸性,溶解度增加幅度小;PI偏碱性,溶解度增大幅度大。②偏离PI越远,PH变化造成溶解度变化也愈大。③发酵液中杂质多,溶解度越大。

4、主要的化学反应:成盐反应;脱羧反应;茚三酮反应;生成焦谷氨酸;消旋化反应。

二、谷氨酸提取的方法

常用的提取谷氨酸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低温等点工艺。是根据谷氨酸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的性质制定的。通过增加制冷能力,将等电点提取的终点温度由原来的15~20℃降至0~5℃,这样可使母液中的谷氨酸含量降低到

1.0%~1.3%,从而增加等电点提取的一次收率。②浓缩连续等电工艺。该工艺是将发酵液和硫酸同时加入等电点罐中,始终保持罐内PH值在3.0~3.2,低温等

电结晶后以晶体及母液作为晶种,维持温度和PH,边加新发酵液边放出已结晶的谷氨酸,使进出料量保持一致[3]。③等电离交工艺。即将谷氨酸发酵液降温并用硫酸调PH值至谷氨酸等电点(PH3.0—3.2),温度降到10℃以下沉淀、离心分离谷氨酸,再将上清液用硫酸调pH至1.5上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用氨水调上清液pHl0进行洗脱,洗脱下来的高流分再用硫酸调pHl.0返回等电车间加入发酵液进行等电提取,离交车间的上柱后的上清液及洗柱水送去环保车间进行废水处理[4]。

简单介绍了常用的提取谷氨酸工艺的原理后,因不同的谷氨酸生产家所采取的提取工艺是不尽相同的,下面将根据所查阅的资料来重点介绍谷氨酸提取的工艺流程。目前,国内味精行业谷氨酸提取体现着两条工艺主线:一是以众多厂家为应用的等电加离交工艺,二是以莲花为代表的浓缩高温连续等电加转晶工艺[5]。另外,利用膜技术对谷氨酸发酵液进行过滤后再通过浓缩连续等电点法提取超滤液的工艺已在中试规模取得较好的效果[6]。

(一)低温等电工艺(冷冻等电工艺)[3]

低温等点法提取谷氨酸的工艺流程见下图4-1:

发酵液边冷却边加硫酸调节PH4.0~4.5 加晶种育晶2h 边冷却边加硫酸

母液

调至PH3.0~3.2 冷却降温搅拌16h 4℃静置4h 离心分离

谷氨酸晶体

图4-1低温等点法提取谷氨酸的工艺流程图

以上流程可总结为五个步骤:①加酸、降温(一步调酸)。要缓慢加酸并搅拌②起晶、育晶。③加酸至等电点(二步加酸)。加酸时要缓慢。④快速搅拌16h

降温至0~5℃。⑤沉降分离。该工艺操作简便,设备简单,废水量减少,节约酸、碱用量,成本较低,提取收率可达75%~80%。

(二)浓缩连续等电工艺(以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为例)[5]

谷氨酸提取也称粗制,它是发酵液浓缩,高温连续等电,转晶,多级分离,谷氨酸中和,高温带压连续水解的有机组合,产品为中和液。其工艺流程如下图:

图4-2 浓缩连续等电工艺流程图(以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该法的特点如下:①低消耗、低污染。取消离交工艺,采用浓缩高温连续等电工艺。没有液氨消耗,硫酸消耗减半,高浓度废液减少60%,减轻了环保压力。改变了原有行业高消耗、高污染的定论。②降低料液粘度不易糊罐,利于谷氨酸结晶。采用高温连续等电,降低了料液的粘度,避开了蛋白质的结晶点,底

料采用周期长,保持pH3.2 的介稳区。提高了谷氨酸的质量。③提高了谷氨酸纯度。采用三级分离经过水洗,有效除去杂质,谷氨酸纯度达到了98%以上。

④为提高精制收率奠定基础。采用全晶中和液,收率可达124%以上。⑤能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莲花提取设备只有原离交工艺的1/3,精制使用转晶中和液,易脱色、好过滤,结晶周期由原来的16~17h 缩短为11~12h,强度提高。⑥降低精制生产成本。由于转晶过程中,可大量使用精制母液,不再有白谷氨酸。

⑦料液中焦谷氨酸回收率高。采用高温带压连续水解,焦谷氨酸回收率≥98%。

(三)等电离交工艺

Glu 初馏分

发酵液低温等电提取母液阳离子交换吸附洗脱高馏分回收低温等电提取

后馏分洗脱

对于PH值为5.5 3%Glu母液,阳离子交换柱采用H+离交柱,母液上柱后首先要用水对柱子进行反洗,后用60℃热水预热树脂,60℃ 4%~5%NaOH进行洗脱。对于PH值为1.5 3%Glu母液,阳离子交换柱则采用NH+离交柱,母液上柱后用水

冲洗柱子,然后用5%NH

3·H

2

O洗脱,洗脱后可收集。采用此方法谷氨酸提取收率

可达90%~95%。

(四)谷氨酸其他提取新工艺简介

1、絮凝除菌和提取工艺套用,工艺流程优化如下图4-3[7]:

图4-3 絮凝除菌和提取工艺套用的工艺流程

该提取方法特点:①目前大多数厂家已具备或部分具备此工艺设备,只需稍加改进后即可实现生产。②选择对上清液絮凝更有利于工艺配套和收率提高。③固体絮凝剂配制时,用上清液可避免水进入系统,增大离交负荷,同时菌浓5%的上清液完全可以配成絮凝剂。④因冷冻后的上清液温度低,加热至絮凝温度能耗大,而用高温发酵液降温。⑤滤渣含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提取收率,所以应尽量减少滤渣含水量。⑥滤清液含量为2%~3%左右,正适合离交上柱,由于已经除去大部分菌体,所以离交收率可以最大限度提高。

2、用有机微滤膜和超滤膜连续过滤预处理与浓缩连续等电点法结合[6]

有机微滤膜和超滤膜连续过滤预处理流程如下图4-4:

微滤一超滤连续过滤没备由储料罐、泵、微滤及超滤膜组件、压力表及流最计组成(图4-4)。储料罐中的谷氨艘发酵液经泵加压后首先进入微滤膜组件,除

1:泵;2:压力表;3:微滤膜;4:超滤膜;5:流量计

图4-4 微滤一超滤连续过滤流程

菌体及部分大分子蛋白等杂质,然后微滤透过液进入超滤系统,经流量计进入透过液储料罐中,进一步去除小分子蛋白及色素等。原谷氨酸发酵液在储料罐中不断被浓缩,可加水继续进行微滤,或者将浓缩液离心后对其上清液直接进行超滤。有机膜在每个运行周期结束后都错要清洗,清洗后微滤膜的通量恢复率均超过97%,超滤膜的通量恢复率也在96%以上,可有效减少酸碱用量。采用有机微滤膜和超滤膜连续过滤谷氨酸发酵液,菌体去除率为100%,可溶性蛋白、色素去除率分别达到86.7%和63.2%,谷氨酸的损失率为0.6%,可有效减轻后续上艺的处理负荷,降低后续处理难度。预处理后利用浓缩连续等电点法提取超滤液,收率可提高至95%以上,产品纯度高达99%,简化后续工艺中的转晶过程,不仅减少了谷氨酸的损失,还节约了大量的能量。

此外,还有采用反调pH值提取谷氨酸的方法[8],但还处在研究阶段,主要是根据等电点法提取谷氨酸的理论,谷氨酸在溶液中具有两性电离的性质,在不同的pH溶液中能以4种不同的离子状态存在。此法可使等电罐里的pH值始终低于3.22,越过蛋白质的等电点,不让蛋白质晶析出来影响谷氨酸结晶。工艺流程如下:

图4-5 反调pH值提取谷氨酸工艺流程图

小结:本次我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再结合课堂所学到的内容进行综述。由于在课堂上我对于谷氨酸的提取方面的知识不是很能理解,所以在本综述中主要针对提取方面进行总结。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的疑惑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并加深了对谷氨酸提取工艺的理解以及学会了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生产上的应用。在谷氨酸提取方面,生产上除了用到在课堂上所提到的几种方法外,很多厂家还在这些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因此提高了谷氨酸的提取收率,节省了许多资源及生产费用。通过这次学习,我学到了关于生产实践上应注意的许多问题,对于今后的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在此感谢老师的教导。

参考文献:

[1]王凯军等.发酵工业废水处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383

[2]周跃.对谷氨酸生产的几点看法.发酵科技通讯,2010(1):32

[3]陈宁.氨基酸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刘建明.谷氨酸提取工艺.专利技术,2009,16(3):66

[5]郭明等.谷氨酸提取工艺探讨.发酵科技通讯,2009,38(2):27~28

[6]陈宁等.有机膜在谷氨酸发酵液分离中的应用研究.生物技术通讯,2009,

20(2):205~207

[7]杨平子.谷氨酸提取工艺优化.发酵科技通讯,2005,34(3)

[8]晏承富.反调pH值提取谷氨酸探讨.发酵科技通讯,2003,32(4)

谷氨酸的发酵工程

谷氨酸发酵过程控制 【摘要】谷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20种常见α氨基酸之一。作为谷氨酰胺、脯氨酸以及精氨酸的前体。谷氨酸的质量受到发酵的条件、菌种、温度、pH、接种量和种龄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控制不好这些因素整个发酵过程发酵液受污染、出现菌体的生长缓慢和代谢产物的积累很少、发酵周期延长甚至所得产品不是最终产品。本文通过综述发酵培养基、培养条件的控制及发酵过程温度、pH、接种量和种龄的控制,以及消泡等多方面因素,来提控制高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参数来提高发酵的质量以些方法。 【关键词】谷氨酸、发酵、控制 1.谷氨酸概述 谷氨酸学名:2-氨基-5-羧基戊酸。构成蛋白质的20种常见α氨基酸之一。作为谷氨酰胺、脯氨酸以及精氨酸的前体。L-谷氨酸是蛋白质合成中的编码氨基酸,哺乳动物非必需氨基酸,在体内可以由葡萄糖转变而来。D-谷氨酸参与多种细菌细胞壁和某些细菌杆菌肽的组成。符号:E。 1.1谷氨酸用途 1)下游产品开发 将有一定反应活性的双功能基试剂氯乙醇和L—谷氨酸直接酯化保护羧基,用三光气活化成其相应的N—羧酸酐,可直接得到侧链具有一定反应活性的聚L—氯乙基谷氨酸酯。谷氨酸可生产许多重要下游产品如L—谷氨酸钠、L—苏氨酸、聚谷氨酸等。 2)食品业 谷氨酸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较多的氨基酸。谷氨酸钠俗称味精,是重要的鲜味剂,对香味具有增强作用。谷氨酸钠广泛用于食品调味剂,既可单独使用,又能与其它氨基酸等并用。用于食品内,能显着提高食品的风味和有增香作用。谷氨酸作为风味增强剂可用于增强饮料和食品的味道,不仅能增强食品风味,对动物性食品有保鲜作用。 3)日用化妆品等 谷氨酸为世界上氨基酸产量最大的品种。如:N—酰基谷氨酸钠系列产品是由谷氨酸缩合而成的性能优良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广泛用于化妆品、香皂、牙膏、香波、泡沫浴液、洗洁净等产品中。谷氨酸作为营养药物可用于皮肤和毛发。用于生发剂,能被头皮吸收,预防脱发并使头发新生,对毛乳头、毛母细胞有营养

谷氨酸生产工艺

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训 (2016 年 11 月

谷氨酸生产工艺 摘要: 谷氨酸做为一种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在生命的生理活动周期中具有很大的作用。不仅参与各种蛋白质的合成,组成人体结构,还做为味精可以给我们带来味蕾上的享受。现代生产谷氨酸的工艺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发酵提取而来。不同的发酵方法和不同的发酵条件会造成产量的很大不同。本次谷氨酸的生产工艺,主要是掌握发酵方法和发酵条件的控制,还有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通过测得的数据来观察菌种的生长变化,同时谷氨酸发酵工艺各个工段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关键词:谷氨酸;发酵;工艺;等电点。

引言 谷氨酸是一种酸性氨基酸,是生物机体内氮代谢的基本氨基酸之一,在代谢上具有重要意义。不论在食品、化妆品还是医药行业,谷氨酸都有很大的用途。 谷氨酸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参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的许多重要化学反应。医学上谷氨酸主要用于治疗肝性昏迷,还用于改善儿童智力发育。食品工业上,味精是常用的仪器增鲜剂,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盐。过去生产味精主要用小麦面筋(谷蛋白)水解法进行,现改用微生物发酵法来进行大规模生产。不论在食品、化妆品还是医药行业,谷氨酸都有很大的用途。 谷氨酸钠俗称味精,是重要的鲜味剂,对香味具有增强作用。谷氨酸钠广泛用于食品调味剂,既可单独使用,又能与其它氨基酸等并用。用于食品内,有增香作用。甘氨酸具有甜味,和味精协同作用能显着提高食品的风味。谷氨酸作为风味增强剂可用于增强饮料和食品的味道,不仅能增强食品风味,对动物性食品有保鲜作用。

一、谷氨酸简介 谷氨酸一种酸性氨基酸。分子内含两个羧基,化学名称为α-氨基戊二酸。谷氨酸是里索逊1856年发现的,为无色晶体,有鲜味,微溶于水,而溶于盐酸溶液,等电点3.22。大量存在于谷类蛋白质中,动物脑中含量也较多。谷氨酸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参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的许多重要化学反应。医学上谷氨酸主要用于治疗肝性昏迷,还用于改善儿童智力发育。食品工业上,味精是常用的仪器增鲜剂,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盐。过去生产味精主要用小麦面筋(谷蛋白)水解法进行,现改用微生物发酵法来进行大规模生产。 谷氨酸是生物机体内氮代谢的基本氨基酸之一,在代谢上具有重要意义。L -谷氨酸是蛋白质的主要构成成分,谷氨酸盐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多种食品以及人体内都含有谷氨酸盐,它即是蛋白质或肽的结构氨基酸之一,又是游离氨基酸,L型氨基酸美味较浓。 L-谷氨酸又名“麸酸”或写作“夫酸”,发酵制造L-谷氨酸是以糖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采用“等电点提取”加上“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的方法而制得。 谷氨酸产生菌主要是棒状类细菌,这类细菌中含质粒较少,而且大多数是隐蔽性质粒,难以直接作为克隆载体,而且此类菌的遗传背景、质粒稳定尚不清楚,在此类细菌这种构建合适的载体困难较多。需要对它们进行改建将棒状类细菌质粒与已知的质粒进行重组,构建成杂合质粒。受体菌选用短杆菌属和棒杆菌属的野生菌或变异株,特别是选用谷氨酸缺陷型变异株为受体,便于从转化后的杂交克隆中筛选产谷氨酸的个体,用谷氨酸产量高的野生菌或变异菌作为受体效果更好。供体菌株选择短杆菌及棒杆菌属的野生菌或变异株,只要具有产谷氨酸能力都可选用, 但选择谷氨酸产量高的菌株作为供体效果最好。这样就可以较容易地在棒状类细菌中开展各项分子生物学研究。有了合适的载体及其转化系统后,就可通过DNA体外重组技术进行谷氨酸产生菌的改造。这对以后谷氨酸发酵的低成本、大规模、高质量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年产2万吨谷氨酸发酵生产的初步设计

年产2万吨谷氨酸发酵生产的初步设计

第一章总论 一、设计项目: (1)设计课题:年产2万吨谷氨酸发酵工厂的初步设计 (2)厂址:某市 (3)重点工段:糖化 (4)重点设备:糖化罐 二、设计范围: (1)厂址选择及全厂概况介绍(地貌、资源、建设规模、人员);(2)产品的生产方案、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及技术条件的制定;(3)重点车间详细工艺设计、工艺论证、设备选型及计算;(4)全厂的物料衡算; (5)全厂的水、电、热、冷、气的衡算; (6)车间的布置和说明; (7)重点设备的设计计算; (8)对锅炉、电站、空压站等提出要求及选型; (9)对生产和环境措施提出可行方案。 三、要完成的设计图纸: (1)全厂工艺流程图一张; (2)重点车间工艺流程图一张; (3)重点车间设备布置立面图一张;

(4)重点车间设备布置平面图一张; (5)重点设备装配图一张。 四、设计依据: (1)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附件可行性报告,以及可靠的设计基础资料。 (2)我国现行的有关设计和安装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3)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系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书 五、设计原则: (1)设计工作要围绕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为这个中心服务。首先要有加速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早日实现的明确指导思想,做到精心设计,投资省,技术新,质量好,收效快,收回期短,使设计工作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总原则。 (2)要学会查阅文献,收集设计必要的技术基础资料,要善于从实际出发去分析研究问题,加强技术经济的分析工作。(3)要解放思想,积极采用技术,力求设计上具有现实性和先进性,在经济上具有合理性,尽可能做到能提高生产率,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同时兼顾社会和环境的效益。 (4)设计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体现设计的通用性和独特性相结合,工厂生产规模、产品品种的确定,要适应国民经济的需求,要考虑资金的来源,建厂的地点、时间、三废综合

发酵工艺流程

发酵工艺标准操作流程 (SOP) 一生产前准备 每次生产前按品种配方将所需原料称重准备齐全,并确认生产原料库存量,保证原料库存量足够下次生产所需、 二生产前检查 1检查蒸汽、压缩空气、冷却水进出的管路就是否畅通,所有阀门就是否良好,并关闭所有阀门、 2检查电路、控制柜、开关的状态,确保控制柜运行正常、 3检查空压机油表油表及轴承、三角带、气缸等就是否正常,确保空压机运行正常、 4检查发酵罐搅拌减速机的油量及密封轴降温水就是否正常、 三总过滤器灭菌 当蒸汽总管路上的压力为0、2-0、25MPa时,打开总过滤器进气阀输入蒸汽,同时打开出气阀的跑分阀、排气阀、排污阀,当三个阀均排出蒸汽时,调整进气阀、排污阀,稳定总过滤器压力0、15-0、2MPa,此时打开压力表下跑分,计时灭菌2-2、5小时、灭菌结束后启动空压机,当空气输入管道压力大于总过滤器压力时,关闭蒸汽阀,打开空气阀,将空气出入总过滤器,然后调整进气阀与排污阀,稳定总过滤器压力在0、15-0、2MPa,保持通气在15-20小时,当出气阀跑分与排污阀放出的空气为干燥空气时,完成灭菌、 四分过滤器灭菌 1当蒸汽管路压力为0、2-0、25MPa时,打开蒸汽过滤器的进气阀与排污阀,当蒸汽管路中无蒸汽凝结液后,再将蒸汽输入空气管路,然后打开分过滤器的进气阀、排污阀及出气阀上的跑分,当所有阀门均有蒸汽排出后,调整进气与排污阀,就是压力稳定在0、11-0、15MPa,计时灭菌30-35分钟、灭菌结束后,关闭蒸汽过滤器进出气阀、排污阀,并立即将空气输入预过滤器,使空气通过预过滤器进入到分过滤器,再调整分过滤器排污阀使压力稳定在0、11-0、15MPa,备用、

实验二 离子交换法提取谷氨酸

实验二离子交换法提取谷氨酸 一、实验目的 掌握离子交换装置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掌握离子交换法提取谷氨酸的工艺流程。 掌握等电点沉淀法提取谷氨酸。 了解认识离子交换树脂的处理和再生。 二、实验原理 谷氨酸是两性电解质,是一种酸性氨基酸,等电点为pH3.22,当pH>3.22时,羧基离解而带负电荷,能被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吸附;当pH<3.22时,氨基离解带正电荷,能被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吸附。也就是说,谷氨酸可被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也可以被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由于谷氨酸是酸性氨基酸,被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能力强而被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能力弱,因此可选用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或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来吸附氨基酸。但是由于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都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差,价格又较贵,因此就都选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而不选用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目前各味精厂均采用732#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本实验就是采用732#树脂。 谷氨酸溶液中既含有谷氨酸也含有其他如蛋白质、残糖、色素等妨碍谷氨酸结晶的杂质存在,通过控制合适的交换条件,在根据树脂对谷氨酸以及对杂质吸附能力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洗脱剂和控制合适的洗脱条件,使谷氨酸和其他杂质分离,以达到浓缩提纯谷氨酸的目的。 三、实验装置 1、离子交换装置 本实验采用动态法固定床的单床式离子交换装置。离子交换柱是有机玻璃柱,柱底用玻璃珠及玻璃碎片装填,以防树脂漏出。 2、树脂 本实验用苯乙烯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编号为732#,其性能如下表:

732#树脂的主要性能常数 3、树脂的处理 对市售干树脂,先经水充分溶胀后,经浮选得到颗粒大小合适的树脂,然后加3倍量的2mol/L HCL溶液,在水浴中不断搅拌加热到80℃,30min后自水溶液中取出,倾去酸液,用蒸馏水洗至中性,然后用2mol/L NaOH溶液,同上洗树脂30min后,用蒸馏水洗至中性,这样用酸碱反复轮洗,直到溶液无黄色为止。用6%(W/W)盐酸溶液转树脂为氢型,蒸馏水洗至中性备用。过剩的树脂浸入1mol/L NaOH溶液中保存,以防细菌生长。 四、试剂配制 1、上柱交换液 谷氨酸发酵液或等电点母液,含谷氨酸2%左右。 配制方法;取工厂购回的谷氨酸干粉20g溶于200ml自来水中,再加进约8ml浓盐酸使谷氨酸粉全部溶解,此时pH值约为1.5,最后稀释至1.0L。 2、洗脱用碱 4%NaOH溶液。其配制方法有两种: ①40gNaOH溶于1000ml自来水中; ②工业用碱配成4%浓度(W/W),(约9°Bx,相对密度1.04) 3、再生用酸 6%(W/W)盐酸溶液。把大约80ml浓盐酸(36%含量)用自来水稀释至500ml。配成约4°Be,相对密度1.027的溶液。 4、0.5%茚三酮溶液 0.5g茚三酮溶于100mL丙酮溶液中配制成。

2m3谷氨酸发酵罐设计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生物工程专业《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2m3 产谷氨酸发酵罐的设计 专业班级2009 级生物工程(1)班 学号 学生姓名唐盼阙素云周婷 指导教师常军博士 2011 年10 月31 日

目录 一、设计方案的确定1 谷氨酸的生产工艺流程1 生产原料1 发酵菌株1 培养基的制备2 二、发酵罐主体设计计算2 发酵罐主要条件及主要技术指标2 罐体选型、几何尺寸的确定、罐体主要部件尺寸的设计计算3发酵罐的选型3 发酵罐容积的确定 3 发酵罐装液量的确定3 冷却装置的设计3 罐体选料4 罐体壁厚4 封头壁厚计算5 夹套直径5 挡板的设计5 搅拌器的设计5 搅拌器的计算5 搅拌轴功率的计算 6 管道设计8 通风管管径计算8 进出物料管8 冷却水进出口管径 8 管道接口8 仪表接口8 三、其他附件选型9 四、附录及图纸10 附录1计算结果汇总表10 附录2计算结果汇总表10 五、总结11 六、参考文献及资料12

一、设计方案的确定 谷氨酸的生产工艺流程 谷氨酸的生产主要包括以下工作:谷氨酸发酵的原料处理和培养基的配制; 子培养;发酵工艺条件的控制;谷氨酸提取;谷氨酸的精制。 发酵法生产谷氨酸的工艺流程如下: 图1 谷氨酸生产工艺流程图 生产原料 谷氨酸生产时发酵原料的选择原则:首先考虑菌体生长繁殖的营养;考虑到有利于谷氨酸的大量积累;还要考虑原料丰富,价格便宜;发酵周期短,产品易提取等因素。目前谷氨酸生产上多采用尿素为氮源,采用分批流加,以生物素为生长因子。国内大多数厂家用淀粉为发酵原料,主要有玉米、小麦、甘薯、大米等,其中甘薯的淀粉最为常用。少数厂家用糖蜜为发酵原料,主要有甘蔗糖蜜、甜菜糖蜜。 发酵菌株 现有谷氨酸生产菌分属于棒状杆菌属、短杆菌属、小杆菌属及节杆菌属。目前工业上应用的谷氨酸产生菌有谷氨酸棒状杆菌、乳糖发酵短杆菌、散枝短杆菌、黄色短杆菌、噬氨短杆菌等。目前国内各味精厂所使用的谷氨酸生产菌主要有(1)纯齿棒状杆菌及其 (2)天津短杆菌T613及其诱变株FM-415、CMTC6282、诱变株B9、B9-17-36、F-263等菌株; S9114等菌株;(3)北京棒杆菌及其诱变株D110等菌株。本实验选择北京棒杆菌。

(完整版)谷氨酸发酵

1)生物素营养缺陷型 ?作用机制:生物素是脂肪酸生物合成最初反应的关键酶乙酰CoA羧化酶的辅酶,参与 了脂肪酸的合成,进而影响脂肪酸的合成.当磷脂合成量少到正常的1/2左右时,细胞变形,Glu向膜外泄漏. ?控制关键:使用该类突变株必须限制发酵培养基中生物素亚适量(5-10 g/L).在发酵 初期(0-8小时),细胞正常生长,当生物素耗尽后,在菌的再次倍增时,开始出现异常形态细胞,即完成了细胞从生长型到积累型转换. 2)油酸营养缺陷型 ?作用机制:油酸营养缺陷型丧失了合成油酸的能力,通过控制油酸使磷脂合成量减少 到正常量的1/2左右. ?控制关键:保证在培养基中油酸亚适量,完成细胞从生长型到生产型的转换. (3)添加表面活性剂 ?添加表面活性剂(如吐温60)或不饱和脂肪酸(C16-18),也能造成细胞渗漏,积累谷氨 酸. ?机理:两者在脂肪酸合成时对生物素有拮抗作用,导致磷脂合成不足,形成不完整的细 胞膜. ?关键:控制好脂肪酸或表面活性剂的时间和浓度,必须在药剂加入后,在这些药剂存在 下进行分裂,形成产酸型细胞. (4)添加青霉素 ?机理:青霉素抑制谷氨酸生产菌细胞壁后期的合成,细胞膜在失去保护,在渗透压的作 用下受损,向外泄露谷氨酸. ?控制关键:一般在进入对数生长期的早期(3-6小时)添加.添加青霉素后倍增的菌体不 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完成细胞功能的转换. 谷氨酸发酵强制控制工艺 ?为了稳产,克服培养基原料中某些成分不易控制带来的影响,在谷氨酸发酵时可采取 “强制控制”的方法,如:“高生物素高吐温”或“高生物素高青霉素”的方法. ?控制方法:在发酵培养基中预先配加一定量(过量)的纯生物素,大大地削弱每批原料 中生物素含量变化的影响,高生物素、大接种量能促进菌体迅速增殖.再在菌体倍增的早期加入相对高的吐温或青霉素,形成产酸型细胞.固定其它条件,确保高产稳产。谷氨酸发酵 ? 1.适应期:尿素分解出氨使pH上升.糖不利用.2-4h. 措施:接种量和发酵条件控制使适应期缩短. ? 2.对数生长期:糖耗快,尿素大量分解使pH上升,氨被利用pH又迅速下降.溶氧急剧 下降后维持在一定水平.菌体浓度迅速增大,菌体形态为排列整齐的八字形.不产酸.12h. 措施:及时供给菌体生长必须的氮源及调节pH,在pH7.5-8.0时流加尿素;维持温度30- 32℃ ? 3.菌体生长停止期:谷氨酸合成. 措施:提供必须的氨及pH维持在7.2-7.4.大量通**,控制温度34-37 ℃. ? 4.发酵后期:菌体衰老,糖耗慢,残糖低. 措施:营养物耗尽酸浓度不增加时,及时放罐. 发酵周期一般为30h. 二、谷氨酸发酵的生化过程

聚谷氨酸发酵生产

课程设计说明书不同分子量聚谷氨酸制备条件研究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2013-2014 春季学期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结题论文 不同分子量聚谷氨酸制备条件研究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摘要 . γ-PGA 是一种有极大开发价值和前景的多功能性生物制品,近年来被作为增稠剂,保湿剂,药物载体等而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它是一种水溶性和可生物降解的新型生物高分子材料,可通过微生物合成。在生产低聚谷氨酸工艺当中,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聚谷氨酸具有很好的前景,但在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备产物时,生产的聚谷氨酸具有较大的分子量,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降解处理。本设计拟对微生物发酵生产的高分子量的聚谷氨酸进行降解,并优化其降解条件,从而得到不同分子量的低聚谷氨酸分子,并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高效液相凝胶色谱检测其降解后的分子量,从而确定最佳降解条件。本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对不同分子量的γ-PGA 的制备情况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提取得到 80-100 万分子量的大分子聚谷氨酸产物的设计;第二部分根据聚谷氨酸分子特性,设计筛选可降解大分子聚谷氨酸的方法,并优化降解条件,得到不同分子量的低聚谷氨酸分子,并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第三部分是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液相凝胶色谱检测不同分子量低聚谷氨酸的方法,从而设计出最佳的制备条件。 关键词:生物发酵法、聚谷氨酸、降解条件、检测方法

目录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3) 1.1 γ-聚谷氨酸简介 (3) 1.2 聚谷氨酸结构 (4) 1.3 聚谷氨酸性质: (4) 1.3.1 吸水特性 (4) 1.3.2 生物可降解性 (4) 1.3.3 γ-PGA 的水解特性 (5) 2. γ-PGA 的应用前景 (5) 2.1 γ-PGA 的应用 (5) 2.1.1 聚γ-PGA 是一种微生物絮凝剂 (5) 2.1.2 γ-PGA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吸水性材料 (5) 2.1.3 γ-PGA作为新型的药物载体 (6) 3. γ-PGA 合成方法 (7) 3.1 化学法合成 (7) 3.1.1 传统的肽合成法 (7) 3.1.2 二聚体缩聚法 (7) 3.2 提取法合成 (7) 3.3 微生物生物合成法 (7) 3.3.1 代谢途径 (7) 4. 研究进展 (8) 5. 总结——本设计的前景分析以及研究意义 (8) 5.1 前景分析 (8) 5.2 研究意义 (9)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部分 (10) 1.材料 (10)

离子交换法提取谷氨酸

离子交换法回收提取谷氨酸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新树脂的预处理方法及动态离子交换的基本操作;了解谷氨酸提取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树脂的选择,选择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依据是被分离物的性质和分离目的。包括被分离物和主要杂质的解离特性、分子量、浓度、稳定性、所处介质的性质以及分离的具体条件和要求。然后从性质各异的多种树脂中选择出最适宜的品种进行分离操作。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根据分离要求和分离环境保证分离目的物与主要杂质对树脂的吸附力有足够的差异。当目的物具有较强的碱性和酸性时,宜选用弱酸性弱碱性的树脂。这样有利于提高选择性,并便于洗脱。如目的物是弱酸性或弱碱性的小分子物质时,往往选用强碱、强酸树脂。如氨基酸的分离多用强酸树脂,以保证有足够的结合力,便于分步洗脱。对于大多数蛋白质,酶和其它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多采用弱碱或弱酸性树脂,以减少生物大分子的变性,有利于洗脱,并提高选择性。 就树脂而言,要求有适宜的孔径,孔径太小交换速度慢,有效交换量下降(尤对生物大分子),若孔径太大也会导致选择性下降。此外树脂的化学稳定性及机械性能也需考虑.在既定的操作条件下有足够的化学耐受性和良好的物理性能以利操作。一般树脂都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能经受酸、碱和有机溶剂的处理。但含苯酚的磺酸型树脂及胺型阴离子树脂不宜与强碱长时间接触,尤其是在加热的情况下。对树脂的特殊结合力也要给予足够的注意,如树脂对某些金属离子的结合以及辅助力的作用。 氨基酸为两性电解质,等电点较低的谷氨酸在pH小于pI 3.2时,主要以GA+型式存在,故可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当发酵液流过交换柱时,发酵液中各成分依亲和力的不同进行交换。吸附GA的树脂再用洗脱液(5%NaOH)洗脱,收集富含GA的流分(高流液)。从而实现与杂质的分离及GA的富集,高流液调等电点pH 3.2,GA结晶析出。用过的树脂用稀酸再生以用于下轮交换(图1)。主要化学反应有: 交换: RSO3H + NH4+ = RSO3NH4+ RSO3H + GA+ = RSO3GA + H+ 洗脱: RSO3-GA+ + NaOH = RSO3Na+ + GA+ + H2O RSO3-GA+ + NH4OH = RSO3HN4+ + GA+ + H2O 再生: RSO3Na+ + HCl = RSO3H + NaCl

微生物发酵产聚谷氨酸工艺研究

微生物发酵产聚谷氨酸工艺研究 摘要:谷氨酸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参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的许多重要化学反应。以枯草芽孢杆菌纳豆亚种为出发菌株,考察不同碳氮源及NaCl 浓度、谷氨酸、种龄、接种量对微生物发酵产γ- 聚谷氨酸的影响,以提高γ- 聚谷氨酸的产量。方法:该菌菌种活化后,接入种子培养基,于37℃、200 r/min 震荡培养18 h,然后按2 %接种量接入不同发酵培养基进行发酵培养。γ- 聚谷氨酸分离纯化后,根据其产量筛选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并对产物进行分析测定。 关键词:γ- 聚谷氨酸;纳豆菌;发酵;优化培养 一、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系作者筛选,由本校微生物教研室罗兵教授鉴定确认,于实验室保存。 1.1.2 培养基斜面培养基:大豆蛋白胨10 g/L,牛肉膏5 g/L,NaCl 7.5 g/L,琼脂20 g/L。种子培养基:大豆蛋白胨20 g/L,葡萄糖30 g/L,谷氨酸钠25 g/L,NaCl 5 g/L。液体发酵培养基:大豆蛋白胨30 g/L,葡萄糖40 g/L,谷氨酸钠30 g/L,NaCl15 g/L,K2HPO4 2.0 g/L,KH2PO4 4.0 g/L,Mg-SO4 0.5 g/L,CaCl2 0.25 g/L 及少量生物素[1]。以上培养基pH 均为7.0-7.2,在121℃下高压灭菌20 min。 1.1.3 试剂γ-PGA 标准品为Sigma 公司产品;系列葡聚糖标准品(Shodex P-82 standard 标准品,分子量(Mr)分别为5900,11800,22800,47300,112000,212000,404000,788000)为SHOWA DENKO 公司产品;叠氮钠、硫酸钠、蛋白胨、葡萄糖、谷氨酸等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方法 1.2.1 发酵方法菌种活化:取菌种一环,接于斜面培养基,37℃培养20 h。 种子培养:取一至两环活化菌种接入种子培养基中,37℃、200 r/min 震荡培养18 h。 发酵培养:将上述种子液按2%接种量接入发酵培养基(装液量为40/250 mL),37 ℃、250 r/min 震荡培养48 h,测γ-PGA 的产量。 1.2.2 提取方法发酵液于4 ℃、10000 r/min 离心15 min 去除菌体,取上清液用6 mol/L HCl 将pH 调至2.0-3.0,加入3 倍体积冰无水乙醇搅拌出现絮状沉淀,低温放置4 h 离心得沉淀(粗品)。然后溶于蒸馏水,用透析袋透析脱盐(除去无机小分子和离子),再经阴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提纯,即将透析过的

谷氨酸发酵生产工艺

目录1.谷氨酸发酵生产工艺简介 1.1工艺流程 1.2工艺参数 1.3工艺要求 2串级控制系统特点与分析 2.1串级系统特点 2.2串级控制结构框图及分析 3控制方案 3.1总体方案 3.2系统放图 3.3待检测点的控制系统流程图 4仪表的选型 4.1热交换器 4.2仪表清单 5控制算法选择 5.1控制规律 5.2调节器正反作用的选择 6总结 7参考文献 附图

串级控制系统-----两只调节器串联起来工作,其中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另一个调节器的给定值的系统。 例:加热炉出口温度与炉膛温度串级控制系统 1. 基本概念即组成结构

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两套检测变送器和两个调节器,前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后一个调节器的设定,后一个调节器的输出送往调节阀。 前一个调节器称为主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主变量(主被控参数),即工艺控制指标;后一个调节器称为副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副变量(副被控参数),是为了稳定主变量而引入的辅助变量。 整个系统包括两个控制回路,主回路和副回路。副回路由副变量检测变送、副调节器、调节阀和副过程构成;主回路由主变量检测变送、主调节器、副调节器、调节阀、副过程和主过程构成。 在该反应中,主要控制的指标是釜温。但由于测量元件的测量滞后,以及由于测量套管插入其内,在套管的外表面有反应发生,很容易造成釜温的假象。因此在升温-恒温控制的过程中需要热水和冷水的交换切换,以便使谷氨酸发酵充分反应,提高产品质量。 主、副变量,主、副控制器(调节器),主、副对象,主、副检测变送器,主、副回路。 作用在主、副对象上的干扰分别为一、二次干扰 系统特点及分析 * 改善了过程的动态特性,提高了系统控制质量。 * 能迅速克服进入副回路的二次扰动。 * 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 * 对负荷变化的适应性较强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教程文件

1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味精的生产一般分为制糖、谷氨酸发酵、中和提取及精制 等4个主要工序。 1.1液化和糖化 因为大米涨价,目前大多数味精厂都使用淀粉作为原材 料。淀粉先要经过液化阶段。然后在与B一淀粉酶作用进入糖 化阶段。首先利用一淀粉酶将淀粉浆液化,降低淀粉粘度并 将其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应为淀粉中蛋白质的含量低于原来 的大米,所以经过液化的混合液可直接加入糖化酶进入糖化阶 段,而不用像以大米为原材料那样液化后需经过板筐压滤机滤 去大量蛋白质沉淀。液化过程中除了加淀粉酶还要加氯化钙, 整个液化时间约30min。一定温度下液化后的糊精及低聚糖在 糖化罐内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 温至60℃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糖化温度控制在60℃左右,PH值4.5,糖化时间18-32h。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 85℃,灭酶30min。过滤得葡萄糖液,经过压滤 机后进行油水分离(一冷分离,二冷分离),再经过滤后连续消 毒后进入发酵罐。 1.2谷氨酸发酵发酵 谷氨酸发酵过程消毒后的谷氨酸培养液在流量监控下进入谷氨酸发酵罐,经过罐内冷却蛇管将温度冷却至32℃,置入 菌种,氯化钾、硫酸锰、消泡剂及维生素等,通入消毒空气,经一

段时间适应后,发酵过程即开始缓慢进行。谷氨酸发酵是一个 复杂的微生物生长过程,谷氨酸菌摄取原料的营养,并通过体 内特定的酶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培养液中的反应物透过细胞 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将反应物转化为谷氨酸产物。整个 发酵过程一般要经历3个时期,即适应期、对数增长期和衰亡期。每个时期对培养液浓度、温度、PH值及供风量都有不同的 要求。因此,在发酵过程中,必须为菌体的生长代谢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经过大约34小时的培养,当产酸、残糖、光密度等指标均达到一定要求时即可放罐。 1.3 谷氨酸提取与谷氨酸钠生产工艺 该过程在提取罐中进行。利用氨基酸两性的性质,谷氨酸 的等电点在为pH3.0处,谷氨酸在此酸碱度时溶解度最低,可经长时间的沉淀得到谷氨酸。粗得的官司谷氨酸经过于燥后分 装成袋保存。 1.4谷氨酸钠的精制 谷氨酸钠溶液经过活性碳脱色及离子交换柱除去C a 、 Mg 、F e 离子,即可得到高纯度的谷氨酸钠溶液。将纯净的 谷氨酸钠溶液导入结晶罐,进行减压蒸发,当波美度达到295 时放入晶种,进入育晶阶段,根据结晶罐内溶液的饱和度和结 晶情况实时控制谷氨酸钠溶液输入量及进水量。经过十几小时 的蒸发结晶,当结晶形体达到一定要求、物料积累到80%高度时,将料液放至助晶槽,结晶长成后分离出味精,送去干燥和筛

聚谷氨酸

聚谷氨酸 聚谷氨酸最早被发现存在于日本纳豆食品(经发酵过之小黄豆)所含具有高粘稠性的拉丝中,在国内简称为γ-PGA,是利用天然纳豆菌与谷氨酸经过液态发酵进行生物聚合,所产生可分解的高分子氨基酸聚合物。 聚谷氨酸在农业推广中的功能特性: 一、超强亲水性与保水能力 聚谷氨酸分子含有1000 个以上的超强亲水性基团(-COOH),能充分保持土壤中的水分,改进黏重土壤的膨松度及空隙度、改善砂质土壤的保肥与保水能力。用于漫淹土壤时,会在植株根毛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保护根毛,是土壤中养分、水分与根毛亲密接触的最佳输送平台,有效提高肥料的溶解、储存、输送与吸收。尤其是在缺水、少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或者应用滴灌和水肥一体化的地区使用聚谷氨酸,能极大的提高水肥的利用率,保持水分和养分有效的分布于根系周围,被植物更多的吸收利用,减少蒸发、渗漏等造成的水肥流失。 二、促进磷肥与中微量元素的吸收 聚谷氨酸具有多阴电性,能有效阻止硫酸根、磷酸根、草酸根、碳酸根等离子与钙离子、镁离子及微量元素的结合,避免产生低溶解性盐类与沉淀作用,因此更能促进中微量元素与磷肥等养分的吸收与利用。此外还能提高土壤中阳离子的交换能力,暂时储存吸附阳离子,例如钙离子、镁离子等中量元素及其他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等阳离子,再缓缓释放至土壤中来补充。 三、平衡土壤的酸碱值 对酸、碱具有极佳的缓冲能力,可有效平衡土壤酸碱值,避免因长期使用化学肥料所造成的酸性土质及土壤板块化。以胶东半岛为例,众多苹果果园存在土壤酸化的情况。在每亩施用聚谷氨酸发酵液约1升后,过段时间观察,聚谷氨酸可明显提高酸性土壤的pH值1-2个,改善因酸化造成的果树苦痘等病害,同时改善果实的品质。另外,对于海水倒灌造成的盐渍化和使用过量化学肥料造成的次生酸化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四、螯合土壤中有毒重金属 对于铅、铬、镉、铝、砷等重金属有极佳的螯合效果,可避免作物吸收过多土壤中有毒重金属,缓解土壤毒害。近些年来,某些地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逐步加剧,尤其是一些有色金属矿区,城市污水和工业污水集中排放区对于农田的污染主要表现为:重金属离子严重超标,被植物吸收之后,生产出的农产品也会含有过量的重金属离子,被人体吸收后造成严重的危害。而使用聚谷氨酸可以快速、高效的螯合,絮凝重金属离子,使其不被植物吸收,减少重金属毒害,进而提高作物品质,产生优质无害的农产品。 五、增强植物抗病及抗逆境能力 整合植物营养与土壤中的水活性成分,并增加抗盐、抗旱、抗逆、抗肥力流失的能力。聚谷氨酸本身对于植物根部有天然的促进作用,刺激根毛的新生和根系的生长,从而提升植物地下部分吸收养分的能力,在干旱、水涝和低温等逆境来临时,有效保证水分和养分的正常吸收,缓冲旱、涝、寒等逆境对植物根系造成的损伤。 六、减少肥料用量增加产量

离子交换法提取柠檬酸概述

离子交换法提取柠檬酸概述 应富祥 (安徽省皖东化工厂,天长 239300) 柠檬酸生产工艺,目前均采用钙盐法,劳动强度大,所产生的硫酸钙废渣,污染环境,而且提取收率低,能耗大,往往由于水解和分离不彻底,使柠檬酸混杂于废渣中废弃,严重影响收率。离子交换法是提取柠檬酸的新工艺,值得推广。过去曾有人用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法生产柠檬酸,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成功,以后有人采用离子交换法,但因当时国产离子交换树脂品种少,价格高,物化性能也满足不了工艺要求,造成提取收率低,成本高,母液中残留其它有机杂酸和色素,结果仍需采用“钙盐法”进行净化,故无明显优势,没有得到发展。离子交换法新工艺,工艺简单,容易操作,连续化管道化生产,自动化操作,大大减轻劳动强度,不产生硫酸钙废渣,提取收率可由旧工艺的70%提高到90%以上。新工艺简单易行。将发酵液过滤后用颗粒活性炭脱色除杂,经特制的高强度高交换容量的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吸附,饱和后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铵进行洗脱,洗脱液再经特制的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除杂,用氢离子交换使柠檬酸钠(铵)转化为柠檬酸,经浓缩结晶可获得质量优良的柠檬酸产品。结晶母液再经阴离子交换树脂除杂,再浓缩结晶,也获得合格产品。 离子交换法提取柠檬酸工艺流程如下 : 1 离子交换法提取柠檬酸交换洗脱原理 1.1 吸附 阴离子交换树脂以OH 型进行交换与吸 附 3R OH+C 6H 8O 7→R CHO+3H 2O 1.2 洗脱 采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铵为洗脱剂 R 3C 6H 5O 7+3NaOH →Na 3C 6H 5O 7+3R OH 如用氨水洗脱: R 3C 6H 5O 7+3NH 3?H 2O →(NH 4)3C 6H 5O 7+3R OH 1.3 利用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 以氢离子交换除阳离子,使柠檬酸盐成为柠檬酸,阳离子交换树脂经酸再生后仍成为氢型。 Na 3C 6H 5O 7+3RSO 3H →3RSO 3N a +C 6H 8O 7(NH 4)3C 6H 5O 7+3RSO 3H →3RSO 3(NH 4)3+C 6H 8O 7 再生: RSO 3Na +HCl →RSO 3H+NaCl RSO 3(NH 4)3+HCl →RSO 3H+NH 4Cl 注:R 为阳树脂骨架,R 为阴树脂骨架。 2 离子交换树脂型号的选择 2.1 专用阴树脂与一般的201×7比较其体积交换量m mol/ml 为2.7,而201×7为1.4,所用专用的阴树脂比较优越,体积几乎高出一倍。 2.2 专用的大孔强酸阳树脂与一般的001×7比较 其体积交换量(mmol/ml)为1.57,0.01×7为1.8,但大孔强酸树脂不易破碎寿命 24总第95期1998年第5期 安 徽 化 工

氨基酸工艺学

1、味精是L-谷氨酸单钠的商品名称,含有一分子的结晶水,其分子式为NaC5H8O4N·H2O 2、国内味精厂所使用的谷氨酸生产菌株主要有北京棒杆菌AS1.299、钝齿杆菌AS1.542 和天津短杆菌T 6-13三类。 3、谷氨酸发酵中,谷氨酸产生菌只有一条生物合成途径中,生成谷氨酸的前体物为α-酮戊二酸。而在赖氨酸发酵中,存在两条不同的生物合成途径,即二氨基庚二酸途径和α-氨基己二酸途径 4、谷氨酸制味精过程中,中和操作时一般应先加谷氨酸后加碱,否则会发生消旋化,生成DL- 谷氨酸钠。 5、在谷氨酸发酵中,溶解氧的大小对发酵过程有明显的影响。若通气不足,会生成乳酸或琥珀 酸,若通气过量,会生成ɑ-酮戊二酸 6、从发酵液中提取赖氨酸,目前一般采用离子交换方法。影响提取得率最大的是菌体和钙离子 7、谷氨酸的晶型分为α-型结晶和β-型结晶两种,等电点提取谷氨酸时,首先必须形成一定数量 的晶核,然后才能进行育晶。谷氨酸起晶有自然起晶和加晶种起晶两种方法。 8在谷氨酸发酵中,生成谷氨酸的主要酶有谷氨酸脱氢酶(GHD)、转氨酶(AT)和谷氨酸合成酶(GS)三种。 9、L–谷氨酸在水溶液中的等电点是3.22,L–赖氨酸的等电点是6.96 10、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对生物素的要求是亚适量,而在赖氨酸发酵生产中要求生物素过量。 11、游离的赖氨酸具有很强的呈盐性,因此,一般工业制造产品是以赖氨酸盐酸盐形式存在,其化学性质相当稳定。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得分评卷人 1、下列菌株中,_C_属于赖氨酸产生菌。 A.Hu7251 B.FM84-415 C.AS1.563 D.WTH-1 2、下列哪种氨基酸发酵是在供氧不足的条件下产酸最高?(D ) A.精氨酸B.赖氨酸C.苏氨酸D.亮氨酸 3、谷氨酸发酵产酸期的最适温度一般为(C )。 A.30℃~32℃B.32℃~34℃C.34℃~37℃D.38℃~40℃ 4、在谷氨酸(AS1.299菌)发酵中后期,为有利于促进谷氨酸合成,pH值维持在___C__范围为好。A.pH6.2~6.4 B.pH6.8~7.0 C.pH7.0~7.2 D.pH7.3~7.6

谷氨酸的发酵和提取工艺综述

综述:谷氨酸的发酵与提取工艺 第一部分谷氨酸概述 谷氨酸非人体所必需氨基酸,但它参与许多代谢过程,因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人体内,谷氨酸能与血氨结合生成谷氨酰胺,解除组织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氨毒害作用,可作为治疗肝病的辅助药物,谷氨酸还参与脑蛋白代谢和糖代谢,对改进和维持脑功能有益。另外,众所周知的谷氨酸钠盐即味精有很强烈的鲜味,是重要的调味品。 1996、1997、1998年味精年产量分别为55.0万吨、56.64万吨、59.03万吨。尽管如此,我国人均年消耗味精量还只有400g左右,而台湾省已达2000g。因此,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味精消费市场,也就是说,味精生产会稳步发展。这也意味着谷氨酸的生产不断在扩大[1]。 谷氨酸生产走到今天就生产技术而言已有了长足进步,无论是规模还是产能都今非昔比,与此同时各厂家还在追求完美, 这是行业进步的动力,也是生存之所需。实际上生产工艺是与时俱进的,没有瑕疵的工艺是不存在的。如:配方及提取方法现在是多种多样,有单一用纯生物素的,也有用甘蔗糖蜜加纯生物素的, 还有加玉米浆干粉或麸皮水解液及豆粕水解液等等;提取方法有:等电-离交、等电-离交-转晶、连续等点-转晶等等[2]。 本综述简述谷氨酸生产的流程及发酵机制,着重介绍谷氨酸的提取工艺。 第二部分谷氨酸生产原料及其处理 谷氨酸发酵的主要原料有淀粉、甘蔗糖蜜、甜菜糖蜜、醋酸、乙醇、正烷烃(液体石蜡)等。国内多数谷氨酸生产厂家是以淀粉为原料生产谷氨酸的,少数厂家是以糖蜜为原料进行谷氨酸生产的,这些原料在使用前一般需进行预处理。 (一)糖蜜的预处理 谷氨酸生产糖蜜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生物素的含量。因为糖蜜中特别是甘蔗糖蜜中含有过量的生物素,会影响谷氨酸积累。故在以糖蜜为原料进行谷氨酸发酵时,常常采用一定的措施来降低生物素的含量,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活性炭处理法; (2)水解活性炭处理法;(3)树脂处理法。 (二)淀粉的糖化 绝大多数的谷氨酸生产菌都不能直接利用淀粉,因此,以淀粉为原料进行谷氨酸生产时,必须将淀粉质原料水解成葡萄糖后才能供使用。可用来制成淀粉水解糖的原料很多,主要有薯类、玉米、小麦、大米等,我国主要以甘薯淀粉或大米制备水解糖。 淀粉水解的方法有三种:①酸解法;②酶解法;③酸酶(或酶酸)结合法。 1.酸解法用酸解法生产水解糖,其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淀粉、水、盐酸)调浆→糖化→冷却→中和→脱色→过滤除杂→糖液2.酶解法先用α-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然后再用糖化酶将糊精和低聚糖进一步水解成葡萄糖的方法,称为酶解法。 与淀粉的酸解相比,酶解法具有以下一些优点:①酶解反应条件比较温和。细菌α-淀粉酶是在pH6.0~7.0、温度85~90℃条件下,将淀粉液化成能溶解于水的糊精和低聚糖;而糖化酶是在pH4.0~4.5、温度58—60℃条件下,完成糖化反应的。②由于酶的作用专一性强,因此水解过程中很少有副反应发生。③淀粉乳

(完整版)味精的生产工艺说明

味精的生产工艺说明 一、味精及其生理作用 1. 味精的种类 按谷氨酸的含量分类:99%、95%、90%、80%四种 按外观形状分类:结晶味精、粉末味精 2.味精的生理作用和安全性 (1)参与人体代谢活动:合成氨基酸 (2)作为能源 (3)解氨毒 味精的毒性试验表明是安全的。 二、味精的生产方法 味精的生产方法:水解法、发酵法、合成法和提取法。 1、水解 原理:蛋白质原料经酸水解生成谷氨酸,利用谷氨酸盐酸盐在盐酸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性质,将谷氨酸分离提取出来,再经 中和处理制成味精。 生产上常用的蛋白质原料——面筋、大豆及玉米等。 水解中和,提取 蛋白质原料——谷氨酸————味精 2、发酵法 原理: 淀粉质原料水解生成葡萄糖,或直接以糖蜜或醋酸为 原料,利用谷氨酸生产菌生物合成谷氨酸,然后中和、提取 制得味精。 淀粉质原料—→糖液—→谷氨酸发酵—→中和—→味精

3、合成法 原理:石油裂解气丙烯氧化氨化生成丙烯腈,通过羰化、 氰氨化、水解等反应生成消旋谷氨酸,再经分割制成L-谷氨酸, 然后制成味精。 丙烯→氧化、氨化→丙烯睛→谷氨酸→味精 4、提取法 原理:以废糖蜜为原料,先将废糖蜜中的蔗糖回收,再将废液用碱法水解浓缩,提取谷氨酸,然后制得味精。 水解、浓缩中和,提取 废糖蜜————→谷氨酸————→味精 二、味精的生产工艺图 三、原料来源

谷氨酸发酵以糖蜜和淀粉为主要原料。 糖蜜:是制糖工厂的副产物,分为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两大类。 淀粉:来自薯类、玉米、小麦、大米等 1、淀粉的预处理 (1)淀粉的水解 原料→粉碎→加水→液化→糖化→淀粉水解糖 (2)淀粉的液化 在 -淀粉酶的作用将淀粉水解生成糊精和低聚糖。 (3)淀粉的糖化 在糖化酶(如曲霉菌糖化剂)的作用下将糊精和低聚糖水解成葡萄糖。 喷射液化器出口温度控制在100-105℃,层流罐温度维持在95-100 ℃,液化时间约1h,然后进行高温灭酶。淀粉浆液化后,通过冷却器降温至60 ℃进入糖化罐,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糖化温度控制在60 ℃左右,pH值4.0-4.4,糖化时间48h.糖化结束后,将糖化罐加热至80-85 ℃,灭酶30min.过滤得葡萄糖液。

50吨L-谷氨酸生产车间设计

目录 年产50吨L-谷氨酸的工艺设计 1文献评述 1.1产品概述 1.1.1名称 学名:L-谷氨酸-水化合物; 商品名:L-谷氨酸。因L-谷氨酸起源于小麦,故俗称麸酸。 英文名:Monosodium L-glutamate 其它名称:L-2-Aminoglutaric acid, H-Glu-OH, L-glutamic acid, L(+)-glutamic acid, H-L-Glu-OH, S-2-Aminopentanedioic acid 1.1.2 产品规格及标准 结构式: 分子式C 6H 14 N 4 O 2 .C 5 H 9 NO 4 分子量321.33 1.1.3理化性质 L-谷氨酸为白色鳞片状晶体。无臭,稍有特殊的滋味和酸味。呈微酸性。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几乎不溶于乙醚、丙酮和冷醋酸中,不溶于乙醇和甲醇。247-249℃分解,200℃升华,相对密度1.538(20/4℃),旋光度[α]+30-+33°。 1.1.4产品用途 (1)食品业 氨基酸作为人体生长的重要营养物质,不仅具有特殊的生理作用,而且在食品工业中具有独特的功能。 (2)日用化妆品等 谷氨酸为世界上氨基酸产量最大的品种,作为营养药物可用于皮肤和毛发。

聚谷氨酸是一种出色的环保塑料,可用于食品包装、一次性餐具及其它工业用途,可在自然界迅速降解,不污染环境。随着科学的进步,研究的深入,谷氨酸新的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 (3)医药行业 谷氨酸还可用于医药,因为谷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虽然它不是人体必须的氨基酸,但它可作为碳氮营养与机体代谢,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2、工业生产方法的选择和论证 2.1L-谷氨酸生产方法的选择与确定 2.1.1传统工艺中L-谷氨酸的生产方法有两种:合成法和发酵法。 (1)合成法 丙烯腈与氢和一氧化碳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得到β-氰基丙醛(OHCCH2CH2CN),后者与氰化钾和氯化铵进行斯脱拉克(Straker)反应生成氨基腈。将氨基腈用氢氧化钠水解,得谷氨酸二钠,然后用硫酸中和,生成D,L-谷氨酸析出,将D,L-谷氨酸进行光学分离,即可分成L-谷氨酸和D- 谷氨酸,后者经消旋化再返回到中和工序。此法日本曾用之生产L-谷氨酸10年之久,于1973年停用。 (2)发酵法 此法是L-谷氨酸工业生产的主要方法。薯类,玉米,木薯等的淀粉水解糖或糖蜜,借助于微生物类,以铵盐,尿素等提供氮源,于大型发酵罐中,在通气搅拌下进行发酵30-50个小时,保持30-40度。PH值为7-8,发酵完毕。 表1.两种方法的比较 缺点优点 合成法需要高压,有易燃,有毒物质,设 备投资大,年产量小于5000吨L- 谷氨酸时不经济,生产工艺复杂 不用粮食,采用石油废气 发酵法需设置菌种实验室,生产过程需要 严格消毒灭菌原料来源广,设备腐蚀性小,劳动强度小,可自动化,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