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教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教案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1课时维护秩序

知识目标

1.知道社会秩序的内容及意义。

2.明确社会规则的作用。

能力目标

1.理解社会秩序的含义。

2.提高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认识,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遵守社会秩序,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

2.形成以遵规守序为荣,以违规违序为耻的意识。

3.热爱规则,遵守规则。

重点

1.明确社会秩序的意义或作用。

2.明确社会规则的作用或意义。

3.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难点

1.社会规则的含义。

2.社会规则不会自动起作用,需要人们自觉遵守。

教师准备:准备教材22页“运用你的经验”中的四个幻灯片或是与此类似的图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

【故事导入】中国参与严厉制裁朝鲜的原因

2017年的四五月份,战争的乌云笼罩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北亚的上空,美国与朝鲜之间大有一战触发之势,整个世界都为之紧张之极。为何两国呈现剑拔弩张之势呢?原因还要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开始说起。

考虑到一场核战争将使全人类遭受浩劫,因而需要竭尽全力避免发生这种战争的危险并采取措施以保障各国人民的安全,1968年7月1日由英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缔结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共11款。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该条约1970年3月正式生效。截至2003年1月,条约缔约国共有186个。印度、巴基斯坦与以色列三国皆不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于1985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于1993年3月12日宣布退出意向,但后又撤回。于2003年1月10日宣布退出意向,于2003年4月10日正式退出。

中国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朝鲜一次次违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制造、发射核武器,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维护联合国决议,虽作为近邻,中国也不得不采取措施参与联合国对朝鲜这个国家的制裁。

一句话:朝鲜不遵守国际规则,才是遭到美国等国家的不满及全世界对他的制裁的起因。当然这里面还有其他原因我们在这里不展开。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一)社会生活有秩序

1.教师放幻灯片或是让学生看教材22页四幅图片,提出问题:

(1)以上图片体现了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

(2)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学生讨论或思考后,教师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1)分别体现了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2)混乱、糟糕等形容无法进行的词都可以。

在以上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个问题:

(1)什么叫社会秩序?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社会秩序有什么作用或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思考或预习情况,作出小结。

教师总结:(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秩序包括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2)意义:良好的社会秩序可以维护社会正常运行;它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教材P23最下面两段)

2.请同学完成教材23页中间“探究与分享”,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1)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

(2)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状况?

教师可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1)交通堵塞、不安全事故发生等言之有理即可。主要体现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关注及安全意识的唤醒即可。(2)学校派出老师或请交通警察来维护;对学生、家长以不同形式发通知,提高安全、文明意识;其它言之有理也可。

(二)维护秩序靠规则

【过渡语】再次强调社会秩序的作用:良好的社会秩序可以维护社会正常运行;它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我们该怎样维护或保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呢?这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第二个问题——维护秩序靠规则。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维护秩序靠规则,究竟“规则”有什么魅力能维护社会秩序呢?

1.请同学预习教材24页“探究与分享”,思考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规则?

(2)这些规则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1)除教材上列举的三个规则外,还有下棋游戏和竞赛落棋无悔;在观看电影、歌剧时要安静不喧哗、行人过马路红绿灯、景区旅游文明有序、上下公共汽车先下后上等。(2)作用表现在: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社会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社会规则的含义,即什么叫社会规则?它包括哪些?作用是什么?

教师总结: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过渡语】社会规则是如何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的呢?

教师总结: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知识拓展】

1.什么是纪律?它的特点是什么?纪律与规则有何区别?

(1)含义:指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进行而要求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文。(2)特点:纪律作为一种人们的行为规则,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具有历史性的特点。纪律既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那么,当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后,纪律就必然打上阶级的烙印。(3)区别:纪律是维持人们一定关系的规则,要求一定集体成员必须执行。规则的范围比纪律大得多。

2.有关规则的名言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2)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莱蒙特

(3)言无二贵,法无两适。——《韩非子·问辩》

(4)火车要受轨道的约束,否则就要倾覆;飞机要受航线的约束,否则就要坠落;干部要受法纪的约束,否则就要腐败。

3.习近平从严治党:明规则替换潜规则,青年党员点赞

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明确提出了用明规则替换潜规则。

“立明规则,破潜规则,必须在党内形成弘扬正气的大气候。大气候不形成,小气候自然就会成气候。”“破除潜规则,根本之策是强化明规则,以正压邪,让潜规则在党内以及社会上失去土壤、失去通道、失去市场。全党上下,任何一级组织、任何一名党员和干部都要严格遵守党的组织制度和党的法规纪律,对党忠诚,光明磊落,公道正派。”

2016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再次提出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高度评价了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就,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全会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高级干部特别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

三、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社会生活需要秩序,它既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一个保障,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二是维护良好的秩序需要社会规则,如我们身边的道德、法律、纪律等都是维系社会秩序、调节人们行为的规则;而规则的落实也就是起作用必须靠人们自觉遵守,否则将会成为一纸空文、形同虚设。

维护秩序

一、社会生活有秩序

1.社会秩序的含义及内容

2.社会秩序的作用

(1)是社会正常运行的一个保障

(2)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

二、维护秩序靠规则

1.社会规则的含义及理解

2.社会规则的作用

(1)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2)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第2课时遵守规则

知识目标

1.正确认识社会规则与自由。

2.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3.维护和改进规则。

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识自由。

2.增强遵守社会规则的自觉性。

3.主动维护社会规则。

4.认识到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树立参与规则改进和完善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对待自由与规则,个人行使自由权利时也要热爱国家、集体和他人合法自由和权利。

2.树立自律意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3.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献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重点

1.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

3.坚定维护规则。

难点

1.社会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2.对他律的认识。

3.如何对规则进行改进。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所用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

【“中国式过马路”故事】“中国式过马路”指不管当时的信号灯是红灯还是绿灯,只要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这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不仅反映出当下存在的行人不文明的交通行为,也折射出社会对文明交通行为的呼唤。“中国式过马路”严重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不仅对机动车正常驾驶造成影响,而且给行人自身的生命安全也带来危害。

这种不文明的交通行为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如中国人口多,行人思想认识不到位、交警部门对行人不文明交通行为的监管不严、交警警力不足、工作任务重、某些地方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信号灯红灯时间过长,绿色信号灯过短等都是使得行人不得不采取闯红灯过马路的原因。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现在多地已陆续开展整治行为,如北京市采取纠正、教育、批评和处罚相结合的方式;杭州则通过DV将行人的不文明行为拍摄下来,用曝光的方式进行引导;南京则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总之,治理“中国式过马路”这种不文明的交通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对于我个人,我也要从自身做起,做一名文明的出行者,我相信,“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一定会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得以消失。

综上,我们不能因这种现象存在而认为中国人的素质比外国人低。国外发达国家在发展初期或者说是一百多年前同样如此,只不过他们通过种种措施如重罚、严惩,提高人口素质等,使得这种现象少于中国,也就是说发达国家治理这种不守规则行为也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才有如此的局面。

二、问题导读,新知探讨

【过渡语】“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找到了,但作为国人我们遵守规则的观念却不能丢。

(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教师发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由人,也就是我们有很多自由,比如何时吃饭、何时睡觉,何时去参观博物院……但是我们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比如你不能在地铁里吃饭,不能在老师讲课的时候睡觉,你不能在闭馆期间去要求别人给你开门去参观博物院……这些常识性的东西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抢答或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些常识性的东西说明:(1)我们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法律、纪律等这些社会规则的约束。这些社会规则为我们的自由划定了边界。(2)我们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也是我国宪法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27页最上面的“探究与分享”,通过学生思考后面列出的问题,增加对新知的认识深度。

教师总结:一旦我们的行为也就是所谓我们的自由,损害到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时,我们就会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正所谓: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即使现在不受约束,谁能保证下一次,一辈子不受约束呢?

教师提问:社会规则与自由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思考或小声交流。

教师总结:一方面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或界线;另一方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教师提问:为什么说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呢?

学生思考后教师小结。当然也可请学生齐读教材28页最上面这一段,以振奋一下学生的精神。

教师总结: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

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

(二)自觉遵守规则

【过渡语】强调规则的作用:一是维系社会秩序需要它;二是保障人们的自由权利需要它。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又要受到相应处罚,所以我们在社会中生存、生活自然就要遵守社会规则,并且是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教师提出问题:什么叫他律?什么叫自律?请同学举例说明。

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师小结。

教师总结:他律:我们每个人人身之外的外在约束,记住:不是本人。如外在的监督、提醒、奖惩等;自律就是靠自己本人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做到自觉遵守规则。举例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适当延伸。教师也可让学生阅读28页“探究与分享”里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感化或教育影响。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引导学生看教材29页最上面的漫画,教师可列举一些实例:如为遏制领导干部腐败问题,中央在十八大召开后颁布“八项规定”,要求国家机关干部、员工要改进工作作风;酒驾入刑、考试作弊入刑等,都为身边的人们划定了底线。我们要有底线意识其实就是体现对规则的敬畏。

教师总结:遵守社会规则更多地要靠自律。尤其是我们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只有我们增强自律意识,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才能真正地强大我们的祖国,才能早日实现中国梦,才能早日使我国成为世界强国。

(三)维护与改进规则

【过渡语】遵守社会规则,人人有责。那么我们该怎样维护社会规则呢?

1.请同学看教材29页~30页的“探究与分享”,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行为?

(2)观察一下,面对这些行为,旁观者是怎么做的?

(3)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两位同学讨论解决方案,请你参与其中。

教师可分组让学生讨论,选出各组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1)乱踩草坪、在公共场所接电话大声对话等;(2)有的忍气吞声,有的视而不见,有的制止提醒等;(3)教师讲清两种方案都很好,要肯定。至于选择哪一种一定要看情况,比如对方是一个文化人,素质高的人,可以选择第二种方式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而如果对方是一个素质比较低的人,在礼貌提醒无效或是不知对方底细的情况下,第一种方式可能效果更好,更安全。

教师总结: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过渡语】遵守社会规则,人人有责。社会上之所以会出现一些不守规则、违反规则,甚至逃避规则的行为,是因为社会发展了,时代变化了,所以制度、规定、法律等也要与时俱进,跟上形势发展的步伐或需要。这就涉及到规则的改进问题。

2.教师提出问题:

(1)规则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2)我们该如何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

学生思考后教师小结。

教师总结: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课堂小结

本次课我们学习了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社会规则保障人们的自由,人们行使自由但不得损害到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所以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一方面要靠他律,但更多的是靠自律,要敬畏社会规则、坚定维护社会规则。最后因为时代、社会的发展,在面临规则需要作出改进和完善时,我们青年学生要当仁不让,自觉得承担起规则的改进和完善的重任,积极建言献策。

遵守规则

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二、自觉遵守规则

1.他律和自律

2.发自内心敬畏规则

三、维护和改进规则

1.坚定维护规则(具体做法或要求)

2.积极改进规则

(1)改进原因

(2)具体做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