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

答题参考 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

答: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以下教学模式:(1)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2)探究性教学模式;(3)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2.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

答: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策略:陈老师在上课前,利用折纸小游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动机教学策略:陈老师在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利用游戏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的的创意,引起学生学习的探究的欲望。最后利用作业进行反馈。

(3)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在讲授新知识前,陈老师巧妙的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

学习任务建立联系。

3.陈老师设计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

答:陈老师利用Math3.0来演示乘方运算,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利用Math3.0能很直观的看出2的n次方的结果,而且非常的准确方便,便于教师教,也利于学生学,同时也是对前面陈老师从折纸游戏到乘方运算的一个正确检验。不得不说,陈老师合理利用Math3.0是很到位的。

4.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

答:(1)陈老师在创设情境方面:用了便用操作和发展学生动手能力的折纸游戏。而且是联系了生活实际,体现了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数学的道理。同时又迁移出了本节课要教学的乘方运算,可以说是一举多得。(2)在问题设计方面:折两次、三次、甚至是六次、七次,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你能解释这其中的理由吗?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而且贴近本课教学主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出规律。(3)

在知识扩展方面:所选题目贴近生活,特别是第3题,“百万富翁与‘指数爆炸’”,是故事,是案例,又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当中的数学,学生肯定会很感兴趣,同时把来源于生活的数学又回归于生活中进行运用。

5.对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你有什么改进建议?

答: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但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对学生的交流互动以及学生的课堂反馈还不是特别明显。我觉得可以在这几面进行改进。

答题参考 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

答: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以下教学模式:(1)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2)探究性教学模式;(3)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2.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

答: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策略:陈老师在上课前,利用折纸小游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动机教学策略:陈老师在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利用游戏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的的创意,引起学生学习的探究的欲望。最后利用作业进行反馈。

(3)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在讲授新知识前,陈老师巧妙的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建立联系。

3.陈老师设计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

答:陈老师利用Math3.0来演示乘方运算,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利用Math3.0能很直观的看出2的n次方的结果,而且非常的准确方便,便于教师教,也利于学生学,同时也是对前面陈老师从折纸游戏到乘方运算的一个正确检验。不得不说,陈老师合理利用Math3.0是很到位的。

4.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

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

答:(1)陈老师在创设情境方面:用了便用操作和发展学生动手能力的折纸游戏。而且是联系了生活实际,体现了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数学的道理。同时又迁移出了本节课要教学的乘方运算,可以说是一举多得。(2)在问题设计方面:折两次、三次、甚至是六次、七次,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你能解释这其中的理由吗?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而且贴近本课教学主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出规律。(3)在知识扩展方面:所选题目贴近生活,特别是第3题,“百万富翁与‘指数爆炸’”,是故事,是案例,又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当中的数学,学生肯定会很感兴趣,同时把来源于生活的数学又回归于生活中进行运用。

5.对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你有什么改进建议?

答: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但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对学生的交流互动以及学生的课堂反馈还不是特别明显。我觉得可以在这几面进行改进。

答题参考 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

答: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以下教学模式:(1)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2)探究性教学模式;(3)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2.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

答: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策略:陈老师在上课前,利用折纸小游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动机教学策略:陈老师在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利用游戏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的的创意,引起学生学习的探究的欲望。最后利用作业进行反馈。

(3)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在讲授新知识前,陈老师巧妙的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

学习任务建立联系。

3.陈老师设计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

答:陈老师利用Math3.0来演示乘方运算,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利用Math3.0能很直观的看出2的n次方的结果,而且非常的准确方便,便于教师教,也利于学生学,同时也是对前面陈老师从折纸游戏到乘方运算的一个正确检验。不得不说,陈老师合理利用Math3.0是很到位的。

4.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

答:(1)陈老师在创设情境方面:用了便用操作和发展学生动手能力的折纸游戏。而且是联系了生活实际,体现了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数学的道理。同时又迁移出了本节课要教学的乘方运算,可以说是一举多得。(2)在问题设计方面:折两次、三次、甚至是六次、七次,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你能解释这其中的理由吗?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而且贴近本课教学主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出规律。(3)

在知识扩展方面:所选题目贴近生活,特别是第3题,“百万富翁与‘指数爆炸’”,是故事,是案例,又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当中的数学,学生肯定会很感兴趣,同时把来源于生活的数学又回归于生活中进行运用。

5.对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你有什么改进建议?

答: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但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对学生的交流互动以及学生的课堂反馈还不是特别明显。我觉得可以在这几面进行改进。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案例分析 答题参考 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 答: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以下教学模式:(1)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2)探究性教学模式;(3)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 2.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哪些教学策略?体现在哪里? 答: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策略:陈老师在上课前,利用折纸小游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动机教学策略:陈老师在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利用游戏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的的创意,引起学生学习的探究的欲望。最后利用作业进行反馈。 (3)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在讲授新知识前,陈老师巧妙的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建立联系。 3.陈老师设计用 Math3.0 演示乘方运算,你是否认同他的设计?给出你的理由。

答:陈老师利用Math3.0来演示乘方运算,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利用Math3.0能很直观的看出2的n次方的结果,而且非常的准确方便,便于教师教,也利于学生学,同时也是对前面陈老师从折纸游戏到乘方运算的一个正确检验。不得不说,陈老师合理利用Math3.0是很到位的。 4.你觉得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问题设计、知识扩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 答:(1)陈老师在创设情境方面:用了便用操作和发展学生动手能力的折纸游戏。而且是联系了生活实际,体现了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数学的道理。同时又迁移出了本节课要教学的乘方运算,可以说是一举多得。(2)在问题设计方面:折两次、三次、甚至是六次、七次,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你能解释这其中的理由吗?这些问题,可以说是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而且贴近本课教学主题,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出规律。(3)在知识扩展方面:所选题目贴近生活,特别是第3题,“百万富翁与‘指数爆炸’”,是故事,是案例,又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当中的数学,学生肯定会很感兴趣,同时把来源于生活的数学又回归于生活中进

有理数的乘方典型例题

《有理数的乘方》典型例题 例1 计算: (1)4)3(-;(2)3)8(-;(3)4)3 1(- 分析 根据乘方的意义可以直接用乘法来求出各乘方的值. 解 (1).81)3()3()3()3()3(4=-?-?-?-=- (2).512)8()8()8()8(3-=-?-?-=- (3).81 1)31()31()31()31()31(4=-?-?-?-=- 说明:(1)4)3(-不能写成43-或(-3)×4,同理3)8(-和4)3 1(-也不能如此书写;(2)观察该题可以发现负数的乘方,当指数是偶数时其乘方的值为正,当指数为奇数时其乘方的值为负.由此我们在计算负数的乘方时也可以先根据这一规律来确定乘方的符号,再计算正数的乘方. 例2 计算: (1)3)7(--;(2)45.0- 分析 (1)中只要求出3)7(-,就可求出3)7(--; (2)中需注意的是44)5.0(5.0-≠-. 解 (1)3437)7()7(333==--=-- (2)0625.05.04=- 例3 计算12104)25.0(?-的值. 分析 直接求10)25.0(-和124比较麻烦,但细观察可以发现 48476Λ4484476Λ个个12121010104444 25.025.025.0)25.0(???=??==-. 这就提醒我们利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就比较容易求出结果了. 解 12104)25.0(?- 1210425.0?= 48476Λ444844476Λ个个1210444 25.025.025.0???????= )44( )425.0()425.0()425.0(10????????=444444844444476Λ个

初中数学有理数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初中数学有理数基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若30,a -=则+a b 的值是( ) A .2 B 、1 C 、0 D 、1-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3﹣a=0,2+b=0,解得,a=3,b=﹣2,a+b=1,故选B . 考点:1.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2.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 2.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 B .11= C 3=± D .6=-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绝对值的性质逐项判断即可. 【详解】 321-=,故错误; B. 11=,故正确; 3=, 故错误; D. ()66=--=,故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立方根的概念、绝对值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其定义和性质. 3.若︱2a ︱=-2a ,则a 一定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正数或零 D .负数或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本身,0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可知a 一定是一个负数或0. 故选D 4.如图是张小亮的答卷,他的得分应是( )

A.40分B.60分C.80分D.100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绝对值、倒数、相反数、立方以及平均数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解:①若ab=1,则a与b互为倒数, ②(-1)3=-1, ③-12=-1, ④|-1|=-1, ⑤若a+b=0,则a与b互为相反数,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实数,掌握绝对值、倒数、相反数、立方根以及平均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5.下列各数中,最大的数是() A. 1 2 -B. 1 4 C.0 D.-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四个数进行排序,进而确定出最大的数即可.【详解】 11 20 24 -<-<<, 则最大的数是1 4 ,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熟练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案例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案例 车家庄中学郭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数学思考: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3、解决问题: 通过师生交流、合作,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水平。 4、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法的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符号的确定,特别是两负数相乘的符号确定。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分析、观察、试验相结合。 教学用具:Z+Z课件。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的第八节,是在学生了解了有理数概念、数轴、绝对值、有理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有理数乘法的有关知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是本节课的主要目标。

2、教学内容设计思路分析 从学生已有的有理数的加法知识经验出发,采取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法,指导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过程。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议一议、猜一猜”,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例题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法则的认识和理解,通过随堂练习内化形成能力。我会总结学生小结学习成果。自主评价题来强化训练,检验学习情况,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让学生自己经历和体验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是以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的。要通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有理数乘法法则,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探索新问题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 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学生大都来自农村,整体素质不高。学生在小学的学习基础较差,尤其是计算能力较差。前几节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及混合运算,学生已基本能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在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探索与实践,班级里互相探讨、互相评价的气氛较浓。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我爱探索课件出示问题) 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厘米,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厘米,4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提问: 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那么4天后,甲水库的水位变化量怎样表示?乙水库的水位变化量怎样表示?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算式:

初中数学有理数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有理数经典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1是最小的自然数; B .正分数、0、负分数统称分数 C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D .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答案】C 【解析】 【分析】 0是最小的自然数,属于整数,没有倒数,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关注 【详解】 最小的自然是为0,A 错误; 0是整数,B 错误; 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的,故绝对值最小为0,C 正确; 0无倒数,D 错误 【点睛】 本题是有理数概念的考查,主要需要注意0的特殊存在 2.若a 为有理数,且|a |=2,那么a 是( ) A .2 B .﹣2 C .2或﹣2 D .4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求出a 的值即可. 【详解】 若a 为有理数,且|a|=2,那么a 是2或﹣2, 故选C . 【点睛】 此题考查了绝对值,熟练掌握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3.已知a b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22a b -<- B .a b > C .22a b -<- D .22a b > 【答案】C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分别判断得出答案. 【详解】 A. ∵a>b ,∴a ?2>b ?2,故此选项错误; B. ∵a>b ,∴|a|与|b|无法确定大小关系,故此选项错误;

C.∵a>b ,∴?2ab,∴a 2与b 2无法确定大小关系,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各性质定义. 4.已知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1a b << B .11b <-< C .1a b << D .1b a -<<- 【答案】A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数轴的特征,判断出a 、-1、0、1、b 的大小关系;然后根据正实数都大于0,负实数都小于0,正实数大于一切负实数,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逐一判断每个选项的正确性即可. 【详解】 解:根据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可得 a <-1<0<1< b , ∵1<|a|<|b|, ∴选项A 错误; ∵1<-a <b , ∴选项B 正确; ∵1<|a|<|b|, ∴选项C 正确; ∵-b <a <-1, ∴选项D 正确. 故选:A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与数轴,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关系.任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反之,数轴上的任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数轴上的任一点表示的数,不是有理数,就是无理数. 5.下列四个数中,是正整数的是( ) A .﹣2 B .﹣1 C .1 D .12 【答案】C 【解析】

有理数的乘方(1)

有理数的乘方(1)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3、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获得解决问题经验. 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难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极其表示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l 个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 (1)细胞每30分钟分裂一次,则5个小时共分裂_____________次; (2)5个小时后,细胞的个数一共有=__________个,为了简便能够记作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分小组合作学习P41页内容,然后再完成好下面的问题 1) 叫乘方, 叫做幂,在式子an中,a叫做 ,n叫做 . 2)式子an表示的意义是 3)从运算上看式子an,能够读作 ,从结果上看式子an,能够读 作 . 三、释疑解惑 1、将下列各式写成乘方(即幂)的形式: 1)(—2.3)×(—2.3)×(—2.3)×(—2.3)×(—2.3)= . 2)、(—14)×(—14)×(—14)×(—14 )= . 3)x ?x ?x ?……?x (2008个)= 2、例题,P41例1师生共同完成 归纳: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 数,负数的奇次幂是 数,负数的偶次幂是 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 . 3、思考:(—2)4和—24意义一样吗?为什么? 四、随堂测评 1、填空 1)底数是-1,指数是91的幂写做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 2)(-3)3的意义是_________,-33的意义是___________. 3)5个13 相乘写成__________, 1 3的5次幂写成_________. 2、用乘方的意义计算下列各式: (1)()24- ; (2)42- (3)3 23??- ??? ; (4)223- 五、归纳小结 1、请你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作个小结 运算 加 减 乘 除 乘方 运算结果 和

七年级数学(上)有理数的乘方练习题40道(带答案)

有理数的乘方练习题40道 1、【基础题】计算: (1)35; (2)42)(-; (3)43)(-; (4)32 1 )(-; (5)33)(-; (6)271 )(-; (7)34 3)(-; (8)25.1)(-. 2、【基础题】计算: (1)-32)(-; (2)-42; (3)-2 3)(-; (4)-432 ; (5)-3 5; (6)-223)(; (7)-223)(-; (8)-342. 3、【基础题】计算: (1)27; (2)36)(-; (3)33 2 )(; (4)-23; (5)-523; (6)-34 3)(-; (7)-43; (8)-33)(-; (9)-432 )(; (10)254)(; (11)-22 3; (12)-352)(-.

4、【综合Ⅰ】设 n 为正整数,计算: (1)20141)(-; (2)20151) (-; (3)n 21)(-; (4)121+)(-n . 5、【综合Ⅰ】计算: (1)210,310,410,510; (2)210)(-,310)(-,410)(-,510) (-; (3)2101)(,310 1)(; (4)2101)(-,3101)(-. 6、【综合Ⅱ】计算: (1)-232?; (2)232?)(-; (3)-23÷23)(-; (4)1092 1 2)(-)(-?. 参考答案 1、【答案】 (1)125; (2)16; (3)81; (4)81-; (5)-27; (6) 491; (7)-6427; (8)2.25 2、【答案】 (1)8; (2)-16; (3)-9; (4)- 49; (5)-125; (6)-49; (7)-49; (8)- 316. 3、【答案】 (1)49; (2)-216; (3)278; (4)-9; (5)-58; (6)64 27;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 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数学思考: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化归的数学思想。 解决问题:通过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意义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 流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在经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边长为5的正方形的面积是5×5=32 ,读作5的平方(或5的二次方)(2)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是a×a=a2 ,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3)棱长为5的正方体的体积是5×5×5=53 ,读作5的立方(或5的三次方)(4)棱长为5的正方体的体积是a×a×a=a3 ,读作a的立方(或a的三次方) (二)创设情境 棋盘上的麦粒 在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舍罕王打算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国王问他想要什么,他对国王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1个小格里,赏给我1粒麦子,在第2个小格里给2粒,第3小格给4粒,以后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请您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的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国王觉得这要求太容易满足了,就命令给他这些麦粒。当人们把一袋一袋的麦子搬来开始计数时,国王才发现:就是把全印度甚至全世界的麦粒全拿来,也满足不了那位宰相的要求。那么,宰相要求得到的麦粒到底有多少

初中数学有理数经典测试题附答案

初中数学有理数经典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近似数0.010精确到百分位 B.|x-y|=|y-x| C.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 D.若线段AP=BP,则P一定是AB中点 【答案】B 【解析】 【分析】 A中,近似数精确位数是看小数点后最后一位;B中,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C中,互补性质的考查;D中,点P若不在直线AB上则不成立 【详解】 A中,小数点最后一位是千分位,故精确到千分位,错误; B中,x-y与y-x互为相反数,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正确; C中,若两个角都是直角,也互补,错误; D中,若点P不在AB这条直线上,则不成立,错误 故选:B 【点睛】 概念的考查,此类题型,若能够举出反例来,则这个选项是错误的 2.在﹣3,﹣1,1,3四个数中,比2大的数是() A.﹣3 B.﹣1 C.1 D.3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解答即可. 【详解】 解:比2大的数是3.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有理数比较大小,掌握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比较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是一个22 的方阵,其中每行,每列的两数和相等,则a可以是()

A .tan 60? B .()20191- C .0 D .()20201-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列出等式,直接利用零指数幂的性质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和立方根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03282a +-=+, 则23a +=, 解得:1a =, Q 3tan 603 ?=,()201911-=-,()202011-= 故a 可以是2020(1) -. 故选:D . 【点睛】 此题考查了零指数幂、绝对值的性质、立方根的性质和实数的运算,理解题意并列出等式是解题关键. 4.实效m ,n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则下列各式子正确的是( ) A .m n > B .n m -> C .m n -> D .m n < 【答案】C 【解析】 【分析】 从数轴上可以看出m 、n 都是负数,且m <n ,由此逐项分析得出结论即可. 【详解】 解:因为m 、n 都是负数,且m <n ,|m|<|n|, A 、m >n 是错误的; B 、-n >|m|是错误的; C 、-m >|n|是正确的; D 、|m|<|n|是错误的. 故选:C . 【点睛】 此题考查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关键是根据绝对值的意义等知识解答. 5.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有理数的乘方例题与讲解

9 有理数的乘方 1.乘方的意义 (1)乘方的定义 求n 个相同因数a 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如图,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a n 读作:a 的n 次幂(a 的n 次方). 乘方是一种特殊的乘法运算(因数相同),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乘方的底数是相同因数, 指数是相同因数的个数. (2)乘方的意义 a n 表示n 个a 相乘. 即a n =n a a a a a ?????1442443个. 如:(-2)3=(-2)×(-2)×(-2)表示3个(-2)相乘. 释疑点 (-a )n 与-a n 的区别 ①(-a )n 表示n 个-a 相乘,底数是-a ,指数是n ,读作:-a 的n 次方;②-a n 表示n 个a 乘积的相反数,底数是a ,指数是n ,读作:a 的n 次方的相反数. 如:(-3)3底数是-3,指数是3,读作负3的3次方,表示3个(-3)相乘.(-3)3=(- 3)×(-3)×(-3)=-27. -33底数是3,指数是3,读作3的3次方的相反数.-33=-(3×3×3)=-27. (3)乘方的书写 ①一个数可以看成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就是51,通常指数1省略不写. ②负数或分数做底数时,应用括号把负数或分数括起来,再在其右上角写指数,指数应 写小一点.如(-1)2不能写成-12,????322不能写成32 2. 【例1】 填空:(1)式子(-1.2)10表示__________,其中底数是__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__. (2)120137111777??- ??? ??????-?-???- ? ? ??????? 14444244443个写成乘方的形式是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

初中数学 有理数的运算




有理数的运算
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1.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 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
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同 0 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 (3) (5) (3 5) 8
(3) (5) (3 5) 8
2 (2) 0
3 (2) (3 2) 1
2 (5) (5 2) 3
3 0 3
符号
数值
正数+正数

绝对值相加
负数+负数

绝对值相加
正数+负数
取绝大
绝大减绝小
【注】多个数相加时,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仍然成立.
2.加法运算技巧
(1)化小数为分数:分数与小数均有时,应先化为统一形式;
(2)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结合在一起;
(3)若有可以凑整的数,即相加得整数时,可先结合相加;特别是有互为相反数的两
个数时,可先结合相加得零;
(4)若有同分母的分数或易通分的分数,应先结合在一起.
【例】
1 4
(0.75)
1 4

3 4

1
1 8

1 2

3 8
1 8
3 8

1 2

1 2

1 2

0
3.7 (7) 6.3 3.7 6.3 (7) 10 (7) 3
2.4 5 2.4 (2.4 2.4) 5 0 5 5
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1.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 a b a (b) .
【例】 3 (2) 3 2 5
8 (7) 8 7 1
2.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步骤
(1)把减号变为加号,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
(2)按照加法运算进行计算.
【例】计算: 8 6 解:原式 8 (6)
Step1:减号变加号,减数变相反
(8 6)
Step2:按照加法的运算步骤计算
14
13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课时有理数的乘方 精品导学案 湘教

第14课时、有理数的乘方 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 2、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3、通过合作交流及独立思考,培养正确迅速的运算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重点:乘方的意义及运算。 难点:乘方的运算。 目标导学:(2分钟) 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多次,就能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许多很细的面条,想想看,捏合次后,就可以拉出32根面条,你是用什么数学方法求出来的呢? 自学自研:(16分钟) 模块一、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阅读教材P41“议一议”之前的内容,寻找规律,完成下面内容: 在小学我们就学过,2×2可以简记为22,2×2×2可以简记为23,那么2×2×2×2可以简记为,2×2×2×2×2可以简记为。 类似地,(-2)×(-2)= ; (-2)×(-2)×(-2)= ; (-2)×(-2)×(-2)×(-2)= ; (-2)×(-2)×(-2)×(-2)×(-2)= 。 归纳:1、一般地,a是有理数,n是正整数,则把连续的n个a相乘简记为a n。 a n= 读法:a n读作a的n次幂或者是a的n次方。 2、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在a n中,a叫做,n叫做,特别地,a2通常读作a的,a3通常读作a的。a1规定为a。 例1、填空:①(-3)×(-3)×(-3)=. ②(—)×(—)×(—)×(—)=; ③在(-)3中,指数是,底数是,幂是。 变式1、76表示()。 A、7个6相乘; B、7乘6; C、6个7相乘; D、7个6相加。 变式2、填空:(-2)4读作-2的4次方,结果是。 -24读作2的4次方的相反数,结果是。 模块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阅读教材P41“议一议”~P42,寻找规律,完成下面的内容: ①22= ;23= ;24= ;25= 。 ②(-2)2= ;(-2)3= ;(-2)4= ;(-2)5= 。

初中数学 有理数的乘方 教案2

1.5.1 乘方 教学任务分析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准确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活动一:课前复习 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十分钟练习): (1)52=; (2) (-5)2= (3)-52= (4)(-2)3; (5)-23= (6) (-1)101= (7)021=; (8) 020=; (9)104÷102 (10) (-1)2n = ; (-1)2n +1= .(n 是正整数). (11)在2 33?? ? ??中,底数是 , 指数是 ,幂是 . 活动二:探究新知 例1计算: (1)(-3)×(-5)2; (2)[(-3)×(-5)]2; (3)(-3)2-(-6); (4)(-4×32)-(-4×3)2 解: (1) (-3)×(-5)2=(-3)×25=-75 (2)[(-3)×(-5)]2=(15)2=225 (3) (-3)2-(-6) (4) (-4×32)-(-4×3)2 =9-(-6) =(-4×9)-(-12)2 =9+6 = -36-144 =15 = -180. 例2计算] )3(2[31)5.01()1(24--??---解:- 14-(1-05)×3 1×[2-(-3)2] =-1-21×31×[2-9](先计算小括号、乘方) =-1-61×(-7) (再算中括号) =-1+6 7 (先乘) 学生课前独立完成检测题目.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互相交流作法与结果. 教师引导审题:运算顺序如何? 注意:搞清(1),(2)的运算顺序, (1)中先乘方,再相乘,(2)中先计算括号内的,然后 再乘方 (3)中先乘方,再相减, (4)中的运算顺序要分清,第一项(-4×32 )里, 先乘方再相乘,第二项(-4×3)2 中,小括号里先相乘,再乘方,最后相减. 学生独立完成 师生共同回忆小学学过的在带有括号的运算的顺序,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

初中数学专题-《有理数》

初中数学专题-《有理数》 课标要求 1.通过具体情境的观察、思考、探索,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了解分类讨论思想; 2.借助数轴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学会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3.理解互为相反数的意义、绝对值的意义、倒数的意义,会进行与之有关的计算; 4.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法则,会进行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 5.掌握科学记数法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6.了解近似数及有效数字的意义,会按题目要求取近似数. 中招考点 1.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解决 一些实际问题 2.互为相反数、倒数的有关计 算. 3.有理数的加、减、乘、除、 乘方的有关计算. 4.科学记数法、近似数的有关 应用题. 5.灵活运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典型例题 在例题前,我们来了解一下本章的知识结构与要点. 例1 小红家、学校和小华家自东向西依次坐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小红家距 学校1千米,小华家距学校2千米,小明沿街从学校向西走1千米,又向东走2千米,此时小明的位置在________. 分析:本题可借助数轴来解,如图所示,以学校为原 小华家学校210

点,学校以西为正方向,这样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观察数轴便可知此时小明的位置在小红家. 例2 若a与-7.2互为相反数, 则a的倒数是___________. 解:这道题既考察了相反数的概念,又考察了倒数的概念. -7.2的相反数是7.2,所以a=7.2,a的倒数是5 36 . 例3 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在其中的四个正方形内分别标有1,2,3和-3,要在其余正方形内分别填上-1,-2,使得按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则A处应填_______. 解∶因为A的对面是2,所以正确答案是-2. 例4 已知有理数a,b满足条件a>0,b<0,|a|<|b|,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a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1)

七年级数学师生共用讲学稿(N0.16) 年级:七年级 内容:有理数的乘方(1)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乘方运算 3、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获得解决问题经验. 学习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学习难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极其表示 教学方法:观察、归纳、练习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看下面的故事:从前,有个“聪明的乞丐”他要到了一块面包。他想,天天要饭太辛苦,如果我第一天吃这块面包的一半,第二天再吃剩余面包的一半,……依次每天都吃前一天剩余面包的一半,这样下去,我就永远不要去要饭了! 请你们交流讨论,再算一算,如果把整块面包看成整体“1”,那第十天他将吃到面包. 2、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多次,就能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许多很细的面条.想想看,捏合次后,就可以拉出32根面条. 二、合作探究 1、分小组合作学习P41页内容,然后再完成好下面的问题 1)叫乘方,叫做幂,在式子an中,a叫做,n叫做. 2)式子an表示的意义是 3)从运算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从结果上看式子an,可以读作. 三、新知应用 1、将下列各式写成乘方(即幂)的形式: 1)(—2.3)×(—2.3)×(—2.3)×(—2.3)×(—2.3)=. 2)、(—)×(—)×(—)×(—)=. 3)???……?(2008个)= 2、例题,P41例1师生共同完成 从例题1 可以知道: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数,负数的奇次幂是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 3、思考:(—2)4和—24意义一样吗?为什么? 1页 四、新知应用 完成P42页第一题 五、小结

最新初中数学有理数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初中数学有理数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在–2,+3.5,0,23- ,–0.7,11中.负分数有( ) A .l 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B 【解析】 根据负数的定义先选出负数,再选出分数即可. 解:负分数是﹣ 23 ,﹣0.7,共2个. 故选B . 2.若a 为有理数,且|a |=2,那么a 是( ) A .2 B .﹣2 C .2或﹣2 D .4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求出a 的值即可. 【详解】 若a 为有理数,且|a|=2,那么a 是2或﹣2, 故选C . 【点睛】 此题考查了绝对值,熟练掌握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3.已知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1a b << B .11b <-< C .1a b << D .1b a -<<- 【答案】A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数轴的特征,判断出a 、-1、0、1、b 的大小关系;然后根据正实数都大于0,负实数都小于0,正实数大于一切负实数,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逐一判断每个选项的正确性即可. 【详解】 解:根据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可得 a <-1<0<1< b , ∵1<|a|<|b|,

∴选项A错误; ∵1<-a<b, ∴选项B正确; ∵1<|a|<|b|, ∴选项C正确; ∵-b<a<-1, ∴选项D正确. 故选:A.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与数轴,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关系.任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反之,数轴上的任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数轴上的任一点表示的数,不是有理数,就是无理数. 4.在实数-3、0、5、3中,最小的实数是() A.-3 B.0 C.5 D.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的应用,注意: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其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根据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比较即可. 解:在实数-3、0、5、3中,最小的实数是-3; 故选A. 考点: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5.1 6 的绝对值是( ) A.﹣6 B.6 C.﹣1 6 D. 1 6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绝对值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 1 6的绝对值是 1 6 , 故选D.【点睛】

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说课案 有理数的乘方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初一年级第一章第五节作如下的设计。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有理数的乘方是初一年级上学期第一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从教材编排的结构上看,共需要4个课时,此课为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继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和转化的数学思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在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获得有理数乘方的初步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经历从乘法到乘方的推广的过程,从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4、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说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实践探究式。 三、说学法 根据初一学生好动、好问、好奇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采取由浅入深的启发诱导,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跟着动脑、动手、动口,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方式由“学会”变为“会学”。 四、说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目的之一是使课堂生动、形象又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之二是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教案:有理数的乘方

有理数的乘方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精神; 3、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重点: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过 a·a ,记作a 2,读作a 的平方(或a 的二次方); a·a·a ,记作a 3,读作a 的立方(或a 的三次方); 那么,a·a·a·a 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 a·a·a·a·a 呢? 个 n a a a a ????(n 是正整数)呢 在小学对于字母a 我们只能取正数。进入中学后,我们学习了有理数那么a 还可以取哪些数呢?请举例说明。 二、讲授新课 1、 求 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相同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 一般地,在n a 中,a 取任意有理数,n 取正整数。 注:(1)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当n a 看作a 的n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 的n 次幂。 (2)当指数为1时,指数1通常不写。 讲解P39例1。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例1中各小题中,底数、指数和幂之间有什么关系? (1)横向观察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幂是负数,偶次幂是正数;零的任何次幂都是零。 (2)纵向观察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奇次幂仍是互为相反数,偶次幂相等。 (3)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是什么数? 由此,得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指数 底数

讲解P39例2。 注:(1)n a )(-与n a -的意义不同,当n 为奇数时,结果也不一样; (2)分数的乘方应加括号,否则结果也不一样。 课堂练习:P40练习1,2 三、小结: (1)乘方的有关概念; (2)乘方的符号法则; (3)括号的作用。 四、作业:P40习题1~4。

《有理数的乘方》必选案例分析

模块三必选案例分析:《有理数的乘方》 1、你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使用了什么教学模式? 答:我认为陈老师的教学设计综合使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学为主的发现式教学模式”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一)“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模式”包括四个教学环节: (1)呈现先行组织者。陈老师利用“折一折活动”引入了乘方的概念,这项活动非常直观形象,学生会很有兴趣去完成,对整堂课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激发作用。 (2)呈现新学习内容。陈老师通过出示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习新知识。 (3)知识的整合协调。陈老师在讲完之后,让学生做了练习题,又在小结部分提出了几个问题,这就是老师帮助学生把信息纳入到了学生知识结构中。 (4)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的问题。在小结之后,陈老师布置了几个应用性很强的问题,比如面中的数学等都是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以学为主的发现式教学模式”包括三个教学环节: (1)问题情景 教师设置了问题情境:请大家动手折一折,一张纸折一次后沿折痕折叠,变成几层?如果折两次,折三次呢?层数和折叠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形成概括结论,让学生对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得到新知识,认识新的运算——乘方。 (2)假设——检验 教师通过让学生提出假说,并借助于计算机加以验证,得出概括性结论。通过分析、比较,通过思考讨论,检验和修正,最终得到正确的结论,并对自己的发现过程进行反思和概括。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比老师反复讲的效果要好。 (3)整合与应用 陈老师设计的练习巩固将新发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起来;作业和知识拓展促进知识的巩固和灵活迁移。强化了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有

2020-2021初中数学有理数全集汇编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初中数学有理数全集汇编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已知实数a 满足2006a a -=,那么22006a -的值是( ) A .2005 B .2006 C .2007 D .2008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出a 的取值范围,然后去绝对值符号化简,再两边平方求出22006a -的值. 【详解】 ∵a-2007≥0, ∴a ≥2007, ∴2006a a -=可化为a 2006a -+=, 2006=, ∴a-2007=20062, ∴22006a -=2007.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意义、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出a 的取值范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若a 为有理数,且|a |=2,那么a 是( ) A .2 B .﹣2 C .2或﹣2 D .4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求出a 的值即可. 【详解】 若a 为有理数,且|a|=2,那么a 是2或﹣2, 故选C . 【点睛】 此题考查了绝对值,熟练掌握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3.2019-的倒数是( ) A .2019 B .-2019 C .12019 D .12019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利用绝对值的定义求出2019-,再利用倒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2019-=2019,2019的倒数为 12019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绝对值和倒数的定义,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关键. 4.数轴上表示数a 和数b 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6,若a 的相反数为2,则b 为( ) A .4 B .4- C .8- D .4或8-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相反数的性质求出a 的值,再根据两点距离公式求出b 的值即可. 【详解】 ∵a 的相反数为2 ∴20a += 解得2a =- ∵数轴上表示数a 和数b 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6 ∴6a b -= 解得4b =或8- 故答案为: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上表示的数的问题,掌握相反数的性质、两点距离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5.在实数-3、0、5、3中,最小的实数是( ) A .-3 B .0 C .5 D .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的应用,注意: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都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其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根据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比较即可. 解:在实数-3、0、5、3中,最小的实数是-3; 故选A . 考点: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