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二线城市交通拥堵的症结与消弭策略——以青岛为例

我国二线城市交通拥堵的症结与消弭策略——以青岛为例

我国二线城市交通拥堵的症结与消弭策略——以青岛为例
我国二线城市交通拥堵的症结与消弭策略——以青岛为例

Causes and Elimination Methods of Traffic Jam in Second Tier Cities in China

文 \ 冷 静 \ Leng Jing \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导读:目前,交通拥堵已呈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蔓延的趋势,作为二线城市的青岛,很难一下子从轨道交通等硬件设施建设上改变现状。为此,文章提出了统筹兼顾,综合治理的对策:一是优化城市结构,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络;二是推动城市道路建设,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三是改善道路交通模式,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四是提升综合管理能力,理顺城市交通体制;五是应用交通新科技,建立一体化城市交通信息系统;六是提高停车泊位供应,推动城市停车设施供需平衡。

我国二线城市交通拥堵的症结与消弭策略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1.01.013

——以青岛为例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规模扩大,交通拥堵已由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迅速向二线城市蔓延,打车难、停车难、乘公交难、开私家车难的现象正在成为这些城市的交通常态。从根本上说,二线城市面临的交通拥堵与城市规划的滞后有着直接的关系,城市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机动车总量规划缺乏前瞻性等等,交通发展明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拥堵压力越来越大。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考虑,整体推进,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以青岛中心城区为例,

通过对青岛市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的分析研究,比较系统地提出了治理交通拥堵的对策思考,从而为其他二线城市的交通拥堵治理提供参考。

一、青岛中心城区道路交通发展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青岛市道路交通工作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不能适应城市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机动车流量与路网通行能力之间的失衡,是造成当前城市交通阻塞和道路交通运行状态恶化的根本原因,也是道路交通形势日益严峻的主要原因。2002年至2010年底,市内四区的道路长度从

706公里增长到了1070公里,年均增幅接近6%,而同期小汽车拥有量则从9.78万辆增长到近50万辆,年均增幅接近23%,远远超过道路的增长速度。目前市区机动车每天出行总量120万车次,总行车路程超过1300万车公里,市区主要

Transport Outlook

干道高峰时段基本都处于相对饱和状态,中心城区的道路

交通形势日趋严峻。

(一)城市总体规划未能很好地适应城市交通的发展

城市的产业布局以及功能区划分不合理,城市居民

出行中通勤、通学占有很大比例,会产生许多本可以避免

的出行距离与出行时间,导致交通结构失衡,交通流分布

不均衡,人为加剧了局部地区和部分重要道路交通节点的

交通矛盾。一方面,青岛的城市形态为典型的单核心式,

城市的政治、文化、金融、商务、旅游的中心都集中在

市南区的沿海一线,汇聚的交通流超出了路网承载能力的

极限,而核心区外围的城市副中心建设相对缓慢,规模偏

小,吸引力不足,难以平衡核心区的向心力交通;另一方

面,青岛市尚未建立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大批新建大型建

筑,或现状建筑扩大规模、改变使用性质等情况形成的超

强土地开发和过量交通需求得不到有效控制,严重影响了

道路的安全和畅达。此外,城市总体规划未能有效指导城

市路网结构规划、城市道路运输系统运营规划等城市道路

微循环系统建设规划,各种各样的步行街和居民小区大肆

侵占城市道路,影响了城市道路交通的长远发展。

(二)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始终无法确立

近几年来,受道路整体运行速度下降影响,作为城

市交通的主要载体,公交车的运行速度下降幅度惊人。调

查显示,2002年,全市的公交车高峰时间平均运行车速为

22.8公里/小时,其中市区线路的平均车速为20.3公里/小

时,近郊线路为26.7公里/小时;到2010年底,公交专用车

道由70多条减少到55条,市内四区高峰时段公交车运行速

度不到10公里/小时。在公交线路设置上,许多线路重合交

叉,重复系数大。市内四区公交线路平均重复系数为3.7,

市南、市北则高达4.8和4.7,大大超过国家1.25~2.5的标

准。根据青岛市规划局的调查,2010年青岛市市民出行对

公共交通的选择仅为26%。面对着快速增长的个体交通,青

岛市的交通结构正在向着与规划相悖的方向发展:公共交

通站距过短,候车时间长,配套设施不足,服务水平低;

单位内部车辆及私家车、小客车比重过大,占据了大量的

道路资源,交通资源利用极不合理。

(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加剧了市区交通拥

堵程度

一方面,青岛市城市道路网络中快:主:次:支的比

例为1:3.3:2.2:7.5,与国家标准的1:2:3:6的比例相

比,主干道偏高,而次干道相对偏低,导致青岛中心城区

交通过度集中到少数干道上(包括公交线路设置)。由于

缺乏足够的次干道分流,主干道在承担区域性交通功能的

同时,又承载着本应由次干道及支路承担的区域集散性和

生活性的交通,各个不同功能层次的道路在路网中的级配

关系进一步失衡。另一方面,行人及自行车交通由于没有

明确的通行权或通行权得不到保障,客观上

造成行人及自行车违章过街无法控制;信号

控制道路交叉口缺少停车让路标志,以及指

引标志设置形式不当,道路衔接段缺乏必要

的警告标志及限速标线;高架道路及部分主

干道上缺少必要的交通标志,或交通标志设

置位置、尺寸以及数量不符合驾驶员驾驶特

性;道路绿化、广告牌对交通标志的遮挡影

响,生疏车辆为寻找交通标志而导致车辆运

行速度不连贯或变更车道等等,都容易诱发

交通事故,造成交通拥堵。

(四)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综合能力相

对比较薄弱

青岛市现状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机制是以

交通警察实施城市道路以及交叉口的人工与

电子现场监控、事后处理和有限的事前控制

来体现的,主要通过禁行线、单行线、高峰

控制等方式限制货车、小汽车等车辆的通行

路线,逐步明确道路的使用功能,有效地组

织车流量。但禁行路线的设置缺乏科学全面

的规划,单行线也往往受道路条件的限制,

彼此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无法合理有效地组

织车流。从控制方式来看,基本属于被动控

制而非主动控制,管理成效不够理想。事实

上,尽管青岛市已在几年前建立了交通管理

的综合协调机构,但其工作职能偏重于宏观

调控,城市道路交通的管理主体基本上就是

交通警察一个部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比

较单一,而复杂的城市交通问题仅仅靠交警

部门一家来解决是难以想象的。

(五)停车泊位严重不足影响了城市交

通的快速发展

一般来说,机动车合理的停车泊位(包

括住宅自备车位、单位配建车位和公共停车

场)与机动车的比例应当为1.2~1.5:1,

其中公共停车场泊位应该是机动车总数的

30%。我们按青岛市内四区现状50万辆小汽

车的拥有量计算,青岛市中心区至少应当拥

有60万个左右的停车泊位才能满足需要,其

中公共停车场泊位约需15万个。但实际上,

目前住宅自备车位和单位配建车位还不到20

万个,规划公共停车泊位仅为6.4万个,一

大半机动车的停放处于无序状态,占用大量

的道路资源。笔者认为,造成青岛市停车难

的原因主要有:停车位供应不足,中心区供

Transport Outlook

求矛盾突出;现有停车资源利用不均衡;停车场建设投资严重不足;停车发展缺乏整体思路,管制手段跟不上停车需求的增长;缺乏规模化、专业化停车经营队伍。

(六)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导致交通违章情况较为严重

近几年来,青岛市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缺乏长效机制,没有把交通安全教育内容纳入学校和社会的正常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责任不明确,形式单一、手段落后、力度不大。与此相适应,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淡薄,行人、非机动车、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形随处可见。如行人不走人行道、不看红绿灯、不走斑马线;摩托车、自行车、行人在道路中随意穿梭;驾驶员闯红灯、超速行驶、轧双黄线、乱停乱放,尤其堵车时在左边则超过道路中心线往前挤、在右边则挤占公交专用道等行为,均会导致城市正常的交通秩序被打乱,加重交通堵塞。目前青岛市的交通违章情况仍然较为严重,2010年共处理机动车违章100多万人次,主要包括不按规定乱停车(11.3%)、不按规定车道行驶(9.5%)、违反禁令禁止标志(6.6%)、超载(6.4%)、驾驶安全设施不全的机动车(6.1%)、在禁止鸣笛区域鸣喇叭(6.1%)等违章行为。

二、正确指导当前青岛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治理的基本原则

城市交通最重要的目标是尽可能省时的可达性。居民出行,不论选用何种方式,关键是尽可能快地到达目的地。然而城市道路是否畅通,不仅取决于道路宽度和道路密度,也不仅取决于整个城市道路网络系统的规划建设是否合理,道路管理措施是否得力,更取决于我们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思路是否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突破性。

第一,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移动,而不是运输车辆的移动。这一原则最初体现在1995年的《北京宣言》当中,目前仍然是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基石。根据这一原则,城市道路交通发展应当根据各种交通方式运送人和货的效率来分配道路空间的优先使用权。确切地说,就是为公共交通、自行车和行人提供优先。

第二,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的另一关键还在于减少交通。减少交通的重要办法是改变传统城市的“大饼”式结构,使纵横交错的交通不在市中心大量发生。我们应该对城市交通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即城市道路交通的承载功能既受制于既定的资源极限,又受制于城市规划优化程度。青岛城市道路交通是否拥挤,有时与城市规模并不成正相关关系,与城市道路面积多少与城市立交桥多寡也没有正相关关系。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必须从城市交通现状及发展趋势出发,科学地分析交通拥堵的症结,针对不同情况,提出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案。

第三,参与城市道路交通车辆的收费及价格制定,应体现全部的内部成本和外部社会成本,体现因为该车辆参与的交通行为而对社会所造成的全部费用与损失,尽量避免车辆免费或者低成本参与城市道路交通的现象发生。这一原则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参与城市道路交通车辆的公平性,显示了车辆通行消耗的全部成本与车辆付出成本的一致性,有助于调整整个城市交通的出行结构和比例,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的道路交通状况。

第四,应当鼓励民营机构参与提供城市道路交通运输服务,尤其可以在公共交通服务的供给和经营、停车设施的供给和经营等交通服务领域中补充和替代现行的政府职能。要看到完全由政府提供交通服务,缺乏有效竞争,其结果只能是一种低效率服务,使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的目的难以达到。

第五,城市大规模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和车的交叉与停留,因此必须重视道路交叉口的设计和建设。城市道路交叉口应以不阻碍甚至促使车辆快速通过为基本前提,保证城市道路持续、快速、有序的畅通。换言之,我们不能过度迷信交叉口红绿灯及道路渠化的实际效果,在某些时段及某些区域内,正是由于交叉口红绿灯设置不规范及道路的过度渠化等原因,使得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大打折扣。在某种程度上,改造目前道路交叉口通行方式,科学地进行道路交叉口红绿灯设置和道路渠化,才能实现交通正常有序运行与有效利用已有道路通行能力的目标。

第六,静态车辆停放与动态车辆行驶必须相辅相成或协调增长。停放车系统的远期目标是必须强调拥车者有其位。在目前城市停放车位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提倡路内停车与路外停车的相互补充。规划好路内停车泊位,并加强路外停车的管理,是解决青岛市静态交通的有效途径。停车位的规划指标调整应兼顾经济发展与道路容量。

三、解决青岛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思考

城市交通是一个复杂动态的大系统,必须从全局出发,以科学性为基础、以综合性为手段、以整体性为目标,进行系统的、多层次的、全方位的优化,才能解决日

Transport Outlook

益严重的交通拥堵,创建一个便捷畅通、以人为本的交通环境。

(一)优化城市结构,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络

城市规划在交通发展层面上的功效是尽量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交通发生源和吸引源,尽可能地控制城市交通需求的不合理增长。为此应全力提升城市结构,着力建设“功能交叉、放射组团、快速连接”式的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城市副中心的建设,从结构上疏散城市中心的交通压力。笔者认为,如果一个城市能够使人们就近(在步行和自行车距以内)入学、工作、购物和享有各种服务设施,缩短每天的出行距离,那么这个城市在道路交通方面就是一个拥有快速、便捷的现代交通模式的城市。这里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城市总体规划应着重考虑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的解决,适当且逐步地摒弃作为现代城市规划指导思想的“功能分区”理念。“功能分区”理念虽然可以形成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但功能区之间大量增加的不必要的交通流量却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治理成本。此外,在城市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上也必须十分注意步行街和居民小区的建设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建议参照欧美国家公寓式住宅的规划和建设经验,尽量减少大型封闭式居民小区的规划和建设,并对现有居民小区的交通影响进行总体评估,研究现有大型居民小区条件成熟的自有道路公共化的可行性,以提高路网密度。

(二)推动城市道路建设,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

一是要强化城市道路建设,完善路网体系。研究城区山体对交通的制约和影响,通过建设城市隧道,打通山体,减少地形地貌对城市交通的不利影响。进一步挖掘城市次干道、支路潜力,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使城市道路资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在“两改”项目中应结合区域改造规划建设好周边支路,完善支路路网体系,增加道路密度,方便行人穿越和车辆绕行。二是要实行投资渠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各类型、各区域资本参与交通投资,统一管理建设资金,使有限的资金投入能够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三是大力推进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设计和建设。一方面,在城市的一些主干道路口上,应考虑尽量多建地下或地上简易立交隧桥;另一方面,在平面交叉口的设计上要求进口必须拓宽,增加进口车道数量(原则上应达到路段车道数的2倍以上),还必须做好路口的渠化设计及路口的交通组织设计(包括灯控路口的相位与配时设计)。道路交叉口的红绿灯设置应符合绿波理论,即两个相邻路口间的相对相位差合理,可以一次性清理掉大部分车辆。四是完善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与护栏等交通管理设施。交通标志的设置应清晰、合理、全面,并符合国际规范。应在主干道和一些次干道上采用与国际接轨的“三级标牌”,使司机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确保道路交叉路口的交通标志醒目、易懂,有效降低交通违法几率。

(三)改善道路交通模式,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一是按照一体化、适度竞争和规模经营的要求,加强公交营运市场准入管理,鼓励公交营运企业兼并重组,增强公交企业的经营实力。积极探索城市公共交通特许经营制度,建立有序开放的公共交通市场,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格局。积极研究和探索建立公交发展专项资金的途径和方向,拓宽公交补贴资金来源。二是加快建设以快速线、支线、区际联络线、环线、大站快车线、常规的整合放射线及市中心环线等为基础的综合公共交通系统。现阶段公交发展的核心是建设大运量快速公交系统,扩大公交专用道范围,设置公交优先信号,改善公交专用道通行条件,采用先进的公交营运调度系统,推广车辆营运跟踪系统和乘客服务信息系统,提高运营调度水平和运营效率。选择在中山公园、台东、沧口、李村等区域建设公交换乘枢纽,以这些换乘站为起点和终点,重新规划若干区域性公交环线或支线,将线路重复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三是强调小汽车发展的“适量拥有,减少使用”原则。研究推进车辆注册附加费、车辆牌照费、拥车自备车位制度的实施。在香港中路等拥挤区域建设不停车道路电子收费系统,调节车流量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提高小汽车的使用成本可以确保出行者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则来选择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和出行费用,有效缓解汽车拥有量激增和道路资源稀缺之间的供求矛盾,改善拥挤区域的交通状况。

(四)提升综合管理能力,理顺城市交通管理体制

一是设立交通综合协调管理机制,协调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部门,制定统一的交通政策,协调重大交通项目的投资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及时解决管理主体定位、财政支持等具体的政策问题。成立专家咨询小组和技术小组,确保管理政策与措施的顺利实施。技术小组在专家咨询小组的指导下定期开展青岛市城市交通各项调查与统计,及时为交通管理政策和措施的调

整与动态决策提供定量分析的依据。二是健全交通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完善的交通监控系统,定期进行交通组织优化和交通监控优化,全面提升交通监控系统的控制效率和交通管理支持能力,推进交通管理工作高效开展,保障交通系统高效运行。三是根据整个路网的情况合理控制和均衡交通流量,明确道路使用功能,科学地组合交通网络。重视和加强对单行线的研究,合理科学地采用单向交通,优化组织交通流量,保证道路畅通。建立交通影响分析的制度,对大型建设项目及可能对交通造成较大影响的施工项目等进行交通影响分析和评价。四是运用各种传统和现代的方式加大交通管理宣传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培养公民主动参与意识,使行人和驾驶员能自觉养成遵章守法的习惯。

(五)应用交通新科技,建立一体化城市交通信息系统

一是整合不同部门和不同交通系统的交通信息,实现各部门间和不同交通系统间交通信息的共享,建立一体化的交通规划设计决策支持平台和公众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二是综合采用线圈检测、微波检测、视频检测、车载G P S检测等科技手段,随时掌握实时的交通状况,形成常规的交通信息收集网络。定期开展居民出行O D调查、货运交通O D 调查、过境交通调查、疏港交通调查等特征调查,形成固定的信息补充渠道。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交通信息发布与诱导系统,建立有效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实时发布交通信息。应在不同地点以各种形式向公交乘客提供信息,通过电视台、电台、车载导航系统及互联网向驾驶者发布实时动态交通信息,有效提高乘客和驾驶者交通出行的可靠性。通过多种信息载体发布停车引导信息,实现停车的有效管理,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四是加快建立交通管理信息中心,直接控制快速路网的交通监控系统和交叉口交通控制系统并进行协调。在城市主要道路和城市出入口设置车牌号码自动识别系统,强化对违章车辆的监控和对外地车辆的管理。

(六)增加停车泊位供应,推动城市停车设施供需平衡

一是确立配建停车设施为青岛市停车设施供给主体的思路。提高居住地停车规划配建标准,加大居住地停车位的规划供应,基本满足未来居住地的停车需求。调整工作地停车位的规划供应,降低中心城区工作地停车规划配建标准,控制城市中心区上班停车需求,引进交通影响分析机制。二是适度提高公共停车位的规划供应,增加停车场用地比例,规划建设大型公建配套停车场,满足人们日常社会经济活动的停车需求。中心城区宜多采用立体车库和地下车库的方式规范停车行为。三是优化停车收费结构,完善停车收费方式,调节停车供需。进一步研究提高停车收费标准,逐步推行停车差别化策略。同时研究将提高停车收费后的增收部分用于公交补贴的可行性问题。四是改革现有市场机制和市场格局,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泊车市场,促进停车管理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格局的形成。五是交警部门要严格执法,规范停车场建设和路边停车行为,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确保泊车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玉肖,李现者.我国城市交通拥堵原因及对策[J].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6(3).

[2] 胡春雷.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市政工程,2003(1).

[3] 蔡乾博.试论西安市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及对策[J].世界城市交通,2002(1).

[4] 魏本杰.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解决策略研究——从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角度的分析[J].城市问题,1998(5).

[5] 宋冰勇,鲁丰先.我国城市交通模式及城市交通管理方法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3).

[6] 朱方正,刘继华,许永兵.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措施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10).

■责任编辑:欧阳忠伟

Transport Outlook

关于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探究

城市交通拥阻的分析与治理 摘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困扰世界各大城市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快速、准确地发现路网中发生的交通拥堵,并估计出拥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扩散范围和持续时间,对于制定合理有效的交通拥挤疏导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调查洛阳市中州中路与定鼎路交叉口车流量与红绿灯的设置等情况,发现此路口南北方向的车辆主要是由关林与洛阳站方向的往返车辆,东西方向的车辆主要是由中央百货大楼与老城方向的往返车辆,且南北方向的车流量大于东西方向的车流量。 模型一,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造成此路口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是黄灯时间较短,黄灯时间只有3秒,这样会造成有些车辆因来不及停车而越过十字路口的停车线, 又由于红灯亮了而过不了路口, 故而造成交通混乱。针对此问题,我们在力学与动力学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调整黄灯时间的模型,利用微分方程列出黄灯时间的求解公式,并计算出黄灯闪亮的最佳时间为7秒。 模型二,道路的增长速度跟不上车辆增长速度,这就导致了车辆静止平均密度逐年增大,结果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路架桥,但换来的不是交通顺畅,而是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挤。针对此现象,我们以交通工具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规划方法并结合LINGO软件,得出人们出行选用自行车和大型机动车有利于缓解当前交通拥堵现象。 模型三,为了使交通部门有充分的时间来预防交通拥堵,应该在交通流高峰到来之前做出预测, 进而采取及时的措施并通过交通控制系统削减交通流高峰、避免拥堵的发生,我们采用径向基函数预测功能的神经网络[5],对十字路口的车流量进行实时预测,应用MATLAB软件编程[4]预测出交通高峰期可能通过每个路口的车流量,从而可以给交通部门提供数据,让他们有更充分的时间预防交通拥堵的发生。 关键词:微分方程;线性规划;神经网络; LINGO; MATLAB

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措施

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措施 摘要:随着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市交通发展问题日益凸显。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等问题,使得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成为我国城市的普遍灾害,本文通过对国外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总结,从燃油税、非机动车管理、发展公共交通、使用智能交通系统、完善路网结构、拉大城市框架、优化农村及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利用交通控制手段减少道路的人车干扰及停车费价格这七个方面对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改善做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改善 一、我国当前城市道路交通现状 当前,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拥堵、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概括起来,目前我国城市交通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和问题: (一)城市规模逐步扩大,运输压力沉重。改革开放以来的70年,我国取得了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和大规模城市化的辉煌成就。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2年的39.1%,年均增长0.88个百分点。 (二)机动车增长加快,道路容量不足。最近几年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迅速,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平均在15%以上。 (三)路网不合理,交通管理水平低下。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

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 (四)公共交通萎缩,出行结构不合理。由于公共交通受到冲击,被转移出来的乘客便要寻找其它的出行方式,导致了出行结构的不合理。 (五)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为了缓和和改善城市交通的紧张局面,不是仅仅靠扩宽马路就能解决问题的,现代城市需要有一个和其现代生活相适应的现代化交通体系,积极引入具有大中客运量的地铁和轻轨,这是势所必然的发展趋向。 二、我国当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原因 城市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是产业和人口聚集的地区,城市的交通事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投资环境和居住环境的基本物质条件。当城市交通出现堵塞,并和城市发展不相适应的时候,必然会对城市的发展造成阻碍,并将带来巨大的损失。 (一)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的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但是仍赶不上城市交通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上海市人均道路面积只有3.5平方米,致使中心区约有50%的车道上在高峰的小时饱和度达到95%,全天饱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建议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 策建议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上海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 ***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本文基于上海城市交通供给能力有限和城市交通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的背景下,对上海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论文首先阐述了有关理论知识,对交通拥堵问题进行界定;其次从多角度分析了上海交通拥堵问题形成的原因,介绍了目前上海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法并指出其不足;最后,在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解决交通问题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上海的实际情况提出上海市城市拥堵问题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上海;交通拥堵;交通需求;城市交通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的交通需求快速增长,交通拥堵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展开式研究。Jones-Lee[1]等从时间成本、交通事故、人类健康等方面阐述了交通的外部性及其度量。[2]提出建立动态自动的交通灯控制专家系统仿真模型,通过监测通过路口汽车数量的变化,实时调整车辆在每一个路口平均等待时间。Waadt Andrea [3]提出利用移动的GSM网络中的移动数据单元进行车辆定位,这种方式能够提供比传统方式更加准确的定位精度,能够提供辅助交通拥堵的预测服务。张莉娜[4]认为现行的以功能分区为主的城市规划理念,增大了人们获取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难度,加大了人们的出行频率。这不仅加重了市民对私人汽车的依赖,也加重了城市公共交通负担。马嘉琪、白雁[5]从交通出行成本的角度,认为出行成本由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构成,并提出出行成本管理的理念,并借鉴和总结国外成功经验,尝试使用恰当的成本管理方式以促使公共交通的出行成本远远小于私人汽车,促使更多人转而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从而实现缓解交通拥堵的目标。 本文试图从文化根源方面来探讨城市交通拥堵的疏解,以期通过文化层面来考究上海市城市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应的对策分析。

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措施

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 的措施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措施摘要:随着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市交通发展问题日益凸显。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等问题,使得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成为我国城市的普遍灾害,本文通过对国外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总结,从燃油税、非机动车管理、发展公共交通、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完善路网结构、拉大城市框架、优化农村及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利用交通控制手段减少道路的人车干扰及停车费价格这七个方面对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改善做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改善 一、我国当前城市道路交通现状 当前,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拥堵、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概括起来,目前我国城市交通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和问题:(一)城市规模逐步扩大,运输压力沉重。改革开放以来的70年,我国取得了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和大规模城市化的辉煌成就。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提高到2002年的%,年均增长个百分点。 (二)机动车增长加快,道路容量不足。最近几年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迅速,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平均在15%以上。 (三)路网不合理,交通管理水平低下。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

(四)公共交通萎缩,出行结构不合理。由于公共交通受到冲击,被转移出来的乘客便要寻找其它的出行方式,导致了出行结构的不合理。 (五)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为了缓和与改善城市交通的紧张局面,不是仅仅靠扩宽马路就能解决问题的,现代城市需要有一个与其现代生活相适应的现代化交通体系,积极引入具有大中客运量的地铁和轻轨,这是势所必然的发展趋向。 二、我国当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原因 城市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是产业和人口聚集的地区,城市的交通事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投资环境和居住环境的基本物质条件。当城市交通出现堵塞,并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的时候,必然会对城市的发展造成阻碍,并将带来巨大的损失。 (一)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的发展,人均面积由平方米上升到平方米。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但是仍赶不上城市交通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上海市人均道路面积只有平方米,致使中心区约有50%的车道上在高峰的小时饱和度达到95%,全天饱和度超过70%,这些路段终日繁忙,十分拥挤,有的路段持续堵塞小时以上,中心区平均汽车行程车速每小时降到10公里左右。 (二)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

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 以前我在碰到堵车第一反应是:自己先生气,给自己下定义是倒霉碰到堵车。第二反应是:想办法绕道(往往是绕道别的路上还是堵,时间费了更多,自己更气)第三反应是:想办法插队,在逆向车道上向前冲。实在没办法就跟得紧点不要让人插上来了。 1、现状分析 1)城市车辆多。 至2010年末上海市的汽车保有量:309万辆 至2010年末北京机动车保有量接近500万辆 2)路堵。上下班高峰时间全上海一片红,但有些时间有些路段不是上下班高峰还是会堵。有些路段,如江苏路,南北高架,大柏树,宛平南路上高架口,延安高架,延安隧道等等 2、原因分析。 1)第一客观原因车多。但我认为这不是重要的原因,车多少是相对而言的,路上能走,不堵就不多,路上走不动了,堵了就多了。如一个路段修路,5辆车过去,不堵,车不多。15辆车来了,堵了,多了。但如果不修路,15辆车不堵,那就不多了。所以,车的多少是相对路通不通而言的。路通不通是还有其他原因的。当然如果真的太多,如上海有5000万辆车,光停下就困难了,那就是多的原因了。但现在不是这个状况。 2)路少。这与车多一个道理,相对的。不多说了。 3)道路的通行效率。对了,我要讲的就是这个。路的通行效率高了,车多少的标准就不一样了。 道路的通行效率的分析

关于通行效率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1、以单个车道来分析,如果车速40公里/小时,每个车道的每分钟的通行车 辆的能力是:每分钟53.4辆车。车速40公里/小时,行车间距5 -10米之间,我们以平均数7.5米加本身长5米。每通过一辆车为12.5米,车速40公里/小时每秒行进为了11.1米,每秒通过为0.89辆× 60秒 = 53.4辆。我们的城市道路大部分能满足每小时40分里的车辆通行,但实际通行速度度远低于40公里/小时。 2、红绿灯的通行效率。我们的城市道路是网状,一条道路由路口红绿灯分隔 成了无数段。每个红绿灯将路口时间分配给了4-6不同方向的行使(自己方向的前进、左转或右转,相交路的前进、左转或右转)。车辆到路口后只剩下四分之一或六分之一的通行时间,别的时间要让给其他方向的车辆通行。 然而,车辆停下来,从新起步与车辆不停一直在走的通行效率是不一样的。 数据: 单个车道不停车时时速40公里的每分钟通行53.4辆时。 车辆处于停车状态,从起步开始,前四秒只能通过一辆,后面慢慢加速。

关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意见及看法

由于近几年私家车增长速度很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求,加上城区服务业蓬勃发展,原有的停车场规划远远滞后于城市化发展水平,结果造成城区及主要城乡道路经常发生大面积拥堵,既影响城市品位的提升,又因堵车造成能源浪费和空气污染,还使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下降,群众对于解决拥堵及停车难问题的呼声较大。 因此,建议: 一、加强城市管理水平。对交通线路和主要节点因地制宜进行科学规划,拥堵路段通过增设单行线等手段合理引导交通流量,重要路口通过科学设置分流车道、信号灯数据等措施,使车辆行驶更为顺畅。同时,加强交通执法,对路边违停、违章抢道等交通违法行为严格执法,促使交通环境有较大改善。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开展城市立体交通可行性研究,重点围绕打造绕城高速、构建城市高架、建设城际轻轨及加紧完善城乡道路框架网络等内容,统筹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道路交通发展近期规划,并抓紧实施329国道南复线等关键项目。同时,加强停车场建设,今后新上马的公共建筑、商业网点要设置更多的停车场,停车场建设配套技术指标要作调整、要有前瞻性,并要加强规划的刚性,确保停车场地实际配置到位。

三、实行“公交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综观世界各工业化国家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大都走过了先发展小汽车,后控制小汽车,最终明智地选择了发展大公交的曲折道路。城市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公交优先无疑是克服我市人多地少、车多路少、拥挤堵塞等基本矛盾激化和能源紧张、污染严重等问题的首选。要构建更为便捷顺畅的城乡公交网络,公交服务要以大容量、快速度的大公交系统为主,以其他交通工具为辅。同时,对公共交通,要在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改善、企业改革、交通管理等多方面给予全面优先发展。

关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关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微观经济学分析中文摘要:交通流量达到Vo之前个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曲线重合,此时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一致,这说明Vo是道路系统的设计容量,在这个限度内,增加的车辆进入车道并不影响其他人的车速,不存在外部性,超出Vo点情况就有了变化,此时新加入车道的车辆使车道变得拥挤,并迫使所有的车减速,外部性便产生了。所以拥堵是车流量超过一定限度而产生的。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外部性道路容量车流量成本对策 一、本课题背景 自从工业革命发生以来,城市的规模和城市的扩建的数量在飞速的扩大,各种大大小小的城市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城市交通问题最为突出,包括交通拥堵问题,交通事故问题,交通噪音与污染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逐渐演化发展为了难以治愈的“城市病”。现代城市交通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工程问题或交通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经济问题,本文将用经济学思维来探讨城市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途径。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现代城市的交通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因机动车和私家车的发展而导致的城市内的通行困难和城市交通效率的低下这些方面。人们通常将城市问题定义为“交通拥堵”,它实际上包含着城市道路的容量不足问题,机动车数量过度膨胀的问题,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居民出行难和出行耗时加长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停车困难、机

动车污染严重、交通事故上升等众多问题的具体体现。由于拥挤问题是伴随着私人汽车交通方式的日益流行而逐渐出现并且日益变得严重的,因此,分析它的形成及治理对策也会主要着眼于目前的私人汽车交通方式。 三、拥堵与道路容量 城市交通拥堵产生的两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城市道路容量不足和私人交通工具的极度膨胀,而这两个原因又是密切相联系的。交通工具的膨胀会导致道路容量不足,道路容量不足就越发使得私人交通显示其数量的庞大性。下面,我就这两方面讨论一下相关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首先,我们讨论一下城市道路容量不足的问题,抛开机动车数量不谈,我认为城市道路容量不足产生的原因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认识上的原因,长此以来,我国重视生产建设,轻视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投资少,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城市道路建设总投资仅占工业总产值的0.5%左右,而美国这方面的比例是2.6%,法国约2.7%。由此造成我国城市交通设施的严重不足,即是原来条件较好的大城市,也消耗了基础设施的余力,迫使其超负荷运行,十分不适应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求。第二是城市规划上的原因,我国大多数城市是在解放之前形成的。在这之前,国家一般没搞过城市规划,也没有完善的道路系统,建国以来,由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和城市总体规划等原因,导致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缺乏科学依据,使得本来已经很有限制的道路建设资金不能用在刀口上,应该发挥更大的投资效

(整理)城市交通拥堵解决对策(最终).

编者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城市发展问题之一,并成为民众关心的焦点。面对严峻的交通拥堵情况,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应对。制定相关的治堵对策不仅需要自主创新,同时应该不断地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本刊特翻译本文,对日本在治理道路拥堵问题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介绍,以期为治理道路拥堵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针对城市道路拥堵,日本相关部门从拥堵现象出现的原因入手,确定治理拥堵的两个大的方向。一方面要扩大道路交通容量,另一方面则需要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据此再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为扩大交通容量,则必须先要找出某路段拥堵问题症结所在,对路段的十字路口、平交道进行改造,才能消除道路“瓶颈”,同时还要不断对现有的道路网络进行完善,加强环线和辅道的修建。在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方面,通过采取TDM模式对交通需求进行调节和控制,以达到交通供需平衡。此外,要加快建成复合型交通运输网络的步伐。 本文截取了日本国土交通省在2003年发布的关于治理城市道路拥堵问题对策评价报告书部分内容进行翻译。内容主要以国道116号有明大桥路段东侧十字路的改造、小田急小原线上成城学园前站至登户站路段平交道的立体化改造、休山改造工程以及为转移国道7号上新新辅道上的车流量进行的实验等治理拥堵的具体措施为例,从其实施的必要性、有效性、产生的经济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各具体措施在大大缩短时间的同时大量减少因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且能够对群众要求治理城市道路拥堵问题的呼声做出有效回应。事实证明,这些措施的施行有效改善城市相关路段的拥堵状况,确保各路段车辆顺畅通行。 道路拥堵是各国各地区城市化进程中避不开的问题,一些由发达国家证实行之有效的治理拥堵的政策是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借鉴”不等于“硬搬”,要在分析他国治理交通拥堵对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各地区各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措施,如此,才能保证措施的有效性。

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作者:民建桂林市委秦胜忠来源:2011-12-15 一、城市市区交通拥堵的基本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市区面积开始逐渐扩大,道路建设不断增多,出行车辆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很多城市市区交通却开始出现我国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很多城市市区交通拥堵状况总体已经比较严重,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1、地点固定性。这些固定的交通拥堵地段包括:交通要道、商业集中区路段、红绿灯设置多的路段及行人较多穿行机动车道路段。2、时间规律性。很多城市市区发生交通拥堵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时间段: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上下班车流、政务商务车流、旅游休闲车流同时集聚在相同的路段上;周末、黄金周期间出行车辆比平常增加。 二、造成城市市区交通拥堵主要原因 1、机动车数量增长速度过快,道路车流量日益增大。近些年来,很多城市市区私家车数量逐年增多,并呈现越来越大的增长趋势。 2、道路建设在结构和功能上无法满足交通需要。(1)、缺少快速、便捷的环城高速线路,使得很多往来各城区的机动车被迫需要经过城市中心区。(2)、一些交通道路功能不清,路网结构欠合理。不少道路都被用来搞商业街、步行街。导致不少道路成为断头路,无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城市道路进行车辆分流。一些交通道路设计过窄,道路之间没有分叉路口,无法进行车辆分流。(3)、一些人流量很大的道路没有人行道、地下通道或者人行天桥。大量行人来往于这些机动车道之间,就会造成部分车辆通行极其缓慢。(4)、停车场建设滞后,大量车辆无成本、无序停在交通道路上,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王祖东 (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市陇海中路70号450052) 「摘要」本文通过对郑州市交通拥堵环境因子的深入分析,洞悉了交通拥堵的复杂原因;结合作者的亲身体会,提出了治理拥堵的详细对策,作者认为只要坚持八字方针,从‘意 识、管理、规划、建设’着手,建设一个畅通快捷的宜居新城是可以期待的。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原因分析治理对策 1.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入城市定居的人愈来愈多。目前郑州市交通拥堵已触目惊心,上下班路途时间极不确定,不仅使工作效率大幅降低,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其不便,而且单位交通能耗节节攀升,污染、噪声进一步加大;随之对环境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尽快治理拥堵,畅通郑州,打造一个宜居郑州是每个人的心愿。结合目前的现状和感受,本文对郑州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阐述如下: 2.拥堵原因 人多、路少、车增及基础设施的欠缺是历史和现实,主观和客观造成的。分析交通拥堵的原因应从交通参与者出发,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是动态参与者,路网密度、机动车拥有量和公共设施布局是静态参与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是出行的主要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动车拥有量必将愈来愈多。行人的出行及交通量的大小,取决于公共设施布局和居住环境的改变。随着城区面积的扩大及人们对拥堵意识的提高,路网密度将不断增大。提高参与者的交通意识,改善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合理布局公共设施,增加路网密度和建设一流的市政设施是郑州市解决交通拥堵的关键所在。 3.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治理对策应落实八个字‘意识、管理、规划、建设’。 3.1交通规则意识急需提高 市民的交通规则意识高与低,是决定城市拥堵和事故率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大宣传交通规则力度,提高市民的交通规则意识是当务之急。 对于不按照交通规则行事的参与者应依法适度处理,不管他是行人、电动车(图片1)和汽车。因为行人(图片2)横穿马路,翻越隔离栅;电动车侵占机动车道,不

最新当代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当代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当代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当代城市人口和车辆的不断快速增加,已成为难以遏止的趋势,并还将进一步大规模快速增加。 由于城市人口、车辆不断的增加已成为难以遏止的趋势,并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消费文化、建设资金、保密和人身安全的特殊需要、城市空间和道路资源的稀缺性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交通的便捷与舒适及人身安全仍难以达到较好的统一。 经过计算,可以知道,在城市建成区,每平方公里内的单位与居民的汽车拥有量超过1000辆,就至少需要40万平方米的有效汽车道路(道宽3。5米),才能保证汽车以20公里/小时的速度时,平均每辆车的前方有20秒的空间距离;才能保证汽车以40公里/小时的速度时,平均每辆车的前方有10秒的空间距离;而且,一旦有任何交通事故,就会进一步降低速度或立刻“堵死”,如果再加上外来人口及相应的汽车增量,就将使得交通堵塞这个现代城市的“顽症”更加恶化,使得城市自身效率严重下降,资源浪费,污染增加,甚至会使得城市交通出现和进入“瘫痪”状态!

一、当代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 造成当代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论给出的解释不同。 笔者首先声明,本文讨论的重点,不是每平方公里的车辆拥有总量超过某个阈值(例如1000辆)后发生的拥堵的原因! 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在每平方公里的车辆拥有总量没有达到我们测算的某个阈值(例如1000辆)时,就发生交通拥堵的原因,并寻找解决的对策. 当然,也为每平方公里的车辆拥有总量达到我们测算的某个阈值(例如1000辆)后,寻找解决的有效对策提供参考意见。 我认为,由于观念的时滞性,人们始终未能自觉地意识到,在城市单位面积的人口与车辆总量骤增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人们的出行方式、出行工具及速度较之于过去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已形成了多元化的结构后,人们对城市形态的认识和观念、对城市的物理视觉形态的认识和观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城市建设与交通规划也应该和必须要发生变化。 事实上,我们发现,不管城市单位面积的人口与车辆增加多少,出行方式、出行工具增加了多少;不管交通工具的种类与速度增加了多少;人们编制的现当代城市建设规划与交通规划,仍然还是在复制中国古代春秋、战国以来的城市(物理视觉)形态;仍然还是在复制西方古代希腊、罗马以来的城市(物理视觉)形态!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建议

上海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 ***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本文基于上海城市交通供给能力有限和城市交通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的背景下,对上海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论文首先阐述了有关理论知识,对交通拥堵问题进行界定;其次从多角度分析了上海交通拥堵问题形成的原因,介绍了目前上海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法并指出其不足;最后,在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解决交通问题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上海的实际情况提出上海市城市拥堵问题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上海;交通拥堵;交通需求;城市交通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的交通需求快速增长,交通拥堵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展开式研究。Jones-Lee[1]等从时间成本、交通事故、人类健康等方面阐述了交通的外部性及其度量。W.Wen[2]提出建立动态自动的交通灯控制专家系统仿真模型,通过监测通过路口汽车数量的变化,实时调整车辆在每一个路口平均等待时间。Waadt Andrea [3]提出利用移动的GSM网络中的移动数据单元进行车辆定位,这种方式能够提供比传统方式更加准确的定位精度,能够提供辅助交通拥堵的预测服务。张莉娜[4]认为现行的以功能分区为主的城市规划理念,增大了人们获取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难度,加大了人们的出行频率。这不仅加重了市民对私人汽车的依赖,也加重了城市公共交通负担。马嘉琪、白雁[5]从交通出行成本的角度,认为出行成本由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构成,并提出出行成本管理的理念,并借鉴和总结国外成功经验,尝试使用恰当的成本管理方式以促使公共交通的出行成本远远小于私人汽车,促使更多人转而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从而实现缓解交通拥堵的目标。 本文试图从文化根源方面来探讨城市交通拥堵的疏解,以期通过文化层面来考究上海市城市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应的对策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评价指标体系.doc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评价指标体系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网交通拥堵状况的评价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整体或区域道路网交通拥堵状况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J 124-88 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 50220-9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3 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交通拥堵 traffic congestion 由于交通供需矛盾,或受天气、施工、交通事件、交通管制等因素影响,造成路网中机动车行程延误增加、行程时间延长的道路交通现象。 3.2 车公里数(VKT) vehicle kilometers of travel 路网统计范围内,所有车辆的行驶里程累积值。 3.3 高峰时段 peak hours 由于通勤交通造成的道路交通早晚高峰,早高峰时段通常为7:00-9:00,晚高峰时段通常为17:00-19:00。 3.4 路段 road section 几何条件保持一致的道路区段,由两个端点界定。

4 路段平均行程速度和车公里数(VKT) 4.1 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将路段的平均行程速度划分为5个等级(见表4),1级表示运行最畅通,5级表示运行最拥堵。 表1 路段平均行程速度等级划分(单位:km/h) 4.2 分高峰时段和全日平均,给出北京市五环内道路网各等级道路的车公里数(VKT)比例推荐值,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车公里数(VKT)比例推荐值(工作日) 表3 车公里数(VKT)比例推荐值(周末)

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作者李伟 学籍批次 0803 学习中心天津塘沽奥鹏学习中心 层次专升本 专业行政管理 指导老师张桂琴

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 针对北京严重的交通拥堵,结合环境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提出应重视汽车交通的外部性,认为北京的交通拥堵症结在于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效。根据汽车交通的群体性特点,采用政府方法来解决城市汽车交通的外部性。结合国际城市的交通管理措施,建议采取管制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从控制机动车数量、出行率及鼓励市民采取公共交通等方面加强对北京市交通的管理。 关键词:交通;外部性;政府方法

目录 (2) 引言 (3) 一、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与原因 (3) 1、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 (3) 二、北京交通拥堵的原因 (4) 1、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严重失衡 (4) 2、城市布局不合理 (5) 3、交通结构发展失衡 (5) 4、交通管理水平与市民守法意识落后 (5) 三、北京道路交通拥堵外部性的理论分析 (6) 1、外部性理论 (6) 2、北京交通拥堵的外部成本 (6) 3、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 (7) 4、北京道路交通拥堵外部性的解决途径 (8) 四、解决交通拥堵可借鉴的经验及政策建议 (8) 1、解决交通拥堵可借鉴的经验 (9) 1.1新加坡拥车证制度 (9) 1.2伦敦道路拥堵收费措 (9) 2、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政策 (9)

引言: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国际化的大都市,交通的顺畅程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近年来,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北京城区道路交通拥堵的状况日益严重, 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交通投入、道路系统的原因,也有交通结构、交通管理的原因,更有城市功能结构与布局上的原因。如何控制北京的交通拥堵状况成为了北京市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利用外部性理论针对北京交通拥堵的成因以及如何解决交通拥堵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一、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与原因 1、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 进入21世纪后,北京开始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迈进。而在此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副产品,交通拥堵便是其中之一。虽然北京市政府每年都从财政预算中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但与人口、车辆增长的速度相比,交通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北京的交通建设发展不可说不快,然而机动车的保有量却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1949年至1997年,在漫长的47年后,北京市的机动车总量才突破100万辆。而1997年至2003年8月,仅用6年多时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就突破200万辆大关。而在两年后的2005年,这个数字又被刷新成了258万辆,截至2009年6月,北京机动车已达到371万辆,机动车驾驶员537万人。在九十年代末,北京街头还只能看到“京A”到“京C”号段。而截至2009年6月,“京P”号段发放已接近尾声。在这飞速的发展中,私家车成为了数量膨胀最大的一个群体。根据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小型汽车就会进入高速发展期,基本普及进入普通家庭,而北京自2001年人均GDP就已经突破3000美元,2008年北京人均GDP就已经突破9000美元,私家车也已经开始普遍进入北京寻常百姓家,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据北京市交通委统计,1994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67万辆,其中私家车拥有量20万辆,仅占机动车保有量的29.85%;2005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258万辆,其中私家车拥有量达130万辆,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比率上升至50.39%。但这期间公

城市交通拥堵解决对策(定)

日本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对策评价(2003年3月) 1、2003年日本交通状况 (1)交通拥堵状况 ①日本全国的交通拥堵情况 基于相关数据计算得出,日本全国因交通拥堵浪费的时间一年多达38.1亿小时,因此 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1.6兆,也就是说平均每个日本人每年因交通拥堵白白浪费掉大 约30个小时,经济损失9万日元。 时间损失及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首先对日本国内各道路车流量及行车速度进行调查,再计算出各道路在发生拥堵与通行顺畅时车辆通行的时间差,然后用每辆车的平均人 数乘以时间差,则可计算出时间损失。按照平均每小时产生的经济效益计算得出经济 损失。 ②各地区的拥堵情况 从各地区情况来看,交通拥堵主要集中发生在城市地区。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 市圈最为典型,二、三线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也十分严重。为实现城市再生,确保城 市道路畅通成为重中之重,交通拥堵问题亟待解决。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的数据显示,东京因拥堵造成的年经济损失达平均每公里4.35亿日元,大阪以3.38亿位居第二, 神奈川县以2.37亿第三,另外埼玉、爱知、千叶、冲绳、静冈、宫城经济损失均在1 亿以上。 (2)交通拥堵的危害性 道路拥堵给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带来危害的同时,使道路沿线的交通事故数量增加、环境恶化等 ①对产业活动造成影响 据统计每辆车的平均行驶里程,1955年仅1200万公里,到1988年达到6.14亿公里,增长50倍以上。从GDP增长情况与汽车行驶里程变化的关系来看,地区经济的增长对 当地道路交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999年,汽车货运率达到54.8%,承担了日本国内一半以上的货物运输。可见,道路 交通已经成为产业活动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因此道路的拥堵势必有碍国内工业生产效 率及产业竞争力的提高。2002年6月25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的《2002年财政运营 及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方针》中提到,为实现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再生,警察厅、国 土交通省协同地方自治体,不断推进解决交通拥堵相关政策的实施。 ②交通事故数量增加 车辆为避开拥堵的城市干道,纷纷涌向生活区道路。如此一来,市民生活空间的安全 得不到保障,生活环境也会遭到破坏。交通拥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良好生活空 间的形成。拥堵情况严重的日本东京杉并区高井户附近的生活区道路直接演变成8号 环线的支线道路,车辆为避开8号环线的拥堵路段,纷纷抄近道驶入该生活区内道路,致使该区交通事故多发,其事故发生率是东京各地区平均数的5倍以上。相对独立的 生活空间被当做公共道路使用,原有的安全舒适得不到保障。城市干线的拥堵将给沿 线生活区道路造成安全隐患。

关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2论文的模板

关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的研究 公共政策学 :邹坤洋 学院: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学号:0308130216 专业:矿物加工工程 班级:试验1302

关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 【容摘要】城市化是人类进步的必要过程,城市化的发展不仅拉近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距离,还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凸显,严重影响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因此,采取一定的治理措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就成为当前城市发展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分析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和原因出发,探讨城市拥堵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要达到的目标和将获得的利益,为解决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供给和需求;原因分析;目标方案 一、目前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现状分析 许多资料和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主要是中心商业区和娱乐中心区等。从报刊上的调查发现,许多国学者认为交通拥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交通拥堵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出行上的不便,从经济,能源,环境角度分析,我们也会发现很多的不利之处.交通拥堵成本不仅包括燃料等有形成本,还包括时间等无形成本和环境污染等社会成本。这就是交通拥堵带给我们的不利影响。 (一)道路交通“拥堵”的定义 道路交通拥堵是指道路交通需求(一定时间想要通过某道路的车辆数) 超过某道路的交通容量(一定时间该道路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时,超过部分交通滞留在道路上的交通现象。1道路交通拥堵的具体定义世界各国尚无统一标准。日本1994 年在制定新交通拥堵对策计划时,确定一般道路拥堵长 1 km 以上或拥堵时间 10 min 以上定义为道路交通拥堵,高速公路拥堵量(拥堵时间×持续时间)在15 hkm/d 以上定义为道路交通拥堵。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在对城市干线街道的服务水平的等级划分中,将车速为 22 km/h 以下的不稳定车流称为拥堵车流。我国公安部则对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分别给出了定义:车辆在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外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250 m,或车辆在信号灯控制的 1李林波,万燕花,张勇平. 城市交通拥挤发生的一般规律[J].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4( 01).

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

国外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 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学者对于城市交通拥堵的含义、原因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详述了国交通拥堵问题的现状、国外城市交通问题的研究现状,并且对国外经典大城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能为我国的交通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治理交通拥堵问题提供参考,对我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交通拥堵国外现状大城市拥挤收费公共交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运输能力与城市化进程的不适应性愈加严重,突出表现为近年来热议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尤其在大城市,在机动车的拥有量及道路交通运输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各大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日益严重。城市交通是影响和带动整个城市功能布局发展、改善人们居住生活与出行条件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城市交通拥堵带来的是交通安全威胁、环境污染、能源和土地的大量消耗、严重的经济损失等危害,它严重影响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和谐发展的瓶颈。因此,深入研究交通拥堵问题,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一、交通拥堵的含义 城市交通拥堵是指某一时空由于交通需求和供给产生矛盾所引起的交通滞留现象,是道路交通设施所能提供的交通容量不能满足当前交通需求量而又得不到及时疏通的结果。这是由陆化普编写的《解析城市交通》一书中对于交通拥堵的解释。由于世界各国、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交通拥堵的含义各国尚未有统一

的标准。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在城市干线街道服务水平等级划分中,将车速为22km/h以下的不稳定车流称为拥挤车流。日本建设省1994 年在制定新交通拥堵对策时,确定一般道路拥堵长1 公里以上或拥堵时间10 分钟以上、首都高速公路拥挤量在15h.km/d 以上为交通拥堵[1]。中国对路口和路段的交通拥堵有以下规定:对于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路口,当车辆在三次绿灯显示的时间仍未通过路口,则视为该交叉口处于拥堵的状态;当车辆在五次绿灯显示的时间仍未通过路口,则视为该交叉口处于严重拥堵的状态。当路段上车辆在行车道上排队长度超过2000m时,视该路段为拥堵状态;当路段上车辆在行车道排队长度超过3000m时,视该路段为严重拥堵状态[2]。莉芬(2005)把交通拥堵的属性分为:拥堵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类型和程度。且用车辆等待的信号周期数或排队长度,把拥挤程度划分为:拥堵、非常拥堵、严重拥堵、死锁[3]。我们可以看出,对交通拥堵我们很大程度上是从延误时间和淤积车队长度来理解的,这种时间性和空间性的表现很容易让我们联系起城市道路面积的缺乏和城市道路设施的不完备,但这并不是交通拥堵原因的实质,也不能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改善提供正确的指导标准。 二、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 关于交通拥堵的原因,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道路交通设施运输能力不能满足需求。1995—2002 年期间,中国汽车数量从1040 万辆增加到2053.17 万辆,增长约2倍。而城市每万人拥有道路长度从1995的3.8公里只增加到2002年的5.4公里,如和从1990—2000年,道路总长度年平均增产率为9%,远低于同期机动车18%的年增长率[4]。

北京城市交通拥堵及解决方法

北京城市交通拥堵及解决方法 摘要:随着北京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多,北京的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其形成原因复杂且多样。本文将从几方面探讨拥堵的成因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北京交通;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北京的机动车数量大幅度增加。当机动车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原有的道路交通道路、标志、设施等,不能满足现代交通的需要,就会出现堵车现象。堵车只是现象和结果,原因是由于机动车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原有的道路交通设计已经不适合新的发展要求。本文尝试对北京市交通拥堵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确立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并在这些原则指导下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以供决策参考。 一、北京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北京城市交通拥堵情况不断加剧,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动车数量过多,新车增长过快 据北京市交管部门预计,到2015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700万辆。 在现有路面及基础设施的情况下,如此多的车辆势必将让车路矛盾进一步加剧。 同时,北京新车的增长同样令人担心,大量新车涌向街头,势必造成车流量的 迅猛增加,从而降低了车辆正常行进的速度,遇有突发情况就会形成拥堵或是 变成“停车场”。在机动车急速增长的同时,北京的道路面积拓展缓慢,目前北 京市90%的道路都处于饱和状态【1】 2、道路建设和轨道交通建设仍显不足,公共交通供需矛盾明显 目前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低、地面公交运行速度慢、换乘不便,步行自行车出行环境不断恶化,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设备的运力供应不足,以及公 共停车位的供应不足的问题,致使许多家庭购买小汽车,增大了车辆的总量。 3、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交通出行效率低。 北京市热衷于修主干道,不注重次干道、支路的建设,道路密度低,交通流量过于集中,主/次干道、支路比例严重失调,特别是在主/次干道过渡或衔接 路口、路段通行能力低。北京交通对主干道的依赖过度严重,每到高峰期,环 路及连接环路的干道总是堵得“天昏地暗”,而一些支线道路却相对畅通。另外, 一些立交桥,如西直门桥、航天桥、四惠桥、天宁寺桥等,在设计上不尽完善,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研究综述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研究综述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北京100044) 摘要: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在大城市,交通拥堵及由此导致的时间浪费、运营成本上升、交通事故增加、空气和噪声污染加剧等,给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增加了巨大的社会成本,严重阻碍了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交通拥堵原因及对策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交通拥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对策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机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交通需求与日俱增,人们的出行时间、出行距离、出行频率大幅度增加。这导致了城市道路的交通流量(主要是机动车流量)急剧增加。城市巨大的交通需求与城市有限的交通供给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许多大城市都出现了交通拥堵的现象。 城市交通拥堵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还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交通拥堵引发的交通运输效率下降阻滞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城市资源的严重浪费。诺贝尔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研究发现全球每年因拥堵造成的损失占GDP的2.5%[1]。交通拥堵造成的大气污染也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汽车频繁的怠速、低速、加速、减速,加重了城市的空气污染。北京市环科院研究结果表明:小轿车的车速由20千米/小时提高到50千米/小时,其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可减少50%左右。交通堵塞给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无谓损失,它减少了社会总剩余,从而也降低了社会的总体经济福利水平。根据中国社科院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张国初分析,若以两百万人乘车计算,北京因为堵车造成的社会成本,一天就高达四千万元[2]。 由此可见,如何避免和减少交通拥堵造成的影响,保持道路通行的高速、安全和舒适的特性,已成为我国交通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国内研究现状 2.1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 张仁认为城市道路交通个拥堵的主要原因有:1.城市道路交通需求与道路费源不匹配。城市的开发与道路交通会相互刺激和促进,但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城市规划并不合理而且难以被持续、有效的贯彻执行,影响了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畅通。2. 城市交通结构与交通需求不匹配。城市公共交通应该是城市交通出行的主体,而轨道交通又是公共交通的主体。目前我国由于轨道交通发展滞后,使整个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及服务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不满足总体需求,从而刺激了私家车的发展。而私家车具有较高道路资源占有率,从而加剧了城市道路交通的拥堵状况。3. 城市道路系统功能不匹配。主要表现为:道路网中各等级道路级配不合理,道路节点功能不匹配,主要道路进出口设置不合理,交通出行性质与路网布局不匹配,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不匹配。4.城市道路建设与管理手段不匹配。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由于管理力度不够造成的道路系统使用效率下降[3]。 复旦大学曹一鸣认为供不应求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的速度要远远大于道路空间增长的速度,并且我国城市道路网密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巨大差距,使得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最终导致了交通拥堵[4]。 郭继孚、刘莹、余柳等认为城市发展屡屡突破城市总体规划的限制规模,给城市交通系统带来巨大压力,与此同时,城市人口密度与小汽车保有量之间呈现畸形对应关系,导致交通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此外,城市公共交通竞争力不足,难以吸引小汽车使用者转变出行方式。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绿色出行方式日益萎缩,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压力[5]。这些都是导致城市道路交通的拥堵的深层次原因。 胡莨靓主要分析了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个性原因。认为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