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6年~2011年宝鸡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2011年宝鸡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宝鸡市政府工作报告

宝鸡市市长戴征社

2011年3月1日宝鸡市政府办公室【字体: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连同《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去年和“十一五”工作回顾

2010年,是“十一五”圆满收官之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一年来,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一系列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关天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机遇,坚持“四个第一”,推进“五大突破”,强力实施“率先发展八大工程”,全面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976.1亿元,增长14.4%;财政总收入达到106.3亿元,增长2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8亿元,增长2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

到18978元、5040元,增长16.1%和20.4%。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率先发展八大工程”确定的19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10亿元;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5.2亿元,增长30.7%;实现合同引资645.7亿元,到位资金266.6亿元;争取中省预算内资金13.8亿元,居全省前列。产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陕汽30万辆微型车、法士特二期铝压制品、中铁宝桥道岔扩能、千阳海螺水泥、冀东水泥凤翔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宝石机械异地扩建、国核锆材、150万吨甲醇、汉德车桥扩建技改、通力专用汽车等项目进展顺利。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强力推进,宝平高速千阳至陇县段建成通车,西宝高速改扩建和西宝客运专线建设进展顺利,麟北运煤铁路专线开工建设,渭河南岸铁路枢纽专线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良好,

大城市综合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大企业大集团快速成长,工业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加速培育大产业集群,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41.5亿元,增长19.9%。12户大企业大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662.3亿元,宝钛集团成为第三个百亿企业,东岭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前移28位,秦川、宝桥、西凤酒等企业保持了40%以上的增速。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宝石钢管石油天然气管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进入国家级行列,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达到36个,被命名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高新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300亿元,增长

25%,跻身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蔡家坡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建设迈出新步伐。县区工业园承载能力不断增强,34户企业成功入园,园区已成为引领县域工业发展的引擎。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实现突破,宝鸡机床集团、西凤酒股份公司增资扩股、宝鸡制药机械厂整体改制顺利完成,红旗民爆上市进入辅导期,陕西九棉公司政策性破产进入法律程序。

大城市建设加力提速,人居环境更加优越。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得到省政府批准,南客站片区和秦岭北麓生态新城区开发加快推进。冯家山引水复线、5万吨中水回用、老城区集中供热改造、高速客运站等工程顺利完工。东仁堡旧城改造、代家湾城中村改造进展顺利。石头河引水、蟠龙塬供水、引红济石等水利工程启动实施。持续推进“绿色宝鸡”建设,全面启动陕西西大门绿化。深入开展创建国家生态县区、生态乡镇和生态村活动,国家生态示范市通过考核验收,在西北地区率先形成生态示范城镇群。凤翔、麟游、千阳、凤县跻身国家园林县城,岐山、眉县荣获省级园林县城,率先实现了省级园林县城全覆盖。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各县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全部建成投用,节能减排

“两项任务”圆满完成。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县域经济活力显现。畜、粮、果、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牧业两万头奶牛场和10个千头奶牛场顺利建成,奶牛标准化养殖“千阳模式”在全省推广;全年粮食总产171.5万吨,连续七年获得丰收,扶风县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新建果园21万亩、核桃标准园16.9万亩,眉县被评为全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发展设施蔬菜2万亩,太白—凤县秦岭蔬菜带成为全省最大的高山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户。投资25亿元,实施了农村安全饮水、通村公路、信息入户、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突破西山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效,集中连片特殊区域扶贫开发持续推进,全市8.6万名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积极开展“晋星创建”活动,全市四星村、五星村分别达到376个和131个。凤县跨入“陕西十强县”,凤翔、岐山入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太白、麟游、千阳荣获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全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提前一年完成,太白县跻身全国林改百县典型。制定出台了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地退出补偿等政策,5万农村

居民进城落户,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消费市场日趋活跃。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两节一会”和“翰墨石鼓”书法名家邀请展、“九成宫杯”全国书法大赛等重大活动,代表陕西参加了第六届深圳文博会,取得良好成效。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建成开放,金台观文化景区、西府古镇、石鼓山区域开发等项目进展顺利,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成为国家级示范基地,中华礼乐城、岐山周公庙、凤县凤凰湖等景区通过国家4A级景区初验。全市旅游综合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增长28.6%。编制了全市物流业发展规划,陈仓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嘉隆国际商城、新冠森家具建材城等项目建成投用,成功引进了红星美凯龙、大润发等一批知名商贸企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6亿元,增长18.4%。全市实现新增贷款104亿元,有力

支持了经济发展。

民生得到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施民生工程项目47类,完成投资36.6亿元。全面推行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提高了城乡低保、廉租房租金补贴等8项标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45岁以上人员参保率达到91.7%,年内新建廉租住房5737套28.7万平方米。凤县实现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建成了“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就业保障服务网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凤翔县获全国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成功应对“7.18”、“7.23”洪涝灾害,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3.1万人,重建倒塌房屋2522户,维修房屋11826户。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教育强县占到全省总数1/4,高考二本上线万人比为全省第一,教育资助受惠学生51.2万人次,创历史之最。金台区建成省级教育强区,太白县建成省级“双高普九”县,凤县、太白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入围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行列,在全省率先通过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推进“健康宝鸡”行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展良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和药品“三统一”顺利实施。岐山、扶风、陇县、太白建成国家卫生县城,实现国家卫生县城全覆盖。市文化广电中心开工建设,市直文化单位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实现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全覆盖,被授予全国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承办了全国散打冠军赛等六项大赛,参加省十四届运动会取得赛会第一名好成绩,女子游泳、链球选手分别获得广州亚残会金牌和亚运会银牌。荣获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通过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省级验收。关心下一代工作受到全国表彰。

社会管理全面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深化。广泛开展“五五”普法,积极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得到解决。扎实推进最安全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严打专项斗争,加强学校、幼儿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平安宝鸡建设取得新进展,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连续七年保持在90%以上。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陇县创建为国家平安畅通县。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议案、提案。法制政府建设扎实开展,行政行为不断规范。市县机构改革和撤乡并镇任务基本完成,机关办事效率和为民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监察、审计、统计、物价、气象、档案、地震、地志、民族宗教、国家安全、妇女儿童、侨务外事、扶残助残、慈善老龄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201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优异成绩,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句号。“十一五”时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冰雪、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面对十分繁重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面对改革发展稳定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市政府坚持科学决策,紧盯大事不放,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带领全市人民团结奋进、苦干实干,共同谱写了宝鸡

历史上的光辉篇章。五年来,我们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综合实力跃上新的台阶。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6%,人均生产总值接近4000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470.7亿元,年均增长37%,实施10亿元以上大项目43个,总投资1480亿元。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2005年的2.6倍和3.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翻了一番多;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新中国60年60个城市发展代表”行列。五年来,我们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狠抓百亿元大企业大集团建设,持续推动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发展,工业经济取得新的突破。大企业大集团成为引领工业经济的龙头,22户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3户企业过百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是2005年的3.2倍。五年来,我们坚持规模扩张和功能提升并举,突出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狠抓城市管理,大城市建设实现新的跨越。“四横十纵一环一道”的大城市交通骨架初步形成,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93平方公里,是2005年的1.6倍;建成区人口85万,城镇化水平提高5个百分点。城市道路通讯、绿化环卫、水电气暖、商业网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环境优美城市、中国十大生态宜居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城市等多项荣誉。五年来,我们加大财政投入,强化支农惠农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新的活力。农业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畜牧为主导、果菜为特色、粮油为基础”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县域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达到42.5%,陈仓区、凤翔县、凤县、渭滨区分别进入全省十强县、五强区行列;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比重由43.3%提升到48.3%。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创新社会保障制度,使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人民生活得到新的改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全国创出了宝鸡模式,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制度上的无缝隙全覆盖;“民生八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08.9亿元;实施了645个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城乡社区等项目,有力保障了30多万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在全省首家实施了中小学生“蛋奶工程”,教育资助体系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建设和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母亲健康工程使57万农村育龄妇女得到免费体检和医治;完成移民扶贫搬迁7.8万人,35万人摆脱贫困,解决了9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各位代表,“十一五”的五年,是我们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创新实干的五年,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的五年,是宝鸡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经济质量最好、综合实力提升幅度最大的五年,为“十二五”更好更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这是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共谋发展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宝单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

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大企业大集团数量不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尚未形成,非公经济规模不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经济实力依然不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城市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缓慢,县域经济总量偏小,统筹城乡发展的难度仍然很大;适应经济、社会转型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在城乡就业、居民增收、社会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作风,与加快宝鸡对外开放、满足群众新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

们必须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宝鸡发展极其重要的五年,宝鸡将进入以经济转型为前提的科学发展提速期、以社会转型为基础的全面小康攻坚期、以体制转型为核心的统筹发展关键期。统筹考虑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深刻分析“十二五”时期全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仍处在加快发展的黄金期,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比拼争先、积极作为,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宝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第一”、推进“五大突破”,抢抓关天规划实施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战略,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保障能力;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增强经济综合实力;着力加快大城市建设、构建关中西部城镇群;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创建最佳宜居城市;着力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努力

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

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是“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作的主题。要按照“实力宝鸡、创新宝鸡、开放宝鸡、人文宝鸡、生态宝鸡、幸福宝鸡”的目标要求,在经济发展上,使宝鸡在关天经济区中除西安之外,经济总量最大、工业实力最强、城乡居民收入最多,成为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全省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综合实力进入西部中等城市前10位;在大城市建设上,城市规模快速扩张,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成为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社会建设上,社会事业发展、民生保障水平、平安社会建设走在西部前列,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

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六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经济总量进入西部中等以上城市前列,人均生产总值超过

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累计投资超过85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115万人,面积达到1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3%;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45.5%和55%以上,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6%;社会事业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社会繁荣稳定、公平正义、文明和谐。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战略,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就是要提高县域经济、非公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第三产业和现代农业,使经济结构不断适应发展方式的转变;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战略,就是要加快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加强产学研结合,使科技创新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就是要建立健全投融资体制,创新园区管理和经营机制,深化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使体制机制创新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就是要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制度创新,缩小收入差距,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大力支持创业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使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五”期间,要着力完成六个方面的战略任务:

基本完善重大基础设施。按照科学的规划理念,前瞻性做好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构筑城乡综合交通网络,进一步巩固提升宝鸡的交通枢纽地位。完成渭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大中型水库及城市水源工程,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实施物联网工程,推动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争取把宝鸡建成全国信息网络的重要节点。加强市区、县城、重点镇、重点园区道路、供排水、供暖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公用设施建设,实现市政公共设施基

本配套到位。

初步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倾力打造10户以上百亿企业集团。培育壮大汽车及零部件、钛及钛合金、机床工具、石油装备、煤化工、酒类、轨道交通、航空安全装备等优势产业集群,建成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以“宝鸡?中国钛谷”为主的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工业格局。到“十二五”末,形成千亿元产业集群2个、五百亿元产业集群2个,全部工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科技创新水平居西部前列,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建成区域性中心大城市。科学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向东重点建设高新三期、科技新城、陈仓物流园区,向南重点发展南客站片区和秦岭北麓现代化生态功能区,向北重点开发蟠龙塬新区。加快蔡家坡副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凤翔撤县设区,加大县城和重点镇建设,着力构建关中西部城镇群。合理布局学校、医院、文化、商业、餐饮等公共服务设施,实施“数字化、精细化、人性化”城市管理,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打响炎帝故里、

佛骨圣地、秦岭中央公园、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等文化旅游品牌,建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

心和文化旅游中心。

创建西部一流生态环境。继续推进节能减排,加快绿色宝鸡建设,倡导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在西部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市,使宝鸡既有园林城市,又有秀美乡村,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成为投资、居住两相

宜的活力宝鸡、魅力城市。

实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从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六个方面加大统筹力度。改革城乡土地管理、社会保障、户籍管理,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有条件农民向市区、县城和重点镇集中,力争每年向城镇转移农民10万人,形成城乡互融、体制协调、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到2015年,把渭河川道区域建成

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示范区。

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实现居者有其屋;不断增加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继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城乡一体化;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大社保“宝鸡模式”,实现由“解困民生”到“普惠民生”的历史跨越。

三、2011年的政府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市委确定的“转型突破年”。政府工作要围绕“十件大事”,推动“五大突破”向更高层次迈进,确保“十二五”发展稳健起步、良好开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4%,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均增长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万元GDP能耗下降3.5%,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控制在规定范围以内。具体做好八个

方面的工作:

(一)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快速扩张。支持龙头企业就地技改扩能,推动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大企业聚集。积极实施陕汽30万辆微型车二期工程及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推动陕汽扩张规模;实施核级锆材生产线、钛材加工等项目,把宝钛集团打造成世界一流钛加工企业;加快宝石机械技改搬迁项目建设,巩固行业领先地位;支持秦川集团开展区域产业整合、并购重组,建设国内精密数控机床研发制造一流企业;抓好西凤酒集团扩建技改、宝

二电二期扩建、徐矿集团150万吨甲醇、西电宝光铁道电器生产线、宝成航空精密制造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开工法士特锻造二期、陕西金鼎15万吨铸造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大企业培育体系,扶持高成长性重点企业提速发展,形成梯次跃进的大企业团队。

做大做强九大产业集群。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龙头企业、产业链配套企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就近就地开展配套协作,建立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的战略联盟,延长产业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确保全市工业增速达到17%,实现工业增加值605亿元。突出抓好市属困难企业脱困工作,加快推进商贸流通企业和外贸企业改制重组。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推进企业重组和国有资本运营。支持红旗民爆实现上市,西凤酒股份

上市取得实质性进展。

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步伐。支持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蔡家坡开发区晋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凤州、长青、绛帐等基础较好的园区进入省级开发区行列。积极探索县区工业园由国家级、省级园区代管等开发管理模式,赋予县区工业园更大的自主权。做大做强凤县黄金、铅锌产业,着力打造关天经济区生态型铅锌产业基地。加快眉县砖机制造产

业发展,打造中国砖机城。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全力推进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国家级或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攻克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新产品。加大统筹科技资源力度,落实省市科技会商制度,开展科技进园区活动。以企业为主体,深化产学研合作,建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有机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大胆引进一批创新型管理人才、高技术领军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高新区作为宝鸡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示范区,汇聚创新资源,推动产业聚集,打造现代科技生态新城。办好国家级高新区主任联席会议。

推动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出台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营造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宽松环境。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社区服务、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和支持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集群开展协作配套。发挥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的导向作用,引导非公经济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扩大非公经济总量,年内非公

经济占到经济总量的49%。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以宝成仪表、凌云电器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建设高水平的中国西部航空安全装备产业园。以宝桥、南车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实施高速铁路道岔、接触网器材等项目,发展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以徐矿集团、烽火通信、长岭科技、秦川集团、宝石机械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精密数控风电专用机床、大功率风电机组生产线等项目的实施,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二)实施谋划一批重大项目,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

全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今年,安排市级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1500亿元,年度投资400亿元。积极破解影响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增加土地储备,搞好占补平衡,确保项目建设用地。完善投融资体制,创新金融品种,发挥上市公司融资作用,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采取多种方式,解决资金不足问题。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强化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实行重大项目领导包抓制度,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积极谋划争取项目。紧跟国家投资政策,围绕关天规划、“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量化分解指标任务。重点在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养老、生态等方面,谋划包装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投入。做好重大项目的策划包装,加大争取力度,力争宝成铁路复线、关中城际铁路、城市轻轨、岐蔡复线、银洞峡水库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

施项目,挤进国家和省上盘子。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九大产业集群,着力引进一批配套企业和项目。发挥园区招商的主阵地作用,按照托管共建、利益共享的原则,主动加强与江苏等东部地区工业园区的合作与联系。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把招商绩效与目标考核、干部使用挂钩。继续优化投资环境,搞好全方位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吸引一大批外地企业落户,年内实现合同引资550亿元,到位资金230亿元。

(三)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强化电力保障。抓好县乡公路改造,完善通村公路安保设施,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深入持续突破西山,大力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户安居等“六大扶贫工程”,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制度,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带动三大区域13个重点板块加快扶贫开发,解决6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继续推进晋星村创建,年内五星村、四星村分别达

到160个和446个。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力度,合理开发水能资源。深化水权制度改革,严格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年内建设各类农村饮水工程200处,解决2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7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实施国家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加快建设渭北塬区百万亩优质苹果、百万亩核桃、百万亩蔬菜、秦岭西山百万亩花椒和60万亩猕猴桃基地,年内新增苹果13万亩、猕猴桃7万亩、设施蔬菜2万亩。加快千阳和陇县奶牛标准化养殖示范

县、凤翔设施蔬菜示范县建设,推进扶风等县区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亿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0户。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规模,创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20个。抓好宝鸡农产品物流中心、眉县猕猴桃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农产品销售市场体系。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

合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抓好农民增收,实现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启动实施“专业农户成长计划”,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加快发展劳务经济,强化农民教育培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加大“三农”投入,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年内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00元。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各种生产要素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的基础上,采取土地银行、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农村金融网络建设,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房屋产权抵押等金融服务,进一步拓宽农业农村发展的融资渠道。搞好第九次村民委员会

换届选举。

(四)构筑大旅游发展格局,带动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法门寺文化景区二期、炎帝陵景区、金台观道教文化景区等项目建设进度,开工建设通天河景区专线公路、关山草原景区提升等项目,做大做精周公庙景区,力争法门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面推进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建设,抓好石鼓山—茵香河园区开发。加大北首岭、雍城、周原、周公庙、九成宫等大遗址和千湖湿地公园的保护开发,争取保护规划早日得到国家批准。抓好凤县古羌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区、宝鸡民俗博物馆、西岐民俗园、关中风情园、六营民艺村等项目建设,加快旅游纪念品商场、中华石鼓园、太白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等服务体系建设。办好法门寺国际文化旅游节、太白山旅游登山节和全球华人省亲祭祖大会。年内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

次,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8%。

扩大商贸流通业规模。不断提升东高新区、代马新区等区域商贸服务功能,完善中心城区市场网络建设。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农超对接”等项目,实施“乡镇超市工程”,培育一批配送能力强、辐射面广的商贸流通企业,完善农村流通市场体系。扎实推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工作,扩大城乡消费。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健全完善市场运行监测系统,加大市级储备,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和

物价平稳。

强力推进物流产业发展。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物流业,建设全市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成陈仓物流园区一期建设,启动二期工程,打造综合型物流园区。扶持西部物流、华誉物流等企业发展,培育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推进铁路、公路及航空多式联运的有效链接,构建经济合理的物流交通网络。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支持各县区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融资性担保机构,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和“三农”贷款难问题。选择优势企业与深圳、上海创投公司和基金公司开展合作,加快城市融资平台建设。扶持工业设计、技术研发、信息咨询、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导装备制造业向服务环节延伸。大力发展中介、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家政、养老、文化、体育、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附加值和发展水平。

(五)加快推进大城市建设,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西宝快速铁路客运专线、宝汉高速、西宝南线改造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宝平高速、西宝高速改扩建等工程建成通车。开工建设宝兰铁路客运专线、降帐至法门寺连接线、西宝北线改造、合凤高速等项目。做好支线机场、环城高速、西宝中线升级改造、渭河南岸铁路枢纽专线、宝中铁路复线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加快石头河引水、引红济石调水、宝天750千伏输变电、宝鸡热电联产等项目建设,

完善重大基础设施体系。

提高新城区规划建设标准。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全面提高城市“红线、绿线、蓝线”和地下停车场、小区服务设施等规划标准,严格城市规划管理,认真执行社区服务中心、学校、幼儿园、医院、商业网点等布局规划。加快南客站、代家湾、陈仓物流园、科技新城、虢镇城区等片区开发建设。南客站片区主要建设站前大道、车站广场、高新二小、安置小区等项目;代家湾片区重点实施光明村、代家湾村城中村改造,建设蟠龙塬供水、上塬路、商业文化中心、橡胶坝、配水管网改扩建等工程;陈仓物流园片区重点加快道路、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虢镇城区完善载体服务功能,开工建设北新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加强人民防空建设,开发地下空间,完善城市功能。重大建设工程、高层建筑,必须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进行抗震设防。

完善老城区载体服务功能。投资2亿元,抓紧实施旧城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重点抓好公园路立交、宝十路改造、经二路片区市场等49个项目,有效缓解市场、停车场、绿地广场、环卫设施不足和道路不畅等问题。完成代家湾地区和新福路排水管网、高新区二期供水等工程,实施天然气三期利用工程,群众路和姜城、神农、福临堡地区供热工程,

提高老城区供气供热保障能力。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公交场站建设,调整和延伸

公交线路,方便群众出行。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设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功能,推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网和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信息网建设,实现城市管理全天候、全覆盖、高效化。加强城市规划监督管理,严格规划执法,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持续加强城市绿化工作,巩固园林环卫体制改革成果,延伸管理区域,提高管护水平,着力建设干净整洁、

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

(六)着眼城乡一体化发展,在统筹城乡上实现突破

高标准建设县城和重点镇。支持县城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加快县城和重点镇道路、排水、供气、供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聚集发展要素,提升发展水平。按照现代化新城区的标准加快县城建设,使其成为以特色产业、商贸服务和文化旅游等为主的地域性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城镇发展。强力推进12个省级重点镇建设,加快

县域城镇化步伐。

积极推进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制订农民进城规划,完善相关配套办法,对进城落户的农民,按照“落户条件从宽、办理程序从简、惠及转户居民”的要求,健全户籍、住房、就业、社保、教育、医疗、计生等保障机制。对选择城市居住的农民,继续落实好原有的农村各项社会保障政策,进一步落实责任,完善机构,切实为农民进城落户搞好服务,力

争全年完成农村居民进城落户10万人。

扎实开展统筹城乡试点工作。以高新区和蔡家坡开发区为重点,积极探索在人口密集、工业基础好、有一定条件的渭河川道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在凤翔县探索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城镇化进程慢的渭北塬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支持紫荆山新城、长青苑小区加快建设统筹城乡示范点;在凤县、西部山区探索地域广、人口少、生态保护任务重的山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径。各县区确定1—2个基础较好、有代表性的试点区域,探索

符合实际的统筹城乡发展路子。

(七)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创业就业。认真落实支持创业、扩大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指导服务三大平台,加快建设创业孵化基地,搞好创业培训和跟踪指导服务,创建全国创业型城市。深入推进人人技能工程,开展创业就业示范创建活动,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强化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普遍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充分就业和社会稳定。

继续完善“大社保”体系。将新增财力优先用于民生支出,创造条件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机制;整合人社、卫生、民政部门经办机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险新体制;逐步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形成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试行建立城乡居民大病统筹制度,使城乡居民和干部职工享受同等的大病救助待遇。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等保障措施相互衔接、相互补充,使保障对象和制度做到不重不漏。切实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积极实施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建设,加大城市棚户区改造力度,在市区陈仓、金陵湾等片区建设保障性住房110万平方米,在县城和重点镇建设保障性住房73万平方米。加快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建设,并逐步向县乡村延伸,方便群众办事。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启动“教育振兴八大工程”,促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切实抓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和社区幼儿园建设,缓解城乡“入园难”问题。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内涵能力建设,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市教育中心建设,建成市特殊教育学校。支持宝鸡文理学院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筹建宝鸡综合性

大学。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落实政府公共卫生补偿政策,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贴息支持县以上等级医院提升医疗水平,推进城乡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深入推进药品“三统一”工作,稳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配套机制,调整提高报销比例,大力发展中医药,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坚持“预防为主”方针,认真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卫生监督和妇幼保健工作。深入开展“健康宝鸡”全民健康教育行动,

巩固提升卫生县城(镇村)创建成果。

加快计生文化广电等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深入开展农村母亲健康工程、优生促进工程,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基层文化体系建设,繁荣文化艺术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做好“非遗”申报和保护工作。加快市广电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积极申办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加快游泳跳水馆、射击中心建设步伐,办好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等国家级赛事。支持社会力量兴建老年公寓、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扩大便民服务范围。为残疾人办好十件实事,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编制2011—2020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监管责任,加大对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企业等高危行业的监管,完善各种应急预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面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三调联动”机制,集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工作,主动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及时发现并就地化解不稳定因素。启动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推进法治城市建设。以新一轮“平安宝鸡”创建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的严控严打,完善社区治安群防体系,提高社会

治安管理水平。

(八)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切实加强节能减排。综合运用工程节能、技术节能和合同能源管理三项措施,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完善建筑节能审批审查制度,为社会节能做好表率。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污水及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突出抓好水泥、化工、冶炼、造纸等重点企业的节能改造,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强化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污染整治,着力实施水污染、大气污染等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全面启动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大千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搞好污染防治,改善沿河两岸生态环境。大力实施生态治理工程,全面开展眉县霸王河、凤县小峪河等河流治理。做好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检验收工作,争取国家生态示范市命名。实施村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畜禽粪便处理示范项目,全市所有县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要达标运行。

深入推进绿色宝鸡建设。实施防护林建设,加强天然林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广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积极实施城区绿化、台塬坡面绿化、交通道路绿化等“九大工程”,抓好渭河流域西山段和北坡绿化工作,完成植树造林1600万株。深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在完善主体改革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配套改革。板块推进“三化一片林”生态家园示范村建设,扩大绿化面积。做好西安世园会宝鸡园筹建和参展工作。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形势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切实转变职能,改进机关作风,真正做到对人民

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

坚持科学决策。各级政府组成人员要加强学习,吃透中省政策,掌握市情特点,把握发展规律,找准结合点,既谋事又成事。坚持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社会公示、集体讨论

等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经常深入基层特别是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健全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途径和形式,提高政府发展经济、管

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创新工作理念。大力推进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创新,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实践尝试,用创新的理念发展经济、管理城市、富裕百姓。旗帜鲜明的鼓励创新,激励创造,推动创优,允许失败,使创新成为引领宝鸡发展的鲜明主题。主动学习沿海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在源头上缩小差距,在工作上不断追赶。用一流的规划和领先的创意设计引领宝鸡高水平发展,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坚持规划设计高起点、高品位,每一个规划、每一项工作的谋划设计都要争取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提高执行能力。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一把手”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事项、重点工作,跟踪督办,狠抓落实。盯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究,切实提高政府工作的执行力。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多服务、少干预,加强政务公开,推进依法行政,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用好财政资金。不断壮大骨干财源,大力培育新兴财源,切实增强财政实力。深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征缴等制度改革,完善预算编制,把政府所有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健全科学完整、结构优化、有机衔接、公开透明的政府预算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多地向农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社区服务等方面倾斜,全面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强灾后重建工程决算和财政重点工程项目资金的审计

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改进工作作风。各级政府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敢于负责,勇于担当,遇事不怕、不躲、不推,做到对组织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工作负责。各级公务员要以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迎接各种竞争和挑战,勇于面对困难,敢于触及矛盾,以良好的作风取信于民,以实干的精神成就事业。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密切联系群众,广泛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处理群众各种合理诉求,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和拥护。

加强廉政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规范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土地征用出让、国有资产转让等公共资源权力运行,严格执行项目公开招投标制、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和办事程序。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廉政准则》办事,严禁各级领导干部插手工程建设等领域经济活动。加强“三公”消费管理,压缩会议、接待、办公等公用经费,严格公务用车购置和管理,停止一般性因公出国出境。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严肃查处各类腐败问题,把政府廉政建设提高到一

个新水平。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奋力实现“十二五”

经济社会发展高点起步、良好开局,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2月24日在宝鸡市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戴征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

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以赴保增长,改善民生促和谐,圆满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806.6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财税总收入91.8亿元,增长19.2%;地方财政收入30.1亿元,增长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46元,增长23.6%;农民人均纯收入4186元,增长19.6%。一年来,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保增长的政策措施,经济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超前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突破了长期以来制约宝鸡发展的瓶颈;顺应人民群众对创建最佳宜居城市的迫切愿望,扎实开展创建活动,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环境优美城市称号,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跻身“新中国60个城市发展代表”行

列,宝鸡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保增长成效显著,工业发展全面提速。把抓工业作为保增长的重点,全力以赴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96户,完成增加值342.4亿元,增长19.8%,增速持续位居全省第一。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势头迅猛,12户大企业大集团完成总产值48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9%,东岭集团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宝石钢管跨入百亿企业行列。国企改革迈出新步伐,宝鸡机床与秦川机床合资、长岭股份破产重整及6户政策性破产企业重组工作顺利完成。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240亿元,增长25.5%。技术创新取得新成绩,新建成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节能

减排成效明显,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00个,完成投资410亿元,项目投资额、大项目数、竣工投产项目数均比上年翻番。法士特消失模铸造、石油钢管连续油管生产线、大唐宝鸡热电等项目建成投用,宝二电扩建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9.1亿元,增长41.7%。围绕落实关天规划和产业振兴规划,高起点谋划储备了260个重大战略项目,总投资1485亿元。争取中省各类资金86.3亿元,增长34.7%。全年合同引资637.9亿元,到位资金247.6亿元,招商引资工作受到省政府表彰。

文化旅游取得突破,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第二十届西交会和“两节两会”,法门寺合十舍利塔、中华石鼓园建成对外开放,中华礼乐城等十大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周秦文化产业示范区规划通过国家级评审,成为全省重点支持的文化园区。全年共接待游客129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亿元,增长21%。金融业快速发展,全年新增贷款106亿元,是上年增量的两倍多,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对外营业,凤翔县荣获全国金融生态县。商贸物流业加速发展,陈仓物流园区会展中心、开元商城、名汇购物广场建成投用,住房、汽车、家电等消费持续升温。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0.1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230.3亿元,增长13.9%。

县域经济实力壮大,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36户。现代牧业公司两万头奶牛场、7个千头奶牛场、48个标准化奶牛小区、5万头良种仔猪繁育场建成投用,奶牛和生猪存栏分别达到17.7万头和 98.6万头,果品总产量77.4万吨,粮食总产达到165.6万吨,形成了畜为主导、果为特色、粮为基础的发展格局。县域工业化取得新进展,安排 5000万元支持重点园区建设,9个省级重点县域工业园新开工项目53个,县域经济、非公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分别达到45.2%、47.6%。凤翔、扶风县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提升最快百强县。城镇化步伐显著加快,启动了关中百镇 21个项目和 12个省级重点镇建设,一批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工程陆续开工。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修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饮水工程243处、沼气池2.1万口,全市五

星村、四星村分别达到100个和300个。

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载体服务功能明显提升。编制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宝天高速建成通车,西宝高速改扩建、宝平高速、西宝快速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凤凰、蔡阳、龚刘渭河大桥和陈仓大道东段、宝鸡高速客运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城市交通体系日趋完善。5万吨中水回用、冯家山引水复线、老城区重点区域集中供热改造等工程顺利完工,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复检,县县建成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城市环境质量连续3次位列全省第一。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取得新成效,陇县等11个县区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县验收,凤翔、麟游、千阳县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县城,凤县荣获全国最美小城殊荣。数字化城管系统延伸至陈仓区,我

市被列为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得到持续改善。启动实施了2309个民生项目,完成投资45.4亿元,比上年增加13亿元,投资额为历年之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推行,全市60岁以上老人喜领养老金。率先在全省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廉租房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在制度层面上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加快,高考质量进一步提升,渭滨区建成省级“教育强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麟游县荣获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直文化单位体制改革启动实施,8个项目入选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全国竞走大奖赛、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十万贫困户增收行动计划”顺利实施,突破西山成效明显,全市10.5万人实现温饱和脱贫,22.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农村灾民住房重建全部完成,累计完成灾后重建投资48亿元。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中心、儿童福利院项目基本完工,3个县级中心敬老院、3个县级社区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渭滨、金台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城区。人口计生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金台区荣获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国土资源管理进一步加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防震减灾能力日益增强,地震前兆信息和技术服务系统建成投用。实施了寄宿制中小学蛋奶工程、农村育龄妇女健康检查治疗、供热供气扩容、宝虢凤收费站撤站等十件

惠民实事,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人事、监察、审计、统计、广电、人防、气象、档案、地志、双拥、民族宗教、国家安全、妇女儿童、侨务外事、扶残助残、慈善事业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一年来,我们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以及专家学者的建议和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政府系统全面推行干部学习教育、重大事项科学决策、畅通民意接受监督、政府大督查四项工作制度,完善新闻发布机制,开通了市政府领导和28个部门领导信箱,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办事效率和为民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处置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广泛开展“五五”普法,深入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信访突出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平安宝鸡创建深入推进,广大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到

92.4%,位居全省前列。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我们取得这样令人鼓舞的成绩,这是市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共谋发展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给予我们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宝单位、解放军和武警驻宝部队,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大企业数量不多,大产业没有真正形成;经济结构仍不尽合理,县域经济实力依然不强,非公经济发展缓慢,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民持续增收困难,统筹城乡发展压力较大;城镇化水平不高,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市重大基础设施还不能支撑特大城市建设的需要;一些干部创新意识不强,思想解放不够,工作作风不实,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0年政府工作

今年,是全面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我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实现率先发展的重要一年。当前,已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国内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仍显不足,经济发展的外部形势依然严峻。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今年的经济发展环境将好于去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城镇化步伐、扩大消费等一系列重大措施;颁布的关天规划将宝鸡的发展首次上升到国家战略,定位为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一批涉及宝鸡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列入了国家盘子;国家还将出台西部大开发新的十年规划,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为我

市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纵观宝鸡发展,连续多年的较快增长,为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积蓄了强大势能;大企业大集团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谋划和实施的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增强了加快发展的承载能力;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经过抗震救灾、应对金融危机等工作的锻炼,全市干部群众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共识,焕发了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宝鸡率先发展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些因素,都为我市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凝心聚力,积极作为,以攀高争先、敢闯一流的雄心壮志,努力开创宝鸡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委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第一”、“五大突破”的思路目标,强力推进“率先发展八大工程”,以关天规划实施为契机,在更高层次上谋划未来发展;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全面提高“三农”发展水平;以建设生态园林特大城市为目标,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根本,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奋

力实现宝鸡发展的新跨越。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4%,力争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

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4%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4.3%和2.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以内。

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握大势超前谋划,全面提高宝鸡科学发展水平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出现新的重大变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基调。我们将抢抓关天规划实施机遇,把加快推进“率先发展八大工程”,作为顺应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推动宝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加快推进关天规划实施。按照关天规划对宝鸡的战略定位,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一个枢纽、三大基地、两个示范区”为支撑,全力建设生态园林特大城市和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一个枢纽”,就是超前建设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立体交通网络,使宝鸡成为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西部交通枢纽;“三大基地”,就是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姜炎周秦文化基地,重点建设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配套能力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的工业强市,打造区域性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中心;“两个示范区”,就是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使科技创新能力和城乡一体化水平位居经济区前列。到2020年,全市的生产总值达到3500亿元,力争3800亿元,市区人口达到130万,建成区面积达到14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0%,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居民收入位居全省前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要按照这一目标,加快落实我市关天规划实施意见,抓紧编制县域发展规划和部门专项规划,高质量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我市的经济增长由单纯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外贸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拉动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积极扶持县域经济发展,尽快改变“市强县弱”的现状,优化区域经济结构。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提高非公经济比重,促进所有制结构改善,使非公经济成为我市吸纳就业、财税增收的重要力量。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宝鸡各类产业在更高层次上协同发展。以城镇化为突破口,积极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探索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积极引导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标准,为扩大内需、拉动

消费奠定基础。

加快推进“率先发展八大工程”。以“五大突破落实年”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龙头企业带动、园区突进、农业农村“三增一创”、文化旅游精品、交通枢纽提升、城镇化推进、市场体系建设、生态环保等“率先发展八大工程”建设。进一步聚集整合各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