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柔然与柔然汗国

柔然与柔然汗国

柔然与柔然汗国
柔然与柔然汗国

柔然与柔然汗国

柔然的族名与族属柔然 《魏书》作“蠕蠕”《晋书》记作“蝚蠕”《宋书》、《南齐书》、《梁书》记为“芮芮”《北齐书》、《周书》、《隋书》记作“茹茹”。柔然,是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活动于我国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古代民族之一,与其并存的还有敕勒。当时,正是我国历史上处于十六国、南北朝纷争对峙时期。其族源族属 《魏书》称属“东胡之苗裔” 与鲜卑同源 《宋书》、《梁书》说是“匈奴别种” 《南齐书》指为“塞外杂胡”。研究者在谈到柔然时多将它列属东胡系部族 可以理解为其统治核心是与鲜卑接近或鲜卑化的“胡”人 而实际上同“匈奴”等一样 在“柔然”名下囊括的民族成份颇为复杂多样。

柔然兴起 柔然兴起于内蒙古乌兰察布高原

5世纪初在漠北立国。据史书记载3世纪末拓跋力微时柔然始祖木骨闾为拓跋鲜卑人奴隶 成人后免除奴隶身份而为骑卒.4世纪初拓跋猗卢时304年316年木骨闾延误军期,按照法律应当处斩,于是畏罪逃匿于沙漠山谷间,纠集逃亡者百余人,依附游牧于女水,今武川县抢盘河,一带的纥突邻部。至木骨闾子车鹿会时 开始拥有部众 自号“柔然”。领地即对鲜卑的隶属, 柔然后向北迁徙,在意辛山,今达茂旗沙拉木伦河流域一带驻牧,役属于拓跋鲜卑,每年向拓跋魏统治者进贡畜猎品。柔然人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经济生活为主,驻牧地域随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冬则徙度漠南 夏则还居漠北”。柔然崛起于立国

崛起 车鹿会下传四世 柔然有了一定发展 所控地域分东、西两部分。有属于柔然的别部 如无卢真部等 匈奴余种拔也稽部、高车斛律部、副伏罗部等。统治核心是郁久闾氏 可汗均出自这一氏族。

柔然经济1 柔然是游牧民族 逐水草放牧 牲畜数量很大 把畜牧业作为主业。狩猎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用貂皮、虎皮、狮子皮等与北朝或南朝交换。

2 手工业附属于畜牧业 有制造毛毡、皮革、车具、金属的行业。

生活、习俗、宗教居无城郭 以穹庐毡帐为室 首领与部众都住穹庐 衣毛皮 食畜肉 饮畜乳。贵族穿小袖锦袍 小口裤 着靴。辫发左衽。 社会流行以东为贵 所居穹庐毡帐一概东向。 柔然人早期信奉萨满教 以后传入佛教。史载法爰为柔然国师 曾为可汗解释经文和数术之学 享受俸三千户的待遇。柔然人实行氏族外婚制 有收继婚风俗。

柔然文化 柔然初兴时国政简约 无文字 将帅以羊屎粗略核记兵数 稍后颇知刻木记事。 汉文化对柔然产生很大影响。5世纪中叶 可汗予成(464~485)仿照中原王朝做法 建元“永康” 是柔然用汉字建年号之始 后来其他可汗还用过“太平”、“太安”、“始平”、“建昌”等年号。 史载柔然国相擅长星算数术 精通汉语。曾向南齐求要医病、织锦之人及指南车、漏刻等物。

376年 拓跋鲜卑什翼犍死 西部柔然投附铁弗匈奴刘卫辰而脱离拓跋部控制。

391年 东、西柔然遭拓跋魏攻击 重又降附。

394年 西部柔然北魏兵击破 贵族社仑转奔东部柔然。不久 社仑杀兼并东部柔然余众 大掠五原以西诸部 北渡大漠。

立国 402年 社仑远遁至漠北 进入高车 敕勒 腹地 兼并诸部 势力大振 北徙弱落水 今蒙古国土拉河 立军法。稍后 于頞根河 今鄂尔浑河 大破来攻的匈奴余部 尽并其众。又四出征服所邻部落 达到强盛。于是 社仑在弱落水畔立庭帐 自号丘豆伐可汗 建立了以郁久闾氏为核心包括北方诸游牧部族的柔然汗国。

柔然汗国盛时疆域 “其西则焉耆之地 东则朝鲜之地 北则渡沙漠 穷瀚海 南则临大碛 其常所会庭 则敦煌、张掖之北”。 大体北到贝加尔湖 南抵阴山北麓 东达大兴安岭 西迄准噶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 并曾进入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上的北方各族如契丹、库莫奚、室韦等及西域诸城邦国如焉耆、鄯善、龟兹、姑墨以及东道诸国 都曾役属于柔然。

柔然与北魏

5世纪开始 柔然与北魏兵燹 xiǎn 连年 相互攻战 与羌人姚氏所建后秦 都长安 和汉人冯氏所建北燕 都和龙 及南朝宋、齐、梁诸政权则通好和亲 意在牵制北魏。

410年 北魏永兴二年 社仑扰边 死于败退途中 柔然贵族内讧 统领别部镇守西界的大檀得立为可汗。大檀可汗与北魏的征伐 大檀即位后 频繁侵扰北魏边地 双方征扰不断。

424年 北魏始光元年 大檀率6万骑深入云中 秦汉时治今托克托县古城村古城攻陷盛乐宫 今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 来征的北魏世祖拓跋焘 被柔然骑兵围困五十余重 后解围去。次年,大檀闻北魏兵分五路汇聚漠南 惊骇北走。

429年 柔然汗庭遭北魏两路大军攻击 部众四散 损失惨重 大檀绝迹西走 不知去向。高车等部乘北魏兵势 大杀柔然 前后归降北魏的柔然人达30余万 柔然力量开始削弱。柔然与北魏的和好 大檀子吴提立为敕连可汗时 为免遭北魏进一步打击 遣使朝贡 双方一度和好。434年 北魏延和三年 吴提娶北魏西海公主 拓跋焘纳吴提妺为左昭仪 柔然数百人朝魏 献马二千匹 北魏回赠甚厚。柔然与北魏的战争 后吴提子吐贺真立 号处可汗。

处可汗在位期间 444年 464年 柔然遭北魏多次征讨 损失人畜百余万 不复南掠。

464年 吐贺真死 子予成立 号受罗部真可汗。

470年 柔然侵北魏边塞 北魏献文帝亲征 与诸将会军于女水 武川县境内抢盘河 之滨 柔然多受北魏奇兵诱惑 战死五万人 降万余人 北退三千余里。北魏因这次战役胜利 改女水为武川 即今呼和浩特市武川名称之由来。柔然役属高车、归附北魏

492年 北魏七万骑侵入柔然 属部高车首领阿伏至罗乘机率十余万落摆脱柔然控制 自立为主 削弱了柔然的统治。柔然统治者多次请求北魏通使和亲 遭到拒绝。

508年 可汗又遣使奉函书 献貂裘 向北魏请和而不成。

511年后 柔然可汗屡遣使朝贡北魏 又西征高车 擒高车王弥俄突并杀之 重新将高车部众纳入柔然统治之下 国势稍有恢复。

520年 可汗因信用女巫 被其母及臣下所杀 众立其弟阿那瓌为可汗 族兄示发不服 率众数万伐阿那瓌 阿那瓌失败后南投北魏 入洛阳 受封朔方郡公、蠕蠕王。柔然对北魏的隶属 阿那瓌投靠北魏后 柔然诸贵族互争可汗大位 国内大乱。

521年 阿那瓌请求北归 北魏议允 遣使往喻婆罗门可汗退位以迎阿那瓌。婆罗门无逊避之心 遣兵来迎 阿那瓌不敢北行 驻扎在北魏怀朔镇(故址在今包头市固阳县白灵淖尔乡城库伦古城)一带 与漠北柔然可汗对峙。值婆罗门受高车攻击 败后率十部落至凉州降于北魏 于是柔然部众数万迎阿那瓌还漠北 北魏命其驻牧怀朔镇北。此后 柔然与北魏联系更为密切

522年 阿那瓌上表请求援助 北魏给粮万石。柔然对北魏的隶属 525年 应北魏统治者召唤 阿那瓌率众十万帮助北魏镇压了六镇起义 从武川镇(故址一说为今武川县西乌兰不浪土城梁古城)至沃野镇 今乌拉特前旗苏独仑乡根子场古城 连战连捷。柔然与北魏和好无战事 又多得北魏援助 故“部落既和 士马稍盛” 阿那瓌乃号敕连头兵豆伐可汗。此后 频繁通使北魏。

528年 北魏孝庄帝以“阿那瓌镇卫北藩 御侮朔表 遂使阴山息警 弱水无尘” 特准他“赞拜不言名 上书不称臣”。

532年 孝武帝太昌元年 阿那瓌遣使朝贡 并为长子请婚。次年 孝武帝诏以范阳王长女琅邪公主允嫁 未及成婚 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北魏分裂后柔然的对外关系 北魏分裂后 东、西魏竞相与柔然结好 以削弱对方。西魏文帝以舍人元翌女称为化政公主嫁与阿那瓌弟 又娶阿那瓌女为后 送给大量财物。阿那瓌遂扣留东魏使。

538年 阿那瓌屡掠东魏边郡 又杀使者。东魏放还柔然使者 好言相慰 并利用西魏文帝所娶阿那瓌女病死之事离间柔然与西魏关系 阿那瓌与东魏和 双方互使 并联姻。 北齐、北周时 柔然也利用双方对峙关系获利。之后 中原大乱 阿那瓌愈益骄横 “遣使朝贡 不复称臣”。此时 突厥日益强大 对柔然形成很大威胁。辗转于北齐、突厥-西迁

554年 庵罗辰试图脱离北齐控制 遭受多次打击 一次损失三万余人。

柔然政治、军事

政治 统治阶级有可汗、将、帅、大人、俟利、俟利发、俟利莫何、俟斤、莫何、吐豆登等。柔然官职对突厥、回纥的影响非常大。

阿那瓌时 摹仿北魏制度 立侍中、黄门等官 用南齐人淳于覃 音谈 为秘书监黄门郎 掌管文墨。

军制 社仑时建立军法 实行十进位军制 千人为军 置将一人 百人为幢 置帅一人。柔然法律、氏族法律 作战争先者 赏给掳获的财物人口 退却懦弱者 以石击首杀之 或捶挞。

氏族 社会由许多氏族部落组成 如纥突邻部、阿伏干部等等是主要部落。还有属于柔然的别部 如无卢真部等 匈奴余种拔也稽部、高车斛律部、副伏罗部等。统治核心是郁久闾氏 可汗均出自这一氏族。

史料 1 房玄龄等撰 《晋书》中华书局 1974年。 2 沈约 《宋书》中华书局 2003 年。

3 萧子顕 《南齐书》 中华书局 1972年。

4 姚思廉 《梁书》 中华书局 1973年。

5 魏收撰 《魏书》 中华书局 1974年。

6 李百药 《北齐书》 中华书局 1972年。

7 令狐德棻撰 《周书》 中华书局 1971年。

8 魏征等撰 《隋书》 中华书局 1973年。

9 李延寿撰 《北史》 中华书局 1983年。10 刘昫撰 《旧唐书》 中华书局 1975年

中亚五个斯坦国

中亚五个斯坦国 中亚这个地方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气候是极其干旱的,主要以荒漠和戈壁为主。当然也有例外——天山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这三大山脉形成了一个山结,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 天无绝人之路,虽然中亚非常苦寒,可是却被天山山脉拯救了。因为天山山脉绵延而高大,两边又都是盆地,是典型的中间高四周低地形,于是造成了非常丰富的冰川雪源,融化成一条条河流。河流的滋润诞生出绿洲,于是造就了天山周边的农牧业环境。所以说如果新疆甚至中亚如果没有天山这个山脉,那就更加糟糕了。而天山山脉滋润出最好的地区,也就是所谓的“七河地区”。 七河地区,顾名思义,七条河流。这七条河流指的就是:伊犁河、卡拉塔尔河、阿克苏河、列普瑟河、阿亚古兹河和巴斯坎河、萨尔坎德河。这七条河流都是发源于天山谷地,最终流向了巴尔喀什湖。可是后来巴斯坎河和萨尔坎德河干掉了,所以只能换上另外两条没有流向巴尔喀什湖的楚河、塔拉斯河来凑数。 楚河是现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界河,河流两岸都是非常好的区域。所以两国大城市都在这附近,比如说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比什凯克、哈萨克斯坦前首都阿拉木图以及咱们中国第一大诗人李白的诞生地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 七河流域这片区域现在大部分属于哈萨克斯坦,这里是中亚最好的一片牧场。对于全国大部分区域都是荒漠戈壁哈萨克斯坦来说,这里是非常完美的区域。这个地方以伊犁河为最大,所以被我们称为伊犁河谷。

这个地区最早曾经属于白种人中的斯基泰人游牧的区域。这波人讲的语言是波斯语。他们和波斯人、印度人一样,都属于雅利安人。他们这波人,也就是我们汉代史书所记载的乌孙、康居等国人。 提到乌孙和康居,大家应该想到了,后来蒙古高原的匈奴崛起,冒顿单于控制着这里。可是汉武帝出现了,一方面用软手段派张骞通西域去争取拉拢他们;另一方面又用硬手段派卫青、霍去病吊打匈奴,造就了封狼居胥(肯特山)的战斗记录。于是这些人开始成为了汉人的小弟。匈奴衰落以后,位于我家乡大兴安岭一带的鲜卑人崛起了。结果还在原地游牧的鲜卑人打入中原以后,原来是鲜卑奴隶的柔然崛起了,和打进中原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爆发了极大的冲突。选进语文课本而且为大家所熟知的《木兰辞》,说的就是这段故事。 汉代以后,中亚游牧的斯基泰人在这里建立了很多城邦。比较有名的城邦有位于布哈拉的安国、塔什干的石国、撒马尔罕的康国和曹国等。这些人也就是乌兹别克人的祖先了。其实这些名字都是唐朝牵强附会的,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昭武九姓。 后来位于贝加尔湖地区的黄种人部落铁勒崛起了,铁勒也就是突厥,在首领阿史那土门的带领下,征服了原来位于北方草原的残余鲜卑人和取代鲜卑崛起的柔然汗国,于是突厥汗国诞生。 阿史那土门攻占柔然的时候,让他的弟弟阿史那室点密看守他们的原住地老家,也就是阿尔泰山至贝加尔湖的这片区域。战胜柔然之后阿史那土门自称为伊利可汗(伊利包括伊犁意思是同盟,而可汗大家肯定都知道,意思是首领、国王、统治者的意思。所以说伊利可汗的意思就是:同盟集体部落的统治者)。这时候,他的弟弟阿史那室点密坐不住了,我给你看家,你吆五喝六的当同盟集体部落的的统治者,也不给我个领导者(叶户)位置坐一坐!仗只有你会打么?我也会!我不跟你混了!你当哥哥的往东打?我不跟你混了,我往西打! 阿史那室点密这次西进,乌古斯叶户(部落酋长国)诞生了,回鹘、薛延陀等当地民族都做了他的小弟,乌古斯叶户也就是西突厥。后来,突厥被唐朝打服了,所以说回鹘又归顺了唐朝。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回鹘汗国失去了唐朝的保护,被

蒙古汗国世系

蒙古汗国世系 (孛儿只斤氏) 蒙古汗国世系(1206-1635) 1 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1206-1227 2 睿宗拖雷监国(太祖四子)1227-1229 3 太宗窝阔台(木亦坚汗,太祖三子)1229-1241 4 乃马真皇后监国(太宗后)1241-1246 5 定宗贵由(库裕克汗,太宗长子)1246-1248 6 海迷失皇后监国(定宗后)1248-1251 7 宪宗蒙哥(睿宗长子)1251-1259 8 世祖忽必烈(薛禅汗,睿宗次子)1259-1294 9 成宗铁木耳(完者笃汗,世祖次子裕宗真金的第三子)1294- 1307 10 武宗海山(曲律汗,1307-1311 世祖次子裕宗的次子顺宗答啦麻八剌的次子) 11 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普颜笃汗,顺宗三子,武宗弟)1311- 1320 12 英宗硕德八剌(格坚汗,仁宗次子)1320-1323 13 泰定帝也孙铁木耳(裕宗长子显宗甘麻剌的长子)1323- 1328 14 天顺帝阿速吉八(剌察八黑汗,泰定帝长子)1328 15 明宗和世剌(呼图克图汗,武宗长子)1328-1329 16 文宗图帖睦尔(扎牙笃汗,武宗次子)1329-1332 17 宁宗懿麟质班(超克图汗,明宗次子)1332 18 惠宗妥欢帖睦尔(乌哈克图汗,明宗长子)1332-1370 北元世系: 19 昭宗爱犹识理达腊(必里克图汗,惠宗长子)1370-1378 20 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乌萨哈尔汗,惠宗次子)1378-1388 21 恩克卓哩克图汗(天元帝长子)1389-1392 22 额勒伯克汗(天元帝次子)1393-1399 23 坤帖木儿汗(额勒伯克汗长子)1400-1402 24 鬼力赤汗(额勒伯克汗次子)1402-1408 25 额勒锥特穆尔汗(本雅失里,额勒伯克汗弟)1408- 1413 26 德勒伯克汗(答里巴,额勒锥特穆尔汗之弟)1413-1415 27 斡亦喇台汗(额森虎,鬼力赤汗子)1415-1425 28 阿岱台吉汗/岱总汗(阿岱,太祖弟合萨尔后裔)1425-1438 29 达达汗(脱脱不花王,1438-1451 脱古思帖木儿的第三子哈尔古楚克鸿台吉的儿子阿寨台吉的长子,额勒伯克汗侄) 30 麻儿可儿汗(马古可儿吉斯,达达汗第三子)1454-1465 31 摩伦汗(脱古思太子,达达汗四子)1465-1466 32 孛罗忽汗(孛罗忽,摩伦汗子)1466-1474 33 满都古勒汗(满都鲁,阿寨台吉的第三子,达达汗弟)1475- 1479 34 大元大可汗/达延汗(巴图.蒙克,阿寨台吉次子阿葛巴尔济济农子1480- 1517 哈尔古楚克台吉子博勒呼济农〔巴颜孟克〕之子) 35 塞音阿拉克汗(阿尔苏.博罗得,达延汗三子)1517-1519 36 阿剌克汗(博迪,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的长子)1519- 1547 37 库登汗(达赉逊,阿剌克汗长子)1548-1557 38 俺达汗(俺达,博罗得第二子)1549-1581

蒙古帝国时代西方对中国的认识_张西平

蒙古帝国时代西方对中国的认识 □张西平 当1206年铁木真被蒙古王公大会推为成吉思汗后,在欧亚大陆之间,一个马背上的草原帝国迅速崛起。随着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的正式建立,中国和西方的交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畅通阶段。中国和欧洲之间所横亘的无际的沙漠和绵延的群山再也挡不住响着驼铃的商队,驿站的建立更是为中西交通提供了稳定的条件。“正是在蒙古时代,中国才第一次真正为欧洲所了解。” 柏郎嘉宾的《蒙古史》 (L’Yatoria Mongslorum) 约翰?柏郎嘉宾(Jean PlanoCarpin),意大利的神甫。在蒙古的铁骑横扫东欧以后,1245年他奉英诺森(Innocent)教宗之命出使蒙古,试图了解蒙古的军事动向,修复蒙古帝国和欧洲的关系,以消解笼罩在欧洲人心中的对蒙古人的恐惧与惊慌。经过长途跋涉,身体略胖且年事已高的柏郎嘉宾奇迹般地到达了蒙古帝国的心脏哈剌和林(Karakorum),并参加了 贵由(Güyük )大汗的登基典礼,在递交了教宗的书信后,于1247年返回法国的里昂。 柏郎嘉宾返回欧洲后所写的《蒙古史》是当时欧洲第一部关于蒙古人的著作,他在对东方和中国介绍的“可靠性和明确程度方面,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是首屈一指和无可媲美的”。这本书之所以被给予如此高的评价,主要在以下两点: 第一,实地考察,材料翔实。柏郎嘉宾在蒙古帝国生活了三年多,书中的记载绝大多数是他亲眼所见,即便是一些有关蒙古和中国的历史情况,也都是那些多年生活在蒙古的西方人告诉他的,如乌克兰人、法兰西人等,可信度很大。《蒙古史》的这一特点,使它和以往西方的那种口头相传的游记有了根本性的区别。 第二,态度公允,评价客观。虽然柏郎嘉宾是一位方济格会的传教士,但他在这本书中“并没有以一位传教士的精神面貌来介绍蒙古人”,他也“没有为读者们提供一些过分臃肿的教

蒙古民族历史概况

蒙古民族历史概况 蒙古民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和自治民族。蒙古民族在繁衍生息、兴盛发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俗。 一、族源与族称 (一)蒙古民族族源 蒙古族起源于东胡系诸部族。即包括东胡、鲜卑、契丹、室韦——达怛。东胡人大约与匈奴同时见于史乘。东胡,是华夏人对当时内蒙古东部地区族属相同或相近的各部落的总称。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征服了东胡人,把他们划归左贤王统治。 东胡人及其后裔的居地大体上就是内蒙古东部地区。从昭乌达沙漠到额尔古纳河流域,是以东胡人和他们的后裔——鲜卑、后来的契丹、室韦——达怛人为主体的语言相同或相近,地域相连,风俗习惯也相似的各个部落的居住地。东胡后裔鲜卑人乘匈奴的衰败,占据了蒙古高原,强盛一时。“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人进入内地,并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秦、南凉等几个割据政权,后来拓跋鲜卑统一了黄河流域,建立了北魏王朝。7世纪以后,进入内地的所有鲜卑人最终同化于汉族之中。 在鲜卑人迁进内蒙古西部地区和内地以后,北魏时期在东胡故地居住的主要有契丹和室韦人。契丹人属于地道的蒙古人种。起初在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共有八个部落。他们在内部的争战、唐朝和突厥的统治、同邻族的战争中改变自己民族学面貌。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国辽王朝后,其统治遍及蒙古高原,许多部落都向辽王朝称臣纳贡。1125年辽亡于金,而辽宗室耶律大石又在中亚建立了西辽国。这样,契丹人大部分同化于汉族以外,一部加入了形成中的蒙古族。 室韦——达怛人居住在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东西、额尔古纳河与黑龙江两岸。史籍称其“南者为契丹,在北者号室韦”。6世纪时,室韦——达怛人分为五大部,曾受突厥的统治,后与唐朝保持密切关系。室韦、达怛这两个名称在汉籍中可以互通互易,所以,我们可以称他们为室韦——达怛人。唐朝时,称室韦为“十三姓达怛”。室韦——达怛人的语言,保持东胡后裔语言的特点和方言,这种语言和方言,叫作原蒙古语。 (二)蒙古民族族称 蒙古民族的名称起源于蒙古地区东北部的一个室韦部落——蒙兀室韦。“蒙兀”是蒙古一词的最早的汉文译写,见于《旧唐书·北狄传》。蒙兀室韦的居地在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后来,关于蒙古一词的不同译写还有很多,如“萌古”、“朦骨”、“萌骨”,等等。写作“蒙古”,最早见于《三朝北盟会编》所引《炀王江上录》。“蒙古这个词开始只是—个氏族或部落的名称,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建立蒙古汗国以后才成为一个新兴民族的共同称谓。 二、语言与文字 (一)蒙古语言 蒙古语是古老的民族语言之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布在中国、蒙古国、俄罗斯个国家。中国境内的蒙古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自治区。 蒙古语的主要特征有:在语音方面有严格的元音和谐律,即按照元音舌位前后或圆唇不圆唇进行和谐,如在一个词里,要么都是后元音(阳性元音),要么都是央元音(阴性元音)。但是前元音(中性元音)与后元音或央元音均可出现在同一个词里。在形态学方面以词根或词干为基础,后接附加成分派生新词和进行词形变化;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后置词和形动词,都有数或格的语法范畴;动词都有时、体态、式等语法范畴。在结构学方面,名子中的语序都有一定的规律。通常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在被修饰语之前,谓语在宾语之后,各种状语在句中都有一定的语序。

蒙古汗国及元朝时期对道教的政策

蒙古汗国及元朝时期对道教的政策 蒙古汗国及元朝时期、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呈现出异常兴盛的局面,它们并没有因为不同民族间相互征服和战争泯灭,反而由于蒙古民族对拥有上述某种或多种宗教的地区的征服或侵扰而使该教呈现向外扩张和传播的态势,这正是由于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们奉行了对诸种宗教尽行尊崇优礼的政策结果。尽管如此,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前景下,其优礼诸教的政策在就具体某一宗教说,还是有所侧重。 《元史》记载成吉思汗“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注释:《元史》卷二0二〈释老传〉)。成吉思汗虽未得“长生之药”,但“深契其言”。从而对丘处机有了新的认识。其实丘处机当时为全真道教之领袖,具有很大的势力和很高的威望。在金朝,由于北方人民与金朝统治者之间矛盾日益激化,有很多人加入道教,寻找安慰寄托,于是全真派“声威大振,门徒日增”,形成一股巨大的政治力量,而丘处机更是威望极高,时人评说:“在金之季,中原板荡,南宋孱弱,天下豪杰之士,无所适从,而重阳宗师长春真人,超然万世之表,独以无为之教,化有为之士,靖安东华,以待明主,而为天下式(注释: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卷工〈重修集贤官碑〉)。” 蒙古进入华北,金朝迁都开封,山东成为蒙、金、宋三方面角逐之地,等待时机的丘处机自然也就成了三方面争夺的对象,“随处往往邀请”。当成吉思汗派人前来宣召,他了解到成吉思汗“天赐勇智,今古绝伦,道协威灵,华夷率服”(注释:《元史》卷一〈太祖本纪〉),决定应召赴中亚谒见成吉思汗。于是成吉思汗通过丘处机将这支具有一定政治势力的道教组织拉到蒙古一边来。另一方面,抬高道教,优礼丘处机,有助于改善蒙古人形象,而丘处机又消弭了人民的反抗,巩固了蒙古在华北的统治。蒙古军在灭金时,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民罹俘戮,无所逃命”。活下来的人又被蒙古贵族虏为“驱口”。在此情况下,原本活动于北方的农民起义军红袄军把斗争的矛头由反抗金朝统治转向蒙古贵族,使其在华北的统治极不稳固。受到成吉思汗恩宠的丘处机回到中原,看到这种情况,便“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馀,由是为人奴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注释:《元史》卷二0二〈释老传〉)。丘处机这种释奴为良的措施,不仅使许多人免于被杀或当奴隶,更重要的是以此弭止了人民的反抗,对缓和阶段矛盾和民族矛盾,巩固蒙古在华北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传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传 拓跋焘(408—452),字佛貍,代(今山西外长城以南大同、左云一带)人,北魏皇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魏太武帝。在拓跋焘统治期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使西晋末年以来北方地区的割据混乱局面得以结束,为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拓跋焘生于魏道武帝天赐五年(408),为太宗明元皇帝长子。母杜氏,魏郡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人,太宗即位,封贵嫔,泰常五年(420)卒。泰常七年(422)四月,拓跋焘受封为泰平王,是年,因明元帝长期服用寒食散染疾,难理朝事,拓跋焘遂以皇太子身份临朝听政,成为摄政王。明年,太宗病故,十一月,拓跋焘正式即位称帝。 其时,北魏王朝经拓跋圭、嗣父子两代的经营,统一大漠,东破库莫奚,西败高车,大胜后燕慕容氏,尽取黄河以北山西、河北之地,隔河与南朝刘宋政权相峙。处于上升阶段的拓跋氏正雄心勃勃,力图统一北方,进击南朝。然而整个北方地区的形势仍然十分复杂,赫连夏称雄关中,匈奴别种卢水胡建立的北凉盘踞河西,鲜卑乞伏氏建立的西秦割占陇右,辽东则有冯跋建立的后燕,北方的柔然更是不断犯界侵扰,在拓跋氏统一北方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着许多强硬的对手。同时,南方的刘宋政权亦虎视眈眈,公元424 年,刘义隆即位,是为宋文帝。他一面改革内政,整顿吏治,督课农桑,在南方出现了一个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小康局面,史称“元嘉之治”。一面积极筹划北伐,力图收复武帝刘裕北伐时所丢失的洛阳、虎牢(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滑台(今河南滑县东)等河南之地,形成对北魏王朝的又一个威胁。因此,拓跋焘即位后,戎车屡动,频频征讨,开始了一系列的军事活动。北伐柔然,西征大夏拓跋焘的第一个目标便是柔然。柔然,《魏书》称蠕蠕,是鲜卑族的一个分支,约在五世纪初,建立起一个东起外兴安岭,西越阿尔泰山,南到大沙漠,北包贝加尔湖的强大游牧国家,成为拓跋族在北方的一个劲敌。北魏建立之初,柔然便不断侵扰,蠕蠕犯塞”的记载史不绝书。始光元年(424),拓跋焘即位不久,柔然汉纥升盖可汗大檀就率领六万骑兵攻入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杀掠吏民,抢劫财物,攻陷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故都。拓跋焘率轻骑讨之,亦陷入重围,全赖殊死拼战,才使柔然兵退。柔然的侵扰牵制了北魏力量,使其无力进一步征服其他割据政权,更无力南进,与刘宋王朝争强。拓跋焘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提出如果不先征服柔然,就会腹背受敌,陷于困境。他不顾太后和众多大臣的反对,在崔浩等支持下,决定北征柔然。 始光元年(424)九月,拓跋焘大集士卒,治兵于东郊,准备北征。十二月,拓跋焘亲征,以平阳王长孙翰率军出参合(今内蒙古凉城东北),自领一军进屯柞山(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境内),与阿伏干率领的柔然骑兵相遇,斩首数千,获马万余匹,大胜而归。明年十月,拓跋焘再次治兵于西郊,大举北伐,东西五道并进,大军至漠南,舍辎重,轻骑带十五日粮越大沙漠进攻,柔然可汗大檀惊慌失措,率众北遁。这两次北伐虽然并没有使柔然受到致命打击,但使得柔然对北魏的侵扰有所缓和。 始光二年(425),夏主赫连勃勃死,子昌继位。先是,赫连勃勃立太子赫连璝,后欲废璝而立幼子酒泉公赫连伦,璝于是攻杀伦,三子太原公昌又率兵攻杀璝,勃勃即以昌为太子,及勃勃死,昌遂得继位。拓跋焘闻知勃勃诸子相攻,关中大乱,遂乘机西伐。始光三年(426)九月,以司空奚斤领一军袭蒲坂(今山西永济县东),宋兵将军周几领一军袭陕城(今河南陕县西),进逼关中重镇长安。十月,亲领大军奔袭统万(今内蒙古乌审旗南),行至君子津(今内蒙古清水河县西北九十公里黄河处),天气暴寒,河水冰冻,拓跋焘遂帅轻骑二万从冰上渡河,兵至黑水(今陕西横山西北长城外无定河北岸的支流淖泥河),离统万城仅三十余里,正是冬至日,赫连昌在宫中大宴群臣,突闻消息,上下惊恐。赫连昌匆促领兵迎战,大败而退,城门未及关闭,魏军乘势攻入西门。赫连昌退入宫内,紧闭大门,拓跋焘见一时难以攻下,遂于第二天分兵四掠,获牛马十余万头,徙民户万余家而归。与此同时,另两路

可萨突厥(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书名:可萨突厥(欧亚历史文化文库) 书号:ISBN978-7-311-04027-7 定价:30.00元 作者简介: 桂宝丽,女,回族,1977年7月出生,中国社科 院历史学博士,现为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讲 师,世界史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古时期欧 亚草原游牧民族史,博士论文题目为《可萨史研究》。 内容简介: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主要收入的是1978年以来我国内陆欧亚诸方向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同时选择了部分国际欧亚学的经典名著,涉及区内众多民族、多种文化类别的语言、文字、风俗、宗教、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内容及其相互影响,在研究方法和资料构建上独显欧亚视野的优势和特色。 该套丛书的出版宗旨是:使读者能够在欧亚这一视野下系统、全面地品读历史,审视文化传统的发生、发展和变迁,认识我们的历史文化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推动我国的民族史、宗教史、边疆史、断代史乃至中华文化传统等现代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进步。 系统出版这些成果,对于指导我们国家的发展实践和构建稳定的发展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其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的民族史、宗教史、边疆史、各断代史乃至中华文化传统等现代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启发和推动作用,也将意义深远。 本书是“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中的一种,本书主要叙述6—11世纪活跃在欧亚大草原西部的可萨突厥人的历史与文化。可萨人(Khazars),也称为哈扎尔人,6世纪后期作为西突厥汗国的属部出现在南俄罗斯草原。西突厥汗国覆亡后,可萨人建立了强大的可萨汗国。大约在7世纪中叶,可萨汗国已是北高加索和伏尔加河下游地区一个重要的国家。8世纪晚期到9世纪早期,可萨汗国的统治阶层皈依了犹太教。虽然统治阶层信奉了犹太教,但是对其他宗教采取一种中立而宽容的态度。宗教上的宽容和国际贸易的利益使得许多基督教徒、穆斯林、犹太人以及异教徒到可萨汗国经商或居住,促进了可萨汗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9世纪前期可萨汗国势力最为强大,占有西至基辅,东到花剌子模草原,北到伏尔加

世界范围内蒙古人所建政权-----诺盖汗国世系

世界范围内蒙古人所建政权-----诺盖汗国世系 14世纪末年形成,汗国人自称曼格特人。在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都城为萨莱奇克城。约1556年统治集团两大势力内讧分裂,大诺盖汗国又称伊马尔公国,小诺盖汗国住库班河,后归并克里米亚汗国。还有阿拉腾乌尔多汗国等。1569年西部的领土为哈萨克汗国兼并,使得哈萨克汗国取得今西哈萨克斯坦。 诺盖汗国 诺盖汗1266---1298 查克1298---1300 布瑞1300---1325 卡尔.库楚克1325---1350 曼格特王朝 也迪该1369---1419

伊萨.贝格1410---1412 曼苏尔1412---1418 凯.库巴德1418---1426 努尔丁1426---1440 勃克卡斯1440---1453 帖木儿.伊本.努尔丁1440---1470 穆斯塔法1446---1460 奥斯曼1460---1466 阿里1466---1487 雅姆古尔赤.伊本.帖木儿1470---1500 穆萨.米尔咱?

施盖.伊本.穆萨1520 赛义德.雅克1520---1530 什格.马迈1530---1536 伊舍也? 玉素甫1536---1554 伊勒.米尔咱1550 伊斯马仪1554---1555 玉努斯1555----1556 大诺盖汗国 伊斯马仪1556----1564

提.阿赫马德.伊本.伊斯马仪1564---1578 米尔咱.乌鲁斯.伊本.伊斯马仪1578----1581 也尼? 伊斯特尔克.伊本1590----1613 颜.阿尔斯兰.米尔咱1613----1634 阿勒巴.米尔咱1613----1634 卡纳.米尔咱? 彻班? 德吉安.马姆伯特1772---1774 小诺盖汗国 卡兹姆.米尔咱1556---1590 巴尔.盖兹.阿尔斯兰1590---?

蒙古帝国的灭亡

一代强悍帝国的崩溃: 蒙古帝国的灭亡 1. 蒙古元朝被推翻 1368年,享国运不足百年的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起义推翻了,与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不同,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既没有战死,也没有自杀,而是率领着王族和所剩的军队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经兴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国完成了一次外来政权全身而退的“奇迹”。这得归功于从成吉思汗开始的近似于疯狂的扩张,使得蒙古帝国幅员辽阔,汗国、部落林立,而元朝的版图只算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元朝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国的大汗,对于蒙古各大汗国和部落享有宗主权。元朝的灭亡,只是使蒙古帝国失去了中国的领土,而蒙古帝国依然存在。元顺帝是元朝皇帝中少有的接触汉文化较深的一个,大都陷落仓皇北归的打击,对于他来说是极大的,虽然依然还是蒙古各部的大汗,但也不能排解他“去国怀乡”的忧愁,尤其是明朝军队对于他的继续打击又接连不断,更使他惶惶不可终日。终于,1370年5月23日,他怀着悲愤和郁闷,在沙拉木伦河畔的应昌去世。元顺帝的儿子爱猷识里达腊获悉父亲去世的消息后,便在哈拉和林继位,他将残元政权又维持了八年,并厉兵秣马盼望着有朝一日重登中国皇位。然而,他非但没有机会实现这一愿望,还面临着深入到蒙古地区的明朝军队的攻击。 1372年,明朝大将徐达率军攻向哈拉和林,这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大本营,是权力和荣耀的象征,一旦被明军攻破,蒙古帝国将彻底在世界上消失,因此,蒙古人的抵抗十分激烈,但是,被誉为“万里长城”的徐达一路上势如破竹,爱猷识里达腊几乎到了绝望地边缘。所幸,明朝的大军由于战线过长,后援不继,受阻于土拉河畔。 1378年,爱猷识里达腊怀着满腔遗憾去世,其子脱古思帖木儿继位,这位第三任残元皇帝所能控制的领土已经缩小到蒙古帝国最初兴起时的规模,恢复祖上的荣光更显得毫无可能了。 1388年,一支10万人的明朝军队在大将蓝玉的率领下在合勒卡河和克鲁伦河之间、贝尔湖南岸大败脱古思的军队,残元诸王、平章以下官员三千多人及军士七万余人被俘,脱木思帖木儿逃走后被其部将缢杀。这次的失败使黄金家族——忽必烈家族的残元政权丧失了在蒙古人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以至于大多数蒙古部落宣布脱离它而自立。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考点50个

1.官渡之战: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为争夺黄河中下游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199年,袁绍以大军攻许。200年,双方在官渡对峙,曹操夜袭乌巢,火烧袁绍粮草,并大破袁军主力,官渡之战消灭了元军主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东汉末年曹操为并吞江南而与刘备、孙权进行的一次决战。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统一北方后,出兵南下。欲统一全国。孙权派周瑜率军三万,联合刘备在赤壁与曹军决战,周瑜用火攻,打败曹军。战后曹操退守中原,孙权据有江东,刘备占领荆州、益州,奠定三国鼎立的新局面。 3.夷陵之战:三国初年蜀吴之问的一次战役。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乘关羽集中兵力在襄樊一线进攻曹军之际,派吕蒙袭杀关羽,夺回荆州。222年,刘备企图重新夺回荆州,于是以替关羽报仇为名,调集所有兵力,亲征东吴,孙权任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用火攻大败蜀军。此役将蜀的势力控制在长江三峡以西,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 4.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曹丕称帝后,采纳陈群的建议,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其体内容是通过品评,将士人分为九等,朝廷任命中正官到各地主持品评,被评为上等的人士将被推荐到各级行政机构中去做官。九品中正的实行结束了西汉以来乡举里选的察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改革,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5.士家制:三国曹魏推行的军事政策。为保证有足够的兵源和防止士兵逃亡,规定士兵及其家属另立户籍,称为“士家”。士家集中居住在邺城一带,由军营或郡县管理,社会地位很低。士家的子孙必须世世代代当兵,娶妻也必须是士家的女子。士家制度保证了曹魏时的兵源,是曹操称霸北方的重要条件。 6.平定南中:三国初年蜀对后方南中叛乱的平定。夷陵之战后,少数民族首领孟获起兵反蜀。诸葛亮首先与吴恢复邦交,切断了南中的外援。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率军征伐南中,采取攻心战术,七擒七纵,使孟获心悦诚服。南中的评定,促进了汉族和西南少数民族的融合,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7.高平陵事变:司马懿消灭曹魏宗室势力的军事政变。魏明帝之后,世家大族的代表司马懿和他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逐渐控制了军政大权。嘉平元年(249年),曹爽陪同曹芳出洛阳城南拜谒明帝高平陵,司马懿乘机在洛阳发动政变,把曹爽集团一网打尽,夺取了朝中大权,史称“高平陵事变”。从此,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氏父子手里。 8.占田制:西晋颁布的土地制度。又称占田课田制,占田课田制把占田制和田税制结合在一起,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课田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占田数是国家准许农民占有田地的数量,课田是国家征收田租亩数,每亩纳粮八升。晋武帝的占田侧是以西周的井田制为模式的,在当时的土地私有制下是行不通的,其限制兼并的用意也难以实现。 9.八王平乱:西晋皇族内部因争夺政权而引发的动乱。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死,惠帝即位,贾皇后为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外戚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皇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开始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进来,历时16年之久。306年东海王另立怀帝,八王之乱结束。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使得五胡乘虚而入。 10.五胡:魏晋之际内迁中原的少数民族的总称。汉魏之际,统治阶级为补充兵源及劳动力,强迫被征服的西部,北部少数民族内迁中原,亦有因自身经济发展而内迁者。其中主要有匈奴、羯、氏、羌、鲜卑五族,史称五胡。对北方社会经济的回复和发展有贡献。十六国时期,他们在北方先后建立过十余个政权。11.永嘉南渡:西晋永嘉年间中原官民为避战乱而向江南地区大规模的移民,史称永嘉南渡。永嘉是西晋怀帝司马炽的年号。311年,匈奴兵破洛阳,俘虏怀帝,一引起地方动乱。而当时南方社会较为安定,于是大量地主挟族人及部曲南逃。东晋政府为安置侨民设置侨州侨郡。永嘉南渡客观上促进了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开发。 12.祖逖北伐:东晋初年由祖逖领导的北伐。永嘉七年(313年),祖逖率宗族部曲渡江北上,率军向今安徽、河南地区进发,得到各地人民支持,先后战败石勒、石虎军队,胜利进军至陈留、封丘一带。时司马睿已称帝,恐祖逖势力强大,难以控制,派戴渊任总领北方六州诸军事,牵制祖逖,阻止北伐。祖逖深感北伐无望,忧愤而死。祖逖死后,原来收复的地区又相继失去。 13.桓温北伐:东晋桓温为收复北部失地而进行的北伐。桓温于公元354年、356年、369年,先后三次进

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

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1225年成吉思汗分封四个儿子,长子术赤的封地是后来的钦察汗国的原型;次子察合台的封地是后来察合台汗国的原型;三子窝阔台的封地是后来窝阔台汗国的原型;四子拖雷的封地在蒙古本部,但其子旭烈兀在西征结束后受封波斯地区,后其在封地建立起伊利汗国。从此形成了蒙古帝国的在外四大汗国。

?钦察汗国(1242年--1502年) 钦察汗国又叫金帐汗国,是四个汗国里面积最为辽阔的一个,为术赤次子拔都所建,其疆域东起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西到斡罗思,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极圈附近。拔都把伏尔加河地区作为政治中心,在入口处建立了首都萨莱城(今阿斯特拉罕附近)。罗斯诸公国与钦察汗国为藩属关系。明朝推翻元朝的同时,钦察汗国拔都系主要分支被新兴起的白帐汗国所取代,而后俄罗斯开始崛起,蒙古人在中、东欧、西、北亚逐渐失去了影响力。 金帐汗国是一个由各民族组成的庞杂的联合体,其中作为征服民族的蒙古族,人数甚少。东南欧,特别是钦察草原,是钦察人居住的地方。汗国的人口主要是钦察人、保加尔人、花剌子模人,以及其他一些突厥系族群。尤其以钦察人与土库曼人居多。 由于统治民族蒙古人占少数(约数万人),因此,逐渐被周围的大量钦察、突厥蛮等突厥部族所同化,到14世纪前叶,完成了突厥化过程,突厥语和突厥文成为汗国的通用语言和文字。

素有“20世纪俄国黑格尔”之称的俄罗斯著名思想家别尔嘉耶夫 曾有过这样精辟的论述:东方与西方两股世界之流在俄罗斯发生碰撞,俄罗斯处于二者的相互作用之中,俄罗斯民族不是纯粹的欧洲民族, 也不是纯粹的亚洲民族,俄罗斯是世界的一个完整部分,是一个巨大 的东—西方,它将两个世界结合在一起,在俄罗斯精神中东方与西 方两种因素永远在相互角力。这段名言精确地诠释了俄罗斯文化的东、西方双重属性。 在史学界一直存在这样的观点,即蒙古入侵使俄罗斯完全“鞑靼化”了,蒙古文化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这是俄罗斯东方属 性形成最重要的时期,这里所指的蒙古即金帐汗国。不过也有学者质 疑其影响力,认为俄罗斯的东方属性形成根植于对拜占庭文化的汲取,而非主要来源于蒙古的统治和其文化的渗透。不管哪种说法更具说服力,单就金帐汗国统治俄罗斯近两个半世纪来讲,其文化的冲突与融 合的作用应该是显著的。

柔然简史

柔然简史 胡辣羊蹄 东晋后期,蒙古草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民族,自称 柔然 。在史书上又称作 蠕蠕 、 芮芮 、或者 茹茹 。祖先源于东胡,与鲜卑有亲缘关系。其核心部落为郁久闾氏,立国前依附于赫连勃勃,受迫于鲜卑,附属拓跋部。 一 柔然的起源 鲜卑拓跋部首领力微出兵掠夺邻居部落,抢得一个小男孩,其主人给他取名 木骨闾 ,意为 秃头 。木骨闾长大以后英武健壮,被主人免除其奴隶身份,成为一名骑士,不断建立战功。后因延误战机,怕被处死,遂与部属 多人逃到大兴安岭西南的纥突邻部落中避难。木骨闾死后,其子车鹿会当了首领,征伐和收抚周围的部落,人数越来越多,于是自称 柔然 ,意为 勇敢的斗士 ,别称一族。从此,出现了 柔然 这一新的民族。北魏登国九年 ,车鹿会率众继续向西南方向的蒙古高原迁徙,当地的匈奴人和鲜卑人都不断投归于他,因此,柔然人主要是由鲜卑人和匈奴人融合组成。四世纪中叶,柔然人游牧于今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附属于拓跋部。 年北魏拓跋圭重建代国,创建北魏, 年建都平城 山西大同 ,称帝后,附属拓跋部的柔然也进居阴山一带。 二 柔然的兴盛 车鹿会死后,传位数代,至四世纪末,社仑成为首领,与北魏交恶。这时北魏忙于统一中原地区,社仑便率领柔然的核心部落脱离北魏的控制,从内蒙古的阴山、河套一带向北迁徙。 赫连勃勃的父亲曾率部归属前秦苻坚,后为北魏所灭,铁弗朗逃亡后秦,受到后秦姚兴的宠遇。任用卫安北将军、五原公,镇守延安。 年,赫连勃勃拥兵自重立,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匈奴人赫连勃勃原名铁弗朗,勃勃称王后改姓赫连氏。国号大夏,据有河套之地,南抵陕西延安和宁夏固原。 羌族人姚苌原为羌族首领姚弋的中子。 年,他哥哥姚襄在与前秦的征战中丧命,姚苌率部降于前秦苻坚。 年,苻坚在肥水大战大败,出逃后为姚苌所杀。次年,姚苌起兵反秦,率羌部独立,建国后秦。 柔然的国境东与辽宁西南、河北东北的北燕相邻,西南与陕西、内蒙古的大夏相邻,故而柔然建国前依附于赫连勃勃,建国后先与北燕、后秦友好,在北方与北魏抗衡。对北魏来说,柔然的独立就是 忘恩负义 ,故而互相攻伐不止。 公元 年 东晋安帝元兴元年 ,社仑率众南下,准备救援后秦姚苌的属部黜忽和素古延,被北魏大将和突击败,急忙向北方逃逸。他一路征服许多高车部落,人口日益增多,地域日益广阔,迅速统一了蒙古高原,于是自称 丘豆伐可汗 ,创立法制,组建军队,建立柔然汗国。 柔然的社会形态为游牧奴隶制,兵民合一,人皆控弦,以故武功强盛。精于骑射,骁勇

俄罗斯9个王朝更迭历史及历代皇帝集合

俄罗斯9个王朝更迭历史及历代皇帝集合 拥有全俄罗斯大公、沙皇、皇帝的统治王朝1、留里克王朝,Rurikids Dynasty862-1575,1576-1598,1606-16102、卡西姆王朝,Qasim Dynasty1575-15763、戈杜诺夫王朝,Godunov Dynasty1598-16054、德米特里王朝,Dmitriy Dynasty1605-16065、瓦萨王朝,Vasa Dynasty1610-16126、罗曼诺夫王朝,Romanov Dynasty1613-1725,1727-17627、斯卡乌龙斯基王朝,Sko wroński Dynasty1725-17278、安哈尔特王朝,Ascania Dynasty1762-17969、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戈托普王朝,Schleswig-Holstein-Gottorf Dynasty1762,1796-19171、留里克王朝,Rurikids Dynasty862-1575,1576-1598,1606-1610这是东欧早期的父系王朝始祖,创始人留里克来自北欧。基辅罗斯大公国,以及其他诸罗斯王公,都来源此王朝。1606-1610年,为留里克的一个分支舒斯基家族统治(Vasily IV)2、卡西姆王朝,Qasim Dynasty1575-1576该王朝统治者是Simeon Bekbulatovich,卡西姆汗国君主。西蒙·贝克布拉托维奇的家族世代为莫斯科大公家族的走卒。由于沙皇伊凡四世的一个怪念头他于1575年被封为“全罗斯大公”(拉拢他对抗克里米亚汗国),在11个月后又让位给伊凡四世。伊凡四世这么做可能是为了增加对各蒙古汗国统治的合法性,也可能是想

华夏历史 史上最惨烈的9次种族灭绝:蒙古帝国屠杀2亿平民

华夏历史史上最惨烈的9次种族灭绝:蒙古帝国屠杀2亿平民 史上最惨烈的9次种族灭绝:蒙古帝国屠杀2亿平民 世界历史上的大屠杀排个顺序,我下面所说的屠杀,不包括军队之间作战死亡的,也不包括天灾如饥饿疾病死亡者。仅指军队对平民(包括放下武器投降了的军人)的直接屠杀。 第九名:卢旺达大屠杀死亡平民:100万 1994年4月6日凌晨,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在邻国坦桑尼亚参加完和平谈判后,其座机在返国途中被不明飞弹击落,机毁人亡,胡图族激进分子迅速掌控卢旺达政府。4月7日,震惊世界的卢旺达大屠杀开始。胡图族激进分子因为不满哈比亚利马纳准备与图西族政党签订权力共享协议而制造了这起暗杀。随后,他们依照计划开始杀害胡图族温和派政治人物和图西族领袖,然后他们试图消灭整个图西族。据估计,在接下来的100天内,将近100万人被屠杀,这堪称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大屠杀。直到图西人领导的军队赢得了这场内战并开始掌权时,大屠杀才被制止。 第八名:冉闵《杀胡令》死亡平民:保守估计100万 五胡乱华时期,原来居于中华大地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大举侵入中华大地,大肆的对汉人进行着屠杀和奴役,出于报仇,冉闵以扫清中原为号召,扬言要六胡退出中土,否则将其统统杀绝。这就是有名的《杀胡令》。仅山西中南部和河北常山以南被杀的白奴(匈奴分化为白奴和黄奴,黄奴自称夏后依,白奴被冉闵和各路山西义军杀绝)多达六十万之多,其中四十万被冉闵正规军杀绝。两次屠羯达三十二万之众,羯族从此从中国历史上消失。 第七名:亚美尼亚大屠杀死亡平民:150万 亚美尼亚位于外高加索南部,与土耳其东部接壤,在历史上曾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据亚美尼亚方面的史料记载,1915至1923年期间,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政策,导致150万人死亡。 亚美尼亚人提出“大屠杀”的根据是由两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撰写的人称“蓝皮书”的一份报告,题目是“奥斯曼帝国时期亚美尼亚人受到的遭遇1915-1916年”。“蓝皮书”有150处引用了“大屠杀”证人的表述,称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的镇压始于1877年的俄罗斯-奥斯曼战争之后。报告中有如下的描述: 大屠杀之前,亚美尼亚男子和他们的家庭往往会接到被驱逐的命令,命令通知他们被驱逐的目的地和时间。如果有人不到规定地点的话,奥斯曼政府的安全部队就会搜查他的家,然后把他投入监狱,最后在不通知他们家属的情况下就把这名“犯人”转移到摩苏尔或者巴格达的一家监狱。被关押的这些亚美尼亚人的结局通常是几百个人一组地被用链条绑在一起,然后带到空旷地带执行大屠杀…… 第六名:罗马帝国屠杀犹太人死亡平民:150万余

中亚文明史参考书目(史前—突厥汗国)

中文论著: 1《苏联中亚考古》,(苏)弗鲁姆金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编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1981。 2《中亚塔吉克史:上古——十九世纪上半叶》,(苏)加富罗夫著,肖之兴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3《鞑靼千年史》,(英)帕克著,向达、王静渊译,商务印书馆,1937。 4《青铜时代的中亚草原:安德罗诺沃文化》,爱莱娜·E·库孜弥娜著,刘文锁译,《新疆文物》1996年第2期。 5《从青金石之路到丝绸之路——西亚、中亚与亚欧草原古代艺术溯源》,沈爱凤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 6《中国西北地区青铜时代考古论集》,水涛著,科学出版社, 2001。 7《亚洲腹地考古图记》(1—3卷),(英)奥雷尔·斯坦因原著;巫新华,秦立彦,龚国强,艾力江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草原丝绸之路与中亚文明》,张志尧编,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12。 9《中华文化通志:中国与中亚文化交流志》,中华文化通志编委会编;芮传明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0《西域的历史与文明》,(法)鲁保罗著,耿升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11《波斯帝国史》,(美)奥姆斯特德著. 上海市:上海三联书店, 2010。 12《古代的中亚细亚和伊朗》,《古代东方史》第十八章,(苏)阿甫基耶夫著;王以铸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 13《中亚古代艺术》,Γ·Α·普加琴科娃,Π·Η·列穆佩著;陈继周,李琪译,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1994. 14《塞种史研究》,余太山著,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02. 15《嚈哒史研究》,余太山著,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2012.01. 16《中亚历史:巴托尔德文集第2卷》,(苏联)瓦西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巴托尔德著;(苏联),В.А.,罗莫金,(苏联),Б.Я.,斯塔维斯基整理;(苏联)Б.Г.,加富罗夫编;张丽译;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2013。 17《阿富汗史》第1卷,(英)塞克斯著,张家麟译,北京市:商务印书馆, 1972。 18《阿富汗史》,彭树智等撰写,西安市:陕西旅游出版社,1993。 19《粟特商人史》,(法)魏义天(Etienne De La Vaissiere)著,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0《康居粟特考》,(日)白鸟库吉著,傅勤家译,商务印书馆, 1936。 21《吐火罗史研究》,王欣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2《吐火罗人起源研究》,徐文堪著,北京市:昆仑出版社, 2005。 23《20世纪内陆欧亚古代史研究》,余太山主编,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5。 24《古族新考》,余太山著,北京市:中华书局, 2000。 25《中亚文明史》(第一、二卷汉译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6《中亚通史》,王治来、丁笃本,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27《中亚国际关系史》,王治来、丁笃本,湖南出版社,1997。 28《西域通史》,余太山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29《中亚五国史纲》,马大正、冯锡时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30《中亚简史》(外一种)(汉译本),巴尔托里德著、耿世民译,中华书局,2005。 31《中亚史纲要》(汉译本),汉布里主编、吴玉贵译,商务印书馆,1994。 32《中亚古国史》(汉译本),麦高文著、章巽译,中华书局,2004。

蒙古族溯源

一、多尔衮话里埋藏的秘密 说起孝庄皇太后的出身,我们这个电视连续剧《孝庄秘史》中还真有相关的交代。在电视剧《孝庄秘史》中,有一段关于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的一见钟情的情节。这段非常煽情的情节为我们众多的读者朋友们揭示了孝庄皇太后出身的秘密! 在蒙古大草原上,多尔衮与大玉儿偶然相识。 这时,多尔衮说到:“真不愧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你的马术好得很啊。” 大玉儿说到:“放开我!” 多尔衮说到:“不放!” 大玉儿生气地说:“你不是我们科尔沁人,放开我!” 多尔衮非常认真地说:“就是不放!” 当朋友们看到这里时,一定会有下面的问题: 孝庄皇太后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么?科尔沁人又是怎么回事?多尔衮对大玉儿说的这一席话有什么更深层次的用意么? 告诉您吧,多尔衮对大玉儿说的这一席话还真的有些更深层次的含义——换句话说,就是多尔衮话里有话! 多尔衮的话里,到底埋藏着哪些秘密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蒙古族、从蒙古族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从科尔沁人说起!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蒙古族——一个的英雄民族! 二、蒙古族溯源

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早先居住在也里古纳河(也就是今天额尔古纳河)一带,蒙古族与鲜卑、契丹同属于我们国家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东胡人的后裔。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就会说了:老师,不对呀?我们中华民族不都是炎黄子孙、帝胄后裔么?您的意思不是蒙古人不是炎黄子孙、帝胄后裔吧? 您说对了!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蒙古人不是炎黄子孙、帝胄后裔! 这里我们必须要说上一句,实际上,我们通常说的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帝胄后裔之类的话,更多的是从文化传承这个角度考虑的!而单纯从血缘学角度来说,在实际上更多的人都是多民族融合的结果,真正的炎黄子孙、帝胄后裔那是少之又少的。 从这个角度说来,别说蒙古族了,就连占我们中国人口90%以上的汉族是否能够证明自己是炎黄子孙、帝胄后裔都很成问题!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谢小东的研究成果就很能够说明这个问题。下面的内容是来自2007年2月14日《重庆晚报》的报道:中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纯种汉族人已不存在! 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约占世界人口的19%,约为13亿。根据统计,在中国大陆,汉族占总人口的92%。 但是,中国是否存在真正的汉族人?他们应该长什么样子? 最近,经过中国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中国实际上并不存在纯种的汉族人,甚至连汉族的概念,在DNA检测下都已经不复存在。兰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