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自整理)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自整理)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自整理)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自整理)

第一章

1.封闭条件下,中国和美国的小麦与布的交换比率分别为1:4和2:5,那么在两国之间展开贸易后,小麦与布之间的交换比率可能为.

A.1:6

B.2:6

C.3:6

D.4:6

2.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只要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存在着价格差异,那么比较利益理论就仍然有效。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A.正确

B.不正确

3.作为新贸易理论的核心基础之一,规模经济意味着随着产量增加,()

A.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下降

B. 平均成本变化不确定,边际成本下降

C. 平均成本下降

D.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都上升

4.以下说法中,()是错误的。

A.绝对优势理论是以机会成本不变为前提的,而相对优势理论则是以机会成本递增为前提的

B.相对优势理论可以部分地解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层次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

C.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用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因

D.无论是生产技术差异还是生产要素禀赋差异导致国际贸易产生,都是以两国之间同一产品的价格存在差异为前提

第二章

1.下列() 属于李嘉图模型的假定前提条件。

A.生产过程中使用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

B.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

C.生产要素可以在两国间自由流动

D.生产要素非充分利用因此机会成本不变

2.下列()不属于重商主义的观点。

A.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

B.通过国际贸易可以提高所有贸易参与国的福利水平

C.出口意味着贵金属的流入

D.进口意味着贵金属的流出

3.下列关于技术差异论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分为绝对技术差异论与相对技术差异论

B.劳动力在国内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而且机会成本保持不变

C.参与贸易的两个国家福利水平都可以得到提高

D.一国比另一国家的技术优势越大,则通过国际贸易获得的福利增加越大

4.下列哪一条不是重商主义的理论主张()

A.贸易不是“零和”的

B.多卖少买,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的基本原则

C.国家应干预经济,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D.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第三章

1.假定每单位x产品的生产需要4单位劳动与6单位土地,每单位Y产品的生产需要2单位劳动与4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00 单位劳动与200单位土地,外国有200单位劳动与300单位土地,则根据H-O理论可推出()

A. X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X产

B. X 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品本国出口Y

C. 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产品本国出口.

D.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X产品本国出

2.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美国与中国相比是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则与封闭条件下相比,中美两国进行贸易后()。

A.美国汽车与纺织品生产中所投入的资本/劳动力的比重都将下降

B.美国汽车与纺织品生产中所投入的资本/劳动力的比重都将上升

C.美国汽车生产的资本/劳动力的比重将上升,同时纺织品生产的资本/劳动力的比重将下降

D.美国汽车生产的资本/劳动力的比重将下降,同时纺织品生产的资本/劳动力的比重将上升

3.罗伯津斯基定理是指()

A.对进口竞争品的保护会提高该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收入

B.对进口竞争品的保护会降低该部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收入

C.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 -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的增加,会同时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D.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用该生产要素的产品产量的减少,会同时增加另外一种产品的产量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悲惨性增长的发生条件()

A.增加的生产要素是用于生产偏向出口商品的

B.国外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弹性无穷大

C.本国在该产品国际市场上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D.本国供应量的增长会影响到该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5.下列哪项定理描述了要素增长对生产的影响。()

A.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eckscher-Ohlin Theorem)

B.罗伯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

C.赫克歇尔~俄林-萨谬尔森定理(H-O-S Theorem)

D.斯托尔珀-萨谬尔森定理

6.如果中国是劳动力丰裕国家,美国是土地丰裕国家,并且布是劳动密集型商品,麦是土地密集型商品,根据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S-S定理),中国和美国从贸易开放中获益最大的分别是()

A.土地所有者、劳动者

B.土地所有者、土地所有者

C. 劳动者、土地所有者

D. 劳动者、劳动者

7.在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国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将导致()。

A.进口替代品生产规模扩大

B.进出口贸易规模扩大

C.出口贸易规模缩减

D.进口贸易规模缩减

8.“荷兰病”可以用以下哪种理论加以解释()

A.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

B.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C.罗伯津斯基定理

D.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9.下列不属于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前提假定的是()

A. 生产要素存量一定

B.生产要素充分利用

C. 生产中存在专门生产要素.

D. 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不能流动

第四章

1.如果一国进口竞争部门和出口部门各有一种特定要素, 劳动力是共同要素,则进口关税一-定会()

A.提高进口竞争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B. 提高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C.降低两部门]共同要素劳动力的实际收入

D.同时提高进口竞争部]和出口部门特定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2.根据特定要素模型,-一个部门产品价格水平的上升--定会导致()。

A.共同生产要素从该部]向其他部门转移

B.该部门专门生产要素的收入水平上升

C.共同生产要素流出部门门的专门生产要素的收入水平上升

D.共同生产要素的收入水平下降

3.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A.短期内按部门划分,长期内按要素所有者区分

B.短期内按要素所有者区分,长期内按部门]划分

C.短期和长期内均按要素所有者区分

D.短期和长期内均按部门划分

第五章

1.依据() 理论,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需求更为强烈。

A.产品生命周期

B.比较优势

C.幼稚产业保护

D. 重叠需求

2.从技术变化角度探讨比较优势动态演变的理论是()

A.产品生命周期

B.比较优势理论

C. 要素禀赋理论

D.重叠需求理论

第六章

1.下列有关新贸易理论的说法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新贸易理论主要以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为前提

B. 新贸易理论主要是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

C.各国分工形成存在先行优势

D. 新贸易理论强调政府没有必要对自由贸易进行干预

2.相互倾销贸易理论认为,单纯的企业占领市场行为,也会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

A. 正确

B.不正确

3. A国2012年电子行业出口额为150亿美元,进口额为100 亿美元,则该国该行业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为().

A.20%

B. 50%

C.60%

D.80%

4.当生产中存在规模经济时,生产可能性曲线是(。.

A.凹向圆点

B.凸向圆点

C.直线

D. 形状不确定

第七章

1.假定自由贸易条件下,每套服装价格为1000元,国内生产需使用500元进口中间投入品,若对服装征20%.进口关税,对中间投入品征10%进口关税,则有效保护率为() 。

A. 15%

B. 20%

C.30% .

D.40%

2.征收配额对于进口国来说0

A.有利于进口国消费者

B.使国内同类产品的生产减少

C.有利于进口竞争品的国内生产者

D.提高了本国福利水平

3.“大国”实施进口关税与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均降低进口国的福利水平

B.关税与配额租金均归政府所有

C.从贸易自由化角度看,关税比进口配额好

D. -者均使进口国消费者剩余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

4.出口补贴会使出口国产品价格降低,因而有利于出口国消费者而不利于其生产者。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A. 正确

B.不正确

第八章

1. 战略性贸易政策失效的原因可能是()。

A.对市场信息估计较为准确

B.政府给予补贴

C.竞争对手采取“针锋相对”策略

D.本国相关产业缺乏比较优势

2.最佳关税是国民收益等于国民损失时的关税水平。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

A.正确

B.不正确.

3.在()的情况下,当一国政府对某种产品征收进口关税时,消费者承担关税程度越大。

A.纳税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需求弹性越大

B.纳税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需求弹性越小

C.纳税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小,需求弹性越大

D.纳税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小,需求弹性越小

4.以下哪种理论将具有外部规模经济视作幼稚产业保护的标准()

A.穆勒标准

B.巴斯塔布尔标准

C.李斯特标准

D.坎普标准

第九章

1.关于经济联盟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实现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

B.协调成员之间的经济政策

C.实现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的协调

D.如果建立了成员共同使用的货币或者统一货币时,这种经济联盟为经济货币联盟

2.在下列()情况下,本国加入关税同盟的动机较小。

A.本国与其他成员之间贸易商品的成本差别较大

B.本国对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

C.本国对贸易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

D.伙伴国与非成员国同种贸易商品的价格或成本差别较大

3.成员国间实现了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但经济政策尚未协调一致的国际经济--体化组织指的是()

A.自由贸易区

B.关税同盟

C.共同市场

D.经济联盟

4.根据关税同盟理论,如果本国对贸易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小,则该国越有可能从加入关税同盟中获益。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

A. 正确

B. 不正确

5.在()条件下,加入关税同盟后静态福利下降的可能性更大。

A.本国与其他成员之间贸易商品的成本差别较小

B.本国对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

C.本国对贸易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

D.伙伴国与非成员国同种贸易商品的价格或成本差别较小

第十章

1.下列关于出口导向战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0

A.出口导向战略建立在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

B.内部市场相对比较狭小

C.国内自然资源比较稀缺

D.为了获取更多的出口创汇,通常会高估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

2.作为开放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代表, APEC不具有哪一项特征()

A.非排他性

B.非机制性

C.渐进性

D.集体行动一致性

3.下列有关进口替代战略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0。

A.低估本国货币的汇率

B.拥有较广阔的国内市场

C.实施外汇管制

D.对进口商品实施关税或非关税壁垒

4.关贸总协定是以推进贸易自由化为原则的多边国际协定,它发挥着-个类似国际贸易组织的作用,因而是一个具有组织性的协定。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

A. 正确

B. 不正确

5.()不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发展缓慢甚至失败的主要原因。

A.成员国发展水平低,缺乏进行贸易合作的基础

B. 成员国政局不稳

C.成员国市场规模小,一体化组织无法给成员国带来足够的市场规模

D.发达国家市场的吸引力超过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组织内部市场

第十一章

1.蒙代尔在要素禀赋理论假设前提下证明要素流动和商品流动之间的关系是()

A.替代

B.互补

C.无关

D.不确定

2.在生产技术条件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要素流动和商品流动之间是互补的,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会促进贸易规模扩大。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

A.正确

B. 不正确

第十二章

1.从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性角度研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理论是()

A.垄断优势理论

B.内部化理论

C.区位优势理论

D.边际产业转移理论

2.邓宁提出的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将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分析的有机结合。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

A.正确

B. 不正确

第十三章

1.下列哪个项目不属于中国国际收支统计表中的经常项目内容()

A.中国政府向塞尔维亚捐助的抗埃博拉专项资金

B.中国企业利用在非洲投资所获得的资本收益进行的当地再投资资金

C.中国在非洲的建筑工人获得工资性收入

D.中国居民购买阿里巴巴股票获得的股息收入

2.由于国内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

A.周期性不平衡

B. 收入性不平衡

C.结构性不平衡

D. 货币性不平衡

3.下列属于美国国际收支统计中贷方项目的是()。.

A.美国商品出口

B.美国居民在中国旅游的支出

C.美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

D.美国居民对中国的捐款

4.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设定原则,以下哪一项交易不应被计入中国资本与金融账户交易()。

A.苹果公司在深圳的直接投资

B.中国QDII投资者投资美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分红

C.股票和债务凭证的投资交易

D.短期和长期贸易贷款

5. . (不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项目。

A.短期证券投资

B. 长期商业贷款

C.长期证券投资

D. 长期投资收益

第十四章

1.下面各选项中不属于外汇市场职能的是(A. 国际清算

B. 套期保值

C.投机

D平衡国际收支

2.当用直接标价法表示汇率时,汇率的数值越大,则意味着本币的价值越高。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

A.正确

B.不正确

3.在直接标价法情况下,如果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则()。

A.远期外汇升水

B. 远期外汇贴水

C.远期平价

D.远期本币升水

第十五章

1.假设中、美两国货币即期汇率为1美元兑换6元人民币,中国一年期利率为5%,美国-年期利率为6%。根据利率平价理论,中、美两国货币的一-年期远期汇率应为()

A. 1美元兑换5元人民币

B.1 美元兑换7.2元人民币

C.1 美元兑换5.943元人民币

D. 1美元兑换6.057元人民币

2.央行在货币市场上的公开市场操作对汇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而政府通过增发债券而实施的财政政策对汇率的影响却是明确而有效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

A.正确

B. 不正确

3.假设2016年年初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是1美元等于6元人民币,2016年年末美国的物价上涨了6%,而中国的物价水平.上升了8%,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2016 年年末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汇率为() 。

A. 5.89

B.6.11

C.4.5

D. 8

4.央行在国内货币市场.上的公开市场操作对利率影响程度大,对汇率影响程度小;而央行在外汇市场上的公开市场操作则对利率影响程度小,对汇率影响程度大。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

A. 正确

B. 不正确

第十六章

1.若以dx表示某国的出口需求弹性,以dm表示进口需求弹性,SX为出口供给弹性,sm为进口供给弹性,则马歇尔--勒纳条件可a表示为()。

A

B

C

D

2. A国边际进口倾向为0.2,边际储蓄倾向为0.5, 2008年该国出口增加100亿美元。为了维持国际收支平衡,该国应该()

A.增加投资40亿美元

B. 增加投资250亿美元

C.减少投资40亿美元

D.减少投资250亿美元

3.在下列哪一种情形下本币贬值不仅不能改善贸易收支,反而会导致贸易收支进一步恶化()

A.本国是小国

B.供给无弹性

C.需求无弹性

D.需求弹性无穷大

4.若一国边际储蓄倾向为0.2,边际进口倾向为0. 1,则根据国际收支调整的乘数论,该国出口增加600亿美元将使其贸易收支().

A.改善200亿美元

B. 恶化200亿美元

C. 改善400亿美元

D. 恶化400亿美元

5.根据凯恩斯的乘数论,下列关于国际收支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乘数论机制实现的前提是国内尚未实现充分就业,但利率水平可变动

B.政府购买增加与同等的出口增加所引起的收入增量不同

C.可以同时通过调节政府购买和出口消除贸易逆差

D. 政府购买、出口和进口均是外生变量

6.假设一国的边际储蓄倾向为0.3,边际进口倾向为0.2,该国出口增加100 万美元,将使国际收支出现( )万美元的顺差。

A. 10

B. 40

C. 60

D.50

7.如果国际收支会出现逆差,根据货币分析理论,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自动调整过程伴随基础货币下降

B. 自动调整过程伴随货币供给增加

C.自动调整过程伴随国际储备资产;流出.

D.均衡时国内货币供需均衡

8.以下四种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小国的货币贬值能够改善其贸易收支状况

B. 进出口需求均无弹性的情况下,货币贬值能够改善其贸易收支状况

C.进出口需求弹性均无穷大的情况下,货币贬值能够改善其贸易收支状况

D.进出口供给弹性均无穷大的情况下,货币贬值对其贸易收支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9.从货币供求均衡的角度来看,--国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来源于该国国内货币存量的过度供给。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

A. 正确

B.不正确

10.提出价格一铸币流动机制的学者是()。

A.大卫休谟

B. 弗雷德马歇尔

C.罗纳德琼斯

D.亚当斯密

第一十七章

1.如果一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同时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则对其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判断是( )。

A.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B. 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C.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有效

D.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无效

2.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是失效的。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

A.正确

B.不正确.

3.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下列哪项论述是正确的()

A.在浮动汇率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引起资本外流,出口减少

B.在浮动汇率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引起资本外流,出口减少

C.在固定汇率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引起利率不变,收入增加.

D.在固定汇率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不变收入增加

第十八章

1.可以帮助一国缓解通胀压力和国际收支顺差的政策组合是()

A.紧缩财政,放松货币

B. 紧缩财政,紧缩货币

C.放松财政,紧缩货币

D. 放松财政,放松货币

2.根据蒙代尔提出的“分配法则”,当一国通胀和顺差并存时,为实现经济的内外平衡,应采取的政策搭配是()。

A.紧缩财政、紧缩货币

B. 放松财政、紧缩货币

C.紧缩财政、放松货币

D. 放松财政、放松货币

3.政府干预经济、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四大政策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

A. 正确

B. 不正确

4.根据蒙代尔的政策搭配理论,如果一个国家出现经济衰退、国际收支逆差的情况,这个国家应该采取的政策是()

A.紧缩财政,紧缩货币

B紧缩财政,放松货币

C.放松财政,紧缩货币

D.放松财政,放松货币

第十九章

1.滨田图示模型说明在各国经济政策存在相互影响的溢出效应时,各国间经济政策的不合作均衡是有效率的,通过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也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从而提高各国的福利水平。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A. 正确

B.不正确

2.在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高度流动的情形下,货币政策比较有效,财政政策无效,这是在考虑到各国经济政策存在相互影响的溢出效应时得出的结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0

A. 正确

B. 不正确

第二十章

1.关于金本位制的陈述,下面()错误的。

A.以金币为本位货币

B. 为了保证金币的含金量,由政府独家铸造金币

C.黄金自由输出和输入

D.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是由铸币平价决定的

2.在面临下面()冲击的时候,中国采取固定汇率制能够比浮动汇率制更好地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A.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导致出口需求萎缩

B.澳大利亚减少铁矿石产量,导致铁矿石进口成本飙升

C.中国投资者热衷于在外国股票市场进行投资

D. 由于收入提高,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迅速增加

3.由于浮动汇率制度本身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各国多倾向于扩张的货币政策,而并不担心货币供给的国内部分供给过多。如果每个国家都持有这种观点,整个世界将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危险。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A. 正确

B. 不正确

4.关于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比较, ()的论述是不正确的。

A.当面临出口需求的冲击时,浮动汇率制度更有助于缓解冲击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B.当面临进口供给的冲击时,固定汇率制度更有助于缓解冲击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C.当面临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时,浮动汇率制度更有助于缓解冲击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D. 当面临内部冲击时,固定汇率制度更有助于缓解冲击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

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

答案提示:

第二章答案

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6 2 15 12

表2 X 、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10 4

5

5 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表2-2(a )和表2-2(b )部分的内容)

2. 假设A 、B 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表3 X 、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4 2 8 4

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 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

3. 证明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也必具有比较优势。——题出错了 证明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较优势。

答案提示:如果X X b a ?,则称A 国在X 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如果Y X Y X b b a a //?,则称A 国在X 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当Y Y b a =或者Y Y b a ?的时候,由X X b a ?可以推出Y X Y X b b a a //?,但是,当Y Y b a ?的时候,X X b a ?不能保证Y X Y X b b a a //?。所以,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较优势。

4. 根据书中第二个例子的做法,如果按照比较劣势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那么会对世界生产带来什么净影响?

答案提示:

5. 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000万单位的劳动,X 、Y 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个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

答案提示:

2000000004151=+Y X L L ;X L X 51=;Y L Y 4

1= 6. 根据上一题的条件,再加上以下几个条件,试确定该国的出口量,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形。

(1) X 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

(2) 进口为2,000个单位。 答案提示:封闭条件下,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是Y

X P P =-=-455

141

。因为X 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所以此国出口X 进口Y 。出口1,000个单位的X 可以换得2,000个单位的Y 。贸易三角是C A DA’(见图2-5(a ))。

7. 在图2—2(b )中,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否有界限?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有界限的,因为一国生产能力和消费需求是有界限的。

8*. 仿照图2—4,你能否画出这样一种情形: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国际均衡价格与某一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如何解释这种结果?

答案提示:从大国、小国的角度考虑。

9. 试对下列说法加以评价:

(1) 由于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

会无利可图;

(2)

因为美国的工资水平很高,所以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缺乏竞争力; (3) 发展中国家的工资水平比较低是因为国际贸易的缘故。

答案提示:以上三种观点都不正确。

10*.试根据李嘉图模型证明:如果A 国在两种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那么贸易后A 国的名义工资水平肯定高于B 国。 答案提示:比较w x a p w 与w

x b p w 之间的大小。

第三章答案

1. 根据下面的两个表,试判断:(1)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2)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3)如果X 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 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两国的比较优势如何?

表1

要素禀赋

A B 劳动

资本

45 15 20 10

表2

要素禀赋

A B 劳动

资本 12 48 30 60 答案提示:表1中A 国劳动相对丰裕,A 国在生产Y 产品上有比较优势。表2中A 国资本相对丰裕,A 国在生产X 产品上有比较优势。

2. 如果A 国的资本、劳动总量均高于B 国,但资本相对更多些,试仿照图3—3和图3—4的做法,确定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位置关系。

答案提示:

3. 根据上一题,试在图中画出两国在封闭和开放下的一般均衡。

答案提示:

B O Y

X A / B / A E a K E b O

L (X=a X ) (X=b X ) (Y=b Y ) (Y=a Y ) B

Y

A

E b

p a p b E a Q a C a C b B Y A O b O a Q b p w

4.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还会引发国际贸易吗?如果贸易发生的话,那么国际分工与贸易型态如何?试将你得出的结果与李嘉图模型加以比较。答案提示:如果两个部门的要素密度完全相同,那么要素禀赋差异将不会引发国际贸易。不过,国际贸易还可能存在,这时候的国际分工将有更多的偶然性质。

5*.试证明在图3—7中,两国的消费点共同位于从原点出发的一条直线上。

答案提示:根据两国的消费结构来判断

6*. 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是否均等,为什么?

答案提示:如果两国存在技术差异,那么贸易后两国要素价格将不均等。可采用图3—8的方式来解释

7.需求逆转是否会影响要素价格均等?为什么?

答案提示:需求逆转导致两个国家相同产品的价格不一样,使得要素价格无法均等。

8.如何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来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的两个国家生产可能性边界之间的差别?

答案提示: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如果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则某种要素多的国家,会生产更多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反之亦然。所以,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就出现了差别。

9.如果一国的资本与劳动同时增加,那么在下列情况下,两种产品的生产以及该国的贸易条件如何变化?

(1)资本、劳动同比例增加;

(2)资本增加的比例大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3)资本增加的比例小于劳动增加的比例。

答案提示:(1)两种产品的产量同比例增加,贸易条件没有变化。

(2)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3)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增加更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有下降的压力。

10.对小国来说,经济增长后福利如何变化?

答案提示:对于小国来说,经济增长以后,不对国际价格形成影响,其贸易条件不会变化,

所以福利将上升。

11.在战后几十年间,日本、韩国等东亚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出口产品由初级产品到劳动密集型产品,再到资本密集型产品,试对此变化加以解释。

答案提示: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发挥了比较优势,促进了生产,提高了福利。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比较优势由起初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变成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所以贸易结构也就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12.试析外资流入对东道国贸易条件和比较优势的影响。

答案提示:外资流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东道国的要素禀赋,比如,使得原来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变成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当要素禀赋改变以后,东道国可以发挥新形成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贸易,提高福利水平。如果外资流入的东道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增加特别多,以至于影响到国际价格,这将使得此国此种产品的出口价格有下降的压力,不利于贸易条件的维持和改善。

第四章习题答案提示

1.如果劳动不是同质的话,那么劳动技能的差别是否会造成特定要素的存在?试举例说明。答案提示:会的。

2.如果短期内资本和劳动都不能自由流动,那么国际贸易对要素实际收入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出口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其价格将上升;进口竞争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其价格将下降。

3.根据本章所建立的特定要素模型,试析劳动增加对要素实际收入和两个部门的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提示:将图4—1中的纵坐标由原点O x或O y向外平行移动,然后比较一下新旧均衡点)。

答案提示:劳动增加并且完全就业,则整个经济的资本-劳动比例下降,劳动力价格将下降。劳动力增加将增加密集使用劳动力产品的产量;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量下降。

4.如果是某一特定要素增加,那么要素实际收入和两个部门的生产又将如何变化?(提示:考虑一下劳动需求曲线的变动)。

答案提示:某一特定要素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产品的产量上升,同时由于另一个部门释放出了一部分共同要素,使得另一个部门的产量下降了。共同生产要素的收入将上升。

5.根据你对3和4题的回答,试判断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罗伯津斯基定理是否依然有效?答案提示:依然有效。

6.假设某一国能源部门(比如石油部门)和制造业部门除劳动是共同的投入要素外,各使用一种不同的特定要素,那么,世界市场上能源价格的上涨对该国制造业部门的生产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随着世界市场能源价格上升,一部分劳动力将由制造业部门流到能源部门,能源部门产量增加,制造业部门的产量下降。

7*.根据特定要素模型,试判断短期内国际贸易能否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为什么?(提示:根据要素禀赋理论,长期条件下,要素禀赋的任何变化都不影响要素实际收入,但在短期内,要素禀氟的变化会影响要素实际收入,根据这一区别,并联系一下两国的要素禀赋的差异,再加以分析)。

答案提示:根据特定要素模型,短期内,特定要素在两个部门间无法流动。按照本章的分析,虽然都是资本,但是x和y部门的资本回报是不一样的,所以不会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

第五章习题答案提示

1.试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案提示:这两个理论都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不过,二者也有很大区别。第一,这两个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出发点并不相同。要素禀赋理论是从供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第二,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2.你认为重叠需求理论适合解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适合。因为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上有优势,虽然这些产品有可能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品。发展中国家虽然从总体上发展水平相近,但是在具体产品上却不一样,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可能有产业内贸易,并用重叠需求理论来解释。

3.重叠需求理论与第三章中所提到的需求逆转都是讨论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两者

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案提示:需求逆转主要解释产业间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解释产业内贸易。需求逆转解释要素禀赋理论为什么在有的时候不符合现实情况,强调需求有可能使得贸易方向发生变化;重叠需求理论解释的是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

4*.如果考虑收入分配格局这一因素的话,重叠需求理论的结论会受到影响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会有一定影响,但是基本结论不会变。当一个国家收入分配越是平均的时候,本国有代表性的需求所占份额越大,当所有国家的收入分配都非常平均的时候,重叠需求的份额会减少。但是,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不可能会完全平均的,所以重叠需求理论的基本结论不会变。

5.试举例说明产品周期理论。

答案提示:

6.试比较产品周期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案提示:产品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产品周期理论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了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而要素禀赋理论是静态的。两个理论都强调生产方面的优势,即从供给角度讨论问题。

7.如果创新国在丧失比较优势之后,转而研究开发新品种,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发生产业内贸易?如果发生产业内贸易,那么贸易应发生在哪些国家之间?

答案提示:创新国如果研究的是相同产业中的更新品种,则创新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会出现产业内贸易,因为此时其他发达国家生产的是此产业产品的旧品种。

8.结合重叠需求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试解释为什么美国始终是世界汽车生产和出口大国?答案提示:根据产品周期理论,美国作为创新国,一直保持在汽车新产品方面研发和生产的优势,是其保持生产和出口大国的原因。由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部分消费者也对汽车新品有需求,这使得美国对汽车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了动力,较大市场使得新品的研发和生产有利可图。

第六章练习答案

1.假设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而Y部门则规模收益不变,试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

答案提示:生产可能性边界将向内凹。

2.试根据图6—2证明,如果贸易后Y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很大的话,那么完全专业化生产Y产品的国家福利可能因贸易而遭受损失。

答案提示:比较贸易后的国际相对价格线与贸易前的相对价格线的位置关系。

3.除了本章正文中所提及的因素外,你还能提出其他一些影响在外部规模经济下国际分工格局的因素吗?

答案提示:

4.在外部规模经济下,各国从国际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并不平衡,那么你认为一些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是否与其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有关?

答案提示:有关系,这是为什么各国都希望提升出口结构的原因。不过,各国在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并不会依人们的意志改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比较优势、国内市场规模等因素。所以,提升产业结构不能操之过急。

5.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市场短期和长期均衡条件分别是什么?

答案提示:

6.本章所介绍的产业内贸易理论与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有什么异同?

答案提示:本章所介绍的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都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不同点是:第一,本章的理论是从供给角度讲的,而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是从需求角度讲的;第二,本章的产业内贸易理论探讨的是在不完全竞争情况下的国际分工与贸易,而前一章的重叠需求理论并不是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理论。

7*.假设某国是资本丰富的国家,X相对于Y而言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并且是垄断竞争市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1、列举出体现当前国际经济学问题的一些重要事件,他们为什么重要?他们都是怎么影响中国与欧、美、日的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最能体现国际经济学问题,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金融、实体经济、政治等领域,也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关系因此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中国与欧、美、日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影响为:减少中国对上述国家的出口,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贸易摩擦加剧,经济联系加强,因而也会导致中国与上述国家在政治上的对话与合作。 2、我们如何评价一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评价该国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评价比如一国政府政策的溢出效应和回震效应以及对外贸易对国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3、国际贸易理论及国际贸易政策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和所得,国际贸易政策考察贸易限制和新保护主义的原因和效果。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是国际经济学的微观方面,因为他们把国家看作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4、什么是外汇交易市场及国际收支平衡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什么是宏观开放经济学及国际金融?外汇交易市场描述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国际收支平衡表测度了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调节国际收支平衡意味着调节一国与外部世界交易出现的不均衡(赤字或盈余);由于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节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因而他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方面;外汇交易及国际收支平衡调节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这些内容被称为宏观开放经济学或国际金融。 5、浏览报刊并做下列题目:(1)找出5条有关国际经济学的新闻(2)每条新闻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或影响(3)每条新闻对你个人有何影响 A (1) 国际金融危机: 影响中国整体经济,降低出口、增加失业、经济减速等 (2) 美国大选:影响中美未来经济政治关系 (3) 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影响中国的能源价格及相关产业 (4)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被商务部否决:《反垄断法》的第一次实施,加强经济法治 (5) 各国政府经济刺激方案:对中国经济产生外部性效应B 以上5条新闻对个人影响为:影响个人消费水平和就业前景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1、重商主义者的贸易观点如何?他们的国家财富概念与现在有何不同?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孤立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类消费品)。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而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重金属流入,而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越富有越强大。现在认为一个国家生产力即生产商品的能力越高则一国越富强 2、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模式分别是什么?贸易所得是如何产生的?斯密倡导什么样的国际贸易基础?他认为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适当功能是什么?亚当.斯密主张的贸易基础是绝对优势;贸易模式为两国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器有绝对劣势的商品。通过生产绝对优势商品并交换,资源可以被最有效的使用,而且两种商品的产出会有很大的增长,通过交换就会消费比以前更多的商品从而产生了贸易所得;斯密倡导自由贸易,主张自由放任也就是政府尽可能少干涉经济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参见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将图1-6a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x商品供给,得出相应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将图1-6b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供给,以纵坐标表示y的相对价格,通过类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作类似推导可得。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 答: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一种商品均衡时,由其相对价格,机会成本,需求可知另一种商品得相对价格,机会成本和需求。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略,参见书上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国际经济学课后题答案.doc1

第3章课后题答案、 1、商品的相对要素强度:不同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的不同,通过比较可判断该商品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还是劳动力密集型商品。 国家的相对要素丰裕:要素丰裕度是指一国要素拥有的相对状况。 贸易的商品构成:即使技术水平相同,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也可以产生贸易。一国终将出口密集的使用其相对丰裕(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昂贵的要素)生产的商品。 商品流动和要素流动的相互替代:如果加拿大或者欧洲国家对美国的资本密集型商品设立保护性贸易壁垒,那么,美国企业就可以向这些国家进行投资,建立工厂,在这些国家之内进行生产,绕过贸易壁垒。(P37) 里昂剔夫悖论是否证实了这种解释?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 里昂惕夫利用计算结果表明得出了与要素禀赋理论完全相悖的结论。 人力资本说、贸易壁垒说、自然资源稀缺说、需求逆转说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2、要素比例理论不是产业内贸易的一个良好的解释。规模经济理论可以更好的解释。 6、区别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并分别举例。请提供有关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的解释。 ?产业间贸易:是国家之间完全不同商品的贸易,可以用要素禀赋理论来解释。 ?产业内贸易:是国家之间高度相似的商品的贸易,可以用规模经济来解释。例子:略 7、根据垄断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产业内贸易的利益包括: ?对于生产者: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了每个种类商品的生产成本 ?对于消费者:更低的价格和更多的商品种类 ?生产要素所有者:所有的生产要素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 第4章课后题答案 2:有效保护率是指关税使被保护行业每单位产出的附加值提高的百分率。 a.对最终商品的有效保护率取决于 ?最终产品的名义税率和投入品的名义税率。 ?取决于商品国内附加值占商品价格的比例。 为了保护本国的出口企业,提高有效保护率,对进口原材料免税或者低的关税。 b用有效保护率的分析方法解释下列政策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深化: 第一阶段,发展中国家实行保护性的高关税,并对投入品进口免征关税,进而开始建立起总装配厂。 第二阶段,发展中国家在国内生产投入品,并给予他们高保护,进而开始深化国内加工程度。工业化国家根据商品加工程度的关税率升级: ?关税升级:工业化国家根据商品加工程度而实施逐渐上升的有效保护率,鼓励了发 达国家进口原材料和半加工商品,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第5章课后题答案 2、关税、配额和自愿出口限制都使美国的钢铁进口量减少 区别: (1)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 实行进口关税时,美国政府获得了关税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国际收支调整理论)【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16章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16.1 复习笔记 一、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分析法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分析法(elasticities approach to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是指在收入不变动的情况下,运用汇率与价格的变动对经常项目失衡进行调节,由于这一调整机制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关系密切,所以被称为弹性分析法。这一理论最先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后来经过罗宾逊、马克卢普和勒纳等人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收支调整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1.假定条件 弹性论假定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也就是说,以本币计值的出口和以外币计值的进口均以不变价格提供商品。这样,货币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 2.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马歇尔-勒纳条件 假定: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为X d ,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为M d ,两种需求弹性的组合有以下三种可能性: (1)1X M d d +>,货币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 (2)1X M d d +=,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不发生作用; (3)1X M d d +<,货币贬值将使贸易收支恶化。 上述第一种可能情况就是“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马歇尔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勒纳条件表明,在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前提下,如果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的绝对值之和大于1,则货币贬值就能发挥其扭转贸易状况、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马歇尔-勒纳条件只适用于货币贬值前经常项目处于平衡或近似于平衡状态这一特殊情形。另外,马歇尔-勒纳条件是以假定货币贬值时其他条件不变,而且所有有关商品的供给弹性极大为前提而推导出来的。 3.货币贬值的时滞及“J曲线”效应 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是指当一国的货币当局采取使本币贬值的调整政策以后,相关实际部门贸易量的调整不会同步进行,而是需要一个过程,从而在本国汇率变动的瞬间到实际部门进出口数量的调整与随之而来的国际收支均衡的恢复之间产生一个时间上的延滞。 (1)J曲线的含义 J曲线是指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因其曲线形状类似英文大写字母“J”得名,如图16-1所示。其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贸易收支的变动。 图16-1 J曲线 (2)J曲线效应的解释 J曲线效应表明即使满足了马歇尔-勒纳条件,贬值也不能立即导致贸易收支的改善。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一章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与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就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与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瞧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与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与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 答:参见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将图1-6a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x商品供给,得出相应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将图1-6b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供给,以纵坐标表示y的相对价格,通过类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作类似推导可得。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就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 答: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一种商品均衡时,由其相对价格,机会成本,需求可知另一种商品得相对价格,机会成本与需求。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就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略,参见书上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与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就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就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第4版)学习辅导书-第1~4章【圣才出品】

第1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1.1 课后习题详解 1.为什么说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答:相对价格是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的价格对比关系。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这是因为: 当生产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成本(或社会成本)的,也就是以另一种产品的产量为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2.仿效(教材中)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在图1-1(a)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X商品的供给,得出相应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在图1-1(b)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相对价格P Y/P X。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的推导如下: 首先,推导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NS Y。任意选取Y商品的三个不同的相对价格:1/2、1和2。这三条相对价格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切点分别决定了三个生产均衡点D、E、F,对应于这三点的Y商品的产出分别为:S1、S2、S3。在图1-1(b)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相对价格,根据图1-1(a),在图1-1(b)中画出对应于各

个相对价格的Y商品的供给量,最后得出一条曲线NS Y,即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该曲线斜率为正,表示随着Y商品的相对价格的提高,其供给水平也随之提高。 采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国民需求曲线ND Y,如图1-2所示。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另一种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另一种商品也同时达到均衡。理由如下: 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生产要素只能在两者间分配,两种商品间的相对价格是唯一的世界市场价格。当其中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该商品的相对价格得以确定,其供给与需求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英语版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课 后答案英语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C H A P T E R 2 LABOR PRODUCTIVITY AN D COMPARATIV E ADVANTAGE: THE RICARDIAN MODEL ANSWERS TO TEXTBOOK PROBLEMS 1. a.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is a straight line that intercepts the apple axis at 400 (1200/3) and the banana axis at 600 (1200/2). b.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apples in terms of bananas is 3/2. It takes three units of labor to harvest an apple but only two units of labor to harvest a banana. If one foregoes harvesting an apple, this frees up three units of labor. These 3 units of labor could then be used to harvest bananas. c. Labor mobility ensures a common wage in each sector and competition ensures the price of goods equals their cost of production. Thus, the relative price equals the relative costs, which equals the wage times 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for apples divided by the wage times 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for bananas. Since wages are equal across sectors, the price ratio equals the ratio of 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which is 3 apples per 2 bananas. 2. a.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is linear, with the intercept on the apple axis equal to 160 (800/5) and the intercept on the banana axis equal to 800 (800/1). b. The world relative supply curve is constructed by determining the supply of apples relative to the supply of bananas at each relative price. The lowest relative price at which apples are harvested is 3 apples per 2 bananas. The relative supply curve is flat at this price. The maximum number of apples supplied at the price of 3/2 is 400 supplied by Home while, at this price, Foreign harvests 800 bananas and no apples, giving a maximum relative supply at this price of 1/2. This relative supply holds for any price between 3/2 and 5. At the price of 5, both countries would harvest apples. The relative supply curve is again flat at 5. Thus, the relative supply curve is step shaped, flat at the price 3/2 from the relative supply of 0 to 1/2, vertical at the relative quantity 1/2 rising from 3/2 to 5, and then flat again from 1/2 to infinity. 3. a. The relative demand curve includes the points (1/5, 5), (1/2, 2), (1,1), (2,1/2). b. The equilibrium relative price of apples is foun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relative demand and relative supply curves. This is the point (1/2, 2), where the relative demand curve intersects the vertical section of the relative supply curve. Thus the equilibrium relative price is 2. c. Home produces only apples, Foreign produces only bananas, and each country trades some of its product for the product of the other country. d. In the absence of trade, Home could gain three bananas by foregoing two apples, and Foreign could gain by one apple foregoing five bananas. Trade allows each country to trade two bananas for one apple. Home could then gain four bananas by foregoing two apples while Foreign could gain one apple by foregoing only two bananas. Each country is better off with trade. 4.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workers at Home shifts out the relative supply schedule such that the corner points are at (1, 3/2) and (1, 5) instead of (1/2, 3/2) and (1/2, 5).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relative demand and relative supply curves is now in the lower horizontal section, at the point (2/3, 3/2). In this case, Foreign still gains from trade but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bananas in terms of apples for Home is the same whether or not there is trade, so Home neither gains nor loses from trade.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圣才出品】

第12章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1.为什么说体现在企业所有权优势中的核心资产具有“公共物品”的特点?它对交易方式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1)体现在企业所有权优势中的核心资产具有“公共物品”特点的原因 体现在企业所有权优势中的核心资产很多都是无形资产,它们在某种程度上都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一旦某个地方发明并应用了一种新“主意”(或知识),那么在另一个地方使用它的边际成本很低甚至为零,并且也并不减少原产地所能使用的这种“主意”的数量。从社会的观点看来,有效地配置这种资源的条件是根据其边际成本定价,那么这种无形资产的价格就该为零或接近于零。这样便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这种无形资产没有人愿意提供,要么定价不合乎效率原则。 (2)具有“公共物品”特点的核心资产对交易方式产生的影响 某些核心资产的“公共物品”特点使得转移这种技术的最好办法是两个企业合而为一,共同分享这项技术。换言之,在一个企业内部转移和使用这种无形资产,比通过外部市场来解决这一问题要更有效率。显然,把这一逻辑再引申一步,如果上述交易涉及的是两个不同国家的企业,那么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便是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而不是发放许可证的办法来完成这一无形资产的转移。内部化贸易这一贸易方式从而就有了其存在的基础。 2.根据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不同方式,讨论发展中东道国在利用外资时应注意的问题。 答:(1)发展中东道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以促进外资的流入

①从利用外资的角度讲,贸易壁垒或者营销成本的增加会促进外资的流入。 ②东道国劳动、资本和其他常规要素的总成本以及用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国外市场的附加成本都比较低,会促进外资的流入。 ③企业特有优势的流失所造成的损失预期越高,越有利于促进外资的流入。 (2)发展中东道国在利用外资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通过增加进口利用外资,要注意引进的产品要以国内生产或消费所必需为重要考虑。引进相关产品时要注意配套技术的同时引进,合理利用外汇,避免重复引进。 ②通过吸引直接投资利用外资,要积极营造内外资公平竞争的环境,杜绝地方以牺牲土地、环境和劳工利益为代价来吸引外资的做法。同时,纠正许多地方对外资“重引进、轻管理”的倾向,严格监督外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生产和经营。 ③通过外国公司发放许可证的方式利用外资,是企业海外扩张的最后一种方式。从大跨国公司以许可证方式购入最先进产品,一般比较困难且代价高昂,因此,要注意通过其他辅助方式,积极进行商务谈判,尽量达到双赢的效果。 3.信息不对称现象对企业的决策过程会产生哪些影响?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可以用这一原理加以说明? 答:(1)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市场中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也就是说,市场交易中的双方拥有的信息量是不相等的。 (2)信息不对称现象对企业的决策过程产生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课后习题答案章完整版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课后习题答案章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

国际经济学李坤望题库精选

、名词解释 薇1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中提供某种商品比提供其他商品相对来说更为便宜合算。 莃2 、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袃3、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产出的增加而递减。 莀4 、幼稚产业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 芆5 、自愿出口限制是指商品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之下,自愿地限制某些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数量或出口金额。 莃6 、战略性出口政策是由布兰德和斯潘瑟提出的,他们证明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出口补贴的效应不同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所考察的出口补贴效果,如果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的,那么出口补贴可提高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从而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 芄7 、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是指通过保护厂商所在的国内市场,来提高其在国外市场的竞争力,达到增加出口的目的。这一观点是由克鲁格曼提出来的。 肂8 、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通过达成某种协议所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 荿9 、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获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蒃10、关税同盟是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统一对非成员国实行的进口关税或其它贸易政策措施。 蒁11、出口导向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积累发展资金,发展经济的战略。 蒀12、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肈13、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薃14、动态外汇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借助于各种国际结算工具,通过特定的金融机构,兑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以清偿国际债权债务关系的一个交易过程。二、单项选择题 袂1.对于参与贸易的两国来说,国际均衡价格一定位于(C)。 节A、最高价格水平之下B、最低价格水平之上

(完整版)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这是我在网上找的,大多数题目都有,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有一点不确定的是G—L指数,大家再上网查看看,是乘100还是乘1?希望可以给你们帮助,预祝大家顺利通过!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1.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 (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整理]李坤望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

[整理]李坤望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李坤望国际经济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参见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将图1,6a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x商品供给,得出相应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将图1,6b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供给,以纵坐标表示y的相对价格,通过类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作类似推导可得。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 答: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一种商品均衡时,由其相对价格,机会成本,需求可知另一种商品得相对价格,机会成本和需求。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略,参见书上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 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 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 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 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 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 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因为大国是国际价格制定者,小国是价格接受者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根据上题结论,知道,小国消费者可以从大国购买相对便宜 的外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较高相对价格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从而 改善福利。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 略。因为机会成本递增。? 第二章 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1)根据表1知道,A、B两国X、Y劳动生产率,可知X相对价格A国低于B 国,A国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有比较优势 (2)A国在Y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X具有比较优势

国际经济学复习课后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 1.为什么说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答: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考虑的是所有商品的价格,而不是单一价格因素。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是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不一定一致,x商品的价格是Px/Py,而y商品的价格是Py/Px.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 第二章答案 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6 2 15 12 表2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10 4 5 5 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表2-2(a)和表2-2(b)部分的内容) 2.假设A、B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表3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4 2 8 4 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 3.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也必具有比较优势吗? 答案提示:不一定,比较优势的确定原则是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最劣。

国际经济学(李坤望)课后答案

国际经济学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 答案提示: 第二章答案 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6 2 15 12 表2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10 4 5 5 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表2-2(a)和表2-2(b)部分的内容) 2.假设A、B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表3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4 8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1_ 11章复习重点

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 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模型框架 1、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形状、递增原因、含义) 1)含义: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产生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有产量组合。 2)模型:两种产品——X、Y; 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劳动L 3)递增原因: 2、机会成本: 1)含义:机会成本是指为生产一单位的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 2)表达式:-△dY/△dX 3)解释: A)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生产点由a向b运动时,对应切线斜率绝对值不断上升,即随着X的生产量的增加,其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B)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机会成本不变。生产X和Y的两个部门采用的生产要素组合比例完全相同,一个部门所释放出的自焚和劳动,正好可以被另个部门完全吸收,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两个部门的生产减少或增加都是固定不变的。 3、社会无差异曲线 1)含义: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 2)性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水平越大、不相交、凸向原点、负斜率 3)用途: a) 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均衡消费点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切点 b) 从规范分析的角度看,社会无差异曲线可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曲线越高,福利越高。 4、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1)条件:生产均衡、消费均衡、市场出清

2)消费均衡点唯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无差异曲线相切。切点处生产者利润达到最大化,机会成本等于相对价格;消费者效用最大化,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生产点与消费点重合,生产等于消费,市场出清。 3)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 A)含义:分别为一国某一商品对应于其相对价格的供给与需求 B)推导:P21 C)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封闭条件下的均衡产量、消费水平以及相对价格 5、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1)条件:生产均衡、消费均衡、贸易平衡 2)国际均衡价格为过剩供给曲线与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 第三节国际贸易的起因 1、起因: 1)生产技术差异 2)要素禀赋差异 3)要素禀赋差异 4)要素禀赋差异 5)要素禀赋差异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第二节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李嘉图模型 1、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A、绝对优势 含义:一国在某一产品的生产上比其他国家劳动投入更低或劳动生产率更高 B、比较优势

李坤望版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 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 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 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 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 答案提示: 第二章答案 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