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表示一般重要,※※表示比较重要,※※※表示很重要)

第一章绪论※

1、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幼儿教育心理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得基础。※

3、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更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得,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4、学前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5、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6、卢梭写的《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的宣言”。※

7、福禄贝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8、蒙台梭利创办了“儿童之家”,强调“感官教育”。※

9、直接教学方案又叫贝-英学前教育方案,是属于行为主义学派的教学方案,主要针对处境不利的儿童。※

10、认知主义教育方案的理论基础:一时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二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三是皮亚杰的发展理论。※

11、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包括凯米-德弗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和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

12、凯米-德弗里斯幼儿教育方案的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原则、充实性原则、结构化原则。※

13、对幼儿学习的特点的新发现(1)幼儿是主动邪恶学习者(2)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3)幼儿出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里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4)幼儿日常生活情景中,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学习效果最佳。(5)学习的个体差异。※

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选择题

1、哪位学前教育学家建立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A 卢梭

B 蒙台梭利

C 陈鹤琴

D 福禄贝尔

2、一下哪种教育方案是属于行为主义流派()

A直接教学方案 B 凯米-德弗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

C 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 D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

第二章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华生、巴普洛夫、桑代克、斯金纳、托尔曼、班杜拉。※

2、行为主义对学习的主张:一客观主义、还原主义、决定论、控制性。※

3、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1)两种类型的学习: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应答性反应是只由主体发出的、受到强化的反应称为应答性反应。操作性反应指个体主动发出的、受到强化的反应称为操作性反应。(2)强化原理:强调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强化并不一定都与令人愉快的刺激相联系。二是强化的个体差异与情境性。(3)强化原理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斯金纳设计了两种强化技术:塑造和消退。※※

4、正强化:当幼儿做出某种积极行为时,获得教师(家长或他人)的奖励性刺激。※※

5、负强化:当幼儿做出某种积极行为时,他原先不喜欢的厌恶性刺激得到了解除。※※

6、惩罚:剥夺幼儿获得奖励性刺激,或是当幼儿做出适宜行为时,取消厌恶性刺激的方式。※※

7、塑造:通过安排特定的强化关系,使幼儿做出他们原先行为模式中不曾有过的复杂动作。※※

8、消退:指通过有差别强化,缓慢地减少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的特征。※

9、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一观察是学习的一个主要来源;二观察榜样行为的结果可能产生不同的学习效应;三观察学习是规则和创造性行为的主要来源。※※※

10、观察榜样行为的结果可能产生不同的学习效应:(1)观察者可能通过观看榜样行为而习得一种新的反应形式,这种行为反应是个体原先的行为库中没有的。(2)观察榜眼行为的结果可以加强或消弱观察者对自己已有行为的抑制,这就是抑制效应。(3)观察榜样行为还可能

引发观察者行为库中已有的反应,班杜拉称为社会促进效应。※※※11、替代强化:又称为替代强化,个体的学习往往不是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而实现,而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以及随后受到的强化而习得。※※

12、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学习的实践:程序教学、电脑辅助教学、掌握学习和应用行为分析。

13、程序教学的原则:(1)小步递进原则(2)积极反应原则(3)及时强化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

14、计算机辅助教学:指利用电脑多媒体展示程序教学内容。※※

15、掌握学习:完全学习、精熟学习,有布鲁姆提出。※※

16、应用行为分析:通过操作条件来促进个体的学习,常用于幼儿消极行为的干预与矫正。首先,教师确定幼儿需要改进的行为。其次,确认这名幼儿表现出的行为周期,最后,教师采取矫正措施,也就是幼儿每次表现出正确的行为时所接收到的强化措施。※※※

17、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一教师要接纳每一个儿童,把每一个儿童都看做是独特的,他们有不同的情感和看法。二教师要帮助儿童认识到自己与他人都是有价值、有能力的个体,每个儿童都能以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三每个儿童都具有极大的学习潜能,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引导儿童发掘自身的学习潜能。※※※

18、马斯洛的需要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爱和从属的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19、罗杰斯的个人中心学习理论与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1)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2)在安全氛围中的学习效果最好(3)涉及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学习最持久、深刻(4)意义学习大多数是做中学。(5)幼儿的意义学习包括四个要素※※※

20、幼儿的意义学习包括四个要素: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性;二学习应成为自我发起的行为;三学习是全方位的,即学习能使儿童在行为、态度、情感,乃至个性等各方面发生变化,而不只是单一方面的认知或行为的改变;四学习应以儿童的自我评价为主。※※

21、人本主义教学方法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一教师效能感训练;二吸引学业成功;三价值澄清;四非指导性教学※※

22、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最主要的两派一信息加工学习论;二认知结构学习论。※※

23、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加工水平理论、双重编码理论、联接主义模型。※※

24、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幼儿三种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程序记

忆。※※

25、情景记忆:有关个体经历的记忆,是个体对看到、听到或经历事情的心理再现。※※

26、语义记忆:陈述性记忆,主要包括已知事实和概括性的信息,包括概念、原理及其如何应用的有一些规则,问题解决技能和学习策略。※※

27、程序记忆:有关事情进行过程的记忆能力,这在身体活动任务中为明显※※。

28、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有两条标准:新知识必须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经验发生非临时性的联系,即实质性的联系;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必须形成非随意性的关系,即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形成联系。※※

29、意义学习: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非随意性和非临时性的联系。※※※

30、奥苏贝尔对教师讲解式教学的建议:一师生之间有大量的互动;二是大量运用例证;三运用演绎方法;四逐步深化。※※

3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与幼儿的发现学习:布鲁纳认为最佳的学习方式是发现学习。一强调幼儿的探索学习过程;二强调直觉思维在发现学习中的价值;三强调学习的内在动机。※※※

32、布鲁纳指出发现学习的主要作用:一提高智力潜能;二使外部奖励向内部动机转移;三帮助信息保持和检索。※※

33、建构主义的学习的基本主张:一如何看待知识-知识是生成的;二如何看待学习者-幼儿是有主体性的;三如何看待学习过程-学习是主动建构的。※※

34、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主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幼儿在学习中不是一块“白板”。任何时候他们都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他们有已经有的经验与“前结构”;二幼儿是主动的建构者。※※※

35、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一随机通达教学,以认知灵活性理论为基础;二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

36、结构良好领域:有严密逻辑体系,可以按部就班的学习。

37、结构不好领域:具有概念复杂性,以及实际案例间的差异性,即这些知识是运用到具体情境中的,不具有良好的结构特征。※※

38、抛锚式教学注意:一儿童的学习应与现实情境相类似,以解决儿童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二这种教学过程与儿童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相类似,以解决儿童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三这种教学采用独立、脱离情境的测验方法,在学习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本身

反映了儿童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的效果,或是进行与学习过程一致的情境化评估。※※

39、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一搭脚手架;二进入情境;三独立探索;四协作学习;五效果评价。※※

名词解释:

1、正强化

2、负强化

3、惩罚

4、塑造

5、消退

6、替代强化

7、掌握学习

8、情景记忆

9、语义记忆

10、程序记忆

11、意义学习

12、结构良好领域

13、结构不好领域

简答题

1、简述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2、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3、简述程序教学的原则

4、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5、简述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6、简述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有两条标准

7、简述建构主义的学习的基本主张

8、简述抛锚式教学注意

分析题

1、举例说明应用行为分析

2、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奥苏贝尔对教师讲解式教学的建议

选择题

1、以下哪些不是行为主义流派的学者()

A华生 B巴普洛夫 C桑代克 D罗杰斯

2、以下哪些是应答性反应()

A 狗见到肉分泌唾液

B 小老鼠敲杠杆获得事物

C 小朋友为了获得奖励而做好事 D小明打人后挨批评

3、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包括()

A信息加工学习论 B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4、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不包括()

A生理需要 B 锻炼身体的需要

C爱和从属的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5、以下是语义记忆有()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已知事实 D概念、原理

6、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包括()

A随机通达教学 B传统教学

C抛锚式教学 D支架式教学。

7、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幼儿不包括的记忆()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程序记忆 D意义记忆

8、程序教学的原则不包括()

A小步递进原则 B正负强化结合原则

C积极反应原则 D及时强化原则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1、学习的定义:学习是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如服药、生理短暂变化导致的暂时性改变。※※

2、理解学习的三方面:一是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二是学习需要过程。三是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产生。※

3、多动症的表现:活动过度;注意力集中;情绪不稳定;学习困难。

4、学习困难的症状:感知觉障碍;精细运动障碍;言语发育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情绪障碍;社会适应不良。※

5、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模仿。※※

6、习惯化:个体不断或重复地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一种现象。※※

7、去习惯化:对熟悉刺激的反应恢复和增加。※※

8、操作性条件作用以奖励某种行为作为重点。※※

9、婴儿学习的其他方式:学习图式;因果关系;使用工具;理解空间。※※

10、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观察模仿学习;操作学习;语言理解的学

习;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交往中的学习;游戏活动。※※※

11、操作学习的重要性:一操作活动室幼儿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二幼儿的操作学习还可以弥补语言理解和表达的不足;三幼儿的学习很多体现在运动方面,而操作学习是提高幼儿运动技能最为重要的方式。※※12、操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手把手的操作;尝试错误的操作;模仿师范的操作;反复练习的操作。※※

13、交往中的学习方式的意义:一交往能满足幼儿的认识动机;二交往能满足幼儿得到认可与支持的需要;三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生成;四交往能促进幼儿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14、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性;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

名词解释

1、学习

2、习惯化

3、去习惯化

简述题

1、简述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2、简述操作学习的重要性

3、简述交往中的学习方式的意义

4、简述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

分析题

1、请观察3~6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并用案例说明。

第四章幼儿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的迁移※※

1、学习动机:指直接推动幼儿进行学习、维持学习,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它是激励和指引幼儿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需要。※※

2、防御性动机:儿童学习的焦虑水平,通常是因为动机过高所引起的。※※

3、建设性动机:儿童保持积极、适中的学习需求。※※

4、普遍型动机:幼儿对各种学习活动均有较强的内在动机。※※

5、偏重型动机:幼儿只对某一或几项领域的学习有较强的动机,而对其他领域的学习缺乏强烈的动机。※※

6、内在动机;动机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即活动本身构成了幼儿学习的直接动力与需求。※※

7、外在动机:指幼儿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8、幼儿学习动机的内容:好奇;兴趣;诱因。※

9、动机强化理论的不足:只重外部控制难以有效激发、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将手段目的化不利于幼儿良好人格的形成。※※

10、人本主义的需要理论:重视的是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培养和谐的课堂氛围,认为这是维持幼儿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1、马斯洛的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隶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

12、成长需要:求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3、韦纳是归因理论的集大成者。※

14、韦纳提出了三维度归因论:因素来源;稳定性;可控制性。※※

15、积极归因又称为成功趋向型,消极归因理论称为避免失败型。※

16、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特点:内在动机以好奇与兴趣为主;外资啊动机逐渐增长;较稳定的学习成败归因的形成。※※

17、培养幼儿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与求知欲;重视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游戏动机;为幼儿学习创设安全、开放、温馨的氛围;让幼儿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运用适宜反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18、皮亚杰的三种游戏: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19、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20、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21、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22、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正向的影响。※※

23、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的影响,或是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24、正迁移分为:横向迁移和竖向迁移。※※

25、低路迁移:是自然的、自动化的一种迁移。※※

26、高路迁移:需要个体有意识地将某种情景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另一种情景。※※

27、特殊迁移:某一领域的学习直接影响另一领域的学习。※※

28、非特殊迁移:指迁移产生的原因尚不明确,即可能是原理、原则的迁移,也可能是态度、情感方面的迁移。※※

29、迁移发生理论: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化理论;认知迁移理论。※※

30、迁移理论:图式理论;共同要素理论;元认知理论;认知灵活性理论。※※

31、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关注情感因素对幼儿学习迁移的影响;幼儿学习迁移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学习中发生迁移;提高幼儿分析与概括能力。※※※

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

2、防御性动机

3、建设性动机

4、普遍型动机

5、偏重型动机

6、内在动机

7、外在动机

8、迁移

9、顺向迁移

10、逆向迁移

11、正迁移

12、负迁移

13、低路迁移:

14、高路迁移:

15、特殊迁移

16、非特殊迁移

简述题:

1、简述动机强化理论的不足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简述培养幼儿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4、简述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

选择题

1、马斯洛的基本需要不包括()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隶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2、马斯洛的成长需要不包括()

A求知需要 B美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安全需要

3、利用学习成功的动机类型()

A防御性动机 B建设性动机

C普遍型动机 D偏重型动机

4、为了获得好的工作而努力学习是出于()

A普遍型动机 B偏重型动机

C内在动机 D外在动机

5、处于对知识的求知欲而学习是出于()

A普遍型动机 B偏重型动机

C内在动机 D外在动机

6、皮亚杰的三种游戏不包括()

A练习性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规则性游戏 D合作游戏

7、迁移理论不包括()

A图式理论 B共同要素理论

C元认知理论 D认知理论

8、学习困难的症状不包括()

A感知觉障碍 B精细运动障碍

C言语发育障碍 D情绪障碍

9、归因理论的集大成者()

A韦纳 B皮亚杰

C斯金纳 D维果茨基

第五章幼儿学习的个别差异与适宜性教学※※

1、七种多元智能:语言智力、逻辑或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视觉智力、运动或身体智力、人际智力、内在智力或内省智力。

2、学习类型的分析:学习类型直接参与学习活动,并影响学习效果;学习类型是个人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应倾向或习惯方式;学习类型的差异通过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习惯等方式表现出来;学习类型具有独特性、稳定性。

3、邓恩的学习类型理论:环境类要素;情绪类要素;社会性要素;生理性要素;心理性要素。

4、适宜性教育的适宜性包括年龄适宜和个别差异适宜。

5、个别差异的适宜性教学主要包括:能力差异、文化差异、兴趣差异、发展差异。

6、适宜性教学法的主要方式:资源利用模式;补偿模式;治疗模式;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个别化教育方案。

名词解释

1、适宜性教育

2、加登纳多元智能理论

简述题

1、简述加登纳多元智能理论

2、简述宜性教学法的主要方式

选择题

1、多元智能不包括()

A 语言智力、逻辑或数学智力 B空间视觉智力、运动或身体智力

C人际智力、内在智力或内省智力。 D学习智能、唱歌智能

2、邓恩的学习类型理论不包括()

A环境类要素 B情绪类要素

C社会性要素 D身体类要素

第六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1、社会性包括儿童学习社会性情绪、对父母依恋、气质、道德标志、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亲善行为、对自我和攻击性的控制、同伴关系等。※※

2、社会能力的构成主要有三个维度:社会交往维度、亲社会行为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社会交往能力是幼儿发起、维持和调整社会交往和关系的基本能力。※

4、亲社会行为能力是幼儿在社会交往中基于对他人或群体利益的利他态度和行为能力。※※

5、社会能力的价值:一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建立积极的同伴关系;良好的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情绪情感、人格的积极发展和心理健康;三社会能力还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6、社会能力的影响因素:一幼儿自身因素对社会能力发展得影响;二同伴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三教师对幼儿社会能力的影响;四文化差异对社会能力的影响。※※

7、教师在幼儿社会能力学习中的指导:一通过理解能力指导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二通过交往能力指导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

8、通过理解能力指导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一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情感;二指导幼儿积极理解他人的行为。※※

9、通过交往能力指导促进幼儿社会能力的发展:一教师应指导幼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二教师应给予幼儿轮流活动的指导;三教师应给予幼儿角色扮演的指导;四教师还要给予幼儿分组配对的指导。※※

10、社会测量法:同伴提名法;同伴行为描述法;同伴等级评定。

※※※

11、幼儿同伴关系的物种类型:受欢迎;被拒绝;被忽略;有争议;一般。※

12、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改善同伴关系:被忽略与被拒绝型。※

13、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论。※

14、哈里斯的研究表明:无论在什么社会,对儿童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的环境主要不是家庭,而是儿童的游戏群体。※

15、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一同伴群体内的同化与异化;文化通过群体过程传递。

16、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原则:情感支持性原则;行为实践原则;榜样作用原则;一致性原则;随机教育原则。※※※

17、情感支持性原则:建立接纳由于关心的情感联系;教师应积极接纳、尊重儿童;教师应对幼儿持有理解、支持的情感态度※※。

18、榜样作用原则:教师应当非常重视自身对幼儿的榜样作用;教师对待他人与幼儿的情感态度是其榜样作用的重要部分;幼儿同伴间的影响日益增大。

19、一致性原则:教师自身态度一致性;幼儿园园内教师间的一致性;家园一致性。※※

20、随机教育原则:渗透、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完整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部分;必须做一个善于发现教育机会得有心人,善于捕捉教育机会,甚至加强、实现对幼儿的社会性教育,主动积极地寻找和创造教育机会;教师要有随机教育策略与方法的意识。※※

21、幼儿社会行为的评定:康奈尔儿童行为问卷;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

名词解释

1、社会性

2、情感支持性原则

3、榜样作用原则

4、一致性原则

5、随机教育原则

简答题

1、简述社会能力的价值

2、简述社会能力的影响因素

3、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原则

选择题

1、社会能力的构成主要有三个维度不包括()

A社会交往维度 B亲社会行为能力

C社会适应能力 D社会情感维度

2、社会测量法不包括()

A同伴提名法 B同伴行为描述法

C同伴等级评定 D同伴情绪表达

3、幼儿社会性教育的原则不包括()

A情感支持性原则 B情绪发泄原则

C行为实践原则 D榜样作用原则

4、以下哪一个是幼儿社会行为的评定测验()

A康奈尔儿童行为问卷 B比奈西蒙智力测验

C绘人测验 D成绩测验

第七章幼儿的创造性学习与培养※※

1、创造力包括:对问题的敏感度;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确定性;洞察力。※※

2、幼儿创造力的表现:幼儿创造性的前提:了解和接触事物的“心向”;幼儿创造性就是善于组织自己的材料;幼儿创造性突出表现在想象力;幼儿创造性常常体现在游戏活动中。※※

3、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学习动机;创造性学习追求有创意的学习目标;幼儿创造性主要表现在自我表现性创造。※※

4、创造性有5种表现形式:表现性创造;技术性创造;发明性创造;首创性创造;杰出的创造。※※

5、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测量: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南加尼福尼亚大学测验;芝加哥大学创造力测验;沃利齐-凯根测验。※

6、创造性人格测验:发现才能团体问卷;你属于哪一类人测验。※

7、制约儿童创造性学习的因素:过于重视儿童的模仿,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学习;限定儿童的思路,使其不能创造性的自由思维;过分苛求秩序,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探索。※※

8、幼儿创造性的教育培养: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有意识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蒙台梭利的感知训练与幼儿的创造力。※※

9、有意识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展开联想;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的变通性;肯定幼儿超常思维,培养发散思维的独特性。※※

名词解释

1、创造力

简答题

1、简述幼儿创造力的表现

2、简述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

3、简述幼儿创造性的教育培养

选择题

1、创造性有表现形式不包括()

A表现性创造 B发明性创造

C语言表现 D首创性创造

2、创造力不包括()

A对问题的敏感度 B流畅性

C灵活性 D可变性

3、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测量包括()

A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 B比奈西蒙智力测验

C绘人测验 D成绩测验

第八章幼儿的语言学习与教学※

1、幼儿语言学习的传统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乔姆斯基先天论观点;皮亚杰认知理论观点;维果茨基的社会学习理论※※

2、乔姆斯基先天论观点:假设人类生来就具有复杂的语言结构,这些结构组成了“语言获得装置”。这一组装置是分析语言输入的知觉和认知能力,也就是说如果有适当的语言刺激,幼儿就能够经由大脑的黑盒子,将吸收进来的语言加以整理,自然而且很快地学会复杂的语言系统。※※

3、读写萌发理论:幼儿读写能力在生活中会逐渐发展。※

4、全语言教学理论:全语言教学观:全语言教学又称为整体语言教学;以幼儿为中心的语言学习课程;让幼儿称为早起的阅读者和书写着;成人要经常为孩子朗读故事书;教师的态度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

5、幼儿语言教育的策略:温馨、丰富、真实的语言环境;师生共同确定主题、共同计划;经常给予阅读、书写师范;倾听、积极反馈;鼓励尝试使用语言;肯定期待。※※

6、教师在幼儿语言学习中角色:经验明朗化;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榜样师范者;自我提升、协同教学策略;寻求专业协助。※※

7、影响婴幼儿语言发展得内外因素:正常发育的大脑;良好的语言环境。※※

8、婴幼儿学习语言的两大途径:模仿与强化※※

9、促进婴儿语言发展的有效策略:积极回应;运用非语言交流;使用儿化语;帮助婴儿拓展语言;适应每个婴儿的发展与需要;运用图画书和讲故事;使用语言游戏;创设良好环境。※※

10、3~6幼儿语言发展得有效促进: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语音;帮助幼

儿进行阅读准备;培养幼儿的言语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名词解释

1、语言获得装置

简答题

1、简述幼儿语言学习的传统理论

2、简述全语言教学理论

3、简述幼儿语言教育的策略与教师的角色

4、简述促进婴儿语言发展的有效策略

5、简述3~6幼儿语言发展得有效促进

选择题

1、幼儿语言学习的传统理论不包括()

A全语言教学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C乔姆斯基先天论观点 D皮亚杰认知理论观点

2、幼儿语言学习的新兴理论是()

A全语言教学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C乔姆斯基先天论观点 D皮亚杰认知理论观点

第九章幼儿园班级管理与环境创设※

1、班级管理: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课堂中的人、事、时、空等因素进行协调的过程。※

2、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目标与特点:争取更多的时间时幼儿有效学习;有效课堂管理者的特征。※※

3、争取更多的时间时幼儿有效学习:分配时间;教学实践;投入时间;学业学习时间。※※

4、有效课堂管理者的特征:备有能引导幼儿掌握课堂规则和程序的清晰而具体的方案;帮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避免个别幼儿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在开学之初就用更多的时间讨论班级规则;教给幼儿具体的程序;安排的活动通常是简单的,任务却是令人愉快的;能运用各种常规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5、有效班级管理的方法:全面关注;并行处理;过渡环节的高效;让每一个幼儿参与进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热情。※※

6、布朗芬布伦纳的环境生态模式:小环境系统;中环境系统;外环境系统;大环境系统。※※

7、区角活动:在区角进行学习的活动,也称为活动区。※※

8、区角环境设计的原则:各区的最佳配置;注意动静区分开;注意环境设计时的流动线;教师的物理环境设计;学习区的数量、种类及人数管

理。※※

9、环境创设的范例:空间必须多用途;用水区;安静区;嘈杂区。※名词解释

1、班级管理

2、布朗芬布伦纳的环境生态模式

3、区角活动

简述题

1、简述有效课堂管理者的特征

2、简述有效班级管理的方法

3、简述布朗芬布伦纳的环境生态模式

4、简述区角环境设计的原则

选择题

1、区角环境设计的原则不包括()

A各区的最佳配置 B注意动静区分开

C注意环境设计时的流动线 D动静结合原则

2、布朗芬布伦纳的环境生态模式不包括的系统()

A小环境系统 B中环境系统

C外环境系统 D巨环境系统

第十章幼儿学习的评价※

1、测量:指教师收集有关幼儿学习表现得客观资料、素材和信息的过程。※

2、评估:指对信息进行收集、综合加工和解释以帮助教师判断幼儿学习情况的过程。※

3、从评价目的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4、诊断性评价:在幼儿学习与教学前进行,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适宜性教学。※※

5、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评价。※※

6、总结性评价:在教育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

7、从评价进程分:学习前评价;学习过程评价。※※

8、从评价参照物分: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

9、常模参照评价:将幼儿学习的成果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

10、标准参照评价:以一定标准为依据,评价幼儿以某一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不考虑其他同伴在该技能上的成绩。※※

11、实施幼儿学习评价的意义: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学习水平;有助于教师开展个别化的适宜性教学提供依据;有助于家园合作,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学习情况;有助于改进教育教学的过程。※※

12、有效的幼儿学习评价的特征:幼儿的学习评价是整体性评价;幼儿的学习评价是多元评价;幼儿的学习评价是动态的发展性评价;幼儿的学习评价是个别化评价;幼儿的学习评价是在学习中评价,在评价中学习。※※

13、幼儿学习评价的目标:为幼儿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习;帮助教师发现幼儿学习的问题,改善教学;改善幼儿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修改教学方案、教学计划。※※

14、幼儿学习评价的基本方法:观察法;测验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

15、自然观察法:时间抽样观察法;时间抽样观察法;行为核查观察法;轶事记录法。※※

16、情景观察法:是指在实际教育情景下,按照研究目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将幼儿置于与现实生活场景类似的情景中,教师观察在该特定情景中幼儿的学习。※※

17、情景观察法的优点:可以通过一次活动集中获得大量信息;既可以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保证观察的效果,又可以保持情景的自然和真实性,易于观察到幼儿的自然表现;方法比较简单,可以结合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经常使用。※※

18、谈话法:通过与幼儿面对面交谈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

14、谈话法要注意:要有明确的谈话目的;谈话内容应在幼儿生活范围内并使幼儿能够理解;谈话要再自然状态下进行。※※

15、问卷调查法:由评价者根据评价目的,向被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调查表,广泛收集幼儿学习信息的一种方法。※※

16、幼儿学习评价的综合方法:以游戏为基础的评价;真实性评价;档案评价法;多彩光谱评价。※※

17、多彩光谱评价的四个显著特点:是一种真实反映幼儿真实学习能力的评价;是适宜每个幼儿学习与发展得评价;是一种既评价幼儿学习水平,又分析影响其学习因素的评价;不仅针对每一个幼儿的学习能力与潜能进行评价,而且还特别关注幼儿的学习风格,并提出幼儿学习活动风格的评定表。※※

名词解释

1、测量

2、评估:

3、诊断性评价

4、形成性评价

5、总结性评价

6、常模参照评价

7、标准参照评价

8、情景观察法

9. 谈话法

简答题

1、简述从评价目的分的评价方法

2、简述实施幼儿学习评价的意义

3、简述有效的幼儿学习评价的特征

4、简述幼儿学习评价的目标

5、简述自然观察法有哪些?

6、简述情景观察法的优点

7、简述谈话法要注意

8、简述多彩光谱评价的四个显著特点

选择题

1、以下哪个不是从评价目的分的评价方法()

A诊断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2、在学习前进行的评价()

A诊断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3、在学习中进行的评价()

A诊断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4、在学习后进行的评价()

A诊断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5、自然观察法不包括()

A时间抽样观察法 B时间抽样观察法

C跟踪观察法 D行为核查观察法

第十一章幼儿教师的心理※

1、疏离:是指教师自觉与儿童保持适度的举例。※

2、幼儿教师与家长在角色上的差异:范围;情感关系;适度理性;目的性;公平性。※※

3、幼儿教师的角色:养护者;榜样;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

4、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广域性与幼儿教师的“完整”教育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参与性与幼儿教师的民主儿童观;幼儿

园教育活动的多元性与幼儿教师的反思和监控;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生成性与教师的教育机智。※※

5、新手型教师与经验型教师的知识管理:教学知识;理论知识;技能知识;交流传递;知识创新。※※

6、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再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种行为的期望,它包括两种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

7、幼儿教师效能感如何形成的?教师自身的经验;替代经验;语言劝说。※※

8、教师的教学心理素质:教学观念;教学效能感;教学控制点;教学监控;情感投入。※※

9、教师专业人格特征:激励性人格;灵活变通性;爱心与同理心;情绪稳定。※※

10、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师对其工作与所从事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感受与看法。※※

11、教师发展得五阶段论:新手-动机阶段;适应-观念困惑阶段;稳定-行动缺失阶段;停滞-缺乏动力阶段;更新-动机增强阶段。※※

12、幼儿教师的成长与培养:微格教学法;“虚拟场景”培训;参与式培训;提升反思意识与能力。※

名词解释

1、疏离

2、自我效能感

3、教师工作满意度

简答题

1、简述幼儿教师与家长在角色上的差异

2、简述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3、简述教师发展得五阶段论

选择题

1、教师发展得五阶段论不包括()

A新手-动机阶段 B更新-动缺失阶段

C适应-观念困惑阶段 D停滞-缺乏动力阶段

2、幼儿教师的成长与培养不包括()

A微格教学法 B“虚场景”培训

C参与式培训 D课前准备

2011年学前教育心理学

浙江省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 A.同化模式 B.顺应模式 C.生成模式 D.启发模式 2.“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 A.华生 B.弗罗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3.布鲁纳提出了下列哪三种表征系统( ) A.动作表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征 B.形象、线性排序与图式 C.命题网络、图式与产生式 D.命题、线性排序与产生式 4.游戏的表征形式包括( ) A.交往行为、友善行为与意志行为 B.认知行为、情感行为与意志行为 C.交往行为、攻击行为与宣泄行为 D.认知行为、交往行为与宣泄行为 5.下位学习包括哪两种学习模式( ) A.派生下位学习与相关下位学习 B.连锁下位学习与归属下位学习 C.联结下位学习与分化下位学习 D.经典下位学习与操作下位学习 6.幼儿道德情感发展三个时期依次为( ) A.他律性时期、过渡性时期与自律性时期 B.“原伦理状态”时期、前道德情感时期与他律性时期 C.前道德情感时期、道德情感时期与后道德情感时期 D.“伦理状态”时期、“社会状态”时期与“心理状态”时期 7.影响幼儿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A.先天图式与后天习得图式 B.智力与性情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遗传、环境教育与个体主观因素 8.以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为依据,根据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教育侧重点,可以把教育活动划分为( ) A.课堂教育活动、体育活动与游戏活动 B.生活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 C.教学活动、娱乐活动与游戏活动 D.学习活动、娱乐活动与体育活动 9.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创设的原则包括( ) A.通用性、有效性、适龄性与针对性 B.客观性、科学性、实用性与安全性 C.普遍性、适用性、特殊性与教育性

2019年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最新资料推荐------------------------------------------------------ 2019年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浙江省 2019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 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 A. 同化模式 B. 顺应模式 C. 生成模式 D. 启发模式 2.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 A. 华生 B. 弗罗伊德 C. 斯金纳 D. 巴甫洛夫 3.布鲁纳提出了下列哪三种表征系统( ) A. 动作表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征 B. 形象、线性排序与图式 C. 命题网络、图式与产生式 D. 命题、线性排序与产生式 4.游戏的表征形式包括( ) A. 交往行为、友善行为与意志行为 B. 认知行为、情感行为与意志行为 C. 交往行为、攻击行为与宣泄行为 D. 认知行为、交往行为与宣泄行为 5.下位学习包括哪两种学习模式( ) A. 派生下位学习与相关下位学习 B. 连锁下位学习与归属下位学习 C. 联结下位学习与分化下位学习 D. 经典下位学习与操作下位学习 6.幼儿道德情感发展三个时期依次为( ) A. 他律性时期、过渡性时期与自律性时期 B. 原伦理状态时期、前道德情感时期与他律性时期 C. 前道德情感时期、道德情感时期与 1/ 4

教师招聘教育学与心理学笔记

一、教育学及其发展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发展状况: 1、萌发期 时间大致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城邦时期(公元十七世纪初叶),人类开始了最早期的教育认识活动。 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主要散见在一些思想家的言论和著作中,如我国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子、韩愈、朱熹等,西方如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等。《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孔门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也载有一部分孔子门徒的言论。在《论语》中,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早期普及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内容上提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启发式教学,提出“因材施教”、“思学结合”等原则,主张学生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还要求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孔子的教育思想非常丰富,既涉及许多教育理论问题,又包括许多教育、教学的实际经验。《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它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年代约在战国末期,作者不详。《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有关教育的基本原理,我们现在的教育学的研究范畴基本上都已涉及,对教育的作用和目的、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教师的作用和条件等,都做出了概括性的总结,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臧息相辅”、“教学相长”、“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陵节而施”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都达到了规律性的认识。 在西方,追溯教育学的思想渊源,必首推古希腊著名先哲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其产婆术闻名于世。他在与青年人交谈时首先佯装无知,然后通过巧妙的诘问暴露出对方观点的破绽和违背逻辑之处,从而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其弟子柏拉图在其传世巨著《理想国》中虚构了一个理想的国度,把国家分为三个阶级,即统治者、战士、劳动者。统治者必须是充满理性、充满智慧的哲学家,富有激情和勇敢精神是军人的品质,而欲望则是人灵魂的低劣部分,主要存在于农工商和奴隶等劳动者身上,这些人要学习的就是节制自己的私欲,懂得服从。这样他就为所有人各安其位,并着力设计课程来培养他们。而古罗马著名教育家昆体良所著《论演说家的教育》,则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在本书中,昆体良提出学校教育应该考虑每个学生的个别特性,使学业适应于学生的特性;紧张的智力劳动应当与休息轮流调剂,而最好的休息乃是游戏;教师应处处给学生做模范,做榜样,应爱护学生;最好的学习方法应该是摹仿、理论、练习三个阶段。昆体良是第一个极详尽地研究了教学法的教育理论家。 萌芽时期的教育学其主要特征是:(1)以习俗的认识为主,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经验的描述和总结,缺少理论分析;(2)以机械类比、比喻、寓言等思维方式为主,缺乏抽象的理论概括和提升;(3)没有专门的教育学语言,有关教育论述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述之中,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没有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但是,作为人类早期的教育智慧,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为以后的科学教育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创立期 从欧洲的文艺复兴以来,在西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的繁荣,教育有了相应的发展。教育实践的丰富、教育经验的积累,使人们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许多教育专著相继问世,教育学开始从哲学和其它学科中分化出来,逐渐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知识领域来说,教育学有其创立的主要标志,大致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上:在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

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揭示幼儿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和规律;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1、幼儿学习特殊性。2、幼儿教学特殊性。①幼儿教学非正规性;②幼儿教学目标重在发展;③教学模式以过程模式为主。3、幼儿的教材更广。4、幼儿学习即活动。5、良好人际关系在幼儿教学中很重要。 幼儿教育心理的任务: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学习的准备:学生开始一项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对于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分类:㈠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 ㈡布卢姆的分类:1、认知领域的学习;2、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3、情感领域的学习。㈢我国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2、经典条件作用;3、操作条件作用;4、模仿 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的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活动。 婴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1、主动的学习者,但主动性也容易被扼杀;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体差异性。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㈠、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将最终从众多尝试性反应中得以保留,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学习的实质就是经过尝试错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㈡、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由于行为结果的作用,导致有机体行为出现的概率发生改变的学习形式。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和惩罚是增强或减弱反应概率的手段。 强化是指伴随行为出现的任何能够增加该行为在将来出现概率的事件。 ㈢、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替代强化:不必亲身经历,只凭所见即产生学习的现象,称为替代学习。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特点:1.并不依赖直接强化;2.具有认知性;3. 并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 观察学习四个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复现过程;4、动机过程。 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㈠、罗杰斯罗杰斯的学习观:1、人生下来就有学习的潜能。 2、意义学习。 3、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 4、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 5、在安全氛围中的学习效果最好 人本主义学习的基本观点: 1、学习目的:使学生成为完善、有用的人,整体人格得到发展。 2、学习过程: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 3、学习原则: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与需要,相信学习者能自我教育、发展的潜能。 4、如何促进学习:(1)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2)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3)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关爱、理解的氛围中。(4)从做中学。 评价人本主义: 贡献:1、强调学习目的是促进人格的发展。2、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我指导、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3、强调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局限:1、片面强调学生的天赋潜能。2、过分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三、认知学习理论 核心观点: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有机体主动通过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或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 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学习是形成学科知识的类目极其编码系统(认知结构)的过程。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其特点是:(1)由学生通过独立发现而不是通过接受的方式来获得经验。(2)着重于学习过程而不是着重于学习结果。 发现法学习的优点:①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技能。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因为通过发现可以带来满意和内在奖励。③有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因为发现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的技巧。④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因为学生需要以有意义的方式组织知识。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 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

教师幼儿学前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性质和发展趋势。 2. 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定义与性质、任务与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初步形成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整体认识。 本章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学科性质、任务与作用。 本章难点:幼儿教育心理学创建与发展,幼儿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等相关学科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和联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性质 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其含义 2.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及其取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 2.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三)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趋势 1. 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教育心理学独立的年代及标志,教育心理学独立的背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心理学发展的必然) 2.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教学心理学的兴起,教育社会心理学的兴起,关注实际骄傲学策略和元认知研究,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性化教学研究。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1. 幼儿教育心理学创建的动因:鉴于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一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 2.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阶段 3. 幼儿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学习理论的贡献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体现结构 1. 一个理论基础:学习理论 2. 两条主线:幼儿学习与幼儿园教育活动 3. 两点附记:幼儿教师心理与家庭教育心理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作用 1.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理论构建和实践指导 2.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测试与描述、预测与控制、理解与说明 第三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 发展性原则 3. 教育性原则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学前教育心理学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2017年4月 课程代码: 00882 -、单项选择題(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精神的某种能力在某个时期里对某种环境能敏感地反应和发展,并 称之为42 A.关键期 B.准备期 c.发展期 D.敏感期 2.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学习模式,一种是派生下位学习,另一种是162 A.相关下位学习 B.变式下位学习 C.同化下位学习 D.推理下位学习 3.我们如果口渴了就找水喝,出汗了就需要毛巾,这类决策的知识表征方式是149 A.概念 B.表象 c.图式 D.产生式 4.幼儿可以说出笔是用来写字的,这是145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信息类知识 D.数据类知识 5 .在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一个155 A.具体目标 B.网络系统 C.变式 D.核心经验 6.感觉与统合障碍称为 A.感觉统合下降 B.感觉统合误差 c.感觉统合失调 D.感觉统合失误 7.按照内部和外部动作将技能分为动作技能与173 A.知觉技能 B.运动技能 c.操作技能 D.智力技能 8 .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社会性经验并改变其行为的过程就是 A.幼儿社会性 B.幼儿社会性学习 c.幼儿社会化 D.幼儿社会学习 9 .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幼儿学习心理和幼儿 A.教学心理 B.游戏心理 C.认知心理 D.发展心理 1 o. 幼儿园情结智力教育模式包括赏识教育模式和222 A.情境教学模式 B.活动教学模式 c.暗示教学模式 D.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1 1 .儿童的发展是一种服从自然规律按照成熟类型进行的过程,它并不依赖于教学。这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 A.皮亚杰 C.桑代克 B.维果茨基 D.考夫卡 12.学前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C.观察法 B.调査法D.测量法

学前教育心理学(2011范围)

28044 学前教育心理学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 0625) 考试范围说明: 此次考试范围为颜色标识的知识点部分,颜色不同代表考试的题型不同,具体如下:红色:名词解释 蓝色:简答题 绿色:综合运用 紫色:论述 第一章良好的教师心理特征及其培养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心理学家对教师心理特征与其职业成就之间关系所做一些早期研究。并对心理学研究和心理学知识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以及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方面的作用有初步的认识。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学生对教师角色的心理期待;有效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教师的教学专长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成长过程;如何尽快缩小新教师和专家教师之间的差距。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 (1)学生期望的教师社会角色 (2)有效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3)罗森塔尔效应(p8) (4)教学效能感(p9) (5)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 (6)认知师徒制(p20) 2、理解与应用 (1)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2)缩小新教师和专家教师之间的差距(18) (3)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教学(10) 第二章学生素质及其心理发展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和理解心理发展的含义,以及学生认知、人格发展的教育含义。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加涅的学生素质结构观及其教育含义;人格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个体社会化与人格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 (1)加涅的学生素质结构观 (2)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32) (3)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4)影响社会化的三个主要因素 (5)人格(36) (6)自我概念(39) 2、理解与应用 (1)加涅的学生素质结构观的教育含义(36) (2)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教育含义(35) (3)自我意识发展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因素(42) 第三章学生的个别差异 (一)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着重了解学生在认知和性格两方面的个别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的教育含义。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认知方式的差异;认知能力差异(不作考试要求);认知结构的差异(不作考试要求);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性格的概念(不作考试要求);性格的个别差异;性格差异的鉴定(不作考试要求);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特殊儿童的概念;特殊儿童的类型;特殊儿童的流行率(不作考试要求);特殊儿童的教育。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 (1)学生认知方式差异的四种主要表现 (2)学习困难(63)

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笔记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概述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从狭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比较动物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心理,研究动物种系心理发展的图景与规律;比较处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研究人类种系心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以及研究人类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现在的发展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围,不同于常识所称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从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 行为模式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它既包括外显的行为特质,也包含内隐的心理特征。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对心理发展原因和机制的揭示,不仅有助于我们构建有关心理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好地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使我们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培养与干预具有了科学的依据。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尽管心理发展遵循相同的模式,必须注意到发展的个体差异是巨大的:不仅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各不相同,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也不相同。 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遗传的作用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充分体现了,环境则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施加影响。儿童生活的环境各种各样,这些环境因素也被视为儿童行为的生态圈。在这些生态环境中,儿童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家庭、学校和社区。 就家庭而言,父母的养育方式、文化水平与职业状况、父母个性、亲子关系的质量、家庭类型(完整家庭还是单亲家庭)、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等是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班级凝聚力、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方式等,对不同的儿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社区环境方面,邻里关系、社区文化娱乐设施、社区社会支持体系等是较为重要的环境变量。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模式,测量和解释发展的个别差异,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每个发展阶段,帮助儿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或暂时的障碍。 例如,通过对儿童早期依恋现象的探讨,提出有助于儿童形成安全依恋的有效方法。 通过对学龄初期儿童认知与行为特点的探讨,可以提出培养儿童注意力集中、行为自我控制的有效手段,从而减少儿童的多动行为三、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 (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 (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 (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0年4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9-300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9-305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2-49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2-56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6-200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6-218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1-18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3-87 A.格思里 B.赫尔 C.托尔曼 D.卡特尔 )3-74 10.关于概念的结构,目前心理学中主要有哪两种理论?( C )7-233 A.分析说与综合说 C.特征说与原型说 B.模板说与分析说 D.演绎说与归纳说 11.教材中未提到的幼儿概念学习水平的检测方法是( D )7-252/253 A.守恒法 B.分类法 C.排除法 D.两难故事法 12.教育活动设计程序有五种观点,以下选项中教材中未提及的是( D )10-354/355 A.媒体观 B.胚胞期系统观

学前教育心理学28044重点整理

学前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良好的教师心理特征及其培养 一、识记 (1)学生期望的教师社会角色 模公民、知识传授者、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者、家长代理人 ①模公民:幽默,开朗,直爽,守纪律,言行一致 ②知识传授者:兴趣广泛,知识渊博,精通业务,语言明了 ③团体领导者和纪律维护者:公正,合作,处事灵活 ④家长代理人:温和亲切易亲近,耐心仁慈体谅 (2)有效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①教师的认知特征(一般智慧,知识准备,特殊智慧能力) ②教师的人格特征(热心和同情心,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③教师的期待 ④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⑤教师的职业倦怠 (3)罗森塔尔效应 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4)教学效能感 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想象行为和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是解释教师在动机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教师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具有重大的影响 (5)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 ①专业知识,专家擅长的领域,专家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 ②问题解决的效率,专家擅长的领域,能在较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 ③洞察力,专家有更大的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④具体可在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课后教学评价三方面表现出 (6)认知学徒制 1989年,科林斯等基于情境认知理论提出的,其实质是让学生以社会互动的方式参与真实的实践活动,这与已经证明比较成功的手艺学徒制有些类似。

教师幼儿学前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三章学习理论

第三章学习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习理论的产生、学习理论的发展以及学习理论的学派分类 2.了解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特点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并理解和掌握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3.了解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理解和掌握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和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4.了解折中注意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注意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六届和掌握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康布斯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本章重点: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本章难点:学习理论的发展,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校理论的产生 1. 学习心理思想的产生 2. 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

3. 学习理论产生时期所形成主要学习理论 4. 学习理论产生时期的主要特征 (二)学校理论的发展 1.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 2.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 (三)学习理论流派的分类 第二节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 1. 桑代克学习联结说提出的标志 2. 桑代克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3. 学习联结说的主要内容 4. 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1. 巴甫洛夫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2. 巴甫洛夫的学习律 (三)格斯里的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1.格思里在学习理论的提出上与桑代克和巴甫洛夫的区别 2.格思里对刺激、反映的理解 3.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4.格思里的学习律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论 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论

学前心理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学前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解析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学前儿童心理学》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成熟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 A.霍尔 B.华生 C.盖塞尔 D.施太伦 2.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 A.莫罗反射 B.达尔文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3.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4.“绘人测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B.访谈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5.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期望而逐渐形成的行为,是() A.亲社会行为 B.攻击行为 C.合作行为 D.性别角色行为 6.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和妈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7.认为儿童智力最初是混沌不明晰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这种理论属于() A.智力分化论 B.智力复合论 C.智力内容变化论 D.智力多元论 8.儿童积极说话发展的阶段指() A.1~1岁半 B.1岁半~2、3岁 C.2、3~4、5岁 D.4、5~6、7岁 9.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0.儿童想像的萌芽是在()

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

《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考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广义: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狭义:是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教育心理学应当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应用开发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四大基本内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 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由德育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差异心理构成的“四板块”科学体系。另一种是以学习者的诸方面及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素为主线,构建“学与教”一体两面的学科体系。 三.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创建p35 1879年,实验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世纪末20世纪初,掀起一场“实验教育学运动”。成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催化

剂”。“实验教育学运动”提倡对儿童身心进行实验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理论家梅伊曼。 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二)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1.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教育心理学通过日本传入我国3个途径 1.留日学生翻译或编译教育心理学教材。 2.日籍教员来华讲授教育心理学课程,并把教材翻译或编译成中文。 3.日本学者直接在我国出版教育心理学著作。 2.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 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1924)是我国最早而且影响较大的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末)1966“文化大革命”开始 4.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教育心理学取得成果,四个方面:p38 (1)主动性研究 (2)反思性研究 (3)合作性研究 (4)社会文化研究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p38-39 1.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 3.关注实际教育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4.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别化教学研究 第二节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1.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 2.现代学期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 (二)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 学前教育心理思想研究 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 裴斯泰洛齐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表示一般重要,※※表示比较重要,※※※表示很重要) 第一章绪论※ 1、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幼儿教育心理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得基础。※ 3、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更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得,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4、学前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5、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6、卢梭写的《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的宣言”。※ 7、福禄贝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8、蒙台梭利创办了“儿童之家”,强调“感官教育”。※ 9、直接教学方案又叫贝-英学前教育方案,是属于行为主义学派的教学方案,主要针对处境不利的儿童。※ 10、认知主义教育方案的理论基础:一时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二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三是皮亚杰的发展理论。※ 11、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包括凯米-德弗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和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 12、凯米-德弗里斯幼儿教育方案的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原则、充实性原则、结构化原则。※ 13、对幼儿学习的特点的新发现(1)幼儿是主动邪恶学习者(2)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3)幼儿出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里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4)幼儿日常生活情景中,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学习效果最佳。(5)学习的个体差异。※ 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选择题 1、哪位学前教育学家建立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A 卢梭 B 蒙台梭利 C 陈鹤琴 D 福禄贝尔 2、一下哪种教育方案是属于行为主义流派() A直接教学方案 B 凯米-德弗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 C 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 D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 第二章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华生、巴普洛夫、桑代克、斯金纳、托尔曼、班杜拉。※ 2、行为主义对学习的主张:一客观主义、还原主义、决定论、控制性。※ 3、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1)两种类型的学习: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应答性反应是只由主体发出的、受到强化的反应称为应答性反应。操作性反应指个体主动发出的、受到强化的反应称为操作性反应。(2)强化原理:强调两个方

阿德勒儿童教育心理学笔记

《儿童教育心理学》作者:阿德勒 书籍概况及作者:这本书围绕如何帮助儿童形成一个正常、健康的人格这一问题,提出了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难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才是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 1870年2月17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富裕家庭,但是他却认为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快乐,因为他天生体弱多病,直到4岁才会走路。他的父亲鼓励他说:“阿德勒,你必须不相信任何事”就是告诉他,不能让困境束缚自己,不能相信当下的困难就是人的一生,而要勇敢突破,大胆地去创造自己的生活。这种坚强的信念造就了阿德勒的一生。 第一章引言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过程。儿童的这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相比成人而言,就比较薄弱。因此,成人必须对儿童就行教育,关注并引导他们的成长。下面,作者对个体心理学展开了一个总的论述。 1. 根据个体心里学的理论,个体的行为是有个体的整个人格发动和指引的,因此,个体的行为反映了个体的心理活动。 2. 人的发展的根本事实是人的心理总是充满着有活力的、有目的的追求。正是这种有目的的追求主宰了人一生的具体行为,甚至决定了他的思想。 3. 人格的整体性极其独特的生活目标和生活风格并不是建立在客观

现实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个体对客观事实的主观看法的基础之上的。心理学家和小说作者类似,运用一个确定的行为主线、一种生活风格或一种行为模式来构建人物的生活,以确保人物的整体人格不会被破坏。 4. 个体的追求或有目的的活动是以人的自卑感为前提的。所有的儿童都天生有一种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们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缓和或消除自己的自卑感。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心理补偿。自卑感可能在客观上有助于个体的完善,也可能导致单纯的心理调适。 5. 可以把那些明显具有补偿性的性格特征的儿童分为三类:衰弱或有器官缺陷、受到严厉教育或没有受到父母关爱、被宠坏的儿童。 6. 父母需要关注儿童成长过程中社会情感的发展程度。社会情感是儿童发展的晴雨表,在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和指导性作用。社会情感的任何障碍都会严重危害儿童的心理发展。 7. 个体心理学是围绕社会情感的根本原则来发展相应的教育方法。为了让孩子能更好为将来的生活准备,孩子的家长和教育者不应该让孩子只和一个人建立密切关系。 8. 人们对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问题的态度更能表现真实的自我。一是社会关系,不仅仅局限于如何与人交往并结交朋友,还包括友谊、合作、信任、忠诚等。二是个体如何运用自己的一生—职业问题。三是两性问题。个体的生活风格和独特目标,基本能从他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中找到蛛丝马迹。个体的生活目标具有决定性意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 A.社会性需要 B.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生理需要 2.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 A.形象记忆占优势 B.语词记忆占优势 C.意义记忆用的多 D.机械记忆效果好 3.幼儿在听老师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女孩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4.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思维 5.幼儿园老师上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6.儿童学习语言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句型是()。 A.电报句 B.单词句 c.联合复合句 D.判断句 7.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之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平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8.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等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9.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A.O~6、7岁 B.O~12岁 C.O~15岁 D.0~18岁 10?儿童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A.转折期 B.敏感期 C.危机期 D.最佳发展期 11.大约6~10周后,人脸可以引发婴儿微笑,这种微笑被称为()。 A.社会性微笑 B.愉快 C.交往 D.高兴 12?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前的幼儿的某些心理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活泼、好动等特点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A.可变性 B.整体性 C.阶段性 D.稳定性 13.到3岁时,儿童脑的重量大约是()9。 A.390 B.900 C.125 D.1000 14.出生()个月以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 A.1 B.3 C.6 D.9 15.问一个3岁的儿童“你有姐姐吗?”,他说“有”,再问“你姐姐有弟弟吗?”,他却说“没有”,这说明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特点。 A.片面性 B.经验性

学前教育心理学2013年版00882

学前教育心理学2013年版00882 第一节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p32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广义: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狭义:是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教育心理学应当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应用开发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p3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四大基本内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 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由德育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差异心理构成的“四板块”科学体系。 另一种是以学习者的诸方面及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素为主线,构建“学与教”一体两面的学科体系。 三.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p35 1879年,实验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世纪末20世纪初,掀起一场“实验教育学运动”。成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催化剂”。“实验教育学运动”提倡对儿童身心进行实验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理论家梅伊曼。 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1.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教育心理学通过日本传入我国3个途径 1.留日学生翻译或编译教育心理学教材。 2.日籍教员来华讲授教育心理学课程,并把教材翻译或编译成中文。 3.日本学者直接在我国出版教育心理学著作。 2.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 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1924)是我国最早而且影响较大的一部教育 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1966“文化大革命”开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