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外部环境: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便成为影响管理活动的外部环境.
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
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7.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8.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人的千米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9.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
10.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11.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12.案例教学:经验学派所谓的经验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
13.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14.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
15.计划工作: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6.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要达到的具体成果,它是为实现组织目的或宗旨而提出的。
17.策略:拽确立组织的基本长期目标,合理分配必需的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18.政策:拽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

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
19.程序:规定了如何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问题的方法、步骤。
20.规则:是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
21.规划:是综合性的计划,是这实现既定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执行步骤、使用资源以及其他要素的复合体。
22.预算:作为一种计划,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
23.专项计划:又称专题计划,是指这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而拟订的计划.
24.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25.企业经营思想: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的理念。
26.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27.目标分解:是把企业的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的分目标、个人目标,使企业所有员工都乐于接爱企业的目标,并且在完成这一目标中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28.预测:是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协助管理者掌握情况,选择对策。
29.宏观经济预测:是对社会总供求、经济增长速度、物价指数,就业善等有关国民经济发展总体状况的分析和推断,它主要是为政府制定经济和社会民展规划、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等服务的。
30.微观经济预测:主要是指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所作的各种经济预测。
31.市场预测:是企业制定新产品开发计划、生产计划、生产准备计划、财务收支计划的前提和基础。
32.定性预测:指依靠人的知识的经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作出定性的描述。
33.定量预测:指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定量。
34.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35.战略决策:指事关企业兴衰成败、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大政方针所作的决策。
36.战术决策: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作出的带有局部性的具体决策。
37.业务决策:指属于日常活动中有前提高效率和效益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的决策。
38.程序化决策:指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的标准进行的决策。
39.非程序化决策:指具有极大偶然性、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具有大量确定性的决策活动,其方法和步骤也是难以程序化、标准化,不能重复使用的。
40.确定型决策:是指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都是已知的,并能较准确地预测它

们各自的后果,易于分析、比较和抉择的决策.
41.风险型决策:指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大部分是已知的,但每个方案的执行都可能出现几种结果,各种结果的出现有一定的概率,决策的结果只有按概率来确定,存在着风险的决策。
42.不确定型决策:与风险型决策类似,每个方案的执行都可能出现不同的后果,但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是未知的,完全凭决策者的经验、感觉和估计作出的决策。
43.决策目标:指在一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条件下,在市场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所预测达到的结果。
44.组织:一般含义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在分工合作基础上构成的人的集合;在管理学中,组织被看作是反映一些职位和一些个人之前的关系的网络式结构。
45.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46.正式组织:是指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前职责的组织体系。
47.非正式组织:在共同的工作中自发生的,具有共同情感的团体。
48.矩阵制组织结构:是把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或项目)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一名管理人员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与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项目小组的工作。
49.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是一种分权式结构,即:事业部制是在总公司领导下按产品、地区或市场划分 ,统一进行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和销售、相对独立经营、单独核算的部门化分权结构。
50.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
51.管理层次:是指一个组织设立的行政等级的数目。
52.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集中。
53.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的一定程度的分散。
54.授权:指上级把自己的职级(主要是指决策权)授给下属,使下属拥有相当的自主权和行动权。
55.人员配备:根据组织目标和任务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
56.因事择人:就是员工的选聘应以职位的空缺情况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
57.职务分析:将各项工作的任务、责任、性质及对管理者的要求加以分析研究并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58.模拟情景训练:指根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职务,设计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然后将被测者安排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测试者处理庙宇的各种问题,

并根据其处理的方法和效果来评价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
59.管理人员考评:指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对管理者的素质、行为及绩效所作的考核和评价。
60.领导: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运用其法宝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61. 组织权:指领导者在其领导活动中,根据事业或工作的需要,对机构设置、权力分配、岗位分工和人员使用等作出安排的权力。
62. 指挥权:就是有关领导者,向其下属部门或个人下达命令或指示等,为实现决策,规划中规定的目标和任务而进行各项活动的权力
63. 人事权:指指领导者在有前工作人员的挑选录用、培养、调配、任免等事宜的决定权。
64. 领导者素质: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诸内在要素的总和。
65. 领导班子:领导者通常是在一个最高领导统率下具有一定结构、一定层次的领导集体。
66.激励: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业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
67.动机:人们付出努力或滔天罪行去满足某一需求或达到某一目的的心理活动。
68.效价:指职工对某一目标(奖酬)的重视程度与评价高低,即职工在主观上认为这奖酬的价值大小。
69.强化: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除某种行为的过程。
70.积极强化:在积极行为发生后,管理者立即用物质或精神的鼓励来肯定这种行为。
71.消极强化:又称逃避性学习。一个特定的能够避免产生个人所不希望的刺激的强化。
72.惩罚:在消极行为发生以后,管理者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以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
73.控制:是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74.前馈控制:指通过观察情况、悼念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
75.现场控制:指在某活动或者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行为给予必要的指导、监督,以保证活动和行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的管理活动。
76.反馈控制:管理人员分析以前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所在并找出原因,拟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
77.集中控制:指在组织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对组织内外的各种信息

进行统一的加工处理,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78.分层控制:指将管理组织分为不同的层级,各个层级在服从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相对独立地开展控制活动。
79.分散控制:指组织管理系统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独立地实施内部直接控制。
80.产品质量控制:企业为生产合格产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和减少无效劳动而进行的控制工作。
81.工作质量控制: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对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工作进行的水平控制。
82.全面质量管理指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方法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新产品设计、外购原材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83.预算:指以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预算多数是指财务预算。即用财务数字表明的组织未来经济活动的成本费用和总收入、净收益等。
84.收入预算:对组织活动未来的货币收入进行的预算。
85.支出预算:对组织活动未来支出进行的预算。
86.零基预算法:预算人员以一切从头开始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各项活动的实际需要安排各项活动以及各个部门的资源分配和收支。
87.成本控制:指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以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
88.协调: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89.冲突:可以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主体因在特定问题上目标不一致、看法不相同或意见分歧而产生的相互矛盾、排斥、对抗的一种态势。
90.信息沟通:信息源(发送者)首先将要传递的信息转化为某种可传递的信号形式(编码),然后通过媒介物(沟通通道)传递至接受者,最后由接受者对收到的信号进行解释、理解(译码)。
91.正式沟通:指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92.非正式沟通:指正式途径以外的、有受组织层级结构限制的沟通方式。
93. 控制系统:指由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