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论政府职能转变与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_杨敬宇

试论政府职能转变与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_杨敬宇

试论政府职能转变与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_杨敬宇
试论政府职能转变与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_杨敬宇

《中国医院管理》第32卷第6期(总第371期)2012年6月

医院改革Yiyuangaige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转变社会管理方式,构建公共政策框架与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公立医院是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性组织,公立医院改革不仅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发展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制度,从而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目前,公立医院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与机制性问题,不仅使公立医院改革成了新医改的重点、难点与焦点,也成了整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政

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与非营利分开”的重要原则,为公立医院改革指明了方向。在我国社会体制整体转型的背景下,只有把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到体制改革的层面,以“公平优先、提高效率”为改革取向,重新定位并明确政府医疗卫生服务职能,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从而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改革,才能构建并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才能保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持续供给与公平性,从而实现全社会医疗福利最大化的医改最终目标。

1政府职能转变是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现实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开展

经济体制改革,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当前,我国体制改革已经转入经济体制改革与政府管理体制改

革并重的年代;如何加快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各级政府乃至部门的职能定位,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体制基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从而使政府职能重构成了我国社会整体转型的现实基本要求。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政府职能总是围绕不同时期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政府的职能定位是政府管理体制变革的现实基础与理论根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重新定位的实质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政府职能由微观向宏观管理转变。因此,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实际上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核心是要转变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而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重构要合理确定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能和公共服务范围,也就是要明确政府“应干什么”,扮演什么角色,选择什么样的社会管理与治理方式,从而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职能边界划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不仅通过实施公共政策与公共服务来管理社会,而且,政府管理社会与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方式也因公共产品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服务是由政府部门直接供给的,而准公共服务可引入市场机制来供给,至于其他经济生产类或商业性服务,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整体转型期,市场与政府职能边界不明确,特别是各级政府往往把经济发展责任当成首要职能,公共服务与社会协调性服务职能发展滞后。就医疗卫生服务而言,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政府有试图通过市场化来解决医疗卫生服务的政策倾向,存在政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职能的缺位现象,不仅导致了医疗卫生服务的缺乏,使

①甘肃中医学院经贸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00②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试论政府职能转变与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杨敬宇①②

当前,如何加快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职能重构,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整体转型的现实要求。

公立医院改革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乃至关键环节,只有把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到体制改革的层面,实现政府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职能的重构与转变,才能推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改革,也才能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从而实现全社会医疗福利最大化的医改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政府职能

公立医院

管理体制

治理结构

中图分类号

R19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1-5329(2012)06-0001-05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Public Hospital Management System/YANG Jing -yu//Chi -nese Hospital Management ,2012,32(6):1-5

Abstract At present ,how to accelerate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and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reconstruction has become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of China ’s overall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The reform of public hospitals is the core of health system reform in China and even the key link.Reform of public hospi -tals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structural reform ,reconstr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government health service manage -ment func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ublic hospit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governance reform ,and to build market economic system and social needs of the fundamental health system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whole society to maximize the medical benefits of medical reform.

Key words government function ,public hospital ,management system ,governance structure

Author ’s address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Gansu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anzhou ,Gansu ,730000,China

《中国医院管理》第32卷第6期(总第371期)2012年6月

“看病难、看病贵”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政府医疗卫生管理各项职能既不明确、又相互重叠,卫生体系内部既条块分割又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协调与全行业管理,有限的公共卫生资源浪费与闲置并存,降低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无视市场与政府职能的合理划分,代替市场承担了大量卫生服务职能,不仅降低了卫生服务效率,又存在政府职能越位现象;同时,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督职能不足,使医疗卫生服务不规范,部门利益突出,社会成本增加,阻碍了卫生改革进程与实效。实际上,正是由于一些政府部门在理念与职能转变上的认识差异与利益追求,不仅使政府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没有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相同步,也集中反映了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与职能转变滞后的弊端,从而凸显了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是由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并有赖于一个良好的卫生制度供给。卫生体制不仅是现代经济社会体制的组成部分,而且在整个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背景下,强调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不等于要保留卫生计划经济体制;强调政府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职能,不等于强化政府控制与制度性垄断。一个国家的卫生体制改革别无选择地要与国家整体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并受其制约[1]。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相对滞后,并与整个社会转型相脱节,也使许多经济社会转型中出现的矛盾与冲突集中体现在医疗卫生领域。当前,以行政附属、垄断经营、行业分割、以药补医为基本特征的医疗卫生运行体制,既不适应构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要求,也难以保障基本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公立医院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当前,在我国公立医院的服务性质、目标、方式和筹资模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从而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

2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弊端要求政府职能转变

我国公立医院现行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也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而建立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公立医院财政支持的不断减少,公立医院主要面向市场经营获得补偿收入,已经演变为“营利性”市场主体,从而使公立医院现有的管理体制、公益性服务属性与市场逐利行为之间的冲突日益凸显。

2.1公立医院的管理主体不明确

现行体制下,由于各级政府与政府各部门对公立医院的管理主体责任不明确,管理责任难以到位,导致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管理职能缺位现象明显。比如,政府是公立医院的所有者,但哪级政府或部门履行作为所有者的管理职责不明确,使我国公立医院发展规模与布局、医疗资源配置以及医疗资产的监管等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难以适应构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需要。同时,不同级政府或部门又以管理主体身份具体干预公立医院的经营活动,从而使政府管理职能与公立医院微观运行之间存在诸多冲突。比如,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弱化与公立医院公益性目标之间、政府拥有的国有医疗资产的所有权与公立医院的经营权之间、政府作为公立医院经营权的委托人与医院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等,从而使公立医院作为非营利机构实际从事市场营利活动,偏离了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目标。

2.2政府公立医院管理职能分散,难以有效管理

现行体制下,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管理涉及财政、发改、卫生、人事和社保、民政等多个部门,不仅存在多头管理、管理职能分散现象,而且政府行政管理职能重叠,各部门管理边界不清晰,导致管理效率低下,改革政策取向不一致,乃至互相掣肘,这些直接影响了医改的进程。比如,从对公立医院的监管来看,政府卫生、药监、财政、物价、计划、人事和社保等行政部门多头承担相关职能,从而使我国公立医院所有权、管理权、监督权等管理权能因分散而存在“碎片化”现象,而且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机制,不仅监管职能缺位、错位严重,也是许多卫生改革措施缺乏统筹配套的体制性根源。同时,与政府管理职权分散相对应,现有的卫生资源也分属于不同级政府或部门,卫生行政部门难以实施全行业的有效监管。

2.3政府公立医院管理职能缺乏明确划分

现行体制下,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不仅管办不分、政事不分,而且卫生行政职能没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整体转型而转变。目前,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管理,不仅“政事”没有分开,使公立医院的用人权、分配权等归属政府有关部门,从而形成政府部门对公立医院微观运营的具体干预,比如,卫生主管部门对公立医院的监管集中体现在医院的财政、资产以及人事调配等直接行政干预上,限制了公立医院的运行决策;而且,政府对公立医院“管办”职能没有清晰划分,不仅公立医院的举办者的主体并不明确,公立医院的监管者甚至监管责任也不清晰,而且监管对象也不明确,监管的主体和职能又相互重叠,从而在现实中卫生行政部门偏重于公立医院人员和规模等投入要素的准入管理,监管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2.4政府与公立医院之间的责权不清晰

现行体制下,一方面公立医院的所有者权能分散在政府不同部门,统筹协调与管理成本很高,另一方面政府各部门和各级政府对公立医院“所有者”管理责任不明确,从而政府与公立医院之间的责权也不清晰,并呈扭曲状态。在政府作为“所有者”的管理职责以及公立医院的权责都不明确的前提下,必然导致政府与公立医院之间以国有医疗资产为纽带的出资人与医院产权关系的严重弱化,从而弱化了所有者的权能。因此,虽然管办不分,但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超强”行政控制并没有对公立医院的逐利行为产生硬约束,也没有弱化事实上的公立医院内部人控制行为;而公立医院利用政府行政上的“超强”控制,既追逐自身市场利益,又转嫁经营风险给政府,从而使政府与公立医院间委托—代理问题日益突出。实际上,正是管办不分,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治理关系不清晰,从而缺乏对公立医院经营者有效的明确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能正确引导公立医院经营者追求所有者的目标,使公立医院运行和发展模式粗放,必然弱化公立医院公益性服务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

2.5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主体不明确

试论政府职能转变与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杨敬宇

《中国医院管理》第32卷第6期(总第371期)2012年6月

在我国现行“收入集权、支出分权”的财政体制下,各级政府的事权划分不仅不合理,而且划分的随意性也很大,并且不同层级政府事权长期存在层层下移现象;同时,在“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财政体制下,加上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体系性缺陷,上级财政对辖区内的纵向和横向财政不均衡缺乏明确责任。基本医疗服务由地方政府承担,而地方各级政府供给基本医疗服务的角色和职能不清,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尚未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而理顺,不同级政府财政不均衡,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力度也不同,而且地方政府,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基层政府普遍面临收不抵支的困境,严重影响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水平,而且,分级投入也影响公立医院之间资源整合。另外,在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行为缺乏有效调控的背景下,地方卫生主管部门只能通过医疗资源准入的审批调控医疗资源的投入,调控力度有限,监管能力很弱,融资渠道单一,医院补偿机制难健全,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责任难落实。新医改是建立在公共投入大幅增加基础上的增量改革,政府财政支出的不确定性使公立医院改革目标的实现面临挑战。

3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

在我国,公立医院承担着政府实现疾病防控和降低疾病负担,保障和不断改善全体公民生活质量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公共服务职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与关键环节。新医改方案提出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四个分开”原则,并强调管办分开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导向;“四个分开”原则的提出,是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深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体制改革进入以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阶段的主要标志之一。

“管办”和“政事”是与公立医院最密切相关的体制问题。政事分开强调的是卫生行政部门与公立医院在职责定位方面的分开,即卫生行政机构与事业单位(公立医院)的分离;而管办分开在于厘清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之间的权责,指卫生行政部门与承担出资人角色的政府机构在公立医院投入、管理与评价等方面职能的分开,即监管与举办两种职能的分开。为此,实现管办分开的基础前提是实现政事分开,而政事分开必须是建立在管办分开基础上的制度设计,且政事分开的推进过程要与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法人治理改革同步进行的。显然,公立医院政事分开与管办分开改革直接关系到政府卫生行政职能的重新定位[2]。因此,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就是要转变政府卫生行政职能,当卫生行政部门不再担任公立医院举办者角色,其间关系由行政隶属转变为行政监管关系时,政府卫生行政职能才能实现从直接管理向行政监管职能转变,从而强化政府卫生宏观调控、行业监督、服务指导与社会管理职能。

而医药分开是针对我国医疗机构长期以药补医的补偿模式而言的。医药分开的核心是要改革医疗机构以药补医的补偿机制,探索以医养医、财政养医以及医保支付方式变革等,从而探索合理的公立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因此,不仅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职能定位与财政补偿机制是公立医院医药分开的基本条件,而且医药分开也涉及卫生、社保以及药监等部门的职能定位与政策协调,这是构建“医药分开”的制度保障。营利与非营利分开的实质,就是要在明确不同公立医疗机构职能定位的前提下,根据其服务数量的大小等,通过合理的财政补偿,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以保障全体公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对其他营利性医疗机构,更多的是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促进医疗机构之间有序竞争,从而构建有管理的市场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同时,从各国改革实践看,许多国家都把公立医院改革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来看待,而公立医院以市场化为基本特征的组织变革路径主要有自主化和法人化改革方式;然而,无论是公立医院集团管理,还是单一医院法人治理方式,均促使政府对公立医院由直接控制过渡到间接管理,并引入更多的市场激励机制,力图通过强化医院之间的竞争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3]。世界各国公立医院改革模式是多元的,但不论采取何种模式,最为重要的都是改变了政府与医院间的政事合一、管办合一的行政关系,不仅使公立医院实现了从隶属于政府部门到形成市场竞争主体的转变,而且在医院管理的微观层面,避免了政府直接管理模式下的多级委托代理关系,从而有效克服了所有者职能、责任和管理约束弱化的现象。目前,那种政府大包大揽、以等级化科层组织建立医疗服务递送体系的模式,已经成了医疗改革的对象,而不论公立医院新的组织形式如何,公立医院自主化、法人化,从而推进医疗服务递送体系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是各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趋向[4]。因此,世界各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共同特征是都以新型契约关系来取代原有的政府与医院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都以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为前提,从而以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体现了全球性医疗服务递送体制改革普遍的大趋势。

因此,从基本层面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应当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政府部门之间的职权划分与协调机制的构建,二是政府和医院管理者之间的责权划分,由此构建完整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四个分开”原则的提出,就是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促使政府更多利用法律法规等监管手段加强对公立医院的外部监督;同时,由于明确了政府对公立医院承担的责权,推进了政府对于医疗服务的宏观管理,从而有效打破了政府独家办医的垄断格局,促进了医疗机构所有制的多元化与非政府组织的市场监管作用,也使政府能够重点承担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筹资者职能。显然,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是管理体制改革,“四个分开”改革的实质就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改革的对象应该是政府和政府管理体制,公立医院改革的本质是政府改革,而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体制基础。

4以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从各国改革看,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是政治、经济和卫生体制等不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公立医院体现政府公益性制度安排的职责始终是清晰、明确的,公立医院促进公平性、维护公益性的根本特征与改革目标始终也是清晰、明确的。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必须坚持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落实其公益性社会服务职责,这是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4.1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立医院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

试论政府职能转变与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杨敬宇

《中国医院管理》第32卷第6期(总第371期)2012年6月

建立和发展中,特别是在提高我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维护广大民众的健康权益,促进医学发展与医学人力培养等方面始终发挥着主体和主导作用。从国际经验看,为了维护并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健康公平,许多市场经济国家要么推进医疗服务提供者走向非营利性改革,要么国家直接介入医疗服务的供给,即举办公立医院来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当举办公立医院,并为其创造优越的制度条件,促使其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发挥主导作用,并在卫生服务提供中发挥主体作用。公立医院的广泛存在不仅弥补了市场缺陷,有利于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有效承担了政府保障公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权益的职能,也是政府低成本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方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不仅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主体地位,更要推进公立医院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取向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保障公益性社会服务功能应当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底线,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同时,我国现有的公立医院体系庞大,结构、功能、布局配置等问题突出,需要通过统筹规划、政策保障、产权重组等资源整合方式,构建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公立医院体系,以进一步培育、激励和释放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保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持续供给与公平性。

4.2坚持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各级政府及政府不同部门的协调配合是医改能否成功的关键。公立医院改革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体制机制变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要与国家整体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相适应,并伴随经济社会体制的转型而转型。目前,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掣肘和部门利益阻碍,新医改尚没有形成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共同目标和协调机制,改革空间有限;公立医院改革需要发改委、财政、卫生、医保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如果不能实现改革政策的协调与联动,就不可能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是政府职能整合与转变的过程,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前提,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保障;而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明确各级政府及政府不同部门对公立医院的管理职责,只有首先明确界定政府部门之间的责权与职能划分,才能明确界定公立医院管理者的责权,并建立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由此统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目标的实现。当政府不再以强制性干预者而是以所有者、协调者、监管者身份介入医疗服务市场,并在赋予公立医院越来越多经营自主权、实现公立医院法人化的同时,强化对公立医院的宏观监管,才能推进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从而建立现代化医院管理模式。

4.3公立医院改革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公立医院改革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与热点,任何单一方向的渐进式改革难以推进公立医院实质性改革,需要政府发挥主导改革职能,统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一方面,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滞后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必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公立医院改革是政府职能整合与转变的过程,是政府的自改革过程,政府必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推行者,并统筹市场化的、政府的各种资源与手段,通过统筹建立协调机制与制订政策措施,承担公立医院改革的调控和引导职能。另外,由于我国现有公立医院体系庞大,结构、功能、布局配置等问题突出,难以适应构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要求,需要政府从公立医院的职能属性及其运行规律出发,通过统筹规划、产权重组等资源整合方式,优化公立医院布局,构建层次清晰、功能明确、布局合理、运转有序的集约化、一体化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从而推进公立医疗机构间良性分工、合作与竞争关系的形成。同时,加快推进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格局,是医疗服务市场资源配置与满足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的基本要求,在政府对公立医院“有保有放”,重点办好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的同时,开放医疗服务市场,“优先支持”并促进非公有制医疗机构的竞争发展,从而建立并维护一个公平、竞争的医疗服务市场环境,既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必要条件,也是政府卫生制度供给的重要职能。

4.4政府应该承担公立医院主要筹资责任

公立医院具有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公平性的社会功能。从国际经验看,为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政府承担了公立医院筹资主体责任,只是不同国家在补偿方式上有所区别而已[4];在大多数国家及地区,公共筹资是公立医院成本补偿的主要来源;这样的制度安排,才能从经济上保证公立医院社会功能和职责的落实,才能有效避免公立医院的市场趋利行为,这也是公立医院公益性回归的基本前提和有效保障。改革30多年来,由于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偿不仅数量很有限,而且补偿标准、范围、方式不合理,强化了公立医院市场化逐利动机,从而淡化了公益性服务职能,有力说明了政府必须承担公立医院主要筹资责任。制度化的资金共担与补偿机制是公立医院改革的经济基础,公立医院社会功能和政策性亏损应该得到合理与足够的补偿。当前,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遭遇了巨大的挑战,不仅受制于财政支出结构、中央和地方投入责任界定不清等问题,而且大多数地区未能全面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同时,由于价格管理体制的僵化、价格调整的敏感性、听证程序的复杂性等,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步履缓慢,使公立医院强化公益性职能缺乏经济保障。如果补偿机制,尤其财政保障机制改革不能到位,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实现将面临挑战。

当然,强调政府财政筹资的重要性,不等于公立医院改革只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就能实现;在我国社会整体转型的背景下,公立医院改革不可能再由“政府包办”所有的医疗服务补偿;强调政府对公立医院的主要筹资责任,也意味着要完善公立医院多元化的补偿方式[5]。一方面,政府投入不能简单直接投在现有的公立医院体系上,不仅要对现有的公立医院按照职能属性并通过资源整合重新构建公立医院服务体系,而且要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转变投入方式,特别是公立医院运行经费的投入方式应根据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同性质而不同。另一方面,社会医疗保险对公立医院的支付也是公共资金投入,必须推进社会医疗保险支付机制改革,预付制为主的混合支付方式是补偿机制改革的主要趋势,也是完善支付制度的科学选择。另外,公立医院基本建设投入方式,可以适当开放民营资本的投入,

试论政府职能转变与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杨敬宇

《中国医院管理》第32卷第6期(总第371期)2012年6月

试论政府职能转变与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杨敬宇

这是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必然要求。4.5管办分开改革不是目的

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制度选择。新

医改方案强调要推进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管理体制改革,目标应该是建立有利于体现出资人意志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通过管办分开,不但公立医院获得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也有利于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宏观调控和监督评价上,从而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因此,管办分开只是实现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手段,本身不是改革的目的。然而多年来,我国各地不断出现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尝试,大多囿于形式,或者管办分开的改革对象转变为医院、医院资产和内部管理机制,一些法人治理结构也大多是议事性组织而非决策性机构,并没有转变传统的公立医院管理理念和政府职能方式,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尚没有破局,甚至背离了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的实质。应该说,加强公立医院管理确实无错,但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质是政府管理职能重新定位,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的实质是重新调整卫生行政部门与公立医院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如果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不清,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的政策目标也会模糊不清。需要强调的是,管办分开改革并不是弱化政府的监管职能,而是合理划分政府、公立医院以及公立医院管理者的责权职能,推进与公立医院监管有关政府部门之间职能的整合与协调,改善政府管理医院的职能结构与监管水平,因而是实现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手段或体制性变革[6]。同时,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也不是公立医院改制的目的,其最终目的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医院治理结构和机制。

4.6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改革的模式应该多样化

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是关于政府、公立医院以及公立医院

管理者责权利的制度安排。2010年卫生部等发布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改革的模式,而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制度安排,以强化公立医院具体经营管理职责,以提高公立医院的科学决策水平乃至产出效率与社会效益,是公立医院治理机制改革的基本要求。从各国改革实践看,公立医院以市场化为基本特征的组织变革路径,在“管办分开”模式下,公立医院的管理权是由另一个政府机构(或准政府机构)承担,还是由企业化的医疗管理集团或医院本身承担,也是不尽相同的

[8]

。从我国的改革实践看,在政事分开、

管办分开的原则下,应当容许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改革模式的多样化探索;在经济发达,且公立医院数目较多的地区,可构建“政府—委托管理机构—医院”管理体制,委托管理机构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医院管理委员会、医院管理集团、医院管理局、管理中心等不同名称的管理机构以及法人化改革,并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内部运行机制自主化改革,目的是使公立医院成为具有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从而建立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对欠发达地区,应重点完善公立医院的自主化或法人化改革,以落实公立医院的经营自主权。

4.7强化社会医疗保险对公立医院的监控作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立医院的补偿方式不仅包括财政直接补助,也包括医保间接补偿方式等。公立医院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是医疗保障、医疗机构、医药体制与监管体制的联动改革,而支付制度改革正是医疗保障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国际趋势看,从第三方支付者向团体购买者转变是支付制度改革的趋势。社会医疗保险支付制度具有杠杆作用,因为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是医院收入的大头,社保支付方式不仅具有促进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的功能,而且能够引导医院规范自身的管理行为,从而促进医院改革的效果与医改目标的一致。目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比较分散,对医疗机构的支付和调控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通过支付制度改革的导向作用,促使公立医院强化内部管理,促进自我完善、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从而强化医保机构对医疗机构的第三方监管机制的形成与完善,不仅是医疗保障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有效举措之一。

4.8重视立法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的作用

从国外经验看,各国普遍重视公立医院改革的法律基础;

依法指导公立医院改革,对于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规范改革过程、保证改革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卫生改革基本上是以政府文件为实施依据,法律效力有限,改革的可持续性和权威性不足;特别是随着医改的推进,由于现行医疗卫生法规基本上与现行的卫生管理体制相适应,从而使一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要么与现行医疗卫生法规相冲突,要么无法可依,难以突破政府管理体制的束缚,从而延缓了公立医院改革进程;在一些开展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的试点,固然新成立的医院管理机构从出资人角度已陆续探索出了一些监管措施,但医疗行业立法的缺失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外部监管缺陷很明显。同时,在基本实现医疗卫生全行业管理的背景下,建立并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监管体系,促进各类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平等发展,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内容,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必要条件,而现有的医疗卫生法规已难以适应这一改革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快完善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体系,不仅要重视立法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的作用,也要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公立医院的行为,完善政府履行监管者职能的法律基础。

[1]杨敬宇.市场化,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取向[J].科学经济社会,

2009(2):62-65.

[2]刘继同.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目标与管办分离目的及本质[J].中

国医院管理,2008,28(3):8-10.

[3]兰迎春,戈文鲁.国外公立医院改革现状、措施及启示[J].中国卫

生质量管理,2011,18(3):104-108.

[4]明平勇,苏维.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探析[J].中国医院管理,

2011,31(2):1-3.[5]陈

瑶,代

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中

国医院,2011,15(7):16-19.

[6]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30个省市自治区推

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思路评述[J].中国医院,2010,14(9):17-

19.

■[收稿日期

2012-04-01]

(编辑

刘国栋

鹏)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困难与对策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困难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4-07-22T15:18:57.2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8期供稿作者:脱雨陇丁晓彤 [导读] 现有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系下确立的,自形成以来一直采取政府管理、政府操作的方式。脱雨陇丁晓彤 (乌鲁木齐市眼耳鼻喉专科医院办公室 830002) 【摘要】目前我国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存在困难,外部管理上存在“管办不分”和“多头管理”问题,国家所有权和经营权同时拥有的现状很难使监督工作实现公平;内部管理上存在“缺乏自主权”和“权力滥用”问题,权力的滥用导致了资产的浪费。对于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在外部管理上应采用“管办分开”的策略,转变政府职能,重点加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行政监督和宏观调整,避免医政职能的错位;在内部管理上,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制,实现执行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三权的权力制衡。 【关键词】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困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8-0270-01 1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存在的困难 1.1 外部管理上存在“管办不分”,“多头管理”问题 现有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系下确立的,自形成以来一直采取政府管理、政府操作的方式。对于国有资产,国家掌握着所有权,还拥有经营权[1]。“管办不分”的体制亟需改革,国家所有权和经营权同时拥有的现状很难使监督工作实现公平,为依法行政添加了阻力,使行业管理和监管工作无法公平的运行和展开。 由于在计划经济时期,经济的困难导致医院没有出资人,使得公立医院的财政收入、管理规划、人力资源、资源储备分别由不同的行政部门分别管理。这种“多头管理”的方式使隶属关系冗杂,提高了公立医院的运行成本。由于各部门关心的重点和想要实现的利益都不同,使部门之间很难实现统一的组织协调,导致了医院的功能出现分裂现象。这种“多头管理”方式降低了公立医院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成本。而面对这种状况,医院将部分成本转移到病人身上来保证公立医院的工作体系正常运行[2]。医疗成本向病人的转移也是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部分成因。 1.2 内部管理上存在“缺乏自主权”,“权力滥用”问题 公立医院自主经营的权力缺失,公立医院的管理权把握在政府卫生管理部门手中。责任和权力的分离导致公立医院本身难以根据社会需要去制定经营策略[3]。例如管理规划、人力资源、资源储备等方面不能根据社会现状及时进行调整,降低了公立医院的工作效率,也影响了员工工作和医院实现创新的积极性和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权力下放,同时对公立医院院长行为缺乏相应的约束条例,导致我国公立医院重要发展项目、资金分配和资产处置的决策均由公立医院院长决策,权力的滥用导致了资产的浪费,并且使各部门各职位之间缺乏权力制衡[4],同时还极易导致决策失误。 2解决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存在困难的策略 2.1 外部管理上采用“管办分开”策略 “管办分开”的改革实质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国家卫生部门与公立医院不再是隶属关系,而转变为行政监督关系。政府的职能发生转变,重点加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行政监督和宏观调整,从而避免医政职能的错位[5]。 对于如何实现“管办分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除原有的政府机构外增设一个平行的政府机构来实现“管办分开”,另一种将医院管理转变为企业化的管理方式,政府来实现行政监督的职责。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开方式多采用第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管办分开”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医院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反而增加了行政成本,使行政管理更加复杂化,而医院本身并没有得到自主经营的权力。在国际上,多数发达国家已采用第二种方式来进行“管办分开”,真正实现了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2.2 内部管理上建立法人治理机制 在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上建立法人治理机制的目的是使公立医院的执行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三权分开,使三种权力之间互相制衡,避免滥用权力现象的出现,并且使医院的工作更加有效率的运转。这种法人治理机构可以理事会的形式出现,在公立医院的重要决策、投资和监督上实现权力制衡,促进我国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公立医院现已实现的改革案例中,公立医院院长以经理人的身份对医院工作的运转进行管理和指导,卫生局以行政管理的身份对公立医院的业绩进行监督考核。公立医院院长的选聘工作由医院管理中心完成,并且对院长的工作绩效和医院的发展策略进行考核监督,公立医院本身设立管理层,选聘各部门职能人员,形成理事会来实现权力制衡,避免了公立医院在权力使用上的泛滥[6]。 3 小结 目前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存在多重困难,外部管理上存在“管办不分”和“多头管理”问题,内部管理上存在“缺乏自主权”和“权力滥用”问题。从而将进一步导致医院成本向病人转移,医院效率低下,医院管理层公权力滥用等一些列问题。中国公立医院体制改革任重道远,但是笔者相信,将医院管理转变为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将医院放入市场经济的竞争体制将有利于体制改革的转变,将会早日实现我国公立医院体制的完美转变。 参考文献: [1]刘继同.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目标与管办分离目的及本质[J].中国医院管理,2010,28(3):8-10. [2]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课题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国际经[J].中国卫生,2011(3):68-71. [3]郝模,陈立今,马安宁,等.公立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策略和障碍[J].中国医院管理,2011,24(1):2-5. [4]谢水明.重新审视公立医院“管办分离”改革[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10-12. [5]蔡江南,徐昕.公立医院究竟应当如何进行“管办分离[J].医院领导决策与参考,2011(11):16-20. [6]赵明马进,潍坊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剖析[J].中国卫生人才,2011,6(12):135-136.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探索与思考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探索与思考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以来,青岛市机构编制部门按照市医改领导小组的部署,积极推进即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组建了即墨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是明确了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与办医机构的职责界定。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代政府履行出资人的职责,提高公立医院的运行效率。负责市属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指导所属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对市属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行为、成本核算、学科及人才队伍建设、内部治理等实行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市卫生局从“办医院”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进一步强化宏观管理、行业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负责卫生事业的全面规划,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卫生标准和行业规范,研究制订相应管理制度。依法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等医疗服务要素以及相关健康产品的准入和监督管理;监督医疗服务市场,规范社会公共卫生秩序等。 二是明确了办医机构的管理范围。改革要求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即墨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除管理即墨人民医院等三所市级综合医院外,还应包括即墨市精神病院等三所专科医院及辖区内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上述医疗机构的隶属关系由即墨市卫生局管理变更为即

墨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管理。

三是明确了办医机构的管理体制。按照管办分开的原则,即墨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为即墨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工作初期为便于开展工作,由即墨市政府委托即墨市卫生局管理。 即墨公立医院管理机构运行一年来,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仍有不少难点,需要进一步研究思考。 一是如何处理好办医机构职责与现行管理规定的关系。政府办医机构履行的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绩效考核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任用四大职责中,资产管理和主要负责人的任用是难点,难就难在与现行的相关管理规定有冲突。按照2006年实施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应由各级财政主管部门负责。再比如医院主要负责人的任用,是严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执行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与办医机构的职责界定与剥离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难点,涉及到卫生局多条行政管理职责需划归办医机构。因此,要真正将公立医院管理机构的职责落到实处,做到权责一致,需要在省级乃至中央层面协调好,解决好。 二是如何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疗机构综合评价体系。评价结果是财政补偿、医保结算、院长绩效考核等的重要依据,并与医务人员的收入分配挂钩。当前,除加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督、医疗机构自我管理等传统管理方式外,继续探索建立社会第三方的公立医院评价制度,完善医疗服务监督管理制度,将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等功能模块嵌入医院信息系统,实行实时监管。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实行医疗服务质量和费用指标定期公示。

从十八大谈转变政府职能

从十八大谈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对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意义重大。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需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处理好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激发市场、社会的创造活力 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两个方面。简政放权,目的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加强管理和服务,目的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政府工作的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处理好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既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推动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大举措。 为了增强市场和社会的活力、激发发展动力,政府就要把该放的权力坚决放开、放到位、放彻底,不能因为担心放了容易乱就畏首畏尾、不敢作为。《决定》指出,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该由企业决策的事交还给企业,把该由市场决定的事交还给市场,打破各种影响公平准入和公平竞争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保证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转变政府职能,只有把不该管的放下,才能合理取舍,集中力量,有的放矢,把该管的管到家。在强调简政放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市场并非万能,缺乏监管的市场会出现种种“病态”;社会组织也并非力量无限,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大事、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管不了也做不好的事,恰恰是政府应当尽责之处,不能一放了之,当“甩手掌柜”。为此,《决定》指出,“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通过加强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处理好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关系,发挥各个层面的积极性 转变政府职能,需要整体构思、通盘考虑、上下贯通,把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整篇文章做好。既维护中央的权威、上级的政令,也发挥地方、基层的积极性;既防止一统就死,也防止一放就乱;既坚持上下一盘棋,又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注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为各地因地制宜留出合理空间。不同层级政府间的职能配置,应根据实际需要,遵循权力和责任同步的原则,该上收的上收,该下放的下放,形成权责一致、事权与财力相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分析 【摘要】公立医院改革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乃至关键环节,只有把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到体制改革的层面,实现政府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职能的重构与转变,才能推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改革,从而实现全社会医疗福利最大化的医改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政府职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转变社会管理方式,构建公共政策框架与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公立医院是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性组织,公立医院改革不仅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发展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制度,从而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一、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模式 (一)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特点 依据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两个导向:优化管制和破除管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是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点,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治本策略不在于优化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行政管制,而在于取消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行政管制。取消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行政管制,实际上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放权让利,但绝对不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放权弃责,从而让公立医院陷入无政府状态。所以,取消行政管制本质上是下放管理权和上收监督权的双向变动过程。如果将取消行政管制片面理解为下放管理权,那么必然在解放公立医院生产力的同时,极易造成公立

医院陷入“一放就乱”的局面。 (二)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本质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本质上是以供需矛盾为形势、以管制失灵为原因、以放权搞活为关键、以监督治乱为保障的制度安排。行政管制的“失灵”是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扩大医疗资源增量的关键,不在于加大政府的人财物投入,而在于引入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盘活医疗资源存量的关键,不在于优化政府的分配制度,而在于公立医院内生激励机制和外生竞争机制。政府对公立医院下放管理权是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 二、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公立医院外部管理上的“管办不分”与“多头管理” 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较长时期内一直实行政府管、政府办的管理模式。在沿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下,由于出资人缺位,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导致较高的组织和协调成本。而由于各个部门关心的侧重点不同,同时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和沟通机制,导致医院各个功能的条块分割。这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医院服务效率的提高,这也就部分地解释了“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二)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上的“自主权不足”与“权力滥用” 由于我国公立医院的管理权过分集中在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致使公立医院缺乏自主经营的决策权,其局部利益同生产和经营效益无直接联系,责、权不明确,院长难以发挥自己的经营管理才能。长期以来,公立医院院长由政府任命,院长作为公立医院法人代表负责经营管理

浅论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

浅论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采用先经济后政治的方式虽然使经济逐步步入正轨,但政治明显脱节,不论在处理突发事件还是某些外交和经济问题时不免捉襟见肘。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以用政府职能的转变说明我党在政治以及执政能力上的成熟,这种能力的强化证明一个务实成熟的政党的发展,不仅贯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且对经济和政治现实的把握日趋合理。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动因内容 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政治体制的要求与当前政治体制自由状态存在着矛盾,尤其是对政府职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职能的转变具有迫切性。[1]中国政府发展方向的新定位,中国在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应当深化和细化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的认识,更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把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推进到新的阶段。建设服务型政府又是中国政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继续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 政府职能是在一定的时期内 ,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和功能 ,它反映了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与方向。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题中之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的体制需求:经济体制转型;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环境变化。 1.经济体制转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在我国,社会转型根本上是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整个社会的转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传统的政府经济职能存在很多弊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原有政府经济职能的条件已发生了重大新变化,某些方面甚至是根本性变化。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企业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正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推动下,政府职能才具有了转变的现实必然性,而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和地方稳定发展的推动者——地方政府,其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必须十分关注经济的发展,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活动领域。这样,经济领域的变革必然会引起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方法和手段的改变。 2.政治体制改革要求政府职能转变。我国政治体制仍然明显地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实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进一步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此必须继续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力争取得新的进展。 3.社会环境变化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当前,我国的文化、技术、教育、法制、自然资源、人文、社会、经济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则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地方政府职能,政府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自身,保持在更高层次上与变换了的环境平衡。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新社会问题使原来的社会问题变得复杂和尖锐,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 二、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研究政府职能变革的实质是思考如何在制度变迁的条件下适度界定政府职能,如何实现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从而使政府能够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所以根据当前我国的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通知

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通知(全文) 2010年02月23日18:14卫生部网站我要评论(84) 字号:T|T 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各地在试点过程中的重要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向卫生部和相关部门报告。 卫生部 中央编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十一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指导各地切实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医务人

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让群众看好病。按照“适度规模、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统筹配置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医疗资源,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坚持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鼓励多元化办医,推动不同所有制和经营性质医院协调发展;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坚持总体设计,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系统总结;坚持中央确定改革方向和原则,立足我国国情,鼓励地方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新。 二、试点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 (三)总体目标。 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分工协作机制,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为全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奠定基础。 (四)主要任务。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功能、数量和规模,优化结构和布局,完善服务体系。 ——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科学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探索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医院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探索实现医药分开的具体途径,改变医疗机构过度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维持运转的局面,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方式,落实财政补助政策。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 ——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进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落实各项医院管理制度,制订疾病诊疗规程并推广实施,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保障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控制医疗费用,方便群众就医。 ——健全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实施医院信息公开,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医疗安全质量和经济运行监管。

公立医院章程

公立医院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强化县级公立医院(包括丰南区人民医院和丰南区中医医院,以下简称公立医院)管理,建立有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管运行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促进公立医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升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公立医院是由丰南区人民政府设立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承担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第三条公立医院经费来源是财政补助、服务收费和其他收入。 第四条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度分离的原则,实行医管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强化经营管理责任,由院长依法依规经营、管理。 第五条公立医院法人登记管理机关是丰南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第二章宗旨和任务 第六条公立医院的宗旨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第七条公立医院主要承担城乡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和一般疑难疾病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接治和转诊;适宜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承担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承担部分公共卫生服务以及自然灾害和突发性事件医疗救治等工作。

第三章组织架构 第八条公立医院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依法独立承担经济、民事和社会责任。丰南区人民政府设立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医管会),代表市政府行使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能,为公立医院管理决策监督机构。医管会在区卫计局设立专门办公室(简称医管办)。 医管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和现代医院制度建设。决定县级公立医院发展规划、章程拟订和修订、财务预决算、重大业务、院长选聘与薪酬制度等事项。审定县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资产运营和年度工作报告。按规定程序对医院报告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和重大业务进行审查。 医管办主要职责是:负责承担医管会日常工作,监督县级公立医院运行。制定考核评价方案,报医管会批准后,组织实施绩效考核。联系市财政部门对市公立医院进行资产管理和财务监管。 公立医院管理层执行医管会决策,履行医院日常经营管理职责,执行过程中接受医管办、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形成决策、执行、监督分工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 第四章管理层 第九条公立医院管理层执行医管会决策,履行医院日常经营管理职责,定期向医管会报告工作。 第十条公立医院管理层由院长和其他主要管理人员组成,是医管会的执行机构。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国内对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和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下,我国政府体系必须进行改革,转变其职能,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好。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公共事务,这就需要他们肩负其身上的责任,确立服务意识,完善法制体系,鼓励科技进步和创新,积极推动全球化合作。而对于地方基层政府来说,其主要职能是做好社会管理、发展经济和公共服务等事务,这就要求基础政府要进行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全面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基层的建设和发展。 引言 正如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所说的那样:“在世界各地,政府正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全球经济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使我们再次思考关于政府的一些基本问题:它的作用应该是什么,它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好这些事情。”政府的作用应该是什么,是政府职能的问题;政府如何做好这些事情,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问题。政府职能是根据社会需求,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承担的职责和功能。政府管理方式主要是政府实现其管理职能的手段和方法,通过管理方式政府职能由理想变为现实。 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政府职能,它主要强调市场优先,政府职能主要是弥补市场不足。如美国学者安德森提出,政府应该有七项基本职能:提供经济基础;提供各种公共商品和服务;协调与解决团体冲突;维护竞争;保护自然资源;为个人提供获得商品和服务的最低条件;保持经济稳定。萨缪尔森指出:在一个现代的混合经济中,政府执行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四种:确立法律体制、决定宏观经济稳定政策、影响资源配置以提高经济效率,建立影响分配收入的方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际资本流动性的日益增强、跨国公司的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市场全球化、地区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组织的功能加强及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等并未真正损害政府的权力,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并未减少,这些因素反过来强化了政府管理,促进了政府作用加强。实践证明,经济与社会生活越复杂,越需要加大政府的调节力度。 在国外大环境的压力下,国内也出现相应的问题和困难。自从加入WTO以来,我国面对外国资本的强力冲击,提高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也迫在眉睫,创新型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工业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也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子孙后代,建立环保型社会,提倡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拉大,部分地区矛盾激化,社会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又要求我们建立和谐社会。这些种种要求和现实的紧迫压力都对我们的政府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政府不断调整,转变职能。 1、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最原始的职能在于:协调社会的阶级矛盾,将阶级冲突控制于一定的秩序之内。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民主化思潮的催化。阶级间的对立关系有所缓和,政府的统治职能便有所减弱。 在当代,政府职能的核心则强调合作管理公共事务。随着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社会自治能力的进一步增加,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将先后在各个领域中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 中国政府职能的重构具体表现为: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由单元取向向多元取向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由功能性向结构性的转变;政府职能的创新———建构与再造。政府职能结构性的转变意味着政府职能要从传统的、单一的、整体的政府职能向分散的、多元的政府职能转化,打破政治与经济、国家与社会的一元结构模式。 1)要建立责任型政府。各级政府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和理解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所肩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作者:胡燕 来源:《办公室业务》 2017年第4期 【摘要】公立医院改革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乃至关键环节,只有把公立医院改 革提升到体制改革的层面,实现政府医疗卫生服务管理职能的重构与转变,才能推动公立医院 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改革,从而实现全社会医疗福利最大化的医改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政府职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转变社会管理方式,构建公共政策框架与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管理 体制改革的核心。公立医院是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性组织,公立医院改革不仅是我国医疗卫生 体制改革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发展公共服务与社会福利制度,从而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以及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一、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模式 (一)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特点。依据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两个导向: 优化管制 和破除管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是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点,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治本策略 不在于优化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行政管制,而在于取消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行政管制。取消政府对 公立医院的行政管制,实际上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放权让利,但绝对不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放 权弃责,从而让公立医院陷入无政府状态。所以,取消行政管制本质上是下放管理权和上收监 督权的双向变动过程。如果将取消行政管制片面理解为下放管理权,那么必然在解放公立医院 生产力的同时,极易造成公立医院陷入“一放就乱”的局面。 (二)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本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本质上是以供需矛盾为形势、以管制失灵为原因、以放权搞活为关键、以监督治乱为保障的制度安排。行政管制的“失灵” 是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扩大医疗资源增量的关键,不在于加大政府的人财物投入,而在于引入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 盘活医疗资源存量的关键,不在于优化政府的分配制度,而在于公立医院内生激励机制和外生竞争机制。政府对公立医院下放管理权是公立医院管 理体制改革的关键。 二、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公立医院外部管理上的“管办不分”与“多头管理”。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是在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较长时期内一直实行政府管、政府办的管理模式。在沿袭了计划经 济时期的模式下,由于出资人缺位,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导致较高的组织和协调成本。而由于各 个部门关心的侧重点不同,同时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和沟通机制,导致医院各个功能的条块 分割。这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医院服务效率的提高,这也就部分地解释了“看病难、看病贵” 的成因。 (二)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上的“自主权不足”与“权力滥用”。由于我国公立医院的管理 权过分集中在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致使公立医院缺乏自主经营的决策权,其局部利益同生产和 经营效益无直接联系,责、权不明确,院长难以发挥自己的经营管理才能。长期以来,公立医 院院长由政府任命,院长作为公立医院法人代表负责经营管理医院。而代理国有资产的政府在 对公立医院的所有权上存在一个矛盾,即代理出资者的政府官员拥有剩余控制权而没有真正的 剩余索取权。这种不匹配的安排导致代理国有资产的政府官员不承担公立医院剩余收益风险, 也没有积极性去收集有关证据对经营者施以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最终可能是院长和医院职工控 制了医院。

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内容

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内容? 我们从88年进行政府第二次机构改革的时候,就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到93年,转变政府职能仍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98年改革仍然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最主要的内容。当时大家注意到,我们在98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以前,虽然在十年之前就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历史性任务,但是并没有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内涵,即政府职能究竟往哪里转?对此在98年以前我们没有明确的说法。在98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中,我们对政府职能的方向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要使我们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这种政府职能最终要转变到三个领域:一是要转到宏观调控方面。第二,要转变到社会管理方面。第三,要转变到公共服务领域。98年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方向做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即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三个方面。 我们对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中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以及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特征等的分析。下面重点分析一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制约着转变职能。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牵涉很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如体制问题、机构的设置问题、运行机制的问题。但是就中国目前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来看,最关键是要处理好四种关系,首先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次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第三要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第四要处理好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只有这四种关系得到很好

的处理,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所以我的基本判断是:我们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解决了一个问题,即政府职能向哪里转,要转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这只是解决了目标问题。但是要实现这些目标,有赖于以上四种关系的合理处理。

关于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关于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发表时间:2016-05-22T17:08:11.4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月第3期作者:杨光利 [导读]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医务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医疗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杨光利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医务部四川成都 610091) 【摘要】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必须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不断优化公立医院管理组成结构,才能真正提升公立医院管理水平,最终促进我国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应采取的有效策略,以促进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创新。 【关键词】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3-0376-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成为我国医疗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必须根据公立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发展需求等,制定合适的改革方针和策略,才能真正提高我国医疗服务水平,最终为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1.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当前公立医院的管理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其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两个方面:1.1 公立医院外部管理方面 总体上来说,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是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采用的是政府管、政府办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因此,国家是国有资产的代表者,可以对国有资产行使所有权和经营权等,致使公立医院的行政行为和经营行为混合在一起,最终出现权责不明、职责不清等多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公立医院管理受到国家监督机构的影响,根本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出现管理失职、执行不到位、落实不全面等情况。与此同时,公立医院的资源利用、整体规划、收入分配和人事安排等都有多个部门管理,导致各个部门的协调性非常差,给公立医院服务水平、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等提高带来极大阻碍,最终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的普遍现象1.2 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方面 根据公立医院的运行情况可知,公立医院的管理权基本上都是集中在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导致公立医院没有足够的自主经营决策权,并且,局部利益和生产、经营效益等没有联系,从而出现权责不明、院长无法正常发挥管理才能等多种问题,大大降低公立医院职工的工作热情。在公立医院的实际管理中,很多应该根据社会需求进行管理的权利没有得到真正履行,如服务项目开展、人员使用、发展资金投入和相关费用的调整等,致使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与社会发展需求出现不相符的情况,最终影响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产品等创新,是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应采取的有效策略 针对上述情况,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应采取的有效策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2.1 公立医院外部管理应采取的有效策略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公立医院管理必须注重管理权力和办理权力分开行使,才能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从而提高公立医院管理的整体效果。在实践过程中,公立医院实行“管办分开”主要是快速转变政府职能,卫生行政部门不再是公立医院的举办者,卫生行政部门、医院之间的关系应该转变为行政监管关系,以真正发挥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作用,从而实现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监督指导、社会管理四个方面的工作职责,最终有效解决公立医院存在的医政职能不明确、医政职能错位等多种问题。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情况下,公立医院实行“管办分开”是一种重要的改革手段,因此,各个地区的公立医院都必须高度认识“管办分开”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才能确保其在公立医院正常运行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落实。 在实践过程中,改变以往由政府集中管理公立医院的形式,将公立医院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配到两个不同的政府部门上,并注重行政化管理的重要作用,以在卫生行政部门外部设置一个与其平行的事业单位,从而代表政府进行公立医院的管理、投资和运营等。在我国市场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管办分开”要尽量避免出现受到两个政府机构限制的情况,才能在确保医院经营活动控制权的基础上,促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更加完善。 2.2 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应采取的有效策略 在我国公立医院体制改革不断创新的情况下,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应采取的有效策略主要是构建合适的法人治理结构,即在卫生部、国家发改委、中央编办等共同协商的情况下,提出合适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意见,以明确政府办医主体,对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进行科学界定,从而构建多种形成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构建这样的管理机构,公立医院的重大事项的职责可以得到明确,从而实现监督、执行和决策的相互制衡。由于我国公立医院构建的法人治理机制是在实行“管办分开”政策以后,因此,公立医院理事会总的来说有两种形式:一是,公立医院集团理事会;二是,公立医院内置的理事会,即独立的公共实体。目前,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组成是:政府代理者、卫生服务消费者和医院职工共同组成理事会,其中,理事长和副理事长是由政府部门直接任命,医院院长由理事会聘请,监事会成员则由医院职工和出资方共同组成,是当前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3.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注重公立医院外部治理机制、内部管理机制的有效完善,才能真正实现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因此,根据公立医院的运行情况实现“管办分开”策略,并明确公立医院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才能在监督权责、执行和内部决策等相互制衡的情况下,促进公立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建国,廖藏宜.我国基层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实践模式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4,12:123-130. [2]方鹏骞,闵锐,邹晓旭.我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关键问题与路径选择[J].中国医院管理,2014,01:4-8.

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试题及答案(综合套题)

考试标题《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下试卷 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5 道,单选题 15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下倒计时 33:6 得分:86.25!恭喜, 一、判断题(15 道) 1. 党的十八大关于服务型政府的论述以及2013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论述中,都涉及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问题。 正确 2. 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优化公共服务的一个必要条件。 正确 3. 1993年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为设置党政综合机构。 正确 4. 1982年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为适应经济工作重心的转移。 正确 5. 2008年行政体制改革效果显著。 错误 6. 资源配置方式对政府组织架构及其部门设置具有决定作用。 正确 7. 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所要求的政府架构。 正确 8. 十八大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正确 9. 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存在着没有注册登记的问题。 正确 10. 大部门体制对政府组织结构优化的重要意义包括大部门体制与政府管理扁平化。 正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新任务:“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

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正确 12. 中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国务院部门管得过多过细,既管 不了管不好。 正确 13. 大部门体制是政府职能的载体,而政府需求归根结底由社会需求决定。 正确 14. 大部门体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基本前提。 正确 15. 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正确 1. 1987年行政体制改革的最大贡献是减少了副职,促进了干部年轻化。 错误 2. 十八大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正确 3. 大部门体制对政府组织结构优化的重要意义包括大部门体制与政府管理扁平化。正确 4. 1982年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为适应经济工作重心的转移。正确 5. 1993年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明确。正确 6.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概括而言,发展是指和谐发展。 错误 7. 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正确 8. 大部门体制是政府职能的载体,而政府需求归根结底由社会需求决定。正确 9. 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存在着没有注册登记的问题。正确 10. 2003年行政体制改革错过了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促进科学发展的战略时机。正确 11. 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亮点在于将转变政府职能放在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位置。正确 12. 大部门体制改革如果没有党政高层亲自推动,步履维艰。正确 13. 大部门体制改革,是优化公共服务的一个必要条件。正确 14. 大部门体制改革本质上属于行政权力在党政机构内部的重新配置。正确 15. 1993年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为设置党政综合机构。正确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需处理好六个关系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需处理好六个关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对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意义重大。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需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处理好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激发市场、社会的创造活力 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两个方面。简政放权,目的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加强管理和服务,目的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政府工作的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处理好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既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推动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大举措。 为了增强市场和社会的活力、激发发展动力,政府就要把该放的权力坚决放开、放到位、放彻底,不能因为担心放了容易乱就畏首畏尾、不敢作为。《决定》指出,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该由企业决策的事交还给企业,把该由市场决定

的事交还给市场,打破各种影响公平准入和公平竞争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保证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转变政府职能,只有把不该管的放下,才能合理取舍,集中力量,有的放矢,把该管的管到家。在强调简政放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市场并非万能,缺乏监管的市场会出现种种“病态”;社会组织也并非力量无限,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大事、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管不了也做不好的事,恰恰是政府应当尽责之处,不能一放了之,当“甩手掌柜”。为此,《决定》指出,“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通过加强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处理好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关系,发挥各个层面的积极性 转变政府职能,需要整体构思、通盘考虑、上下贯通,把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整篇做好。既维护中央的权威、上级的政令,也发挥地方、基层的积极性;既防止一统就死,也防止一放就乱;既坚持上下一盘棋,又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注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为各地因地制宜留出合理空间。不同层级政府间的职能配置,应根据实际需要,遵循权力和责任同步的原则,该上收的上收,该下放的下放,形成权责一致、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政府间职能划分体系,避免因事权下移、财权上移而产生权、责、利不对称分布,强化下级地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