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走进科学(初一科学)练习题

走进科学(初一科学)练习题

走进科学(初一科学)练习题
走进科学(初一科学)练习题

走进科学(初一上)单元自测试卷

班级______学号______姓名______

选择题

1.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

A 测量者决定

B 由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决定

C 由测量工具的量程决定

D 由测量者、测量工具共同决定

2.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尺测量桌子长度,他记录的下列数据中是不合理的是()

A 1.1275 m

B 1.128 m

C 1.130 m

D 1.125 m

3.下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测量的方法中正

确是

()

4.测量误差是指()

A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B 测量时发生误差

C 测量工具损坏引起偏差

D 由测量方法错误引起偏差

5.一同学按正确的测量方法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得到结果是0.543m 则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 1米

B 1分米

C 1厘米

D 1毫米

6.使用天平时,取放砝码要用镊子,这是为了()

A 使用方便

B 防止弄脏砝码或防止砝码锈蚀

C 镊子能夹紧砝码

D 有利轻拿轻放

7.下列情况中,物体的质量会改变的是()

A 一块铝变成铝壶

B 一块冰熔化成水

C 一台仪器被宇航员带到月球D自行车补胎日久磨损

8.用托盘天平称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正确方法是()

A 取质量为M的铜块加上一枚大头针,称量所得。

B 取一枚大头针,用游码称量即可得。

C 取30枚大头针称得总质量M,则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可计算出。

D 无法测出。

9.某同学要称取50克水,操作方法曾经做过以下几步:

(1)称量一只100ML的烧杯质量为m (2)加水到天平平衡

(3)调节天平平衡(4)再在右盘加50克砝码

(5)拿下烧杯整理天平

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1)(2)(3)(4)(5)

B (3)(2)(1)(4)(5)

C (3)(1)(4)(2)(5)

D (1)(5)(3)(2)(4)

10.某一同学在测量某物体质量时,将物体放右盘砝码放左盘,1克以上用砝码,1克以下用游码,其读数为10.4g。那么,该物体的实际质量是()

A 10.8 g

B 10.4 g

C 10 .0g

D 9.6 g

11.下列物体质量最接近50 g是()

A 一头牛

B 一只鸡蛋

C 一枚硬币D一块橡皮

12.如图()所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方法,正确的是()

13.下列各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 )

A 人的眼迅速眨一下

B 人正常呼吸一次

C 人的心脏正常跳动一次

D 人正常步行10米

14.四位同学分别用温度计测量杯里热水的温度,他们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热水中,各人的测量和读数方法如下,其

中正确的是()

15.托盘天平在称量时若右盘稍上翘,则表示()

A 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大,应向左移动游码。

B 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大,应向右移动游码。

C 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小,应向左移动游码。

D 砝码的质量比物体的质量小,应向右移动游码。

16.一学生测某液体质量时,测得空瓶质量是15g,测瓶和液体总质量时用的砝码和

游码位置如图7—4所示,则液体质量是()A.23.4g B.38.4g C.23.2g D.以上都不对

17甲、乙两位同学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直尺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的记录是

23.06厘米,乙的记录是23.063厘米。你认为符合测量要求的是()

A、甲

B、乙

C、都符合

D、都不符合

19.把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体的铁块,在相同的温度下压成长2米、宽0.2米的均匀铁皮,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块的形状、质量和体积都变了 B.铁块的形状、体积变,质量不变

C.铁块的形状变,体积和质量不变 D.铁块的质量变,体积和形状不变

20.在已调好的天平上称物体时,某次发现指针偏转情况如图7—11所示,则下列可使天平平衡的方法

是() A.将平衡螺

母向左移动一点 B.减少右盘中的砝码C.将游码

向右移动一点 D.增加右盘中的砝码

21.当你肚子疼到医院看病时,通常医生问你哪里疼,有无“拉肚子”是否感觉疲劳,然后用手触摸一下,并叫你去化验血液、大便等,医生采取这些行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A、建立假设

B、获取事实与证据

C、制定计划

D、提出问题

22.下面关于时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心跳一次约需1秒 B.上午第一节课8:00左右开始

C.课间休息10分钟 D.一位同学跑1000米的成绩为15秒

23.在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以下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使用前必须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应立即读数

D.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最低处相平

24.能量具有不用的形式,下列物体具有声能的是()

A、点燃的蜡烛

B、拉长的弹簧

C、烧热的水

D、振动的喇叭

25.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调查

B、实验

C、观察

D、阅读

二、填充题

1.用激光打出孔的最小直经为1.9*10-6米,即______厘米=______毫米。=______微米。

2.用下图所示,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_____,所测物体析长度是______厘米。

3.(1)将图中编号的名称写出来。

(2) 称量时左盘放____, 右盘放____。

(3)调节天平平衡时,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____上,再调节____

__使天

平平衡,其标志是____________。

(4)小明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称一个鸡蛋的质量,当右盘放一个50g和一个10g

的砝码, 游码在移到下图所示的位置,则鸡蛋的质量____g

4.______和______是我们探索自然界的重要科学方法。

5.横线上填上合适单位:

(1)一位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是50______。

(2)火车一节车厢的载重量约是60______。

7.0.475kg=______g=______mg。

8.有一同学测烧杯中的水温,温度计如图甲、乙所示放置,其中__种放法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正确放置的温度计读数___0C

9.我国地域辽阔,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图4中甲、乙是两支水银温度计,制作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分别显示了同一时刻哈尔滨和海口的气温,两地的气温分别为:哈尔滨

_______;海口_______。(填甲或已)

10.质量为2 kg水全部结成冰,体积变大了,这时这些冰的质量是__2 kg;如果质量为2 kg水全部变成水蒸气,则这时这些水蒸气质量是_____2 kg。(填“>”、“=”、“<”=)

三、简答题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古诗教育人们要节约粮食,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那么一粒米的质量有多大呢?你能用较为合理的方法测得吗?请写出你需要的测量工具和测量过程。

测量工具:

测量过程:

2、阳台上一盆花死了,请你提出3个关于花死亡原因的假设:

可能是

可能是

可能是

3 小明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时发现车胎瘪了,他感到很奇怪,昨天还好好的,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

他应用自己对自行车了解的常识和经验想到,也许是车胎破了,也许是气嘴的螺丝松了,或者是气嘴里的小橡皮管坏了……

究竟上述哪一种可能是正确的呢?小明开始寻找证据。他仔细查看了外胎,没有发现有破的痕迹,他又查看气嘴的螺丝,也没有发现松动。后来他把螺帽卸下,取出气门芯,发现小橡皮管也是好的。他给车胎打气,仔细查看和倾听,一会儿车胎又瘪了,他想,也许是内胎的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孔。

后来,他请修车的师傅把内胎取出,把充气的内胎放到水里,只见气泡从内胎表面的某处不停地往上冒。小明非常高兴,自行车胎漏气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分析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探究的问题是?

(2)小明先后提出了几个假设,其中哪一假设在检验中被肯定。

3.在右图所示的仪器中选有合适的器材,观察把红墨水滴落水中

后的扩散现象。

(1)的

(2)是(3)上

二填空题

1.3*1010 3*1011

2.1.9*10-4 1.9*10-3 1.9

3.3.5cm 0.1cm

4.(2)物体砝码

( 3)刻度线平衡螺母指针指在零刻度

(4)62

5.观察实验

6.千克吨

7.475 475000

8.甲接触容器底步 48℃

9.-10℃

10. = =

三简答题(略)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123网校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七年级科学第二册随堂练习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一个选项符号(每题2分,共50分) 1、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下图中 是用听觉感受外界刺激的是---------------------------------------------------------------( ) 2、我国有许多农历的节日,下列哪项不是农历节日 -----------------------( ) A 、元宵节 B 、端午节 C 、中秋节 D 、国庆节 3、交通法规定,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该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 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造成的伤害:------------------------------------------( ) A 、车速太快 B 、车速太慢 C 、紧急刹车 D 突然起动 4、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5、下列事件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 、给自行车的轴加润滑油 B 、在自行车的把套上做出凹凸花纹 C 、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装滚动轴 D 、气垫船行驶时,在船体与水面之间形成气垫层 6、目前许多穿梭于衢州市区的电动自行车,具有便捷、环保的功能,它在行驶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是----------------------------------------------------------( ) A 、生物能 B 、电能 C 、太阳能 D 、机械能 7、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青春期女孩乳房已经开始发育,所以应该穿紧身衣服束胸以免被同学发现 B 、部分男孩在青春期开 始长胡须,看起来很不好 看,所以应该趁早拔掉 C 、学长腋毛而取笑他 D 、差异的 8、据图所知,生长的时期分别是( ) A 、a 时期和b 时期 B 、b 时期和c 时期b 时期 a 时期 c 时期 d 时期

有关走进大自然手抄报资料

有关走进大自然手抄报资料 导语:大自然诞生人类,说明它是尊重人类的行为,相反人类更应该尊重大自然。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有关走进大自然手抄报资料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走进大自然手抄报资料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桨仿鳍。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鱼在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他们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桨。通过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步改成橹和舵,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手段。这样,即便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人们也能让船只航行自如。 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目前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 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O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蝇眼透镜”是一种新型光学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鸟类的翅膀具有许多特殊功能和构造,使得它们不仅善于飞行,

而且会表演许多“特技”,这些特技还是目前人类的技术难以到达的。小小的蜂鸟是鸟中的“直升机”,它既可以垂直起落,又可以退着飞。在吮吸花蜜时,它不像蜜蜂那样停落在花上,而是悬停于空中。这是多么巧妙的飞行啊。制造具有蜂鸟飞行特性的垂直起落飞机,已经成为许多飞机设计师梦寐以求的愿望。 在企鹅的启示下,人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汽车“企鹅牌极地越野汽车”。这种汽车用宽阔的底部贴在雪面上,用轮勺推动前进,这样不仅解决了极地运输问习题,而且也可以在泥泞地带行驶。 可以写有关人类毁坏大自然受到的惩罚,还可以写"白色污染是我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合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干涸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习题,人们希望寻找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到达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构造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时间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导致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剂与土壤中的金属盐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链

科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科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同学们参加了初中毕业体育测试,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A . 立定跳远成绩为6米 B .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9 ℃ C . 实心球的质量是10千克 D . 掷实心球成绩为6.5米 2.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 . 称取一定量食盐 B . 测量液 体温度C . 往试管内加粉末药品D . 盖上盖玻片 3. 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人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均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 . 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与细胞有关 C . 细胞核能保护和支持细胞 D . 草履虫是单细胞原核生物,一个细胞能够完成其所有生命活动 4. 在冰箱里冷冻的肉融化后会流出一些液体,造成细胞内营养物质的流失,请根据你所学过的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知识判断是细胞的哪一结构受到伤害造成的 A . 细胞壁 B . 细胞膜 C . 细胞质 D . 细胞核 5. 下列水生动物与其他三种不属于一类的是

A . B . C . D . 6. 下列关于种子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所有的绿色开花植物都是种子植物 B . 无籽西瓜和无核蜜橘不是种子植物 C . 无花果在结出果实时,看不到花,但它也是种子植物 D . 我们在吃香蕉时,吃不到种子,但它也是种子植物 7. 下列关于右图中A、B两点所在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B两点所在经线始终平行 B . A,B两点所在纬线长度相等 C . A点所在纬线比B点所在纬线短 D . A点所在经线比B点所在经线长 8. 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他认为天与地的关系就如同鸡蛋中的蛋清与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包在当中,大地是一个圆球,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下列对于张衡这一理论的说法,你认为最确切的是 A . 这一理论完全错误,应彻底否定 B . 这一理论基本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 C . 这一理论与“地心说”一样,应该遭到批评 D . 这一理论虽很不科学,但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一大飞跃 9. 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机打车软件中使用的地图是 A . 地形图 B . 电子地图 C . 人口分布图 D . 气候分布图 10. 试根据图中某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判断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探究》教学设计

第七节: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理解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处理信息和相 关技术,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b5E2RGbCAP 能力目标:能根据科学探究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和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并能 教学设备:自制黑盒子及学生的文具盒、磁铁、台灯、灯泡?
导入新课: 一: (1)讲述关于科学探究真实的故事,看一看他们是如何进行探究的。
李明在一所农村中学读书,学校有一只大的开水桶,冬天为了保温,在桶外裹上了一层棉被,尽管如此,早上灌的是开 水,到了下午还是变得凉凉的。一天早上,李明看见张迪用铝合金饭盒装开水时,滚烫的饭盒只垫了薄薄的一层泡沫塑料就 不烫手了,他突然想到,能否用泡沫塑料代替棉被给开水桶保温呢?(课件)提问学生:第一步是李明做什么?(可以提示)
p1EanqFDPw
(●发现或提出问题) 他将这一想法告诉了张迪。 李明认为,手觉得热,是因为手吸收了热量,温度升高。隔着泡沫塑料拿热饭盒不烫手,说 明泡沫塑料导热性能差。用导热性能差的材料包着开水桶,保温的效果按理说就会好些。张迪随手摸了一下热水桶上的棉被, 暖乎乎的,热量通过棉被传出来了。张迪想,李明可能是对的,泡沫塑料的保温效果可能会比棉被好。(课件)提问学生: 第二步李明做什么?DXDiTa9E3d (●建立或提出假设) 李明告诉张迪,如果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烧瓶,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便可以得出这两种材料保温性 能好坏的结论。“还可能有其他因素影响水温变化,如两个烧瓶中的水是否一样多,水温是否一样高。”张迪说。“是的,” 李明强调:“还需注意放烧瓶的环境是否一样,泡沫塑料与棉被的厚度是否一样等等。” (课件)提问学生:第三步李明做 什么?RTCrpUDGiT (●设计实验方案) 他们决定在两个烧瓶中装质量相等的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分别用两种保温材料包好,放在相同的环境温度下自然冷 却。 按照这个实验操作,李明和张迪把实验测得的数据填在下表中。5PCzVD7HxA (课件)提问学 生: 第四步李明做 什么 (●进行实验和收 集证据)(检验假设和收集证据)
t/min 0 T1/℃ 80 T2/℃ 80
5 72 65
10 64 56
15 59 48
20 55 43
25 51 38
35 50 32
45 41 28
55 37 26
65 34 24
80 30 22
95 26 22
110 125 140 155 24 21 22 21 21 20 20 20
看看李明和张迪还应该做些什么?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作出解释)(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当时的室温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判断的?(
20℃)
分析表格,我们可以得出那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好?为什么?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第 1 组(泡沫塑料保温)从 80℃降至 40℃所用的时间超过了 45 min,而第 2 组(棉被保温)降低 相同温度只用了不到 25 min,这表明,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确实优于棉被。jLBHrnAILg 分析表格里的数据,有没有同学认为有问题,问题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问题? 以上表格中,第 35minT1 的数据与 T1 的总的变化趋势有较大的偏差,回想实验的操作,有可能在读

科学教学应该走进大自然

[教学论文] 科学教学应该走进大自然 内容摘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开发课程资源,服务课堂教学。对于身在山里的孩子来说,大山里的一草一木、一鱼一虫,莫过于是他们最熟悉的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通过这些学生已知的知识,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去发现,把课本知识生活化,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去解决课本中的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把握这些资源,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更好的认识自然,更好的学习科学。关键词:自然知识科学教学利用 鹦鸽镇地处秦岭腹地,是陕西省太白县的东大门。山高水长、地广人稀,有着天然迷人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有着丰富的自然知识在其中。这儿山林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珍稀植物,有着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河道源远流长,有着各种各样美丽的石头,孩子们对这儿已再熟悉不过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是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回归生活,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把它应用到科学教学当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自然知识解决《科学》课本中的知识,整合课程资源,服务课堂教学,不是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吗? 一、让课堂,走出去 “让课堂回归生活”,是教育的必由之路,那么对于实践性极强的小学科学课如何让它回归生活呢?科学课堂虽然可以进行实验,但实验毕

竟是有条件限制的,学生不易很直观的去认识,不能很全面的了解课本知识。如何由课堂去认识更广的世界呢?最好的办法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我们这儿的河道源远流长,成群的卵石布满了河道。在进行《卵石的形成》一课教学时,学生可能会提问:为什么卵石的大小不一样呢?卵石真的就上游大下游小吗?课堂上我们只能给学生在脑中形成比较肤浅的认识。为此,我们可以带学生到河边亲自看一看,教师只需要当好导游,边走边讲。这样对于卵石大小及卵石形成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学生是在大自然这个大课堂中来学习的,学习兴趣也会是十分浓厚的。 二、把自然,引进来 科学课需要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大自然,课堂教学又是必不可少的,而课堂的范围又是非常狭小的,要让学生认识大自然,只有将大自然引入课堂。在教学不同种类岩石的时候,只靠书上的图例很难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岩石。那么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亲自去山上、河道中寻找各种各样的岩石。在课堂上教师讲授时,学生会很关注自己找到的岩石的种类,便会集中注意力去鉴别自己石头的种类,然后教师再将每位学生探求的结果综合到一起,课本内容也就讲得差不多了。这样,学生不仅认识了各种岩石,而且轻而易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乐何而不为呢? 三、交实践,给学生 科学课需要实践,需要动手操作,大量的实践活动会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科学课中有很多这样那样的小实

七年级科学下册测试题

七(下)科学第四章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地球上,一年中的每一天的正午日影总是朝北的地区是 A、赤道至北极圈 B、北回归线至北极圈 C、北回归线至北极 D、赤道至北极 2、当北京时间为3月8日上午10点时,洛杉矶(西八区)的区时是 A、3月8日上午4点 B、3月7日下午6点 C、3月9日下午6点 D、3月7日上午6点 3、下列哪些现象是自转造成的: ①昼夜现象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③昼夜交替④杭州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⑤杭州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⑥正午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①③⑤ 4、仅以月相变化为依据的历法是 A、阴历 B、阳历 C、阴阳历 D、公历 5、下列四个年份不是闰年的是 A、1400年 B、1860年 C、1984年 D、2004年 6、位于我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美丽富饶,这里海拔较低、地面平坦开阔、起伏不大。珠江三角洲属于下列哪一种地形类型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 7、关于时间、时区和日界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时刻叫地方时 B、日界线两侧的时间不同,日期相同 C、相邻的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 D、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早 8、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会造成破坏;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④地震发生时躲到小开间的房屋里和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⑤ 9、下列现象中,主要由于板块张裂作用形成的是 A、海沟 B、大西洋 C、喜马拉雅山 D、地中海 10、浙江省在规划城市住宅楼群时,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的正午都能见到阳光,楼群间距应依据哪一天的楼影来计算 A、冬至日 B、春分日 C、夏至日 D、秋分日

七年级科学期末试卷

七年级科学练习卷 2019.01温馨提示:仔细审题,耐心、细心。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共48分)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消融 B.云开雾散 C.燃放烟花 D.吹制泡泡 2. 对一些生活常识的认知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为了避免人体肩部受到伤害,专家建 议人肩负的书包总质量不要超过人体质量的15%。根据建议,你估计中学生肩负的书包总质量通常不要超过 A.9吨 B.9千克 C.9克 D.9毫克 3.规范、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确保实验顺利开展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加热时移走烧杯 C.加热试管内的液体 D.向试管滴加液体 4. 下列地形变化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A.流动的岩浆 B.迷人的溶洞 C.移动的沙漠沙丘 D.美丽的水库大坝 5.关于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图表示盆地地形 B.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C.甲—乙的实际距离小于丙—丁的实际距离 D.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 6. 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太湖中哪种鱼脂肪含量最低 B.长岛公园内哪种花卉最美观 C.西山漾湿地公园内哪几种植物会冬季开花 D.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7. 显微镜下可见游动着的草履虫在遇到棉花纤维阻碍时就会后退,改变方向,再试探前 进。此现象说明 A.草履虫有视觉器官,可以发现障碍物 B.草履虫有运动系统,可以自由游动 C.草履虫能适应环境并改变环境 D.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8. 如图学生用橡皮泥在模拟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的过程,其中②表示细胞的什么过 程? A.生长 B.分裂 C.分化 D.复制 9. 限于活动范围,人们通常无法直接观察地球的形状,但可通过身边某些现象和事件找 到地球是球体的证据。下列现象和事件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10.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 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尺子比较好 A.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B.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D.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11.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北方冬天取暖室内暖气管内装的是流动的热水 B.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所以白天海水温度比沙滩温度低 C.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剂 D.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的比热容不变 12.地震发生时,选择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室外的跑到楼内躲避 B.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C.迅速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 D.高楼层的人们应立刻乘电梯撤离 13.小明:“它吃妈妈的奶吗?”小亮:“不吃。” 小明:“它生活在水中吗?”小亮:“不是。” 小明:“它的体温恒定吗?”小亮:“是。” 以上是小明和小亮同学进行“猜动物游戏”的对话,他们猜的动物最有可能属于 A.鸟类 B.哺乳类 C.鱼类 D.爬行类 14.下列物态变化的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B.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C.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 D.水的沸点会低于或高于100℃ 15.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整理的“错误操作”和 对应的测量结果。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化学综合实验探究题汇总

1.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有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 图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装置编号。靖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发生装置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2)E、F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不正确的地方,如何改进.理由是;(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装置的作用是。 2.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而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图18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完全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实验装置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写出改正方法.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E中的现象是,装置F的作用是 (4)若装置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5.9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装置D增重7.2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g;假设塑料的组成为C x H y,则装置C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计量数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且可以是分数) (5)若装置中没有连接装置B,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填“偏小”、“ 偏大”或“无影响” ) (6)若此塑料为聚氯乙烯则生成物中会有_____检验此物质应在____和____之间加______ 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活动中展示了一套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假设每步均完全反应,氧化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自然课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自然课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盐仓小学自然傅文龙小学生好奇心强,渴望了解大自然的种种秘密。教师应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自然课是培养学生能力、传授学生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在小学自然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重视课堂上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应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参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学会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一、活用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创新 小学自然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初步了解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利用、改造和保护,从而使他们获得基本的自然科学常识,发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祖国等思想的熏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小学阶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每期一册,其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物体(水、空气、金属、土壤、岩石、宇宙、动植物等),学习生理卫生、力学、声学、光学(热)、能源等知识。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按部就班,根据每课时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缺乏相关知识的联系。而自然知识在各册中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活用教材相当重要。 二、设法把大自然“搬上”课堂 有些自然教师,往往要到上自然课时,才带着准备好的教具、材料走进教室,上完课就又带着教具、材料离开了。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就不能进行观察,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了解决这方面的矛盾,我们开辟了“自然角”把大自然“搬上”课堂,供学生观察学习。 “自然角”可以分为“室内自然角”和“室外自然角”两类。在室内“自然角”主要是放置动物、植物或它们的标本。如饲养小鱼、小蝌蚪、蚂蚁等,也可以种植一些小型的花草,让学生能经常观察、了解动物的外形以及飞、走、爬、游的动态等生活习性;了解植物的根、茎、叶、花的形态及其生长规律。至于室外“自然角”,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里现有的花坛花圃,开辟一块“种植园地”,种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20分) 1.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 据所 学科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说明( ) A.人的嗅觉中枢易适应B.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 C.人的嗅觉中枢功能丧失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 2.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的敏感性不同,对甜味最敏感的区域是()A.舌尖B.舌根C.舌两侧D.舌的全部区域 3.当你闭上眼,嗅柠檬同时吃苹果,会产生() A.苹果味B.柠檬味C.无味D.苹果与柠檬混合的味道 4.将一只闹钟放进密封的玻璃罩中,然后往外抽气,以后听不到铃声, 这一事实说明了() A.振动的物体会发出声音B.玻璃是良好的声音屏障 C.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去D.声音传播要依赖于物质 5.星期天,小林随着爸爸到郊外鱼塘中钓鱼,小林非常兴奋,大声地叫喊。刚要上钩的鱼都被叫声吓跑了,这说明( )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B.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 C.水不能传播声音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6.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A.湖水中映出蓝天白云B.早晨人在地上的影子长,中午短 C.日食、月食D.在方形暗箱前刺一小孔可当照相机

7.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平静的湖面印出岸上的景物B.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向上弯 曲了 C.人们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像D.晚上有灯光时墙上可以出现人的影子8.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是() A.耳廓B.听小骨C.鼓膜D.耳蜗 9.先轻敲一下大钟,然后再用力敲一下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 ) A.音调改变了B.声音传播的速度改变了C.音色改变了D.响度改变了10.“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 A.音调高低B.音色好坏C.响度大小D.都有可能 11.听大型交响乐时,我们闭着眼睛也能区分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距离不同 12.某人坐汽车会晕车,主要原因是() A.汽油味太重B.车速过快C.内耳前庭及半规管过敏D.汽车的 震动 13.教师在教室里讲课,听不到回声,原因是() A.教室的窗户开着,不存在回声B.教室的墙壁把声音全部吸收了C.教师发出的声音被同学们的衣服全部吸收了

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期末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历法中,以月相变化为依据的是( A ) A、阴历 B、阳历 C、阴阳历 D、公历 2、下列不属于女性第二性征的是( D ) A、声调较高 B、骨盆宽大 C、乳腺发达 D、饭量增加 3、地球自转时围绕的旋转中心是(D ) A、太阳 B、经线 C、北极星 D、地轴 4、被子植物生长发育成熟后,会开花结果,在花的结构中,发育成果实的是( D ) A、柱头 B、花药 C、胚珠 D、子房 5、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C ) 6、地中海上的斯特龙博火山,它每隔两三分钟就要喷发一次,夜间在150千米外都能看到火山喷发的红光, 被海上过往的船只称为“地中海的灯塔”,该火山属于( B ) A、死火山 B、活火山 C、休眠火山 D、都不是 7、当北京时间是正午12∶00时,代表悉尼(东10区)时间是(A ) 8、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伤亡惨重。地震时,正确的逃生 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错误 ..的是A A、在室外跑到坚固的楼内躲避 B、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C、在室外,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双手护头蹲下 D、被埋压在废墟下,不要急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求救援 9、根据右边等高线地形图得到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B )

A 、C 处是山脊 B 、D 处是峭壁 C 、A 位于B 的西南方 D 、海拔最高的是B 处 10、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运动密切相关的是( B ) A 、东边日出西边日落 B 、夏天较热冬天较冷 C 、初一新月十五满月 D 、太阳黑子时多时少 11、国庆节,下列四个城市中白昼最长的城市是(C ) A 、北京 B 、杭州 C 、广州 D 、哈尔滨 12、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规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D ) A 、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 、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 、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 D 、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13、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空降兵乘 飞机空降到灾区。伞兵跳下飞机后,人和伞在匀速下落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 、人和伞受到的重力等于空气阻力 B 、人和伞受到的重力大于空气阻力 C 、人受到的重力大于伞对人的拉力 D 、人受到的重力小于伞对人的拉力 14、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 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C ) A 、0N B 、2N C 、4N D 、8N 15、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C) A 、照相机、幻灯机们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B 、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 C 、近视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 D 、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出红外线 16、图中画了两个力的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F 1>F 2 B 、F 1=F 2 C 、F 1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 1.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的物质生成。下列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 稀盐酸除铁锈 B . 验证浓硫酸的脱水性 C . 铁丝被绕成各种形状 D .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 下列事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 烧水时水温升高 B . 双手摩擦生热 C . 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 D . 钻木取火 3. 学校花圃所种的花卉缺乏氮元素和钾元素,如果只施用一种化肥,则应施用() A . 硝酸钾KNO3 B . 碳酸钾K2CO3 C . 尿素CO2 D . 碳酸氢铵NH4HCO3 4. 如图是人类首次拍摄到的黑洞照片,它除了帮助我们直接确认黑洞的存在外,还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下列关于宇宙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地球是太阳系内的一颗恒星 B .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 . 太阳和太阳系会永久存在 D . 宇宙处于不断的膨胀之中 5. 如图所示是某轿车发动机的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冲程示意图。该冲程是() A . 吸气冲程 B . 压缩冲程 C . 做功冲程 D . 排气冲程 6.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物像。血液中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是() A . ①白细胞 B . ②血浆 C . ③红细胞 D . ④血小板 7. 如图是人体心脏及其所连接的血管示意图。甲、乙为心脏右边的腔室,丙、丁为心脏左边的腔室。脑细胞的代谢废物进入血液循环后,最先到达的腔室是图中的()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8. 下列四个实验中,不能体现碱的通性的是()

走进自然学科学

走进自然学科学 我记得一个生动的故事:一个参加小学科学课程编写的女教师在给我们培训时讲的亲身经历的事。她说她的孩子在科学课上,老师讲了蚯蚓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她的孩子回家后,到了晚上,就在自己家的阳台上洒上水,熄灭灯,专心的等蚯蚓到来。你说在城市里,钢筋水泥的地面上,孩子能等来蚯蚓吗?这位女教师说,她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编写者,看到这样的现象很痛心,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科学教师没有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学习科学,而只是“纸上谈兵”。 通过以上故事可以看出,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存在头脑里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脱离的现象,看来我们科学课教学上的弊病已经影响了几代人,课堂教学单纯地传授知识,确切地讲只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严重脱离,长期下来,学生形成了只记住课本知识、读“死书”的习惯,不能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大自然想联系,更不能把课本知识应用于生活,当然谈不上什么科学探究精神了。 萨其曼坚信人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这种倾向促使人们面对陌生现象时,尽力找到其发生的原因。天文学家卡尔也说过“每个孩子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其实,孩子们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得法,会让学生发现许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大自然里。例如:牛顿受苹果落地的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洗澡时,受到启发,发现了浮力定律,等等。我们要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激发学生迫切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作为科学课程的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应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里去学习科学。 1.到大自然中去体验 大自然不仅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而且还是人类永远都学不完的“大教材”,大自然里面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和客观存在的岩石、土壤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对象,如果我们只在教室里学科学,单凭课本、标本、教具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会削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因此,要带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如教学三年级《科学》中的《蚂蚁的观察》《蜗牛的观察》等课时,我们如果把学生束缚在教室中,把课本与大自然隔离开,很有可能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白白浪费,而让学生将“书中的蚂蚁”和“大自然中的蚂蚁”隔断,这样难免使学生把书中学到的知识与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测试卷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对外界的冷、热、触、痛的刺激产生感觉的是( ) A. 皮肤 B. 舌 C. 脊髓 D. 大脑 2. 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B. 放大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看见勺子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反射现象 3.电磁波家庭成员很多,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电磁波与人们 生活密不可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电磁波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辨别钞票真伪 B. 手机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号 C. 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 D. 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 4.如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 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 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 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 D.标尺上的光斑左移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 cm C.当物距是30 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6.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 7.晚上,当你从路灯正下方经过并沿地面向前移动时,在相同时间里() A.人移动的距离大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B.人移动的距离小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C.人移动的距离等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如图所示,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种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 和折射的光路,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第8题图A.AO可能是入射光线B.OB可能是折射光线

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一名初中生的体重约为 A.5牛 B.50牛 C.500牛D.5000牛 2.下列家用电器和通讯设备中,没有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A.电熨斗 B.移动电话 C.微波炉 D.电视机 3 物质空气氧气铝铁铅 物质的密度/kg·m-1 1.29 1.43 2700 7900 11300 声音传播的速度/m·s-1330 316 5100 500 1300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措施不肇减弱噪 4.以下是小明同学的一段日记:“五一”假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花果山旅游。客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只见远处的树木纷纷向我们“跑来”、好象在热烈欢迎我们,雷雨过后,我们下了车,沿着山路,一边爬山一边欣赏路边的景色:晶莹剔透的露珠洒满花草丛中;清脆的鸟鸣声不绝于耳;微风吹过,不仅带来阵阵凉爽,也带来淡淡花香;抬头看到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在天空中……我不由感叹:家乡的山真美啊! 对小明同学日记中所描述情景的科学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树木“跑来”是以该同学为参照物; B、客车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C、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D、闻到花香是香气分子不断刺激鼻腔中的嗅觉感受器,从而在我们的鼻腔内形成了嗅觉。 5.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在一些主要干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A. 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有消声器B. 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 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号D. 大街小巷两旁种草植树6.下图是四位同学作的平面镜成像图,图中MN为物体,M′N′为对应的像,其中正 确的是 7.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下图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a是利用鞋底花纹增大与地面间的摩擦,使人能在较滑的地面上行走B.图b是利用筷子与米之间的摩擦把装有米的玻璃杯提起来C.图c是机器上安装的滚动轴承,它可以大大增加摩擦 D.图d是气垫船通过船底向下喷气,在船底和水面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使航行时阻力大大减小 a b c d 8.下图为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线重叠处a表示…………………………………( ) A.峭壁 B.山顶 C.山脊 D.山谷 表面情况毛巾棉布木板 小车运动的距离/m 0.27 0.42 0.79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是 A、听小骨 B、听神经c、耳蜗D、前庭和半规管 星期天,小林随着爸爸到郊外鱼塘中钓鱼,小林非常兴奋,大声地叫喊。刚要上钩的鱼都被叫声吓跑了,这说明 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声音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传播 c、水不能传播声音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下列生物不属于变态发育的是 A、蝗虫 B、蝴蝶c、狮子D、青蛙 人从远处走近一直立的穿衣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 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A、触觉 B、味觉c、嗅觉D、心灵感应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色散后,再通过蓝色的玻璃片,则屏上的颜色 A、白光 B、蓝色c、黑色D、七色中缺蓝色 光线透过放在空气中的厚玻璃板时,下面图示四种情况,哪一种正确

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幻灯机成像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成实像的是①②③ B、成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反射成像的②D、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④ 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8c时,所成的像 A、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D、可能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0、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钟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使玻璃罩内成为真空,则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电铃继续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D、电铃停止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1、小林的爸爸与小林的体重之比为5:1,小林与爸爸进行手拉手拔河比赛,小林用20牛的力拉爸爸,没有拉动,由此可知爸爸对小林的拉力为 A、大于20牛 B、等于20牛c、小于20牛D、4牛 使用弹簧秤时,应先调节指针指在零刻度上,再观察其量程。若指针指在 零刻度下方而没有及时调节就开始测量,则所测得的拉力大小与真实值相比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 实验探究题 汇总 共91页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实验探究题汇总 一.实验探究题(共50小题) 1.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 (1)如图1,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填仪器名称) (2)某同学要量取42mL的液体,最好选用量筒的量程为(选20mL或50mL或100mL)。如果该同学不按图2操作,而仰视读数,则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将(“偏大”或“偏小”)。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如上面图3放置,其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2.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1)在实验室,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填仪器名称)。 (2)现用50mL量简量取46mL氯化钠溶液,请你在答题卡的图中画出所取氯化钠溶液的液面。 3.以下是研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用高锰酸钾制取O2,装置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3)用H2O2溶液和MnO2混合也可制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同学们利用B和F装置制取氧气,F装置量筒中水的体积等于。若用B和C装置,氧气收集完毕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填字母序号)。 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未见气泡连续均匀置出时就开始收集 (4)若用如图G所示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O2,则O2导入端为(填“a”或“b”)4.华雪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如图中选择装置在实验室进行氧气的制备实验。 (1)华雪同学首先选择装置A和E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实验中常待E中连续出现气泡时才开始收集气体,其主要原因是。 ③将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分解后待试管冷却再洗涤试管,可看到溶解残留固体的洗涤用水 呈现绿色(已知MnO2不溶于水,黑色)洗涤试管要用到(填一种实验器材),

走进自然学科学

走进自然学科学 发表时间:2011-08-03T10:57:17.357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杨惠 [导读] 知识只有运用起来才是活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最好地方就是家庭生活了。 杨惠 (宾川县力角镇力角完小云南宾川 671600) 我记得一个生动的故事:一个参加小学科学课程编写的女教师在给我们培训时讲的亲身经历的事。她说她的孩子在科学课上,老师讲了蚯蚓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她的孩子回家后,到了晚上,就在自己家的阳台上洒上水,熄灭灯,专心的等蚯蚓到来。你说在城市里,钢筋水泥的地面上,孩子能等来蚯蚓吗?这位女教师说,她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编写者,看到这样的现象很痛心,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科学教师没有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学习科学,而只是“纸上谈兵”。 通过以上故事可以看出,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存在头脑里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脱离的现象,看来我们科学课教学上的弊病已经影响了几代人,课堂教学单纯地传授知识,确切地讲只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严重脱离,长期下来,学生形成了只记住课本知识、读“死书”的习惯,不能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大自然想联系,更不能把课本知识应用于生活,当然谈不上什么科学探究精神了。 萨其曼坚信人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这种倾向促使人们面对陌生现象时,尽力找到其发生的原因。天文学家卡尔也说过“每个孩子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其实,孩子们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得法,会让学生发现许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大自然里。例如:牛顿受苹果落地的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洗澡时,受到启发,发现了浮力定律,等等。我们要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激发学生迫切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作为科学课程的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应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里去学习科学。 1.到大自然中去体验 大自然不仅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而且还是人类永远都学不完的“大教材”,大自然里面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和客观存在的岩石、土壤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对象,如果我们只在教室里学科学,单凭课本、标本、教具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会削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因此,要带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如教学三年级《科学》中的《蚂蚁的观察》《蜗牛的观察》等课时,我们如果把学生束缚在教室中,把课本与大自然隔离开,很有可能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白白浪费,而让学生将“书中的蚂蚁”和“大自然中的蚂蚁”隔断,这样难免使学生把书中学到的知识与大自然相脱离。农村学生对蚂蚁、蜗牛都很熟悉,很多同学都玩过蚂蚁、蜗牛,我们把学生带到自然中去观察活生生的蚂蚁、蜗牛,经过感官刺激,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还使学生有类似一个小小“科学家”的体验,他们也会在愉快的环境中尝到成功的喜悦! 2.在家庭生活中学科学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对家庭生活也是最熟悉的。课本是教材,大自然是教材,生活更是一部最现实的大教材,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学到许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体会知识力量的强大。 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行探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深冬,我们这儿的孩子都是从田边路间来到学校的,一个很冷的早晨,孩子们来到学校就围着我唧唧咋咋的说:“老师,田埂的草全白了,怎么回事啊?”“老师,豆苗也低下了头?”“老师,我们学校的草坪上也白了?”学生能提出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我非常欣喜,但我没有回答,决定把这个问题抛向全体同学,让学生自己回家做实验:晚上,在碗里盛一小部分水,并放上一截线,把碗放到院子里或田埂上,第二天早晨再去看有什么?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做,并请教父母为什么?(因为我们小的时候都会做,还把它当“冰块”吃)。第二天早上,学生带来了他们的“杰作”,并纷纷汇报自己的发现,气氛异常激烈。最后经过讨论后,大家形成统一意见:热的水蒸气碰到冷的东西,当温度在零度或零下时,就会形成小冰晶,也就是我们说的霜。这时,我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我想,这块内容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印象深刻的,因为这是他们自己从生活中发现的。 知识只有运用起来才是活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最好地方就是家庭生活了。比如学了《食物的营养》之后,让学生回家给自己和家人合理地搭配食物,合理地补充营养;学了《植物和环境》《动物和环境》之后,他们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家里和周围宣传买菜不用塑料袋,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废旧电池不能乱扔,会污染水和土壤等等。像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活动,不但在生活中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3.在其他媒体中补充 有线电视几乎进入了每个家庭,许多家长都为怎样能让孩子不看电视而发愁,其实,只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在电视中还可以学到许多最新的科学知识。我鼓励学生在做完作业后,可以看看“人与自然”、“探索发现”、“走近科学”等栏目,这些节目的内容、图文、解说对学生产生的教育效果,都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很难达到的。再有,可以利用网络教室,让学生带着对宇宙的神秘向往自主收搜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比如:“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书上有不同的说法,究竟怎样回答才能让学生满意呢?还不如让学生到网络教室,自己去找答案,学生最后得到的肯定要多于“恐龙灭绝问题”的本身。还有,三年级《科学》中有一课是《大树的观察》,由于季节、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观察到大树四季的变化,但在网上,学生都可以查到。还有许多自然现象是很难见到的,如火山、地震等。这些都可以利用网络资料来弥补。 总之,我们小学科学教师们,应该带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家庭生活、走进网络、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去学习科学知识,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提供自由成长的乐土。这样做了,难道还会出现“洒水、熄灯、等蚯蚓”的故事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