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高中历史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历史材料与解读素材6 新人教版必修2 精品

最新-高中历史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历史材料与解读素材6 新人教版必修2 精品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1.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

……最高军事会议在考虑了军事形势和协约国在各战场上的前景以后,特做出结论:(一)协约国迫切需要立即对俄国进行军事援助,理由如下:帮助俄国摆脱德国压迫者并防止德国为了自己利益而漫无边际地军事统治和经济统治……防止俄国从西欧隔离出去……捷克斯洛伐克的部队对我们正在为之奋战的事业做出了重大牺牲,必须给予援助。(二)干涉的性质上应由协约国共同进行……应有一支协约国部队在西伯利亚作战。按情况的迫切需要,这支部队应有相当的人数,在性质上是军事的,并由协约国共同组成。尤其重要的是,它应立即行动起来;稍有迟延,便不可收拾。应该承认,由于地理条件和运输条件的方便,日本军队应构成这支部队的大部分,但它的协约国性质必须保持,美国以及其他协约国的部队必须包括在内。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解读】本材料选自1918年7月2日协约国最高军事会议上,做出的关于干涉俄国的决议的部分内容。

1.帮助俄国摆脱德国方面统治是协约国方面出兵借口之一。1917年11月8日俄国十月社会

主义革命胜利后第二天,苏俄政府颁布了《和平法令》,提出在交战各国就公正的、民主的、不割地不赔款条件下,立即就缔结和约进行谈判,以结束这场战争。但是,帝国主义国家不予理睬。于是苏俄政府首先与处理战事不利的德国缔结了《布列斯特和约》,目的结束两国之

间战争。该条约使俄国丧失了126.7万平方公里领土及6 200万人口。帝国主义国家打出防止德国在军事和经济上统治俄国,特别是防止俄国与协约国方面脱离为借口出兵干涉。2.援助“捷克斯洛伐克的部队”是协约国出兵借口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俄国境内约有5万捷克斯洛伐克战俘。其原为奥匈帝国境内被压迫民族而被迫充军,所以在俄国军队进

攻面前很快投降。在战争末期,奥匈帝国瓦解已成定局下,捷克斯洛伐克国内民族独立势力与协约国方面联系,希望利用该军队掉转枪口对德国开战,来换取战后协约国方面承认捷克

斯洛伐克国家独立。1918年3月,经过协约国方面与苏俄政府协商,苏俄同意其从俄国远东

地区绕道返回欧洲战场。美国参战后其参战作用大大降低后,在协约国策划下,5月其发生叛

乱,把枪口对准了年轻的苏俄政府。叛军在协约国及俄白匪军支持下,很快在两个月内占领了乌拉尔及西伯利亚的大部分地区,对社会主义新生政权构成严重威胁。苏俄政府军队对于

叛军给予坚决镇压,但是帝国主义国家就是打着援助叛军名义出兵干涉的。3.“干涉的性质

上应由协约国共同进行”,充分反映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又担心个别参与国乘机扩大自己利益而破坏它们之间势力平衡关系。例如,典型的日本与美国之间关系,美国十分担心日本乘机扩大自己势力范围,打破日美两国在亚太地区势力平衡关系,所以主张以协约国共同行动,限制日本乘机擅自扩大本国利益。

根据该协议,1918年8月3日,英国军队900人在苏俄远东港口海参崴登陆,后增加到4 000人。8月9日法国军队1 200人,意大利军队1 000人,8月15日美国军队2 000人也在海参崴登陆。日本军队早在4月5日以维护当地社会治安和侨民生命、财产为由,出兵533人,到10月出兵人数高达72 400人,占各国出兵人数的3/4。日本出兵人数远远超出在8月4日日美两国发表共同出兵宣言时提出,各国出兵人数不得超出7 000人规定。

2.日本出兵

1919年1月26日,日本内阁做出《对俄方针纲要》决议,其主要内容为:

(一)帝国希望俄国恢复,为此愿意与协约国共同提供一定的援助。

(二)恢复的俄国必须完全坚持和平主义对外政策,为此要做到:

(1)发展西伯利亚的资本主义制度,俄国中央政府不得向远东地区扩展,为此要采取一定的抑制措施。

(2)努力防止、消除在俄国远东地区,除维持秩序之外的军事设施的发展。

(3)努力防止、消除俄国在外蒙古地区作为经营的侵略政策实施。

(三)废除俄国在该地区有关资源开发及其他工商业经营方面限制或阻碍,依据机会主义等主义,对外国人的居住、经营及投资给予便利,开放黑龙江、海参崴为自由港。

──〔日〕真相编集局编:《日本对苏阴谋》

【解读】本材料是日本参与发动干涉苏俄社会主义革命行动开始后,日本政府制定的对该行动的对策,充分反映出日本出兵的目的。

1.“帝国希望俄国恢复”,是要求俄国恢复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的状况,这也是所有参与对苏俄武装干涉的帝国主义国家的目的。2.“发展西伯利亚的资本主义制度,俄国中央政府不

得向远东地区扩展,为此要采取一定的抑制措施”。其一方面反映出帝国主义国家出兵目的就是反对社会主义势力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日本出兵是企图将西伯利亚地区与苏俄国家整

体社会主义发展不一致目的。3.在苏俄远东地区采取限制军事设施发展,对外国人全面开放。

再加上“俄国中央政府不得向远东地区扩展”,显然是将其处于帝国主义国家殖民地的地位。这是日本出兵干涉不同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真实目的。

日本是帝国主义国家出兵最早、出兵最多,撤兵最晚的国家。日军分三路向苏俄领土出兵,第一路在海参崴登陆,第二路取道朝鲜、中国东北,经满洲里入侵苏俄,在苏俄领土赤塔设立大本营,第三路在苏俄领土库页岛北部对岸庙街(尼古拉耶夫斯基)登陆。日本军队所涉及地区为向北入侵到乌苏里江和黑龙江流域地区,即俄国远东地区的阿穆尔州与濒海边疆区,向西入侵到海兰泡(布拉戈维申斯克)、赤塔、扎巴加里亚,即俄国的东西伯利亚地区。日军所到之处,俄国的财产被掠夺,人民遭迫害。

3.国内反动势力乘机破坏

高尔察克①和邓尼金②是苏维埃共和国主要的和唯一的严重的敌人。如果没有协约国(英、法、美)帮助,他们早就完蛋了。由于协约国帮助,他们才成为一种力量。他们总是欺骗人民,有时装扮成“民主”、“立宪会议”、“民权”等等的拥护者。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甘

心受他们的欺骗。

现在关于高尔察克(邓尼金和他是一对双生子)的真相已完全揭穿了。枪杀几万工人;甚至枪杀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鞭挞成县成县的农民;公开毒打妇女;地主子弟出身的军官横行无忌;大肆掠夺。关于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真相就是如此。

──《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解读】这是列宁在1919年7月3日撰写的《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一文中,有关“向

人民解释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真相”段落中部分内容,列宁号召全国人民认清高尔察克和邓尼金的真相,起来与帝国主义走狗白匪军斗争。

1.列宁指出国内反动势力是在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下发动叛乱的,国内反动势力最大代表是高尔察克和邓尼金。2.列宁指出高尔察克和邓尼金是“苏维埃共和国主要的和唯一的严重的敌

人”。他们曾经装扮成“民主”、“立宪会议”、“民权”等的拥护者,使得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受欺骗,但是他们发动叛乱后甚至枪杀了受骗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对广大的工农群众更是残酷屠杀。这就是高尔察克和邓尼金叛乱匪军的真实面貌,号召人民起来与其斗争。

在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苏俄社会主义革命期间,它们极力扶植白俄匪军傀儡政权。在外高加索地区的要冲赤塔扶植起谢苗诺夫政权、在阿穆尔州的海兰泡(布拉戈维申斯克)扶植起

里诺夫政权、在乌苏里江流域地区的伯力(哈巴罗斯克)扶植起卡尔米科夫政权。1918年11月,帝国主义国家在鄂木斯克扶植起高尔察克政权,其名义上统治上述各傀儡政权,形成与苏维埃政府对抗态势,并不断向年轻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在南方,1918年秋,邓尼金率领叛军从顿河流域、伏尔加河下游和北高加索向中央区苏维埃政权进攻。1919年6月开始,邓尼金叛军15万人在协约国策划下,向莫斯科方面发动进攻。叛军的猖狂进攻使苏维埃政权受到严重威胁,列宁为此发出号召:全国军民行动起来誓死保卫苏维埃政权。

【注释】①高尔察克(1873—1920),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叛军的首领之一。沙俄海军上将。1916~1917年曾任俄国黑海舰队司令。1918年11月依靠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军势力的扶植,在鄂木斯克建立了军事独裁政权,自称为“俄国最高执政者和陆海军总司令”。曾经占领了西伯利亚、乌拉尔和伏尔加河一带。1919年年底被苏维埃政府军队击溃,次年1月被擒,2月被枪决。②邓尼金(1872—1947),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叛军的首领之一。原为沙俄军队将军。二月革命后曾经任西方战线和西南战线司令。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逃到南方组织反革命武装力量。1919年夏,邓尼金率领反革命武装力量进攻莫斯科,10~11月被苏维埃政府军队击溃。1920年4月,邓尼金逃亡英国。

4.实施余粮收集制及取消自由贸易

当人民忍饥受饿,失业现象日益猖獗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必须把所有余粮毫无例外地搜集起来,作为全国的存粮,必须用工人的坚决手腕做到使人们以最大的努力,来增加燃料采掘量,大大节省燃料,在燃料运输和消费方面建立极端严格的秩序。

需要先进工人进行大规模“十字军讨伐”,到所有一切生产粮食和燃料的区域去,到所有一切运输和分配粮食和燃料的重要地点去……

怎样才能实现“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十分显然,要实现这个原则,第一,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制,即绝对禁止任何私人的粮食贸易,必须把全部余粮按照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第二,必须最严格地计算一切余粮,以及有条不紊地把粮食从余粮区运往缺粮区,还要收购供给消费、加工和播种的存粮。第三,为此必须在工人即无产阶级国家的监督下,按公平合理的粮食分配办法把粮食分配给全体公民,不给富人任何特权和优待。

──《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解读】这是1918年5月22日,列宁给彼得格勒工人的信,发表在1918年5月24日《真

理报》上,题目为“论饥荒”。

这份材料说明:1.当时苏维埃政府面临着如此严峻的粮食和燃料的危机问题,提出“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2.为了获取

粮食和燃料,列宁提出“需要先进工人进行大规模‘十字军讨伐’”,“以便用武力消灭投机,受贿和疏忽大意的现象”。3.国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原则,一切有劳动能力者都必须参加生产劳动。4.国家实行严格的余粮收集制。“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制,即绝对禁止任何

私人的粮食贸易,必须把全部余粮按照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余粮。”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府转入战时轨道的经济措施。该政策从1918年夏开始实行,

到1919年年初作为一种体制已逐步完善,并通过法律确定下来。

5.《关于收割队和征粮队的法令》

所有省和县的工农代表苏维埃,所有贫农委员会,所有工会组织,以及粮食人民委员部和农业委员部的地方机关,都应立即组织收割队和征粮队。饥荒省份的工农支队派往征粮者,应帮助收割新的庄稼。立即从当地农民和工人中组建成新的支队,去执行这些任务。

上述收割队和征粮队的任务是:(1)在从前地主的庄园上收割冬季作物;(2)在靠近前线的地带收割庄稼;(3)在分明无疑是富农人的土地上收割庄稼;(4)在各地及时帮助收割庄稼并把一切余粮交国家仓库。

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应分配必须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苦阶层对粮食的需求。所征集的这部分粮食不应移走,而应留在当地。所有其余的粮食应立即并无条件地送往粮食收集中心。这批粮食的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粮食人民委员部的指令执行。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解读】这是1918年8月4日,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粮食人民委员翟鲁巴签署的《关于收割队和征粮队的法令》部分内容。这是苏维埃政府在最初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1.由于战争造成苏维埃国内粮食极缺,为了巩固政权并打败国内外反动势力进攻,苏维埃政府要求“所有省和县的工农代表苏维埃,所有贫农委员会,所有工会组织,以及粮食人民委员部和农业委员部的地方机关,都应立即组织收割队和征粮队。”2.苏维埃政府初期征集粮

食的目标是:“在从前地主的庄园上收割冬季作物;在靠近前线的地带收割庄稼;在分明无疑是富农人的土地上收割庄稼;在各地及时帮助收割庄稼并把一切余粮交国家仓库。”

苏维埃政府最初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是解决所造成的粮食危机问题,但是随着粮食危机不断加深,特别是国内外反动势力对苏维埃政府造成危机加深,其政策内容也在不断扩大。

6.《东线局势的提纲》

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解读】这是1919年4月11日,俄国共产党(布)中央委员会做出的《东线局势的提纲》中部分内容。

材料说明,在苏维埃政府面临严重战争危机情况下,其以“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来动员人民群众参加红军,抗击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猖狂进攻。这反映出当时,一方面苏维埃政府管辖区域粮食危机的严重程度,另一方面也是苏维埃政府利用物质鼓励人民群众到前线去的实

际情况。其告诉人们“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使人们放弃在后方等待粮食的念头。另外,到前线去的红军家属可以获得粮食。

7.实施全面工业国有化

为了坚决扭转经济破坏和粮食恐慌的局面,巩固工人阶级和贫农的专政,人民委员会决定:宣布设在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境内的下列工业和工商业企业及其全部资本和财产(无论其现状如何),一律归苏维埃共和国所有。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解读】这是1918年6月28日,苏维埃人民委员会颁布的法令的前言部分。

这份材料说明俄罗斯苏维埃政府实施全面工业国有化的原因,即“为了坚决扭转经济破坏和粮食恐慌的局面,巩固工人阶级和贫农的专政”。根据这份法令,苏维埃政府将对采矿、冶金、金属加工、纺织、电力、电机、制材、木工、制烟、玻璃、陶瓷、制革、水泥等工业部门的大型企业以及蒸汽制粉厂、地方公用事业企业和铁路企业收归国家所有。

8.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所有共产党员、所有觉悟的工农、每个不愿意让高尔察克和邓尼金胜利的人,都应当立即在最近几个月内空前振作起来,“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在完全战胜高尔察克以前一直坚持“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每个星期无报酬地做几个小时的工作,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比平常高许多倍的劳动生产率,那也就证明,我们还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解读】这是列宁在1919年7月3日撰写的《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一文中,最后部分

“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段落主要内容。

这份材料说明:1.苏维埃政府号召人民群众实施普遍劳动义务制的原因,“每个不愿意让高尔察克和邓尼金胜利的人,都应当立即在最近几个月内空前振作起来,“用革命精神从事工作”。2.在具体实施普遍劳动义务制上,推行了“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举措。

9.“关于星期六义务劳动”

不管我们是否能很快得到这种完备而经过审查的材料,但是毫无疑问,从原则上来看,除了星期六义务劳动以外,我们再没有其他东西可以表明我们不仅叫共产党员和想做共产党员,而且真正在实现某种共产主义的东西(不只是社会主义的东西)……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对我们具有巨大价值,不仅是因为它在真正地实现共产主义。除此之外,星期六义务劳动对我们还有双重意义;从国家的角度看,它是对国家十分实际的支援;从党的角度看(我们这些做党员的应该了解的这一点),它对清除混入党来的分子和抵制党的腐朽资本主义环境中所受的影响是有意义的。

──《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解读】这是1919年12月20日,列宁在俄共(布)莫斯科市代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题目为“关于星期六义务劳动”。

在苏维埃人民英勇抗击国内外反动势力猖狂进攻情况下,莫斯科──喀山线的铁路工人发起了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的创举。1919年4月12日(星期六),十五名工人不计报酬工作

了十小时,修复了三台机车。列宁同志知道此情况后,对其大加赞扬,并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这份材料说明,列宁对该创举十分重视,并且给予认真总结。1.列宁同志从理论高度认为,“从原则上来看,除了星期六义务劳动以外,我们再没有其他东西可以表明我们不仅叫共产党员和想做共产党员,而且真正在实现某种共产主义的东西(不只是社会主义的东西)”。2.列

宁同志也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星期六义务劳动对我们还有双重意义;从国家的角度看,它是对国家十分实际的支援;从党的角度看(我们这些做党员的应该了解的这一点),它对清除混入党来的分子和抵制党的腐朽资本主义环境中所受的影响是有意义的”。

10.实施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轨

目前政治形势的全部关键,就是我们正处在转折的过渡时期,正处于有着曲折的从战争过渡到经济建设时期……这是一项新的任务,因为现在经济任务第一次具有这样大规模,我们应该意识到,应该记住,经济战线上的战争是更困难、更长久的;要在这个战线上获胜,必须使更多的工人和农民变得主动,积极和忠诚……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但是,为了恢复工业,就需要有富余的农产品……因为我们若不恢复经济生活,在战争的第二阶段就不能战胜敌人,这一点是驳不倒的;让我们使千百万人更自觉地对待经济战线上的战争吧。

──《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解读】这是1920年12月22日,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所做的《关于人民委员会工作的报告》的部分内容。

这份材料说明,苏维埃政府在打击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猖狂进攻获得巨大胜利基础上,开始适时地转移到恢复国内经济建设上。1.列宁同志把恢复国内经济建设问题看作第二阶段战争,他认为“经济战线上的战争是更困难、更长久的”,要想获取经济战争中的胜利,“必须使更多的工人和农民变得主动,积极和忠诚”。2.列宁同志在提出转入到经济建设轨道同时,已

经注意到农民经济及农民生产积极性问题。在前期苏维埃政府实施的余粮收集制政策时,“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列宁也认为“为了恢复工业,就需要有富余的农产品”。说明苏维埃政府在新的经济建设阶段,“富余的农产品”仍然是基

础性问题。3.列宁向全党和全国发出号召,“因为我们若不恢复经济生活,在战争的第二阶

段就不能战胜敌人,这一点是驳不倒的;让我们使千百万人更自觉地对待经济战线上的战争吧”。

11.实施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国家收集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

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的方法所征收的少。税额的总数应当满足军队、城市工人和非农业人口的最低限度的必需的消费……征收的税额应当根据农户的收获量、人口和实有牲畜数量,从农户产品中按百分比扣除或按额扣除……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解读】这是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部分内容。在1921年3月8日至16日,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在这次

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关于从余粮收集制过渡到粮食税,从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这个重要决议保证了工人阶级和农民结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巩固的经济同盟。

新经济政策的“新”是相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旧政策而言。“实物税”也称为“粮食税”。这份材料说明:1.实施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目的,“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2.规定了实施的粮食税征收的额度。要求“这种

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的方法所征收的少。税额的总数应当满足军队、城市工人和非农业人口的最低限度的必需的消费……征收的税额应当根据农户的收获量、人口和实有

牲畜数量,从农户产品中按百分比扣除或按额扣除”。3.提出农民在完成粮食税后,可以自

由处理剩余部分粮食的权利。规定“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12.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

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

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从这里生产的。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

──《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解读】这是1921年4月21日,列宁撰写的《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一文中,“论粮食税、贸易自由、租让制”章节中部分内容。

这份材料说明,列宁同志进一步强调实施粮食税的重要性。列宁同志认为,“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从这里生产的。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

13.解除对商品贸易的限制

商品交换是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杠杆。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耕作技术。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解读】这是1921年5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做出的关于经济政策的决议部分内容。

在这份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苏维埃政府对商品贸易的重要性的态度。苏维埃政府认为“商

品交换是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杠杆”,也就是基本核心内容。认为商品交换,特别是城乡之间工农进行的商品交换,是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巩固工农联盟的经济基础。

依靠商品来组织工农业产品正常交换,是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苏维埃政府在过渡经济条件下,商业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社会主义工业与千百万小商品生产者之间经济联系的主要形式。有关“商品交换”在马克思、恩格斯时期曾经预言,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和商品交换。列宁也曾经持这种观点。所以在苏维埃政府建立之初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只是被视为暂时允许存在、即将清除的旧社会的资本主义残余。在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更是明令取缔一切自由贸易的。1921年年初所允许的“商品交换”,则是全新的政策。它是实

施“粮食税”的孪生兄弟,是允许农民自行处理纳税后剩余产品的必然产物。列宁认为:只要小农还是小农,就必须保证小农经济有一定周转体系,否则它便不能存在。说明列宁已经注意到社会主义国家存在商品周转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14.允许私营企业发展

〔材料一〕对于那些基本上不需要国家从储备中拨给原料、燃料和粮食的中小企业(私营的和合作社营的)给以支持。允许把国家企业租让私人、合作社、劳动组合和公司。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材料二〕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解读】材料一是1921年5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做出的关于经济政策的决议部分内容。

在这份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苏维埃政府对发展私人企业的重要性的态度。在当时情况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