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房德里耶斯《语言论选读》语言的进步 读书报告

房德里耶斯《语言论选读》语言的进步 读书报告

房德里耶斯《语言论选读》语言的进步 读书报告
房德里耶斯《语言论选读》语言的进步 读书报告

2012—2013—2期末考试论文

约瑟夫·房德里耶斯《语言论》——语言的进步读书报告

姓名:马志强

学号: 201130403141

学院: 文新学院

课程: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

教师:叶南

2013年6月

约瑟夫·房德里耶斯《语言论》——语言的进步读书报告

马志强

【摘要】房德里耶斯先生认为:“语言的研究和人类创造的工具一样,都会因为使用中的需要或启发而不断获得各种改善,其间有着巨大的进步。”语言处于一个运动的过程中,在进化的每一个阶段都越来越接近理想的目标,也就是语言在演变中趋于完善。换句话说,就是提出了语言进步的问题。语言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永远不会出现一种凝滞的语言或者是一种完美的语言,语言在改变的规律中完善着,无限接近于完美。

【关键词】语言;进步;完善;形态

一.初探语言的进步

房德里耶斯先生认为:“在人类创造的工具中,有些会因为使用中的需要或启发而不断获得各种改善,我们在语言研究中也试图探求类似的结论”(P186)可见语言作为一代代人理智工作的成果,其在人们使用的需要中也要不断的获得改善,以期更好的服务于人类。我们在适应世界变化的过程中,表达观念、知识构成、兴趣需求等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语言作为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同样也是处于一个运动的过程之中,在进化的每一个阶段都越来越接近语言的理想状态,而且某些语言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往往速度非常快,那么语言为什么要演变,语言演变的意义是什么?语言演变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语言的进步”又是指怎样的一种语言的演变?我带着一连串

问题对约瑟夫·房德里耶斯先生的《语言论》选读——“语言的进步”这一章节进行了细致的阅读和思考。

二.语言的进步

要了解语言的演变是什么意思?就是要提出语言进步的问题。使用“语言的进步”这个说法的人往往会从文学史那里借来观念。在文学史上可以分为两个概念:(P188)

1.进化的概念:文学风格的进化容易趋向两个极端:或趋向完善,或日益没落。

2.古典的概念:一旦达到完美的顶峰,艺术就会凋谢,意趣就会坠落。只要是达到了完善的极点,语言的进化就意味着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从古典概念的层面看待拉丁语,楷模西塞罗的文章中尚且存在错误,但被人们极力掩饰,认为这不值得注意,真正作为拉丁语典范的也只有楷模西塞罗的几篇讲演和哲学论文。其他作品和作家则遭受各种非议、怀疑、甚至诋毁。在那个时代,人们认为西塞罗达到了语言的顶峰,他被尊为语言的楷模,他的几篇文章被列为语言的典范,人们被语言一叶障目,去有意识的维护楷模的地位,甚至这位楷模的错误可以被“正大光明”地接受、被原谅。而在西塞罗之后的作家们也只能在模仿这种拉丁语规范下进行语言创作,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语言的创造性被破坏,语言在一种压抑的、拘谨的环境下只能显得死气沉沉,语言的世界也只能万马齐喑,拉丁语的的演进也逐渐的走向下坡路了。

对于古代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根源在于不幸地把文学语言和一个国家的全体居民所用的,随时起变化的语言混为一谈(P188)。拉丁语学家犯了教条语法的错误,他们在给拉丁语规定了某种固定的理想状态,并把这种理想状态强加于那些学习拉丁语的人身上,把拉丁语逐条归纳成“说……,不要说……”的固定公式,人们从一开始就已经失去了语言的自由和灵活性。遵循传统,把西塞罗作为师范和楷模已经成了从拉丁语初学者到拉丁学作家的一贯作风,陷入恶性循环,而这种理解语言的方式不应该被应用到语言的研究中来(P188)。

但十九世纪的语言学家们恰恰就犯了教条语法的错误,他们为所有的语言都规定了固定的模式,固定了一种在他们看来非常理想的状态,而且把这种理想状态想象成一种来自遥远的过去的一种完善的、绝对有规则的语言。简言之,他们认为自己在探寻过去的语言巅峰,想要重拾语言的昔日光彩,但他们似乎忘记变化是语言的一条基本规律,而各种被语言学家们规定了理想状态的语言,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偏离了语言学家们为其设定好了的轨道。当语言按其原有规律发展时,这些原本“居功自傲”的语言学家们便开始用一些类似于腐朽、衰败、坠落、退化的字眼谈论语言的自然发展。他们推崇古代语言,时间愈古,愈是能受到重视。而对于现代语言,这些固步自封的语言学家们则嗤之以鼻,唯恐避之不及。语言从过去发展而来,本身所具备的吸引性和变化性被他们所忽视,他们认为自己为语言穷尽了一生,但殊不知自身却成了阻碍语言发展的极大障碍。

三.理想语言状态的比较

语言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永远都不会存在一种凝滞不前的语言,也永远不会出现一种完善到完美的、无懈可击的语言。语言的改变中一直在完善着,无限接近于完美。在研究语言过程中,我们必须正视变化(P189),所以有人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就产生了与上述复古派相对立的维新派,他们主张做发展的语言就是最完善的语言,以恢复现代语言名誉为己任。而他们正好也是走了极端,把语言的理想从遥远的过去转移到了遥远的未来。复古派和维新派的争论焦点是语言理想存在于过去还是未来上面,而这种争论周期性重演也只不过是人们对于矛盾着的矛盾双方探求的癖好和吸引人们注意力的一种方式。

类似于英语和法语这样的现代语言,他们具有便捷性和柔顺性的鲜明特点,尤以法语的精确和明晰著称,但希腊语和拉丁语这样的古代语言难道会比法语逊色?其实不然,希腊语就外部形式而言,具有和谐的韵律、优美的声音、丰富的词汇。从内部形式来说有明确的形素和轻巧的句法。内外结合起来,给人一种神的精髓,就会让人产生一种认为希腊语是世界上最为美好的语言的奇妙体验,希腊语所表达的观念是多么切合人类最为细微的感情色彩,用希腊语写的文献是“心灵神药的宝库”,是紧随着种种升降的起伏完美地表达了人们的思想,人们的一切表达都富含了意义。

但任何一种语言都可以满足想希腊语一样丰富、缜密的思维表达的需要,所以我们不应该在某一类型的语言中寻求完善的理想(P189)。例如把荷马、柏拉图使用的古代语言同牛顿、达尔文使用

的现代语言进行比较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语言承载了人们的思想,人们在各自的语言中找到了各自的表达方式,创造了不同的功绩,所以没有哪种语言是笨拙的,只有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没有很好的掌握这种语言的功底罢了。

四.语言进步所需的环境

对于作家来说,遇到一种可以遵循语言的传统,又经过了许多作家加工的语言是一件幸运的事,但充分理解一种语言在于自己的努力和创造。例如笛卡尔在《方法论》中所说:“推理力最强,最能消化自己的思想,把思想表达得明白易懂的人,总是最能说服人,尽管他所说的只是下布列塔尼语。”除了作家本身的才能,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很重要。作家写文章是为了让人去听、让人去读、让人去理解自己的精神世界。那就需要一群有着这种能听、能读、有理解能力的人。例如一个人用布列塔尼语写了哲学书的人,他的受众人群很少,会布列塔尼语的人对哲学不感兴趣,哲学家又不懂这种稀缺的语言,那就意味着他的哲学思想面临着无人领会的境地,即使他的哲学是一门深奥博大的经典作品,那也只能“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所以语言的势力取决于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的数量和教育程度(P190)。爱尔兰语和威尔斯语中有着让人惊羡绚丽的富有创造力的诗篇,但由于人口基数小,受众少,今天的人们又能记住其中几个诗人的名字和诗篇呢?如果有一天,人们不再学习希腊语,那荷马和柏拉图也会渐渐遭到人们的遗忘。

语言的美学的或功利的价值不应该考虑在语言的进步问题里面

(P190),作家的才华在文学活跃、国学繁荣、政治鼎盛的时期可能使某种语言达到准绝对完善的境界。例如阿提克时代的希腊语、奥古斯都时代的拉丁语、十六七世纪的法语,但语言的进步和在某语言一时的完善可是两个概念,而且语言完善的观念和评价语言进步的标准没有任何关系(P190)。

五.形态方面的语言完善

40年前有一种风行一时的理论,认为语言的发展阶段要经过三个状态:孤立状态、黏着状态、曲折状态。任何一种语言的其发展过程中都处于三个状态中的一个(P190)。这就从语言的进步的形态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房德里耶斯先生在之前的章节谈到了词和形素的关系,认为语法要素往往是古代独立的词磨损的结果,有时可以从词汇中找到某些后缀。词尾被连接在限定的词上面,使原始孤立成分的黏着语言形成了新的面貌,更新了原有的语言状态,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语言的磨损缩短了词的长度,使语音更具有了便捷性和实用性,让原来的多音节词曲折变化为单音节词,增强了语言的可操作性,但又把语言的形态状态恢复到了鼓励的状态。这也充分证明了语言的孤立状态、黏着状态、曲折状态中进行着相互转化(P190)。所以有了前面我们认识一直语言的任何发展时期无不处于这三个状态中的一个的说法。实际上在这里可以把这种语言状态之间的转换理解为某种语言一时的完善,是属于语言完善的观念,不属于评价语言进步的标准。它们一时的成败取决于各种语言的殊同的语言条件。此外,语言在演变过程中不是贯彻到底的,而往往是新旧形式同时并存于一种语言形

态系统,这也证明了一种语言的尚未完善的形态。例如英语和法语这样的历史悠久的高度发展的语言中还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状态”的类型在整个语言系统中结合在一起。英语的单音节性被认为是一个特征,但实际上,古英语的形态有几个音节串联在一起,有后缀,有词尾,但现代英语的形式都很简洁明了,这是一个长期的语音磨损的结果,我们可以从词汇中找到某些后缀甚至是词尾的来源。还有像其他语言例如像罗曼语起反作用来对抗这种磨损,而西班牙语几乎就没有单音节词。

但房德里耶斯先生在这里并没有一味的强调英语的单音节性,认为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再从语法分析出来的英语词汇中,有许多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其中不少是形素,或者只存在于固定状态。英语是一个能够普遍接受外来词汇加以自身的变化的语言,所以有大量的词汇是从拉丁语和法语那里接纳过来的。

六.语言完善或进步的讨论

一切语言创新都是不稳定的,语言学里没有永恒获得的东西可以保证已经获得这些东西的语言确实丰富起来(P192)我们无法确定一种语言是否达到了完美的状态,因为我们没法掌握判定的标准。语言获得增益始终是短暂的,这些增益往往甚至会被损失所抵消,语言发展的过程始终是一个增益和损失相平衡的过程(P193)。语言的某段历史是在某个生命、力量和发展。但随着语言的自然发展,如果一旦失去了人们所需求的表达力,就会逐渐退出语言历史舞台。语言在某

时期内获得了宝贵的收获,但如果一旦丧失了今天所需要的表达力的话,那么也会暗淡无光和失去表达力而化为乌有。所以这也证明了语言的完善只是暂时的。我们通常认为语言的增益绝对是语言的完善或者可以说是语言的进步(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那么语言的损失能不能作为语言的进步的假设来看待呢?例如法语已经消失了的无定过去时,它给法语的动词体系提供了宝贵的支援,补足了法语的时态系列,但是这种被人认为有用的时态在不为人的意志所控制的状态下自然消逝了,可以看出语言的完善和进步不只是完全靠人类的意志发展,更是靠其本身的规律进行自然的发展。

从以上对于语言形态演化的增益和亏损上我们不可能得出真正进步的概念(P192)我们可以从表面的语言形态的改变中看出语言发生了哪些变化,是移动了,颠倒了。但是不管怎么说,语言的变化的数目总体上是一个平衡的状态。一种语言在自然发展中永远都达不到一种完美的状态,只能是无限接近完美,而其形态只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发生了种种演变来适应当时社会的语言表达需求。

七.语言演化的条件

语言的演化紧密的依存于历史条件,语言的演化和演化所处的历史条件有明显的关系(P193)语言要适应社会发展表达的需要,而社会发展也会引导语言来沿着设定好的路线发展,那么语言的历史中是否有文化历史的反映呢?在这里,语言的进步就有了一种新的情景。

一方面,语言向外扩展的越广,学习人数越多,语言发展就越快。

语言在语言所接触的地区发生的反映是不同的,语言按照人们习惯的表达方式、思维逻辑、情感需求来改变自身的发展,甚至是失去一种自身过去的特质来吸收本土意识。例如宗主国和殖民地的语言相比,殖民地的语言更容易发生一些细微的语法规则的变化。另一方面,语言的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后,可能更适应语言的发展。因为它所具有的例如南非荷兰移民所说的荷兰语比荷兰本土的荷兰语的发展来的要快。

远离社会环境的语言往往会显示出更具有明显的古代特征,因为这种消息闭塞的语言没有机会能和别的语言、文明进行交流。使得它在发展的过程中完全依靠过去的语言经验,同时让他们得到了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的称号。例如立陶宛语、隐藏在密林中的布列塔尼语。语言还有一种演化的方式是和使用人群的住地情况相关的,居民们分散居住在广阔的土地上,那么这种分散就有利于方言的分化,而人们集体居住在城镇上,这种生活方式也有利于共同语的创造。所以,社会影响不仅可以延缓或加速语言的演化,而且也可以决定这种演化的方向和范围。(P193)在这里也恰好论证了房德里耶斯先生关于语言的社会性的说法。

八.文明在语言演进中的作用

我们处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在此期间我们的心理活动受到社会原因的支配。语言在我们的表达需要中越来越富有理智,更善于抽象概念的表达。例如考察野蛮人的语言中,他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中偏重

于空间的具体的概念,他们认为任何动作都固定在空间上的某一点,人和物的关系可以用他们语言中的特殊范畴来表现。但我们开化的人在语言形态中就相反的放弃了空间的具体的概念,而去表达一种时间的抽象概念。这可能和文明发展的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房德里耶斯先生认为:“具体的范畴怎样从语言中消失,也可以证明在这里所起作用的重要性”(P194)。例如在当时希腊语方言中双数的使用被认为是和文明程度成正比的,而最早失去双数使用的却是最开化的人们所说的方言,而阿拉伯语甚至可以说成是“文明的程度决定着双数保存的程度”。而现在,双数的保存是文化落后的证据,反之,双数的消失却标志着比较先进的文化。但美洲或大洋洲中的某些土著语言,甚至还保留着三数,可见其文明程度并不高。

心里范畴的性质和语法范畴的数目和复杂性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P195)。语法范畴的数目和复杂性只要取决于记忆,先民们当初没有许多代替记忆的方法,可能由于长期的经常性使用记忆,他们的记忆力一般都非常发达。经过对某些野蛮人语言的观察,他们的语言富有各种各样的形式,,甚至达到了令人呢烦闷的程度。所以可以说:“文明的差别,结果并不表现在语法结构方面,而是表现在具体细节上面”。文明程度和心里范畴的具体性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P195)文明程度越高,其语言所能表达人们心理范畴的内容越内化简练,越抽象,越是在形态上放弃了具体概念的表达。而文明程度越低,其语言就表达的越具体,越冗杂。

九.语言演进的方向

语言演进的方向似乎是遵循着从低级到高级,从具体概念到抽象概念的原则。语言是人们意识的反应,可以使我们认识到孕育着的语言的心理是什么面貌(P195)。在开化的社会背景环境下,我们的生活条件总是会把我们引导向抽象的考虑。例如要经商,你要学会计算和推理,思维从具体的事物出发去寻找抽象的东西。事物的规律往往是隐藏在具体的现象下的,我们只有通过把思维考虑上升到抽象的层面,才能去发现这些规律并加以运用。语言研究也是一样,我们要用抽象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去综合语言发展的一切因素,得出语言发展的自然规律,并进行实践运用,才能更好地使语言不断的完善,无限接近于完美的语言。正如房德里耶斯先生认为我们不应该以为我们的伟大的文明语言已经摆脱了神秘主义而洋洋自得,语言的精髓在于它所表达的思想之中,例如野蛮人语言的多样性和精确性,还有立陶宛人用一整篇拟声词写了一个故事等等。在研究野蛮人的心理状态的同时,语言的完善在开化人这里得到了丰硕的成果。

如果几种不同的语言被同时设定在同一个社会环境下?那会发生些什么?是那些消失了的神秘的具体的心理状态按照自己的面貌来改变我们的语言,还是我们的抽象的观念表达和强烈的主观的范畴去占据他们的语言世界?这是进步还是退步?二者都不是!一切都是相对的,有具体的概念就有抽象的概念,有浅层次的就有深层次的,我们的世界总是在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下自然发展着。我们谁也不能说哪一方优越于另外一方。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都有着各

自不同的优点和长处。

十.语言的进步的作用

语言的进步绝对的意义显然是没有的,有的只是一些前仆后继的不同状态,在每种状态中都有着一般性规律在起作用,这种规律在各种状态中维持着相互平衡的结果。我们在语言的演化过程中看到了某些进步,语言也在适应着一定的社会文化状态。进步就在于语言最能适应说话者的需要,但是这种进步不论再真实也是不能被完全确定下来的(P196)。语言在随着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特别容易发生变化,被磨损或消失,语言不可能离开人而去独立发展去追求自己目标理想,语言不可能存在于说话的人和思维之外。语言是人意识的结果,扎根于个人意识的深处。而人又是一个社会的成员,有着集体意识,所以语言也具备社会性。因此,语言的演化只是社会演化的一个方面(P197),我们不应该给语言确定目标,规定语言的理想状态,而是应该意识到语言中社会力量的作用和历史的影响。

《数学史概论》读书报告

《数学史概论》读书报告 数学源自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早期古希腊、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及中国古代都对数学有所研究。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通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运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以下对李文林著《数学史概论》作一个读后的总结。 一、《数学史概论》简介及其特点 《数学史概论(第2版)》以重大数学思想的发展为主线,阐述了从远古到现代数学的历史。书中对古代希腊和东方数学有精炼的介绍和恰当的分析;同时充分论述了文艺复兴以来近现代数学的演进与变革,尤其是20世纪数学的概观,内容新颖。《数学史概论(第2版)》中西合炉,将中国数学放在世界数学的背景中述说,更具客观性与启发性。《数学史概论(第2版)》脉络分明,重点突出,并注意引用生动的史实和丰富的图片。 本书共分十五章,其中第一章“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介绍了人类在蒙昧时期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逐渐形成了数与形的概念,从最早的手指计数到石头计数,再到结绳计数直到距今大约五千多年前,出现了书写计数以及相应的计数系统。在灿烂的“河谷文明”中,重点介绍了埃及数学和美索不达米亚数学。第二章“古代希腊数学”,介绍了雅典时期和亚历山大时期的数学,其中重点对数学家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及阿波罗尼奥斯及其成就作了详尽的介绍。第三章“中世纪的中国数学”,从古代著作《世本》中提到的黄帝使“隶首作算数”,殷商甲骨文中使用的完整的十进制计数,到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宋元时期达到了发展的高潮。介绍的著作主要有《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算经十书》,介绍了刘徽的“割圆术”和他在面积、体积公式推证的成就,祖冲之父子推算“圆周率”,在推导几何图形体积公式时提出了“出入相补”及“祖氏原理”;第四章“印度与阿拉伯的数学”;第五章“近代数学的兴起”,讲述了中世纪的欧洲,从代数学、三角学、透视学、射影几何等方面的发展向近代数学的过渡,以至解析几何的诞生;第六章“微积分的创立”,分别介绍了牛顿和莱布尼茨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微积分原理;第七章“分析时代”;第八章至第十章,分别以代数、几何、分析这三大领域的变革为主要线索,介绍了19世纪数学的发展;第十一章至十三章是“20世纪数学概观”,分别介绍了纯粹数学的主要趋势、空前发展的应用数学、现代数学成果十例;第十四章“数学与社会”,第十五章“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 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与同类书相比,有着最大的空间跨度和时间跨度,从上古的巴比伦、希腊、中国、印度、阿拉伯世界,到中世纪的欧洲,以至20世纪的近代数学、当代数学,遍及世界各地对于数学的贡献地位与影响,都有中肯的评论。2、本书不仅对史实有详尽而忠实的介绍,而且兼有史评史论的作用,更有精辟的历史观。例如作者认为古希腊的数学是一种论证数学,而说中国的古代数学,在南北朝三国时期,也进入到论证数学,刘徽即为其杰出代表之一。至于中世纪欧洲数学的崛起,微积分的创立以及近代数学的诞生史,对于它们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根源,作者都有敏锐的评论。作者对整个数学的发展有着明确的数学史观。3、本书不仅对数学家和他们的学术成就作了概括的介绍,而且对于一些重要成就,不惜花费篇幅,作了较详细的忠实于原始创造的说明。例如阿基米德对于球体积与抛物线弓形面积的计算,刘徽对于 的计算原理和方法,牛顿与莱布尼茨关于微积分的发现过程,以至较近代如康托关于非可数集合的发现等等,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这让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历史的发展,而且还能深入体会数学大师们原始创造的艰苦历程与来龙去脉。4、本书除了数学家们的传统故事外,还介绍了许多有趣的奇闻轶事。 二、对数学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自卑常常被认为是不好的,因此很多人否认自己的自卑情结。但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情结,正视自己的自卑和不足,是健康成长的前提。 孩童时代,我一直被班里的同学称为胖子,对外貌很自卑。但是我不允许自己承认这一点,也不允许别人发现这一点,当被叫到胖子的时候,我会用很恶劣的语言回应。随着年龄增长,我开始正视自己长得不够漂亮的事实,并且发现自信所体现出来的魅力。我常常告诉自己自信的女性最美丽,这种心理暗示带来的效果很好。 正视自己的自卑,并且把自卑用自信来掩盖,这是我对自我内心的调整,但是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让我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认识了自卑情结,并再一次对自己的内心进行了深层次探索。 《自卑与超越》一共十二章节,读完之后,有三点感受尤为深刻: 一、个体的生活意义与行为 什么是生活的意义?生活的问题都是和职业,社会和性相联系的。个人对这三个问题的反应,就表明了他生活的意义。错误的生活意义导致错误的行为。阿德勒由表及里的探索,有效解释了为什么纠正一个人的行为后,患者仍然会出现其他不良行为。关键不在于行为本身,而在于错误的生活意义没有被纠正。我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有两个16岁的小孩子,性格暴躁,不讲礼貌。我多次告诉他们这样是不对的,效果甚微。我问及了他们的家庭状况和小时候记忆深刻的故事。A的父母双亡,和爷爷相依为命。爷爷并不关心他的心里需要,只保证他有饭吃有衣服穿,有时候爷爷走亲戚,会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长期的忽视使得他很孤单。B的情况更糟糕,唯一的亲人,哥哥在外打工,一年回家一次,他假期也呆在学校,无处可去,安静的时候,深黑的眼睛常常让人觉得悲伤。我第一次接触他对他印象非常好,爱照顾人,负责人。但是相处的过程中,我开始接触其他人,对他的关注度减少。接下来他的行为就变得让人无法忍受。了解到AB的生活环境和现状之后,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表现的如此暴躁是因为他们怕被忽视,想引起老师的注意。但是由于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运动以及其他方面都表现平平,他们便选择了错误的方式来达到吸引注意的目的。我先主动调整了自己对待他们的态度,并且十分肯定了他们的优点。接着我发现他们的行为有了很大改

布龙菲尔德《语言学》读书报告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读书报告 姓名:XX 学号:XXXXXXXX 班级:20XX级XXXX班 摘要:布龙菲尔德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他的著作《语言论》也是一部优秀作品,在语言学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集大成之作。《语言论》一书制定了语言结构的总框架,其中谈到了许多研究语言学的原则和方法,对我们研究语言学的产生、内在规律以及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布龙菲尔德结构主义语言学语言与文字语言用途 列昂纳德·布龙菲尔德是二十世纪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他由日耳曼语系和印欧语系入手,继承并发展了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布龙菲尔德并没有止步于接受索绪尔的理论,他将语言学具体化,并在此基础上创新,由此于1933年发表了他的著作《语言学》。(《语言学》一书是布龙菲尔德1914年《语言学研究入门》的修订本) 一、全书简析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学》共分二十八章,可以在内容上分为两个部分:第一章至第十六章为共时语言学,第十七章至第二十八章为历时语言学。其中共时语言学中,第一章到第四章论述语言学的一般问题;第

五章到第八章论述音位学;第九章至第十六章论述语法和词汇。而历时语言学中则主要论述比较法、方言地理学、语言演变、语义变化、借用等。可以说,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一书内容几乎涉及了语言学的所有方面,构成了一个全面而具体的语言学体系,既使得读者更加明晰语言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又具有开创性,对全世界语言学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帮助。比如:布龙菲尔德的语言学理论对中国的语言学发展就有很大影响,他的语言学分析方法现在仍有很多为中国语言学家所采用,用以分析方言以及少数民族语言。 语言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它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语言产生之初,只是简单语素的组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认识能力的提高,语言也日益丰富完善。语言的生命存在于人类社会对它的使用过程中。语言因人类认识事物和互相交流的需要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完善。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漫长的历史画卷中留下了它发生、发展、变化或消亡的轨迹。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中的语言学系统研究内容主要从语音层、语义层和语法层三个层面分析,与我们所学的基本一样。但《语言论》中有许多布龙菲尔德的创新之处,比如:提出语言的科学描写的标准,排除对心理学的依赖,主张从“形式”入手,谨慎对待“意义”等。 由于我对语言学的理解及学习有限,目前水平尚浅,因此本报告中大体分析一下语音、语义和语法三个层面,之后主要分析《语言论》中第二章“语言的用途”,就这一章节谈一些个人观点以及语言学家的相关观点。

语言学概论读书报告

《语言学概论》读书报告 汉语言文学 本科三班 吕锦豪 08

《社会语言学概论》读书报告 《社会语言学概论》,主编:戴庆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北京民族印刷厂印刷。2004年11月第1版,2004年11月北京第1次印刷。本书共245页,正文分为九章,每章节后附有思考练习以及文献目录。正文后附有《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问卷》例选、社会语言学研究报告中的图表示例以及术语表。第一章:什么是社会语言学,第二章:语言的性别年龄变异,第三章:语言与阶级阶层,第四章:语言与行业职业,第五章:跨境语言的变异,第六章: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第七章:语言的文化变异,第八章:语言规划,第九章: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但是我现在只看了前两章,所以就简单来说下我对前两章的认识和看法吧。 第一章是什么是社会语言学。这一章章主要讨论了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兴起和发展过程、学科定位以及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价值等问题。由于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50年代才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人们对于这一学科的性质、对象、特点的理解不尽相同,甚至存在较大分歧。对于这些分歧,我认为并非是件坏事,一门新兴学科在走向成熟之前,大胆的猜测与探索造成不同的看法是必然的,这些分歧会在进一步研究的过程中逐步摒除不科学的成分而走向体系化,从而推动整个学科的发展。目前语言学界大致有以下四种看法:1.社会结构决定语言结构。2.语言结构决定社会结构。

3.语言与社会不存在任何关系。 4.语言与社会的影响的是双向互动的。我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人,都不是生存在真空中的。语言沟通的过程产生于人与人的接触中,是人社会性的重要特征。如果将语言与社会分离,就失去了语言运用环境的先决条件。换言之,人们不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试思考:语言存在的意义什么?所以我非常赞同语言学家布雷特的观点,那就是:“社会语言学的任务在于描述‘语言和社会的共变’”。 第二章讲的是语言的性别年龄变异。这一章章主要讨论了在社会的特点、条件、环境影响下,语言的变异与性别年龄的差异是怎样的。语言的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结构方面,如:语音形式,词汇选择以及语法规则的运用。还体现在语言行为的差异,如打招呼的方式,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地位的作用,社会文化的影响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制约。然而,语言存在这年龄差异是所有差异中最直观、最常见的。造成年龄差异的成因有社会发展因素以及语言系统演变因素。在阅读到语言的性别差异中,我联想到自己身边的情况。相对于经济较落后地区存在的重男轻女观念,造成男性往往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以及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从而使得男性有比较强的语言能力。而在大城市,女性有平等的教育机会,这样,女性往往在语言发挥更大的语言优势,例如在绝大部分高校的外国语学院,女性占大多数。但是又有数据表明,在口译领域,往往出色的译员大多都是男性。这一现象说明:男性在语言方面有更高的天赋?还是受到其他一些社会因素或其他条件的影响?我正在思索这个问题。

第六章社区概论

第一节社区的含义和基本要素 一、社区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一)社区的含义 1、“社区”一词的由来:“社区”的概念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他在社会学名著《社区与社会》中使用了“社区”一词,社区首先是血缘、家庭、家族的自然基础上建立的学院共同体,逐步发展和分离为人们居住在一起的地缘共同体,最后进一步发展为精神共同体。 2、社区的定义:第一次给“社区”定义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罗伯特·E·帕克(Robert Ezra Prark)。他认为,社区是“占据在一块被或多或少明确限定了的地域上的人群汇集”,“一个社区不仅仅是人的汇集,也是组织制度的汇集”。帕克对社区的定义主要从两个角度讲:一是从功能主义观点出发,认为社区是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二是从地域性观点出发,认为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群体。我国社区概念最早由费孝通翻译过来。“community”翻译成“社区”,“社”表示群、群体的意思,“区”表明一个位置,具有地理上的意义。 社会学对社区的定义有100多种。2000年1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指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的辖区”。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都把社区的规模界定在“居民委员会的辖区”范围层次。 (二)社区与社会、社区社会组织、行政区划单位的关系 1、社区与社会 滕尼斯认为“社区”是人与人自然的、本质的、有机的连接,依靠情感纽带,彼此之间亲密无间、相互认同,沉浸在共同的世界之中,其典型是母子、夫妻、兄弟姐妹之间的血缘亲属关系,进一步地扩展,在邻里、朋友以及宗教信徒之间也会存在类似的联系;“社会”的联系则是“人为的”目的性的连接,人与人只是通过契约来达成彼此之间的交往,市场交换关系和都是生活便是典型的社会联系。区别具体表现为:空间地域、组织范围角度,社区比社会小;成员关系角度,社区比社会更具凝聚力;社会功能上,社区比社会功能更具体和专门化。社区是社会的一部分,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社会不是社区简单的相加。 2、社区与社会组织: 社区是按照地域来划分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会组织在社会学中分广义、狭义两种,广义社会组织:家庭、氏族、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狭义社会组织: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 社区社会组织是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成员,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为目的,由居民自发成立自觉参与,以公益或共益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形态。基本要素:组成成员主要是本社区的居民;活动区间通常只限于本社区范围;基于社区居民的内在需要构建起来,因此具有较强活力;组织成员自由进入、推出,组织结构较为松散。 社区社会组织承担着完善社区功能、维系社区关系的职责。 3、社区与行政区划单位 社区属于社会学范畴,行政区划单位属于政治学范畴。 (三)现代社区的特征 1、社区是一个“小社会” 2、社区是人类活动的承载体 3、社区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社区文化是社区与社区相互区别的关键,社区是社区文化的生产地、生存地、传播地。

语言学概论读书笔记

语言学概论读书笔记 汉语言文学邝云梅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表现为:口语、书面语。 2.书面语和口语的主要差别: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在有了文字之后才产生的。口语发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语言环境中,而且交际双方或各方在进行口头交际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各种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各种不同的口气和语调,而书面语一般只记录词语,没有记录这些成分。书面语有可能比口语积累的语汇丰富,语法结构也更精密,表达方式也更多样化。 3.语言和民族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就大多数情况而言,一个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但在世界上也有不少这样的情况,即不同的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民族却又使用不同的语言。 第二节语言的性质 1.句子是最小的交际单位。 2.符号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3.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4.所指是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5.组合关系是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叫组合关系,也叫“句段关系”。它体现在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成的整体中。 6.聚合关系是在同一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 7.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语言是使一个人能够理解和被他人理解的全部语言习惯,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言语则具有个人特色,因为每个人说话的嗓音,每个音的具体发音,使用的词语和句子结构都不尽相同。即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包括写出来的“话”)只能属于言语。 8.语言符号的特征:任意性、强制性与可变性。人们最初创制单个的语言符号时,用什么样的形式——语音与什么样的内容——语义相结合,并没有什么必然性,而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或随意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同一社会在不同时代,其语言符号的声音、意义,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第三节语言学 1.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被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笔记 10级汉语3班徐星星100322 本书著者是本世纪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之一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在本书中,他对欧美语言学界所接触到的各种有关原理和方法的问题都作了总结,并且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本书的影响也遍及世界。 首先在绪论的第三章中,索绪尔向我们阐释了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人们同意使用什么符号,这符号的性质是无关轻重的。即一套和不同的观念相当的不同的符号。人们说话的机能只有借住集体创造和提供的工具才能运用,不管是天赋的或非天赋的。所以说,说语言使言语活动成为统一体,那绝不是什么空想。在索绪尔看来。语言是语言共同成员中的语法体系,言语则是人们平时说的那些话,是依赖于语法系统的说话行为。言语是语言的体现。语言学研究实际语言行为中所潜藏的形式系统,因此,在索绪尔看来,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而不是言语。 索绪尔认为,把语言和言语分开,我们就把什么是社会的,什么是个人的,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从属的和偶然的区分开来了。照此看来,语言学家主要的研究对象应该是“语言”、确定构成“语言”的单位及其组合规则,而不是去描写言语活动。“语言”是一个符号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只有意义和音响的形象的结合是主要的。 索绪尔为了确立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区分出“语言”和“言语”,他的“语言”和“言语”理论不仅对本世纪的语言研究的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还影响着文学和符号学研究。 在第一编中,索绪尔指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是符号学的一部分,他强调语言具有一般符号系统的主要特征。语言与其他一切同类的的符号系统有以下几点共同点。一是目的相同,各种符号系统虽然采用的手段不同,复杂程度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传递信息。二是它们的内涵相同,一切符号系统之所以能传递信息是因为它们与意义相联系。意义是符号的内涵,是符号在使用该系统的人在头脑中激发的概念。三是构成元素相同,无论使用

语言学概论_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科目:语言学概论 1.1.能指 1.2.所指 1.3.普通语言学 1.4.应用语言学 1.5.传统语言学 2.1.语音 2.2.音质 2.3.基音和陪音 2.4.语音的生理基础 2.5.口音、鼻音、鼻化音 2.6.主动的发音器官和被动的发音器 官 2.7.宽式标音和严式标音 2.8.标准元音 2.9.口元音和鼻化元音 2.10.音位的条件变体和音位的自由 变体 2.11.音渡 2.12.音节结构的元辅音分析法 2.13.韵头和韵尾 2.14.语流音变 2.15.时位 2.16.调值和调类 2.17.连续变调 2.18.调位 2.19.固定重音和自由重音 2.20.主重音和次重音 2.21.重位 2.22.语调 2.23.发音部位 2.24.音素 2.25.韵律特征 3.1.语汇学 3.2.古语词 3.3.方言词 3.4.外来词 3.5.科技术语和行业语 3.6.歇后语 3.7.变形成词中的逆序成词3.8.变形成词中的简缩成词 3.9.复合构词 3.10.附加构词 3.11.离合词和词组词 4.1.语法 4.2.历时语法和共时语法 4.3.普遍语法和个别语法 4.4.核心语法和外围语法 4.5.虚词 4.6.辅助词和功能词 4.7.向心词组 5.1.语义 5.2.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5.3.语义的民族性 5.4.词义 5.5.词的感情色彩 5.6.义素 5.7.单义词和多义词 5.8.述谓结构 5.9.语义角色 5.10.语义指向 5.11.蕴含 6.1.他源文字 6.2.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 6.3.词语文字和语素文字 6.4.音位文字 6.5.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 6.6.假借字 6.7.楔形文字 6.8.象形字和会意字 6.9.独体字和合体字 6.10.音节文字 7.1.语音对应关系 7.2.语言的亲属关系 7.3.原始基础语和子语 7.4.标准语 7.5.双言现象 7.6.克里奥耳语 7.7.语言政策 7.8.语言规范化 7.9.语言规划 7.10.基础方言 7.11.语系 8.1.语言思维和非语言思维、形象思 维 8.2.语言能力问题 8.3.失语症 8.4.语言遗传机制 8.5.文化局限词语 9.1.第一语言教学 9.2.外语教学的翻译法 9.3.外语教学的听说法 9.4.母语语言教学和语文教学 9.5.词典 9.6.语言词典 9.7.应用语言学 9.8.第二语言教学 9.9.语言迁移 9.10.语言获得 9.11.中介语 名词解释题答案 1.1.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能 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1.2.所指是语言符号所指称的意义内 容,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 1.3.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 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 语言学。 1.4.语言学界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 成果用来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 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 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专门研究语 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1.5.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 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 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2.1.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 负载着一定的意义,并作为语言符 号系统载体的声音。 1.1.如何理解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和 解码的过程? 1.2.简述书面语产生的重大意义。 1.3.为什么说语言符号是形式和意义 的统一体? 1.4.在汉语和英语中可以发现:①作 为初始符号,“猫”这个意思,汉语 用“猫”(māo)来表示,而英语用 cat来表示;“书”这个意思,汉语 用“书”(shū)来表示,而英语用 book来表示。②汉语的复合符号, “新书”不同于初始符号“书”;英 语的复合符号newbook不同于初始 符号book。请用语言符号性质的理 论对上述现象作出简要说明。 1.5.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1.6.为什么语言符号既具有强制性又 具有可变性?

整理《社区概论》

第二章社区的基本类型 第一节多视角的社区分类 一、麦肯齐的分类 *美国社会学家麦肯齐在《人类社区研究的区位学方法》中,将社区分为: 1、基本服务区 2、在生活资料分配过程中履行次要功能的社区 3、工业城镇 4、缺乏自身明确经济基础的社区 二、纵横分类 1、纵向的分类: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现代社区或发达社区 2、横向分类:法定社区、自然社区、专业社区 三、功能型社区: *这种分类方法在二战以后欧美一些学者中间以及我国一些学者中间比较流行 经济型社区、文化型社区、旅游型社区 四、发展过程分类 1、血缘型社区 2、地缘型社区 3、业缘型社区 五、地域分类(最常见、最通用的划分方式) 1、农村社区 2、集镇社区 3、城市社区 第二节农村社区 一、农村社区的含义 *农村社区是指居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农村社区是最早出现的社区类型 二、农村社区的类型 1、农村社区的静态分类 *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分成平原村、山村、草原村、沿江湖海村、内陆村等 *根据农村社区聚落形态的差异,可以分成散村和集村 2、农村社区的动态分类 *根据农村社区经济活动的性质,可以分成:农业村(种植业)、林业村、牧村(畜牧业)和渔村等 *按社区人口聚居规模,可以分成:基层村和中心村 三、农村社区的特点 1、地域特征: *土地 *地理位置 *地域范围 2、人口特征 *数量和密度要远低于城市社区 3、组织特征

*社会群体和组织在数量和质量上简单化 *家庭是社区群体和组织的最基本单位 4、文化特征 *维护和延续传统经验 四、农村社区的结构 1、农村社区的人口结构 *农村人口数量:解放前89%,解放后70~80%,第五次人口普查63.94%;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农村人口的构成:年龄构成,劳动年龄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较城市低,少年儿童比例比城市高;性别结构,男女性别比明显高于城市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文化教育,水平低、文化层次低;职业结构,单一。 2、家庭结构 *家庭规模 *家庭类型 *家庭关系 五、农村社区的功能 1、经济功能——农村社区最重要的功能 2、政治功能:贯彻执行法律和政策,进行社区建设,开展基层管理 3、文化功能 4、社会保障的功能 一、城市社区的含义 *城市社区是人口高度集中,居民以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社会功能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二、城市的起源 1、城市产生的条件 *代表性观点:防御说、私有制说、阶级说、集市说、地利说 *城市产生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及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城市产生的社会基础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城市产生的经济原因 ?自然、社会条件直接导致城市的产生 剩余农产品 农业生产第二、三产业城市 力的发展剩余劳动力 2、早期城市的发展状况 *早期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地中海沿岸和印度河之间的广大弓形地带 *中国在公元前21世纪至前17世纪出现历史上第一个奴隶王朝,为保护财产和镇压奴隶开始修建城池 3、早期城市的特征 *规模、非农人口、农业剩余产品的征收、有象征意义的公共建筑、文学和数字、出现

【原创】《超越自卑》读书笔记

1010040042刘嘉怡法律与行政学院社会工作 《超越自卑》读书笔记 在金鑫老师的推荐下学生认真拜读了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博士的代表作品《超越自卑》。阿德勒生于维也纳近郊的一个米商家庭,早年曾在维也纳大学学医,获得博士学位。初期追随弗洛伊德,后分道扬镳,自创了一个以“自卑情结”为中心的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的一切都是出于“自卑”以及对“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强调个人与生存环境间互动对行为的影响。据说“此书被西方人视为了解自我和他人的教科书,起到了《圣经》起不到的作用”,是其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超越自卑》主要介绍了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的记忆、梦、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及同伴和爱情与婚姻等十二个主要论点,共十二章。 在这本书里,阿德勒以平易轻松的笔调,描写了自卑感的形象、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将其转变为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获取光辉灿烂的成就。任何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初都是以感觉来判断是非好恶。刚出生的婴儿到幼年阶段,接收到任何负面的信息,印象都会特别深刻。容貌、身材的高矮胖瘦、课业成绩的好坏、家庭背景的差异等等,都有可能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种下自卑的因子。因此应该以坦然的态度面对自我内心中的自卑情结,使自己在生活、工作、处事上,避免走入自暴自弃或是骄傲自大的偏锋,才能够超越自己。 首先,本书第一章《生活的意义》是全书的纲领,也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理论核心。他提出,每一个人类个体在面对生存时,都要面临三个问题:职业、社交(与他人的关系)和性(即爱情和婚姻)。每个人都要面对这三大问题,而由此作出的反应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他分析了人们各种错误“生活意义”的共同尺度:缺乏从属感和社会兴趣,过度关注自我,和正确“生活意义”的共同尺度:有从属感和社会兴趣,作为团体的一份子,愿为人类幸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他提出,当个体不足以应对环境挑战时,对其现时地位的不满必然将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感乃是人类最普通的情绪,但人无法一直在自卑感下生活。因此,追求作为其补偿的优越感,是所有人的通性。简单地来说,即用“优越感”来弥补“自卑感”。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理想的补偿方式,是通过改变现实生活的处境来消除自卑,甚至获得成就。而生活的失败者,则在不合作的态度中,在自己的想象里获得满足。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生活,并拥有对他人有益的合作的生活态度。家长和教师应培养儿童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阿德勒说,自卑感实际上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动因。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他们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而努力奋斗的结果。优越感的目标取决于每个人所赋予生活的意义,是建立在他的生活方式之中。人类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我们所有文化贡献的源泉。而超越力量的大小,审视自卑心的强弱,以及个性、企图心等。自卑与超越的相对强弱不同,在不同的人身上,衍生出许多种不同的性格与行为来。正因这股力量相当强大,若能够妥善运用,则可以成为一股不断突破的动力,否则,将成为另一个失败的开始。 从我们的童年开始,自卑感对我们的影响就从未停止过。儿童因为自身的弱小,在成长中无时无刻不伴随着自卑。为了补偿这种感受,他们应该练习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获得生活的安全感,并在这种愉悦中,获得兴趣并发展终身受益的技能。在家庭的影响一章中,阿德勒描述了家庭对个人的巨大影响。儿童时期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生活方式,给每一个孩子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母亲不仅应该使孩子和她很好地合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学

【 读书笔记】语言学概论(崔希亮)

引言 语言学的“体”和“用” 【语言学的“体”主要是指关于语言学本身的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是怎么产生的,如何传递信息的(编码-信号传输-解码),语言的习得机制,心理机制,生理机制等等,同时如何研究语言(演绎法:不能直接观察的研究对象我们就用合理的推论来证明某些假设,归纳法:能够直接观察的研究对象我们用观测数据来证明某些假设) 语言学的“用”主要体现在语言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语言信息处理,语言教学,语文政策,语言学习(先天论和白板论,成人和儿童二语习得的不同),词典编纂等等】 一、儿童如何习得母语的两种假说: 1.先天论:心灵学派,认为有LAD和普遍语法的存在 2.白板论:认知学派,认为儿童的大脑是白板一块,通过后天的模仿和练习才学会了语言。 二、成人二语习得和儿童学习语言的不同: 1.学习动机不同。(儿童为了交际,成人的动机不同) 2.学习时间不同。 3.学习环境不同。 4.学习方式不同。(儿童是自然获得,成人是学习)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此章节主要探讨了语言和语言学的本质问题,语言的本质问题较为复杂,,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在探讨语言观上,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明确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自然属性主要包括对索绪尔的符号线性理论的探讨,社会属性探讨了语言的交际效应,语言在社会中的运用,心理属性探讨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一、索绪尔的符号线性理论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的内核是语义,物质外壳是语音。语义和语音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的组合是线性的,符号具有生成性,将非线性的思维通过符号线性表达出来。 具有以下特点: 1.任意性。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的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理据的。符号的所指和能指 之间具有约定俗成的规则。符号的所指是指概念,能指是指声音形象。 2.线条性。符号在组合是只能一个跟着一个的出现,构成一个线性的序列。 3.系统性。语言符号是一个结构分明的层级装置,语言符号的运转在一个系统内进行。这些符 号的工作原理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每一个符号既能和别的符号组合又能被别的符号替换。 语言符号的这个特点使得有限的规则和有限的单位可以生成无线的表达单位。 二、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也离不开语言。 没有语言,人类的理性思维很难进行下去。同理,如果离开理性思维,人类的语言就无所依靠,没有了逻辑。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思维层次一定都有语言的参与。“欲辨已忘言” 三、“语言”和“言语”的区分 索绪尔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分表明了他的语言观。他认为语言和言语要区分开来,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本身。他把语言界定为符号系统。这就把语言学研究的对象确定下来了。语言是一种心理印象,

应用语言学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促进学习者自主性:体验式英语学习 在读了以上十篇关于“体验式”教学的期刊后,对体验式的外语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体验式外语学习的好处是不言喻的,但是如何利用好也是关键。 读了《体验式英语教学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这篇期刊后,知道体验式英语学教学的特征如下: 1.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主体的交际教学。 2.通过模拟真实情景,强化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促进知识的建构。 3. 教师是体验活动的设计者,促进者,引导者,总结评价者。 4.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5. 开放的,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方式。 同时作者强调体验式教学理论主要来源于建构主义理论和体验学习理论。体验式教学主要是用于应用型研究,基于课堂的真实研究,其包含以下几个阶段:每一章节都要有教学目标和要求分析;根据教学目标,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设计教学情境;根据情境的需要,准备需要的材料;设计活动进行体验;进行归纳,总结与评价;课堂课后语言运用。 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相比较,传统的英语教学是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信息单向的由教师传向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这种方法主要强调的是英语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而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在体验式英语教学则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基础,通过交际情景和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并学会如何运用而不是孤立地学习语言。这种教学法体现了交际教学的原则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英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开动脑筋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导入者,助学者,信息输出者和信息反馈接受收者。使课堂教学从“传授式”的模式向体验式转变,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建构。 在这些期刊中也提出虽然体验式教学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是受学生英语水平的限制,对于英语基础差的学生,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传授型教学方法会更有效。第二点是缺乏合适的体验英语教材,现在大部分教材是依照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编写的。体验式英语教材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第三点是受课堂教学实践的限制,体验式学习重视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但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很好地去进行体验学习。占用其他教学内容的时间会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加强,词汇量的积累及其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所不利。第四是受教学设施,教学物理条件的影响;最后是受学生和老师的思维定势的影响。 由此可见在中国课堂上实行体验式教学是有难度的,这就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作为一名职前教师,我觉得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创设最佳的学习状态,使教学氛围与学生文化体验相结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跨文化背景的英语学习环境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训练、提高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利用图片、照片和多媒体协调课堂环境,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了解国外的艺术和风俗

《语言学概论》大纲

河北师范大学《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10010390 课程英文名称:A Brief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学分:3 学时: 54 适用对象/专业:英语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英语语法,英美文化概况 授课语言:英语、汉语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课程负责人:张玲玲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 1. 课程性质和类别 “语言学概论”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必修课程,为报考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必考课程之一。课程通过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使学生了解语言学领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了解语言学传统分支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了解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和主张;旨在运用语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修养,言语交际效果和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 2.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向学生讲授英语语言的属性、功能、起源和内部层次,掌握

英语语言学基本特征和主要分支的基本概念,了解语言在时空中的变异及其与社会、文化、语境、思维等外部因素的关系,同时了解部分主要语言学流派,使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既能借助语言学理论整理和吸收语言知识,又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评价语言,并为进一步的深造打下基础。 二、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 Chapter 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主要内容: 1.1 Why Study Language? 1.2 What Is Language? 1.3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1.4 Origin of Language; 1.5 Functions of Language; 1.6 What Is Linguistics? 1.7 Main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1.8 Macrolinguistics; 1.9 Important Distinctions in Linguistics 基本要求:掌握语言的区别性特征和语言学里一些重要区别性概念。了解语言学的概念和意义。 重点:语言以及语言学的定义;语言的定义特征;语言的功能;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的区别;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等。 难点:语言的定义特征,尤其是任意性与移位的定义特征;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的区别,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等。 Chapter 2 Speech Sounds 主要内容: 2.1 How Speech Sounds Are Made? 2.2 Consonants and Vowels 2.3 From Phonetics to Phonology 2.4 Phonological Processes, Phonological Rules and Distinctive Features

最新社区概论期末考试

社区概论期末试题 一、单项先择题 1、( B )是指居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城市社区农村社区 小城镇社区中型城市社区 2、按社区人口聚居分类,可把村庄分为基层村和( A ) 中心村内陆村平原村草原村 3、( B )是指人口高度集中,居民以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社会功能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小城镇社区城市社区 农村社区以上都不是 4、相对于农村人口,下列各项不属于城市人口的特征的是(C ) 人口数量多人口流动频繁人口同质性强人口密度大 5、(B )社区是指发展规模小,集中程度低,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具有多种社会功能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城市小城镇农村以上都不是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小城镇社区特征的是(D )过渡性流动性融合性规模大 7、( C )是指社区内的个人或团体为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产生的互相抗争的行为或过程 社区归属感社区整合社区冲突以上都不是8、( A )于1887年出版了《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一书 滕尼斯迪尔克姆韦伯沃思 9、( D )下设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三级组织 县级市县辖镇乡政府直辖市 10、( A )是我国现阶段家庭关系的特点 夫妻关系平等化妻子占主导地位丈失占主导地位儿子占主导地位 11、当前,我国城市犯罪的现状不包括(C ) 青少年犯罪日益严重重大刑事案件大幅度上升 青少年犯罪比较少经济犯罪问题日趋严重 12、下列各项不属于现阶段我国失地农民的问题主要表现的是( D ) 征地补偿的非市场化,补偿不到位 失地农民就业难,失业者多 失地农民生活无保障,后顾之忧大

征地补偿市场化,补偿到位 13、以下哪项不属于外来人口的社会适应的层次( D ) 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心理层面军事层面 14、城乡人口迁移的特征不包括( A ) 频繁性经济性地域性传统性 15、一般而言,围绕需要照顾人士应当形成的社会网络不包括( B ) 个人网络互联网互助网络紧急支援网络16、以下属于社区照顾分类的是(C ) 社区外照顾由社区照顾 社区内照顾以上都不是 17、以下各项,不属于我国家庭结构多样化发展态势的是( B ) 丁克家庭悄然产生单亲家庭有所下降家庭结构的网络化单亲家庭有所上升 18、以下各项不属于第三部门优势的是( D ) 贴近基层灵活机动效率优势有强制力 19、公众参与社区管理应当遵循的原则不包括(A )强制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什么事言语行为

什么是言语行为 ——《语言与哲学》读书笔记 从本科语言学概论的学习中,我们对语用学有一定的了解,他主要是从语义学中产生而来,是一门对语言在运用过程中意义的研究。借用Yule对语用学定义:语用学所关心的是说话人(或写作者)所传递的和听话人(或读者)所理解的意义。语用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与多种学科相互交错,首先它和哲学结缘,英国哲学家J. Austin创立了言语行为理论,该理论成为语用研究中心的核心理论,并将其分为三种行为:发话行为,行事行为和取效行为。 塞尔基本上同意奥斯汀对言语行为的这种分类,不过他主张取消“以言指事行为”这个概念,认为它不过是以言行事行为的一个类,他认为以言指事行为和以言行事行为这两个概念确实不同,但是概念的不同不足以确定各类行为之间的差别,每个以言指事的行为都是以言行事的行为, 后来在《言语行为》一书中塞尔区分了三种言语行为:说话行为(即说出词、短语或句子),命题行为(即指称某人某物或预示某事),以言行事行为(诸如陈述、发问、许诺等行为。他认为在任何语言交际的模式中都必须包含一个语言行为,完成以言行事的行为就是去从事一种由规则支配的行为方式,因为语言是一种受规则制约的社会行为,那就必然有其应该遵守的条件和规则。为了引出这些规则和条件,我们就必须讨论三个初始概念:规则,命题和意义。 近年来,对于规则也有许多的争论,一些哲学家认为,知道词语的意义仅仅是一个知道他的使用规则的问题,但另一些哲学家对这种观点则予以否认,他们认为根本不存在这种规则,Searle更倾向于第一种想法,所以,他区分了两类规则,第一种,一些规则用于调节先前存在的行为形式,例如,礼仪规则用于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通规则也是如此,而这些关系是独立于礼仪规则而存在的。所以,塞尔称其为调节规则。第二种,一些规则不仅调节而且创造或规定新的行为形式。例如,足球,橄榄球等一些竞技类活动,比赛规则对这种运动加以规定,而离开这些规则,这些运动也将不复存在。这些行为或活动在逻辑上是依赖于规则而存在的,所以塞尔把这种规则称为构成规则。塞尔将调节规则简化为“按X做”或“如果Y按X做”的形式,将构成规则简化为“将X定为Y”,认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精选3篇)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精选3篇)《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1 《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作者提出:每个人因为对其现时地位的不满意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生活。家长和教师应培养儿童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自卑与超越》主要有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的记忆、梦、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及同伴和爱情与婚姻等十二个主要论点,共十二章。原书名为《生活对你的意义》。这是阿德勒思想最为成熟的时期。 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与职业、社交和爱情这三个主要问题有关。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作反应时,都表现了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真正的生活意义在于对别人和社会发生兴趣以及能与人

合作。 阿德勒认为对于人类来说,肉体和心灵二者是生活的表现,它们都是整体生活的一部分。心灵正是指挥肉体朝着一种能使我们获得安全和优越地位努力的。只有那些对他人产生兴趣而又决心要为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心灵才有了克服困难的正确技术,使肉体正确行动,从而超越自卑,使自己鼓起勇气前进。 自卑感实际上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动因。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他们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而努力奋斗的结果。优越感的目标取决于每个人所赋予生活的意义,是建立在他的生活方式之中。人类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我们所有文化贡献的源泉。而超越力量的大小,端视自卑心的强弱,以及个性、企图心等。自卑与超越的相对强弱不同,在不同的人身上,衍生出许多种不同的性格与行为来。正因这股力量相当强大,若能够妥善运用,则可以成为一股不断突破的动力,否则,将成为另一个失败的开始。 在人的所有心灵现象中,最能显示着其中秘密的是个人的记忆。早期记忆又特别重要,因为它显示了人生活方式的根源及其简单的表现方式。梦是是人类心灵创造活动的一部分。梦的目的是在支持生活方式,并引起适合于生活方法的感觉。每个人做梦时都好像他在梦中必须努力追求优越感一般。 家庭对人类的影响也很大,儿童时期在家庭中的地位和生活方式给他留下的印象不可磨灭。母亲不仅应该使孩子和她很好地合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学会与其他人平等合作,发展自己的独立性。而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