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人。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他们的形象却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让我们从本单元,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让我们一同走进一篇让人荡气回肠,感人至深的课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4课《再见了,亲人》,我将从说教学理念,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在朗读和默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因此,创设情境,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文本的情感,读中品味作者的语言,回归充满浓郁语文味的课堂成为我教学本课的基本理念。

二、说教材。

《再见了,亲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本文是一篇浸透了中朝两国人民深厚感情的抒情文章,以情为线索贯穿全文。作者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描写出了一个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课文分别选取了送别路上,在火车站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场面。在送别路上,记叙的是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引入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的回忆,把现实的告别场面与往事结合起来,可以说是人物典型、场面典型。因而文章很有感染力。文章语言字字表情,句句含爱,情真意切,令人回味。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时,从“情”字入手,导情,诵读,激发想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学生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战役、硝烟、噩耗、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词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它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难点是理解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五、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围绕中心,层层推进。引读法,以读代讲法。

学法:品味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篇课文安排两课时,分为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课始,我先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让学生从雄壮的歌曲中感悟志愿

军战士保家卫国的决心和顽强与敌人的作战精神。然后,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也许对这样的歌声并不熟悉,但是我们的志愿军就是在这样的歌声的伴随下踏上了朝鲜的土地,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终于打败了美帝国主义。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归祖国。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再次以志愿军的身份走进依依惜别的人群,让我们深情呼喊:“再见了,亲人!”

这样的导语,一开始便创设了惜别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阅读期待,开启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闸门。

(二)初读悟情,整体感知。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音和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扫除文中的字词障碍,然后我有针对性地对容易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

当学生再次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整体感知:

1、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出示课件)当离别的日子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的时候,有多少人赶来为我们送行啊!(—出示课件)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大娘,有泪流满面的小金花,有架着双拐的大嫂,面对眼前的这幅场景,你最大感受是什么呢?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文章最令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谈出自己的体会。

3、学生自读思考。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三)以读为径,以练为纬。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深入研读课文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让学生找出哪部分内容,哪个人最令你感动?

1、交流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哪一件事更能突出表达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出示课件大娘送打糕的事例。为什么说大娘送打糕是“雪中送炭”?(2)理解“雪中送炭”找出课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大娘雪中送炭的艰难与危险。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从中体会志愿军战士为了朝鲜人民在战场上浴血奋战,而朝鲜的大娘也冒着生命危险送来了打糕,此时让学生体会大娘送来的不仅仅是打糕,她送来的更是战胜敌人的力量和胜利的希望,送得多么及时啊,因此作者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在志愿军心目中,大娘“”(生答: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此时的接读,更加衬托出大娘对志愿军深深的情谊。(3)指名读,大娘为救伤员丢下自己的小孙孙的事例。

——出示课件,

理解“唯一”,抓住“丢下”、“背进”,体会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此时,老师引导孩子抓住词语品析句意,一个是与自己相依为命的亲人,还未成年的小孙孙,一个是为了朝鲜人民流血负伤的志愿军战士,敌机来了,大娘毅然地背起伤员,而丢下自己的小孙孙,从这一丢一背里可以看出,在大娘心目中,志愿军“”(生答: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同样的接读,

更能让孩子深情地发出内心的呼唤,感受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那真挚的情感。(4)指名读大娘为志愿军洗补衣服的事例,谈体会。我设计这部分的内容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本环节中,我将以读定教,以读促情。通过大娘为志愿军做得三件事,让学生深刻体会“军为民,民拥军”的深情。在学完此部分时,让学生再来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足以说明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指导朗读,谈出体会。

——出示课件。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面对朝鲜大娘的深情厚谊,我们的志愿军会动情地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出示课件。然后再用陈述的语气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此时,反问语气和陈述语气作对比,更能使反问的语气加强,更能表达志愿军对大娘的深深地爱。最后,老师加以总结——

是啊!大娘让我们难忘,因为她把志愿军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志愿军也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让我们来到那告别的场面,和大娘告别。——出示课件

2、根据课件出示的问题,小组讨论学习二、三自然段,交流读后感受。学习这两部分,我采用放手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的能力,找准重点,抓住难点,理解体会。⑴理解“同归于尽”,小金花妈妈的死很有价值。⑵生质疑:妈妈牺牲了,小金花没有哭,志愿军叔叔要走了,却泪流满面,这是为什么?——出示课件。从中让学生体会句子中所表达的情感。⑶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小金花对妈妈的爱,对敌人的恨。这说明在小金花的心目中,志愿军叔叔“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那为我们失去妈妈的小金花,在志愿军的心目中那就是“”(生答: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课文给我们写了老、少,为代表的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深厚的情谊。还有哪类的代表呢?进而引出学习第三自然段。(4)交流汇报第三自然段,谈出读后体会。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品读感悟法”,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朗读、感悟、质疑、探究四结合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5)指导学生质疑:前沿阵地那么危险,为什么大嫂还要去挖?从三个挖字体会。——出示课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嫂的心目中,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那失去双腿的大嫂,在志愿军的心目中,“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师总结:正是因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两国人民生死相依,荣辱与共,所以说这种友谊是伟大的,这种感情真的是:全班呼吁——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出示课件。这样的目的就是把课堂推向高潮。

3、练习有感情的说话:

①当我们想到大娘,为了给我们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当我们想到大娘为了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再也忍不住了,动情地对大娘说:“。

②当我们想到小金花为了我们失去了妈妈,我们亲切地对小金花说:“。”

③当我们想到大嫂为了我们失去了双腿,我们深情地对大嫂说:“。”——出示课件。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更能触动学生的情感。不仅突破教学重点,又突破教学的难点。

四、创设情境,升华感情。

1、老师这样引语:是的,八年的血雨腥风一起走过,八年的峥嵘岁月共同

度过,血与肉凝成的深情厚意怎么不令人感动呢?怎能不令人牵肠挂肚?“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送君千里,终有一别”,离别的汽笛已经拉响……

——出示课件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那难分难舍的情谊,分别时的痛苦让人肝肠寸断。从而不仅是情感的熏陶,也是德育的一种无形的渗透。

2、再次饱含深情引语:战士们登上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亲人,望着这片曾经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从心里发出喊声——

——出示课件

老师此时的引导,是为了学生发出心中的呼唤,接文: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继续引语:列车开始启动,紧紧拉着的手松开了,列车前行,亲人后退,战士们多想再看他们一眼,于是他们只好请求前进的列车——

——出示课件

老师此时的引导,还是为了学生发出心中的呼唤,接文: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继续引语: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离我们越来越远,战士们只好挥手,大声呼喊——

——出示课件

老师此时的引导,更是为了学生发出心中的呼唤,接文: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伴着火车的汽笛长鸣声,听到火车启动车轮的声响,此时朝鲜人民和志愿军的心融在了一起。用课件展示分别得痛苦与不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内心强烈的感情。对理解文本的重点和难点,那就是不攻自破!

3、老师引语:分手的时候,志愿军想对朝鲜人民说的话太多,但是朝鲜人民心中也有千言万语想对志愿军表达,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出示课件

这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发挥想象力,自己组织语言,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表达对志愿军的敬爱之情。

小结:列车虽然开走了,然而中朝两国人民的心永远连在了一起。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彼此的心中有一个共同的愿望——

——出示课件

希望中朝两国的友谊万古长青

设计这一内容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树立大语文观,培养语文素养及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五、课后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前三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诵下来。

2、(小练笔)从课文中挑选一件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展开想象,再写下来。

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真正体会中朝人民的深切感情,即内化了学生的情感,又是语言的实践应用,同时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说板书设计。

本篇课文的板书我力求做到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现文章的

主旨。是本课的一个总结。

9 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洗补衣几夜没合眼

大娘送打糕昏倒路旁

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小金花:救老王失去妈妈

大嫂:挖野菜失去双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小学语文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汊河中心小学马俊2016年春 一:说教学内容 再见了亲人是新课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是以情感熏陶为主,主题是他们令我们感动,训练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官兵离开朝鲜时在车站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本课以亲人为主线,用直接和间接抒情的方法,记叙了大嫂小金花和大娘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任务,把现实的告别和回忆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词,能正确读写战役雪中送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中朝人民之间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4体会重点语句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因为本课描写的是抗美援朝时期的故事,而我们面对的学生出生于现代,时代感不强,无法引起共鸣。那么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就放在让学生捕捉文字背后的感人故事和中朝人民用血泪交织的亲情。四:说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我们是武校,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程度上有很大差异,所以我总结出适合武校的教学方法,望大家笑纳。 {一}字 1读 2分解【即把每个生字的偏旁部首做详细讲解。】 3放大【即把生字的偏旁学生容易写错的在黑板上放大,以免学生写错。】{二}词 1讲解 2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根据字的表面意思讲解【比如雪中送炭】 {三}句 抓重点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让学生反复朗读,情景交融。 {四}段 讲解段落时我采取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我在讲解第一自然段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通过学生朗读思考,然后回答:洗补衣服,送打糕,为救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五}篇 根据本课抒情性较强的特点,我采用“以读激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法,即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弄清全文主要的人和事以及人物之间的联系,抓重点语句,创景朗读,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文章中心,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语言训练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故事导入法:

小学数学教研组长课堂教学展示评课稿

数学教研组长课堂教学展示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同行: 大家下午好! 董卿的遇见,如诗如画,每每读起她的文字似乎充满了力量,直击心底!今天我们的遇见,冬有了春的暖意,使每个人在数学教学上是不是又有了新的思考?这次活动的主 题是“教研组长教学展示及研修活动”在座的各位在教学上都是一把好手,所以接下来我的发言不具权威性,只是和各位同行在一起交流一下我的所感所思! 一、活动安排“别有用心” 1、讲课内容的安排别有用心 一年级数学乐园、二年级观察物体,三年级整理和复习,这些内容恰巧是我们在教学中感到困惑的三个课型。也是这还是我们学校校本研修的课题,刚好通过这四位老师的展示,为我们指出了后期研究的方向。这次也难为这四名执教老师了。上周五接到通知后,我们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小,课堂教学难以组织,总不能把这个难题抛给外校来的客人吧!于是我们一年级的年级组长吴琼老师接过这个任务,当时定讲什么内容时老师说了这样一席话:后面只有3个内容,20以内进位加法、认识时间我们这儿的老师都讲过而且在全县都拿过一等奖再讲没意思。但数学乐园没有人讲过,这次我就尝试一下,挑战一下吧!这话着实让人激动! 2、讲课老师的安排“别有用心” 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终于见到了“资深大男人”,在我们学校1-3年级孩子想上一节男老师的课,难啊!因为我们学校都是“娘子军”。昨天那两个班的孩子绝对兴奋的很,两位男神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阳刚之气,再配上两位美女老师的课那叫锦上添花。这次活动这是珠联璧合。 二、听课感受

分别从4节课的课堂教学来谈一谈听课感受。第一节课实验一小吴琼老师的《数学乐园》,在前面我谈到这节课从来没有人讲过,因为不好讲,“数学乐园不仅停留在表面上这个“乐”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来体验乐趣,把握不好的话课堂会失控,但是从吴老师的课堂上可以看出老师从教具、奖品,课件到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和预设。吴老师用她的智慧把课堂驾驭的张弛有度,可以说老师的这次挑战是成功的!但是从学生课堂上反映出部分孩子他们认为赢了是玩游戏赢了,而我们老师的意图是通过答题谁先走到终点谁赢了,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偏差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讲规则,发出指令的时候要更精准!下去以后,我将和老师,我的团队一道把这节课的一些细节再次打磨,争取打造成理想中的精品。 第二节课河夹袁秀信老师讲的《观察物体》,本节课袁老师首先用“盲人摸象”这个故事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如果袁老师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故事就更好了!例如:听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你们为什么笑了?他们为什么说法不一呢?老师选用学生熟悉的喜爱的物体作观察物。例如:熊猫、大卡车、数学书等这能调动学生观察的兴趣,而且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通过想象和思考作出正确的判断。老师在课堂提过观察方法,观察者转动位置观察或转动观察物的方式观察,那如果观察图片上的物体怎么办呢?这也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一单元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培养也很关键! 第三、四节课观音李双老师和涧池王恋老师指教的《整理和复习》,同课异构。我想说“姜还是老的辣”,虽然年龄不老,但你的教学驾驭能力可是老道。这节课妙在哪里,他导学案上习题的设计层层递进,基础题知识的迁移训练,有促进能力的发展题,可惜时间不够没能一一展示。例如: 35+36+37+38+39+39+40= 51+52+53+48+49+47+46= 把这两题放到一起多好啊,第2题当时就把娃给弄住了嘛。

再见了爱人说说

再见了爱人说说 导读:说说大全再见了爱人说说 1、蹲下来摸摸自己的影子,对不起,跟着我,让你受苦了。 2、所以会念念不忘,是因为自知此生再也拥有不到了。 3、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4、染指阳光,向日葵永远都不会对着阳光流泪。 5、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6、孔子说、再丑也要谈恋爱,谈到世界充满爱。 7、寂寞是无人能懂的甘泉,我愿为它倾尽一生。 8、人之所以活得累,是因为放不下架子、撕不开面子、解不开情结。 9、我讨厌自己真心真意付出后,被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

10、我只是个,会自卑,会伤心,会小心眼的普通人。 11、爱情来临时,你永远不知道等待你的是幸福还是痛苦。 12、孤单郁闷时,能让我毫无顾忌去找他的人又有几个。 13、听说你过得不错,搬了家,换了电话,忘了我。 14、离开只是你的一个借口。你爱上了别人才是事实。 15、每一段爱情,都有一个美好的开头和狗血的结局。 16、一句“我饿了”,说出了多少人现在的心声。 17、我用自己的思绪,幻想着一场属于你们的纯白色典礼。 18、秋天已过,我是血液里流淌着眼泪的落叶。 19、我又不脆弱,何况哪算什么伤,反正爱情不都是这样。 20、没有逗号的文章结束很快,没有句号的文章永不会完整。

21、你对我的冷淡,全都写满了对她的心疼。 22、曾经我们许下的承诺,到现在已烟消云散。 23、记得哪部电影里说过,有一口好牙的人肯定不是坏人。 24、一句话,一个你,都躲在脑海里,可你总是想逃离。 25、把自己关在伱的世界里,就算已经没有了呼吸,也心甘情愿。 26、无论怎样成功,始终无法打败内心的孤独感。 27、我过得很好,在有你的地方。充满阳光。 28、我们经过那么多考验,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 29、华丽格调,谁也看不出背后无尽的哀伤。 30、我的难过无人知晓,我的心情无人过问。 31、那个说爱我的男孩,现在又是谁的少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评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评课稿 尊敬的各位兄弟学校的前辈和同仁们: 大家好! 寒露已致,天气渐凉,我们研讨学习的心却是那么温暖。我们五语组深感荣幸,特别感谢x老师从提供了这次学习和研讨的机会到今天展示始终和我们在一起,甚至国庆大假前一天依然陪伴小伙伴们加班到晚上9点……谢谢!同时感谢为这次活动在幕后默默付出的所有老师,谢谢你们!下面我就刘老师的课谈谈我们团队的想法,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本堂课是关于如何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的展示研讨活动。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民间故事在我们五年级的课本中以整个单元的形式与学生相遇,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民间文学之窗。但学生已经在北师大版自读课文中接触过《猎人海力布》,了解本文主要讲了“海力布救白蛇得宝石”和“海力布救乡亲变石头”两件事,而统编版中《猎人海力布》是三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生与本文并非初见,我们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教学生阅读民间故事呢? 一、重逢“海力布”,再思教学设计 (一)再见“民间故事”,思考目标定位 根据部编版教材的特点,结合课后题,我们认为本课应以“复述”为目的,在“详细复述”的基础上,转换复述者的视角,进行“创造性复述”,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最终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能详细复述故事。这也是本课的难点,需要在单元课中补教复述的方法。 2.能用海力布和乡亲的口吻,创造性复述故事的第二部分---海力布救乡亲变石头,这是本课的重点。 3.能评价故事和人物。 (二)从“详细复述”走向“创造性复述”。 刘老师在开课时直奔主题,出示了本课的三个任务,让孩子们明确本节课的目标,从而让孩子们都带着任务读民间故事,有强烈的探索民间故事的兴趣。 首先,在单元课时让学生初知内容,并梳理《猎人海力布》中两个故事的情节要点。开课后,老师对优秀的梳理成果进行展示和评议,引导孩子补充完善自己梳理的内容。在此基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发表时间:2014-01-25T10:32:34.5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4月总第166期作者:刘新玲[导读] 教师应作必要的示范,范读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将课文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范读。——摭谈小学语文朗读指导 刘新玲山东省寿光市台头镇实验小学262735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各年级语文课文阅读的第一点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要求学生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不同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的读书心智过程,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丰富的语言养料,夯实汉语言的文化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思想的熏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笔者结合个人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就小学生朗读指导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适时范读,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各个学段的阅读目标都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定为第一目标,而有感情地朗读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难点,直到六年级,在朗读的指导方面仍是一个难题。教师应作必要的示范,范读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将课文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范读。 1.教师范读。“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范读是朗读中最常用的方式,是阅读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朗读的基本功训练,提高朗读水平。同时还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的文学修养,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小学生的范读能力毕竟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2.学生范读。有些学生的表现欲十分强,而且对课文的理解既到位又快速。这样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他们充分的机会,让个别学生在朗读方面为全班学生做出榜样。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朗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的兴趣,从而激发“读”的兴趣。 1.巧用多媒体,展现生动形象的情境。有些课文内容展现的时代跟孩子的生活较远,如果学生不能充分地理解当时的背景,就很难理解课文内容。对于此类课文,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时,学生对于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无法具体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当时的这些美景以及侵略者侵略的场面都一一展现在同学们眼前。学生们在欣赏到优美景观的同时内心也深为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悲愤,他们把这种复杂的情感体验带到了课文中,再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体会表达出来,课堂非常成功。 2.分角色朗读,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分角色朗读是朗读的一种形式,分配不同的人朗读不同的角色,对学生的感悟有很大的帮助。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低年级的有些课文教师可以布置相关场景,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一开始,学生有可能顾此失彼,注重了演的形式却忘了词。这时,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3.竞赛朗读,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小学生模仿力强,好胜心也强,所以在朗读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各种方式比赛朗读,比如读得好的同学领读、比比谁读得好、挑战读等,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朗读能力。比如在执教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结合五六年级学生在学校寄宿的情况,让学生想想自己初次离开亲人、与亲人分别到学校住宿的情景,让学生真切地体会依依不舍的感情,再结合课文的感人事例,让学生采取打擂台的形式,分组进行比赛,轮流上台赛读,达到了全员参与的目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三、注重评价,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教师对于学生朗读要注重过程评价,比如首先要求学生把音读准,还要提醒学生不能添字、漏字,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对于有感情朗读,教师要因材施教,灵活指导。很多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很高,朗读时没有自信,这时老师要注意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奖励,比如“你读得很有感情”、“老师从你的读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你这次读得比上次好,相信下次会更好”等等。当学生听到老师的表扬时,自信心便会增强,会期待下一次的朗读。因此在不同情况下要用不同方法给予学生更为恰当的评价,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朗读评价的方法有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 1.教师评价。如:“听得出你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很好。”“听了大家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不但声音洪亮,还有自己的感情。”但朗读评价也不能一味地表扬,当学生没有读好时,也应该明确地指出,但形式上应该幽默活泼一点,以便让学生欣然接受。 2.学生互评。小学生朗读水平虽然不高,但他们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除了教师评价朗读,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从中取长补短,将评读训练到位。 朗读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功,教师只有通过平日教学的点点滴滴的熏陶、严格的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充分的指导,让学生学会朗读、喜欢朗读,让朗读成为一种习惯,让朗读带给孩子美的享受,让琅琅的书声成为语文课堂里美妙的交响曲!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师:听,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响起来了,让我们也跟着唱起来吧!歌声让我们想起了那久远的故事: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抗击美国野心狼,无情的战争让许许多多的中国好儿女倒下了,但是,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在战斗中,中朝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 师:请看屏幕,这是一幅火车站分别图,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返回祖国的那一刻,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战士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再见了,亲人! (比较两个句子:◇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人。) 板书课题:14 再见了,亲人 学生读课题,老师问: ①“再见了,亲人”在文中出现几次?是谁对谁说的?板书:志愿军朝鲜人民 ②他们有血缘关系吗?他们是亲人吗?不是。板书:不是亲人 过渡:可是,志愿军战士却称朝鲜人民为亲人,朝鲜人民也称志愿军战士为亲人。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去感受那令人震撼的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默读课文1、2、3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她们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情?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整理:送打糕救伤员救老王挖野菜(投影)

三、精读课文,感受深情 过渡:谁最让你感动? 导: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的心?请拿起笔把这些语句划下来,然后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1.了解大娘为志愿军战士所做的事,感受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 ①(出示“送打糕”这部分)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雪中”指什么?“送炭”又指什么?请画出文中的语句回答。 ☆指名朗读有关句子,划出表示动作的词,问:从“冒、穿”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来了,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过渡:除了“送打糕”这件事,大娘还为志愿军做了什么事? ②从“救伤员”这件事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唯一)(出示句子) ☆指导学生饱含深情地读:师:唯一的小孙孙失去了,大娘的心里会怎么样?(痛苦)请你再痛苦地读这一部分。 ☆划动词,这一“丢”一“背”,表现了大娘对志愿军怎样的情谊? 师: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后代,唯一的希望。可是为了救志愿军,大娘却失去了他。这种情谊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 ☆出示句子:“您说,这比山好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学生读反问句 ☆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哪种说法好些?为什么? ③八年来,大娘仅仅为志愿军战士做了这两件事吗?(出示句子)引:志愿军战士就要回国了,大娘为志愿军战士缝补衣服几天几夜没合眼,此情此景,你能用一首诗来表达吗? 是啊,八年来,大娘对志愿军战士的爱犹如慈母般,志愿军战士又怎么舍得让朝鲜妈妈拖着疲惫的身子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呢?于是他们恳切地对大娘说──(学生齐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志愿军对大娘的关心体贴都尽在这一声声恳求之中了。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这部分的开头一句吧! 2.了解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所做的事,感受她们的深情。 过渡:还有谁让你感动呢?从“救老王,失去妈妈”“挖野菜,失去双腿”这

听课评课教研活动顾芳

《听课、评课、教研活动》 听课 在平时的教学中,在校本教研中,在听名、特、优教师的精彩教学中,我们总觉得在听课中有所收获或者是有所感悟。在小学教学这样长时间里,我们也有幸参加了一些实践教学活动——有我们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也有名、特、优教师的精彩送教活动……我们平时总觉得听听课就可以学习到,其实细细想来更多的收获还是来自别人对听课后的评课。从听别人的评课中可以学习到别人所学习的,还可以把自己对课堂的想法与别人的思路比较、碰撞。在碰撞中自己学习到了别人的优点,也给自己一些思考,只是光听课所不能收获的。 其实在随堂听课是对我们教学的莫大督促,如果我们能在他们听课后主动找他们说说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评价,那我们也会有很大收获,不是有句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吗!”自己只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来自两次教学活动过程中。一次是特级教师王学其来给我们送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节课下来自己除了说好、在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或者他的课究竟好在哪?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收获究竟是什么?不过那天我们的马兰老师的精彩评课给我很大收获,他把我们所想到的优点和想法那么流畅的表达着,说着我们想说的,而自己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收获……第二次就是来自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一节课后听课老师和我及时的交流让我能反思到自己的教学不足,让自己试着把他们优秀的建议带进自己的课堂,第二次再上这样的内容时,

很明显能感觉到比第一次有进步,但同样还有不足,就因为听课老师能真诚而亲切的和我交流,说着他们对我在教学中的建议,让我有很深的感触。所以我想说,听课学习重要,但评课更重要。如果是自己上课,并且有人听我们上课,那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样学习的机会,一定要听到他们对自己课堂设计的想法。如果我们有幸能听优秀教师的课堂,那我们一定不要错过听评课的机会,因为那对我们而言会有更大的收获! 激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所谓“活”就是让课堂生动活泼,不呆板。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生活的地方。课堂教学的过程,既是生命潜能的开发过程,又是生命中活力、情意、智能等发展生成的过程。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有多丰富,语文也有多丰富。通过语文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把课程的创新与教学的创新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的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交流与合作的学习,走向自主创新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一、创造和谐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正如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理解和巩固所学的

再见了亲人读后感_优秀作文

再见了亲人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优秀作文的再见了亲人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篇1:读《再见了,亲人》有感作文500字 前两天我们学了《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58年最后一披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中朝两国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场面。 里面的大娘为了让志愿军吃好穿好不辞劳苦,真是一位善良的大娘呀。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真是万里挑一,更不用说我了。在家里就是一个“小皇帝”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天天发号施令、自享自乐,想让我做点事简直痴心妄想。而这为大娘却能不顾自己,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更何况她还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呢。我羞愧得满脸通红,心中暗暗下定决心要向大娘看齐。否则在以后的世界里根本没有我的立足之地。 还有,大娘在敌机来的时候仍旧临危不乱,他丢下自己的小孙孙竟然先把在她家修养的伤员背进了防空洞。我一下被大娘无私、舍己为人的精神震撼了。如果换成胆小如鼠的我在这种危在旦夕的时刻早就吓得魂飞破散了。抱着小孙孙早就逃到十万八千里远去了。更没有什么闲工夫去管那个跟我素不相干的伤员了。但这位大娘却能办到。我很惊讶: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再鼓励着大娘这么做呢?虽然我现在搞不明白,但是我知道大娘有着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读完这篇课文我觉得我跟这位朝鲜大娘比起来是那么渺小,看来我还要好好改进呀! 篇2:《再见了亲人》读后感作文400字 《再见了,亲人》主要讲了大娘在阻击战中为了救助伤员失去了小孙孙;小金花为了救侦察员老王失去了母亲;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被敌人的炮火炸掉了双腿,只能靠拄着双拐走路了。最后讲了志愿军舍不得朝鲜的亲人们的心情。 “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读到这里,让我热泪盈眶。书中的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情谊真的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因为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亲人啊!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抢救自己的亲人,可大娘却先救志愿军伤员,然后才想着救自己的孙子。 “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伤好以后,您只能靠双拐走路了。”大嫂为了让志愿军吃上蔬菜,明知道危险,仍旧上山采野菜,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青川县关庄镇中心小学校周丁蓉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再见了,亲人》。围绕这一主题,我将说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课文。 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旨在促使孩子们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2 领悟文章的表达效果。 3 培养学生“会生活”“会学习”“会做人”的能力。 (三)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受到深刻、生动的国际主义教育。 2 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二、说学法 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全面提高各项能力。”据此本课拟以实践感悟和交流讨论等方法来完成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中心议题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比山高比海深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 三、教学手段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更提醒我们:“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好。”为此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删减和补充,立足教材,活化教材而又超越教材,尽量用一些情境性的、现实性的、

《再见了,亲人》评课记录

《再见了,亲人》评课记录 徐老师执教的《再见了,亲人》一课,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前听这课教师大都是在渲染情感,老师讲得声泪俱下,学生听得痛哭流涕。而这一次,徐老师却把感情教育渗透在学法的指导中,还原了真实的语文课堂,让我难忘。 纵观徐老师的这节课,我感觉最大的特点是的设计巧妙,思路清晰,语言充满魅力。她的设计亮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合自主学习单,有针对性的指导。 徐老师真正做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多学少教”,学生自主学习单的运用,恰到好处。 (二)巧读题目,品读语句。 通过对比朗读课题,徐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标点也是可以读出感情的。在此基础上抓“亲”字,体会与亲人分别的心情,再读题目,感情层层提升,读书水到渠成。另外,这一环节的设计也在为下一环节做铺垫——旨在让生领悟“情”可藏在事例中,也可藏在词语、标点中。所以,学生在交流所划体现浓浓情谊的句子时,会自然而然地找到感叹句,祈使句,反问句等,从而品味这些表达方法的巧妙。 (三)关注动词,品味事例。 在明确地告诉学生若仅仅读出文中的情感还远远不够后,徐老师又让学生再读课文,抓住事例,了解作者是如何将“情”写具体的,这就突出了事例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有无事例的对比,让学生明白有具体的事例才更有说服力,感情才更真挚。以此为契机,随后处理大娘所做的事,找动词,从关键词中品味大娘勇敢无畏的高尚品质。 (四)揣摩写法,学以致用。 徐老师先让学生对前三个自然段的表达方式,构段形式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再以志愿军的口吻仿照前三个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写一个片段。学生由此既了解了文章的构段方式又通过想象体会了朝鲜人们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可见这既是一个语言训练点,又是一个感情提升的有效载体。 (五)补充资料,提升情感。 徐老师还及时补充毛泽东亲自送子参战的材料,学生通过阅读加深了解中朝人们的情谊。随后她又配乐解读抗美援朝期间,中国先后有130万人参战,近40万人牺牲在朝鲜战

吉春亚老师教学实录及精品课件 (上下)范文

吉春亚老师1——6年级教学实录和精品课件(分年级)吉老师课堂“扎实、灵动,充满语文味”。执教1——6年级多轮,熟悉各个教学版本教材,对人教版教材如数家珍。98年开始课堂就有影随弟子——来自浙江、江苏、广州、新疆、湖北、河南、河北等全国各地,最多的一个学期带有8位弟子,几乎每天都有一节开放课。我们征求了吉老师的同意,将其的教学创意开发成我公司的文化产品。具体着手根据课堂录音、视频和吉老师提供的简易PPT整理实录和美化时才知道这是一件非常繁重的工作。吉老师也会抽空指导我们。吉老师的课有三类:一类是家常式公开课,一类是对外接待公开课;一类是大赛公开课,适合不同老师的需要。我们的课件制作也有不同层次(文字实录,ppt,动态场景,汉字书写笔顺,各类音乐和音效,有的增加了flsh 电影剪辑录音等) 按照年级,把已经整理好的实录和教学PPT课件目录如下,您可以联系我们的QQ号、和,希望有很多的课能满足您的教学需要。 一年级(上) 1.《小小竹排画中游》 2.《画》 3 《雨点儿》 4《四季》 5 《那座房子最漂亮》 6《阳光》 7. 《一去二三里》 8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9《自己去吧》 10.《静夜思》 11《小松鼠找花生》 12 <<爷爷和小树>> 13《借生日》 14. 《操场上》 15. 《雪地里的小画家》16. 《小小的船》 17《比一比》识字二 18. <<日月明>>(识字)19.《比尾巴》(识字课)20. 《小熊住山洞》21、《菜园里》22.《我多想去看看》23《影子》24《平平搭积木》25《雪孩子》26《识字2(商品)》 一年级(下) 1.《柳树醒了》2、《春雨的色彩》3.《村居》4.《看电视》5.《胖胖的小手》6.《棉鞋里的阳光》7.《月亮的心愿》8.《两只鸟蛋》9 《松鼠和松果》10、《美丽的小路》11.《失物招领》13《所见》 14.《小池>> 15.《荷叶圆圆》16《夏夜多美》17.《要下雨了》18.《四个太阳》19《乌鸦喝水》20.《司马光》21《称象》22《吃水不忘挖井人》23《画家乡》24.《棉花姑娘》25《小白兔和小灰兔》26.《识字8》27《识字一》28《识字2》29.《识字3》30《识字4》31《两只小狮子》32《小伙伴》33《识字5》34《识字5》34《识字6》 35《识字7》36《手捧空花盆的孩子》37《兰兰过桥》38《火车的故事》39《小蝌蚪找妈妈》40《地球爷爷的手》 二年级(上)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14.《再见了,亲人》 授课人:孟彩平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重点体会“雪中送炭”、“同归于尽”等词语。要学会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本课要通过第一段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自己学习理解第二、三段课文的内容。要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感悟到祈使句、反问句等句式在表达情感的特殊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和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并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难点:学习课文通过几件具体事例来表达一个中心的写作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语: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雄壮有力的《志愿军战歌》我们一起听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是中国志愿军在1950年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抵抗美国侵略者的嘹亮的歌声,8年抗战结束了,1958年12月25日,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了,(看大屏幕)他们站在站台上握着朝鲜人民的手说(板书:再见了,亲人)登上火车他们对朝鲜人民说(生:再见了,亲人)火车就要开走了,他们仍然呼喊着(生:再见了,亲人)那么他们为什么这么依依不舍呢?今天我们就学习14《再见了,亲人》,让我们与志愿军战士一起追忆那动人的告别场面,去听一听离别时他们对朝鲜亲人都说了些什么?(二)、【抓住中心,自读感悟。】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哪位学生愿意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他们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抽生板书: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孙孙救老王失去母亲挖野莱失去双肢

五步拳评课稿

武术套路五步拳说课稿 说课对象:说课人:张成友 一、教学内容 1、武术---五步拳套路的学习 2、游戏(听信号) 二、教学思想 本次课以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 理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需求。力求做到人人参与体育运动,人人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步拳的练习可以增进身体的协调能力,提高动作质量。为进一步学习武术打下基础。 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学生通过演练武术得到美育熏陶。武术基本功练习和五步拳是为学习少年拳奠定基础,初步建立武术套路的概念,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提高动作的速度和连贯性,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 四、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课的构思与设计始终围绕课改的精神和理念,贯彻“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潜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和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同时培养想象力、实践能力、感知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次课以运动参与、运动技能、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为目标,内容采用:武术基本功练习和五步拳。在学习过程中教法采用了示范、启发、点拨等方法,了解武术攻防含义,基本掌握武术基本功。通过套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攻防能力和动作应用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 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五、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五步拳动作,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发展协调性、力量等素质。 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模仿、尝试练习,85%以上学生掌握五步拳的连贯动作,发 展身体综合素质,以及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学习,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开拓创新的 学习能力。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武术基本手法腿法和五步拳的动作要领。 教学难点:手形、步形正确到位,动作连贯。 七、教学方法: 1、教学: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特点,我首先以优美连贯的动作演示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我很想学”的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2、教法:本课通过示范法、讲解法、领做发、语言提示法、巡回辅导,纠正错误等方法进行教学;通过这些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八、教学流程: 第一部分:准备部分(10分钟) 1、课堂常规 2、准备活动 (1)慢跑 (2)徒手操; 注:在准备活动中,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第二部分:基本部分(30分钟)(一)武术---五步拳套路的学习 1、预备姿势: 2、弓步冲拳

筷子折了教案2

筷子“折”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中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能运用光的折射知识对生活中一些现象作出解释。 2、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的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能提出有关光的折射方面的问题。 3、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难点:能对生活中的一些光的折射现象做出解释。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水、烧杯、筷子、硬币、激光灯、厚玻璃板、纸屏、课件等。 小组准备:装水的烧杯、筷子、硬币、较重的小物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暗箱 师:今天来到这里,认识咱们班同学我觉得很高兴,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进行我们下面的学习吗? 生:愿意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幅神奇的景观图,让我们一起仔细的观看,并思考: 在这张图片中你都看到了什么?(稍待片刻,让学生回顾梳理) 生:看到了海水,房屋,海市蜃楼……

师: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人们常听说但不常见的“海市蜃楼”。在古代,由于人们无法科学地解释这种现象的成因,便赋以种种神话传说,说是海里的蜃(传说中的动物)吐气而成,故称为海市蜃楼。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懂得了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研究一下吗? 生回答(愿意) 二、依据事实,猜测暗箱. 1、筷子折了 师:好,孩子们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呀?(一双筷子) 生:筷子。 师:筷子---我们非常的熟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用它来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好吗?请同学们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现象。 实验一: (1)把一根筷子放到空烧杯里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筷子有没有变化?(没有) (2)拿出一只装有清水的烧杯,把另一根同样的筷子插入有水的烧杯里,从不同侧面仔细观察筷子,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师: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并积极回答。 生:筷子在水面处好像“折断”了,筷子变粗了(纠正学生读音——折she)…… 师:筷子折了(板书课题)筷子是真的折了吗?(从装有清水的烧杯取出筷子验证) 生:不是真折,是看上去像折了一样。 师:所以,我要在折字上打“引号”。为什么筷子在空气中是直的,一旦一半在水中一半在空气中,看上去就像是折了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你能大胆的猜想一下吗?你觉得可能与什么有关?(板书:空气水) 生:可能和水有关系。 生:可能和烧杯有关系。

语文评课稿—《孔子游春》中体现的诗意语文

语文评课稿—《孔子游春》中体现的诗意语文 六年级语文评课稿—《孔子游春》中体现的诗意语文 接触"诗意语文"已两年有余——自我们成立研究共同体,我们最先接触到的就是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可以说,是王老师的诗意课堂激发了我内心深处对语文教学那份深埋已久的喜爱和敬仰,从此与平淡枯燥的教学生活说再见,踏上小语教学的研修之路。也正因为如此,我对王崧舟老师的尊敬与喜爱从未改变过。 王老师历经"崭露头角"——"孤独沉潜"——"一鸣惊人"——"开创流派"几个阶段,渐渐成长为我们所熟知的那个拥有深厚底蕴和大师风范的王崧舟,可其中的艰辛也许只有他自己才知晓。当下,每每看到王老师令人陶醉的课堂,我们都在不时地感叹:这样的课只可以欣赏,我们永远学不来,也不可能形成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实不然!也许,我们也经历如王老师那样"孤独沉潜"的五年(上千节听课,众多书籍融入内心),即使我们不能拥有那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自会硕果累累! 课标修订版出台之前,诗意语文曾是众多热爱小语教学的教师争相赏析与模仿的对象,但也出现了很多异样的声音:认为诗意语文对学生的"牵引"成分太大,课堂"诗意"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呈现,教师的表演成分太多。不知是不是这些异样声音的影响,王老师有一段时间没有新课例的问世。伴随着课标修订版的出台,我们一直在期待——期待诗意语文在课标修订版指引下的改变。终于,2012年王老师推出了新美南吉的作品《去年的树》——课堂依旧不改其诗意让我们每一个观者都陶醉在课堂的意蕴,文字的魅力之中。同时,完美融合了"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课标核心主题,使诗意语文更具语用价值。

今天,我们再次观摩王老师执教的《孔子游春》,对诗意语文的了解更加深入。 感受 《孔子游春》一课,叙述了孔子在泗水河畔给众弟子上得一堂意味深长的课——孔子以景色优美的泗水河畔为课堂,以"水"为课文,引领弟子感悟"水"乃"真君子"。如此,一位是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一个是自古以来被众多文人墨客追逐的意境深远的"水",一位是当代名副其实的"诗意语文大师"。三位大师的不期而遇,为我们呈现了一堂令人陶醉、引人深思的小语课堂。 1、教师: 王老师的语言永远是那样不徐不疾,朗读的深沉有力,教学的环环相扣,对学生的那份尊重及设计精妙的指导与评价,均给诗意课堂的呈现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2、学生: "从读到悟,从悟再到读,从读到写",学生陶醉在这样诗意的课堂,收获着不断发展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从学生课堂读和写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各种能力是在逐步提高的。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再见了,亲人》说课稿 导读:一、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我以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确保教师的首席地位。 二、说教材处理 (一)教学内容 讲读课文《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内容,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二)教材简析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分为两个部分,全文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情景,通篇都是志愿军说的话,透出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之情,表达了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话别总是双方交谈的,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是怎样想的,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课文中没有直接写,但是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些。在志愿军向朝鲜人民追述种种往事时,朝鲜人民一定也回忆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讲述着志愿军对朝鲜人民那比山还高比还深的情谊,课文中没有作具体叙述。

(三)教学目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能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3、深刻领会并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4、结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含义,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四)教学难重点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课件(分别场面图)、磁带(二胡曲《还乡行》)、火车汽笛声录音。 三、说设计思路 上勾下连,整体感知。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要从文章表达的内容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教育和情感陶冶。文道统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每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都反映了作者要讲的道理,通过情与理起到育人作用。文章的情与理是交融的,《再见了,亲人》第二部分的“情”是建立在第一部分“理”之上的,找准文章情与理的切合点是学好这

公开课《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公开课《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我在此整理了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公开课,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公开课《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不久的1950年,美帝国主义跟南朝鲜李承晚政府色结,向我国的友好邻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猖狂进攻,妄想灭亡朝鲜,进而侵犯我国东北。与此同时,美帝国主义还派军舰侵占台湾海峡,派飞机轰炸我国东北。为了支援朝鲜抗击美帝侵略,保家卫国,我国政府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战争进行了三年,志愿军朝鲜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无比顽强的精神,打败了美国侵略者,迫使它接受停战谈判。战后5年,志愿军又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在这8年的相处中,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8年,志愿军开始离开朝鲜回国,课文写的就是志愿军回国,朝鲜人民在车站依依相送的情景。 本文作者魏巍,在抗美援朝时,曾于1950年、1952年两音乐会赴朝,任志愿军随军记者,与志愿军指战员生活、战斗在一起,先后写了近20篇文章,汇成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1958年志愿军回国,他又写了纪实文学《依依惜别的深情》,课文即节选于此。 2.教材特点

文章以道别语"再见了,亲人"作题,可见全文以写离情别意为主,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称呼朝鲜人民为"亲人",可见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已结下了深厚的亲人般的感情。 课文前一部分侧重写朝鲜人民依依惜别,回顾他们在战争岁月中为志愿年作出的巨大牺牲;后一部分侧重写志愿军依依难舍的感情。全文可分两段。 第一段是重点段,即第1至3自然段,以大娘(老人)、小金花(孩子)、大嫂(中年人)为代表,表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每个自然段各记叙一个代表人物。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由"劝慰--回忆--抒情"三部分内容组成。"回忆"中安排的材料分别是:大娘"送打糕昏倒在路旁"和"救伤员失去小孙孙"这两件事;小金花因"妈妈救老王"而永远失去了最亲的人;大嫂"挖野菜被炸致残"。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近排了哪些材料。 2.学会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并能用"惟一""深情厚谊"造句。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并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为了说明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深情厚谊,安排了哪些典型材料,这些材料又是通过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领会中朝人民的友情,使学生产生共鸣。 四、教学准备 符合课文情感的音乐、词句训练的小黑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