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厘米读后感

一厘米读后感

一厘米读后感
一厘米读后感

一厘米读后感

《一厘米》是毕淑敏的一部典型的以小见大的作品,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厘米读后感,欢迎阅读。

一厘米读后感(一)

一厘米。众人所欲也。男人希望自己的钱包厚一厘米,女人期待自己身材再高挑一厘米,老人乐意子女住得离自己再近一厘米,小孩梦想手中的变形金刚再变大变长一厘米。一厘米能满足好多人的小期待,却让《一厘米》中的主人公陶影因为儿子小也的一厘米身高而费周章。两个场景,两种情况,两种态度。陶影带儿子小也去公园。在公交车上时,个子比免票标准米矮一厘米的儿子渴望被当成大孩子看待,而撒娇要让妈妈陶影给他买本可以免掉的五块钱车票。妈妈因为对儿子的爱而成就他的尊严,买了两张两毛钱的车票。

到了公园,因为公园门口的尺度不准确而被误会是逃票,而那高度就是相差了一厘米。这在许多人的眼里,这的确是一件小事。可这在一位母亲的眼中却是一件不能含糊的大事。这件事或许该影响儿子今后的人生观等对世界的看法。为了让自己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在实际行动中教会孩子看待尊严,母亲在买下两张门票后给公园检票人员的领导写了封信,反映了真实情况,最后一切清楚后,母亲却没有要任何补偿。

因为,教育无价。公交车上的两毛钱给儿子买来了对长

大的渴望,公园里的五块钱则给儿子小也上了一堂最好的人生课堂。不是争取那多出的五块钱,而是争取到了母亲公众场所里儿子面前失去的尊严,拾回儿子对母亲的崇拜,给予儿子做人要宽宏大量的教育。是因为爱你,才全力去争龋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要是充满着爱去教育学生,相信也能如陶影般尽力、欣慰,个个学生也会如小也般讨人喜爱。

一厘米读后感(二)

毕淑敏的《一厘米》我是第三次教了,不同点是现在我也有一个像文中小也一样大的儿子,当重读课文,我被陶影这位母亲深深的震撼,甚至眼眶盈满了泪水。她是一个卑微市井平凡的女人,但是为了培养出高修养的儿子,她时刻要求自己在孩子面前必须是完美无瑕的。想到,我自己在儿子面前的强势,严厉,甚至心情不好时还看孩子不顺眼。更不用说为了儿子的教育刻意改变自己。真是太惭愧,自己做母亲太不合格了。

从今以后,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在儿子面前的形象。

一厘米读后感(三)

作者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妈妈带孩子去公园,因为公园门口的尺度不准确而被误会是逃票,而那高度就是相差了一厘米。这在许多关注那些天下大事的人的眼里,这的确是一件小事。可这在一位母亲的眼中却是一件不能含糊的大事。作者通过这样一件小事,一个小故事写出了一个大主题:如

何让一个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灵,或者说一个人应该怎样看待尊严的问题。

延伸阅读:关于“一厘米”的那些事儿

一厘米

作者通过这样一件小事,一个小故事写出了一个大主题:如何让一个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灵,或者说一个人应该怎样看待尊严的问题。这样的主题,在我们今天这个物质逐渐丰富、精神逐渐贫乏的社会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难怪日本、英国等国家很看重这样一篇不“大”的作品。

《一厘米》 - 作品特点

1.通过独特的审美视角反映深刻的主题。

本文以“一厘米”为标题,又从陶影“逃票”写起,视角独特别具匠心。小说围绕“该不该买票”展开,而该不该买票的关键就是那“一厘米”。小说中儿子小也是一米零九,还是一米一,差不差这一厘米“强烈地关系着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尊严”,关系着一位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是否完美,关系着教育子女的导向。这样一桩小事其意义又着实不小,竟然可以折射出人性的光辉,映照出平凡中的伟大。作者不是对陶影进行简单的道德评判,而是以平视的眼光去关注她的情感世界,以悲悯的情怀去感受她的心灵,去挖掘他们身上的美德。

2.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

如:其实她应该把票根保存起来。这样以后哪次集体活动或开食品卫生会,她骑车去,回来后可以用这张票报销。夫妇都是蓝领工人,能省就省一点。可是小也是个绝顶机灵的孩子,会追着妈妈问:“咱们出来玩的票也能报销吗?”在孩子面前,她不愿撒谎。

像这样的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本文还有许多处,这些心理描写揭示了人物行为的内在动因。这处心理描写是在售票员问她“报销不”,她回答“不要了”时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一方面写出了她的处处俭省,另一方面,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强烈的责任感。写作中注意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运用恰当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这样说。

3.生动、形象的比喻。

如:陶影用目光包裹着儿子,随着小也的步伐,这目光像柔软的蚕丝从茧中抽了出来。

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陶影看儿子时的目光充满温柔和慈爱,这种爱是绵延不断的,“春蚕到死丝方颈,母爱也是一样,这爱里有责任,她要好好地养育儿子,保护他,让他快乐,让他健康成长,让他成为有教养的人。文中这样精彩的比喻比比皆是。比喻用得好可以收到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好的比喻让人觉得余味无穷,这绝不是直接描写、说明所能做到的;但如果用得不好,弄巧成拙,就可能引起误解,甚至闹出笑话。写作中运用比喻时应当注意以下三点:(1)

喻体要常见易懂;(2)比喻要贴切,不可信手拈来,喻而不当;(3)一定要注意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厘米和米1.5练习一一课一练北京版

1.5练习一 一、想一想,填一填。 1. 2.在直尺上,从0刻度到5刻度是( )厘米,从4刻度到10刻度是( )厘米。 3.把一条线两头拉紧,就成了一条( )。 4.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可以从尺子的( )刻度开始画起,画到( )刻度的地方。 5.50米+7米=( )米 1米-40厘米=( )厘米 72厘米-6厘米=( )厘米 30厘米+70厘米=( )厘米 6.左图中有( )条线段。 7.乐乐身高80厘米,再长( )厘米就到1米了。 二、判一判。(对的画“?”,错的画“?”) 1.60厘米与6米一样长。( ) 2.方桌面是由4条线段围成的。( ) 3.有两个端点的线就是线段。( ) 4.操场一圈的长大约是400米。( ) 5.左图中有3条线段。( )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的物体中,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是( )。 ①文具盒②电视机③数学书 2.下面的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3.下面的物体中,( )的高度最接近1米。 ①台灯②写字台③教室的门 4.一支铅笔大约长( )。 ①15米②15厘米③51厘米

5.右图中线段的长度是( )。 ①5厘米②4厘米③3厘米 四、火眼金睛辨一辨。 1.下图中哪些是线段?在下面的( )里画“?”。 2.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条线段? 五、量出下面图形中每条边的长度。 答案提示

一、1.6 4 2.5 6 3.线段 4.答案不唯一,如:0 8 5.57 60 66 100 6.3 7.20 二、1.? 2. ? 3.? 4. ? 5.? 三、1.③ 2.① 3.② 4.② 5.② 四、1.(?) ( ) ( ) (?) 2.5 10 五、3 3 1 2 4

1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玩中学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5拃。生2:5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

尔雅通识课全球变化生态学-古松南开大学

全球变化生态学 古松南开大学 1.1课程主要内容概述 1、到目前为止,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约为()。 A、百分之四 B、千分之四 C、万分之四 D、十万分之四 正确答案:C 2、对全球生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圈层主要有()个。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D 3、生态学主要研究()之间的关系。 A、生物和资源 B、人类和资源 C、生物和环境 D、人类和环境 正确答案:C 4、全球生态变化极易导致生态入侵现象的出现。() 正确答案:× 5、全球变化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 正确答案:√ 1.2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 1、从狭义上来讲,全球变化主要是指()的变化导致全球气候全景的变化。 A、土壤 B、生物 C、水体 D、大气 正确答案:D 2、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人是()魏格纳。 A、法国人 B、英国人 C、美国人 D、德国人 正确答案:D 3、海底扩张学说提出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正确答案:A 4、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地球系统科学开始将地球作为整体性的内容作为研究。()正确答案:× 5、太阳辐射达到地球后,约有47%会被散射或反射到宇宙中。() 正确答案:× 1.3地球气体成分的变化 1下列气体中不属于温室气体的是()。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二氮 C、甲烷 D、氩气 正确答案:D 2、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 A、9月13日 B、9月14日 C、9月15日 D、9月16日 正确答案:D 3、臭氧层的问题最早提出于()。 A、1840年 B、1912年 C、1974年 D、1993年 正确答案:C 4、所谓的臭氧层空洞其实是臭氧层变薄,而非真正的消失。() 正确答案:√ 5、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及海洋的释放。() 正确答案:× 1.4温室效应与土地退化 1、全球每年约有()平方公里耕地变为沙漠。 A、5000-7000 B、7000-9000 C、50000-70000 D、70000-90000 正确答案:C 2、在人类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中,现阶段只查明了约()二氧化碳的去向。() A、三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六分之一

《一厘米》教学设计5+优质公开课18新编

《一厘米》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说出本剧的主题,学习借一件小事来反映深刻的主题。 2、能概括曲折的情节,体会烘托、对比等写作手法的作用。 3、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体谅父母,努力做一个正直、诚实、有责任感的人。 4、能从不同文体学习中,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 概括小说主题;比较与辨微的阅读方法分析不同文体的文章,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知课文,能根据文本语言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并能鉴赏主旨深刻的台词,小组合作概括出剧本的主题。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中,但你们的父母为了你的成长,为你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吗?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长出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家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们的苍凉和对你们锲而不舍的挚爱?今天,我们就从一件小事中去体会一下吧! 检查预习 1、请你向我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毕淑敏。 毕淑敏,女,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2、检查学生的字词学习 (1)动弹(dng tan):(人、动物或能转动的东西)活动。 (2)借花献佛: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第六册一厘米教案

第六册一厘米教案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在学习中应抓住矛盾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中,但你们的父母为了你的成长,为你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吗?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长出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家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们的苍凉和对你们锲而不舍的挚爱?今天,我们就从一件小事中去体会一下吧! [板书]一厘米毕淑敏

(1)动弹(dòng tan):(人、动物或能转动的东西)活动。 (2)借花献佛: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3)窘(jiǒng)迫:非常穷困;十分为难。 (4)迷惘(wǎng):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5)瞅(chǒu):看。 (6)忧郁(yù):忧伤,愁闷。 (7)愣(lèng):失神;说话做事不考虑效果,卤莽。 (8)忐忑(tǎn tè):心神不定。 (9)忙不迭(diē):急忙,连忙。 (10)矜(jīn)持:拘谨,拘束。 (11)哀兵必胜:指由于压迫而悲愤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这里是说把文章写得打动别人,这件事就容易成功。 (12)侃侃(kǎn)而谈:理直气壮地直抒己见。 (13)腼腆(miǎn tiǎn):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14)气喘吁吁(xū):吁吁,喘气的声音。形容喘气很急。

【强烈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米、分米、厘米练习题 (二 )

二年级数学下册米、分米、厘米练习题 (二 ) 1、1米=()分米=()厘米;用字母表示:1()=10()=100 () 2、量比较短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3、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这个单位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4、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用“()”作单位,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二、判断对错,对的划“√”,错的划“X”。 (—)1、明明身高134厘米。()2、毛巾大约长60厘米。()3、一块橡皮长4分米。() 4、粉笔长7分米。() 5、单人床长200厘米。() 6、一根跳绳长2分米。() (二)1、长度单位“厘米”,可以用“m"来表示。()2、测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3、一根1米长的铁丝,剪下一半,还剩55厘米。() 4、1米长的铁丝比100厘米长的绳子长。() 5、米、分米、厘米都是长度单位。() 三、按要求画线段。 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一条比4厘米多2厘米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1条比9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顺序排列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1米28厘米80分米95厘米4分米150厘米 ———————————————————————————————————————————— 五、计算题 20分米+30厘米= ()分米3分米—5厘米=()厘米2米+ 70厘米=()厘米 1米—80厘米=()厘米50厘米+1分米=()厘米8分米—7分米=()厘米 4分米+60厘米=()分米()分米+18分米= 2米25厘米+35厘米=()分米 40 厘米+()厘米=1米8分米—50厘米=()分米7厘米+23厘米=()分米 六、在〇里填上“>"、“<”或“=”号 3分米〇2米9米〇6分米10厘米〇12分米5米〇50厘米 40分米〇450厘米4米〇450厘米2分米〇25厘米70厘米〇69分米 七、应用题。 1 、有一条5米长的绳子,用去25分米,还剩多少分米? 2、一支蜡笔用去2厘米,还剩8厘米,这支蜡笔原来有多少厘米? 3、一根电线第一次用去5米,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3米,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 4、一根铁丝长60厘米,剪去4分米,还剩多少厘米?

九年级语文一厘米教案(通用)

九年级语文一厘米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陶影这一人物形象。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会宽容,努力做一个正直、诚实、有责任感的人,学会体谅父 母,爱父母。 一、作者简介 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 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 二、语音 惩(ch e ng)罚皲(j u n裂吝(I i n)惜捺(n d)塑(s u)料挑 剔(t 1)允(y 口n)诺辑(j i)矜(j I n)持吮(sh u n)磕(k e)头骄横(h e ng)顷(q 7 ng)刻哄(h o ng)笑脱臼(ji U)兀(w u)自狡黠(xi a)内疚(ji u)反驳(b o)无措(cu o) 三、词汇

温文尔雅、锲而不舍、释然、秉公、狡黠、彬彬有礼 四、主题思想文章是一篇关于“买票”的小说,文章围绕“该不该买票”展开故事情节,小说歌颂了为人父母对完美的执著和全力以赴的追求,表达了对不完美的理解与宽容,对正直、善良与责任感的褒扬。 五、情节与结构第一部分(1—23“在这个过程中,她觉得生活多了几分追求。” ):陶影带儿子坐公共汽车,不但没有逃票,反而多买了一张票,表现了一位用心良苦的母亲勇于承担母亲的责任。 第二部分(24“今天她领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院参观”—100“陶影拽着那根淡黄色的塑料尺,仿佛拽着一条冰凉的蟒蛇。” :陶)影带儿子参观寺院,因买票的事而受到儿子的误解。 第三部分(101“陶师傅,您烙的小火烧穿迷彩服了!”—144):陶影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讨回了公道,挽回了自己作母亲的尊严,保住了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美好印象。陶影捍卫的是诚实、正直的品质,捍卫的是儿子心灵的纯洁与美好。 六、课文分析 ㈠阅读全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 小说主要刻画的人物是陶影还是小也?为什么?陶影,因为作品表现的是 一个母亲对完美的执著和全力以赴的追求。 2. 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是一个有强烈正义感、责任感、善良、大度、宽容,有自尊的母亲 形象 ㈡阅读第一部分,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文章思想内容分析:

(完整版)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厘米-米的认识单元达标试题

第八单元厘米、米的认识单元达标测试题 学校:姓名:等级: 基本公式:1米=100厘米 一、小知识窗,显我本领强。11分 1.1米=()厘米。 2.如果物体的一端对着直尺的“0”刻度,另一端对着19厘米时,这个物体的长度是()厘米。 3.18厘米+17厘米=()厘米。 4.你的大拇指的指甲宽大约是()厘米。 5.图钉的长大约是()厘米。 6.在直尺上从5厘米到7厘米是()厘米。 7.90厘米比70厘米多()厘米。 8.我的身高大约()厘米,数学书厚大约()厘米。黑板长大约4()。 9.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作单位。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11分 小强身高132()楼房高18() 跳绳长2()文具盒长12() 门高2()操场的跑道长400() 旗杆长15()一枝铅笔的长度约15() 单人床的宽是90()小明的鞋子长23() 一列火车长75() 三. 我会比较(在○里填上“﹥”、“﹤”或“=”)16分 1厘米○1米4米○98厘米 2米○150厘米5米+2米○7厘米 100厘米○10米17米-7米○10米 300厘米○3米35厘米+6厘米○40厘米 四、我会画。(用直尺画,线段两端要有短点)15分 a)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b)画一条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c)画一条比13厘米短10厘米的线段。 五、我会做,瞧我的!16分 3厘米+18厘米= 20厘米-8厘米= 35厘米-26厘米= 45米+6米= 1米-99厘米= 56厘米+14厘米-32厘米= 100米-74米= 17米38厘米+62厘米= 六、解决问题,相信你最棒!30分 1.花布长60厘米,白布长25厘米,两块布共长多少厘米? 2.写字台高90厘米,椅子高45厘米,写字台比椅子高多少厘米? 3.一根铁丝长1米,剪去40厘米,还剩下多少厘米? 4.幼儿园小班小明的身高比小华高6厘米,小华身高84厘米,小明身高多少厘米? 5.一捆绳子,剪去26米,还剩15米。这捆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6.35米67米 小明家超市学校 从小明家到学校要走多少米?

一厘米教案doc

《一厘米》教案 一厘米教案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在学习中应抓住矛盾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中,但你们的父母为了你的成长,为你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吗?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长出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家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们的苍凉和对你们锲而不舍的挚爱?今天,我们就从一件小事中去体会一下吧! [板书]一厘米毕淑敏 (1)动弹(dòng tan):(人、动物或能转动的东西)

活动。(2)借花献佛: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3)窘(jiǒng)迫:非常穷困;十分为难。(4)迷惘(w ǎng):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5)瞅(chǒu):看。(6)忧郁(yù):忧伤,愁闷。 (7)愣(lèng):失神;说话做事不考虑效果,卤莽。(8)忐忑(tǎn tè):心神不定。 (9)忙不迭(diē):急忙,连忙。(10)矜(jīn)持:拘谨,拘束。 (11)哀兵必胜:指由于压迫而悲愤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这里是说把文章写得打动别人,这件事就容易成功。 (12)侃侃(kǎn)而谈:理直气壮地直抒己见。(13)腼腆(miǎn tiǎn):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14)气喘吁吁(xū):吁吁,喘气的声音。形容喘气很急。(15)执拗(niù):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16)恬(tián)淡:不追求名利;淡泊,恬静,安适。(17)异口同声:不同的嘴说同样的话。 二、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基本内容 1、分角色朗读(有条件者可以扮演戏剧进行表演)

一厘米之变——读《教育的细节》有感

一厘米之变——读《教育的细节》有感 暑假里,我有幸拜读了朱永通先生的《教育的细节》一书。拿到书本,一行小字跃入眼帘--——警惕细节中的魔鬼,让天使常驻。何为魔鬼?何为天使?当我一页一页翻看着的时候,我想我似乎明白了…… 《教育的细节》这一书其实是一个个案例,一个个故事片段,有他女儿教育成长的真实经历,有他到各地学校的所见所闻,以小见大,娓娓道来,他不似教育类书本中的大段大段的道理哲学,更像是话家常般的阐述,读之让人耳目一新。 如《单独的座位》、《课堂中的道具》、《怎么和孩子说话》,这些细节常在我们的教学生涯中遇见,可也常常被我们忽略。当我读完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不禁在想,如果换做是我,我会怎么做?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朱永通先生提到的《一厘米之变》,看到这个标题,我就想到了我们班的一个小朋友哲哲。哲哲小朋友,长得非常帅气,很聪明,上课回答问题都能回答到点子上,数学操作也做的又快又好。可就是这样一个本来应该很讨人喜欢的小家伙,在班级的一日活动中,你会听到很多的告状声,哲哲抢积木了,哲哲把小朋友弄哭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都会想怎么让他变好呢?其实改

变他人何其不易,不如试着改变自己。也许你会觉得你改了他怎么还是这样?那么不如想我改的是不是不够,再多一厘米如何?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们两位老师、阿姨、孩子的妈妈甚至孩子的整个家庭都在悄悄的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中你再去观察孩子,你会发现孩子也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从原来的迫不及待到现在的学会等待,从原来的不敢放手到现在的其乐融融……也许有时候还是很调皮,但是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每天一厘米,相信孩子也会越来越好。 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教育的细节关系着教育的成败。而“一厘米之变”所变化的就是种种细节,包括观念的“一厘米之变”、教育重心的“一厘米之变”、对教育中习以为常的事情的“一厘米之变”……坚持一厘米之变,从能改变的地方开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变,积少成多,量变产生质变。

厘米的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

厘米的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数学第三册第1~3页的内容,完成第2页“做一做”和练习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厘米的实际意义。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能力。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长度的观念。 教学具准备: 课件、学生尺、学具盒、图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师:“育红小学二(1)班的学生正在上数学课,哇!真热闹。在干什么呢?原来他们在量数学书的长度。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数学书有多长吗?” 生:“不知道。” 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量一下数学书的长度吧!” 二、学习新课,引导探究 1?教学例1。 (1)让学生用自己带的学具量一量。

(2)学生汇报。(7个硬币长,5个回形针长……) 设计说明:通过量数学书的长度的活动,让学生体会量长度的多样化。 (3)讨论:大家量的数学书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们说的数却不同? 学生A:因为我用硬币量的。 学生B:因为我用回形针量的。 师:“要想量的结果一样,怎么办?” 学生C:量的东西要一样。 学生D:量的工具要一样。 (4)做第2页“做一做”。 设计说明:通过这一层次的教学和巩固练习,为统一度量单位,教学“厘米”单位进行铺垫,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估测能力。 师: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用正方形、铅笔等去量物体的长度,那么用什么工具去量呢? 学生回答(尺卷尺厘米尺……)。 2?认识尺子。 (1)出示课件,观察刻度尺,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同桌讨论。 (2)汇报结果: 尺子上有数字。

尺子上第一个数字是0。 尺子上有小格,每小格的长度一样。 尺子上有长线和短线。 尺子上有字母cm。 (注:根据学生回答,屏幕上作出相应的闪动。) (3)“cm”是一种符号,是厘米的意思,是一个测量单位。 (4)同学们看大屏幕,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长1厘米。(屏幕闪动)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也是1厘米,也就是说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都是1厘米。 (5)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量手指的宽度。 b?图钉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图钉的一端,看图钉的另一端对着的数字接近几,图钉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 c?举例说说生活中1厘米的物体。 设计说明:通过体验1厘米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1厘米的长度,同时真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服务于生活。 (6)认识几厘米。 a?对着尺师生一起数,从刻度“0”到刻度“2”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

《一厘米》教案

语文版九上第二单元 第六课一厘米毕淑敏 张宝梅 【题目】(幻灯片一) 【学习目标】(幻灯片二) 1.积累本课生字词。 2.理情节,分析陶影的性格特点。 3.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赏析写作手法。 4.学会宽容,努力做一个正直、诚实、有责任感的人,学会体谅父母,爱父母。 【教学重点】 1.积累本课生字词。 2.理情节,分析陶影的性格特点。 3.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赏析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学会宽容,努力做一个正直、诚实、有责任感的人,学会体谅父母,爱父母。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课下探究学习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幻灯片3-4) 播放视频慈祥的母亲,同学们,从刚才的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慈祥的母亲,为了儿女的幸福付出的艰辛。其实我们生活在这衣食无忧的成长环无环境中,但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的成长,为我们的付出常常被我们忽视。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长出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家有出息,我们能感受到她们的苍凉和对我们锲而不舍的挚爱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当代作家毕淑敏《一厘米》去体会这份真挚的母爱吧! 二、作者简介(幻灯片5-6) 毕淑敏,汉族,祖籍山东文登,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17岁赴西藏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北京铜厂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专业作家,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中短篇小说集《女人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杨木鼻子》、《毕淑敏文集》(8卷)等。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

二年级数学下册米、分米、厘米练习题-2

米分米厘米二年级下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黑板宽1 ()沙发长2()一扇门高2()粉笔长7()铅笔长18()语文书长20()杯子高12()大树高15()字典厚4 ()字典宽9 ()黄瓜长2()凳子高50 ()书桌高80()衣柜高2()毛巾长60()手机长23()二、我会填 1米= ()厘米100厘米=()米 2米= ()厘米200厘米=()米 3米=()厘米300厘米=()米 4米=()厘米400厘米=()米 5米=()厘米500厘米=()米 6米=()厘米600厘米=()米 7米=()厘米700厘米=()米 8米=()厘米800厘米=()米 9米=()厘米900厘米=()米 1米=()分米10分米=()米 2米=()分米20分米=()米 3米=()分米30分米=()米 4米=()分米40分米=()米 5米=()分米50分米=()米 6米=()分米60分米=()米 7米=()分米70分米=()米 8米=()分米80分米=()米 9米=()分米90分米=()米 1米=()分米=()厘米100厘米=()分米=()米 2米=()分米=()厘米200厘米=()分米=()米 3米=()分米=()厘米300厘米=()分米=()米 4米=()分米=()厘米400厘米=()分米=()米 5米=()分米=()厘米500厘米=()分米=()米 6米=()分米=()厘米600厘米=()分米=()米 7米=()分米=()厘米700厘米=()分米=()米 8米=()分米=()厘米800厘米=()分米=()米 9米=()分米=()厘米900厘米=()分米=()米

1米=()厘米=()分米100厘米=()米= ()分米 2米=()厘米=()分米200厘米=()米= ()分米 3米=()厘米=()分米300厘米=()米= ()分米 4米=()厘米=()分米400厘米=()米= ()分米 5米=()厘米=()分米500厘米=()米= ()分米 6米=()厘米=()分米600厘米=()米= ()分米 7米=()厘米=()分米700厘米=()米= ()分米 8米=()厘米=()分米800厘米=()米= ()分米 9米=()厘米=()分米900厘米=()米= ()分米 1米50厘米=()厘米3米80厘米=()厘米5米75厘米=()厘米 4米10厘米=()厘米6米25厘米=()厘米4米20厘米=()厘米 5米40厘米=()厘米2米70厘米=()厘米3米15厘米=()厘米 1米30厘米=()厘米2米25厘米=()厘米6米10厘米=()厘米 3米5厘米=()厘米5米9厘米=()厘米4米8厘米=()厘米 2米5厘米=()厘米7米3厘米=()厘米6米7厘米=()厘米 7米6厘米=()厘米4米8厘米=()厘米2米5厘米=()厘米 5米6厘米=()厘米4米2厘米=()厘米8米6厘米=()厘米 1米+ 50厘米=()厘米4米+25厘米=()厘米3米+90厘米=()厘米 8米+ 34厘米=()厘米6米+50厘米=()厘米7米+50厘米=()厘米 90厘米+2米= ()厘米60厘米+7米=()厘米45厘米+5米=()厘米 56厘米+1米= ()厘米79厘米+2米=()厘米23厘米+3米=()厘米 1米—50厘米=()厘米1米—25厘米=()厘米2米—100厘米=()厘米3米—60厘米=()厘米5米—4米=()厘米3米—200厘米=()厘米4米—30厘米=()厘米2米—50厘米=()厘米1米—30厘米=()厘米 5米〇51厘米3米〇200厘米4米〇60厘米1米〇65厘米 9米〇85厘米2米〇19厘米5米〇45厘米7米〇450厘米 78厘米〇1米400厘米〇3米150厘米〇2米150厘米〇1米 65厘米〇2米80厘米〇6米76厘米〇3米450厘米〇5米

【教学设计】《一厘米》(语文版)

《一厘米》教学设计 本课时编写:碧阳初级中学舒晓燕 文章讲述了一位艰辛的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形成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不倦而持久地努力,以微薄的心力构造庞大的工程,描绘了这个母亲内心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 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2、通过对文中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教师深情朗读部分片段,并讲解这些内容如何表达、升华作者的思想; 2、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加以理解、明白女主人公的行为;

3、组织讨论,学生从自己的感受探讨母爱的无私、伟大; 4、结合其他关于母爱的名篇,谈如何从细微处来表情达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伟大,从内心激起对母亲以及亲人的热爱; 2、使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以及发展的巨大作用。 3、引导学生摈弃从社会中沾染的不良习惯与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体会小说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领会小说的巨大思想内涵及其对于社会发展、民族进度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对陶影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所起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文中主人公来反映母亲对孩子执著而深厚的挚爱。 1、关于作者 2、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新课 唐代诗人孟郊曾吟出天下游子对母亲的颂赞---《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可怜天下父母心”,凡是有责任心的家长都为儿女的成长操碎了心。 2、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作者 二、正字正音,扫清障碍: 见课件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

苏教版一厘米教案

苏教版一厘米教案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36—51页。文章讲述了一位艰辛的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形成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不倦而持久地努力,以微薄的心力构造庞大的工程,描绘了这个母亲内心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二些生僻字词的用法,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3.通过作者对文中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4.文章使用了许多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掌握其精髓,并正确、灵活地运用。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深情朗读部分片段,并详细讲解这些内容如何表达、升华作者的思想。 2.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加以理解,明白课文中女主人公的作为。 3.组织讨论,学生从自己的感受探讨母爱的无私、伟大。 4.结合其它关于母爱的名篇,谈如何从细微处来表情

达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伟大,从内心深处激起对母亲以及其它亲人的热爱。 2.使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以及发展的巨大作用,引导学生摈弃从社会中沾染的不良习惯与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常识,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 2.体会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3.领会小说的巨大思想内涵及其对于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意义。 难点 1.理解课文中对陶影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文中主人公来反映母亲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 教学突破 1.运用仪器和设备,放映一些反映或表达母爱的世界名片的片段,或通过图片来加强效果。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揣摩、领会作者的一些写作

【观课记录】厘米的认识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观课记录“厘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起始阶段,对于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教师从儿童的认知心理出发,确立了教为学服务的观念,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感受、交流、体验、探究知识的活动中,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在生动的情境中丰富情感体验。 厘米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使抽象的数学概念以一种生动活泼、富有活力的姿态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精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优化学生的学习情境。本课教学,以生动的flash动画课件创设了“阿福的新衣”这一情境,一下子吸引住了一年级小朋友的注意。在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为什么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得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结合生活实际,学生体会到:为了测量得准确和交流的方便,需要用统一的工具——尺来量。使学生在认知矛盾冲突时产生了要学习尺的迫切需求,很自然地进入到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也初步体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应用。这种设计,将导入和新授融为一体,以知识为主线,以学生的积极情感为保证,有利于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在层层深入中建立长度观念。 数学是一种人文文化,数感是在日积月累之中不断沉积下来的,教学中要重视多让学生体验,使数学内化为一种素质。学生对“厘米”这个概念的理解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朦胧到明晰,直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就是学生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反思和感悟的过程。如何让学生体验1厘米呢?“看一看”——通过观察在尺上1厘米的长度,建立初步表象;“比一比”——用自己的方法表示1厘米有多长,“想一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联系生活,拓展个人想象空间,将表象内化为一种空间观念。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感受,使学生形成1厘米的空间观念,促进对1厘米的深刻体验。 (三)在测量过程中培养估测意识。 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估测活动贯穿在整个测量教学过程之中,如在每次实际测量物体长度之前,都让学生先进行估测,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估测方法。使学生在比照中估测意识不断增强,估测能力不断提高。

小学数学认识厘米教案

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认识厘米,建立初步的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能合理估计一些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刻度清晰的尺。 学具:学生每人一张练习纸、一把学生尺,每两人一个学具盒(内含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橡皮、方格纸、图钉、回形针、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导入新课。 谈话:最近,植物学校的小朋友们也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是有长有短的。小萝卜,小番茄和小辣椒很想知道数学书封面长边的长度,所以它们分别进行了测量,我们去看看他们的测量结果吧。 小萝卜:大约8市尺(8寸); 小番茄:大约10英寸; 小辣椒:大约26厘米。 提问:它们都是量的同一条线段,为什么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 预设:单位不一样。

谈话: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市尺,英寸,厘米这3个长度单位是不同的,市尺是中国人发明的,英寸是英国人发明的,而厘米则是国际标准单位,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新朋友。(补充课题:认识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使学生意识到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如果单位不同,则结果也会不同,建立测量时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二、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初步感知1厘米。 (1)看一看 谈话:那1厘米究竟有多长呢?(板书:1厘米)在尺上这样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闪烁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今天老师还请来了长度为1厘米的小棒和我们一起学习,接下来,我们就和1厘米交个朋友,怎样? 现在请小朋友把1厘米的小棒找出来。 学生找一找。 谈话:仔细观察,你觉得1厘米怎样? 预设:比较短。 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常用厘米作单位。(板书) (2)比一比 ①谈话:接下来我们来比划1厘米有多长。 儿歌配合手势:小手变孔雀; 小孔雀张开嘴,1厘米小棒站进来; 小嘴不动,小棒出来,1厘米保持不变。 谈话:哦?!原来1厘米用食指和大拇指比划的话,大约这么长,请小朋友仔细观察1厘米大约有多长,记在小脑子里。 (约3秒钟后)提问:小脑子中记住1厘米大概有多长了吗?接下来游戏升级:小嘴闭起来,1厘米回来。 谈话:你能不用小棒准确地比划出1厘米吗?比划好后,用1厘米小棒去验证一下。 学生活动。 (3)找一找

苏教小学二年级下册米分米厘米毫米换算题

苏教小学二年级下册米 分米厘米毫米换算题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苏教二年级下册米、分米、厘米、毫米换算题 一、填空 8米=()分米 8米=()厘米 3分米=()厘米7厘米=()毫米 40分米=()米 90毫米=()厘米 60厘米=()分米 500厘米=()米 2米=()厘米 1米=()分米 7米=()厘米 6分米=()厘米9厘米=()毫米 70分米=()米 70毫米=()厘米 60厘米=()分米 1米=()毫米 8米=()厘米二、换算 1米=()分米=()厘米=()毫米 3米2分米=()分米 8米4分米=()分米7分米8厘米=()厘米 6厘米8毫米=()毫米 4米=()分米=()厘米=()毫米 5分米=()毫米 78厘米=()分米()厘米 3分米=()厘米=()毫米 85分米=()米()分米 97分米=()米()分米 7米=()分米=()厘米 16厘米=()分米()厘米 10 米7 分米=()分米 17 米=()厘米=( )分米3米=()分米=()厘米 1 米-36 厘米=( )毫米 三、换算 5厘米=()毫米 9厘米=()毫米 30毫米=()厘米 40毫米=()厘米 30厘米=()分米 5分米=()厘米 40厘米=()分米 7分米=()厘米 3米=()分米 90分米=()米 5米=()分米 80分米=()米 90毫米=( )厘米30分米=( )米 83 米=( )分米 66 米=()分米

150 分米=( )米 7米=( )毫米 400 厘米=( )米6000 毫米=( )分米 5 米=()厘米 4米=( )分米 3000 米=()千米 520 毫米=( )厘米 7800 毫米=( )厘米 4 米6 厘米=( )厘米 3200 厘米=( )米 500厘米=()米 5米=()分米 40厘米=()分米 2分米=()厘米 70毫米=()厘米 四、换算填空 5米=()分米 40厘米=()分米 2分米=()厘米 70毫米=()厘米 4米=()厘米 100毫米=()分米 6千米=()米??? 400厘米=()米 2千米=()米?? 3000毫米=()米 4千米=()米?? 6000米=()千米 1米+2分米=()分米 37厘米—17厘米=()厘米=()分米 22毫米+38毫米=()毫米=()厘米 五、应用题。 一支铅笔原来长8厘米7毫米,用去了9毫米,现在这支铅笔有多长? 六、判断对错,对的在后面打√号,错的打×号 铅笔长6毫米()跳绳长2厘米()课桌高7米()粉笔长75分米()小名身高134米。()一根绳长15分米。()一块橡皮厚1米。() 10分米=1厘米。() 七、估测。用线把相对应的左右两边连起来。 公路宽 10分米 一把钥匙 6米 一支圆珠笔 170厘米 课桌长 40毫米 邓老师高 13厘米 八、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最新六年级数学思维操(数学水平提升题)

六年级数学思维操(数学水平提升题) (1)铁路旁的一条平行小路上有一行人与一骑车人同时向东行进,行人速度为3.6 千米/小时,骑车人速度为 10.8 千米/小时,如果有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过来,它通过行人用了 22 秒,通过骑车人用 26 秒,问这列火车的车身长为多少米? (2)有一个长 8 厘米、宽 1 厘米、高 3 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在它的左、右两角各切掉一个正方体,求切掉正方体后的表面积是多少? 六数思维操二 1、 小轿车、面包车和大客车的速度分别为60千米/时、48千米/时和42千米/时,小轿车和大客车从甲地、面 包车从乙地同时相向出发,面包车遇到小轿车后30分又遇到大客车.问: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 在一个棱长为8厘米的正方体上剜去一块长8厘米,宽和高都是1厘米的小长方体,剩下部分的表面积是多 少?(分三种情况) 六数思维操三 一、简便计算 31×3+ 33×5+ 35×7 +37×9 +39×11 12 +14 +18 +…+1256 114 -920 +1130 -1342 +1556 -1772 712 -920 +1130 -1342 二、将一个底面半径 0.6 米的油桶推到 19.44 米远的墙角,油桶至少将滚动( )周。 六数思维操四 1、一根高3米的长方体钢材,底面是正方形,截去75厘米的一段后,这时剩下的钢材的表面积比原来减少1.2平方米,求原来钢材的表面积。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用4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是多少? 六数思维操五(来源:小学生数学报) 1、一个长方体,前面与上面的面积和是 209 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是以厘米为单位的质数。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2、如图,从一个棱长为 5 厘米的正方体木料上,剜去一个长是 5 厘米、宽和高都是 1 厘米的小长方体木块有三种方法,剩余部分的表面积分别是多少? 3、如图,有一个正方体被切成 24 个小长方体,这些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为 162 平方厘米,那么原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六数思维操六 1、一个水果盒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30厘米,现在要在它的四周贴商标纸,如果商标纸的接头处为3厘米,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分米? 2、有一队伍以 1.4 米/秒的速度行军,末尾有一通讯员因有事要通知排头,以 2.6 米/秒的速度从末尾赶到排头并立即返回队尾,共用了 10 分 50 秒。问队伍有多长? 3、如图,有一个长 5 分米、宽和高都是 3 分米的长方体硬纸箱,如果用绳子将箱子沿宽的方向捆两道,沿长的方向捆一道,打结处用去 2 分米,一共要用绳子多少米? 六数思维操七 1、把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平均分成8个同样大小的小正体木块,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拼在一起,成了一个新的长方体,新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60平方厘米,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六数思维操八 1、一个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可以得到()种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正方体纸盒最多剪()棱,最少()棱。 2、一个无盖的正方体纸盒,将它沿着棱剪开并展开成平面,一共有()种展开图。 3、在正方体的表面上画有如图(1)中所示中所示的粗线,图(2)是其展开图的示意图,但只在 A 面上画有粗线,那么将图(1)中剩余两个面中的粗线画入图(2)中,画法正确的是()。(如果没有把握,还可以动手试 一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