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唐代男性服饰研究概述

唐代男性服饰研究概述

唐代男性服饰研究概述
唐代男性服饰研究概述

唐代男性服饰研究

摘要:唐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辉煌时期,政治和经济的雄厚基础,以及文化和艺术的繁荣,深刻的影响了作为其载体的服饰的风貌。唐代的服饰不仅雍容华美,其进步的服饰文化更是影响深远。它的开放性、容纳精神和突出个性的特质不仅为后世留下了美轮美奂的唐代传统服饰,还对启示后世的服饰审美和意识有深远的影响。本篇文章通过对唐代男性服饰及其特点的介绍,进一步从微观层面上展示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及其社会风貌的独特,从而填补了历史上对唐代男性服饰研究较少的空白,对现今社会服饰的发展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关键字:唐代;男性服饰;特点

服饰的发展也有其自己的历史沿革,服饰史也是生活史的一部分,其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就日趋兴盛,成果众多。唐朝自然是服饰史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重要,一方面在于唐朝的繁荣昌盛,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时尚。另一方面,唐朝位于中国古代社会从前期到后期的过渡阶段,服饰的演变也具有这种过渡性质。就是说,唐朝服饰一方面继承了南北朝以来逐渐形成的袍衫裙襦形制,另一方面将它们完善为制度,贯彻到从皇帝常服官员常服到平民常服的所有方面,其影响直至明代。所以,了解唐代服饰,就为了解中国古代后半期的服饰(除了清朝)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由于研究一个朝代的服饰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广泛性,研究量比较大,查阅资料比较困难,因此本文只从唐代男性服饰一个角度去探索唐朝的社会生活。下面就唐代男子服饰及其特点做简单介绍。

一、唐代男性服饰

(一)官服

唐代男性礼服主要包括:祭服、朝服、公服、官常服等四类,其中祭服、朝服、公服是体现儒家传统审美、礼仪制度精神的礼服,精美华丽。不仅对穿着者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规定,且各依“服令”适用于不同的场合。这是自周礼以来,儒家传统的礼仪等级制度在经历400年的动荡之后再次在服饰制度上的回归,体现的是大唐职官制度的礼仪精神。官常服则是唐代华夷杂糅的社会习俗对汉族传统服饰从外形到制度精神的补充与完备。

唐建国以后,曾于武德与开元年间两次对皇帝、太子、百官、世庶的内容做了规定。归纳起来,唐的官服按礼节轻重划分为:祭服、朝服、公服、常服。

1.祭礼服

(1)皇帝的祭礼服

在封建帝国中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制服作为衣冠服制的代表,在隋唐时期得到了彻底的完善。隋开皇年间改革了北周的冕服制度然后将它定型,隋炀帝则有选择性地恢复了周汉的冕服制度,唐代则遵循了隋代的定制,所以,在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以及《三才图会》中都能看到比较完善的衮冕形象:头戴冠冕,上身穿着宽袖直领上衣,下身穿群裳,腰间系玉带、佩绶,腹前面系敝膝,足上着赤舄。实际上衮冕,只是皇帝的众多祭礼之服中的一种。武德四年,唐高祖颁布了衣服诏,规定了皇帝的服装12种,其中冕服依照周代的礼制确定为6种,它们是:“大裘之冕、衮冕、鹜冕、毳冕、绣冕、玄冕。”

(2)皇太子的礼服

唐代的服制规定,皇太子的服制有五种。由太子内坊下辖之内直局管理。其中皇太子的冕服只有衮冕一种。因为皇太子在等级上比皇帝低一等,所以其衮冕也比皇帝的衮冕要低一等,具体地说,即头上戴的冕,冕板前后各悬挂的九条用九颗白珠串成的旒,冕的左右两侧用青丝带悬挂着玉充耳,用犀角簪束发;上衣是黑色的,绣上“龙、山、华虫、火、宗彝”①五种花纹,有绣花的领口;下裳是红色的多褶大裙,上面绣“藻、粉米、黼、黻”②四种花纹,共九旒九章,腰间束大带,系有火、山两种花纹的蔽膝;佩带由红、白、淡青、红黑色四种颜色丝绦织成的绶带;腰带上悬挂着玉柄剑、玉镖首、玉双佩;足着红袜、赤舄等。但太子们在穿自己的礼服侍从皇帝参加各种重大活动时,因个人的政治处境与性格的不同又有不同的表现。

(3)品官的礼服

群臣的祭礼服有五种:衮冕、鸳冕、毳冕、绣冕、玄冕。唐初《武德令》规定:一品官员穿衮冕;二品官员穿鸳冕;三品官员穿毳冕;四品官员穿绣冕;五品官员穿玄冕。具体减等的做法,据《周礼》记载:“自天子而下用九旒、七旒、五旒、三旒。”③唐代九旒规格用于皇太子的冕服,群臣的冕服使用规格范围只能从七旒到无旒的弁服。但随着高宗显庆九年废大裘冕到玄宗开元十七年(729)之后,唐玄宗朝拜五陵得时候,只穿平时的素服而已。群臣的礼服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群臣对冕服“尊卑相乱”的担忧,另一方面是皇帝对冕服繁文缛节的反感,所以自开元年以后,《武德令》只具虚文而已,

①《旧唐书·舆服志》

②《旧唐书·舆服志》

朝臣随祭只穿素服。

以上这些规定繁缛的冕服,造型庄重、精美,色彩搭配和谐,为了显示它的崇高威严,虽有“只具虚文”的嫌疑,却也只能在盛大的典礼中使用。在其他的日子里,皇帝、百官只能穿统一规定的朝服、公服和常服坐朝示事、上朝听宣、坐堂办公、燕居休闲。

2.朝服

朝服,又称为“具服”①,是皇帝及群臣重大朝会时穿的礼服。朝服有皇室朝服和官员朝服,皇室朝服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皇帝和皇太子的朝服。

皇帝的朝服有通天冠。冠帽迎人面上加金质重叠的山形装饰,在这个装饰上附蝉一只,并在帽冠上装饰12颗玉珠。施舍珠翠,黑介幘,发带装饰翠羽組索,用玉或犀牛角质的簪导。身穿固定搭配的绛纱袍,红色罗裳。在其内衬白纱袍,其领、袖端、衣襟、领缘皆用织成料作装饰制作。白色的衬裙,镶嵌胡红色的裙裾和上边缘。在这套服装之上,装饰浅红色纱质蔽膝,白假带,方心曲领项饰。其佩革带、佩玉、剑、绶带、袜、舄与服色相同。如果是未成年的皇帝,则梳双童髻,戴空顶的黑介幘,插双玉簪导,加宝饰。各种祭祀以及冬至、朔日上朝,受朝贺、殿前拜王公、春节宴会、冬至宴会就如是穿戴。

皇太子的朝服有:具服远游三梁冠,这是皇太子第二等重要的礼服。与皇帝相比皇太子的帽饰要相对的简单一些,是皇太子随皇帝拜祭祖庙、还宫以及参加春节、冬至、朔日入期,祭先圣先师时如是穿戴。虽然皇太子的朝服较皇帝的朝服简单,但总体上仍大方、端庄、色彩和谐。因内衬少了裳裙,且袖端、衣襟、领缘的镶嵌眉头图案、没有图案,使得浅红与黑色的搭配穿戴更加轻便、醒目,体现了皇太子的活力。裙裾、群缘上也少了华丽的镶边,使得这套礼服体现了皇太子的最贵地位,又不会因和皇帝同时出现,产生“喧宾夺主”的错觉,当然这一点也是皇太子们极力想避免的。

对于群臣的朝服,那就更加简单。根据官品高低的不同又有所变化。一般头部又冠幘,玉簪导装饰,身穿浅红色单衣,内衬白纱衬袍,黑色的领缘、领袖,衣襟、裙裾,一律穿白色的裙。搭配革带、饰金钩,假带,曲领方心,绛纱蔽膝,足服白色袜子,黑色皮舄,身佩剑,纷,双佩,双绶等组成。这是一般五品官员以上官员陪祭、其他官员朝飨、拜表、大事等大典时的服饰。不过品级不同会有一些取舍。诸如六品以下去剑、佩、绶,七品以上要簪白笔。八品、九品去白笔、白纱中单、以履代舄。白笔簪于冠前,

长度右五寸。簪白笔因此成为文官的象征,此风在宋朝仍有流传。

3.公服

公服,是古代官吏在衙署内处理公务时所穿的一种服装,相当于现在公务人员所穿的制服。因为它只用于官吏,所以也被称为“官服”。和祭服、朝服相比,公服的形制要简便得多。同时,还省略了许多繁琐的挂佩,所以公服又有“从省服”之称①。有《新唐书·车服志》记载:“从省服者,五品以上公事朔望朝谒,见东宫之服也。亦曰公服。”其重要性低于朝服。其作用与朝服相同,区别在于,“礼重者用朝服,礼轻者用公服”。皇帝的公服有:武弁、弁服、黑介幘、白纱帽、平巾幘、白帢,其中太宗又创制翼善冠,于每年初一、十五视朝时使用。

武弁,和通天冠很相像,只是帽冠上附有紫貂尾、蝉。在图像资料中也没有见过皇帝戴武弁的例证。据孙机先生考证,隋唐代的武弁已转变成笼冠,是皇帝近侍的冠戴,可见此处所谓的皇帝公服武弁也仅为“具文”。

弁服是皇帝每月初一视朝时的公服。头戴用鹿皮缝合而成的如两手相合状的帽子,帽子上有攀以固帽,上装饰12颗玉珠。加玉簪以固发,身穿绛纱袍,下身穿素色群裳,装饰白玉双佩,革带上装饰小鞶囊皮包,內盛小双绶。白袜,乌皮履。

黑介幘,是皇帝拜陵的公服。没有冠帽上的装饰,白纱单衣,白色的裙,革带,素袜,乌皮履。南北朝以后,黑介幘与平巾幘的外形趋于一致,皇帝也很少穿,成为文官的公服之一。

白纱帽,乌纱也可以制此帽。配白裙,白衫,乌皮履,是皇帝的公服之一,但唐服令中备有白纱帽,不过是沿袭《周礼》的传统而已,皇帝戴白纱帽的实例很罕见。

平巾幘,是皇帝乘车马时穿的礼服。白帢是皇帝参加大臣葬礼时的礼服。不过,这两种服装和通天冠以下的各服一样,皇帝很少有真正穿的机会,唐服令中记载它们,完全是出于对周礼的传统的尊重,并没有考虑其实用性。

太子的公服是公服远游冠。自永徽以后太子的公服只有远游冠和进德冠两种。公服远游冠,簪导以下部分与朝服远游冠相同。绛纱单衣,白裙襦,革带,金钩碟,假带,方心,纷,鞶囊,长六尺四寸,广二寸四分,色同大绶。白袜,乌皮履。五日常朝、元日、冬至受朝则服之。

朝臣的公服有冠帽,幘巾,簪导,绛纱单衣,内衬白纱单衣,黑色的领缘、袖端、

裙裾,白色的裙。革带,金钩带,假带,方心,袜,单底鞋,背后加纷带装饰,皮腰包。是一品至五品,谒见东宫及其它公事时的制服,一般办公时的重要场合都可着公服。

“方心曲领”这是官员制服上的一种领项饰。在唐代朝服、祭服、公服中虽没有见到方心曲领的具体形象,但在宋人的传世写真中,却可多见方心曲领的形制。另外,对于允许佩戴各种和绶的官员,一般都是双绶,除一品佩双玉环佩外,其他官员按品级单佩或无佩。一品佩山玄玉,二品以下、五品以上,佩水苍玉。六品以下没有佩玉。绶按品级不同佩戴方式也不同。有佩绶者则一定还要在背后戴纷,皆长六尺四寸,宽二尺四分,各随绶色。除绶和纷外,唐官员还戴鞶囊,鞶囊外表有纹饰,二品以上用金缕,三品用金银缕,四品用银缕,五品用彩缕。

对于文官而言,七品以上穿朝服的文官一律簪白笔,五官则不簪。有提到舄和履的地方,除非特别注明颜色,否则一律用乌色,舄双层皮底,中间夹一层蜡,目的是为了穿着者在长久站立时防潮、防湿。履单层皮底,不具防潮功能,所以是低级礼服的配装。所有勋官及有爵位并任职事官的官员,散官、散号将军同职事,其正式的冠带是其散官本品的官服,外出任职则用其职事官的品级服。

武官们在宫中站班时,所穿的公服样式也是最适合其身份的,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另在九品之外还有低级官吏和政府办事人员,当时称作视流内起居与流外两种品级。

唐代的祭服、朝服、公服在实际执行中,因其礼节烦琐,不仅不方便穿着,而且穿着时也不便行动,所以虽然有明确的行文规定皇室成员以及官员在不同的场合应穿的不同服饰,但在实际执行中并没有按行文的规定具体去执行。至开元十七年(729),玄宗朝拜五陵,只穿平时的素服而已。朔、望常朝,也用常服。连太宗发明的朝服翼善冠服自此以后也被废了。皇帝礼服逐渐常服化的趋势,在开元年间彻底完成。朝臣的祭服、朝服、公服在实际执行中也屡有调整。

冕服、朝服、公服是唐代礼服制度的主要成分。纵观古代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如此精密严格的官服制度。隋唐的中国皇帝们不仅为自己的臣民制定了严格的服饰制度,而且还在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将此种服饰等级思想广播四方,形成了一个以长安为中心的唐服文化圈。

4.官品服色

官品服色就是官员服色的颜色作为区分社会成员身份贵贱、官位高低的手段。在唐代这个制度主要针对官民常服。

从文献记载可知,自先秦至隋唐,中国古代的先民很早就已经开始用颜色的“正”

与“间”来区分尊卑贵贱。赤、青、黄、黑、白是五中正色,其他需要两次染或多次染的颜色都被称为间色。隋唐以后,以服色论等级的制度被高度强化,服色因官员地位、职业的不同而不同,下不得僭上,上可得拟下。公卿高官衣着朱紫,荣宠显赫,下级官吏身衣青绿,工商、皂隶、贩夫屠夫身穿白衣,各安其分。地位高者占有的颜色也多,地位卑贱者占有的颜色少,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官品色服”或者“品色衣”制度。

(1)赐服和借服

因为服色“下不得拟上,上可得兼下”。所以,下品如果想服上品的服色,就必须有一个“被赐”或“借用”的过程,只有经过这个被赐的转变才能下品服上色。所以在唐代官品服色中还有借绯、赐绯、赐紫等名目。

唐前期的赐服或借服,通常发生在诸如:官员出京外任或做使臣、四级官员受特殊恩宠等情况。《朝野佥载》中记载,吉顼揭发酷吏来俊臣“聚结不逞,诬遘贤良,赃贿如山,冤魂满路,国之贼也”的罪行有力,于是“除顼中丞,赐绯”。吉顼不仅被升官还被赐绯色服。这是唐朝前期比较典型的赐服方式。唐代的“赐服”、“借服”等形式是对以散官品级为制定基础的“官品服色制”的补充。这一特点,在唐中晚期,尤其是在职事差遣制度发生变化后得到充分发挥。由于散官的升迁制度混乱,职事官地位提高,许多官员拥有高于散官品级的职事官地位,如再以散官品级为服色制定标注,势必会产生一批低级品色官服的官员活跃于朝堂的局面。

(2)黄袍

自“黄袍加身”使宋太祖登上帝位之后,黄袍和龙袍一样被看做帝王的象征。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黄袍”作为帝王的专用衣服,也起源于唐朝的官品服色制。唐代以前的帝王受“五德终始说”的政治哲学影响,更多的接受五德终始说所强调的五正色相生相克的思想,以自己政权所得之“正色”为自己王朝的尚色。唐建国以后,依据火生土的五德终始说原理,唐得土德,服色尙黄。武德初年“因隋旧制,天子宴服,亦名常服,唯以黄袍及衫,后渐用赤黄,遂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唐初皇帝使用的是赤黄色,是追随隋旧制的结果,对黄色系的其他黄色并没有严格执行禁服令,散官九品以上官员朝参及视事仍可以服黄色,不加禁止。直到高宗上元元年(674)后,禁止一切黄在民间流行。

隋唐以赤黄为尊的思想,与传统儒家天人合一的理论无关,在经过近400年的名族融合之后隋唐统治者看来,皇帝的服色一定是当时技术条件下最鲜艳、最明亮的颜色。唐初皇帝使用黄色是沿袭隋代旧制的结果,不过由沿袭到确立体现的则完全是唐人的色

彩审美心态和唐天子皇权高度集中的事实。

(3)绿帽子

绿帽子或绿头巾,它虽没有具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可能会以绿幘、绿裹巾、绿帽子等不同形式出现,但它的绿色,决定了其在中国服饰文化中有着非常著名的符号性和文化意义。

以绿色作为帽子、头巾的颜色,在唐代已经达成了“贱服”的社会共识。可资佐证的是唐人虽不拒绝绿色做服色,六七品官服色虽绿,帽子却不是绿色的。据《封氏闻见记》记载,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日数为等级,日满乃释。吴人著此服出入,州乡以为大耻。皆相劝励,无敢僭违”。①从这段记载中可见,在封演活动的唐中期,绿色的头巾在吴人中间已被看做耻辱的标志,但封演并没有交代,吴人为何以此服为耻的原因。后世明朝郎瑛《七修类稿》“绿头巾”条对此作了解释:“……但又思当时李封何必用緑巾。及见春秋时有货妻女求食者,谓之‘娼夫’,以绿巾裹头,以别贵贱。然后知从来已远。李封亦因是以辱之。”②对于郎氏源自春秋“娼夫”的解释,无从考察,如果是郎氏假托古人的话,至少可以证明,明代有关绿头巾已具“娼夫”的符号意义。

“绿头巾”一说虽与唐官品服色制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体现的仍是古代中国人对色彩等级的认识。换言之,在古人看来,色彩是有三六九等之别的。并由这种等级制演变成颜色禁忌。

5.平民的礼服

平民一生需要使用礼服的重要时刻主要有三次:1、成人冠礼;2、成家行婚礼;3、为死者行葬礼。这三次囊括了一个平民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所有时刻。

(1)冠礼礼服

“冠礼”就是唐代男子的成人礼。唐平民进行加冠时,先由“赞者”为加冠者加冠两次,即依次戴上一巾、一爵,与巾爵相配的具体的服饰为:爵弁服“庶人介幘、服绛公服,方心,革带钩鍱,假带,袜、履”。进贤冠服“庶人黑介幘,服白裙青领,革带,袜、履”。进贤冠服“庶人黑介幘,服白裙青领,革带,袜、履”。缁布冠服“青衣素裳,庶人带,袜、履与介幘服同”。加巾表示加冠者从此可以成为一个家庭主人,能担负起家庭的责任;加爵表示加冠者从此成为社会的人,能担负起社会责任。行过冠礼的男子

①《封氏闻见记校注》赵忠信,中华书局出版,1958年

则可以进入人生的第二个重要阶段,从此就成家立业了。

唐代男子的冠礼具有极强的程式性、象征性和交际性。冠礼的礼服则是表达冠礼程式性与象征性的主要外在元素。

(2)婚礼礼服

婚礼时男子承担国家责任的开始,婚礼礼服是平民男子成年以后最重要的礼服。据《武德令》规定:“平民男子结婚时可以穿戴:爵弁、冠幘缨,簪导,绛纱单衣,白裙,革带钩鍱,假带,方心,袜,乌皮履。”①

(二)常服

唐代男子的常服分官常服和民常服两种,唐官民常服皆脱胎于便于行动的胡服,舒适灵便,是儒家传统的礼仪等级制度与北方少数民族便于行动的实用主义之间的一次大融合,体现的是大唐恢弘的包容之气和开放的心襟。官常服就是官员的“宴服”,也叫“燕服”②。原本是官员不在办公室时常穿的服装,不过随着唐代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官服虽名为常服,但“谒见君上,出入省寺,若非元正大会,一切通用”,成为官员的主要制服,普通百姓是不能穿的。民常服也可以称为“便服”,古已有之,“盖古之亵服也,今亦谓之常服。江南则以巾褐裙襦,北朝则杂以戎夷之制。爰至北齐,有长帽短靴,合跨袄子,朱子玄黄,各任所好”③。

1.官常服

唐代官常服,虽名为常服,但在实际使用中,不仅普通百姓不能穿常服,而且官员的穿着也有严格的等级限制。不仅如此,唐代的官常服在贞观年以后官员拜见皇帝,出入朝堂,群臣集会等都要穿常服。其大有取代祭服、朝服、公服的趋势。这种趋势发展至开元十七年以后就形成定式。唐中后期官员的朝常祭礼服的地位在实际应用中已完全被官常服取代,致使《开元礼》中有关服制的部分还没有行用即成具文。常服与礼服相较,更加简单、方便,所以很受官员的欢迎。唐自太宗始就喜着常服,他的常服一般搭配是赤黄袍衫,折上头巾,九环带和六合靴。玄宗时不仅废除了大裘冕,开元十七年以后,拜谒祖先都穿素服,每月的上朝也都穿常服,这种穿法上行下效,太宗朝时,重要的节日和盛大的典礼时还有穿礼服的记载,玄宗朝后期至五代,即使特别盛大的典礼,皇帝和官员大都仍以幞头袍衫、穿靴束带为主。日常中的官员更是以常服为主要制服。官民的服饰款式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区别仅在于材质、颜色与佩饰上。

①《武德令》

②《旧唐书·舆服志》

由于唐王朝的血统和对胡俗的认同感,常服还存在胡俗影响下变异的特殊情况,主要包括袴褶服、缺胯袄子、半臂、革靴等内容。

(1)袴褶服

根据文献资料看,关于袴褶,在隋唐之前有两种形制存在,一种是传统汉族的袴褶。《中华古今注》认为“袴盖古之裳也,周武王以布为之名曰袴;敬王以缯为之名曰袴,但不缝口而已,庶人衣服也”①。可见此“袴褶”应该是并列词,同指裤,只不过材质不同,褶是麻布的裤,袴是丝帛的裤,与此种袴相配的足服是鞋,是“讲武之臣、近侍者”穿服的装束。这种袴,周、秦、汉直到汉昭帝之前,不论男女都没有裆。

(2)袍衫袄子

袍衫袄子是唐男子最常用的服装。圆领、长过膝,为方便行走,通常在膝下加襕。加襕襦袍是两层丝帛中间絮丝絮的棉袍,适用于秋、冬季;加襕衫是单或夹的袍,适用于春夏季使用。

(3)半臂

半臂在唐朝可以男女通用,但是唐代男子与女子的穿着半臂不同之处在于,唐男子在使用中也有将其穿在外衣之内作内衬,起垫肩作用。男子着半臂多为圆领,但随穿着者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不同,其质地、纹饰、色彩的不同较大。

2.民常服

唐代庶民男性的服饰目前资料很少,在通过查阅唐代服饰的相关资料以及唐代壁画的相关资料后大概总结如下:

(1)半臂袍

唐代庶民在劳动的时候,上身一般穿圆领窄袖短上衣或交领窄袖短上衣,外罩长仅及膝的半臂袍,腰系缕带或革带。庶民的半臂袍与贵族的半臂相较,更加实用,首先,庶民男子的半臂袍通常都较长,可以将内着的短上衣罩住,这样既方便行动,又能最大限度的保暖散热。其次,庶民男子的外罩半臂出白色外,还有赭绿色和绿色。

(2)裤装

在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庶民下身穿紧口翻边的胡服长裤,而且在敦煌壁画中的奴婢、猎户、乐工、商旅都有着此装的形象。唐庶民着束裤,一般束于膝盖之下,和魏晋南北朝的裤褶束于膝盖之上的做法是有很大不同的。

(3)履

唐代庶民男子足服着履的情况较多,这一时期的履有:麻履、线履、藤履、草履、棕履。除了履之外还有木屐和靴。靴的使用,从壁画材料来看,下层劳动人民穿靴主要集中在猎户、马夫、力士、乐工等职业者,猎户、马夫要骑马,力士、乐工有表演要求,所以虽身处下层也以穿靴者居多。普通劳动者要参加耕作,还是以履为主。

二、男性服饰特点

唐代疆域广大,政令统一,物质丰富,与西域、中亚细亚及中东各国各民族频繁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其间接或直接的影响了唐代男性服饰,使其出现了受胡服影响深刻、等级分明、时尚绚丽、装饰性明显、实用、地方性、受胡服影响等特点。

(一)受胡服影响

在唐朝,胡汉文化相融合的文化效应得到最为充分的释放。与观念意识、气质、礼法、饮食、歌舞等都受胡风影响一样,唐代服饰也大受胡气浸染。所谓胡服,系指西域地区诸少数名族以及印度、波斯诸国的服装式样而言。其通常是头戴毡皮毛,身著长衣及膝、衣袖瘦窄,领为圆领、翻折领或对襟开领,腰系革带,下身服紧身小口裤,脚著皮靴。隋唐时期由于中华文明广泛、深远的影响,有大量胡人自四面八方远道来到中国。他们在号称京华之地的长安、洛阳以及全国各大城市中,或者以其才干武略在朝廷中充任各种官职,或者从事经营珠宝、香料等异珍产品而穿梭往来芋各大都市。在女性中有着一批年轻貌美的“胡姬”,充当达官贵人的侍妾,或在大都市酒肆中陪客、卖笑。诸少数名族大量地涌入或者定居,各种穿著的服式也影响到了隋唐的社会生活。如小圆帽、折领、窄袖、短胯褶、小口裤、皮和带、皮靴等服式都明显地受到胡服的影响。在隋及唐前期,两京、大都市中汉族男子无不竞相仿效,服胡服、学胡装成为风尚。唐代盛行的圆领缺骼袍、裤褶、懊头、胡帽、靴等都源自胡服。并且到唐代,以“褒衣博带”为特色的汉魏服饰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唐人张文成在著名的《游仙窟》小说中,描写了少年张郎在神仙窟与崔十娘邂逅的一段露水姻缘。在张郎与崔十娘就寝前,十娘唤侍女为张郎“脱靴履,叠袍衣,阁蹼头,挂腰带。”靴履即长黝靴,袍衣即缺骸袍,而蹼头则是这一时期男子无论贵贱老少皆穿戴的服饰。蹼头是受鲜卑帽直接影响的产物,渊源于北魏,创制于北周,定型于隋,盛行于唐,历宋、元、明,直到清初被满式冠帽取代,蹼头及其变体,通行了整整1000余年,是这一时期我国男装的独特标志。再如圆领缺骻袍是唐代最典型的胡服,也是最具代表性、最为流行的唐代男装。缺骻袍是在旧式鲜卑外衣的基础上参

照西域胡服改革而成的一种北朝服装:圆领;衣侧开衩,衩口最初较低,后渐高,直抵骻部,故以“缺骻”命名。较之汉魏的褒博衣冠,缺骻袍具有简单便利的特点,所以很快就成了百官士庶最常用的服装。

(二)等级地位明显

在唐代服饰中,社会角色的标志性极强,不仅表明穿着者的性别差异、社会地位、社会职业,还标志着穿着者所处的政治集团,信仰派系。例如,就拿常服来说,在隋朝初年,上自皇帝下到庶民都穿黄袍,不同的是贵臣束九环带,帝王束十三环带。而且,帝王还戴乌纱帽。但是,到了唐初,皇帝不让士庶穿赤黄色,自己则以赤黄袍衫、折上头巾、九环带、六合靴为常服。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敕规定官员三品以上穿紫袍衫、五品以上穿朱、六品以下直至庶民均穿黄袍。到唐太宗贞观四年(630),更详细规定了常服的服色,即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并仍然允许穿黄袍,但是,在贞观四年后常服又经历了一些变化,到上元元年(674)八月,唐高宗再次下诏完善服色等级,规定“文武三品已上服紫、金玉带十三銙,四品服深绯、金带十一銙,五品服浅绯、金带十銙,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并银带、九銙,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清、并瑜、石带、九銙,庶人服黄,铜铁带、七銙”。①这次诏令还有一项重要规定,即禁止流内官穿黄袍衫。自此以后,唐代官员常服的服色基本都按品级以紫、绯、绿、青为准,不同级别的官员都有各自不同的常服颜色,等级划分十分明显。此外,官员袍服的质地、花纹、图案也有区别。七品以上官员可以服花纹绫,以下至九品只能服

五品以上官袍服的纹饰图案制作鲜丽华美,有雕、鹘、鱼、雁、花、草等动植物形状。如雕取义威武,雁取义行列有序。

由此可见,虽然唐代社会风气开放,社会繁荣,但还是没能挣脱封建等级观念的束缚,其表现就充分体现在其服制的变化上。

(三)时代变化明显

唐代时期,男性服装样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缓慢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变革。它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约相当于隋及盛唐时期,后一阶段约相当于中晚唐并沿至五代。在前一阶段,自隋文帝改革胡服,宣布“复汉魏衣冠”之后,经历唐初太宗、高宗时对服制、服式作出规定可说是创制时期。它一直相沿到盛唐玄宗之世。不①李斌城、李锦绣等《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1996年

过,在相承中亦有变化。即服装由俭朴而入奢华,纹饰由简单而趋于复杂,花纹样式不断翻新,胡服胡妆盛行一时。中晚唐时期除承了前期的服饰外,衣冠服饰趋于端丽庄重而拘束,服式由窄袖、短衣、褶袴而趋向长袍裙、大口袖。同时,盛行一时的胡服胡妆则消融在中华衣冠的传统之中。

隋初,文帝宣布复汉、魏衣冠,这是对北朝以来胡服进行改革的整体而言。由于中国北方长期受到鲜卑族的影响,在服装式样上仍旧保持着游牧民族便于日

常行动的特点。以男子的袍衫而言,它既改变了魏晋至南朝时期大衣广袖的特征,也不同于胡服的短衣裤,而是服圆领、窄袖袍衫。男子服饰主要是袱头纱帽、袍

衫、革带、软底靴或乌皮履。

可是此种服式到了中唐以后却起了很大的变化。无论男子、妇女其衣衫襦裙都渐趋于宽大修长。衣服由紧身窄袖向宽大袖发展,裙式趋向长裙,皮靴趋向流行丝履。文人雅士们多服一种合领、对襟宽边的大袖衣,下装则服肥阔长大的长裙、袴,头戴高巾,足著丝履。男子服饰的这种时代变化特点是由唐代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决定的,是唐朝社会变化的表现和缩影。

(四)区域性表现突出

区域性指各地区的服饰有各自的特点,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南北差别上。南北方男性服饰的差别的表现主要是在用料上不同。例如毛褐在北方很多,在南方就比较少。宣州人曾以兔毛为褐,那不过是有钱人穿着玩的,一般人一定织不起。《宋史.徐铉赚》就有记载:南唐大臣徐铉到汴京出使,见到穿毛褐的就嘲笑,那是因为南唐没有。徐铉看不惯北方人的毛褐可能有某种政治或社会的因素,但同时反应出南北方服饰的不同。在用料上最讲究的是益州即四川。唐文宗时夏侯孜穿着桂管布衫上朝,文宗问他这布衫怎么如此粗涩,他说桂布厚,很抗寒,于是皇帝感叹了好久,也仿照夏侯孜的桂管布衫,此后,满朝文武官员都仿效。这就是说唐文宗以前,北方人尤其是京都人还不知道棉布衣衫的妙处,此后受南方影响才开始穿布衫。

在服饰样式上南北方也有不同。从史籍结合出土文物看,似乎南方男子穿半臂的不多,穿圆领长袍的时间也比北方晚,例如湖南地方在隋炀帝大业六年(610)还没有圆领长袍。另外,似乎江南地区就一直喜欢大袖,而蜀地直到五代时仍穿著窄袖衣衫。湖南长沙地区袍衫的下摆比较宽大也是地区特点。

南北之异在男鞋上的表现也很明显。北方所穿鞋中以靴最重要,这大约与北方畜牧业发达、骑马者多有关。与北方男子不同的是,南方男子穿靴的较少,穿鞋的却较多,

其鞋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草鞋。《旧唐书》卷45《舆服志》记载了刘子玄一段很有名的上疏,内容主要是说服饰中冠服与常服的不同、帷帽创于隋代等,其中说到“芒履出于水乡,非京华所有”就指出了南北在穿鞋上的不同。从史籍记载看,吴越、湖南等地都盛行草鞋。再如《全唐书》卷861伊用昌诗《题茶陵县门》有注曰“江南有芒草,茶陵民采之织履”就很好的说明了南方人喜欢穿草鞋。

总的来说,南方服饰和北方服饰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介于篇幅限制仅做简单的介绍。

(五)服饰图案别具一格

唐代男性服饰独具特色、别具一格,无论是款式、面料还是图案的设计都达到了最高水平。其服饰图案开始转向动物纹和花草植物纹,创造了宝相花、卷草、团花等装饰图案,也常配以禽鸟、蜂蝶、昆虫之类,以丰富画面内容,使之生动活泼。艺术风格丰满富丽、活泼清新,服饰图案达到了精美绝伦的水平。唐朝时期文化异常活跃,佛教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图案造型上也明显的带有宗教色彩。比如,当时比较盛行的宝相花图案,“宝相”二字是指“佛相”的意思,又名“宝仙花”等,是古代吉祥纹样,为富贵吉祥之象征。唐朝时期牡丹

盛行,因此宝相花图案多是牡丹花、莲花和大丽花相结合的花卉图案,体现了大慈大悲、华贵大方的特点。

唐代服饰纹样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卷草纹。卷草纹也称为“唐草”,是在忍冬草图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唐代装饰纹样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卷草纹也是多以牡丹和莲花为主花,再点缀一些石榴、葡萄、仙女和鸟兽等,饱满华美,动感强烈。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细腻精致。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特别是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后,就是唐代盛行的缠枝图案。除此之外,当时盛行的另一种图案就是团花图案,团花纹样是一种外圈为圆形或适合成圆形的纹样,花纹呈四周放射或旋转式纹样。其图形饱满匀称,内容丰富多彩,使图形产生合理的空间层次,极富装饰性。

唐代服饰的图案是整体上的发展,设计风格自由、丰满、华美、圆润,服饰图案的选材也运用广泛,佳禽瑞兽也逐渐用运到服饰图案上来,这在前面也做过介绍,其图案的主要纹样是鸟兽和花卉图案相结合,图案内容有盘龙、凤凰、麒麟、鸳鸯、孔雀、狮子、仙鹤、莲花、忍冬和宝相花等,图案新颖奇丽,别具一格。比如我国唐代武则天开始的百官绣袍:唐代袍服的纹样一般以暗花为多至武则天朝,又颁赐了一种新的官服,名叫绣袍,在各种不同职别的官服上绣以不同的纹样,图案精美细致。文官为鸟形:一

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雪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为;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未入流为黄鹂。武官的图案为兽形: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为虎;五品是熊;六品、七品为彪;八品犀牛;九品是海马。正所谓的文官绣禽,武官绣兽,由此得来“飞禽走兽”。这种做法到明清发展成补子,即以金丝、彩线绣成徽识,缀于文武百官常服的前胸和后背,使人一望而知其品级。

唐代服饰图案包容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中华民族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充分体现出唐朝国风的开放,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同时也由于服饰图案多姿多彩、寓意丰富,所以,经久不衰。

三、总结

衣冠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以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表现着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状况,是该时期物质生产和思想文化的综合反映,衣冠服饰的演变,同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意识形态、生活习俗等都有紧密的联系。本篇文章通过对唐代男性服饰的简单介绍,以及唐代男性服饰特点的综合研究,从微观层面展示了大唐独特的文化特质。同时通过对这些服饰质地、图案花纹、样式的描述,以及社会各阶层在不同场合服帽差异的研究,剖析了唐代男性服饰演变的内在因素以及其各种特点的形成条件及表现,以此映射大唐帝国的兴衰流变,这对于从更深层研究唐代历史无疑是有极其深刻的意义。同时,由于唐代兼容并蓄,繁荣昌盛的时代特征在女性服饰上表现得比较明显,以至于大多数学者都集中研究唐代女性服饰,关于女性服饰研究成果硕果累累,关于唐代男性服饰特点的研究却出现了空缺,至今尚未找见研究唐代男性服饰的成果!因此,本篇文章也肩负着弥补关于唐代服饰研究空缺的责任,从而为唐代服饰研究的充实和丰富发挥有益作用。

参考书目:

[1]徐连达.唐朝文化史[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68.

[2]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134-156.

[3]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M].文物出版社,1993:156-167.

[4]李斌城、李锦绣、黄正建等.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61-75.

[5]胡戟.二十世纪唐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12-120.

[6]刘肃.大唐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6:89-93.

[7]赵超.中国服饰的考古文物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56-78.

[8]陈高华、徐吉军.中国服饰通史.[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2:112-134.

[9]全唐书[M].卷五-一,中华书局,1996:112-123.

[10]新唐书[M].卷二四.四服志.中华书局,1986:78-90.

[11]纳春英.唐代服饰时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61-277.

唐代服饰文化及其对当代服饰的影响(精)

唐代服饰文化及其对当代服饰的影响 杨彩蓉 (052批专升本历史学学员) 论文摘要:唐代服饰文化内蕴丰厚,兼容并包,彰显大国风范,对当今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的传统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全新历史的今天,在文化领域,全球化和民族化矛盾日益尖锐,中国当代服饰要保持民族文化传统,以大唐帝国的民族创造精神为鉴,立足于汉民族服饰文化的沃土,兼收并蓄,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创造出具有中外合璧特色、浓郁民族风格和开放的当今服饰文化。继承和发展唐代服饰文化,发掘唐装的美仑美焕,创造出庄重典雅、大气磅礴的当代服饰文化,引领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服饰、文化、融合、传承、创新。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于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从服饰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人的审美意识的嬗变。二十一世纪,唐装风靡中华大地。我观察着那些纤细束腰、立领盘扣的女装,觉得这些款式很难和飘逸自由的大唐服相联。本文拟从唐代服饰的起源、发展、类型特征入手,探讨唐代服饰文化对当代中国服饰文化的影响。 一、唐代的服饰文化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这时期的服饰既保持汉民族文化本色,又吸收印度和伊朗的服饰特色,兼收西域、吐蕃文化并融入我国文化之中,展开了一次由南北向东西的服饰大交流,是我国服饰文化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 唐代的服装有官服、民服、男衣和女衣之分。官服是政治地位的标志,等级森严。(见电视剧《大唐帝国》中人物服饰)色彩与图案也有严格区分。平常男装多以圆领袍衫配乌皮靴为主既洒脱飘逸,又不失英武之气。 唐代女装富有时代性,往往由争奇斗艳的宫廷妇女服装发展到民间,被纷纷效仿,又往往受西北民族的影响而别具一格,是中国服装史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女子着装最为大胆的一种,其造型雍容华贵,妆饰富丽堂皇。服装多用大袖,以表现出婉转、舒展,给人以飘然若仙之感。其中贵族女性除律令格

唐朝服饰传统图案的研究结题

三、结题报告 正文(研究过程,内容,成果,如何研究的) 唐朝服饰中传统图案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前段时间我和同学们讨论热播的古装剧,由古装剧讨论到唐朝的传统服装,同学们总是说古装剧服饰怎么怎么唯美,还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唐装是不是唐朝人民所穿的?为什么旗袍这些又叫做唐装?4、唐朝服饰的图案都代表什么意思啊?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和同学们在网上找到一些唐朝服饰图片,并且开始搜集相关资料,开始课题研究。 二、研究过程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过程: 阶段时间活动内容方式 一、选题阶段6月10日—6月20日成立研究小组,与指导教师确 立选题 二、搜集资料阶段6月20日—7月20日1、实施研究方案,查阅文献, 并搜集相关资料。 2、编写问卷 3、在本校不同年级做调查问 卷、访谈。 4、进行观察、访谈。 三、分析整理资料阶段,并着手进行撰写工作。7月20日—7月25日对搜集资料进行整理和进行 问卷分析, 四、结题阶段7月25日—9月10日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结 题。 五、总结阶段9月10日—10月10日回顾研究过程,进行分析总 结。 (二)、研究方法: 此次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统计法相结合的方法。 1、资料查阅法:我们可以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查询. 2、访谈法:我们将对有关老师进行一次访谈,请他们向我们介绍一下唐朝的时代特点及那时候人们穿着的风格. 以学校的教师为被试,采取了个别访谈的方法,问题提纲如下: (1)、您对唐服有哪些认识? (2)、您认为唐朝服饰图案有什么特点? (3)、您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服饰吗? (4)、您认为该如何发扬我国传统服饰文化?

唐朝服饰

盛世华服 关于唐朝服饰的研究 公元618年至907年,中国历史进入到空前辉煌的时期--唐朝。唐王朝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创造出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唐代文明不仅兼收并蓄,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同时不吝传播,使中华声教被于四方,为世界文明发展史写下光辉的一页。 唐代初期,车服制度皆承袭隋制。到公元621年,才正式颁布车服之令,冠服制度开始确立。唐代是中国历代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唐代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方面都吸收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对外来的服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这使得该时期的服饰大放异彩,更富有时代的特色。由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唐代许多新颖的服饰纷纷出现,胡服在此时的影响巨大,尤其是对裤褶服饰的产生,将秦汉时期的交领、宽衣大衫、曳地长裙的服饰逐渐淘汰,转为盘领、紧身窄袖、合身的短衫、瘦长裙所替代。服饰文化影响深远,如今天的日本、韩国的传统服装大致都受唐服的影响。亦汉亦胡的半臂衫盛行于初唐,低胸翻领的胡服,风格独特。服饰逐渐的开放,强调体态的美感,配挂披或胡帽;鞋子除云头高履外还出现了小蛮靴。在加上织品的发展,许多轻薄细柔的布料被开发出来,因此透明的、多层次的穿着开始引领风骚。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服装特色有:袒胸、高腰、披巾、明衣、男装、胡服和所谓的“时世装”等。 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处处洋溢着人世的富足快乐。大唐海纳百川的襟怀使服装丰富多样,既有宽袍大袖的高贵华丽,也有胡服骑射的精悍利落。隋唐时期,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体现出唐朝政权的巩固与强大。在服装服饰上也达到空前繁盛时期。隋唐时期的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圆领袍、衫,上自皇帝下至杂役都可穿着的常服。隋唐时,一般人是穿白色圆领的长衫,低下阶层穿的是用麻、毛织成的「粗褐」。唐代的女装主要是衫、裙和帔;帔就是披在肩上的长围巾。还有特别的短袖半臂衫,是套穿在长衫外面。唐代初期的妇女还喜欢穿徂领的小袖衣、条纹裤、绣鞋等西域式的服装,她们的头上还戴着「幂离」、「帷帽」。隋唐的女装,以红、紫、黄、绿四种颜色最受欢迎。 一.唐帝王至平民男子 隋唐帝国的疆域得到了前人难以企及的开拓,为了管理这块广阔的领土,在总结、继承秦汉以来封建国家政治制度的基础上,隋唐时代建立了有史以来最完善的官吏管理制度。与此相配合,隋唐的官员服饰制度也形成了一套十分完备的等级森严的体系,它包括有祭服、朝服、公服、常服四个部分,各个等级之间是以不同的文饰以及色彩严格分开的。 唐皇帝便服(常服)隋唐时期,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交频繁,体现出唐朝政权的巩固与强大。在服装服饰上也达到空前繁盛时期。隋唐时期的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圆领袍、衫,上自皇帝下至杂役都可穿着为当时的常服。此图为穿对襟、阔袖便服衫的帝王。(左图为穿对襟、阔袖便服衫的帝王) 唐皇帝冕服(祭服)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 祀典礼时所戴礼冠。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 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 后垂有“冕旒”。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 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 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此外还有蔽膝、 佩绶、赤舄等。(右图为帝王的冕服)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传统服饰在现代服装中的设计应用

中国传统服饰在现代服装中的设计应用 --唐朝服饰元素 专业名称:服装设计学号:200805112150 学生:刘新华 指导老师:李君 摘要: 中国有渊源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和精髓。在提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念的今天,中国元素也越来越多的被服装设计师们运用在了自己的设计中。然而,简单的玩味中国元素,是不能让中国的服装设计走出困顿的。有接纳的胸怀,对待新观念、新现象要选择性的更加宽容,要学会吸收和汲取,要学会把自己放进去,去接受,去思考,这样才可能使设计作品能与时代同步。 其中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服饰以其众多的款式、艳丽的色调、创新的装饰手法、典雅华美的风格,成为唐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唐朝对现代服饰和对以后服饰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唐朝元素仍一直被应用于现代的服装设计中。 中国传统服饰既具独特性,又共同遵守着中华传统审美的共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服饰审美语言;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代表性。对它进行总结和研究,不仅可以深化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内涵,也有助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关键词:传统服饰,唐朝服饰,现代服饰,民族元素,设计应用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3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国内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研究状况 1.3.2国外对中国传统服饰的研究状况 第二章传统服饰文化中唐朝服饰文化 2.1唐朝服饰产生的原因 2.1.1政治繁荣 2.1.2 文化的开放 2.1.3唐皇室固有的胡人心态 2.1.4唐朝社会审美情趣 2.1.5唐朝女权意识的崛起 2.1.6佛教盛行 2.2 唐朝服饰 2.2.1 唐朝女子服饰及其特点 1 女着男装 2着胡服 3 襦裙服 2.2.2唐代大袖衫 第三章唐朝服饰元素的特点及应用 3.1唐朝服饰元素 3.1.1面料 3.1.2款式 3.1.3色彩 3.2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第四章对融入西方现代服装设计的中国传统服装元素的分析结语

唐代服饰研究

唐代女子着男装的旷达之美 [摘要] 唐代妇女冲破传统礼教的束缚,从宫廷侍女到仕流之妻,女着男装成为一种时尚。女着男装成了这个时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女子着男装不仅没掩盖其本身的美丽,相反着男装后女子更于女性的娇美中多了一份男子的洒脱与旷达的气质,使得她们更具魅力。 [关键词] 唐代襕衫胡服审美意识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唐统一了魏晋南北朝和隋的混乱分裂状态,建立了统一强盛的国家,对外贸易发达,生产力极大发展,较长时间内国泰民安。尤其当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更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在唐王朝289年近三百年的历史潮流中我国不仅在经济、文化、外交等诸方面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服装的发展上

也取得的辉煌的成就,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唐代的女着男装吧。 唐朝时期由于政治开明更是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因此女性的地位也是骤然提升,女人也可以像男人一样出门游玩、有自己的社交活动,这样女着男装蔚然成风,但即使这样,还应将一部分起因归于游牧民族的影响。当时影响中原的外来服饰,绝大多数都是马上民族的服饰。那些粗犷的身架、英武的装束,以及矫健的马匹,对唐女着装意识产生一种渗透式的影响,同时创造出一种适合女着男装的气氛。《新唐书五行志》记,“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帝与后笑曰…女子不可为武官,何为此装束??”虽说这太平公主此举有些恃宠撒娇,但也说明了唐初已经出现女着男装的倾向。女着男装的风气尤在大唐开元、天宝年间盛行。《中华古今注》记,“至天宝年中,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内外一体也。”《新唐书李石传》记,“吾闻禁中有金鸟锦袍二,昔玄宗幸温泉与杨贵妃衣之。”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女子仿制男装,穿着男装相当普遍。 《旧唐书舆服志》载,…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

中国唐代服装史(最终版)

服装史论文题目中国唐代服装史 姓名梁丽斯 所在学院广州大学 专业班级09服装设计与工艺(1)班 学号 096281922131 指导教师李菡 日期2009年 11 月 5 日

中国唐代的服装史 服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一种符号,它代表个人的地位,使人人各守本分,不得僭越。因此,自古国君为政之道中.服装是很重要的一项,服装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分。所以,在中国传统中,服装也是政治的一部分,其重要性,远超出服装在现代社会的地位。 服装对人类来说.蔽体御寒是它的首要功能。但人类的服装文明,自走出了惟一实用目的的时代以后,它的功能就变得复杂了。尤其在中国,古时服装制度也是君王施政的重要制度之一。促使服装发挥它的功能,达到它“天下治”的目的,最重要的因素在服色。服色有两大功能:一是区别身份地位,二是表示所处的场合。古代政府对全天下的人,都有规定的服色,尤其是天子、诸侯至百官,从祭服、朝服、公服至常服.都有详细规定,他们几乎是全穿着制服,因为穿制服的人多属上层阶级,是人们艳羡的对象,所以制服服色强烈地影响一般的流行服色。时代不断变迁,中国文化中不断加入外来文化,流行服色也会反过来影响制服服色,两种服色文化互相激荡的结果,产生了这段看似变化不大.事实上又有翻天覆地改变的服装史。古代的服装.依穿着场合,主要可分为.礼服、朝服、常服三类,每类又可分几种,原则是地位越高的人,得以穿的种类越多.可以用的颜色越多。中国服饰如同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渗透及影响而生成的。汉唐以来,尤其是近代以后,大量吸纳与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得以演化成整体的以汉族为主体的服饰文化。这正应验了服饰文化是潮流文化的代表CFP美国人类学家英菲的论断:”一个文化项目是外来渗透的结果,还是自然独立发明的产物,这个问题对于那些注重历史遗产的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对于那些运用比较研究方法的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所有文化中,90%以上的内容,最先都是以文化渗透的形式出现的。 唐代服饰的特点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唐统一了魏晋南北朝和隋的混乱分裂状态,建立了统一强盛的国家,对外贸交易发达,生产力极大发展,较长时间国泰民安。尤其当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更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这个时期吸收印度和伊朗文化,并融入我国文化之中,从壁画、石刻、雕刻、书、画、绢绣、陶俑及服饰之中,充分体现出来。

唐朝服装历史浅析

浅析唐代仕女服饰的特点 ——09时装设计(4)班段秋华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至今,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仍把唐朝时期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可见影响之久。 唐朝对异国衣冠服饰的兼收并蓄,创造了繁荣富丽、博大自由的服饰文化,将中华服饰的发展推到了顶峰。而身处其中的宫妇、贵妇及声色技艺行业的女性更是作为时代潮流的引领者,掀起了一场服饰美学的革命。 一、唐代仕女服饰的特色 1。开放的唐代女装 中国传统礼教对女性的要求非常严格,不禁约束了女子的行动,而且桎梏着她们的思想,要求妇女将自己紧紧包裹起来,稍有裸露便被视为放荡。唐代时期国风开放,女子的地位相对提高,在服装上出现了“袒胸装”,形成了独特的开放风格。唐代女子上着短襦,下穿长裙。“袒胸装”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身体的裸露,更反映了妇女精神的解放。这表明盛唐时期的妇女可以随心所欲地通过服饰来表达自己的要求和自由的思想,可以更大胆地表露自己身体妩媚的曲线,表达女人的自信。 2。唐代仕女的流行时尚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追求时尚不仅是当今女子的专利,在唐代已得到体现。唐代女装有一定的流行变化,被当时诗人称之为“时世妆”。唐代流行的女装款式为襦、袍、衫、裙、半壁等种类。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服饰雍容大度、典雅、华贵、飘逸、百美竞呈。 唐代女裙的颜色是非常丰富的,各种色彩争奇斗艳,有单色和间色之分。但当时最流行的是一种红色的裙子——“石榴裙”。在唐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诗句咏叹石榴裙,白居易的诗中就描绘过:“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还有一种流行的间色裙,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布料拼接起来,色彩上常以红绿、红黄、红蓝为搭配,色彩亮丽、对比强烈。 3。唐代仕女的特色服饰 盛唐时期外来文化的渗入,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使得女装从外形到装饰都大胆地吸收外来服饰的特点,创造出一些奇异多姿的特色服饰。唐朝的诸多新颖服饰中,胡服是影响最巨大的一种。胡服传入到唐代为止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流行于唐代妇女中,则是在唐代贞观到开元年间。胡服的特点是翻领对襟窄袖锦边,衣身宽大,下摆曳地,腰际束带,翻领和袖口都加有纹饰,纹样多为凤衔折枝的花纹。 二、唐代仕女服饰发展与女权主义的觉醒 与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朝代相比,唐代女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她们的言行较少受到严格的限制,在很多情况下都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就产生在这个时代。在服饰上,开始流行女着男装,服饰也变得更大胆,更艳丽,袒胸露背在这个时代成了时尚。 三、唐代仕女服饰对世界其他国家服饰的影响 唐代仕女服饰对邻国有很大的影响。中国的文化在唐代透过与各国交流,传到世界各地,亚洲的许多国家都受到很大的影响。直到今日日本、韩国、越南,

唐朝服装的特点

唐朝服装的特点 班级:高二(22)班b小班第三小组 人员介绍: 指导老师——洪峰老师(英语) 组长——盛晓 组员——张颖、陈海烽、黄强、颜晨、陈肖丞 课题——唐朝服装的特点 课题研究涉及的主导科目——历史、美术 课题研究涉及的非主导科目——语文、其他 目的: 现代服装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但仍可以看出一些传统的风格,而我们中学生对传统服装认识不够深刻。因此我们想要通过此次研究性学习深入了解古代服装的特点。 而我们之所以选择了唐朝服装,是因为唐朝那时侯经济比较发达,政治比较清明,人民生活比较安定,他们对服装的要是也别有不同,那时侯的安定生活更能体现传统的特色。 对于这次的研究,我们并不是很看重经过,我们注重的是过程,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让同学更好地了解传统,立足现在,展望未来。 意义: 在当今社会,各种流行元素严重冲击着我们的思想,使我们的审美观受到扭曲。而当我们在追随潮流的同时,却忽略了传统服装的特色,我们小组人员了解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想要通过了解传统服装的特色来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

目标: 1、使同学们对传统服装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宣传让更多的同学来了解传统服装的特点 3、服装和生活密不可分,可以通过这次研究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活和服装 4、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服装和现代服装的差异和联系, 从而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 假设: 高中生对唐朝服装不是很了解,但是通过这次研究活动,我们可以使身边的同学了解它,并逐渐喜欢上它。 内容: 要想研究高中生对唐朝服装的认识,首先我们自己就要全面而详细地了解唐朝服装有哪些特点及表现形式。而我们也会在以后的学习研究中向大家宣传,介绍我们的研究成果。 方法: 资料查阅法:我们可以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还可以通过网络查询。 访谈法:我们将对历史、美术老师进行几次访谈,请他们向我们介绍一下唐朝的一些有关背景和当时的有些流行元素或花色等,并请他们指导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开展我们的研究。 行动研究法:对同学进行适当的宣传,使他们对唐朝服装有更深刻的了解。 统计法:我们要了解唐朝服装的特点,并进行总结,归纳。 人员安排: 洪老师——综合指导

唐朝服饰元素在现代服饰中的运用

唐朝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发达的时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从出土丰富的唐代史料中可以看出当时服饰的丰富和华丽,它对外来衣冠服饰的广为吸收,使这一时期服饰大放异彩,更富特色。 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灿烂夺目的篇章,同时,唐代服饰更是丰富多彩。唐人的服饰融合了西域异族的服饰文化,且大胆创新,是中国服装史上最多彩、最丰富的时期。由此可见,唐朝服饰对现代服装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效果,众多唐朝服饰元素仍被广泛的应运用现代服饰设计中。文章从服饰图案、面料、款式、色彩、工艺五方面着手,分析唐朝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唐朝服饰;元素;现代设计;应用 ABSTRACT Tang dynasty was the most developed in Chinese feudal society .National unity ,Economic prosperity .From the Tang Dynasty unearthed rich in historical data can be seen when the rich and gorgeous costumes ,It is on the alien costume is widely absorb, make this one period costumes at home, more characteristics. The history of Tang Dynasty in ancient China 's most dazzling opened a chapter ,at the same time ,The Tang costume is more rich and colorful .The Tang costume the West fusion alien costume culture, And bold innovation, so it is the Chinese clothing history the most colorful, and the most abundant period .Thus, dress of Tang Dynast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garment industry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so ,many Tang Dynasty costumes element still is widely applied in modern fashion design .This article from the dress design, fabric, style, color, process five aspects in tang dynasty, analysis apparel elements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fashion design . KEYWORDS:Tang dynasty accessories; Elements; Modern design;

唐代女子服饰研究

唐代女子服饰研究 第一章前言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女子服饰反映了当时时代的开放,由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民族性 第二章唐朝女子服饰的种类 a)上衣儒裙 b)半臂 c)披帛 第三章唐朝女子服饰的特点 a)女着男装 b)色彩鲜艳 c)穿着胡服 第四章小结造成唐朝女子服饰特点的原因 a)隋朝奠定的物质基础 b)与各国各族人民的广泛交往 正文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思想开放,中外交流频繁。唐朝的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是数一数二的,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以致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 当时的唐朝国都长安,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仅君临全国,而且也是亚洲经济文化中心,各国使臣,异族同胞的亲密往来,无疑促进了服饰的更新与发展。服饰,作为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产物,与唐代文学,艺术,医学,科技等共同构成了大唐全盛时期的灿烂文明。 唐代女子的生活服饰在传承本民族服饰传统的基础上,吸取了西域文化的优良成分而创新发展,她们是唐代服饰文化的主流。而唐朝的女子服饰,也成为是中国服饰演变史中最为精彩的篇章。 唐朝女子服饰的种类 唐代女装有一定的流行变化,被当时诗人称为“时世妆”。她格调华美,生机勃勃,品类丰富,大唐三百年间的女子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儒裙,半臂和帔帛。 1.儒裙 儒裙,主要为上着短儒或衫,下着长裙的服装样式。唐代的儒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袄长于儒而短于袍,衣身较为宽松,也有夹衣或棉衣。儒,袄有窄袖和长袖两类。衫是无袖单衣,有对襟及右衽对襟两种。儒的领口常有变化,如圆领,方领,斜领,直领,鸡心领等等。盛唐时期,中外交流繁荣,人们思想开发,有一时流行袒领,最开始时时有宫廷妃嫔,歌舞者所穿,后来也得到仕宦贵妇的垂青。方干曾有《赠美人》诗:“粉胸半掩疑暗雪”,或许描述的就是这种装束。 裙的造型是一种长方形的方片直裙,唐初流行紧身窄小的服装款式,裙子的形式流行高腰或束胸,贴臀,宽摆及地的样式,这种样式不仅显露了女性的形体美,也表现出富丽潇洒的优美风度。 2.半臂 所谓的半臂,是一种套穿与大袖衣的外面而不遮掩大袖的短袖外套,也称其为“背子”。

唐代女子服饰研究

浅析唐代女子服饰 学生:蒋雅婷 指导老师:刘真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128) 【摘要】:唐代女子服饰妖娆多姿,大胆展现人体美的襦裙服,女着男装和穿胡服的盛行,以及多种多样的首服,丰富的妆饰和不同样式的靴履等都体现了大唐文化的繁荣,也体现了唐代对一切外来文化及事物的包容心态,展示了作为泱泱大国所具有的非凡气度。本文通过用考古资料和传世文献结合的方法对唐代妇女的服饰进行了研究,然后结合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对唐代女子服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唐代妇女服饰之所以繁荣的背景进行了论述,继而对唐代女子多种多样的服饰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述,让我们领略到唐代妇女服饰的繁荣,并且对唐代妇女的面部妆饰通过图片的形式,作出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最后对其在我国服饰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意义进行了简单的概括。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各个方面都有服饰有着密切的关系,共同造就了唐代女子服饰的繁荣,使其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让我们看到唐代女子服饰的精彩与魅力,是任何其他朝代和民族都无法比拟的。了解唐代妇女的服饰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唐朝的历史,而且对现在的服饰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唐代女性服饰装饰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并蓄古今、博采中外,创造了繁荣富丽、博大自由的服饰文化。在盛唐成为亚洲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其工艺美术和服饰文化在华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域文化的影响而推陈出新,将中华服饰的发展推到了顶峰,掀起了一场关于服饰美学的革命。 一、服饰文化的背景和特征 (一)服饰的背景 唐代疆域广大,政令统一,物质丰富,和西北突厥、回纥,西南吐蕃、南诏,东北渤海诸少数民族,都有密切交往。长安当时是最发达的国际性城市,由长安经新疆西通印度、波斯、地中海,商旅络绎不绝,海路以广州为海口,经南洋西通印度洋,直到非洲东岸和地中海南岸诸国,东与朝鲜、日本交往更加频繁。当时长安和广州等城市住有大量外国人。唐代国家强大,对于外来文化采取开放政策。外来异质文化,一经被大唐文化所吸收,便自然成为大唐文化的补充和滋养,这也使

唐代男性服饰研究概述

唐代男性服饰研究 摘要:唐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辉煌时期,政治和经济的雄厚基础,以及文化和艺术的繁荣,深刻的影响了作为其载体的服饰的风貌。唐代的服饰不仅雍容华美,其进步的服饰文化更是影响深远。它的开放性、容纳精神和突出个性的特质不仅为后世留下了美轮美奂的唐代传统服饰,还对启示后世的服饰审美和意识有深远的影响。本篇文章通过对唐代男性服饰及其特点的介绍,进一步从微观层面上展示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及其社会风貌的独特,从而填补了历史上对唐代男性服饰研究较少的空白,对现今社会服饰的发展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关键字:唐代;男性服饰;特点 服饰的发展也有其自己的历史沿革,服饰史也是生活史的一部分,其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就日趋兴盛,成果众多。唐朝自然是服饰史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重要,一方面在于唐朝的繁荣昌盛,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时尚。另一方面,唐朝位于中国古代社会从前期到后期的过渡阶段,服饰的演变也具有这种过渡性质。就是说,唐朝服饰一方面继承了南北朝以来逐渐形成的袍衫裙襦形制,另一方面将它们完善为制度,贯彻到从皇帝常服官员常服到平民常服的所有方面,其影响直至明代。所以,了解唐代服饰,就为了解中国古代后半期的服饰(除了清朝)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由于研究一个朝代的服饰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广泛性,研究量比较大,查阅资料比较困难,因此本文只从唐代男性服饰一个角度去探索唐朝的社会生活。下面就唐代男子服饰及其特点做简单介绍。 一、唐代男性服饰 (一)官服 唐代男性礼服主要包括:祭服、朝服、公服、官常服等四类,其中祭服、朝服、公服是体现儒家传统审美、礼仪制度精神的礼服,精美华丽。不仅对穿着者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规定,且各依“服令”适用于不同的场合。这是自周礼以来,儒家传统的礼仪等级制度在经历400年的动荡之后再次在服饰制度上的回归,体现的是大唐职官制度的礼仪精神。官常服则是唐代华夷杂糅的社会习俗对汉族传统服饰从外形到制度精神的补充与完备。 唐建国以后,曾于武德与开元年间两次对皇帝、太子、百官、世庶的内容做了规定。归纳起来,唐的官服按礼节轻重划分为:祭服、朝服、公服、常服。

唐代服饰的特点与发展

唐代服饰的特点与发展 (一) (二) (三)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唐统一了魏晋南北朝和隋的混乱分裂状态,建立了统一强盛的国家, 对外贸交易发达,生产力极大发展,较长时间国泰民安。尤其当盛唐成为亚洲各 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时期,更是我国文化史上最光辉的一页。这个时期吸收 印度和伊朗文化,并融入我国文化之中,从壁画、石刻、雕刻、书、画、绢绣、 陶俑及服饰之中,充分体现出来。 (四)时至隋唐,中国服饰最明显的特点是双轨制。在大的祭祀场面,穿汉人的传统衣服。在平时,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鲜卑装)系统,。 (五) (六)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着绿色曳地长裙、腰垂 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从而对“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 即裙裾扫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七) (八)慢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 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 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 (九) (十)唐代女服的领子,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短襦长裙的特点是裙腰系得较高,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十一) (十二)“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丝”。“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唐代的裙子颜色绚丽,红、紫、黄、绿争艳斗研,尤以红裙为姣姣者。街 上流行红裙子,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盛唐时期,就已经遍地榴花染舞裙了。(十三) (十四)也许是受阴阳五行说的影响,杨贵妃最喜欢着黄裙,那是地位的象征。 (十五) (十六)“慢来罗裙半露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开放的程度。 (十七) (十八)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影响社会风尚、衣冠服饰的一个重要因素。服装是社会政治气候的睛雨表。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 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唐朝的京师长安,是当时政 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在古城西安,雁塔晨钟、草堂烟雾、灞柳风雪、骊山晚照、华岳仙掌、碑林石刻仿佛还萦绕着袅袅的盛唐 之音。和唐朝政府有过友好往来的国家,曾经有三百多个。灿烂的中国文化,通 过他们传到世界各地。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仍把唐朝时期的服饰作 为正式的礼服,可见影响之久。外国的友好使者云集长安,也把他们的文化的种 子,播撒在八百里秦川。唐朝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艺术都吸引了外来的 技巧和风格。对异国衣冠服饰的兼收并蓄,使唐朝服饰的奇葩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唐朝服饰研究

唐朝服饰文化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小组——(5)组 (一)选题意义 服饰文化见证着特定朝代、历史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生产力状况与文化发展程度。为了进一步了解服饰文化的特点、形式及其影响,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我们小组进行了对唐代服饰文化的具体研究。 (二)研究方法 在这次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并上网收集了相关图片,同时,我们又向老师请教了当时的背景资料,通过分工合作进行整理,以保证我们的研究成果更具科学性。 (三)研究内容 唐朝,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国家,其经济水平及生产力水平的发达,对唐代的官服,民服产生了深远影响。服装是社会政治气候、经济基础的晴雨表,唐代的鼎盛,使其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唐朝的京师长安,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因此,唐代的服饰文化也吸收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使唐朝服饰的奇葩开得更加鲜艳夺目。同时,唐代的服饰文化还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研究唐朝服饰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形态和结构的鉴赏,健全我们的审美观念。 唐朝服饰文化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唐朝服饰发展 研究时间:研究背景: 服饰文化见证着特定朝代、历史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生产力状况与文化发展程度。为进一步了解服饰文化的特点、形式及其影响,丰富我们的课外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我们进行了对唐代服饰文化的具体研究。 唐朝,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国家,其繁荣的经济对唐代的官服,民间服饰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唐朝服饰还受宗教文化传播,审美观念的影响并吸收借鉴了印度服饰的特点。下面进行具体介绍: (一)服装的意义 服装是社会政治气候、经济基础的晴雨表。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唐朝的京师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中心。 和唐朝政府有过友好往来的国家,曾经有三百多个。灿烂的中国文化,通过他们传到世界各地。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仍把唐朝时期的服饰作为正式的礼服,可见影响之久。 唐朝的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艺术都吸引进了外来的技巧和风格。对异国衣冠服饰的兼收并蓄,使唐朝服饰的奇葩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二)总体概述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 (三)女子服饰特点 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1)唐朝女子服饰 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唐朝女服较之其它朝代,具有强烈的自信心与流行意识,更加追求大气飘逸与华丽绚烂。 (2)配件-半臂

唐朝服饰研究分析

唐朝服饰研究分析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每个时代的服装都有个性鲜明的时代风尚。众所周知,唐代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这个时期的服装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唐朝时,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主要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唐代女子冠服非常丰美华丽,装饰奇异纷繁,大致可分为三类,襦裙服(短上衣+长裙),男装,胡服。 唐代男子服饰,在延续传统的交领、对 襟汉服的基础上,多了新的款式。其一是幞 头,其二是圆 领窄袖袍衫。 唐代男 子,头戴幞头,身着圆领袍衫,下配乌 皮六合靴,既洒脱飘逸,又不失英武之 气,是汉族与北方民族相融合产生的一 套服饰。 唐代女服中有一种在贵妇间流行的款式:高腰襦裙。它将裙带高高系在腰线以上,比如胸下,甚至系在胸线上方,准确地说应称为齐胸襦裙。这种款式无论身材丰腴还是瘦削都能达到别样的飘逸效果,尤其是在以丰腴为流行的圈子中更受欢迎。

齐胸襦裙一般分为两种,分别是“对襟” 齐胸襦裙与“交领”齐胸襦裙,一般来说对襟 齐胸襦裙的使用范围更加广一点。 齐胸襦裙在唐朝仕女中非常盛行,现在保 留的不少古画、出土文物都有它的踪迹。可惜 由于今人对历史的遗忘,很多人看见齐胸襦裙的女性形象时反而以为 是韩国的服装,着实可悲可叹。 唐代女子服饰还有一大特点—— 女着男装。女子偏爱男装,于秀美俏丽 之中,别具一种潇洒英俊的风度,同时 也说明,唐代对妇女的束缚明显小于其 他封建王朝。 唐代服饰之所以绚丽多彩,有诸多 因素,首先是在隋朝奠定了基础。隋朝统治虽短, 但丝织业有长足的进步,唐朝贞观之治,使唐朝进 入鼎盛时期,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产量惊人,无 论产量,质量均为前代人所不敢想象,从而为唐代 服饰的新颖富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加上唐 朝时中国与各国民族广泛交往,友好往来,对过各 国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度,因而推出许多新奇美 妙的冠服。无论唐朝时期胡服盛行,还是女着男装, 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都是中国服饰

浅析唐朝服饰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f4273234.html, 浅析唐朝服饰文化 作者:刘陈曾琦陆志怡张漠李健楠 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01期 摘要:唐朝服饰制度在传承旧制度的同时吸纳了很多异域的元素,衍生出新的服饰文 化,具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唐朝时期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造就了服饰文化的繁荣, 有关服饰文化的著作层出不穷,且分门别类,从首服到衣袍再到鞋履,抑或佩饰、花纹和图案。服饰文化也渗透到文学、诗歌、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本文旨在对唐朝服饰文化发展的背景、唐朝服饰文化发展的过程和阶段特征、其在文学艺术上的体现及主要影响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唐朝;服饰文化;艺术 一、唐朝时期服饰文化发展的背景 唐朝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全盛的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等是促使其服饰发展繁盛的重要背景。唐朝兼容并蓄、华丽雍容的服饰文化对后世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和传承力。 在政治方面,周、汉、魏时期未能完备的服装制度到了唐代更加完备,并由此传承至宋代和明代。唐代对于外来文化采取开放政策,使外来文化一经被唐朝文化所吸收便成为唐代文化的补充和丰富(比如胡服和西域少数民族乃至中亚地区如印度、波斯服饰文化),这使得唐代服饰大放异彩,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涵。 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颁布著名的“武德令”中包括服装的新法令,规定皇帝服装14类,皇后3类,皇太子6类,太子妃3类,群臣服装共22类,命妇6类,各类服装的配套方式和穿 用对象及穿用场合都有详细说明。 “武德令”实施后,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4年下诏颁布服饰规定,此后多个皇帝也颁布了相关服饰规定。这些不断修改完善的服装制度,承接周、汉、魏传统习俗,从服装配套、服装布料、服饰色彩等方面构成了完善的组合,对后世服饰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初唐数十年间,都市手工业迅速发展,养蚕事业尤为发达,唐代纺织物以丝绸为主,而丝绸经由丝绸之路通往外邦销售更是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唐初推行“均田制”的土地分配和“租庸调”的租赋劳役制度经贞观(627—648年)、开元(713—741年)两个阶段,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经济发达造就了唐代奢靡的生活风气,从宫廷至民间,盛唐至晚唐的服饰崇尚宽大华丽。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足以看出当时经济的繁荣。

研究性学习论文-中国古代服饰与演变

. 古代服饰的演变

内容提要 1.总述 2.上古遗风 3.秦汉魏晋 4.盛世隋唐 5.宋明矜巧 6.清代易服 7.四次变革 8.结论 研究对象 从原始社会到清代的服装。 研究目的 初步了解我国古代服饰的演变过程,初步探究它与当时文化经济的联系。 上古遗风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所以那时的衣物大多简单古朴,形制较简单所以不作为重点探讨。但从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骨针来看,但是的缝制技术已经成熟,制衣技术已经很成熟。 养蚕技术的普及,商周时期的织物水平大幅提高。这个时期的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但并不等于不存在篮、绿等冷色。只是以朱砂和石黄制成的红黄二色,比其他颜色更鲜艳,渗透力也较强,所以经久不变并一直保存至今。经现代科技分析,商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染绘并用,尤其是红、黄等正色,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画笔添绘。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丝、麻。由于纺织技术的进展,丝麻织物已占重要地位。商代人已能精细织造极薄的绸子,提花几何纹锦、绮,和绞织机的罗纱。衣料用色厚重。

西周时,等级制度逐步确立,周王朝设“司服”等官职,掌管王室服饰。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分析,冠服制度,初步建立于夏商时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战国之交被纳入礼治。王室公卿为表示尊贵威严,在不同礼仪场合,穿衣着裳也须采用不同形式、颜色和图案。从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饰装饰虽繁简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国服饰的基本形制。 但是受限于生产力和奴隶社会对下层奴隶的压迫,这些制作水平较高的衣物仍只供王公贵族享用。 春秋战国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春秋战国时期,不仅王侯本人一身华服,从臣客卿也是足饰珠玑,腰金佩玉,衣裘冠履,均求贵重。 秦汉魏晋 秦汉时期的衣料较春秋战国时期丰富。特别在汉代,随着舆服制度的建立,服饰的官阶等级区别也更加严格。秦汉服装面料仍重锦绣。绣纹多有山云鸟兽或藤蔓植物花样,织锦有各种复杂的几何菱纹,以及织有文字的通幅花纹。随着西汉建元三年、元狩四年,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于是,中华服饰文化传往世界。自秦而汉,深衣有了一些发展和变化。从东汉社会上层来看,通裁的袍服转入制度化。秦代服制与战国时无大差别,保持深衣的基本形制。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不论单、绵,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合缝连为一体,上下依旧不通缝、不通幅;外衣里面都有中衣及内衣,其领袖缘一并显露在外,成为定型化套装。下着紧口大裤,保持“褒衣大裙”风格。足下为歧头履。腰间束带。 秦代服制,服色尚黑。汉代有了舆服制度。史书列有皇帝与群臣的礼服、朝服、常服等20余种。服饰上的等级差别已十分明显。 魏初,文帝曹丕制定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这一制度此后历代相沿杂而用之,直到元明。晋代的首服除幅巾为社会沿用之外,有官职的男子还戴小冠子,而冠上再加纱帽的称漆纱笼冠,本是两汉武士之制,传之又传,不仅用于男官员,并流传民间且男女通用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服装史的大变动时期,这个时候因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来住,胡服便成了当时时髦的服装。紧身、圆领、开叉就是胡服的特点。 盛世隋唐 唐代服饰在中国古代服饰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以至于现在人们仍然把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服装称为唐装。 经历了长时间的动荡与战乱,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第二个黄金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花纹有对雉、斗羊、翔凤、游鳞之状,章彩华丽。刺绣,有五色彩绣和金银线绣等。印染花纹,分多色套染和单色染。 “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丝”。“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唐代服饰的华丽程度邻人叹为观止。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和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唐朝的京师长安,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唐朝女子服饰研究

唐朝女子服饰研究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还是物质的生产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唐代开始,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特别是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后,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花团锦簇,争妍斗盛。正如五代王建所说:"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翩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华贵优美的服饰图案,是画工们在敦煌石窟用艰苦的劳动为后人们保留下来的珍贵形象的资料。唐代服饰的发展是整体上的发展,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于表现自由、丰满、华美、圆润,在鞋、帽、巾、玉佩、发型、化妆、首饰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特点。 唐代承前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就是唐代盛行的缠枝图案。 唐代的服装大量吸收突厥等少数民族的特色,显示了强大的国力和开放的风气。 隋代及唐初的女装,仍以小袖短襦佩长裙为主,裙腰束至腋下。盛唐以后,衣袖日趋宽大。衣服的领子有各种形式,如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特别是在盛唐以后还流行过一种袒领,大胆地露出半个胸脯。裙子的质料、色彩、式样以及装饰都大大超过前代。在贵妇当中曾流行一种精致的百鸟毛裙,百鸟之状、并见裙中。普通妇女则以穿石榴裙为尚,这种石榴裙一直流行到明清时期。除襦衫外,妇女还穿一种名为“半臂”的上衣。天宝年间,在妇女中还曾一度流行穿着男装,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开放程度。 唐代妇女的生活服装在传承本民族服饰传统的基础上,吸取西域异质文化的优良成分而创新发展,它们是唐代服饰文化的主流。唐代女装有一定的流行变化,被当时诗人称之为“时世妆”。它造型华美,品类丰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种: 襦(或袄、衫)、裙装 这是由女上衣和女裙配套的服装样式。唐代的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较宽松,也有夹衣或棉衣。襦、袄有窄袖与长袖两类。衫是无袖单衣,功用吸汗,有对襟及右衽大襟两种。衫在春秋天也可穿在外面,但和穿在外面有短袖的衫不同,后者称为背子或半臂。隋唐时襦和袄的领型受外来服装的影响,除交领、方领、圆领之外,还有各种形状的翻领。翻领以对称翻折的庄重造型,把观众的视线导向穿衣人的首脑部位,收到传神的效果。当时还把领、袖口等衣服结构部位当做纹饰的重点,加施镶拼绫锦或金彩纹绘及刺绣工艺,加强装饰美的风采,使着装效果更加雍容华贵。 裙子的造型向来都是一种长方形的方片直裙,方片裙的结构和人体的立体结构不是一种有机的适应,所以方片裙穿起来下摆不齐整,不是最完美的裙形结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