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学基础知识大全

经济学基础知识大全

经济学基础知识大全
经济学基础知识大全

一、经济学基础知识大全

基本概念:

1.GDP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三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投资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 I + X 式中:C为消费、I为投资、X为净出口额。

2.GNP

国民生产总值又称为国民总产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写成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GDP与GNP的区别

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不同在于二者计算依据的准则不同,前者是按“国民原则”计算,后者则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也即,GNP是一国居民所拥有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而GDP则是一国境内的劳动和资本所生产的总产出量。例如,中国GDP的一部分是由美国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工厂所生产的,这些工厂的利润应划入中国GDP但不应计入GNP;又如当中国的劳动力在海外市场取得报酬时,收入应计入GNP而不应计入GDP,由此可以得出GNP与GDP存在以下关系:GDP=GN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4.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CPI的计算公式是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5.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6. 通货紧缩

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当消费者价格指数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

7.居民可支配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就是指在家庭总收入中,除去一切必要花费之外,居民可随意支配的部分。

8.居民人均储蓄率

居民储蓄率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所占的百分比。居民人均储蓄率是居民平均存在银行的钱有多少。

9.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的指标,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即恩格尔系数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按此划分标准,20世纪90年代,恩格尔

系数在20%以下的只有美国,达到16%;欧洲、日本、加拿大,一般在20-30%之间,是富裕状态。东欧国家,一般在30-40%之间,相对富裕,剩下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分布在小康。

10.基尼系数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1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0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财政方面:

1. 财政收入

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抽泣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2.财政收入分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财政收入进行不同的分类。国际上对财政收入的分类,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下,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

一般性收入

3. 财政赤字

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

4.财政盈余

是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而形成的差额。

5..税收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6.税收的分类(按税收的管理和使用权限为标准分类)

①中央税。中央税是指由中央政府征收和管理使用或由地方政府征收后全部划解中央政府所有并支配使用的一类税。如我国现行的关税和消费税等。这类税一般收入较大,征收范围广泛。

②地方税。地方税是指由地方政府征收和管理使用的一类税。如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屠宰税和筵席税等(严格来讲,我国的地方税目前只有屠宰税和筵席税)。这类税一般收入稳定,并与地方经济利益关系密切。

③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是指税收的管理权和使用权属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拥有的一类税。如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和资源税等。这类税直接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共同利益。

外贸、海关方面:

1.协议注册外资

指与外方签订注资协议,是吸收外资的一种形式。

2.注册外资实际到账额

指外资同意注资后,实际划拨到账金额。

3.贸易逆差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等)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即贸易逆差。又称“入超”、“贸易赤字”。

4.贸易顺差

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出超”.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

5.海关

是国家的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主要负责:1、监督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2、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3、查缉走私,4、编制海关统计。

6.减免关税的范围

1、无商业价值的广告品和货样;

2、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赠送的物资;

3、在海关放行前遭受损坏或者损失的货物;

4、规定数额以内的物品;

5、法律规定减征、免征关税的其他货物、物品;

6、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规定减征、免征关税的货物、物品。

7.我国禁止进境物品

1、各种武器、仿真武器、弹药及爆炸物品;

2、伪造的货币及伪造的有价证券;

3、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有害的印刷品、胶卷、照片、唱片、影片、录音带、录像带、激光视盘、计算机存储介质及其它物品;

4、各种烈性毒药;

5、鸦片、吗啡、海洛英、大麻以及其他能使人成瘾的麻醉品、精神药品;

6、带有危险性病菌、害虫及其它有害生物的动物、植物及其产品;

7、有碍人畜健康的、来自疫区的以及其他能传播疾病的食品、药品或其他物品。

8.我国禁止出境物品

1、列入禁止进境范围的所有物品;

2、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手稿、印刷品、胶卷、照片、影片、录音带、录像带、激光视盘、计算机存储介质及其它物品;

3、珍贵文物及其他禁止出境的文本;

4、濒危的和珍贵的动物、植物(均含标本)及其种子和繁殖材料。

9.免税品

是指设在国际机场、港口、车站和边境口岸的免税商店所进口的,按有关规定销售给办完出境手续的旅客,供外国籍船员和我国远洋船员购买送货上船出售的物品,以及在我国际航班、国际班轮上向出境旅客出售的物品。

10.通关

是指进出境运输工具负责人、货物的收发货人及其代理人、物品的所有人向海关申请办理货品的进出境手续,海关对其呈交的单证和实际进出的货品依法进行审核、查验、征收税费、批准进口或出口的全部过程。

11.中国电子口岸

是与进出口贸易有关的海关、外经贸主管部门、人民银行、公安部、外汇管理局等12个部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各部门分别管理的进出口业务的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电子底帐数据,集中存放在公共数据中心,为政府管理机关提供跨部门、跨行业联网数据核查,并为企业提供在网上办理各种进出口业务的信息系统。

12.海关编号

指海关接受申报时给予报关单的编码,为9位数码。

13.进口口岸

指货物实际进入我国关境口岸海关的名称。

14.出口口岸

是指货物实际出口的我国关境口岸海关的名称。

15.一般贸易

一般贸易是指我国境内有进出口货物经营权的企业单边进口或单边出口的贸易。

16.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是指不通过货币媒介而直接用出口货物交换进口货物的贸易。

17.出口加工区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利用外资、发展出口导向工业、扩大对外贸易而设立的以制造、加工或装配出口商品为主的特殊区域。

是经济特区的形式之一,常享受减免各种地方征税的优惠。出口加工区一般选在经济相对发达、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方便、劳动力资源充足、城市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多设于沿海港口或国家边境附近。世界上第一个出口加工区为1956年建于爱尔兰的香农国际机场

18.保税区

经主权国家海关批准,在其海港、机场或其他地点设立的允许外国货物不办理进出口手续即可连续长期储存的区域。保税区是中国继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新的经济性区域。是我国目前开放度和自由度最大的经济区域

19.免税区

免税区指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20.

金融知识:

1.存款

存款指存款人在保留所有权的条件下把资金或货币暂时转让或存储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或者是说把使用权暂时转让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或货币,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金融行为或活动,也是银行最重要的信贷资金来源。

2.贷款

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

3.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4.外汇结算

外汇结算又称国际结算,是通过外汇的收付来办理国内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及其他单位和个人与国外有关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清算活动。

5.汇率

外汇汇率是一个国家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比价或价格,也可以说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

6.外汇的标价方法

将一国家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首先应当确定以哪个国家的货币为标准。由于确定的标准不同,因而外汇汇率的标价方法也有两种:

①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以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的价格的方法。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此法,我国也是

如此。采用直接标价法,外国货币的数额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是一个单位或100个单位,少数货币用1万或10万单位,比如我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汇牌价中美元用的单位为100,意大利里拉用的单位为1万,日元用的是10万;而本国货币的数额随外国货币和本国货币的市值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今天汇率为:100美元=830元人民币,明天可能是100美元=827元人民币,后天可能是100美元=831元人民币等等。在直接标价法下,本国货币的数值增大,是外汇汇率上升,表明外国货币升值,本国货币贬值;反过来本国货币的数额减少,是外汇汇率下降,表明本国货币升值,外国货币贬值。

②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折合成多少外国货币的方法。英国一直使用间接标价法。在间接标价法下,本国货币的数额固定不变,外币数额随外国货币或本国货币市值的变动而变动。如今天1英镑=1,57美元,明天1英镑=1.59美元。在间接标价法下,外币数额增大,则外汇汇率上升,表明外国货币升值,本国货币贬值;外币数额变小,则外汇汇率下降,表明外国货币贬值,本国货币升值。

7.本票

本票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签发的,保证即期或定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的时间,对某人或其指定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书面承诺。

8.支票

支票是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9.汇票

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要求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一定期限内,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票据。汇票是国际结算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信用工具。

10.股票及其相关知识

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公开或私下发行的、用以证明出资人的股本身份和权利,并根据持有人所持有的股份数享有权益和承担义务的凭证。

什么是A股、B股、H股、N股、S股?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和3股等的区分。这一区分主要依据股票的上市地点和所面对的投资者而定。

A股

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同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1990年,我国A股股票一共仅有10只至1997年年底,A股股票增加到720只,A股总股本为1646亿股,总市值17529亿元人民币,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22.7%。1997年A股年成交量为4471亿股,年成交金额为30 295亿元人民币,我国A股股票市场经过几年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B股

B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它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它的投资人限于:外国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人。现阶段B股的投资人,主要是上述几类中的机构投资者。B股公司的注册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内。只不过投资者在境外或在中国香港,澳门及台湾。

自1991年底第一只B股――上海电真空日股发行上中以来,经过6年的发展,中国的日股市场已由地方性市场发展到由中国证监会统管理的全同性市场。到1997年底,我国日股股票有101只,总股本为125亿股,总市值为375亿儿人民币3股市场规模与A股市场

相比要小得多。近几年来,我国还在日股衍生产品及其他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索。例如,1995年深圳南玻公司成功地发行了日股可转换债券,蛇口招商港务在新加坡进行了第二上市试点,沪,深两地的4家公司还进行了将日股转为一级ADR在美国柜合市场交易的试点等。H股

即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资股。香港的英文是HongKong,取其字首,在港上市外资股就叫做H股。依此类推,纽约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是N,新加坡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是S,纽约和新加坡上市的股票就分别叫做N股和S股。

自1993年在港发行青岛啤酒H股以来,我网先后挑选了4批共77家境外上市预选企业,这些企业部处于各行业领先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厂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和增长潜力。到1997年底。已经有42家境外上市预选企业经过改制在境外上市,包括上海石化、镇海化工、庆铃汽车、北京大唐电力、南方航空等。其中有31家在香港上市,6家在香港和纽约同时上市,2家在香港和伦敦同时上中,2家单独在纽约k市(N股),1家单独在新加坡上市S股)。42家境外上市企业累计筹集外资95.6亿美元。

蓝筹股

指资本雄厚,信誉优良的挂牌公司发行的股票。

红筹股

香港股市有所谓“红筹股”、“蓝筹股”之分。红筹股是指最大控股权直接或间接隶属于中国内地有关部门或企业,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所发行的股份。即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人们形容中国是红色中国,而她的国旗又是五星红旗,因此把中国相联系的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称为红筹股。

开盘

在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中,每天开市的首次交易为开盘,按开盘价的不同分为高开,低开和平开。

发行价

股票发行价就是指股票公开发行时的价格。

开盘价

开盘是指某种证券在证券交易所每个营业日的第一笔交易,第一笔交易的成交价即为当日开盘价。按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如开市后半小时内某证券无成交,则以前一天的盘价为当日开盘价。有时某证券连续几天无成交,则由证券交易所根据客户对该证券买卖委托的价格走势,提出指导价格,促使其成交后作为开盘价。首日上市买卖的证券经上市前一日柜台转让平均价或平均发售价为开盘价。

收盘价

收盘价是指某种证券在证券交易所一天交易活动结束前最后一笔交易的成交价格。如当日没有成交,则采用最近一次的成交价格作为收盘价,因为收盘价是当日行情的标准,又是下一个交易日开盘价的依据,可据以预测未来证券市场行情;所以投资者对行情分析时,一般采用收盘价作为计算依据。

成交数量

指当天成交的股票数量。

最高价

指当天股票成交的各种不同价格是最高的成交价格。

最低价

指当天成交的不同价格中最低成交价格。

K线图

K线图又称蜡烛图、日本线、阴阳线、棒线等,常用说法是“K线”,起源于日本十八

世纪德川幕府时代(1603~1867年)的米市交易,用来计算米价每天的涨跌。因其标画方法具有独到之处,人们把它引入股票市场价格走势的分析中,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股票、期货、外汇,期权等证券市场。

它是以每个分析周期的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和收盘价绘制而成。以绘制日k线为例,首先确定开盘和收盘的价格,它们之间的部分画成矩形实体。如果收盘价格高于开盘价格,则k线被称为阳线,用空心的实体表示。反之称为阴线用黑色实体或白色实体表示。目前很多软件都可以用彩色实体来表示阴线和阳线,在国内股票和期货市场,通常用红色表示阳线,绿色表示阴线。

主板市场

主板市场是以传统产业为主的股票交易市场

二板市场

其规范名称为“第二交易系统”,亦称创业板,主要是一些小型高科技公司的上市场所,是与现有主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美国的纳斯达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业板。2009年10月2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创业板。

中小板

是相对于股票主板市场而言的,中国的股票主板市场包括深交所和上交所。有些企业的条件达不到股票主板市场的要求,所以只能在中小板市场上市。中小板市场是创业板的一种过渡,在中国的中小板的市场代码是002开头的。

国际板市场

中国正推进境外企业在A股发行上市。这些企业在A股上市后因其“境外”性质被划分为“国际板”。

11.期货

期货的英文为Futures,是由“未来”一词演化而来,其含义是:交易双方不必在买卖发生的初期就交收实货,而是共同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候交收实货,因此中国人就称其为“期货”。

期货的发展

最初的期货交易是从现货远期交易发展而来,最初的现货远期交易是双方口头承诺在某一时间交收一定数量的商品,后来随着交易范围的扩大,口头承诺逐渐被买卖契约代替。这

种契约行为日益复杂化,需要有中间人担保,以便监督买卖双方按期交货和付款,于是便出现了1571年伦敦开设的世界第一家商品远期合同交易所———皇家交易所。为了适应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1848年,82位商人发起组织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目的是改进运输与储存条件,为会员提供信息;1851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引进远期合同;1865年芝加哥谷物交易所推出了一种被称为“期货合约”的标准化协议,取代原先沿用的远期合同。使用这种标准化合约,允许合约转手买卖,并逐步完善了保证金制度,于是一种专门买卖标准化合约的期货市场形成了,期货成为投资者的一种投资理财工具。1882年交易所允许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增加了期货交易的流动性。

中国期货市场产生的背景是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随着国家取消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放开大多数农产品价格,市场对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和现货价格的不公开以及失真现象,农业生产的忽上忽下和粮食企业缺乏保值机制等问题引起了领导和学者的关注,能不能建立一种机制,既可以提供指导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价格信号,又可以防范价格波动造成市场风险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1988年2月,国务院领导指示有关部门研究国外的期货市场制度,解决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1988年3月,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发展各类批发贸易市场,探索期货交易。拉开了中国期货市场研究和建设的序幕。

1990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迈出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第一步;

1991年5月28日上海金属商品交易所开业;

1991年6月10日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成立;

1992年9月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广东万通期货经纪公司成立,标志中国期货市场中断了40多年后重新在中国恢复。

1993年2月28日大连商品交易所成立;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交易所成立。

2010年4月16日中国推出国内第一个股指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

2011年4月15日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世界上首个焦炭期货合约。

期货的作用

期货具体说有两大作用——套期保值和投机。套期保值就是对现货保值。看涨时买入(即进行多头),在看跌时卖出(即空头),简单地说,就是在现货市场买进(或卖出)商品的同时,在期货市场卖出(或买入)相同数量的同种商品,进而无论现货供应市场价格怎么波动,最终都能取得在一个市场上亏损的同时在另一个市场盈利的结果,并且亏损额与盈利额大致相等,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投机则是以获取价差为最终目的,其收益直接来源于价差。投机者根据自己对期货价格走势的判断,做出买进或卖出的决定,如果这种判断与市场价格走势相同,则投机者平仓出局后可获取投机利润;如果判断与价格走势相反,则投机者平仓出局后承担投机损失。投机者主动承担风险,他的出现促进了市场的流动性,保障了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对市场而言,投机者的出现缓解了市场价格可能产生的过大波动。在期货交易中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缺一不可!投机者提供套期保值者所需要的风险资金。投机者用其资金参与期货交易,承担了套期保值者所希望转嫁的价格风险。投机者的参与,使相关市场或商品的价格变化步调趋于一致,增加了市场交易量,从而增加了市场流动性,便于套期保值者对冲其合约,自由进出市场。期货的产生使投资者找到了一个相对有效的规避市场价格风险的渠道,有助于稳定国民经济,也有助于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12.融资租赁

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赁期内租赁物件的所有权

属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拥有租赁物件的使用权。

13.担保与再担保

担保

担保是指法律为确保特定的债权人实现债权,以债务人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财产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制度。

再担保

顾名思义,再担保是指为担保人提供担保。当担保人不能独立承担担保责任时,再担保人将按合同约定比例向债权人继续剩余的清偿,以保障债权的实现。双方按约承担相应责任,享有相应权利。2008年11月成立的北京市中小企业再担保有限公司是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再担保公司,2011年8月成立的淮安市信用再担保公司是我国第一个成立的地级市再担保公司。

一、淮安市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情况

淮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强力推进“五大建设”,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5.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97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647.10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508.00亿元,增长14.1%。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5.2:48.3:36.5调整为14.1:48.1:37.8。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3%,其中:食品类上涨7%、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衣着类上涨2.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7%、交通和通讯类上涨0.3%、居住类上涨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略降0.1%。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5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7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2%。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5.7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前培训3.26万人,在岗农民工培训2.01万人。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大,县域实力还不强,部分人均指标低于全国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刚刚起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要素制约较为明显;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增收压力较大,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等。

二、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7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增加值83.92亿元,增长7.8%;集体工业增加值6.96亿元,增长16.4%;股份制工业增加值305.46亿元,增长16.2%;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111.69亿元,增长25.6%。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79.38亿元,增长11.3%。全年工业用电81.7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7%。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391.97亿元,比上年增长49.9%;实现利税245.02亿元,增长41.4%,其中利润121.92亿元,增长61.1%。企业亏损面7.7%,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29亿元,下降28.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80.61,比上年提高37.93个百分点。

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71.82亿元,比上年增加96.96亿元,增长20.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为549.92亿元,增长20.7%;安装工程产值为21.08亿元,增长22.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553.45万平方米,增长18.5%。房屋新开工面积3879.12万平方米,增长6.5%;竣工面积3009.40万平方米,增长24.3%。

三、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921.01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城镇投资841.22亿元,增长23.2%,城镇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37.77亿元,增长30.5%;农村投资79.79亿元,增长27.4%。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4.51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投资460.80亿元,增长25.8%;第三产业投资445.70亿元,增长22.1%。

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投资450.81亿元,比上年增长25.2%。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33.89亿元,增长71.1%,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总量的51.9%,比重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全市“三大千亿元”产业得到重点加强,全年完成投资131.26亿元,比上年增长45.8%,其中:盐化工新材料产业完成投资45.77亿元,增长102.2%;特钢产业完成投资23.02亿元,增长56.2%;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投资62.47亿元,增长18.6%。

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2.8亿元。公、铁、水、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航空运输实现零的突破,综合枢纽地位初步形成。建成淮安涟水机场、205国道后六塘河至丁集段、325省道淮安段、淮安民用机场连接线、涟水汽车客运站等工程,盐河航道整治工程、淮安清浦至金湖公路、宿淮铁路等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四、城市建设

以“五大建设”为主线,实施了十大类、650个项目,共完成投资412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全面启动并快速推进生态新城等片区的功能性项目建设,实施了以“十大建筑”为代表的一批地标性建筑,建成淮安涟水机场、万达广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工建设市体育中心、雨润新天地项目,市高新技术创新创业中心、淮安大剧院、苏宁广场、丰惠广场等项目均按序时推进,国信、曙光等一批高星级酒店相继投入使用,增强了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

大力开展花园城市建设。市区投资16.5亿元,实施了湿地公园、森林公园一期、翔宇大道里运河滨河公园等75个园林绿化工程,全面启动大运河(城区段)滨水空间景观提升工程;改造并免费开放了柳树湾景区和清晏园,市区所有公园全部免费开放。新增绿地600公顷,改造绿地150公顷。开展渣土、机动车等专项整治;实施324项城市景观提升项目,改造完成淮海商业步行街、北京北路夕阳红文化广场、华兴桥南侧游园等一批精品项目。淮海东路改扩建项目获“全国市政金杯示范工程”。淮安市荣获全国“城市管理人民满意城市奖”。

以生态新城建设为重点,市区联动塑造城市特色,开展大运河风光带、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景观提升规划设计,完成环白马湖生态旅游和淮安生态新城概念性规划等。

以构建淮安“水上旅游城市”为目标,加大城市水利建设力度,完成盐化工园区水系调整、小盐河下段整治、运河泵站扩建、西郊泵站拆建、越河泵站拆建,实施里运河防洪控制、淮安涟水机场水系调整等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实施主城区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完成里运河钵池山活水贯通、里运河景观提升、里运河风光带建设、清晏园改造,实施大运河城区景观提升道路、新城水系调整、文渠河中段整治等河道治理工程,实现河道两岸水清岸绿、环境整洁。实施古黄河水利枢纽、白马湖环湖大道工程,加快推进备用水源地建设,确保全市饮用水安全。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分地区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8.35亿元,增长18.6%,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257.86亿元,增长21.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较快,达到56.45亿元,增长21.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16.92亿元,增长18.5%;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7.89亿元,增长24.4%。其中,住宿业实现零售额4.54亿元,增长23.3%;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3.36亿元,增长24.5%。

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108.11亿元,比上年增长34.6%。热点消费快速增长。其中,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16.7%;家具类增长98.2%;金银珠宝类增长38.5%;汽车类增长37.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3.3%。

全市有成交额超亿元的大型骨干市场17家,实现成交额106.74亿元。

六、开放型经济

全市上下抓住淮安加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江苏省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契机,加快借港出海,外向型经济加速发展。招商活动成效显著,成功组织“南方周”招商活动,深圳、东莞等台资密集区招商取得实质性突破。全年集中招商活动签约外资项目90个,已注册50个,到帐外资3.05亿美元。新批外资项目244个,协议注册外资20.3亿美元。全市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2.2%,其中,注册台资实际到帐4.78亿美元,增长63.1%。进出口总额2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1%,其中,出口14.9亿元,增长43.7%;8家省级开发区业务总收入2259.1亿元,新增基础设施投入101.9亿元。

市经济开发区成功获批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推进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累计获批台商工业园、盐碱科技产业园、凹土科技园、金湖汽摩配产业园、楚州精密机械配件产业园、涟水高档旅游服饰产业园、淮阴太阳能产业园,入园企业近200户,规模以上工业开票销售收入45.7亿元。

组织全市142家企业参加境内外重点展会,签约成交2.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在全国首家启动建设苏丹(淮安)出口商品展示中心,全年对非贸易658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4%,主要涉及纺织服装、机械设备、五金工具等产品。中淮集团承揽苏丹南方打井项目,成为我市承接规模最大的援外工程。新批设立苏丹农业、美国石油油井配件、华鑫国际3家境外投资企业,投资规模达6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倍。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财政总收入310.01亿元,比上年增长45.2%。其中,上划中央收入119.17亿元,增长39.1%;一般预算收入141.43亿元,增长46.6%;社保基金收入35.72亿元,增长30.8%。

全年财政总支出254.70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04.94亿元,增长38.7%;社保基金支出36.53亿元,增长43.6%。在一般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9.96亿元,增长21.2%;公共安全支出12.58亿元,增长33.5%;教育支出36.59亿元,增长36.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86亿元,增长47.7%;医疗卫生支出11.35亿元,增长25.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5.48亿元,增长43.2%;农林水事务支出26.60亿元,增长36.1%。

全市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214.46亿元,比年初增加272.13亿元,增长28.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7.24亿元,比年初增加100.38亿元,增长20.6%。本外币贷款余

额863.8亿元,比年初增加190.56亿元,增长28.3%。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197.32亿元,比上年增长32.4%;现金支出3134.98亿元,增长32.9%。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1.83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64亿元,增长32.0%;寿险收入21.34 亿元,增长26.7 %;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1.85亿元,增长24.3%。全年保险赔款和给付支出8.0亿元,其中财产险4.54亿元,寿险2.85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0.60亿元。

八、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80元,比上年增长13.0%;人均消费性支出11638元,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7233元,比上年增长14.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16元,增长21.5%。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3平方米。

全市参加企业养老保险职工人数54.76万人,比上年增加4.69万人。其中,乡镇企业职工参保4.77万人,农民工参保5.68万人,个体灵活就业人员参保22.55万人。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62.59万人、34.78万人、29.45万人、47.51万人,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3.03万人、2.45万人、2.79万人、2.23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8.86万人。全市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142.56万人,参保率达到98.7%。全市共支付13.92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9.76亿元,确保了企业全部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全市共征缴当期养老保险费21.57亿元,清理企业往年欠缴养老保险费4080万元。全市共有13.79万名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服务,管理率为100 %;累计接收档案13.79万份,接收率为100%。全市为纳入社区管理退休人员进行免费体检,免费体检率为100%。全市累计为6089人次特困人员办理贷款,发放贷款资金3254万元,228名助保人员办理退休手续,享受助保惠泽。

淮安市2011年1-5月份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淮安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各项政策措施,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扎实推进抓创新、转方式、惠民生等各项工程,全市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运行情况良好。

一、经济总体运行状况

一季度,淮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6.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4%。1-5月份,完成财政总收入169.49亿元,同比增长38.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4.92亿元,同比增长46.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1个百分点。全市经济总量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1、农业生产保持良好发展。一季度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6.14亿元,同比增长9.9%(按可比价同比增长4.7%)。夏收作物总播种面积稳中有升,受持续少雨天气影响,小麦和油菜的单产将有所下降。受价格拉动影响,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

2、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51.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6.1%。其中外资工业增长迅速,外商及港澳台工业实现增加值55.23亿元,同比增长27.2%,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1个百分点;县区工业快速增长,县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5.66亿元,同比增长17.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主要效益指标稳步增长,1-5月份,全市实现销售收入1042.41亿元,利税110.85亿元,

利润50.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6%、25.6%和29.6%。经济效益7项相对指标中,除流动资产周转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外,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殖率、资产负债率、成本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6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3、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3.29亿元,增长13.8%;实现服务业税收27.12亿元,同比增长35.2%,服务业税收在税收总收入中占比为37.5%,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从分行业的经营情况看,金融业在信贷紧缩、规模控制的背景下,总体保持健康平稳发展态势,在贷款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银行类金融机构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其中一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18.55亿元,同比增长34.3%,银行业收入主要依赖贷款投放的状况得到改善,增长质量有所提高。保险业发展相对平稳,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14亿元,同比增长18.8%。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一季度全市公路客、货运量分别同比增长14.0%和15.2%,水路客、货运量分别同比增长70.0%和16.5%。旅游业实现较快增长,一季度完成旅游总收入32.26亿元,同比增长24.0%,增速同比提高8.9个百分点。服务业分行业税收中,批发和零售业与房地产业占较大比重并实现较快增长,分别同比增长7.9%和57.9%。

4、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1-5月份,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82.20亿元,同比增长24.4%。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加速增长,1-5月份,完成工业投资186.68亿元,同比增长42.9%,增幅同比提高23.3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完成额109.87亿元,同比增长23.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房屋销售和销售额均保持了同步增长。全市投资实现较快增长,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重大项目支撑有力。1-5月份,全市亿元以上项目231个,计划总投资801.59亿元,占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的76%。在建亿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231个(不含房地产),同比增加39个,完成投资172.96亿元,同比增长42.4%。其中在建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完成投资51.53亿元,同比增长176.6%。计划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达到64个。二是民间投资快速增长。今年2月份,淮安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有效激活民间投资增长。1-5月份,全市完成规模以上民间投资289.72亿元,同比增长37.1%,占全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5.8%,拉动规模以上投资增长25.5个百分点。三是港澳台投资增势不减。今年以来,淮安大力引进与现有台资企业和优势产业相配套项目,鼓励引导现有企业增资扩股,规模以上港澳台投资进一步加大。1-5月份,规模以上港澳台商完成投资14.91亿元,同比增长59.3%,增幅快于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4.9个百分点。

5、消费需求总体较旺。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6.86亿,同比增长17.2%。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0.03亿元,增长17.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较快,达到16.83亿元,增长18.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22.37亿元,增长16.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49亿元,增长22.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势头强劲,实现零售额30.48亿元,增长27.0%,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9.8个百分点。

6、金融业保持快速增长。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313.34亿元,同比增长17.7%。各项贷款余额908.54亿元,同比增长24.4%。存贷款结构性变化明显,存款中单位存款同比减少,个人存款大幅增长,存款活期化趋势不改;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贷款支持重点明确,地方骨干性和成长性工业以及农林牧渔业贷款有所增加,房地产贷款增幅回落。

7、开放型经济增长迅速。1-5月份,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1.6亿美元,增长50.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18亿美元,增长37.4%。注册外资实际到帐6.14亿美元,增长135.3%,对外承包劳务完成营业额1.05亿美元,增长17.9%。

8、居民收入稳步提高。1-5月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09.12元,增长14.7%,其中,工资性收入人均5782.46元,增长15.5%;经营性收入人均1471.03元,增长10%;财产性收入人均142.35元,增长46.1%;转移性收入人均2251.05元,增长12.7%。

二、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今年以来,虽然我市经济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但在经济运行中依然面临着以下的问题和困难。

1、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一是融资成本上升。2011年,国家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央行去年以来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连续4次提高存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提高,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二是用地紧张。用地下达指标与实际需求比缺口较大,淮安部分县区再现项目等地现象。三是能源供给趋紧。今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缺电,我市供电压力也很大,省下达我市有序用电方案的编制指标为60万千瓦,仅占我市工业用电负荷的一半左右,夏季有可能出现拉闸限电。四是结构性用工矛盾突出。电子、纺织、服装及部分机械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员工、熟练工较为紧缺,全市用工缺口在3万人左右。

2、投资增长后续力度不强。一是施工项目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1-5月份,全市施工项目个数803个,较去年减少36个。二是行业间投资增长不平衡。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3.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2.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4%。三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日益趋紧,6月14日又再次上调准备金率,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后劲不足。

3、前期消费热点出现降温。由于今年年初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以旧换新等利好政策正式退出,一季度全市汽车销售增速同比回落8.6个百分点。成品油价格的一再上涨也影响了石油及制品的消费,一季度的增速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此外,因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一季度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和家具类增速同比分别回落了25.5个和88.7个百分点。前期消费热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面临减缩。

4、房地产市场比较严峻。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受缩减信贷额度、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限贷、提高首付比例等一系列信贷控制影响,年内个人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都难以快速增长。房地产新政的进一步实施抑制了行业的投资性和投机性需求,限购、提高首付款比例和提高存贷利率等也使部分刚性需求受到一定影响。目前房价总体仍处高位,居民支付能力难以支撑,这些都将会影响到今年商品房特别是住宅成交的总量增长和增速提高。

5、市场价格普遍上涨。5月份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为4.9%,未来将继续上行。当前农产品价格仍处高位,5月全市食品类价格上涨10.8%,增幅领先整体物价走势物价。从通胀趋势看,食品类价格快速上涨的趋势短期内可能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将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同时还将对居民消费心理和消费预期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生产领域价格大幅上涨。据对淮安部分企业调研了解,淮胜电缆原材料铜、铝价格今年以来分别在7-7.2万元/吨、1.7-1.72万元/吨,比去年分别上涨18%和55%左右,威灵电机的矽钢片单价从6000元/吨上涨到7000元/吨,大洋化工的纯碱价格达1700元/吨,同比上涨42%,电煤价格由去年600元/吨上涨到今年1000元/吨,原材料等价格的大幅攀升,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大,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今年农资和饲料的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企业人力成本明显上升。1-5月份,全市职工平均人数增长14.7%,而应付工资总额增长43.7%。其中淮安开发区企业人均工资由去年1700元提高到人均2000元以上,增长近20%,其中富士康、长青轻工等用工大户工资分别增长166%和135%。

6、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尽管2010年度淮安节能减排目标顺利完成,但节能减排任务任重道远。今年1-5月份,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长15.9%,仅低于增加值增幅0.3个百分点。据调研,由于国家环保政策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安全环保要求越来越高,我市部分该行业企业因达标排放不过关,面临被关停的困境,少数企业持谨慎态度,技改投入也相应减少,全市能源消耗、污染排放上升趋势与削减指标的矛盾依然非常

突出。

三、几点对策思考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为缓解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确保总体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我们进行了如下的对策思考。

1、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把握经济走势。当前宏观经济环境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国际经济复苏前景不明,国内通胀压力凸显,要确保经济在稳定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家以及省政策动向,积极做好应对研究;二要进一步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重点是做好煤、电、油等主要生产资料的价格监测和供求平衡,推进总体经济统筹发展。

2、强化生产要素调度,优化服务保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产业和企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担保机构创新信用担保,加强银企保合作,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强化电力调度,确保重点企业生产用电,根据省下达的用电指标结合我市实际做好错峰限电工作。深入调研,帮助企业引进、招收、培训所需人才和一线熟练工人,缓解企业用工紧张的矛盾。

3、加强重点耗能监控,加快调整升级。继续加强对重点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的监控管理,努力降低能耗。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促进产业调整与产品升级,提高行业能源利用水平。对钢铁等传统高耗能行业进行产业调整和技术升级,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引导暂时不能进行产业调整的企业和行业加快产品升级步伐,降低单位产品消耗能源量,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4、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投资增长。一方面要加大亿元以上项目招商与开工建设力度,提高投资项目的单体规模。另一方面,在抓好项目推进的同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投入,减轻今年和"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

5、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出台的各项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和举措,进一步强化和落实政府责任,加强对住房价格的调控,促进房价与居民收入水平的合理变化。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稳定市场预期和引导理性消费。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调整开发结构、增加市场有效供给。

6、严格控制价格过快上涨。加强市场价格监管,重点加强对影响百姓生活的商品价格管理,建立群众基本生活必须品(粮、面、油、肉、禽、蛋、奶、水产品、鲜瓜果等)的价格监测预警体系。强化部门协作,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密切关注农资价格变化,加强农用物资监管,整顿农资市场秩序,抑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加大对化肥经销商垄断价格、哄抬价格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农户利益。

2011年上半年淮安CPI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上半年淮安CPI同比上涨3.6%,低于全省城市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各月同比指数分别为:1.1%、2.0%、2.9%、3.8%、4.9%、6.7%。

一、基本情况

我市今年CPI低于全省全国主要原因是,首先在2009年经济危机影响逐步消失时,我市经济趋向好转,物价迅速上涨,11、12二月物价环比分别上涨了1.1%和3.1%,这也导致2010年前期我市物价一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直到11月我市物价指数累计才和全省城市指数持平,但由于09年11、12月的翘尾因素影响,去年12月我市CPI低于全省城市2.9个百分点。其次,去年第四季度,市政府加大物价调控力度,加大监管和多部门联合疏导市场,

使我市去年第四季度物价相对平稳。这些因素导致了我市CPI今年初起点较低。

由于翘尾因素的影响,6月份我市的CPI已经高于全省城市指数0.2个百分点。

二、运行特点

(一)CPI起点较低,但涨势强劲,呈逐月攀升之势。今年上半年我市CPI的涨幅分别为1.1%、2.0%、2.9%和3.8%、4.9%和6.7%,呈逐月攀升趋势,另外6月份物价比去年12月上涨了3.9%,涨势非常强劲,上半年各月的环比指数分别为101%、102.1%、99.7%、99.6%、100.9%和100.7%。

(二)上半年所调查的八大类商品价格呈现"六升二降"格局,上涨面有所扩大。"六升"分别是:食品类上涨9.2%、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9%、居住类上涨5.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以及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微涨0.8%和0.7%;下降的二类分别为:衣着类下降5.8%、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上涨面比前期有所扩大。

(三)食品价格仍是引领CPI的风向标。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9.2%,带动CPI总指数上涨2.67个百分点,对总指数的贡献率达到75%。

1-6月食品价格同比上涨分别了4.3%、7.2%、7.5%、8.9%、10.8%和16.9%,月度涨幅和指数一样逐月攀升;各月食品价格环比变动较大,1月环比上涨1.9%,2月环比上涨5.9%,前两个月食品价格累计上涨7.8%,3、4月份食品价格月环比分别下降1.6%和2.3%,5、6月份又出现大幅上涨,环比分别是涨了1.4%和3.3%,前二月主要受春节因素影响,价格上涨,3、4月份由于节后蔬菜、副食品季节性降价引起,5、6月份受猪肉价格上涨带动食品类全面上涨。

分类看,上半年16个食品中类中仅3类价格同比下降,其他均为上涨,涨幅较大的主要食品有:粮食、干豆类及制品、油脂、肉禽及制品、蛋、干鲜瓜果,分别上涨了13.2%、8.8%、12%、15.9%、20.6%、31.9%。

(四)居住类价格影响凸显。由于居住类今年起用房租价格取代了原来的房贷利率,消除了房贷利率调整滞后市场的不利因素,使得居住类价格变动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来,前三月我市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5.8%,带动CPI总指数上涨1.14个百分点,成为继食品价格之后的第二推手。而且居住类所调查的4个中类全面上涨,建房及装修材料、住房租金、自有住房和水、电、燃料分别上涨了6.6%、8.9%、5.4%和3.7%。

(五)服务项目价格持续上涨。受社会劳动力价格提高和政策性涨价影响,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出现持续上升,2011年上半年我市服务项目价格同比上涨3.3%,拉动总指数上涨1.12个百分点。

三、CPI上涨主要原因分析

分析此轮消费价格上涨的原因,既有经济快速回升、货币流动性过剩等宏观因素的影响;也有国际经济复苏、大宗商品涨价等输入性通胀因素的影响;也有工、农产品比价失衡、企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增强等因素的影响。另外,自然灾害、市场炒作等突发性因素也对居民消费价格走势产生影响。

深入分析此轮物价上涨原因,我们认为还与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快速增加。随着近郊粮地、菜地的减少、城市人口增加,一段时间以来来自原城市近郊的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供应减少,同时城市人口增多总需求增加,不少农产品的市场供应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外地输入。一旦遇上极端气候影响及市场炒作,农产品供应很容易形成间隙性短缺;同时随着农产品供应的流通距离拉大,运输仓储交易等流通成本明显提高,终端消费价格也水涨船高。

房价虽然不直接计入CPI,但它通过各途径影响CPI。按国际惯例,商品房购买属于固

定资产投资行为,因为它的受益期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近十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年,城市居民在住房消费上的支出居高不下,如果忽略商品房价格变动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CPI的计算也是不完整的。鉴于以上原因,2011年国家统计局方法制度制订时,虽未直接把商品房价格纳入指数计算,但通过增加与房价密切相关的房租调查项目及提高相关权重,将住房的消费特征间接体现在CPI计算中。

四、未来走势判断

这些CPI上涨因素将维系一定的时间,不会在短期内消除,故将不断增强CPI上行的动力,但现在淮安市已采取多种措施平抑物价,目前已经启动价格补贴机制,各县、区建立农产品平价店,要低于市场价格20%销售,政府给予补贴20%左右,这些措施的开展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市物价的上行压力,加上去年下半年翘尾因素的影响,我市下半年物价涨幅估计将处于稳中下降的趋势。

淮安市2011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市工业战线围绕"工业强市"战略,一手抓总量扩张、一手抓质量提升,抢抓机遇,创新实干,主攻重大项目、强化运行调节、狠抓支撑指标,上半年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主要指标实现"双过半"目标任务。

一、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工业生产高开高走。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08.6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6.5%。从各月增加值看,1月份增长16.0%,2月份17.0%,3月份17.3%,4月份13.3%,增幅有所回落,5月份16.5%,6月份18.5%,总体上呈现高开高走的态势。

2、股份制和外资工业增长较快。

上半年,股份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53.8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增加值比重达到49.8%,同比增长14.2%,拉动全市增加值增长7.0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工业实现增加值63.70亿元,同比增长26.4%,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9个百分点。

3、县区工业快速增长。

上半年,县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82.90亿元,同比增长19.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9个县区工业增加值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对全市工业拉动作用明显,其中开发区、楚州区同比分别增长24.6%、20.8%。

4、重点行业、企业支撑作用明显。

上半年,全市35个行业大类工业生产全面增长,有20个行业工业总产值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家具制造、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水的生产和供应等行业增幅均在90%以上。富士康、润尔华、大通电机、清江电机、神州车业、建华管桩等重点企业发展迅猛,增幅均在50%以上。

5、主要经济效益指标稳步增长。

1-5月份,全市实现销售收入1042.41亿元,利税110.85亿元,利润50.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6%、25.6%和29.6%。全市工业经济效益指数306.84,同比提高24.1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情况和问题

1、要素供给趋紧。

资金方面,银根日益趋紧,央行连续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2次上调贷款利率,企业获得银行贷款难度增大,融资成本上升,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形势严峻。与去年相比,上半

年全市贷款增幅低于上年同期4.9个百分点。土地方面,预计省下达指标在5000亩左右,与实际需求比缺口较大,部分县区再现项目等地的现象。劳动力方面,全市用工缺口3万人左右,部分企业出现结构性用工紧张。从能源供给看,由于全省大面积缺电,我市供电压力也很大,省下达我市有序用电方案的编制指标只有60万千瓦,仅占我市工业用电负荷的一半左右,夏季有可能出现拉闸限电。

2、价格持续上涨。

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据调研,原材料铜、铝价格今年以来分别在7-7.2万元/吨、1.7-1.72万元/吨,比去年分别上涨18%和55%左右,矽钢片单价从6000元/吨上涨到7000元/吨,纯碱价格达1700元/吨,同比上涨42%,电煤价格由去年600元/吨上涨到今年1000元/吨,原材料等价格的大幅攀升,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大,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人力成本明显上升。年初全市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市区月最低工资标准由790元/月调整为930元/月,涨幅为17.8%,县(区)由670元/月调整为800元/月,涨幅为19.4%。1-5月份,全市职工平均人数增长14.7%,而应付工资总额增长了43.7%,富士康、长青轻工等用工大户工资分别增长166%和135%。

3、亏损大幅上升。

1-5月份,全市亏损企业108户,亏损面达9.1%,亏损企业亏损额2.23亿元,同比增长93.8%,亏损增加近1倍。全市亏损100万元及以上企业34户,占全部亏损企业31%,累计亏损2.02亿元,占全部亏损额的91%,有4户企业亏损在1000万元以上,合计亏损1.19亿元,占全市亏损额的54%。特别是电力企业亏损明显加剧,华能电厂、淮阴发电厂1-5月份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利7999万元和3906万元。

4、节能压力增大。

今年以来,随着工业用电量增幅回升,节能降耗的压力凸显。1-6月份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长14.8%,低于增加值增幅1.7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等高耗能行业产值增长14.5%,用电量增长413.8%。另外,由于国家环保政策调控力度加大,部分化工企业因达标排放不过关,面临关停的困境,少数企业持谨慎态度,技改投入相应减少。能耗增加、污染排放上升趋势与削减指标的矛盾依然突出。

三、下半年展望和几点建议

当前我市工业仍面临"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增速回调压力较大"的形势,各种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但工业经济总体处于稳定较快的增长周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也在不断增强,预计下半年工业经济仍将保持持续稳定较快增长态势,运行质量将逐步趋好。

1、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准确把握工业经济走势。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动向,努力提高应对措施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推动工业经济在稳定中持续快速发展。

2、强化生产要素协调调度,优化服务保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千方百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强化电力调度,做好错峰限电,确保企业生产用电。深入调研,帮助企业缓解用工紧张的矛盾。

3、加快重点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重点扶持特钢、IT、盐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食品五大主导产业链式集聚发展,引导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

4、推进项目建设,狠抓新增长点。加快引导今世缘酒业、金石机械等本土企业上市,加大企业投入,推进工业项目建设进度,及时跟踪协调,力争尽快达产达效,形成新增长点。

淮安1-5月份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简析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淮安加大投入实施八大类重点项目,进一步加快"东扩南连、三城融合、五区联动"步伐,扎实开展"工业重大项目竣工提速年",主攻重大项目,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稳步增长。1-5月份,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82.20亿元,同比增长24.4%。

一、当前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的主要特点

从当前全市投资完成情况来看,规模以上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张呈稳步增长态势;重点项目增多;民间投资占比超七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翻番;工业投资加快步伐;港澳台投资增势不减;房地产开发市场稳步发展等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量不断扩大,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今年以来,淮安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1-5月份,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82.20亿元,同比增长24.4%。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加速增长。1-5月份,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86.68亿元,同比增长42.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3.3个百分点。

(二)单体规模不断扩大,重大项目支撑有力

1-5月份,全市施工项目达803个,计划总投资1053.17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31个,计划总投资801.59亿元,占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的76%。

全市在建项目单体投资规模13115万元,同比增加2660万元。在建的亿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231个(不含房地产),同比增加39个,完成投资172.96亿元,同比增长42.4%。其中在建的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完成投资51.53亿元,同比增长176.6%。计划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达到64个。

(三)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民间投资占比超七成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今年2月份淮安制定了《中共淮安市委、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有效地激活民间投资。1-5月份,淮安完成规模以上民间投资289.72亿元,同比增长37.1%,占全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75.8%,拉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5个百分点。

(四)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新跨越,总量实现翻番

1-5月份,淮安完成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5.72亿元,同比增长119.7%。其中电子及通讯制造业完成投资3.90亿元,同比增长44.4%;医药制造业完成投资1.81亿元,同比增长62.6%;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完成投资3.28亿元,同比增长146.0%;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完成投资8.06亿元,同比增长83.7%;新材料产业完成投资8.63亿元,同比增长312.3%。

(五)产业集聚加快,工业投资引领投资增长

今年以来,淮安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以"总量扩张、结构优化、产业集聚、特色彰显"为目标,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基地,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全市工业投入进一步加大,实现快速发展。1-5月份,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投资184.53亿元,同比增长43.7%,增幅位居全省第一,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2.1个百分点。

(六)淮台合作深化,港澳台投资增势不减

今年以来,淮安大力引进与现有台资企业和优势产业相配套的项目,鼓励引导现有企业增资扩股,规模以上港澳台投资进一步加大。1-5月份,淮安规模以上港澳台商完成投资14.91亿元,同比增长59.3%,增幅快于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4.9个百分点。

(七)房地产开发市场淡季不淡,呈稳步发展态势

从统计数据看,今年以来,全市房地产开发市场基本没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1-5月份房地产投资完成额109.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51.84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26.1%,其中:住宅1379.55万平方米,

比上年同期增长24.6%;房屋销售与投资同步增长,商品房屋销售面积209.47万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额86.07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0.9%和35.8%。

二、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虽然规模以上投资呈现稳步增长态势,项目规模也大幅提升,投资形势较好,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施工项目比去年同期减少。1-5月份,全市施工项目个数803个,较去年减少36个。

二是行业间投资增长不平衡。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3.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2.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4%。

三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后劲不足。

三、措施建议

针对当前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力争全市投资工作平稳协调发展。

(一)落实工作责任,确保目标任务。要始终把投资工作放在突出地位,牢固树立好中求快的观念,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紧紧围绕全年投资工作主线,进一步做到目标、任务、措施、时间、责任五落实。坚持一手抓在建、一手抓前期。对在建项目,要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稳中求快,明确时限,倒排工期,确保项目早投产,发挥效益;对拟开工项目,要抓紧落实配套资金,落实各项建设条件,确保尽早开工,尽快形成投资实物工作量。

(二)搞好服务,解决好资金等制约问题。不断研究金融运行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鼓励和支持金融部门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行业的投入力度,以保证重点工程建设需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促进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三)着眼长远发展,加紧项目储备。围绕建设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和目标,在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加快壮大特钢、IT、盐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食品等千亿元主导产业,加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建设,及时策划增补一批投资规模大、税收贡献高、带动作用强、辐射范围广的重大项目,增强项目库的科学性、指导性和适用性。

三、热点问题

1.人民币升值问题

2.美债危机问题

3.房地产问题

4.通货膨胀问题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40题一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40题一【导语】经济常识作为事业单位公基考试的重要部分,今天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就针对经济常识部分整理出了四十道练习题,希望考生在熟悉经济学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练习题巩固经济学知识点。 单项选择题 1.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承受能力差 2.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忽视了一个关键因素,它就是( )。 A.土地的收益递减 B.劳动的收益递减 C.科学技术进步 D.人口增长放缓 3.产业结构成长是指( )。 A.企业规模的扩大 B.经济效益的提高 C.资本积累的增加 D.产业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过程 4.学杂费、书费等直接的教育费用属于人力资本投资中的( )。 A.心理成本 B.经济成本 C.机会成本 D.生产成本 5.低收入阶层受通货膨胀影响的程度要大于高收入阶层,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结论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财务负担更重 B.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消费支出的增加幅度更大 C.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下降可能性更大 D.通货膨胀使低收入阶层的储蓄倾向更高 6.中央银行购买债券会导致( )。

A.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 B.货币供给不变 C.货币供给增加 D.货币供给减少 7.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表现在( )。 A.经济繁荣时,税收减少 B.经济繁荣时,救济增加 C.经济萧条时,税收增加 D.经 济萧条时,税收减少 8.一个人的学历证书或培训证明是要解决( )。 A.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B.教育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C.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D.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9.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 )。 A.经济增长能够自我维持 B.在发展过程中尽量提高经济增长率 C.一个阶段的发展能够自动生产一个阶段的发展 D.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 10.工业化是指( )。 A.用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劳动 B.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C.农业产量降低,工业产量增加 D.在农业中采用先进的技术 参考答案 1.【答案】D。中公解析:农民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是很弱的,因为靠天吃饭的农业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而新的技术变化的生产要素具有很强的风险性,所以一般农民不愿意接受。 2.【答案】C。中公解析:在1798年发表的《人口学原理》中,马尔萨斯做出一个著名的预言: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会导致人均占有食物的减少。但是他却忽略了科技进步的因素,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粮食产量也是在增加的。 3.【答案】D。中公解析:产业结构成长不仅仅是一个量的增长的过

公共基础知识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公共基础知识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的同时,个体经济快速发展。统计资料表明,1978年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15万人,到2007年6月底,全国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为5309万人。个体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在于( )。A.①⑦B.①③C.②③D.②④ ①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它适应了我国现实生产力的状况③它可以吸纳大量人口就业④它是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经济成分 2.同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经济形式是( )。A.自然经济B.市场经济C.产品经济D.循环经济 3.“大部制”改革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作为重点,强化管宏观、抓大事的职责。这是( )。 A.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B.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要求C.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D.市场经济一般特征的要求 4.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C.调整生产力布局D.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5.市场机制是一种利益调节机制,它只有在( )方面才能起完全的作用,才真正具有效率( )。 A.具有竞争性,但具有排他性的公共物品B.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纯公共物品C.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D.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A.政府调控市场信息B.明晰产权C.政府生产公共物品D.政府有效地控制市场结构 9.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 )。A.新型的资本主义经济B.新型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C.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D.个体经济的同义语或代名词1O.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关键是( )。A.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B.计划形成价格的机制C.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机制 11.党的( )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12.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B.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C.政企分开、宏观管住、微观放开D.面向市场、自由经营、自由发展 13.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 )。A.产品经济的存在B.物质利益的差别C.劳动就业的需要D.社会生产力的多层次性14.市场经济的基本作用是( )。A.优化资源配置B.改进生产技术C.进行商品交换 D.物价调控 15.市场活动中最直接的反映信号和最有效的经济调节手段是( )。A.价格B.竞争C.财政政策D.货币政策 16.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发挥作用,必须要求( )。A.国家完全放任自流B.市场不受法律法规约束C.价格完全取决于政府决定D.市场竞争主体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 17.宏观调控中法律调节手段的主要实现形式是( )。A.宪法B.刑法C.民法D.经济法 18.目前,在我国的许多地区,小造纸厂、小化工厂、小炼油厂遍地开花,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上述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造成的。A.自然垄断B.产权不明晰C.信息不完全D.市场功能缺陷 19.金融手段调控的对象中,核心是控制( )。A.货币总供给量B.固定资产投资贷款C.信贷总规模D.法定准备金率 20.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同B.国家对经济运行宏观调控的方式不同C.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不同D.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同 21.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是( )。A.私人物品B.公共物品C.纯公共物品D.垄断物品 22.垄断一旦形成,市场的竞争性就会( )。A.消失B.增强C.减弱D.无法判断 23.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一般情况下会导致( )。 A.物价水平下降或通货紧缩B.物价水平上升或通货膨胀C.就业机会减少或失业率提高D.通货紧缩和就业机会增加 24.公共医疗、环保设施、公共住房、财政补贴属于( )。A.社会福利B.社会救助C.社会保险D.社会优抚 25.社会保障以生产力发展为物质基础,保障项目、保障水平等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原则是社会保障中的( )。 A.普遍保障原则B.适度保障原则C.权利与业务对等原则D.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原则 A.社会主义制度B.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C.国有经济本身的性质D.共产党的领导 28.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通过( )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A.经济增长量B.经济变化量C.国民生产总值D.经济总量 29.市场经济是( )。A.一种基本经济制度B.一种经济运行方式C.一种资本组织形式D.一种生产经营方式 30.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既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又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由( )决定的。A.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特性B.所有市场经济本身的特点C.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特点D.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产生的特点 二、多项选择题 1.经济制度,即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生产关系总和,它包括(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生产过程中人们所处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C.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D.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 2.一般认为,现代市场经济具有的特征包括( )。A.独立的企业制度B.有效的市场竞争C.良好的社会信用D.规范的政府职能与健全的法治基础 3.“大市场”和“小政府”是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合理选择。根据这一思路,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政府职能范围的是( )。A.制定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B.调节收入分配,避免两极分化C.对资源进行配置和再配置D.制定宏观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政策E.运用经济政策干预经济运行 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经济职能有( )。A.经济调节B.市场监管C.社会管理D.公共服务E.经济管制 5.政府对经济运行调控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A.国家计划B.行政手段C.经济手段D.教育手段E.法律手段 6.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基础B.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和保障C.公平与效率统一于生产方式之中D.公平与效率统一于人类利益的追求之中 7.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系统结构,它包括生产资料( )。A.所有权B.占有权C.支配权D.使用权 8.与国家计划、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相比,法律手段具有的特点有( )。A.约束性B.直接性C.强制性D.稳定性E.速效性 9.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主要体现在( )。A.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直接调节B.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间接调节C.为市场机制的有序运行提供法律保障D.保证计划、经济、行政等手段的正常运行来调节经济运行E.通过规定、指令直接干预和控制经济活动 1O.国家调控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有(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产业政策D.外交政策E.收入分配政策 1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 )。A.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C.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D.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E.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12.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为( )。A.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B.排斥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C.在分配上搞平均主义D.企业各自自成体系,互相封锁,造成重复建设、重复生产 13.促进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原因主要是( )。A.收入的国际差距B.各国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C.国外就业预期和收入预期的不稳定性D.语言文化上的障碍E.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初级会计师《经济法基础》章节试题:第二章

初级会计师《经济法基础》章节试题:第 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应当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是( )。 A.审计人员 B.会计机构负责人 C.总会计师 D.单位负责人 2.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除具备从事会计工作能力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拥有一定年限以上从事会计工作的经历,该一定年限是( )。 A.10年 B.3年 C.5年 D.1年 3.根据回避制度的规定,在下列事业单位中,没有违背会计法律规定回避制度的是( )。 A.甲单位法人代表的妻子担任本单位财务部门经理 B.乙单位会计科长的女儿担任本部门出纳员 C.丙单位董事长的侄女担任财务部门经理 D.丁单位财务处处长的同学担任本部门出纳员 4.会计资料最基本的质量要求是( )。 A.真实性和相关性 B.明晰性和谨慎性

C.真实性和完整性 D.重要性和及时性 5.单位会计王某采用涂改手段,将金额为10000元的购货发票改为40000元。根据有关规定,该行为属于( )。 A.伪造会计凭证 B.变造会计凭证 C.伪造会计账簿 D.变造会计账簿 二、多项选择题 1.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国有企业聘任会计人员需要回避的亲属关系的有( )。 A.岳父母 B.配偶 C.侄女 D.闺蜜 2.《会计法》对生成和提供会计资料所作的基本要求是任何单位和个人( )。 A.不得伪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B.不得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 C.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D.不得伪造、变造其他会计资料 3.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由单位有关负责人签名并盖章,以明确责任。下列各项中,属于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的有关责任人有( )。 A.单位负责人

《经济学基础》各讲习题及参考答案(简)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第一讲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 B、资源的充足性; C、资源的稀少性; 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主体是()。 A、居民户; B、厂商; C、劳动者; D、政府;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均衡价格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 D、分配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宏观经济政策; 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9、()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10、()为首的经济济学家把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和在一起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派。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二、判断题 1、自由取用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2、经济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题第二章教学内容

第2章均衡价格理论 思考与练习 一、选择题 1.在某一时期内,彩电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 A.彩电的价格上升B.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下降 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D.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2.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平移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平移D.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左平移 3.已知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D=30-P,市场供给函数为S=3P-10,如果对该商品实行减税,则减税后的市场均衡价格() A.等于10 B.大于10 C.小于10D.无法确定 4.()反应的是商品需求量变动与其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A.需求价格弹性系数B.需求收入弹性C.需求交叉弹性D.供给价格弹性 5.商品供给价格弹性是() A.商品供给量变动的比率与其价格变动的比率B.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变动的比率 C.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变动的比率D.商品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比率 6.商品的均衡价格会随着() A.商品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B.商品需求的减少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C.商品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D.商品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下降 7.政府运用限制价格政策,会导致( ) A.产品大量积压B.消费者随时都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 C.黑市交易D.市场秩序稳定 8.适合于进行薄利多销的商品是()的商品。 A.需求缺乏弹性B.需求富有弹性C.需求有无限弹性D.需求完全无弹性 9.在下列因素中,()的变动会引起商品供给量的变动 A.生产技术 B. 原料价格 C.商品价格 D.居民收入 10.下列组合中,一种商品需求量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的是()A.香蕉和苹果 B.照相机和胶卷C.汽车和收音机 D. 面包和方便面 11.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商品称为()。

经济法基础第二章练习题

2016年第二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劳动合同的特征,下列不正确的有()。 A.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B.对于劳动合同,法律规定了较多的强制性规范 C.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时,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D.在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2、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扣押劳动者证件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由法院责令限期退还本人,并给予处罚。 B、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本人,并按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C、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本人,并给予处罚。 D、用人单位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承担赔偿责任。 3、某公司招用了20名会计人员,每人收取了200元的风险担保金。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本人,逾期不退还时按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B、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本人,并按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并给劳动者以赔偿。 C、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本人,并按每人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D、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本人,并按每人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承担赔偿责任。 4、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有关建立职工名册规定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B、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每个人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C、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法院处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D、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劳动行政部门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5、小明2012年7月1日在甲公司上班,一直到2012年12月31日公司才通知小明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小明不与公司订立合同。已知公司正常支付小明工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用人单位应自2012年8月2日起至2012年12月30日补发小明的工资,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B、用人单位应自2012年7月1日起至2012年12月30日补发小明工资,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C、用人单位应自2012年8月2日起至2012年12月30日补发小明的工资,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D、用人单位不用补发小明工资,只支付经济补偿金,并终止劳动关系。 6、蓝天百货公司招聘一批采购人员,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求聘用人员(共十名)缴纳500元的押金和身份证件,劳动行政部门发现后对蓝天百货公司进行了相应处罚,下列处罚措施中,不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是()。 A.责令蓝天百货向聘用人员退还收取的500元押金 B.责令蓝天百货向聘用人员退还扣押的身份证

初级会计师经济法基础第二章强化练习题

第二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除文艺、体育、特种工艺单位以外,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者需年满( )周岁,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A.14 B. 16 C. 18 D. 20 2.甲公司在与张某订立劳动合同时,要求张某先缴纳500元的工作服押金,等张某离职时再予以返还。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对甲公司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责令甲公司限期退还给张某 B…劳动行政部门可以对甲公司处以1000元的罚款 C. 劳动行政部门可以对甲公司处以2500元的罚款 D. 如果甲公司的行为给张某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起算日期是( )。 A. 用工之日起 B. 劳动合同订立之日起 C. 试用期满之日起 D.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后 4.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年 5.张某于2010年1月1日起开始在甲公司工作,2010年1月11日,甲公司的劳

动人事部门书面通知张某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遭到张某的拒绝。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甲公司的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规定的是( )。 A.书面通知张某终止劳动关系 B.未向张某支付经济补偿 C.向张某支付了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D.未向张某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6. 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工时制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度 B.有些企业因工作性质和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应保证劳动者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2天 C.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 D.发生自然灾害,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限制 7. 张某在甲公司工作3年、在乙公司工作10年、在丙公司工作2年,张某目前在丙公司工作。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张某可以享受带薪年休假( )天。 A.5 B. 10 C.15 D. 20 8. 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当事人不能享受2010年的年休假的是( )。

《经济法基础》表格笔记---第二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基础》科目 第二章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知识点一、劳动合同的特征 1.主体特定性——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2.内容法定性——(1)劳动者受到用人单位管理;(2)保护利益的强制性 3.地位变化性——签订时自愿平等,签订后管理与服从。 知识点二、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 1.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例外: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注意:劳动关系的建立≠劳动合同订立 知识点三、劳动合同的类型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重点)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一)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长期性的合同)。 注意:应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 (三)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例题·多选题】下列情况下,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有()。 A.劳动者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

B.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 C.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D.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 「中华会计网校正确答案」BD 知识点四、劳动合同必备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三种合同类型)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地点可能与用人单位住所地不一致)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项)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为了做好与《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衔接、促进该法的落实)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注意】 (一)关于工作时间 目前我国实行的工时制度主要有标准工时制、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三种类型。 (二)关于休息休假 1.休息 是指劳动者在任职期间,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无需履行劳动义务而自行支配的时间,包括工作日内的间歇时间、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和公休假日(即周休息日)。 2.休假 是指劳动者无需履行劳动义务且一般有工资保障的法定休息时间。包括:法定假日和年休假。 根据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简称年休假)。

经济学基础12章习题及答案.doc

《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D)。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 B、资源的充足性; C、资源的稀少性; 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 )。 A、均衡价格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 D、分配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 )。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宏观经济政策; 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D)。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C )。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A)。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B)。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二、判断题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对) 6、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对) 7、“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错) 9、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X) 10、“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的命题属于实证经济学问题。( X)

《经济学基础》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会导致粮食制品的均衡价格下降( B ) A、鸡蛋价格上升 B、良好的天气情况 C、牛奶价格上升 D、收入上升 2、下列因素中除哪一项以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D) A、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 B、消费者偏好变化 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变化 D、商品价格变化 3、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汽车的价格上升,将导致( B) A、汽车需求量的增加 B、汽车供给量的增加 C、汽车需求的增加 D、汽车供给的减少 4、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的情况下( C ) A、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都将下降 B、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交易量的变化无法确定 C、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交易量将减少 D、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交易量将下降 5、粮食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产量因灾害而减少时( B) A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产量下降 B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粮食价格会更大幅度上升 C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粮食需求量会大幅度减少 D 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不变,因粮食价格上升与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相同 6、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水平以下可能导致(C ) A、买者按低价买到了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 B、大量积压 C、黑市交易 D、A和C 7、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消费者的购买量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C) A、富有弹性 B、具有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弹性不能确定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的高频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的高频考点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经济常识的内容所占比例不小,公共基础知识学习网为此总结了经济常识的34个关键知识点,供事业单位考试考生下载复习。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4.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 5.当供不应求,商品短缺,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时,这就是卖方市场;当供过于求,商品过剩,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时,这就是买方市场。 6.价格的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7.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8.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9.消费有不同的类型。最常见的是钱货两清的消费,此外,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越来越常见。 10.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1.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生产决定消费。 12.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1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4.国有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1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责任编辑:公共基础知识)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16.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17.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18.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19.贷款是我国商业区银行的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20.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2.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3.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24.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25.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宏观经济基本概念四

考试交流群:119401938 中公教育事业单位考试网 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38号金码大厦B 座9层、11层、17层 全国统一报名电话:4006-300-999 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73918336.html,/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宏观经济基本概念四 推荐阅读:2013时事政治热点|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库|申论范文 经济常识是事业单位考试常考知识点,今天为大家整理了经济常识中宏观经济基本概念,希望大家能对经济学的基础概念有清楚的了解。 四 宏观调控 1、财政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等手段,对总需求、总产出施加影响,促使宏观经济运行优化。增加政府购买、增加转移支付、降低税收都会使总需求扩张,所以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反之则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效应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总产出的政策。增加货币量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效应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加扩张性货币政策。也称双松政策。影响:使总产出有较大的增加,而对利息影响较小。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加紧缩性货币政策。也称双紧政策。影响:对抑制总需求有很好的效果,对利息影响较小。 ③扩张性财政政策加紧缩性货币政策。影响:对总需求、总产出影响较小,而使利息显著提高。 ④紧缩性财政政策加扩张性货币政策。影响:对总需求、总产出影响较小,而使利息显著下降。 (注意不同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4、收入政策效应。在通货膨胀十分严重的时候,政府往往采用限制物价和工资上涨的政策。这种政策称为收入政策。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经济专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农民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是很弱的,因为靠天吃饭的农业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而新的技术变化的生产要素具有很强的风险性,所以一般农民不愿意接受。 2.【答案】C。解析:在1798年发表的《人口学原理》中,马尔萨斯做出一个著名的预言:人口增长超越食物供应,会导致人均占有食物的减少。但是他却忽略了科技进步的因素,因为随着科技的进步,粮食产量也是在增加的。 3.【答案】D。解析:产业结构成长不仅仅是一个量的增长的过程,它更是一个质的发展的过程。 4.【答案】B。 5.【答案】D。解析:通货膨胀时期,物价上涨,高收入阶层在剔除物价的影响后,对实际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相反,使得低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下降得更大。C项说法正确。另外通货膨胀的发生,使得低收入阶层为了维持既定的福利水平(包括消费水平)从而增加财务支出,压缩储蓄与投资,从而损害了低收入阶层的长期福利。可见A、B项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故答案选D。 6.【答案】C。解析: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券,向市场投放了货币,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用以创造存款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反之,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则可减少货币供应量。 7.【答案】D。解析:自动稳定器就是能在经济出现周期性变化时自动对经济产生稳定作用的机制。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就是反周期,比如税收,拿累进税来讲,假如经济处在繁荣时期,大家收入高了,税收就会加重,从而减少居民和企业收入,反之,经济不景气时,收入降低,税收就减少了,因此可以让企业和居民保留更多的收入,因此税收在这里起到了一个调节的作用。 8.【答案】D。解析:信息不对称不仅指人们常常限于认识能力不可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更重要的是指行为主体为充分了解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实在太大,不允许他们去掌握完全的信息。 9.【答案】D。解析: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0.【答案】B。解析:工业化是指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向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工业化有多种定义:①工业化是指脱离农业的结构转变,即农业在国民产品中和就业中的份额下降,制造业和服

《经济法基础》强化第二章知识点

《经济法基础》强化第二章知识点 约定条款 服务期 补充 1.如果劳动者因下列违纪等重大过错行为而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仍有权要求其支付违约金: (1)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2)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3)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4)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5)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不属于违反服务期约定的情形。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了服务期,劳动者依照下述情形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不属于违反服务期的约定,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

(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6)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7)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解除

失业保险 【考题·多选题】(2016年考生回忆版)下列属于失业保险待遇的有()。 A.失业保险金 B.死亡补助 C.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D.生育医疗费用 【正确答案】ABC

公共基础知识市场经济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试题1:我国要建立的宏观调控模式应该是:()。 A: 直接的调控模式 B: 直接与间接调控平行结合的模式 C: 以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 D: 以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模式 答案: C 试题2:公司是()。 A: 法人企业 B: 个人业主企业 C: 合伙企业 D: 独资企业 答案: A 试题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实行价格体制改革 B: 国有企业改革 C: 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 D: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答案: B 试题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A: 计划手段 B: 行政手段 C: 法律手段 D: 经济手段 答案: D

试题5: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A: 均衡的货币政策 B: 紧的货币政策 C: 松的货币政策 D: 松紧搭配的货币政策 答案: C 试题6:社会主义社会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是指()。 A: 消费资料的总供给与劳动者对消费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B: 生产资料的总供给与生产单位对生产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C: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量和实物量之间的平衡 D: 社会可供购买的 商品总量与社会有支付能力购买的商品总量之间的平衡 答案: D 试题7: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 A: 建立能够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 B: 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C: 保障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D: 组织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答案: B 试题8: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A: 商品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 B: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篇)

经济篇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节?? 经济体制 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一)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组织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原则,是在社会经济活动的一定(或全部)范围内,人们普遍承认,并且实际共同遵守着的一种行为规范。 马克思主义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范畴出发研究经济制度。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共同构成一个社会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制度。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与特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的国家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等为社会的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还认为,经济制度具有历史相对性,它的发展和更替变化过程与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紧密相连。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制度更替变化的力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评价一种经济制度优劣的标准,是看它与生产力的关系是否相适应,即是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正是从这一视角和标准重点考察和研究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并提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所替代的论断。 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制度中集体对个体行动所进行的控制是通过对个体之间交易的规范而进行的。因为交易是同时包含“冲突、依存和秩序”这三种成分的“最小的单位”。所以“交易”是分析经济制度的基本范畴。买卖交易、管理交易和限额交易的规范共同构成经济制度。制度经济学从交易及交易费用的视角研究经济制度。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制度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规则,包括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制度环境指既定的确立生产、交换与分配的基本的政治与法律规则。制

度安排指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的规则。制度安排又分为正式的制度安排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正式的制度安排指法律、政策、组织规则等有明确规定的行为规则,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是指意识形态和习俗等不成文的、观念性的行为准则。 (二)经济体制 马克思从社会经济形态、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等角度来研究经济体制。他指出,区分不同经济体制的根本标志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劳动者掌握生产资料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反之则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三)二者的关系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制度是组织社会经济活动的根本原则,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制度,它在制度系统中是决定性的、第一位的。而经济体制则是体现根本原则和实现一定社会经济目标的手段,是指一定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和运行方式。从研究范畴的角度看,经济体制着重研究生产关系的运行方式,它体现经济制度的组织关系。与经济制度相比,经济体制在制度系统中是从属的、第二位的。 第二节? 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概述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分政府干预的市场经济和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前者指在对资源的配置以市场方式为主的同时,政府对经济进行一定程度的参与、调节和控制。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就属这一类。 市场经济通常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①市场主体,即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②市场体系,即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③市场机制,即市场经济规律作用

2020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第二章 会计法律制度(精华讲义)

第二章会计法律制度 第一部分会计法律制度 考点: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一)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 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会计关系”的法律文件的“总称”。 (二)会计关系 1.包括内容 (1)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从事会计业务处理中的经济关系; (2)国家在管理会计工作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2.会计关系的主体与客体 (1)主体: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2)客体: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具体事务。 (三)会计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四)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 【例题·判断题】会计法律制度指的是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正确答案』× 【例题·多选题】下列会计法律制度中,由国务院制定的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B.《总会计师条例》 C.《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D.《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正确答案』BC 【例题·多选题】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包括会计核算制度和()。 A.会计监督制度 B.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管理制度

C.法律责任 D.会计工作管理制度 『正确答案』ABD 考点: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一)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 统一领导:“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 分级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 (二)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管理 1.谁是单位负责人? 法人组织:单位法定代表人。 非法人企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 2.单位负责人负责什么? (1)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2)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注意1】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但不要求单位负责人事必躬亲地办理“具体”会计事项。 【注意2】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不能免除”办理具体事务的会计人员的责任。 【例题·判断题】(2018年)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 『正确答案』√ 【例题·单选题】(2018年)根据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人员中,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是()。 A.总会计师 B.单位负责人 C.会计核算人员 D.单位审计人员 『正确答案』B 【例题·多选题】关于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会计工作管理的职责,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A.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B.单位负责人必须事事参与,严格把关 C.应依法做好会计监督工作 D.不能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办理违法事项 『正确答案』AD 考点:会计核算(★★★) (一)会计核算基本要求 1.依法建账 (1)各单位必须依法建立会计账簿。 (2)不得私设会计账簿。 【注意】各单位有且只能有“一套账”,不能不设置,也不能账外设账,如设置“小金库”。 2.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