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改性松香类水溶性醇酸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改性松香类水溶性醇酸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改性松香类水溶性醇酸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改性松香类水溶性醇酸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酚醛树脂MSDS

酚醛树脂(9003-35-4) 目录 化学品简介 危险性概述 急救措施 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 操作处置与储存 个体防护/接触控制 理化特性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废弃处置 运输信息 化学品简介回目录 【中文名称】 酚醛树脂【英文名称】 phenolic resin 【中文同义词】 苯酚树酯 酚醛树脂 苯酚与甲醛的聚合物 酚醛树脂(热塑性) 水溶性酚醛树脂 直链酚醛树脂 ) 型(203酚醛树脂. 松香改性酚醛树脂(2210型) 酚醛模塑料(PF2C3-431J) 酚醛模塑料(PF2C3-631)

酚醛模塑粉(PF2A1-131F) 快速模塑粉 酚醛模塑料(PF2S1-4602) 酚醛树脂(217型) 电木粉R131 胶木粉R131 普通酚醛压塑粉(日用类,R131型) 酚醛树脂(214型) 酚醛模塑料(PF2A2-161J) PET改性酚醛树脂 酚醛树脂(665型) 电木粉D141 【英文同义词】 NOVOLAC COPOLYMER RESIN PHENOL-FORMALDEHYDE RESIN Phenolic resin RESOLE RESOLE COPOLYMER RESIN phenol,polymerwithformaldehyde Phenol-formaldehydepolymer Phenol-formaldehydepolymer phenol-formaldehyderesins Phenolicresin,thermoplastic resole(phenol-formaldehyderesin) 【CAS No.】 9003-35-4 危险性概述回目录 【健康危害】 接触加工或使用本品过程中所形成的粉尘,可引起头痛、嗜睡、周身无力、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喘息性支气管炎和皮肤病,还可发生肾脏损害。空气环境分析发现苯酚、甲醛和氨。在缩聚过程中,可发生甲醛、酚、一氧化碳中毒。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回目录 【皮肤接触】

酚醛树脂MSDS

酚醛树脂(9003-35-4) 化学品简介 【中文名称】 酚醛树脂 【英文名称】 phenolic resin 【中文同义词】 苯酚树酯 酚醛树脂 苯酚与甲醛的聚合物 酚醛树脂(热塑性) 水溶性酚醛树脂 直链酚醛树脂

酚醛树脂(203型) 松香改性酚醛树脂(2210型) 酚醛模塑料(PF2C3-431J) 酚醛模塑料(PF2C3-631) 酚醛模塑粉(PF2A1-131F) 快速模塑粉 酚醛模塑料(PF2S1-4602) 酚醛树脂(217型) 电木粉R131 胶木粉R131 普通酚醛压塑粉(日用类,R131型) 酚醛树脂(214型) 酚醛模塑料(PF2A2-161J) PET改性酚醛树脂 酚醛树脂(665型) 电木粉D141 【英文同义词】 NOVOLAC COPOLYMER RESIN PHENOL-FORMALDEHYDE RESIN Phenolic resin RESOLE RESOLE COPOLYMER RESIN phenol,polymerwithformaldehyde Phenol-formaldehydepolymer Phenol-formaldehydepolymer phenol-formaldehyderesins Phenolicresin,thermoplastic resole(phenol-formaldehyderesin) 【CAS No.】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接触加工或使用本品过程中所形成的粉尘,可引起头痛、嗜睡、周身无力、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喘息性支气管炎和皮肤病,还可发生肾脏损害。空气环境分析发现苯酚、甲醛和氨。在缩聚过程中,可发生甲醛、酚、一氧化碳中毒。?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松香的基本常识

脂松香(英文名:gum rosin),是一种天然树脂,原料来自于可再生的松林资源----松树中的松脂。松脂从化学成分来说,它是树脂酸溶解在萜烯中的一种溶液。松脂经生产企业加工生产后得到脂松香,脂松香为微黄至黄红色的透明固体。 松香的分类 (一)松香按树种可分为马尾松松香、湿地松松香、思茅松松香、云南松松香、南亚松松香、加勒比松松香。 (1)马尾松:我国的主要采脂树种,产脂量较高。分布于淮河流域和汉水流域以南,西至四川中部,贵州中部和云南东南部。每株年产松脂4-5公斤,高的可达12-13公斤,个别超过50公斤。 (2)湿地松:是我国引种的国外(以英国为主)采脂树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引种了。引种的面积和目前采脂面积最大的是:江西、湖南两省。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北、河南、贵州、四川等省也有一定量的采脂。 (3)云南松:分布于西藏东部,四川西部及西南部,云南,贵州西部和广西西北部。每株年产松脂约5-6公斤。 (4)思茅松:分布于云南南部、西部,常组成单纯林。为荒地荒山造林树种。产脂量与云南松差不多。 (5)南亚松:为典型的热带松类,分布于海南岛,并有南亚松天然林。产脂量特别高,每株年产松脂14公斤左右。松脂中含油高达30%以上,油中含。α—蒎烯95%以上。南亚松松香不结晶,酸值高,含有二元酸为其性。 (二)按生产方式可分为蒸汽(间歇法和连续法)松香和土法(滴水法)松香。 松香的技术指标 影响松香利用的主要指标有: 1.松香色泽:松香的色泽直接影响到松香的级别,松香的颜色越浅质量越好。 2.软化点:软化点越低,松香的质量越差。 3.酸价:即中和1克松香中的游离酸所耗用的氢氧化钾毫克数。马尾松松香酸价一般是 145-170mgKOH/g;酸价高的松香用多元醇酯化后,酯值高,在某些胶粘剂上有特殊用途。 4.不皂化物:即松香中不和碱起作用的物质。 5.机械杂质:即将松香溶于酒精中,不能溶解的部分。

油墨的制造概况和配方[1]

油墨的制造概况 油墨的制造是一个复杂的化工工程,它的材料涉及了有机高分子合成和氧化还原,重氮化,置换反应,络合反应等化学变化。同时,涉及到力学、光学、彩色学、表面化学等学料。第一是各种颜料的制造和填充料的制造。第二是各种合成树脂的制造和各种类型的连结料的生产,(将固体树脂溶解在植物油、矿油、溶剂介质中)。第三是油墨的制造。这三个过程是相互关联的,互相影响的,缺一不可的。还要指出的是,油墨助剂,也是要独立进行事先生产的。 颜料,树脂,连结料生产过程很复杂,限于篇幅,省略。只就是油墨制造,简介如下: 工艺: 配方设计(含生产中的换料打样)→配料(预分散)→研磨分散→检验(班组一级、车间一级、厂部一级)→装听、桶→包装(装箱、贴商标、标记)→成品出厂。 配方设计,这个工作是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印刷版型,印刷机类型,印刷对象,印刷工艺等方面的要求,试验设计出油墨配方,验证各种条件,确证无疑后,建立标准,制定控制指标,选择设备,规定工艺,提交生产。 各种油墨基本配方: 1、平版油墨配方(%) 凝胶剂0—5 合成树脂油A 50—60 合成树脂油B 12—18 颜料13—20 填充料8—15 墨性助剂2—5 油墨油5—7 合计100 2、凸版油墨配方(%) 颜料11—19 颜色调正剂1—3 填充料15—20 合成树脂油55—60 矿油调墨油11—16 墨性助剂4—8 油墨油3—5 合计100 3、凹版油墨配方(%) 树脂35—40 颜料8—16 填充料2—5 溶剂A 30—35 溶剂B 15—20 墨性助剂10—20 合计100

4、滤过版油墨配方 颜料8—10 填充料20—30 膏状墨脂类50—60 合成树脂油14—20 助剂8—10 合计100 这是为了印刷者对油墨有一个大概了解,至于具体配方和质量要求,是比较复杂的。不可能在此详细说明。请参阅其他有关材料。 换料打样,这个工作是组织生产油墨的地方,根据原材料稍许变化,进行颜色配制和墨性调配。总的原则是按标准执行。一般叫找色和找墨性。这是由比较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经常的,不断的进行的。 配料(预分散)过程,这个工作是由高级技术工人来进行。将油墨配方规定的各组分,准确称量,顺序加入在容器中,进行很和。用高速搅拌,可变速行星式搅拌进行搅拌。在此过程中,促使连结料初步湿润颜料介面,并将颜料大的聚集体加以破碎,把颜料粒子表面吸附的空气,水分等排出,并是颜料聚集体逐渐疏松。 研磨分散过程,是将经搅拌予以分散而比较均匀湿润了的墨料,再经过研磨设备,进一步混合、湿润、分散、直达到所要求的分散度(细度)。也就是把颜料聚集体逐渐再破碎,使被连结料湿润,包裹,直至几乎是单个粒子均匀地分散到连结料分子之间。 研磨设备有三辊机,卧式球磨机,立式球磨机,砂磨机等。 研磨分散是制造油墨的关键岗位,熟练工人的技巧完全可以显现出来。 油墨被检验的技术指标如下:颜色、着色力、光泽、粘性、粘度、流动度、细度、干燥时间、飞墨、粘性增值、固着时间、附着力、耐酸、耐碱、耐光、耐水,耐醇和其他溶剂等。对不同特性的油墨,还要有其他特殊指标。 产品经自检,车间检验,出厂检验,确认合格,才能出厂。 包装工作是要将桶加固,听子封口,贴商标,装箱。标明品名,批号,净重,毛重。生产单位。方可交付销售。 松香酚醛树脂学习资料 1.松香按采集方法可分树胶松香、木松香、妥儿油松香。主要成分是枞(松香)酸,含有一个羧酸基和二个共扼的碳-碳双键,可以与甘油、季戊四醇等多元醇酯化形成低酸价油溶性良好的松香酯,与马来酸等缩合获得高软化点的各种改性树脂,在涂料、油墨、粘合剂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含有活泼羟甲基的甲阶段酚醛缩合物可与松香缩合反应,并经多元醇酯化,将酸价降到25以下,可以得到高粘度、高软化点且油溶性的松香改性酚醛树脂,最适合用于平板印刷油墨。

树脂

随着高分子合成工业的发展,合成树脂的生产逐渐专业化,涂料用树脂生产厂商生产的树脂不仅质量好,而且系列化,专用化。 手册共收集142个国内外生产厂商(供应商)的6000多个树脂产品。按照树脂的品种分为12章:天然树脂,酚醛树脂,醇酸树脂,氨基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硅树脂,乙烯基树脂,氟树脂,其他树脂(聚酮树脂、醛树脂、醛酮树脂、石油树脂、萜烯树脂、涤纶树脂、硝化棉、醋酸丁酸纤维素、氯化树脂、呋喃树脂、达玛树脂、马来酸树脂)。每个产品分五个栏目:商品名、供应厂商、类别、性能与用途。手册的附录由五部分组成:缩略语注释;国内各公司产品索引;国外各公司产品索引;国内(包括台湾省)主要生产商(供应商)联系地址、电话;国外主要生产厂商或中国代表处联系地址、电话。以利于使用单位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选用树脂。 本书可供从事涂料研究、生产及使用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也可供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查阅。 编辑推荐 随着高分子合成工业的发展,合成树脂的生产逐渐专业化,涂料用树脂生产厂商生产的树脂不仅质量好,而且系列化,专用化。 目录 第一章天然树脂1 脂松香4 X3精制天然松香5 X1、X2、X3精制浅色松香5 不结晶松香、精制不结晶松香6 脂松香6 精制氢化松香、精制高度氢化松香7 100石灰松香7 100石灰松香、115松香皂7 MG905、MG908松香甘油树脂8 MP955、MP958松香季戊四醇酯8 MRG1003松香变性热塑性树脂8 TA302、TA402增黏树脂9 Z853、Z856、Z1006、1150松香酯树脂9 GER85L、GER85、GER85SP松香甘油酯10 GEHR85R、GEHR85氢化松香甘油酯10 PER90松香季戊四醇酯11 PEHR100R、PEHR100氢化松香季戊四醇酯11 FR130AP、FR130BP、FR145AP、FR145BP醇溶性松香树脂11 MHDR氢化松香甲酯、MGDR松香甲酯12 GEDIR100M歧化松香甘油酯、GEMR120M、GEMR135M马来松香 甘油酯12 LG90、LG90S、LG100、LG100S松香甘油酯树脂13 LP100、LP100S、LP100S1、LP90S1松香季戊四醇酯13 136、138、精138、138Q、138D、145、145Q、14595、

超声波纳米表面改性的微凹表面及其摩擦学效应(1)

超声波纳米表面改性的微凹痕表面及其摩擦学效应 摘要 众所周知,凹痕表面可以提高摩擦学特性。本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超声波纳米表面改性技术(UNSM)形成微凹表面的演示过程,并评估其摩擦学特性的影响。在磁盘上进行球测试,以揭示机制和微凹表面影响。UNSM处理表面和地面进行比较,UNSM处理的表面摩擦系数已经减少了约25%,这对于配合改善表面摩擦学性能是一个有意义的现象。UNSM 处理表面磨损体积损失也被降低了约60%。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表面粗糙度轮廓测量研究磨损表面。 2011爱思唯尔B.V.保留所有权利关键词:超声波纳米表面UNSM修改过程微型凹陷滑动摩擦系数滑动磨损 1.引言 技术实践的今天,特别是在弹簧制造,汽车及航空航天等行业,没有机械表面处理工艺流程是很难想象的。为了提高摩擦学性能和防止组件和机械部件的机械故障所有的表面处理工艺都被用上了。组件的机械故障,特别是摩擦故障,如摩擦和磨损相关的故障,都是如今不可用的主要的原因之一,这就是为什么这些现象都提升了对摩擦学兴趣。近日,表面纹理已被引入到微观尺度的水平上来提高摩檫学的摩擦和磨损。相关研究主要通过实验来展开。这些研究,例如,检查一个扁平的钢球和一激光纹理钢盘之间的摩擦,通过该微磁盘上的凹陷的正面影响,得出具有较高的滑动速度下情况更加明显[1]。在另一个研究工作中,研究了不同种类的微凹陷表面粗糙度,这表明,不同表面纹理的摩擦系数差别很大[2]。这些研究为降低微凹陷表面的摩擦和磨损率提供洞察机制。然而,有关微凹表面对摩擦学特性的影响的实验通常是耗时的,并且实验结果的客观变化取决于实验条件,从实验中归纳微凹表面的结论,遇到了一些困难[3]。 表面纹理对机械部件的摩擦特性的改善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方法。微凹配合表面的摩擦学以各种形式,大小和形状的研究工作已经在世界各地用各种方法使微凹表面技术开展开来,如喷丸,离子束纹理,激光表面纹理等等。今后,除了这些技术,UNSM技术已被应用于各种机械部件[4-6]。Nakano等。[7]报道的摩擦系数增加或减少取决于微观纹理图案的几何形状,凹坑图案纹理导致比其他图案纹理摩擦系数低,如槽和网格图案纹理。 相关的结果表明,较低的摩擦系数可以被获得,因为微凹坑的影响导致更大的配合面之间的分离。微凹陷性能的提高主要归因于UNSM处理表面的微凹陷扮演了润滑剂水库和帮助促进保留配合面之间的润滑薄膜的重要角色,从而降低摩擦和磨损率。值得称道的作品,以及前面提到的研究,对于提高配合面的摩擦学和机械性能的改善有很大帮助。

松香改性聚氨酯涂料的研制

松香改性聚氨酯涂料的研制 QU J .Q . 瞿金清,涂伟萍,杨卓如,陈焕钦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所,广东广州510641) 摘 要: 用松香改性的醇酸树脂多元醇与TDI 反应合成聚氨酯预聚物,与羟基醇酸树脂交联制备聚氨酯涂料。讨论了醇酸树脂多元醇、氨酯化反应的工艺条件等因素对预聚物性能的影响,涂膜性能测试表明,该漆干燥快速、性能优异。关键词: 松香改性;多元醇;聚氨酯;涂料 中图分类号:TQ 63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417(1999)04- 分子结构中含有氨基甲酸酯键的涂料为聚氨酯涂料,其涂膜外观好、硬高度、光泽好、耐磨蚀、干燥耗能低等优点,获得广泛的应用,是国内外工业涂装(尤指汽车、桥梁和化工管道)及民用涂饰(木器家具和钢琴等)的主流涂料[1~2]。目前使用最多的聚氨酯涂料为双组分聚氨酯涂料,其固化剂(加成物、缩二脲和三聚体)大多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 )与三羟甲基丙烷(TMP )或蓖麻油醇解物的加成物,当与羟基树脂(如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和环氧树脂等)交联成膜时其涂膜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耐化学介质性能。但现有固化 剂所使用的多元醇大都为TMP 或甘油,采用酯类和酮类溶剂,因而聚氨酯固化剂的生产成本较高,施工气味大,而且干燥速度慢,与羟基树脂的相容性差。因此,很有必要开发新的价格低廉、性能优异的聚氨酯涂料。 松香的主要成分为松香酸,可以作为一元酸来调节分子量和稳定树脂的粘度[3~4]。聚氨酯涂膜中引入松香,可增加漆膜的附着力、减少漆膜起皱、提高漆膜的光泽和干燥速率。本文用二甘醇和季戊四醇制备松香改性醇酸树脂多元醇,代替TMP 或蓖麻油醇解物与TDI 进行氨酯化反应制备聚氨酯涂料预聚物(固化剂),讨论了醇酸树脂多元醇、氨酯化反应的工艺对预聚物性能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测试仪器 Q163-3K1型漆膜冲击试验器、Q65-07型漆膜附着力测定器、Q161-5型漆膜摆杆式硬度 收稿日期:1998-10-15 作者简介:瞿金清(1970-),男,讲师,在职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精细化学工程。 第19卷第4期1999年12月林 产 化 学 与 工 业Chemistry and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 Vol .19No .4Dec .1999

增粘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增粘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该增粘树脂制得的橡胶 特征:增加改性处理步骤,加入一元酚作为改性剂,有机酸作为催化剂 原料:芳香族化合物:二甲苯、奈、甲基萘、二甲基奈、联苯等1环或2环的芳香族烃 甲醛类:甲醛、福尔马林、多聚甲醛 改性剂:对叔丁基苯酚,占反应液5~50% (对甲酚、对氯苯酚、对溴苯酚、苯酚、对苯基苯酚等一元酚) 催化剂:对甲基苯磺酸,占混合液0.1~2‰(草酸、柠檬酸等有机酸) 制备方法: 在酸催化剂存在下,使芳香族化合物与甲醛类反应,包括芳香族化合物与甲醛类缩合反应步骤,对过量的酸的分离步骤、过量甲醛类的蒸馏步骤。经过上述步骤处理后,进行改性处理步骤:向反应液中加入一元酚和有机酸得到混合液,并对混合液进行升温和保温,然后蒸馏至无馏分,制得增粘树脂。 升温和保温过程:反应液升温至100℃~120℃时保温30分钟,升温至150℃~180℃时保温30分钟,再升温至180℃~200℃时保温60分钟,升温至180℃~220℃时进行整理至无馏分。产品特性: 保持期长、耐湿和耐高温等优点,应用后橡胶具有高的拉扯伸长率和撕裂强度等优点。 树脂粘度范围:70~130mPa?S 制得橡胶的扯断伸长率%为700~750,撕裂强度71~80KN/m 酚醛树脂对NBR性能的影响 酚醛树脂结构上的薄弱环节是酚羟基和亚甲基容易氧化, 耐热性能受到影响。 酚醛树脂的加入对混炼胶加工性能无太大影响。 酚醛树脂补强NBR 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硫化交联网络的完善程度。一般认为,酚醛树脂与固化剂,如HMT 等交联形成的网络与胶料网络重叠,即酚醛树脂网络能够与胶料网络形成互聚合物网络( IPN) ,从而起到对橡胶补强的作用。 对于加补强填料的胶料,滞后是造成生热的主要原因。填料有较窄的分子尺寸分布会导致较高的滞后, SP6600 经腰果壳油改性后,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加上SP6600 能与NBR 形成良好的三维网络结构这就使SP6600 补强NBR 硫化胶在动态压缩状态下滞后损失较小,因此具有较好的动态压缩性能。 酚醛树脂在轮胎中的应用 橡胶用助剂在硫化之前混入胶料中,用于提高胶料自粘性的树脂为酚醛清漆类, 尤其是对辛基酚甲醛树脂, 这种树脂多以浆状或片状形式提供。 具有以下特点的高性能树脂:粘着性好,有利于提高胶层之间的粘合性,在长时间及各种条件下粘性保持稳定。 改性酚醛树脂DHJH—D在巨型全钢工程机械子午线轮胎下三角胶中的应用 全钢工程机械子午线轮胎三角胶包括上三角和下三角胶两部分。上三角胶硬度低,要求胶料具有较好的柔性、耐屈挠且生热低,而下三角胶硬度较高、挺性大,以抵抗胎圈部位的屈挠变形。全钢工程机械子午线轮胎下三角胶硬度一般为85~92度。 改性酚醛树脂DHJH—D理化性能基本达到进口改性酚醛树脂SP一6701水平。两种树脂对胶料的增硬作用基本相同,胶料硫化特性和硫化胶物理性能相差不大。

改性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云南化工Yunnan Chemical Technology Apr.2018 Vol.45,No.4 2018年4月第45卷第4期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能够直接利用太阳光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水,且不造成二次污染,受到人们广泛关注。TiO2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高效的光催化效率以及无毒无害、环境友好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倍受人们的青睐。为充分利用太阳光降解各类污染物,提高TiO2光催化性能,使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研究人员对TiO2光催化材料进行改进,结果表明掺杂对于TiO2光催化过程中存在的禁带宽度大、量子产率低、光催化活性低等缺点有显著的改善,但也各自存在着一些不足。文章就近年来TiO2掺杂改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金属掺杂[1] 于晓彩等[2]在TiO2中掺杂Li+,研究发现,掺杂Li+能明显提高TiO2的结晶度,从而提高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当Li+掺杂量为5%时,样品为锐钛矿型和金红石型的混合晶型,有效提高了可见光的利用率以及光催化活性。谭昌会等[3]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Al3+掺杂TiO2光催化剂,研究其对亚基蓝污染物的降解率,研究表明,当Al3+掺杂量为1%时,降解效率最佳。晁显玉等[4]制备了纳米Cu2+/TiO2光催化剂,研究其对头孢类污染物阿莫西林的降解效率。发现Cu2+掺杂,有效提高了对紫外线的吸收性能,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Cu2+/TiO2光催化剂光吸收范围的扩展程度优于Fe3+/TiO2光催化剂[5]。 2 非金属掺杂 Sato等[6]率先开始了非金属掺杂TiO2光催化剂的研究,他们从氧化氮气体中分解出了氮气,并且把它导入了TiO2。王志宇[7]等采用水热法制备了S掺杂 TiO2光催化剂,研究了其在可见光下对甲基橙的降解率,结果表明,S的掺杂有效拓展了 TiO2的吸收光谱至可见光区,有效提高了其在可见光区的光催化性能。夏勇[8]等制备了N/TiO2光催化剂,研究发现氮掺杂使TiO2的吸收带发生明显红移,在自然光照下,120min时降解率为95.4%。 3 稀土离子掺杂 镧系稀土元素具备独特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以及活泼的化学活性,在对TiO2的能带结构、晶体结构以及光吸收性能等方面进行改性时,稀土元素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刘丽静[8]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Dy3+掺杂TiO2复合光催化剂,发现掺杂少量稀土离子能细化晶粒,同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徐晓虹等[9]制备了Y3+掺杂TiO2纳米粉体,研究表明,掺杂Y3+有效降低了禁带宽度,发生红移现象,且光催化记得平均粒径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小。薛寒松等[10]合成了Ce3+掺杂TiO2纳米管,通过与未掺杂TiO2纳米管相比,光催化效果明显提高。光照150min后,甲基橙的降解率超过了80%。 4 共掺杂 近年来,多种与非金属共掺杂 TiO2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刘元[11]等采用Fe3+-Ce4+复合掺杂改性 TiO2光催化剂处理真丝产品的印染废水,结果表明,Fe3+-Ce4+共掺杂TiO2光催化剂处理后废水去色率为 98.7%,COD去除率为70%,比单一元素的改性处理工艺更加有效。江鸿等[12]合成了Fe、N共掺杂的TiO2纳米粉体,其对可见光的响应范围明显大于纯TiO2,禁带宽度减少至2.74 eV,使其在可见光下的催化活性显著提高。双元素掺杂比单元素掺杂优越,是因为双元素掺杂克服了单一元素掺杂中总速率仍为较慢的界面反应所控制的弊端,使两个界面反应的速度同时加快保证了整个光催化反应的加快和完善,对污染物种类多,含有毒成分的废水有着良好的处理效果。 5 展望 随着人们对改性纳米 TiO2光催化材料研究的深入,制备出了不同离子掺杂的改性纳米 TiO2 光催化材料,改善了最初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催化效率低、太阳光光谱利用率低等问题。但是,改性纳米 TiO2 光催化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无法避免光催化剂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易于团聚等问题。因此,深入理论探讨、优化反应工艺,制备出低密度、光利用率高的催化剂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同时,降低粒子尺寸,提高重复利用率等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瑶,武志刚.银掺杂多孔氧化钛制备、表征及光催化性能探 究[J].山东化工,2016,45(7):17. [2] 于晓彩,徐晓,金晓杰,等.Li+-TiO2复合纳米光催化剂制备及 其光催化降解海产品深加工废水的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 doi:10.3969/j.issn.1004-275X.2018.04.004 改性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韩金轩,甘子萱,白美玲,毕 菲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8) 摘 要:TiO 2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高效的光催化效率以及无毒无害、环境友好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倍受人们的青睐。为在实际应用中充分发挥TiO2的优势,研究人员对TiO2光催化材料进行改进,金属,非金属,稀土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和物质都被用于TiO2的掺杂改性。文章就近年来TiO2掺杂改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TiO 2 ;光催化材料;离子掺杂;改性 中图分类号:X703;TB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75X(2018)04-006-02 ·6·

酚醛树脂应用于印刷

酚醛树脂应用于印刷 松香改性酚醛树脂是以松香,烷基酚,多元醇及甲醛等为主要成分,经一定的缩合聚合反应得到高分子量,低酸价的树脂。由于其独特的蜂窝状结构特征,因此能与颜料良好润湿,与凝胶剂适当反应可以得到有一定粘弹性的连接料而被广泛应用于平版油墨。而实验结果表明树脂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烷基酚的类型,目前松香改性酚醛树脂中使用的酚为叔丁酚,辛基酚,壬基酚,十二烷基酚等,还有油溶性较差的苯酚,双酚A。使用高级烷基酚,使得树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较高的粘度以及较大的分子量,能基本满足高速印刷及大量使用无芳烃矿油的需要。烷基酚的长度和支链程度对缩合物的反应性、松香改性树脂的软化点及容纳度有较大影响。 一.松香改性酚醛树脂的合成工艺 松香改性酚醛树脂仍以传统的合成工艺为主要特征。一步法的特点是将酚,醛等原料与松香混合后直接反应,工艺形式简单,但后续各步升温等控制要求较高;二步法的特点是预先合成酚醛缩合物中间体,再与松香体系反应,经各个特定反应阶段最后形成低酸价、高软化点和具有相当分子量和一定矿油溶剂溶解性的树脂。 1.一步法工艺

一步法的反应原理: ①甲阶酚醛树脂的合成: 在熔融的松香中加入烷基酚,多聚甲醛在体系中以颗粒状存在,随后分解成单体甲醛,与烷基酚发生缩聚反应。 ②次甲基醌的形成 升温脱水,在升温的过程中,体系中的羟甲基的活性急速增加,发生了羟甲基分子内的脱水,羟甲基分子间的缩合醚化反应,形成了各种不同聚合度的酚醛缩合物。 ③松香与次甲基醌及马来酸酐的加成 在180℃时加入马来酸酐,利用马来酸酐的不饱和双键和松香酸中的双键加成,同时次甲基醌与松香酸也进行Diels-Alder加成反应,生成马来酸酐化苯并二氢呋喃化合物。 ④多元醇的酯化

水性马林酸改性松香树脂说明书

水性马林酸改性松香树脂说明书 马林(来)酸改性松香树脂(maleic resin )又名失水苹果酸树脂、顺丁烯二酸酐松香树脂、马林酸树脂,是由天然松香和多元醇(如甘油、季戊四醇)与顺丁烯二酸酐加成反应后再以多元醇酯化而制得的一种缩聚型二元酸树脂,产品呈不规则透明不规则颗粒状固体。松香与马林酸是狄尔斯-阿尔德(Diels -Alder )加成反应,即一个克分子松香与一个克分子顺丁烯二酸酐反应,生成一个克分子顺丁烯二酸酐松香。马林酸松香树脂具颜色浅、软化点高、溶解性好、溶剂释放性快、干性好、光泽高、保光保色性好、不易泛黄、热稳定性好及附着力强等优点,易溶于醇类(异丙醇、乙二醇、乙醇)溶剂,可用作硝酸纤维和聚酰胺树脂的改性剂,用于水性、醇溶性油墨(凹版油墨、凸版油墨、上光油)、水可洗铅印墨、磁漆、硝基纤维素漆、助焊剂等。 一、技术指标: 二、包装规格: 净重25kg/包或500kg/包纸塑复合袋包装。 三、贮存条件: 储存于阴凉、干燥的条件下,防水、防火。尽量在半年内用完。 编号和品名 色泽(Fe-Co ) 外观 酸值(mgKOH/g ) 软化点 (环球法,℃) 产品特点及用途 4121水性马林 酸松香树脂 ≤9 透明颗粒 115-125 100-120 水可溶、高光泽,用于水性油墨、水性木器涂料、凹印油墨。 4122水性马林 酸松香树脂 ≤9 透明颗粒 190-210 155-170 水可溶、高光泽、高硬度、高耐候性,用于水性油墨、 水性光油。 4125水性马林酸松香树脂 ≤7 透明颗粒 155-175 145-160 水可溶、高光泽、高硬度、 高耐受性,用于水性油墨、 水性光油、线路板油墨、 复膜胶。

酚醛树脂

水性酚醛树脂胶粘剂的制备 酚醛树脂是苯酚或取代苯酚同甲醛的反应产物。改变酚和醛的种类,酚/酲摩尔比,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或者反应时间与温度,其反应生成物均会不同。重要的商品酚包括苯酚C6H5OH,甲苯酚CH3C6H4OH,二甲苯酚(CH3)2C6H3OH,对叔丁基苯酚等。所用酚/醛摩尔比与催化剂的种类,决定着酚醛树脂是酚端基还是羟甲基端基(-CH2OH)。酚端基型酚醛树脂常称为“线性酚醛树脂”(novolac)或“两步型树脂”;这种树脂不是热反应性的,除非另外加入更多的甲醛,它们一般用六次甲基四胺(简称“六次”)在加热下交联固化。如果分子链端为羟甲基,则可称为“甲阶酚醛树脂”(resole)或“一步型树脂”;这类树脂是热反应性的,在进一步加热下就会固化成热固性网状结构-除非将苯酚的邻位之一或对位预先封闭(例如采用对叔丁基苯酚)。两步型树脂在酚过量(即较高酚/酲摩尔比)与酸性催化剂存在下制备;一步型树脂在醛过量(即较低酚/醛摩尔比)与碱性催化剂存在下制备。 水性酚醛树脂包括低分子量的水溶性酚醛树脂(主要是甲阶树脂)和水分散性酚醛树脂两类,后者可从包括线性酚醛树脂在内的多种酚醛树脂制成,且稳定得多。 1.水溶性甲阶酚醛树脂的制备 一般甲阶酚醛树脂是否有水溶性或混溶性的关键是控制其加热反应的程度。在醛过量与碱性催化剂存在下,最初生成的产物主要是苯酚中两个邻位和一个对位上的氢部分或全部被羟甲基取代。在进一步加热下,可能发生两类缩合脱水反应导致分子量增大:一类为2个羟甲基之间缩合形成醚链节(-CH2-O-CH2),另一类为一个羟甲基同一个邻位或对位活泼氢原子之间反应产生次甲基链节。 在加热反应程度不大时,产物含有比例较多的亲水基团(如羟甲基等),是低粘度的水溶性液体;进一步反应脱水,在分子量增大的同时,亲水基团减少,就逐步变成同水混溶性很小或不混溶的高粘度液体,其后变成可粉碎的固体。 一般甲阶酚醛树脂的制备工艺,是把氢氧化钠催化剂加入到苯酚和甲醛中,然后逐步加热到80-100℃。用真空控制反应温度在100℃以下,反应时间一般为1-3h。因为甲阶树脂进一步加热反应会凝胶,故脱水温度用真空控制在105℃以下。通常在150℃热板上测试凝胶时间,以监测反应程度并决定是否结束反应和出料。 低分子量水溶性树脂应在尽可能低的温度下完成生产反应,通常在50℃左右(反应活性较低的对位取代型甲阶树脂可以在高达120℃的温度下完成反应)。这类水溶性树脂固含量范围40%-70%,pH范围7-7.5。其树脂分子量稍微增大(这在室温下也很难避免),对水溶性或混溶性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这类树脂常按订货单制造,并在冷冻下贮存或装运,并且要马上使用。液体甲阶酚醛树脂有两类: ①含树脂的可溶性盐; ②为用过滤脱除了不溶性盐的树脂。这些盐是在综合碱性催化时形成的。在前一种类型中不必脱除其可溶性盐,因此成本较低。 采用对叔丁基苯酚制备甲阶树脂时,一般在制造期间要经过洗涤脱盐。在最初的碱性反应阶段后,在脱水之前,反应物料用一种芳香溶剂稀释,经中和形成一种水溶性盐。当停止搅拌时,水层(含有大多数盐)沉降到底部,接着进行溶液分离。再加入更多的水进行反复多次的洗涤。其后将树脂在真空下脱除溶剂,在冷却前形成所希望的分子量。 在有些应用中,需要使液体水溶性甲阶树脂保持与水的高混溶性。例如当其用作绝热粘结剂时,它们要用相当多的水稀释后喷洒到玻璃和石棉纤维上。因此这类树脂也要求在冷冻下贮存和装运。 固态甲阶树脂较稳定,只在热天才需冷冻。从对位取代酚类(如丁基苯酚)所制得的甲阶树脂可稳定1年以上。 水溶性酚醛树脂一般可以用粘度、相对密度、固含量和水溶性来表征。典型树脂的性能

松香改性苯酚树脂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 企业名称: 地址: 负责部门: 树脂本部 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 应急电话: 推荐用途(及使用的限制) :油墨 技术说明书编号:S P HR OR491D 2.危险性概述 GHS分类 物理化学的危险性对健康的危害性对环境的危害性:无此信息 :无此信息 :无此信息 上述无记载的项目为无法分类、或分类对象之外的项目 标签要素 注意事项 安全对策:使用中不要和皮肤接触,并且配戴防护眼镜(风镜型)、手套、口罩、防护服等适 当的保护用具。 急救措施:如果出现与呼吸有关的症状,应接受医生的诊断/处理。 食入时,应立即漱口,然后接受医生的诊断/处理。 与眼睛接触时,用清水仔细冲洗数分钟后,接受医生的诊断/处理。 附着于皮肤或头发时,用大量的清水和肥皂冲洗。 沾染衣服时,应立即脱去所有受污染的衣服。 感到不适时,接受医生的诊断/处理。 废弃:对内容物、附有产品的容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置。 3.成分/组成信息 单一化学物质·混合物的区别:化学品(混合物) ―――――――――――――――――――――――――――――――――――――――― 化学名/一般名称含量化学特征CASNo. ―――――――――――――――――――――――――――――――――――――――― 松香改性苯酚树脂99%以上有 ―――――――――――――――――――――――――――――――――――――――― 4.急救措施 在采取下述的应急措施的同时,立即和医生取得联系,遵从医生的指示。 吸入:把受伤者移到有新鲜空气的地方,使其休息。 受伤者有呕吐现象时,使其身体处于倾斜状态,不要让呕吐物进入气道。用水嗽口。 本资料提供的于该产品的安全信息,是针对一般的工业用途,为确保「适当的使用该产品」而提供的。 但是,这不是制造商的保证书。到目前为止,上述信息是我们根据可以信赖的资料和测定结果而编制的。请各位用户把此数据单作为一种参考,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适当的措施。

SnO_2纳米晶粒对α-Al_2O_3微滤膜的改性作用(英文)

硅酸盐学报 · 1444 ·2007年 SnO2纳米晶粒对α-Al2O3微滤膜的改性作用 周健儿1,胡学兵1,于云2,胡行方2,胡飞1,汪永清1,张小珍1 (1. 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省高等学校无机膜重点实验室,江西景德镇 333001;2.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 200050) 摘要:采用原位生成法,对α-Al2O3微滤膜进行SnO2改性,考察了SnCl4浓度和浸渍次数对膜水通量及膜孔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SnCl4溶液的浓度为0.05mol/L、浸渍次数为二次时,SnO2的改性作用最佳,改性后的α-Al2O3微滤膜纯净水通量达到6.52m3/(m2·h)。同时发现,经SnO2改性后的α-Al2O3微滤膜,其孔径分布窄,具有良好的孔结构。 关键词:原位生成法;α-氧化铝微滤膜;氧化锡;水通量 中图分类号:TQ17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4–5648(2007)11–1444–04 MODIFICATION OF SnO2 NANOPARTICLES ON α-Al2O3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 ZHOU Jianer1,HU Xuebing1,YU Yun2,HU Xingfang2,HU Fei1,WANG Yongqing1,ZHANG Xiaozhen1 (1.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Inorganic Membrane in Jiangxi Province,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Jingdezhen 333001, Jiangxi; 2. 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50, China) Abstract: α-alumina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s were modified using SnO2 by means of in situ synthesis. The effects of the SnCl4 concentration and dipping times on the water flux and pore structure of the modified membranes were studied. The structure of SnO2 nanoparticles was observed with 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membranes with and without SnO2 modification was examined with a mercury injection apparatu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ux of the modified membranes reaches 6.52m3/(m2·h) after the membranes are immersed twice in a solution of 0.05mol/L SnCl4. Meanwhile, α-alumina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s modified twice by tin oxide nanoparticles have a narrow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an excellent pore structure. The mechanism of SnO2 modification is also dissussed. Key words: in situ synthesis method; α-alumina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 tin oxide; water flux Inorganic membrane systems are used in many sepa-ration processes due to their lack of defects,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 chemical stability and narrow pore size distribution.[1] These membranes can be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two-layer systems formed by a dense and thin active layer and thick and porous support.[2] It is sup-posed that the active layer controls membrane selectivity and flux, but the porous support only slightly affects their properties.[3–4] For this reason, modification of the thin active membranes can cause changes in their transport parameters. The membrane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and changes in transport parameters due to membrane fouling and aging,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cleaning procedures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have been reported.[5–8] Different inorganic materials, such as Al2O3, SiO2, TiO2 and ZrO2, have been tested and used for manufac-turing commercial applications.[9–10]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new types of inorganic membranes have been pre-pared along with trans-scientific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advanced materials science.[11] The sol–gel method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modify membrane surfaces,[10] an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and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ECVD) are also used to synthesize ceramic membrane, metal membrane and nitride membrane.[12] However, no many studies on chemical treatment of the membranes has been reported. Efforts to modify inorganic membranes have generally focused on searching for good membrane materials, ex-ploiting effective methods of synthesizing membrane and 收稿日期:2007–04–18。修改稿收到日期:2007–08–0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预研资助项目(2004CCA- 07500),中法合作(PRA04–06)资助项目。 第一作者:周健儿(1952—),男,教授。 通讯作者:胡学兵(1979—),男,助教。Received date:2007–04–18. Approved date: 2007–08–05. First author: ZHOU Jianer (1952–), male, professor. Correspondent author: HU Xuebing (1979–), male, assistant. Email: huxueb2002@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4370535.html, 第35卷第11期2007年11月 硅酸盐学报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Vol. 35,No. 11 November,200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