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

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

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
教师岗前培训心理学

“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这种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为“最近发展区”。教育

”的过程。

教师的威信包含:教师的职业威信、教

2 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1)威信效应:即

教育者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2)

名片效应:“名片”,即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

的观点。(3)“自己人”效应: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

间有相似之处,使受教育者把教育者当作自己人,

观点容易接受。(4)好感效应:受教育者对教育者

有好感,容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

3

启示:要使学生顺利接受教师的教育,取得理想

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和

道德修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形成好

感,同时注意与学生交心,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

效性,将教师的教学水平分为(1)尝试式教学:没

有经过教育理论专业培训,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

和学生的学习规律,知道应该教什么,不懂得如何

教(2)因循式教学:懂得教育的基本常规,知道“如

何教”,不知“如何有效地教”(3)策略式教学:不仅

关注“教什么”、“如何教”,更关注“如何有效地教”;

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会创造”

教育、学习、发展的关系:区别:(1)三者分别由

教育理论种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研究(2)三者主体

不同(教育主体是教师,后两者是学生)

联系:(1)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

低于或大大超于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都不利于学生

未来的发展(2)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

发展(

3)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

学习内容上的特点1、

2、实践知识丰富,动

手能力较强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二)

学习方式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

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3、课堂学

认知结构。主要观点为:[1]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

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教学的中心,

具体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态度及方

法。[2]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认为掌握学

习的过程比掌握学习的结果更重要。[3]教学应遵

循四个学习原则--1动机,使学生具有爱好学习的内

部状态2结构,既要考虑知识本身的结构,也要考

虑学生的知识、年龄结构3程序,心智的发展不是

一个逐渐递增的过程,而像一个很陡的楼梯4强化,

内在强化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4]提倡发现学习,

在教师引导下,用自己的头脑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

知识及获得别人已经发现的知识,[5]

鼓励学生进

、知识观:科学的知识包含真

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

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解

释、假设,它不是绝对的、唯一正确的答案,也不

是问题的最终答案。2、学生观:学生具有广泛的知

识和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

学生的协作活动对意义建构起重要的作用。学习要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体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只在

于协助学生建构意义。3、学习观:学习是知识的建

构过程。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

而是要学生自己建构才能获得知识。学生不是简单

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

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启示(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发展创造性;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学习和开放性

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

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

2、中

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3、另外,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

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

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

水平越低。

启示: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

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

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的慢慢

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

;教师在讲授新课

前,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要求,以及教学内

容在实践中的具体意义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

地位。[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

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课

题,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

去解决,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获得理想的

教学效果。例如,在大学物理课上,教师先演示实

验或学生先按教师要求进行实验操作,然后针对实

验中学生看到的现象,要学生说明现象变化的原因。

[3]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学习效果虽然是客观

的,对他的评定要遵循一定的客观标准,但学生对

它的感觉却有主观性。因此,教师要掌握好评分的

艺术,使学生保持学习上的成功感。[4]利用争强

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大学生一般都有比

较强的好胜心,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自己能胜

过别人。教师可利用大学生这一心理,通过妥善组

织学习竞赛来激发学习动机。学习竞赛及有积极作

用,也有消极影响。要发挥积极作用,应多用集体

或小组竞赛,少用个人竞赛。[5]充分利用反馈信

息,合理进行奖罚;表扬和奖励比批评和指责能更

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6]正确指导结果归

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

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找到有利于今

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

人们清楚地感知到。教学中要求教师讲述的音量要

适当,音量太低,大学生会听不到或听不清;音量

太高会引起他们疲劳,降低教学效果。教师板书的

字迹、直观教具和图表不要太小;线条不能太轻、

太细,应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

2、差异律:根据对象与背景的对比规律,在教学中,

应力求使对象与背景在颜色色调、声音强度、形状

大小、线条粗细以及材料内容和性质等方面有明显

的差别,使知觉对象能被清晰地感知。凡是要求学

生重点感知的对象都必须突出强调。如重要的地方,

教师的声音应大些;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笔画或字

形较复杂的词,用彩色粉笔标出来;教师的讲解应

抓住事物的异同点进行比较。演示直观教具时应注

意背景与方位的选择;增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3、活动律;根据相对静止背景上的运动对象易被知

觉的规律,教师在教学时应多采用活动教具,设法

使教具变静为动。可以多采用活动黑板、活动卡片、

活动画报、活动模型及电影、电视、录像、幻灯等

现代化的视听工具,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4、组合律;根据知觉的组合律,凡是空间上接近、

时间上连续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而被我们清

晰地感知。在教学中,要使作为学生感知对象的事

物组合得当:板书应力求布局合理,位置顺序排列

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5、对比律:凡是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

激物,当它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往往

能使学生对它们的差异感知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提

1)

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

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4)高创造性

、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应

材的主要内容。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就是

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基本方法

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教材的选编除了保持学科基

本概念、基本原理稳定外,还必须用科学研究的新

成就来代替陈旧的材料,使教材的内容不断更新。2、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内容,如果编排得

好,迁移作用就能充分的发挥,教学就省时省力;

如果编排不合理,迁移效果就小。怎样编排好教材

呢?基本标准是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改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遵循“不断分化”和“

合贯通”原则

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不在

于学生掌握学科的具体知识,而在于训练学习的能

力。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学

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

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如何学

1逻辑数理智力/2语言智力/3身体——动觉智力/

4空间智力/5音乐智力/6洞悉人性善解人意的智

力/7自我内省的智力/8观察自然的智力

启示:1、要全面地认识学生2、根据学生不同的智

力进行因材施教3、要用多元的标准去评价学生

多元智力结构理论开阔了我们的思路,这种理论的

应用有利于发现不同类型的人才,更好地培养各种

、问题表征:表征

是如何表现的。2、情绪状态:个体在怎样的情绪状

态下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对活动效果有直接

影响。3、动机强度:动机强度不总是与问题解决的

思维活动效率成正相关,太低的动机强度自然不能

调动个体问题解决的积极性,不利于充分活跃个体

思维活动,但过高的动机强度也会造很大的心理压

力,反而抑制思维活动,降低解题成效。大学生保

持适中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4、定势作

用: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

心理准备状态。5、功能固着: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

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有其它

方面可能有的功能。6、迁移影响:已获得知识经验

对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影响.7、原型启发:指在其它

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1、相似吸引:人与人之间由

于存在某种相似性而产生的相互吸引,最重要的是

态度和价值观因素。2、互补吸引:当交往双方的需

要满足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双方的吸引程度也会

增加。

3、仪表吸引:仪表包括容貌、穿戴、风度等

因素,它也会影响人们彼此的吸引力,尤其是初次

见面,其影响力巨大。4、人格吸引:其产生主要是

人格魅力的作用,这是人际吸引最本质的因素。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1)全面认识自我。五个途径:通过认识他任何与

他人比较、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自我比较、自

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自我反省

(2)积极悦纳自我,包括机己的评价自我和正确对

待挫折和失败

(3)努力完善自我,包括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努

和道德要求不断内化的过程,也是个体在社会生活

实践中通过身体力行逐步养成道德行为的过程。1、

态度定势的形成: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当前事物

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倾向。态度定势对人的心

态乃至行为所产生的作用有其两面性:积极性和消

极性。2、道德观念的确立:是人们对道德活动中所

产生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

认识的反映。是一渐进过程,主要涉及:了解道德

规范、进行道德评价。3、道德情感的培养:是伴随

道德观念反映人的内在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是推

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制止不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

4、道德信念的形成:是道德活动的理性基础,是个

体对自己要遵循的道德观念的确信。5、道德意志的

锻炼;6、道德行为的养成:道德行为是受道德意识

支配的对待他人、社会乃至自身的具有道德意义的

活动,是道德观念的外现,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

段。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知情行、自我独立、人际适应、人格)

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知

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独立

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自我

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人格

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情

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适应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人际

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环境适应教育(2)

智力发展教育(3)人际关系和谐教育(4)健康恋

爱观教育(5)择业求职的心理教育

同1.十分关心自己的发展,自我设计的愿望强烈2.

自我评价能力在不断提高,自我评价较符合实际 3.

自我体验丰富,深刻又复杂,容易波动 4.自我控制

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其自觉性坚持性,独立性和

稳定性得到显著的发展。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2)

主动交往(3)移情:之人们情感的相互联系,包括

理解、同情、共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维护:(1)避免争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

抱怨别人(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

小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

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

志过程。

2.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研究无意识(潜意识)现

象,通过自由联想和分析梦境手段。

3.行为主义学派: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

方法上反对内省法,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可观

测的行为,研究外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

认知心理学代表:纳赛尔人本主义代表:马斯洛、

罗杰斯

4.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景汇总学生学习

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5.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学习是不断试误的过程。

6.学习律:(1)准备律。当一个学习者做好学习的准

备,就能去学。动机准备。(2)练习律。任何一个

对某一情境的反应,它和这个情景联结的强度在其

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都将与练习次数成正比。多

次应用,联结加强,不应用,联结减弱。包括应用

律和失用律(3)效果律。得到好的效果就愿意去做,

相反,当学生做得好时加以表扬,鼓励,促进其继

续努力。联结建立后伴随满意的事物,联结就加强,

烦恼就减弱。

7.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说。条件反射的几个规律性

的现象:(1)强化,条件刺激(铃声)呈现时或呈

现后给予无条件刺激(食物),就是强化。(2)消退,

条件刺激后得不到强化就会消退。(3)自然恢复。

消退后可能有某种自然恢复。抓反复,反复抓。(4)

泛化,虽然一个反射只是对应一个刺激建立了条件

作用,但它不单对这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反应,

泛化遍及到未建立条件反射的相似刺激范围。(5)

分化,对于4能区分即是分化。(6)高级条件反射。

8.奥苏伯尔的认知接受说中,“固定点”:学习者的认

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同化新知识。所

谓知识结构是指学生已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

织方式。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

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用学习者能

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

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清晰地将它与原有

知识结构和新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

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

9. 奥苏伯尔提出学习动机主要有认知的内驱力、自

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组成。

10. 动机期望公式: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

11.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有两种动机:力求成

功者的目的在于获得成功,会选择成功概率为50%

的任务,当面对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

动机水平会降低;避免失败者选择容易或很难的任

务,容易的以保证成功,免遭失败,困难的有借口

以得谅解,减少失败感。

12. 海德、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三个维度将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13. 马斯洛五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当低级需要实现后才需要高一层次的。

14. 知识学习过程含以下五个基本环节: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

15.促进大学生知识有效感知的三种直观方式:实物直观(通过实物和标本、演示性试验、教学行参观)、模象直观(教具直观,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言语直观(口头或书面的生动具体描述、比喻、合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 16. 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务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17. 记忆的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和回忆。 三个系统:瞬时记忆(0.25-2秒)、短时记忆(低于1分钟、

:遗忘的进程是

19. 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审题、课题归类、重现知识、解题

20.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认知阶段、动作分解、动作联系、自动化阶段

特征:动作的有意识控制减弱、利用线索的减少、动觉控制的加强、运动图式的形成、预见和应变能力的增强

心态的选择与调控。

学习策略的运行过程包括:1.认知2.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3.元认知4.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调控。 23.记忆的策略:

组块是将输入的看似分散无关的信息加工组成一个记忆块或记忆单位,从而扩大记忆容量的一种策略 替换是将不易记忆和难以记忆的项目设法变成有意义、易记住的材料的一种编码策略

记忆术是一种通过本无内在联系的项目之间建立联系,以增强项目的意义性的策略

24.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的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形式训练说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对象的难度及训练价值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对迁移有影响:认知结构的概括性、可辨别性、巩固性

25.创造是人类追求产生前所未有的有价值的事物的活动

创造性是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性 真创造是一种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类创造指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只对个人而言具有独创性

26.品德指个体的道德面貌,它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的反映,指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采取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他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结构按照四分法分为: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

27.品德形成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用观察法、对

意义:(1)本人为学生树立榜样(2)可信、可亲、可近(3)净化社会环境和大众传媒(4)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28.品德校正的心理策略:过校正(不良行为者通过自身的努力消除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恢复并改善原有的状况,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练习;防范契约(以书面形式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实施和监督关系的矫正不良行为的方法,订立着双方均应严格遵守,其目的在于对受教育者的行为记忆后果进行有效控制

29.自我意识指一个人对自身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结构形式上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内容上表现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自我观念上表现为现实自我、理想自我、投射自我(个人想象在他人心目中自己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

30.社会助长作用是由于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

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社会懈怠作用是

1活动性质及个人优势的影响,包括活2.被评价意识的影响3.责任意识的影响。

去个性化指在群体的作用下,个人的自我约束减轻,责任感意识下降,而产生的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

从众指人们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一致的意见

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言论和意见 集体规范是集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与准则

集体凝聚力是计提队成员的吸引力以及成员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力量汇合

31.二十一世纪人类的健康是生理的、心理的、社会适应与道德健康的完美整合

32.人格是一个人特有的心理面貌,是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气质是指在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强度、速度、稳定性、指向性等)

气质的四种类型:胆汁质(坦白、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强、急躁易冲动,具有外倾性)多血质(善交际)、粘液质、抑郁质

33.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花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人格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34.韦克斯勒智力测验表是运用较广的智力测验表,包括操作量表和言语量表

人的智力分布中间大两头小,之上处于100处于中130

:教学原则指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成功教学活动必须依据的准则。教学原则来源于1)教学成功经验的概括与总结;2)1)科学性思想性统一原则:共产主义品德;是社会主义学校基本原则,根据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规律提出;做法:确保教学方向性和科学性/传授知识应符合现代科学发展水平/充分发掘教材内在思想性/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优良品质。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师以正确的理论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并获取全知识;该原则反映辩证唯物知行统一规律;教师要通晓所教学科理论,了解学生实际和生产生活需要,积累素材/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重视实验、实习、练习等。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原则:含义: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促进他们智慧、才能的发展;依据:是教学发展性规律的反映/教学目的的要求/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做法:明确高校培养能力的任务并在教学中切实完成/改革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思想/提倡走在发展教学。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相结合的原则:含义:要求教师调动学生的主导性,确保其主体地位;依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的反映,要求解决教与学的矛盾,有助于形成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做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学生内在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学生和思考的方法探索创新/发扬民主,教学相长,造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鼓励提问培养创新能力。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教师使用直观手段使学生获得直观感知;是教学过程一种特殊反映,也是学生年龄特点决定的;围绕教材重难点和关键问题运用直观手段/在直观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维,将归纳和演绎相结合。6)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要求教师既从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各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个体差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有助于解决国家需要和学生个体发展间的矛盾,在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使少数学生得到应有的培养和照顾;做法:坚持培养目标,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了解学生差异,有的放矢。7)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依据:高教专业性质的内在要求,是科技高度分化高度综合发展的客观反映,是高教特有的原则;做法: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教学要围绕目标来组织/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知识面。8)教学与科研相原则:含义:将科研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科研化、科研活动教学化;依据: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独立性、创造性特点的反映,是高教特有的原则;做法:为学生参与

科研提供环境/把研究列为学生考核指标。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共同进行

讨论法等;②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如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等;③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如自学指导法、

材料通过语言工具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听讲的形式把教师提供的知识材料与自己原有知识联系起来

加以理解、赋予新的意义并保持在记忆里。优点:能在较短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借助教学手段,传授大量信息,教学效率高,同时能寓思品教育于讲授中,对学生有深刻的感染力量。其具体要求:要 不同的目的和任务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新知识、语言直接感知、技能训练。②教学内容的特点:不同学科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如讲授中徳讲读(语文、英语),物化演示、实验、练习等。③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生的学习态度、班风、学习方法等。④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教师自身掌握所能驾驭,如形象思维能力强、口才好、擅长利用教具等。⑤各种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⑥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答:优点:①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教育对象②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③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缺点:无法满足班级中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限制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独立思想能力和独立探索精神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个性特长。

备课的基本要求

(1)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教材)

(2)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备学生)

(3)要选择和设计适宜于特定教学内容和特定学生的教学方法(备方法)

专业性、探究性、前沿性 其内容。①纵向(层次)结构:从学生认识、专业发展、专业教育的规律角度对高等学校的课程按照结构层次划分。1)公共课程(公共基础课程):高校所有专业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如邓论、体育、外语等;2)基础课程(对应科):某一学科门类所有学生都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如工科修高数、物理等;3)专业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对应类):某一类所有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如机械类修制图、力学等;4)专业课程(对应种):某一具体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②横向结构:以课程对于专业的适用性来划分。1)必修课程:某种专业或所有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分校定和系定必修课程。2)选修课程:一定范围允许选修的直接或间接与专业培养目标有关的课程,分限定和任意/自由选修课程。 高校教师的价值(三大基本任务):

①教师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加工教材创造性地传播知识;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其能力;教书育人。②教师是发展和创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实现者:提高自身水平的根本要求,教学的同时开展科研,推出科研成果。③教师通过知识技术的传播和运用,直接为社会服务。 :①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由脑力劳动复杂性决定,由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决定,还体现在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上。②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由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和科技革命决定,教育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程序套用,教无定法。③高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学生的向师性和

模仿性决定,身教重于言教。④高校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群体性:教学科研有很大的独立性和自由度, (1)政治思想素质:坚定的用于坚持真理(2)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集体(3)文化知识素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知识(4)能力素质: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多俱到求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教学实验和研究能力(5)身心素质:身体素质(体质健康、耐受力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心理素质(开朗的心胸、愉快的情绪、顽强的毅力)

科学研究在高等学校中的作用 (一)科学研究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科学研究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三)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性措施 (五)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①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基本职能发展科学:19世纪初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提出,认为科研是大学重要的甚至是根本性任务。③直接为社会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推广、专家咨询、图书馆开放等,范海斯“威斯康辛思想”提出。三项职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是高校存在的根本理由;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既是高校培养高级人才的保障,又是高校不同于其它层次学校的本质要求;社会服务是高校前两项职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与实际应用,既是高校应对当地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高校本身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直接制约作用1)政治2)阶级关系规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利益追求;3)政治任务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4)主流意识形态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环节;5)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展(扩大高等教育的机会:反向歧视原则/调整教育结构/改革高校入学制度:考试入学/推荐入学/注册入学);6)建立国家高等教育体制(国家举办并规范)。间接作用主要表现为政治要求、政治观念和政治利益通过间接途径影响高教的发展(政治民主化运动与高等教育机会扩展之间的关系可说明)。 :①经济与高教发展的一般关系表现在经济制约着高教的发展:1)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2)发展决策;3)完善程度;4)经济促进高教终身体系的形成。②经济与高教发展的特殊关系表现在:1)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教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受高教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调节;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教发展进程、发展方式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受到计划的调控。 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

(1

)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2)能够提高个人生产效率,增加个人收入(3)能使个人收入分

现在:①提高个人知识与智能水平:接受高教意味着个人知识量的增长/知识结构的完善/个人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②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③促进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接受高等教育能使个人从事的职业发生改变,从而提升其地位。

高等教育目标的性质(主观、客观和复杂性) 高等教育目标的作用

(1)导向作用—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对高等教育活动的结果起着规范的作用。(2)调控作用—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

发点。(3)评价激励作用—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

制定高等教育目标的依据:1高等教育目标首先是为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及其综合----经济基础所决定;为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所决定。2制定高等教育目标的依据除了按照社会需求来决定万,还应按照人的需求来确定 3 从本质上看,人的发展需要与社会的发展需是辨正统一的。

高等教育的两种价值观:(1)有人认为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也有人认为价值在于直接满足社会现实的需要,这是高等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观,前者是个人本位价值观,后者是社会本位价值观(2)个人本位价值观只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强调教育要为人本身的需要服务,社会本位价值观指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需要服从社会需要(3)这两种价值观都有其合理性,也各有其片面性,局限性,第一种价值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突出个人创造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但实际上把社会视作个人简单集合,使教育面对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导致个体责任感的下降。(4)社会本位观肯定了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使教育密切与社会联系,但容易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容易助长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影响社会的长远利益。(5)在现实社会背景下,要寻求两种价值选择之间的协调与融合,历史上出现的高等教育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单项选择已被证明是一种教训,要针对我国高教的实际,在特定地区、

就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强调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发展提高;素质教育是与单纯的应试教育相对立的。

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前提与标志。(二)大学素质教育的定位

(1)大学素质教育是一种理念,一种指导思想;(2)大学素质教育的思想必须贯彻于高等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首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思想重构专业教育,即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而且注重专业素养的提高;其次,旨在培养专业之外其他综合素质的教育,即通过大学生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教学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等,促进学生身心发展。(3)素质教育的兴起是必然的。

(三)素质教育兴起的必然性(背景):(1)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全球化,使得职业得变动与岗位的转换成为常态,对人的可迁移性与可培训性(可再就业性)要求更加突出;(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内涵提出新的要求;(3)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前提和标志;(4)人的发展要求身心,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和谐发展;(5)终身教育从一种思潮变为现实行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不可逆转。

人的素质发展的鲜明特征一是强调整合,一是强调内化。

(四)素质教育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的含义一是所有学生的素质都必须有所提高,二是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必须得到培养和提高。

(五)素质教育的任务:培养与提高学生三大素质:自然素质(身体和生理),心理素质(非智力因素,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知识与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自我修养能力),社会素质(政治、思想、道德、业

务、审美、劳动)

(六)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创造力

(七)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科学与人文—大学素质教育的两翼

防止两种误解:其一,防止将大学素质教育误解为

只是人文教育,忽视或无视科学教育在素质全面发

展中重要而不可取代的作用;其二,将人文素质教

育窄化为仅仅是文化历史知识的补充教育,忽视甚

至无视在广博的人文知识基础上升华、提高为人文

精神的意义

难点:发展学生的情感

小知识点:

因材施教——孔子、教学相长——学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困惑,老师指导怎样

想,学生不会表达,老师指导表达

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诱导而

不是牵着学生走,教师要激励意志而不是强迫他们

顺从,教师要给于学生启发但又要保留余地让学生

自己思考

直观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

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

演示法开始于夸美纽斯

案例法是哈佛大学首创

发现教学是布鲁纳首先提出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永远正确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包括:认识对象、

认识条件形式和认识过程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

教学过程表现为四方面(专业、独立、创造、实践)

评价一堂课的标准,(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

当、表述清晰、气氛活跃)

高校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或讲授提纲

1681年,法国开了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

五部法律——学位条例80年;教师法93年;教育

法95年——基本法;职业教育法96年;高等教育

法98年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对的

科学研究是衡量高等学校水平的重要标志

真正具有科学性质的高等学校科研从19世纪初算起

高等教育研究的内容(3点)——教育对象、教学内

容、教学方法

科研的起点是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高校科研管理方法与形式(2点)——激励法、计量

高等教育再生产着社会政治关系

舒尔茨计算,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归因于教育

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作用主要表现在传承、改造

和创新方面

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

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

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

育政策的总概况

高等教育目标是指高等教育所要培养的高级专门人

才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和专业规格

19世纪中后期之前,世界高等教育属于英才模式

通才、专才——知识面和职业适用面宽广、单一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

专门人才

促进知识巩固的有效复习:复习具有减少遗忘,促

进理解的作用,还有使学习内容条理化,系统化的

作用,复习时应注意:1.即使复习2.复习时间的适宜。

一般要作到集中复习不感到疲劳,分散复习不至于

忘记。各次复习的安排应“先密后疏”。3.复习次数的

适宜与过度记忆法。一般认为以150%的学习程度所

获得的记忆效果较佳而又较为经济。4.反复阅读与试

图回忆相结合5.复习方法的多样化。

创造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包括2个方面:1个性特

征。如兴趣广泛,对创造有强烈的好奇心;目标专

一,有毅力;独立性强;自信心强;情感丰富;一

丝不苟。2行为特征:如内倾多,外倾少;有自己的

评介标准;不依赖于某个集体;思维极其器灵活;

独立行事,喜欢提问,勇于探索。

品德矫正的心理策略:1.过矫正。通过自身的努力消

除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恢复并改善原由的状况,

还要进行适当的练习。2。防范协约。是一种以书面

形式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实施和监督关系

的矫正不良行为的方法。目的在于提高不良行为者

的积极性,通过协约控制和自我控制来矫正不良行

为。注意:教育者应充分发挥教育者参与制订、协

商咨询执行监督作用;协约内容应详细,执行情况

应做详细记录;注意修订有关内容和要求应考虑当

1.性格的

对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态度特征。是性格结构中最

重要的部分,具有道德评价意义。2.性格的理智特征:

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差异

体现在认知风格上。3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人在情绪

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

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一个人自

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

教育精英化(﹤15%),大众化(15%-50%),普及化

(﹥50%),美国马丁.特罗。

1、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

前就已出现。

2、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礼、乐、射、

御、书、数。

3、西方博物馆和图书馆是古代从事高等教育活

动的重要场所。

4、我国封建教育史上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

的第一所高等学府:稷下学宫

5、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

度的确立。

6、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

7、中世纪大学实行的是专业教育,四大学科:文

学、法学、医学、神学。

8、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

则,学术自由(学术自由的首创者:洪堡把

教育单方面的职能培养人才拓展到发展科学,

确立了高等学校的第二职能)

9、1857年美国的莫利尔的“赠地学院”运动,出现

了两所著名大学:康乃尔大学和威斯康辛大

学;威斯康辛思想的核心:大学为社会服务的

职能。(在洪堡的思想上增加了服务社会这个

高校职能的第三大职能)

10、最早实行班级授课制的是:京师同文馆。

11、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

性质与功能的学校

大学心理学师资培训练习系统试题附答案

大学心理学师资培训练习系统试题附答案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大学心理学 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A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B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 应激 5、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C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B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7、以下叙述正确的是()。D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D.人的心 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8、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A 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9、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A A.具有两面性; B.具有稳定性;C.具有外显性; D.具有境遇性 10、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B A.集中性与分散性;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D.方向性与可逆性 11、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C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惩; D.间接强化 12、( )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D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奖惩; D.自我强化 13、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 )的三种模式。C A.接受过程; B.认知过程; C.同化过程; D.学习过程 14、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 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B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 15、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 的解决。D A.理解; B.操作; C.形成表征; D.学习的迁移 16、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A A.人际沟通; B.人际交往; C.亲 和行为; D.人际关系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我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正确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案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案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以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严格按照市心理健康的要求,全面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 一、培训目的和意义: 1. 促进校内师生的身心健康,构建和谐校园。 2. 有利于了解全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防患于未来,构建安全校园。 3. 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疏导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减少长期教学所造 成的疲劳感,帮其获得动力和幸福感。 4.提高教师的心理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 生的心理,采取相应的沟通技巧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以及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 5.帮助教师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上所遭遇的困惑,树立良好的 形象,以积极的姿态影响引导学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二、培训内容: 1. 教师心里减压 2. 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3. 如何识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4. 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技巧 5. 教师人际关系疏通 6、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注意身体保养。 三、培训形式: 1. 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讲座 2. 聘请知名专家作专题讲座。

四、培训流程: 1、成立领导小组,提高思想觉悟 学校将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来抓,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领导小组,抓紧师资队伍的培训,力求全员参与。我们要切实加强和提高教师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加强全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2、骨干教师讲座。德育(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做专题讲座,并现场解答相关问题。 3、心理培训学习,提高活动质量 为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在教育教学中 树立和谐、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要积极组织教师听专家、教授的讲座和看教学录相,安排教师参加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心理素质。定期进行研究讨论,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研活动。 2015年3月

小学教师心理学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心理学培训心得体会篇一:小学教师心理学培训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凭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热爱,我参加了县教育局举办的心理 健康教育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 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 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 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 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 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 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著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 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

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 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 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 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 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 心理状态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 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 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 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 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 一、培训背景: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与提高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希望所在。一位高素质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较高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并善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教师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这不仅是因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更是因为教师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形象与师生关系的好坏,对于青少年的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标的确定、身心健康的状况都具有深远影响。毫无疑问,如果教师本身的素质不高,就无法承担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任。如果教师自己心理不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就没有保持。 二、培训目的和意义: 1、促进校内师生的身心健康,构建和谐校园。 2、有利于了解全校师生心理健康状况,防患于未来,构建安全校园。 3、提高学校素质教育水平,提升学校办学品味。 4、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疏导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减少长期教学所造成的疲劳感,帮其获得动力和幸福感。 5、提高教师的心理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采取相应的沟通技巧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以及学习上所遇到的问题。

6、帮助教师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心理上所遭遇的困惑,树立良好的形象,以积极的姿态影响引导学生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三、培训内容: 1、教师心里减压 2、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3、如何识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4、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技巧。 5、教师人际关系疏通。 四、培训方式: 1.培训讲座 2.团队辅导 3.个别辅导 4.体验式辅导、拓展训练 5.团队交流平台 五、培训流程: (一)心理评估与分析 利用专业的心理测评系统(惠诚软件)对教师进行测评分析,撰写分析报告,结合访谈等形式进行培训辅导需求分析,根据结果提交初步辅导建议书。 (二)培训联系 (三)培训实施

2021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题及答案(三)

2021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题及答案(三) 1 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儿童的年龄是()0-9岁 9-15岁 16-28岁 28岁以上 2 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儿童只是关心自己,表现出利己主义倾向的阶段是() 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普遍伦理水平 3 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儿童的品德发展的服从与惩罚定向也称为() 利己主义阶段 权威主义阶段

规则主义阶段 契约主义阶段 4 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处于利己主义定向的儿童的道德判断依据是能否满足() 社会规范 成人的要求 自己的需要 公平的标准 5 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儿童的品德发展的服从与惩罚定向也称为() 利己主义阶段 权威主义阶段 道德绝对主义阶段 道德相对主义阶段 6 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处于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定向阶段的孩子认为重要的是遵守() 成人的意愿 自己的意愿 社会角色要求

法律和社会习俗 7 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认为社会的要求胜过个人要求的儿童处于() 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 利己主义定向阶段 普遍伦理原则 法律与秩序定向阶段 8 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儿童以普通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评价基本原则的阶段是() 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客观化水平 9 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在判断是非善恶时,认为只有兼顾他人权力与福利的行为才是道德的个体处于() 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 普遍伦理原则阶段 法律与秩序定向阶段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10 根据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在判断是非善恶时不仅要与既存的道德标准一致,而且要和普通的道德原则、自己的良心保持一致的个体处于() 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 普遍伦理原则阶段 法律与秩序定向阶段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11 班杜拉认为,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学习过程是()发现学习 探究式学习 观察学习 接受学习 12 观察学习发生的前提条件是() 注意 保持 复现 动机 13 一个人把观察被观察对象获得的榜样行为付诸行动指的是观察学习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定新中学李大林 健康的心理是人类生存必备的条件和基础。时代在发展,人们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却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学校里一名班主任教师,常常面对各种各样学生的心理困惑,也就常常感到自己知识与能力的欠缺。 这次,学校举办的心理健康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虽不能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但是两天的学习之后,感觉收获颇丰,过去百思不解的一些实际问题变得眉目疏朗了许多。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为此,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要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要学习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要善于调控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要善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要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常常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学生自杀的事例,有学习方面,也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因素。这表明,当代青少年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 王文向 心理健康的现状和标准是怎样的呢? 194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上的完满,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早在,,,,年,联合国的心理学专家就预言:“从现在到,,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现在这种痛苦已经在教师和其他群体中体现出来了,但解决还仅仅才开始。 一、什么是健康

1、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 2、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定义:健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 3、健康的具体标志: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 (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 (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 (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上述第1,5项都是对心理健康方面的要求,6—11是身体其他方面的要求。 心理的健康相对来说却不如身体检查这样简单明确。有人说,我心里想的什么,我要是不说,你怎么能知道呢,我要是说了,却不是我的真心话,你又怎么能知道呢,是的,至今也没有发明出一种仪器,可以精确判断人的思维动态的全貌,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心理学就是一笔糊涂账,可以主观臆测,信马由缰。古人所谓“听其言而观其行”,就是心理学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手段之一。一个人心有所思,就会在行动和语言中表现出来,如同浮出海面的冰山一角,从中就能分析出冰山的体积和成分。通过人的行动和语言判断一个个的心理健康状态的例子有很多: 案例1:领导——同志——发火——后果。其实你应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领导我会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压力无法排解等)会影响我们的人际,会影响我们做事的效率,甚至会影响我们对事态发展的客观判断等等,这里说的人际、工作效率、判断能力等都是社会功能的范畴。 案例2:教师的焦躁情绪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仅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而且能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学习教师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运用心理学知识既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又能解决好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更能让学生在健康心理的阳光下成长,下面是带来的学习教师心理学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两天心理学基础课学下来,受益匪浅。这得感谢西南师大的张教授,他深入浅出的讲解,风趣幽默的话语,常常引得一片欢笑。在讲解理论的时候,他总是有很多的生活经历穿插在里面,但都和他讲的知识是有关的,所以并不觉得他是在卖弄,而是紧紧的结合了生活实际。尤其是他讲的教学上的经历和经验,让我觉得眼前仿佛打开一扇天窗,突然变得明朗开阔起来。 我教学工作17年,但是并没接受过职业的培训,只是自己跟着感觉走,也没什么成就感,现在是陷入了茫然。我虽然不想显声扬名,可是这种毫无成就感的工作和生活,很让人失落,近乎是抑郁了。我想很多中小学老师都有我这种感觉吧:工作十多年,自己仿佛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工作上再没有发展的机会了,梦想早已经破灭,日子过的浑浑噩噩。 这两天的学习,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工作,我们绝大多数老师只是按照教学的常规方法,机械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已,即使有课堂的创新,也跳不出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搞的形式,可能有很多的时间,花的力气都是无效的。老师们每堂课上下来都是怨声载道,包括我,恨学生不听课,恨学生生的太笨。更有过分的老师骂了学生笨,还骂学生的父母不懂优生优育。老师带着怨气教,学生也带着怨气学,

效果就更加坏了。通过学习,我发现自己曾经在教学中踏步不前,其根源在于我们还在传统观念里无法自拔:老师居高临下,学生俯首贴耳。我们太缺乏心理学知识,不懂得如何有效的运用教学艺术,如何艺术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把学生的兴趣真正的提高。 心理学教师培训,这个机会,太难得了,也来的太及时了,把我从长时间的迷茫中解脱了出来,我知道了我将来在教学中该去做什么,怎么做了。 让我们开始新的旅程吧!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理论的支持。 一、了解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通过学习,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意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 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和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近。要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

教师心理学培训心得(精选4篇)

教师心理学培训心得(精选4篇) 教师心理学培训心得一:教师心理学培训心得这次参加了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著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教师心理学培训心得二:教师心理学培训心得(1679字) 上周五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让我了解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想我应该深入思考这几个问题了“希望得到什么成就、做好哪些准备、如何循序渐进的行动”!时代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对这次心理健康学习

高等教育心理学岗前培训作业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岗前培 训作业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等教育心理学》 交通工程学院 1.结合自身大学经历和工作经历,谈谈当前大学生主要心理表现,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答:根据时代特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变现在:1)学习上缺乏动机、心理疲劳、过度学习焦虑、重度考试焦虑;2)人际关系上表现为嫉妒、自卑、自负、害羞;3)对于目前的网络缺乏抵抗力,出现网络过度依赖,缺乏真实感知;4)在恋爱和性的问题上缺乏合理的认识;5)就业问题方面表现在期望值过高造成与现实脱节而丧失信心;“利己心理”严重缺乏大于社会,对工作的责任感;“自卑自负心理”导致对自身潜能优势缺乏了解怯于参与就业竞争。基于以上大学生的共性问题,表现在心理上为恐惧、焦虑、强迫、抑郁、情感危机。 大学生以上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

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1)客观方面: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大学学习的是专业知识,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2)主观方面

2018年江苏省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

绪论 1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30分) D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情感 2德国教育家()第一个明确将心理学作为教育活动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30分) C A、第斯多惠 B、威廉·冯·洪堡 C、赫尔巴特 D、瓦根舍因 3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40分) ABCD A、心理动力 B、心理过程 C、心理状态 D、心理特征 认识认知 1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的形成。(33.33分) C A、可逆性 B、灵活性 C、守恒性 D、补偿性 2()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33.33分) C A、思考 B、记忆 C、认知 D、感觉 3对大学生感知觉特征的描述,不准确的是()。(33.34分) A A、自我中心意识到达顶峰 B、感知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C、感知的精确性趋于完善 D、逻辑性直觉水平不断提高 我的黄金时代 1“有时热情开朗、有时寡言少语”,体现的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30分) A

A、交往目的 B、交往心理 C、交往内容 D、交往动机 2下列不属于大学生交往心理差异性的是()(30分) A A、交往目的不同 B、交往风格不同 C、交往认知不同 D、交往情感不同 3良好的人机交往有助于大学生的()(40分) ABCD A、自我完善 B、认知他人 C、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 D、提高学习或工作效率 3大学生在人际方面的主要特点有()。(40分) ABCD A、交往动机的迫切性 B、交往内容的多样性 C、交往目的的单纯性 D、交往心理的差异性 2人际交往中大胆、胆小、豪迈、内敛等属于交往中的()方面的体现。(30分) D A、交往动机的迫切性 B、交往内容的多样性 C、交往目的的单纯性 D、交往心理的差异性 1下列不属于大学生交往心理差异性的是()(30分) A A、交往目的不同 B、交往风格不同 C、交往认知不同 D、交往情感不同 大学生活的一天 1根据个体认知的发展水平,对于具体运算阶段描述正确的是()。(33.33分) A、没有守恒概念 B、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C、可以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 D、理解原则和规则,并尝试改变 2元认知是对()的认知,随个体的成长逐渐发展成熟。(33.33分)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培训学心得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健培训学心得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身心健康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提高;随着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开展,提高教师素质也被提上了日程。然而,由于教师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竞聘激烈,工作超负荷等因素导致目前中小学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健康的问题。适当的心理压力是动力,但太大的压力却会成为恶梦,有时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教师也不例外。有关权威媒体曾作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88.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4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35.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10.49%的教师存在“心理疾病”。因此可以说,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已非关注不可了,一个心理学教授总结出教师心理问题的四大症状:(一)生理――心理症状,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对学生漠然冷淡,焦虑,对外界担心和过分忧虑,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一些人表现为不关心身边的事情,但是对以后可能发生的事却忍不住担忧,还常常表现为身体症状。(二)人际关系症状,教师心理不健康会直接影响其人际关系。教师既是学生的老师,也可能是一家之长,要做家庭主要事务的承担者和社会的模范公民。但是很多教师缺乏时间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一旦心理出现问题,极容易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不适应。如有些教师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没有耐心听取他人劝告和建议,拒绝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有的教师则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比如,冲家人发脾气、体罚学生等。(三)职业行为症状,教师心理不健康受害最大的是学生。如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中缺乏新意,讲课乏味;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小题大做,出现过激反应,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打骂学生;有的教师则缺乏责任感,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缺乏不理,听之任之。(四)教师的职业倦怠,这是教师中出现最多的问题,教师在教书生涯中面对的常常是同样年龄的孩子,做着带有一定重复性的工作。如何克服自己的倦怠,保持对学生的热情和爱心,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种考验和挑战。 那么造成教师心理疾患的原因有哪些呢?经过课程学习和自我反思,我想主要有以下一些外部因素:(1)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外界看法对教育的影响与冲击很大,有些甚至违背教育规律,但是教师们还是要无奈地面对,有时候教学任务和教学压力过重;(2)社会对教师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从教师个人自身而言,主要可能有以下内部因素:(1)个人不能正确对待教师职业问题,对自我要求过高;(2)教师家庭生活的压力大,遇到挫折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乃至形成灰暗情绪,有的还出现心理机能失调等。(3)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紧张造成的压力。有调查发现,教师在校内除工作关系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16.99%,在校外经常与他人交往的只有11.49%.主要表现为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和手段,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等。 那么如何去解决这些教师心理问题呢?我认为,做好两方面工作很重要,一是自身调整方面;二是社会认可方面。 先谈谈如何进行自身调整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调整和适应:一、教师本身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清醒自我意识、正确评价自我。要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先学会做一个身心健康的正常人,然后努力争取做一个合格的老师。二、既对工作负责,又要顺其自然,接受现实。教师要充满自信,乐观豁达,调适心理坐标期望值。教师的职责决定了他必须认真工作,只有依照客观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工作,成功和失败都是很正常的。教师要学会及时进行自我心理疏导,把握情绪提高调解能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学会制怒,合理宣泄,进行自我调节等。三、要学会休息和放松,要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工作之余,积极参加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努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既可以缓解压力,也可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总结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总结 出色的完成教学工作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所以要有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才能有扎实的知识培养学生,以下是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总结,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今年三月我参加了宜昌市秭归县心理健康网络培训,经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的 重要性,这段时间来,我克服种种困难,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集中精力参加培训的各项活动,顺利完成了培训预定的各项任务。 在此期间,我自学了网络课程,聆听了专家的视频专题讲座,即《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和《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适》,对心理健康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次培训活动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任务明确,安排得当,使我在思想认识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在这次培训中,本人受益匪浅,感想颇多,现将学习情况及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从少到多,由浅入深。使我认识到:健康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而且也包括心理方面没有任何问题,如能正确了解和接纳自我,能正确地感知现实并适应现实,良好的适应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平衡过去。

在专家们的讲课中,有很多都是具有实际操作方面的知识,更 多的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在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中,我们不仅了解到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还学习到了怎样进行职业倦怠的自我调适的方法,同时还掌握了教师怎样进行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 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 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 ___。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第期复习材料开卷考试部分闭卷真题

岗前培训70期学员最新核对整理版本 第一章绪论(2-4讲) 1 2 3 4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10.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其他问题 5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6 1.观察法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个案分析法 7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发生、发展、变化的科学 人类个体心理主要包括 1、心理动力: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等,也可称为个性心理倾向 2、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 3、心理状态:抑制、觉醒、振奋、疲惫、应激 4、心理特征:稳定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也可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8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它通过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压力得以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精神分析学派非常重视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当研究无意识现象,是我们掌握心理学的重要方面。) 9P2~3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1、明确教学目的n激发学习动机n树立行为目标n掌握学习内容 2、分析任务n知识的准备n能力的要求n实现的步骤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n心理发展水平n知识能力水平n个体差异n需求差异n动机强弱 4、设计课程n合适的教材n适当的教法n理论讲授n实践环节n课外练习n考试要求 5、教学n学生的学习n老师的教学n教学互动n教学相长 6、评价n心理学提供测量工具n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n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心理学在教学中作用:

教师心理健康学习心得体会.华芳

教师心理健康学习心得体会 跃进路小学谌华芳正人先正己,身教胜于言教。教师不仅要在学业上能为人师表,更应在人格和行动上成为示范。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中具有基础与核心的作用。 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教师要学会在竞争中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身心素质;通过自身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否则,教师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必然会引起一些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就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今年暑假七月我有机会参加了鹤城区教育局举办的心理健康学习,感触很深,收获颇多,现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与大家共勉。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六、七个小时。在学校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

深刻而长久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创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学生喜欢教师,喜欢学校,善于学习。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 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容易冲突、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教师情绪不稳、常烦躁,学生也会受影响,如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学习效率不高,效果不佳,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相反,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教学积极,就会想方设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也会同样积极,积极的学,积极的思考。因为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均有直接的、积极的影响。 三、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 如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现在,有的教师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苦口婆心,竭尽全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学生要么我行我素,把教师的话当耳边风,要么阳奉阴违,使教师难以下台,这里自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教师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内容

享受职业快乐 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它维系着千百万孩子的健康成长,维系着千百万家庭的幸福快乐,因而应该是最蕴含生命力和创造性、充满幸福和欢乐的职业。教师们为了这一职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人们把教师比作园丁、春蚕、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绚丽的晚霞……,荣誉的背后我们的教师们背负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压力,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以辽宁省14个城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产生了一个令人惊诧的结果: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8%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此后不久,上海对全市中小学教师的一次调查,也得出类似的结果。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调查显示,全港接近有7000名教师已经患了经常焦虑症…… 一、教师缘何“心病”不断?我想,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职业特点:教师的工作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与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知识突增、信息爆炸、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很多知识上不再比学生“闻道在先”,威信受到了一定的动摇和影响,由此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他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个性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如自私、任性、依赖、孤僻、缺乏集体意识和劳动观念、意志薄弱等。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早,又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思想困惑多,心理冲突多,教师工作中的难题增多了,已有的方法不能解决新的问题,新的理论和方法又没有系统全面地掌握,因此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 教师本人: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值过高,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压力。另外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心理压力。 社会环境:首先,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这种要求和期望最主要地体现在对教师培养人才的质量上。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他们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只求奉献,不讲享受,认为教师应该安贫乐道,任何事情都比一般人做得好。其次,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脑体倒挂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富的大款与教师长期的贫困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超负荷的劳动负出、劳动创造出来的巨大的潜在价值、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再次,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不正之风的蔓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成就动机难以实现,因而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