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免费开放下文化馆服务网络建设探讨

免费开放下文化馆服务网络建设探讨

免费开放下文化馆服务网络建设探讨
免费开放下文化馆服务网络建设探讨

免费开放下文化馆服务网络建设探讨

四川省遂宁市文化馆张强

摘要:今年初,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要求,到2011年底,全国所有文化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这一要求,大大拓宽了文化馆的服务领域。免费开放的新形势下,文化馆如何利用有限的人才、物力和财力,做好阵地及阵地外的公共文化服务。本文从建设文化馆服务网络,延伸文化馆服务队伍方面进行了探讨。

主题词:文化馆服务网络建设

一、免费开放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实施免费开放,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重大举措和重要内容,也是文化馆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价值回归。是文化馆事业发展千载难逢的大好历史机遇,同时,也是文化馆面临的一场严峻挑战。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每一个群众文化工作者,特别是群众文化的管理工作者一定要从容冷静,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认清机遇,把握机遇,直面挑战,应对挑战,迎势而上,顺风而行,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文化馆发展的新机遇

1、社会各界空前关注。文化馆免费开放,明确了文化馆的职能

定位。也引起了地方党委政府、普通百姓,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文化馆的建设与发展倍受社会关注,成为了社会舆论的焦点。

2、硬件设施有望改善。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文化馆的设施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许多地方的文化馆作为城市文明提升的标志,纳入了城市规划和建设。文化馆有馆无舍的现象正在成为历史。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加大了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设备的投入,文化馆的设备状况也正在逐年改善之中。

3、保障机制正在形成。随着今年初财政部、文化部免费开放意见的出台,以及财政部配套文件的下发,为文化馆免费开放的经费保障机制的形成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化馆免费开放的投入保障机制将加快形成。

4、文化体制改革有力推进。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馆将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改革要求,加快推进以提升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为目标的文化体制改革,文化馆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文化馆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由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与体现

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文化馆免费开放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服务范围大大拓宽。公共文化服务概念的提出,将文化馆的服务范围大大拓宽,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到社区村社,文化馆都应当按照公益性与均等性的要求,对他们都要做到无差别的免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2、服务对象急剧增加。由于公共文化资源总量过低,免费开放实施之后,文化馆的服务对象将急剧增加,不少地区的文化馆一夜之间人满为患。这是老百姓对文化生活的渴求,但出给文化馆增添了巨大的服务压力。

3、服务项目明显增多。免费开放的实施,必将激发群众更多的文化需求,在公共文化资源较少、尚不足以满足广大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今天,文化馆必须在原有人力、物力和财力条件下,增设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以满足广大群众的多样化基本文化需求。

4、管理水平要求更高。免费开放,面对蜂拥而至、渴求文化的广大群众,如何让群众满意地享受基本文化权利,对文化馆的管理水平将是一大严峻的考验。

二、建设服务网络是解决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矛盾的有效捷径

面对众多的机遇与挑战,笔者认为,文化馆当前免费开放中应当着力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与广大群众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根据免费开放的要求,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可以概括为三项: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公共群众文化服务免费提供;为保障基本职能的辅助性服务免费。在具体实施中,第一、三项实施较为容易,第二项的实施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和问题,这一项也是着重解决公共文化资源问题偏少、质量不高的关键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调动更加广泛的社会资源,加入到公共文化服务的行列之中,从而达到增加公共文化资源、提高公共文化质量的的目的。

笔者认为,要调动更加广泛的社会资源,参与到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之中,文化馆必须要转变传统观念,拓宽视野,创新思路,紧紧围绕公共文化服务做文章,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资源,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社会力量,建设具有文化馆工作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是解决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矛盾的有效捷径。

首先,文化馆要搞好公共文化服务必须依靠社会资源。由于文化馆法规体系的缺失,文化馆工作人员数量的设置没有明确的政策依据,各地文化馆职工人数也千差万别,以地市级馆为例,多的50余人,少的则仅有2、3人。即使是50余人的大馆,仅凭自身业务人员,要做好全市范围的公共文化服务,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其次,文化馆公共群众文化服务可以整合较多的社会资源。全国各地文化馆在过去几十年的事业发展和业务开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积聚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可以在免费开放的实施中予以科学合理的利用。如社区文化辅导员、各类业余文艺团队、大量

社会文艺骨干等,都是文化馆可以整合利用的宝贵社会资源。

第三,广大群众素质的提高为文化馆公共服务提供了众多的编外社会骨干。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文明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有一技之长的群众,自愿无偿地在社区、在农村组织群众开展以自娱自乐为主的文化活动;更有一些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也加入到文化自愿服务的行列中,成为了文化馆的编外辅导干部。

因此,整合社会文化资源,建设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解决公共文化的供需矛盾,是有着较好群众基础并切实可行的有效捷径。

三、建设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五大网络

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笔者认为重点可以从建设五支队伍,形成五大服务网络着手。

1、建设文化辅导员队伍。各地文化馆在群众文化的辅导中,都不同程度地培养了一批文化辅导员,这些文化辅导员遍布各机关、行业、社区和农村。文化馆在免费开放中,可以完善文化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合理规划、培养、培训文化辅导员,将业余文化辅导员与专业文化辅导员相结合,合理配置,形成一个遍布城市社区、农村村社、企业、学校、机关事业以及各行业的文化辅导员网络。

2、建设文化志愿者队伍。2008年,北京市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成立了文化志愿者管理中心,建立了一支长期活跃在北京群众文化第一线的文化志愿者队伍。这支因奥运而建、以大学生为骨干成员、其他各类文化志愿者为补充的队伍,从成立之初即组织科学、管理规范,

成为了北京市开展各类公益文化活动的重要生力军。笔者认为,学习北京经验,建设各地文化馆文化志愿者队伍,建立文化志愿者服务体系,形成文化志愿者服务网络,是公共文化服务社会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

3、建设文艺家协会骨干队伍。文艺家协会,虽隶属文联管理,但各地文化馆却是文艺家协会之家。文化馆经常利用文艺家协会的骨干成员,组织广大文艺爱好者开展各类创作、笔会、演出、展览等活动。免费开放中,文化馆应当更好地建设好文艺家协会骨干队伍,利用协会组织,有组织、有计划地经常地组织、带领、引导文艺家协会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协会活动和有意义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团结、凝聚文艺家队伍,形成当地的文艺家协会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4、建设业余文艺团队队伍。业余文艺团队是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骨干力量。这些队伍有依附于单位或组织的(包括文化馆自身建立的),有不依附于任何单位或组织的民间团队。近年来,笔者所在文化馆采取备案登记的方式,将不依附于任何单位或组织的民间松散地组织了起来,规范他们的活动,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指导和辅导,并组织他们开展比赛活动,将他们转变成为了文化馆旗下的有组织的群众业余文艺队伍,也将文化馆的公共服务网络延伸到了更加广泛的社会角落。

5、建设文化馆站自身的业务队伍。文化馆站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馆站的服务网络遍布城乡。实施免费开放,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对文化馆站业务队伍提出了更高

的素质要求,各级文化馆站要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和建立与免费开放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建设一支业务技能过硬、服务能力较强、管理水平较高文化馆站业务干部队伍。也只有在文化馆站自身队伍过硬的情况下,才能较好地建设以上4支文化馆公共服务队伍,起到较好的带动、指导和引导作用,使五支队伍、五个服务网络在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文化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

2、《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北京《群文博览》2010年8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