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现状思考.精讲

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现状思考.精讲

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现状思考.精讲
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现状思考.精讲

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现状思考

摘要:伴随在和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在旅游产业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旅游景区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作为景区治理的核心内容——景区管理体制的改革较慢,已不能适应与国际接轨的宏观经济发展的步伐,制约着我国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发展,严重影响着整个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旨在从我国景区的发展现状入手,探讨现阶段我国景区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而从体制方面进行思考,以求破解之道。

关键词: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

目录

一、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3页

二、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分析……………………4页

2.1管理部门职能交叉,条块分割,管理体制混乱……………………4页

2.2管理部门缺乏相应的压力和责任感………………………………5页

2.3法律基础薄弱,缺乏配套政策法规………………………………5页

2.4机制落后,观念保守……………………………………………6页

2.5政府主导的误区…………………………………………………7页

三、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创新……………………………………8页

3.1理顺管理体制,明确权力归属……………………………………8页

3.1.1确定所有权的归属……………………………………………8页

3.1.2建立旅游资源的评估机制……………………………………9页

3.1.3要实现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分离………………………………9页

3.1.4管理方和经营方在经济上相互独立……………………………9页

3.2 建立健全旅游法律法规体系………………………………………10页

3.3解放思想,更新观念………………………………………………10页

3.4明确体制改革方向—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景区管理体制…………………11页结语……………………………………………………………………12页参考文献……………………………………………………………… 13页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轨迹从一开始,就表现为一种不同于发达国家发展过程的超常规的发展模式,即旅游业的发展是以接待入境旅游为开端的。作为旅游业的核心要素和旅游产品的主体,旅游景区也由最初为了接待而形成的单一事业单位——风景区,发展成为现阶段以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度假区、博物馆、收藏馆、主题乐园等多种类型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基本上奠定了旅游景区在旅游产业中的基础性、核心性地位,成绩斐然。但这种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超常规发展模式也有着自身的弊端,长期形成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制约旅游景区向纵深发展的障碍,并极有可能成为影响整个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本文旨在从我国目前的旅游景区发展现状出发,探讨现阶段在旅游景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而试从体制方面寻求解决之道。

一、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宏观经济的稳定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市场的需求,实实在在高速增长的消费,催生着我国旅游景区的持续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各类旅游景区已达15000多个,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1处,省级、县级自然风景名胜区558处,总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并有多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1]。

在国际创汇收入方面,2001年我国外汇收入为177.9亿美元,其中游览收入为8.02亿美元,占4.5%;2002年在外汇收入203.85亿美元中,游览收入为14.37亿美元,占7.0%;2003年由于受SARS的影响,游览收入只有12.20亿美元,但仍占外汇总收入的7.0%[2]。旅游景区是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直接因素,是旅游者的终端目标,更是旅游产业的核心和旅游产品的主体。无论从旅游业的发展,还是从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方面来看,旅游景区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基础性,核心性作用。

本文所称的旅游景区,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1999)中旅游区(点)的定义,即指“经县以上(含县级)行政管理部门批准设立,有统一的管理机构,范围明确,具有参观、游览、度假、康乐、求知等功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设施的独立单位[3]。它包括各种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堂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主题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植物以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区(点)。之所以称之为旅游景区,一是为了尊重约定成俗的概念,方便理解。二是强调它们的旅游功能,

即这些景区主要是旅游者服务,与那些主要为所在地居民服务的景点相区别。在国际上,前者称为旅游景区,后者则称为景区或景点。三是强调他们的经济功能,即经营性的旅游景区,向社会免费开放的公益性景区经典不在本文探讨的范畴之内。

二、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分析

2.1管理部门职能交叉,条块分割,管理体制混乱

我国的风景、文物、森林资源名义上属于国家所有,但实际上经营管理权却归属于中央、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及部门。目前,我国的旅游景区分别隶属于多达12个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如风景名胜区归建设部管,森林公园归林业局管,自然保护区归环保部门管,文物藏馆归文化部管等。总体而言,我国的旅游景区职能交叉,条块分割的现状可通过表1—1来表示:

表1—1[4]

因旅游景区资源大多具有复合性,于是往往是同一旅游景区内里,建设、文物、林业、文化、旅游等多个部门都插手管理。从政府职能方面讲,这些管理本来应该是管规划、管保护、管监督,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景区资源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大,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归口的管理部门将旅游景区的管理权和经营权合一。在这种条块分割的情况下,在地方、部门及个人利益的驱动下,在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中,“经营”成了主流,“管理”成了一句空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争权夺权的现象屡见不鲜。

多重目标,多重管理造成了旅游景区不明晰的产权结构:名义上所有权归属国家,但经营权和管理权多元化,利益分配无章法;旅游景区的管理缺乏自上而下的、直属的、系统的、实质性的上级权利部门和务实的基层管理机构,而是产生了多个利益主体,政出多门,管理混乱。正是在这种管理格局下,泰山月观峰被炸,北京居庸关长城保护区内建造“爱情长城”,在庐山大肆建造别墅等旅游资源被破坏的现象层出不穷,屡见不鲜。

2.2管理部门缺乏相应的压力和责任感

旅游景区的所有权归属非常重要。不同所有权下的经营目的是不一样的,民办景区经营的目的直接与所有者利益挂钩,利益所在促使他们非常注意管理制度。但国有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主体是各旅游景区的管委会,是个准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他们一方面代表国家无偿使用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旅游景区的管理部门没有独立经营,自主决策的权力,响应的也不承担盈亏的后果,因此缺乏利益驱动以及相应的压力和责任感。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一些风景名胜资源的经营管理违背市场价值规律,导致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经济价值更是无从谈起。

2.3法律基础薄弱,缺乏配套政策法规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法律法规是奠定管理体制,确定管理边界的基础,对于旅游景区需要有一套法律法规规范其运行。虽然我国现在已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年6月7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森里公园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11月19日公布,2002年0月28日修订)、《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这些从不同资源管理角度出发的法律法规在制定之初就是将旅游景区作为一个准行政管理机构而不是旅游企业进行规范,严格意义上将旅游景区作为企业经营主体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仍然缺位。

缺乏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的结果就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公平,利益的纠葛造成诸多矛盾。(笔者认为目前我国旅游景区普遍遭遇的社区矛盾的根源就在于利益分配不公)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利益索取权和控制权的部门性安排。在实际操作层面,一方面存在着妄图将利益索取权与控制权合法化的做法;另一方面在“保护”的旗帜下,将民营资本排斥在风景名胜区的经营管理之外,使得旅游景区由准政府部门向市场主体的转变不仅远远落后于市场发展的需要,也远落后于酒店,旅行社等产业内要素的转变。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的建立,离不开公平合理的制度设计和相关利益的分配。如果旅游景区已经从原来的公益性定位转向营利性定位,那旅游景区就应该通过资源配置机制的调整来提高它的运行效率,而且普遍的、改善了的公平只有在有效率的基础上才能达到。

尽管现行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在“暂行”了20年后即将做一些修改,但从修订意见稿的内容来看,这部法规仍没有解决好旅游景区的权利归属问题,甚至有的条款已成为旅游景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例如按照《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旅游资源是不允许转让的,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地方政府与投资商签定的联合开发协议,特别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存在一个没有法律依据,甚至是合同违法的问题。任何的投资商在签定了合同以后,都面临着随时有可能被撵出局的危险,因为毕竟没有真实的法律依据,这就无形中加大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严重影响着投资效率和旅游景区的开发。

2.4机制落后,观念保守

正如魏小安教授所言,我国旅游景区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还很不成熟,多数旅游景区管理机制落后,观念保守。具体表现为:风景名胜区、博物馆等,有些是社会公益事业单位,不能严格按照企业的经营指标来要求,而目前的情况是很多不应该作为企业的旅游景区却因为创收问题正在进行企业化运作;有的旅游景区层层转包,各行其是,秩序混乱;也有些明明是企业,但又被赋予了一定的政府职能;旅游区与国际接轨的差距太大,甚至和国际接轨的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些问题造成我国旅游景区在机制上的混乱和落后。

旅游景区究竟应该是个管理部门,负责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还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这也是困扰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的一个难题。笔者认

为目前我国实行的旅游景区管理部门集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于一身是不合适的,管理权的主要内容应是资源保护,协调相关利益群体,组织建立监督机制;而经营权则重要是作为经济实体如何实现从市场上获取更多的利润。

现行体制的一大矛盾是中央主管部门把风景名胜区作为一个行政单位进行管理,强调保护和协调职能;而地方及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把它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经营性企业看待。

当管理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造成两方面的问题:

首先,作为经营方受利益驱动不能很好的行使管理权,旅游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在处理相关利益群体的矛盾(如社区矛盾)上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容易损害其他理应方的利益,累积矛盾,不利于旅游景区的和谐健康发展。

其次,作为管理方在经营过程中缺乏企业的主体身份,使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受到阻碍,导致市场中缺少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经营效率低,业绩增长缓慢。

2.5政府主导的误区

笔者个人认为,“政府对旅游产业具有主导作用[5]”的定位有一定的问题。政府的主导作用在计划经济的一大特征,在旅游业起步阶段这种“主导”作用也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但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管制向市场支配的转型期,这种讲法就有一定的问题了。

政府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应该是规划职能。我们讲旅游项目一定要按照规划的思路和目标来安排,笔者认为政府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计划部门一直在做的产业规划,十年规划、五年规划,最后落实到产业上就是旅游产业发展。这些规划是起指导作用的规划而不是指令性的东西,所以如果要说成是在主导一个产业的话,这个定位肯定有问题,尽管国家旅游局也是这样提的,但笔者认为是不妥当的。

政府的职责是制定好最产业的整体布局,生产力布局、土地利用等的规划和保护,资源的保护,环境的保护,文物的保护以及监管,包括对市场的行为监管。政府在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和推广中有很大的作用,但政府不可能主导旅游产业的发展,首先在资金方面就有困难,如果政府可以主导的话,那么政府就不需要费力气为发展旅游而招商引资了。

真正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市场,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主导着旅游业的发展,

主导着旅游业的结构,要素配置,主导产业的形成。就招商引资而言,尽管政府可以去做努力,但最终决定成功与否的还是市场,这主要是由资本的逐利性所决定的。

三、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创新

通过深入探讨和分析,基本上可以确定现行的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已经成为旅游景区向纵深发展的一大障碍。在我国加入WTO和旅游产业其他产业要素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现行旅游景区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和变革已经成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当务之急。只有从体制、制度方面进行创新变革,才能适应旅游景区深度发展的要求,才能使旅游景区的发展跟得上整个旅游业的发展步伐,才能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旅游景区是整个旅游产业链上的中心环节,是游客旅游的最终目的,它本该是旅游产业面的辐射中心。但目前旅游景区的发展状况不仅不能满足市场对它的要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束缚了旅游产业链上其他环节的发展。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变革已经迫在眉睫,而且已经不是简单的靠资金投入就可以实现的问题。从整个宏观经济环境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初级的市场经济向更高级、更完善的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为了顺应这一现实,中国早已掀起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浪潮,而且针对企业治理模式的研究也是如火如荼,探讨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变革也应置于宏观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去。

3.1理顺管理体制,明确权力归属

3.1.1确定所有权的归属

依据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风景名胜资源归国家所有,那么旅游景区的产权可算做国有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作为所有人代表占有。对于一些不属于风景名胜资源的景区,可依据资源状况进行划分。如对以某一村寨为主的旅游景区,因旅游资源主要依附于村寨的土地和当地的居民文化,旅游景区实际是当地村寨的另一属性,当地村民是理所当然的旅游景区的所有权人。对于主题乐园之类的旅游景区,可以参照土地出让的有关规定,对产权进行明确的界定,笔者认为可确定国家为土地的所有者,而投资方则可作为旅游景观的所有者。

3.1.2建立旅游资源的评估机制

由于旅游景区具有经营的市场属性,而旅游景区的经营活动有可能造成资源破坏,

这就需要建立起一个针对旅游资源的评估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基本上确定进行旅游开发经营活动对资源的影响程度,确定管理和经营的比重。对价值重大、不可再生、珍稀濒临灭绝的资源和景观要以保护管理为主,意义特别重大的资源项目可采取绝对保护措施,不允许开发经营。对其他项目则允许进行开发经营,在开发经营前对经营方的开发经营范围进行界定,明确具体的管理主体和管理措施。

3.1.3要实现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即管理方只负责景区资源的保护,监督经营方的经营开发活动,不作为市场经营主体进行营利性活动。除此之外要协调好各利益群体的关系,为经营方营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不同的旅游景区可视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各归口管理部门应实现权力的回归,例如在一个森林公园中,景区的经营方可以是民营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或授权的方式取得经营权,作为企业主体在旅游市场上进行经营,而林业部门作为管理方,负责监督其经营活动,对其经营中破坏资源的行为进行制止甚至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为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处理好相关利益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平衡各方利益,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而旅游行政部门则主要对旅游景区企业的旅游服务质量,与旅游产业链中的其他环节的配套合作进行规范和服务。

3.14管理方和经营方在经济上相互独立

管理方和经营方在经济上要相互独立,不存在隶属或连带关系。就职责而言,保护森林植被,物种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等本身就是林业和环保部门的职责,保护文物古迹和文化遗址遗产本来就是文物和文化部门的职责,对房屋建筑进行规划审批就是建设部门的职责所系。正常行使自己的职权是政府部门应该做的,也就是说,无论一个地方是不是旅游景区,只要有古树名木,林业部门都要采取措施予以保护;无论一个地方是不是旅游景区,只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遗产,文物和文化部门都应进行保护管理。从这个角度而言,部门管理和开展旅游经营活动是平行的,相互独立的,因此在经济利益上就不应有什么瓜葛。

和经营方进行利益分配的应该是旅游景区的所有权人,对属于国有资产的旅游景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作为所有权人代表,可享有相应的经济权利。对于村寨之类的景区,当地村民作为旅游资源的所有权人理所当然的可以享受出让开发经营权所取得的经

济利益。

3.2 建立健全旅游法律法规体系

如前文所述,法律法规是规范相关主体行为的基础,只有建立起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才能明确相关群体的权利和义务。就旅游景区的发展而言,首先要从法律上确定旅游景区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等基本权利的归属问题。只有在法律层面上明确了权利的归属、权力的边界,在实践操作中才能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才能建立起合理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

以所有权为例,虽然从保护的角度和土地归国家所有的国情出发规定风景名胜资源不允许转让是有道理的,但这一规定也是严重制约旅游生产力发展的,在我国目前旅游供需矛盾突出,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放开搞活,允许多种经济成分投资旅游景区,才能解决好这一矛盾。因此可以考虑在进行有效保护和尊重国家土地政策的前提下,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吸引、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

3.3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目前,我国在如何对待旅游景区经营发展的问题上还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旅游景区究竟应该是什么?是主要从事资源保护的单位还是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在这的问题上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仅在实践中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立法和制度安排上也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甚至后者的紧迫性要大于前者。下面就《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为例探讨这个问题。

同样是资源,对于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科学资源、文化资源、文物资源,我们都特别强调保护;但对于风景名胜资源,我们必须同样重视开发和保护。因为,为了资源的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而建立风景名胜“保护”区,不符合逻辑。因此,风景名胜区的社会功能,必然是对社会民众的观赏和旅游开放。如果不是为了观赏和旅游开放,风景名胜保护起来又有什么意思呢?因此,我们只能建“风景名胜区”而不是是风景名胜“保护”区。建立风景名胜区,就是为了在保护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以可持续发展和用许利用的原则为前提,遵循市场规律,最大限度的实现旅游产业的功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带动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最大的问题是不承认“风景名胜区”是中国旅游产业中最重要的市场化主题的身份,而将起纳入非盈利组织的范畴。例如在《风景名胜区

管理暂行条例》的第五条是这样规定的“风景名胜区依法设立人民政府,全面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规划和建设。风景名胜区没有设立人民政府的,应当设立管理机构,在所属人民政府领导下,主持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工作。设在风景名胜区内的所有单位,除各自业务受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外,都必须服从管理机构对风景名胜区的统一规划和管理。[6]”从这一条款我们可以看出这部“暂行”条例强调的是管理方的保护职能,纵观整部条例没有对经营行为进行规范的条款,这不能不说是该条例的一大缺失。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风景名胜区是自然与文化景观是中国最好的旅游景区,几乎所有的风景名胜区都通过旅游经营活动赚的盆满钵满,甚至有的旅游景区还成了地方经济的支柱(如九寨沟和张家界),这有的法规实际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观念。

立法的观念尚且如此,就不用说实践操作了。所以,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变革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还需要有与时俱进的以科学观为指导的立法思想和观念。在旅游景区的身份问题上,笔者认为〈〈风景区名胜管理条例〉〉在某种程度上是管理体制混乱的一个重要的根源。

其实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单单是立法机构和管理机构,整个旅游景区业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站在旅游市场经济的角度抛弃狭隘的部门利益、落后的计划经济思维,用具有旅游业特性的思维,发展的视角,看待旅游景区的开发和保护,看待旅游景区的管理和经营。

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科学的对待旅游景区的发展,才能进行体制变革和创新,才能为解放旅游生产力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有序的市场环境。

3.4明确体制改革方向,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景区管理体制

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这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但对如何改,改成什么样却意见不一。一方面有人从保护的角度出发,针对保护不力,争利扯皮的现象提出借鉴国外(如美国)的国家公园体制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有人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角度,提出将旅游景区完全作为企业推向市场,通过企业化运作提高经济效益。但在笔者看来,以上两种方法都不可取,原因如下:

1、我国目前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建立起像发达国家一样的景区管理体制。就美国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而言,由于将国家公园当作一个非赢利的机构进行管理,在资金上不仅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还有私人及财团的捐赠,有大量的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降

低了人工费用,具备了这样的外部条件,其保护才能卓有成效。而这些我国的旅游景区都不具备,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对旅游景区不能只谈保护不谈利用,旅游景区还得讲开发利用,还得讲经济效益。

2、完全将旅游景区当作工厂一样的企业进行经营,只谈经济效益不讲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是不合适的。对旅游景区的经营只能是有限的开发利用,否则将无法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只能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出发,综合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调节功能,法律的规范作用和行政措施的灵活性,充分考虑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建立起“三权”(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经营有序,监管有力,既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能充分发挥旅游景区作为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经营竞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

四、结语:

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以政府接待为起点的中国旅游景区,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加之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明确的体制改革方向,造成了目前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混乱和效率低下。僵化保守的管理体制和观念是很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的,尤其在整个产业其他环节的改革发展突飞猛进的情况下,对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就显得格外的迫切。只有从根本上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促使中国的旅游景区获得更大的发展。

本文是笔者通过学习旅游景区开发管理的并结合当前旅游景区发展的现实情况进行的思考,希望对破解我国旅游景区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体制困局能有所益。

本文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了我的老师钟泓女士的帮助和悉心指导,在老师的指导启发下我对相关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在此谨表谢意!

参考文献:

[1] 彭德成,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

[2] 彭德成,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

[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国家质量监督检

验总局,2003年2月24日

[4]罗佳明,中国世界遗产管理体系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5]赵新峰,政府主导型—我国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研究参考,

2003年3月

匡林,旅游业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7月1日山东省旅游条例,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2005年5月27日[6]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5年6月7日

旅游景区该如何进行有效安全管理

旅游景区该如何进行有效安全管理 文章来源:巅峰国智 旅游业因其综合性强、关联度高、辐射面广等特性,旅游企业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景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游客旅游的最终目的地和重要集散地,面临的环境相对复杂,要确保景区与游客的人身与财物安全,确保景区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安全管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旅游景区日常管理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指导思想,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努力消除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积极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成为景区管理者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而能否根据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适合本景区的安全管理制度,发生意外事件后能否迅速启动响应机制,并做好善后处理,是对景区管理者综合能力的重大考验。 一、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许多矿难发生、制造工厂及娱乐场所发生火灾、景区范围内的交通堵塞、客人拥挤践踏等事件屡有发生,这里面除了经济利益的因素作祟之外,还有就是事前没有做好足够的安全防范措施,没有制定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

事后没有及时启动应急机制,不仅给企业本身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社会造成了极为不良的负面影响。 就旅游景区而言,包括策划宣传、市场营销、资源开发、服务质量、成本核算等等,任何一方面做不好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各项工作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一个有机整体,而安全管理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份。一些旅游景区没有制定应急预案,平时的督导工作也流于形式,或者消极应付上级检查,更有甚者将意外事故视为忌讳避而不谈,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手忙脚乱,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每年国家的安检部门与旅游主管部门一起都会组织相关人员对景区进行安全检查,查看景区是否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是否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要求做好各项安全防范工作。实际上,面对不可控制的天灾人祸,景区可以启动应急预案和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游客及员工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加强日常的安全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几率,即使发生了意外事故,也可以将损失和负面影响降减小到最低限度。 因此,无论是国家对旅游行业的要求出发,还是从景区自身管理的角度考虑,加强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二、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的责任承担

国内外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研究

国内外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研究 时间: 国外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主要采取市场主导型的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国家不设专门的政府主管部门,包括海外市场促销、行业利益协调及国际信息交流、旅游市场管理等都由旅游协会这类半官方的组织机构来承担。市场主导型旅游管理模式十分强调市场机制对旅游发展的基础作用,在旅游市场上起一个公正且高水平的裁判员作用。如香港的旅游业由香港旅游协会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管理。香港旅游协会根据港府的法规成立,是推动香港旅游业发展的法定社会机构。 旅游协会实行会员制,其中一类是旅游会员,另一类是普通会员,会员包括国际客运商、酒店和旅行社代理商、饮食和娱乐等与旅游业有关的企业。旅游协会的工作目标是:推动香港成为旅游胜地;统筹旅游业内各种活动;促进旅游设施的改善;广泛报道香港的旅游特色;向政府提出有关旅游业的各种建议等等。旅协理事会的委员一半由政府委任,一半由会员推选,既有行业自律,又有政府权威。香港旅游协会因其卓有成效的管理被誉为全球最成功的旅游业管理机构之一。 国内先进管理体制旅游景区管理模式主要有种,即上海模式、北京模式、广东模式,上海模式的核心是成立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和中共上海市旅游事业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作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承担全市旅游行业管理的职能。市政府下辖的旅游局、商业局、交通办、

园林局和新亚集团等单位,均为旅委会成员。锦江、华亭、衡山旅游集团公司和金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由旅管会领导。上海市副市长兼任旅管会主任,形成以旅游、商业、交通、园林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大旅游管理体制。“上海模式”体现了政府部门的管理权威,旅游管委会具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利。确定了旅游与商业、交通、园林等部门的行政及业务关系,使得旅游业管理由运动式转向制度型,由单一部门管理转向社会综合管理,为上海市发展都市旅游产品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澳大利亚的中部,有一片看不到边际的红土沙漠。一望无际的天空笼罩着无穷变幻的色彩与几亿年岁月形成的缤纷地貌,古老的壁画承载着原住民的远古记忆从数万年前走进现实。蜥蜴爬动的窸窣之声不时在耳边响起,在这片生命力旺盛的土地上,您将发现一个全新的沙漠世界。内陆人吉姆的拓荒故事撒哈拉沙漠有三毛的故事,澳洲的红土沙漠有拓荒者和他们的拓荒传奇故事。 吉姆()是内陆人和酒吧老板,从上个世纪年代的孩提时代开始就不停地探索中部澳洲的自然奇迹。在家族出游时,他常常从河床上、从沙漠灌木中开辟出道路,还偶尔发现过巨大的峡谷。他的家族将帝王谷开辟为旅游区,让今天的游客可以在这里徒步寻宝,或者在星光下露营。 “我们在年离开英国来到这里,文化上的差异十分巨大。这里有一种真正的吸引力,偏僻荒凉,但是令母亲十分震惊。她的家人觉得我们搬到沙漠来住很可怕。在人们的印象中,沙

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研究

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研究 摘要:随着旅游消费市场的发展壮大,景区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私人资本进入旅游景区产业成为解决差异的有效手段之一,如何在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同时使景区资源与环境得到保护性开发,要求政府在治理模式的确定及监管上严格谨慎,确保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andgrowthofthetourismconsumptionm arket,scenicsupplyanddemandgapbetweenthegradualexpansionofprivateca pitalintothetouristattractionsindustryhasbecomeoneoftheeffectivemeansto solvethedifferences,howtomeettheneedsofthetourismmarket,whilethesceni cresourcesandtheenvironmentconservation-orienteddevelopmentandstrict governancemodeltodetermineandregulatorycaretoensuresustainabledevelo pmentofthescenic. 关键词: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私人资本 Keywords:touristattractions,governancemodel,privatecapital 中国旅游景区明显的综合效益决定了其在旅游经济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产业地位,而持续、多元化的需求变化趋势,对景区提出了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要求。当旅游饭店和交通的矛盾逐渐得到缓和后,旅游景区的瓶颈问题日渐突出。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问题,即管理机构的多重化使景区治理低效,制约

中国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

中国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

中国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模式 作者:魏小安 一、关于旅游景区的界定 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旅游吸引力的根本来源,也是旅游创汇创收的重要方面。为了规范旅游景区服务,提高其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我国旅游景区的健康发展,国家旅游主管部门近年来加大了对旅游景区的管理和指导力度。2000年11~12月期间,国家旅游局按照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1999)要求,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的215家景区中的199家进行了现场评定,根据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景观质量,并参考景区的游客满意度,进行综合考评,产生了首批187家国家4A级旅游区(点)。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基本包括了国内最主要的旅游景区,在开发、管理、营销、服务方面,这些景区都具有最典型的意义,因而可以说,它们是中国旅游精品景区的主体部分和突出代表。为有助于对我国旅游景区经营情况的基本了解,本报告根据各景区提供的资料,对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1999年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形成关于我国旅游景区行业经营概况的认识。 本报告所称旅游景区,与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旅游区(点)的含义等同,即指“经县以上(含县级)行政管理部门批准设立,有统一管理机构,范围明确,具有参观、游览、度假、康乐、求知等功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设施的独立单位。”之所以称之为旅游景区,一是为了尊重约定成俗,方便理解;二是这些旅游景区主要功能是为旅游者服务,与那些主要为所在地居民服务的景点相区别,在国际上,前者称为旅游景区,后者则称为景区或景点。 为了研究探讨不同类型景区的经营特征,对比同类景区的经营差异,本报告把旅游景区分自然类、文物类、主题类三大类别进行研究。其中,自然类景区主要是以自然景观资源为依托的旅游景区,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部分旅游度假区;文物类景区主要指以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等为主要资源特色的旅游景区,包括文博院、馆、寺等;主题类景区系指主题鲜明的人造景区,包括主题公园、主题类动植物园和其他主题类人造景点。鉴于世界遗产型景区的特殊性,本文把遗产类景区单独进行了分析研究,但遗产类景区亦包含于自然类和文物类景区之中。 二、旅游景区的经营和治理及存在的问题

旅游景区管理模式(诸葛八卦村)

诸葛八卦村管理模式与创新 案例: 诸葛八卦村原来叫高隆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西部,是迄今发现的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村中建筑格局按“八阵图”样式布列,且保存了大量明清古民居,是国内仅有、举世无双的古文化村落。诸葛八卦村一带地形如锅底,中间低平,四周渐高。四方来水,汇聚锅底,形成一口池塘,这就是钟池。钟池是诸葛八卦村的核心所在,也是布列“八阵图”的基点。钟池并不大,但这口水塘半边有水,半边为陆,形如九宫八卦图中的太极,奇妙无比。以钟池为中心,有八条小巷向四面八方延伸,直通村外八座高高的土岗,其平面酷似八卦图。小巷又派生出许许多多横向环连的窄弄堂,弄堂之间千门万户,星罗棋布着许多古老纵横的民居。接近钟池的小巷较为笔直,往外延伸时渐趋曲折,而许多小巷纵横相连,似通非通,犹如迷宫一般。外人进入小巷,往往好进难出,甚至迷失方向。如今,只要登上镇外的土岗向下俯视,仔细辨别,整个村落九宫八卦之形就会完整地展现在眼前,其布局之奇妙独特,令人赞叹不已。1993年,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实地考察诸葛镇后说,中国传统的村落和城郭布局有依山傍水的不规则形和中轴对称的方整形两种,像诸葛镇这种围绕一个中心呈放射状的九宫八卦形布局,在中国古建筑史上尚属孤例,其重大价值不言而喻。诸葛八卦村,因为和三国传奇人物诸葛亮相关联,借托其独特的人文历史背景,而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驻足。 管理模式变迁: 1994年,由村民自筹资金开发旅游,门票收入2万元左右。1996年,兰溪市政府为了加大旅游开发力度,认为诸葛村原有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成立以当地镇政府主管的“诸葛旅游公司”。主要南镇政府来经营管理,接管了诸葛村原来的“义物旅游管理处”。但公司是个空架子,没有资产也没有资金投入。诸葛村的古建筑产权是村集体和村民的,每年的门票收入一部分返还诸葛村,一部分用于景区开支,之后几乎没有什么利润。由于管理体制的改变,诸葛村干部和村民对政府接管不满,村委会也开始淡出。保护和投人积极性不高,当地政府对诸葛村又不愿投入,因为古建筑的维修经费和村落环境综合整治所投入的资金很大,村落环境整治的投人成本很难作为固定资产,难以形成与村民和村集体协调产权所属股份的认可,经营者和产权所有者难以统一。诸葛村经过儿年的多头管理、多方运作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1998年之后政府基本淡出旅游公司的直接管理,经营权重新下放给村里。成立诸葛村旅游发展总公司,由村委管理。 诸葛村现行的体制关系是:文物保护管理所——诸葛村委会——旅游公司——村民。 1、文物保护管理所是文物保护领导机构,宣传文物法,在诸葛村保护规划上把关,与诸葛村委会在工作中相互配合,形成了相互合作、共同行为,保护古建筑、古文物的工作关系。文保所不参与旅游公司的旅游经营业务。 2、村民委员会与旅游公司的职能分工为:村务工作、古建筑维修及保护、工程建设、旅游项目投入、行政事务等都由村委会管理,旅游公司按规划管理和保护景区,经营和宣传促销工作。 3、旅游公司是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属下的经营企业,公司资产归属行政村经济合作社所有,村委会实际上就是公司的董事会。 4、旅游公司独立核算,门票收入用于公司开支后,多余全部上交村集体,村委会(董事会)每年对公司下达业绩考核指标。村委会和旅游公司形成保护、利用、管理上既分又合、既合又分的一体化模式。 5、村民委员会和旅游公司是全体村民的村落管理和旅游经济发展上的集体组织,因此,村干部任免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公司主要干部任免由“二委”决定。村集体财务受村民公开监督,村民也就是公司的股东,这种模式使村民对集体经济比较放心。

历年全国5A风景区旅游总收入排行榜

人民网北京2月18日电(记者肖路)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了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万亿元,增长%;入境旅游人数亿人次,增长%;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566万人次,增长%;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万亿元,增长%。记者今日对2010年全国各5A风景区旅游接待和收入情况进行了统计。福建武夷山景区以旅游总收入亿元暂列第一。其余各5A风景区旅游接待和收入情况将陆续添加到下表。 2010年5A风景区旅游收入排行榜(统计中)

制表:人民网旅游频道肖路 国庆黄金周结束全国119个景区接待游客超2400万 2011年10月07日 19: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10月7日,为应对客流返程最高峰,南昌铁路局福州客运段当日增开福州-厦门等多趟列车,以满足旅客返程的需要。据福建铁路部门透露,“十一”黄金周期间福建铁路发送旅客万人,同比增长%。中新社发雍万俊摄

中新网10月7日电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今日发布的国庆节假日旅游信息通报说,国庆节黄金周顺利结束,客流集中返程。国庆期间,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点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旅游收入万元,同比增长%。 通报称,今天是本次“十一”黄金周的最后一天,各地迎来返程最高峰。从6日开始,全国各地返程客流已出现不同程度增长,铁路、公路、水运及民航部门及时调整安排运力,全力满足旅客的返程需求,未出现大规模滞留情况。天气方面,除了华南部分地区仍有降水出现外,其余大部都是晴朗的好天气,气温稳中有升,对返程有利。 通报显示,国庆节黄金周期间,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点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旅游收入万元,同比增长%。 今年国庆节黄金周旅游市场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 (一)假日旅游总量保持稳步增长。“十一”黄金周7天,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同比稳步增长。北方大部分地区连日来保持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旅游市场火爆,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持续攀升,呈显著增长态势。华南等地旅游市场受天气影响有升有降,安徽、浙江、江苏、江西、四川、重庆等地区在游客接待量和景区门票收入方面始终保持增长势头,而西南、华南、华中部分地区在前三天受阴雨和台风天气影响较大,尽管从第四天开始天气好转,假日旅游市场稳步回暖,但总体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二)假日旅游市场秩序总体平稳。各级假日旅游协调机构对假日旅游工作高度重视,在节前周密部署,层层动员,部门联动,强化了各项旅游保障措施;在节中,值班人员坚守岗位,尽职尽责,遇有突发事件,立即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全力以赴,积极主动处置及善后,保证了全国旅游市场整体运行平稳、秩序良好。9月30日13时至10月7日16时,全国假日办共接到投诉166件,其中旅行社57件,占投诉总数%;景区景点49件,占投诉总数%;宾馆饭店22件,占投诉总数%;涉及旅游交通31件,其中铁路1件,占投诉总数%;民航3件,占投诉总数%;公路21件,占投诉总数%;水运6件,占投诉总数%;其他涉及购物、餐饮、娱乐方面的旅游相关服务7件,占投诉总数%。 (三)传统旅游产品需求旺盛。各地围绕国庆62周年和“中华文化游”主题,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假日旅游产品,有效活跃了假日市场,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氛围。观光线路和产品方面,北京、苏州、无锡等传统旅游目的地城市以及九寨沟、黄龙、承德避暑山庄等景区的接待量较去年显著增长。节庆活动方面,2011年上海旅游节共吸引游客逾900万人次;江苏、辽宁、江西、山东、四川等地也举办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节庆活动。红色旅游持续升温,除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

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 1、整体租赁经营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旅游景区实行企业型治理,其经营主体是民营企业或民营资本占绝对主导的股份制企业。其代表性景区是四川碧峰峡景区,重庆芙蓉洞景区、天生三桥景区、金刀峡景区,及桂林阳朔世外桃源景区。在这一模式中,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开发权与保护权统一。景区的所有权代表是当地政府,民营企业以整体租赁的形式获得景区30—50年的独家经营权;景区经营企业在其租赁经营期内,既负责景区资源开发,又对景区资源与环境的保护负有绝对责任。 2、上市公司经营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旅游景区实行企业型治理,其经营主体是股份制上市公司。其代表性景区是黄山风景区和峨眉山风景区。这一模式中,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资源开发权与保护权完全分离。地方政府设立景区管理委员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景区统一管理。景区的所有权代表景区管理委员会,经营权通过交缴景区专营权费由景区管理会直接委托给上市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垄断;景区管理委负责旅游保护,上市公司负责资源开发利用 3、非上市股份制企业经营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旅游景区实行企业型治理,其经营主体是未上市的股份制企业。它可以是国有股份制企业,也可以是国有与非国有参与的混合股份制企业。其代表性景区有青岛琅琊台景区、浙江桐庐瑶林仙境景区、浙江柯岩景区及曲阜孔府、孔林、孔庙景区。在这一模式中,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但资源开发权与保护权统一。景区的所有权代表是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景区管理委员会等,景区经营由政府委托给股份制企业;景区经营企业即负责景区资源的开发,又负责景区资源的保护。 4、隶属企业集团的整合开发经营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旅游景区实行企业型治理,其经营主体是国有全资企业,但隶属于当地政府的国有公司。其代表性景区有陕西华清池、华山等文物景区,及海南天涯海角景区、桂林的七星公园等景区。这些景区均由国有的旅游景区公司负责经营,分别隶属于陕西旅游集团公司、海南三亚市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及桂林旅游总公司。这一模式中,景区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但资源开发权与保护权统一。景区的所有权代表是政府,旅游经营由国有全资的景区经营企业掌管;景区经营企业既负责景区资源的开发,又负责景区资源的保护。这一模式的优势是能够按照旅游市场的需求,全面整体各旅游景区的资源,通过整合开发,全面促进当地旅游景区的发展。

浅析中国旅游景区景点管理存在的问题

浅析中国旅游景区景点管理存在的问题 摘要:旅游景区是构成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管理的成败会影响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景区发展的好坏,尤其在地区旅游客源市场的拓展过程中,依托旅游景区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会成为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关键因素。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对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是对当前中国旅游景区景点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一个探索。 关键词:旅游景区管理,发展状况,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信息的全球化,人们工作日相对减少,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不断增加,人们不再满足于以前的温饱,而是不断追求新的精神享受,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近十多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旅游已成为大众消费行为,特别是“黄金周”长假制度的推行,使更多的人外出旅游成为可能。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旅游行业得到了相当迅猛的发展,不同性质的各种类型的旅游景区(景点)应运而生。由于发展旅游业有如此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所以旅游业又被人们称之为“引爆产业”、“朝阳产业”,甚至作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来认识。旅游行业巨大的综合效益与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中小型民营企业纷纷投资与旅游相关的服务项目,或开旅行社、或开酒店、或投资开发旅游景区,民营资本的投入反过来又为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但由于旅游业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大部分新开发或待开发的旅游景区往往地理位置比较偏辟,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生活水平不高,居民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的实际情况,再加上中小型民营企业固有的局限性,导致经营者忽略了或不重视旅游景区在定位与未来发展目标、处理景区与当地复杂的社会关系、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及管理与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景区景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对旅游景区的环境破环严重 快速发展的经济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使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人们总把旅游业的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旅游对环境的影响。造成中国旅游资源受的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 很多地方以追求高经济指标为第一目的,环境保护被相对忽视了,甚至有些地方以牺牲环境来求得经济发展。上海的黄浦江,广州的珠江,南京的秦淮河这些著名游览区今天都已经变成了令人厌恶的“黑河”、“臭河”,全然没有了昔日的风采;黄果树瀑布的上游河谷地带,近年来兴办了十几家采矿冶炼企业,它们排放的废水使瀑布上的水流浊流。 旅游者不文明行为。主要在于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对景区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景区生态平衡和旅游意境的影响。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质不高,在旅游的过程当中,旅游者随意进入保护性的景区景点,乱丢垃圾、随地吐痰、攀摘花木、践踏草坪等,这这些行为造成景区脏乱,甚至是资源破坏。 旅游人数、旅游区客容量与环境质量之间有着一种直接的密切关系,旅游人数大于或等于景区饱和承载量时,旅游对环境的破坏则大些,反之,则小些。在中国的许多旅游景区,这种超容量运转现象极为严重,致使景点内植被受到严重破坏,环境也受到严重污染,大大地降低了景点的吸引力,缩短了其寿命。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目标模式分析

第一章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的目标模式 我国旅游景区开发在过去的25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为旅游产业的龙头,它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波折。旅游度假区热、主题公园热、AAAA景区热、世界遗产热等对中国旅游业发展起了重要 带动作用,但也面临了许多问题,如一些景区出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亏损倒闭等。 第一节旅游景区分类、功能与治理体制 中国旅游、建设、林业、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政策条例,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旅游景区管理体系。在我国基本上有两类旅游景区,一类以经济开发为主要目的, 另一类以资源保护为主要目的。两类景区在功能、目标与管理方式上存在重大区别。 一、经济开发型旅游景区 经济开发型旅游景区完全以盈利为目的,基本上采用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正在朝“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 1.主题公园 主题公园用舞台化的环境气氛为游客提供主题鲜明的旅游体验。主题公园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主要功能是为游客生产快乐,为投资者赢得利润。完全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经营。 主题公园的管理体制经历了事业管理向企业管理的转变。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中国第一批以观赏为主要特点的影视基地型主题公园。为拍摄《红楼梦》而兴建的北京“大观园”、河北正定的“荣 国府”就是其代表。由于其“两栖”性,在当时,盈利并非最重要的目的,在管理上尚未完全企业化。 进入1989年,有“中国旅游景点建设里程碑”之称的锦绣中华微缩景区的开放,标志着第二代以华侨 城为代表的参与性主题公园的诞生,也意味着真正企业化的主题公园的出现。华侨城采取全资、参股、 控股与输出管理方式经营以主题公园为主体的旅游业务,并且上市进行资本运作,采用了典型的企业管 理模式。 2.旅游度假区 1991年,国家推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战略,在全国选择了12个地点发展度假旅游,希望推动中国旅游目的地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商务会议综合型目的地转型。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国际游客提供 度假场所。旅游度假区的管理采用的是政府指导下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在行政上设立国家旅游度假区管 理委员会负责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与招商。比如,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是北海市人民政 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北海市政府对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实行统一管理,属机关事业单位(正处级)。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开发与经营则采取企业市场化运作方式,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二、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 以保护为主的旅游景区往往是以公共资源为依托的,景区的目标具有多重性,景区资源的社会文化与环境价值往往超过经济价值,景区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由于这类景区资源的公共性,因此在经营上 具有明显的排他性与垄断性,政府对这类景区的干预程度较高。 1.风景名胜区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教学大纲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开课院(系):应用技术学院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旅游管理方向) 课程名称:风景区管理/ScenicSpotserviceandmanagement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代码: 开课学期:秋 学时/学分:32学时/2.0学分(课内教学32学时,实验上机0学时,课外0学时) 先修课程:饭店管理原理、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经济数学Ⅲ、饭店客房管理、饭店前台管理、饭店设备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经济学、旅游企业市场调查与预测、旅游英语Ⅱ、导游业务、饭店餐饮管理、旅游公共关系、旅游经济法规、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心理学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介绍旅游景区服务及管理具体内容的专业基础课,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在以下方面熟悉并掌握相应的技能:旅游景区的接待服务、解说服务、娱乐服务、购物服务、辅助服务;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设施设备管理、

安全管理、资源与环境管理、社区管理、标准化管理。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1.概论2学时 (1)掌握旅游景区的定义、要点、分类及特征; (2)掌握旅游景区服务的概念及要素; (3)理解旅游景区管理与景区服务的关系; (4)了解教材的内容构建思路; (5)能够运用旅游景区的基本知识,对各种旅游景区进行区分。 重点:景区的分级分类;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难点: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注意:提示学生去查阅《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2.旅游景区的接待服务2学时 (1)了解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的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 (2)熟悉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的内容; (3)明确旅游景区游客投诉的原因及心理; (4)掌握旅游景区游客投诉的处理方法; (5)能根据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的基础知识,通过模拟实训从特殊到一般,掌握现实中的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的基本规律和技能方法。 重点:游客投诉与抱怨受理服务。

中国5A级旅游景区景点名录大全

中国5A级旅游景区景点名录大全 中国5A级景区名录。 北京市:故宫博物院、颐和园、天坛公园、八达岭-慕田峪长城风景名胜区、明十三陵景区、恭王府景区。 天津市: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津门故里)、天津蓟县盘山风景名胜区。河北省:石家庄平山县西柏坡景区、秦皇岛山海关景区、保定安新白洋淀景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定涞水县野三坡景区。 山西省:忻州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晋城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大同市云冈石窟研究院。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响沙湾旅游区、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陵旅游区。 辽宁省: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老虎滩极地馆、沈阳植物园。 吉林省: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长春净月潭风景名胜区、长白山景区。 黑龙江省: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区、牡丹江宁安市镜泊湖风景名胜区、黑河五大连池风景区。 上海市: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科技馆。

江苏省:南京钟山-中山陵园风景区、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无锡影视基地三国水浒景区、无锡灵山大佛景区、常州环球恐龙城休闲旅游区、苏州虎丘-拙政园-留园园林景区、苏州昆山周庄古镇景区、苏州吴江市同里古镇游览区、扬州瘦西湖风景区、南通濠河景区。 浙江省: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杭州淳安千岛湖风景旅游区、温州雁荡山风景名胜区、宁波奉化滕头—溪口景区、嘉兴桐乡市乌镇古镇景区、嘉兴南湖风景名胜区、金华东阳横店影视城景区、舟山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杭州西溪湿地旅游区。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风景区、池州青阳县九华山风景区、黄山市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庆潜山县天柱山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厦门鼓浪屿风景名胜区、明十三陵景区、福建土楼永定-南靖旅游景区、三明泰宁风景旅游区、南平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江西省:九江庐山风景名胜区、上饶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吉安井冈山风景名胜区。 山东省:青岛崂山风景区、烟台蓬莱阁景区、烟台龙口南山旅游景区、济宁曲阜明故城(三孔)景区、泰安泰山景区、威海刘公岛景区。 河南省:郑州登封嵩山少林寺景区、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洛阳龙门石窟景区、洛阳嵩县白云山景区、平顶山鲁山县尧山—中原大佛景区、焦作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风景名胜区、安阳殷墟景区、洛阳滦川县老君山、鸡冠洞景区。

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

旅游景区管理模式分类:标准管理和分类管理,分类管理分为遗产型管理(适合国家垄断资源,如世界遗产、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等,这类旅游景区以资源保护为主要目标,严格受政府监管,政府适当拨款),剧场型管理(适合于主题公园、旅游度假区之类的,以经济开发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景区,这类旅 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1旅游承载力:生态承载力(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限度),心理承载力(游客在转向另外的旅游景区前,在该地期望得到的最低娱乐程度),社会承载力(当地居民对来访游客的最大忍耐程度,和游客能够接受的拥挤程度),经济承载力(不影响当地居民活动的情况下能举行旅游活动的能力);2环境影响评估:识别旅游项目中可能产生的旅游活动的性质、识别环境中受旅游影响较大的因素、评估旅游对环境的起初和随后的影响、管理旅游对环境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教育旅游者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和当地居民;3分区:目的是保护自然环境与提供娱乐机会,包括时间分区和空间分区;4游客管理:方法有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生态旅游的常见形式:生态旅游就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居民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文化型生态旅游、科普型生态旅游、生活型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型生态旅游

剧场理论的应用(以迪士尼乐园为例):1演员:迪士尼乐园的一线员工是顾客快乐和满意的直接创造者服务的共同基准为保障安全、注重礼仪、倾心表演、提高效率,在共同的基准上也同样鼓励员工的服务呈现个性化;2观众:迪士尼乐园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喜爱迪士尼乐园的儿童群体,根据儿童群体的特点,乐园非常注重儿童教育和互动娱乐;3场所,:迪士尼乐园被打造成一处处员工和游客共同表演的主题舞台;4表演:在迪士尼的主题乐园中,使用的是“表演”术语,公司不用“人事”而用“剧组”,为了注入恰当的思维方式,员工被称为“剧组演员”,员工无论从事“台上”还是“后台”工作,都要求当做是在“演出”。Butler旅游景区生命周期理论:探索,参与,发展,巩固,停滞,衰落或复苏。景区开发的社会影响:1目的地人口结构与职业:人口结构(使人口数量保持稳定甚至是增长),职业(增加就业机会);2对目的地文化和遗产的影响:积极影响(保护和挖掘当地艺术表现形式),消极影响(文化的庸俗化,文化的同化,文化的商品化);3社会准则的改变:价值观和道德的退化,犯罪、嫖娼、赌博等社会问题加剧,性别角色的变化;4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景区开发的经济影响:1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2区域间旅游经济的差异,3旅游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4旅游对就业的影响,5旅游对扶贫的贡献,6旅游产生的消极经济影响 景区开发的环境影响:1对植被环境的影响(旅游活动改变制备覆盖率、植被高度、物种多样性、叶片面积、植被组成等植被特征,引起外来物种入侵);2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践踏活动所引起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3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旅游对水质、水量的影响以及旅游水环境管理等方面);4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引起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和浓度变化、大气污染物间接对陆地的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景区开发的影响调控:1旅游承载力;2犯罪的预防;3文化的保护;4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旅游决策、管理,从发展旅游中收益)5教育(对居民进行旅游教育,对游客进行教育)6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 主题公园娱乐产品类型:1表演展示型(地方艺术、古代艺术、风俗民情、现代演艺)2参与体验型(机械刺激、运动健身、亲和休闲、节庆体验) 主题公园娱乐产品配置:微缩景观,影视城,艺术表演,活动参与 度假区住宿产品的类型:高端(度假村,别墅),高中端(公寓,星级饭店),中端(营地,汽车旅馆),低端(乡村旅馆) 度假区住宿产品的配置:1住宿产品的设置(与主题相一致,彰显当地文化特色,注重休闲娱乐性)2一线式空间布局模式;三区结构模式;核式环布局模式 中国古代理想的风水模式:穴在山脉止落之处,穴前明堂水流屈曲,左侧护山回环,右侧护山包怀,要求穴的四周山环水绕,明堂开朗,水口含合,水道绵延曲折,形成一个舟山环抱,负阴抱阳,藏风得水之势

旅游景区行业A股经营业绩PK

旅游景区行业A股经营 业绩P K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旅游景区行业A股上市公司经营数据分析 2017前三季度A股共有16旅游景区行业上市企业公布了季度报。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国内A股旅游景区行业上市企业营收共计亿元,净利润共计亿元。其中4家旅游景区行业企业营收超10亿元,分别为:华侨城A、宋城演艺、北部湾旅、黄山旅游。6家公司净利润超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华侨城A营收和净利润皆为最高,营收万元,净利润万元。此外,不得不说的是,西安旅游、西藏旅游两家公司出现亏损,净利润分别亏损万元和万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国家旅游局《“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预计,城乡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长将在10%左右,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将在11%以上,旅游直接投资年均增长将在14%以上。预计到2020年,我国旅游市场总规模将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7万亿元。国家政策支持、经济整体向好,未来在旅游常态化和消费升级的不断推动下,旅游行业整体开始调整发展布局,深挖客户需求,提高产品质量。 旅游景区行业龙头企业财力大比拼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旅游景区营收前五的企业分别为:华侨城A、宋城演艺、北部湾旅、黄山旅游、峨眉山A。这5家公司营收共计亿元,占比84%。其中华侨城A一家独大,营收亿元,占比63%。宋城演艺、北部湾旅、黄山旅游营收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峨眉山A逊色不少,营收低于10亿元,仅亿元。

净利润方面,排名前五的旅游景区企业分别为:华侨城A、宋城演艺、黄山旅游、北部湾旅、丽江旅游。峨眉山被丽江旅游取代,2017年前三季度丽江旅游净利润亿元。排名前两名的依旧是华侨城A、宋城演艺,净利润分别为亿元和亿元。此外,黄山旅游净利润远超北部湾旅,净利润分别为亿元和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华侨城A 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旅游及相关文化产业经营、房地产及酒店开发经营、纸包装和印刷等产业的投资经营,是控股型集团公司.投资有深圳华侨城欢乐谷旅游公司、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深圳世界之窗有限公司、深圳华侨城房地产有限公司等十六家企业.公司拥有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主题公园群,是品牌卓着的旅游上市公司之一。 2017年前三季度华侨城A实现营收亿,同比增%,归母净利亿,同比增%。华侨城A 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的原因在于:1、盈利质量大幅改善。2、虽然地产的量价齐升带来了营业税金的增长,但是公司成本管控效率彰显。3、投资收益大幅增长。房地产业务方面,公司前三季度在一二线城市的优势继续强化,据我们跟踪公司前三季度实现销售回款超过300亿,结算金额超过130亿,同比继续实现稳健增长。 华侨城A创业模式“旅游+地产”已形成品牌效应、资源获取能力与经营收益的良性循环。作为中国主题公园产业的开创者和领跑者,公司旅游业务在经营规模、产业链布局、市场影响力均处于行业龙头。

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 题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国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旅游的升温,全国各地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但由于旅游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景区的开发规划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中国的旅游景区开发管理体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不少旅游景区由于规划不当,既破坏了生态环境,又让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下面将对旅游景区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景区开发体制存在问题。 我国景区管理体制的现状:在风景名胜区设立人民政府及设立管委会这两种基本管理体制,在全国风景名胜区,尤其是着名风景名胜区实行了10多年。 在10多年间,各地风景名胜区根据自已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基础条件,逐步摸索出了适合本地旅游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然而,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由于最近10多年我国正好处于政治经济体制变革时期,国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过渡,现实情况与当年制定国家和地方法规的经济体制背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而导致景区开发、建设和管理的利益驱动机制完全改变,再加上当初国家和地方所制定的法规的不完备、不配套,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各地景区管理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体制不顺、不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问题,给景区的保护、开发和建设带来了困难,并使新景区的开发建设难以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运作。

目前,实行的人民政府和管委会这两种基本管理体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旅游景区管理机构庞大臃肿,精力分散;景区管理条块分割严重;景区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景区内原有居民控制困难;景区建设资金不足,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未来还有待解决。 第二,旅游景区服务质量体系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硬件设施建设整体水准不低。客观地说,标准规定的各项服务项目,一般的景区基本都具备。然而,由于管理水平、服务人员素质等软件的原因,旅游景区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从而形成了景区技术质量不低,而功能质量相对偏低的局面。就目前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服务质量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性质量不健全 由于目前众多的旅游企业在服务质量体系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造成 无法向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特别是在旅游旺季,游客量的增大,更加大了各子系统之间的衔接难度 2.功能性质量欠佳 目前不少旅游景区对功能性质量不够重视,服务可信度不高。具体表现为:景区服务

旅游景区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A853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A8532←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02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旅游景区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景区。旅游景区数量继续增加。这主要是由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所决定的,旅游业的发展势头使社会认识到了它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各级地方政府都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或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来培植,或将其作为先导产业来发展,因而各地大力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形成了一批又一批的新旅游景区。近年来,借助传统优势旅游资源,拓展社会景区资源,以保护为基础,旅游景区得到长足发展,提升了我国旅游目的地形象,带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旅游景区也确立了独立的产业地位,成为支撑旅游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前,依照国家法规,按照市场规则,越来越多的地方把景区逐步推向了市场,在经济大潮的推波助澜下,景区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市场化特点。景区投资方涵盖了政府、民营、外资、国有企业等多个领域。旅游景区成为旅游投资和资本运作最活跃的领域。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旅游景区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5年版)》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共有157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共有186家国家5A级景区。我国经济形势良好,国外游客增长,国民出游率增长等因素影响,2014年我国旅游业发展稳定,大部分景区的营业情况良好,2014年我国旅游景区营业收入32545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3.%. 我国景区收入一部分来自门票收入,另外大约30%来自交通、购物、餐饮、住宿等服务收入。随着我国景区经营转型,依赖景区门票的利润下降,服务收入的利润比例上升。2014年我国景区整体利润达到2025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旅游景区景点的平均利润率为34%,部分旅游景区净资产回报率达到60%,远高于酒店业5-10%、旅行社业2-4%的行业表现。旅游景区在各个财务指标和股市中表现都好于其他旅游行业。旅游景区投资将超过酒店投资,成为旅游业内最大的投资领域。 中国旅游景区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5年版)是对旅游景区行业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统计结果及

浅谈旅游景区治理(一)

浅谈旅游景区治理(一) 摘要]文章探讨了我国景区治理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凭祥五大景区的实地考察,指出了凭祥景区在治理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旅游景区;治理;凭祥一、旅游景区治理概述 旅游景区是指具有吸引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的明确的区域场所,能够满足游客游览观光、消遣娱乐、康体健身、求知等旅游需求,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并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的地域空间。治理是指权力在特定领域中的运用,即为实现某种目标,管理者运用国家及社会组织的各种权力,对行为主体进行支配、控制、协调和管辖。旅游景区治理是治理在旅游景区中的应用。景区治理结构有两个层次: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旅游景区治理的总体目标、景区治理的政策框架和法规体系、景区管理体制、景区的经营机制和景区员工与当地社区居民的参与机制。 对于我国旅游景区的治理模式,彭德成将其划分为两大类别(企业化治理和非企业化治理)10种模式。这10种模式分别为整体租赁模式、上市股份制企业经营模式、非上市股份制企业经营模式、隶属国有旅游企业集团的整合开发经营模式、隶属地方政府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隶属政府部门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兼具旅游行政管理的网络复合治理模式、兼具资源行政管理的复合治理模式、隶属旅游主管部门的自主开发模式和隶属资源主管部门的自主开发模式。 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科学的景区治理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重大,但现阶段这些正是很多地方旅游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我国旅游景区治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景区的管理组织机构政企不分、事企不分。很多旅游景区的管理机构是政府的派出机构或者是政府的职能部门,有些甚至是一级政府。其日常业务既有代表公共利益进行的各项管理,同时也有明显的企业行为。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导向和管理机构的公共利益导向在开发与保护问题上发生了内在的矛盾。另有一些景区管理部门为了本届政府的政绩,违背市场规律,过度干预经济活动。 2.景区管理体制不顺,部分景区存在“多头管理”的状况。目前,我国旅游景区分别隶属于多达12个不同的政府部门(旅游部门、建设部门、文物部门、宗教部门、水利部门、林业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等)。因此,在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管理中存在“多头领导”的状况。不同部门拘泥于眼前的自身利益,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宁可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也不愿联手共同开发。部门间沟通协调比较困难,造成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另外,景区所隶属部门的目标多重性也制约了景区的持续发展。如风景名胜区隶属建设部门管理,其本身就集保护职能、旅游开发职能、社区管理职能于一身。 3.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混淆,旅游资源不能在市场上自由流通。有些景区收入来源仅限于政府财政拨款、门票和附带商业点的收入。由于地方财政有限,再加上景区经营权未能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导致景区投资乏力,旅游相关设施不足,致使自身造血功能不足,保护力度也明显弱化。 4.部分景区虽实行企业化运作,但管理经营机制相当落后,观念比较保守,服务质量差,还存在着一系列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有鉴于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理顺体制、活化机制,创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并利于景区长远发展的治理模式和治理措施。 二、凭祥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概况 凭祥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花果飘香,农林资源丰富,以奇峰异石构成的喀斯特地貌为主,境内河溪众多,山清水秀、景色迷人。 凭祥位于广西西南边陲,地处中越边境,自古就是边关重镇和著名商埠。从1885年中法战争到20世纪80年代,这里长期处于战争的前沿和战备支前的第一线。1885年,清代名将冯子材在这里奋起抵抗法国侵略军,“镇南关大捷”闻名中外;1907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