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习题集DOC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习题集DOC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习题集DOC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习题集DOC

《汽车发动机原理》

习题集

第1章发动机的性能

一、解释术语

1、指示热效率

2、压缩比

3、燃油消耗率

4、平均有效压力

5、有效燃料消耗率

6、升功率

7、有效扭矩

8、平均指示压力

9、示功图

二、选择题

1、通常认为,汽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A、定容加热循环

B、等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2、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膨胀过程中,工质()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3、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用有效指标表示,因为有效指标以()

A、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B、气体膨胀的功为基础

C、活塞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4、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A、定容加热循环

B、定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5、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压缩过程中,工质()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6、发动机工作循环的完善程度用指示指标表示,因为指示指标以()

A、燃料具有的热量为基础

B、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C、气体对活塞的做功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7、表示循环热效率的参数有()。

A、有效热效率

B、混合热效率

C、指示热效率

D、实际热效率

8、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定中,假设燃烧是()

A、定容过程

B、加热过程

C、定压过程

D、绝热过程

9、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

A、绝热过程

B、吸热过程

C、放热过程

D、多变过程

10、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

A、绝热过程

B、吸热过程

C、放热过程

D、多变过程

11、通常认为,低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A、定容加热循环

B、定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12、汽油机实际循环近似于下列理论循环的()

A、混合加热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

C、定压加热循环

D、卡诺循环

13、汽油机常用的压缩比范围为()

A、4 ~7

B、7 ~11

C、11 ~15

D、15 ~22

14、车用柴油机实际循环近似于下列理论循环的()

A、混合加热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

C、定压加热循环

D、卡诺循环

15、非增压发动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缸内压力最低出现在()

A、做功行程结束

B、排气行程终了

C、压缩行程初期

D、进气行程中期

16、自然吸气柴油机的压缩比范围为()

A、8 ~16

B、10 ~18

C、12 ~20

D、14 ~22

17、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设燃烧是加热过程,其假设前提是()

A、温度不变

B、工质不变

C、压力不变

D、容积不变

三、填空题

1、P-V图上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表示工质完成一个循环所做的有用功,该图称为____________。

2、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复杂的_______________过程。

3、四冲程发动机的四个冲程为:进气冲程、_________________、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四冲

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由进气、压缩、燃烧、_____________、和排气五个过程组成。

4、一个实际循环中,工质对活塞所做的有用功称为_________________。

5、升功率用来衡量发动机________________利用的有效程度。

6、同样排量的两种汽油机,其功率大小可能并不相同,说明强化程度和技术先进程度不同,

衡量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 。

7、具有相同标定功率的两种柴油机,如果其干质量不同,说明材料利用程度和技术先进程度

不同,衡量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 。

四、判断题

1、比质量是指发动机的干质量与所给出的标定功率之比。[ ]

2、升功率是指发动机的标定功率与其质量之比。[ ]

五、简答题

1、解释发动机的指示指标和有效指标的联系和区别。

2、什么是发动机的机械损失?它由哪些损失组成?

3、发动机的指示指标有何作用?

六、综述题

1、简述机械损失的组成及影响机械损失的因素。

2、讨论发动机实际循环和理论循环的差异。

七、计算题

1、测量得到某柴油机的有效功率P e=130 (kW ),每小时消耗柴油量B=35 (kg / h),求该柴油机的有效燃料消耗率b e。

2、某汽油机在转速n=5000 (r / min)时,测量出其有效功率P e=120 (kW ),求该汽油机的有效扭矩T eq。

第2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一、解释术语

1、配气相位

2、气门重叠

3、充气效率

4、可变技术

5、残余废气系数

二、选择题

1、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是指()

A、进气过程

B、排气过程

C、进排气过程

D、气门开启时期

2、发动机的换气损失是指()

A、进气损失

B、排气损失

C、进排气损失

D、机械损失

3、为了评价发动机进、排气过程中所消耗的有用功,引入的参数是()

A、泵气损失

B、传热损失

C、流动损失

D、机械损失

4、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中存在气门叠开现象的原因是()

A、进气门早开和排气门早开

B、进气门晚关和排气门早开

C、进气门早开和排气门晚关

D、进气门晚关和排气门晚关

5、充量系数用于评价发动机实际换气过程完善程度,它的物理意义是反映()

A、机械效率

B、流动效率

C、换气效率

D、容积效率

6、为了利用气流的运动惯性,在活塞运动到上止点以后,才关闭气门。

从上止点到气门完全关闭之间的曲轴转角称为()

A、排气提前角

B、进气提前角

C、排气迟闭角

D、进气迟闭角

7、在发动机超临界排气阶段,排气流动速度()

A、低于音速

B、等于音速

C、高于音速

D、亚音速

8、为了增加流通面积,在活塞运动到上止点之前,就开启气门。

从气门开始打开到上止点之间的曲轴转角称为()

A、排气提前角

B、进气提前角

C、排气迟闭角

D、进气迟闭角

9、在发动机强制排气阶段,排气流动速度()

A、低于音速

B、等于音速

C、高于音速

D、和音速无关

10、为了利用气流的运动惯性,在活塞运动到下止点以后,才关闭气门。

从下止点到气门完全关闭之间的曲轴转角称为()

A、排气提前角

B、进气提前角

C、排气迟闭角

D、进气迟闭角

11、发动机实际换气过程完善程度的评价参数有()。

A、机械效率

B、热效率

C、进气马赫数

D、充量系数

12、从发动机是能量转换装置角度,发动机换气过程完善程度的评价参数也包括()

A、燃烧损失

B、传热损失

C、换气损失

D、机械损失

三、填空题

1、评价发动机换气过程的指标主要是和。

2、进气损失与排气损失之和称为,排气损失包括和

3、一般将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分作自由排气、___________、进气和气门叠开四个阶段。

将进、排气门开关角度以及相对上、下止点的位置画出所得到的图称为____________。

4、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进、排气门开、闭的四个角度中,_________________ 对充量系数的影响最大。

四、判断题

1、在进、排气门开、闭的四个定时中,排气提前角对充量系数的影响最大。[ ]

2、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排气管压力的这个时期,称为强制排气阶段。[ ]

3、在超临界排气期间,排出的废气量由缸内和排气管内的压力差来决定。[ ]

4、排气终了时,排气管内废气压力高,说明残余废气密度大,残余废气系数上升。[ ]

5、充量系数总是小于1的。[ ]

6、发动机进气终了的温度T a低于进气状态温度T s 。[ ]

五、简答题

1、用什么参数评价发动机换气过程所消耗的功?为什么?

2、从哪些方面评价发动机换气过程的完善程度?为什么?

3、何谓气门叠开?增压发动机为何可以有较大的气门叠开角?

4、引起工质进气终了温度T a高于进气状态温度T s的原因是什么?

5、分析发动机进、排气门提前开启和迟后关闭的原因。

2、泵气损失的含义是什么?与换气损失有何不同?

六、综述题

1、充气效率的定义是什么?试述影响发动机充气效率的主要因素。

七、分析题

1、提高充气效率的技术措施有哪些?

2、请讨论减少换气损失的措施。

第3章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一、解释术语

1、燃烧速度

2、火焰速度

3、汽油机滞燃期

4、着火延迟

5、过量空气系数

6、空燃比

二、选择题

1、汽油机爆震燃烧的根本原因是远端混合气()

A、被过热表面点燃

B、因温度过高自燃

C、受火焰传播燃烧

D、由已燃气体点燃

2、汽油机出现表面点火的原因中包括()

A、压力过高

B、清除水垢

C、浓度过高

D、积炭过多

3、提高汽油机的压缩比,要相应提高所使用汽油的()

A、热值

B、点火能量

C、辛烷值

D、馏程

4、汽油机的燃烧过程是()

A、温度传播过程

B、压力传播过程

C、热量传播过程

D、火焰传播过程

5、汽油机的燃烧过程人为地分为()

A、5个阶段

B、4个阶段

C、3个阶段

D、2个阶段

6、汽油机混合气形成过程中,为便于燃料蒸汽向空气扩散混合,采用的措施是()

A、加热

B、雾化

C、蒸发

D、加压

7、属于汽油机燃烧特点的是下面列出的()

A、空气过量

B、有时缺氧

C、扩散燃烧

D、混合气不均匀

8、汽油机的火焰速度是()

A、燃烧速度

B、火焰锋面移动速度

C、扩散速度

D、气流运动速度

9、提高压缩比使汽油机的爆震倾向加大,为此,可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小喷油提前角

B、减小点火提前角

C、加大喷油提前角

D、加大点火提前角

10、评价速燃期的重要指标中有()

A、温度升高率

B、最大压力出现时刻

C、最高温度

D、压力升高时刻

11、下列措施中,不能够消除汽油机爆震的是()

A、增大点火提前角

B、推迟点火提前角

C、加强冷却

D、选用高牌号的汽油

12、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对理论空燃比进行反馈控制的是()

A、空气流量传感器

B、压力调节器

C、电源电压

D、氧传感器

13、汽油机的不规则燃烧包括()

A、爆燃

B、早燃

C、自燃

D、燃烧的循环变动

14、早燃发生在火花塞点火()

A、之后出现

B、同时出现

C、之前出现

D、不规则时出现

15、汽油机用功率混合比的混合气工作时,燃烧速度最快,功率也最大。

功率混合比是指混合气的过量空气系数 a为()

A、0.75 ~0.85

B、0.85 ~0.95

C、0.95 ~1.05

D、1.05 ~1.15

16、下列汽油机燃烧室中,属于分层给气燃烧室的是()

A、多球形燃烧室

B、火球高压缩比燃烧室

C、浴盆形燃烧室

D、德士古燃烧系统TCCS燃烧室

17、从改善各缸混合气分配的均匀性考虑,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宜采用()

A、单点喷射

B、同时喷射

C、分组喷射

D、顺序喷射

18、评价速燃期的重要指标中,衡量发动机工作平稳性的是()

A、温度升高率

B、压力升高率

C、最高温度

D、最大压力

19、单位时间内燃烧的混合气数量是汽油机的()

A、火焰速度

B、点火速度

C、燃烧速度

D、运动速度

20一般说来,提高汽油机的压缩比,要相应提高所使用汽油的()

A、热值

B、点火能量

C、辛烷值

D、馏程

21、汽油的辛烷值反映其()

A、着火性能

B、抗爆性能

C、安全性能

D、点火性能

22、对于汽油,化学当量的空燃比A / F为()

A、15.7

B、14.1

C、14.8

D、13.9

23、1kg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称为燃料的()

A、放热率

B、高热值

C、低热值

D、热值

三、填空题

1、根据汽油机燃烧过程中气缸压力变化的特点,可以将汽油机燃烧过程分为、

和三个阶段。

2、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方式可以分为和两种。

3、压缩比是发动机热效率的重要因素。但高压缩比会给汽油机增加的趋势。

4、汽油机燃烧室基本要求是、、

和。

5、对液态燃料,其混合气形成过程包括两个基本阶段:和。

6、燃油的雾化是指燃油被粉碎分散为的过程。

7、发动机转速增加时,应该相应地____________点火提前角。

8、在汽油机上调节负荷是通过改变节气门开度来调节进入气缸_______________的多少。负荷

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9、汽油机负荷减小时,气缸内的温度、压力降低,爆燃倾向_________________。

10、汽油机的点火提前角是指从发出电火花到______________间的曲轴转角。

11、表示汽油抗爆性的指标是。

四、判断题

1、汽油机在怠速工作时,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都变差。[ ]

2、汽油机着火不受混合气浓度的影响,只要点火能量足够高,就能保证着火。[ ]

3、火花塞电极的间隙与点火能量没有关系。[ ]

4、凡是能使燃烧室温度和压力升高以及促使积炭等炽热点形成的一切因素,

都能使表面点火倾向加大。[ ]

5、分层给气燃烧主要是为了解决汽油机经济性和排气污染问题。[ ]

6、国产汽油是以辛烷值来标号的。[ ]

7、催化裂化汽油的抗爆性能好,常用作高级汽油。[ ]

8、汽油是挥发性好而又易自燃的燃料。[ ]

五、简答题

1、什么是汽油机的正常燃烧过程?

2、爆震燃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试述混合气浓度对汽油机燃烧的影响。

4、汽油机燃烧室设计时一般应注意哪几个原则?

六、综述题

1、请说明汽油机不规则燃烧的原因。

2、试述点火提前角对汽油机燃烧的影响?

3、为什么柴油机的压缩比通常比汽油机高?

4、为何汽油机在低负荷运转时的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均会下降?

七、分析题

1、汽油机发生爆燃时有何外部特征?产生爆燃的机理是什么?影响爆燃的因素有哪些?

第4章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

一、解释术语

1、喷油泵速度特性

2、供油提前角

3、喷油提前角

4、滞燃期*

5、喷油延迟

6、缓燃期

7、喷油规律

8、着火方式

二、选择题

1、柱塞式喷油泵的速度特性是()

A、油泵喷油量随转速升高而增加

B、油泵喷油量随转速升高而减少

C、油泵喷油量随负荷加大而增加

D、油泵喷油量随负荷加大而减少

2、使用柱塞式喷油泵的柴油机发生“飞车”的根本原因是()

A、油泵喷油量随转速升高而增加

B、油泵喷油量随转速升高而减少

C、油泵喷油量随负荷加大而增加

D、油泵喷油量随负荷加大而减少

3、使用柱塞式喷油泵的柴油机出现不正常喷射的各种原因中包括()

A、高压油管过短

B、油管壁面过厚

C、喷油压力过高

D、发动机转速过高

4、柴油机间接喷射式燃烧室类型中包括下面列出的()

A、半开式燃烧室

B、开式燃烧室

C、统一室燃烧室

D、预燃室燃烧室

5、传统柴油机的喷油时刻与供油时刻的关系是()

A、同步

B、提前

C、滞后

D、没有联系

6、表示柴油机的供油始点用()

A、喷油提前角

B、供油提前角

C、雾化提前角

D、着火提前角

7、评价速燃期的重要指标中有()

A、温度升高率

B、最大压力

C、最高温度

D、压力升高时刻

8、柴油机的理想喷油规律是()

A、均匀喷油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先快后慢再快

9、属于柴油机燃烧特点的是下面列出的()

A、缺氧

B、空气过量

C、火焰传播

D、混合气预先形成

10、柴油机扩散燃烧时,与燃料燃烧和燃料向空气扩散同步进行的现象是燃料()

A、喷射

B、凝结

C、蒸发

D、雾化

11、球形油膜燃烧室属于柴油机()

A、涡流式燃烧室

B、预燃室燃烧室

C、间接喷射式燃烧室

D、直接喷射式燃烧室

12、柴油机的燃烧方式包括()

A、层流火焰传播

B、紊流火焰传播

C、扩散燃烧

D、不规则燃烧

13、合理的喷油速率在喷射初期应()

A、较大

B、较小

C、不变

D、视情况而定

14、下列四个时期对柴油机压力升高率有明显影响的是()

A、滞燃期

B、速燃期

C、缓燃期

D、后燃期

15、下列四种燃烧室对喷射系统要求最高的是()

A、开式燃烧室

B、半开式燃烧室

C、涡流室燃烧室

D、预燃室燃烧室

16、下列四种燃烧室面容比最大的是()

A、开式燃烧室

B、半开式燃烧室

C、涡流室燃烧室

D、预燃室燃烧室

17、评价速燃期的重要指标中,衡量发动机动力性的是()

A、温度升高率

B、压力升高率

C、最高温度

D、最大压力

18、柴油的十六烷值反映其()

A、着火性能

B、抗爆性能

C、安全性能

D、点火性能

19、极其细小油滴群的燃烧,可以看作是()

A、预混燃烧

B、扩散燃烧

C、喷雾燃烧

D、混合燃烧

20、颗粒粗大的油滴的燃烧,应该看作是()

A、预混燃烧

B、扩散燃烧

C、喷雾燃烧

D、混合燃烧

21、评价柴油自燃性的指标是()

A、十六烷值

B、粘度

C、馏程

D、凝点

22、–20号柴油适用的最低温度是()

A、20℃

B、15℃

C、–20℃

D、–15℃

三、填空题

1、油束的几何特性可用三个参数描述,即、油束宽度和。

2、柴油机燃烧过程是否完善,取决于、

和三者的合理配合。

3、柴油机燃烧室基本要求是、、

和。

4、柴油机燃烧过程包括、速燃期、和。

5、对液态燃料,其混合气形成过程包括两个基本阶段:和。

6、燃烧放热规律三要素是、和。

7、燃油的雾化是指燃油被粉碎分散为细小液滴的过程。

8、现代电控柴油机喷射系统的基本控制量是循环供油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柴油机内不均匀的混合气是在高温、高压下多点_______________着火燃烧的。

10、喷油泵的速度特性是油量控制机构位置固定,_____________随喷油泵转速变化的关系。

11、喷油泵速度特性的校正有正校正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

12、喷油器有孔式喷油器和__________________喷油器两类。

13、柴油机喷射过程是指从喷油泵开始供油直至喷油器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14、柴油机喷射过程分为喷射延迟、________________、喷射结束三个阶段。

15、柴油机应在_____________前开始喷油。

16、为了避免出现不正常喷射现象,应尽可能地缩短的长度。

17、柴油机不可能形成均匀的混合气,必须在>1的条件下工作。

18、柴油机负荷调节是通过改变实现。调节负荷时,进入气缸的空气

量基本不变,变化。这种负荷调节方式称为。

19、喷油泵的主要作用是按照发动机发火顺序,、___________地向各缸喷油器

周期性地供给高压燃油。

20、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方式可以分为和两种。

21、汽油和柴油的牌号分别根据和来确定。

四、判断题

1、柴油机缸内的不均匀混合气是在高温、高压下多点自燃着火燃烧的。[ ]

2、柴油机一般用压力升高率代表发动机工作粗暴的程度。[ ]

3、在柴油机中,燃料成分在燃烧室空间的分布是均匀的。[ ]

4、孔式喷油器主要用于分隔式燃烧室。[ ]

5、为了控制压力升高率,应增加着火延迟期内准备好的可燃混合气的量。[ ]

6、开式燃烧室中混合气的形成主要是靠强烈的空气运动。[ ]

7、柴油是以其凝点来标号的。[ ]

8、柴油是挥发性好而又易自燃的燃料。[ ]

五、简答题

1、柴油机燃烧室结构形式的要求是什么?

2、为什么柴油机的压缩比通常比汽油机高?

3、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分成哪几个阶段?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4、何谓喷油泵的速度特性?对车用柴油机性能有何影响?

5、燃料燃烧有哪些基本形式?各有何特点?

六、综述题

1、请说明柴油机不正常喷射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2、何谓柴油机的着火延迟期(滞燃期)?它对燃烧过程有何影响?影响滞燃期的主要因素是

什么?

3、试述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的特点和方式。

4、何谓供油提前角?其大小对柴油机性能有何影响?

第5章发动机的特性及试验

一、解释术语

1、速度特性

2、负荷特性

3、发动机特性

4、调整特性

5、发动机工况

二、选择题

1、发动机的工况变化取决于其所带动的工作机械的()

A、转矩情况

B、运转情况

C、速度情况

D、传动情况

2、发动机的外特性是一种()

A、负荷特性

B、速度特性

C、调整特性

D、万有特性

3、汽车发动机的工况变化范围在转速、功率坐标图上是()

A、一个点

B、一条直线

C、一条曲线

D、一个平面

4、按运行工况特点分类,汽车发动机的工况属于()

A、点工况型

B、线工况型

C、面工况型

D、体工况型

5、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有()

A、4条

B、3条

C、2条

D、1条

6、在发动机试验装置中,发动机试验台架的基本设备()

A、发动机

B、试验台

C、测功机

D、测量系统

7、万有特性是把发动机的性能参数看作是工况参数的()

A、一元函数

B、二元函数

C、三元函数

D、四元函数

8、万有特性图中,最内层的区域是()

A、功率最高区域

B、油耗最小区域

C、转矩最大区域

D、转速最小区域

三、填空题

1、测功机的作用是①;②。

2、发动机的运行状况(工况)可以用其发出的功率和表示。

3、汽油机节气门部分开启时所测得的速度特性称。

4、发动机稳定工作必须满足的条件是相等。

5、发动机的负荷特性是指发动机________________不变,其性能指标随负荷变化的关系。

6、车用发动机的工况特点是转速和________________都在宽广的范围内独立变化。

7、汽车发动机的速度特性是指发动机不变,其

性能指标随转速变化的关系。

8、非电控车用柴油机一般都装有。

四、判断题

1、只有当发动机转矩大于工作机械转矩时,两者才能在一定转速下稳定工作。[ ]

2、两极式调速器不仅在最高和最低转速时起调速作用,在中间转速也起调速作用。[ ]

3、由于车用发动机的功率和转速独立地在很大范围内变化,故其工况是面工况。[ ]

4、万有特性图中,最内层的区域是最经济区域。[ ]

5、由于柴油机没有节气门,所以柴油机没有外特性。[ ]

6、只要两台发动机的转矩储备系数和最大功率时转速相同,则它们克服阻力

的潜力也相同。[ ]

7、发动机的外特性代表其最高的动力性能。[ ]

8、车用发动机常以12h 功率作为标定功率的。[ ]

五、简答题

1、发动机的特性有那些类型?

2、为什么柴油机要安装调速器?

3、发动机带动工作机械时,其稳定工作的条件是什么?

六、综述题

1、何谓汽油机的速度特性?当汽油机转速由低到高时其功率曲线和油耗曲线如何变化?

第6章发动机排放及其控制技术

一、解释术语

1、废气再循环(EGR)

2、排气后处理

二、选择题

1、发动机排放的未完全燃烧的烃类物质是一种有害污染物,代表符号是()

A、HO

B、OH

C、HC

D、CH

2、发动机排出的废气中,主要有害污染物质是()

A、CO、HC、NO X

B、CO2、H

C、NO X

C、SO2、HC、NO X

D、SO2、Pb、P

3、对于汽油机而言,随着空燃比A / F的增加,NO X的浓度()

A、逐渐增加

B、不变

C、逐渐减少

D、逐渐增加然后减少

4、对于柴油机而言,随着空燃比A / F的增加,NO X的浓度()

A、逐渐增加

B、不变

C、逐渐减少

D、逐渐增加然后减少

5、从化学当量角度看,CO的生成原因中,主要是()

A、氧气充足

B、氧气不足

C、温度偏高

D、温度偏低

6、发动机排放的未燃烃HC,除了来自于废气外,还可能来源于()

A、排气系统

B、进气系统

C、冷却系统

D、燃料系统

7、采用进气温度控制系统可降低的排放物主要是()

A、CO和HC

B、HC和NO X

C、CO和NO X

D、排气微粒

8、下列措施中,对降低NO X没有作用的是()

A、进气温度控制

B、氧化催化转换器

C、三元催化转换器

D、废气再循环

9、三元催化转换器要求的空燃比范围是()

A、小于理论空燃比

B、小于并接近理论空燃比

C、大于理论空燃比

D、大于并接近理论空燃比

10、柴油机排放的突出问题是()

A、CO

B、HC

C、NO X

D、排气微粒

11、对于汽油机而言,随着空燃比A/F的增加,CO的浓度逐渐()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先增加后减少

三、填空题

1、CO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的不完全燃烧产物。

2、为减少NO X的排放量,可采用。

3、NO X发生在与燃烧反应相伴的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

4、为同时减少CO、HC和NO X的排放量可采用。

5、缝隙效应易产生_______________。

6、发动机排气净化可分为机内净化和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7、为减少CO和HC的排放量可采用_______________转换器。

8、发动机的噪声主要有气体动力噪声、机械噪声、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9、三元催化转换器要求的空燃比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理论空燃比。

四、判断题

1、降低燃烧室的面容比可减少NO X的排放。[ ]

2、在高温与富氧环境中易生成排气微粒。[ ]

3、减少点火提前角对降低NO X和HC均有利。[ ]

4、汽油机生成的碳烟微粒比柴油机多。[ ]

5、柴油机生成的碳烟微粒比汽油机多。[ ]

五、简答题

1、影响汽油机有害排放物生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影响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生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第7章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技术简介

一、解释术语

1、增压度

2、增压比

二、选择题

1、表示发动机增压后使功率得到提高程度的概念是()

A、增功度

B、增功比

C、增压度

D、增压比

2、发动机采用增压措施的目的是()

A、减少供油

B、提高功率

C、提高转速

D、减少噪声

3、废气涡轮增压器中,涡轮机的作用是()

A、压缩空气

B、增加进气

C、快速排气

D、利用废气能量

4、废气涡轮增压器中,压气机的作用是()

A、快速进气

B、增加进气

C、快速排气

D、增加排气

5、发动机采用增压后易出现()

A、机械负荷下降和热负荷上升

B、机械负荷上升和热负荷下降

C、机械负荷和热负荷均下降

D、机械负荷和热负荷均上升

6、恒压增压系统宜采用()

A、低增压

B、中增压

C、高增压

D、视情况而定

7、下列几种增压系统中,增压后油耗反而增加的是()

A、废气涡轮增压

B、气波增压

C、机械增压

D、复合式增压

8、脉冲增压系统宜采用()

A、低增压

B、中增压

C、高增压

D、视情况而定

9、离心式压气机的进气道截面是()

A、逐渐收敛

B、逐渐扩大

C、不变

D、视情况而定

10、径流式涡轮机的进气涡壳截面是()

A、逐渐收敛

B、逐渐扩大

C、不变

D、视情况而定

三、填空题

1、增压是将空气压缩并供入气缸,用以提高空气_____________,增加进气量的一项措施。

2、在发动机中应用最普遍、最有效的是_________________增压系统。

3、在低负荷区,由于涡轮增压器的能量转换不好,所以增压柴油机的_____________没有明显

改善。

4、涡轮增压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轴流式涡轮两类。

5、废气能量利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恒压增压系统和_________________系统。

6、涡轮增压器与柴油机联合工作时,没有机械联系,它们是通过__________来传递能量的。

四、判断题

1、增压对发动机的噪声污染有改善作用。[ ]

2、增压对发动机的排气污染有改善作用。[ ]

3、选用增压器时,应使发动机的特定工况点落在压气机特性曲线的高效率区。[ ]

4、增压器的涡轮机是一种将发动机的废气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动力装置。[ ]

5、与恒压增压系统相比,脉冲增压系统的加速性能较好。[ ]

6、在低增压时宜采用恒压增压系统,而在高增压时宜采用脉冲增压系统。[ ]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货车)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程名称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6406110 学号 200604061345 姓名刘大慧 指导教师王文竹

目录 1 汽车的总体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1汽车总体设计的特点- - - - - - - - - - - - - - - - - - - - - 1 1.2汽车总体设计的一般顺序- - - - - - - - - - - - - - - - -- - - 1 1.3布置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4轴数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5 驱动形式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2 载货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1汽车载荷质量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2整车整备质量的预估-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3汽车总质量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1.4汽车轴数和驱动形式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5 2.1.5汽车的轴荷分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2.2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2.2.1汽车轴距L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2.2.2汽车的前后轮距B1和B2- - - - - - - - - - - - - - - - - - - - - 6 2.2.3汽车前悬Lf和后悬LR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6 2.2.4汽车的外廓尺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2.3汽车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2.3.1汽车动力性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7 2.3.2汽车燃油经济性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7 2.3.3汽车通过性性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8 2.3.4汽车制动性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8 3载货汽车主要部件的选择和布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3.1发动机的选择与布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3.1.1发动机型式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3.1.2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9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353 课程名称:《化工原理》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90学时,化工原理(上册)40,化工原理(下册)40,实验10 学分:4个 适用对象:环境工程专业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占70%)加平时成绩(占30%),其中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作业、实验和平时测验等。 先修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化工原理课程属化学工程技术科学学科,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80学时为课堂教学,而10个学时为实践教学。其中课堂教学章节和实验教学内容都是按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而设定的,而与环境工程专业关系不为紧密的则建议自学。 英文简介:Chemical engineering is a technolog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ubdiscipline. This course specialize in strong theory, practice and is a compulsory courses to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The total period is 90, including 80 period classroom teaaching and 10 period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s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t is suggested that those content that has little rel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hould be self-studied.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化工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内容是讲述化工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性能和设计计算。化工单元操作是组成各种化工生产过程、完成一定加工目的的基本过程,其特点是化工生产过程中以物理为主的操作过程,包括流体流动过程、传热过程和传质过程。 (二)教学目的 化工原理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常见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的基础知识、基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3 表1-2良好路面上常用轮胎滚动阻力系数

u a max + e e C D ——空 气 阻 力 系 数 , 取 C D =0.9; 一 般 中 重 型 货 车 可 取 0.8~1.0; 轻 型 货 车 或 大 客 车 0.6~0.8;中小型客车 0.4~0.6;轿车 0.3~0.5;赛车 0.2~0.4。 A ——迎风面积, m 2 ,取前轮距 B 1 ×总高 H , A =2.465 ? 3.53 m 2 u a max ——该载货汽车的最高车速, u a max =90km /h 。 将各值带入式 1-1 得: 也可以利用比功率的统计值来确定发动机的功率值: 比功率 = 1000P max m a = fg C D A 3.600ηT 76.14m a ηT u a max 3 (1-2) 求得比功率为 6.311kw 。 因此,通过比功率计算得,该汽车选用发动机的功率 kw 参考日本五十铃、德国奔驰等同类型车型,同时由于该载货汽车要求的最高车速相对较高,因此应 使其比功率相对较大,所选发动机功率应不小于 195.61KW ,初步选择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为 200 kW ;发 动机最大功率时的转速 n p ,初取 n p =2200r/min 。 1.1.2 发动机最大转矩及其转速的确定 当发动机最大功率和其相应转速确定后,可用下式确定发动机的最大扭矩。 (1-3) 式中 T e max ——发动机最大转矩,N.m ; α ——转矩适应性系数, α = T e max T p T p ——最大功率时的转矩,N.m ; α 的大小标志着当行驶阻力增加时,发动机外特性曲线自动增加转矩的能力, α 可参考同类发动机数值 选取,初取 α =1.05; P max ——发动机最大功率,kW ; n p ——最大功率时的转速,r/min 。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答案

第一章 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答: 2画出四冲程发动机实际循环的示功图,它与理论示功图有什么不同?说明指示功的概念和意义。 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比热容是定值,而实际气体随温度等因素影响会变大,而且实际循环中还存在泄露损失.换气损失燃烧损失等,这些损失的存在,会导致实际循环放热率低于理论循环。指示功时指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得到的有用功Wi,指示功Wi反映了发动机气缸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所获得的有用功的数量。 4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强化系数PmeCm. 第二章

1为什么发动机进气门迟后关闭.排气门提前开启?提前与迟后的角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进气门迟后关闭是为了充分利用高速气流的动能,从而实现在下止点后继续充气,增加进气量。排气门提前开启是由于配气机构惯性力的限制,若在活塞到下止点时才打开排气门,则在排气门开启的初期,开度极小,废弃不能通畅流出,缸内压力来不及下降,在活塞向上回行时形成较大的反压力,增加排气行程所消耗的功。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同样的自由排气时间所相当的曲轴转角增大,为使气缸内废气及时排出,应加大排气提前角。 2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时如何界定的? 答:1)自由排气阶段: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于排气管内压力的这个时期。 强制排气阶段:废气是由活塞上行强制推出的这个时期。 进气过程:进气门开启到关闭这段时期。 气门重叠和燃烧室扫气:由于排气门迟后关闭和进气门提前开启,所以进.排气门同时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XX大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轿车转向系设计 学院:X X 学号:XXXXXXXX 姓名:XXX 指导老师:XXX 日期:201X年XX月XX日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轿车转向系设计 内容: 1.零件图1张 2.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原始资料: 1.整车性能参数 驱动形式4 2前轮 轴距2471mm 轮距前/后1429/1422mm 整备质量1060kg 空载时前轴分配负荷60% 最高车速180km/h 最大爬坡度35% 制动距离(初速30km/h) 5.6m 最小转向直径11m 最大功率/转速74/5800kW/rpm 最大转矩/转速150/4000N·m/rpm 2.对转向系的基本要求 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顺时转向中心旋转; 2)操纵轻便,作用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小于200N; 3)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在15~20之间,正效率在60%以上,逆效率在50%以上;4)转向灵敏; 5)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中应有间隙调整机构; 6)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目录 序言 (4) 第一节转向系方案的选择 (4) 一、转向盘 (4) 二、转向轴 (5) 三、转向器 (6) 四、转向梯形 (6) 第二节齿轮齿条转向器的基本设计 (7) 一、齿轮齿条转向器的结构选择 (7) 二、齿轮齿条转向器的布置形式 (9) 三、设计目标参数及对应转向轮偏角计算 (9) 四、转向器参数选取与计算 (10) 五、齿轮轴结构设计 (12) 六、转向器材料 (13) 第三节齿轮齿条转向器数据校核 (13) 一、齿条强度校核 (13) 二、小齿轮强度校核 (15) 三、齿轮轴的强度校核 (18) 第四节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 (21) 一、转向梯形机构尺寸的初步确定 (21) 二、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横拉杆上断开点的确定 (24) 三、转向传动机构结构元件 (24) 第五节参考文献 (25)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 09车辆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是汽车设计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 1 通过汽车部件(总成)的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汽车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方法及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书面表达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进行汽车零部件设计的能力。 3 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设计要求完成的工作内容 1 各总成装配图及零件图,采用二维设计和三维设计; 2 设计计算说明书1 份,A4 纸,18页左右。 设计计算说明书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1)封面; 2)目录(标题及页次); 3)设计任务(即:设计依据和条件); 4)方案分析及选择; 7)主要零件设计及校核计算; 9)参考文献(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年月)。 三、《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题目 设计题目1:轿车膜片弹簧离合器的设计 课程设计的内容为:掌握轿车离合器的构造、工作原理。了解从动盘总成的结构,掌握从动盘总成的设计方法,了解压盘和膜片弹簧的结构,掌握压盘和膜片弹簧的设计方法。根据所给的车型及整车技术参数,进行轿车膜片弹簧离合器的设计,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计算确定其相关参数与尺寸,详见设计任务书。 :轿车自动变速器锁止离合器设计2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的内容为:在丰田轿车自动变速器的液力变矩器中设计一锁止离合器,以提高自动变速器稳定工况下的传动效率,详细要求见课程设计任务书。 四、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在课程设计开始时,由指导教师向学生布置设计任务。设计任务的内容包括:设计题目、设计要求、设计手段、提供原始数据和主要相关资料、应完成图纸份量及设计计算说明书内容和要求。 学生根据设计任务和设计要求,在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拟定各种设计方案,通过对比与分析确定采用的设计方案,然后进行精心设计,应按时、按质、按量地独立完成设计任务。 设计步骤如下:

化工原理课程标准

《化工原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学时:100课程学分:6 开设时间:第3学期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课程概述 1. 课程定位 《化工原理》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其主要内容是以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为背景,依据操作原理的共性,分成为若干单元操作过程,学习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典型设备及选用原则和方法、设备在生产中的操作控制方法。课程所涉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生产中具备很高的应用价值,是培养学生专业职业能力的一门必不可少的工程课程。 《化工原理》要求综合运用基础化学、物理化学、力学及物理学、工程制图及CAD、计算机技术等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工程问题,在培养化工技术人才中担负着由理及工、由基础到专业的过渡,在培养学生运用工程观点分析、解决化工生产实际问题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地位。 2. 设计思路 1 .基本理念

(1)以学生为本,注重素质培养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践为基础,采用引探法教学,通过教师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参与性、创造性充分地融合到一起。将学生置于一种开放、动态、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新的合作精神,获取信息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依据认知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由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规律,展现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的获得认知、参加活动、增加体验、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和谐统一。在教学中,要依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的认知心理顺序,建立实践一一理论再实践一一再理论的教学活动过程,不断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工程素养,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整合课程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本课程以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方法,基于工作过程序化课程内容、组织教学进程。在各种典型单元操作的教学过程中,突出其共性规律和方法(如速率、推动力、阻力、传质单元数与传质单元高度等),帮助同学们掌握化工单元操作中最基本的知识、规律、概念以及运用数、理、化等基础知识去研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并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突出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发动机的性能指标 1.研究理论循环的目的是什么?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相比,主要作了哪些简化? 答:目的:1.用简单的公式来阐明内燃机工作过程中各基本热力参数间的关系,明确提高以理论循环热效率为代表的经济性和以平均有效压力为代表的动力性的基本途径 2.确定循环热效率的理论极限,以判断实际内燃机经济性和工作过程进行的完善程度以及改进潜力 3.有利于分析比较发动机不同循环方式的经济性和动力性 简化:1.以空气为工质,并视为理想气体,在整个循环中工质的比热容等物理参数为常数,均不随压力、温度等状态参数而变化 2.将燃烧过程简化为由外界无数个高温热源向工质进行的等容、等压或混合加热过程,将排气过程即工质的放热视为等容放热过程 3.把压缩和膨胀过程简化成理想的绝热等熵过程,忽略工质与外界的热交换及其泄露等的影响4.换气过程简化为在上、下止点瞬间开和关,无节流损失,缸内压力不变的流入流出过程。 2.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组成3.排气终了温度偏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有流动阻力,排气压力>大气压力,克服阻力做功,阻力增大排气压力增大,废气温度升高。负荷增大Tr增大;n升高Tr增大,∈+,膨胀比增大,Tr减小。 4.发动机的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相比存在哪些损失?试述各种损失

形成的原因。 答:1.传热损失,实际循环中缸套内壁面、活塞顶面、气缸盖底面以及活塞环、气门、喷油器等与缸内工质直接接触的表面始终与工质发生着热交换 2.换气损失,实际循环中,排气门在膨胀行程接近下止点前提前开启造成自由排气损失、强制排气的活塞推出功损失和自然吸气行程的吸气功损失 3.燃烧损失,实际循环中着火燃烧总要持续一段时间,不存在理想等容燃烧,造成时间损失,同时由于供油不及时、混合气准备不充分、燃烧后期氧不足造成后燃损失以及不完全燃烧损失 4.涡流和节流损失实际循环中活塞的高速运动使工质在气缸产生涡流造成压力损失。分隔式燃烧室,工质在主副燃烧室之间流进、流出引起节流损失 5.泄露损失活塞环处的泄漏无法避免 5.提高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效率的基本途径是什么?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减少工质比热容、燃烧不完全及热分解、传热损失、提前排气等带来的损失。措施:提高压缩比、稀释混合气等 6.为什么柴油机的热效率要显著高于汽油机? 柴油机拥有更高的压缩比, 7.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 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评定发动机实际工作循环质量的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载货汽车汽车动力总成匹配与总体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专业名称: 指导老师: 日期:2104/12/1

题目: 设计一辆用于长途运输固体物料,载重质量20t 的重型货运汽车。 整车尺寸:11980mm×2465mm×3530mm 轴数:4;驱动型式:8×4;轴距:1950mm+4550mm+1350mm 额定载质量:20000kg 整备质量:11000kg 公路最高行驶速度:90km/h 最大爬坡度:大于30% 设计任务: 1) 查阅相关资料,根据题目特点,进行发动机、离合器、变速箱传动轴、 驱动桥、车轮匹配和选型; 2) 进行汽车动力性、经济性估算,实现整车的优化匹配; 3) 绘制车辆总体布置说明图; 4) 编写设计说明书。 本说明书将从整车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传动系各总成的选型、整车性能计算、发动机与传动系部件的确定四部分来介绍本课程设计的设计过程。

1.整车主要目标参数的初步确定 1.1发动机的选择 1.1.1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及转速的确定 汽车的动力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设计要求该载货汽车的最高车速是90km/h ,那么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应该大于等于以该车速行驶时的行驶阻力功率之和,即: )76140 3600( 1 3 max max max a D a a T e u A C u f g m P ?+??≥ η (1-1) 式中 max e P ——发动机最大功率,kW ; T η——传动系效率(包括变速器、传动轴万向节、主减速器的传动效率),参考传动部件传动效 率计算得:95%95%98%96%84.9%T η=???=,各传动部件的传动效率见表1-1; 表1-1传动系统各部件的传动效率 a m ——汽车总质量,a m =31 000kg (整备质量11 000kg,载重20 000kg ); g ——重力加速度,g =9.81m /s 2 ; f ——滚动阻力系数,由试验测得,在车速不大于100km/h 的情况下可认为是常数。轮胎结构、 充气压力对滚动阻力系数有较大影响,良好路面上常用轮胎滚动阻力系数见表1-2。取0.012f =。 表1-2良好路面上常用轮胎滚动阻力系数 D C ——空气阻力系数,取D C =0.9;一般中重型货车可取0.8~1.0;轻型货车或大客车0.6~0.8;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设计

化工原理 课 程 设 计 设计任务:换热器 班级:13级化学工程与工艺(3)班 姓名:魏苗苗 学号:1320103090 目录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2) 设计概述 (3) 试算并初选换热器规格 (6) 1. 流体流动途径的确定 (6)

2. 物性参数及其选型 (6) 3. 计算热负荷及冷却水流量 (7) 4.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7) 5.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7) 工艺计算 (10) 1. 核算总传热系数 (10) 2. 核算压强降 (13) 设计结果一览表 (16) 经验公式 (16) 设备及工艺流程图 (17) 设计评述 (17)

参考文献 (18)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设计一台换热器 二、操作条件:1、苯:入口温度80℃,出口温度40℃。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32.5℃。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50kPa。 4、每年按30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备型式:管壳式换热器 四、处理能力:109000吨/年苯 五、设计要求: 1、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和工艺流程。 2、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主要的工艺尺寸的设计。 3、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结果一览表。

4、设备简图。(要求按比例画出主要结构及尺寸) 5、对本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六、附表: 1.设计概述 1.1热量传递的概念与意义 1.1.1热量传递的概念 热量传Array递是指由于 温度差引起 的能量转移, 简称传热。由 热力学第二 定律可知,在 自然界中凡 是有温差存 在时,热就必 然从高温处 传递到低温 处,因此传热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本总结

汽车发动机原理 一、发动机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比较 1.实际工质的影响 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比热容是定值,而实际气体比热是随温度上升而增大的,且燃烧后生成CO2、H2O等气体,这些多原子气体的比热又大于空气,这些原因导致循环的最高温度降低。加之循环还存在泄漏,使工质数量减少。实际工质影响引起的损失如图中Wk所示。这些影响使得发动机实际循环效率比理论循环低。 2.换气损失 为了使循环重复进行,必须更换工质,由此而消耗的功率为换气损失。如图中Wr所示。其中,因工质流动时需要克服进、排气系统阻力所消耗的功,成为泵气损失,如图中曲线rab’r 包围的面积所示。因排气门在下止点提前开启而产生的损失,如图中面积W所示。 3.燃烧损失 (1)非瞬时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实际循环中燃料燃烧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喷油或点火在上止点前,并且燃烧还会延续到膨胀行程,由此形成非瞬时燃烧损失和补燃损失. (2)不完全燃烧损失。实际循环中会有部分燃料、空气混合不良,部分燃料由于缺氧产生不完全燃烧损失。 (3)在高温下,如不考虑化学不平衡过程,燃料与氧的燃烧化学反应在每一瞬间都处在化学动平衡状态,如2H2O=2H2+O2等,由左向右反应为高温热分解,吸收热量。但在膨胀后期及排气温度较低时,以上各反应向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上述过程使燃烧放热的总时间拉长,实质上是降低了循环等容度而降低了热效率。 (4)传热损失。实际循环中,汽缸壁和工质之间始终存在着热交换,使压缩、膨胀线均脱离理论循环的绝热压缩、膨胀线而造成的损失。 (5)缸内流动损失。指压缩及燃烧膨胀过程中,由于缸内气流所形成的损失。体现为,在压缩过程中,多消耗压缩功;燃烧膨胀过程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克服气流阻力,使作用于活塞上做功的压力减小。 二、充量系数 衡量不同发动机动力性能和进气过程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定义为每缸每循环实际吸入气缸的新鲜空气质量与进气状态下计算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质量的比值。 影响因素: 1.进气门关闭时缸内压力Pa 2.进气门关闭时缸内气体温度Ta 3.残余废气系数 4.进排气相位角 5.压缩比 6.进气状状态 提高发动机充量系数的措施 1.降低进气系统阻力 发动机的进气系统是由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进气道和进气门所组成。减少各段通路对气流的阻力可有效提高充量系数。(1)减少进气门处的流动损失1)进气马赫数M 不超过0.5受气门大小、形状、升程规律、进气相位等因素影响2)减少气门处的流动损失增大气门相对通过面积,提高气门处流量系数以及合理的配气相位是限制M值、提高充量系数的主要方法。增大进气门直径可以扩大气流通路面积;增加气门数目;改进配气凸轮型线,适当增加气门升程,在惯性力容许条件下,使气门开闭尽可能快;改善气门处流体动力性能。(2)减少进气道、进气管和空气滤清器的阻力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钢板弹簧(DOC)

汽车设计——钢板弹簧课程设计 专业:车辆工程 教师:R老师 姓名:XXXXXX 学号:200XYYYY 2012 年7 月3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题目和任务 本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完成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学习后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我们应用已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次训练,并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1、课程设计的目的是: (1)进一步熟悉汽车设计理论教学内容; (2)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训练我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题目: 设计载货汽车的纵置钢板弹簧 (1) 纵置钢板弹簧的已知参数 序号弹簧满载载荷静挠度伸直长度U型螺栓中心距有效长度 1 19800N 9.4cm 118cm 6cm 112cm 材料选用60Si2MnA ,弹性模量取E=2.1×105MPa 3、课程设计的任务: (1)由已知参数确定汽车悬架的其他主要参数; (2)计算悬架总成中主要零件的参数; (3)绘制悬架总成装配图。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及工作量 根据所学的机械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以及金属力学性能等课程,完成下述涉及内容: 1.学习汽车悬架设计的基本内容 2.选择、确定汽车悬架的主要参数 3.确定汽车悬架的结构 4.计算悬架总成中主要零件的参数 5.撰写设计说明书 6.绘制悬架总成装配图、零部件图共计1张A0。 设计要求: 1. 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是存档文件,是设计的理论计算依据。说明书的格式如下: (1)统一稿纸,正规书写; (2) 竖订横写,每页右侧画一竖线,留出25mm空白,在此空白内标出该页中所计算的主要数据; (3) 附图要清晰注上必要的符号和文字说明,不得潦草; 2. 说明书的内容及计算说明项目 (1)封面;(2)目录;(3)原始数据及资料;(4)对设计课题的分析;(5)汽车纵置钢板弹簧简图;(6)设计计算;(7)设计小结(设计特点及补充说明,鉴别比较分析,个人体会等);(8)参考文献。 3. 设计图纸 1)装配总图、零件图一张(0#);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总学时:144 实验学时:24 先修课程 :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 适用专业 :应用化工技术 1、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化工原理》是化工及其 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技术课程,它在 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自然科学 领域的基础课向工程科学的专业课过渡的入门 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介绍流体流动、传热和传质的基本原 理及主要单元操作的典型设备构造、操作原理 、过程计算、设备选型及实验研究方法等。这些都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以培养学生应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中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 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的: 《化工原理》属于工科课程,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考察、解释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解析和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本课程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运算、实际技能和设计能力的训练。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以理论到实践所涉及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 1.绪论 化工过程与单元操作 ,单位与单位换算,物料衡算,能量衡算 2.流体流动与输送设备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的物理性 质,静止流体的 压力,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应用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流 量、流速、稳态流动、非稳态流动的概念,连续性方程,柏努利方程,柏努利方程的应用流体流动现象 :流体流动类型,蕾诺数,管内流体速度分布,边界层的概念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直管阻力,局部 阻力,总能量损失管路计算:简单管路计算,复杂管路计算流量测量:测速管,孔板流量计,文 丘里 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离心泵:工作原理,主要部件,离心泵的基本方程式 , 主要性能参数,特性曲线,允许安装高度,工 作点,流量调节,选型与使用其它类型液体输送机械:往复泵,旋转泵,旋涡泵,各类泵性能比较。气体输送和压缩机械:离心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旋转 鼓风机、压缩机,往复压缩机,真空泵 3.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颗粒及颗粒床层的特性:颗粒及 颗粒床层的特性,颗粒床层的特性,流体 通过床层的压降 沉降分离:重力沉降,离心沉降 过 滤:过滤基本方程式,恒压过滤,恒 速过滤,过滤常数的测定,过滤设备,过滤机的生产能力 4. 传热 概述:传热的基本方式,冷热 流体热交换方式,传热速率、热通量、稳态传热、非稳态传热的 概念,载热体及其选择 热传导:傅立叶定律,导热系数,通过平壁的稳态热传导,通过圆筒壁的稳 态热传导 对流传热概述:对流传热 速率方程,对流传热系数,对流传热机理,保温层的临界直径 传热过程计算:热量衡算,总传热速 率微分方程,总传热系数,平均温度差,总传热速率方程,总传热速率方程的应用,传热单元数法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对流传热过程的 量

化工原理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上册102 学时,下册60 学时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工类及相近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它是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类型生产中各种物理过程(或单元操作)问题的工程学科,本课程担负着由理论到工程、由基础到专业的桥梁作用。该课程教学水平的高低,对化工类及相近专业学生的业务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属工科科学,用自然科学的原理(主要为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理论)考察、解释和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解析和在理论指导下的实验研究,本课程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运算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应能够解决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沉降分离、过滤分离、过程传热、蒸发、蒸馏、吸收、萃取和干燥等单元操作过程的计算及设备选择等问题,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化工原理》课程在第五、六学期(四年制)开设。教材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学生自学和学生选读三部分,其中课堂讲授部分由教师在教学计划学时内进行课堂教学,作为基本要求内容;学生自学部分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学,作为一般要求内容;学生选读部分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能力,进行课外选读,不作要求。 本课程教学计划总学时112学时,其中上册102学时(课堂讲授80学时,习题课18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机动2学时);下册60学时(课堂讲授56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机动2学时)。 本课程课件依照学时安排制作,每次课一个文件,内容包括每次课讲授内容,思考题及课后作业。每次课后留2~3个作业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根据情况布置综合练习题和安排习题讨论课。本课程每周安排课外答疑一次(3小时)。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1.流体流动。流体的重要性质;流体静力学;能量衡算方程及其应用;流体的流动现象;流动在管内的流动阻力;管路计算;流量测量。 2.流体输送机械。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与特性曲线、流量调节以及安装;其他液体输送机械简介;气体输送机械简介。 3.机械分离与固体流态化。颗粒与颗粒床特性;重力沉降与离心沉降的原理和操作;过滤分离原理与设备。 4.液体搅拌。搅拌器的性能和混合机理;搅拌功率简介。 5.传热。传热概述;热传导;对流传热概述;传热过程计算;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辐射传热简介;换热器简介。 6.蒸发。蒸发设备、流程与操作特点;单效蒸发计算;多效蒸发简介。 7.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质量传递的方式;传质设备简介。 8.气体吸收。吸收过程的平衡关系;吸收过程的速率关系;低组成气体吸收的计算(包

汽车发动机原理试题库

一、发动机的性能 二、选择题 1、通常认为,汽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A ) A、定容加热循环 B、等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膨胀过程中,工质( B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2、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用有效指标表示,因为有效指标以( D ) A、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B、气体膨胀的功为基础 C、活塞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 A、定容加热循环 B、定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6、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压缩过程中,工质( B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2、发动机工作循环的完善程度用指示指标表示,因为指示指标以( C ) A、燃料具有的热量为基础 B、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C、气体对活塞的做功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2、表示循环热效率的参数有( C )。 A、有效热效率 B、混合热效率 C、指示热效率 D、实际热效率 3、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定中,假设燃烧是( B )。 A、定容过程 B、加热过程 C、定压过程 D、绝热过程 4、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 D )。 A、绝热过程 B、吸热过程

C、放热过程 D、多变过程 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加热循环。 A、定容 B、定压 C、混合 D、多变 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 D )。 A、绝热过程 B、吸热过程 C、放热过程 D、多变过程 7、通常认为,低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B )加热循环。 A、定容 B、定压 C、混合 D、多变 8、汽油机实际循环与下列(B )理论循环相似。 A、混合加热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 C、定压加热循环 D、卡诺循环 9、汽油机常用的压缩比在( B )范围内。 A、4 ~7 B、7 ~11 C、11 ~15 D、15 ~22 10、车用柴油机实际循环与下列( A )理论循环相似。 A、混合加热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 C、定压加热循环 D、卡诺循环 11、非增压发动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缸内压力最低出现在(D )。 A、膨胀结束 B、排气终了 C、压缩初期 D、进气中期 12、自然吸气柴油机的压缩比范围为(D )。 A、8 ~16 B、10 ~18 C、12 ~20 D、14 ~22 3、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设燃烧是加热过程,其原因是( B )。 A、温度不变 B、工质不变 C、压力不变 D、容积不变 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原因是在膨胀过程中,工质( C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汽车发动机原理名词解释

123发动机理论循环:将非常复杂的实际工作过程加以抽象简化,忽略次要因素后建立的循环模式。 循环热效率:工质所做循环功与循环加热量之比,用以评定循环经济性。 指示热效率: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有效热效率: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热量的比值。 指示性能指标:以工质对活塞所作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 有效性能指标:以曲轴对外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 指示功率: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指示功。 有效功率: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有效功。 机械效率:有效功率与指示功率的比值。 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在一个循环中输出的指示功。 平均有效压力 me p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在一个循环中输出的有效功。 有效转矩:由功率输出轴输出的转矩。 指示燃油消耗率:每小时单位指示功所消耗的燃料。 有效燃油消耗率:每小时单位有效功率所消耗的燃料。 指示功:气缸内每循环活塞得到的有用功。 有效功:每循环曲轴输出的单缸功量。 示功图:表示气缸内工质压力随气缸容积或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的图像。p V -图即 为通常所说示功图, p ?-图又称为展开示功图。 换气过程:包括排气过程(排除缸内残余废气)和进气过程(冲入所需新鲜工质,空气或者可燃混合气)。 配气相位:进、排气门相对于上、下止点早开、晚关的曲轴转角,又称进排气相位。 排气早开角:排气门打开到下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排气晚关角:上止点到排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进气早开角:进气门打开到上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进气晚关角:下止点到进气门关闭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气门重叠:上止点附近,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着地现象。 扫气作用:新鲜工质进入气缸后与缸内残余废气混合后直接排入排气管中。 排气损失:从排气门提前打开,直到进气行程开始,缸内压力到达大气压力前循环功的损失。 自由排气损失:因排气门提前打开,排气压力线偏离理想循环膨胀线,引起膨胀功的减少。 强制排气损失:活塞将废气推出所消耗的功。 进气损失:由于进气系统的阻力,进气过程的气缸压力低于进气管压力(非增压发动 机中一般设为大气压力),损失的功成为进气损失。 换气损失:进气损失与排气损失之和。 泵气损失:内燃机换气过程中克服进气道阻力所消耗的功和克服排气道阻力所消耗的功的代数和。不包括气流对换气产生的阻力所消耗的功。 充量系数:实际进入气缸内的新鲜空气质量与进气状态下理论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质量之比。 进气马赫数M :进气门处气流平均速度与该处声速之比,它是决定气流性质的重要参数。M 反映气体流动对充量系数的影响,是分析充量系数的一个特征数。当M 超过一定数值时,大约在0.5左右,急剧下降。应使M 在最高转速时不超过一定数值,M 受气门大小、形状、生成规律、进气相位等因素影响。 增压比:增压后气体压力与增压前气体压力之比。 增压:利用增压器提高空气或可燃混合气的压力。 增压度:发动机在增压后增长的功率与增压前的功率之比。 4抗爆性:汽油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时抵抗爆燃的能力,用辛烷值表示。 干点:汽油蒸发量为100%时的温度。 自然点:柴油在没有外界火源的情况下能自行着火的最低温度。 凝点:柴油失去流动性而开始凝固的温度。 热值:单位量(固体和液体燃料用1kg ,气体燃料用1)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发出的热量。当生成的水为液态时,成为高热值,气态时为低热值。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燃料在气缸中生成的水均为气态,所用热值均为低热值。 理论空气量:1kg 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的最少空气量。 过量空气系数:燃油燃烧实际供给的空气量(L )与完全燃烧所需理论空气量()的比值。 空燃比:燃油燃烧时空气流量与燃料流量的比。 5喷油器的流通特性:喷孔流通截面积与针阀升程的关系。 喷射过程:从喷油泵开始供油直到喷油器停止喷油的过程。 供油规律:供油速率随凸轮轴转角(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喷油规律:喷油速率随凸轮轴转角(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喷油提前角:燃油喷入气缸的时刻到活塞上止点所经历的曲轴转角。 燃油的雾化:燃油喷入燃烧室内后备粉碎分散为细小液滴的过程。 燃烧放热规律:瞬时放热速率和累积放热百分比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 瞬时放热速率:在燃烧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单位时间内(或曲轴转角内)燃烧的燃油所放出的热量。 累积放热百分比:从燃烧开始到某一时刻为止已经燃烧的燃油与循环供油量的比值。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Talent International College Guangxi 《化工原理》 教学大纲 二○一一年九月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编号: 2、学时:84 3、学分:4.0 4、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5、先修课程修读条件:《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6、适用专业:造纸制浆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 7、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化工单元操作的问题,能处理化工过程中动量传递过程,热量传递过程和质量传递方面的问题。 8、课程简介和教学建议 课程主要针对以后从事化学工程的技术人员而设定,各种化工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化工基本过程、典型设备的构造和操作等问题,学习本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单元操作各种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 (一)第一章流体流动(8学时) 1、教学内容 (1)流体静力学

(2)流体动力学 (3)流体阻力 (4)管路计算和流量的测量 2、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熟悉流体压缩性,流体密度、黏度、压力的定义、单位及其换算;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量方程、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流体的流动类型、雷偌数及其计算;流体在圆形直管内的阻力及其计算。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流量方程、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流体的流动类型、雷偌数及其计算;流体在圆形直管内的阻力及其计算。 (2)难点:伯努利方程及其应用 (二)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10学时) 1、教学内容提要 (1)流体输送机械概述 (2)离心泵 (3)其他类型泵 (4)气体输送机械 2、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离心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参数和特性曲线、离心泵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离心泵工作点的确定和流量调节等。了解往复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往复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性能等;离心通风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通风机的性能参数与特性曲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