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高分子链的结构

一名词

1.链结构:指单个分子的结构和形态。

2.近程结构:(一次结构)化学结构,包括高分子的组成和构型。

3.远程结构:(二次结构)高分子的大小及其在空间的形态,链的柔顺性及构

象。

4.聚集态结构:(三次结构)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形成具有一定规则排列的聚

集态结构。

5.构型:是指分子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列。

6.构造:是指链中原子的种类和排列,取代基和端基的种类单体单元的排列顺

序,支链的类型和长度等。

7.构象:由于σ单键内旋转而产生的分子在空间的不同形态。或者分子中的取

代原子(取代基)绕C-C单键旋转时所形成的任何可能的立体图形。

8.几何异构(顺反异构):由于主链双键的碳原子上的取代基不能绕双键旋转,

当组成双键的两个碳原子同时被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取代时,即可形成顺式、反式两种构型,它们称作几何异构。

9.键接异构(顺序异构):是指结构单元在高分子链中的连接方式。一般头-尾

相连占主导优势,而头-头(或尾-尾)相连所占比例较低。

10.旋光异构:具有不对称C﹡原子的这种有机物,能构成互为镜象的两种异构

体,表现出不同的旋光性,称为旋光异构体。但是含不对称C﹡的高分子没有旋光性的,原因是多个不对称C﹡原子的内消旋或外消旋的作用。

11.有规立构:有两种旋光异构单元完全是全同立构或间同立构的高分子。

12.规整度:(等规度)是指聚合物种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的聚合物占所有聚合

物分子总的百分比。

13.规整聚合物: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的高分子。

14.全同立构:高分子链全部由一种旋光异构单元键接而成。

15.间同立构:高分子链由两种旋光异构单元交替键接而成。

16.无规立构:高分子链由两种旋光异构单元无规键接而成。

17.线性:高分子链呈直线形

18.交联:高分子链之间通过支链联结成一个三维空间网状大分子

19.支化:在缩聚过程中有官能度>=3的单体存在,或在加聚过程中,有自由基

的链转移反应发生,或双烯类单体中第二双键的活化等生成支化的或交联的高分子。

20.支化度:以支化点密度或两相邻支化点之间的链的平均分子量来表示支化程

21.交联:缩聚反应中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官能度的单体存在时,高分子链之间通

过支链联结成一个三维空间网形大分子时即成交联结构

22.交联度:用相邻两个交联点之间的链的平均分子量Mc来表示。交联度愈大,

Mc愈小。

23.共聚物的序列结构:是指共聚物根据单体的连接方式不同所形成的结构,共

聚物的序列结构分为四类: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交替共聚物、接枝共聚物

24.共聚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单元组成的高分子。

25.均聚物:由一种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称为均聚物。

26.嵌段数:指在100个单体单元中出现的各种嵌段的总和。

27.单键内旋转:高分子链上存在大量C-C单键,单键由σ电子组成,电子云分

布是轴向对称的,因此高分子在运动时,C-C单键可以绕轴旋转,称为单键内旋转。

28.位垒:顺式构象与反式构象的位能差。

29.位阻效应:单健内旋转总是不完全自由的,因为C原子上总是带有其它原子

或基团,当这些原子充分接近时,原子的外层电子之间将产生排斥力使之不能接近。这一作用被称为位阻效应。

30.链段:高分子链上划分出的可以任意取向的最小单元或高分子链上能够独立

运动的最小单元称为链段。

31.多分散性:聚合物是分子量不均一的同系物的混合物,这一性质称为多分散

32.柔顺性:高分子链能够通过内旋转作用改变其构象的性能称为高分子链的柔

顺性。高分子链能形成的构象数越多,柔顺性越大。

33.动态柔顺性:指在外界条件下,从一种平衡态构象转变为另一种平衡态构象

的难易程度。

34.静态柔顺性:高分子链中单键取旁式旋转状态和反式旋转状态概率的偏差程

度。取决于反式构象和旁氏构象之间的能量差。

35.持续长度:无限长高分子链的末端距在第一个键方向上投影的平均值,可以

表征高分子链的刚性程度,值越大,刚性越大。

36.刚性:高分子链改变构象的行为受阻,不容易改变其构象的性质称为刚性。

37.柔性链:当高分子链上每个键都能完全自由旋转(自由联接链),“链段”长

度就是键长——理想的柔性链:当高分子链上每个键都能完全自由旋转(自由联接链),―链段‖长度就是键长。

38.刚性链:当主链中由共轭双键组成时,由于共轭双键因p电子云重叠不能内

旋转,因而柔顺性差,是刚性链。

39.均方末端矩:线型高分子链的一端到另一端达到的直线距离的平方再平均,

是标量。

40.均方旋转半径:假定高分子中包含许多链单元,每个链单元的质量为mi,设

从高分子链的质心到第i个链单元的距离为ri,它是一个矢量,取全部链单元的r i 2对质量mi的平均,就是链的均方回转半径。或者旋转半径的平方值的平均。是标量,越小越柔顺。

41.空间位阻参数:度量由于链的内旋转受阻而导致分子尺寸增大程度的参数。

42.自由连接链:假定分子是由足够多的不占体积的化学键自由结合而成,内旋

转时没有键角限制和位垒障碍,其中每个键在任何方向取向的几率都相同。

(极端理想化假设)

43.自由旋转链:假定链中每一个键都可以在键角所允许的方向自由转动,不考

虑空间位阻对转动的影响

44.等效自由连接链:若干个键组成的一链段算作一个独立的单元,称之为“链

段”,链段间自由结合,无规取向,这种链的均方末端距与自由连接链的计算方式等效。

45.高分子的无扰尺寸:在θ条件下测得的高分子尺寸称为无扰尺寸(单位分子

量均方末端距的平方根称为分子无扰尺寸)

46.θ条件:分子的均方末端距是单个分子的尺寸,必须把高分子分散在溶液中

才能进行测定,随溶剂和温度的不同将产生干扰。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温度,创造一个特定的条件,使溶剂分子对高分子的构象所产生的干扰可忽略不计,这一条件称之为θ条件。

47.刚性因子:(又称空间位阻参数,刚性比值):为实测的无扰均方末端距与自

由旋转链的均方末端距之比。

48.特征比:无扰链与自由连接链均方末端距的比值。

49.极限特征比:分子链长度趋于极限时的特征比。

50.无规线团:是指单键内旋转导致高分子链呈现不规则蜷曲的构象。

51.高弹性限度:若分子链为伸直链,按锯齿形计算其伸直长度为高分子链伸展

的极限长度Lmax,其计算方式为:Lmax=nlcos(θ/2)=(2/3)1/2nl=0.82nl 52.链的最大拉伸比:

1.高分子结构的特点

答:

⑴.高分子分子量大,且由结构单元组成:结构单元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结构单元间由共价键联接;结构单元可形成线型分子,支化分子,网状分子

⑵.高分子链可弯曲有柔性(因主链有内旋转的自由度)

⑶.高分子间范德华相互作用(分子间力)特别显著

⑷.高分子若存在交联,其力学性质发生很大变化,即不溶解、不熔融

⑸高分子的聚集态有晶态与非晶态,其晶态有序性比小分子晶体低,非晶态有序程度比小分子高

⑹.高分子加工需加入填料、各种助剂、色料等,形成织态结构

3.支化与交联的区别

答:交联与支化有本质区别。支化(可溶,可熔,有软化点)。交联(不溶,不熔,可膨胀)

4.为什么说高分子链是蜷曲的?

答:由于热运动,分子的构象在时刻改变着,故高分子链的构象是统计性的,且由统计规律可知,分子链呈伸直构象的几率极小,呈蜷曲构象的几率较大。

5.柔顺性的比较(分子结构对柔顺性的影响)

答:由于分子内旋转是导致分子链柔顺性的根本原因,而高分子链的内旋转又受其分子结构的制约,因而分子链的柔顺性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分子结构对柔顺性的影响有:(1)主链结构:1、主链完全由C-C键组成的碳链高分子都具有较大的柔性。如PE、PP和乙丙橡胶等。2、当主链中含C-O,C-N,Si-O键时,柔顺性好。(这是因为O、N原子周围的原子比C原子少,内旋转的位阻小;而Si-O-Si的键角也大于C-C-C键,因而其内旋转位阻更小,即使在低温下也具有良好的柔顺性。如::-Si-O->-C-O->-C-C-。)3、当主链中含

非共轭双键时,虽然双键本身不会内旋转,但却使相邻单键的非键合原子(带*原子)间距增大使内旋转较容易,柔顺性好。4、当主链中由共轭双键组成时,由于共轭双键因p电子云重叠不能内旋转,因而柔顺性差,是刚性链。如聚乙炔、聚苯。5、在主链中引入不能内旋转的芳环、芳杂环等环状结构,可提高分子链的刚性。

(2)侧基:侧基的极性越大,极性基团数目越多,相互作用越强,单键内旋转越困难,分子链柔顺性越差。非极性侧基的体积越大,内旋转位阻越大,柔顺性越差。对称性侧基,可使分子链间的距离增大,相互作用减弱,柔顺性大。侧基对称性越高,分子链柔顺性越好。

(3)支化:1、短支链使分子链间距离加大,分子间作用力减弱,从而对链柔性具有一定改善作用。2、长支链则起到阻碍单键内旋转作用,导致链柔性下降。(4)交联:交联使链段的运动能力降低,使链柔性下降。但是具体影响程度取决于交联程度:1、轻度交联——交联点之间的距离比较大,如果仍大于原线型大分子中链段的长度,链段的运动仍然能够发生,链柔性不会受到明显影响;2、重度交联——交联点之间的距离较小,若小于原线性大分子链段的长度,链段的运动将被交联化学键所冻结,链柔性变差,而刚性变大。

(5)链的长短:分子链越长,分子构象数目越多,链的柔顺性越好。

(6)分子链的规整性:分子结构愈规整,则结晶能力愈强,而高分子一旦结晶,则柔顺性大大下降,因为分子中原子和基团都被严格固定在晶格上,内旋转变得不可能。

(7)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大,柔顺性差。分子间的作用力随着主链或侧基的极性增加而增加。但如果分子内或分子间有氢键生成,则氢键的影响要超过任何极性基团,可大大增加分子的刚性。氢键(刚性)<极性<非极性。如聚异于烯>PE

(8)外界因素:1、温度:温度升高,内旋转容易,柔顺性增加。如PS室温塑料,加热100℃以上呈柔性。顺式聚1,4丁二烯温室温橡胶,-120℃刚硬。2、外加作用速度:速度缓慢时柔性,速度作用快,高分子链来不及通过内旋转而改变构象,分子链显得僵硬。3、溶剂:影响高分子的形态。

6.构型与构象的区别

聚集态结构

一.名词解释

1.聚集态结构:是指高分子链之间的几何排列和堆砌状态,也称为超分子结构。

聚集态可分为晶态、非晶态、取向态、液晶态等,晶态与非晶态是高分子最

重要的两种聚集态。 2.

晶态:是指高分子链之间规整排列和堆砌的状态,结晶形态主要有球晶、单晶、伸直链晶片、纤维状晶、串晶、树枝晶等。 3.

同质多晶现象:由于条件变化,引起分子链构象的或堆积方式的改变,则一种高聚物可以形成几种不同的晶型。 4.

非晶态:通常把聚合物分子链不具备三维有序排列的凝聚态称为非晶态。或是指高分子链之间无规排列和堆砌的状态。 5.

取向:当线型高分子充分伸展的时候,其长度是其宽度的几百、几千其至几万倍,这种结构上悬殊的不对称性,使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很容易沿某特定方向作占优势的平行排列,这就是聚合物的取向。 6.

取向态:聚合物的可取向结构单元在外力作用下沿外力作用方向有序排列所形成的结构,称之为聚合物的取向态结构。 7.

解取向:是取向态向无序态恢复的过程,是取向的逆过程。 8. 内聚能:克服分子间作用力,1摩尔的凝聚体汽化时所需要的能量△E 。

9. 内聚能密度(CED ):单位体积凝聚体汽化时所需要的能量。m V E CED ?=

10. 溶度参数δ: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表征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2/12)/(2/1)cm J CED (≡δ,非极性高分子与溶剂的δ越接近,越易溶解。一般认为2~7.1-21<δδ可以溶解。

11. 结晶度:就是结晶的程度,就是结晶部分的重量或体积对全体重量或体积的

百分数。

12. 取向度:表征聚合物的取向程度,用取向函数F 来表示聚合物的取向度。 13. Avrami 方程:用数学方程描述聚合物等温结晶过程。测定结晶度随时间的

变化,这种方法测定的是结晶总速率(包括成核速率和生长速率)。通常用膨胀计法,由于结晶时有序排列而体积收缩,若比容在时间为0,t 和∞时分别为V 0,V t 和V ∞,则结晶过程可用Avrami 方程描述:(V t -V ∞)/(V 0-V ∞)=()

t n k W o W L -=exp 通过双对数作图,从斜率求n ,从截距求k ,n 称Avrami 指数,n=生长的空间维数+时间维数,异相成核的时间为0,均相成核为1,。k 用来表征结晶速率,k 越大,结晶速率越快。

14. 均相成核:由熔体中的高分子链段靠热运动形成有序排列的链束的晶核。

15. 非均相成核:即异相成核,以外来的杂质,未完全熔融的残余结晶聚合物,

分散的小颗粒固体或容器的壁为中心,吸附熔体中的高分子链作有序排列而形成的晶核。

16. 次期结晶:结晶后期,偏离方程直线的部分。

17. 熔点:平衡状态下晶体完全消失的温度

18. 熔限:高分子熔融与小分子熔融过程相似,发生热力学函数(如体积、比热

等)的突变,但有一个较宽的熔融温度范围,此温度范围被称为熔限

19. 共聚物:高分子由二种以上的单体聚合形成的聚合物

20. 结晶速度:可以用K 和参数2/1t 用来反映结晶速度的大小,其中参数2/1t 是

体积收缩率为一半时所需的时间,2/1t 越小结晶越快,因为1/2n t /2ln K 21. 缨状胶束模型:缨状胶束模型的基本特点是:一个分子链可以同时穿越若干

个晶区和非晶区,在晶区中分子链互相平行排列,在非晶区中分子链互相缠结呈卷曲无规排列。这是一个两相结构模型,即具有规则堆砌的微晶(或胶束)分布在无序的非晶区基体内。这一模型解释了聚合物性能中的许多特点,如晶区部分具有较高的强度,而非结晶部分降低了聚合物的密度,提供了形变的自由度等。

22. 折叠链模型:Keller 提出晶区中分子链在片晶内呈规则近邻折叠,夹在片晶

之间的不规则排列链段形成非晶区。这就是折叠链模型。

23. 插线板模型:Flory 认为,组成片晶的杆是无规连接的,即从一个片晶出来

的分子链并不在其邻位处回折到同一片晶,而是在进入非晶区后在非邻位以无规方式再回到同一片晶,也可能进入另一片晶。非晶区中,分子链段或无规的排列或相互有所缠绕。

24. 无规线团模型:Flory 等于1949年提出,非晶态聚合物中分子链的构象与在

溶液中一样,呈现无规线团状,线团分子之间是无规缠结的,因而非晶态聚合物以聚集态结构

25. 两相球粒模型:非晶态聚合物含有两种主要单元:胶粒与粒间区

26. 单晶:高聚物的极稀溶液,缓慢结晶形成的有规则外形的薄片状晶体,即结

晶体内部的微观粒子在三维空间呈有规律地、周期性地排列。 特点:一定外形、长程有序。

27. 片晶:高分子链规则的近邻折叠,进而形成片状晶体。

28. 球晶:特征是外形呈球状,其直径通常在0.5~100微米之间,具有径向对称

晶体的性质,可以再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可呈现典型的Maltase 黑十字图像消光环图像。球晶实际上是由许多径向发射的长条扭曲晶片组成的多晶聚集体。在晶片之间和晶片内部尚存在部分由连接组成的非晶部分。球晶的形成条件:从熔体冷却结晶或从浓溶度中析出而形成的。

29. 伸直链片晶:高聚物在极高的压力下结晶,形成的完全由伸直链组成的晶片

即在高压下结晶形成的由完全伸直的分子链平行规则排列的晶体。

30. 串晶: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应力作用下或强烈的流动场中形成的具有伸直链

结构的中心线,中心线周围间隔地生长着折叠链片晶。

31. 液晶:处于液晶态下的物质。是介于完全有序晶体与各项同性液体之间的一

种中间状态,确切的说,它是一种取向有序的流体,它既有液体的易流动性,又有晶体双折射各向异性的特性。

32. 主链型液晶:主链由液晶基元和柔性的链节相间组成的液晶。

33. 侧链型液晶:主链是柔性的,刚性的液晶基元连接在侧链上的液晶。

34. 溶致型液晶:指靠溶剂溶解分散,在一定浓度范围成为液晶态的物质。

35. 热致型液晶:指靠升高温度,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形成液晶态的物质。

36. 液晶态:为物质的一种介于液体和晶态之间的状态,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也保持着晶态物质分子的某些有序性,体现晶体的各向异性

37. 近晶型:液晶分子呈棒状或近似棒状构象,分子间依靠所含官能团提供的垂

直分子长轴方向的强有力的相互作用,互相平行排列成二维层状结构,分子的长轴垂直于层片平面。层片之间可以相互滑动,但层内分子排列保持着大量二维团体有序性。分子可以在本层内活动,但不能来往于各层之间。

38.向列型:有序度最低,虽棒状分子相互间保持着近晶型的平行,但只是一维

有序,其重心位置无序,在外力作用下,棒状分子很容易沿流动方向取向,并可在流动取向中相互穿越。

39.胆甾型:一般含手性分子,手性的存在使邻近分子的排列发生扭曲,形成尺

寸很大的螺旋结构。分子呈细长偏平状,依靠端基的相互作用,做此平行排列成层状结构(类似近晶型),但分子的长轴平行于层片平面,层内分子排列与向列型相似

40.高分子液晶:呈现高分子的液晶态的物质称为高分子液晶。

41.液晶高分子:具有液晶性的高分子称为液晶高分子

42.液晶的织构:液晶的织构,一般指液晶薄膜(厚度约10-100微米)在光学显

微镜特别是正交偏光显微镜下用平行光所观察到的图像。

43.平衡熔点:晶向还液相平衡时的温度

二.问题

1.聚合物结晶的特点

答:高分子结晶的特点:(1)晶胞由链段组成------聚合物晶胞由一个或多个高分子链段构成。(2)高分子链各向异性,没有立方晶系。(3)结晶不完善,结构复杂,晶区、非晶区及中间结构共存。

2.球晶的生长过程及如何控制球晶大小

答:一、形成条件:从浓溶液析出,或从熔体冷结晶时,在不存在应力或流动的情况下形成。

1、异相成核与生长:a、由溶液中的杂质,添加剂、容器壁或其他第三组分为晶核生长的球晶。b、成核数目只与杂质数目有关。c、球晶从中心一点向外发散状生长。

2、均相成核与生长:a、由聚合物分子本身形成的晶核。b、成核数目随时间增长而增长。c、随时间的增长或溶液浓度的增加,晶核不断长大为片层束,进而分支生成球晶的雏形,继续生长形成片晶球形对称排列的球晶。d、球晶中心存在两个空区。

二、控制球晶大小的方法:a、控制形成速度:将熔体急速冷却(在较低的温度范围),生成较小的球晶;缓慢冷却,则生成较大的球晶。b、采用共聚的方法:破坏链的均一性和规整性,生成较小球晶。c、外加成核剂:可获得小甚至微小的球晶。

3.结晶能力的比较(结构对结晶能力的影响)

答:链的对称性好,容易结晶。

共聚单元有相同的结晶结构,则共聚物也能结晶。

柔顺性好,结晶能力强

使链容易相互靠近并做规整排列而有利于结晶。

4.高分子在结晶中的构象

答:高分子链在晶体的构象:(1)在晶态高分子中,高分子长链为满足排入晶格的要求,一般都采用比较伸展的构象,彼此平等排列,使位能最低,才能在结晶中作规整的紧密堆积。(2)平面锯齿形和螺旋是结晶高分子链的两种典型构象。

5.如何理解高分子结晶态不是完全有序,非晶态不是完全无序

答:(1)由于高分子的结构特点,其分子链很长,体系的粘度很大,即使温度在

结晶的熔点以上,整个大分子仍不能很好地流动。(2)从一种平衡态向另一种平衡态过渡是一松弛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因而不能达到热力上的平衡态。(3)由动力学过程决定高分子中存在大量亚稳态,必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其分子链间的局部有序排列,存在着一系列具有由聚合物单晶的三维有序到无规线团之间的不同规整度的非常丰富的结构形态。

6.取向与结晶的异同

答:两者都与高分子凝聚态的有序性有关,但有序程度不同:a.取向态:一维或二维有序 b.结晶态:三维有序

7.取向的结构单元,取向的机理

答:1、取向的结构单元:包括基团、链段、分子链、晶粒、晶片或变形的球晶等。

机理:当线型高分子充分伸展的时候,其长度是其宽度的几百、几千其至几万倍,这种结构上悬殊的不对称性,使它们在某些情况下很容易沿某特定方向作占优势的平行排列,这就是聚合物的取向。

8.分子形成液晶态的基本要素

答:1.几何外形不对称的刚性结构单元,有利于取向。2.极性基团,用以维持分间各向异性的相互作用力。3.柔性链单元,有利于形变和运动。

9.液晶的晶型

答:1、按液晶分子的形状(棒状、盘碟状)、排列方式和有序性的不同,分为近晶型、向列型、胆甾型以及盘状液晶。2、按液晶形成的条件可分为:a.溶致液晶:一定浓度的溶液中呈现液晶性的物质。如:核酸,蛋白质,芳族聚酰胺PBT, PPTA (Kevlar) 和聚芳杂环PBZT, PBO等。b.热致液晶:一定温度范围内呈现液晶性的物质。如:聚芳酯Xydar, Vector, Rodrum。c.感应液晶:外场(力,电,磁,光等)作用下进入液晶态的物质---- PE under high pressure。d.流致液晶:通过施加流动场而形成液晶态的物质----聚对苯二甲酰对氨基苯甲酰肼。

10.高分子液晶的流变学特性(与高分子熔体的不同)

答:1、高分子液晶:a.各向异性 b.粘度随浓度或温度的提高将出现极大和极小值 c.低剪切粘度下液晶内刚性流动单元更容易取向

2、普通高分子熔体或浓溶液:a.各向同性 b.粘度随浓度增加而单调增加 c.粘度随温度升高按指数规律减小

11.高分子液晶的分子构造及组合方式

答:主链型高分子液晶:液晶基元位于高分子主链。组合方式为:1完全由刚性链段组成的主链,液晶温度高,多具有向列相;2刚性和柔性交替构成的主链,液晶相态丰富。

侧链型高分子液晶:液晶基元位于高分子侧链。

第三章高分子溶液

一、名词解释

1. 溶胀:溶剂分子渗入聚合物内部,使之体积膨胀的现象。

2. 溶解:高分子被分散在溶剂中,整个高分子和溶剂均相混合。

3. 理想溶液:物理化学中把符合Raoult 定律的溶液称为理想溶液。在二元小分

子液体溶液中,A 组分的蒸气压与其摩尔分数成正比。理想溶液在混合过程中只有熵的变化,没有混合热,内能不变。

4. Huggins 参数:表示高分子与溶剂混合时相互作用能的变化。

5. 第二维利系数A 2:表示高分子链段与链段之间以及高分子链段与溶剂分子之

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度量。

6. 真溶液:溶液体系是分子分散体系,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

7. 亚浓溶液:当稀溶液的浓度增大到某种程度后,高分子线团相互穿插交叠,

整个溶液中的链段分布趋于均一,称为亚浓溶液。

8. 高分子溶液:高聚物以分子状态分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均相聚合物。

9. 溶度参数:溶度参数是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

10. 极性相似原则:极性大的聚合物溶于极性大的溶剂中,极性小的聚合物溶于

极性小的溶剂中,非极性的聚合物溶于非极性的溶剂中。

11. 溶度参数相近原则:聚合物与溶剂的溶度参数相近时,接近无热溶液,此时

的溶剂为聚合物的最好溶剂。

12. 溶剂化原则:溶质与溶剂上带有具相异电性的两种基团,极性强弱越接近,

彼此间的结合力越大,溶解性就越好。

13. 良溶剂:高分子在溶剂分子中线团松散,链段间的排斥力占优势,A2>0。

14. 不良溶剂:高分子在溶剂分子中线团紧缩,链段间的吸引力增大,A2<0。

15. 非溶剂:

16. 高分子-溶剂相互作用参数χ1:

17. Flory-Huggins 溶液理论:Flory 和Huggins 采用液体的晶格模型,用统计热

力学的方法,分别推导出了高分子溶液的混合熵、混合热及混合自由能的关系式。

18. Flory-Krigbaum 稀溶液理论:该理论修正了似晶格模型中链段等几率分布

的不合理假定,建立了排斥体积,状态等概念。

19. 混合热:混合热是存在的:实际上,由于高分子链段和溶剂分子在化学结构

等方面的不同,在混合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热效应,混合热也就反映了混合过程中相互作用能的变化。

20. θ温度:在某一温度下聚合物溶于某一溶剂中,其分子链段间的相互吸引力

与溶剂化以及排斥体积效应所表现出的相斥力相等,无远程相互作用,高分子处于无扰状态,排斥体积为0,该溶液的行为符合理想溶液行为,此时溶剂的过量化学位为0,溶液为θ溶液,此时的温度称为θ温度。

21. 一维溶胀因子:(扩张因子)高分子链由于溶剂化而扩张,引出一个参数称

为一位溶胀因子α来表示高分子链扩张的程度。2/120

2

)(h ≡α 22. θ条件:选择适当的溶剂与温度,满足过量化学位μE 1

?= 0的条件,使高分子溶液的热力学性质与理想溶液的偏差消失,此条件为θ条件。

23.θ溶剂:选择适当的溶剂与温度,满足化学位等于0的条件,使高分子溶液

的热力学性质与理想溶液的偏差消失,此状态为θ状态,θ状态下的溶剂为θ溶剂。

24.θ状态:选择适当的溶剂与温度,满足μE1

?= 0的条件,使高分子溶液的

热力学性质与理想溶液的偏差消失。此状态为θ状态。

25.动态接触浓度:极稀溶液与稀溶液的分界浓度,高分子先团开始感受临近线

团的排斥力而开始收缩的浓度

26.增塑剂:为改变聚合物的使用性能或加工性能,在其中加入一定量高沸点、

低挥发性的小分子液体。

27.热塑性:一般是线形或支链形聚合物具有可反复加热软化或熔化成型的性

质。

28.热固性:是指线形聚合物在加热或外加交联剂存在发生交联反应形成不熔不

溶交联聚合物的性质。

29.增塑:通过向高聚物中加入“增塑剂”的方式来消弱高分子间的作用力,以

增加其柔软性和可加工性。分为内增塑和外增塑

30.内增塑:结晶聚合物难以外增塑,这时在高分子链上引入其它取代基或短的

链段,使结晶破坏,分子链变柔,易于活动,过到增塑的作用。

31.外增塑:利用增塑剂破坏高分子链间的作用力,使链段运动得以实现的过程

(即物理增塑)。

32.凝胶:高分子之间以化学键形成的交联结构,这是一种化学交联,加热不能

溶解也不能熔融,只有化学键断裂才有使凝胶解体。

33.冻胶:是由范德华力交联形成的,这是一种物理交联,加热可以拆散范德华

力的交联,使冻胶解体。

34.聚电解质:在分子链上带有可离子化基团的聚合物。

35.溶胀平衡:交联聚合物在溶胀过程中,一方面溶剂力图渗入聚合物内部使其

体积膨胀,另一方面,由于交联聚合物体积膨胀导致网状分子链向三位空间伸展,而产生弹性收缩力,力图使分子网收缩,当着两部分相反的作用相互抵消时,达到溶胀平衡。

36.平衡溶胀比:交联聚合物在溶胀平衡时的体积与溶胀前的体积之比。

二、问题

1.高聚物溶解过程的特点

答:1.高分子溶液是真溶液,但热力学性质与到理想溶液相差很大。分子分散体系,热力学稳定,溶解过程可逆

2.聚合物溶解过程复杂而缓慢,先溶胀,后溶解。原因:聚合物结构复杂:分子量大且具有多分散性;分子的形状有线形、支化和交联之分;聚集态又分为晶态和非晶态

3.交联聚合物在交联键的束缚下,只能溶胀不能溶解。(溶胀:溶剂分子渗入聚合物内部,使之体积膨胀的现象。)

4.溶解度与分子量有关:1、线形分子:随分子量增大,溶解度下降;2、交联分子:随交联度增大,溶胀度减小

5.溶解度与聚集态有关:1、非晶态比晶态聚合物容易溶解;2、晶态聚合物因满足两个条件:先吸热,后溶解;先溶融,后溶解;3、随结晶度增大,溶解度下降

6.极性结晶聚合物常温下不溶解,要溶解有两方式:1先溶融,后溶解;2选择强极性溶剂

2.溶剂选择的三原则

答:a 极性相近原则: 极性大的聚合物溶于极性大的溶剂中;极性小的聚合物溶于极性小的溶剂中;非极性的聚合物溶于非极性的溶剂中。

b 溶剂化原则:

溶质与溶剂上带有具相异电性的两种基团,极性强弱越接近,彼此间的结合力越大,溶解性就越好。

c 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d.高分子-溶剂相互作用参数原则

3.CED 与溶度参数的测量 答?:CED 为内聚能密度。溶度参数是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2

1)(CED ≡δ

4.溶解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答:(1) 溶解过程中体系熵的增加很多,但吸热量不大,是次要因素。

(2) 体系熵的增加量,如以溶解高分子的分子数目计算,则熵的增加要比相同数目的小分子大,而如以高分子的链段为单位计算,则熵的增加又要比小分子小,其原因在于高分子具有的长链结构,链段之间要受到化学键连接的限制。

5.高分子溶液的性质

答:高分子溶液是真溶液,但热力学性质与到理想溶液相差很大。分子分散体系,热力学稳定,溶解过程可逆

6.与理想溶液相比较,高分子溶液的偏差

答?:χ1﹤0,溶剂对高分子的作用强,是良溶剂。

χ1 ﹤1/2,一般高分子可溶解,作溶剂。

χ1 ﹥1/2,一般高分子难溶解,作不良溶剂。

χ1 = 1/2,为θ溶剂,此时溶液对理想溶液的偏差消失,服从理想溶液的热力学规律。

7. θ 温度与1χ的物理意义

答: θ条件:选择适当的溶剂与温度,满足 = 0的条件,使高分子溶液的热力学性质与理想溶液的偏差消失,此条件为θ条件,此状态为θ状态。θ状态下的溶剂为θ溶剂,θ状态下的温度为θ温度。

8.θ溶液是否等于理想溶液

答:θ溶液不等于理想溶液。因为θ状态下,高分子链段-溶剂的相互作用参数

χ1=1/2,T=θ,ψκ1,1相等但并不一定等于0,此时:φκ2211RT H E =?, △Hm ≠0,即偏摩尔混合热和偏摩尔混合熵都不是理想的,只是两者的效应刚巧相互抵

消了,使μE 1

?等于0,使θ状态的θ溶液微观状态类似于理想溶液,宏观热力学性质遵从理想溶液的规律。结论: θ溶液并不满足真正高分子理想溶液的条件,但自由能、化学位等有关热力学性质可按理想溶液处理。

9.冻胶与凝胶的区别

答:冻胶:是由范德华力交联形成的,这是一种物理交联,加热可以拆散范德华力的交联,使冻胶解体。

凝胶:高分子之间以化学键形成的交联结构,这是一种化学交联,加热不能溶解也不能熔融,只有化学键断裂才有使凝胶解体。

第四章 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一、名词解释

1. 级分:在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分布时,采用实验分级方法按照分子量由小到大

划分不同的等级,对应有相应的摩尔数或质量,被称为级分。

2. 分级:聚合物的多分散性在分子量方面表现为,由大大小小不同分子量组成

的同系物的混合物,为了测定聚合物相对分子量的分布状况,需采用实验分级方法来进行,即按照分子量由小到大划分不同的级分,并测得该级分的摩尔数或质量

3. 多分散性:聚合物是分子量不均一的同系物的混合物,这一性质称为多分散

性。

4. 数均分子量:∑=∑∑=M i N i N i M i N i M n 以数量为统计权重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5. 重均分子量:∑=∑∑=M i w i W i M i W i M w 以重量为统计权重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6. Z 均分子量:M i W i z i =

7. 粘均分子量:()

∑=M i

W i M ααη1 15.0≤≤α用稀溶液黏度发测得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8. 数量微分分布函数:是表示聚合物组分的分子分数与相对分子质量之间关系

的函数。

9. 质量微分分布函数:是表示聚合物组分的质量分数与相对分子质量之间关系

的函数。

10. 黏度:液体流动速度梯度(剪切速率)为1s -1时,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阻力

(剪切力)。

11. 相对粘度:常用溶液和纯溶剂的粘度之比

12. 增比黏度:溶液黏度相对于纯溶剂黏度增加的分数,即溶液黏度的相对增量。

13. 比浓粘度:增比黏度与浓度之比。

14. 比浓对数粘度:相对黏度的自然对数与浓度之比。

15. 特性粘度:浓度趋于0时,单位浓度的增加对溶液的增比浓度或相对粘度对

数的贡献。其数值不随溶液浓度的大小而变化,但随浓度的表示方法而异。

16. 表观粘度: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比,即某一剪切速率下流动曲线上的点与

原点相连的直线的斜率。

17. 零切粘度:剪切速率趋于0时的粘度。

18. 非牛顿指数:非牛顿流体与牛顿流体的偏离程度。

19. 非牛顿流体:聚合物的熔体、浓溶液等不符合牛顿流动定律的流体。

20. 牛顿流体:层流时符合切力与流动速度梯度成正比规律的流体。

21. 宾汉流体: 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呈线性关系,但只有当剪应力大于屈服剪应

力时才开始流动。流体在静止时存在凝胶结构。

22. 触变性流体:在恒定剪切速率下粘度随时间增加而降低的液体。

23. 震凝性流体:在恒定剪切速率下粘度随时间增加而升高的液体。

24. 假塑性流体:流变行为与时间无关,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的流体。

25. 散射角:散射光方向与入射光方向之间的夹角。

26. 外干涉:是从溶液中某一分子所发出的散射光与从另一分子所发出的散射光

之间的相互干涉。

27. 内干涉:是从溶液中分子的某一部分发出的散射光与从用一份子的另一部分

发出的散射光之间的相互干涉。

28. 瑞利因子:单位散射体积所产生的散射光强与入射光强之比乘以观察距离的

平方。

29. 散射体积:指能被入射光照射到而同时又能被检测器观察到的体积。

30. 小粒子:指尺寸小于光的波长的二十分之一的分子。

31. 普适标定:指用一对所有聚合物都普遍使用的标定参数进行标定,订出标定

关系,常用[]ηM 作为普适标定参数。

32. Mark –Houwink 关系式:[]M K αη=

33. 多分散系数:???

??

-=121M w M

z g 34. 分布宽度指数:M n M w d =是指试样各个分子量与平均分子量之间的差值的

平方平均值。

二、问题

1、数均、重均、Z 均和粘均分子量之间有何关系,写出关系式,给它们的大小排序

答:数均分子量:∑=∑∑=M i N i N i

M i N i M n 重均分子量:∑=∑∑=M i w i W i

M i W i M w Z 均分子量:M i W i z i = 粘均分子量:()

∑=M i W i M ααη1 15.0≤≤α

2、什么是依数性?数均和重均分子量哪种平均分子量是基于依数性的

答:A 、依数性:在溶剂中加入不挥发性的溶质后,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导致溶液的沸点升高,溶液的冰点下降。

B 、 数均分子量

3、什么情况下数均和重均分子量相等 答:因为:N i =M i / W i , ∑=∑=∑∑

=∑M i

w i

M i W i W i M i W i M i M i W i M n 1 4、如果分子量为100000的2g 和分子量为10000的2gPS 相混,其数均和重均分子量各为多少?

答:

第五章 聚合物的转变与松弛

一、名词解释

1. 玻璃化转变:Tg 是聚合物由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转变温度,也是链段冻

结或解冻的温度。

2. 玻璃化转变温度:整个大分子链还无法运动,但链段开始发生运动,模量下

降3~4个数量级。对应的温度为玻璃化温度Tg.。

3. 粘流温度:Tf 是聚合物由高弹态向粘流态转变的转变温度,也是大分子链解

冻的温度。

4. 熔融指数:在一定温度下,熔融状态的高聚物在一定负荷下,十分钟内从规

定直径和长度的标准毛细管中流出的重量。

5. 门尼粘度:在一定温度(通常为100℃)和一定转子转速下测得的未交联生

胶料在一定时刻对转子转动的阻力。

6. 力学状态:当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大分子具有不同的运动状态,聚合

物宏观表现出不同的力学状态。

7.玻璃态:玻璃态是聚合物在Tg以下的一种力学状态,此状态下聚合物类似

玻璃,常为脆性的,形变量很小,为可逆的普弹形变,应力应变可用虎克弹性定律来描述,具有普弹性,模量为104~1011 Pa。

8.普弹性:即虎克型弹性,形变与受力的大小成正比,当外力除去后形变能立

刻回复。

9.高弹态:高弹态是聚合物在Tg ~Tf之间的一种力学状态,此状态下聚合物

的形变与时间有关,具有松驰特性,表现为可逆的高弹形变,形变量很大,为高弹形变,模量进一步降低,聚合物表现为橡胶行为。

10.粘流态:粘流态是聚合物在Tf ~Td之间的一种力学状态,此状态下大分子

链受外力作用时发生位移,且无法回复。聚合物表现出与小分子液体类似的流动行为,只是粘度较小分子液体大出很多。

11.牛顿流体:粘度不随剪切应力和应变速率的大小而改变,始终保持常数的流

体。

12.宾汉流体:又称塑性流体,是非牛顿流体的一种,通常是一种粘塑性材料,

在低应力下,它表现为刚性体,但在高应力下,它会像粘性流体一样流动。

13.假塑性流体: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粘度逐渐降低的流体。

14.膨胀性流体:表观粘度随切变速率增大而升高的流体。

15.零切黏度:切变速率为0时的黏度。

16.极限剪切黏度:切变速率无穷大时的黏度。

17.熔体流动速率:在一定温度及负荷下,熔融状态高聚物在十分钟内从规定

长径比的标准毛细管中流出的质量。

18.粘流活化能:分子向孔穴跃迁时客服周围分子的作用所需要的能量。

19.塑料耐热性:用塑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来衡量,因为玻璃化转变温度是塑料

的使用上限温度。

20.橡胶耐寒性:用橡胶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来衡量,因为玻璃化转变温度是橡胶

的使用下限温度。

21.形变-温度曲线:将一定尺寸的非晶态聚合物在一定应力作用下,以一定速

度升高温度,同时测定样品形变随温度的变化,可以得到温度-形变曲线(也称为热-机械曲线)。

22.热塑性塑料:塑料为线型或支链型高分子,加热可以进入粘流态进行成型加

工,可反复进行加工的过程。

23.热固性塑料:塑料为网状交联的高分子,一旦成型后加热不能进入粘流态进

行再次成型加工。

24.增塑作用:降低Tg,同时转变温度变宽。

25.共混: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几种材料均匀混合,以提高材料性能的方法。

26.物理共混:将两种聚合物在熔体或溶液状态下机械共混后,经冷却固化或沉

淀剂共沉淀的方法而得到。

27.化学共混:通过接枝或嵌段的方法将两种聚合物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

28.雾点:共混物刚刚产生相分离时的温度称为雾点。雾点越低,制品的耐低温

性能越好。

29.低临界共溶温度:指低温互溶,高温分相的临界共溶温度。

30.高临界共溶温度:指高温互溶,低温分相的临界共溶温度。

31.增塑:为了改进某些聚合物的柔软性能,或者为了加工成型的需要,常常在

聚合物中加入高沸点、低挥发性并能与聚合物混溶的小分子液体。

32.运动单元的多重性:聚合物的分子运动除了整个分子的运动(即布朗运动)

外还有链段、链节、侧基、支链等的运动(称微布朗运动)。

33.玻璃化转变的多维性:改变其它因素,温度不变,也可以观察到玻璃化转变,

称为玻璃化转变的多维性。

34.自由体积理论:理论认为:随T降低,f逐渐减少,达Tg时f达最低值,进

入玻璃态,由于链段被冻结,自由体积也被冻结,并保持恒定,Tg以下无足够的空间进行分子链构象调整,玻璃态可视为等自由体积状态。

35.等自由体积状态:玻璃态可视为等自由体积状态。

36.自由体积分数:f=V f /V

37.松弛时间:表示形变固定时由于粘性流动使应力减少到起始应力的1/e倍所

需的时间。

38.推迟时间:指应变达到极大值的1-1/e倍时所需的时间。

39.熔融:是物质从结晶状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40.软化点:维卡耐热温度、热变形温度、马丁耐热温度等统称软化点。

41.马丁耐热温度:指升温速度为每小时50摄氏度的情况下,标准试条受弯曲

应力50Kg/cm2时,试条弯曲使指示器下降6mm的温度。

42.热变形温度:热变形温度是塑料试样浸在一种等速升温的液体传热介质中,

在简支梁弯曲负载作用下,试样弯曲变形达到规定值时的测定温度。

43.维卡软化温度:维卡软化温度是塑料与液体传热介质中,在一定的负荷和一

定的等速升下,试样被1mm2针头压入1mm时的温度。

44.退火:在聚合物成型时采用较慢的冷却速率或者成型后将制品在较高温度下

进行热处理,可以使结晶充分、完善,晶粒增大,从而使制品的结晶度和熔点增加。

45.淬火:在聚合物成型过程中将聚合物熔体迅速冷却至低温,避开快速结晶区

域,从而降低结晶度和结晶完善程度,使熔点下降。

46.挤出物胀大(离模膨胀,巴拉斯效应):当高聚物熔体从小孔,毛细管或狭

缝挤出时,挤出物的直径或厚度会明显地大于模口的尺寸的现象。

47.挤出胀大比:挤出物的最大直径与口模直径的比值。

48.韦森堡效应:由于法向应力差的存在,高聚物熔体和浓溶液在旋转环流流动

时外层流体向内挤压并向上升,引起一系列弹性液体特有的反常现象。当聚合物熔体搅拌时,熔体会沿旋转轴向上爬升的现象。

49.不稳定流动和熔体破裂现象:聚合物熔体通过流道从磨口挤出时,当剪切速

率增大到超过某一临界值时,随剪切速率的继续增大,挤出物的外观将以此表现出表面粗糙、不光滑、粗细不均、周期性起伏、直至勃列成碎块的现象。

二、问题

1.高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答:运动单元的多样性、分子运动的时间依赖性、分子运动的温度依赖性

2.聚合物的力学状态,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的异同

3.Tg与Tf的异同

答:Tg是聚合物由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转变温度,也是链段冻结或解冻的温度。Tf是聚合物由高弹态向粘流态转变的转变温度,也是大分子链解冻的温度。

4.分子量对应力形变曲线形状的影响

答:分子量低,链段与分子整个链运动相当,Tg与Tf重合----导致无高弹态。高弹态、粘流态和过渡区随分子量增加而变宽

5.结晶高聚物的力学状态

答:(1)当分子量适中为M4时,Tg无明显转折,Tm时克服晶格能,晶格被破坏,晶区熔融,高分子链热运动加剧,无高弹态,直接进入粘流态,Tm≥Tf。(2)分子量很大时,Tf>Tm,晶区熔融后,材料仍未呈现粘流态,出现有高弹态,直到温度达Tf以上才进入粘流态。

6.交联高聚物的力学状态

答:交联使高分子间以化学键力结合,若不破坏化学键,分子链间不能相对位移,所以不仅形变能力随交联义的提高而变差,且不存在粘流态,当交联义增高至一

定程度,也不出现高弹态。

7.玻璃化温度Tg的比较(影响因素)

答:三方面影响Tg的因素:

1.化学结构的影响。(1)(i)主链柔性增大,Tg下降;(ii)引入环状结构,主链

刚性增大,Tg也增大。(2)(i) 极性取代基:极性越大,内旋转受阻程度及分子间相互作用越大,T g也随之升高。(ii)非极性基团对Tg 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空间位阻效应,侧基体积越大,位阻越明显,Tg 升高。(iii)对称性取代基由于对称性使极性部分相互抵消,柔性增加,Tg下降。(iiii)取代基的柔性(内增塑作用)长而柔性的侧基反而使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3)构型:全同Tg<间同Tg ;顺式Tg<反式Tg 。(4)改变分子量:MMc, Tg与M无关;Tg( ) –临界分子量Mc时聚合物的Tg 。(5)链间相互作用增大,柔性下降,Tg增高侧基的极性越强,Tg越高。(i)侧基的极性越强,Tg越高。(ii)分子间氢键可使Tg显著升高。(iii)含离子聚合物间的离子键对T g很高。(6)作用力增大,Tg升高。(7)实验条件:降温速度快,测定的Tg高。

2.其他结构因素的影响。(1)增塑(2)共聚(3)共混(4)改变分子量(5)交联

3.外界条件的影响。(1)升降温速度(2)外力作用的速度或频率(3)张力和压力

8.粘流温度Tf的比较(影响因素)

答:1. 链结构影响。2.分子量的影响:分子量越大,Tf越高。3.分子间力的影响9.结晶度大小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答:结晶度高,材料拉伸强度、模量、硬度高,断裂伸长度减少,冲击强度稍有下降。

10.结晶高聚物的熔融过程是不是热力学的一级相转变

答:实验证明,不同结晶条件下获得的同种聚合物的不同试样,可得到相同的转折温度Tm,这证明熔融过程是热力学一级相转变过程,与低分子晶体比较可有结晶程度的差别,没有本质的不同

11.为什么高聚物会出现熔限(边熔融边升温的现象)

答:这是由于在结晶聚合物中存在着完善程度不同的晶体:

(1)晶粒的大小不同;(2)晶区内部大分子有序排列的程度不同。

结晶熔融过程是由分子链排列的有序化向无序化转变的过程。当聚合物受热后,结晶不完善的晶粒、有序化排列不充分的结晶区域由于稳定性差,在较低的温度下就会发生熔融,而结晶比较完善的区域则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才会熔融。所以在通常的升温速率下高分子结晶不可能同时熔融,只会出现一个较宽的熔限。12.聚合物熔点的影响因素

答:三大影响因素:(1)高分链结构对Tm的影响(2)稀释效应与晶片厚度对Tm的影响(3)结晶温度对Tm的影响

13.分子运动的时间依赖性与温度依赖性

答:分子运动的时间依赖性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外场(力场、电场、磁场)作用下,聚合物从一种平衡态通过分子运动过渡到另一种与外界条件相适应的平衡态总是需要时间的现象(无法瞬时完成)。

分子运动的温度依赖性表现为升高温度对分子运动具有双重作用:一、增加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二、体积膨胀增加了分子间的自由体积

14.Tg,Tm,Tf,Tb,Td的定义与使用价值

答:玻璃化温度Tg :定义:是聚合物由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转变温度,也是链段冻结或解冻的温度。使用价值:是非结晶聚合物作为塑料使用的最高温度,是作为橡胶使用的最低温度。

熔点Tm:定义:平衡状态下晶体完全消失的温度。使用价值:是晶态聚合物用

于塑料和纤维时的最高使用温度,又是它们的耐热温度和成型加工的最低温度。粘流温度Tf:定义:是聚合物由高态向粘流态转变的转变温度,也是大分子解冻,熔化后发生粘性流动的温度。使用价值:是非结晶聚合物成型加工的最低温度

热分解温度Tb:定义:在加热条件下,聚合物开始发生分解、降解等化学反应的温度。使用价值:是聚合物材料成型加工的最高温度。

脆化温度Td:定义:在受强外力作用进,聚合物从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时的温度。使用价值:是塑料、纤维使用的最低温度

15.增塑剂为什么会使Tg降低?

答:低分子量的增塑剂有比纯聚合物更多的自由体积;增塑剂和聚合物自由体积有加和性;增塑后的聚合物比单纯的聚合物有更多的自由体积;Tg之下为等自由体积状态(fg=2.5%);必然导致增塑的聚合物要进入玻璃态必须冷到更低的温度。

16.玻璃化转变的实质

答:(1)Tg值不固定,与热历史有关。(2)转变的级数(3)平衡问题(4)分子运动的松弛(5)多重结构。结论:Tg是许多转变的总结果。

17.聚合物制品的热处理的两个手段及意义

答:(1)退火(2)淬火

退火——在聚合物成型时采用较慢的冷却速率或者成型后将制品在较高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可以使结晶充分、完善,晶粒增大,从而使制品的结晶度和熔点增加。

淬火——在聚合物成型过程中将聚合物熔体迅速冷却至低温,避开快速结晶区域,从而降低结晶度和结晶完善程度,使熔点下降。

第六章橡胶弹性

一、名词解释

1.高弹性:橡胶处于高弹态显示出的弹性,其特点是弹性的模量很小形变很大,

形变是个力学松弛过程且形变时伴有热效应。

2.熵弹性:理想高弹性等温形变过程,只引起熵变,对内部保持不变,即只有

熵的变化对理想高弹性的弹性有贡献,这种弹性称为熵弹性。

3.理想弹性体:等温形变过程中内能保持不变的弹性体为理想弹性体。

4.热塑性弹性体:一种兼有塑料和橡胶特性、在常温下显示橡胶高弹性、高

温下又能塑化成型的高分子材料------也称为第三代橡胶。

5.永久变形:由于粘性流动是不能回复的,因此对线形高聚物来说,当外力除

去后总会留下一部分不能回复的形变,称为永久变形

6.仿射形变假定:在橡胶弹性体的统计推导中,假定橡胶交联网中的交联点在

形变前后都是固定在其平均位置上的,形变时,这些交联点与橡胶试样的宏观变形相同的比例移动,此为仿射性变假定。

7.真应力:由测量瞬间负荷和截面积计算得到的应力。

8.热弹效应:橡胶被拉伸时会发热,回缩时会吸热,而且伸长时的热效应会随

伸长率而增加。

9. 热弹转变现象:当伸长率小于10%时,F 对T 的曲线斜率会变成负值的现象。

10. 贮能函数:???? ?

?-++=322211222121λλλλνkT W 11. 橡胶状态方程:()λλν222121-=-kT o t t ,()λλν23

2232-=-kT o t t ,()

λλν212313-=-kT o t t

二、问题

1.提高橡胶耐热性的手段和耐寒性的手段

答:提高耐热性手段:i 、改变橡胶的主链结构;ii 、改变取代基的结构;iii 、改变交联链的结构。

提高耐寒性的手段:降低Tg ,避免结晶

2.高弹性的特点,为什么聚合物具有高弹性,在什么情况下要求聚合物充分体现高弹性,什么情况下应设法避免高弹性

答:特点:A 、弹性形变大B 、弹性模量小C 、弹性模量随绝对温度的增高成正比增加。D 、形变时有明显的热效应

适度交联可以阻止分子链间质心发生位移的粘性流动,使其充分显示高弹性。

3.形变时伴有热效应的原因

答:恒温可逆过程: dQ=TdS,

当拉伸时dl>0, dS<0,dQ<0 拉伸放热,

回缩时 dl<0, dS>0, dQ>0 回缩吸热

这就解释了橡胶在拉伸中会放热的道理,也称为橡胶弹性的热效应(热弹效应)

4.热弹倒置现象及校正方法

答:在拉伸比 < 10%时,出现应力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的情况。称为热弹倒置现象。

校正方法:以实验温度下的未应变长度为基础计算出实际的伸长率,这时不同温度下的应力-伸长率曲线均通过原点,任何给定应变下的力都几乎精确地正比于绝对温度。从而消除热弹倒置效应。

5.解释为什么聚合物的高弹性具有气、液、固三态的特征

答:作为橡胶的高分子具有柔性、长链结构,使其卷曲分子在外力作用下通过链段运动改变构象而舒展开来,除去外力双恢复到卷曲状态。

橡胶的适度交联可以阻止分子链间质心发生位移的粘性流动使其充分显示高弹性。

6.热塑性弹性体的结构特征并举例

答: 嵌段共聚型 TPE 。Tg 较低、显示橡胶弹性-----为“橡胶段(软段)”作“分散相” ;Tg 或Tm 较高的约束成分-----为“塑料段(硬段)”作“连续相” 。例:阴离子聚合得到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 )三嵌段共聚物。其中: PB 为“橡胶段(软段)”作“分散相” ;PS 为“塑料段(硬段)”作“连续相” ; 共混型 TPE 。共混技术有三种:简单机械共混、部分动态硫化共混、动态硫化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完整版)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完整版)郭庆光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l 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l 信息:看作是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获得确知的讯息或关于事物的确定状态、l 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l 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等。l 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l 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l 社会关系论:着重分析受众成负日常的社会关系对其媒介信息接收行为的影响(受众成员的种种社会关系,左右着他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从而制约着大众传播的效果。l 社会责任理论:传播媒介在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在社会为它提供自由保障的环境中,还应主动地积极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换句话说,在没有“他律”的情况下自觉地进行

“自律”,在没有外来约束、外来控制的条件下自觉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l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l 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l 象征行为: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这种行为一般是通过使用象征符来传达象征意义实现的。l 象征性社会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它是一种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象征性社会互动具有价值性、动机性和行为取向性,对实际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l “5W”模式: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1948 年提出。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意义: 1、传播史上第一个关于传播过程的模式,开传播学模式研究的先河。 2、确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局限性:角色和关系固定化,认为传播过程是传播者有意图的劝服受传者的过程。单向直线传播模式缺乏互动性。l 香农>意见领袖 Step flowhyPothesis)。它使人们认识到大众媒介渠道和人际传播渠道在人们信息获取和决策(态度形成和转变以及具体的行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外美史名词解释 1、意大利学院派: 1590年,意大利画家卡拉契兄弟创办了著名的波伦亚学院,旨在传承文艺复兴大师的传统,总结前人经验,培养年轻的美术家,并制定艺术法规,强调绘画标准, 避免样式主义和卡拉瓦乔的影响。由于这种办学原则明显缺乏创新精神,带有折衷主义的特点。故而题材较狭窄,多描绘宗教与神话,在技法上重素描轻色彩。可是对以后的古典主义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折衷主义: 这是17世纪意大利学院派美术的基本特色。主张绘画应有的最高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格累乔的典雅与风韵、威尼斯画派的色彩等等。这种企图培养新的艺术人才的办学思路与模式明显是综合了各家之长的折衷主义。 3、卡拉瓦乔主义: 17世纪由于卡拉瓦乔在当时欧洲画坛的巨大影响,吸引了相当多的敬慕者与追随者,他们的作品深受其艺术感染,无论是题材范围、画面明暗对比、人物写实手法等,多倾向于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风格,故被称为卡拉瓦乔主义。 4、意大利地方画派: 17世纪意大利的现实主义画坛除了最具影响的卡拉瓦乔之外,还有颇具实力的有现实主义倾向的地方画派和画家:如热那亚画派(代表人物是斯特劳斯)、曼图亚画派(以多菲奇为代表)、那不勒斯画派(萨·洛撒为代表),另外还有威尼斯画派、佛罗伦萨画派和罗马画派等。 5、巴洛克艺术: 17世纪流行的艺术风格之一。这种风格最早产生于意大利的罗马,曾弥漫于欧洲的天主教国家。“巴洛克”这个派生词的由来说法不一:一说来自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意指不圆的珠子;一说来自意大利语,有任意奇特、怪诞或推论上错误的含义。这个带有贬意的称呼是18世纪的古典主义理论家对这种艺术倾向的蔑视。 6、荷兰小画派: 17世纪的荷兰除了哈尔斯与伦勃朗这样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以外,还涌现了一批出色的画家。他们被称为“荷兰小画派”的原因有二:第一是画幅较小,适宜于市民阶层装饰居室;第二是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代表画家有:格拉尔德. 特鲍赫、皮特. 德. 霍赫、和加布里尔. 梅蒂绥等。 7、团体肖像画: 17世纪的荷兰美术除了单幅肖像画外还盛行团体肖像(群像)画,订件者往往要求画家对每个人都给以平等的表现机会,这就会使画家不能安排中心人物和一定的情节来统一画面与构图。但是,天才的肖像画家哈尔斯却突破了传统的呆板、平整的布局,尽量将人物安排的错落有致,营造出一种极其热烈的气氛。代表作品如《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等。 8、西班牙“黄金时代”: 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美术人才辈出并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1560-1700)。他的繁荣主要得益于三个条件:一是西班牙文学的有力影响(文学家塞万提斯和戏剧家维加);二是地方画派中现实主义力量的存在和发展;三是意大利卡拉瓦乔艺术的影响。这个时期西班牙绘画的艺术特点是反映生活、表现时代和民族精神。代表画家有里韦拉、苏巴兰和委拉斯贵支。 9、“波德格涅斯”: 17世纪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城流行的一种画风(即西班牙的卡拉瓦乔主义)。波德格涅斯这一名词含有小酒店和小饭馆之意,由于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们瞧不起描绘下层人民生活的风俗画,于是以嘲弄的口吻把这类作品通称为“波德格涅斯”的绘画。委拉斯贵支就曾受到过这种画风的影响。作品有《卖水的人》、《早餐》、《音乐师》等。 10、罗可可: 18世纪上半叶,法国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样式。那种对岩洞、贝壳、钟乳石的模仿手法,被称为罗可可风格。它从巴洛克艺术的背景中演变出来,同时又反对巴洛克的豪华壮观,既繁华纤秀、浮华做作、矫揉妩媚,又愉悦亲切、轻快优雅,可

外国美术史知识点汇总

《外国美术史》知识点汇总 1、埃及古王国时期的美术以(金字塔建筑)和雕刻最为突出。 2、古埃及有两大神庙,分别是(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 3、古埃及雕刻程式为(正面律)。 4、古埃及的浮雕和壁画都有严格的制作程式,画面体现出强烈的(秩序)感。 5、(《纳菲尔提提王后像》)被称为埃及历史上最美的女性雕像。 6、古希腊建筑的基本形制是(围柱)式。 7、古希腊三种基本柱式包括(多利克)式、(伊奥尼亚)式、(科林斯)式。 8、希腊人献给雅典娜的神庙是(巴底农神庙)。 9、带领建造雅典卫城的雕刻家是(菲迪亚斯),《命运三女神》是其代表作。 10、波留克列特斯制定的标准人体比例是头与人体之比为(1):(7),他的雕刻范例是(《持矛者》)。 11、《拉奥孔》是(希腊化)时期的希腊雕刻代表作。 12、古罗马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广泛使用(拱券)结构,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万神庙)。 13、古罗马最大的椭圆形竞技场是(科洛西姆竞技场)。 14、中世纪艺术又被称为(基督教)艺术”。 15、拜占庭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圣索菲亚)大教堂。 16、(大型彩色玻璃窗)取代墙面是哥特式教堂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17、巴黎圣母院属于(哥特)式建筑。 18、拜占庭式教堂内部装饰的主要形式分别是(马赛克镶嵌画)。 19、意大利画家(乔托)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美术的分水岭。 20、《维纳斯的诞生》和《春》是(波提切利)的代表作。 21、米开朗基罗最著名的天顶画作品是(《创世纪》)。 22、提香是(威尼斯)画派的主将。 23、尼德兰画家(扬·凡·埃克)对油画方法作了重要改进,被称为“欧洲油画之父”。 24、德国文艺复兴最伟大的油画家和版画家是(丢勒)。 25、意大利巴洛克艺术最杰出的代表是(贝尼尼),他设计了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和柱廊。 26、法国罗可可艺术的主要代表画家是华托和(布歇)。 27、《纺织女》、《宫娥》的作者是17世纪西班牙著名画家(委拉斯贵支)。 28、十七世纪的巴洛克艺术在绘画方面的杰出代表是佛兰德斯艺术家(鲁本斯),代表作是《抢劫留西帕斯的女儿》。 29、《夜巡》是荷兰现实主义画家(伦勃朗)的代表作,其成名作是(《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 30、十七世纪意大利现实主义艺术的代表画家是(卡拉瓦乔),被称为“推开十七世纪大门的人”。 31、十七世纪法国画家(拉图尔)以烛光、火把作为其艺术表现的核心。 32、《吉普赛女郎》是十七世纪荷兰杰出的肖像画家(哈尔斯)的代表作。 33、法国新古典主义的代表画家是(达维特),代表作《荷拉斯兄弟的宣誓》。 34、(安格尔)是法国古典主义美术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泉》。 35、(库尔贝)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和旗手,“现实主义”一词即得自

外国美术史口诀

外国美术史口诀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中国美术史试题1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时代的美术。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等四类。 5、东汉时代的画像石以山东嘉祥的为代表。 6、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河南等封的。 7、刘宋时画家陆探微创造了“”的清秀绘画形象,而张僧繇则因其创造的形象独具风格,被称为“”。 8、唐代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山水,书写文人情怀。王洽画松石山水则疯癫狂放,创“”之法。 9、我国着名的四大石窟指的是、、和石窟。 10、唐代工艺品中成就最为卓着的首推,殉葬的和驼、动物是其中的精品。 11、论者评宋初两大山水画家谓:“之画,近视如千里之远,之笔,远望不离坐外。” 12、南宋画家梁揩擅绘洗练放逸的“”,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的先河。 13、元代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作者是民间画工等,而纯阳殿的壁画构图则是采用了 的表现形式。 14、明代“派”的代表画家时和。 15、明末画家陈洪绶19岁时创作的,其中以为最佳。 16、清初“四僧”指的是、、、。 17、“扬州八怪”大致分三类,其中一类是丢官后来扬州的文人,如、等人。 18、清代三大木板年画产地是、、。 19、近代画家任伯年注重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结合,创造了的新画风。 20、“从来没有一个画家像他这么努力与绘写社会生活……”这是郑振铎对《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的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A、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A、吐鲁番晋墓 B、昭通霍氏墓 C、安丘冬寿墓 D、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吉登斯提出) 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13、新闻事实(00、01考)——指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14、新闻真实——新闻完全符合现实中相对应的客观事实,也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所报道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那件对应着的事实完全一致。 15、新闻真实性(98、00、05考)——指新闻具有的最基本的特性,即与现实中对应着的事实相符合的那种本质特性。 16、现象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外部形态上完全相符。 本质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现实真实——指新闻事实真是再现了现实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历史真实——指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为历史所肯定。 17、客观报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偏不倚、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发表任何意见。 18、新闻客观性——指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一种打上了传播者思想烙印的客观事实,但它不

《传播学教程》可能涉及的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活动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 息,是指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2、传播:传播学结合社会学和信息科学视点将传播概念的定义为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 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3、系统: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 体。 4、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之间、组织之间、世 代之间、文化之间等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便的隔阂,及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传播隔阂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5、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 的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传播障碍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6、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既是社会科学,也是应用科 学。 7、精神生产:即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形而上学等的语言的生产中, 精神交往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与之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 8、社区: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和发展 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是由人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 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文字、绘画、摄影等。这一系统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 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而对信息的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 3、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话、电视、广播、计算机通信系统等。这些媒介,要求传播者和 接收者都必须使用机器。 4、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人类传播: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 2、符号化(编码):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 号的活动。 3、— 4、符号解读(解码):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 5、能指:也叫意符,指语言的声音形象。它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们对特定 对象事物的概念联系 6、所指:也叫意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 7、符号:是指能够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的事物。符号具有 的三个特征:一是代表事物的形式,而是被符号指涉的对象,三是对符号意义的解释8、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 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人在与自然和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和把握对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并从中抽象出意义。 9、情景意义:是由一系列情景符号及其相互组合所形成的意义。 10、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 总称,它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进行的场景,广义上也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多处的环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简答题共68题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42题) 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1000年之久。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等。 2、罗马式建筑: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 3、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代表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在欧洲的历史上,实际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 5、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与基督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他的世俗性。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美。 6、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发明了“渐隐法”(用模糊的轮廓与柔和的色彩使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成功地表现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考。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 7、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英雄主义、被压抑的力量与悲壮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人体的表现力。雕塑名作有《大卫》《摩西》,绘画有《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8、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其作品优雅、秀美,笔下的人物具有温和、高贵的气质,尤其以描绘圣母的形象著称。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的标准之一,代表作有《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等。 9、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以威尼斯为中心形成的著名画派。十分强调色彩的运用,画面绚丽,宗教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完全世俗化了,具有享乐主义的情调。代表画家有贝利尼、乔尔乔纳、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等人。 10、提香: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巨匠,其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奔放,画面响亮,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他首度挖掘出油画语言的全部可能性,使画布油彩成为以后西方艺术的主要媒介,因此被称为西方油画之父。代表作有《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圣母升天图》等。 12、巴洛克: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后流行于全欧洲,其主要特征有:1、服务于

传播学 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模式 59 所谓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双重性质:1.模式与现实事物具有对应关系,但又不是对现实事物的单纯描述,而具有某种程度的抽象化和定 理化性质。 2.模式与一定的理论相适应,又不等于理论本身,而是对理论的一种解释或素描,因此,一种理论 可以有多种模式与之相对应。 模式虽然具有不完全性,但它是人们理解事物、探讨理论的一种有效方法。 抽样 280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出部分样本,以这部分样本作为对象实施的调查,其结果可用于推论对象总体。抽样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抽样,另一种是随机抽样。随机抽样又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以及多级抽样。由于各种原因,抽样调查在部分与总体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误差。大众传播 111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如现代社会中的电视、报纸、广播等。 传播媒介 59 传播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 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 第二,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信息 42 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塔罗瓦尔宣言》 247 该宣言是1981年由代表西方国家垄断大媒介利益的国际性院外活动集团——“世界自由出版委员会”在法国的塔罗瓦尔召集的“自由之声”集会上所发表的。该宣言认为,教科文组织决议将会导致各国政府对新闻出版自由的控制,关于新世界流通秩序的“论争本身对报道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基本原则就是有害的”,西方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付出了过于昂贵的代价,必须坚决予以抵制和反对。 容器人 151 “容器人”是日本学者中野收所提出的观点。他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 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容 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现代社会中忽起忽落、变幻不定的各种流行和大众现象正是“容器人”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具体写照。受众参与理论139 即民主参与理论,该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在美国和欧洲、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该理论是在一般民众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意识不断提高,而现实中又缺乏可以利用的传播资源的矛盾状态下出现的。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其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或平等性。 “上限效果”假说232 该假说由艾蒂玛和克莱因与1977年提出,其观点是: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 某一“上限”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速乃至停止下来。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获得知识的速度快,其“上限”到来的也就早;那些经济地位低者虽然知识增加的速度慢,但随着时间推移最终能够在“上限”上赶上前者。这个假说意味着,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的结果并不是带来社会“知沟”的扩大,而是它的缩小。

外国美术史知识点梳理版

原始美术1.旧石器时代——洞窟壁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史前罗浮宫)、西班牙的阿尔 塔米拉洞窟壁画《受伤的野牛》(史前西斯廷)。 2.中石器时代的美术;拉文特岩画,表现人类活动的情节性绘画。它们以人类狩 猎为主要情节,以表现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为特点,把运动中的形象表现成剪影效果或带状样式,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强调动势,表现狩猎场面中的紧张和活力。构图具有浓厚的情节性和生活气息,但忽略细节刻画,用色单纯。 3.新石器时代的美术成就主要是巨石建筑,英格兰南部的圆形巨石栏“斯通亨治” 是最典型的代表。 古代两河流域美术 4..苏美尔---阿卡德美术;建筑,马赛克。绘画,代表作为乌尔城出土的军旗。 古代埃及美术5.古王国美术(前3000年——前2300年) 雕刻程式(正面率):1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众;2根据人物地位的尊卑决定比例的大小;3人物着重刻画头部,其他部位非常简略;4面部轮廓写实,又有理想化的修饰,表情庄严,感情表现很少;5雕像着色,眼睛描黑,有的眼睛用水晶、石英等材料镶嵌,以达到逼真的效果。 6.《拉蒙霍特普夫妇像》、《老村长像》和《书吏凯伊》是古王国时期写实主义的 杰作。浮雕《纳美尔浮雕石板》 7.中王国美术(前2150年——前1700年): 建筑:门图普太普享殿、方尖碑。 8.新王国美术(前1071年——前332年): 建筑:卢克索神庙和卡纳克神庙。 古代希腊美术9.希腊艺术形成的条件:城邦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体,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希 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温和的希腊气候,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些为希腊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0.古风时期;瓶画黑绘风格(代表作《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和红绘风格 11.古风时期,希腊神庙建筑典型形式----围柱式。又分为多利克式和爱奥尼亚式。 在这两种基础上又创造出一种科林斯式。 12.古典时期;雕刻;米隆《掷铁饼》 13.古典盛期最伟大的雕刻家菲狄亚斯(为巴底农神庙创作的雅典娜女神像旁放的 盾上刻着)《命运三女神》 14.波留克列特斯(是菲狄亚斯的同时代人),写了《法则》一书,系统地阐述了 人体各部分的比例,提出头与人体之比为1:7。 15.古典后期;普拉克西特列斯《赫尔墨斯与小酒神》、《萨提尔》、《尼多斯的阿芙 罗底德》 16.古典后期;史珂珀斯《尼奥贝群像》 17.古典后期最后一位重要的雕刻家;留西波斯《赫拉克列斯》 18.希腊化时期《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纪念打败托勒密舰队的海战,底座做 成战舰的船头,女神的衣服紧贴身体向后扬起,张开双翅像是在欢呼胜利,体现出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心情。衣纹刻的很深,造成较轻的阴影,衣纹贴在身体上的螺旋形变化加强了人物的感动和生命力。 19.《米洛斯的阿芙罗底德》造型具有古典美,融合了希腊古典雕刻中优美与崇高 两种风格。既有菲狄亚斯的庄严崇高,又有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优美抒情。以其空间的体积感和女人体的柔美而具有永恒的魅力。 古代罗马美术20..罗马美术; 建筑;拱券结构——《万神殿》、罗马式——凯旋门、纪念柱(代表作图拉真纪念柱) 欧洲中世纪美术20.拜占庭美术;穹顶结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艺术中最辉煌的成就之一。

传播学几个重点名词解释

传播学重点名词 一、拟态环境(李普曼《公众舆论》)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并首次使用“Pseudo-environment”一词。拟态环境有如下特点:一方面,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另一方面,拟态环境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人们的“主观现实”是在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媒体搭建的“象征性现实”的中介。经过这种中介后形成的“主观现实”,已经不可能是对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产生了一定的偏移,成为了一种“拟态”的现实。 二、把关人(库尔特·卢因) “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率先提出的。他在《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年)一文中,首先提出“把关”(gate keeping)一词。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信息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式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发现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与受众见面。从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或明或暗的影响新闻实践。经怀特、麦克内利等众多学者的深入挖掘研究,最终成为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之一。 三、传播效果的魔弹论和皮下注射论 媒介本身被认为是根据媒介和媒介内容的控制者的意志,以强大的力量去形成舆论和信念、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并指导人们的行为(Bauer and Bauer,1960)。核心观点,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饿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心理战的效果研究则进一步促成了这样一种观点:媒介是万能的,可以随心所欲地影响受众,从而产生巨大的传播效果。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几十年内,大众传媒如报刊、电影、广播等迅速发展并普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人们普遍认为大众传播具有惊人的强大效果,传播研究者认为大众媒介具有"魔弹式"的威力。代表这种观点的理论被称为"枪弹论"、"魔弹论"或"皮下注射论"。这种观点产生的理论背景是当时西方盛行的本能心理学和大众社会理论。本能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正如动物的遗传本能反应一样,是受"刺激—反应"机制主导的,施以某种特定的刺激就必然会引起某种特定的反应。大众社会理论是在孔德、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和韦伯等有关工业化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认为,大众社会中的个人,在心理上陷于孤立,对媒介的依赖性很强,因而导致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力很大。 有关这一理论的研究大都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结论,并未经过严密的科学调查与验证。这种理论过分夸大了大众媒介的影响力,同时也忽视了受众对大众传播的自主权的前提。受众是具有高度自觉的主人,他们对信息不仅有所选择,而且还会自行决定取舍。此外,这一理论还忽视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社会因素。传播效果与当时当地的社会环境、媒介环境、群体心态、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不能把传播效果放到"真空"中去考察。 除此之外,欧洲国家的广告客户、内战时期的独裁国家以及俄国新革命制度对媒介的利用都证实了媒介万能这样一种观点。人们已经倾向于认为媒介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同时期盛行的本能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也从另一个角度支持了媒介万能的说法。实际上,这种效果观是很片面的,是“不分时间和地点,不讲环境条件和对象,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和神化的错误观点…”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简答题共68题

外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42 题) 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 1000年之久。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等。 2、罗马式建筑: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 3、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代表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在欧洲的历史上, 实际是指 14 世纪到 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 5、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与基督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他的世俗性。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美。 6、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发明了“渐隐法” (用模糊的轮廓与柔和的色彩使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成功地表现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考。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 7、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英雄主义、被压抑的力量与悲壮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人体的表现力。雕塑名作有《大卫》《摩西》,绘画有《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8、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其作品优雅、秀美,笔下的人物具有温和、高贵的气质,尤其以描绘圣母的形象著称。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的标准之一,代表作有《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等。 9、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以威尼斯为中心形成的著名画派。十分强调色彩的运用,画面绚丽,宗教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完全世俗化了,具有享乐主义的情调。代表画家有贝利尼、乔尔乔纳、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等人。 10、提香: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巨匠,其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奔放,画面响亮,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他首度挖掘出油画语言的全部可能性,使画布油彩成为以后西方艺术的主要媒介,因此被称为西方油画之父。代表作有《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圣母升天图》等。 12、巴洛克:巴洛克艺术产生于 17 世纪的意大利,后流行于全欧洲,其主要特征有: 1、服务于教会上层和宫廷贵族,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2、极力打破和谐与平静,饱含激 情和强烈的运动感。 3、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讲究光线的运用,追求戏剧性效果。4、强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全部名词解释

传播学专业·考研·110个名词解释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 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9.“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③社会系统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11.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12.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13.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引入了“反馈”机制。 14.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15.“传播单位”: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 16.编码和译码(或解码):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译码:表述-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 17.基本群体:也叫初级群众、首属群体,指家庭、邻里、亲密伙伴等。 18.参照群体:个人未必置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19.马莱茨克的传播模式:传播结构的四大要素并没有变,但各个要素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被勾画出来了,社会与传播之间的关系展开了。传者方面,记者编辑都有主动性,反过来又承受着“讯息的压力”,媒介的压力。有三个层面的制约和影响:个人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受者方面,与传者对应,也不能不对大量信息进行“内容选择”,受者同样受到“媒介压力”。“感觉和效果”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讯息作用于受者,受者也反作用于讯息。与传者一样,

外国美术史经典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将西方基督教文化与东方波斯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居统治地位达1000年之久。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如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等。 2、罗马式建筑: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 3、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代表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在欧洲的历史上,实际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 5、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与基督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他的世俗性。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

美。 6、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发明了“渐隐法”(用模糊的轮廓与柔和的色彩使一个形状融入另一个形状之中),成功地表现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考。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 7、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他的作品充满英雄主义、被压抑的力量与悲壮的激情,充分发挥了人体的表现力。雕塑名作有《大卫》《摩西》,绘画有《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建筑有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8、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其作品优雅、秀美,笔下的人物具有温和、高贵的气质,尤其以描绘圣母的形象著称。他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后来学院派的标准之一,代表作有《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等。 9、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以威尼斯为中心形成的著名画派。十分强调色彩的运用,画面绚丽,宗教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完全世俗化了,具有享乐主义的情调。代表画家有贝利尼、乔尔乔纳、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等人。 10、提香: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的巨匠,其作品色彩强烈,笔触奔放,画面响亮,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他首度挖掘出油画语言的全部可能性,使画布油彩成为以后西方艺术的主要媒介,因此被称为西方油画之父。代表作有《乌尔宾诺的维纳斯》《圣母升天图》等。

传播学期末考试复习and简答题集合名词解释等

传播学攻略 一般来说,传播研究的重点是符号学传播媒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书上其余的就不用看了, 符号学:两个人物索绪尔巴尔特 1、媒介主要是麦克卢汉的一些理论,如: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地球村 2、人内传播:象征性社会互动(米德主我客我、库利“镜中我”) 3、人际 4、群体: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只知道大众社会理论是什么就行了) 5、组织传播集群行为 6、大众公众群体区别 7、大众传播,主要是效果,如效果研究的几个阶段、主要理论和人物 名词解释: 第三章: 1.符号:任何事物主要它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符号。符号分为信号和象征符。 2.意义: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3.语境:又叫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务、条件或因素的总称。 4.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5.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米德“主我客我”,库利“镜中我”) 6.文化: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 第七章: 1.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电子乌托邦思想:认为网络可以解决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的倾向。 3.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第八章: 1.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2.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 3.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4.传播者: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发起人,是借助某种手段或工具、通过发出信息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5.大众传媒、大众传播者: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介机构是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专业组织,其生产规模巨大,受传者广泛。 6.技术:技术即达到实践目标为目的的知识体系,其中包括操作手段和工具。 7.把关人:传媒组织的一道关口,是一个取舍的标尺,使到达受众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

外国美术史试题及标准答案到5套

一、填空题 1、人类最早的造型艺术产生于(),即距今三万到一万多年之间。欧洲大陆的旧石器时代美术主要包括和。新石器时代的欧洲主要艺术遗迹是 。 2、世界最着名的两处史前时期的洞窟壁画是法国的和西班牙 的。 其中,出现了人类的形象。原始洞窟壁画常用的色彩是色和色。 3、欧洲中石器岩画以西班牙的岩画最为突出。 4、《受伤的野牛》是(国)的洞窟壁画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5、被称之为“原始的维纳斯”的着名代表作,是在维也纳附近的出土的女性雕像。它反映了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的人类对的关注。 6、原始社会女性小雕像的代表作品有和。是一件刻在牛肩胛骨上的着名史前线刻艺术作品。 7、埃及人相信“灵魂永生”,故对埃及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8、20世纪以来西方最有势力的艺术起源的学说是。首创这一理论的是英国人类学家。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是流行于的学说,、等人都持有这一观点。艺术起源于劳动的主要理论依据来源于俄国的 和、的一些论述。游戏说由德国美学家提出,由所发展。 9、新石器时代是一个以为中心的实用美术的时代。欧洲新石器时代美术的主要成就是。其中最着名的是国南部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圈,被称为 。 10、人类文明的初期在东西半球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形成了流域、流域、 流域、流域以及墨西哥、玛雅几大文明。 11、埃及艺术是围绕着人死后的生活而展开的,因此有人称埃及的艺术为 “”。 12、埃及早期王国时期表现上埃及战胜下埃及的着名艺术遗物叫做。 7、古埃及雕刻程式在()时期就已形成,此后被当作典范沿袭下来。 8、古埃及金字塔经历了一个从到,最后到方锥形金字塔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9、古埃及三大金字塔指得是金字塔、金字塔和金字塔。 10、埃及古国王时期写实主义雕刻杰作是《》和《》此时的着名壁画 是梅杜姆墓室壁画的边饰。 11、中王国时期埃及美术中出现了。 12、新王国时期最宏伟的建筑有神庙和神庙。18王朝时期的 神庙在依山而建的陵庙中最富有特色。 13、胸像是新王国时期最优美的雕塑。 11、美术史上最长的历史浮雕场面,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浮雕。 12、“爱琴文化”在艺术史上又被称为文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