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医学工程基础

生物医学工程基础

生物医学工程基础
生物医学工程基础

?定义:为了统一描述人体各部分以及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特规定一标准姿势,称为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前方,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向前方。

?运动系统的总论

1、组成: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约占成人体重的60%。骨:在运动中,骨起着杠杆作用。

关节:关节是运动的枢纽。

?骨骼肌:骨骼肌是动力器官。

2、运动的产生:骨骼肌附着于骨上,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产生收缩与舒张,以关节为支点牵引另一骨改变位置,从而产生运动。

3、运动系统的主动部分: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的骨骼肌。

运动系统的被动部分:骨和关节。

?一、骨学

?组成:成人有206块骨,由骨连结相连,形成骨骼。?骨骼的功能:1)支持体重;2)保护内脏;3)赋予人体基本形态。

1、骨的分类

?根据骨在体内的位置: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类。?根据骨的发生:膜化骨和软骨化骨2类。

?根据骨的形态: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4类。?分层:骨膜内层和骨膜外层。

骨髓:充填在骨髓腔内和骨松质空隙中的松软的固有结缔组织,有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

(1)红骨髓:胎儿和幼儿的骨髓内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呈红色称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2)黄骨髓:5岁以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所代替,呈黄色称为黄骨髓,失去造血能力。

6、颅骨

1)颅骨的组成

(1)颅骨由23块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中耳的3对听小骨未计入)。

(2)颅骨可分为上部的脑颅骨和下部的面颅骨,二者以眶上缘和外耳门上缘的连线为其分界线。

(3)脑颅骨构成容纳脑的颅腔;面颅骨围成眶腔、鼻腔和口腔。

?颅盖骨的三个缝

1、冠状缝:额骨与2块顶骨之间形成的缝。

2、矢状缝:2块顶骨之间形成的缝。

3、人字缝:2块顶骨与枕骨之间形成的缝。

2)新生儿颅的特征

(1)脑颅比面颅大得多:胎儿时期咀嚼和呼吸器官的发育迟于脑及感觉器官的发育。新生儿面颅占全颅的1/8,而成人为1/4。(2)颅囟:新生儿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缝间充满

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称颅囟。

?前囟(额囟):最大,位于矢状缝与冠状缝相交处,1

个,在出生后l-2岁时闭合。

?后囟(枕囟):位于矢状缝与人字缝相交处,1个,在

出生后不久闭合。

?蝶囟:位于顶骨前下角,2个,在出生后不久闭合。

?乳突囟:位于顶骨后下角,2个,在出生后不久闭合。

7、四肢骨的组成: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

1)上肢骨

(1)上肢带骨:肩胛骨2、锁骨2

(2)自由上肢骨:肱骨2、尺骨2、桡骨2、手骨(腕骨

16、掌骨10、指骨28)

2)下肢骨

(1)下肢带骨:髋骨2

(2)自由下肢骨:股骨2、髌骨2、胫骨2、腓骨2、足

骨(跗骨14、跖骨10、趾骨28)

8、躯干骨的组成

9、椎骨

胸椎的一般形态结构: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组成。

1)椎体: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内部是松质,表面是密

质。

2)椎弓:呈弓形,由椎弓根和椎弓板组成。

(1)椎弓根:紧连椎体的缩窄部分。

(2)椎弓板:由两侧椎弓根向后内伸展形成。

?11、肋

1)肋的总论

肋属于扁骨,由肋骨与肋软骨组成,共12对,分为

真肋,假肋和浮肋。

(1)第1-7对肋的肋软骨借胸肋关节直接与胸骨连接,

称真肋。

(2)第8-10对肋的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

肋弓,称假肋。

(3)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浮肋。

(4)12对肋的后端借肋椎关节与12块胸椎相关联。

(5)肋与肋的间隙称为肋间隙。

?1)骨性胸廓各骨的连结

(1)肋椎关节:肋骨后端与胸椎之间的关节,包括肋头

关节和肋横突关节。

(1.1)肋头关节:肋头关节面与相应胸椎的上肋凹和上

位胸椎的下肋凹形成的关节。

(1.2)肋横突关节:肋结节的关节面与相应胸椎的横突

肋凹形成的关节。

(2)胸肋关节:由第1-7肋软骨与胸骨相应的肋切迹形

成的关节。

(3)关节突关节:由相邻椎骨的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形

成的关节。

?13、脊柱

1)组成: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以及它们之间

的连结。

?(3)前面观

椎体从上至下逐渐增大,至第二骶椎又迅速变小。这

是椎体的负荷由小到大,经骶骨耳状面借骶髂关节和髋关

节将负荷传给下肢的反映,是人体直立所造成的不同于四

足动物的一种表现。

?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及其生理意义

(1)四个生理弯曲:颈曲和腰曲凸弯向前;胸曲和骶曲

凸弯向后。

(2)生理意义:颈曲支持头的抬起;腰曲使身体重心的

垂线后移,以维持身体的前后平衡,保持稳固的直立姿势;

胸曲和骶曲在一定意义上扩大了胸腔和盆腔的容积。

?二、骨连结

?2、分类: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关节)

1)直接连结:两骨之间无间隙,不活动或仅有少许活动。

分三种类型。

(1)纤维连结:两骨之间借助纤维结缔组织连接起来。

有两种形式。

①韧带连结:如小腿骨间膜、前臂骨间膜、棘间韧带等。

②缝:如颅骨的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等。

(2)软骨连结:两骨之间以软骨相连接叫软骨连结。分

两种类型。

(软骨组织属结缔组织的一种,由软骨细胞和间质构成,

由于间质的成分不同,又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力

软骨)。

①透明软骨连结:如长骨的骺软骨。多见幼年发育时期,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骨化形成骨性结合。

②纤维软骨连结:如椎间盘和耻骨间盘等,能做轻微的

活动。

关节的三个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关节软骨的功能

(1)使关节头和关节窝的形态更为适应。

(2)因软骨表面光滑,可减少摩擦,使运动更加灵活。

(3)软骨具有弹性,可承受负荷和缓冲震荡。

?2)关节盘:有些关节腔内生有纤维软骨板,将关节腔分隔为上、下两部分,这个纤维软骨板称为关节盘。如胸锁关节、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的主要功能

(1)使关节头和关节窝更加适应。

(2)关节运动可分别在上、下关节腔进行,从而增加了运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具有缓冲震荡的作用。

3)关节唇:围在关节窝的周缘,由纤维软骨构成的环称为关节唇。如肩关节、髋关节。

?关节唇的主要功能

(1)加深关节窝。

(2)增大关节面。

(3)增加关节的稳固性。

4、关节的运动:由关节面形态的复杂性、关节运动轴的数量和位置决定关节的运动形式和范围。共有5种形式1)移动:一个骨关节面在另一个骨关节面的滑动。

2)屈和伸:指关节沿冠状轴进行的运动。运动时,关节的两骨之间的角度变小称为屈,反之,角度增大称为伸。3)收和展:指关节沿矢状轴进行的运动。运动时,骨向正中矢状面靠拢称为收,远离正中矢状面称为展。

4)旋转:指关节沿垂直轴进行的运动。分为旋内和旋外。5)环转:关节头在原位转动,骨的远端作圆周运动,运动时全骨描绘成一圆锥形的轨迹。环转运动实际上是屈、展、伸、收的依次连续运动。

? 3)肌的作用

(1)对抗:围绕一个运动轴作用相反的两组肌叫做拮抗肌,但在运动时,一组肌收缩的同时,与其对抗的肌则适度放松并维持一定的紧张度,二者对立统一。

(2)协同:在完成一个运动时,除了主要的运动肌(原动肌)收缩外,尚需其它肌配合共同完成,这些配合原动肌的肌叫协同肌。

(3)共济:有一些运动,在原动肌收缩时,必须有另一些肌固定附近的关节,以防原动肌产生不必要的动作,这些不直接参与该动作而为该动作提供先决条件的肌叫做共济肌。

?6)心间隔

?(1)心间隔包括房间隔和室间隔。心内部被房间隔和室间隔分为互不相通的容纳动脉血的左半心和容纳静脉血的右半心。每半心又分为心房和心室,故心有4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

?(2)房间隔:位于左、右心房之间,房间隔右侧面中下部有卵圆窝。卵圆窝是胎儿时期卵圆孔闭合后的遗迹,形成于胎儿出生一年后,是房间隔最薄弱处,也是房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

?(3)室间隔:位于左、右心室之间,分为肌部和膜部两

部分。肌部:占据室间隔的大部分,较厚;膜部:位于心

房与心室交界处,较薄,是室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

?7)心瓣膜

心瓣膜是由心内膜向心腔内折叠而成,共4个心瓣膜。

(1)二尖瓣:左心房、左心室借二尖瓣相通。

(2)三尖瓣:右心房、右心室借三尖瓣相通。

(3)主动脉瓣:左心室借主动脉瓣与主动脉相通。

(4)肺动脉瓣:右心室借肺动脉瓣与肺动脉相通。

?二、体循环(大循环)

1、途径

2、特点:路程长,阻力大,压力高,由左心室博出血液。

3、作用:完成物质交换,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三、肺循环(小循环)

1、途径

2、特点:路程短,阻力小,压力低,由右心室博出血液。

3、作用:完成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动脉韧带:在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有一纤维性的韧

带,连于主动脉弓下缘,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

迹。

?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若在出生后6个月尚未闭锁,

则称动脉导管未闭,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

?2、主动脉弓从右向左发出3大分支

1)头臂干:为一粗短干,向右上方斜行至右胸锁关节后

方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2)左颈总动脉

3)左锁骨下动脉

1)颈总动脉

2)锁骨下动脉

?2、影响静脉血回流的因素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当血量增多或容量血管收缩时,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升高,静脉回心血量增多。

2)心脏收缩力:心脏收缩力越强,射血时心室排空较完

全,在心舒期心室内压就较低,对心房和大静脉内的血液

的抽吸力也较大,回心血增多。

3)呼吸运动: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加,胸腔内的大静脉

和右心房更加扩张,有利于外周静脉的血液回流至右心

房,呼气时相反。

4)骨骼肌的运动:肌肉收缩可对肌肉内和肌肉间的静脉

发生挤压,使静脉血流加快,同时,静脉瓣使静脉内的血

液只能向心脏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可使静脉回心血量增

加。

5)体位改变:当人体立位时,由于重力作用,身体低垂

部分静脉扩张,容量增大,回心血量减少。

3、静脉分为心的静脉、肺循环的静脉和体循环的静脉。

?1)肺循环的静脉

肺静脉起自肺门,向内穿过心包,注入左心房后部,

将含氧量高的动脉血输送到左心房。

肺静脉:每侧两条,分别为左肺上静脉、左肺下静脉和右

肺上静脉、右肺下静脉。

?3)淋巴干:淋巴管汇合成淋巴干,包括左、右支气管纵

隔干、左、右锁骨下干、左、右颈干、左、右腰干、1条

肠干,共9条。

4)左(右)静脉角:由左(右)颈内静脉和左(右)锁

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成左(右)头臂静脉,汇合

处的夹角称为左(右)静脉角。

5)淋巴导管:淋巴干汇合成2条淋巴导管,即胸导管和

右淋巴导管,胸导管注入左静脉角;右淋巴导管注入右静

脉角。

?淋巴液的收集路径

?3)脊髓的内部结构

(1)组成:灰质和白质。在横切面上,可见脊髓中央管,围绕脊髓中央管周围是“H”形的灰质,灰质的外面是白质。

(2)灰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位称灰质。前部扩大为前角;后部狭细为后角。

(3)白质:在中枢部,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称白质。(4)脊髓白质的三个索:白质借脊髓的纵沟分为三个索。

①前索: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的白质为前索。

②外侧索:前、后外侧沟之间的白质为外侧索。

③后索:后外侧沟与后正中沟之间的白质为后索。

?4)脊髓的被膜

脊髓的表面有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脊膜、脊髓的蛛网膜和软脊膜,它们对脊髓起着营养、支持和保护作用。

?2)脑的被膜

脑的表面有三层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脑膜、脑的蛛网膜、软脑膜。

(1)硬脑膜:由二层合成,在某些部位两层分开形成硬脑膜窦。

(2)脑的蛛网膜:蛛网膜与硬脑膜形成硬膜下隙。蛛网膜在硬脑膜窦附近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突入硬脑膜窦,称为蛛网膜粒。脑脊液通过蛛网膜粒渗入硬脑膜窦,归入静脉。

(3)软脑膜:紧贴在脑的表面并深入其沟裂之中,富含神经和血管,对脑起营养作用。蛛网膜与软脑膜形成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内容脑脊液。

?三、周围神经系统

1、起止:一端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脑或脊髓,另一端借各种末梢装置连于身体各系统、器官。

?3)血浆蛋白的组成及其功能

血浆蛋白是多种蛋白质的总称,用盐析法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1)白蛋白:含量最多。其功能:

A、维持血浆的胶体渗透压,保持机体的水平衡。

B、具有运载能力:运载各种正、负离子和某些脂溶性物质。

(2)球蛋白:含量次之,电泳法可再分为αl、α2、β、γ球蛋白。其功能:

A、全部的γ球蛋白和少数β球蛋白是免疫球蛋白,所以球蛋白与机体防御机能相关。

B、具有运载能力:

B1、运载血浆中的脂类。

B2、运载血液中的一些激素和脂溶性维生素。

(3)纤维蛋白原:含量最少,参与血液凝固和纤维溶解。?二、血细胞的生成1、血细胞的生成:由造血干细胞在造血中心经过分化、

发育,成熟为各类血细胞的造血过程。

?红细胞生成过程的四个阶段?中

性粒细胞生成过程的四个阶段

?3、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

凝血过程是一系列连锁的酶促反应过程,凝血过程一

旦启动,各个凝血因子便一个激活另一个,形成一个“瀑

布”式的反应链直至血液凝固。凝血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

个阶段: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凝血酶原激活物包括凝血因子Ⅹa,凝血因子Ⅴ,Ca2+

和血小板第3因子。其中,凝血因子Ⅹ需要多种凝血因子

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而被活化为凝血因子Ⅹa。

2)凝血酶形成

凝血酶原激活物是一种酶,可催化无活性的凝血酶原

变成有活性的凝血酶,即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Ⅱa。

3)纤维蛋白的形成

凝血酶是一种酶,可催化溶于血浆的纤维蛋白原变成

纤维蛋白单体,即凝血因子Ⅰ→凝血因子Ⅰa。

?2)ABO血型的物质基础

A型血:凡红细胞膜上只含凝集原A的血液,称A型血;A

型血的血浆中含有抗B凝集素。

B型血:凡红细胞膜上只含凝集原B的血液,称B型血;B

型血的血浆中含有抗A凝集素。

AB型血:凡红细胞膜上既有凝集原A,又有凝集原B的血

液,称AB型血;AB型血的血浆中既无抗A凝集素,又无

抗B凝集素。

O型血:凡红细胞膜上既无凝集原A,又无凝集原B的血

液,称O型血;O型血的血浆中既有抗A凝集素,又有抗

B凝集素。

?(1)Rh血型的分型

根据人类的红细胞膜上有无凝集原D,分为Rh阳性和

Rh阴性。

?五、心脏的传导系统

1、组成:心脏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

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

支和浦肯野氏纤维网。

?4)心动周期的特点

(1)在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收缩是交替的。

(2)左、右心房(左、右心室)的活动几乎是同步的。

(3)无论心房或心室,收缩期均短于舒张期。有利于心

脏的持久活动。

(4)心率加快时,心肌收缩的时间相对延长,不利于心

脏的持久活动。

?1)第一心音

标志心室开始收缩。音调低沉,持续时间较长(约0.12

秒)。心室收缩力越强,第一心音越响。

?2)第二心音

标志心室开始舒张。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约0.08

秒)。主动脉和肺动脉的压力越高,第二心音越响。

?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1)心室收缩期:半月瓣开放,心室将血液射入大动脉。

心室收缩所作的功分成动能和势能两部分:动能是克服外

周阻力推动大动脉内的血液向外周方向流动;势能是形成

对动脉壁的侧压力,大动脉血压升高,使得大动脉发生弹

性扩张,容积增大。因此,心室射出的血液在射血期内只

有一部分进入外周,另一部分则被贮存在扩张的大动脉

内。

(2)心室舒张期,半月瓣关闭,被扩张的大动脉管壁发

生弹性回缩,势能转变成动能,将在收缩期多容纳的那部

分血液继续向外周方向推动。

?3)血流阻力:血液是一种粘滞性较大的液体,血液在血

管内流动时与血管壁之间产生的内磨擦力,称为血流阻

力。

?4)血压

(1)定义: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

力,即压强。

(2)血压正常值

?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压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

到最高值,此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

?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压下降,在心室舒张末期达

到最低值,此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舒张压。

?6)影响体温正常变动的因素

(1)昼夜节律: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体温最高,波动的幅值一般不超过1℃,体温的这种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昼夜节律。

(2)年龄:儿童和青少年的体温较高;老年人的体温较低。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机制发育还不完善,体温受环境温度影响大。

(3)肌肉活动:使产热量增加,导致体温升高。所以,临床上应让病人安静一段时间以后再测体温。

(4)性别:女子的体温比男子高0.3℃,而且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动。(月经期和月经后的前半期,体温较低;排卵日最低;月经后的后半期,体温升高。孕激素是引起女子排卵后体温升高的主要因素。)

?体热平衡:机体在体温调节机制的调控下,使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以维持正常的体温,即体热平衡。

?散热方式: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2)发汗:汗腺分泌汗液的活动称为发汗,发汗是可以意识到的,有明显的汗液分泌,因此,汗液的蒸发又称为可感蒸发。

?温热性发汗:人体汗腺主要受交感胆碱能神经纤维的支配,乙酰胆碱有促进汗腺分泌的作用。在温热环境下引起全身各部位的汗腺分泌汗液,称为温热性发汗。

?动脉性充血

1)定义: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动脉血输入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为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4、漏出性出血

1)定义:由于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血管壁而漏出于管腔外,称为漏出性出血。

?炎症的主要内容

炎症是损伤和抗损伤的统一过程。

1、损伤:外源性和内源性损伤因子可引起的包括各种组织各种各样的损伤性病变。

2、抗损伤

1)机体发生一系列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环节的反应,以局限和消灭损伤因子,清除和吸收坏死细胞。

2)修复损伤

(1)再生: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组织来修复,可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纤维性修复:由纤维组织来修复损伤,形成瘢痕,不能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二、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和增生

?发生顺序:变质→渗出→增生

?变质属于损伤过程;渗出和增生属于抗损伤过程。

1、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

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或粘膜表面的过程称为渗出。

?渗出过程的主要内容

1)炎症局部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组织受损伤后,微循环发生血液动力学改变,发生顺

序如下:

(1)细动脉短暂收缩:持续仅几秒钟。

(2)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局部血流量增加,导致炎症

性充血。这是急性炎症早期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标志,也是

局部红、热的原因。

(3)血流速度减慢:是血管通透性升高的结果。

(3.1)血管进一步扩张,血流开始变慢,血浆渗出。

(3.2)血流进一步变慢,白细胞游出血管外。

(3.3)血流显著变慢,除白细胞游出外,红细胞漏出,

出现漏出性出血。

?白细胞的渗出过程

白细胞的渗出过程是极其复杂的,经过边集、粘着、

游出和趋化作用等阶段才能到达炎症部位。

(1)边集:随着血管扩张、血流速减慢和血管通透性升

高,白细胞离开轴流,达到血管的边缘部,称为白细胞边

集。

(2)粘着:离开轴流的白细胞先是沿血管内皮滚动,然

后依靠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的表面粘附分子相互识别、相互

作用使内皮细胞与白细胞发生粘着。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

皮细胞上,称为附壁现象。

(3)游出: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的过程称为

游出。粘着于内皮细胞表面的白细胞在内皮细胞连接处伸

出伪足,使整个白细胞逐渐以阿米巴运动方式从内皮细胞

缝隙逸出,最终穿过基膜到达血管外。一个白细胞通常需

2-12分钟才能完全通过血管壁。

(4)趋化作用:游出的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所在部位

作定向移动,称为趋化作用。这些化学刺激物称为趋化因

子。

?一、肿瘤的基本概念

1、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

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细胞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

细胞的克隆性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将新生物形成的局部

肿块,称为肿瘤。

2、非肿瘤性增生:机体在生理或炎症的病理状态下,组

织和细胞的增生,即非肿瘤性增生。

?非肿瘤性增生特点

1)有些增生属于正常新陈代谢所需的细胞更新;有些增

生是针对一定刺激或损伤的反应,都是机体生存所必须

的。

2)所增生的细胞能分化成熟,既能恢复原来正常细胞的

结构和功能。

3)非肿瘤性增生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增生的原因消除

后就不再继续增生。

3、肿瘤性增生:不同于非肿瘤性增生,二者有着本质上

的区别。

?肿瘤性增生的特点

1)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为成熟细胞的能力。

2)表现为形态和功能上的异常。

3)生长旺盛。

4)具有相对的自主性,即使致瘤因素消除,仍能持续性

增生

?3、肿瘤的异型性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

1)异型性小:说明它和正常组织相似,肿瘤细胞成熟程

度高(分化程度高),趋于良性。

2)异型性大:说明它和正常组织差异大,表示肿瘤细胞

成熟程度低(分化程度低),趋于恶性。

3)异型性的大小是诊断肿瘤,确定其良、恶性的主要组

织学依据。

?四、肿瘤的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和浸润

性生长

1、膨胀性生长:是大多数良性肿瘤所表现的生长方式。

(2)外生性生长:可见于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3)浸润性生长:是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2、恶性肿瘤

1)来源于上皮组织的统称为癌,命名时在其来源组织名

称之后加“癌”字。

2)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肉瘤,命名方式是

在来源组织名称之后加“肉瘤”。

?1)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

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真菌属于此类微

生物。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

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这类微生物有细

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放线菌。

3)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也没有产生

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病毒属于此类

微生物。

?2、细菌的形态

细菌按外形分三类:球菌、杆菌、螺形菌。

?(1)双球菌;(2)链球菌;(3)四联球菌;(4)八叠球

菌;(5)葡萄球菌

?3)螺形菌:菌体弯曲,可分为弧菌和螺菌。

?1)细菌细胞壁的组成

细菌细胞壁包括主要组份和特殊组份。

(1)主要组份:肽聚糖。

(2)特殊组份: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各有其特殊组份。

(2.1)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细胞壁特殊组份是磷壁酸(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磷壁酸抗原性很强,是革兰氏阳性菌的重要表面抗原。

(2.2)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较薄,细胞壁特殊组份的外膜层位于细胞壁肽聚糖层的外侧,从内向外包括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三部分。脂多糖是细菌内毒素,为革兰氏阴性菌的致病物质。

2)细菌细胞壁的功能

(1)细胞壁对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起重要作用。

(2)细胞壁坚韧而富有弹性,承受细胞壁内的高渗透压,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而不易破裂。

(3)细胞壁上有许多小孔,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可允许水分及直径小于1nm的可溶性小分子自由通过。(4)细胞壁上带有多种抗原决定簇,决定了细菌的抗原性。

?(2.1)细菌的侵袭力:是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及蔓延、扩散的能力。

侵袭力包括荚膜、粘附素和侵袭性物质。

?外毒素的特点

A、多数外毒素主要由革兰氏阳性菌产生。

B、多数外毒素在细菌的细胞内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

C、外毒素是蛋白质,不耐热,毒性强。

D、有较好的抗原性,对组织具有选择性,从而引发不同的临床表现。

?内毒素的特点

A、内毒素由革兰氏阴性菌产生。

B、内毒素只有细菌死亡裂解后才释放,故称内毒素。

C、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耐热,毒性较弱。

D、内毒素的成分相似,对组织的选择性不强,所以引发的临床表现大致相同。

?3)侵入部位

病原菌的侵入部位与感染发生密切相关。多数病原菌只有经过特定的门户侵入,并在特定部位定居并繁殖,才能造成感染。

?病毒衣壳的功能

(1)致密稳定的衣壳赋予病毒固有的形状。

(2)外部的衣壳保护内部的核酸免遭外环境中核酸酶的破坏

(3)衣壳蛋白质是病毒基因的产物,具有病毒特异的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4)衣壳具有辅助感染作用:衣壳表面的特异性连结蛋白与细胞表面相应受体有特殊的亲和力,是病毒选择性吸附宿主细胞并建立感染灶的首要步骤。

? 2、穿入

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有三种方式:

1)直接进入:某些病毒在宿主细胞表面的酶类协助下脱

去衣壳,使病毒的核酸直接进入宿主细胞内。(噬菌体)

2)融合作用:某些有包膜的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

在融合蛋白的催化下发生融合,病毒的核衣壳进入宿主细

胞胞浆内。

3)胞饮作用:宿主细胞的细胞膜发生内陷,整个病毒以

吞饮的方式进入宿主细胞内。

? 2、固有性免疫应答的作用

1)皮肤、粘膜对病原微生物的物理阻挡作用。

2)寄居在皮肤和粘膜表面的正常菌群与病原体竞争营养

物质。

3)皮肤和粘膜表面的细胞泌的抑菌、杀菌物质的化学作

用。

4)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

5)自然杀伤(NK)细胞对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的杀伤作

用。

6)体液中抗菌分子(如补体)的防卫作用。

2、固有性免疫应答的特点

1)其作用在遇病原体以前就已经存在,故称固有性免疫

应答。

2)遇病原体后,首先并迅速起防卫作用。

3)执行免疫应答后,不产生免疫记忆,再遇病原体后,

作用并不增强。

4)其免疫应答对病原体无严格选择性,对各种病原体均

有阻挡、吞噬、杀伤作用,故又被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2、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

1)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执行者是T及B淋巴细胞。

2)特异性:淋巴细胞只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

又称为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

3)获得性:淋巴细胞在遇到抗原之前不表达功能,只有

在被抗原活化后,经扩增、分化、发育为效应细胞后,才

具有免疫功能,故称为适应性免疫应答(特异获得性免疫

应答)。

?(1)B淋巴细胞的效应细胞及效应功能

① B淋巴细胞分化后的效应细胞为浆细胞和记忆性B细

胞。

?浆细胞的功能是分泌抗体(Ab),进入血液循环,执行

免疫功能。

?记忆性B细胞的功能是当同样抗原第二次入侵时,能更

快的做出反应。

②体液免疫:在抗原和其他辅助因子的作用下,B淋巴细

胞活化、增值、分化为浆细胞,并由浆细胞合成、分泌抗

体,通过抗体执行特异性免疫应答,将B淋巴细胞介导的

免疫称为体液免疫。

③抗体执行免疫功能的机制

?抗体与抗原特异性地结合,可直接中和具有毒性的抗原

分子,使之失去毒性作用。

?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更容易被吞

噬细胞吞噬。

?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再结合补体,使补体活化,杀伤

病原体。

(2)T淋巴细胞的效应细胞及效应功能

① T淋巴细胞分化后的效应细胞主要有:细胞毒性T细

胞、调节性T细胞、记忆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对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

作用。

?调节性T细胞:按调节功能不同,又分为辅助性T细胞

(Th)和抑制性T细胞(Ts)。

Th:增强其他免疫细胞功能,正反馈地调节免疫应答。

Ts:抑制其他免疫细胞功能,负反馈地调节免疫应答。

?记忆性T细胞:不直接执行免疫功能,而是在再次遇相

同抗原后,迅速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执行高效

而持久的特异免疫作用。

②细胞免疫:在抗原和其他辅助因子的作用下,T淋巴细

胞活化、增值、分化为效应T细胞,通过效应T细胞直接

执行特异性免疫应答,将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称为细胞

免疫。

?二、中枢淋巴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

?B淋巴细胞生成:骨髓是B淋巴细胞从造血干细胞分化,

并发育为成熟的B淋巴细胞的唯一器官。

?T淋巴细胞生成:在骨髓中,由造血干细胞分化的淋巴

干细胞和淋巴样祖细胞。随血液循环,迁入胸腺,在胸腺

发育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

?一、抗原

1、概念:凡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形成致敏淋巴细

胞并能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

物质,称为抗原。

?二、抗体与免疫球蛋白

1、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

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要IgG、IgM、IgA、IgE、IgD五大类。存在于血

液、组织液和粘膜分泌液中。

天津大学810生物医学工程基础2019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19年天津大学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生物医学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合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考试内容分为A、B、C、D四个模块,考生可任选其中一个模块。A模块为医学成像基础,B模块为医用传感基础,C模块为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基础,D模块为光学与光电基础。 (一)A模块:医学成像基础 1. 传统X射线成像 (1)X射线物理基础(X线产生条件及性质;韧致辐射、特征辐射与其对应射线谱;X射线管的技术参数;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线强度与硬度;X线的硬化;X线透射与衰减) (2)X射线透视成像(传统X射线成像原理、系统及方式;影响X射线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典型H-D曲线形态,其横纵坐标及各参数含义;原发/客观/主观对比度概念,定义公式,相关性推导;传统X射线成像缺点) (3)X线影像质量评价(像素、分辨率、对比度的概念) (4)经典X射线断层成像(X线断层成像的基本原理) (5)数字减影(数字剪影原理及方法;时序减影、能量减影、混和剪影原理;K吸收带及K吸收边缘法概念) (6)数字化X线摄影(CR成像原理、DR成像原理、二者区别与成像优点) 2. 计算机断层成像 (1)X-CT定义、成像参数和扫描方式(CT成像概念;像素与体元概念;衰减系数与CT值定义;CT与胶片分辨率差异及原因;窗口技术与窗宽、窗位定义;第一代到第五代CT特点) (2)CT图像重建原理和方法(投影概念与实质;正弦图概念及公式;CT图象重建方法分类及典型代表算法比较;直接反投影重建法原理、计算及“灰雾”成因) (3)CT图像显示和质量评价方法(CT图像重建显示的代表性图像处理技术;CT图像特点,与X射线透视影像的区别;CT图像质量参数、三种评价参数公式及表征)(4)CT装置结构(CT装置组成;CT机房要求) 3. 放射性核素成像 (1)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检测物理基础(放射性同位素概念、性质、衰变规律、在医学中的应用;粒子探测器各部分组成、定义、分类、特性等;放射线检测前置放大器的作用)(2)放射性同位素扫描与γ 照相机(放射性核素成像概念;放射性同位素扫描原理、结构;γ照相机结构、工作原理;) (3)ECT成像(ECT成像原理与分类;SPECT分类、原理、组成、特点;PET原理,符合湮灭测量与飞行时间差作用、探测器类型、成像过程;PET成像优缺点及主要应用) 4. 超声波成像 (1)超声波物理性质(超声波产生及各种物理参数定义、公式;超声波传播和衰减特性;超声辐射声场特性;超声对生物媒质作用) (2)医用超声换能器(超声辐射声场指向性、近场与远场特性;超声换能器的压电效应原理;超声换能器结构) 94 精都考研网(专业课精编资料、一对一辅导、视频网课)https://www.wendangku.net/doc/7418931808.html,

生物医学工程基础试卷试题20A(附答案)

2010级生物医学工程基础课程试题(A卷) 合分人:复查人: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氨基酸在形成蛋白质时,主要是氨基与羧基之间缩合,失去一分子水后形成。 2.酶免疫技术利用酶标记物与待测样品中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成为带有酶的免疫复合物,加入酶的底物,通过酶对底物的,对抗原(抗体)进行定位、定性或定量分析。 3.波长小(光子能量大)的X射线称为,穿透力强。 4.X-CT图像重建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从中解算出成像平面上各像素点的衰减系数。 5.正常心脏兴奋的起源点在。 6.生物软组织的是指只要完全消除载荷并经过一段时间后,生物软组织才能恢复到原有形状而无明显残余变形。 7.电极测量生物电位变化时,电极的电性能等效成由、电容与电阻组成的等效电路。 8.肌肉活动的最小单位是。 9.利用超声的反射只能观察到脏器的轮廓,利用超声的才能弄清脏器内部的病变。 10.生物组织对红外光的吸收主要是由引起的。 11.从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基态振动能级,以发出的形式释放能量。 12.分子的每一个包含有若干个可能的振动能态,而每一个振动能态又含有若干个转动能态。 13.放射治疗是由一种或多种对恶性肿瘤及一些良性病进行

的治疗。 14.生物相容性又可分为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两种。是指材料与血液接触是否引起凝血、溶血等不良反应。 15.解剖学姿势要求:身体直立,两眼平视;;手掌足尖向前。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9分) 1.糙面内质网的表面一定分布有哪种细胞器? A.核糖体B.线粒体C.叶绿体D.高尔基体 2.下面哪种方法不是酶的固定化的方法? A.载体结合法B.交联法C.包埋法D.发酵法 3.下面哪条光路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光路系统的前分光的光路? A.光源→光栅→样品→检测器B.光源→样品→光栅→检测器 C.光源→反射镜→光栅→样品D.光源→样品→光栅→反射镜 4.下面哪一句关于抗原的免疫性能的描述是正确的? A.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及效应T淋巴细胞的能力。 B.免疫原性是抗原与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C.免疫反应性是免疫原性的属性。 D.只具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或不完全抗原。 5.抗原抗体反应不具有下面的哪个特点? A.特异性B.快速性C.比例性D.可逆性 6.下面哪种医学影像技术可用来获取人体脏器新陈代谢的情况? A.放射性核素成像B.超声成像

生物医学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物医学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泓域咨询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摘要 深化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加快行业规制改革,积极开发新型医疗器械,构建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诊疗新模式,促进智慧医疗产业发展,推广应用高性能医疗器械,推进适应生命科学新技术发展的新仪器和试剂研发,提升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整体竞争力。发展智能化移动化新型医疗设备。开发智能医疗设备及其软件和配套试剂、全方位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和终端设备,发展移动医疗服务,制定相关数据标准,促进互联互通,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深度融合的现代智能医疗服务体系。 推动产业链全球布局,在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重点领域,针对重点国家和地区确定不同推进方式和实施路径,推动产业链资源优化整合。支持企业、行业协会和商会、地方政府和部门创新方式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国内企业、中外企业组团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产业链“走出去”,将“走出去”获得的优质资产、技术、管理经验反哺国内,形成综合竞争优势。推动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龙头企业海外拓展,与国际大企业开展更高层次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该生物医学产品项目计划总投资15619.9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 投资11708.4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96%;流动资金3911.4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04%。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28105.00万元,总成本费用21208.86 万元,税金及附加272.73万元,利润总额6896.14万元,利税总额8120.06万元,税后净利润5172.11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947.9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4.15%,投资利税率51.99%,投资回报率 33.11%,全部投资回收期4.52年,提供就业职位524个。 积极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推动签署落实政府间新兴产业和创新领域合 作协议。推动双边互认人员资质、产品标准、认证认可结果,参与国际多 边合作互认机制。以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建设双边 特色产业国际合作园区,引导龙头企业到海外建设境外合作园区。创新合 作方式,提升重点领域开放合作水平。加强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人 才培训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 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 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必修课程介绍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必修课程介绍 (2014版) 2015年9月

目录 学科基础必修课 (1) 《大学物理1》 (1) 《高等数学1》 (1) 《大学物理2》 (1)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 (1) 《高等数学2》 (1)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2) 《电路原理》 (2) 《电路原理实验》 (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 《模拟电路》 (3) 《模拟电路实验》 (3) 《人体解剖生理学》 (3)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3) 专业教育必修课 (4) 《生物医学测量与传感器》 (4) 《生物医学测量与传感器实验》 (4) 《专业英语与论文写作》 (4) 《数字电路》 (4) 《数字电路实验》 (4)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5)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实验》 (5)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5)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 (5) 《临床医学仪器》 (6) 《临床医学仪器实验》 (6)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 (6)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实验》 (6) 实践教学环节 (7) 《医院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7)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7) 《医学数据挖掘课程设计》 (7) 《金工实习》 (7) 《毕业设计(论文)》 (7) 《毕业实习》 (8)

学科基础必修课 《大学物理1》 课程编码:43071B01 开课学期:2 课程学时:48 课程学分:3 先修课程:无要求 课程简介: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大学物理1》主要包括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刚体的转动、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经典力学对质点和质点系的运动规律,以及能量转换的分析、处理方法;掌握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的基本规律和分析、处理方法。为学习《大学物理2》和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高等数学1》 课程编码:43081B01 开课学期:2 课程学时:48 课程学分:3学分 先修课程:无要求 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获得微积分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本课程主要内容为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应用、微分方程。 《大学物理2》 课程编码:43071B03 开课学期:3 课程学时:48 课程学分:3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1》、《高等数学1》 课程简介:课程主要研究电荷和电流产生电场和磁场的规律,电场和磁场的相互联系,电磁场对电荷和电流的作用,电磁场对实物的作用及所引起的各种效应,振动分析,振动的合成,波的产生和传播等。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 课程编码:43071B04 开课学期3 课程学时:24 课程学分:1.5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1》 并修课程:《大学物理2》 内容简介:《大学物理实验》是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学科基础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训练,使学生熟悉力学、热学、电学等领域的基本实验方法,学会应用误差理论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正确的分析。 《高等数学2》 课程编码:43081B02 开课学期:3 课程学时:48 课程学分: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1 》 课程简介:高等数学是理工科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四川大学2007年考研试题)

四川大学 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生物医学工程基础 科目代码:851# 适用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1、现代医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生物医学工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举例说明生 物医学工程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15分) 2、分析生物材料表面对血浆蛋白的吸附程度及选择性对其血液相容性的重要影 响。(10分) 3、简述复合生物医学材料的定义及其符合体系与复合方式的种类;试举一典型 复合生物医学材料,分析其复合的目的及意义。(15分) 4、人工心瓣的概念、分类、基本组成和存在的基本问题。(15分) 5、简述人工肝的分类及改进。(15分)

6、请根据口腔的结构和临床治疗,简述2-3个口腔医学中的力学问题及其研究 方法、手段和研究现状等。(20分) 7、是列举出3个生物医学测量的特点,并对其中一个举实例加以说明。(15分) 8、描述无创测量的定义,说明其特点。举一无创测量实例说明。(15分) 9、什么是辐射?什么是电离辐射?什么是射频辐射?射频辐射是否对机体有不 良影响,影响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有哪些表现?MRI的辐射属于店里辐射还是射频辐射?降低MRI中被检测者所受电磁损伤的核心是什么?(10分) 10、什么是反投影重建?反投影重建的缺点 是什么?CT重建中为什么采用滤波反投影 法?已知一个四像素图像(2*2),分别获 得六个投影数据,包括两个水平方向,两 个垂直方向和两个对角线方向,分别是11、 9、7、13、12和8,如图所示, 解出这四个像素各像素值。(10分) 11、医学图像的研究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试分别予以说明。(10分)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方法

摘要“数字图像处理”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这门课的重点。我们对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进行了探讨,经过几年的教学实施,这些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字图像处理生物医学工程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 of"Digital Image Processing"Course for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Huang Min Abstract"Digital Image Processing"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How to chang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to the ability of solving problem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field is very important.Teaching method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are given,which are helpful for students. Satisfied teaching effect is acquired in past years. Key words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biomedical engineering; teaching method 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430074,Wuhan,Hubei,China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图像信息都逐步进入数字化时代,以便存储和进行后续的通信、变换和识别等处理。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图像处理、电子、通信、生物医学工程等众多工科专业本科生学习的一门专业必(选)修课,虽然不同专业在学习理论知识时是相通的,但各专业在实际的图像处理的教学方法和具体应用上还是有较大差别。[1]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有着其特殊性,在医学图像领域,从显微图像到CT、超声、M RI及PET等大型影像设备的成像结果,都涉及大量的图像需要存储,然后需要对图像进行增强、分割、融合等处理。如何把数字图像处理理论知识和专业应用方向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上这门课的老师最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文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方面的教学 方法和经验进行探讨。 1理论教学 在本科阶段,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理论教学主要讲述六部分内容:图像处理基础、图像变换理论、图像压缩编码、图像增强、图像恢复和图像分割。[2] 1.1“理论—应用”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我们采取“理论—应用”的教学模式,将每章的理论知识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图像处理应用密切结合起来讲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书本知识和专业实践以及以后的工作应用是密不可分的,学了后也知道“怎么用”。 比如在学到第一章图像处理基础的图像数字化这一环节,虽然学生都知道结论就是:采样频率要大于图像最高频谱的两倍。但是对于实际应用中,这个参数很抽象,具体怎么选择?结合以前学的一维时间域信号的采集,采样频率就是采样时间间隔的倒数,即要求:采样时间间隔小于某个值(这个值是由原模拟时间信号进行FT后频率成分的最大值的倒数的一半来决定的);而现在转换到二维的图像域,实际上是图像在空间上的采样间隔(每个像素的大小)要小于某一个值,也就是最后数字图像可分辨的最小“尺寸”是多少的问题。联系到本专业的磁共振成像应用中,就是医院的影像诊断仪器在检查病人相关疾病(如肿瘤等)时,可以看到的最小肿瘤的尺寸,从而对学生说明一个问题:仪器不是万能的,不是想看多大的病灶就可以看到的。 进一步扩展,这个尺寸又怎么定呢?和具体的每种成像设备的成像原理有关,当然对本科生来说,由于学时和知识结构的限制,不能扩展太多。由于医学影像设备得到图像的过程和其他普通图像数字化过程不太一样,此时要强调不是所有的数据在采集的时候都是直接在图像域采集,医学图像领域很多是先在频域采集数据,然后转换到空间域的图像。最后举一个实例,配以幻灯实例进行说明:如果医学影像设备不满足采样定理,看到的图像会是各组织相互重叠在一起,根本无法用于医生诊断。这样就让学生加深了印 (中南民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1)01-0042-02 42

生物医学工程对生活的影响和前景

作者:楼佳枫1223020057 信息与工程学院电气2班 学科导论作业:(部分参考于百度知道) -----生物医学工程对生活的影响和前景大学,我选择的专业是电气信息类:它未来将分为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三个大类。现在,我很高兴和大家谈谈我对生物医学工程的认识及看法。 生物医学工程在国际上做为一个学科出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随着宇航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登月计划以来,生物医学工程有了快速的发展。就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渊源,还得追溯到显微镜的发明:17世纪Lee Wenhock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推动了解剖学向微观层次发展,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人体大体解剖的变化,而且可以进一步观察研究其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出现,医学领域相继诞生了细胞学、组织学、细胞病理学,从而将医学研究提高到细胞形态学水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只能达到微米(μm)级水平,难以分辨病毒及细胞的超微细结构、核结构、DNA等大分子结构。而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电子显微镜,使人们能观察到纳米(nm )级的微小个体,研究细胞的超微结构。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发明都是医学工程研究的成果,它们对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生物医学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生物影像技术。自从琴伦射线的发现和应用于医学诊断开始,影像学就开始了她的飞速发展,当之无愧得成为了20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50年代X光透视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今天由于X线CT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影像学诊断水平发生了飞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即计算机体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即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人体组织器官的切面显像。X线CT片提供给医生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X 线照片观察所得的信息。目前,螺旋CT(spiral CT 或helicalet CT)已经问世,能快速扫描和重建图像,在临床应用中取代了多数传统的CT,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医学工程研究利用生物组织中氢、磷等原子的核磁共振(nu 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原理。研制成功了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MRI),它不仅可分辨病理解剖结构形态的变化,还能做到早期识别组织生化功能变化的信息,显示某些疾病在早期价段的改变,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可以认为MRI 工程的进步,促进了医学诊断学向功能与形态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向超快速成像、准实时动态MRI、MRA、FMRI、MRS发展。根据核医学示踪,利用正电子发射核素(18F,11C,13N)的原理,创造的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是目前最先进的影像诊断技术。美国新闻媒体把PET列为十大医学生物技

2020学年度下学期生物医学工程班工作计划

2020学年度下学期生物医学工程班工作计划 进入大学后,作为首届班委会,我们决心竭尽全力为同学们服务。 在一个班级中,如果全班同学都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那么没有什么事情是不 能办到的。同时,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将更容易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以及积极参与社会 活动的热情。 鉴于此,我认为,班级工作应从集体凝聚力中入手。这一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也 将迎刃而解。 所以,我这学期的工作目标是以下3点: 1、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凝聚力。 2、学生以学为本,力求班级整体成绩更上一层楼;同时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3、树立班级形象、争创院级、校级先进班级 具体工作计划: 1、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在本学期开展一至二次文体活动,比如说羽毛球比赛、男女混合 的篮球比赛等,还有,在期中组织一次集体出游,以此达到增强同学间感情及锻炼身体的 目的。 2、发挥班级集体的温暖,向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班级成员伸出最无私的援助之手。计划与 青年志愿者协会联系,参与一次公益活动,如慰问老人院等。 3、实行班务公开。设立班务公开日(一月一次),是班级事务更加公开化、透明化,使 班级里的同学人人都可以参与到集体事务中来。同时,广泛采纳同学们对班级事务的意见,集思广益,争取使班级工作更上一层楼。 4、建立学习互助对子。让学习成绩较为落后的同学得到及时的帮助,同时也能培养同学 们的互助精神,增强同学间的友谊。建立互助对子以自愿为原则,形成互助对子后通知班 级便可,并根据两人的学期期末成绩在其综合测评中做适当加分。 5、在已建立班级群的基础上,创建班级校友录或主页,在网络上展现班级的风采。班级 校友录或主页也可以作为同学们心与心交流的无限空间,让大家更好地溶入到班级体这个 大家庭中。还可以建设成为宣传班级形象的阵地,提高班级影响力,方便今后组织交流及 活动通知,并有利于先进班级的评定。还要建立个人档案、个人简介,向来访者展示水政 班每位同学的独特魅力。可能的话,还将成为日后用人单位认识本班同学的窗口。 6、在工作方面,班长、团支书及各个班委既要分工明确又要相互配合,坚持每周开班委会,针对班内出现的新问题制定新的对策。班委会由班长或团支书主持召开,应积极准备,保证开会效率。另外,对于班会负责人要做好纪录,以便开展工作。 以上就是我作为新一任班长在本学期的工作计划。总而言之,在这个学期,我们要 好好工作,努力为同学们服务,使同学们更加团结、友爱,使我们的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 班集体。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 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是我教学宗旨。工作计划网教师工 作计划频道为您分享《2020年初中生物教师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前来参考和借鉴。

生物医学工程 (学科代码:0831 )

生物医学工程 (学科代码:0831 )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生物医学工程及信号处理等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具有独立开展本学科科学研 究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学位获得者应能承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的教学、科研及开发管理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 1.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2. 生物医学超声工程、 3. 神经肌肉系统及控制、 4. 生物信息学、 5. 医学影像图像处理、 6. 智能医疗仪器 三、学制及学分 1. 对于按硕—博一体化课程体系培养的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一般需要3年。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于35分(含开题报告2学分)。获得博 士学位一般需要5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7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于45分(含开题报告2学分、专业综合知识答辩2学分;博士层 次课程不低于8学分)。 2. 对于通过我校博士生入学考试的普通博士生,获得博士学位一般需要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

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于10分(含开题报告2学分;博士层次课程不低于8学分)。 四、课程设置 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基础课: BM05101★生物医学信号处理★(4) BM05102★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系统设计★(4)ES25201 信息传输与现代通信(4) ES25203 先进电子线路(4) ES25204★图像分析与处理★(4.5) ES25205 随机过程与随机信号处理(3) ES25206 模式识别(3) BI05101 细胞分子生物学(4) 专业课: BM05110 生物医学工程若干前沿(3) BM05113 富里叶超声成像(3) ES25208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4)ES25211 工程数据库(3) ES25213 智能优化方法(2) BI74201 生物信息学(2) CS05141 机器学习与知识发现(3) PH65201 生物医学超声工程(3) PH65211 现代医疗仪器(3) BM06101生物医学信号与信息处理(2) BM06102 生物医学工程前沿专题(2) BM06103生物信息学文献阅读与分析(2)BM06104 系统生物学研究进展(2) 备注:带★号课程为博士生资格考试科目。 五、科研能力要求 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六、学位论文要求 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历年真题及答案

生物医学工程基础 1 .简述生物力学的研究对象、容、基本方法和主要特点(20’) 定义:生物力学是解释生命及其活动的力学,是力学与医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研究对象:力与生物体运动、生理、病理之间的关系。 研究目的:通过生物力学的研究,用力学分析的手段了解、学习、利用、治疗、保护并配合创造生物。另有仿生学、听诊器、血压计等都利用了生物力学的原理。 研究容:(1)生物运动学:任务是分析动物的运动。用一个有限的自由度系统的运动模拟动物的运动,在此基础上研究动物的能量,力与位移、速度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生物流体力学:研究血液、各种体液等流体的特性及生物体的流体情况,研究生物与空气、水之间的相对运动。 (3)生物固体力学:研究生物体形状稳定部分的受力特性和变形性,以及一些医疗体育器械的强度和变形情况。 (4)综合问题:同时考虑多项介质的相关影响。 研究方法:用解析方法或数值方法求解数学模型。 用试验方法测定物理模型或实物试件。 对现场进行分析研究。 特点:另外,生物力学在研究方法上有有别于其他各种物理问题或工程问题的研究方法:①生物力学的试验有“在体”和“离体”之分。②一部分生物材料(如肌肉)能产生主动力,因此不能用常规的材料试验方法对他们进行研究。③在体实验分麻醉态和非麻醉态。 2.简述细胞力学的研究容、实验手段及其应用和发展趋势。(10’) 研究容: 实验手段: 应用:①仿生学。在对生物了解的基础上学习生物的优点,进行发明创造。 ②体育竞技等。通过对生物所做的力学分析,可以更好地发挥生物的效能。 ③对疾病的治疗:听诊器、血压计、人体器官(人工心脏、假肢)等基于生物力学。 ④从力学的角度改造生物,可以指导运动员的训练等。 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细胞-分子力学、骨力学、血液动力学、组织工程方面。宏-微观结合的趋势明显,如骨力学,生物流变学,组织工程等研究开始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 3.试述下肢假肢接受腔与残端之间存在哪些生物力学问题。(10’) 1’ 接受腔/残肢界面应力测试。 2’ 接受腔CAD/CAM 3’ 有限元分析 4’ 假肢三维刚体动力学的模型 5’ 假肢步态分析、足底受力系统 4.简述主要医学成像(X-CT成像、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核素成像)方法中任意三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所得图像的特点(图像特征适用围、不同于其他方法的特殊之处)。(18’)(1)X-CT: 基本原理:X射线被准直后成为一条很窄的射线束。当X射线管沿一个方向平移时,与之相

论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论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 BME)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内涵是: 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与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相结合, 认识生命运动的规律,并用以维持、促进人的健康。它的兴起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医学进步的需要;其二则是医疗器械发展的需要。 四十年来, 生物医学工程已经深入于医学,从临床医学到医学基础,并深刻地改变了医学本身, 而且预示着医学变革的方向。可以说,没有生物医学工程就没有医学的今天。另一方面, 生物医学工程的兴起和发展不仅推动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而且使它发生了质的改变,最根本的是,将使用对象和使用者以及医疗装置看作是一个系统整体, 强调其间的相互作用, 进而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研究发展所需要的医疗装置,实现预定的医疗目的。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一门高度综合的交叉学科,这是它最大的特点。所谓交叉学科是指由不同学科、领域、部门之间相互作用,彼此融合形成的一类学科群。从学科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新学科的产生大都是传统或成熟学科相互交叉作用产生的结果。而且,生物医学工程所指的学科交叉,不是生物医学同哪一个工程学科分支的简单结合,而是多学科、广范围、高层次上的融合。近年来,高分子材料科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 此外,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可以说,有多少理工科分支,就会产生多少生物医学工程领域,这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涉及到所有的理、工学科和所有的生物学和医学分支。这样一来,当任何一个学科取得突破进展时都能影响到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使其发展的速度异常迅速。 发达国家生物医学工程的现状

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 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5年8月

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 概述 生物医学工程是运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生物医学问题,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综合性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是多学科融合具有特定内涵的学科。它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融合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和计算机科学,运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获取和产生新知识,促进生命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生命系统各层面丰富生命科学的知识宝库,推动生命科学的研究进程,深化人类对生命现象的认识,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创造新设备,研发新材料,提供新方法,实现提高人类健康、延长人类寿命的伟大使命。 生物医学工程促进了现代生物科学和医学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与工程学科的融合,加强了分子和细胞层次的生物医学研究和新技术的开发,促进了生命组学和神经工程学时代的到来。各种检验、诊断、治疗、植入和康复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现代医学的水平。 生物医学工程促进了工程学科的发展。从大型医学成像设备到集成化微型系统,从人工假体到各种先进医用材料,生物医学工程产品取得了高精度、集成化、智能化、远程化的巨大成就。生物医学工程通过对人体复杂巨系统的结构、信息传递、记忆、能量转换、反馈调节与控制的研究为工程科学提供了发展范本,产生了仿生学、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的工程学科分支,促进了这些领域的飞速发展。 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涵盖领域十分广泛,包括了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和工程学科(电子、机械、材料、信息、计算机科学等)各个方面,涉及面宽,基础性强,应用性广,知识更新快。多学科融合是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的特质,是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标志。 生物医学工程类专业的主干知识体系和技术领域包括:生物医学电子学、生物医学仪器、生物力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光子学、生物医学信息工程、生物医学材料、矫形工程、人工器官、神经工程、生物医学传感器、生物医学建模和仿真、组织工程、临床工程、康复工程、医学纳米技术等。 生物医学工程在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量,其涉及的医学仪器、医学材料等是世界上发展迅速的支柱性

生物医学工程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BME)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它综合了工程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在多层次上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其生命现象。 现代医学基本上是构建在生物医学工程的基础上。四大影像设备,各种生物电和器官压力流量监测等功能检查设备,各种自动化分析仪器,是现代临床诊断的基础。另外,生物材料,生物系统建模与模拟,生物信号的监测处理等等方面的发展,更促进了本学科及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生物医学工程的分支包括:1)化学生物学,生物信息等,主要攻读生物、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仪器分析化学等。2)微流控技术。3)系统生物技术。4)生物力学。5)医用信号检测与处理。 教学大纲(初稿)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生物医学工程导论 学时:36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使医检专业高年级本科生能对前沿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学的概念内容以及该学科在临床医学的各个方面的应用有所掌握和了解。 三教材:自编教材《生物医学工程导论》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掌握BME的概念。 二了解BME的发展历史。 三了解BME研究目标及内容。 四了解BME与生物医学的进步;现代BNE研究的重大课题及其研发趋势。(4 学时) 第二章生物医学传感技术 一掌握生物医学信息获取的意义及相关概念 二了解各种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三生物芯片的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基础(8学时) 第三章生物动力学概要(血液动力学为主)一掌握生物动力学基本概念。 二了解血液流动力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本原理及其在心血管生理机能和疾病检测中的应用。(6学时) 第四章生物医用材料 一了解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生物医用材料的分类。二掌握生物相容性概念,了解生物医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学评价。 三掌握可降解与吸收材料概念,掌握组织工程材料的概念 四了解生物医用口腔材料,控制释放材料,仿生智能材料。(6学时) 第五章人工器官 一了解人工器官定义,分类及临床应用和发展方向。 二了解人工心脏,人工肝等几个主要人工器官的研究。

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生物医学工程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生物学、自然科学与工程学、医学等多专业结合的典型的交叉性学科,研究内容涉及:探索人类生命的奥秘、研究组织器官病变机理,并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对疾病提供诊断、治疗、预防的有效方法。不久的将来,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现有技术的不断演变、改进,新技术的发明、医疗整合及精准医疗的出现会更好的为人民的健康事业服务。未来医学对于操作的微创性、精准性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生物医学工程在医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越来越精,生物医学的发展无疑会对医学的发展展现其巨大的创造力和推动力。 1生物医学工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发展 1.1微创技术 “微创技术”始终贯穿于整个医学发展,是医学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1985年由英国Payne和Wickham等最早提出了“微创操作”的概念[1]。而“微创外科”的概念是在微创概念的基础上出现的,其本质是腔镜技术。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实则就是对患者采用最小创伤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方法都归“微创技术”,如介入超声、介入放射、内镜、腔镜及微创化手术等。而这些微创技术创造、发明,都是在生物学、工程学及医学等多学科的融合下完成的。 1.2内镜技术 我国内镜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国内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是纤维内镜。伴随科学技术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和腔镜技术都不同程度的得到进一步发展及完善,诊疗过程也越来简便、微创

化,是微创技术发展中最为全面和成熟的,如目前有更轻便的胶囊内镜等,无处不体现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性。 1.3腔镜技术 腔镜技术的发展在过去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有了质的飞跃,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自1992年我国荀祖武首次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之后,腔镜技术在国内发展迅猛,直到今天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外科领域[2],目前国际及国内更流行的有3D腹腔镜及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2生物医学工程在影像及介入医学的应用 2.1影像介入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影像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尤其是透视引导下的微创技术更是发展迅猛。根据透视设备的不同,透视微创技术主要包括在X光/CT引导、超声引导和MRI引导下开展的透视微创治疗技术。而介入超声因其设备轻便、操作简便、无辐射等优点深受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青睐。 2.2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技术是在1895年由Haschek和Lindenthal两位教授在行血管造影后首次提出并应用的,此技术出现后就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从此,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和应用的热潮。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介入放射学因其创伤小、效果好等特点,世界范围内绝大部分医疗机构都成立有不同规模的、单独的介入科,介入治疗在国内外已成为部分疾病的常规诊治措施,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某大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生物医学工程概论开课院系: 开课教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Biomedical Engineering 总学时: 40 其中:实验课学时:0 学分: 2 先修课程: 理工类基础 教材: 生物医学工程导论 参考教材: 1、生物医学工程学.邓玉林主编,科学出版社. 2、John Enderle, Susan Blanchard, Joseph Bronzino,Introduction to Biomedical Engineering,Academic Press, 2000. 3、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适用学生范围:硕士研究生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 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讲座形式,以交叉学科充满创新的特点,介绍生物医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典型应用、最新成果及未来发展。在最后几讲中将介绍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和临床工程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帮助学生从事实际工作时能尽快入门。 课程简介: 生物医学工程是理、工、医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其将现代工程技术、近代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结合起来,形成了对生命科学、现代医学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新兴交叉学科。其属于技术科学范畴,是以生命的人为对象,用工程学原理,研究开发防病、治病、人体辅助功能等为医学应用服务的人工装置和系统,医疗仪器、医疗器械即是其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主要介绍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史,学科内涵和研究领域,以及

未来展望,并重点概括介绍生物医学工程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处理和识别、生物医学电子、生物材料、人工器官和组织工程、生物电磁学、物理因子的生物效应及治疗作用、生物力学、医学仪器与设备、生物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中医工程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生物医学工程的基本原理及技术,为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讲生物医学工程概论(2学时,沈海明) 教学目的:介绍生物医学工程概况 教学要求:对生物医学工程有基本了解 内容提要: 1、医疗简史 2、现代医疗体系 3、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定义 4、学科培养目标 5、学科发展现状 6、学术组织介绍 第二讲人体解剖生理及生物电现象(4学时,沈海明) 教学目的:介绍人体解剖生理及生物电现象 教学要求:基本了解人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及生物电现象 内容提要: 1、细胞结构,等离子膜,细胞质和细胞器,DNA与基因表达 2、主要器官及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 3、生物电现象 第三讲生物医学传感器(4学时,徐佳佳) 教学目的:介绍生物医学传感器 教学要求:掌握生物医学传感器基本知识 内容提要: 1、传感器分类,传感器封装 2、生物电位测量:电解液/金属电极界面,ECG、EMG、EEG电极,微电极 3、物理参数测量:位移传感器,气流传感器,温度测量 4、血气和pH值传感器:氧含量测量,pH值电极,二氧化碳传感器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必读详解

山东中医药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四年制)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具有健全人格;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受到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系统地掌握生物医学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医工复合型专业人才。毕业后可在医疗器械,医疗保障等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技术开发、服务、管理和教育等工作,或攻读研究生。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理、工、医高度交叉的学科,本专业应以培养高层次,医、工复合型高级人才为目标,毕业生应对生物医学具有较深的理解,对工程技术具有较扎实的实践能力,以及在特定专业领域中具有系统深入的专业技能。 (二)基本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思想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公德和职业道德。 2、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业务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健康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业务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业务培养目标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了解

080607 生物医学工程(75)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1 上海交通大学A+ 6 复旦大学 A 11 天津大学 A 2 浙江大学A+ 7 西安交通大学 A 12 天津医科大学 A 3 华中科技大学A+ 8 重庆大学 A 13 南方医科大学 A 4 清华大学A+ 9 四川大学 A 14 中山大学 A 5 东南大学 A 10 中南大学 A 15 南京大学 A B+等(23个):电子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燕山大学、江苏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咸宁学院、昆明理工大学、贵阳医学院、河北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中北大学 B等(22个):暨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江西中医学院、南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东医学院、长春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河北科技大学、长治医学院、广东药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郑州大学 083100生物医学工程 跨考教育编辑悉心为您整理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介绍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医学工程 一、专业介绍 1、学科简介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级学科,部分院校也作为二级学科硕士点招生,本学科是工程技术向医学和生命科学渗透的结晶,它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和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激光、微波和超声波,以及机械和化工等应用工程学科。它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医学成像理论与技术;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医卫领域信息化工程;微波、毫米波、激光和超声等物理场的生物医学应用和生物医学仪器等。它的发展与人类的健康直接相关,是一个典型的交叉科学技术领域。 2、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科学的精神,积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坚实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验与设计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