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滴滴快的合并案例分析报告

滴滴快的合并案例分析报告

滴滴快的合并案例分析报告
滴滴快的合并案例分析报告

专业硕士研究生案例分析报告

报告名称:滴滴快的合并案例分析

学院:财政税务学院

成员:孙加准、彭丹、陈祎、贺倩文指导教师:鲁元平

职称:副教授

滴滴快的合并案例分析

摘要:作为打车软件市场的两大巨头,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公司为争夺新兴O2O 市场份额,从2013年开始进行了疯狂地价格补贴战,分别砸进了数亿元的资金。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这天,两家曾经战斗激烈的公司突然宣布合并,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曾经的竞争对手携手走到一起?它们的结合又可能带来什么挑战与机遇?本案例将从管理、税收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并得出发展启示。

关键词:O2O市场;企业合并;机遇挑战

目录

一、背景资料 (1)

二、合并机遇分析 (2)

(一)停止恶性竞争 (2)

(二)谋求更大的市场,联合针对外来竞争者 (2)

(三)便于开展O2O新的业务 (3)

三、合并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4)

(一)企业合并可能面临很高的税收负担 (4)

(二)企业合并可能面临很高的反垄断审查风险 (6)

(三)业务同质化产生的管理方面问题 (9)

四、发展启示 (10)

(一)税务方面 (10)

(二)法律方面 (10)

(三)管理方面 (10)

一、背景资料

前一秒还斗得你死我活,后一秒就开始相亲相爱了,滴滴快的、58赶集、优酷土豆、爱奇艺、PPS皆是如此,但是亲爱的,这并不是爱情。商业社会,惟有资本最大。在“衣食父母”资本方的眼里,为了两个家族的利益,联姻是最好的方式。滴滴和快的终于在一起了。不管是不是郎有情妾无意,在2月14日这样一个颇有情调的浪漫西方情人节当天,滴滴、快的这两家曾经水火不相容的打车软件冤家喜结良缘,联合发布声明宣布实现战略合并。

对于享受了一年多打车补贴,手机每天蹦出滴滴或是快的送你打车券的用户,你是否会产生关注:我的那些红包打车券怎么办?两家合并了,没竞争了,以后不发券了怎么办?以后打车会更难还是更容易呢?既然和我们的出行和小利益息息相关,那我们就进一步来关注这一次看上去很浪漫的并购案吧。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都诞生于2012年,自成立之日开始,两者在市场中布局的步调就极为相似,双方围绕市场份额争夺的“烧钱大战”更是愈演愈烈。

“滴滴打车”App改变了传统打车方式,建立培养出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引领的用户现代化出行方式。较比传统电话召车与路边扬招来说,滴滴打车的诞生更是改变了传统打车市场格局,颠覆了路边拦车概念,利用移动互联网特点,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从打车初始阶段到下车使用线上支付车费,画出一个乘客与司机紧密相连的O2O完美闭环,最大限度优化乘客打车体验,改变传统出租司机等客方式,让司机师傅根据乘客目的地按意愿“接单”,节约司机与乘客沟通成本,降低空驶率,最大化节省司乘双方资源与时间。截至3月底,滴滴打车在全国已经突破1亿用户,日均订单量也突破了521.83万,覆盖了包括北、上、广、深等超过178家一二线城市,使用滴滴打车的司机也超过了90万。

快的打车是由杭州快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便民打车的智能手机应用,也是国内最大的手机打车应用。该软件为打车乘客和出租司机量身定做,乘客可以通过APP快捷方便的实时打车或者预约用车,司机也可以通过APP安全便捷的接生意,同时通过减少空跑来增加收入。快的打车现已覆盖到全国360个城市,日均订单量超百万,用户数超过1亿,司机数量超过135万,市场占有率超过50%。

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进行战略合并。新公司将实施Co-CEO 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同时担任联合CEO。两家公司在

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二、合并机遇分析

(一)停止恶性竞争

企业合并好处之一是可以克服企业负外部性,减少竞争,增强对市场的控制力。所谓负外部性,是指一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使之支付了额外的成本费用,但后者又无法获得相应补偿的现象。企业负外部性的一种表现是“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两个独立企业通过给消费者补贴而非技术创新来进行竞争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而企业合并可以减少恶性竞争,同时还能够增强对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滴滴和快的虽然躺在创新光环背后,但一直通过给司机和乘客补贴的方式进行竞争,耗费了大量资金,不堪重负,经历无休止的亏损。在腾讯和阿里这样的战略投资人退位之后,滴滴快的将不得不认真考虑赢利问题,进行企业合并可以终止这种“恶性大规模持续烧钱的竞争”。

(二)谋求更大的市场,联合针对外来竞争者

企业合并另一好处是可获得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指企业合并后互补资源带来的好处。这些资源与正在开发的产品或市场是相互兼容的,协同效应通常通过技术转移或经营活动共享来得以实现。用系统理论剖析这种协同效果,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并购后的两个企业的“作用力”的时空排列得到有序化和优化,从而使企业获得“聚焦效应”。例如,并购后,两个企业在生产、营销和人员方面的统一调配,可以获得这种效应。第二,并购后的企业内部不同“作用力”发生转移、扩散、互补,从而,改变了公司的整体功能状况。例如,公司内部的转移定价、信息、人员、产品种类、先进技术与管理、分销渠道、商标品牌、融资渠道等资源优势互补与共享都是这种效应的体现。第三,并购后两个企业内的“作用力”发生耦合、反馈、互激振荡,改变了作用力的性质和力量。例如,在公司内部的技术转让、消化、吸收以及技术创新后的再反馈中,可以得到这种效应。

滴滴和快的进行合并后,可以预测到以下方面的改进:

第一,用户群扩大。两家公司合并之后,双方服务的用户群将更大,覆盖的城市将更多。

第二,推进技术创新与数据共享。目前快的和滴滴在司机端各有一些创新。快的推出了“接力单”和“交班单”,滴滴推出了“滴米系统”。虽然合并后两家公司将保持产品和品牌的独立,但可以预见的是,双方将会共享、整合已经累积的移动出行数据,并在技术升级上达成协同。使用快的和滴滴的出租车司机们将可以获得更多的数据、技术支持。在后台数据更加完善,计算模型更加合理的基础上,产品功能将更加丰富,并带来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节省。

第三,更加便捷的支付平台。合并后的软件平台,将同时提供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个支付渠道。更便捷的支付平台将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更多的用户。

同时,Uber、神州租车、易到用车等竞争给两家公司带来与日俱增的压力,合并是双方合力对抗压力的有力之举。

2014年8月,易到用车就牵手百度推出商务租车服务——“百度专车”。

2014年底,百度和Uber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及投资协议。2014年8月,Uber 面向第三方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开放了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2014年百度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李彦宏表示百度地图和Uber的集成即将完成。同时Uber也拿到了高盛的一大笔融资。

易到用车与海尔产业金融成立了合资的汽车租赁公司“海易出行”,3年后计划将要达到80亿资产规模。

2015年1月,神州租车推出自己的专车服务“UCAR神州专车”。

2015年1月8日,交通运输部明确专车必须为“租赁车辆”,私家车被禁。滴滴和快的并没有自己的车辆和司机,要发展专车业务只有两条路:要么联合租赁公司,要么自建车队。第一条路必须加大对租赁公司的议价能力,第二条路需要对牌照和车辆等的巨大投入。滴滴和快的合并后,两者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高,运营能力有望进一步壮大,便于一起对抗易到、Uber、神州等在专车市场上的竞争。

(三)便于开展O2O新的业务

O2O是一种电子商务,即Online To Offline,线下销售与服务通过线上推广来揽客,在线预订、结算,线下交易、消费。

滴滴和快的之前都各自宣称有1.5亿用户,合计拥有出租车约3000万单,

这些用户被培养出使用习惯后,形成的其实是一个巨大的O2O、移动支付平台和入口。这个平台和入口可干的事情不只是打车,还可以承载从代驾到美甲的大量生活服务。

这是一个巨额的商业机会,如果两家公司合并后能够圈下这样巨大的地盘,新公司就可能会是一家业务量巨大的公司。

三、合并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企业合并可能面临很高的税收负担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在投资者的干预下宣布“闪婚”,这一企业合并事项这不仅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与商业上的问题,同时从税务角度也存在问题需要两家企业细细思量。

根据双方公司透露的信息,我们可以推测出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此次合并的方式为新设合并,即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都将全部资产和负债以及业务转让给另一家新设的企业,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现有股东换取新设企业的股权或者非股权支付,实现两个企业的依法合并。但是,关于新公司具体的股权架构以及原股东和管理层各持股多少仍未有消息公布。但正是具体的股权分配方案尚未出台,给了我们分析此项业务税务处理的空间。

根据我国税法的规定,企业重组的税务处理区分不同条件分别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和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其中,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时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五个条件:一、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二、被收购、合并或分立部分的资产或股权比例符合规定的比例;三、企业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

四、重组交易对价中涉及股权支付金额符合规定比例;五、企业重组中取得股权支付的原主要股东,在重组后连续12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取得的股权时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

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下,被合并企业及其股东都应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被合并企业的亏损不得在合并企业结转弥补。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下,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由合并企业继承,被合并企业及原股东不用确认所得或者损失,并且被合并企业的亏损结转至合并企业弥补。

前文分析了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的合并动机,可以判断出这两个企业进行合并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不是出于避税方面的考虑,这满足了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适用的第一个条件。并且,根据已有的信息也可以判定企业合并满足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适用的第二、三两个条件。因此,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采用哪一种企业重组处理方法主要根据后面两个条件判断。

如果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在这项重组交易对价中涉及的股权支付金额低于50%或者取得股权支付的原主要股东,在重组后不到12个月内转让取得的股权,那么这项重组交易便只能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的规定。

在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时,对于合并各方来说存在以下税务问题。第一,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及其股东要就此交易缴纳巨额的税收。首先是被合并企业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需要作清算处理,就清算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其次是两家企业的股东,需要就取得的新公司股权的公允价值与原公司股权账面价值的差额缴纳企业所得税或者个人所得税。由于没有具体的数据,本文用公司的融资额作为股东的投资成本(融资额见下表),用新设立企业的估值作为新设立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据权威机构预测,合并后的公司估值约为60亿美元,为所有股东融资额的3倍。如果以这一数据来确定股东股权交易的所得以及计算被合并企业的清算所得,滴滴打车、快的打车以及两者的原股东可能要缴纳高达千万甚至上亿人民币的税收。

第二、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两家企业的亏损额不能在合并后的企业进行弥补,造成税收负担的增加。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两家公司成立都成立不足四年,这四年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市场,发掘用户。不论是烧钱的红包大战还是盈利渠道的不完善,都让这两家企业处于巨额亏损状态。如果两家公司合并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那么这两家公司的亏损将不能再新公司进行结转弥补,新公司如果实现盈利,需就全部的利润缴纳企业所得税。这对于新成立的企业来说,不能结转弥补的亏损是巨大的浪费。

但是,如果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在这项重组交易对价中涉及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50%并且取得股权支付的原主要股东,在重组后连续12个月内不转让取得的股权,结合前文的分析可知这项合并行为满足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规定。新设立的企业继承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合并前两家企

业的亏损可结转至新设立的企业进行弥补,新设立企业在盈利当年甚至可能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此外,原股东不用就股权支付部分确认所得,因此不用缴纳所得税。这无疑是节约了企业合并的成本。

因此,综合以上的分析,可知在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的合并业务中,一旦不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合并各方有可能面临很高的税收负担,合并成本增加。

表1:滴滴打车融资过程1

时间机构融资额

2012年12月金沙江创投300万美元

2013年4月腾讯集团1500万美元

2014年1月中信产业基金6000万美元腾讯集团3000万美元其他机构1000万美元

2014年12月淡马锡、国际投资集团DST、腾讯集团7亿美元

表2:快的打车融资过程2

时间机构融资额

2012年12月天使投资人李治国16万美元

2013年4月阿里资本、经纬创投1000万美元

2014年4月阿里资本、经纬创投、一嗨租车、新天域 1.2亿美元

2014年10月阿里资本、老虎基金2亿万美元

2015年1月阿里资本、软银中国、老虎基金6亿美元

(二)企业合并可能面临很高的反垄断审查风险

滴滴和快的合并属于经营者集中,但是与动辄数亿的补贴相比,收费广告所带来的收入微乎其微,因此合并双方的营业额很难达到集中申报门槛。但是按照法律规定,有事实和证据表明其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商务部应依法进行调查。3

1数据来自滴滴打车官方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724949316.html,/website/index.html

2数据来自快的打车官方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724949316.html,/?link=pcpz

3《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第四条

要想判断滴滴和快的合并是否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关键在于判断其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若要判断其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关键在于对打车应用市场的定义,究竟是归为广义的出行市场的一个细分领域,还是一个行业。若按照细分领域打车软件领域划分,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打车APP累计账户规模达到1.7亿。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分别以56.5%、43.3%的比例占据中国打车APP 市场累计账户份额领先位置4。如此算来,滴滴与快的合并后,新公司在中国打车APP市场份额中将占比超过99%,已经符合反垄断法相关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但是从整个出行行业来看,移动打车只是占非常小的比例,行业参与者非常多,因此,合并后的新公司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若从打车软件这一细分领域,滴滴快的合并后形成的新公司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可能协同定价,主导市场价格,从而挤压其他打车软件的生存空间。

但是,即使滴滴和快的合并适用反垄断审查并不等于这次合并构成违法。所有经营者集中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但反垄断法并不是不加区分的禁止所有经营者集中,而是有明确的法定豁免。即便滴滴和快的的合并具有反垄断效果,经营者集中审查也不是只有否决一个选项。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对企业合并附加限制性条件,减少集中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5,这也是对打车软件等互联网企业合并后进行监管的有效途径。

4数据出自易观国际最新发布的《中国打车APP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4年第4季度》

5《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二十九条

经营者集中(需事先申报)

①国内营业额合计>20亿

②至少两个经营者单独营业额均>4亿未达到上述标准,但有事实和证据证明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商务部应主动审查

打车软件行业仍处于市场扩张和盈利摸索阶段,营业额很难达到标准

是否占据市场支配地位?(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

图1:滴滴快的合并——法律分析框架(一)

是否占据市场支配地位?

(一个经营者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

之一)

打车应用市场归于广义出行市场的

一个细分领域

打车应用市场归于一整个出行行业

新公司占比超过99%,已具有市场支

配地位

双方合并后并不占据市场支配地位

可能通过协同定价,主导市场价格,

挤压竞争对手

图2:滴滴快的合并——法律分析框架(二)

(三)业务同质化产生的管理方面问题

1.业务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

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都是立足于地理位置的O2O(线上到线下)的打车应用,主要业务范围都涉及实时打车、预约订车和专车服务。合并后保持业务独立性使这两个品牌仍存在业务同质性,业务竞争依然存在,会导致资源浪费,无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裁员问题

由于业务结构、产品组合上的同质性,人员安排上的同质化也极为明显。企业合并后,经常伴随员工裁减现象发生。企业内部很多员工会由此担心裁员,导致军心不稳,流失人才。

3.管理层角度而言,联席CEO的制度会带来很多隐忧

事实上,从我们已经获得的信息来看,双方在谈合并的时候还是有很大的分歧的。两边的投资方甚至管理层都希望能够套现,但是最后由于金额方面无法达成共识,只能搬出一个所谓的联席制度。

而这些分歧无疑是非常复杂的,双方管理层的意见冲突,阿里和腾讯的利益分歧,财务投资者和战略投资方的想法差异。而联席CEO制度无法真正消除这些分歧。相反,人为确定的均势只会放大这些分歧直到无法达成任何一致。

四、发展启示

双方合并后,将集中两家公司的优势技术、产品人才,不断推出更为完美的出行服务产品,进一步加速市场拓展速度,产生更多的携同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更积极有效地推动整个移动出行行业的发展。

(一)税务方面

在企业合并时,合并各方应当尽量满足特殊性税务处理的规定,以达到延迟缴纳税款,降低合并成本的目的。

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如果不满足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时,不管是两家公司本身还是公司的股东,在公司估值很高的情况下,都面临巨额的所得税负担,可能不利于公司重组的顺利进行。因此,在签订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重组协议时,

可以特意注意满足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适用的五个条件,支付对价时股份支付比例要超过50%,并且,取得股份的股东在连续12个月内不得转让取得的股份。

(二)法律方面

反垄断法的实施以及国家反垄断审查的适用成为企业合并的障碍。因此,在合并前后,企业需认真研读国家反垄断相关法律法规,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意识的进行相应的安排,使之尽量避免成为反垄断法的适用对象,规避反垄断审查风险。于此同时,在合并前后,企业还需与商务部等政府部门进行积极沟通,通过相互积极的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使之合并过程透明化,减少审查风险。

(三)管理方面

实现差异化定位。首先把注意力真正的转到客户和市场上,主要按照客户需求摆正自身的经营战略和经营格局,做到在战略上敢于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细分市场上树立自身的经营特点,禀赋优势和独特风险偏好,找到自己最擅长的业务领域和细分市场。研发并提供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产品,在细分市场独特竞争优势和品牌形象,真正同质化和差异化。在双方保持独立的基础上,促进企业文化的融合。

附录1

《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

第二条经营者集中是指下列情形:

(一)经营者合并;

(二)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

(三)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第三条经营者集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二)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第四条经营者集中未达到本规定第三条规定的申报标准,但按照规定程序收集的事实和证据表明该经营者集中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进行调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一)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

第二十九条对不予禁止的经营者集中,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决定附加减少集中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的限制性条件。

公司概论--形考作业6案例分析: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

案例讨论“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 讨论时间: 2019 年 12 月 20 日 讨论地点: QQ群 参加者名单: 一、发言提纲 XXX: 1.公司合并的方式有哪些?各种合并方式的目的是什么? 1.吸收合并 吸收合并是指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加入本公司,合并后被吸收加入的 公司解散,吸收其他公司加入的公司继续存在。吸收合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司兼并,吸收其他公司的一方是兼并方,被吸收的公司即为被兼并方。 吸收合并的特点是: (1)合并双方地位不平等,一个公司吸收一个或多个公司,而不是设 立一个新的公司。 (2)公司合并后继续存在的公司,在吸纳了其他公司后,虽不改变原 公司法人资格,但改变了公司内容,导致公司章程和登记事项发生变更。 (3)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丧失独立法人资格,应办理注销登记。合并后不复存在的公司归于解散,这里的解散不同于通常所指的解散,它无须通过清 算程序,原公司法人资格即归于消灭。 2.新设合并 新设合并是指一个公司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公司合并成立一个新 公司,原合并各方解散,又被称为创设合并。 新设合并的特点: (1)合并双方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平等的,不是一个公司合并其他 公司,而是所有公司按照协议合并成立一个新的公司。 (2)原有公司均消灭,丧失法人资格,因此均应办理注销登记。 (3)新设立的公司继承原有全部公司的资产和业务。合并后产生的公 司,与原有公司既不存在资产上的控股关系,也不存在组织上的管理关系等,完全是公司的重新创立,将按规定办理登记手续。 2.结合案例,谈谈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的好处以及带来的影响。一、前 言“打车难”一直是出行民众面临的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在下雨天、下雪天等天气恶劣的情况下,打车更成了出行最为头疼的问题。这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就是乘客和出租车司机的信息不对称。当乘客有打车需要时,只能通过招手栏车的方式告知路过的空车司机,但是在乘客视线范围内的出租车毕竟是少 数,同时除去已经载客的出租车,如此一来,乘客能够成功打到车的几率便会缩小;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传统的载客方式存在“空驶”的现象比较严重,很多

滴滴打车的融资案例

滴滴打车的融资案例 滴滴快的即将完成新一轮融资,目前该轮融资获得超额认购,已经突破20亿美金,融资细节最快一周内对外公布。阿里巴巴、腾讯将在本轮融资中大额增持。本轮融资对滴滴快的的估值提升至130亿-150亿美元,较今年2月提升1倍。 融资争夺国内市场 上述人士透露,本轮投资出现了大额超额认购,但滴滴快的尚未决定最终的融资金额。上周末,外媒传出滴滴快的融资15亿美元,以抵挡Uber在中国发展的消息。记者从接近交易人士处确认了该消息,“新一轮的投资中,阿里巴巴、腾讯、高瓴资本以及其他现有机构投资人都会大额增持,由于认购情况热烈,目前融资金额已经提升至20亿美元。” 本轮融资完成后,滴滴快的的估值将较上一轮融资增加一倍。今年5月,新浪微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文件显示,在滴滴快的的上一轮融资中,该公司斥资1.42亿美元投资了滴滴快的。上述人士透露,当时滴滴快的的估值为80亿美元。 此轮融资最快将在一周内宣布,滴滴快的将成为继小米后中国估值第二高的创业公司。同时,该融资将成为2011年Facebook获得高盛和DST领衔的15亿美元投资以来,规模最大的一笔私营企业融资。 此外,另有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滴滴快的的主要竞争对手Uber也已经于本月启动了其针对中国业务的融资,预计规模达到10亿美元。去年12月,百度签署协议入股Uber,百度副总裁刘骏被委派到Uber中国董事会,百度在Uber中国占据份额很高。 这也意味着BAT将再次在中国出行领域短兵交接。 滴滴打车年内暂不考虑上市

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尽快滴滴快的已经进行了多轮融资,但由于出行平台正进入高速竞争的阶段,因此滴滴快的年内暂不考虑 上市。融资金额的投向最快将于一周内公布。” 滴滴快的目前在中国预订打车服务行业占统治地位。易观国际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滴滴快的占预订打车市场78.3%的份额,阿里与腾讯各占其10%和13%股份。而Uber在中国预订打车市 场中的份额为10.9%,易到用车占8.4%。 今年2月,滴滴快的宣布合并,尽管整合有利于减缓两者间的资源消耗,但却仍要面对来自外来者Uber的步步紧逼。此前,Uber 首席执行官TravisKalanick在一封发给投资人的邮件中指出,Uber 在中国11个城市的规模和增长速度都十分惊人,但为了吸引用户,Uber必须扩展至新的城市,并对用户进行补贴,这将需要大量 的资金。 而在今年5月,滴滴快的宣布在北京、天津、杭州等全国12个 城市推出“免费坐快车”活动,滴滴快的投入10亿元进行补贴,但 随后被叫停。同时,CEO程维宣布,滴滴快的将打造成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以及城市公交等多重出行工具在内的一 站式出行平台,这也意味着战线将进一步拉长。 目前,为了争夺全球最大出行平台的地位,双方之间已经进入拉锯战的阶段。相关业内人士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此轮融 资完成后,预计滴滴快的一方面会用于加大司机端和乘客端的补贴 与Uber正面竞争,另一方面则用于拓展新的业务线,提升平台的规 模效应。 大多数人对"融资"并不陌生,譬如房屋租赁、汽车租赁等,但这些通常不会发生所有权转移问题,可归为传统租赁。融资租赁则是 现代租赁业代表,本质上属于一种与银行信贷、保险并列的金融手段。它是在分期付款的基础上,引入出租服务中所有权和使用权分 离的特性,租赁结束后将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的现代营销方式。融 资租赁完成承租人不需立即支付所需机器设备的全部价款,并可利 用租赁物所产生的利润支付租金。

浅析滴滴与快的合并的原因及未来面临的挑战

浅析滴滴与快的合并的原因及未来面临的挑战 ——基于伯特兰德模型摘要:滴滴快的的合并是2015年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并购案,对于这其中的原因众说纷纭。本文就以博弈论中经典的伯特兰德模型为工具,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梳理了滴滴快的合并背后可能存在的三大原因。并对他们合并后将面临的挑战做了相关几点说明,最后得出结论:滴滴快的的合并是企业竞争的结果,有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希望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此事件有所启示,也希望对滴滴快的未来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滴滴快的;企业合并;伯特兰德模型;机遇挑战 0 引言 作为打车软件市场的两大巨头,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公司为争夺新兴O2O 市场份额,从2013年开始进行了疯狂地价格补贴战,分别砸进了数亿元的资金。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这天,两家曾经战斗激烈的公司突然宣布合并,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曾经的竞争对手携手走到一起?它们的结合又可能带来什么挑战与机遇?本文便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对这些问题做以一一回答。 1 事件回顾 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是两款打车软件,背后的投资者分别是腾讯和阿里巴巴。从2012年快智科技开发的“快的打车”上线开始,先后有30多家打车软件陆续上线,滴滴与快的由于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在这场自由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将一些小企业挤出市场,在打车软件市场中成为两家大的寡头企业。 两家公司都起步于2012年,截至2015年1月双方都经过了4轮融资,其中快的打车融资超过9.3亿美元,滴滴打车融资超过8.1亿美元。双方都不差钱,为了抢占客户资源,双方不约而同采用了补贴客户的“烧钱”战术。从2013年年底开始,快的打车率先推出首单补贴、每单补贴、免单奖励、现金返还等多种方式刺激旅客和司机使用其软件。2014年1月起滴滴也推出类似补贴推广活动。是继续比赛“烧钱”还是共享市场资源,为避免“零和”游戏,力争“双赢”之局。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于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发布联合声明,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合并后新公司将实施Co-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将同时担任联合CEO。此外,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滴滴与快的从搏杀到合并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关于这其中的原因众说纷纭,归结起来,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点,分别是:停止恶性竞争、联手御敌、以及实现更大的野心:做超级平台。关于这三点原因,从经济学的角度讲,

合并公司案例

合并公司案例 【篇一:合并公司案例】 近几年,中国互联网圈里不断上演“死对头合并或结盟,从相杀到相爱”的大戏,震惊业界。并购年年有,今年特别多!2015年互联网大合并事件空前爆发,体量之大、数量之多、规模之巨,让业界目不 暇接。探寻这一系列的同类巨头合并案背后,一方面折射出资本方 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不惜代价推动合并的霸道逻辑;另一方面暴 露出互联网新经济天生爱垄断,强强联合不过是屈从于免费经济和 注意力经济。 本文盘点中国互联网史上十大合并案,看看都有哪些“曾经相杀”的 竞争对手成为“今日相爱”的同盟伙伴?这些大的合并案背后哪些资 本推手在推波助澜?互联网界1+1 2的公式是否成立?诸多同类项 式的强强合并,能否改写行业未来格局? 优酷+土豆,目前市值41亿美元,属阿里系 优酷网,成立于2006年6月,创始人古永锵,2010年12月8日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土豆网,成立于2005年4月,创始人王微,2011年8月17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合并方案:2012年3月12日,优酷土豆宣布以100%换股的方式合并。合并后,优酷和土豆在新公司分别占股71.5%和28.5%,土豆 作为独立品牌继续运营;2012年8月20日,优酷土豆集团正式成立,土豆即将从纳斯达克摘牌退市;2015年8月6日,正式更名为 合一集团。 幕后推手:这出“闪婚”大剧,正是由土豆大股东“纪源资本”代表符 绩勋与优酷大股东“成为基金”代表李世默一手策划的。早在2009-2011年,优酷土豆在背后资本方的助推下已多次接触洽谈,但都未 达成意向。土豆也是在于亏损状态下流血上市的,作为其投资人, idg(投了7年)、纪源资本(投了6年)、今日资本(投了5年) 都希望迅速套现退出。 合并后结局:优酷土豆合并后,一度也曾占据网络视频市场最大份额;但是很遗憾,二者合并长期未能独霸视频市场,爱奇艺、乐视、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等异军突起,两强合并并没有产生双倍的协同 效应。2015年10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以超45亿美元

基于移动电子商务模式下的打车软件发展体验报告-以滴滴快滴为例

摘要 伴随基于智能手机APP大行其道和其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从笔记本电脑转移到的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手机软件开发上。以至于APP变成让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移动电子商务的研究也在国内也在增长。以手机做媒介的商业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具有代表性和体现创新性的就是打车软件的开发,从开始的滴滴打车独霸市场,到现在的快的打车的蒸蒸日上。本文主要从打车软件的一个客户群,即出租车司机的角度出发,讨论打车软件给司机带来的利益,优劣势等方向的内容,结合调查问卷内数据进行有图标式的数据分析滴滴快滴近期的合并举措对出租车司机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各方面变化,并对未来在滴滴快滴合并后,对出租车司机使用打车软件方面提出的建议和具体改进意见。 关键词:打车软件合并移动电子商务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mobile phone based on Intelligent APP and its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mature,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will be indispensab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phone software look away from the daily life of the notebook computer. So APP let people for having heard it many times a word. Mobile e-commerce research in China is also growing. The mobile media business also has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presentative and reflect the innovative is a taxi software,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taxi drops to dominate the market, and now the fast taxi efficiency.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taxi software a customer base, the taxi driver's point of view, to discuss the benefits of software taxi driver, such a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content, the icon type data analysis by the recent drops fast combination probably influences on all aspects of the taxi driver, combined with the survey data in the future, and in the drops fast drop after the merger, the use of a taxi cab driver software to suggestions and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Key words: Taxi software;combine;Mobile electronic commerce

评“快的”和“滴滴”的战略合并

评“快的”和“滴滴”的战略合并 不断减少内耗和不断挖掘潜力是管理学上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商业生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不及时导致消费者和终端服务提供商围绕提供服务和购买服务付出很大的额外代价,这一现状正随着人类迈入移动通信和移动计算的时代得到改观。 消费者在网上(On-Line)寻找合适的服务或产品,在网下(Off-Line)购买产品或享受服务,这种新的商业模式被称为O2O模式。O2O模式利用互联网拉近了消费者和商家的距离,减少甚至消除了横亘在二者之间的中间环节,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了双赢的局面。“打车软件”就是O2O商业模式的典型应用。 一、打车软件的兴起 打车软件为打车者和车主提供了O2O平台,即打车这通过软件(手机APP)呼叫用车,打车软件将呼叫请求发给就近的车主,车主响应请求后,直接与用车者沟通,双方就近快速接洽,完了双方回到线上完成支付。打车软件极大地方便了顾客叫车、约车、拼车、甚至享受“专车”服务,而对于车主来说则减少了空置率,单位时间内的营运里程大大提高,这个双赢的结果导致使用打车软件的用户暴涨,截至2014年9月,中国打车软件累计账户规模达1.54亿。庞大的用户群带来的巨额资金(谁拥有的客户多谁就在移动支付领域占据优势)和无限的附加商机(分析客户的打车信息可以了解客户的出行规律乃至生活习惯,从而可以提供更多服务)刺激了打车软件的发展和竞争。

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从其中脱颖而出,双方合起来占据市场份额的99%。 二、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从搏杀到合并 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打车软件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数据,截至2014年9月,中国打车软件累计账户规模达1.54亿,其中,快的打车以54.4%的比例占据市场份额第一位,滴滴打车以44.9%的比例位居第二。 两家公司都起步于2012年,截至2015年1月双方都经过了4轮融资,其中快的打车融资超过9.3亿美元,滴滴打车融资超过8.1亿美元。双方都不差钱,为了抢占客户资源,双方不约而同采用了补贴客户的“烧钱”战术。 从2013年年底开始,快的打车率先推出首单补贴、每单补贴、免单奖励、现金返还等多种方式刺激旅客和司机使用其软件。2014 年1月起嘀嘀也推出类似补贴推广活动。 是继续比赛“烧钱”还是共享市场资源,为避免“零和”游戏,力争“双赢”之局。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于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发布联合声明,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合并后新公司将实施Co-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将同时担任联合CEO。此外,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事件营销对提升品牌形象效果的研究——以滴滴打车为例

目录 摘要 (3) 1绪论 (4) 1.1研究背景 (4) 1.2研究意义 (4) 1.3研究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文献综述 (4) 1.4.1项链理论 (4) 1.4.2有关媒体通路的重要性理论 (4) 1.4.3有关危机事件营销的理论 (4) 2事件营销在我国企业中的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事件营销的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事件营销的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目标受众明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内容、形式新颖 (5) 2.2.3效果具有不可控性 (5) 2.2.4相对于传统媒体营销,成本低 (5) 2.3我国企业事件营销的产生与发展 (5) 3事件营销效果对提升品牌形象效果的评估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事件营销本身的评估 (6) 3.1.1事件知晓率 (6) 3.1.2信息准确性 (6) 3.1.3获取渠道 (6) 3.1.4报道/转载次数 (6) 3.2品牌影响的评估 (7) 3.2.1认知层面 (7) 3.2.2情感层面 (7) 3.2.3意愿层面 (7) 4滴滴打车事件营销案例分析 (7) 4.1滴滴打车品牌的发展历史 (7) 4.2“滴滴专车吸血楼PK活动”案例分析 (8) 4.2.1 活动内容 (8) 4.2.2 活动效果 (8) 5滴滴打车事件营销策略的启示 (9) 5.1传统行业要借助互联网独特的营销模式重新改造 (9) 5.2要擅于借助网络社交平台扩大事件营销的力度 (9)

市场营销学 中央财经大学 5 第五单元市场营销战略 (5.1.3) 案例分析 滴滴与快的的合并

案例分析 滴滴与快的的合并 电影《大话西游》里曾经说过,“有一天当你爱上一个你讨厌的人,这才是最要命的”。对于滴滴和快的来说,最要命的事情还真发生了,而且还就在情人节这天——两个曾经势同水火的对手宣布合并了,而且双方的结合并非“自由恋爱”,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015年2月14日,两家公司正式宣布,实现战略合并后,新公司将实施联合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将同时担任联合CEO,柳传志的女儿柳青担任总裁。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1.极速“联姻”!24天敲定合作计划 以移动出租(用户通过手机应用直接电召出租车)作为主战场的快的和滴滴,自2012年成立之日开始,两者在市场中布局的步调就极为相似,竞争也格外激烈。 据滴滴CEO程维在内部邮件中透露,最早启动合并计划是在2015年1月21日,距离宣布完成,只有24天。“这次合并创造了三个纪录:(1)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2)最快创造了一家中国前十的互联网公司;(3)整合了两家巨头的支持。 滴滴和快的背后的主要投资人分别为腾讯与阿里巴巴。有意思的是,随着两者合并,两家互联网巨头的掌门人马化腾和马云也罕见一起发声明道贺。马云称,这是“顾全大局,以精诚合作的方式实现合并”,而马化腾则认为这对于“提升人们出行效率、促进行业就业等”有积极作用。目前,双方尚未宣布进一步的整合计划,但预计将花较长时间分阶段进行。 2.双方合并原因 官方说法: 快的CEO吕传伟在内部邮件中解释了合并的最大原因: (1)两家公司已经建立了共同的愿景; (2)恶性的大规模持续烧钱的竞争不可持续; (3)合并是双方的所有投资人共同的强烈期望; (4)除了财务因素外,合并后可以避免更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新公司可以马上加速开展很多新的业务。

滴滴出行并购优步中国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案例研究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新的思想即“一带一路”以及“丝绸之路”也逐渐深入民心,我国的互联网平台公司发展的速度在不断提升,其中企业并购逐渐成为各个企业提升自身实力重要途径之一。但经过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大量资料表明,在企业兼并重组中,仅有百分之三十的公司发生并购之后产生了真正意义的价值,其余的70%的并购并没有产生理想的效果。换句话说,并购之后公司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效益,同样,并购的公司也需要承担同等程度甚至更严重的风险。之所以存在很多失败的并购案,就是因为并购公司没有重视财务问题的解决,最终影响到公司本身的发展,这对公司的运营发展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2、研究意义 虽然我国国内传统企业的并购已成为一种普遍商业行为,但关于互联网平台企业并购的理论的研究却不多。近年来,互联网平台公司的发展势头良好,因此对互联网公司的并购进行研究分析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是结合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特点,通过分析其并购的财务风险,研究互联网平台并购中财务风险控制问题,希望可以为未来互联网平台企业并购风险识别和预防,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财务风险方面,在阅读相关文献之后,可知国外有关公司并购财务风险的分析以及控制方面的研究数量很多。从大量研究可以看出,研究的财务风险主要有四类,这4类分别是估值风险、支付风险、融资风险以及整合风险。在企业并购前、并购中及并购后中进行以上风险的分析。目前,国内的关于并购财务风险研究主要是借鉴国外学者的并购风险理论,且多是研究中大型企业并购。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企业也逐渐壮大,国际上互联网平台并购数量急剧增加,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控制进行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及对比分析法对滴滴出行并购优步中国的并购动因、并购绩效及并购财务风险进行研究剖析。本研究进行的基础就是对相关的国外文献进行阅读,进而针对互联网公司的相关概念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这些企业的特点以及相关理论。根据已有的案例研究,对滴滴出行并购优步中国进行研究分析,对其动机以及特点进行了解,进而对我国互联网公司进行并购的动机以及风险有所了解。本文主要采取对财务数据与财务指标分析,了解公司并购后的业绩变化,并对前后的业绩进行比较研究。以本研究案例并购的财务风险特点研究为基础,对滴滴出行并购优步进行研究,了解

浅析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 1

浅析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 合并背后的商业模式 一、前言 “打车难”一直是出行民众面临的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尤其是在下雨天、下雪天等天气恶劣的情况下,打车更成了出行最为头疼的问题。这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就是乘客和出租车司机的信息不对称。当乘客有打车需要时,只能通过招手栏车的方式告知路过的空车司机,但是在乘客视线范围内的出租车毕竟是少数,同时除去已经载客的出租车,如此一来,乘客能够成功打到车的几率便会缩小;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传统的载客方式存在“空驶”的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出租车司机几乎都是漫无目的地在公路上寻找乘客,而且不同地区的出租车数量分布不均衡,有些地方出现出租车疯狂抢客的行为,有些地方却存在数十辆空出租车排队等生意的情况。 针对这一情况,在应运而生的打车软件中,乘客可以通过定位捜寻到附近空车的数量并选择下单,司机也可根据乘客的打车位置,选择自己的行车路线,最大程度上降低“空驶率”。打车软件如同纽带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乘客和出租车司机之间的双向沟通交流,实现了信息的对称。 二、背景介绍 1、滴滴打车 滴滴打车是一款免费打车软件,覆盖广、用户多、深受打车族喜爱。2012年,嘀嘀打车在北京中关村诞生,9月9日正式在北京上线。2013年,嘀嘀打车入选“App Store2013年度精选”,获得日常助手类应用榜单冠军。2014年5月20日,嘀嘀打车对媒体宣布,公司名称正式变更为“滴滴打车”。软件拥有两大特点: a)无需拨打人工电话,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周围行驶的出租车,对着 手机说出所在位置及目的地就可以叫来出租车; b)可以即时看到要接你的司机车牌、电话及所属公司。 2、快的打车 快的打车是由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便民打车的智能手机应用。该软件为打车乘客和出租司机量身定做,乘客可以通过APP 快捷方便的实时打车或者预约用车,司机也可以通过APP安全便捷的

浅谈滴滴优步合并

浅谈滴滴优步合并 8月1日下午,滴滴和中国优步正式宣布合并。作为中国网约车市场的老大和老二,为了争夺中国市场,滴滴和优步展开了生死肉搏并大量烧钱。然而近日出台的网约车管理办法赋予了滴滴和优步们合法地位。面对几乎唾手可得的豪华盛宴,滴滴和优步也十公清楚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的大道理,于是谈判快速完成,最终推动了双方合并。 滴滴优步合并存在以下几大隐忧: 一是国家信息安全漏洞。滴滴优步合并后不仅占有绝对优势市场份额,而且有通过垄断大数据取得巨大利益的可能性。而这些数据中包含公民个人信息、出行习惯、消费偏好、地理位置等,利用先进算法进行挖掘,融入社交、电商等交易模式,其衍生价值难以估量。除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数据涉及国家信息安全,数据垄断背后的巨大暴利空间和信息安全漏洞也令人担忧。 二是形成事实垄断。滴滴优步合并后市场份额超过了90%,毫无疑问具有了市场垄断地位。这种垄断会导致“一家独大”,价格和服务等市场化竞争缺失,网约车市场成为“一言堂”,消费者极有可能只能被动接受“价高质差”的服务。比如,合并后第一时间就出现了“价格上涨、补贴减少”,许多司机和消费者纷纷流失,长期发展,必然导致消费人群流失,市场的活力降低,阻碍网约车市场长远发展。 三是优质资产流失。滴滴公司作为中国第一网约车公司,其

经济和社会意义重大,中国优步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其本土化程度不高、水土不服等各种问题,是一只“烫手的山芋”,绝非优质资产,滴滴公司收购优步付出了20%的股份和10亿美金的巨大代价,导致优质资产严重流失。 四是一定程度上加剧就业压力。随着网约车日渐兴盛,大量人员投身此行业,成为全职网约车司机。但此次合并后,补贴减少、乘客流失,司机收入大幅降低,其收入扣去22%的分成比例、油钱、车辆保养费用、车辆磨损折扣、违章扣分和罚款等,普遍出现了入不敷出现象。此背景下,许多司机不得不另寻就业出路,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就业压力。 五是消费者接受适应难。网约车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应担忧的是一个行业稳定优质的服务尚未形成就被新技术和新模式整体颠覆,以至于消费者仿佛永远在接受更新的服务模式,即消费体验,而不是享受服务本身。 基于此,特建议: 一是“拼价格”转向“拼服务”。引导企业逐渐向服务进行转变,从价格补贴向服务补贴进行转变,开辟更细分的市场。二是健全出租车行业利益分配制度。明确利益分配关系,哪些是企业拿的,哪些应该是司机留下来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样的劳资关系才能更和谐一些。三是监管机构加大监管和审查力度。相关部门要严格对滴滴优步合并反垄断审查力度,一旦审查通过,还应在日常密切关注其可能出现的垄断行为,并对整个网约车行

滴滴快的合并案例分析报告

专业硕士研究生案例分析报告 报告名称:滴滴快的合并案例分析 学院:财政税务学院 成员:孙加准、彭丹、陈祎、贺倩文指导教师:鲁元平 职称:副教授

滴滴快的合并案例分析 摘要:作为打车软件市场的两大巨头,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公司为争夺新兴O2O 市场份额,从2013年开始进行了疯狂地价格补贴战,分别砸进了数亿元的资金。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这天,两家曾经战斗激烈的公司突然宣布合并,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曾经的竞争对手携手走到一起?它们的结合又可能带来什么挑战与机遇?本案例将从管理、税收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并得出发展启示。 关键词:O2O市场;企业合并;机遇挑战

目录 一、背景资料 (1) 二、合并机遇分析 (2) (一)停止恶性竞争 (2) (二)谋求更大的市场,联合针对外来竞争者 (2) (三)便于开展O2O新的业务 (3) 三、合并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4) (一)企业合并可能面临很高的税收负担 (4) (二)企业合并可能面临很高的反垄断审查风险 (6) (三)业务同质化产生的管理方面问题 (9) 四、发展启示 (10) (一)税务方面 (10) (二)法律方面 (10) (三)管理方面 (10)

一、背景资料 前一秒还斗得你死我活,后一秒就开始相亲相爱了,滴滴快的、58赶集、优酷土豆、爱奇艺、PPS皆是如此,但是亲爱的,这并不是爱情。商业社会,惟有资本最大。在“衣食父母”资本方的眼里,为了两个家族的利益,联姻是最好的方式。滴滴和快的终于在一起了。不管是不是郎有情妾无意,在2月14日这样一个颇有情调的浪漫西方情人节当天,滴滴、快的这两家曾经水火不相容的打车软件冤家喜结良缘,联合发布声明宣布实现战略合并。 对于享受了一年多打车补贴,手机每天蹦出滴滴或是快的送你打车券的用户,你是否会产生关注:我的那些红包打车券怎么办?两家合并了,没竞争了,以后不发券了怎么办?以后打车会更难还是更容易呢?既然和我们的出行和小利益息息相关,那我们就进一步来关注这一次看上去很浪漫的并购案吧。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都诞生于2012年,自成立之日开始,两者在市场中布局的步调就极为相似,双方围绕市场份额争夺的“烧钱大战”更是愈演愈烈。 “滴滴打车”App改变了传统打车方式,建立培养出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引领的用户现代化出行方式。较比传统电话召车与路边扬招来说,滴滴打车的诞生更是改变了传统打车市场格局,颠覆了路边拦车概念,利用移动互联网特点,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从打车初始阶段到下车使用线上支付车费,画出一个乘客与司机紧密相连的O2O完美闭环,最大限度优化乘客打车体验,改变传统出租司机等客方式,让司机师傅根据乘客目的地按意愿“接单”,节约司机与乘客沟通成本,降低空驶率,最大化节省司乘双方资源与时间。截至3月底,滴滴打车在全国已经突破1亿用户,日均订单量也突破了521.83万,覆盖了包括北、上、广、深等超过178家一二线城市,使用滴滴打车的司机也超过了90万。 快的打车是由杭州快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便民打车的智能手机应用,也是国内最大的手机打车应用。该软件为打车乘客和出租司机量身定做,乘客可以通过APP快捷方便的实时打车或者预约用车,司机也可以通过APP安全便捷的接生意,同时通过减少空跑来增加收入。快的打车现已覆盖到全国360个城市,日均订单量超百万,用户数超过1亿,司机数量超过135万,市场占有率超过50%。 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进行战略合并。新公司将实施Co-CEO 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同时担任联合CEO。两家公司在

共享单车案例分析

共享单车案例分析 一、试分析共享单车行业的商业盈利模式 (1)押金投资模式: 共享单车企业将用户使用前缴纳的押金和预存款作为投资资金购买金融机构提供的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以此获得短期投资收益。随着用户数的增加,这种资金越增越多,这是企业的变相无息融资。对这种盈利方式民众表示心存质疑。 (2)租金盈利模式: 共享单车企业收取用户租金,这是共享单车目前的主营业务收入模式。当前市场上两大龙头企业,ofo小黄车针对师生人群用户进行05元/小时收费,针对其他用户进行1元/小时收费;摩拜单车针对使用Mobike lite的用户进行05元/30分钟的收费,不足半小时按半小时计算。 (3)广告业务收入: 共享单车企业通过App界面和单车车体开展广告业务,这属于其他业务收入。共享单车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市场流动性强,用户使用共享单车能带动信息流动。共享单车企业利用这种特点与其他企业合作开展广告业务获取收益。 (4)其他盈利模式:

共享单车需要用户通过App实名认证之后才能使用,企业掌握着成功注册用户的信息资源。通过现代大数据技术整合、分析用户的信息数据,然后与其他营利组织进行合法的数据交易,达到经济收益。 二、分析ofo失败的主要原因。 (1)资金链断裂: 资金链之所以断裂,是因为资本不再热捧。共享经济,包括以 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刚出来时,资本非常热捧,推断ofo和 滴滴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一样的——在一开始非常快地普及,变 成公众生活中的刚需,最后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扩大后快速 合并,然后开始出现盈利。现在竞争压力大,有大量的车经历 3-4年时间需要大规模换车和维护,成本太高,资本投入不可 能是无底洞,中国的资本很澎湃但没有持久耐力。 (2)与政策因素有关: 国家层面,2017年8月,交通运输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 办、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 部、人民银行、质检总局、旅游局等10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 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共享单车 企业和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都提出了多项要求,包括电子围栏、保险、定位等主体责任的加强;各个地方层面也有对于共享单 车的限量令,随着行业的逐渐发展,企业面临的挑战增加。业

滴滴快的并购案

编号: 财务管理并购模块作业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 班级:财务143 指导教师:杨爱君 学生姓名:滕耀凯张海海罗艺邢晓宇 高腾李令祥凌斌 学号: 20140913070 所属学期: 2016 - 2017 学年第 1 学期

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合并案例分析 1.简述并购前,并购双方的基本情况。 打车软件为打车者和车主提供了O2O平台,即打车这通过软件(手机APP)呼叫用车,打车软件将呼叫请求发给就近的车主,车主响应请求后,直接与用车者沟通,双方就近快速接洽,完了双方回到线上完成支付。打车软件极大地方便了顾客叫车、约车、拼车、甚至享受“专车”服务,而对于车主来说则减少了空置率,单位时间内的营运里程大大提高,这个双赢的结果导致使用打车软件的用户暴涨,截至2014年9月,中国打车软件累计账户规模达1.54亿。庞大的用户群带来的巨额资金(谁拥有的客户多谁就在移动支付领域占据优势)和无限的附加商机(分析客户的打车信息可以了解客户的出行规律乃至生活习惯,从而可以提供更多服务)刺激了打车软件的发展和竞争。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从其中脱颖而出,双方合起来占据市场份额的99%。 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打车软件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数据,截至2014年9月,中国打车软件累计账户规模达1.54亿,其中,快的打车以54.4%的比例占据市场份额第一位,滴滴打车以44.9%的比例位居第二。 两家公司都起步于2012年,截至2015年1月双方都经过了4轮融资,其中快的打车融资超过9.3亿美元,滴滴打车融资超过8.1亿美元。双方都不差钱,为了抢占客户资源,双方不约而同采用了补贴客户的“烧钱”战术。 从2013年年底开始,快的打车率先推出首单补贴、每单补贴、免单奖励、现金返还等多种方式刺激旅客和司机使用其软件。2014年1月起嘀嘀也推出类似补贴推广活动。 是继续比赛“烧钱”还是共享市场资源,为避免“零和”游戏,力争“双赢”之局。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于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发布联合声明,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滴滴和快的都已经经历了四轮融资。其中滴滴方面最新的一轮融资是在2014年12月获得的由淡马锡、DST、腾讯主导的七亿美元。而快的方面则是2015年1月份获得的由软银领投,阿里巴巴以及老虎环球基金跟投的六亿美元。 2.并购的大致经过 2015年1月21日在深圳,双方进入了实质性的谈判阶段,华兴资本的包凡是中间人,之前担任过滴滴的财务顾问,我找到了包凡组织了这次谈判。 为什么选择深圳?快的总部在上海杭州,滴滴总部在北京,所以挑了个中立的城市。我们本来想去成都的,但深圳有直飞,大家都方便,其实也是为了保密。我们找了一个服务公寓,我跟老吕,程维跟柳青,还有包凡和他的合伙人,六个人窝在一个房间里,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谈了十三个小时。 柳青在高盛待过,有很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快的管理团队都是做技术和产品的,他们缺了这样一个人。快的的股东就把我推上去了,要我陪着,不能让管理团队吃亏。 我们主要谈了几个大的框架。公司继续独立发展,整个控制权是管理团队的,由程维、老吕跟柳青三个主要核心管理团队来决策。业务发展也对腾讯跟阿里没有

滴滴打车的服务战略

滴滴出行的服务战略研究 摘要 随着国内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一大批服务类型的手机APP软件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这些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涉及了金融、生活、学习、工作、交通、旅游等各个方面。由于智能手机使用者的对日常生活中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多,服务类手机软件也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于新时代APP软件“滴滴打车”服务战略的研究,结合第四章服务战略,通过服务战略管理模型来具体分析滴滴出行公司如何从更好的服务客户的角度来制定企业战略,赢得更多客户。 关键词:服务科学服务战略滴滴出行 1.滴滴出行公司简介 滴滴出行,是中国的一款打车平台。它称为手机“打车神器”,是受用户喜爱的打车应用。目前,滴滴已从出租车打车软件,成长为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滴滴出行”?App改变了传统打车方式,建立培养出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引领的用户现代化出行方式。滴滴打车利用移动互联网特点,将线上与线下服务相融合,从打车初始阶段到下车使用线上支付车费,提供一个良好的服务模式,最大限度优化乘客打车体验,改变传统出租司机等客方式,让司机师傅根据乘客目的地按意愿“接单”,节约司机与乘客沟通成本,降低空驶率,最大化节省司乘双方资源与时间。 滴滴出行的产品服务类型有六种,其中主要产品服务在于滴滴打车,也就是出租车服务,其次还有顺风车,代驾,快车。除此之外,滴滴不仅服务于个人,还服务于企业,提供企业用车服务。以下是滴滴出行的主要五种服务类型。

1、滴滴打车:长久以来,出租车都在类似于一个封闭式的体系里,滴滴出行在此间为他们构建一个互利互惠的平台,为乘客提供便捷的同时也让司机师傅减少空载率。不仅为乘客带来良好的服务体验,也为司机师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让出行的人更容易叫到出租车,也让出租车迅速地接单。滴滴出行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定位出租车现在的位置,以减少顾客在等待时的焦虑。下车之后乘客可以根据司机的服务进行打分,这些分数就是下一个乘客的重要参考。 2、滴滴顺风车:滴滴顺风车有着稳定、简洁、安全的特点。能够一站式、无需预付费而且每单都有50万保险的情况下,愉快的完成整个旅程。各个方面都较滴滴打车有较强优势,满足了另一部分人的需求。 3、滴滴代驾:滴滴代驾致力于倡导安全、健康的出行理念,通过宣传让人们意识到酒驾、疲劳驾驶等隐患驾驶的危害,坚持“在乎你的车,更在乎你”的服务理念。 4、滴滴快车:滴滴快车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借助社会闲置车辆和运力,通过大数据智能匹配缓解城市高峰期运力短缺的现象,尤其对于乘客上下班出行效率将带来明显改善,使得乘客出行更加方便。 5、滴滴企业:滴滴企业出行服务与企业采取公对公结算形式,用户在使用企业出行服务时,无需安装APP和索要发票,可通过滴滴企业出行服务PC端入口,实现一键式约车、代叫车、异地预约或实时叫车功能。另外,滴滴企业出行服务的系统可自动记录行程单,并设立一对一客服和后台对账系统,免除了企业员工在出行时打车难、报销繁琐等问题,在费用方面,实行价格透明化,用车前系统会预估费用,并自动记录行程单,在后台也可实时查询财务明细。 2.服务战略管理

滴滴快的运营方案

滴滴快的运营方案 滴滴快的开始新一轮针对竞争对手Uber的“烧钱计划”。在12个城市开始周一免单15元优惠。滴滴快的表示,此次免单投入10亿人民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合并100天的滴滴快的野心以及业务布局都已经越来越明显。 “打飞的”只搞了2天 近日,滴滴快的宣布,一号专车APP可以预定直升机,首期航线包括北京APEC 空中游览及北京-天津来回航线,两者将分别由价值3500万的Bel-407直升机和价值7800万的Bel-429直升机提供服务,价格分别为1999元/人和3500元/人。 据了解,滴滴快的主要负责线下接送服务,搭乘直升机的用户由滴滴快的提供的奥迪A6L送至上机地点,下机后也有豪车送到 相应要求地点。滴滴快的“一键叫飞机”活动负责人王兴渠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活动上线五天,通过手机APP以及活动H5页面预约的用户超过两万,而最终有100名用户成功体验。 由于中国低空尚未开放,飞行需具备相应资质,每次飞行都需提前报备审批,滴滴快的这次选择和北京一家通用航空公司合作,不过申请预约,支付登记都通过一号专车APP完成。 “由于需要审批报备,现在还无法一次性满足大量用户需求。”王兴渠表示,“现在来看,市场反应还不错,我们也正在寻找稳定的合作伙伴,希望能将这一小众需求常态化,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对于“一键叫飞机”是否仅仅为一场营销活动,为了和此前uber推出的“打飞机”服务竞争的质疑,王兴渠认为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不少差异,uber的服务仅仅在上海进行 了一天,而滴滴快的首次就推出了两条航线,跨北京天津两个城市。

不过,滴滴快的“一键叫飞机”活动,只在5月16日、5月17日进行了两天。在民航专家綦琦看来,滴滴快的“打飞的”业务更像是“航空体验的团购活动”,营销的意味更重,离满足真正的出行需求距离尚远。 拟推出公交业务 滴滴快的CEO程维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目前滴滴快的已有六条产品线,分别是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以及公交业务。现在,在滴滴打车APP的顺风车入口已经能够进行预约,起步费为10元/5公里,超出每公里1元,99元封顶。据了解,滴滴快的公交业务计划也正在制定当中。 5月25日开始的“桔色星期一,免费打快车”活动又掀起了一轮热潮。低于出租车价格的滴滴快车更像是针对人民优步的竞争计划,0元起步价,连续一个月每周一每位 乘客两次15元的免单优惠,滴滴快的方面表示此次滴滴快车的补贴金额为10亿元人民币。此外,5月26至31日,乘客呼叫出租车,滴滴将调集全平台运力叫车。 这个调集全平台运力就是程维提出的潮汐战略,用户叫出租车,如果60秒之内没有应答,系统会自动判定附近的专车、快车和即将上线的顺风车运力,将别的车整合过来,如果用户接受其他车的价格,可以做到100%应答。 5月22日,合并后的滴滴快的首次公布了业绩数据,出租车覆盖全国360个城市135万司机,专车覆盖61个城市40万司机,出租车日订单400万单,专车日订单最高150万单。 据了解,滴滴快的目前已经推出一个智能出行平台,能够为司机和乘客提供更精准的分析及服务。利用这些数据,滴滴快的能够进行用户画像,分析用户的使用习惯。

美团进军出行领域的案例分析

一、背景 出行领域的龙头一直在拓宽出行的品类和延长出行的线条。在出行的品类上,滴滴以快车为出发点,后续不断开发出出租车、专车、顺风车、代驾和豪华车等品类。在出行的线条上,滴滴开始布局新能源和无人驾驶的基础技术、设施及服务。同时,滴滴还投资了一九付、众富租赁等公司,做足了围绕汽车提供金融保险服务和配套支持的准备。 美团早已为进军出行领域做了前期尝试。2017年2月份,美团在南京上线了打车业务,其后虽未在其他城市开启打车业务,但是在南京的打车业务也一直处在正常运营中。同时,美团也对自身内部机构进行调整,正式将打车业务战略升级为事业部,为后续开展出行业务预先做好组织准备。 滴滴和美团都进行了巨额融资。2017年10月19日,美团宣布完成了新一轮的融资,融资额高达40亿美元,美团的估值也因此高达300亿美元。与此同时,滴滴也在不断扩大融资。2017年12月21日,滴滴宣布获得新一轮高达40亿美元的融资。这样,仅2017年,滴滴的融资总额就高达95亿美元。滴滴和美团都为扩大或拓展业务进行了充分的现金储备。

二、案例介绍 事件经过。2017年12月28日,美团宣布会在app上开启打车入口,尝试进军出行领域。美团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打车业务,而是首先选择了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温州、福州和厦门这七个城市作为试点。美团在给旗下打车业务造势的方法上,针对有出行需求的用户和司机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美团宣布,在上述七座城市,只要参与“美团打车用户报名”活动的用户数量达到20万人,打车服务就会在该城市开通,以此吸引用户的关注。为了招揽司机,美团打车的平台抽成仅为8%,远低于滴滴的20%,同时,美团还设置了各种奖项以增加司机的福利。 后续发展。对于美团进军出行领域,滴滴公司试图淡化该动向可能对滴滴现有优势地位的不利影响。滴滴公司CEO程维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我们一路碰到了太多对手,美团肯定不是最弱的,但也未必是最强的。这可能对美团是最重要的事,但对我们不太重要。”程维甚至放出豪言:“尔要战,便来战”,以此表达滴滴能够成功应对美团的绝对信心。 三、简评 美团作为挑战者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虽然滴滴占尽先机,但是美团并非毫无胜算。第一,美团具有消费场景优势。美团所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