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珠江水运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珠江水运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珠江水运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珠江水运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珠江水运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交通运输厅(局、委),部管各社团,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司局:

珠江是我国第二大通航河流,流经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通达香港、澳门,是我国华南、西南地区重要的水上运输通道。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切实推动珠江水运科学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解决制约珠江水运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导向,着力改善通航条件、推进转型升级、强化安全管理、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打造珠江黄金水道,为促进流域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注重水运与防洪、发电等关系的协调,充分发挥水运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较优势。

重点突破、协同发展。以解决制约珠江水运发展的重点环节、重要瓶颈为突破口,精准发力,合力推进,促进航道、港口、船舶等水运要素协调发展。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注重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努力营造良好水运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安全第一、生态优先。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切实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将生态优先理念贯彻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积极推进水运绿色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利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畅通、安全、绿色、高效的珠江黄金水道。

建成干支衔接区域成网的高等级航道体系。建成“一横一网三线”及重要支流构成的高等级航道网,打通贵州、云南珠江出海通道。

形成江海联动功能互补的港口服务体系。港口布局和功能明显优化,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港口互动发展,港口与产业、城市发展有机融合,形成跨区域码头运营商。

形成功能完善优质高效的现代航运体系。市场结构不断优化,行业竞争力持续增强,现代航运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形成全程物流服务供应商。

建成生态优先示范带动的绿色发展体系。生态理念、护岸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绿色港口建设成效突出;清洁能源船舶应用效果显著,船舶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形成责任清晰保障有力的安全预控体系。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安全监管责任有效落实,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完善,安全应急处置与航海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建成协调有力运转有效的水运治理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健全,部派出机构的作用更加突出;水运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高等级航道建设,打造珠江黄金水道。

坚持“打通大西南,提升主干线,优化珠三角”,完善珠江水系航道发展规划,建成干支衔接、区域成网、江海贯通的航道体系,打造珠江黄金水道。

1.完善珠江水系航道发展规划。积极落实国家战略要求,贯彻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布局调整、生态绿色发展以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新要求,按照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完善全流域航道规划。从满

足水运长远发展和资源保护需要出发,科学确定航道等级,统筹通航建筑物、跨江通道等建设标准,实现珠江水运可持续发展。

2.打通西南三线出海通道。推动贵州、云南水运出海通道建设。南线出海通道,重点建成百色枢纽升船机,解决百色枢纽断航问题,实现云南剥隘经右江至广西南宁1000吨级航道贯通。中线出海通道,按1000吨级标准建成龙滩枢纽升船机,解决龙滩枢纽断航问题,完成岩滩通航建筑物升级扩能改造,打通贵州经北盘江-红水河出海通道,实现红水河全线复航。北线出海通道,加快柳江-黔江2000吨级航道整治,完成大藤峡水利枢纽船闸建设,更好服务贵州、广西北部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3.全面提升西江航运干线通过能力。全面提升航道等级,干线范围进一步延伸至出海口门。建成贵港、西津二线船闸及邕宁枢纽船闸,进一步提高干线枢纽通过能力。实施南宁至肇庆航道整治,推进南宁至肇庆段航道由二级提升为一级。研究提升西江航运干线肇庆以下段通航海轮吨级标准。

4.优化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进一步完善以“三纵三横三线”为骨干的高等级航道网,实施“加密、提级”工程,逐步推进碍航桥梁改造,完善珠江三角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围绕珠江三角洲港口建设和经济发展,研究提高横门、崖门出海口门航道通航等级。改善西伶通道、龙穴南水道、泥湾门鸡啼门水道等航道的通航条件,提高广州、深圳、珠海等港口的内河集疏运能力。

5.加快开发重要支流航道。围绕服务产业转移和脱贫攻坚,加快支流航道的建设,实施等级提高和复航工程,提高水运的通达性。实施北江韶关至三水、东江河源至石龙1000吨级标准船闸扩能及配套航道整治,并逐步向上延伸。左江结合枢纽通航设施改扩建,建设崇左至南宁1000吨级航道。适时推进贺江、桂江、融江、都柳江等航道建设。稳步开展粤赣运河、粤湘运河、湘桂运河等前期研究。

6.加强通航建筑物管理。引导和支持梯级枢纽通航建筑物统一运行管理,推进梯级枢纽通航建筑物联合调度,加强与水利、电力部门梯级枢纽水量调度协调。制定水系统一的通航建筑物运行规则和服务标准,强化服务质量监督考核。加强通航建筑物保养维修,保障船舶通航畅通安全。

7.提升航道保障服务能力。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落实航道养护经费。进一步完善航道养护技术、管理、服务标准体系,提高航道养护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完善航标配布设置,及时发布航道图。积极推进航标遥测遥控、电子航道图、数字航道建设。加快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完善航道公共服务信息发布机制。

8.加大航道资源保护力度。严格依法执行通航建筑物与拦河闸坝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要求。加快划定珠江水系航道保护范围,切实做好跨、临、拦河建筑物工程的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工作。加大对非法采砂、倾倒砂石等侵占损害航道、危害航道通航安全行为的监管和惩治力度。

(二)推进转型升级,提高港口服务能力。

坚持“拓功能、促融合、补短板”,加快港口转型升级,加强港口与产业、城市发展的融合,促进区域港口协调发展。

9.促进港口功能拓展。推进南宁、贵港、梧州、肇庆、佛山等主要港口集装箱和散货码头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拓展港口现代物流功能,大力发展临港物流园区,鼓励港口企业拓展集拼、配送、流通加工等业务,积极培育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商品交易交割等新业态。稳步推进广州、深圳邮轮码头建设,促进邮轮等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继续推进交通电子口岸建设,推动水运口岸“单一窗口”建设,促进港航、海事与海关、国检、边检等监管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

10.促进港口互动与“港、产、城”融合。强化主要港口在集装箱和散货运输中的枢纽作用,推动沿江港口与广州、深圳、珠海等沿海港口间的分工协作,实现优势互补。逐步推进珠江口区域内、珠江-西江经济带跨区域港口企业合作,促进港口码头、岸线等有效整合,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码头运营商。加强港区规划与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促进港口与产业、城市的融合发展。统筹做好新港区开发与老港区改造,加强技术改造和设施维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1.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发挥珠三角水网地区水运通道的优势,以广州、深圳、珠海等港口

为重点,发展集装箱、煤炭等货类的江海联运,鼓励企业建立跨区域的水上驳船运输系统,提高水水中转比例。推进港口疏港道路与沿江产业集聚区、高速公路网的有效衔接。推进集装箱铁水联运,加快进港铁路建设,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统一相关标准规则,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鼓励港口企业发展内陆“无水港”,积极支持配套货运场站建设,促进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

12.加快沿西南三线出海通道及重要支流港口建设。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依托产业转移,加强沿江港口建设,加快改变港口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加快推进广西柳州、来宾、百色、崇左,广东清远、韶关、河源等内河港口建设,提高港口规模化、专业化水平。结合航道条件改善,逐步建设广西河池,云南富宁,贵州黔东南、黔西南、黔南等港口。

(三)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航运创新发展。

坚持“强主体、优管理、促服务”,加快航运要素优化与结构调整,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航运市场。

13.推进运力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完善标准船型系列,加快标准船舶建设。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措施,加快淘汰老旧船舶,引导支持建造节能、环保、高效的新船型,发展集装箱、滚装等专业化船舶。严格客船、液货危险品船舶运输市场准入管理,促进运输市场有序竞争。加强运力市场供需信息发布。

14.引导航运企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继续推进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航运市场建设,强化市场监管,完善信用体系,促进航运企业公平竞争。支持航运企业做精做强主业,创新技术、管理与商业模式,促进集约化发展。加强航运企业间的合作,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骨干企业,增强行业竞争力。引导航运企业与货主、港口、物流企业的联合,延长产业链,增强行业服务能力。

15.强化船员队伍建设。全面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深化内河船员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交海发〔2015〕125号),完善内河船员培训、考试、发证制度,强化船员实际操作能力培训,改善船员发展环境,提高船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加快形成运行规范、流动有序、诚信自律的内河船员市场,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做好船员合法权益保障工作。

16.加快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全面推进船舶管理、船舶代理等传统航运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提升航运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广州航运交易所服务功能、拓展业务领域,培育贵港等区域航运交易机构;推进“互联网+航运”发展,推动航运服务模式创新。支持发展航运咨询业,发挥行业智库支持作用。依托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后续协议、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政策组合效应,促进航运服务业要素集聚,提升现代航运服务整体水平。

(四)推进水运绿色发展,建设美丽珠江。

坚持“法规推动、政策拉动、技术驱动、示范带动”,推进生态航道和绿色港口建设,推广船舶使用清洁能源和大宗散货陆转水绿色运输,建设美丽珠江。

17.推进生态航道建设。注重把生态环保理念和要求贯穿于航道规划、建设、管理、养护的全过程,注重航道建设与周围景观、建筑物的协调。实施生态航道建设示范工程,积极推广植物、植被型生态混凝土等生态护岸(坡)技术,保护水生态。研究和倡导使用环保型疏浚设备与工艺,提高航道疏浚土综合利用水平。

18.推进绿色港口建设。鼓励港口企业应用LNG等清洁能源,建设靠港船舶岸电系统,继续推进港口“油改电”,推行能效管理。加强港口环境监测,建立监测、检测、考核机制。推动建设港口的船舶废水、固体垃圾接收设施,并对接城市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系统。做好原油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试点及推广工作。加强港口粉尘、噪声污染防治。推广应用节能、节水、环境保护等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

19.推广船舶使用清洁能源。完善技术标准规范和扶持政策,积极引导船舶使用清洁能源,推广应用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监测技术。通过试点示范,积极推动船舶使用岸电技术、水上应用LNG,做好有关配套设施规划布局和建设。积极开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以及低硫油的应用研究和推广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和地区船舶排放控制标准。

20.推动大宗货物陆转水运输。总结推广大宗货物低碳运输北江示范项目成功经验,发挥水运低碳、环保、节能的比较优势,加大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地方出台引导政策,吸引大宗货物陆转水运输,推动交通运输绿色发展。

(五)加强水运安全管理,建设平安珠江。

坚持“完善法规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监督管理、提升保障能力”,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和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平安珠江”。

21.落实安全责任。落实港航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依规从事安全生产活动,加强人员教育培训,落实保障资金,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危险货物运输及作业安全治理。落实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制定权责清单,加强对客船、危险品船和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场所的安全监管,强化渡运安全管理。

22.完善预防控制。着力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重点强化客船、危险品船运输和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的风险管理。落实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各项要求,及时发现处置违规行为。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23.加强水上应急救助能力建设。推进实施水上巡航救助一体化,完善救助组织、指挥与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水上搜救区域合作机制,加强预案衔接。以珠江口、重点库区和旅游、客运繁忙区域为重点,合理布局水上应急救助力量。加快水上应急救助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24.加强航海保障能力建设。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实现信息化系统对干线的全覆盖;建立健全安全信息播发系统,逐步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性能可靠的综合航海保障体系。

(六)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珠江水运治理能力。

坚持“区域合作、部省联动、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走出一条符合珠江水运实际的管理新路子。

25.切实发挥部派出机构的行政管理作用。加快推进珠江航务管理局转为行政机构试点改革工作,强化其作为部派出机构的作用,在所管辖范围内履行航运行政管理职责;进一步参与珠江水运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规划标准制定以及重大事项决策,扩大其在水系公共信息服务、区域水运市场管理、跨境跨界航道管理等方面协调范围和内容。

26.创新珠江水运管理机制。依托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平台,完善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会议制度,推动珠江水运重大事项决策和重点、难点问题的协调解决。加强与水利、电力等部门的协调,维护航运权益。加强行业内中央与地方单位统筹协调。充分发挥行业社会组织的作用。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配套法规标准。依据《航道法》《港口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配套法规、规章。制定符合珠江流域特点的规范性文件、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

(二)推进放管服改革。清理行政管理事项,减少水运建设投资、生产经营活动等的审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落实《港口收费计费办法》,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

(三)加强科技支撑作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人才培养,完善激励机制,加强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重点开展智慧港口、数字航道、智能航运等领域的技术创新,积极开展节能环保、安全应急等的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精准扶贫、地方扶持资金等政策,加大水运发展投资力度。推动地方节能减排资金用于船舶改造等领域。鼓励利用航电结合、土地综合开发、PPP融资、债券融资等模式,多渠道筹集水运建设资金。借鉴国外内河航运的发展经验,研究制定促进水运发展的支持鼓励政策。

(五)切实抓好任务落实。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珠江水运、打造珠江黄金水道重要意义和紧迫性的认识。沿江各省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协同联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贯彻实施措施。交通运输部各有关部门应按职责抓好落实,部将对本意见执行情况开展跟踪分析、

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确保取得实效。

交通运输部

2016年7月30日

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5109656.html,/fg/detail2025003.html

南宁港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模板】

附件 南宁港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1规划概述 本次规划修编是在《南宁港总体规划》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南宁港的功能和性质,并与相关规划衔接。 南宁港总体规划修编以《广西内河水运发展规划(2010-2030)》、《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2008-2020)》和《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 年)》为指导,规划范围为XX市辖区范围内的右江、左江、郁江及红水河等河段的岸线,规划涉及河段总长474.1km。 本次规划利用港口岸线36.692km,其中货运岸线29.505km,客运岸线4.540km,港口支持系统岸线2.647km。规划利用港口岸线中已开发利用岸线3.114km。规划货运岸线33处,客运岸线34处,港口支持系统岸线23处。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25年,远期为2035年,并为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南宁港划分为六景港区、牛湾港区、中心城港区、隆安港区、XX县港区和马山港点。六景港区为核心港区,为腹地经济发展和六景工业园区服务,以集装箱、件杂货、散货和危险品运输为主,积极拓展现代物流功能。牛湾港区为重要港区,为XX市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服务,以集装箱、件杂货运输为主,兼顾散货运输,积极拓展保税及现代物流功能。中心城港区重点发展旅游客运,货运功能逐步退出。隆安港区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服务,发展散货运输。XX县港区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服务,发展散货和件杂货运输。马山港点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发展散货和件杂货运输。 南宁港重点规划建设10个公用码头作业区和4个旅游客运码头,其中六景港区规划建设六景转运站作业区、八联联营厂作业区、覃寨村作业区、杨村作业区、新兴村作业区、鹤笋作业区和飞龙作业区;牛湾港区规划建设牛湾作业区;隆安港区规划建设宝塔作业区;XX县港区规划建设石村作业区;中心城港区规划建设亭子、民生、蒲庙和青山旅游客运码头。规划公用码头作业区将形成码头岸线长11.988km,全部为深水码头岸线,可建120个深水泊位,陆域面积782.7hm2,年通过能力为货物5840万吨。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摘要: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盲目的科技进步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种种弊端。推动社会发展应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是一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而科学技术一直贯穿于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在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科技在各个不同的层次、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一、科技的进步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 (一)科技进步改变了生产力要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科技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劳动者通过学习和教育的方式掌握科技,转化为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从而能够使其更好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职能。我作为一名人力资源工作者,工作内容全部基于hr系统,这使得员工信息更加完善、系统化;办公流程的信息化让工作更加规范,责任到人,有据可查,提高效率。 2.科技进步创新了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状况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客观尺度,而这也是科学技术的产物。17、18世纪力学和机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工具机和蒸汽机的发明,实现了机械化生产;19世纪电磁学和电气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发电机和电机的发明,奠定了电气化基础;20世纪的电子学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直接带动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机等的发明,推动了生产过程自动化的进程。 3.科技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新能源,创造出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东西,突破了传统的劳动对象的束缚。 (二)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社会革命力量的发展。 纵观社会发展史,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使社会经济关系的相应变化,甚至产生新的社会形态。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生产关系的变革创造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科技进步提升了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自然科学是人类思想解放和进步的强大精神武器,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科学使人类思维方式科学化,文化观念革命化、精神文化现代化。

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

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 (简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二○○八年十月

目录 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 0 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 0 (简本) 0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0 二○○八年十月 0 一、规划的必要性 (3) 二、《规划》的功能定位 (3) 三、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与信息服务体系的架构 (3) (一)调查方式与调查方法 (3) (二)调查站分类 (3) (三)体系架构 (3) 四、统计分析指标体系 (4) 五、规划目标 (5) 到2012年,初步建立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与信息服务体系的架构,覆盖所有已通车路段,实现调查站与高速公路建设同步,可以准确的反映被覆盖路段的宏观交通流特征和路网运行特征,初步具备监测路网运行质量、为社会提供出行服务信息的能力;到2020年,随着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建成,完成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与信息服务体系,覆盖全部路网里程,具备全面、准确的为行业、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 (6) 六、总体布局 (6) (一)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 (6) 建设1个部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和各省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省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与部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联网,构成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数据管理与应用平台。 (6) 部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设在部规划研究院。省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由各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建设管理单位(如省公路局、省交通厅信息中心、省高速公路管理机构、省高速公路管理公司等),省厅赋予其明确的职责。 . 6(二)调查站布设的方法与原则 (6) 1、调查站布设的指导思想 (6) (1)全面覆盖 (6) 调查站布设应实现对路网的全面覆盖,以切实提高调查的空间覆盖率和调查数据的代表性。 (6) (2)合理布局 (7) 调查站布设应注意与国家高速公路路网布局形态及技术特征相协调,实现合理布局。 (7) (3)规模适度 (7) 调查站布设应实现规模与效率的最优平衡,最大限度的减少动态交通数据采集

珠江水系概况

一、珠江水系概况 珠江,旧称粤江,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全长2214公里,横贯滇、黔、桂、粤、湘、赣六省区,连通越南北部(如图1所示),流域总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其中442100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11590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 图1 珠江水系示意图 珠江流域属于复合型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河网四部分组成。西江流域面积353120 km2,占全流域面积%;北江流域面积46710 km2,占全流域面积%;东江流域面积27040 km2,占全流域面积%;珠江三角洲及流入区内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共计26820 km2,占全流域面积%。

珠江流域集水面积在10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8条,在1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120条。 珠江水系航道包括了中国内河航道规划“两横一纵两网”中的“一横”和“一网”,如图2所示,航道布局以西江为主干,上游通过三个通道与云贵连接,这三条通道分别是南线通道右江;中线通道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北线通道都柳江、融江、柳江,流经中游的广西,经西江航运干线与下游三角洲航道网及北江、东江贯通,通过八个口门入海,形成江海相连、干支相通、水陆联运的水运体系。 图2 珠江水系航道分布图 二、珠江内河水运现状 1.内河水运基础设施

珠江水系主要航道有:西江航运干线、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右江、左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北江、东江、都柳江、融江、桂江、贺江等。珠江水系中上游航道由于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库区不断建成蓄水,水域面积增加,航道从天然航道向库区航道转变,航道条件优良,下游航道经过系统治理,通航条件逐步改善。 根据对珠江水系内河港口现状分析,内河港口布局及规模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布局基本吻合,下游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大,上中游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小。珠江水系内河港口已经形成了由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个层次构成的布局。 2007年珠江水系航道通航里程15552km,占全国航道通航里程的%,其中三级航道km,四级航道km,五级航道km,初步形成了以西江航运干线、右江、柳黔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等为骨干,其它航道为基础的航道架构;2007年珠江水系内河港口共拥有生产性泊位2281个,年综合通过能力22156万吨、355万TEU,初步形成了以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肇庆港、佛山港五个内河主要港口为主,其他地区重要港口、一般港口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港口体系。2.内河水运量规模 在珠江水系内河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船舶平均吨位以及水运量逐步提高。

2021年《珠江水运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珠江水运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近日,交通运输部印发了《珠江水运发展规划纲要》以下是为大家的关于《珠江水运发展规划纲要》解读,希望大家喜欢! 珠江是我国第二大通航河流,由西江、北江、东江干支流及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形成“三江汇流、八口出海”的水系特点。作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重要的水上运输大通道,珠江已经成为我国西南内陆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互补、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实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珠江水运进入了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阶段。为更好地支撑国家战略实施,打造我国继长江后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结合珠江水运发展新形势,交通运输部 ___了《纲要》。《纲要》是指导珠江水运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为xx年至2025年,与 ___批准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规划期基本一致。 《纲要》编制重点把握好“三个突出”。一是突出guo家战略新要求。重点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区域经济新格局,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带一路”战略、供给侧结构性 ___、新型城镇化、扶贫攻坚、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综合

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等,分析国家战略对珠江内河水运发展的新要求,体现规划纲要的战略性、前瞻性和时代特点。 二是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围绕《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及其对水运发展的具体要求,分析珠江水运发展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存在的主要差距等,研究提出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三是突出继承性和可操作性。珠江水运发展规划体系比较完善,《纲要》重点是在已有相关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深化研究,进一步明确目标和任务,提出可操作性的`主要任务和具体项目,列出重大项目专栏。 珠江水运基本形成了以“一横一网三线”为骨架的航道体系,建成了一批集约化、规模化港区,运输船舶技术状况明显改善,水运量和港口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水运保障和管理能力稳步提升。xx 年年底,珠江水系航道通航里程15552公里,规划的高等级航道达标率为86%;港口货物通过能力54775万吨、1354万标箱;拥有内河运输船舶16829艘,净载重吨1600万吨;完成货运量8.3亿吨,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14亿吨,其中集装箱 ___6万标箱。

中国科技发展现状、战略与主要政策

中国科技发展现状、战略及主要政策 国家计委规划司、科技司产业技术政策课题组 1998年3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已成为其国际地位和在国际竞争中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面向21世纪的中国,如何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立足现实国情,适时制订和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将是关键所在。 一、中国科技发展的环境 (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世界经济增长周期与科技进步浪潮的相关性看,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处于低速徘徊阶段,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有所降低,表明世界科技发展还没有产生新的重大突破,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尚在酝酿之中,预计到下世纪初,世界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仍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深入,仍将以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技发展和创新为核心。值得注意是:这些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仍然方兴未艾,日新月异,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明显缩短,传统观念上的研究、应用开发及生产间的界限愈加模糊,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进

程加快。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技术淘汰率高,产品更新换代快,在计算机领域中每六个月甚至更短的周期内就有新产品问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间的交叉日益突出,技术领域的创新更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及影响。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不再将科技项目按基础、应用和开发三个领域划分,而是按国家的战略需要划分为若干重大项目推动科技进步,以更便于调动和发挥一个国家的整体的综合优势。此外,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也进一步得到加强。鉴于高技术发展具有高效益、高风险和高耗资的特点,走国际合作之路已被纳入各国政府和企业界发展高技术的战略规划,如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欧共体12国参加的国际空间站计划,以及美国、欧洲同俄罗斯的空间合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强手之间甚至是国际竞争对手之间也展开了联合和合作,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多家著名微电子企业携手共同开发新一代动态随机存储芯片,以共担费用、共担风险,成为世界强手既联合又竞争的范例。 (二)中国科技发展的国内环境 中国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提出广泛的需求。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但是必须看到,粗放型增长方式仍在我国经济增长中起着支配地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主要是靠大规模投入自然资源、资金和劳动力来支撑;相当多的企业素质不高,科技开发、创新能力弱,技术进步缓慢,产品档次低、消耗高、质量差。目前,我国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很多处于世界60-70年代的水平,工业企业设备近20%老化,超期服役率达40%。资源消耗高,有效利用程度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6倍、韩国的4.5倍、美国的3倍;钢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人类对精神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对空气温度、湿度的限制,还对其居住环境有了进一步的关注。因而从舒适空调迈向健康空调将是空调工程面临的重要任务。在本次课题设计中,该建筑物内空气的温、湿度及清洁程度,有着一定的标准,比如在展览厅中,为妥善保存物品不受霉潮侵害,得以长期保存,必须加以相应的控制;在接待室、办公室、包间等,应及时排除污浊空气,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和卫生要求,提高人类的身体健康,以有利于人们工作、休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所以,空气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目前,太阳能空调能显著减低建筑能耗,实现太阳能利用装置与建筑一体化,还具有季节匹配性好及环保的优点。实现太阳能空调制冷具有多种技术方式,将太阳能辐射转化为较高温度的热能再转化为冷量是其中最有前途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利用方式。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多个科研院所追踪发展太阳能制冷技术,吸收式太阳能空调领域研究比较成功的有广州能源所、北京太阳能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及香港大学等科研单位;企业方面,北京天普、山东皇明、长沙远大和珠海兴业等企业都建立了太阳能空调示范系统,开始产业化尝试。其中长沙远大为槽式聚光系统;目前珠海兴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珠海总部和湖南分公司分别新建了70kW和500kW的智能太阳能空调系统,该系统由真空热管式集热器,热水吸收式制冷机组,蓄能系统,空调终端和控制电路组成,系统调试成功后,已经连续可靠的运行18个月,为目前国内运行最为成功的太阳能空调工程之一,除此之外兴业公司还努力开发光热幕墙等设备及相变蓄能材料,以期更好地与建筑一体化结合及提高太阳能空调的效率。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我国节能建筑尚处于起步阶段,建筑耗能持续增长并占社会总耗能的30%左右,采暖、热水及电空调耗能又占建筑耗能的50%以上[1]。传统电空调多以氟氯碳化物为冷媒,而氟碳类物质被公认为是破坏臭氧层和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而且电能主要是通过燃烧化石能源达成发电过程,排放的酸性气体严重污染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损害。太阳能空调的优点是:直接且容易使用;利用可再生能源且在附加储能系统时具有连续性;维持相同的舒适性品质;安全;运行成本低,无技术专属性;绿色环保;电网削峰功能;良好的季节适应性,供热供冷一体化。因此,太阳能空调被认为是降低建筑能耗和减少温室效应的最佳方案。综上所述,国外太阳能空调研究已经是低碳建筑技术的重要开发方向其研究内容如下: 1.根据设计地点和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参数的选择 2. 各层冷负荷、热负荷、湿负荷的计算 冷负荷包括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负荷、太阳辐射负荷、工艺设备及照明设备散热负荷、人体散热负荷。逐时相加最大值为夏季所需的冷负荷 热负荷可采用《空气调节工程》第二版公式(3.24)。逐时相加最大值为冬季所需的热负荷 湿负荷包括人体散湿和工艺设备散湿。人体散湿根据单位人体散湿量,室内人数,群集系数决定;工艺设备散湿根据其功率决定 3.空气处理方案的选择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冷热负荷的要求及新风量的要求,合理的选择设计方案。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5年届应届大学毕业生招聘条件 1、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博士 条件: 1、具有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2015届统招统分应届博士研究生,综合运输、物流工程、运输经济方向优先; 2、具有从事综合交通运输、物流园区、港口物流相关领域研究能力,具有相关研究经历者优先; 3、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开拓进取精神;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具有较强的中英文写作、交流和表达沟通能力。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 条件: 1、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相关专业,2015届统招统分博士研究生; 2、具有较为扎实的计算机及信息化系统基础专业知识,熟悉信息化系统规划、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承担相关系统工作的能力,具有相关领域项目研究开发经验优先; 3、熟悉交通运输行业及物流产业基本情况,具有从事物流领域信息化系统项目科研、技术咨询、行业管理等相关研究工作经历者优先; 4、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开拓进取精神;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

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5、具有较强的中英文写作、交流和表达沟通能力。 3、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 条件: 1、具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类相关专业,205届统招统分博士研究生,北京生源优先; 2、具有较为扎实的信息化与通信工程基础知识,熟悉信息与通信系统规划、设计与软硬件开发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承担相关系统工作的能力,具有相关领域项目研究开发经验优先; 3、熟悉交通运输行业及物流产业基本情况,具有从事交通运输领域信息化系统项目科研、技术咨询、技术开发等相关工作经历者优先; 4、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开拓进取精神;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具有较强的中英文写作、交流和表达沟通能力。 如有意向者,请将简历(格式附后)发至neimaozhichao@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5109656.html, 恕不接待来访。

山东省交通规划院

企业简介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交通设计为主业的综合性勘察设计单位,始建于1952年,原为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下属事业单位,2015年,整体划入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目前持有公路行业甲级、水运行业(港口工程)专业甲级、市政行业(道路、桥梁工程、城市隧道工程)专业甲级、建筑行业(建筑工程)专业甲级,水运行业(航道工程)专业乙级、市政行业(排水工程)专业乙级、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乙级等工程设计资质;还持有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工程咨询(含公路、港口河海工程、建筑、市政交通)甲级、工程总承包甲级、市政工程(道路桥隧)施工图审查一类及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综合乙级等资质证书,被授予交通建设全方位的涉外经营权。 作为齐鲁大地上交通发展的先行者,持续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规划和交通项目决策、实施、运营贡献智慧,业务涵盖公路、水运、市政、建筑、岩土、智能交通等领域,提供包括投资、规划、咨询、勘察、设计、检测、项目管理、科技研发等全产业链服务。 至今,已建成了一支500余人的人才队伍,包括1名中国工程设计大师、4名山东省工程设计大师、6名中国公路百名优秀工程师、1名交通科技英才、4名山东公路优秀工程师、200余名拥有高级技术专业职称的专业人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优秀设计一等奖、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银质奖、交通运输部六十年经典工程等各类奖项百余项。 肩负“奉献交通事业、描绘经世蓝图”的使命,坚持高端定位,树立全球视野,聚合多元领域,全面升级服务,紧跟“一二三四”总体战略布局,推进“升级发展”一条主线,聚焦“综合交通”与“城市建设”两个核心领域,以集成价值为导向推进业务模式创新升级,努力构建“以单环节专业技术服务为基础、以集成服务模式为主导、以相关领域集成产品为特色”的系统业务布局,深化推进“体制改革、管理创新、科技创新、能力升级”的四轮驱动,整合内外部优质资源,致力成为一流的综合类工程咨询服务商。

珠江水运发展规划纲要

珠江水运发展规划纲要 交通运输部 2017年5月

目录 前言 (5) 一、发展基础 (6) (一)基本情况 (6) (二)发展成效 (8) (三)存在问题 (10) 二、面临形势 (10) (一)发展要求 (10) (二)需求预测 (12) 三、总体要求 (12) (一)指导思想 (12) (二)基本原则 (13) (三)发展目标 (13) 四、主要任务 (14) (一)打造珠江黄金水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推进港口转型升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推动航运服务发展 (20) (四)加强水运安全监管 (22) (五)促进水运绿色发展 (23)

(六)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25) 五、保障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7 (一)加强组织保障 ............................ 错误!未定义书签。7 (二)加大资金投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做好规划衔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强化技术支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完善法规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珠江是我国第二大通航河流,由西江、北江、东江干支流及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形成“三江汇流、八口出海”的水系特点。作为我国华南、西南地区重要的水上运输大通道,珠江已经成为我国西南内陆地区与粤港澳地区经济互补、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愿景提出,要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充分发挥珠三角开放合作区作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强化区域内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构建安全、低碳和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快珠江水运科学发展,努力打造第二条黄金水道。 根据珠江水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制定珠江水运发展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是指导珠江水运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突出了未来十年珠江水运的建设和发展重点,范围包括广东、广西、贵州、云南4省(区)珠江流域相关地区,规划期为2017年至2025年。

科技发展现状战略及主要政策完整版

科技发展现状战略及主 要政策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中国科技发展现状、战略及主要政策国家计委规划司、科技司产业技术政策课题组 1998年3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已成为其国际地位和在国际竞争中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面向21世纪的中国,如何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立足现实国情,适时制订和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将是关键所在。 一、中国科技发展的环境 (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世界经济增长周期与科技进步浪潮的相关性看,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处于低速徘徊阶段,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有所降低,表明世界科技发展还没有产生新的重大突破,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尚在酝酿之中,预计到下世纪初,世界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仍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深入,仍将以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技发展和创新为核心。值得注意是:这些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仍然方兴未艾,日新月异,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明显缩短,传统观念上的研究、应用开发及生产间的界限愈加模糊,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技术淘汰率高,产品更新换代快,在计算机领域中每六个月甚至更短的周期内就有新产品问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间的交叉日益突出,技术领域的创新更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及影响。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不再将科技项目按基础、应用和开发三个领域划分,而是按国家的战略需要划分为若干重大项目推动科技进步,以更便于调动和发挥一个国家的整体的综合优势。此外,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也进一步得到加强。鉴于高技术发展具有高效益、高风险和高耗资的特点,走国际合作之路已被纳入各国政府和企业界发展高技术的战略规划,如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欧共体12国参加的国际空间站计划,以及美国、欧洲同俄罗斯的空间合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强手之间甚至是国际竞争对手之间也展开了联合和合作,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多家着名微电子企业携手共同开发新一代动态随机存储芯片,以共担费用、共担风险,成为世界强手既联合又竞争的范例。 (二)中国科技发展的国内环境 中国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提出广泛的需求。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但是必须看到,粗放型增长方式仍在我国经济增长中起着支配地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主要是靠大规模投入自然资源、资金和劳动力来支撑;相当多的企业素质不高,科技开发、创新能力弱,技术进步缓慢,产品档次低、消耗高、质量差。目前,我国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很多处于世界60-70年代的水平,工业企业设备近20%老化,超期服役率达40%。资源消

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姓名:王青芬班级:11级会计学号:114A1140 科技的发展能加快社会的进步,社会进步同时引起科技改革。两者相辅相成。 从古到今,人类历史进过了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每一次科技发展也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不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它们都是科技发展的体现。我们应当深入探讨科学技术的发展逻辑,认真反思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预测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必要在社会发展中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科技的发展不仅沿着自己的历史轨道在前进,而且也造成了人类历史发生重大的变化。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1]马克思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历史的有力杠杆,并且他还认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而蒸汽磨产生的却是资本主义,这就很明确地表明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导致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变迁。 一、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当今社会的先进文明是以科学为中心的文明,西方国家的物质生活,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流通以及人的消费生活和社会对它的服务,都是依靠科学和根据科学原理而形成的技术取得飞速进步的。东亚国家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和解放后,之所以能创造经济奇迹,成为崛起的国家,科学技术是一个重要原因。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体现在:

第一,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并且通过促进生产力的向前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丰足的物质前提。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生产劳动是人类的体力和智力同时消耗的过程,人的体力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可是人的智力发展却是迅速的。其次,科学技术能够促使劳动工具更新的速度加快,从根本上去改变生产的面貌。 第二,科学技术发展引发新的社会革命。科学技术能够不断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引起社会生活发生相应的改变,并且迟早能够引起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和变革。人们用什么样的工具进行生产,就标志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而生产力的发展总是要求一定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由此说来,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追根溯源还是由于生产工具发生变革的结果。 第三,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进程。科技革命可以说是思想解放的先导,它能够促进人的头脑革命化。由于科学技术能够帮助人们养成重视实践,追求实事求是以及真理等好的风尚,所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习惯就会不断产生,伦理道德观念也必然会发生升华。另外,科学发展还能不断改变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式,决定教育改革的方向。持之以恒、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索中所体现的理性思维方式等,通过增强人们的素质,加快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社会发展为科技进步创造条件 科学技术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可是,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单向的,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且是相互影响的。一定的经济社会制度的范围内,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决定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规模与效率的主要因素与前提条件。所以,研究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又要研究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各种社会条件。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 文章分析了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基本特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对高新技术产业面临的挑战进行剖析,指出了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态势进行了论述。 标签:科技型中小企业现状发展态势 1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1 公司体制多样、复杂。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中资金来源中,自筹、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分别占83%、8%和9%左右。目前这类企业中,个体和私营经济占6%,集体经济占17%,国有民营占24%,股份制企业占25%,其他占28%。 1.2 经验不足,难以找到准确的市场定位。企业经营者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市场意识不强,科研能力不足,技术陈旧落后,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导致信息不畅,掌握不了最新的市场动态,制约了自己的理念和技术创新。 1.3 缺乏资金及融资渠道。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资金不充沛,科研能力相对较弱,本来更加需要银行的支持。可是据调查,我国的这些企业仅有8%左右的能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且是有一定成就的企业。而对于那些更需要资金,正处于创业初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空有好项目,却难以转化为生存力。 1.4 决策机制灵活,市场适应能力强。由于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多规模较小,虽然会遇到资金匮乏、不容易网罗人才等问题,但是俗话说的好,“船小好调头”,正是由于规模小,可制约的因素也较少,企业的经营者全权掌握了企业的财务、人事、经营等权力,在遇到市场疲软、运行不畅等问题时,可以迅速的做出决策,改变经营方向,使自己迅速的摆脱危机的困扰,具有“小型化”、“柔性化”的特点。能快速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营销创新的集成,很快的就将科研的发明发现,迅速的将其转化为市场化的商品,有效的占领市场。 2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初始投入资金少,投产迅速,能有效地而快捷的将投入转化为产出(更加可靠数据显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从投入到产生经济效益,不超过一年的时间,每个岗位就会增加3至5个间接的就业机会);第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设置灵活,调整方便,容易产生科技创新和科技产出,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作用巨大;第三,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创造更多的补缺基点。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型中小企业更能专心关注市场上被大企业忽略的某些部分,在这些市场上通过专业化经营来获取最大限度的收益,也就是在大企业的夹缝中能创造出更多的生存空间;第四,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和基本力量。这些企业虽然资金相对较小、竞争风险大,但机制灵活、富于创新,可以发挥贴近市场的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人类的现代文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强烈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改变着社会生态环境。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条件、状况和环境,有利于社会生态的发展;另一方面,某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又导致生态环境污染和巨大灾难,危害社会生态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对社会生态的这种二重性影响,并加以调控、限制和消除。这样,我们才可能在21世纪的现代文明时代,建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1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社会生态既包括自然因素构成的生态环境,也包括人类活动形成的生态环境。而人类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突出体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因此,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毫无疑问是需要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把科学技术纳入生产力范畴,他认为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是一般社会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旦科学并入生产过程,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结合时代的发展,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他认为,实现人类的希望靠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靠科学,维护世界和平靠科学。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也是不行的。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而且,它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人类只有依靠科技能力、科学精神和理性才能确保全球、全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中,科学技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1. 2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态环境的质量变化的关系 当今世界,尤为引人注目的变化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大提高,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只有科技的发展和普及,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不断地开拓新的能源和材料,才能实现既减少投入,又能增加产出的理想发展模式,进而使发展越来越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并相应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人类通过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开发自然资源,使资源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两维拓展,低科技水平下的非资源变成高科技时代的资源,诸如核能技术的进步,使原子潜能变为有效的能源。高科技的投入也使环境系统发生变化,太空技术的发展,使外空环境改变;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也使环境的有效保护更加先进、合理。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防治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样也需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绿色的森林不断消失,臭氧层出现巨大空洞,全球气候异常,都是人类活动不符合自然界发展规律带来的恶果,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技术应用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最终还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来解决。例如,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科学技术都是关键因素。人类对气候变化、资源消耗增长率、人口动态和环境退化等领域的了解,正在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制定长期发展战略,需要考虑这些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变化情况,更好地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陆地、海洋、大气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水、养分和生物地球化学循坏和能量流动,以便更精确地了解地球的负荷能力及其如何对人类活动施加的压力进行反应。依靠科学可以健全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管理政策。只有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人类才能解决人口激增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才能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就是依靠先进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已经消除和控制了其主要的工业污染,同时加强了对自然生态的保护,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使当地居民生活在蓝天碧水的环境之中。 总之,科学技术发展是改变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根本因素,而人类社会生态环 境得到改善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结果。 2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任何科学技术的使用都会导致生态平衡的失调。一方面,科学技术应用过程所取得的任何成果都是因为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物质循环过程,造成某个点上的失调而取得的;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成果与破坏是其

整理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介绍

全国内 JUNE 2021河主要 港口介 绍 整理人尼克 知识改变命运

附件 南宁港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1规划概述 本次规划修编是在《南宁港总体规划》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南宁港的 功能和性质,并与相关规划衔接。 南宁港总体规划修编以《广西内河水运发展规划(2010-2030)》、《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 规划(2008-2020)》和《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 年)》为指导,规划范围为南宁市辖区 范围内的右江、左江、郁江及红水河等河段的岸线,规划涉及河段总长474.1km。 本次规划利用港口岸线36.692km,其中货运岸线29.505km,客运岸线4.540km,港口支 持系统岸线2.647km。规划利用港口岸线中已开发利用岸线3.114km。规划货运岸线33处,客 运岸线34处,港口支持系统岸线23处。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25年,远期为2035年,并为远 景发展留有余地。 南宁港划分为六景港区、牛湾港区、中心城港区、隆安港区、横县港区和马山港点。六景 港区为核心港区,为腹地经济发展和六景工业园区服务,以集装箱、件杂货、散货和危险品运 输为主,积极拓展现代物流功能。牛湾港区为重要港区,为南宁市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服务, 以集装箱、件杂货运输为主,兼顾散货运输,积极拓展保税及现代物流功能。中心城港区重点 发展旅游客运,货运功能逐步退出。隆安港区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服务,发展散货运输。 横县港区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服务,发展散货和件杂货运输。马山港点为当地经济发展 服务,发展散货和件杂货运输。 南宁港重点规划建设10个公用码头作业区和4个旅游客运码头,其中六景港区规划建设 六景转运站作业区、八联联营厂作业区、覃寨村作业区、杨村作业区、新兴村作业区、鹤笋作 业区和飞龙作业区;牛湾港区规划建设牛湾作业区;隆安港区规划建设宝塔作业区;横县港区 规划建设石村作业区;中心城港区规划建设亭子、民生、蒲庙和青山旅游客运码头。规划公用 码头作业区将形成码头岸线长11.988km,全部为深水码头岸线,可建120个深水泊位,陆域面 积782.7hm2,年通过能力为货物5840万吨。 1.2规划协调性分析结论 南宁港总体规划修编目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14年修订稿)、《中华人民共和 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15〕25号)、《珠江水运发展规划纲要》 《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 年)》、《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07 年)、(2017 年)、 《广西内河水运发展规划(2010-2030)》、《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2008-2020)》、《交通 运输节能环保“十三五”发展规划》、《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相关政策法规及上一层次规划相符,与《南宁市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控制规划(修编)》、 《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南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调整

中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中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三峡大学政法学院王洪清 中国拒绝“新文盲”——科盲 2003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04.5.19)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始于1996年,迄今已成功进行了五次。调查对象为中国内地18到69岁成年公众,调查结果不仅为有关机构科学技术决策和公共政策决策提供量化依据,也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 2004.5.19,第五次调查结果正式公布。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达到1.98%,也就是说,目前我国每1000个人中,约有20个人达到了对科技知识信息的基本了解程度。 负责此次调查的机构之一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居云峰在接受采访时说:“美国这个比例为17%,日本为5.3%,与之相比,中国还有很大差距。” 关于科学素养学生最高比例为15.6% 调查显示,年龄越大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越小;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群,具备科学素养比例越高,以学生的科学素养比例最高为15.6%,排名第二的依次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8.2%)和专业技术人员(7.4%),排名第三的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负责人和办事人员。 关于求知手段九成公众几乎不“触网” 调查显示,高达93.1%的公众通过电视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

电视成为我国公众获得科技知识的最主要渠道。有69.5%的公众通过报纸获得科技信息,而通过广播获取知识的人为31.9%。此外,排列之后的主要渠道还包括图书、因特网、音像制品。调查在介绍公众接触各种媒体的频率时说,“几乎不接触因特网的公众高达91.6%”。 关于科技活动一年未去科技馆者占92.3% 调查显示,我国92.3%的公众,在过去的一年中没有参观过科技馆。据介绍,在过去的一年中参观过3次以上科技馆的比例非常低,仅为0.7%,参观过一二次科技馆的比例为7.2%。 关于职业声望教师第一科学家第二 调查公布了在公众心目中排在前14位的职业,依次为教师、科学家、医生、军人或警察、法官、政府官员、工程师、律师、企业家、农民、运动员、艺术家、记者、工人。 关于科技发展一半公众持乐观态度 调查显示,50.8%的公众对科技发展持乐观的态度。有62.8%的公众同意“科技能使我国在近几年内赶超西方发达国家”;有38.8%的公众同意“有了科学技术,我们就能够解决面临的所有问题”。同时,有24.7%的公众对科学技术发展持保守态度。 中国公众迷信程度仍然相当严重,真正相信迷信者占13.3%。 高达20.4%的公众相信(很相信和有些相信)“求签”;26.6%的公众相信“相面”;14.7%的公众相信“星座预测”;4.8%的公众相信“碟仙或笔仙”;22.3%的公众相信“周公解梦”。根据追问分析,其中真正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