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公开课教案】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公开课教案】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公开课教案】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公开课教案】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参考教案

(一)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教材分析

本课第一目“废井田,开阡陌”,讲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过渡,重点交待了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过程。第二目“多种形式的土地所有制”,讲战国以来在中国延续了2 000多年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及其各自在古代演变的情况,重点交待了土地兼并以及由此引发的历朝政策调整问题。第三目“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讲租佃关系的产生、发展,重点讲述了宋代以来的租佃关系逐步发展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以及这种形式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对整个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发展的一般情况,了解古代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土地的经营方式的变化,土地兼并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适当引导,理清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

材料分析,合作探究,使学生真正理解井田制瓦解的深刻背景。

角色扮演,体会土地兼并所带来的危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决定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在此基础上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基本的生活状况,从而深化对中国国情的了解。

(四)知识结构: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2、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性质、特点和影响。

3、了解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以及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大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虽然历次危机爆发的形式不同,但其根源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罗斯福新政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教学重难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

教学方法:

讲解法,师生互动

教学用品:多媒体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大屏幕展示:民谣

梅隆拉起警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

这首民谣反映了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学生回答:经济危机)

老师:“这场经济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又是如何解决的呢?”从而导入新课。

一、经济大危机(大萧条)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出示几则材料,学生朗读,并分析这些材料反映的问题。由学生课下讨论,概括危机,爆发的原因,最后老师分析总结)

(注意分析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爆发的标志——“黑色星期四”

(大屏幕展示一幅漫画,并要求学生填空,从而找出危机爆发的标志)

(向学生说明:危机爆发的这一天是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这天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几乎失去了他们终生的积蓄,到这天交易结束时,已经有11位著名的金融家自杀,“黑色星期四”名副其实,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3、经济危机的特点

(出示表格,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表格分析经济危机都有哪些特点?——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范围广。其中范围广:从美国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原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这一点特别向学生说明)

4、经济危机的影响

(学生从课本中总结,教师点拨,出示投影)

(1)对美国:(因为危机首先是从美国爆发的,所以先分析对美国的影响,再引申为对世界的影响)

(2)对世界:(先向学生点明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的经济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出现经济大萧条,然后再由学生看书,总结出其他两个方面的影响,放映有关图片,并出示填空由学生完成,加深学生的记忆)

二、罗斯福新政

(虚拟一刻大胆假设:针对经济危机爆发的严重后果,假设你是美国的国家首脑,面临这种状况,你又如何来解决呢?由学生自由讨论,实施教学探究。讨论完后,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向学生讲解为什么美国没有建立起法西斯专政:A、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小;B、美国建立后不久就制定了1787年宪法,其中“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能有效的防止独裁;C美国经济的强大性:一站后,美国经济强大,有能力对经济进行干预)

1、新政实施的背景(学生看书回答后,教师点拨:“新政”的含义:反对自由放任政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2、新政的内容

(学生看书,思考罗斯福新政首先开始于哪个部门,其中心措施又是什么?)

(1)整顿财政金融

(2)调整工业生产

(3)调节农业生产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详细讲解内容的时候,给学生点明各项措施的目的和作用)

三、凯恩斯主义

1、背景

2、主要内容

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看得见的手”。(思考: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关系)

3、影响及评价

(1)积极影响:

(2)局限性: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2、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性质、特点和影响。

3、了解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以及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大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虽然历次危机爆发的形式不同,但其根源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罗斯福新政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教学重难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

教学方法:

讲解法,师生互动

教学用品:多媒体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入新课:大屏幕展示:民谣

梅隆拉起警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

这首民谣反映了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学生回答:经济危机)

老师:“这场经济危机是怎样发生的,又是如何解决的呢?”从而导入新课。

一、经济大危机(大萧条)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出示几则材料,学生朗读,并分析这些材料反映的问题。由学生课下讨论,概括危机,爆发的原因,最后老师分析总结)

(注意分析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爆发的标志——“黑色星期四”

(大屏幕展示一幅漫画,并要求学生填空,从而找出危机爆发的标志)

(向学生说明:危机爆发的这一天是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这天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几乎失去了他们终生的积蓄,到这天交易结束时,已经有11位著名的金融家自杀,“黑色星期四”名副其实,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3、经济危机的特点

(出示表格,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表格分析经济危机都有哪些特点?——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范围广。其中范围广:从美国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原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这一点特别向学生说明)

4、经济危机的影响

(学生从课本中总结,教师点拨,出示投影)

(1)对美国:(因为危机首先是从美国爆发的,所以先分析对美国的影响,再引申为对世界的影响)

(2)对世界:(先向学生点明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的经济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出现经济大萧条,然后再由学生看书,总结出其他两个方面的影响,放映有关图片,并出示填空由学生完成,加深学生的记忆)

二、罗斯福新政

(虚拟一刻大胆假设:针对经济危机爆发的严重后果,假设你是美国的国家首脑,面临这种状况,你又如何来解决呢?由学生自由讨论,实施教学探究。讨论完后,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向学生讲解为什么美国没有建立起法西斯专政:A、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封建专制制度的影响小;B、美国建立后不久就制定了1787年宪法,其中“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能有效的防止独裁;C美国经济的强大性:一站后,美国经济强大,有能力对经济进行干预)

1、新政实施的背景(学生看书回答后,教师点拨:“新政”的含义:反对自由放任政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2、新政的内容

(学生看书,思考罗斯福新政首先开始于哪个部门,其中心措施又是什么?)

(1)整顿财政金融

(2)调整工业生产

(3)调节农业生产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详细讲解内容的时候,给学生点明各项措施的目的和作用)

三、凯恩斯主义

1、背景

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看得见的手”。(思考:凯恩斯主义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关系)

3、影响及评价

(1)积极影响:

(2)局限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