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的策略

浅谈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的策略

浅谈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的策略
浅谈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的策略

浅谈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的策略

马关县特殊教育学校段顺梅

摘要:游戏治疗是特殊儿童康复方法之中的一种治疗方法。文章主要讲述了游戏治疗的概念及游戏治疗的特点。了解掌握一些游戏治疗的理论与方法,学会初步运用游戏疗法进行个案治疗。

关键词:游戏治疗;特点;方法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界普遍重视游戏对于儿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价值,把游戏看作是与童年的快乐、未来健康生活有关的活动。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游戏治疗用于治疗儿童心理障碍与行为异常。游戏治疗对于儿童来说就相当于成人的心理治疗;游戏治疗已经在特殊教育领域和帮助儿童克服情绪障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将系统回顾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游戏治疗的的研究文献,分别从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的概念界定,特点及方法的具体实施等几方面介绍游戏治疗的最新进展。以期为游戏治疗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在实践方面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二,游戏治疗的概念

游戏治疗是以游戏活动为媒介,让儿童有机会很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暴露问题,并从中自我解除精神困扰的一种治疗方法。游戏治疗主要分为指导性游戏治疗和非指导性游戏治疗。指导性游戏治疗是专门针对面临特定压力情景的儿童,其倡导者莱维认为没有必要解释,而是深信游戏的消散效果。治疗者的角色主要是改变者,即由选定的玩具来重新创造情景来改变儿童焦虑。非指导性游戏治疗,又称“个案中心治疗”,其倡导者强调儿童有追求成长的天赋和自我指导的能力。治疗者不控制和改变儿童,只是静静地陪伴在儿童身边,让儿童主动地表达想法和情绪,当儿童的情感被表达、了解和接纳后,他们就能接纳自己,且能成功地处理自己的情感经验。

非指导性游戏治疗给予儿童一个机会,儿童通过游戏这个媒介表达出他们积累的紧张、不安全、担忧和混乱等,把这些内心深处的感情带到表面上来,并学会控制他们,放弃他们。通过游戏治疗,使孩子们感到感情上的放松,唤起自身的力量,从而成为一个有主权的人,一个能独立做出决定的人,一个心理上更加成熟的人。非指导性游戏治疗的实施要遵循六项原则:

1.治疗者应与儿童建立融洽的关系。

2.治疗者要完全接受儿童的现实表现。

3.治疗者要迅速地承认并反馈儿童表达的情感,使他们能洞察自己的言行,承认感情和

解释感情是截然不同的,但两者之间又难于绝对区分。

4.治疗者要始终相信儿童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让儿童负有自己选择和改变情况

的责任,要使儿童的行为改变具有持久的价值,必须使他内心获得自知力。

5.治疗者不要企图以任何方式指导儿童的言行,限制儿童的行为。

6.治疗者应该承认治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企图加快治疗进程。

三,游戏治疗的特点及方法

游戏治疗和一般的游戏活动是有区别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游戏治疗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游戏治疗中,教师根据每一个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具体情况,分别设计适合不同类型儿童的个别游戏计划,以便使儿童从中受益。列如,第一次和儿童见面后,教师就要针对该儿童自身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发展目标,以帮助特殊儿童逐步克服

障碍向前发展。由于聋儿、智力落后儿童、自闭症儿童等的特点不同,因此目标的制定也会有很大差异。如:

1.言语训练案例的训练目标是:

(1)加强舌、唇、齿、气流的运用和训练;

(2)指导正确的发音方法,使孩子尝试、模仿发出普通话的正确语音;

(3)帮助孩子把学到的普通话的正确语音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2.智力障碍儿童的具体教育目标表

应注重生活自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儿童,游戏治疗应制定其相应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另外,游戏环境的选取、布置、游戏的进程也都需要深思熟虑。

(二)游戏治疗中包含着充分的教育因素

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由于自身的障碍,生活范围狭小、生活经验有限,这样就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获取。游戏治疗通过游戏中角色、动作、语言、玩具材料等直观具体的活动,使儿童可以身体力行、发展自身的各种能力,不断积累有关生活的知识经验;游戏能激发儿童的自我中心言语,促进思维的发展,使儿童对自己的行为有更清楚的认识;游戏治疗是儿童调整消极情感,建立积极情感的途径,也是他们表露发泄情感的渠道;游戏以其娱乐性、趣味性激起特殊儿童良好的情绪和积极从事活动的力量,给他们带来舒适、愉悦,并能从中体验各种情绪情感。

如自闭症儿童在玩抱娃娃的游戏中,能体验到妈妈及老师对自己的爱和关心;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在游戏中发泄了自己的内心冲动后,能慢慢掌握一定的行为规范,理解自己乃至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标准,给消极的情绪提供出路,减少情感上的失调和障碍,从而建立新的情感。

智力落后儿童由于自身发展缓慢,加之父母过分溺爱或放弃不管,造成他们孤僻、退缩、任性等社会适应能力低下的缺陷,他们在与同伴的交往时,多表现为被动接受或不会交往,通过游戏,使儿童在模仿现实的过程中,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如何与同伴交往、学会如何控制疏导自己,学会适宜地表现愿望,克服自卑心理、认识自我价值,促进他们社会性的发展。

如在一个发展的治疗框架中,木偶游戏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技术,用来帮助智障儿童交流感受、解决情感冲突,化解人际间的问题,以及练习新的沟通和社会技能。智障儿童被木偶吸引并在与木偶的活动中感受到愉快。木偶还可以成为儿童自己的化身,激发他们“从做

中学”。

案例

自然情况:刘某是一个13岁的女生。智商轻度,有一定认知水平,表达能力较强。

出现问题:刘某平时表现较好,最近突然出现问题,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在学校频繁与同学发生矛盾,打同学,不听从老师的指导。父母反映在家里趁父母不在时偷偷掐、打刚出生的小妹妹。

问题分析:根据以上情况,教师推断可能是因为最近妈妈生了小妹妹,刘某感到父母忽略了自己,于是产生心理问题,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教师根据上述情况决定利用木偶家庭游戏的方法来对其进行情绪疏导。

制定方案:每周两次,每次四十分钟的木偶游戏活动。

教师编写了一个“小白兔的一家”的小故事。利用木偶游戏透过兔爸爸、兔妈妈、兔姐姐、兔妹妹来表演“如何跟家人愉快融洽相处”;“如何向妈妈表达自己的感情”在玩木偶家庭游戏时,刘某扮演兔姐姐,教师扮演多重角色——兔妈妈、兔爸爸、兔妹妹。游戏中学生逐渐进入老师安排好的故事情境,叙述的过程中通过木偶的角色,渲泄学生的负性情绪。教师通过扮演的角色引导学生面对自己的负性情绪,以及所产生的问题,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游戏过程中允许学生扮演的兔姐姐拼命打兔妹妹,这时教师扮演的被打的兔妹妹可以因疼痛而哭泣,求得姐姐的怜悯和同情,请姐姐不要再欺负她,要好好保护她。教兔姐姐如何去向兔爸爸和兔妈妈讲,不要只照顾小妹妹,也要关心自己。让学生学习以适当的形式来争取家长的注意和关心。

教师:你愿意和我做一个木偶的游戏吗?

刘某:愿意!

(教师左手戴兔爸爸的布袋木偶右手戴兔妈妈的布袋木偶,做兔子的蹦跳动作,学生戴兔姐姐的布袋木偶跟着老师做动作。)

教师:这个游戏很简单,我先说一句,你接一句,我再说一句,这样把整个故事说完。我先说“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白兔一家,家里有兔爸爸、兔妈妈还有——”

刘某:兔宝宝

教师:很好,他们住在大树底下的蘑菇房子里,每天快乐的游戏,还吃——

刘某:胡萝卜。

教师:兔妈妈每天照顾兔宝宝,她们在大树底下玩的很——

刘某:很高兴!

教师:不久,兔妈妈生了一个小兔妹妹,兔宝宝开始做姐姐了。从此以后兔妈妈每天忙着照顾小妹妹,兔姐姐只好在大树底下——

刘某:自己玩。

教师:兔姐姐不高兴了,于是她做什么了——

刘某:就打妹妹,还骂她,讨厌她。

(让学生做出她要表现的举动,用兔姐姐打教师手中的兔妹妹)教师:兔妹妹很疼就——(装做哭的样子)

刘某:哭了。

教师:兔姐姐打兔妹妹,兔妹妹多疼呀,兔妹妹可怜吗?

刘某:可怜。

教师:兔妹妹就对姐姐说:“姐姐你别打我了,以后我们可以一起看电视,做游戏,我们一起在大森林里玩,好不好?”

刘某:好!

教师:你不高兴了可以和妈妈说,“妈妈,妈妈,我一直都很乖,你表扬我好不好?”

(让学生扮演的兔姐姐学习重复上面的话)

教师: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游戏好不好?

刘某:好!

(重复游戏开始时一家人做游戏的情景)

这样的游戏表演活动可以多次的,主题就是围绕着家庭、学校生活进行,如:这次可以是“小白兔一家采蘑菇”下一次可以是“小白兔一家看电视”“小白兔上学了”等等,通过多次类似的木偶家庭游戏,刘某在游戏表演过程中体会家庭生活中的快乐不会因为有妹妹而改变,同时也学习了与其他家庭成员、学校同学交往的方法。经过十次左右的治疗活动,刘某的焦虑情绪得到缓解,情绪有所改善,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

用两个木偶讲故事的方法,可以让儿童觉得好玩,而且容易间接地描述与他有关的家庭、同学之间的关系,并投射到木偶身上反映在故事里。木偶故事为障碍儿童提供了一个释放恐惧、焦虑和幻想的机会,借助与木偶的对话,他们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使智力障碍的儿童轻松下来,通过游戏述说心里的困扰,借此发泄情感,因为他们感受到保护,不用对木偶的所作所为负责,还可以寻求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人际交往能力意味着理解、认识他人,从而与他人更好的合作。智障儿童的残疾不仅外在表现在语言表达上,自省能力、人际交往则是他们更深一层的障碍。游戏疗法在游戏、表演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所扮演角色的行为、语言等;通过对表演过程的体验观察,学习正确处理不同的生活情景和事情,从而把这些经验迁移到生活中去,形成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说游戏治疗中包含着充分的教育因素。

(三)游戏治疗充分体现儿童自主性

在游戏的治疗过程中,儿童是整个活动的主人,儿童自己自由地选择游戏活动的形式、玩具材料,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自由操纵游戏过程。游戏的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批评、指责、建议、干涉、劝告或表扬、赞同、鼓励等,自主性、主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儿童就会认识到自我的力量,由自己作出选择和决定,可逐渐学会完善自我、增强自尊和自信。由于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受到丝毫压抑,在游戏中儿童更喜欢表达他们开放、诚实的一面,许多无意识的心理内容也随之投射出来,真实情感暴露无遗。因此,游戏治疗可帮助教师洞悉特殊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深层心理机制,以进一步制定措施,进行矫治。

智残学生受认知水平的限制,更需要形象直观的教学,有些学习内容,我们通过虚构模拟类似的环境开展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虚构去医院看病,模拟医院,内设各个科室,让学生了解看病的环节顺序;在商品买卖时,我们做了个“购物超市”,让学生学会购物的同时,也巩固了识字、运算、交际等学习内容;在通讯课时,采用了打电话的直观教学;有时应教材内容的需要,我们常对课堂环境进行布置,变换座位,改变张贴等。学生的身心在游戏中不受任何限制,得到全面的放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四)游戏治疗是安全的、愉快的

在游戏治疗的过程中,儿童所处的游戏环境是安全的、自由的,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没有任何的担心和焦虑,不会害怕成人的干涉或同伴的侵犯;教师的态度温和、信任、友好,对他们的言行是接受,容忍、耐心的;游戏的时间是固定的,儿童不用担心游戏时间不够。在这种安全的环境气氛中,儿童将一切有碍于成长的问题都暴露出来,获得了情绪上的松弛;游戏治疗在儿童看来是一种自由、愉快的游戏活动,通过趣味性的游戏,儿童抒发了情感,获得良好、愉快的心境,使他们充分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价值,树立自信心,以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如以下报告的案例是一位症状较轻的自闭症儿童经过十次沙盘游戏的治疗后取得的进步。目前他已顺利进入普通幼儿园。

前三次做沙盘:从不愿意做到喜欢做

强强(化名)是一个6岁男孩。足月出生,剖腹产,5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其父母亲都是外企白领,孩子平时主要由外公外婆照顾。最令老师和家长困扰的就是强强不会与人交流,语言发展缓慢,爱好狭窄且特别,特别喜欢那些能旋转的东西。

第一次来沙盘游戏室,强强是由外公陪伴的。一进门,他两只眼睛只冲玩具架上看,看到小汽车立刻两眼发光,捧在手里不放。后来,他拿来两辆汽车放在窗台和货架上开来开去,但对沙盘没兴趣,拒绝碰沙。说话含糊不清而且不爱说话。看到老师关电风扇,他很不高兴,随即自己去开风扇,表现出对旋转的东西特别关注。其间我示意外公离开。当他不见外公时,非常着急,吵着出门找外公。

解析:第一次沙盘游戏没做成,因为他对老师以及环境都陌生,没有安全感。

第二次,强强仍由外公陪伴。他一进门就拿汽车,不搭理人,也不让老师关教室门。五分钟后,他看到老师在沙盘里开车,于是笑了,进而学样,拿了两辆小汽车在沙盘里开来开去,很长时间,终于完成了他的第一个沙盘。

这次,外公来了一会儿就悄悄离开了,强强也不再着急找外公了。解析:这个沙盘中有一辆深埋在沙里的白色车、一辆斜卧在沙子里的黄色车,还有一只倒扣的碗和一只拍鼓。显然这是为较典型的自闭症患者做的沙盘。

第三次,强强很兴奋地冲进沙盘室,把外公推到门外,自己主动把门关上。之前他是一直不让关门的。这次,他仍然先拿小汽车放在沙盘里玩了好一会儿,随后从货架上拿了三间房子、一个地球仪以及几件家俱,一古脑儿扔在沙盘里。

解析:从离不开外公到主动让外公离开,从不让关门到主动关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变,说明强强已经熟悉并且喜欢上这个环境,愿意接受“规则”。

做过沙盘游戏的儿童,现在越来越会游戏,越来越快乐。而最明显的进步,是他们的想象力丰富了,变得有礼貌,能回答老师的简单提问;沙盘做得有秩序,不混乱;整个游戏过程是安全的、放松的、愉快的;与老师有了目光交流,脸上表情丰富了;对玩具的兴趣越来越广泛;人变得越来越轻松、快乐。其实对自闭症患者来说,其突出的障碍就是缺乏情感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要求,不能理解他人的语言和非语言的信号。而沙盘游戏,能够帮助他们与自己、与他人、与外界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游戏中体会到欢乐后,他们才能逐渐消除对他人的胆怯和恐惧,从而把游戏中的快乐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像正常儿童一样健康、快乐!因此,游戏治疗是安全的、愉快的。

四,总结

游戏治疗是成人了解特殊儿童实际发展水平的最好手段,是成人在对他们施加教育影响良好途径。游戏可以给特殊儿童提供充分活动和自由练习的机会,使他们在游戏中增长知识、积累经验;促进言语和社会性的发展及良好的情绪情感、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游戏治疗还可以有效地提高特殊儿童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兴趣和愿望,帮助他们打破自我封闭的坚壳,建立并巩固新的情感交往模式,通过游戏使孤独的体残儿童合群了,智力落后儿童知道关心人了。由此可见,游戏治疗这种儿童喜爱的形式,是其他方法所不及的,它是可以达到多种效果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景俊:《特殊儿童康复概念》。天津教育出版社。

2.徐光兴:《关于自闭症的临床/适应心理学的的研究》。《心理科学》,2000年第一

期。

3.周进:《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与康复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手册》。河

北音像出版社,2005。

4.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李胜利:《言语障碍标准解读》。《中国障碍人》,2006年第7期。

沙盘游戏治疗孤独症儿童案例

沙盘游戏治疗孤独症儿童案例 孤独症儿童特征虽与独症患者表现不尽相同,但大多有以下特征:语言发育迟缓,与外界交流困难,不能将生词与其含义相联,用手势而不是语言与人交流。患孤独症的孩子有时会聋,对声音没反应,正常孩子会被声音例如狗叫惊吓,而孤独症小孩会无动于衷。他们对疼痛、冷热也不太敏感,不爱交朋友,宁肯独自一人,很少会接触别人的眼睛或笑。脑部智力大多低于正常人,只有20%的人智商高于正常人或与正常人相当。不爱玩,不爱做游戏,重复一些身体工作,重复相同的生活,穿衣顺序相同,一旦有所变化,他们会极为沮丧。孤独症对儿童行为有很大的影响,除了语言和社交困难外,还会在父母、家人面前表现得极为亢奋或沮丧。下面就有一案例: 幼儿,男,3岁6月,某幼儿园初班。出生后绝大多数时间由母亲单独抚养,母亲比较溺爱孩子,2岁6月时仍然由母亲喂食穿衣,几乎不与其他相仿年龄儿童接触,3岁开始学会一些基本的口语,如妈妈,爸爸,难以用单句进行对答,随即送入目前所在幼儿园。据幼儿园老师反映,该儿几乎不主动与其他儿童接触,主动交往的语言和行为很少,比较专著于自己的活动(大多数是一些重复性的单调动作)。上幼儿园后,该儿在语言发展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变化,词汇量增长速度加快,词汇量明显增多,动作也有增多和复杂化的表现。但是相对于同龄儿童仍然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经幼儿园老师提醒后,该幼儿父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带该儿来就医。 京师博仁心理学老师对该儿童接触游戏沙盘以后做了以下的描述和分析:在沙盘游戏中该儿最初的1个小时中几乎所做的动作仅仅是用右手拿着一个类似铲子功能的船重复地从沙盘中挖沙,然后再将沙倒在自己的左手中,后来的半小时中开始有一些探索性的动作产生。 小孩子是最容易对外界发生兴趣的,一个动作,一个陌生的东西,一种鲜艳的颜色,都能让小孩子入迷,所以利用沙盘游戏的开放性,激发孩子对沙子的兴趣,从而发展完善他们的动作、思维、语言,使他们更快的成熟起来。 “沙盘游戏疗法”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非常成熟和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在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了一批专业的沙盘心

适宜于自闭症儿童游戏治疗的游戏有哪些

游戏本身有其固有的教育功能。游戏治疗对自闭症儿童认识成人社会和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起着重要作用。 正如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所说,“无论何时,无论何国,凡是儿童的教育,其大部分莫不借助于游戏与竞技,而对于年幼的儿童,尤其不能不如此”。由于自闭症儿童疾病的原因,他们往往对于参与性游戏具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心理,因此需要教师、家长和同龄伙伴的鼓励和帮助。根据现代学前教育对游戏治疗教学研究的分类,游戏的种类有十多种之多。根据实践应用和理论推断,我们认为以下几类游戏较适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教育康复。 1.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表现其生活体验的一种活动。角色游戏是自然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期特有的最典型的游戏,产生于两三岁,学前晚期达到高峰。这种游戏即使没有成人的指导与参与,幼儿同样会进行。角色游戏的自娱自乐特点,充分满足了幼儿渴望平等.渴望长大、渴望独立的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自闭症儿童常常一人独坐或手中一直拿着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而嘴里低声咕噜着谁也听不懂的话。据推断,实际上他们在进行着的就是一种特有的角色游戏。但是他们的这种角色游戏可能是单一情节的,似乎永远无法演绎到尽头的一种游戏。自闭症儿童进行这种游戏时是不允许别人干扰的,如果他在游戏时有意去干扰他,会出现自闭症儿童特有的抵制方式,尖叫或情绪紊乱。 自闭症儿童的角色游戏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引导的,角色游戏适用于低龄(5岁前)自闭症孩子。事先教师和家长要精心设计,游戏情节要十分简单明了。如一个布娃娃,起名叫牛牛,想要一个苹果,“他”拿一个杯子跟我换了一个苹果。这个游戏要求自闭症孩子给“牛牛”一个苹果,同时要拿回一个杯子。目的是帮助自闭症孩子建立“交换”的概念。组织这类游戏.教师和家长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游戏前,要反复跟孩子讲解这个游戏的情节;二是要反复告诉他们布娃娃的名字叫“牛牛”;三是要反复强调并示范“交换”动作。组织实施中,开始可以教师或家长拿着布娃娃并扮演成“牛牛”,当自闭症孩子可以熟练完成这个游戏时,可以将“牛牛”放在孩子对面,教师、家长站在自闭症孩子一侧,用口令叙述游戏情节,让孩子主动完成。当这一步完成后,教师、家长可以将对象“牛牛”换成其他名字,苹果和杯子也可以换成其他物品。如果这一步自闭症孩子也能顺利完成时.教师、家长可以直接提出自己拿任何一个物品换自闭症孩子自己的东西,并逐步帮助他们建立这种物物交换的概念。 如果这个自闭症孩子有语言能力,可以让他边说边做,模仿已经学会的角色游戏。同时为防止自闭症儿童常有的总是重复做一件自己熟悉的事的行为,应鼓励他多变换人物来完成角色游戏。 2.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又称戏剧游戏,是指幼儿根据故事或童话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节,通过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的一种活动形式。如幼儿演出的童话剧、歌舞剧、木偶剧和皮影戏等。 由于疾病的原因,自闭症儿童往往面部表情比较单一,语言中的语调呆板,行为显得僵硬。因此在表演游戏中,因考虑上述因素,安排角色时应尽量安排语言少,动作幅度小,行动路线短,面部表情不需要很丰富的角色给他们。实际上,只要角色安排恰当,他们也是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自闭症儿童参加表演游戏,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帮助。游戏前教师和家长要反复对他讲解角色,关键是要让他明白自己表演角色的特点(注意:他们所表演的角色要是他们熟悉的人物或拟人化了的动物),加强对他们语言和动作的反复指导。如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附属小学组织的一次教学汇报演出,他们就让一名自闭症儿童(10岁)担任了一个角色,这个孩子表演得很好,得到了教师、家长和前来观摩的嘉宾的一致好评。这是一个表现敬老题材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这个自闭症孩子扮演一位老大爷,有两句台词,三个动作。故事情节是这样的,一群孩子在广场上玩耍,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经过这里时被一个石头绊了一跤,孩子见了急忙来扶起老爷爷,老爷爷很高兴并夸奖了他们。在这个游戏中,老爷爷的两句台词分别是“哎哟”“好孩子,谢谢你们”。三个动作分别是“学老爷爷的样子走路”“跌倒”“面对观众拍着孩子们的肩膀说感谢的话”。游戏结束后我们了解到,就这样一个简单情节的游戏,教师和家长用了近一个学期的课后时间来教他。一是解决他语调单一的问题,光“哎哟”一个词的声调纠正就用了十天,在第二句中的“谢谢”一词的轻重音的发音纠正上也是用了十天的时间。二是解决他在游戏中的行为动作。在老爷爷上场这一个动作的模仿上,教师和家长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来教他。一开始他听到要上台的口令后,就很快地走到台上,而且挺胸抬头,并且眼睛总是盯着斜上方的灯光。后来教师和家长一遍遍地模仿给他看,家长回到家里也反复模仿并教他如何做。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终于学会了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蹒跚走路的样子。在解决他模仿老爷爷“跌倒”这个动作上,一开始他到指定位置时就往地上一坐,后来教师和家长反复讲解并模仿老人“跌倒”的动作,光这

音乐疗法案例

两个典型的音乐治疗的案例 作者:刘蕴知|文章出处:心灵部落|更新时间:2010-07-10 分享到: 新浪微博豆瓣网QQ 空间腾讯微博人人网更多0 干枯的老树 郝亭(化名)是一位 35岁,能干,成功的女法官,显得十分干练和理性,可是她也有 自己的痛苦。自己结婚十二年的恩爱丈夫自从下海经商后, 逐渐地变了,对家庭生活越来越 没有兴趣,越来越多地以工作为由夜不归宿。 敏感的女法官开始生了疑心, 终于一天看到了 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一幕:丈夫与一位年轻时髦的小姐挽着胳膊, 亲热地走进了一家宾馆 …… 当郝亭质问丈夫时,对方却理直气壮地说: 在这个家里我受够了,从未感到温暖,从 未得到过自由”并提出了离婚。郝亭多少年来的自信顷刻间便倒塌了: 我太不值得人爱了, 连个三陪小姐都不如,我是个最没有用的人。 ”她不愿离婚,因为离婚是人生失败的代名词, 她怕自己瞬间变成一个没有丈夫,没有家的人,怕女儿没了爸爸, 怕被人笑话 ……。女法官 在心理医生的面前显现出了她软弱和犹柔的一面,她无助地问我: 我应该怎么办?我应该 怎么办? ”我说:很抱歉,我不能给你任何建议。等到治疗结束时你自己会作出正确的决 定的,相信我。” 在催眠之后,我使用了一组包含了伤感孤独、 激动、不安和平静等不同情绪的音乐。她 的视觉联想是这样的: (缓慢凄凉的音乐) 一片草坪上,有一棵老树,没有树冠,也谈不上枝繁叶茂,树的 中间是空的,有一个很大的空洞,象是被火烧过的。树下有一个石桌和两个石凳(这个情景 显然是象征着她的家庭,树上的空洞象征着他们的爱情生活的现状)。 (甜美欢快的音乐)两只小鸟在飞,它们不愿在这棵树上停留,又飞走了。 (快速幽默的音乐)这棵树上的空洞越来越大,树上的叶子慢慢地消失了。 (缓慢忧伤转为激动的音乐)树下有一条小路,路的另一边也有一棵树,没有叶子,全 是枯枝……渐渐地这边的树枝剩下半个了, 对面的枯树也剩下半个了, 桌子也看不见了, 没 有什么东西了。两棵树之间的草地开始沙化了,沙漠把小路, 草坪淹没了(这象征着她与丈 夫之间的爱情终于枯萎了 ,变成荒漠了……”(她的眼睛流出了泪水) 第二次治疗前她告诉我,她已经作出了决定,并委托了律师开始办理离婚手续。 但仍旧 感到一些茫然和痛苦, 对未来的生活缺乏信心。 我选用了一组包括抒情优美, 宽广坚定和圣 洁的音乐。 (缓慢,抒情,宽广的音乐)我走在草原上,一片迷雾(象征着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 远处有什 么不断地闪亮光。 象是堆积起来在一起的珠宝, 发出耀眼的光芒(象征着对未来的 向往)。美丽的霞光穿透了面前的迷雾。 编者按:在了解了音乐治疗的一些常识之后, 它 们,使得大家对音乐治疗有一个更深的感受。 我们为大家附上两个典型案例。 希望通过

音乐疗法案例

两个典型的音乐治疗的案例 作者:刘蕴知|文章出处:心灵部落|更新时间:2010-07-10 分享到: 新浪微博豆瓣网QQ空间腾讯微博人人网更多0 编者按:在了解了音乐治疗的一些常识之后,我们为大家附上两个典型案例。希望通过它们,使得大家对音乐治疗有一个更深的感受。 干枯的老树 郝亭(化名)是一位35岁,能干,成功的女法官,显得十分干练和理性,可是她也有自己的痛苦。自己结婚十二年的恩爱丈夫自从下海经商后,逐渐地变了,对家庭生活越来越没有兴趣,越来越多地以工作为由夜不归宿。敏感的女法官开始生了疑心,终于一天看到了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一幕:丈夫与一位年轻时髦的小姐挽着胳膊,亲热地走进了一家宾馆……。 当郝亭质问丈夫时,对方却理直气壮地说:“在这个家里我受够了,从未感到温暖,从未得到过自由”,并提出了离婚。郝亭多少年来的自信顷刻间便倒塌了:“我太不值得人爱了,连个三陪小姐都不如,我是个最没有用的人。”她不愿离婚,因为离婚是人生失败的代名词,她怕自己瞬间变成一个没有丈夫,没有家的人,怕女儿没了爸爸,怕被人笑话……。女法官在心理医生的面前显现出了她软弱和犹柔的一面,她无助地问我:“我应该怎么办?我应该怎么办?”。我说:“很抱歉,我不能给你任何建议。等到治疗结束时你自己会作出正确的决定的,相信我。” 在催眠之后,我使用了一组包含了伤感孤独、激动、不安和平静等不同情绪的音乐。她的视觉联想是这样的: (缓慢凄凉的音乐)“一片草坪上,有一棵老树,没有树冠,也谈不上枝繁叶茂,树的中间是空的,有一个很大的空洞,象是被火烧过的。树下有一个石桌和两个石凳(这个情景显然是象征着她的家庭,树上的空洞象征着他们的爱情生活的现状)。 (甜美欢快的音乐)两只小鸟在飞,它们不愿在这棵树上停留,又飞走了。 (快速幽默的音乐)这棵树上的空洞越来越大,树上的叶子慢慢地消失了。 (缓慢忧伤转为激动的音乐)树下有一条小路,路的另一边也有一棵树,没有叶子,全是枯枝……渐渐地这边的树枝剩下半个了,对面的枯树也剩下半个了,桌子也看不见了,没有什么东西了。两棵树之间的草地开始沙化了,沙漠把小路,草坪淹没了(这象征着她与丈夫之间的爱情终于枯萎了,变成荒漠了……”(她的眼睛流出了泪水) 第二次治疗前她告诉我,她已经作出了决定,并委托了律师开始办理离婚手续。但仍旧感到一些茫然和痛苦,对未来的生活缺乏信心。我选用了一组包括抒情优美,宽广坚定和圣洁的音乐。

特殊儿童教育

1学前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于普通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需要的儿童. 2肢体障碍占该儿童是指因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的儿童3智力落后儿童是指儿童在发展期内智力状况明显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并伴随有明显的语言与行为障碍。智力障碍儿童按其智力受限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四级。 4早期干预是指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训练活动,它适用于发展偏离(或落后)正常或可能偏离(落后)正常的五六岁以前(主要是3岁以前)的儿童身上,通过这种教育的实施,可望使这部分儿童的智力和能力有所提高,获得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技巧,待他们成长到学龄阶段,可以更好的接受特殊教育或正常儿童的教育。早期干预的主要理论是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美国斯金纳创立的郑重理论的基础是操演性的条件反射 5情绪行为异常是指儿童长期存在的,能影响自己发展或他人的情绪行为过度,不足或不恰当的状态 6超常儿童不只是智力和才能的高度发展,而是优异智力创造力及良好的非智力个性特征和相互作用构成的统一体,故称其超常儿童超常儿童在幼儿园的教育主要涉及学习内容技能和学习环境 1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发展阶段 1)启蒙阶段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 2)依附阶段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期 3)独立阶段20世纪中后期至今 2学前特殊儿童发展的几种明显趋势 1)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向2)一体化融合教育趋向3)整合教育的趋向 3早期干预的途径1)家庭干预2)托幼机构干预3)社区干预 4学前生理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主要指视觉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听觉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身体疾病儿童的教育三类 5盲人心理状况表现孤独感自卑感内疚感和怨恨感依赖感和发覆无常性片面性和猜疑性 6儿童听力障碍带来语言的差异主要有发音异常构音异常语音发音异常 7病弱儿童的心理特征 大部分病弱儿童在智力发展上是正常的,但是由于他们长期患有疾病,体力虚弱会因治疗或体力不支而耽误学业,从而影响其生活和学习的情绪,也降低了学习效果,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精力不支等问题。可能在认知发展上略受影响,在个性方面,由于身患疾病,家长过分保护和迁就,会使儿童过于依赖,缺乏自信,容易形成孤僻,退缩等不良人格特征 8随班就读的优点:1)智力落后儿童回归教育主流,不被另眼看待2)适合边远地区这些地区人口居住分散,智力落后儿童也不集中,无法开办随班就读,就可以给每个智力轻度或中度落后的儿童上学读书的机会 9早期干预的行为领域有哪几个方面 1)大运动指姿势或全身的活动,比如坐站走跑爬行等 2)精细动作指手和手指的动作 3)语言指属于形体语言的面部表情发音懂话说话写字作文等书面语言等 4)认知能力(或适应性行为)即感知,摆弄物体,手眼协调,使用简单工具解决简单问题等对物体的反应能力 5)个人——社会行为指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会行为的一个部分)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10游戏治疗的主要流派 1)精神分析游戏治疗佛洛伊德 2)儿童中心游戏治疗罗杰斯 3)认知行为游戏治疗 4)格式塔游戏治疗皮杰斯 11行为矫正运用的原则1)防止滥用误用2)注意不要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不应只注意到不良行为的消失还应考虑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3)遵循道德准则 12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正强化惩罚负强化消退间歇强化塑造渐隐链锁厌恶治疗系统脱敏法认知行为疗法模仿疗法 13正强化 正强化是指当一种操作性行为在某种情境或刺激下出现后及时得到一种强化物,如果这种强化物能够满足行为的需要,

幼儿园特殊教育论文-特殊幼儿的游戏治疗

特殊幼儿的游戏治疗 游戏治疗模式众多,其中又以跨领域之游戏本位评估T A(Tra disciplinary play-based a e ment)模式最适合学前阶段的特殊孩子,其特色乃根据观察订定游戏治疗的目标,作法如下:要进行跨领域之游戏本位评估模式(T A),需有一个设备齐全,且空间够大的教室。为了要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教室内需设有不同的角落。例如:娃娃家区、积木区、美劳区、玩沙区、粗大动作区……等等。教室靠走廊的一边,最好有适合观察的单面镜,若无法设置单面镜,则需为观察者安排一个不干扰孩子活动的位置。若没有适合的教室,也可选择个案家里或其它地方进行T A游戏治疗模式,其先决条件是:其空间能摆放足够的游戏治疗器材,以供孩子选择。游戏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游戏器材或玩具,必须多样化、色彩鲜艳并且是孩子所熟悉的。例如:娃娃家区可摆放椅子、桌子、瓦斯炉、锅子、电话、衣裤……等。T A游戏本位评估模式是很有弹性的,进行的时间及程序,可依照孩子的年龄、个别需求做调整。以下就T A游戏本位评估模式进行方式,分为六个阶段说明之: 阶段一:无结构式游戏。约为二十到二十五分钟。这个阶段由孩子主导整个过程,治疗师模仿孩子的游戏行为、语言,以游戏方式与孩子互动、对话,视孩子程度,与之进行平行、关连或合作性游戏。治疗师可作些比孩子游戏程度还高的行为。在这个阶段,孩子可依个人兴趣,随意变化游戏区域。治疗师则需记录哪些行为或语言是孩子自发的,哪些又是模仿而来的。治疗师可以用游戏的方式间接教导孩子新的游戏方式,除非孩子表达需要协助,或对一样工作有强烈兴趣,却无法完成时,才可采直接教导的方式。在这个阶段是以孩子为主,需尽量减少治疗师教导的部分。 阶段二:结构式游戏。持续时间视孩子年龄而定,年纪小的约五到十分钟,年纪较长的为十到十五分钟。这个阶段是由治疗师主导,进行认知和语言的活动,其中所需的技能是第一阶段没有观察到的部分。活动中,孩子被要求进行一些活动,例如:拼图、画画、因果游戏、高程度的问题解决游戏、算数…….等,但这些活动必须引发孩子的动机,使其愿意进行各项活动(建议以游戏方式进行)。如此,这个阶段里,便可在有限的时间观察到许多其它阶段无法看到的能力。 阶段三:同侪互动游戏。约五到十分钟。这个阶段又回到无结构式的游戏,但须有一名年纪较大、与个案同性别、与个案熟悉且能与同侪有良好互动的普通孩子。这阶段主要比较个案与其它孩子,两者之同侪互动方式有何不同。治疗师必须在第一阶段结束前,利用适当的时机,先将另一位孩子自然地介绍给个案。这个阶段不仅能观察孩子的游戏互动和社交技能,也可观察认知、语言、动作技能。需特别记录个案在同样的情境下,面对成人与同侪有何不同的反应。在这个阶段,由孩子主导整个活动,但若两个孩子间没有互动,治疗师可从旁介入,使其互动。介绍玩具,可有效促进同侪互动。此阶段结束后,与个案互动的孩子必须离开这间教室,可在点心时间时,再邀请他加入,以便观察两者进一步的互动。

一 特殊儿童音乐治疗的应用

一特殊儿童音乐治疗的应用 1感知觉和肢体障碍2生理和心理障碍3沟通能力的缺失4注意缺乏5自信心和自尊心的低弱6人际互动障碍7言语和认知障碍8自娱自乐 二、导入音乐治疗的技巧 1着手撰写相关的记录,建立自闭症儿童治疗前后的档案索引。2暂可不必打破自闭症儿童退缩、封闭的状态,更不要试图以治疗师的意愿让他们选择乐器或物品,指导师此时要做的是一边自己试奏出各种声音(音乐或音乐活动),一边去观察他们此时的表现。3记录他们触摸、拿起、拨弄乐器的种类、次数及每种乐器在手中的时间,记录他们对哪种乐器感兴趣,对哪种乐器不闻不问。4要测试和了解自闭症儿童的音乐倾向:①音乐的类别及风格②对演唱者的偏好③歌曲 或器乐曲(用“唱”的方式进行测试)。 三治疗师应遵循的导入原则 1自我表露原则2非言语沟通原则3音乐要素原则4形象说明原则5非指导性原则6空间区域原则7友好触摸原则 四靶行为的确定在音乐治疗中努力挖掘自闭症儿童的某些有时能力,使问题行为弱化。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目标: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短期目标:行为(靶行为)、标准(行为发生的次数)、条件(何条件下出现的行为)。 长期目标:改善视觉跟踪 四、音乐治疗计划的确定原则1个体差异性原则2可沟通性原则3可接受性原则4五一行为原则5细化性原则 五多动症儿童与顽皮儿童并存有以下四种本质的区别 1在意志力方面,调皮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能聚精会神,甚至讨厌别人干扰;多动症孩子玩什么都心不在焉和无法有始有终。2在自控力方面,调皮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和特别要求下能约束自己,可以静坐;多动症孩子根本坐不住,静不下来。3在行为方面,调皮孩子的好动行为一般有原因、有目的;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多具有冲动性。4在生理方面,调皮孩子的思路敏捷、动作协调、没有记忆辨认的缺陷;多动症孩子则有明显不足。 六音乐治疗方案的确定方法 1促进感知与运动的音乐治疗①随乐模仿“秀”②随乐即兴律动③乐器演奏2促进语言与沟通的音乐治疗①听觉训练②吹奏乐 器的练习③节奏与念、唱结合④念唱与表演结合 3促进注意与认知的音乐治疗 ①意训练②音乐指令③记忆的训练④训 练4促进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行为的音 乐治疗

《特殊儿童教育》试卷及答案

高等师范院校《特殊儿童教育》试卷 高校级县(市区)层次专业姓名得分 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有关特殊儿童的陈述中符合新的儿童发展观的是( ) A.特殊儿童是身心“不正常”的儿童 B.特殊儿童是身心“异常”的儿童 C.特殊儿童是身体不健康的儿童 D.每一儿童都可能出现发展性的特殊需要 2.能够充分激励和促进特殊儿童潜能发展的最佳环境被称为( ) A.发展性不利环境 B.补偿性发展环境 C.回归主流环境 D.支持性教育环境 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低视力的标准是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校正视力为( ) A.0.05-0.3之间 B.0.05以上 C.0.3以上 D.0.05之下 4.家长对听障儿童早期干预的不正确 ...态度是( ) A.努力寻找治疗的“秘方” B.积极解决孩子在交流等方面的问题 C.正视孩子耳聋的现实 D.制定家庭教育计划 5.对脑瘫幼儿护理的正确方法是( ) A.让脑瘫儿童远离危险的地方 B.让脑瘫幼儿帮助倒开水 C.让脑瘫幼儿独自起床 D.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远离脑瘫儿童 6.智力落后儿童的思维所处的阶段主要是( ) A.抽象思维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直观和具体思维阶段 D.发散思维阶段 7.现在比较有代表性的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教育方案不包括 ...( ) A.波特奇早期教育指导方案 B.家长辅导方案 C.小太阳方案 D.多曼早期教育法 8.发音时出现首音难发、语音连续重复和拖长语音等现象,这是指( ) A.构音异常 B.语言发展迟缓 C.发声异常 D.口吃 9.传统的语言障碍研究中,言语障碍不包括 ...( ) A.发声异常 B.流畅度异常 C.语义障碍 D.音质障碍 10.常见的声音嘶哑、刺耳或者声音夹杂着沉重的气息声,这是指( ) A.音量异常 B.整体性语音不清 C.音质异常 D.共鸣异常 11.下列哪一项不是 ..孤独症的特征?( ) A.言语发展迟缓 B.仪式性行为 C.记忆力低下 D.极度退缩 12.最有效的矫正多动症儿童不良行为的技术是( )

游戏治疗的意义

游戏治疗的内涵及其对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游戏治疗是帮助儿童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游戏治疗产生发展及其内涵对特殊教育领域开展游戏治疗的实践和研究有重要意义。游戏治疗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发展也必然发挥重要作用。 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它对儿童身体发育、心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儿童通过游戏了解外部世界融入现实生活。在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儿童的心理治疗中游戏治疗独具特色近一个世纪以来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帮助是特殊教育的工作内容因此了解和应用游戏治疗为更好的完成特殊教育的使命具有重要意义。在特殊教育工作中如何为智力障碍儿童提供适合他们的心理康复服务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游戏治疗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游戏治疗的内涵近年来游戏已成为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关心的研究内容对游戏在教育中的应用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年国内一家康复机构宣传了游戏治疗的康复特色活动在具体的应用情况介绍中不难发现文中所提及的游戏治疗是指应用游戏的方式帮助残疾人或肢体受损伤的人进行肢体康复训练这与心理治疗中的游戏治疗相去甚远。因此有必要阐明游戏治疗的内涵帮助特殊教育工作者更好的理解游戏治疗。 什么是游戏治疗游戏治疗的产生源于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在心理分析中发现了游戏对儿童精神分析的意义。他认为人格结构中本我

伊底所遵循的快乐原则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首要原则。游戏和其他的心理事件一样都受快乐原则的驱使。儿童的游戏中表现为游戏能够满足儿童的愿望掌握创伤事件和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得到发泄游戏是儿童症状的表现于是他将游戏作为精神分析的内容。随后安娜和克莱因Ⅺ在儿童精神分析中使游戏治疗系统化和理论化承认游戏是儿童表达愿望的方式。这些精神分析学家的研究革命性地改变了对儿童及儿童问题的态度之后关于游戏治疗的理论研究、实验验证和临床应用越来越普遍。国际上游戏治疗不仅用于儿童而且用于成人的心理治疗不仅用于个体而且用于团体的心理治疗…。游戏治疗的突出特点是心理治疗中应用游戏作为沟通媒介因此游戏治疗定义为通过游戏手段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矫正和治疗。在游戏治疗中游戏本身不是治疗的目的而仅仅是治疗的一种手段或方式。游戏治疗强调以游戏作为沟通媒介凡是运用游戏作为沟通媒介的心理治疗都可称为游戏治疗由于心理治疗师不同的理论取向发展出个人中心游戏治疗、认知行为游戏治疗、格式塔游戏治疗、心理动力游戏治疗等不同流派陋。因此游戏治疗不是某一学派的特有方法而是任何一种心理治疗中均可使用的工具它以游戏做为诊断和治疗的中介。在近一个世纪对游戏治疗的研究和实践中发展出一系列的游戏治疗技巧主要有九毛颖梅硕士讲师研究领域学校心理咨询、资源教室的建设与应用。万方数据游戏治疗的内涵及其对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毛颖梅?9?9?9?9象征性游戏技巧主要是洋娃娃、布偶、面具、电话和积木等玩具的应用自然媒介的游戏技巧对沙、水、泥土、

游戏与学龄前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

游戏与学龄前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Ξ 张福娟ΞΞ 江琴娣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上海,200062) 1 游戏在学龄前特殊儿童早期诊断、治疗和教育中的作用 游戏在普通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也充分体现在学龄前特殊儿童教育中,而且,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游戏在学龄前特殊儿童教育中还有其独特的作用,尤其在学龄前特殊儿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早期教育中更有其举足轻重的地位。 1.1 为学龄前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 目前,在普通幼儿园就读的学龄前特殊儿童中不少为中、重度残疾孩子,由于受先天或后天某些因素的影响,使其在身体、智力、情绪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存在缺陷,特别是语言发展的障碍使他们很难与教师及其他儿童进行沟通,教师不易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而游戏为教师了解儿童提供了机会,因为在游戏中儿童能很容易表现出他的能力、兴趣和特长。例如,通过游戏教师可了解其认知能力:从玩“魔方”游戏中,可了解到儿童精细动作的能力和对事物反映的灵敏度;“拼图”游戏则能反映儿童的空间知觉的能力和记忆能力等等。另外,儿童的游戏在某种程度上还能反映其情绪状态,教师发现有些情绪失调的儿童,他们的游戏模式往往比较刻板、混乱。在游戏中常常出现偏差,不受同伴欢迎。以上这些行为表现和能力水平为学龄前特殊儿童的早期诊断提供了症状依据。 1.2 有利于不良情绪与行为的调节与矫治 游戏对学龄前特殊儿童不良情绪和行为具有调节和治疗作用,通过游戏这种趣味性、活泼的外在形式,建立轻松愉快的氛围,可以缓解幼儿的紧张情绪。由于大多数学龄前特殊儿童都有失败的经历,因而可以利用游戏来补偿失败、痛苦和挫折的体验,有利于他们健康心理的康复。由于游戏是愉快的,儿童在游戏时没有负担,没有各种社会义务的压力,对每一次小小的成功和自我满足都令他们欣喜万分,这对调节心理紧张、改善恐惧、忧虑、害羞、冷漠、退缩、攻击等不良情绪和行为是十分有利的。 1.3 有利于对缺陷的补偿 学龄前特殊儿童不仅发育迟缓,而且在动作、语言、认知、社会行为、生活自理等方面也存在不少缺陷,而各种游戏活动对这些缺陷的补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开展手指游戏可训练小肌肉群活动,补偿儿童精细动作不灵活的缺陷;表演游戏可训练儿童的语言,补偿其表达和理解语言方面的不足;活动性游戏可促进儿童动作的发展;智力游戏则能开发儿童的智能,使其潜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掘。总之,各种游戏活动都具有促进儿童发展和补偿缺陷的功能。 1.4 有利于对儿童进行个别指导 为了使每一个学龄前特殊儿童得到适合其自身发展需要的最佳教育,幼儿园教师都为这些孩子制定了个别教育计划。在游戏教学中,教师按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实际可能性,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他们需要的游戏活动,这样使其既玩得开心,又能在玩中学到知识。同时,教师在儿童的游戏活动中,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儿童的现实表现,及时进行个别指导,为进一步游戏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2 游戏催化了学龄前特殊儿童的认知发展 游戏为学龄前特殊儿童增加了学习机会,促进其注意、记忆、语言等认知能力的发展。 2.1 提高了学龄前特殊儿童动作的协调性和大脑对外反应的灵敏度 学龄前特殊儿童由于大脑的某些损伤,其感知觉和动作的发展比较迟缓,水平也比较低。他们的认知发展属于感知运动阶段,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动作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游戏为他们提供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通过活动使大脑获得有关身体各部位的信息,从而使动作协调起来,对外界刺激作出正确反应。 2.2 发展了学龄前特殊儿童的注意能力 学龄前特殊儿童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如果多用语言讲授或教法单一容易使他们产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形成分神。活泼性和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特别是那些新颖而有趣的教玩具,更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好奇,这对培养其有意注意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针对幼儿好动的特点,教师利用游戏的活动性,调动其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了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2.3 促进了学龄前特殊儿童语言的发展 游戏能促进学龄前儿童听说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表达自己需要、意愿的欲望。在游戏中,他们会模仿成人,利用想像扮演成人的角色。即使他们在独自进行游戏时,那些容易刺激儿童说话的玩具,如娃娃、木偶也会引起他们自言自语 9111 心 理 科 学 2003年 第26卷 第6期Ξ ΞΞE-mail:gufuxi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705187738.html, 本研究得到上海市特殊教育学重点学科项目的资助。

《特殊儿童的游戏治疗》 读书笔记

《特殊儿童得游戏治疗》读书笔记作为即将步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人民教师得我们,了解小学生得心理就是我们重要得知识积累、关注小学生、关爱小学生、关心小学生,每一个在我瞧来都就是非常重要得。 在我实习得过程中,我发现我实习得班级有一个智力开发不就是非常好得学生,在我陪同班级课间操得时候发现隔壁班有一个自闭症儿童,特殊儿童在我得认知中并没有会出现在我得职业生涯中,在我以前浅显得认知中她们似乎遥不可及她们就是小概率事件,随班就读这个词汇得出现让我得认知开始变得不一样,开始学会接受这些学生。老师推荐得书目中我被《特殊儿童得游戏治疗》深深地吸引了,游戏作为儿童生活中最重要得一个事情,能给儿童成长带来怎样得帮助,怎样运用儿童游戏来引导儿童,带着这些等等得问题让我开始了翻开这本书,寻找着答案。 翻开序篇,特殊教育这个陌生得词汇充满了我得眼睛里, 开启了我对特殊教育得关注,特殊教育得发展与具体针对对象让我大开眼界。读到周念丽得前言,她作为本书得主要作者怀着对于特殊儿童虔诚得心撰写这本书,让我也感受到深深得情感。 这本书对于儿童游戏治疗首先进行了概述,谈论了儿童游戏得概念与不同流派得不同理论,游戏治疗得具体概念以及基本模式与发展趋势。游戏治疗具体由游戏治疗得空间与时间,常见媒材还有游戏治疗得对象与游戏治疗得实施者几个部分构成得。游戏治疗需要在特别得环境里才可以有更好得效果,时间也不宜太长每周一到两次,不同得

媒材针对不同得特殊儿童,游戏治疗针对得对象年龄上也就是很重要得,3到12岁得儿童才就是游戏治疗具体针对得年龄层次,游戏治疗师也就是非常重要得角色,作为游戏治疗得主导者。游戏治疗得实施就是具体得过程,就是对于游戏治疗而言得操作与演示。 游戏治疗也有很多主要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佛洛依德奠定了儿童治疗得基石,儿童中心主义学派也就是以儿童为中心进行游戏治疗,格式塔学派游戏治疗就是集齐多学派得思想以之为基础。 游戏治疗还有很多其她得方法,新兴得一些方法,亲子游戏得方法以及集体游戏得方法。沙箱游戏治疗法也就是游戏治疗法中非常重要得,也就是目前比较流行得一种治疗方法,书中对于沙箱游戏治疗法得概述实施以及应用做了具体得介绍。这本书最后一个部分就就是分别从智力障碍儿童得游戏治疗、学习困难儿童得游戏治疗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得游戏治疗三个方向进行了讲述、游戏治疗对于这三种特殊儿童心理发展中得作用,以及实施方法与具体得案例更加具体得说明了游戏治疗得价值与意义。 书中关于游戏治疗师得任务写到,在游戏治疗过程中,游戏治疗师得态度会对儿童产生重要得影响,它能形成一种新得人际交流,促进儿童得身心发展,这就是游戏治疗得本质所在。当然,游戏治疗过程中得技术手段也很重要,它维持与支撑着治疗过程得开展、具体地说,为了保证游戏治疗得顺利开展,游戏治疗师应该注意完成以下几项具体任务: 1。设计治疗方式

自闭症康复的游戏治疗

醒目仔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编制https://www.wendangku.net/doc/705187738.html, 自闭症康复的游戏治疗 一,游戏治疗的定义 从出生到六岁以前,小孩子几乎一张开眼睛就开始玩,从个人的身体一直玩到各种玩具。游戏治疗则是给儿童游戏的机会,让他们用玩具来说或表达他们口语能力所无法描述清楚的感受。孩子们在一岁半左右,即可做互动式的游戏,这时就可以开始进行游戏治疗。游戏疗法(play therapy)是基于心因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对于儿童无法完全明确的使用语言表达及理解的情况下,治疗者用儿童能够以身体机能表达心理面的游戏,取代语言作为沟通的方法。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可了解人我之分离,并学习人际社交技巧,培养社会适应力。游戏治疗的目的就是藉游戏的特质,发挥儿童本身的自我治愈力,以抒发内在的情结,使人格得以正常发展。 二,游戏治疗的功能 游戏是儿童们最自然的一种自我表现方式。游戏治疗就是根据此事实给儿童机会,让他们表现出自己的感觉和问题。游戏治疗是很独特的,因为他是使用玩具,玩偶,游戏比赛或其他游戏媒体,以引发儿童普遍性的兴趣进而参与活动。一旦孩童开始游戏,存在于治疗辅导者和小孩间的紧张就减少。又一旦治疗性反应建立后,鼓励孩童利用想像游戏,表达感觉和行为,藉以降低焦虑,进而改善问题。 游戏对儿童有吸引力。因为游戏具有随意活动性质,能令人振奋且于紧张生活中提供片刻休息。儿童在游戏中能免于成人的评价与判断,且被准许犯错而不必害怕失败或遭成人讽刺。游戏鼓励幻想和应用关系,在假想的世界中,儿童能免于竞争,并能满足控制他人的需求。儿童常经验到注意力无法长久且被勉强参与低兴趣,低吸引力的活动,游戏能增进兴趣并引发参与,鼓励身体和心智自我的发展。 心理康复专家认为游戏治疗有以下几项功能(一)游戏是一项很好的运动,可以促进儿童四肢功能的发展,(二)从游戏中教儿童许多社会规则,(三)儿童可经由游戏中学到如何交朋友,怎样和他人愉快相处,和朋友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经验,所以对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帮助也很大,(四)游戏等于是各种角色的扮演,常有很深的家庭,社会意义,(五)游戏是一种身心的纾解。 三,游戏治疗的原则 原则一(接纳):以温和,容忍,接纳,关怀与宽恕,与孩子建立友善关系。 原则二(内省):微笑倾听孩子的表达和感受,并引导他领悟自己的行为,发展内省力。 原则三(自尊):帮助孩子保有自尊,鼓励孩子把握机会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亲自著手去做。 原则四(渐进):不急著要求孩子立即解决问题。

特殊儿童音乐治疗辅具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特殊儿童音乐治疗辅具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本文通过结合电子信息技术与音乐治疗,开发了一套用于特殊儿童聆听法音乐治疗的辅具,并利用辅具展开应用研究。聆听法音乐治疗常用于改善听觉系统声音处理失调和改善大脑生理状态。 因此,本文选择听觉过度敏感音乐治疗和脑电波诱导音乐治疗进行研究。在听觉过度敏感音乐治疗中,为让治疗对象接受适度的音乐刺激,提出引入实时滤波对音乐素材进行处理。 在脑电波诱导音乐治疗中,结合双耳差频处理对脑电影响的研究,提出将音乐进行双耳差频处理后用于多动症脑电波诱导的治疗思路。在对经扩展接口引入噪声的音频素材处理时,利用信号增强处理提高外接音频信噪比。 本研究在提出三类实时处理后,展开技术探索和应用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音乐治疗辅具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应用研究三部分。 (1)音乐治疗辅具硬件设计为特殊儿童音乐治疗提供载体。硬件设计包括主控芯片选型、原理图设计、PCB设计。 在主控芯片选型中,综合辅具所需的运算能力、便携性、能耗、性价比等因素,选择DSP芯片TMS320VC5509A为辅具主控芯片。在原理图设计中,通过引入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将电路板级电路集成为芯片级电路。 在PCB设计中,对硬件平台高频信号关键网络进行阻抗匹配分析和时序仿真分析,以提高硬件平台稳定性和可靠性。(2)音乐治疗辅具软件设计是音乐治疗方案的程序化实现。 软件设计包括软件框架和数字滤波、双耳差频、音频增强三类实时音频处理算法的实现。在数字滤波中,结合听觉过度敏感音乐治疗需求,设计并实现了FIR

和IIR两类数字滤波。 在双耳差频处理中,结合脑电波诱导音乐治疗需求,通过在SOLA-FS算法中引入平均绝对误差作为判别条件,降低运算量,实现了算法改进。在音频增强处理中,通过在箕舌线函数变步长LMS算法中引入解相关向量,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和收敛精度,为麦克风或线性输入时提供更好信噪比音频信号。 (3)音乐治疗辅具应用研究是用于验证音乐治疗辅具的有效性。在听觉过度敏感音乐治疗中,根据频率特征将音乐划分为高频音乐和低频音乐,并结合数字滤波处理设计听觉过度敏感音乐治疗方案。 听觉过度敏感音乐治疗方案对自闭症儿童听觉过度敏感程度和情绪行为表现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经过音乐治疗,不适响度测量结果表明听觉过度敏感程度得到缓解;ATEC评估结果表明社交、感觉/认知/意识、健康/躯体/行为上的得分均显著降低,总分降低且达到极其显著水平。 在脑电波诱导音乐治疗中,根据实验选择具有高频脑电波诱导能力的音乐作为治疗素材,结合双耳差频处理设计脑电波诱导音乐治疗方案。脑电波诱导音乐治疗对多动症儿童高频脑电相对功率、行为表现均产生了积极影响。 经过脑电波诱导音乐治疗后,脑电相对功率测量结果表明,多动症儿童脑电相对功率θ%显著减少,SMR%、β%显著增加,θ/β降低且达到极其显著水平。PSQ 的评估结果表明,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因子均显著降低。 本研究丰富了音乐治疗的原理与应用研究。

学前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策略2

学前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策略 一、学前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策略的定义 我们认为游戏治疗策略是以游戏活动的方式为儿童创设一个充分自由的环境,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暴露内心存在的问题,然后由游戏治疗师帮助引导和解除各种困扰,使其获得发展的一种心理治疗手段。 二、学前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的功能 游戏是儿重喜爱的活动形式,也是儿重的主导活动,它在学前特殊儿重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心理治疗来说,游戏治疗是一种十分有价值的治疗方式。 第一,游戏治疗可以作为诊断学前特殊儿童问题的工具,辅助其他诊断方法,借以深入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潜在动机及原因。 第二,游戏治疗为学前特殊儿童提供了一个安全、和谐及愉快的气氛,允许儿童自由发挥,同时治疗者还能提供积极的尊重、温暖的关怀以及同情和支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 第三,游戏治疗弥补了学前特殊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为他们提供了充分活动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使治疗师和儿童本身较易接触与了解问题的焦点所在,并适时地引导他们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第四,游戏治疗能帮助学前特殊儿童通过游戏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将潜意识的过程呈现出来,并使紧张、焦虑、恐怖及不满等消极情绪体验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发泄,帮助其处理内在的情绪状态,形成健康的心理。 第五,为学前特殊儿童提供了社会性技能发展的机会,帮助他们打破自我封闭的硬壳,发展适当的人际交往技能和自信心,建立起新的情感交往模式,有效地提高其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兴趣和愿望。 三、学前特殊儿童游戏治疗策略 (一)游戏治疗的过程 游戏治疗是个连续的过程,一般包括开始阶段、治疗阶段和结束阶段。这几个骱段部分重叠且又循序渐进,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任务和治疗目标。 1.第一次面谈 儿童一般在首次咨询时是由父母陪同来就诊的,治疗师应先问父母一些有关问题,让父母填写一些问卷和量表,时间不宜过长,注意不要让儿童产生受冷落、受指责的感觉。然后,治疗师向儿童说明游戏的限制及保密,准备进入游戏室。父母一般不进去,特殊情况下,如儿童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允许父母将其送人游戏室,但父母要在治疗开始前退出游戏室。 2.建立关系阶段 治疗师和儿童之间建立良好关系,不仅是对儿童的问题行为作出较为合理、较为全面评估的前提,也是治疗的基础。在这一阶段,儿童进入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会产生各种不安和紧张,而且会对新环境、新关系进行试探和摸索,并对新经验的真实性以及新关系的界限以自己的方式加以考验。所以,治疗师应该为儿童创造一个开放、容许和接纳的气氛,用真诚去体会儿童在游戏时所流露出的真实感情,并适时加以澄清,或运用开放式的问题尝试深入儿童的内心世界。在这个阶段,应避免给儿童劝告、教导、任何批评和暗示。这样儿童才会慢慢放下防备心理,在安全、信任、自由的环境里游戏,开放自我,显露出问题。此时,治疗师应该及时、敏感地把握问题的所在,并针对儿童的问题提出初步的假设。 3.评估与诊断

特殊儿童音乐治疗机制、功能及实施原则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05187738.html, 特殊儿童音乐治疗机制、功能及实施原则 作者:王佳 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2期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快速进步,我国的科教水平也日益提高,我国是一个科教大国,要想真正实现强国梦,必须将教育作为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最终成为科教强国。在教育事业中,特殊教育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殊组成部分,发展和完善特殊教育将会使我国特殊儿童群体的心理康复效果更为明显,且其他方面的能力的提高也更快。目前,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相对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而言,还显得比较落后,其中,特殊音乐教育的理念、模式、方法等都还不够全面。近阶段,国家对特殊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且在特殊学校教育中设有专门的学科。特殊儿童音乐治疗的对象主要是针对于患有智障、聋哑、视觉障碍的特殊儿童。本文简单分析了特殊儿童音乐治疗的内涵,以及特殊儿童音乐治疗的机制、功能及实施原则,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与建议。 【关键词】特殊儿童;特殊音乐治疗;治疗机制;功能;实施原则 特殊儿童的康复主要包括了七个板块,即:语言、运动、认知、言语、听觉、心理与行为和学科学习等。其中,心理与行为在特殊儿童的康复中是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具有多重障碍儿童康复中的关键内容,其地位和作用非常明显。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表明:自闭症、听力障碍、脑性瘫痪、多动症、智力障碍、听力障碍及语言发育迟缓等症状的特殊儿童一般都会出现一定的行为和情绪问题,怎样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是目前特殊儿童教育工作中继续解决的重要课题。 音乐治疗起源于美国,目前在国外已经是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并且在临床治疗中已经总结出几百种的方法,在国内的应用起步较晚,仍然处于一种探索的阶段。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化的干预过程,而不是一个孤立的、随机的干预过程,其构建和实施治疗方案以及疗效的判定都是遵循科学的原则,整个过程非常的严谨。在对特殊儿童进行心理与行为干预的过程中,音乐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随着临床疗效的日益显著,音乐治疗特殊儿童这种方法慢慢受到了强烈的影响和广泛的关注。 一、特殊儿童的基本概念 (一)特殊儿童的概念 特殊儿童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解释。广义概念中的特殊儿童包括超常儿童、残疾儿童和问题行为儿童,也可以说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狭义概念中的特殊儿童包括:除正常之外的肢体残疾、言语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视力残疾、多重残疾及行为和情绪障碍等症状的残疾儿童。本文所研究的对象着重在狭义概念上的特殊儿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