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抗震填空

抗震填空

抗震填空
抗震填空

填空题

1.作用按时间的变异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_

2.影响结构抗力的因素有:材料性能的不定性,几何参数的不定性,计算模式的不定性..

3.冻土的四种基本成分是_固态的土颗粒,冰,液态水,气体和水汽.

4.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者构件达到_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_的某项规定限值.

5.结构的可靠性是_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__的总称.

6.结构极限状态分为_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_.

7.结构可靠度的确定应考虑的因素,除了公众心理外,还有结构重要性,社会经济承受力,结构破坏性质

8.土的侧压力分为_静止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_.

9.预应力构件按预应力施加先后分为__先张法,后张法

10.目前国际上采用的抗震设计原则是_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11.结构极限状态分为_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_.

12.由风力产生的_结构位移,速度,加速度响应__称为结构风效应.

13. 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波(P)波和横(S)波,而面波分为瑞雷波和洛夫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14. 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1>1.4T g时,在结构顶部附加ΔF n,其目的是考虑高振型的影响。

15. 《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和长悬臂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16. 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建筑物的类型和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17. 地震系数k表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动力系数 是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18.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中,在处理结构布置时,根据设防烈度限制房屋高宽比目的是为了使多层砌体房屋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根据房屋类别和设防烈度限制房屋抗震横墙间距的目的是避免纵墙发生较大出平面弯曲变形,造成纵墙倒塌。

19. 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根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用平方和开平方的组合方法来确定。

20.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一般包括结构抗震计算、抗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三个方面的内容。

21.一般情况下,场地的覆盖层厚度可取地面至土层的剪切波速大于500m/s 的坚硬土层或岩石顶面的距离。

22.从地基变形方面考虑,地震作用下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比地基土的静承载力大。

23.地震时容易发生场地土液化的土是: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和粉土。

24.目前,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拟静力方法,另一类为直接动力分析法。

25.用地震烈度来衡量一个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26.抗震等级共分4级,其中一级抗震要求最高,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的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27.地震波中的纵波(P)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疏密波,横波(S)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剪切波。用来反映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的大小和尺度的是震级,其为一种定量的指标。

28.在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计算中,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一般应 >1.0 。

29.当建筑物的地基有饱和的砂土和粉土的土时,应经过勘察试验预测在地震时是否会出现液化现象。

30.对于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抗侧力体系,应着重提高第一道抗震防线中构件的延性。

31.一般来说,某地点的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

3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及设计工作寿命期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33.震害调查表明,凡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土的卓越周期接近时,会导致建筑物发生类似共振的现象,震害有加重的趋势。

34.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初判法和标准贯入试验法判别。

35.地震系数表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动力系数是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3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根据房屋的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分别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构造措施要求。

37.《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38.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初判法和标准贯入试验法判别。

39.地震时由于地面运动使原来处于静止的结构受到动力作用,产生强迫振动。这种由于地面运动引起的队结构的动力作用称为地震作用。地震作用下在结构中产生的内力、变形和位移等称为结构的地震反应。

4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时的大跨度结构、长悬臂结构和设防烈度为9度区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41.建筑结构抗震验算包括截面抗震验算和抗震变形验算,其中抗震变形验算又包括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和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42.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1>1.4T g时,在结构顶部附加ΔF n,其目的是考虑高振型的影响。

防震抗震预案

防震抗震预案(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防震抗震”预案 一、总则 为了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的管理,使学校各方面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应急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以及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地震应急机构 成立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或临震地震预报发布后,领导小组立即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设在学校行政办公室,组织领导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总指挥:叶聪颖指挥部成员:汪燕(安全员) 陈建福陈鑫沈宽谅陈娉婷黄英妮陈惠忠 地震应急领导小组下设5个分组: 1)指挥组 组长:叶聪颖 组员:汪燕、黄鹏举、 职责:负责指挥协调,及时掌握情况,并向领导小组汇报,贯彻传达领导小组的命令,组织有关各组人员按预案对现场进行果断处理,并调配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抢险救灾。 2)疏散组 组长:陈惠忠 组员:各班班主任及各上课教师。 职责:在现场指挥下坚守岗位,依据预案措施及疏散路线、顺序有秩序地进行疏散全体师生到安全地带,疏散过程中,避免拥挤踩踏,以保证全体师生快速、安全地撤离现场。

3)医疗救助组 组长:陈娉婷 组员:郭雅蓉 职责:明确职责分工,准备医疗器械和药品,负责将伤员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并进行简单救治后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4)安全保障组 组长:陈顺凤 组员:学校门卫、后勤人员 职责:调集有关人员、车辆和抢险、救灾物资,协助其他工作组输送救援人员和受灾伤病员。迅速排查,学校电力、饮水、通讯和其它公共设施受灾情况,根据灾情,组织抢修,保证学校供电、供水、通讯畅通。负责维护学校内出入口秩序,做好消防治安力量的准备,了解校内各区域的情况,加强巡视。维持避难场所秩序,做好家长的接待和协调工作。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5)宣传统计组 组长:沈宽谅 组员:学校宣传组 职责:开展地震知识和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师生的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的能力,根据市区地震局的震情预报,做好宣传工作,并认真做好地震的调查、上报工作,为地震灾害的快速评估做好准备。 三、临震应急行动 1、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抗震工作。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防震减灾任务。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重点

1.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纵波最快(引起上下颠簸),横波次之(左右摇晃),面波最慢。 2.地震动: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振动,通常称为地震动。 3.地震动的峰值(最大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通常称为地震动的三要素。 4.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 5.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内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 6.表示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但是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地震烈度。 7.震中烈度=震级(M)减1后乘1.5 8.基本烈度: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概率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 震烈度。它是一个地区进行抗震设防的依据。 9.地震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地表破坏、建筑物的破坏、次生灾害。 10.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准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11.基本烈度比多遇烈度约高1.55度,比罕遇烈度约低1度。小震50年内被超越的概率为63.2% 中震10% 大震2% 12.我国采取6度起设防的方针。 13.根据建筑物用途的重要性可将其分为四类:甲类建筑、乙类建筑、丙类建筑、丁类建筑。 场地类别ⅠⅡⅢⅣ抗震等级1 2 3 4 14.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与要求:概念设计(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构造 措施。 15.结构刚度有突然削弱的薄弱层,在地震中会造成变形集中;在结构上部刚度较小时,会形 成地震反应的“边梢效应”即变形在结构顶部集中的现象。 16.地震动的卓越周期:在振幅谱中幅值最大的频率分量所对应的周期。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场地的固有周期。 17.多层土的地震效应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覆盖土层厚度、土层剪切波速、岩土阻抗比。前 两者主要影响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后者主要影响共振放大效应。 18.覆盖层厚度:地下基岩或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坚硬土层至地表面的距离。 19.场地类别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两个指标综合确定的。 20.在地震区,对饱和的淤泥和淤泥质土、冲填土和杂填土、不均匀地基土,不能不加处理地 直接用作建筑物的天然地基。遭遇地震时,极少有因地基强度不足或较大沉陷导致的上部结构破坏。 21.砂土液化或地基土液化:饱和松散的砂土或粉土,地震时易发生液化现象,使地基承载力 丧失或减弱,甚至喷水冒砂,这种现象称为砂土液化或地基土液化。 22.地基液化判别过程可以分为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实验判别两大步骤。 23.结构地震反应:由地震引起的结构内力、变形、位移及结构运动速度与加速度等统称为结 构地震反应。它是一种动力反应,其大小与地面运动及结构动力特性有关。 24.结构地震反应是地震动通过结构惯性引起的,因此地震作用是间接作用,而不称为荷载。 25.结构动力计算简图的核心内容是结构质量的描述。描述方法有两种:连续化描述、集中化 描述。 26.地震(加速度)反应谱:为便于地震作用,将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 其自振周期的关系。 27.震害的发生是由外部条件(地震动)和内在因素(结构特征)两方面原因促成的。 28.震害调查资料表明:随层数增多,房屋的破坏程度也随之加重,倒塌率随房屋的层数近似成正比增加。 29.当房屋的高宽比达时,地震时易于发生整体弯曲破坏。 30.抗震横墙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房屋的空间刚度。横墙数量多、间距小,结构的空间刚度就大,抗震性能就好;反之,结构抗震性能就差。 31.结构抗震构造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结构的整体性、保证抗震设计目标的实现、弥补抗

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Word版

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 支架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有支架的出现,下面南通正道就详细为你介绍一下抗震支架抗震设计要求。(1)以下设备及管道应采用抗震支吊架: 重力大于1.8KN的空调机组风机。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m2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道。防排烟风管、事故通风风管及相关设备。需要设防的室内给水、热水以及消防管道大于或等于DN65的水平管道。8度、9度地区的高层建筑的给水、排水立管直线长度大于50m时,宜采用抗震措施,直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采取抗震措施。内径不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不小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 (2)抗震支架应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由锚固件、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3)组成抗震支吊架的所有构件应采用成品构件,连接紧固件的构造应便于安装。 (4)管道抗震支吊架不应限制管线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其设置和设计应满足相关规范规定。 (5)所有抗震支吊架应和结构主体可靠连接,当管道穿越建筑沉降缝时应考虑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6)新建工程刚性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向最大间距为12m,纵向最大间距为24m。 (7)新建工程非金属材质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的抗震支吊架侧向最大间距为6m,纵向最大间距为12m。 3.1.3.8新建工程刚性管道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2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24米;柔性管道上述参数减半;改建、扩建工程管道上述参数减半。(8)新建工程刚性矩形风管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9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8米;柔性风管上述参数减半;改建、扩建工程管道上述参数减半。(9)3.抗震支吊架厂家所生产的抗震支吊架各部件(包括槽钢、连接件、弹簧螺母)除工厂自检外,每批次产品应送国家检测机构进行力学测试,以确保结构安全。(10)其余规格参数及实施要求应满足《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11)质量保证要求 (12)施工人员资质要求A) 所有管道装配人员和设备安装人员均应具有在行业中至少三年以上有关的工作经验。B) 所有供本工程使用的管道和配件均应符合标书内技术规格说明书要求的标准。C) 所有烧焊技工必须具备由有关政府机关签发的有效上岗施工证书。(13)成品支架及抗震支架供应商职责供应方需对整个管线支架系统进行设计,对综合支吊架受力情况及材质选型进行详细计算,提供力学计算书,并提供设计图纸供甲方指定的设计院审核。对设计院有意见的,供应商须按设计院意见进行修改直至设计院批准为止。根据甲方建设工程进度按时供货,不得影响工程进度;供应商应提供完整的《成品支架安装技术手册》、《成品支架安装使用指南》、《成品支架荷载计算书》、《成品支架现场安装指导手册》等一整套资料,以保证产品的安全与提供优质的服务。供应商在整个支架及管线安装过程需派技术人员提供驻现场培训工人及技术指导服务。 (14)资料呈审供货方应提交管道支架和固定支撑详图供审批。供货及施工方应提交管道试验和清洁凈化程序供审批。施工方应在试验和投入运行之后须提交完整的试验报告。 1.0.4 对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地区除甲类建筑以外的机电工程设施,可不作抗震计算。

地震基本常识和防震抗震知识

地震基本常识和防震抗震知识 本周(5月11—17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宣传周,为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抗灾知识水平,普及地震科普知识,提高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我们特推出防灾抗震基本常识及防震抗震知识,提高大家的自救能力,减少灾害发生时带来的各类损害。 1、震时如何避险 (1)楼房内的成员震时可暂躲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家俱下,或躲在楼房卫生间等小开间房内。 (2)地震时大家应该用随手物件护头和捂住口鼻以防砸伤或被泥沙烟尘呛住。 (3)家庭成员正在用火用电时,要立即灭火和断电,防止触电和发生火灾等次生灾害。 (4)高层楼房里的人员不可使用电梯,不要向阳台跑,尤其不可跳楼。 (5)地震时对家庭成员中的残疾者、病人、幼儿、老人要特别关照。 (6)住院的病人应用被褥蒙住头部和身体,并立即躲在床下。 (7)正在上课的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应躲在课桌或小床下;应听从老师安排,不要乱跑和擅自单独离开学校。 (8)人在影剧院或游艺场时,应就地蹲下,保护头部,切不可一剂拥向出口,以防被高空坠落物体砸伤。 (9)在地铁和地下商场的人员,要原地躲避,不要慌忙挤向出口

处。 (10)在街道上的行人,应待在开阔地带,不要躲避在电线杆、变压器、烟囱及高大建筑物附近。 (11)人在过桥时要紧紧扒住桥栏杆,主震后立即向可靠近的岸边转移。 (12)正在行驶的车辆震前应紧急停车,设法停在开阔处。 (13)车上乘客要抓住坐椅或车上牢固物件,不要争于外出。 (14)人应远离石化、化学煤气等易爆有毒的工厂或设施,遇火情不可处于下风,宜躲避在上风有水处。 (15)居住在山区的居民,震时要密切注意滑坡和泥石流;若出现滑坡和泥石流的迹象时,应立即沿斜坡横向水平方向撤离。 2、震后如何自救互救 (1)自救 a、未伤人员尽快抢救家中和邻居人员,被压在室内的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向有空气和水的方向移动,节约食物和用水,以便维持尽可能长的时间。 b、封闭在室内的人,不可使用电气、火柴、蜡烛等,最好用手电筒照明,如闻到煤气或有毒有害气体异味时,最好用湿衣物等捂住口鼻。 c、保持镇静,保存体力,待外面有动静时再大声呼救或敲击。 d、对自己所处的空间,设法加固,以免余震时再次倒塌伤人。 e、尽快离开房间,不可轻易再进房内,以免强余震再次震坍房屋伤人。

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要点及其作用探究

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要点及其作用探究 摘要:地震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往往是极为严峻的,不但会让建筑物倒塌,严重时也会造成大量人员的伤亡,对社会形成极为巨大的破坏力量,也会让社会受到极高的经济损失。面对大 自然带来的灾害,人们所做的任何应对措施都是杯水车薪,但是提前在灾害来临之前做到标 准的防护手段,对于一些灾害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对于地震来说,如果能够全面持续 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那么就能在地震来临的时候避免更多的人员伤亡,基于此,本文主 要讨论了在建筑结构工程中的抗震性设计的重难点,以及抗震性设计能够为建筑物带来的优势。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作用;设计要点 1 引言 因为抗震性设计的特殊性和其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对于建筑物进行抗震性设计制造逐渐在建 筑领域被广泛重视起来。在对建筑物进行抗震性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其各方面的设计要点,同时也要结合其在自然灾害中所产生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设 计出符合实际使用标准的,能让建筑物更加稳定的抗震结构。 2 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设计要点 2.1 体型设计要点 建筑体型在建筑设计中是必首先考虑的要点,主要包括了建筑的平面表现出来的形状及其主 体部分的空间形态。根据地震灾害发生过程中的情况可以发现,平面设计中如果出现任何不 平衡的特殊形状,那么在地震出现的时候很容易会受到破坏。相对而言设计形状更加具有秩 序的,边缘更加圆润的区域在遭遇地震的过程当中并不会受到太大的损害。而如果实在立体 的空间设计的比较突出的形状也很容易被破坏,特别是在建筑的整体力度因为外界的原因突 然出现转变的过程中,这一类形状是十分容易被破坏的。这就能够证明,在进行施工准备部 分的时候,设计师在设计图纸的时候尽量因该处于抗震的角度考虑,使用一些平面比较简单,空间比较明了的图形,同时也要使用对于地震的抵抗能力较高的形状进行建筑物的设计。一 般来说,因为建筑的本身存在一些不对称的地方,很容产生扭转反应现象出现的情况,因此 可以使用均匀分配的方法进行补救,有人就是把建筑刚度尽量均匀的分配,质量划分也可以 尽量平均,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扭转反应现象的产生。为了能够让建筑体在遇到地震的时候 能够保持稳定,需要尽量避免出现容易影响建筑提醒稳定性的设计。 2.2 平面布置设计要点 建筑物的平面设计当中,平面布置是比较重要的部分,这一部分能够直接显示建筑物实际使 用的情况,以及在使用时的具体需要。一般来说是因为平面布置图可以将全部的建筑构图以 及空间使用和设备的区域等清楚的划分出来,而在后期施工和进行调整以及一些改变的时候,都是不能够缺少的部分。建筑里面的抗震功能需要对于建筑的整体进行合理的把握以及准确 的布局才能够实施,一般建筑工程无论是占地面积还是空间面积都极大,因此无法再相爱每 个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建筑技術,这样很容易让抗震结构出现问题,无法产生理想的效果,同 时还很容易浪费资源,并且对之后的建筑产生更多不良的影响。一些建筑结构的内部有着很 高刚度的电梯装置被安装在平面的角落的情况。在地震的时候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这主要 是因为电梯井筒的自身所带的抗侧力度很大,地震作用力会被吸引。而也有很多建筑物的墙 体一侧多一侧少,刚度和质量都很难均匀的分布,结构不能均匀受力,因此局部墙面被破坏。还有一些建筑平面分布不符合标准,建筑物内部的隔离墙的排列出现明显的错位,甚至还有 中断的情况,这就很容易使得地震力度没有办法按照理想的要求传输,结构就会被破坏。布 置设计以及建筑抗震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的,一般来说最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让 结构质量和刚度能够在其标准状态上,同时相互对称,比较统一,而且可以避免突然现象和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试卷及答案完整版讲解

土木与水利学院期末试卷(A) 考试科目:工程结构抗震设计20~20学年第一学期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一般来说,某地点的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减小。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及设计工作寿命期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个抗震设防类别。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土层厚度双指标划分为4类。 4.震害调查表明,凡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土的卓越周期接近时,会导致建筑物发生类似共振的现象,震害有加重的趋势。 5.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初判法和标准贯入试验法判别。 6.地震系数k表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动力系数 是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根据房屋的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

度,分别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构造措施要求。8.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较大延性,我国规范通过采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强锚固的原则进行设计计算。 二、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 C )。 A.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 B.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 D.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 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类别为( C )。 A.Ⅰ类 B.Ⅱ类 C.Ⅲ类 D.Ⅳ类3.描述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三要素( D )。 A.加速度峰值 B.地震动所包含的主要周期 C.地震持续时间 D. 地震烈度 4.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 )。 A.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 B.土中粘粒含量越高,抗液化能力越强 C.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 D.地下水位越低,越不容易液化 5.根据《规范》规定,下列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D )。 A.砌体房屋

(完整版)东南大学抗震结构设计考研复试重点

2012抗震防灾笔试题回忆 大题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很简单,记得验算最小地震剪力。 大题2:底部剪力法;需要知道怎么算弯矩,算剪力时记得考虑鞭端效应。 简答题:1.解释隔振和减震的原理; 2.耐火极限; 3.为什么底部框架,上部砖房的结构在汶川地震中底部破坏严重; 4.怎样形成整体破坏机制; 5.什么是动力系数,地震系数,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以及他们的关系; 6.简述框架结构中延性原则 判断题:桥梁抗震是根据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来计算的 同样地震烈度,远震中距破坏严重。 地震只有一个烈度,一个震级。 混凝土强度要适中。 为什么砌体结构中,横强要有最小间距? 还考了两题延性,请注意,判断题要说明理由。 第一章绪论 学习要求: 1.了解地震震害 震害主要表现为地表破坏、工程结构破坏和次生灾害三种形式。 2.了解地震分类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 3.理解地震波、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的定义 a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称为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体波(纵波,横波),面波(瑞雷波,乐浦波), 纵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 剪切波(横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方向摇晃 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上下颠簸又产生左右摇晃 b里氏震级 1935年美国人查尔斯·里克特﹙C.F.Richter﹚给出定义:M=lgA A—标准地震仪记录的距震中100km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微米) M<2,微震,无感觉,只有仪器可观测 2≤M<5,有感地震

5≤M<7,破坏地震 7≤M<8,强烈地震或大地震 M≥8,特大地震 震级M与能量E的关系: M增大一级E增大32倍 c烈度(intensity):表示地震所造成的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地面以上建筑物破坏的程度。或者说地震时在一定点震动的强弱程度。 4.深刻理解抗震设防烈度的概念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取50年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 具有规定性和权威性 ◆地区最小单位为县级 ◆依据基本烈度但不一定等于基本烈度 ◆设防烈度为6、7、8、9度 5.理解多遇地震、罕遇地震的定义 6.掌握“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了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7.了解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a选择有利场地,避免不利场地,不得危险场地修建建筑物。 b地基基础设计注意,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 的地基上;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 桩基。 c建筑平立面设计要求,力求简单规则、避免刚度突变 d结构体系要求, 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受力明确、传力直接,有多道抗震防线。 e结构构件要求,有较好的延性、加强节点连接及整体性 f非结构构件要求,与主体结构要有可靠连接,避免不当设置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 g施工质量,施工应正确贯彻抗震设计意图,并符合质量验收标准。 h隔震和耗能减震 要点、难点分析: 一、“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小震不坏)。 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中震可修)。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大震不倒)。 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 对绝大多数结构进行小震作用下的结构和构件承载力验算;在此基础上对各类结构按规定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对于大多数结构一般可只进行第一阶段的设计。 第二阶段: 对一些规范规定的结构(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震易倒塌的建筑、有明显薄弱层的建筑,不规则的建筑等)进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一、地震知识 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平均每天发生地震4万多次。早在公元前23世纪,我国尧舜时代就已记载到发生在山西现称薄州的地震。 2.我国目前仍处在20世纪地震活动第5个活跃期,直至本世纪初。 3.给人类以生命环境的地球内部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地壳又分成许多板块,如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板块等六大板块,以及许多次级板块。 4.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球板块的飘移、互相碰撞,使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大量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 5.按成因,地震可分为天然地震(如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和人为因素的地震(如水库地震、核爆地震等)。其中构造地震对人类危害最大,因为它是地球内部地质构造变动导致岩石断裂而引起的地震。 6.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点叫震中,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 7.地震分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距地表70公里内的地震叫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内的地震叫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叫深源地震。其中浅源地震破坏性最大。 8.地震时,震源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地震波是由纵波和横波组成。纵波传播速度快,上下颠动,衰减也快,一般在震中附近

才能感觉到。横波传播速度慢,左右摇晃,振幅大,作用时间长,对建筑物造成破坏作用的主要是横波。 9.凭感觉人们可以判断地震的远近。先感觉到上下颠动明显,后感觉到左右摇晃比较明显,则为近震,此时震中就在附近,应立即避震;先感觉到左右摇晃比较明显,上下颠动不明显,则为远震,此时不必惊慌。 10.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级叫震级,释放能量越大,震级也就越大。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的地震是8.9级的地震;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洲智利的8.9级地震,1906年1月31日南美洲厄瓜多尔——哥伦比亚边界近海中及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东边海中也增发生8.9级地震。 11.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例如:1979年7月9日溧阳发生的6级地震,波及宜兴,对宜兴来说,这是地震震级也是6级。 12.地震的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和震级叫地震三要素。 13.地震级大小可分为:(1)微震:即2.8级以下的地震叫微震,人无明显感觉;(2)有感地震:2.8-4.5级以上的地震,人有感觉;(3)破坏性地震:一般4.5级以上的地震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种地震叫破坏性地震;(4)中强地震:4.5-6.9级的地震;(5)强烈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破坏性大,影响面大的地震。 14.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对地面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距离震中不同的地方烈度也不同,同一距离上的烈度也会不同。烈度与震级大小、震中远近、震源深浅、地质条件、地表建筑物的质量好坏有关。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与设计考试重点复习题(含答案)

1.从结构的体系上来分,常用的高层建筑结构的抗侧力体系主要有:_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_框架-剪力墙_结构,_筒体_结构,悬挂结构和巨型框架结构。 2.一般高层建筑的基本风压取_50_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对于特别重要或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采用_100_年一遇的风压值;在没有_100_年一遇的风压资料时,可近视用取_50_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乘以1.1的增大系数采用。 3.震级――地震的级别,说明某次地震本身产生的能量大小 地震烈度――指某一地区地面及建筑物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基本烈度――指某一地区今后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烈度设防烈度――一般按基本烈度采用,对重要建筑物,报批后,提高一度采用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设防烈度为_6_度及_6_度以上的地区,建筑物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5.详细说明三水准抗震设计目标。 小震不坏:小震作用下应维持在弹性状态,一般不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中震可修:中震作用下,局部进入塑性状态,可能有一定损坏,修复后可继续使用大震不倒:强震作用下,不应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6.设防烈度相当于_B_ A、小震 B 、中震C、中震 7.用《高层建筑结构》中介绍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的近似计算方法,一般计算的是这些结构在__下的内力和位移。 A 小震 B 中震C大震 8.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过程中,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重要性不同,采取不同的抗震设防 标准。请问建筑物分为哪几个抗震设防类别? 甲: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乙:按本地区设防烈度,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丙:除甲乙丁外的一般建筑 丁:属抗震次要建筑,一般仍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 9.下列高层建筑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D) A 8°抗震设计时 B 跨度较大时 C 有长悬臂构件时 D 9°抗震设计

防震抗震预案

“防震抗震”预案 一、总则 ?? 为了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的管理,使学校各方面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应急工作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以及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二、地震应急机构 ??? 成立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或临震地震预报发布后,领导小组立即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设在学校行政办公室,组织领导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 总指挥:叶聪颖?? 指挥部成员:汪燕(安全员) 陈建福陈鑫沈宽谅陈娉婷黄英妮陈惠忠 地震应急领导小组下设5个分组: 1)指挥组 ? 组长:叶聪颖?? ? 组员:汪燕、黄鹏举、 职责:负责指挥协调,及时掌握情况,并向领导小组汇报,贯彻传达领导小组的命令,组织有关各组人?员按预案对现场进行果断处理,并调配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抢险救灾。 2)疏散组 组长:陈惠忠 组员:各班班主任及各上课教师。

职责:在现场指挥下坚守岗位,依据预案措施及疏散路线、顺序有秩序地进行疏散全体师生到安全地带,疏散过程中,避免拥挤踩踏,以保证全体师生快速、安全地撤离现场。 3)医疗救助组 组长:陈娉婷 组员:郭雅蓉 职责:明确职责分工,准备医疗器械和药品,负责将伤员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并进行简单救治后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4)安全保障组 ? 组长:陈顺凤 ? 组员:学校门卫、后勤人员 ? 职责:调集有关人员、车辆和抢险、救灾物资,协助其他工作组输送救援人员和受灾伤病员。迅速排查,学校电力、饮水、通讯和其它公共设施受灾情况,根据灾情,组织抢修,保证学校供电、供水、通讯畅通。负责维护学校内出入口秩序,做好消防治安力量的准备,了解校内各区域的情况,加强巡视。维持避难场所秩序,做好家长的接待和协调工作。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5)宣传统计组 ? 组长:沈宽谅 ? 组员:学校宣传组 ? 职责:开展地震知识和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师生的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的能力,根据市区地震局的震情预报,做好宣传工作,并认真做好地震的调查、上报工作,为地震灾害的快速评估做好准备。 三、临震应急行动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单元2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1、能够对抗震的基本概念、抗震设防目标和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知识点掌握。 2、能够具备砌体结构房屋和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房屋的抗 震设计要点,从而为识读平法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中抗震部分打下基础。 【知识点】 构造地震;地震波;震级;烈度;抗震设防;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抗震规定。 【工作任务】 任务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基本知识 【教学设计】通过带领学生观看地震灾害照片,让学生对抗震设计的必要性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为识读平法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中抗震部分打下基础,为今后识读结构 施工图、胜任施工员岗位打下基础。 21.1地震基本知识 21.1.1 地震 21.1.1.1构造地震 地震是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地面强烈运动(见图21-1)。是一种自然现象,依其成因,可分为三种类型: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构造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地下岩浆迅猛冲出地面时引起的地面运动,称为火山地震。此类地震释放能量小,相对而言,影响围和造成的破坏程度均比较小;

由于石灰岩层地下溶洞或古旧矿坑的大规模崩塌引起的地面震动,称为塌陷地震。此类地震不仅能量小,数量也小,震源极浅,影响围和造成的破坏程度均较小;由于地壳构造运动推挤岩层,使某处地下岩层的薄弱部位突然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地面运动,称为构造地震;构造地震的破坏性强影响面广,而且频繁发生,约占破坏性地震总量度的95%以上。因此,在建筑抗震设计中,仅限于讨论在构造地震作用下建筑的设防问题(见图21-2)。 地壳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部位称为震源(见图21-3)。这个部位不是一个点,而是有一定深度和围的体。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叫震中。震中附近地面震动最厉害,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震中区。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称为震中距。把地面上破坏程度相似的点连成的曲线叫做等震线。震中至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根据震源深度不同,可将构造地震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不大于6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60~300km),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km)三种。我国发生的绝大部分(地震都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深度为5~40km)。浅源地震造成的危害最大。如大地震的断裂岩层深约1lkm,属于浅源地震,发震构造裂缝带总长8km多,展布围30m,穿过市区东南部,这里就是震中,市铁路两侧47km的区域属于极震区。 21.1.1.2 地震波 当地球的岩层突然断裂时,岩层积累的变形能突然释放,这种地震能量一部分转化为热能,一部分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传播地震能量的波就是地震波。总之,地震波的传播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在离震中较远的地方,一般先出现纵波造成房屋的上下颠簸,然

土木工程抗震试卷试题(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地震烈度: 2、场地土的液化: 3、场地覆盖层厚度: 4、强柱弱梁: 5、剪压比: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结构的三个动力特性是、、。 2、地震作用是振动过程中作用在结构上的。 3、求结构基本周期的近似方法有、和。 4、抗震设防标准是依据,一般情况下采用。 5、地震作用的大小不仅与地震烈度的大小有关,而且与建筑物的有关。 6、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1>1.4T g时,在附加ΔF n,其目的是考虑的影响。 7、《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和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8、地震系数k表示与之比;动力系数 是单质点与的比值。 9、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中,在处理结构布置时,根据设防烈度限制房屋高宽比目的是,根据房屋类别和设防烈度限制房屋抗震横墙间距的目的是。 10、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和判别。 11、高层建筑结构平面不规则分为、、几种类型。 12、隔震又称为“主动防震”,常用的隔震形式有、、、 。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9分) 1、一般工程结构均为欠阻尼状态。() 2、当结构周期较长时,结构的高阶振型地震作用影响不能忽略。()

3、多遇地震下的强度验算,以防止结构倒塌。( ) 4、 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小1.55度,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大1.55度。( ) 5、当结构的自振周期与场地的特征周期相同或接近时,结构的地震反应最大。( ) 6、地震动的三大要素是最大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 ) 7、任何结构都要进行两个阶段的抗震设计。( ) 8、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在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各道墙的地震剪力的分配,不仅与屋盖刚度有关而且与墙体侧移刚度有关。( ) 9、框架梁非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否则破坏可能转移到加密区之外。( )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什么是隔震?什么是减震? 2、“抗震规范”中,“三水准、两阶段的设计方法”是什么? 3、简述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主要步骤。 4、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圈梁的作用是什么? 5、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应如何选用? 6、简述框架节点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五、计算题(10分) 已知: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 1=G 2=1200kN,H 1=4m ,H 2=8m 。 08.0max =α,T g =0.4s ,结构的阻尼比05.0=ζ,频率1111.6-=s ω,1299.15-=s ω。第一振型为000 .1618.11121=x x ,第二振型为000 .1618.01222-=x x ,已知08.0max =α,求: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确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多遇水平地震作用j i F ,并计算剪力。提示:相应于第一振型自振周期1T 的地震影响系数:033.01=α;724.01=γ;相应于第二振型自振周期2T 的地震影响系数:08.0max 2==αα;276.02=γ

抗震设计需要掌握的原则

抗震设计需要掌握的原则 平面或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其计算模型有特别要求,计算工作量大,计算难度提高;而且,虽然计算手段增多了,但并不能保证其计算结果“准确”,造成结 bh的摆 抗震设计的意识、责任和能力。 一般的建筑物通常都是采用抗震方法(设置抗震构件、抗震墙)和防震措施(如设置防震缝)来预防地震灾害的,隔震和减震仅适用于特殊要求和高烈度抗震结构。 由于强调“强剪弱弯”故需改变传统的做法——箍筋只用Ⅰ级钢,现在提

倡用Ⅱ、Ⅲ级钢箍;砼强度越高,其脆性越大,抗裂性能越低,所以对砼强度等级的采用是有所限制的,不是越高越好,正确的设计方法是恰当、适用就行。在附录B 中可体会到,采用高强砼时,有关构件剪力、轴压比、柱墙箍筋特征值都比普通砼要求严。 “部分框支抗震结构”指首层或底部两层框支抗震墙结构,意即不包括高 何,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属于复杂结构之一,故规范附录E1对框支层楼板厚度、砼强度等级、楼板的配筋率等都有特别要求,设计时务必给予满足。 扁梁楼盖的抗震性能并不优于传统梁板结构,因此扁梁楼盖不宜用于一级框架结构,即扁梁楼盖的应用是有一定限制的。只有当客观条件受到限制,比如房屋总高与层数关系、层高与净高关系等,才考虑采用扁梁楼盖。

框架梁面筋不再使用“贯通筋”名词,但从条文叙述上看,实际上还需有贯通筋,此方面的条文原则新旧规范没有根本区别。 对柱抗剪线刚度的要求不再是其结构尺寸简单比例的“短柱”概念,而是用内力形式—剪跨比λ=MC/VCH0≥2来衡量。 柱的轴压比可以通过加强复合箍筋和加芯柱的办法给予提高,轴压比最高可达,这 并,ρ )盖。 20%的地震作用,即整体结构承受的地震作用等于或大于120%.6.7.1条核心筒与框架之间的楼盖不宜采用板柱体系;加强层的采用有所限制,而不是一遇到侧向刚度太弱就设加强层。 内筒角部应有翼缘,因此内筒角部开门洞应有所限制,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将作为筒体的整体作用。

桥梁抗震计算书

工程编号:SZ2012-38 海口市海口湾灯塔酒店景观桥工程 桥梁抗震计算书 设计人: 校核人: 审核人: 海口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HAIK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2012年09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 - 1 -2地质状况 ........................................................................................................... - 1 -3技术标准 ........................................................................................................... - 2 -4计算资料 ........................................................................................................... - 2 -5作用效应组合 ................................................................................................... - 3 -6设防水准及性能目标 ....................................................................................... - 3 -7地震输入 ........................................................................................................... - 4 -8动力特性分析 ................................................................................................... - 5 - 8.1 动力分析模型 (5) 8.2 动力特性 (6) 9地震反应分析及结果 ....................................................................................... - 6 - 9.1 反应谱分析 (6) 9.1.1E1水准结构地震反应 ........................................................................................ - 6 - 9.1.2E2水准结构地震反应 ........................................................................................ - 7 -10地震响应验算................................................................................................ - 8 - 10.1 墩身延性验算 (10) 10.2 桩基延性验算 (10) 10.3 支座位移验算 (11) 11结论.............................................................................................................. - 11 - 12抗震构造措施.............................................................................................. - 11 - 12.1 墩柱构造措施 (12) 12.2 结点构造措施 (12)

防震安全演练知识

中坝镇汪泉小学2017防震安全演练知识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学校避震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

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重点与难点

华东院周建龙总工讲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重点与难点 编制依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送审稿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征求意见稿)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 (建设部令第111号) 《上海市超限高层建筑设防管理实施细则》 (沪健 【2003】702号) 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补充规定 江苏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细则》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06】220号) 《关于加强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工作的建议》 (2007年工作会议) 《关于加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技术把关的建议》 (2009年2月6号) 《超限高层建筑抗震工程抗震设计指南》 (第二版吕西林主编) 超限的认定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 建质【2006】220号 新抗震规范及高层混凝土结构规范推出后,其划分范围作相应调整 将大跨结构纳入审查 将市政工程纳入审查 CECS如与抗规及高规矛盾,以高规及抗规为主 上海工程还需满足《上海市超限高层建筑设防管理实施细则》 (沪建建【2003】702号) 计算分析总体要求 总体判断,根据受力特点建模 计算参数选取要合理 计算假定要符合实际受力 计算结果应进行分析判断 计算参数的选取 连梁的单元形式(杆单元或壳单元) 巨柱采用杆或壳单元 墙单元最大单元尺寸 楼板单元是否合理 阻尼比的选择 连梁刚度的折减 周期折减系数 最不利地震方向(正方形增加45°) 最不利风荷载方向 施工模拟的方式 嵌固端的选取 特殊构件的定义 足够的振型数量 是否考虑p‐△效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