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咏史怀古诗答案

咏史怀古诗答案

咏史怀古诗答案
咏史怀古诗答案

咏史怀古诗答案

1、答:“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2、答:(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2分)

3、(1)答案:CD(C应是“由虚写转入实写”。D《泊秦淮》重在“即景抒怀”。)

(2).参考答案:两首诗都揭露了统治者不以国事为怀,因极尽享乐而误国的行径,但表现主题的方式却不同:刘诗用的是对比手法,将眼前野草丛生、满目疮痍的景色与当年“万户千门”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杜诗用的是曲笔,表面批评“商女”,实则讽刺沉溺于声色歌舞中的达官贵人,于婉曲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

附【典故举隅】

1.《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杜牧《泊秦淮》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句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2.《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3.封狼居胥: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后常来形容建功立业。

4.塞上长城空自许:《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齐,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此处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战国时赵国的名将,赵王想起用他,恐其衰老,派人探视,廉颇仍能一饭斗米,肉十斤,报国之心不衰。这是作者以廉颇自况,抒发感慨,说自己虽然老了,还不忘为国效劳,可是朝廷一味屈膝投敌,早没有起用他的意思了。6.燕然勒石:燕然是指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勒,指刻石记功。公元89年,东汉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勒石记功而归。燕然未勒是说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7.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历宋、齐、梁、陈,皆为台省(指中央政府,晋、宋时称朝廷禁省为台,故称)和宫殿所在地,因专名台城。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8.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9.淮水:秦淮河古称淮水。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有时指淮河。南宋为宋金分界线,为战争前线。】

咏史怀古诗归纳讲课稿

咏史怀古诗归纳

咏史怀古诗归纳 一咏史怀古诗简介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词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咏史词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二典型咏史怀古地点 典型咏史怀古地点: 1、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 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2)东晋。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含答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赏析咏史怀古诗的方法; 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其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3、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学习时间】 4课时 自学指导及检测 一、复习课内咏史怀古诗,归纳其特点 1、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①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②《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1)该诗连用两个“笼”字,试谈谈其表达效果。 两个“笼”字,既突出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又寄予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2)谈谈你对三、四两句的理解。 表面上,诗人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其实,在场听歌的应是达官显贵,所以这句实乃对那些达官显贵不以国事为重而贪图一时享乐的抨击。 2、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此诗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一句的理解。 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 3、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大乔、小乔为江东著名美女,大乔为孙策之妻,小乔为周瑜之妻。相传曹操建铜雀台,命曹植撰《铜雀台赋》,有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东朝夕之与共。”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两句何意? 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这两句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曹操的文才武略并不逊于周瑜,就军事力量而言也远远超过孙刘联军,赤壁一战,曹军败北,周瑜不过是有东风之助而成功,不能以一战而论成败,这正表现了杜牧卓越的史识。 4、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乌江(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5、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乌衣巷为东晋以来王、谢两世家居住之地。王导谢安曾贵为宰相,显赫一时。“王家书法谢家诗”也足以让人仰怀。 (1)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完整版)高考咏史怀古诗鉴赏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概念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二、题目特点: ①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 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 ②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咏怀” 如:《咏怀古迹》 ③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览古”等。 如:《金陵怀古》《赤壁怀古》《越中览古》 三、咏史怀古诗的结构 《咏怀古迹·其三》 临古地——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思古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忆其事——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抒己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四、常见意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石头城/石城/南京)、台城(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姑苏(苏州)、洛阳、汴京、江都(今扬州)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乌江亭、隋宫、乌衣巷(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入唐后沦为废墟)、朱雀桥、淮水(名门望族聚居之地)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的庄园)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常见的历史人物:屈原、贾谊、范蠡、诸葛亮、王昭君、孙权、周瑜、荆轲、项羽等 F、自然景物:

咏史怀古诗歌(全面总结)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一、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1、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 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 的诗。——长于情景交融。 3、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等目的。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4、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 成就的咏史大家。 二、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 三、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 【心理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 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

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 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 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如:李商隐《贾生》(怀古伤己)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心理二】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 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 之感。如《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一.点击概念 ⒈咏史怀古诗的含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多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2.解析概念: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二.咏史怀古诗以唐宋为最,下面加以区别: (一)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1.初唐咏史怀古诗: ⑴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成分较少。 ⑵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2.盛唐咏史怀古诗: 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去的热切心态。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如《蜀相》《八阵图》等。 3.中唐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答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 知识与能力: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知识,归纳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合作探究,体悟诗人所蕴涵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 通过对咏史怀古诗的分析,体悟诗人在咏史怀古诗中蕴涵的情感。 课前预习案 一、相关知识 1、咏史怀古诗 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期以及历史地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2、咏史怀古诗特点: (1)题目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形式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 (3)主要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4)常用手法: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化用典故等 3、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典故 (1)后庭花: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 (2)《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3)垂杨:“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4)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5)淮水:秦淮河古称淮水。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有时指淮河。南宋为宋金分界线,为战争前线。) 5、咏史怀古诗常见的古地

咏史怀古诗鉴赏

请仿照下面《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编写《赠友送别诗》,时间至10月20日。 排版要求: 1、A4页面,竖排,左右边距为默认,对齐方式为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段后间距为0行,行距为单倍行距。 2、总题目为黑体4号加粗,一二三四题目为黑体5号加粗,诗歌题目为黑体5号,作者及诗歌内容为楷体GB2312五号,诗歌小注为宋体小5号,诗后问题为宋体5号,答案为宋体5号红色。 (一)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 一、温故而知新(高考推荐背诵篇目)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通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 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⒀,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二、知识梳理(该类型诗歌类型的基本知识) (一)、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 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严格地讲,应该有“咏史”和“怀古”两个小类。 4、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 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 成就的咏史大家。 1、“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 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长于情景交融。 (二)、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 (三)、咏史怀古诗的诗人心理和感情 【心理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 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或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或 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樯橹灰飞烟灭” 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 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 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 鬼神。(怀古伤己)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 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心理二】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 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如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 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 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尤其是作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 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

咏史怀古诗专题练习

咏史怀古诗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湖北卷)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3.(2011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高中语文优质课件】咏史怀古诗知识总结

咏史怀古诗 在古代诗词中,怀古诗是内容与思想都比较沉重的一类作品。这类诗都是怀古惜今,“有感而发”,往往是诗人处于某种背景之下,前往瞻仰或凭吊历史古迹,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自己内心产生共鸣,不禁发出对古人业绩的慨叹或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调 写作特点: 方虚谷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4)语言: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 (6)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7)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8)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艺术特征: 1、怀古“点”的相对统一。既然是怀古诗,诗人的抒怀的情感必须有一个触发点,也就是说,怀古诗中一般都会出现一处(件)让诗人产生联想的“点”。这些“点”既可以是某处遗迹,也可以是遗迹旁的景或物,还可以是由遗迹联想起的历史事件,还可以是某个历史人物。 2、怀古形式的相对统一。从怀古形式的角度看,一般怀古诗都会选 从物的盛衰变迁的角度看,诗人往往将着眼点关注在遗迹本身,由遗迹现实的衰败联想到遗迹当年的繁盛,两相对比,进而抒发时空沧桑之感。

3、蕴涵的情感趋向的相对统一。诗歌的终极目的都是抒发情感,怀古诗在抒发情感的趋向性上也表现了相对的统一,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寄托个人境遇。二是借古讽今,忧国伤时。三是感慨人世无常。

咏史怀古诗内容主题归纳

咏史怀古诗内容主题归纳 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一临古地——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主旨:怀古迹而伤今。 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或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 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人借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

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二思古人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 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

(完整版)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怀古咏史诗专题鉴赏 一、积累咏史怀古诗的基本常识 1、【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咏史诗:咏史”就是针对特定的人或事,针对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历史人物,借此抒发作者的思考、态度,情怀或讽刺时政,从而抒发自己的独到见地。咏古诗长于议论精辟,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怀古诗: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怀古词多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长于情景交融。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2、【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 3、【咏史怀古诗的意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二)水平培养目标 1.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准确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重点: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难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导入: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极大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二.点击概念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因为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

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使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三.知识链接 ㈠咏史怀古诗歌的含义和历史源流: ⒈咏史怀古诗的含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⒉咏史怀古诗的源流: 咏史怀古诗的产生源远流长。诗骚中已见一些关于咏史怀古的内容,但与真正的咏史怀古诗还有差别。 A、班固的《咏史》,被认为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此诗写的是汉文帝时期缇萦舍身救父的故事,在写法上,“隐括本传,不加藻饰”,以叙述本事为主,末二句是作者的议论,整首诗写得“质木无文”。 B、左思《咏史》八首,真正实现了“诗”与“史”的结合,使得史事的叙述和咏怀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咏史诗体格一新。 ㈡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⑴初唐咏史怀古诗: 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成分较少。 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⑵盛唐咏史怀古诗: 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去的热切心态。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如《蜀相》《八阵图》等。

咏史怀古诗教案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设想】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解答诗歌鉴赏题各类资料习惯采用以考点为训练点,分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几点组织复习,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以诗歌内容为标准进行分类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类诗词的 特点,再辅之以考点训练,其效果将会如何因而,本教案侧重分类鉴赏训练。 【教学思路】:课本复习f方法归纳f考题精选f解题指导f迁移训练。 【教学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 2、学习咏史怀古诗情感类解题方法,准确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咏史怀古诗情感类解题方法,准确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 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咏史怀古诗情感类解题方法,准确把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 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二、自主学习:(展示幻灯片) 1咏史怀古类诗词知识回顾: (1)咏史怀古诗的定义。 咏史怀古诗是借咏写古人古事来抒发自己情怀或表达某种观点的诗歌。 内容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2)咏史怀古诗特点: 题目: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手法:运用典故,借景抒情,对比,衬托。 结构:临古地(景),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基调:苍劲悲凉。 (3)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 (1)借古伤己:感慨身世,观照自我。

咏史怀古诗 教学设计

《“咏史怀古诗”专题鉴赏阅读》教学设计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敦煌中学语文教研组尚文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概念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并能应用到此类型诗歌的鉴赏阅读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鉴赏“咏史怀古诗”,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咏史怀古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此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方法:教授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刚刚结束的必修三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唐诗,可以说唐代的四位诗人带领我们用诗歌领略、见证了大唐的由盛到衰。今天,让我们再一次回到唐朝,走近诗人们笔下的“咏史怀古诗”。 (二)、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时,为突出本节课的第一维知识与技能目标,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概念,并对知识进行初步感知。具体过程如下: 1、“咏史怀古诗”的涵义 所谓“咏史诗”,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有所感慨而创作的诗歌类型;所谓“怀古诗”,则是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歌。

概念讲授完成后,开始讲解本节课的重难点,也就是第二维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小组讨论,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咏史怀古诗”这种类型的鉴赏方法。并结合实例,对此进行详细讲解,具体过程如下: 2、“咏史怀古诗”的内容、情感和表达技巧 ①内容:以吟咏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遗迹为主。 ②情感:对于不同诗歌创作内容,作者的感情也是不一样的,或褒或贬,或讽刺批判,或同情歌颂。具体来说,可以是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仰慕,或惋惜同情;对“历史事件”的赞扬、或批判;对“历史遗迹”的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历史兴替的感慨。 ③表达技巧:常使用对比、用典,写景抒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等手法。 3、课内阅读赏析 示例1: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内容:王昭君出塞和亲。 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昭君的同情与赞扬,对汉元帝的批判,并借此自伤身世。表达技巧:使用了对比、用典的表现手法。 示例2: 马嵬(其二)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内容: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流亡蜀中,杨贵妃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 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唐玄宗的讽刺,对他不理朝政的批判。 表达技巧:使用了对比、用典、反衬、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知识,归纳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合作探究,体悟诗人所蕴涵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 学习重难点 通过对咏史怀古诗的分析,体悟诗人在咏史怀古诗中蕴涵的情感。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一、相关知识 1、咏史怀古诗 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期以及历史地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2、咏史怀古诗特点: (1)题目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形式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 (3)主要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4)常用手法: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化用典故等 3、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典故 (1)后庭花: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 (2)《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3)垂杨:“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4)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5)淮水:秦淮河古称淮水。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有时指淮河。南宋为宋金分界线,为战争前线。)

古诗分类讲解(一)_咏史怀古诗

古诗分类讲解(一) 咏史怀古诗 一、概念阐释: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无论是读史有感,还是登临故地、凭吊古迹,发思古之幽情,咏史不是目的而是动因,言志抒怀才是最终的旨归。“咏史”与“ 言志”的结合最终归结于对自身或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所咏史事的内容多含有政治的成分,是对政治的关注,而且这类诗歌中所表达“的志”的内容,也大都或是建功立业的理想,或是对国运的担忧; 二、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⒈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⒉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⒊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三、咏史怀古诗常见的主题:常表现为以下三类㈠怀人伤己: 1.对比失落型 此类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常常借赞颂历史上英雄人物的雄才大略、建立丰功伟绩或得遇明主或少年得志,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2.同病相怜型 此类诗常常是诗人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 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怀古伤己)如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 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②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贬之臣。贾谊被贬后,汉文帝曾将他召还,问事于宣室。才调:才华气格。 ③可怜:可惜,可叹。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㈡怀古伤今借对前朝衰亡、繁华已逝的哀悼,表达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告诫统治者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或抨击当今统治者沉溺享乐、荒淫腐朽。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理想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咏史怀古诗知识点总结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咏史怀古诗的风格和诗人心理 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怀古伤己)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

完整版咏史怀古诗归纳

一咏史'怀古诗简介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 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词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咏史词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 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典型咏史怀古地点 典型咏史怀古地点: 1、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 历史名城由哀,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 O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2)东晋。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 o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①石头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仍为军事重镇。唐末再修石头城,依山筑城,因江为池,形势险要,古有”石城虎踞"之称。明洪武十九年(1386)筑南京古城将其围在城内,今城垣尚存,烽火台、征虏亭遗迹尚可寻。唐代以后江水日渐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故中唐诗人刘禹锡作《石头城》一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 来。”诗人笔下的石头城,已是一座荒芜寂寞的“空城” To ②台城,古城名,本来是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时改建,遂成为南朝台省和宫殿所在地,所以叫台城。故址在今江苏南京鸡鸣寺南。 ③“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曲,为南朝最末一个帝王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一向被当作六朝荒淫的一个标志。 ④南唐在中主李景的后期就面临周、宋的威胁,国势日弱,终至委靡不振。这些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