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初探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初探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初探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初探

摘要:数学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活动的观点不仅指向掌握知识,而且指向掌握知识的获取过程,指向学生的实践认识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践活动教学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也给教师们带来了一个新课题――如何上好实践活动课。

数学实践活动课,突出表现为数学教学在活动中进行,活动是载体,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必须贯穿始终,它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建立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所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实践与自主是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精髓,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是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核心要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都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但教师的组织、指导、参与起着关键的作用,有效的组织、指导,能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尝试,我对实践活动课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自主参与,突出主动性

数学实践活动课要从根本上打破传统“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学科课程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实践。鼓励学生走出班级,走出学校进行调查、访问、记录、实验、参观等实践活动。不是为活动而活动,而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外界环境的主动性,运用感官、数学计算、科学概念、人际协商解决活动中的冲突。

例如:在教“中位数、众数”这节内容时,先让学生调查学校餐厅员工月工资收入情况,调查结果是:餐厅共有7名员工,他们分别是老板、厨师甲、厨师乙、会计、服务员甲、服务员乙、勤杂工,月工资分别为3000元、950元、850元、800元、500元、500元、400元。再让学生开展讨论,分析该餐厅各员工月工资收入情况,学生很快算出7名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1000元,但实际月工资高于1000元的只有老板一人,对此产生了争议,使学生发现平均数只能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不能全面反映一组数据的特征,引起了学生对“平均水平”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出新的数据代表――中位数、众数,让学生多角度地认识平均,明白学习中位数、众数的必要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和体验生动的现实生活,建构知识。学生在组织调查这项实践活动中学到以下内容:学会设计问卷、增强与陌生人交往的勇气、掌握社交技巧、问卷统计、体验生活等。

可见,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发挥主动性,独立或与同伴一起参与完成活动的任务是衡量一节数学实践活动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

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课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景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诱发他们形成渴求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

二、交流探讨,增进合作性

交流与探讨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认识的发展。数学实践活动通常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师首先提供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情景,鼓励学生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意见,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增进与同伴的合作。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分享同伴之间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营造民主、和谐、互助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合作开展实践和研究,分享活动资源、承担活动任务、体验活动成果,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的认识与困惑能及时得到交流,从而相互借鉴和取长补短。

三、精心设计,调动创造性

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发展他们的思维。而思维的发展必须通过有效的训练和实践操作,才能树立清晰明确的具体思维形象,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在这方面开辟了新的园地,创设了最佳的培养环境,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在“测量旗杆的高度”一节课中,为了测量校园内的旗杆的高度,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四种测量工具:①皮尺一根;②教学用三角板一副;③长为 2.5米的标杆一根;④平面镜一面.请各小组设计测量方案,并根据所设计的测量方案,选定适当的工具,画出示意图,标明需测数据,然后各小组上台汇报本组的设计方案,并解释如何实施测量,运用哪些知识计算旗杆高度。学生兴趣很高,教师为学生每种探究的结果进行鼓励,肯定,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极大兴趣。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给学生的探索活动提供了自由选择的机会,也增添了活动挑战性。事实上,学生的设计方案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是出乎意料的,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又让学生择优选定几种设计方案进行户外实地测量,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所以,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尽可能的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采取最能提示数学本质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允许学生进行畅想,多给学生一点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自我欣赏的机会,让学生发挥最大的创造力。

四、寓教于乐,增强趣味性

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实践活动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

上述实践说明,数学实践活动形式可以用比赛的形式进行,可以是几人进行小组比赛,也可以是面向全班、全年级的擂台赛,学生经常玩这种游戏,对他们运算能力的提高大有帮助。在游戏过程中,快乐、竞赛的气氛,使他们觉得乐趣无穷,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同时还可以满足他们的好胜心,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为学生开辟了一条持续发展的渠道,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实践表明,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是数学教师学习领会、应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的具体表现。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论文范文|谈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个问题 目前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苦得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学生学得也很痛苦,苦得不知学习的乐趣在哪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体制问题,也有课程设置及标准问题,更有教师本身素质和能力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并作深刻的反思。 我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教师的力量所能做到的,但是,从如何提高教学效益,那应该属于教师的份内职责。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实现有效教育提出了契机。下面就从有效教学理念出发,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来谈几个问题。 (一)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到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学了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去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为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二)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学。教师不是评判者,也不只是对学生提出要求,教师更多的是学生的服务者,他的职责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教师应努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使他们能自觉热爱学习,在学习中去体验快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目标,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获得成功,这样的教学才会是有效的、高效的,才会是受人欢迎的。以往教师都能教的内容准备得竭尽所能,讲课时也能做到如行云流水一样畅通,尽力处处讲到,常常是自我感觉惬意,却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忽略了学困生的困惑。这种单纯传授知识却忽略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指导和发挥,这就会让我们的教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初探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备出高效课、课堂调动积极性与增加有效性、作业布置有效性、构建数学学习的氛围、形成强而有效的班级数学文化力、有效的课堂评价 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者是奋斗目标。如何提升自身教学的有效性呢?看似这个问题比较大,细细品来:有效性还得从教学八认真中来,只有教师沉下心来,真正落实教学的几大环节,有效性也才能真正提升,阐述如下: 一、落实考点,关注全体,备出高效的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对什么是“好课”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完成上面的要求就得从备课开始。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备课重要,不言而喻。怎样才能备好数学课?笔者以为:要备好数学课,全面了解知识体系,及有关章节在整个数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前提;做到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是关键;形散神不散是散文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传统教学法里有少于关于如何备课的经典之说,在现在乃至将来,仍值我们作进一步的认识、理解、与遵循。如: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把握相关内容的重点、难点;安排课堂形式、内容、结构等等。 在此,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如何备好数学课。 (1)了解知识体系因材施教 系统了解知识体系这里所说的“系统了解”,并非让我们掰着手指数出某章、某节是何内容,而是要我们认真研究数学发展的历史,反复考察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研究中,高考方向。每一年都要进行中、高考题的研究,做到与时俱进;与考试改革相一致;同时达到知识体系的更新。 系统了解某章、某节的的考点,这就要求我们每学期一开学就得做二至三套本学期综合测试,进行新的章节教学之前得先做本章测试题,进行本节新课之前一定得完成本节课内与课外的作业,从而达到熟悉考点,从而教学中渗透考点,尽量在课堂上排出学生作业中的障碍,从而也实实在在地提升了一堂课的有效性。 仔细关注能力要求,“可持续发展”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要做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数学能力通常有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之分,其中,一般能力有: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等能力;专业能力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证明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等。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论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论文范本 一、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理解 二、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不能把现有的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填鸭式地接受。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对书本要进行二度消化。二度消化的定义是:结合教学的要求和条件,结合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对自己已教过的讲授内容,作进一步创造性的理解、加工、发掘,为更好地达到讲授目的而做准备。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 1.翻译法 翻译法主要用于方程、不等式等代数方面的学习。学数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即把文字性的东西“翻译”成数或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困难的一点也正在于此,总感觉摸不着头续。如果学会了“翻译”,可以说已经掌握了学数学的基本方法。 2.记口诀法 记口决法可用于分解因式、公式等较枯燥知识的学习。把那些枯燥难记的数学方法变成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口诀,不仅有趣,而且因为顺口,学生从情感上也不会排斥,而变得愿意接受。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方法。 找公因式口决“三步曲”:一步系数,二步字母,三步指数。

一步系数:找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二步字母:找各项都含有的字母 三步指数:找相同字母的最低指数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按照我教授的三步曲口决法,都能够又快又准地找对公因式。(数学教学论文)在学习分解因式时,因为题 目变化多样,方法多种,学生感觉无规律可循,所以学习分解因式 一直是个难点。如果我们能给学生一种可操作的方法,那么势必大 大降低学习的难度。 分解因式口诀歌 分解因式并不难,遇题首先仔细看; 各项若有公因式,把它提出莫迟缓; 然后再把公式套,两项就选平方差,三项完全平方式; 遇到二次三项式,十字相乘试试看; 最后结果细检查,分解到底把好关! 学生觉得非常有意思,读上几遍口决歌,自然而然地记住方法,通过课堂反馈显示出学生对分解因式的掌握情况收效良好。 3.三步阅读法 三步阅读法适用于文字量较多的题目分析。数学能力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读懂题意,进而适当选择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是 非常重要的。考察学生数学能力的题目一般文字量较多,就读懂题 意这一点来说,学生感觉非常困难,更不用说如何求解了。那么三 步阅读法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分析,找出量与量的关系。 数学问题中量与量之间一定存在着关系,而学生欠缺的就是找出这种关系的能力,一是受到知识基础的.制约,二是受到阅读能力的 制约,而“三步阅读法”可以有效的帮学生克服困难,行之有效的 找出量之间的关系。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反思 灵宝市阳平镇程村中学蔡凯红 为了进一步深化“先学后教、分层训练、跟踪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我校近年来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验,并已初步获得成效。很荣幸成为第一批实验课教师,通过这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高效课堂模式理论时,有部分教师会认为: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少讲学生多练,通过教师给出学习目标和自学提纲,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自学找到问题答案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强调,检查背诵,反复训练,达到掌握。这样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学生训练量也有所提高,学习效果提高了,就保证高效了。而经过一年多不断的实践与反思,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高效课堂必须建立在新课标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高效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入手,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动手实践,猜想与假设、推理、讨论等活动。 近期,市、镇、校各级高效课堂达标课、能手课、标兵课听了许多,收获颇丰。但对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大家观点不一,有部分教师认为: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少讲学生多练,学生通过看书自学或者通过几个问题让学生看书找答案从而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强调,检查背诵,反复训练,达到掌握。这样课堂上教师讲得也少了,学生训练量也上去了,掌握的程度也提高了,教学成绩也有保证了就是高效了。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必须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高效课堂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单纯的记忆、模仿、训练只是有利于学生应试,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概括能力的发展帮助很小,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下面笔者就对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方法浅谈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重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活动课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活动课 摘要:现在的初中学生普遍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缺 乏学习的乐趣,导致数学成绩低下,这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单调不无关系。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展示多种活动形式,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课教学所关心的不仅仅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萌发和培养。在数学活动课中注重从寓教于乐,面向全体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自主探索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活动课兴趣探索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255-01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和交

流”。国家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把活动课正式纳入了中小学课程,这是中小学课程设置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学生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的 培养,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数学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所倡 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数学活动课,突出表现为数学教学在活动中进行,即“数学+活动”。活动是载体,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必须贯穿始终。活动中既包括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动脑),学生通过“做一做、议一议、读一读”等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导、学、做三合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说明了这一道理:“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 为了使数学活动课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本人认为上好数学活动课应体现以下五个方面。 一、寓教于乐,增强趣味 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活动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大靖初级中学赵慧敏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数学教学所关注的。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可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即教师的一切活动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这就是我们所需求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要求老师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结合本人近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联系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师生教学行为指向有效的基础。对于每一课的目标确定,除了必须尊重本课教学内容以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使之尽可能地切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目标过高,学生难于达到,目标过低,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目标确定的过程中,应尊重学情的确定。如《有理数的减法》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体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形成过程,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能用有理数的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我在上这一课时,考虑到班级学困生较多的现实,把核心目标放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形成和有理数减法的运算上。通过教学,大多数学困生能够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尊重学情,实施教学过程 ???一个个知识点的突破与实现,是教学目标达成关健。课堂教学过程中,由点到面、有浅入深、承上启下、环环紧扣、条理清晰,让学生听得清楚,学得明白,想的深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架设起数学与生活这座桥,让学生往返于数学与生活之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学”。从而使学生有兴趣地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有理数乘方》一课时,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张0.1毫米厚的纸对折15次后,它的厚度会超过姚明的身高吗?问题一提出,就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些学生拿出纸开始对折起来,有些学生陷入了沉思。大多数学生在我的启发下,得出了叠合的纸共有2×2×…×2(15个2连乘)张。从而为新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引领学生,体验过程 ??? 初中学生数学底子薄、基础差,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特别要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即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暴露知识的背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感知、发现、归纳,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过程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打消学生畏难情绪,保护学生参与的热情。 3、分层训练,个有所长 ?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尤其对于初中来说,教师的主导既要作用于中差生,又要充分发挥优等生。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保护他们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对于优等生要善于发掘他们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加大思维的训练力度。??? 在课堂抽问、板演、合作交流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初探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11-11-10T17:07:34.63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年第20期供稿作者:高成树 [导读] 有效教学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摘要:针对目前的教育改革,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师素养、学习兴趣、课堂管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五个方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兴趣;管理 作者简介:高成树,上海师范大学数学学科教育硕士,现任教于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一中学。 有效教学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笔者认为:教师利用一切资源对知识进行诠释,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能够获得知识和教育,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都是有效教学。由于每个教育个体的不同,所以有效教学没有统一标准。 当前,在中考、高考考试制度下,很多学校和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升学率,乐此不疲的采取多上课、多做题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这样做确实有效果,而且是立竿见影的。但是,从长远来看是弊端多多。首先,对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快速发育的中学生来说,是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其次,学生很容易疲劳,产生厌倦、逆反心理。再次,长期的题海战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生靠这种“死”学,初中成绩很好,可是到高中或更高层次学习就跟不上了,见过或做过的题学生会做,而改变一下就不会做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没有教会他们方法,只让他们“做死题,死做题”,“授之以鱼”而未做到“授之以渔”。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反思,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如何在一定的时间里提高教学效率,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树立“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一切教学资源只是学生构建知识的辅助。教师通过教学要尽量的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多角度、全方位的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和运用,促进和引导学生去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探索更多更好的知识。所以教师对知识的把握就要有高度,思维水平要高,思维品质要好,能够深入浅出。在教学中,树立“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素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注重点滴细节的渗透和知识形成过程的展示。考试不考的但对学生学习和开阔视野有帮助的要教;一节课教学内容没有完成,但通过我们的探究学习,学生得到了更多书中没有的道理,这节课就是一节好课;学生题目不会做,但通过一道题产生了新的想法和思考,这也体现了数学的价值;不要单纯的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学习成败。通过教学使每个同学都能有所收获,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有不同的发展。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内因,内因决定外因,内因一旦起作用,会爆发出强大的动力。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兴趣了,他就会很想学,而且学得很轻松、很快乐。所以,笔者一直在尝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1)在学生入学的第一节课上,笔者会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讲座的形式跟同学们介绍:生活中的求最省钱、最大利润问题,统计与概率问题都与数学有关;学数学有助于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心算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结合实例来说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也是有趣的。(2)在课堂上,为了给课堂增加一些快乐的气氛,讲到4+(-3)时,笔者会说中间有两个符号在一起要用括号隔开,否则会“打架”;在讲到全等符号“≌”时,它是一个S睡在席梦思床上,而且是仰面睡着;在学习,毕达哥拉斯定理时,笔者会开玩笑的对一位学生李强说:当你有个重大发现和发明时,就用你的名字命名,叫李强定理,学生会感觉很幽默。这就是利用语言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放松学生的大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3)笔者也会在数学课堂上介绍一些前沿科学,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一定喜欢他的课,自然就会学好这门课。教师的威信、魅力和才华会让学生佩服,从而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笔者在平时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对学生是“言必行,行必果”。要求作业什么时候完成,到时候笔者会一个都不放过,没做的不吃饭你也得做完。严格要求的同时又很关心、爱护学生,课下笔者会跟学生开玩笑,关心他们,与他们快乐相处,和他们称兄道弟,走入他们的心灵。例如,八年级三班的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而且基础差、习惯差,学习困难多,很多学生想放弃。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除了严格要求他们,还经常的鼓励他们,与他们谈心,给他们补缺补差,和他们打成一片,和他们共同克服困难。通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学生开始喜欢笔者,学习数学热情高涨,作业能认真完成,听课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全班数学均分提高二十分,优秀率、及格率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严格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有效教学关键在课堂,课堂效率低,课下用几倍或几十倍的努力都难以弥补。所以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为高效的课堂做准备。 1.笔者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做到“四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缺一不可。教师讲到哪,你的眼睛就看到哪,耳朵就听到哪,手就记到哪,大脑就思考到哪。做到这些,学生的注意力会很集中,不会走神,听课效率自然而然就高。一开始学生不一定都能做到,需要教师提醒、培养,让他们逐渐养成“四到”习惯。在养成这一好习惯后,教师布置的作业就会容易做,学起来更有信心,后来再做适量的练习巩固复习,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也很轻松。当然还要有严格的课堂管理作保障,教师要时刻关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及时调控、管理课堂。 2.自身不断学习提升素质和教学水平,并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在教学中,为了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和方法,笔者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精简、归纳、概括。讲解题目时,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拓展和延伸,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一些提升题,注重对问题的分析,要追根溯源。这个题采用什么方法解决,为什么选用这种方法,有没有其他方法了,如何想到的,受到什么启发的。 五、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整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利用PPT、Excel、flash、几何画板等软件对抽象的、较难理解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通过动画演示,学生亲手操作、参与探究过程,增强数学的乐趣;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例如,用图像法解二元一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探索共4页文档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探索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的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进行探究性教学。探究性教学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活动,它强调教师要创设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智力和社会交往的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来解决问题,其根本目的不是把少数学生培养成科学的精英,而是要使学生成为有科学素养的公民,它既重视结果,又强调知识获得过程,既关注意义建构又注重应用,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和全体参与,因而它特别有利于素质教育,创设新教育的有效实施。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研究讨论学习的活动,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探索。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研究性学习需要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过程。”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兴趣作为基础,那么教学的效果、质量就会大打折扣。由此可以看出,在开展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之前,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顺利开展,也才能够保证探究性教学能够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创设良好的探究性学习情境。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该为学

生创设出相应的学习情境,这样才能够成功的带领学生进入到探究性学习的角色里,既能够有效的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又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第二,建设良好的探究性学习氛围。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就能够作为软性的因素去约束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如此,良好的、有效的学习氛围更能够直接的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热情的投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进而从本质上确保了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效果以及质量;第三,设计良好的探究性学习方案。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设计适度可行的探究性学习方案,使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发现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二、选择适合的探究方法 (一)操作――发现 在开展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因为通过自身的实践操作所发现的知识才是学生自己的知识,而通过教师的讲授所获得的知识却还需要通过消化、接收才能够得以转换。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且在学生动手之前创设出具有探究性意味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带着这些疑问去实践、去动手,而在完成实践之后,鼓励学生大胆的探讨所发现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有效、更直接的掌握这些知识点,并且从中获取传统教学所得不到的教学体验。 (二)猜想――验证 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很多的猜想,比如说对题目答案的猜想、对理论知识的衍生产生猜想等等,而这种时候如果教

初中数学的活动课教案

初中数学的活动课教案 1、利用几何画板的形象性,通过量的变化,验证并进一步研究 函数图象的性质,数学教案-函数学图象的性质。 2、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性,从变化的几何图形中,寻找不变的几何规律。 3、学会作简单函数的图象,并对图象作初步了解。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几何画板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活动重点:图形的性质和规律的探索 活动难点:几何画板的操作(作函数的图象) 活动设施:微机室(有液晶投影仪和大屏幕或大彩电);软件:windows操作平台、几何画板、office2000等、教师准备好的五个画板文件:hstx1.gsp、hstx2.gsp、hstx3.gsp 、ymdl1.gsp、ymdl2.gsp。 按下列步骤进行操作,并回答相应的问题。

1、打开c:sketchhstx1.gsp画板文件; 2、拖动点E和点F沿坐标轴运动(或双击按钮“动画1”),同时观看解析式中的k和b的变化。 ①当k>0时,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 ②当k<0时,图象经过哪几个象限? 3、双击显示按钮后,在k>0和k<0两种情况下,拖动点P沿直线移动,观察y随x怎样变化?(或双击动画2按钮,单击鼠标左键动画停止,要继续动画,再双击动画2按钮) 4、先在坐标系内作出直线(或直接打开文件: c:sketchhstx2.gsp) ①点击“文件”菜单中的“新绘图”命令; ②用“直尺工具”中的直线工具,在绘图板内画一直线,并用文本工具给直线上的两个空心点加上标签A和B;

③用“选择工具”选中直线后,点击“度量”菜单中的“方程”命令,得坐标系和直线的方程;然后,再进行以下操作,并回答问题: (1)用鼠标拖动直线进行平移,k和b中哪个变,哪个不变? (2)当直线通过原点时,b为多少?此时函数又叫什么函数? (3)拖动点A,使直线绕点B旋转,观察直线的倾斜程度与k 之间的关系? 1、打开文件:c:sketchhstx3.gsp 2、保持a不变,分别上下移动b、c改变b、c的大小时,抛物线的形状是否变化?上下移动a改变a的大小,注意观看抛物线的开口方向与什么有关?张口程度与什么有关? 3、上下移动c改变c的大小,看抛物线怎样变化? 4、分别改变a、b的大小,看抛物线的对称轴是否发生变化?由3和4可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5、c保持不变,改变a、b时,抛抛线总是经过哪一点?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初探 发表时间:2016-10-19T09:57:50.16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9期(上)作者:蒋小辉 [导读] 初中数学教学又是教学中最灵活,最贴近生活,最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活动,也是最能吸引学生创造价值的教学过程。 (梓潼县自强初级中学校梓潼 622150) 初中数学是中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基础学科,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起着“基石”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学又是教学中最灵活,最贴近生活,最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活动,也是最能吸引学生创造价值的教学过程。《新课程改革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如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又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怎么样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当前为教育界人士热门话题。其实数学教学方式的变化不是脱离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而是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对先前的方式进行补充和完善。那么数学的教学方式的改变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教师要不断丰富完善数学新知 要想传授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而现代知识经济时代,一桶水也远远不够了,应该是“自来水”了,不仅要有雄厚的知识基础还要有全新的前沿领域的知识。让为师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切忌不能成为照本宣教科的“复读机”,把学生培养成为“复印机”。所以教师要不断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专研业务,认真学习并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自己的教学素材,教学知识,建立一个“自来水厂”,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具有丰富营养的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广泛地应用到的生活的各个领域,时时收集整理,让学生对数学理论和定律以及适用价值有个直观形象的把握,那么数学教学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二、激发欲望让学生感受与体验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往往收到来自外界的负面影响而产生畏惧感,认为数学难学,难计算,难观察图形,缺少空间想象,很抽象的。其实学生有了这种心理是很正常的,因为数学在我们国家的理论运用推广是比较晚的,大众学习数学是有很大的难度,那毕竟是以前的事情,是我们上辈的落后教育带来的。而今,各种教学手段方便快捷而且先进,为数学的理论学习提供很好的材料。所以我们要从心理上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感受与体验。 三、激发兴趣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初中生学习数学学习兴趣仍然极为重要,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时,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教师要注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广阔资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我们要把数学理论游戏化,简单化,兴趣化,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学生学习的情趣自然用了,态度就会改变,从而好而乐之,让自己的思维逻辑更加严密,让自己的大脑更加聪慧。 例如,在圆的相切,相交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移动操作,把圆的位移变化用不同的色彩表示,学生直观地从不同的角度,用法同的方法发现并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 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是我们教师的职能工作目标。教师要体验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学生和善对话,打破那种沉闷、严肃的教学活动方式,激活师生互动激情。因此,学生的地位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求;相应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授、教导,而更多地是去鼓励、辅助、参考;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单纯的教与学为纽带,而是以知识为内容,情感交流为方式;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鸭,而是要激活思维,学生学习的灵感多是在积极辩论中闪现。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数学课本是学生的,学具也是学生的,每次学习任务也是学生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学生自己。自然,课堂的组织教学仍然很重要,关键是营造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气氛,更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必要条件。 五、关注学生数学技能的成长 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联系生活实际,以便于应用和指导生活。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知,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了用知识,这实际上是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过程。新课标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建筑,水利,渔业,金融,军事等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要知识,如果数学教学仍闭门造车,坐视不理,不管实际应用,恐怕会耽误学生,减缓适应社会的脚步,导致人才浪费。如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各种建筑物的外观,让学生观察其包含的数学原理,力学原理,光学原理,电学原理,声学原理等。假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建筑又有那些新的突破和创新;设计汽车外观;设计运动员训练日程安排;设计投篮的科学分析图等。常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深刻地领会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重要性,学数学的巨大价值,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技能”,养成“数学生活”习惯,形成螺旋式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心理特征、文化修养、智力水平、性格特点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上石桥一中刘成丽 摘要:21世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各个学科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必须要大胆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发展。为此,我们在中学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上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学生教学方法 对教师来说,在数学课的教学中要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最为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总结,自己摸索前进。当然,这里的放手绝不是放任自流,否则,学生得到的将是一些肤浅的,支离破碎的不完善的知识。所以,我们在相信学生的同时,还要在引导上多下工夫,讲究“导”的艺术,构建“有效”课堂。在此,我们进行了一种新的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一.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组织学生开展“短”、“快”的学习热身运动,是学生产生急于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激发其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凝聚学生注意力,缩短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时间。其中,具体的导入方法有直接导入、直观导入、故事导入、实验导入、情境导入、温故导入、设疑导入、悬念导入、活动游戏导入等等。其中,根据各种不同的课型,适当的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二.明确教学目标 是学生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同时,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每个环节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既不降低也不拔高,同时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不要太长,引导学生认真看,牢记于心,长期坚持,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明确学习内容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必须给指导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自己学习,通过老师给的指导学习的方法自己去掌握方法,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要层次分明,意思明确清楚。同时老师给予的指导在注意内容的多少,内容多的需要分几次进行学习,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还应该给予其方法,例如看书如何看,重点知识如何分解开来让学生便于理解识记和运用,例题的格式和步骤是运用知识的同时也是规范解题步骤的典范。学生必须要注重。所有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老师给予的自学指导中都应给予体现,以使得学生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牢记在心。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自学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轻易不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答案,而应该让学生之间相互探讨,自己去解决问题,在相互的争论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动脑动手的能力。 四.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课堂板演,一种是课堂作业。 要选择适合的检测题,如何设计检测题呢?操作要领(三点): 1.检测题实际就是例题的变形,其题型,难度应与例题相当,题量不宜过大,一般以 两三道为宜。 2.检测题要紧扣教材,尤其要用好课后题。课后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例题 类似的难度较小的题,另一类是综合性较强的,需要联系和运用过去学过的旧知识 才能做的题。

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初探

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初探 发表时间:2018-09-07T11:04:08.687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10月总第285期作者:刘宏仕[导读] 在我国素质教育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关于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问题,已经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广西百色市第六中学533000 摘要:在本文的研究中,以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为主要研究方向。首先,阐述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与意义,然后就存在的学生学习主体性不强、课堂实践性不高、教学趣味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地探讨。通过研究,旨在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水平,并推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 在我国素质教育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关于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问题,已经成为数学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并最大限度消除传统教育与应试教育对当前教学活动的发展,必须要立足于当前的发展实际,给出一系列探讨和分析。目前,通过实际调研,初中数学教学依然存在着诸多突出的问题,比如说,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强、教学趣味性不足、课堂实践性水平不高等,这些问题在实际教学中,都应该得到一定地的解决和优化。因此,研究初中数学教学改革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在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如下: 1.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 素质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此,实施教学改革,结合初中数学的当前现状,给出全面地分析,可以推进数学教育顺利进展,有利于当前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2.改革是国家教育发展的关键选择。 在现代化生活节奏逐渐增加背景下,关于教育改革问题数见不鲜。目前,关于教育教学的新理论应运而生,各种教学新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这一切都在呼吁进行教学改革,达到吐故纳新的良好效果,且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 二、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强。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强,这是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所谓的主体性,就是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独立自主空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实行“满堂灌”的不良教学方法。而且给学生思考与学习的空间非常少,似乎整节课都是教师一直站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学生在课堂下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在传统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只能在学习中被埋没。这样的现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非常常见,特别是针对文化、教育、经济等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地区。 2.课堂实践性有待提高。 素质教育中对当前教学做出了一定地要求,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回头来看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现状,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实践性没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或者说,完全是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教育中,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与探索阶段,课堂练习也更加注重理论的应用,在数学建模、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这一块,内容比较单薄,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与发展。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坚持“分数至上”的不良理念,对于学生的认识停留在表观层次,缺乏全面、客观、公正的认知。 3.教学趣味性不足。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实际调研,可以发现,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趣味性不是非常浓烈,或者说秉承那种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不良理念,对于学习方面是得过且过,个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丧失。产生这种不良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失偏颇,比如说,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比较枯燥乏味,或者缺乏互动性设计,没有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也就是说传统的因材施教原则,导致学生对学习的趣味性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 三、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1.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提高主体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翻转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和作用。 2.尊重教学发展,强化实践性。 对于数学教学而言,必须要注重课堂实践性的提升。例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里面,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法,严格渗透生活化理念,将一切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实际性生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实践性。而且在数学建模板块中,不应该一笔带过,应该尽可能引导学生完成教学,进行实际建模训练。 3.开展分层教学,培养趣味性。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可以大力应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对学生进行一定层次的分类。然后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学习目标,给学生提出不一样的学习要求。并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学习思路,最大限度地缩小班级两极分化的差距。 参考文献 [1]陈莎耿国政运用传统教具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9):35-36。 [2]唐疏燕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之我见[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2):182。 [3]何晓峰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的新建议[J].科技风,2017,(16):47。

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赏析

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案例赏析 泸州石油中学黄天驿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课堂教学形式,探究它的应用条件、方式等对提高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课堂教学注重实践性、操作性和思维培养,特别重视知识过手。在语文等课上看到的合作学习,通常的情景就是老师提出一个(组)问题,小组成员个人阅读教材等文本,讨论,然后通过师生对话方式解决问题。其中的思维活动一般是直接用文本中语句回答,或对文本稍加提炼、概括即可回答。数学课也有类似形式的合作学习,但走过场的较多。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真正做到目标具体、任务明确,充分发挥各个组员的作用是发挥合作学习作用的关键问题。“有事例子很说明问题(牛顿)”,老师们往往是通过案例来学习教学的。我收集、整理和撰写了一些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案例,写上简单的评述,期望带给我自己一些启发,也希望引起同行共同探讨。 一、针对开放性较大的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案例1:利用函数图象分析下列问题: (1)对于一次函数y=2x+3,当自变量x 的值增大时函 数y 的值有什么变化?对于一次函数y=-2x+3呢? (2)观察图中各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你发现了什么规 律? 教师在教学时采用如下的处理方法: 师:我们已经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因此, 画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象时,只要画出图象上的两个 点,就可以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了。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画出函数34 3,21,32,32+-==+-=+=x y x y x y x y 的图象; (2)观察各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你能得到哪些规律? 学生分工:每人分别画其中的一条直线,思考其中的规律。 学生合作:每人把发现的规律与同伴交流,并利用同伴的图象验证自己发现的规律;讨论、归纳所发现的规律,形成小组的观点,并用文字表达。最后小组派代表汇报结论。 在这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中,比较明显地体现了合作意识的行为表现:从分工到合作,其中包含了对同伴的信任——每人承担其中的一部分任务;同伴的相互帮助、鼓励——速度慢的、不会画图象的(包括图象画错的),可以得到同伴的帮助;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同伴交流发现的规律、利用同伴的图象验证规律;集体的力量——讨论、归纳所发现的规律,形成小组的观点,还有由此产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等等。 这是一个开放性较大的合作学习内容,即答案不唯一的问题,其中第(1)问题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是层次相对较浅,对于大多数同学都不难发现其变化规律,它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同学,体现了合作学习内容的层次性,二是为解决第(2)问题提供了思考方向;而第(2)问却是个发散性极大的问题,根据图象,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得到不同层次的结果,可以从图象的增减性考虑,可以从图象经过的坐标象限考虑,可以从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位置考虑,也可以从图象的轴对称性考虑。通过这个问题的合作学习,可以起到思维互补的作用。 二、针对有多种解法问题设置小组合作学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