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态木的介绍

生态木的介绍

生态木的介绍
生态木的介绍

自木塑的概念和产品被带入国内市场,确实也让人耳目一新,并为一些企业和消费者所看好,随之一些木塑产品便出现在建材市场上。

国内木塑主要的材料分为PE木塑和PVC木塑两大类。

PE木塑的产品主要是以室外园林建设为主,如护栏、地板、垃圾桶、花池,托盘等等。PVC木塑产品主要是室内一些装饰料,如门、地板、踢脚线,门套等等

制造PE木塑的材料主要是二、三级PE回收料加木粉、钙粉和少量改性剂。制造PVC 木塑的材料主要是PVC树脂粉、PVC回收料、木粉、石粉和部分改性剂等等。

PE木塑(PVC Ceiling Panel)产品的制备主要采取冷推法,所以各家工艺大致相似,成品原料成本的控制就看填充料的含量,所以报价也基本相差无几才对。PVC木塑产品的制备可分真空成型、冷推法和三辊压制,真空成型的大多又是低发泡产品,而低发泡木塑产品的成本控制各家差异很大,而且产品质量(指刚性、韧性和拉伸强度)差异也很大,但大多原料成本都在每吨5000---6000(元)之间,如改性技术好的4000元左右的原料成本也可以做。三辊方式制作木塑装饰板材类似PVC低发泡制板方式,不过目前市场上木塑板材很少是木塑的,也就是将PVC低发泡产品做成米色而已,对于这些厂家可能存在一些技术障碍,要不纯粹是为了跟风炒作木塑概念,就像炒作纳米概念一样。

木塑产品的开发和制作就我个人观念,首先是PE木塑产品,它的优缺点是:

(1)PE木塑材料在防水性和防腐性方面是很优秀的;

(2)PE抗氧化和抗光分解能力差,就是加入抗氧剂和UV吸收剂效果也不太理想,这样可造成产品强度和色牢度都不好,产品室外使用寿命有限;

(3)受热易变形弯曲,但采用加厚或多孔空心结构效果要好;

(4)产品表面颜色单一,没有木质感,美观效果较差。就PE木塑材料的这些性质特征,我认为在托盘、建筑模板、集装箱垫板等一些非长期曝光场合和非要求视觉美观感受的地方较为适合开发利用;

其次PVC木塑产品的低成本性、加工优良性、表面装饰性等其他多方面性能都教PE 木塑优越,主要表现在:

(1)PVC木塑产品(Washroom PVC Panel)可以用新料或者旧料做(而PE用新料做则成本太高,产品无法走进市场),改性也较容易,填充的量看产品质量而定;

(2)PVC可以做成低发泡的木塑产品,这样成本更低,采用共挤方式(双料多料共挤或钢塑共挤),强度和木纹感都好;

(3)PVC可以二次加工多样表面纹饰或油漆包括UV漆,产品美观且色牢度好;

(4)PVC木制品的防水防腐性也同样优越。

就PVC木塑(PVC Ceiling Tiles)材质的特木塑产品可以朝室内装饰材料(如地板、踢脚线、装饰条、门及门套线等)、家具装饰板材(如家具用板等)、房屋装饰材料(如外墙挂板、隔音板、壁板等)、园林装饰材料(如护栏)等以木塑代木方向发展可能较有前景。

当然目前国内对塑料行业产品所含的重金属、挥发性和迁移性等对人体有害物质的含量还没有限定标准(希望有关部门能尽早出台环保产品标准),不像出口的产品有严格的含量限制,但作为本行业的同仁尽可能的使用环保的添加剂那就算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吧!

木塑材料还有一个较好的类别-----ABS木塑,ABS木塑产品易加工、强度好,也可以做木纹效果,美观耐用。

21世纪著名经济学家

当今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简介 Robert Mundell(罗伯特·蒙代尔)哥伦比亚大学、诺贝尔经济奖得主 罗伯特·蒙代尔 罗伯特蒙代尔教授现任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的首创者,被誉为“欧元之父”。1955年,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56-1957在芝加哥大学做政治经济学博士后研究。多年来,他先后担任过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拿大政府、美国联邦银行、美国财政部及欧洲经济委员会的高级顾问。Robert Mundell教授作为金融专家,多年来对中国的经济金融改革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蒙代尔教授一直担任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和加拿大、欧洲国家政府及美国联邦储备局顾问。1999年因“对不同汇率体制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以及最优货币区域的分析”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Thomas C. Schelling(托马斯·谢林)美国马里兰大学、2005诺贝尔经济奖

得主 托马斯·谢林 谢林教授现任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在此之前的20年里,他长期执教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担任政治经济学教授。 谢林教授曾被推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医学研究所及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91年,他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因其在政治经济学和防止核战争中的行为研究的突出贡献,他分别获得Frank E. Seidman奖和美国全国科学院奖。 谢林教授曾任职于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美国白宫、耶鲁大学、兰德公司和哈佛大学经济学院与国际事务中心。其理论研究覆盖军事、军控、能源、环境、气候、核战略、恐怖主义、国际贸易与冲突、博弈理论、种族隔离、健康政策、烟草与毒品政策、公共政策与商业中的道德问题。 Douglass North(道格拉斯·诺斯)华盛顿大学,诺贝尔经济奖得主

《生态系统概述》教案1

《生态系统概述》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归纳主要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比判断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归纳生态系统概念、了解不同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的教学,渗透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本小节的学习重点,对于初中学生,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一个具体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别要强调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环境包括所有生态因素,即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教学中要强调生物因素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对于生态系统中的无机环境所包含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作用也不能忽略。关于生态系统的组成,仍然可以以教材生活在凯巴森林中的各种生物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例,对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认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和建立在营养关系基础上生物之间的联系——食物链、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是本节中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重点在于说明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他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则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分解者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促进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生物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了生命活动的规律。从今天起

世界十大管理学大师

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 彼得·圣吉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斯隆管理学院资深教授,国际组织学习协会(SoL)创始人、主席。 彼得·圣吉1947年生于芝加哥,1970年于斯坦福大学完成航空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读研究生,旋即被佛睿思特(Jay Forrester )教授的系统动力学整体动态搭配的管理新观念所吸引。1978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至今十余年来,他和戴明(Edwards Deming),阿吉瑞斯(Chris Argyris),雪恩(Edgar Schein)与熊恩(Donald Schon)等大师级的前辈,以及一些有崇高理想的企业家,致力于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发展出一种学习型组织的蓝图。彼得·圣吉在麻省理工大学史隆管理学院创立了“组织学习中心”,对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如微软、福特、杜邦等,进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辅导、咨询和策划。 ?1947年,生于芝加哥。 ?1970年,于斯坦福大学获航天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之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 ?1978年,在斯隆管理学院获博士学位。 ?1990年,在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创立“组织学习中心”。 ?1990年,《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出版。

?1992年,《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获世界企业学会(World Business Academy)最高荣誉开拓者奖(Pathfinder Award);《美国商业周刊》称圣吉为“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之一”。 ?1994年,出版《第五项修炼——实践篇》,《第五项修炼——寓言篇》。 ?1997年,《第五项修炼》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75年中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 籍之一。 ?1999年,出版《变革之舞:学习型组织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同年,圣吉被《经营战略》评为20世纪对商业战略影响最大的24个伟大人物之一。 ?2000年,和他人合作出版《学习的学校》。 ?2001年,彼得·圣吉与彼得·德鲁克的对话《领先于变革时代》(Leading in a Time of Change)出版。同年,圣吉被《商业周刊》评为世界十大管理大师之一。 ?2002年9月,首次访问中国,其后多次到中国参加论坛和演讲。 [编辑] 彼得·圣吉的著作 彼得·圣吉是畅销书《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变革之舞》、《学习型学校》等书的作者或合著者。 1990年《第五项修炼》出版后,连续三年荣登全美最畅销书榜榜首,并于1992年荣获世界企业学会(World Business Academy)最高荣誉的开拓者奖(Pathfinder Award)。 在短短几年中,被译成二三十种文字风行全世界,它不仅带动了美国经济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浪潮。美国《商业周刊》也因此而推崇圣吉为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之一。 《第五项修练》(2007年新版本)是理论与实践相配套的一套新型的管理技术方法,是继“全面质量管理”(TQM)、“生产流程重组”、“团队战略”之后出现的又一管理新模式,被西方企

中国10大知名经济学家

中国10大知名经济学家 1、吴敬琏 2001年在中国股市论战后上镜率极高,只要吴教授出现,就会成为焦点。 吴敬琏教授最早提出并倡导市场经济理论,是"市场取向改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经济体制比较研究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其不同时期的理论主张和政策建议在实践上推动了中国改革事业的前进。 在商务人士中颇受好感,点击率达到70%。给人感觉是一位公正、睿智、博学、为民请命的有良心的经济学家。 他的主要欢迎人群平均分布在男女老少之中。让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也有人把近几年中国股市的不景气部分归罪于他。 2、厉以宁 厉教授是2001年与吴教授论战的排头兵,由于网上流传有关其家族暴富内幕的文章使得有关厉教授的争议和其著述一样脍炙人口。 厉以宁教授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厉以宁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所以在海内外享有"厉股份"之称。 受到商务人士中高端人群的欢迎。 3、林毅夫 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他的头衔多得像在纸上画了一棵大树。 林毅夫教授治学勤奋,研究领域比较广泛,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学术思想。他强调制度的内生性,早在1980年代后期,他就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前提是放弃推行带有赶超色彩的发展战略。在总结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后,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假说。 受到有海归身份的商务人士和学者们的好感。 4、茅于轼 带有浪漫主义思想色彩的经济学家。 茅于轼先生的"厉害"在于他对微观经济学的资源配置问题的透彻研究和精妙阐释,他曾经用一句话来概括整个微观经济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充分竞争下的供求均衡达致资源配置最优。 他的《择优分配原理》由于深入浅出,颇得经济学之妙处,所以成为很多青年学者进入微观经济学领域的介绍信。由于其著述语言引人入胜、观点精练,茅于轼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茅于轼迷"。 由于其宽容平和的性格,关注民生问题,被认为是经济学家的楷模。 5、樊纲 樊纲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出色的理论阐释者,他的《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和综合》奠定其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地位。 樊纲在《"不道德"的经济学》中所提到的:"作为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甚至也应该作传经布道的工作;但作为经济学家,谈道德却是’不务正业’。"引起不小的争论。在最近的关于经济学家之间的"战争"中,又和非主流经济学家杨帆一起成为关注的焦点。 樊纲在众多大经济学家中可以称的上"少年英俊",参加此次评选的女性认为樊纲很像某位电视台主持人,所以颇受青睐。 6、张维迎 张维迎教授的企业理论及有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zgzf有关部门和企业界有广泛影响,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的权威,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

世界著名的68句管理名言

1、企业即人--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2、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3、用人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用人之长--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 5、造人先于造物--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6、员工培训是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著名的企业管理学教授沃伦。贝尼斯 7、千方百计请一个高招的专家医生,还不如请一个随叫随到且价格便宜的江湖郎中--管理学者詹姆斯。柯林斯 8、一个公司要发展迅速得力于聘用好的人才,尤其是需要聪明的人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9、把我们顶尖的20个人才挖走,那么我告诉你,微软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10、将合适的人请上车,不合适的人请下车--管理学者詹姆斯.柯林斯 11、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企业才是最终的大赢家--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 12、质量是维护顾客忠诚的最好保证--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 13、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约瑟夫.朱兰博士 14、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15、全世界没一个质量差、光靠价格便宜的产品能够长久地存活下来--华硕总经理徐世明 16、质量等于利润--管理思想家汤姆.彼得斯 17、将良品率预定为85%,那么便表示容许15%的错误存在--质量管理大师菲利普.克劳斯 18、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威廉.戴明博士企业的成功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 19、企业的成功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管理大师罗伯特.凯利 20、合作是一切团队繁荣的根本--美国自由党领袖大卫.史提尔 21、最好的CEO是构建他们的团队来达成梦想,即便是迈克尔.乔丹也需要队友来一起打比赛--通用电话电子公司董事长查尔斯。李 22、大成功靠团队,小成功靠个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创新是做大公司惟一之路 23、不创新,就灭亡--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 24、可持续竞争的惟一优势来自于超过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著名管理顾问詹姆斯.莫尔斯 25、创新是做大公司的惟一之路--管理大师杰弗里 26、顾客是重要的创新来源--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 27、创新是惟一的出路, 淘汰自己,否则竞争将淘汰我们--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格罗夫 28、创造性模仿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超越和再创造--哈佛大学教授西奥多.莱维特 29、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 30、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 31、沟通是管理的浓缩--沃尔玛公司总裁萨姆.沃尔顿 32、管理者的最基本能力:有效沟通--英国管理学家L.威尔德 33、不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是管理者最大的疏忽--美国女企业家玛丽.凯 34、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管理就是决策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介绍概要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及 其介绍 张五常 张五常,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以《佃农理论》和《蜜蜂的神话》两篇文章享誉学界。 中文名:张五常 出生地:中国香港 出生日期:1935年12月1日 职业:教授,经济学家 毕业院校: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 分校

简介张五常(1935年12月1日-),香港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系。张五常教授为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于1935年出生在香港,抗日战争时期曾随父母到广西避难,耳闻目睹中国内地农村之艰苦,从小起就希望中国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其著作《佃农理论》获得芝加哥大学政治经济学奖。 求学生涯他早年师从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大师阿尔奇安和科斯,科斯称张五常是最为了解他的思想真谛的人;他与现代产权大师科斯、巴泽尔共事多年其思想互相影响与激励;他与大多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交往甚笃,张五常香港的家往往成了他们进入中国的桥头堡;他多次陪弗里德曼来中国,与国家领导人畅谈中国改革之大要;他也应邀参加诺贝尔奖颁发大典,被奉为嘉宾;他被选为1997

—1998年度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的殊荣,等等。此等际遇,在中文世界的经济学家中,恐怕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最受欢迎的教授“最劣的教师”1991年,在香港大学一些所办的“最差教学奖”的选举中,张五常被选为“最劣的教师”。张五常荣登劣座,几乎全香港哗然!其实,这十分自然,如果按照东方传统的教育模式及标准,张五常的教学肯定会与其要求不合。张五常讲课,从来不备课,也没有讲义,更不在黑板上板书。在他看来,自己天天思考的经济学,备课是多此一举。即使是正式场合的演讲他也不会有多少准备(如:1991年到瑞典对众多诺贝尔奖得主的演讲,1998年到美国任西部经济学会会长的演讲)。 中国经济制度分析的第一人 率先将新制度分析系统地运用到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第一人,非张五常莫属了。张五常受著名新制度经济 学大师科斯、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亲传,与诺斯、巴泽尔共事多年,耳儒目染,一代新制度经济学宗师呼之欲出(科斯在他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演说中多次提到张五常对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科斯,1994)。诺斯也多次提到张五常对他经济思想的影响。)。张五常对新制度经济学的最大贡献应该是把制度分析的方法系统地引入到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张五常将产权制度的分析方法应用在台湾的土地改革上并创立了“新租佃理论”。张五常

《生态系统概述》教案

第2节生态系统概述 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通过介绍北美凯巴森林的自然状况来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本小节的学习重点,对于初中学生,生态系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及辨析这一概念,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一个具体生态系统及其中各类生物的相互关系.多举例帮助学生认识生态系统及其组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归纳主要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比判断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归纳生态系统概念、了解不同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的教学,渗透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难点 1.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2.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突破方法: 利用分析生态系统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系统概念;多引导学生分析各类图片进而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法及学法指导: 教师点拨引导,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提前准备不同生态系统的教学图片、不同类群的动植物与相关的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 搜集不同生态系统的图片及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利用凯巴森林图片导入新课 思考问题:什么是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概念: 对学生问题进行总结得出结论的同时,分析下列实例中哪些属于生态系统?思 导问题,上节内容,概 结 及时应用

世界著名教育学家介绍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 出身于雕刻匠和助产士家庭,他坚决拥护氏族贵族寡头的专制统治,反对雅典奴隶主民主共和国制度,由于他与奴隶主贵族派勾结,70岁时,被法庭判处死刑。 他聚徒讲学,常踯躅于雅典的街头巷尾,与任何愿意向他请教的人讨论各种政治、哲学和伦理道德问题。先后私人讲学20多年。主张培养有"正义"、"勇敢"、"节制"等美德的人,才能治理国家;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有完美道德的人。 因此,他特别重视青年的道德修养,提出了知识与德行的关系以及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的教育理论问题。他在辩论中常运用所谓苏格拉底问答法,不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思索,寻求结论。后来西方教育史上的启发式教学法,就来源于苏格拉底教学法。 【柏拉图】(约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学家。 出身于贵族奴隶主家庭。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早年学习过音乐、诗、绘画和哲学。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他离开雅典,到处游历。 40岁时,他在雅典附近的体育馆里办了一个学园"阿加德米",收徒讲学。他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两书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他希望建立一个由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三个社会集团各按其本性而尽职的理想社会。教育应为建立和巩固这种理想的社会秩序服务。教育的主要对象是"理想国"中的第一、第二等级,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理想国"的统治者。他提出儿童3岁前应在家受教育;3-6岁进入国立儿童院;7-17岁进国立初等学校;18-20岁受专门训练;期满后大部分人经考核终生服役;少数优异者再学10年,经考核任国家官吏;其中的更少数特优者再学习辩证法,至35岁成为哲学家。 主要著作有《理想国》、《法律篇》、《沙米底斯篇》、《美诺篇》、《蒂迈欧篇》等。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学家。

当今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简介

当今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简介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经济学鼻祖。英国人,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1776年3月,他所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年),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高潮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1817年他发表了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其比较优势学说构成了现代贸易理论的基石。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剑桥学派的创建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其供给与需求的概念,以及综合边际效用学派的观点,提出均衡价格理论,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1890年发表《经济学原理》,他的理论及其追随者被称为新古典理论和新古典学派。 琼·罗宾逊 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1903~1983)(琼·罗宾逊夫人),英国著名女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与美国的张伯伦一起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琼·罗宾逊著述甚多,除《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外,其他主要著作有:《就业理论引论》、《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积累论》、《经济增长论文集》、《经济哲学》、《经济学的异端》、《现代经济学导论》等。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英国人,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1936年,,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发表,被西方学者认为“凯恩斯是在致命危机威胁资本主义世界时挽救和巩固了这个社会”。另外两部重要著作是《论货币改革》和《货币论》。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1915~2009),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萨缪尔森和他的导师汉森是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实质

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简介

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简介 迈克尔?波特是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著名教授,当今世界上少数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之一。他曾在1983年被任命为美国总统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开创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并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讨论。他先后获得过威尔兹经济学奖、亚当?斯密奖、三次获得麦肯锡奖,拥有很多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到现在为止,波特已有十四本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有《品牌间选择、战略及双边市场力量》(1976)、《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国家竞争力》(1990)等。 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32岁即获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之职,是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公认的第一权威。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获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他拥有瑞典、荷兰、法国等国大学的8个名誉博士学位。 波特博士获得的崇高地位缘于他所提出的“五种竞争力量”和“三种竞争战略”的理论观点。作为国际商学领域最备受推崇的大师之一,波特博士至今已出

版了17本书及70多篇文章。其中,《竞争战略》一书已经再版了53次,并被译为17种文字;另一本著作《竞争优势》,至今也已再版32次。 波特对于竞争战略理论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五种竞争力量”——分析产业环境的结构化方法就是他的杰出思想;他更具影响的贡献是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三种通用战略。 波特认为,在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涵着三类成功型战略思想,这三种思路是:1、总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专一化战略。波特认为,这些战略类型的目标是使企业的经营在产业竞争中高人一筹:在一些产业中,这意味着企业可取得较高的收益;而在另外些产业中,一种战略的成功可能只是企业在绝对意义上能获取些微收益的必要条件。有时企业追逐的基本目标可能不止一个,但波特认为这种情况实现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为有地贯彻任何一种战略,通常都需要全力以赴,并且要有一个支持这一战略的组织安排。(波特在这方面的思想与小钱得勒是一致的。)如果企业的基本目标不只一个,则这些方面的资源将被分散。 1、总成本领先战略

生态系统概述

《生态系统概述》 水冶镇一中户玉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 2.学生能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课本图的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归纳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有关实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平衡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课前准备 1.录象短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一段关于海底风光的录像引出课题:生态系统概述 (二)新课: 1、生态系统概念: 播放视频,看后回答: 1)从视频中你看到了那些生物? 2)除了这些生物以外,你还看到了什么? 3)着两者之间有联系吗? 4)那么一个生态系统要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因素? 引导学生总结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称之为生态系统。 问题:下列哪些不属于生态系统,为什么? (1)一池纯净水;(2)一块农田;(3)5000棵树; (4)一片森林;(5)一群羊。 2、生态系统类型: (1)学生观看一段视频,认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如凯巴森林、荒莫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2)判断下列图片中的生态系统分部属于什么类型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组成:播放视频回答 (1)生态系统包括哪几部分? (2)书上P71页最后一段里提到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各属于生态系统的那种组成成分? (3)练习:寻找下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4)读书上P72页第二段,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是通过什么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生态系统中各成分间的关系: 生产者物质、能量消费者 (物质和能量) 光 合 作 用 分解者(物质和能量) 无机环境

管理学的代表人物

管理学部分代表人物简介 管理学部分代表人物简介 1 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 1886一1976)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现代管理理论学派的创始人。巴纳德1886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自幼聪慧,酷爱音乐,勤于读书。他曾在哈佛大学专攻经济学,1909年进入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统计部任职。1927年,就任佐冶亚·贝尔电话公司的总经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任洛克菲勒财团理事长,原子能委员会委员等职。他把帕雷托和韦伯的社会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应用于管理学,创立了综合性的管理理论--现代管理论。他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1)经营者的职能或者管理者的职能,是组织的一个专门职能。在组织中担任谋求组织的形成和维持这种专门职能的人就是经营者。为了闸明经营者的职能,必须阐明组织的性格和本质。(2)现代管理论不是单纯的技术论,而是对组织的本质进行描述性的分析。(3)现代管理论不是把组织的表面结构作为分析对象,而是把组织行为,即组织中人的行为作为分析对象的。(4)现代管理论不是把作业作为主要认识对象,而是把决策作为主要认识对象。巴纳德还著有《经理的职能》(1956)等书。 2布莱克和穆顿罗门特·布莱克和简·穆顿是美国行为科学家。1964年两人合著了《新管理方格》一书,提出了管理方格法,倡导用方格图表示和研究领导方式。他们克服了以往各种领导方式中非此即彼的绝对化观点,提出对生产关心和对人员关心二者之间不同程度上的结合,可以产生不同的领导方式。为此,他们设计了一种管理方格图,以对生产的关心为横轴,对员工的关心为纵轴,纵横各分为九小格,共成81个小方格,代表81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如图所示)。效率最高的领导方式是把对生产的高度关心同对员工的高度关心结合起来的领导方式,这是一种理想型的管理,即图中“9.9”方格,它能使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需求最理想最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这两个因素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冲突,企业领导应该客观地分析企业内外的各种情况,把自己的领导方式逐步改造成为“9.9”型的理想管理方式,以达到最高的效率。 3多尔顿,麦尔维尔(Dalton,Melville)美国组织理论家。1964年著《管理者》一书,论述了非正式组织。他把非正式组织分为三大类:(1)垂直型的非正式组织--由同一部门中层级地位不同的人员组成。它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共栖性的,成员之间具有高度的依赖性,上司与下属之间互相维护利益;另一种是寄生性的,下属得到上司的协助较多,对上司却没有相应的贡献,只享权利不尽义务。(2)水平型的非正式组织--由不同部门中层级地位相同的人员因某些需要和关系而形成。它也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防守性的,是当自己的权益受到威胁或侵害时,为谋求联合防御和维护利益而联合形成的;另一种是进攻性的,是为谋求利益,改变现行的组织结构而形成的;(3)混合型非正式组织--由不

世界十大管理学家

世界十大管理学家 1 哈林顿·埃默森(HARRING EMERSON)是美国早期管理科学理论的研究工作者,他从1903年起就与泰勒有个人交往,并独立地发展了泰勒科学管理的部分原理。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提高效率的12条原则,即:(1)明确目的;(2)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3)虚心请教;(4)严守规章制度;(5)公平;(6)准确、及时、永久性的记录;(7)合理调配人、财、物;(8)定额与工作进度;(9)条件标准化;(10)工作方法标准化;(11)手续标准化;(12)奖励效率。 2 亨利·劳伦斯·甘特(Gantt.Henry L,1861—1919)是泰勒创立和推广科学管理制度的亲密的合作者,也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之一。甘特提出了任务和奖金制度,发明了甘特图,即生产计划进度图。甘特非常重视工业中人的因素,因此他也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先驱者之一。 亨利·劳伦斯·甘特是在泰勒指导下开始从管理研究的,并为帮助泰勒创立科学管理原理作出过重大贡献,但他后来离开了泰勒的研究行列。他要比泰勒更关心工人的利益。 弗雷德里克·泰罗(1856-1915)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倡导者,被后人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3 弗雷德里克·泰罗出生在美国费城,18岁进费城的一家工厂学习制作模具,4年之后到费城钢铁厂工作,由于他工作刻苦,表现突出,他从一个普通的车间杂工开始干起,先后被提拔为车间主任、技师、工长、维修组长、设计室主任和总工程师。 1881年,泰罗25岁那年开始进行工人劳动时间和工作方法的研究,1898-1901年受雇于宾西法尼亚某钢铁厂进行咨询工作,主要完成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实验和铁铲实验,这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1901年他退休,开始从事无偿地咨询和演讲活动,宣传他的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原理》是他的代表作,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4 卡尔·G·L·巴思(Carl Georg Langer Barth,1860-1939),生于挪威的奥斯陆,自小家境不是太好,当他高中毕业后,就进入海军部门主办的霍尔顿工艺学校学习,并一边学习一边当学徒工。1881年,巴思全家移居美国,他就在费城的机构工具制造企业威廉·赛勒斯公司当制图员,一干就是14年,1895年离开该公司时,已经升格为总设计师。1899年,他又到宾西法尼亚贝瑟利恩钢铁公司任机构车间工程师,和泰罗的特别助手,1903年起,从事咨询业务,1912年,成立巴思父子咨询工程公司。1911-1916以及1919-1922年在哈佛大学任科学管理讲师。1920年,他曾被推选为泰罗协会的荣誉会员,他还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的终生会员。 他的主要著作有:《泰罗的"论金属切削技术"一文的补充》、《作为泰罗管理制

西方管理学主要代表人物介绍

管理学部分代表人物简介 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 1886一1976)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现代管理理论学派的创始人。巴纳德1886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自幼聪慧,酷爱音乐,勤于读书。他曾在哈佛大学专攻经济学,1909年进入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在统计部任职。1927年,就任佐冶亚·贝尔电话公司的总经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任洛克菲勒财团理事长,原子能委员会委员等职。他把帕雷托和韦伯的社会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应用于管理学,创立了综合性的管理理论--现代管理论。他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1)经营者的职能或者管理者的职能,是组织的一个专门职能。在组织中担任谋求组织的形成和维持这种专门职能的人就是经营者。为了闸明经营者的职能,必须阐明组织的性格和本质。(2)现代管理论不是单纯的技术论,而是对组织的本质进行描述性的分析。(3)现代管理论不是把组织的表面结构作为分析对象,而是把组织行为,即组织中人的行为作为分析对象的。(4)现代管理论不是把作业作为主要认识对象,而是把决策作为主要认识对象。巴纳德还著有《经理的职能》(1956)等书。 布莱克和穆顿罗门特·布莱克和简·穆顿是美国行为科学家。1964年两人合著了《新管理方格》一书,提出了管理方格法,倡导用方格图表示和研究领导方式。他们克服了以往各种领导方式中非此即彼的绝对化观点,提出对生产关心和对人员关心二者之间不同程度上的结合,可以产生不同的领导方式。为此,他们设计了一种管理方格图,以对生产的关心为横轴,对员工的关心为纵轴,纵横各分为九小格,共成81个小方格,代表81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如图所示)。效率最高的领导方式是把对生产的高度关心同对员工的高度关心结合起来的领导方式,这是一种理想型的管理,即图中“9.9”方格,它能使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需求最理想最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这两个因素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冲突,企业领导应该客观地分析企业内外的各种情况,把自己的领导方式逐步改造成为“9.9”型的理想管理方式,以达到最高的效率。 9 ↑ 对 人 的 关 心 程 度 对生产的关心程度→

管理学的著名学者

管理学的著名学者: 1、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现代管理学开创者,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最重要的十大观点是: 1.“分权与授权”才能引发学习动机 2.用成效来管理,用目标来管理,而非用监督来管理 3.不连续时代的现象:知识产业时代的来临,全球经济取代个别经济,政府魅力式微 4.不创新的风险,比创新高很多 5.顾客是企业存在的目的 6.管理者的三大使命:“达成目的、使工作者有成就感、履行社会责任” 7.公司经营不能炒短线 8.化社会问题为商机 9.组织的目的不在管理人,而是领导人 10.家族企业妨碍企业进步 2、约翰·科特(John P. Kotter) 举世闻名的领导力专家,世界顶级企业领导与变革领域最权威的代言人。 最重要的思想有下列两项: 领导和管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管理者的工作是计划与预算、组织及配置人员、控制并解决问题,其目的是建立秩序;领导者的工作是确定方向、整合相关者、激励和鼓舞员工,其目的是产生变革。 企业文化对长期经营绩效有巨大的正相关性,文化变革是耗时且极端复杂的八个流程,包括:A.建立更强的紧迫感;B.成立指导联盟;C.形成远景和战略;D.传播变革远景;E.授权员工行动;F.创造近期成果;G.巩固成果并推行更多的变革;H.深植变革于文化中。以上8个步骤必须依顺序执行,否则成功机会非常微小。 3、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 学习型组织之父,当代最杰出的新管理大师之一。 其代表作《第五项修炼》的核心是强调以系统思考代替机械思考和静止思考,并通过了解动态复杂性等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高“杠杆解”。主要内容有“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等五项管理技巧,试图通过这些具体的修炼办法来提升人类组织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 4、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zberg) 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主要贡献在于对管理者工作的分析,1973年,因一本《管理工作的实质》一举成名。书中揭示了管理者的三大类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仔细考察了管理者的工作及其对组织的巨大作用,并就如何提高管理效率为管理者提供了建议。 而体现其战略思想的《五重组织》则指出,如今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就是非正规的、不定型的团队,这些团队有频繁的人员更替,而且当旧的问题渐渐隐退、新的问题浮出水面时,团队的工作内容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5、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 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公认的第一权威。其对于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在产业经济学与管理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其提出了行业结构分析模型,即所谓的“五力模型”: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这五大竞争驱动力,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指出公司战略的核心,应在于选择正确的行业,以及行业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竞争位置。 相应地,他也提出了“三种通用战略”,包括成本领先、差异化和专注化,并说明由于企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 2014年12月30日至2015年1月1日,2015正和岛新年论坛(昆明)暨新年家宴在云南昆明举行。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在主题演讲“面对新常态”中称:“因为驱动要素发生了变化,旧常态不能继续了。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不管你有多么强烈的愿望都不可能让它继续下去了。” 口述:著名经济学家、正和岛岛邻吴敬琏 我在这里讲一讲我的一些想法。说得不对的地方,请诸位批评。 我今天要讲的这个题目叫做“面对新常态”。新常态是一个现在最热门的词,特别是最近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党政领导对新常态的内容、党和政府所提出的方针和如何引领新常态做了阐述。主流报刊发表了不少阐述文章,但是我总觉得这个问题还值得更深入、更具体的研究。我想讲四点意见: 第一点意见,旧常态已经不能延续,不再存在,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客观事实。旧常态是我们改革开放以后30来年。曾经长时期的保持着的一种经济发展态势。这个经济发展的态势大致上可以这样来概括:高投资、高增长,也就是说在海量资源投入支撑之下实现的10%左右的年平均增长。这在世界范围内当然不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对于我们这样拥有这么多人口、这么大面积的长期的处在停滞落后状况下大概有一两百年的国家来说应该说是一种奇迹。 但是这种旧的常态,到了本世纪的初期,就开始出现了颓相。到了2010年第三季度以后,增长速度就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下了,特别是到最近三年,增长速度已经到了7%-8%的水平,从10%以上的增长率下到了7%的水平。这期间也不断的采取了一些刺激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从去年到今年就变得非常的明显,这种旧的招数越来越不

灵。它拉动经济增长的时效越来越短。如果说2009年的40000亿投资和贷款,使经济增长保持了两年多的8%以上的增长率。 今年第二季度的刺激的力度并不很差,但是比第一季度的增长只拉升了0.1个百分点。到第三季度又落到7.3%。10月11月,发改委批出去的项目达到1万亿左右。当然,是不是有那么多钱,能够实际的投入?可能没有那么多。可是在增长率上却没有见响动。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增长的速度下降了,它是由于一些客观的、决定性的因素所决定的,不以人们的愿望为转移的。 增长率下降的原因在于支持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或者叫动力,发生了变化。过去的旧常态驱动经济高速度的增长动力,是些什么动力呢? 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外三个,一个是劳动力投入、一个是资本的投入,再一个是生产率的提高。在旧常态下,这三个动力是非常有力量的。在劳动力,就是中国社科院蔡昉教授说的,人口红利,我们拿到了很大的人口红利,另外一个就是改革的红利:改革开放使生产率提高,这一方面表现为改革使得我们城乡市场打通,所以原来低效利用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就能够流入城市得到了比较高效率的 利用。另一方面表现为开放使得我们能够在我们本国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的情况之下,用简单引进外国设备和学习外国的技术的办法,使中国加工制造业的一般技术水平提高到了和发达国家相似的水平上。使得生产率提高了。 还有第三个因素,就是投资。这个是一个在计划经济时代就是采取的老办法。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动员了一些新的资源,能够进入我们的经济活动中,所以投资的规模是我们改革开放之前不能比拟的。比如说土地,土地从一种不能流动的一个资源投入到经济活动之中,带来的资源的总量至少是几十万亿的规模。所以我们就能够在相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经济学鼻祖。英国人,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1776年3月,他所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BaptisteSay,1767(丁亥年)~1832(壬辰年)生活在法国大革命和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曾主编过当时颇有影响的《哲学、文艺和政治旬刊》,由于反对拿破仑的大陆政策而被解职,办过实业。拿破仑倒台后受政府委派去英国考察工业,并讲授经济学。他最主要的著作是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年) ,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高潮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1817年他发表了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其比较优势学说构成了现代贸易理论的基石。 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牧师(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年2月13日-1834年12月23日)。英国教士、人口学家、经济学家。以其人口理论闻名于世。在《人口论》(1798)中指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源只能按算术级数增长,所以不可避免地要导致饥馑、

战争和疾病;呼吁采取果断措施,遏制人口出生率。其理论对李嘉图产生过影响。 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年5月20日-1873年5月8日),或译约翰·斯图尔特·密尔也译作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19世纪影响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家。他支持边沁的功利主义。工资论:他认为工资是由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劳动的供给即是工人人数,劳动的需求即是购买工人的劳动的资本。长期来看,工资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工人人数,即人口,他认为控制人口才是改善工人生活水平的主要办法,同时,穆勒认为,政府实行的最低工资或补贴行为,都是没有实际效用的,并不能真正改善工资环境。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剑桥学派的创建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其供给与需求的概念,以及综合边际效用学派的观点,提出均衡价格理论,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1890年发表《经济学原理》,他的理论及其追随者被称为新古典理论和新古典学派。 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1903~1983)(琼·罗宾逊夫人),英国著名女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与美国的张伯伦一起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琼·罗宾逊著述甚多,除《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外,其他主要著作有:《就业理论

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管理大师

■彼得?德鲁克 (Peter F. Drucker) 教育背景: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思想/专长:现代管理之父 简介: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 评价/荣誉: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服务过的客户包括: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2年到1949年任贝宁顿学院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1942受聘为当时全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1950年起任纽约大学商业研究院管理学教授。 出版物:他于1946年将心得成果编辑为《公司的概念》一书出版,对大企业的组织与结构有详细而独到的分析。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discipline),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1973年出版的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则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德鲁克的著作多达30余本,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 ■彼德?圣吉(Peter M. Senge) 教育背景:1947年出生于芝加哥,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 思想/专长:强调在工作场所中人的价值的基本定位 简介:是国际组织学习协会(Society f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简称SoL)的创始人和主席。国际组织学习协会是一个由致力于“人和组织的互赖发展”的企业、学者和顾问们所组成的全球性社团。 评价/荣誉:顶尖管理大师《金融时报》(2000年);十大管理大师之一《商业周刊》(200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