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讲 基因突变与单基因病(参考答案)

第三讲 基因突变与单基因病(参考答案)

第三讲 基因突变与单基因病(参考答案)
第三讲 基因突变与单基因病(参考答案)

第三讲基因突变与单基因病-13级临床1-10班、麻

醉班

考试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

1 基因突变致病的可能机制是()

所编码蛋白质的结构改变,导致其功能增强所编码蛋白质的结构改变,导致其功能减弱所编码蛋白质的结构虽不变,但其表达量过多所编码蛋白质的结构虽不变,但其表达量过少以上都包括

2 点突变可引起( )

mRNA降解 DNA复制停顿阅读框架移动氨基酸置换氨基酸缺失

3 属于颠换的碱基替换为()

G和T A和G T和C C和U T和U

4 属于转换的碱基替换为()

A和C A和T T和C G和T G和C

5 不改变氨基酸编码的基因突变为()

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终止密码突变移码突变

6 导致脆性X综合征的是哪一种突变类型( )

移码突变碱基替换后发生错义突变动态突变碱基替换后发生无义突变碱基替换后发生终止密码突变

7 某基因表达后,合成了一条比正常基因产物短的多肽链,该基因突变为( )

移码突变动态突变错义突变终止密码突变无义突变

8 下列哪种突变可导致肽链氨基酸序列由“Ala-Gly-Val-Leu-Pro-Cys”为

“Ala-Val-Val-Leu-Pro- Cys”()

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移码突变整码突变

9 终止密码突变会引起()

肽链缩短肽链延长编码的氨基酸不变编码的氨基酸性质改变都不对

10 关于基因突变说法正确的是()

由点突变引起的错义突变能够使蛋白质序列变短产生同义突变的原因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插入或者缺失碱基必定改变开放阅读框嘌呤和嘧啶互相替代的点突变称为转换结构基因的突变导致蛋白质表达量改变

11 由脱氧三核苷酸串联重复扩增而引起疾病的突变为()

移码突变动态突变片段突变转换颠换

12 下列哪种突变可导致肽链氨基酸序列由“Ala-Gly-Val-Leu-Pro-Cys”为

“Ala-Val-Gly-Val-Leu-Pro- Cys”()

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终止密码子突变移码突变整码突变

13 下列哪种突变可引起移码突变( )

转换和颠换颠换点突变缺失1-2个碱基插入3个核苷酸

14 错配联会和不等交换常引起()

错义突变中性突变移码突变整码突变大段核酸缺失或重复

15 下列哪一种数量的碱基插入会导致基因的移码突变()

3 9 15 19 30

16 在世代间连续传代并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的遗传病为()

AR AD XR XD Y连锁遗传

17 在世代间间断传代并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的遗传病为()

AR AD XR XD Y连锁遗传

18 在世代间不连续传代并无性别分布差异的遗传病为()

AR AD XR XD Y连锁遗传

19 在世代间连续传代并无性别分布差异的遗传病为()

AR AD XR XD Y连锁遗传

20 存在交叉遗传和隔代遗传的遗传病为()

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X连锁显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 Y连锁遗传

21 在患者的同胞中有1/2的可能性为患者的遗传病为()

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X连锁显性遗传 X连锁隐性遗传 Y连锁遗传

22 患者正常同胞有2/3为携带者的遗传病为()

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X连锁显性遗传 X连锁隐性遗传 Y连锁遗传

23 子女发病率为1/4的遗传病为()

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X连锁显性遗传 X连锁隐性遗传 Y连锁遗传

24 男性患者所有女儿都患病的遗传病为()

AR AD XR XD Y连锁遗传

25 两个AD病杂合子结婚生育子女的患病风险是()

1 1/

2 1/4 3/4 2/3

26 有一女士,其姐为白化病患者,而其父母和她本人表型均正常,试问她为携

带者的可能性有多大()

1/2 1/4 2/3 3/4 1

27 *一个男孩是甲型血友病患者,其父母和祖父母均正常,其亲戚中不可能患此

病的是()

外祖父或舅父姨表兄弟姑姑同胞兄弟以上都不对

28 下列哪一条不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征()

致病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均等系谱中看不到连续遗传现象,多表现为散发患者的双亲可能是携带者或患病者近亲婚配与随机婚配的发病率均等患者同胞发病的机率为1/4,患者同胞是正常个体的机率为3/4

29 已知某男孩是红绿色盲,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色觉均正常,请问这

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是通过哪些人传下来的()

外祖母→母亲→男孩外祖父→母亲→男孩祖父→父亲→男孩祖母→父亲→男孩以上都不是

30 一个色盲男子的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色觉均正常,他的舅舅也是色盲

患者,由此可知该男子的()

父亲是色盲基因携带者母亲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奶奶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外祖父是色盲基因携带者爷爷是色盲基因携带者

31 一对夫妇表型正常却生了一个甲型血友病的儿子,这对夫妇可能的基因型是

()

Aa×Aa XhY×XXXh XHY×XHXh XhY×XHXH XHY×XHXH

32 红绿色盲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母亲为携带者,父亲为正常,生育正常

男性胎儿的概率为( )

1 0.5 0.25 0.125 0

33 表型正常的表兄妹结婚已生出一个隐性遗传病患儿,再生一个患儿的风险是

( )

1 0.5 0.25 0.1 0

34 当一种疾病的传递方式为男性→男性→男性时,这种疾病最有可能是()

从性遗传限性遗传Y连锁遗传病 X连锁显性遗传病 X连锁隐性遗传病

35 下述关于XD,正确的是:①连续遗传②隔代遗传③交叉遗传

① ①② ①③②③ ①②③

36 下列哪一项不是XD特点()

交叉遗传系谱中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系谱中女性患者远多于男性患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连续遗传

37 从致病基因传递的角度考虑,X连锁隐性遗传病典型的传递方式为()

男性→男性→男性女性→男性→男性女性→女性→女性男性→男性→女性女性→男性→女性

38 下列哪一项不是XR特点()

交叉遗传系谱中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系谱中女性患者远多于男性患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是从母亲遗传而来

39 下列哪一项不是AR病的系谱特征()

男女患病机会相等患者双亲都无病而是肯定携带者患者同胞中1/4将会患病连续遗传在近亲婚配的情况下,子女中发病风险增高

40 *常因形成半合子而引起疾病的遗传病有()

AR AD XR XD Y连锁遗传病

41 复等位基因是指()

一对染色体上有多种基因一对染色体上有两个相同的基因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点有两个以上的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有两个以上的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不同形式的基因

42 不符合孟德尔单基因遗传的病是( )

血友病先天愚型白化病镰状贫血地中海贫血

43 *不规则显性是指()

隐性致病基因在杂合状态时不表现出相应的性状杂合子的表现型介于纯合显性和纯合隐性之间由于环境因素和遗传背景的作用,杂合体中显性基因的性状表现程度不同致病基因再次发生突变成为正常基因致病的突变基因发

生丢失,因而表型正常的遗传现象

44 *X-连锁隐形遗传病中出现杂合子患者,是因为()

遗传异质性基因突变女性的X染色体随机失活 X染色体非随机失活引起不规则显性

45 由于不同性别的生理结构不同,仅出现于某种性别的遗传方式为()。

不规则显性从性显性延迟显性限性遗传不完全显性

46 由于不同性别的生理功能不同,常伴随某种性别出现的遗传方式为

________。

不规则显性从性遗传延迟显性限性遗传不完全显性

47 在AD病的系谱中有时由于内、外环境的改变,致病基因的作用未能显现出来,

这叫做()。

不完全显性外显不全半显性延迟显性遗传异质性

48 位点异质性是指()

表型与基因型一致的个体表型与基因型不一致的个体表型一致的个体,但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一致的个体,但表型不同以上都不对

49 由于不同性别的生理结构不同,仅出现于某种性别的遗传方式为()

不规则显性从性显性延迟显性限性遗传不完全显性

50 对于软骨发育不全症,显性纯合子(AA)病情严重,出生后不久死亡,杂合

子(Aa)发育为侏儒,隐性纯合子(aa)是正常人,据此,可判断其遗传方式为()

完全显性遗传共显性遗传不完全显性遗传不规则显性遗传从性显性遗传51 并指是一种AD病,杂合子病情的轻重不同,这是由于()所造成的。

外显不全表现度不同修饰基因不同环境因素不同C和D

52 *夫妇为先天聋哑患者,婚后生育两个听力正常的女儿,其原因是()

不完全外显延迟显性遗传异质性从性遗传限性遗传

53 *在AD病的系谱中,若患者表现为散发病例(即患者双亲未受累),最可能

的原因是()

新的突变外显率低(顿挫型)延迟发病生殖系嵌合体以上均正确

54 关于表现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是引起不规则显性的原因之一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致病基因表达程度的差异 A和C A、B和C

55 不规则显性可表现为()

表现度和外显率随性别不同而不同不完全外显个体间表现度的差异 B和C

A、B和C

56 关于外显率的描述,正确的是()

外显率是指在一个群体中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中,表现出相应病理表型人数的百分率不完全外显中,外显率介于0和100%之间是引起不规则显性的原因之一未外显的个体称为顿挫型以上均正确

57 *一对夫妇表型正常,妻子的弟弟为白化病(AR)患者。假设白化病基因在人

群中为携带者的频率为1/60,这对夫妇生育白化病患儿的概率为()

1/4 1/360 1/240 1/120 1/480

58 下图所显示的遗传方式是()

AD AR XD AD或XD XR

59 下图所显示的遗传方式是()

AD AR XR XD XD或AD

60 下图所显示的遗传方式是()

AD AR XD XR AD或XD

61 下图所显示的遗传方式是()

AD AR XD XR AD或XD

62 下图所显示的遗传方式是()

AD AR XD XR XD,但由于系谱小,不排除AD的可能性63 下图所显示的遗传方式是()

AD AD或XD AR XR XD

64 下图所显示的遗传方式是()

AD AR XR XD Y连锁

65 *现有一AR系谱,请问III2和III3生育本病患儿的概率()

)1/12 1/24 1/36 1/48 1/64

66 *请问III2和III3生育本病患儿的概率()

1/16 1/24 1/36 1/48 1/64

67 *下图为一AR病系谱,请问III1和III2生育本病患儿的风险()

1/12 1/24 1/36 1/64 1/10000

68 *下图为一AR病系谱,假设本病群体发病率为1/10000,请问III1和III2

生育本病患儿的风险()

1/10000 1/36 1/1600 1/64 1/3200

的发病风险为()

69 *现有一个红绿色盲系谱,请问Ⅳ

1

0 1/3 1/4 1/2 1/8

的发病70 *已知某一AR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10000,现有如下一系谱,请问Ⅳ

1风险为()

1/50×1/50×1/4 1/3×1/3×1/4 1/3×1/50×1/4 1/2×1/8×1/4

2/3×1/50×1/4

的发病风险为71 *已知先天聋哑的发病率为1/10000,现有如下一系谱,请问Ⅳ

1()

1/50×1/50×1/4 1/3×1/3×1/4 1/3×1/50×1/41/2×1/8×1/4

2/3×1/50×1/4

72 已知某一AR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10000,现有如下一系谱,请问Ⅳ

的发病风险为

2()

1/50×1/50×1/4 1/3×1/2×1/4 2/3×1/50×1/4 1/2×1/8×1/4

的发73 *已知某一AR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1000000,现有如下一系谱,请问Ⅳ

1病风险为()

1/500×1/500×1/4 1/3×1/3×1/42/3×1/500×1/4 2/3×2/3×1/4

1/3×2/3×1/4

74 已知白化病的发病率为1/10000,一白化病的系谱如下,Ⅳ1为白化病患者的风险是()

1/50×1/50×1/4 1/3×1/50×1/4 2/3×1/50×1/4 2/3×1/4×1/4

1/3×2/3×1/4

二、不定项选择题

75 遗传物质的突变可导致下列哪些遗传事件( )

遗传病遗传(基因)多态性无表型改变复等位基因新性状或表型的产生

76 属于动态突变的疾病有()

脆性X综合征强直性肌营养不良I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Huntington舞蹈症β地中海贫血

77 能够导致遗传病发生的结构基因突变的类型通常包括( )

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移码突变缺失与重排

78 交叉遗传的特点是()

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由母亲传来,将来一定传给儿子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由父亲传来,将来一定传给儿子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由父亲传来,将来一定传给女儿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由母亲传来,将来一定传给女儿舅舅和外甥可同为患者

79 下列关于外显不完全的说法,哪个或哪些是正确的()

外显不完全可以是由于发病年龄延迟,因为那时患者尚无症状按定义,外显不完全系指同一遗传病的不同患者其症状严重程度不同外显率部分关系到临床检查发现症状的能力,在未能发现症状时被认为正常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涉及外显不完全外显率是一个全或无的概率

80 一个男性为血友病患者,其父母和祖父母都正常,其亲属中可能患血友病A

的人是( )

舅父姨表兄弟伯伯同胞兄弟外甥

81 发病率有性别差异的遗传病有()

AR AD XR XD Y连锁遗传病

第四章 基因与基因组学(答案)

第四章基因与基因组学(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DNA分子复制过程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亲代DNA分子双股链拆开,形成两条模板链 B.新合成的子链和模板链的碱基互补配对 C.复制后新形成的两条子代DNA分子的碱基顺序与亲代的DNA分子完全相同 D. 以ATP、UTP、CTP、GTP和TDP为合成原料 E.半不连续复制 *2.建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是: A.Mendel B.Morgan C.Hooke D.Watson and Crick E.Sthleiden and Schwann *3.下列哪个不属于基因的功能? A.携带遗传信息 B.传递遗传信息 C.决定性状 D.自我复制 E.基因突变 4.DNA分子中核苷酸顺序的变化可构成突变,突变的机制一般不包括: A.颠换 B.内复制 C.转换 D.碱基缺失或插入 E.不等交换 5.下列哪一种结构与割(断)裂基因的组成和功能的关系最小? A.外显子 B.内含子 C.TATA框 D.冈崎片段 E.倒位重复顺序 *6.在一段DNA片段中发生何种变动,可引起移码突变? A.碱基的转换 B.碱基的颠换 C.不等交换 D.一个碱基对的插入或缺失 E.3个或3的倍数的碱基对插入或缺失 7.从转录起始点到转录终止点之间的DNA片段称为一个: A.基因 B.转录单位 C.原初转录本 D.核内异质RNA E.操纵子 8.在DNA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引物是; A.DNA B.RNA C.tRNA D.mRNA E.rRNA 9.下列哪一项不是DNA自我复制所必需的条件? A.解旋酶 B.DNA多聚酶 C.RNA引物 D. ATP、GTP、CTP和TTP及能量 E.限制性内切酶 10.引起DNA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的因素是 A.羟胺 B.亚硝酸 C.5-溴尿嘧啶 D.吖啶类 E.紫外线 11.引起DNA发生移码突变的因素是 A.焦宁类 B.羟胺 C.甲醛 D.亚硝酸 E.5-溴尿嘧啶 12.引起DNA分子断裂而导致DNA片段重排的因素 A.紫外线 B.电离辐射 C.焦宁类 D.亚硝酸 E.甲醛 13.可以引起DNA上核苷酸烷化并导致复制时错误配对的因素 A.紫外线 B.电离辐射 C.焦宁类 D.亚硝酸 E.甲醛 14.诱导DNA分子中核苷酸脱氨基的因素 A.紫外线 B.电离辐射 C.焦宁类 D.亚硝酸 E.甲醛 15.由脱氧三核苷酸串联重复扩增而引起疾病的突变为 A.移码突变 B.动态突变 C.片段突变 D.转换 E.颠换 16.在突变点后所有密码子发生移位的突变为 A.移码突变 B.动态突变 C.片段突变 D.转换 E.颠换 *17.异类碱基之间发生替换的突变为 A.移码突变 B.动态突变 C.片段突变 D.转换 E.颠换 18.染色体结构畸变属于 A.移码突变 B.动态突变 C.片段突变 D.转换 E.颠换 *19.由于突变使编码密码子形成终止密码,此突变为 A.错义突变 B.无义突变 C.终止密码突变 D.移码突变 E.同义突变 *20.不改变氨基酸编码的基因突变为 A.同义突变 B.错义突变 C.无义突变 D.终止密码突变 E.移码突变 21.可以通过分子构象改变而导致与不同碱基配对的化学物质为 A.羟胺 B.亚硝酸 C.烷化剂 D.5-溴尿嘧啶 E.焦宁类 *22.属于转换的碱基替换为 A.A和C B.A和T C.T和C D.G和T E.G和C *23.属于颠换的碱基替换为 A.G和T B.A和G C.T和C D.C和U E.T和U (二)多项选择题

血友病专题分析报告

血友病专题分析报告

前言血友病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治疗方案在过去50年几乎没有改变。然而,近十年来,在治疗血友病的选择上出现了爆炸式的创新,2017年11月罗氏研发的双抗Emicizumab获得FDA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个治疗甲型血友病的非因子类药品,不仅满足了体内有抑制物产生患者的治疗需求,而且给药频次降至每周一次,大大提升了患者的依从性。此外,在研的新途径疗法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出,呈现未有之变局,如Anti-TFPI、Anti-ATIII siRNA、Anti-APC、基因疗法等多个新治疗途径的药品处于临床后期,未来上市后有望解决现有临床治疗的痛点,让血友病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大幅提升临床上对血友病患者的护理标准。 目前,全球血友病用药市场近百亿美元,近年来伴随着新型医疗法的不断涌出,有望解决临床上大量的未满足需求,未来市场潜力较大,因此受到了资本的追捧,并购事件不断,例如2018年1月赛诺菲以116亿美元对价收购专注于血友病和其他罕见血液疾病疗法的生物制药公司Bioverativ,这笔交易使其获得了两种血友病药物,分别是用于A型血友病的Eloctate和用于B型血友病的Alprolix,以及有望大幅延长FⅧ半衰期的在研品种BIVV001 (rFVIIIFc-VWF-XTEN);2018年5月武田制药以460亿英镑(约6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全球血友病用药龙头Shire;2019年2月罗氏公告拟以43亿美元现金收购Spark Therapeutics基因疗法公司,目前仍处于监管审查中,交易尚未完成。反观国内,由于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等原因,我国凝血因子人均用量较全球水平差距较大,且用药习惯较为落后,根据WFH估算我国采取预防性治疗的患者比例较低,18岁以下患者采用预防用药的比例仅为3%,成年人采用预防性用药的比例仅为1%,临床上存在着较大的未满足需求。伴随着国内采浆量

基因突变与疾病

第九章基因突变与疾病 基因(gene)是DNA分子上一段具有遗传功能的核苷酸序列,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基因具有如下特征:①基因能自我复制。一个基因随DNA的复制而成为两个相同的基因。②基因决定性状。DNA上某一结构基因经转录和翻译,决定某种酶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表现出某一性状。③基因能发生突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基因可发生突变,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分化的分子基础,也是某些疾病的基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第一节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因 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是指DNA分子上核苷酸序列或数目发生改变。由一个或一对碱基发生改变引起核苷酸序列改变所致的突变,称为点突变(point mutation);把核苷酸数目改变的基因突变称为缺失性或插入性突变(deletional and insertionar mutation)。基因突变后在原有位置上出现的新基因,称为突变基因(mutant gene)。基因突变后变为和原来基因不同的等位基因,从而导致了基因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且能自我复制,代代相传。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殖细胞,也可发生在体细胞。发生在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可通过受精卵将突变的遗传信息传给下一代,并在子代所有细胞中都存在这种改变。由于子代生殖细胞的遗传性状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故可代代相传。发生于有性生殖生物体细胞的基因突变不会传递给子代,但可传给由突变细胞分裂所形成的各代子细胞群,在局部形成突变细胞群体。通常认为肿瘤就是体细胞突变的结果。 基因突变的原因很多,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自发性损伤 大量的突变属于自发突变,可能与DNA复制过程中碱基配对出现误差有关。通常DNA复制时碱基配对总有一定的误配率,但一般均可通过DNA损伤的修复酶快速修正。如果少数误配碱基未被纠正或诸多修复酶某一种发生偏差,则碱基误配率就会增高,导致DNA分子的自发性损伤。 二、诱变剂的作用 诱变剂(mutagen)是外源诱发突变的因素,它们的种类繁多,主要有: (一)物理因素 如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大剂量紫外线照射可引起DNA主链上相邻的两个嘧啶碱以共价键相结合。生成嘧啶二聚体,相邻两个T、相邻两个C或C与T 之间均可形成二聚体,但最容易形成的二聚体是胸苷酸二聚体(thyminedimerTT )。由于紫外线对体细胞DNA的损伤,从而可以诱发许多皮肤细胞突变导致皮肤癌。电离辐射对DNA的损伤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前者系电离辐射穿透生物组织时,其辐射能量向组织传递,引起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吸收能量而激发电离,导致DNA理化性质的改变或损伤;后者系电离辐射通过扩散的离子及自由基使能量被生物分子所吸收导致DNA损伤。生物组织中的水 经辐射电离后可产生大量稳定的、高活性的自由基及H 2O 2 等。这些自由基与活 性氧与生物大分子作用不但可引起DNA损伤,而且也能引起脂质和生物膜的损伤及蛋白质和酶结构与功能的异常。电离辐射使DNA损伤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碱基破坏脱落与脱氧戊糖分解。②DNA链断裂。③DNA交联或DNA-蛋白质交联。 (二)化学因素 如某些化工原料和产品、工业排放物、汽车尾气、农药、食品防腐剂和添加剂等均具有致突变作用。目前已检出的致突变化合物已达6万余种。现择下列常见化学诱变剂说明对DNA损伤的机制。

基因诊断在单基因遗传病中的应用

基因诊断在单基因遗传病中的应用 【摘要】基因诊断是利用分子遗传学技术在DNA或RNA水平上对某一基因进行突变分析,从而对特定疾病进行诊断。基因诊断因其直接诊断性、高特异性、灵敏性、早期诊断性弥补了表型诊断的不足而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从基因诊断方法如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及相关技术、DNA序列测定、DNA芯片、连锁分析等在单基因遗传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基因诊断;单基因遗传病;分子诊断;血友病 1基因诊断 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又称DNA诊断或分子诊断,通过从体内提取样本用基因检测方法直接检测基因结构及其表达水平的改变,检测病原体基因型,进而判断是否有基因异常或携带病原微生物,或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DNA水平检测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基因缺陷。应用基因诊断技术可以针对已确诊或拟诊遗传性疾病的患者及其家系成员,根据遗传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手段检查被检个体相关基因的异常,确定隐形携带者状态及在症状出现前的疾病易感性等,从而达到临床确诊的目的。因此,基因诊断迅速在临床诊断领域特别在遗传病研究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目前的基因诊断方法主要有核酸分子杂交、聚合酶链反应及相关技术、DNA序列测定、DNA芯片、连锁分析等。 2单基因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单个基因异常导致且以孟德尔方式遗传的疾病,是我国常见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较为常见且研究较多的有血友病、苯丙酮尿症(PKU)、肝豆状核变性、地中海贫血等等。除部分单基因遗传病可通过手术加以矫正外,绝大部分遗传病是致死、致残、致畸性疾病,且目前均无法治疗,进行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是避免致死、致残、致畸性疾病胎儿出生的重要手段。 3基因诊断的应用 3.1在B型血友病中的应用 血友病B(hemophilia B)是因凝血因子Ⅸ(FlX)基因缺陷引起的x-连锁隐性遗传出血性疾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约为1/30000,散发率可达患者总数的30%-50%[1]由于目前还不能根治,对于携带者和高危胎儿进行基因诊断非常必要。血友病B基因缺陷类型十分繁多,基因缺陷包括缺失、插入和点突变,其中80%左右为单个碱基突变[2]。目前已发现的突变位点中,除了导致氨基酸序列改变的突变外,还发现不少的CpG区、剪切位点的突变[3]。常用于血友病B连锁分析的方法有限制性片段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FLP)

第三讲 基因突变与单基因病(参考答案)

第三讲基因突变与单基因病-13级临床1-10班、麻 醉班 考试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 1 基因突变致病的可能机制是() 所编码蛋白质的结构改变,导致其功能增强所编码蛋白质的结构改变,导致其功能减弱所编码蛋白质的结构虽不变,但其表达量过多所编码蛋白质的结构虽不变,但其表达量过少以上都包括 2 点突变可引起( ) mRNA降解 DNA复制停顿阅读框架移动氨基酸置换氨基酸缺失 3 属于颠换的碱基替换为() G和T A和G T和C C和U T和U 4 属于转换的碱基替换为() A和C A和T T和C G和T G和C 5 不改变氨基酸编码的基因突变为() 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终止密码突变移码突变 6 导致脆性X综合征的是哪一种突变类型( ) 移码突变碱基替换后发生错义突变动态突变碱基替换后发生无义突变碱基替换后发生终止密码突变 7 某基因表达后,合成了一条比正常基因产物短的多肽链,该基因突变为( )

移码突变动态突变错义突变终止密码突变无义突变 8 下列哪种突变可导致肽链氨基酸序列由“Ala-Gly-Val-Leu-Pro-Cys”为 “Ala-Val-Val-Leu-Pro- Cys”() 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移码突变整码突变 9 终止密码突变会引起() 肽链缩短肽链延长编码的氨基酸不变编码的氨基酸性质改变都不对 10 关于基因突变说法正确的是() 由点突变引起的错义突变能够使蛋白质序列变短产生同义突变的原因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插入或者缺失碱基必定改变开放阅读框嘌呤和嘧啶互相替代的点突变称为转换结构基因的突变导致蛋白质表达量改变 11 由脱氧三核苷酸串联重复扩增而引起疾病的突变为() 移码突变动态突变片段突变转换颠换 12 下列哪种突变可导致肽链氨基酸序列由“Ala-Gly-Val-Leu-Pro-Cys”为 “Ala-Val-Gly-Val-Leu-Pro- Cys”() 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终止密码子突变移码突变整码突变 13 下列哪种突变可引起移码突变( ) 转换和颠换颠换点突变缺失1-2个碱基插入3个核苷酸 14 错配联会和不等交换常引起() 错义突变中性突变移码突变整码突变大段核酸缺失或重复 15 下列哪一种数量的碱基插入会导致基因的移码突变()

基因诊断在遗传病检测中应用

基因诊断在遗传病监测中的应用 目前发现人类遗传性疾病有3 000多种,如果仅依靠以往的染色体分析技术或对基因产物与代谢物的测定,我们只能对其中为数极少的一部分疾病在发病前或产前进行诊断。因为许多基因的表达有时相性和组织特异性(如有些基因在胎儿早期并不表达、苯丙氨酸羟化酶只在肝组织中表达)。用常规的方法采集的胎儿标本或其他人体材料,常常不能测出这些基因的产物或代谢产物。 然而,作为构成机体基本单位的细胞,无论其来自何种器官或组织,它们的基因组成却是完全一致的;虽然在某些特异化的组织细胞中某些基因并不表达,但那些基因的突变却存在于一切细胞之中。如果采用基因分析的方法进行监测,在个体发育的任何阶段,以任何一种有核细胞为检材,基因的缺陷都能被监测出来。 这就是近十几年来飞速发展的重组DNA技术给遗传病的早期(症状前和出生前)诊断带来的福音。重组DNA 技术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人类遗传病分子病理学的知识,而且同时也提供了从DNA水平对遗传病进行基因诊断的手段。自从1978年发现第一个限制酶切位点多态性并应用于遗传病(镰形细胞贫血)的基因诊断以后,能够进行基因诊断的病种不断增加,方法和途径越来越多。 一、基因突变的类型 造成基因突变的原因很多,有自发的也有外界理化因素的影响。从DNA序列改变的角度来看,不外乎单核苷酸的取代和DNA片段的插入或缺失两大类型。所产生的后果取决于突变发生的位置和性质,只要影响了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导致遗传性疾病。归纳起来如表1所示 表1 基因突变及效应一览表 DNA序列的改变突变发生的部位mRNA水平的表现基因产物的改变举例 1.大片段缺失或插入 整个基因缺如缺如α地中海盆血 基因片段异常功能缺陷DMD、BMD 2.少数核苷酸的缺失或插入 外显子与内含子接界拼接异常缺如 3的整数倍外显子缩短或延长异常(氨基酸缺失或插入)Hb Leiden 非3的整数倍外显子缩短或延长异常(移码突变)β地中海盆血 3.单核苷酸取代 启动子减少减少β地中海盆血 剪接信号剪接异常缺如β地中海盆血 PolyA信号不稳定减少β地中海盆血 密码子中性突变正常 密码子错义突变氨基酸取代异常血红蛋白 密码子或内含子剪接异常缺如或移码突变β地中海盆血 密码子无义突变肽链提前终止β地中海盆血 终止密码肽链延长,量减少Hb Canstant spring 起始密码β地中海盆血缺如β地中海盆血 二、遗传病基因诊断的途径 在了解了基因突变的各种类型之后,对应用何种方法来诊断它们便很容易理解了。例如某种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缺失造成的,可通过监测受检者是否缺失该基因来直接判断其基因型。如果某遗传病是核苷酸取代造成的点突变,便可以通过监测该突变的方法(ASO探针或酶切位点监测)来进行诊断。如果致病突变或病

血友病B的基因治疗

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10-15分享 血友病B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病,因编码基因的改变而导致凝血因子Ⅸ(F Ⅸ)的缺乏。在男性中发病率约为1/25 000 ,依据血浆FⅨ活性(FⅨ∶C)分为重型(F Ⅸ∶C<1%)、中间型(F Ⅸ∶C 1%~5%)和轻型(F Ⅸ∶C >5% ,≤40%)。 目前该病主要治疗手段为替代治疗(输注血浆提取物或重组FⅨ制剂),但反复输注外源性FⅨ可引起FⅨ抑制物形成、血制品输注相关疾病且医疗费用昂贵。 基因治疗则为血友病的长期缓解乃至治愈带来了希望。靶组织或细胞选择范围广泛、F Ⅸ基因片段小、低水平表达即可明显改善出血、具有良好的动物模型等优势,使得血友病B 成为基因治疗领域进展最为迅速的疾病之一。 一.载体系统 1.腺相关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AAV)是目前血友病B基因治疗最有前景的载体。AAV是一种可感染人细胞、具有天然复制缺陷的单链DNA 病毒,与已知人类疾病无关。AAV较之其他病毒载体具有免疫原性弱、转染效率高、可转染非分裂细胞、表达稳定且持续时间长等优点,缺点为容量小、基因表达滞后。 AAV包括AAV1、2、5、6、7、8、9 等多种血清型。AAV2 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血清型,可有效转染多种细胞,但人类是AAV2的天然宿主,人群中AAV2血清抗体阳性者较为常见。其他几种血清型则有不同的转染趋向性:AAV1具有明显的骨骼肌趋向性,AAV6具有心肌趋向性,AAV8具有明显的肝趋向性。针对不同的靶组织可以考虑选择趋向性不同的AAV。 总体而言,AAV7、8、9 产生的免疫反应较AAV1、2、5 轻。Wang 等分别应用AAV1、2、5、7、8、9 对FⅨ基因敲除小鼠和患血友病B犬进行基因治疗,然后对血浆中FⅨ∶C、抗FⅨ特异性IgG1 和IFN-γ进行检测,以比较其转染效率和免疫反应。 结果显示以肌肉组织作为靶组织时,AAV7、8、9 转染效率高于AAV1、2、5,未发现针对导入的FⅨ基因的B细胞反应,针对病毒衣壳蛋白的T细胞反应程度亦较弱。自身互补AAV 载体(self-complementaryAAV, scAAV)的发明则弥补了传统单链AAV 载体(singlestrandedAAV, ssAAV)表达滞后的缺点。 ssAAV表达滞后的原因在于其进入靶细胞并脱壳后,首先要合成互补DNA链才能进一步表达。scAAV则是将载体基因设计成1 个单链反向重复序列,当载体进入靶细胞后即可折叠形成1 条互补双链,从而绕开影响基因表达速度的步骤。

血友病发病机理及研究

血友病的发病机制及检测治疗 血友病最早在欧洲王室内发现,曾被称作贵族病。现如今我国的发病人数约8~10万。这种病的发病机理到底是什么,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呢? 血友病是由于遗传性凝血因子VIII(FVIII)和IX(FIX)基因缺陷,造成血浆FVIII和FIX含量不足或功能缺陷,引起的一组终生出血的凝血障碍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FVIII 缺乏)和血友病B(FIX缺乏),属X性联隐性遗传性疾病。 FVIII基因定位于Xq28,全长186kb,由26个外显子和25个内含子组成。已发现约300多种基因突变,基因型与表型密切相关。点突变,小的基因缺失引起轻度FVIII缺乏。终止密码子,大的基因缺失,插入,移位,无义突变往往引起严重的FVIII缺乏和临床表型。已证实FVIII 22内含子倒位突变引起FVIII严重缺乏是45%的重型血友病A的分子发病机制。最近在1%的重型血友病A中还发现FVIII内含子1倒位突变。 控制因子Ⅷ凝血成分合成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即,如患病男性(基因型:XbY)与正常女性(基因型:XBXB)婚配,子女中男性(基因型:XBY)均正常,女性(基因型:XBXb)为携带者;正常男性(基因型:XBY)与携带者女性(基因型;XBXb)婚配,子女中男性(基因型:XBY或XbY,其中XbY型为患者)半数为患者,女性(基因型:XBXB或XBXb,其中XBXb型为携带者)半数为携带者;患者男性(基因型:XbY)与携带者女性(基因型:XBXb)婚配,所生男孩(基因型:XBY或XbY,其中XbY型为血友病)半数有血友病,所生女孩(基因型:XBXb或XbXb,其中XbXb型为血友病,XBXb型为携带者)半数为血友病,半数为携带者。约30%无家族史,其发病可能因基因突变所致。 血友病症状 在我国,血友病的社会人群发病率为5~10/10万,婴儿发生率约1/5000。典型血友病患者常自幼年发病、自发或轻度外伤后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不能自发停止;从而在外伤、手术时常出血不止,严重者在较剧烈活动后也可自发性出血,特别是出血关节、肌肉等出血,导致严重的关节肿胀及肌肉缺血坏死,长期发作可以影响骨关节的生长发育,导致关节畸形及肌肉萎缩,以致四肢(主要为下肢)活动困难,严重者不能行走。 血友病的出血特点为: (1)出血不止:多为轻度外伤、小手术后;(2)与生俱来,伴随终身;(3)常表现为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考纲导引】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考情分析】 1.基因重组的类型、发生的时间、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区别等都是 不容易掌握的知识,在复习时采用对比的方式,能够化难为易 2.从近几年新课改生物试题看,知识点分布主要集中在基因突变的产生、结果分析与特点的 理解上 3.在命题角度上都与生产生活实际及当前热点密切相关,另外从实验探究与设计的角度考查 考生探究能力的试题也非常多 【基础自测】 (三)基因与性状 ①基因通过控制控制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②基因通过控制控制过程,从而影响生物 性状,如白化病 ③生物的性状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因突变:概念——指基因的改变,包括的、或原因——根本原因是过程中发生差错 特征①性:在各种生物都可以发生 基因突变②性:自然状况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 ③性:一种基因突变产生的基因可以再突变为该基因 ④性:一个基因经过突变可以产生不同的等位基因 ⑤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和中 发生时期:基因突变发生在基因时 基因重组种类 可遗传的变异 【要点透析】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数量变异(整倍性)多倍体单倍体 发生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分裂间期细胞分裂期某些生物进行单性生殖时 产生机理非同源染色体上 非等位基因的自 DNA上发生碱基对的 增添、缺失、改变, 由于细胞分裂受阻, 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 直接由生物的配 子,如未受精卵细

由组合;交叉互换从而引起DNA碱基序 列即遗传信息的改 变倍的增加胞、花粉粒发育而 来,使染色体组数 成倍减少 是否有新基因产生没有产生新基因, 但产生了新的基 因组合类型 产生了新基因 没有产生新基因,但 增加了某一基因的数 量 没有产生新基因 在生物进化中地位对生物进化有一 定意义 生物变异的主要来 源,提供生物进化的 原始材料 对生物进化有一定意 义 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不大 实践应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 例1自然界中,一种生物某一基因及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1 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2 精氨酸亮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脯氨酸 突变基因3 精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酪氨酸丙氨酸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确定这3种突变基因DNA分子的改变是: A.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C.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察基因突变的类型 指点迷津要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当DNA分子的碱基对增添或缺失时,会使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从增添或缺失处到最后都发生改变,进而使基因所决定的氨基酸顺序从此处开始都改变;而当DNA分子的个别碱基对替换时,只会影响一个氨基酸的种类(种类可能变,也可能不变),其他的氨基酸则不会改变。据此,分析上述三个突变基因所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可知:突变基因1和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参考答案 A 例2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 B、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C、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 D、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变异的知识。 指点迷津生物的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是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但由于一种氨基酸可由几种遗传密码与它对应,故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突变一般是不会遗传给后代。应用重组DNA技术,改造的基因,也属于基因重组。有些生物染色体变异时,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产生的后代就形成了多倍体。

血友病

血友病 来源:日期:2011-6-17 一、概述 血友病是一组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以致出血性疾病。先天性因子Ⅷ缺乏为典型的性联隐性遗传,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控制因子Ⅷ凝血成分合成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患病男性与正常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均正常,女性为传递者;正常男性与传递者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半数为患者,女性半数为传递者;患者男性与传递者女性婚配,所生男孩半数有血友病,所生女孩半数为血友病,半数为传递者。约30%无家族史,其发病可能因基因突变所致。 凝血因子Ⅸ缺乏的遗传方式与血友病甲相同,但女性传递者中,因子Ⅸ水平较低,有出血倾向。因子X1缺乏,均导致血液凝血活酶形成发生障碍,凝血酶原不能转变为凝血酶,纤维蛋白原也不能转变为纤维蛋白而易发生出血。 二、临床表现 1.症状:主要为出血。多为自发性或轻度外伤后出血不止。常表现为软组织或深部肌肉血肿。负重关节如膝、踝关节等出血较为突出。重症者可发生呕血、咯血。创伤后出血也是血友病的主要表现,即使拔牙、肌内注射都可导致持久的出血或渗血,可历时数天甚至数周。由于骨膜下或肌腱、筋膜下出血形成血友病血囊肿的发生率很低,常见部位为骨盆和大腿。消化道出血、血尿也较为常见。颅内出血及硬脊膜下血肿不常见,多发生于外伤后,病死率高。血友病A出血程度与因子缺乏程度相关,一般分为轻、中、重3型。血友病B重型患者的比例较血友病A 少,因此临床出血表现较轻,但部分携带者FⅨ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可有出血表现。 ⑴重型病例:血浆中Ⅷ因子活性<2%,常在2岁以前就有严重出血,甚至结扎脐带时出血不止。 ⑵中间型:Ⅷ因子活性为2%~5%,起病在童年时期以后,以皮下及肌肉出血居多,亦有关节腔出血,但反复次数较少。

高三生物总复习 第24讲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案

高三生物总复习第24讲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案 教学案 【考纲要求】 【考点分析】 【考点预测】 本考点是现实生活与实践生产比较密切的问题,所以也是考察的重点问题,主要考察的是基因突变的类型以及基因重组的时间关系,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另外一个重要的考点就是育种问题,主要是以大题或者是实验设计的试题出现。 【知识梳理】 一、基因突变 1、概念 2、方式 3、原因 (1)内因

(2)外因 ①物理因素 ②化学因素 ③生物因素 4、基因突变的特点 ①普遍性 ②随机性 ③低频性 ④不定向性 二、基因重组 1、概念 2、发生时期 3、形式 【重点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形式比较 1.基因突变的类型 根据基因结构的改变方式不同,可将基因突变分为四种类型: (1)点突变:由某位点一对碱基改变造成的。其包括两种形式:转换和颠换。点突变的不同效应为:①同义突变;②错义突变;③无义突变;④终止密码突变。 (2)移码突变:某位点增添或减少1~2对碱基造成的。 (3)缺失突变:基因内部缺失某个DNA小段造成的。 (4)插入突变:基因内部增添一小段外源DNA造成的。 2.突变体的表型特性 突变对表型的最明显的效应,可分为: (1)形态突变。 (2)生化突变。 (3)致死突变。 (4)条件致死突变。 3.突变发生的时期 突变可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发生。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通过有性生殖必然引起后

代遗传变化;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可引起某些体细胞遗传结构上的改变。突变发生的时期越迟,则生物表现出突变性状的部分越少。 4.基因突变的原因 基因突变是基因在诱变因素作用下,内部分子结构改变的结果。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可以概括如下表所示: 5.基因突变的特征 (1)普遍性。 (2)随机性。 (3)稀有性。 (4)多方向性:一个基因可突变为一系列异质性的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但每一个基因突变的方向不是漫无限制的,如毛色基因,突变一般在色素的范围内。 (5)可逆性。 (6)多害少利性:但有害的突变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 6.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比较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本质基因结构改变,产生新的基因, 出现新的性状基因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凝血因子是人体内一组具有引起血液凝固、具有止血功能的生物活性蛋白,主要的凝血因子有十三种,常用罗马数字表示为:I、II….XIII(即凝血因子一、二…至十三)。如果血液中缺乏某一种凝血因子,血液就不容易凝固,从而引起出血性疾病。 疾病分类 血友病依其缺乏凝血因子种类之不同,可分为:(1). 甲型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八(即Ⅷ)缺乏引起,亦称作血友病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血友病,约占血友病人数的80%-85%,在某些高发地区甚至更高。(2). 乙型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九(即IX)缺乏引起,亦称作血友病B,临床较甲型血友病少见,约占血友病人数的15%左右。(3). 丙型血友病:缺乏凝血因子十一(即Ⅺ缺乏,国外又称作Rosenthal综合征)。Ⅺ缺乏症在我国极为少见。(4).获得性血友病(即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常由于自身因素导致某些凝血因子水平下降,或活性降低,如获得性凝血因子八(Ⅷ)缺乏症,常由于自身产生Ⅷ因子抗体,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获得性血友病(甲型血友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血友病A、B均属于性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而丙型血友病(遗传性Ⅺ缺乏症)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在我国多数为甲型血友病为主,致病基因位于女性X 染色体上,也就是女性携带基因,导致下一代男性发病,而下一代女性均为正常人。所以,血友病患者常有家族史,常见的遗传模式是:女性从上一代获得发病基因(携带者,不发病),然后遗传给下一代男性,也称“隔代遗传”。 临床表现 典型血友病患者常自幼年发病、自发或轻度外伤后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不能自发停止;从而在外伤、手术时常出血不止,严重者在较剧烈活动后也可自发性出血,特别是出血关节、肌肉等出血,导致严重的关节肿胀及肌肉缺血坏死,长期发作可以影响骨关节的生长发育,导致关节畸形及肌肉萎缩,以致四肢(主要为下肢)活动困难,严重者不能行走。血友病的出血特点为:(1)出血不止:多为轻度外伤、小手术后;(2)与生俱来,伴随终身;(3)常表现为软组织或深部肌肉内血肿;(4)负重关节膝、踝关节等反复出血甚为突出,最终可致关节畸形,可伴骨质疏松、关节骨化及相应肌肉萎缩(血友病关节)。(5)出血的轻重与血发病类型及相关因子缺乏程度有关。以甲型血友病为例,根据血浆Ⅷ的活性(即Ⅷ凝血活性,正常人为100%),可将甲型血友病分为4型,见下表:甲型血友病严重程度分型 分型Ⅷ活性(%) 临床出血特点 重型<1 关节、肌肉、深部组织出血,关节畸形,假肿瘤;可有咯血,呕血,颅内出血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 1.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中均可发生突变,即体细胞和性细胞均能发生突变。 2.性细胞的突变率高于体细胞:性细胞在减数分裂末期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敏感性较大;性细胞发生的突变可以通过受精过程直接传递给后代。 3.突变后的体细胞常竞争不过正常细胞,会受到抑制或最终消失 需及时与母体分离 无性繁殖 经有性繁殖传递给后代。 许多植物的“芽变”就是体细胞突变的结果:发现性状优良的芽变 及时扦插、压条、嫁接或组织培养 繁殖和保留。 芽变在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意义,不少果树新品种就是由芽变选育成功的,如:温州密桔 温州早桔。 但芽变一般只涉及某一性状,很少同时涉及很多性状。 4.基因突变通常独立发生:某一基因位点的一个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时,不影响另一个等位基因,即等位基因中两个基因不会同时发生突变(AA,aa)。 三、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㈠、突变的重演性和可逆性: 1.重演性:同一生物不同个体间可以多次发生同样的突变。 2.可逆性:显性基因A通过正突变(u) 形成的隐性基因a 又可经过反突变 (v) 又形成显性基因A。 3.多方向性: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定,可多方向发生: 如A

a,可以A a1、a2、a3、…都是隐性。 a1,a2,a3,… 对A来说都是对性关系,但其之间的生理功能与性状表现各不相同。 4.复等位基因:指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各个等位基因的总体。 复等位基因并不存在于同一个体中(同源多倍体除外),而是存在于同一生物群内。如人类血型ABO系统。 复等位基因的出现 增加生物多样性 提高生物的适应性 提供育种工作更丰富的资源 使人们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了解基因内部结构。 1.突变的有害性: 多数突变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往往是有害的。 某一基因发生突变 长期自然选择进化形成的平衡关系就会被打破或削弱 进而打乱代谢关系 引起程度不同的有害后果 一般表现为生育反常或导致死亡。 2.致死突变:即导致个体死亡的突变。 致死基因(lethal alleles):指可以导致个体死亡的基因,包括隐性致死基因(recessive lethal alleles)和显性致死基因(dominant lethal alleles)。 1).植物:最常见的为隐性白化突变。 (2).动物: ①. 纯合显性致死(小鼠毛色遗传):黑色 黄色,但无黄色纯合体。 ②.杂合显性致死突变:显性致死突变在杂合状态时即可死亡。不会产生纯合体。

基因治疗血友病指南

血友病的基因治疗概述 血友病分为遗传性血友病和获得性血友病。前者是一组先天性单基因遗传性凝血因子Ⅷ(FⅧ)、IX(FIX)或者Ⅺ(FⅪ)缺乏而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而后者一般同时缺乏2种或者多种凝血因子,常继发于肝炎、肝硬化、肝癌转移等肝脏疾病,某些血液病(如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尿毒症等。我们主要就就遗传性血友病(简称血友病)的基因治疗作一综述。 1血友病的机理及传统治疗方法 血友病特点为早年发病,轻微外伤或小手术后的持续反复甚至自发出血,多有家族史并多发于男性。根据凝血因子所缺乏的种类可以分为血友病A(FⅧ缺乏)、血友病B(FIX缺乏)和血友病C(FⅪ缺乏),血友病A约占血友病的85%,血友病C在临床上比较罕见,血友病A、B均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而血友病C则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血友病的基础研究(包括血友病相关凝血因子的SNP、STS、STR等多态性位点)已经比较成熟,其基因突变有着高度的异质性,包括基因缺失、异常基因片段的插入、基因片段的重排和点突变等。对于小片段的缺失、插入和点突变来说,血友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该突变所在结构域的功能,但也有极少数血友病患者编码区及其旁侧序列并未发生突变。在FⅧ等凝血因子的转运过程中,许多蛋白质也参与其活性、非活性形式转换的调控,编码这些蛋白质基因的突变也会引起血友病样症状的出现。 随着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得到越来越好的诊治,以前被人们认为发病率较低的血友病,因其严重威胁着血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血友病的传统疗法主要有替代疗法(对症补充血浆制剂和凝血因子浓缩制剂)、重组凝血因子疗法[3]和预防疗法等。替代疗法中患者会产生相应凝血因子的抑制物而抵消 3O%甚至更多的凝血因子活性,且存在传播病毒的危险。针对传统的浓缩或高纯凝血因子所产生的抑制物,临床上有采用猪FⅧ浓缩制剂来解决,因为猪FⅧ与抑制物的亲和力比人FⅧ要高的多;另外,绕过内源性凝血途径利用FⅧ旁路制剂(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和激活的凝血酶原复合物(APCC))也可以促凝;目前有

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区别

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区别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或者顺序的改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的替换、增添、缺失。 .易位和交叉互换的区别 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指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外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细胞分裂图的染色体组数判断 (1)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有 4 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有 2 条染色体,每个染色体组有 2 条染色体,该细胞中有 2 个染色体组。 (2)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有 2 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有 2 条染色体,每个染色体组有 2 条染色体,该细胞中有 1 个染色体组。 (3)③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有 4 条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有 2 条染色体,每个染色体组有 2 条染色体,该细胞中有 2 个染色体组。 (4)④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 8 条,每个染色体组 2 条染色体,该细胞中有 4 个染色体组。 【说明】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染色体组数目加倍。 无子西瓜和无子番茄的原理不同: 无子番茄是用一定浓度人工合成的生长素来处理没有授粉的花蕾; 无子西瓜是由于三倍体植株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因而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

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比较 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比较

比较三种可遗传变异

【易错易混】 ①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染色体变异属于亚细胞水平的变化。 ③DNA 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DNA 分子上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不同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①病毒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 ②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 ③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无性生殖——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有性生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之重要概念

第一节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苟波红) 一、重要概念子概念 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 做基因突变。 例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1基因突变的原因 物理因素:X射线,紫外线,其他辐射等 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 生物因素:某些病毒 DNA自身因素:DNA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 1、2基因突变的特点 1、2、1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 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1、2、2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1、2、2、1、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 任何时期; 1、2、2、2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 1、2、2、3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1、2、3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1、3基因突变的意义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在重新组合。 基因重组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与前后内容联系 前: 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其中的关于基因的概念能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基因; 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我认为主要对于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发生的空间关系有一定帮助; 必修二第二章基因的本质,是必修二第三章的内容,进一步说明了基因的本质,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对基因加深理解。 后: 学习完这节课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类遗传病发生的原因,还有第六章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的联系是可以使学生理解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的原理,另外学习本节课内容也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第七章的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因为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一、定义 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可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两种。前者为凝血因子Ⅷ(FⅧ)质或量的异常所致,后者系F Ⅸ质或量的异常所致。 二、血友病的流行病学 在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1/5 000,血友病B的发病率约为1/25 000;血友病A占血友病患者80%~85%,血友病B占15%~20%。而女性血友病患者极其罕见。 三、临床表现 1.血友病A和血友病B的临床表现相同,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和深部组织出血,也可有胃肠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出血以及拔牙后出血不止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假肿瘤等,严重者可以危及生命。 2.外伤或手术后延迟性出血是本病的特点。 3.轻型患者一般很少出血,只有在损伤或手术后才发生出血;重型患者则自幼即有出血,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出血;中间型患者出血的严重程度介于轻型和重型之间。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出血时间等正常;血块回缩试验正常,纤维蛋白原定量正常。

2.重型血友病患者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轻型血友病患者APTT仅轻度延长或为正常高限。 3.简易凝血活酶生成纠正试验(仅限基层单位使用)可用于初步鉴别血友病的类型,血友病A能被吸附血浆纠正,不能被正常血清纠正;血友病B能被正常血清纠正,但不能被吸附血浆纠正。 4.确诊试验:要确诊血友病则有赖于FⅧ∶C、FⅨ∶C以及vWF∶Ag 的测定。血友病A患者FⅧ∶C减低或极低,vWF∶Ag正常,FⅧ∶C/vWF∶Ag比值明显降低。血友病B患者FⅨ∶C减低或缺乏。 5.抑制物检测:若发生患者治疗效果不如既往,应该考虑患者可能产生了抑制物,应进行凝血因子抑制物滴度测定。抑制物的滴度(以FⅧ为例):不同稀释度的患者血浆与正常血浆等量混合,孵育2 h,测定残余FⅧ活性。能使正常血浆FⅧ活性减少50%时,则定义为FⅧ抑制物的含量为1个Bethesda单位(BU),此时患者血浆稀释度的倒数即为抑制物滴度,以BU /ml血浆表示。2001年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规定以5 BU为界:若抑制物滴度>5 BU,则为高滴度抑制物;若抑制物滴度≤5 BU,则为低滴度抑制物。基层单位可以进行凝血因子抑制物筛选,即APTT纠正试验(正常血浆和患者血浆按1∶1混合后再测定APTT,不能纠正至正常应考虑为可能存在抑制物)。 6.分型:根据FⅧ或FⅨ的活性水平可将血友病分为3型(表1)。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知识讲解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编稿:闫敏敏审稿:宋辰霞 【学习目标】 1、概述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原因。 2、举例说明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意义。 3、比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要点梳理】 要点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1.生物变异有两种类型: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 2.两种变异的区别: 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 发生变异的条件遗传物质的改变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物质没有改变遗传物质是否变化发生变化不发生变化 一般在当代表现出来,不能遗传给后代特点可以在当代,也可以在后代中出现,变 异一旦发生,就有可能遗传给后代 3.变异类型之间的关系: 要点诠释: (1)病毒的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 (2)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 (3)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①进行无性生殖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②进行有性生殖时——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要点二、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症状:细胞呈镰刀状,运输氧的能力降低,易破裂溶血造成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2)直接原因: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分子一个氨基酸(β链的第6位氨基酸)发生改变引起的,由正常的谷氨酸变成了不正常的缬氨酸。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分析研究 要点诠释: 突变的原因:基因中碱基对的改变 2.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因 (1)概念: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DNA 分子复制过程中,即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由于这是稳定的双螺旋结构解旋形成单链DNA ,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改变 缺失 增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