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点亮高考》物理系列教案:5.1《冲量 动量 动量定理》

《点亮高考》物理系列教案:5.1《冲量 动量 动量定理》

《点亮高考》物理系列教案:5.1《冲量 动量 动量定理》
《点亮高考》物理系列教案:5.1《冲量 动量 动量定理》

第五章 动 量

一、考纲要求

碰撞与动量守恒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Ⅱ Ⅰ 只限于一维 二、知识网络

第1讲 冲量 动量 动量定理

★一、考情直播

1.考纲解读

2.考点整合

考点一 动量的概念

(1)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公式:p =mv

(2)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个状态量,它与时刻相对应.

(3)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相同.

(4)动量的相对性:由于物体的速度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所以物体的动量也与参考系选取有关,因而动量具有相对性.题中没有特别说明的,一般取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5)动量的变化:0p p p t -=?.由于动量为矢量,则求解动量的变化时,其运算遵循平

行四边形定则.

A 、若初末动量在同一直线上,则在选定正方向的前提下,可化矢量运算为代数运算.

B 、若初末动量不在同一直线上,则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6)动量与动能的关系:k mE P 2 ,注意动量是矢量,动能是标量,动量改变,动能不一定改变,但动能改变动量是一定要变的.

【例1】如图6-1-1一个质量是0.2kg 的钢球,以2m/s 的速度射到坚硬的大理石板上,立即反弹,速度大小仍为2m/s ,求出钢球动量变化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取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碰撞前钢球的速度v =2m/s ,

碰撞前钢球的动量为p =mv =0.2×2kg ·m/s=0.4kg ·m/s .

碰撞后钢球的速度为v ′= -2m/s ,

碰撞后钢球的动量为p ′=mv ′=-0.2×2kg ·m/s=-0.4kg ·m/s .

碰撞前后钢球动量的变化为:Δp =p ˊ-p =-0.4kg ·m/s-0.4 kg ·m/s=-0.8 kg ·m/s 且动量变化的方向向左.

【规律总结】动量是一个矢量,动量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所以只要物体的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动量就一定发生变化.例如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动量是恒量,而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速度方向不断在改变,即使其动量大小不变,但因其方向不断改变,所以其动量是一变量.

考点二 冲量的概念

(1)定义: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冲量:I =Ft

(2)冲量是描述力的时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它与时间相对应.

(3)冲量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不能说和力的方向相同).如果力的方向在作用时间内保持不变,那么冲量的方向就和力的方向相同.如果力的方向在不断变化,如绳子拉物体做圆周运动,则绳的拉力在时间t 内的冲量,就不能说是力的方向就是冲量的方向.对于方向不断变化的力的冲量,其方向可以通过动量变化的方向间接得出.

(4)高中阶段只要求会用I=Ft 计算恒力的冲量.对于变力的冲量,高中阶段只能利用动量定理通过物体的动量变化来求.

(5)要注意的是:冲量和功不同.恒力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不作功,但一定有冲量.特别是力作用在静止的物体上也有冲量.

【例2】恒力F 作用在质量为m 的物体上,如图6-1-2所示,由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较大,没有被拉动,则经时间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拉力F 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零

B .拉力F 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Ft

C .拉力F 对物体的冲量大小是Ft cos θ

D .合力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零

【解析】按照冲量的定义,物体受到恒力F 作用,其冲量为Ft ,物体因为静止,合外力为0,所以合力冲量为0.

图6-1-2

【易错提示】力对物体有冲量作用必须具备力和该力作用下的时间两个条件.只要有力并且作用一段时间,那么该力对物体就有冲量作用,所以冲量是过程量.需要注意的是冲量和功不同.恒力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不作功,但一定有冲量.特别是力作用在静止的物体上也有冲量.

考点三 动量定理

(1)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既I =Δp

(2)动量定理的理解 ①动量定理表明冲量是使物体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冲量是物

体动量变化的量度.这里所说的冲量必须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或者说是物体所受各外力冲量的矢量和).

②动量定理给出了冲量(过程量)和动量变化(状态量)间的互求关系. ③现代物理学把力定义为物体动量的变化率:t

P F ??=(牛顿第二定律的动量形式). ④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是矢量式.在一维的情况下,各个矢量必须以同一个规定的方向为正. 遇到涉及力、时间和速度变化的问题时.运用动量定理解答往往比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规律求解简便.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思路和一般步骤为:

(l)明确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3)选取正方向,确定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始末两状态的动量;

(4)依据动量定理列方程、求解.

【例3】 一粒钢珠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然后陷人泥潭中.若把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为过程Ⅰ,进人泥潭直到停止的过程称为过程Ⅱ, 则( )

A 、过程I 中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冲量

B 、过程Ⅱ中阻力的冲量的大小等于过程I 中重力的冲量的大小

C 、I 、Ⅱ两个过程中合外力的总冲量等于零

D 、过程Ⅱ中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零

【解析】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在过程I 中,钢珠从静止状态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小球所受的合外力即为重力,因此钢珠的动量的改变量等于重力的 冲量,选项A 正确;过程I 中阻力的冲量的大小等于过程I 中重力的冲量的大小与过程Ⅱ中重力的冲量的大小之和,显然B 选项不对;在I 、Ⅱ两个过程中,钢珠动量的改变量各不为零.且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从整体看,钢珠动量的改变量为零,故合外力的总冲量等于零,故C 选项正确,D 选项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C .

【规律总结】这种题本身并不难,也不复杂,但一定要认真审题.要根据题意所要求的冲量将各个外力灵活组合.若本题目给出小球自由下落的高度,可先把高度转换成时间后再用动量定理.当t 1>> t 2时,F >>mg .

(3)简解多过程问题.

【例4】一个质量为m=2kg 的物体,在F 1=8N 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 面运动了t 1=5s ,然后推力减小为F 2=5N ,方向不变,物体又运动了t 2=4s 后撤去外力,物体再经 过t 3=6s 停下来.试求物体在水平面上所受的摩擦力.

【解析】:规定推力的方向为正方向,在物体运动的整个过程中,物体的初动量P 1=0, 末动量P 2=O .据动量定理有: 0)((3212211=++-+t t t f t F t F

即:0)645(4558=++-?+?f ,解得 N f 4=

【规律总结】由例4可知,合理选取研究过程,能简化解题步骤,提高解题速度.本题也可以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同学们可比较这两种求解方法的简繁情况.

(4)求解平均力问题

【例5】质量是60kg 的建筑工人,不慎从高空跌下,由于弹性安全带的保护作用,最后使人悬挂在空中.已知弹性安全带缓冲时间为1.2s ,安全带伸直后长5m ,求安全带所受的

平均作用力.( g= 10m /s 2)

【解析】人下落为自由落体运动,下落到底端时的速度为:gh V 220= s m gh V /1020==∴

取人为研究对象,在人和安全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受到重力mg 和安全带给的冲力 F ,取F 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 Ft =m V —m V 0 所以N t

mV mg F 11000=+=,(方向竖直向下) 【注意】 动量定理既适用于恒力作用下的问题,也适用于变力作用下的问题.如果是在变力作用下的问题,由动量定理求出的力是在t 时间内的平均值.

(5)求解恒力作用下的曲线运动问题

【例6】如图6-1-3所示,以v o =10m /s 2的初速度与水平方向成300角抛出一个质量m

=2kg 的小球.忽略空气阻力的作用,g 取10m /s 2.求抛出后第2s 末小球速度的大小.

【解析】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变速运动,竖直方向应用动量定理得:F y t=m v y -m v y0

所以mgt=m v y -(-m v 0.sin300),

解得v y =gt-v 0.sin300=15m/s .而v x =v 0.cos300=s m /35 在第2s 未小球的速度大小为:s m v v v y /310220=+=

【注意】在求解曲线运动问题中,一般以动量定理的分量形式建立方程,即:F x t=m v x -m v x0;F y t=m v y -m v y0.

(5)求解流体问题

【例7】某种气体分子束由质量m=5.4X10-26kg 速度V =460m/s 的分子组成,各分子都向

同一方向运动,垂直地打在某平面上后又以原速率反向弹回,如分子束中每立方米的体积内

有n 0=1.5X1020个分子,求被分子束撞击的平面所受到的压强.

【解析】设在△t 时间内射到 S 的某平面上的气体的质量为ΔM ,则: m n tS V M 0.?=? 取ΔM 为研究对象,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平面作用到气体上的压力F 以V 方向规定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F Δt=ΔMV-(-ΔM .V),解得Sm n V F 02

2-=,平面受到的压强P 为: a P m n V S F P 428.32/02===

【注意】处理有关流体(如水、空气、高压燃气等)

撞击物体表面产生冲力(或压强)的

问题,可以说非动量定理莫属.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选好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下选在极短时间△t 内射到物体表面上的流体为研究对象

(6)对系统应用动量定理.

【例8】如图6-1-4所示, 质量为M 的汽车带着质量为m 的拖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加速度a 匀加速前进,当速度为V 0时拖车突然与汽车脱钩,到拖车停下瞬间司机才发现.若汽车的牵引力一直未变,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拖车刚停下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多大?

【解析】以汽车和拖车系统为研究对象,全过程系统受的合外力始终为()a m M +,该过程经历时间为V 0/μg ,末状态拖车的动量为零.全过程对系统用动量定理可得:

()()()()0/0/0

,V Mg

g a m M V V m M MV g V a m M μμμ++=∴+-=?+ 【注意】这种方法只能用在拖车停下之前.因为拖车停下后,系统受的合外力中少了拖车受到的摩擦力,因此合外力大小不再是()a m M +.

★二、高考热点探究

一般而言,高考中对冲量、动量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应用,动量定理的一般应用及对现象的解析

【真题1】(2006?全国理综) 一位质量为m 的运动员从下蹲状态向上起跳,经Δt 时间,身体伸直并刚好离开地面,速度为v .在此过程中,( )

A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2

1mv 2 B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C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2

1mv 2 D .地面对他的冲量为mv -mg Δt ,地面对他做的功为零

【解析】取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由动量定理得:()0-=?-mv t mg F ,即t mg mv t F I ?+=?=,

运动员地面没有离开地面,地面对运动员的弹力做功为零.所以B 选项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冲量和功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冲量和功都是过程量,但决定因素不一样,冲量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而功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

【真题2】(2004?广东) 如图6-1-5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以初速度0v 沿水平方向射出,恰好垂直地射到一倾角为300

的固定斜面上,并立即反方向弹回.已知反弹速度的大小是入射速度大小的

43,求在碰撞中斜面对小球的冲量大小.

图6-1-5

/

【解析】小球在碰撞斜面前做平抛运动.设刚要碰撞斜面时小球速度为v .由题意,v 的方向与竖直线的夹角为30°,且水平分量仍为v 0,如图.由此得v =2v 0 ,碰撞过程中,小球速度由v 变为反向的.4

3v 碰撞时间极短,可不计重力的冲量,由动量定理,斜面对小球的冲量为 mv v m I +=)43( ,

由①、②得 02

7mv I = 【点评】本题考查了考生应用动量定理处理变力的冲量的能力,在应用动量定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矢量性.

【真题3】(2008四川卷)如图6-1-6一倾角为θ=45°的斜面固定于地面,斜面顶端离地面的高度h 0=1m ,斜面底端有一垂直于斜而的固定挡板.在斜面顶端自由释放一质量m =0.09kg 的小物块(视为质点).小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当小物块与挡板碰

撞后,将以原速返回.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在小物块与挡板的前4次碰撞过程中,挡板

给予小物块的总冲量是多少?

【解析】解法一:设小物块从高为h 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为v . 由功能关系得θ

θμsin cos 212h mg mv mgh += ① 以沿斜面向上为动量的正方向.按动量定理,碰撞过程中挡板给小物块的冲量

)(v m mv I --= ②

设碰撞后小物块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则θ

θμsin cos 212h mg h mg mv '+'= ③ 同理,有 θ

θμsin cos 212h mg v m h mg '+'=' ④ )(v m v m I '--'=' ⑤

式中,v’为小物块再次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I’为再次碰撞过程中挡板给小物块的冲量.由①②③④⑤式得kI I =' ⑥

式中 μ

θμθ+-=tan tan k ⑦ 由此可知,小物块前4次与挡板碰撞所获得的冲量成等比级数,首项为 )cot 1(2201θμ-=gh m I ⑧

总冲量为 )1(3214321k k k I I I I I I +++=+++= ⑨

由 )11112k

k k k k n

n --=?+++- ⑩

图6-1-6

得 )cot 1(221104

θμ---=gh m k

k I ⑾ 代入数据得 )63(43.0+=I N·s ⑿

解法二:设小物块从高为h 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小物块受到重力,斜面对它的摩擦力和支持力,小物块向下运动的加速度为a ,依牛顿第二定律得

ma mg mg =-θμθcos sin ①

设小物块与挡板碰撞前的速度为v ,则 θ

sin 22h a v = ② 以沿斜面向上为动量的正方向.按动量定理,碰撞过程中挡板给小物块的冲量为 )(v m mv I --= ③ 由①②③式得)cot 1(221θμ-=gh m I ④

设小物块碰撞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依牛顿第二定律有

a m mg mg '=-θμθcos sin ⑤ 小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大高度为θsin 22

a v h '

=' ⑥ 由②⑤⑥式得 h k h 2=' ⑦

式中 μ

θμθ+-=tan tan k ⑧ 同理,小物块再次与挡板碰撞所获得的冲量)cot 1(22θμ-'='h g m I ⑨

由④⑦⑨式得 kI I =' ⑩

由此可知,小物块前4次与挡板碰撞所获得的冲量成等比级数,首项为 )cot 1(2201θμ-=gh m I ⑾

总冲量为 )1(3214321k k k I I I I I I +++=+++= ⑿

由 )11112k k k k k n

n --=?+++- ⒀

得 )cot 1(221104

θμ---=gh m k

k I ⒁ 代入数据得 )63(43.0+=I N·s ⒂

★三、抢分频道

◇限时基础训练(20分钟)

班级 姓名 成绩

1.篮球运动员接传来的篮球时,通常要先伸出两臂迎接,手接触到球后,两臂随球迅速引至胸前.这样做可以( )

A .减小球对手的冲量

B .减小球的动量变化率

C .减小球的动量变化量

D .减小球的动能变化量

1.【答案】B .这样接球目的是为了通过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篮球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即动量变化率t

P F ??=. 2.玻璃茶杯从同一高度掉下,落在水泥地上易碎,落在海锦垫上不易碎,这是因为茶杯与水泥地撞击过程中( )

A .茶杯动量较大

B .茶杯动量变化较大

C .茶杯所受冲量较大

D .茶杯动量变化率较大

2.【答案】D .玻璃杯从同一高度落下掉在石头作用时间短,动量变化相同,所以作用力

大.

3.质量为m 的钢球自高处落下,以速率v 1碰地,竖直向上弹回,碰撞时间极短,离地的速率为v 2.在碰撞过程中,钢球受到的冲量的方向和大小为( )

A .向下,m(v 1-v 2)

B .向下,m(v 1+v 2)

C .向上,m(v 1-v 2)

D .向上,m(v 1+v 2)

3.【答案】D .钢球落地前瞬间的动量(初动量)为mv 1,方向竖直向下.经地面作用后其动量变为mv 2,方向竖直向上.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据动量变化△P =P '-P 得:△P = mv 2-(- mv 1)= m (v 1+v 2),因地面对钢球的作用力竖直向上,所以其冲量方向也竖直向上.

4.质量为5 kg 的物体,原来以v=5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受到跟运动方向相同的冲量15 N·s 的作用,历时4 s ,物体的动量大小变为( )

A .80 kg·m/s

B .160 kg·m/s

C .40 kg·m/s

D .10 kg·m/s

4.【答案】C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mv v m Ft -'=代入数据可得C.

5.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从开始抛出到落回抛出点所经历的时间是t ,上升的最大高度是H ,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 ,则在时间t 内( )

A .物体受重力的冲量为零

B .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阻力对物体的冲量比下降过程中的冲量小

C .物体动量的增量大于抛出时的动量

D .物体机械能的减小量等于FH

5.【答案】BC .由运动学知,上升的时间大于下降的时间,根据冲量定义Ft I =,可知A 错B 对;取竖直向上为正,物体动量的增量()()mv v v m mv v m p ?'+=--'=?,故C 正确;由于阻力做功等于2FH ,故D 错误.

6.如图6-1-7(甲),物体A 和B 用轻绳相连挂在轻质弹簧下静止不

动,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M ,当连接A 、B 的绳突然断开后,物体A

上升经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v ,这时物体B 下落的速度大小为u ,如

图(乙)所示.在这段时间里,弹簧的弹力对物体A 的冲量( ) A. mv B. m v M u - C. m v M u + D. mv mu +

6.【答案】D .分别以A 、B 为研究对象,由动量定理得

Mu Mgt mv mgt I ==-21,,两物体的运动具有同时性,则21t t =,所以mv mu I +=.

7.如图6-1-8

所示,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在同一高度沿倾角

不同的两个光滑斜面由静止自由滑下,到达斜面底端的过程中,两

个物体具有的相同的物理量是( )

A .重力的冲量

B .合力的冲量

C .刚到达底端时动量的水平分量

D .以上几个量都不同

7.【答案】D .角度不同,所用的时间不同,速度方向不同,到达所以到底端的速度水平分量也不同,动量就不同,重力的冲量也不同,故D正确.

8.质点所受的力F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6-1-9所示,力的方向始终在一直线上.已知t =0时质点的速度为零.在图示t 1、t 2、t 3和t 4各时刻中,哪一时刻质点的速度最大( ) 图6-1-7 图6-1-7

图6-1-8

A .t 1

B .t 2

C .t 3

D .t 4

8.【答案】0~t2阶段,冲量为正,t 2~t 4阶段,冲量为负,由动量定理判断t 2时刻“面积”最大,动量最大,进而得出t 2

时刻速度最大.

9.粗糙水平面上物体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从静止起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 撤去F ,在阻力f 作用下又经3t 停下,则F :f 为( )

A .3:1

B .4:1

C .1:4

D .1;3

8.【答案】B.用全过程法求解即可,04=?-t f Ft ,1:4:=f F ,故B正确.

10.(2001年京、皖、蒙春季高考试题)质量为m =0.10 kg 的小钢球以v 0=10 m/s 的水平速度抛出,下落h =5 m 时撞击一钢板,撞后速度恰好反向,则钢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

=_______.刚要撞击钢板时小球的动量大小为_______.(取g =10 m/s 2)

10.【答案】45°;2kg ·m/s 小球撞击后速度恰好反向,说明撞击前速度与钢板垂直.利用这一结论可求得钢板与水平面的夹角θ=45°,利用平抛运动规律(或机械能守恒定律)可求得小球与钢板撞击前的速度大小v=

2v0=102m/s ,因此其动量的大小为p=mv=2kg ·m/s .

◇基础提升训练

1.质量不等的两个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两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获得相同的动能.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小的物体动量变化大

B.质量大的物体受的冲量大

C.质量大的物体末动量小

D.质量大的物体动量变化率一定大

1.【答案】B .根据p =mv =k 2mE 知,两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获得相等的动能,质量大的物体获得的动量大,则其所受的冲量大,B 选项正确,A 、C 选项错.根据题目条件无法比较动量变化率的大小,D 选项错.

2.沿同一直线,甲、乙两物体分别在阻力F 1、F 2作用下做

直线运动,甲在t 1时间内,乙在t 2时间内动量p 随时间t 变化的p -t 图象如图6-1-10所示.设甲物体在t 1时间内所受到的冲

量大小为I 1,乙物体在t 2时间内所受到的冲量大小为I 2,则两

物体所受外力F 及其冲量I 的大小关系是( )

A.F 1>F 2,I 1=I 2

B.F 1<F 2,I 1<I 2

C.F 1>F 2,I 1>I 2

D.F 1=F 2,I 1=I 2

2.【答案】A .由F =t

p ??知F 1>F 2.由Ft =Δp 知I 1=I 2. 3.质量为m 的小球从h 高处自由下落,与地面碰撞时间为Δt ,地面对小球的平均作用力为F ,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在与地面碰撞过程中( )

A.重力的冲量为mg (g

h 2+Δt ) B.地面对小球作用力的冲量为F ·Δt

C.合外力对小球的冲量为(mg +F )·Δt

D.合外力对小球的冲量为(mg -F )·Δt

3.【答案】B .在与地面碰撞过程中,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重力的冲量为-mg Δt ,合

6-1-8

外力对小球的冲量为(F -mg )Δt ,故正确选项应为B.

4.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F 1、F 2的作用,F 1、F 2与时间的关系如图6-1-11所示,如果该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当该物体具有最大速度时,物体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s ,该物体的最大动量值是_______kg ·m/s.

4.【答案】5,25.由图象知t =5 s 时,F 1、F 2大小相等,此后F 2>F 1,物体开始做减速运动,故t =5 s 时速度最大.由I =Ft 知,F -t 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为力的冲量,所以,前5 s 内F 1、F 2的冲量分别为I 1=37.5 N ·s ,I 2=-12.5 N ·s ,所以,前5 s 内合力的冲量为I =I 1+I 2=25 N ·s ,由动量定理知,物体在前5 s 内增加的动量,也就是从静止开始运动后5 s 末的动量,为25 kg ·m/s.

◇能力提升训练

1. 如图6-1-12所示,一铁块压着一纸条放在水平桌面上,当以速度v 抽出纸条后,铁块掉在地上的P 点.若以2v 速度抽出纸条,则铁块落地点为( )

A.仍在P 点

B.在P 点左边

C.在P 点右边不远处

D.在P 点右边原水平位移的两倍处

1.【答案】B .纸条抽出的过程,铁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一定,以v 的速度抽出纸条,铁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时间较长,铁块获得速度较大,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较大.以2v 的速度抽出纸条的过程,铁块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时间较短,铁块获得速度较小,平抛运动的位移较小,故B 选项正确.

2.如图6-1-13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在竖直光滑圆形内轨道中做圆周运动,周期为T ,则( )

①每运转一周,小球所受重力的冲量的大小为0

②每运转一周,小球所受重力的冲量的大小为mgT

③每运转一周,小球所受合力的冲量的大小为0

④每运转半周,小球所受重力的冲量的大小一定为mgT /2 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答案】B .重力为恒力,故物体每转一周重力的冲量为mgT .由于物体做的是非匀速圆周运动,故转半周的时间不一定是21T ,所以,重力的冲量也不一定是mg 2

T .每转一周,物体的动量变化量为零,故合外力的冲量为零.选项B 正确.

3.如图6-1-14,质量分别为m A 、m B 的木块叠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A 上施加水平恒力F ,使两木块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A 、B 无相对滑动,则经过t s ,木块A 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为_______,木块B 的动量的增量Δp 为

_______.

3.【答案】B A A m m Ft m +,B

A B m m Ft m +.因A 、B 之间无相对运动,可把A 、B 看作一个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m A +m B )a 得:a =

B A m m F + ,木块A 所受的合外力F A =B A A m m F m +,木块A 所受合外力的冲量I A =B A A m m Ft m + ,木块B 动量的增量Δp B =B

A B m m Ft m +. 4.质量m =5 kg 的物体在恒定水平推力F =5 N 的作用下,自静止开始在水平路面上运动,t 1=2 s 后,撤去力F ,物体又经t 2=3 s 停了下来.求物体运动中受水平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4.【解析】:因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故只需考虑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即可,在撤去力F 前,物体在水平方向上还受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的滑动摩擦力F f ,撤去力F 后,物体只受摩擦力F f .取物体运动方向为正方向.

方法一:设撤去力F 时物体的运动速度为v .对于物体自静止开始运动至撤去力F 这一过程,由动量定理有 (F -F f )t 1=mv

对于撤去力F 直至物体停下这一过程,由动量定理有 (-F f )t 2=0-mv 联立解得运动中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F f =2

11t t Ft +=2 N. 说明:式①②中F f 仅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 f 前的负号表示F f 与所取正方向相反. 方法二:将物体整个运动过程视为在一变化的合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过程.在时间t 1内物体所受合外力为(F -F f ),在时间t 2内物体所受合外力为-F f ,整个运动时间(t 1+t 2)内,物体所受合外力冲量为(F -F f )t 1+(-F f )t 2.

对物体整个运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有(F -F f )t 1+(-F f )t 2=0

解得F f =2

11t t Ft +=2 N. 5.有一宇宙飞船,它的正面面积S =0.98 m 2,以v =2×103 m/s 的速度飞入一宇宙微粒尘

区,此尘区每立方米空间有一个微粒,微粒的平均质量m =2×10-7 kg.要使飞船速度保持不变,

飞船的牵引力应增加多少?(设微粒与飞船外壳碰撞后附于飞船上).

5.解析:微粒尘由静止至随飞船一起运动,微粒的动量增加量是飞船对微粒作用的效果,设增加的牵引力为F ,依动量定理列方程Ft =nmv -0,即微粒对飞船的冲量大小也为Ft ,其中n =

V Svt =1Svt ,F =t nmv =1Svt ·t mv =Smv 2=0.98×2×10-7×(2×103)2 N=0.78 N.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课题: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 [设计意图]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或制作可调节转速的小风扇)的实践活动是一项集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甚至涉及到电功率)于一体的综合性制作活动。通过这项制作活动,可以使学生知道滑动变阻的原理和应用;进一步理解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也为后面电功率知识的学习积累了直接经验。制作中所用到的材料也是比较易得的,关键是电阻丝材料的选择和滑片滑动效果是这一制作中的难点。由于这项制作的成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外观形状和内部结构,给出了较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思维上的联想创作出可种各样的作品,可以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同时,要考虑产品的外观设计、产品使用时是否可靠安全等意识。 [教学目标] 1.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大小的原理制作一个亮度可调节的调光灯。 2.初步形成根据制作产品的功能,选择器材、材料并将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能力和在制作中将各种技能、技术运用在产品制作中的能力。 3.通过设计、制作产品,体验成功喜悦,享受创造的快乐。 能够体现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电阻丝材料的选择和滑动变阻器的结构、长度以及滑片滑动效果、接触性等。 2.电源电压的选择及起保护作用的定值电阻大小的确定。 3.模型外观、结构的设计及内部电路的布局。 [教具和学具] 教具:实物投影仪。学具:小灯泡(2.5V0.3A)学生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开关、各种铅笔、电阻丝、导线、金属回形针、干电池若干节、带有各种图案的硬纸片、各种工具、电烙铁等。[课前准备]为为制作可连续调节亮度的调光灯的模型准备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一、引入 (5分钟) 教师主导:我们知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亮度可调节的调光灯,我们能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制作一个调光灯呢?出示几张以往学生制作的调光灯照片(或模型) 大家看出这些图片有什么感想,如果我们制作调光灯,有什么创意,大家谈谈。 学生主体:可以将两个亮度可调 节小灯泡当作猫头鹰的眼睛,使它有时暗,有时亮。 可以制作一个小屋,将调光灯当作屋顶的吊灯,使 屋内的景物时明时暗。 可以制作一个小台灯, 放在小桌上。 点评:学生能通过图片和模型受到启发,激起创造欲,无意间将调光灯应用在他们在生活中见到或喜欢的模型上,符合学生的心理及经验。 二、设计与制作(30分钟) 教师主导:刚才同学们在谈的时候已经无意间说明了所制作模型具有的功能了或能够的生的效果。因此现在请大同学们将模型的名称和具有的功能决定下来。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调节电流大小的? 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制作滑动变阻器?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套教案(人教版)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 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 ★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

(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 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 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 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 (二)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1 一维碰撞 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 如图所示,A 、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 ,放开后A 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 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 A =m B ,碰后A 球静止,B 球摆角β=α,这说明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 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完整)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课题照相机(模型) 滨海县八巨镇初级中学王琳惠[活动意图] 1.制作中所用到的材料身边容易找到学生们能够配合。 2.通过这项制作活动,可以使学生知道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照相机原理和成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同时,还要考虑产品的外形设计,性能等方面;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物理的兴趣。 3. 由于这项制作的成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外部形状,给出了较大 的创造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思维上的联想创作出可种各样的作品,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情感上的满足。 [活动目标] 1.会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作一个照相机模型。知道照相机的原理及成像性质。 2.初步形成根据制作产品的功能,选择器材、材料并将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能力和在制作中将各种技能、技术运用在产品制作中的能力。 3.通过设计、制作产品,体验成功喜悦,享受创造的快乐。 能够体现三维目标 [活动重点和难点] 1.照相机镜头的选择;镜头的固定,如何成像清晰,成像的性质。2.相机的长度如何确定。

3.模型外观。 [教具和学具] 教具:多媒体。 学具:各种透镜,各种图案的硬卡纸、剪刀、双面胶,半透明塑料膜或蜡纸。 [课前准备]为制作模型准备自己所需要的材料或者半成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照相机,我们能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制做一个简单的照相机? 出示教师自己制作的模型。 大家看到有什么感想,有什么创意,谈一谈。 学生讨论交流:找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学生由模型受到启发,激起创造欲。对创造性的想法给予高度的评价,和鼓励。) 二、设计与制作: 现在请同学们将模型的名称和具有的功能决定下来。 1.你选用哪种透镜来做相机的镜头?(怎样测出手中透镜的焦距) 2.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作相机底片? 3.如何使“底片”上像清晰?(像距如何确定)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全册教案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3、了解原子的结构;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的研究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的研究,认识并体验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宇宙由物质组成。 学习物质的世界,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课前准备 1.取一根蜡烛放入小金属罐熔化然后观察蜡烛凝固时体积的变化。 2.查阅、收集有关太阳系、银河系的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 3.查阅、收集有关分子、原子结构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们说广阔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那么,这宇宙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宇宙万物,变化万千,那么,这绚丽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一切给人类留了许许多多的谜,引发了人类无限的遐想,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对它们孜孜不倦的观察和研究。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探究的足迹,从宏观到微观作一次旅行,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吧。 二、新课教学 (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1.宇宙有多大? (1) 综合观察课本图11-1和课本图11-2。 请同学们说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现报道发现第十大行星)。在太阳系示意图中找出我们生活的地球。(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 (2)交流资料数据: ①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置身于太阳系之中,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遍的行星; ②太阳系置身于银河系之中,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几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 ③银河系只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一束光穿越银河系需要十万年; ④在浩瀚的宇宙中,还有许多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目前,我们人类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 (3)根据以上资料、数据让学生推理,说一说他们所想像的宇宙有多大。 (4)结论:宇宙是广阔无垠的,大得很难以想象。 2、人类对宇宙的探究过程。 交流资料:

最新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范文

最新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与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范文一 一、活动背景:塑料从诞生到现在虽算不上历史悠久,但塑料制品却已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塑料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认识塑料,了解塑料不仅能使孩子们加强实践能力、拓展知识面,而且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加强环保意识.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使同学们具有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良好品质,加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拓展知识面. 3、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力、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信心. 三、活动过程:创设活动情境: 1、很高兴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一起关注生活,走进科学. 教师说:在上周,我在上下班的路上留意到一种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平时也存在,只是这回格外的触动我,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照片. 2、你们觉得在我们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吗?哪来那么多塑料袋呢?你们有没有过这种现象呢?在我们泰州,生活中有很多陋习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什么叫陋习?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惯.比如;(让学生说)随地吐痰、顺手扔垃圾等 但很少有人觉得不正常,是不是?但往往正是因为人们不以为然、满不在乎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你们说对吗? 3、现在我给同学们挖一个智力陷阱,看你会不会身陷其中?怎么样,敢不敢接招?请听题(音乐2下):白纸、白布废弃后是不是白色污染 ?(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白色污染 )目前, 白色污染困扰着世界上许多个国家确确实实为我们人类出了一大难题,但是,这个难题被我攻克了. 我决定:向联合国卫生组织倡议一下:世界各国一律禁止生产塑料制品,你们看咋样?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 ﹥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 ﹤r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13.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 内能的定义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少。(不能逆说) 三、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四、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讲:P 129 空气压缩仪)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现象。 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3.了解热量的概念。 4.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本章在学习机械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另一种主要形式的能量——内能重点研究。依据教材的编写安排可以把本章内容分成两部分:内能的本质、内能的改变。其中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宏观的扩散实验验证物质微观结构从而给出内能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从研究内能的改变过程中了解物质的吸热特性——比热容的不同,并能利用其进行热量计算。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内能的改变方式、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现象等。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和比热容的知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是教学的难点。 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微观结构以及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状态,为学习分子的热运动奠定了基础;学习了机械能及其转化,为研究内能提供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比热容的相关知识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由于本章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给学生的学习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比热容、热量的综合计算,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1.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现象时,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转换法,将微观问题转换为宏观的外在表现来研究,是突出这一重点的关键。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某些自然现象时,加深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应该在探究比热容的物理意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类比法将“比热容”与“密度”进行类比,让学生理解和体会比热容与密度一样,都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主要讲述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学好本节知识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本节课主要是分子动理论的第二个和第三个观点,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两部分内容是下一节学习物体内能的基础。这一节课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引导学生观察扩散现象去间接感知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用乒乓球与弹簧组成的模型来配合讲述,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最后,让学生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汽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分子很小,只有通过对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分析间接去了解,本节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物理现象,从而领会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其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并使学生借助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感知的事实。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教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11、1简谐运动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神奇,实验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 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 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 (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 (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的振动 讨论:a.滑块的运动是平动,可以看作质点 b.弹簧的质量远远小于滑动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 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的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 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的力,这个力的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对于弹簧振子,它是弹力。 回复力可以是弹力,或其它的力,或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在O点,回复力是零,叫振动的平衡位置。 (3)简谐运动的特征 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的大小和方向与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有直接关系。在研究机械振动时,我们把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简称为位移。 3、简谐运动的位移图象——振动图象 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是一条什么形状的图线呢简谐运动的位移指的是什么位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演示:当弹簧振子振动时,沿垂置于振动方向匀速拉动纸带,毛笔P 就在纸带上画出一条振动曲线 说明:匀速拉动纸带时,纸带移动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纸带

八年级物理上册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苏科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1.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 2.提高动手实验的技能,培养科学实验的兴趣。 教学重点:控制变量法 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二、目标定学: 三、预习探学: 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 探究材料的隔声性能 1.实验目的: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2.器材:泡沫塑料、铝箔纸、衣服、一个鞋盒、一只机械闹钟、卷尺。 3.观察:聆听机械闹钟走时的“嚓嚓”声,注意它的音调与响度。把闹钟放在盒子里,盖上盖子,听一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4.想一想,议一议: (1)某同学为了比较泡沫塑料、铝箔纸、衣服的隔声性能,他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在其周围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并说明你选择这种方案的理由。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到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2)当一个量与几个量有关时,研究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时要保证另外几个量不变,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那么要比较泡沫塑料、铝箔纸、衣服的隔声性能,需要控制哪些量要一样? 5.请你在下面设计一个数据收集表格。 6.开始实验: 7.分析结论:

(1)根据数据,按隔音性能依次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 (2)由上述实验可知:隔音效果好的材料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运用这一特点来隔音? 四、总结提学: 想一想:在本节课学习中,我还有哪些疑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想解决哪些新问题? 六、达标检学: 1.电影院的墙壁上都是坑坑洼洼的,故称燕子泥,其目的是() A.减弱回声 B.防止声音振坏墙壁 C.增大声音的频率 D.增强响度 2.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的速度更慢 3.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手机(可调音量)、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2)小明将声源的音量调至适当放入鞋盒内,在其周围塞满待测材料,他设计了两种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到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的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4.下面的是八(3)班的学生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的活动时记录的一些内容。 A.器材:一个能发声的电铃、一个鞋盒、待比较的材料(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他材料)、一把长卷尺; B.步骤:小明先用衣服包好电铃,放入鞋盒,让其发声。再安排一名同学远离鞋盒直到听不见铃声时为止,用卷尺测出该同学到鞋盒的距离。 (1)小明是通过的方法来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2)小芳认为:比较的时候,远离的方向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请你想一想,还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呢?写出三个。 ①;②;③。 5.计划为某高噪声车间的工人们制作消声耳罩,请你做一个材料的选择。 (1)外罩起反射声音的作用,选用哪种材料好() A.软塑料 B.泡沫塑料 C.硬塑料 D.硬纸板 (2)填料要能吸收声音,选用哪种材料好() A.碎钢板 B.硬纸片 C.泡沫塑料 D.木屑 (3)衬里紧挨耳朵,要求触感舒适,,选用哪种材料好() A.纸 B.皮革 C.木板 D.绒布

九年级物理全册热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内能的利用 一、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2、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 问题的意识。 5、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6、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二、说本单元教材: 本章主要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热机主要是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 通过具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燃料内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内能转化和转移到其他方面,因此要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并与机械效率作联系和类比。之后自然引出能量守恒定律。“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表现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发展对人类进步起到的作用,同时要使学生认识到它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在本章的学习中,学生来自于生活的经验和体验是很多的,充分发挥学生来自于经验或兴趣方面的知识,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会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在部分学生的带动下,大多数学生也会受到触动而更多地关注技术关注社会的发展。作为教师,也应该做出表率。 热机:教材首先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展示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介绍了热机的特点和种类,引出内燃机,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配合插图,先介绍汽油机的四个工作冲程及特点,然后介绍柴油机,重点是二者在结构和工作特点上的不同。开学世界栏目介绍了“现代汽车”。 热机的效率:各种热机都要靠燃烧燃料来获得能量,得到动力,教材首先介绍了燃料的热值,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反应燃料放热本领的大小。燃料燃烧室放出的能量,不能全部被热机利用来获得机械能,自然引出热机的效率,教材有一幅内燃机的能流图,岷县指出了燃料燃烧时能量的去向。教材还介绍了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STS栏目介绍了“从火车到火箭”。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教材通过四组小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能量的转化方式,引出各种能量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教材“想想议议”小球的机械能减少了,引出能量守恒定律,并指出“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插图和模型。如内燃机剖面图、四冲程汽油机剖面图和模型、内燃机能流图等要充 分利用。 2、加强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汽油机、柴油机在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学生对之也比较熟悉, 教师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重视学生的自学指导。 3、重视科学世界、STS等栏目的学习。 (二)评价建议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应该注意以新的课程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对教学进行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章的课程目标,在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如要求“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内容和标准应该与课程目标相一致。在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中,要重点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在评价中,就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客观地记录学生参加了哪些活动、投入的程度如何、在活动中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途径、采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物理 全册优质教案

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电功 新课引入 出示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表,让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说出它们的作用与使用规则;再出示如图丙所示的仪表,观察这个仪表,你对它了解多少?知道它的哪些相关信息?从学生的疑惑中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认识电能 活动1: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电池?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生活中不同型号的干电池、手机、数码相机中使用的锂电池,它们属于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活动2:让学生从物理走进生活,讨论、交流,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消耗电的用电器?能否说出它们的能量转化?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电风扇、白炽灯、空调、冰箱等,这些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活动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小组之间交流、讨论试着说出电能的概念和单位。 归纳总结:(1)电能:电流所具有的能量。(2)单位:电能常用的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俗称“度”);在物理学中电能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W·h=3.6×106J。

探究点二:电能的计量 活动1:走进生活,让学生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出在你的家庭中是如何计量每个月消耗的电能的?你知道这些电能是通过什么单位计量?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师归纳总结:电能的测量工具是电能表,往往以度为单位,1度=1kW·h。活动2:根据同学们的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说一下,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表,说出如何读出电能表的示数,如何计算出这个月消耗的电能? 根据学生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 (1)电能表的示数,最后一位是小数位,单位是kW?h (2)月末的电能表示数减去月初电能表的示数,即为一个月消耗的电能。 活动3:出示电能表,让学生结合课本P88的内容,说出如图所示的电能表铭牌所代表的含义。 归纳总结:“220V”是说这个电能表应该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10(20)A”是说这个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为10A,额定最大电流为20A。“50Hz”是说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中使用。“3000r/kW·h”是说,接在这个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电能表上转盘转过3000转。 探究点三:电功 活动1:自学课本P90,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电功? (2)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根据小组之间阐明的观点,归纳总结得出: (1)电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也可以说电流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电功的符号是W。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7.1《磁是什么》教案

2、马蹄形磁体吸引铁砂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磁体各部分磁性强弱不一样,两端最强,中部最弱。 师:我们把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 师:由刚才实验可知磁性都有几个磁极? 生:2个。 师:告诉学生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提问:如何来区别这两个磁极? 演示:让大磁针或条形 磁铁在水平位置转动,引导学生观察大磁 针静止时的指向。(演示前告诉大家北方、南方)、可做2次增加说服力。 1、北极(N ) 教师:由实验可知,大磁针静止时,总是一端固定指北,一端指南。因此人们规定:磁铁静止时指北的一端称为北极。 2、南极(S ):指南的一端称为南极。 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提问:磁极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学生实验:(先讨论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得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提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类似? 鉴定它是否是纯 铜。 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体上各部分磁性都一样,通过实验观 察就能解决问题。 学生可能知道磁铁有2个磁极:北极和南极。但不知道怎样知道的。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自由旋转的磁体静止时,指北的一端是北极,指南的是南极。

生: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 引。 六、磁化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人造磁体是怎样制 造出来的吗? 演示: 教师:铁块本来能不能吸引铁沙? 学生:不能。 教师:这说明铁块本来有没有磁性? 七、磁场 提问:磁体未靠近铁、钉就能够把铁钉吸 引起来,这是为什么? 师:告诉学生,那是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 磁场。 磁体就是通过磁场对铁钉(磁性物质)产 生磁力的作用。 1、磁场的方向 引导学生观察书,得出:磁场是有方向: 磁场的方向跟该点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 向一致。 1、磁感线: 学生实验:用磁感线演示板或玻璃板、铁 沙,让学生观察条形磁铁与U形磁铁的磁 感线形状。 学生通过实 验,可能没办法 一下子就观察 到铁屑或磁针 排列有一定的 规律性。 教师可指导实 验技巧。首先铁 屑的分布应均 匀且不能太厚, 再次,当磁铁放 在玻璃板背面 以后,可以轻轻 敲击玻璃板,这 样铁屑分布就 会出现一条条 优美的曲线。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电功率教案

《电功率》 教材首先通过将不同功率的用电器分别接在电路中工作时,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不同,使学生通过实验直接比较出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不同。认识到铝盘转过的圈数直接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多少,而在相同时间里铝盘转过的圈数,则反映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的快慢。使学生直观地建立起“电功率”的概念。然后认识电功率的单位,通过小资料介绍常用“家用电器的电功率”,进一步强化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不同,其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而后介绍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相关知识,最后说明电功率的测量,为下一节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的公式 t W P ,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P=UI。 3.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电功率概念的建立过程。 2. 通过实验,探究在不同电压下,实际功率、额定功率的关系,使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理解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 【教学难点】 — 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 灯泡、可调电压的电源,开关、导线、多媒体课件等。 , 一、新课引入: 展示课件: 1、观察动画,分别把灯泡和空调接入电路,电能表转盘转动的快慢是否相同说明了什么 2、观察铭牌的图片,想一想,灯泡上的“25 W”和空调上的“1060W”的字样是什么意思 二、知识讲解: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第四章电磁感应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 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 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 1、科学家的启迪教材P3 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P4 四、实例探究 【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教学设计

14.2热机效率教学设计 清水河镇中学:陈龙美 【教学目标】 1.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3.能说出热机工作时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4.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使学生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燃料热值的含义。 难点:计算热机的效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语:前面我们学习了机械效率?那么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能把内 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吗?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本课我们学习14.2 热机效率。 2.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1.我能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的本领不同,建立热值的概念。 2.我能简单计算燃料燃烧释放的能量。 3.我能说出热机工作时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什么是热机效率。 4.我能结合有效利用燃料的途径,懂得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意义。 过渡语: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下面,让我们带着目标,学海泛舟。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22-24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阅读课本p22“燃料的热值”部分,建立热值的概念,知道燃料热值的含义,知道热 值的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常见物质的热值。 2.阅读课本p23“热机的效率”部分,知道热机效率及能量的流向,会利用公式对热机 效率进行计算,明确提高效率的必要性和如何提高热机效率。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情况完成下列练习,做题要细心、规范;完成后,组长组织 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 (二)自学检测反馈 1.燃烧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的。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教案(人教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郑伟文 11.1简谐运动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2.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 课型:启发式的讲授课 教具:钢板尺、铁架台、单摆、竖直弹簧振子、皮筋球、气垫弹簧振子、微型气源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 [讲授]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制作一个机械模型教案 (新版)苏科版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制作一个组合的简单机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设计制作组合的简单机械。形成初步的设计和动手能力,体验创造的乐趣。学会拟订科学探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提高书面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我评价、听取意见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敢于动手、乐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设计制作组合的简单机械 教学难点:学会设计制作组合的简单机械、学会拟订科学探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 教学器材:杠杆、轮轴、斜面、滑轮组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简单的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为了能够学以致用,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并制作一个组合的简单机械。 二、实践应用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阅读部分的内容。了解简单机械的发展史。 2、提问:吊车实质上是应用了哪些简单机械?你能简述一下它的工作原理吗? 3、探究:绞车运用了哪些简单机械的组合?你能简述一下它的工作原理吗? 4、提问:你还知道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简单机械的知识? 三、实践操作 1.要求学生自行探究、设计、制作一个组合的简单机械。 出示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1)、达到活动的基本要求的程度 (2)、模型设计新颖 (3)、提升相同质量的物体时的省力情况和机械效率 (4)、模型制作的工艺水平 (5)、活动成果展示 2.学生小组合作,自由探究 出示活动评价表格: (1)提问:你们准备用哪些简单机械进行组合?需要用到哪些器材?画出设计方案图。(2)自行设计表格,测出用该机械提升重物所需的拉力与物重之比以及机械效率。 3、班上展示各组的工作成果。 4、根据全班拟定的评价标准,为各组的表现打分。 5、讨论:说一说你们小组的设计思路,你们制作的机械模型有什么特点?还存在什么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自行设计一个你最喜欢的简单机械组合,并测试一下它的机械效率。 六、教学反思 1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篇一: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第一节: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的实验说明一切分子都在不停作无规则运动, 并使学生知道物体的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2.通过演示“铅块吸引和空气压缩”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 生了解分子之间既 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扩散现象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 通过直接感知的现 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2. 通过演示“铅块吸引和空气压缩”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 对科学的求知欲 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 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选择 教师: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2个、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冷水、热水、

滴管、墨水、演示分子引力的铅柱2个、中间用弹簧链接的小球。 学生:有水的小烧杯。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1: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 时代,人们就猜想物 质是由很多很小的颗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请看投影。投影图片:各种物质在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水、石头、微生物?? 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个的水分子组成,我们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 子构成的,这是多么的神奇。我已经充满好奇心了,从今天起,我 们就要进入物质内部去进 行探索发现,你准备好了吗? 引入2:【师】当妈妈在厨房里炒菜的时候,我们离得很远但为什 么会闻到菜的香味呢?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扩散现象 图片展示:一粒米和一个分子的对比图。【师】组成物质的分子是 极小的微粒,如果把 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大约是10米,这个长度,人的肉眼是无法看到。正是由于分子极-10 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在书上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正常 情况下,1cm空气里大3 速度,要数完1cm空气的分子,也得用80多年。这些组成物质的 分子在干什么呢?由于分3 子太小,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 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1)演示实验:气体扩散实验。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 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 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 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 于空气的密度。另取一只 空瓶,按课本图16.1-2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