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讲解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讲解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讲解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讲解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

1.1 典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常规控制系统之间有哪些区别?

答:控制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控制器,并使之能实现。即控制器是控制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它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决定了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常规控制系统的控制器由硬件模拟电路来实现控制器,方法、潜力却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如此高的性能要求。

由于电子计算机出现并应用于自动控制,才使得自动控制发生了巨大的飞跃。计算机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存储量大等特点,并且能够进行逻辑判断,因此可以实现高级复杂的控制算法,获得快速精密的控制效果。

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通常称为工业控制计算机,简称工控机)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使之完成对被控制量的控制作用。显然,要改变控制规律,只要改变计算机的程序就可以了。

从本质上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实时数据采集:对来自测量变送装置的被控量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和输入;

(2)实时控制决策:对采集到的被控量进行分析和处理,并按已定的控制规律,决定将要采取的控制行为。

(3)实时控制输出:根据控制决策,适时地对执行机构发出控制信号,完成控制任务。(4)信息管理。随着网络技术和控制策略的发展,信息共享和管理也介入到控制系统之中。上述测、算、控、管的过程不断重复,使整个系统能按一定的动态(过渡过程)指标进行工作,且可对被控制量和设备本身所出现的异常状态及时进行监督并迅速做出处理,这就是计算机控制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1.采用计算机控制具有下述优点:

(1)可以消除常规模拟调节器的许多难以克服的缺点,如不存在模拟调节器的漂移问题,参数整定范围宽,比例、积分和微分系数可以单独调节,而且可以在整个控制范围内实行多参数调节。当信号噪声大时,数字低通滤波器与模拟滤波器相配合,对高频的脉冲噪声有较好的滤波效果,特别是数字滤波可抑制甚低频的周期干扰

(2)使用灵活,便于实现特殊的控制规律,如修改部分程序就能改变调节规律,而无需改变硬件设备,甚至可以在线改变控制方案。因而可以在不增加硬件设备的情况下逐步提高控制水平。

(3)具有增加控制回路而不会显著地增加费用的特点,还可实现打印、制表、报警、显示等附加功能。从控制理论上看,模拟控制系统是连续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用微分方程描述,而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以分时方式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的,它以定时采样和阶段控制来代替常规调节装置的连续检测和连续控制,所以它是离散系统,数学模型用差分方程描述。从表面上看用的理论基础不一样,但离散系统是在连续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点:

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常规模拟系统相比,在工作方式上有如下特点:

(1)由程序实现的灵活控制作用。控制规律灵活、多样,改动方便,可实现复杂的控制规律,提高控制质量,增加产品数量。常规的模拟调节器只能实现比例―积分―微分调节规律,计算机机控制不仅具有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功能,而且能够实现复杂的控制规律,例如纯滞后补偿控制、多变量解耦控制、最优控制等。

(2)采样控制方式。能有效地克服随机扰动。系统运行过程中,多数扰动是难以预知的,因此模拟调节器很难保证控制质量。计算机参与控制后,可根据实时检测到的数据,用自动校正算法估计过程状态,进而自动调整控制信号,保证在扰动出现时仍能达到满意的控制效。

(3)数字信号处理。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被控制量通常是模拟量,而计算机本身的输入输

出量都是数字量。因此,计算机控制系统大都具有数字—模拟混合式的结构。

(4)综合处理与控制。在传统控制系统中,一个控制回路配备一个控制器,而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由于计算机所具有的能力,可实现多回路、多对象多工况综合处理和控制;且控制与管理结合,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生产中,计算机不仅担负着生产过程的控制任务,而且也肩负着工厂、企业的管理任务。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从收集商品信息、情报资料、制定生产计划、产品销售到生产调度、仓库管理都实现微机化,使得工厂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5)在线系统与实时系统。

在线方式和离线方式:生产过程和计算机直接连接,并受计算机控制的方式称为在线方式或联机方式,反之称为离线方式。

实时系统: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应该具有的能够在限定的时间内对外来事件做出反应的特性,超过了允许的时间,就失去了控制时机,控制也就失去了意义。

“实时”不等于“同时”

实时性包括4个内容:实时时机采集、实时决策运算、实时控制、实时报警

2个要素:其一:根据工业生产过程出现的事件能够保持多长的时间;

其二:该事件要求计算机在多长的时间以内必须做出反应,

一个在线的系统不一定是一个实时系统,但一个实时控制系统必定是在线系统。

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常规模拟系统相比,在性能上有如下特点:

(1)精度高;(2)稳定性好;(3)可靠性高;(4)灵活性好;(5)(6)存储能力强;(7)逻辑运算能力强;(8)具有自诊断的功能;(9)便于扩充;(10)抗干扰能力强;(11)多功能等。

1.2 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些主要组成部分?试用框图表示系统的硬件结构。

答:计算机控制系统由硬件、软件、网络、被控对象、检测传感器、执行机构等部分构成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一般是由计算机、外部设备、输入输出通道和操作台等组成,如图所示。

硬件组成

(1)主机(微型计算机):包括CPU和内存储器(RAM和ROM)通过系统总线连接而成,是整个系统的核心。

(2)外部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存储器和网络通信设备。

(3)输入输出通道(过程通道):是计算机与工业生产过程交换信息的通道,是计算机控制系统按特殊要求设置的部分,包括:模拟量、数字量、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和接口

(4)人—机联系设备(操作台)

软件组成

软件是指能完成各种功能的计算机程序的总和。它是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神经中枢,整个系统的工作都是在程序的指挥下进行协调工作的。软件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系统软件,另一类是应用软件。

1.3 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有哪些分类?并指出主要的应用场合。

答:根据计算机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功能和目的分为:

1)数据采集和监视系统

一个微机控制系统离不开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计算机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时,主要是对大量的过程参数进行定时巡回检测、数据记录、数据计算、数据统计和处理、参数的越限报警及对大量数据进行积累和实时分析。

在这种应用方式中,计算机虽然不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不直接产生影响,但其作用还是很明显的。首先,由于计算机具有速度快等特点,故在过程参数的测量和记录中可以代替大量的常规显示和记录仪表,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同时,由于微处理器具有运算、逻辑判断能力,可以对大量的输入数据进行必要的集中、加工和处理,进行参数的越限报警等工作,或者按要求定时制表、打印或将数据处理的结果记录在外存储器中,作为资料保存和供分析使用

2)操作指导控制系统(Oper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OIS)

该控制系统属于开环控制结构。

系统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和安全。缺点是要由人工操作,速度受到限制,不能控制多个对象。

3)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irect Digital Control,简称DDC)计算机直接参加闭环控制过程。计算机通过测量元件对一个或多个系统参数进行巡回检测和采样,对开关量信号直接采集输入,对模拟信号经A/D转换变成数字量输入,然后按一定的控制规律计算处理,发出控制信号,经过D/A转换器变成模拟信号,去驱动执行机构动作,或者由开关量通道直接进行控制,使各被控量达到预定的要求。

该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和适应性强。

实现集中控制,代替常规控制仪表控制算法,单回路及常用复杂控制系统,由于集中控制的固有缺陷,硬件可靠性低,未能普及。

4)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Supervisory Computer Control,简称SCC)计算机按照被控的生产过程工况和数学模型,计算出最佳给定值或最优控制量,提供给DDC计算机或模拟调节器,最后由DDC计算机或模拟调节器来控制生产过程,使生产过程始终处于最佳工况。

(1)SCC+模拟调节器。

在该系统中,微机的作用是对各物理量进行巡回检测并接收管理命令,然后,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计算后,输出给定值到模拟调节器。此给定值在模拟调节器中与检测值进行比较,其偏差值经模拟调节器计算后输出到执行机构,以达到调节生产过程的目的。这样,系统就可以根据生产情况的变化,不断地改变给定值,以达到实现最优控制的目的。一般的模拟系统是不能随意改变给定值的。因此,这种系统特别适合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工程,以便能够充分利用原有的模拟调节器。

(2) SCC+DDC系统。

该系统为两级微机控制系统,一级为监督级SCC,二级为DDC。SCC的作用与SCC+模拟调节器中的SCC一样,用来计算最佳给定值,它与DDC之间通过接口进行信息联系。直接数字控制器DDC用来把给定值与测量值(数字量)进行比较,其偏差由DDC进行数字计算,并实现对各个执行机构的调节控制作用。当DDC级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可由SCC计算机完成DDC的控制功能。

它显然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与SCC+模拟调节器系统相比,其控制规律可以改变,使用更加灵活。总之,SCC系统比DDC系统有更大的优越性,可以接近于生产的实际情况。当系统中模拟调节器或DDC控制器出现故障时,可用SCC系统代替调节器进行调节,因此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但是,由于生产过程很复杂,其数学模型建立比较困难,所以此系统要达到理想的最优化控制是不容易的。

5)分级控制系统(HCC)现代微机、通信技术和CRT显示技术的巨大进展,使得微机控制系统不但包含控制的功能,而且还包含生产管理和指挥调度的功能。除了直接数字控制和监督控制以外,还包含了工厂级集中监督微机和企业级经营管理微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除了管理生产过程的控制,还具有生产管理、收集经济信息、计划调度、产品订货和运输等功能。

分级控制系统是工程大系统,它所要解决的不是局部最优化问题,而是一个工厂、一个公司乃至一个区域的总目标或总任务的最优化问题,即综合自动化问题。最优化的目标函数包括产量最高、质量最好、原料和能耗最小、成本最低、可靠性最高、环境污染最小等指标,它反映了技术、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要求。分级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是大系统理论。智能控制机器人可以看作是一个大系统,智能控制的结构之一就是分级控制。

6)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

该系统有代替集中控制系统的趋势,其特点是将控制任务分散,用多台计算机分别执行不同的任务,既能进行控制又能实现管理。

采用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和综合协调的设计原则与网络化的控制结构,形成分级分布式控制。

7)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ieldbus Control System简称FCS)

结构模式为:“工作站一现场总线智能仪表”二层结构,完成了DCS中的三层结构功能,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并且在统一国际标准下可实现真正的开放式互连系统结构

8)工业过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按照本书分为:操作指导控制系统(Oper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OIS)、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irect Digital Control,简称DDC)、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Supervisory Computer Control,简称SCC)、分布式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ieldbus Control System简称FCS)、工业过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

数据采集和监视系统,在有的书中认为不是严格意义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1.4 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些性能指标?

答:系统的稳定性、能控性、能观性、动态特性以及稳态特性(精度)来表征,衡量系统优劣的指标通常用稳态裕量、动态指标、稳态指标和综合指标等。

1.5 列举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并给出该系统必要的说明。

11.1 工业锅炉计算机控制系统

11.1.1工业锅炉介绍

常见的锅炉设备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1.1所示。

燃料负荷设

烟气(经引风

机送到烟囱)图11.1 锅炉设备主要工艺流程图

燃料和热空气按一定比例送入燃烧室燃烧,生成的热量传递给蒸汽发生系统,产生饱和蒸汽Ds 。然后经过热器,形成一定温度的过热蒸汽D ,汇集至蒸汽母管。压力为Pm 的过热蒸汽,经负荷设备控制供给负荷设备用。与此同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除将饱和蒸汽变为过热蒸汽外,还经省煤器预热锅炉给水和空气预热器预热空气,最后经引风机送往烟囱,排入大气。

锅炉设备是一个复杂的控制对象,主要的输入变量是负荷、锅炉给水、燃料量、减温水、送风和引风等,如图11.2所示。主要输

出变量是汽包水位、蒸汽压力、过热蒸

汽温度、炉膛负压、过剩空气(烟气含

氧量)等。这些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

间相互关联。如果蒸汽负压发生变化,

必将会引起汽包水位、蒸汽压力和过热

蒸汽温度等的变化;燃料量的变化不仅

影响蒸汽压力,同时还会影响汽包水位、

过热蒸汽温度、过剩空气和炉膛负压;

给水量的变化不仅影响汽包水位,而且

对蒸汽压力、过热蒸汽温度等亦有影响;

等等。

锅炉是一个典型的多变量对象,要进行自动控制,对多变量对象可按自治的原则和协调

图11.2 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关系图

跟踪的原则加以处理。目前,锅炉控制系统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控制系统:锅炉燃烧控制系统、锅炉给水控制系统和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11.1.2锅炉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

1. 燃烧过程控制系统

(1)燃烧过程控制任务

锅炉的燃烧过程是一个能量转换和传递的过程,其控制目的是使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适应蒸汽负荷的需要(常以蒸汽压力为被控变量);使燃料与空气量之间保持一定的比值,以保证最佳经济效益的燃烧(常以烟气成分为被控变量),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使引风量与送风量相适应,以保持炉膛负压在一定的范围内。

(2)燃烧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在多变量对象中,调节量和被调量之间的联系不都是等量的,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具体对象而言,在众多的信号通道中,对某一个被调量可能只有一个通道对它有较重要的影响,其它通道的影响相对于主通道来说可以忽略。根据自治原则简化锅炉燃烧控制系统,可将其大致分为三个单变量控制系统:燃料量—汽压子系统、送风量—过量空气系数子系统以及引风量——炉膛负压子系统。

不少多变量系统可以利用自治原则来进行简化,但并不是分解成多个单回路控制系统后,问题就全部解决。因为各回路之间往往还存在着联系和要求,必须在设计中加以考虑。协调跟踪的原则,就是在多个单回路基础上,建立回路之间相互协调和跟踪的关系,以弥补用几个近似单变量对象来代替时所忽略的变量之间的关联。

此例中,锅炉燃烧过程的上述三个子系统间使彼此仍有关联。首先考虑到燃料量与送风量子系统间应满足以下两点:

①锅炉燃烧过程中燃料量与空气(送风)量之间应保持一定比例,实际空气(送风)量大于燃料需要空气量,他们之间存在一个最佳空燃比(最佳过剩空气系数)α,即

(燃料需要空气量)实际送入空气量)B V (=

α 一般情况下,α>1。

②为了保持在任何时刻都

有足够的空气以实现完全燃烧,

当热负荷增大时,应先增加送风

量,后增加燃料量;若热负荷减少时,应先减少燃料量,再减少

送风量。

为了满足上述两点要求,在

这两个单回路的基础上,建立交图11.3 带交叉限制的最佳空燃比控制系统

βα

=1

2K K 叉限制协调控制系统,如图11.3所示。其中,Wm1(s )和Wm2(s )是燃料量和送风量测量变送器的传递函数,假设它们都是比例环节,则Wm1(s )=K1 ,Wm1(s )=K2 。由此可得到最佳空燃比α与空气量、燃料量测量信号IV 和IB 之间的关系如下:

B V B V I K I K K I K I B V 2112===

α

设 则

假设机组所需负荷的信号为IQ ,当系统处于稳态时,则有:

设定值 r1=IQ=IV/β=IB

设定值 r2=βIQ=βIB =IV

即 IQ=IB ;IV=βIB

表明系统的燃料量适合系统的要求,而且达到最佳空燃比。当系统处于动态时,假如负荷突然增加,对于送风量控制系统而言,高选器的两个输入信号中,IQ 突然增大,则IQ >IB ,所以,增大的IQ 信号通过高选器,在乘以β后作为设定值送入调节器WC2,显然该调节器将使u2增加,空气阀门开大,送风量增大,即IV 增加。对于燃料量控制系统来说,尽管IQ 增大,但在此瞬间IV 还来不及改变,所以低选器的输入信号IQ >IV ,低选器输出不变,r1=IV/β不变,此时燃料量B 维持不变。只有在送风量开始增加以后,即IV 变大,低选器的输出才随着IV 的增大而增加,即r1随之加大,这时燃料阀门才开大,燃料量加多。反之,在负荷信号减少时,则通过低选器先减少燃料量,待IB 减少后,空气量才开始随高选器的输出减小而减小,从而保证在动态时,满足上述第②点要求,始终保持完全燃烧。

进一步分析可知,燃料量控制子系统的任务在于,使进入锅炉的燃料量随时与外界负荷要求相适应,维持主压力为设定值。为了使系统有迅速消除燃料侧自发扰动的能力,燃料量控制子系统大都采用以主汽压力为主参数、燃料量为副参数的串级控制方案。

保证燃料在炉膛中的充分燃烧是送风控制系统的基本任务。在大型机组的送风系统中,图11.4 带氧量串级校正的送风控制系统

βα==1

2K K I I B V

一、二次风通常各采用两台风机分别供给,锅炉的总风量主要由二次风来控制,所以这里的送风控制系统是针对二次风控制而言的。送风子控制系统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最高的锅炉热效率,保证经济性。为保持最佳过剩空气系数α,必须同时改变风量和燃料量。α是由烟气含氧量来反映的。因此常将送风控制系统设计为带有氧量校正的空燃比控制系统,经过燃料量与送风量回路的交叉限制,组成串级比值的送风系统。结构上是一个有前馈的串级控制系统,如图11.4所示。它首先在内环快速保证最佳空燃比,至于给煤量测量不准,则可由烟气中氧量作串级校正。当烟气中含氧量高于设定值时,氧量校正调节器发出校正信号,修正送风量调节器设定,使送风调节器减少送风量,最终保证烟气中含氧量等于设定值。

炉膛负压控制系统的任务在于调节烟道引风机导叶开度,以改变引风量;保持炉膛负压为设定值,以稳定燃烧,减少污染,保证安全。

2. 锅炉给水控制系统

(1)锅炉给水控制系统设计任务

其任务是考虑汽包内部的物料平衡,使给水量适应蒸发量,维持汽包水位在规定的范围内,实现给水全程控制。给水控制也称为汽包水位控制。被控变量是汽包水位,操纵变量是给水量。

(2)给水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单冲量控制系统

以水位信号H 为被控量、给水流量作为控制量组成的单回路控制系统称为单冲量控制系统。这种系统结构简单、整定方便,但克服给水自发性扰动,和负荷扰动的能力差,特别是大中型锅炉负荷扰动时,严重的假水位现象将导致给水控制机构误动作,造成汽包水位激烈的上下波动,严重影响设备寿命和安全。

单级三冲量控制系统

该系统相当于将上述单冲

量控制与比例控制相结合。以负

荷作为系统设定值,利用PI 调

节器调节流量,使给水量准确跟

踪蒸汽流量,再将水位信号作为

主参数负反馈,构成了单级三冲

量给水控制系统,如图11.5所

示。所谓“三冲量”,是指控制器接受了三个测量信号:汽包水位、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蒸汽流量信号是前馈信号,当负荷变化时,它早于水

位偏差进行前馈控

制,及时的改变给水

流量,维持进出汽包

图11.5 单级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

图11.6 串级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

的物质平衡,有效地减少假水位的影响,抑制水位的动态偏差;给水流量是局部反馈信号,动态中它能及时反映控制效果,使给水流量跟踪蒸汽流量变化而变化,蒸汽流量不变时,可及时消除给水侧自发扰动;稳态时使给水流量信号与蒸汽流量信号保持平衡,以满足负荷变化的需要;汽包水位量是被控制量、主信号,稳定时,汽包水位等于设定值。显然,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在克服干扰影响、维持水位稳定、提高给水控制方面都优于单冲量给水控制系统。事实上,由于检测、变送设备的误差等因素的影响,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这两个信号的测量值在稳态时难以做到完全相等,且单级三冲量控制系统一个调节器参数整定需要兼顾较多的因素,动态整定过程也较复杂,因此在现场很少再采用单级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

串级三冲量控制系统

串级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如图11.6所示。该系统由主副两个PI调节器和三个冲量构成,与单级三冲量系统相比,该系统多采用了一个PI调节器,两个调节器串联工作,分工明确。PI1为水位调节器,它根据水位偏差产生给水流量设定值;PI2为给水流量调节器,它根据给水流量偏差控制给水流量并接受前馈信号。蒸汽流量信号作为前馈信号,用来维持负荷变动时的物质平衡,由此构成的是一个前馈—串级控制系统。该系统结构较复杂,但各调节器的任务比较单纯,系统参数整定相对单级三冲量系统要容易些,不要求稳态时给水流量蒸汽流量测量信号严格相等,即可保证稳态时汽包水位无静态偏差,其控制重量较高,是现场广泛采用的给水控制系统,也是组织给水全程控制的基础。

3. 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1)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任务

维持过热器出口温度在允许范围内,并保证管壁温度不超过允许的工作温度。被控变量一般是过热器出口温度,操纵变量是减温器的喷水量。

(2)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

以过热蒸汽为主参数,选择二段过热器前的蒸汽温度为辅助信号,组成串级控制系统或双冲量气温控制系统。

4. 锅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现

工业锅炉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1.7所示。

图11.7 工业锅炉计算机控制系统框图

一次仪表测得

的模拟信号经采用电路、滤波电路进入A/D 转换电路,A/D 转换电路将转换完的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之后,便于控制和显示。

D/A 转换将计算机输出的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并放大到0—10mA ,分别控制水泵调节阀、鼓风机挡板、引风机挡板和炉排直流电动机。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第四章 基本概念:潜在GDP,总供给,总需求,AS曲线,AD曲线。 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写出每个主要目标的简短定义。请详细解释 为什么每一个目标都十分重要。 答:宏观经济学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只有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一国经济才能生产出潜在的GDP,从而使一国拥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 (2)物价稳定,即把通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十以下。物价稳定可以防止经济的剧烈波动,防止各种扭曲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3)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的。只有经济不断的增长,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矛盾。在开放经济下,一国与他国来往日益密切,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才能使一国避免受到他国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3,题略 答:a.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作为一种不利的供给冲击,将会使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AS将向左上方移动。 b.一项削减国防开支的裁军协议,而与此同时,政府没有采取减税或者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将减少一国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使总需求曲线AD向左下方移动。 c.潜在产出水平的增加,将有效提高一国所能生产出的商品和劳务水平,从而使总供给曲线AS向右下方移动。 d.放松银根使得利率降低,这将有效刺激经济中的投资需求等,从而使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AD向右上方移动。 第五章 基本概念:GDP,名义GDP,实际GDP,NDP,DI,CPI,PPI。 思考题: 5.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美国的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 b购买一块土地; c购买一幅伦勃朗的绘画真品; d某人在2009年播放一张2005年录制的CD所获得的价值; e电力公司排放的污染物对房屋和庄稼的损害;

陈振明_公共管理学_试题_题库(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 3、公共物品 4、行政国家 5、纯公共物品 四、简答 1、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那些? 2、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3、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4、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的特征及其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思考题答案

班级名称: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2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研究生 第一章引注作用课程提纲 1、引注的作用是什么?与文学作品相比,学术论文在引注使用 方面有哪些不同? 答:引注的作用是(1)认知功能;(2)道德功能。引注以其标记技术直接显示所引内容的存在处所,方便人们核实,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全面地把握所引内容的准确意义。另外,引注直观地表明作者对事实和前人劳动的尊重,展示自己的道德人格。 学术论文的引注注重格式规范,应该按照GB/T 7714-201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应该列出原引自期刊、学位论文、专著等的详细信息,文献注释的方式包括页下脚注、文章末或书的章节末的尾注、随文注与参考文献列表相结合;文学作品的引注多为在在行文中引用的话,对作品的引用,概括较多,概括中适量地直接引用原文,可以是引一两句关键的话,也可以只引-一些关键的或独特的词语。如果需要把作品中某段文字作为比较重要的材料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的话,可以有较长的引文,包括可以让引文独立成段。 2、列出两门课的提纲。 答:如以下图表所示。

班级名称: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2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术研究生 《学术规范》 引注 功能历史类型要素意义盲区 引注内容 引注意义 学术不端 行为 抄袭、剽窃、侵占他人学术成果 伪造科研数据 伪造注释 提供虚假学术信息 买卖论文、违规署名 一稿多投、一稿多发、重复发表 危害预防处理 人际关系 导师-学生 合作-竞争 与公众、课题资 助者之间 同行评议 利益冲突 知识产权 著作权 署名权 伦理原则 受试者相关 的伦理问题 伦理审查《论文写作》 套路方法技巧 优秀高水平论文写 作技巧 规范严谨 结合专业 认识深入SCI写作技巧 文献追踪 数据处理 投稿 返修 写作投稿技巧 寻找目标期刊 组织文章结构 学术写作语言 同行评议价值 学术伦理道德 著作权 利益冲突 同时提交 研究欺诈 剽窃

电路各章习题及答案

各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举例说明什么是测控? 答:(1) 测控例子: 为了确定一端固定的悬臂梁的固有频率,我们可以采用锤击法对梁进行激振,再利用压电传感器、电荷放大器、波形记录器记录信号波形,由衰减的振荡波形便可以计算出悬臂梁的固有频率。 (2)结论: 由本例可知:测控是指确定被测对象悬臂梁的属性—固有频率的全部操作,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激振、拾振、记录、数据处理等,获取悬臂梁固有频率的信息的过程。 2. 测控技术的任务是什么? 答:测控技术的任务主要有: 通过模型试验或现场实测,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测控,进行设备强度校验,提高产量和质量; 监测环境振动和噪声,找振源,以便采取减振、防噪措施; 通过测控,发现新的定律、公式等; 通过测控和数据采集,实现对设备的状态监测、质量控制和故障诊断。 3. 以方框图的形式说明测控系统的组成,简述主要部分的作用。 测控系统方框图如下:

(2)各部分的作用如下: ●传感器是将被测信息转换成某种电信号的器件; ●信号的调理是把来自传感器的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和处理的形式; ●信号处理环节可对来自信号调理环节的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滤波 和分析; ●信号显示、记录环节将来自信号处理环节的信号显示或存贮。 ●模数(A/D)转换和数模(D/A)转换是进行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相互转换,以 便用计算机处理。 4.测控技术的发展动向是什么? 传感器向新型、微型、智能型方向发展; 测控仪器向高精度、多功能、小型化、在线监测、性能标准化和低价格发展; 参数测量与数据处理向计算机为核心发展; 5. A precise optional signal source can control the output power level to within 1%. A laser is controlled by an input current to yield the power output. A microprocessor controls the input current to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3)总量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实际GDP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水平面,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

精品文档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二)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部门组织目标的特点为(AC ) A.多元化 B.单一性 C.整体性 D.公共性 2、私人部门管理的突出特征表现为(ABD ) A.目标明确 B.协调过程中的效率优先 C.组织有效性度量很难 D.组织有效性度量相对容易 3、一般认为,在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发展历史中,曾出现过的范式有(AD ) A.公共行政范式 B.公共服务范式 C.公共责任范式 D.新公共管理范式 4、促成公共行政范式产生的背景因素主要有(ABCD ) A.私人部门和市民社会对效率的普遍追求 B. 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组织管理的改革 C. 私人部门的科学管理以及由此引发的对管理活动的系统化、科学化研究 D.政治学、行政法学和官房学的理论支撑 5、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思想渊源和学科基础为(ABD ) A.政治学 B.行政法学 C.社会学 D.官房学 6、公共行政范式的理论基础为(AC ) A. 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 B.杰弗逊的“独立宣言” C.韦伯的科层制 D.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 7、韦伯把权力分为(ABC )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8、立基于韦伯的合理--合法的权力类型之上的科层制组织,其构建和运作的原则为(ABCD ) A.知识性和职业化原则 B.非人格化和执行能力原则 C.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D.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原则 9、公共行政范式的基本特征为(ABCD ) A.行政活动的科学化 B.作为一种价值观的效率 C.严格的等级制组织模式 D.常任的、中立的和无个性特征的公务员 10、公共行政范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BCD ) A.政治的顺向控制问题 B.政治的逆向控制问题 C.科层制组织的低效率问题 D.科层制组织的限制自由问题 11、造成科层制组织低效率现象的主要原因有(ABD ) A. 科层制行政组织有不断自我膨胀的内驱力 B.科层制组织中的行政公务员乃至行政部门有通过知识保密来获得和保持权力的激励 B. 科层制组织存在政治的逆向控制问题 D.严格等级制的科层制组织中不可避免在会出现“彼德现象” 12、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措施主要包括(ABCD ) A.严格的成本控制 B.权力分散化 C.加强一线管理 D.运用市场机制和强化服务质量 1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观点包括(ABCD ) A.注重管理、绩效评估和效率 B.公共服务代理化 C. 在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引入竞争机制并削减成本 D.强调产出控制而非过程控制 14、1992年英国梅杰内阁颁布的《公民宪章》中列出的公共服务的原则有(ABCD) A.公布明确的标准 B.公布有关服务运作的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医学信息检索》题库集——思考题

《医学信息检索》题库集——思考题 1.简述信息、知识、文献的概念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 2.文献按载体形式不同分为哪几种类型,并举例说明。 3.文献的级别及其相互关系。 4.在计算机检索中,如何缩小检索范围? 5.获取文献全文的方法有哪些? 6.常用的检索途径有哪些? 7.简述信息检索的原理 8.计算机检索通常包括哪些步骤? 9. 简述IM主题索引的编排规则。 10.《医学主题词表》(MeSH)字顺表的参照系统有哪几种?举例说明其意义。 11.按照存储内容的不同,数据库通常分为哪些类型? 12.什么叫主题词的扩展检索,它的优越性何在? 13.什么是查全率和查准率,二者之间有何关系? 14.影响查全率和查准率的因素有哪些? 15.独立型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16.如何提高检索的查全率? 17.如何提高检索的查准率? 18.依据我国专利法专利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的专利有效期为多长? 19.信息检索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0.何谓数据库的顺排文挡和倒排文挡? 21.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工具有哪些? 22. 核心期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3.试述因特网搜索引擎的概念、类型。 24.简述会议论文的概念和特点,国内和国外会议论文的检索系统有哪些? 25. 周红同学在检索一个课题时,第一次检索的结果有172 条文献,你建议一下她采用何种方式来缩小检索范围? 26.Medline和Pubmed有什么区别? 27.专利文献的概念及特点是什么? 28.如果要查找有关“乙型肝炎流行病学”方面的中外文文献,可以选择哪些数据库?请选择其中一种数据库,简要检索策略。 29.通过哪些检索系统可以查明济宁医学院图书馆是否有“computer communications”这本期刊? 30. 请列出5个Google高级检索语法,并举例说明其用法。 31. 在CBMWin4.0版中的查找某作者发表的文献有几种方式?分别是什么? 32. 循证医学证据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33. 列举6种可以检索引文的数据库。 34. 文献的种类 35. 文献法的一般过程 36、试述文献法的概念和特点 37、文献检索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8、现有毕业论文的题目定为"国内外加密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论文初步拟定包括

模拟电路典型例题讲解

3.3 频率响应典型习题详解 【3-1】已知某放大器的传递函数为 试画出相应的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渐近波特图,并指出放大器的上限频率f H ,下限频率f L 及中频增益A I 各为多少? 【解】本题用来熟悉:(1)由传递函数画波特图的方法;(2)由波特图确定放大器频响参数的方法。 由传递函数可知,该放大器有两个极点:p 1=-102rad/s ,p 2=-105rad/s 和一个零点z =0。 (1)将A (s )变换成以下标准形式: (2)将s =j ω代入上式得放大器的频率特性: 写出其幅频特性及相频特性表达式如下: 对A (ω)取对数得对数幅频特性: (3)在半对数坐标系中按20lg A (ω)及φ(ω)的关系作波特图,如题图3.1所示。

由题图3.1(a )可得,放大器的中频增益A I =60dB ,上限频率f H =105/2π≈15.9kHz , 下限频率f L =102/2π≈15.9Hz 。 【3-2】已知某放大器的频率特性表达式为 试问该放大器的中频增益、上限频率及增益带宽积各为多少? 【解】本题用来熟悉:由放大器的频率特性表达式确定其频率参数的方法。 将给出的频率特性表达试变换成标准形式: 则 当ω = 0时,A (0) =200,即为放大器的直流增益(或低频增益)。 当ω =ωH 时, ωH =106rad/s 相应的上限频率为 由增益带宽积的定义可求得:GBW=│A (0)·f H │≈31.84MHz 思考:此题是否可用波特图求解? 【3-3】已知某晶体管电流放大倍数β的频率特性波特图如题图3.2(a )所示,试写出β的频率特性表达式,分别指出该管的ωβ、ωT 各为多少?并画出其相频特性的渐近波特图。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多元统计分析习题分为三部分思考题验证题和论文题

《多元统计分析》习题分为三部分:思考题、验证题和论文题 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多元统计分析? 2﹑多元统计分析能解决哪些类型的实际问题? 第二章聚类分析 1﹑简述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思路。 2﹑写出样品间相关系数公式。 3﹑常用的距离及相似系数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4﹑利用谱系图分类应注意哪些问题? 5﹑在SAS和SPSS中如何实现系统聚类分析? 第三章判别分析 1﹑简述距离判别法的基本思路,图示其几何意义。 2﹑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有何异同? 3﹑简述贝叶斯判别的基本思路。 4﹑简述费歇判别的基本思路。 5﹑简述逐步判别法的基本思想。 6﹑在SAS和SPSS软件中如何实现判别分析? 第四章主成分分析 1﹑主成分分析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2﹑主成分分析的主要作用有那些? 3﹑什么是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其意义何在? 4﹑为什么说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能反映主成分中所包含的原始变量的信息? 5﹑为什么要用标准化数据去估计V的特征向量与特征值? 6﹑证明:对于标准化数据有S=R。 7﹑主成分分析在SAS和SPSS中如何实现? 第五章因子分析 1﹑因子得分模型与主成分分析模型有何不同?

2﹑因子载荷阵的统计意义是什么? 3﹑方差旋转的目的是什么? 4﹑因子分析有何作用? 5﹑因子模型与回归模型有何不同? 6﹑在SAS和SPSS中如何实现因子分析? 第六章对应分析 1﹑简述对应分析的基本思想。 2﹑简述对应分析的基本原理。 3﹑简述因子分析中Q型与R 型的对应关系。 4﹑对应分析如何在SAS和SPSS中实现? 第七章典型相关分析 1﹑典型相关分析适合分析何种类型的数据? 2﹑简述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 3﹑典型变量有哪些性质? 4﹑典型相关系数和典型变量有何意义? 5﹑典型相关分析有何作用? 6 ﹑在SAS和SPSS中如何实现典型相关分析? 验证题 第二章聚类分析 1、为了更深入了解我国人口的文化程度,现利用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聚类分析。分析选用了三个指标:(1)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DXBZ);(2)初中文化程度的人都占全部人口的比例(CZBZ);(3)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WMBZ),分别用来反映较高、中等、较低文化程度人口的状况。计算样品之间的相似系数,使用最长距离法、重心法和Ward法,将上机结果按样品号画出聚类图,并根据聚类图将30个样品分为四类。 2、根据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状况,对世界2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分类。只要采用6个指标:(1)Call—每千人拥有电话线数,(2)movecall—每千户居民蜂窝移动电话数,(3)fee—高峰时期每三分钟国际电话的成本,(4)Computer—每千人拥有的计算机数,(5)mips—每千人中计算机功率(每秒百万指令),(6)net—每千人互联网络户主数。计算样本之间的距离采用欧式距离,用最长距离法、重心法、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计算。

第五章组合逻辑电路典型例题分析

第五章 组合逻辑电路典型例题分析 第一部分:例题剖析 例1.求以下电路的输出表达式: 解: 例2.由3线-8线译码器T4138构成的电路如图所示,请写出输出函数式. 解: Y = AC BC ABC = AC +BC + ABC = C(AB) +CAB = C (AB) T4138的功能表 & & Y 0 Y 1 Y 2 Y 3 Y 4 Y 5 Y 6 Y 7 “1” T4138 A B C A 2A 1A 0Ya Yb S 1 S 2 S 30 0 00 0 10 1 00 1 11 0 01 0 11 1 01 1 1 S 1S 2S 31 0 01 0 01 0 01 0 01 0 01 0 01 0 01 0 0 A 2A 1A 0Y 0Y 1Y 2Y 3Y 4Y 5Y 6Y 70 1 1 1 1 1 1 11 0 1 1 1 1 1 11 1 0 1 1 1 1 11 1 1 0 1 1 1 11 1 1 1 0 1 1 11 1 1 1 1 0 1 11 1 1 1 1 1 0 11 1 1 1 1 1 1 0

例3.分析如图电路,写出输出函数Z的表达式。CC4512为八选一数据选择器。 解: 例4.某组合逻辑电路的真值表如下,试用最少数目的反相器和与非门实现电路。(表中未出现的输入变量状态组合可作为约束项) CC4512的功能表 A ? DIS INH 2A 1A 0Y 1 ?0 1 0 0 0 00 00 00 0 0 0 0 00 0 ?????0 0 00 0 10 1 00 1 11 0 0 1 0 11 1 01 1 1 高阻态  0D 0D 1D 2D 3D 4D 5D 6D 7 Z CC4512 A 0A 1A 2 D 0 D 1 D 2 D 3 D 4 D 5 D 6 D 7 DIS INH D 1 D A B C D Y 0 0 0 0 1 0 0 0 1 00 0 1 0 10 0 1 1 00 1 0 0 0 CD AB 00 01 11 1000 1 0 0 101 0 1 0 1 11 × × × ×10 0 1 × × A B 第一步画卡诺图第三步画逻辑电路图

宏观经济学题及答案

第一章结论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超长期;总供给曲线;实际GDP的趋势线;长期;总需求曲线;产出缺口;中期;菲利普斯曲线;潜在产出;短期;增长率;通货膨胀;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消费价格指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2.长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供给? 3.短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需求?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GDP;GNP;GDP缩减指数;CPI;PPI;生产要素;最终/中间产品;名义GDP/实际GDP;通货膨胀;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2.下列交易的价值是否应当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什么? (1)顾客在饭店支付餐费。 (2)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楼。 (3)一家供应商向制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出售计算机芯片。 (4)一位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 3.国内生产总值(GDP)高是否一定意味着福利状况好呢?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A 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中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5.假定GDP是600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5100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美元,消费是3800美元,外贸赤字是100美元,求: (1)储蓄S是多大; (2)投资I是多大; (3)政府支出是多大? 第三章增长与积累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增长核算方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趋同;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新古典增长理论;稳态均衡; 2.索络增长模型能否有助于解释趋同现象?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D) A.计划性B.单一性 C.效率性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C)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A) A.公民 B.政府C.企业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A.17世纪末18世纪初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D)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A)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A.经济的发展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C.公共服务范式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A.威尔逊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D) A.会计学B.政治学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D)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的基础为(A) A.管理B.法律 C.经济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B) A.威尔逊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的基础为(C)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C.合理--合法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的那些人发布命令的权力”为基础的权力属于(A)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信息检索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 学号姓名专业 一、单选题 1、信息素养的核心是c A、信息意识; B、信息知识; C、信息能力; D、信息道德 2、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人类要向着___b__发展. A、终身学习; B、学习型社会; C、创新发展; D、信息素质 二、多选题 1、简单地说,信息素养就是“ abcd 信息的技能或能力。” A、发现; B、检索; C、分析; D、利用 2、一般来说,信息素养主要包括 abcd 四个方面的内容 A、信息意识; B、信息知识; C、信息能力; D、信息道德 3、提高信息素养的途径是abcd A、系统的“信息检索课”; B、参加信息素养培训; C、利用网络和多媒体; D、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 三、简答题 1、高校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的6个一级指标是什么? 答:○1鉴别信息及其来源○2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 ○3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4将检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 ○5有效地利用信息去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 ○6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2、美国图书馆协会(ALA)1989对“信息素养”的定义是什么?

答:信息素养是指个人具有察觉何时需要信息,且能有效的查询、评估、组织与利用信息的能力。 3、简述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的关系。 答: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 第二章思考题 学号姓名专业 一、单选题 1.参考文献的标准著录格式是____A________。 A、著者篇名来源出处; B、篇名著者来源出处 2.请标出文献:马品仲. 大型天文望远镜研究. 中国的空间科学技术,1993,13(5)P6-14,ISSN1000-758X 属于哪种文献类型___A_________。 A、图书; B、科技报告; C、期刊; D、报纸 二、多选题 1. 下列哪项属于按出版类型分类的文献类型______BCD______。 A、光盘; B、图书; C、期刊; D、学位论文 2. 下列哪项属于文献三要素_____ABC_______。 A、知识; B、载体; C、记录方式; D、信息

电路分析典型习题与解答

中南民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路分析典型习题与解答

目录 第一章: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1) 1.1、本章主要内容: (1) 1.2、注意: (1) 1.3、典型例题: (2) 第二章网孔分析与节点分析 (3) 2.1、本章主要内容: (3) 2.2、注意: (3) 2.3、典型例题: (4) 第三章叠加方法与网络函数 (7) 3.1、本章主要内容: (7) 3.2、注意: (7) 3.3、典型例题: (7) 第四章分解方法与单口网络 (9) 4.1、本章主要内容: (9) 4.2、注意: (10) 4.3、典型例题: (10) 第五章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 (12) 5.1、本章主要内容: (12) 5.2、注意: (12) 5.3、典型例题: (12) 第六章一阶电路 (14) 6.1、本章主要内容: (14) 6.2、注意: (14)

6.3、典型例题: (15) 第七章二阶电路 (19) 7.1、本章主要内容: (19) 7.2、注意: (19) 7.3、典型例题: (20) 第八章阻抗与导纳 (21) 8.1、本章主要内容: (21) 8.2、注意: (21) 8.3、典型例题: (21) 附录:常系数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24) 说明 (25)

第一章: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1.1、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讲解电路集总假设的条件,描述电路的变量及其参考方向,基尔霍夫定律、电路元件的性质以及支路电流法。 1.2、注意: 1、复杂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真实方向往往很难确定,电路中只标出参考 方向,KCL,KVL均是对参考方向列方程,根据求解方程的结果的正负与 参考方向比较来确定实际方向. 2、若元件的电压参考方向和电流参考方向一致,为关联的参考方向, 此时元件的吸收功率P吸=UI,或P发=-UI 若元件的电压参考方向和电流参考方向不一致,为非关联的参考方向, 此时元件的吸收功率P吸=-UI,或P发=UI 3、独立电压源的端电压是给定的函数,端电流由外电路确定(一般不为0) 独立电流源的端电流是给定的函数,端电压由外电路确定(一般不为0) 4、受控源本质上不是电源,往往是一个元件或者一个电路的抽象化模型, 不关心如何控制,只关心控制关系,在求解电路时,把受控源当成独立 源去列方程,带入控制关系即可. 5、支路电流法是以电路中b条支路电流为变量,对n-1个独立节点列KCL 方程,由元件的VCR,用支路电流表示支路电压再对m(b-n+1)个网 孔列KVL方程的分析方法.(特点:b个方程,变量多,解方程麻烦)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公共管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布坎南。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政治危机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公共管理途径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经验理论,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 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公共管理战略》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经济学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AC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AB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ABC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ABCD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AC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BC )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BD )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答: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行政机关为公众提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或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2、公共管理 答:是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的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3、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排他性的货物。

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含答案)

社会科学方法论 1.什么是科学? “科学”(science)一词源于拉丁文scio,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的福泽瑜吉把它译为“科学”。在中国,科学一词的意义对应于“格致之学”。1893年,康有为最早将“科学”一词引进中国。 所谓科学,是一种理论化、体系化的知识。狭义的科学指的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以理性思维建构起来的实证知识,表现为范畴、定理和定律的体系。广义的科学泛指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人类的观察与技术都是科学的起源。 科学具有:可证伪性;假设与简化;内部逻辑一致;逻辑与经验的一致等特征。 2.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的科学,也就是狭义的科学。即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以理性思维建构起来的实证知识,表现为范畴、定理和定律的体系。 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它属于广义上的科学,即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总称,其载体是各门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代表性学科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呈现出连续过渡的特征。社会科学介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兼具二者的特征。 斯蒂芬·科尔用六个变量将科学分成不同等级。相比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在理论的成熟性上,具有高度成熟的理论,其研究更受范式指导、具有更高水平的严密性;在定量化上,自然科学的思想更习惯于用数学来表达;在认知共识上,自然科学在理论、方法、问题的意义以及个人贡献意义上有更高水平的共识;在语言能力上,具有运用理论做出可证实的预言的能力;自然科学的旧理论的过时具有更高比例,作为目前工作的参考———表明知识进行有意义的积累;自然科学的“进步”或新知识增长的速度相比社会科学更快。 3.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科学是指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它属于广义上的科学,即一切分科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人文科学源出拉丁文humanitas,意为人性﹑教养。十五世纪欧洲始用此词。指有关人类利益的学问,以别于曾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神学。后含义多次演变。现代用作“社会科学”的别称。《辞海》没有区分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日常用语中,对此也很少加以区分。 虽然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分是相对的,但为了研究的方便,作这样的区别还是必要的。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侧重于研究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以及其背后的机制,包含的基础学科有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科学则侧重于研究人的价值、心理、心灵、情感、思维和精神活动,包含的基础学科有文学、语言学、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神学等等。 科学是总称,其载体是各门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代表性学科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呈现出连续过渡的特征。社会科学介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兼具二者的特征。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20200512012353)

、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 ) A.会计学 B.政治学 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D )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