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推荐下载 心得体会-辽沈战役观后感-最新

推荐下载 心得体会-辽沈战役观后感-最新

推荐下载  心得体会-辽沈战役观后感-最新
推荐下载  心得体会-辽沈战役观后感-最新

辽沈战役观后感

篇一辽沈战役观后感

以前历史课本上曾介绍过辽沈战役,此次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观看《辽沈战役》影片,查了相关内容得知,在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国内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并制定了相应方针政策,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敌人关在东北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

开始时,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不愿南下锦州作战,企图回师长春。

在毛泽东批评和纠正了林彪在攻锦州打援问题上的犹豫之后,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发起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第四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

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开始攻锦作战,全歼守敌近9万人,生俘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

锦州的解放促使长春守敌一部分起义,其余全部投降。

东北野战军乘胜追击,于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

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

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也对国民党军队有了优势,使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这次观看《辽沈战役》,让我对这段历史又有了新的认识。

影片中气势恢宏的战斗场景、催人泪下的牺牲精神时刻提醒着我现今美好兴奋的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我们的革命先烈用热血之躯铸就的幸福,用满腔的热情换来的安逸。

他们生活在吃不饱、穿不暖并备受压迫的环境中还能毅然为了国家牺牲小我、奉献国家,那成长在幸福摇篮并享受着生活的安逸的我们不是更应该为了国家努力奋斗吗?!我们要时刻铭记先烈的贡献精神,努力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在纪念建党90年之际,为了缅怀党的光荣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西洋特肥党委在杨成世书记带领下来到了锦州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在“隆隆的炮火”之中,进行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 辽沈战役纪念馆是为了纪念解放战争中三大著名战役中的首役——辽沈战役而修建的。走近纪念馆,我那原本平静的心情不知在何时竟异常的激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被称之为“胜利之门”的大门,在大门右侧镶有叶剑英同志题写的“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我们一行40多人在这里举行了新党员宣誓和老党员在宣誓仪式,誓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馆内设有战史馆、支前馆、烈士馆和全景画馆。战史馆记录了辽沈战役的全过程和一些经典战役,那里陈列着当时的一些武器装备和烈士们的遗物。那些武器、那些奖章、那些锦旗是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真实写照,那一份一份战争时所用的文件、一个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幅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真实的呈现在我的眼前。与战史馆不同,支前馆里展现了当时东北群众是如何搞好生产支援前线的,军民鱼水情的感人画面彻底让我领悟到军民一家亲的伟大力量。参观完支前馆,来到烈士馆,在烈士馆看到了许多烈士的雕象,其中有当时阵亡的最高将领朱瑞,有我们大家熟知的杨志荣烈士,还有女烈士姜仁福等。外面的墓碑上记载着一排一排的牺牲名单,仅团级以上的就有上千人,想想那些没有任何军衔的战士,他们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却连个名字也没有留下,还有那些支

援前线的后方群众们,他们更是无名的英雄,实在令人敬佩!全景画馆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亲眼目睹了解放锦州时那场壮烈的战争画面,一幕幕的战火连天在我眼前循环上演。在那个硝烟弥漫,蔓草连天的时代,无数战士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放眼望去,满目荒凉,一片片被烧毁的民房,一条条躺满战士尸体的战壕,一股股漫天翻滚的浓烟讲述着战争的惨烈。试想一下,那时候的人已经不再是想怎样生活了,而是要想怎样竭尽全力地生存下去。 参观完辽沈战役纪念馆,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在今天这种和平的环境里,我们西洋人应该怎样做?我想应该以感恩、结缘、诚信、正心、包容、分享之心去从事我们的工作,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受教育,我被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事迹感动着,并再一次感受到我们党的伟大! 辽宁西洋特肥硫酸分厂:马青元

淮海战役观后感12篇完美版

《淮海战役观后感》 淮海战役观后感(一): 最近观看了纪录片《淮海战役》,给人以极大的思维冲击,都说商场如战场,从这次经典的重大战役中让我学到了两个道理: 一、棋在局外,胜利的趋势不可阻挡 淮海战役的过程是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无论是国民党军队的派系矛盾、临战退缩,还是粟裕的忠言直谏、后勤的宣传动员,其实都不是主导战役的根本。仔细分析下淮海战役的背景就能够看出,经过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共产党的军事实力已经和国民党军队不相上下,后勤供给潜力更是得到了巨大提升,此时的中国,不论是实力比较还是民心向背,共产党都占据了上风,就应说胜利已经是一种必然。 由此想到我们的项目取得成功最根本的依据就是对于整体局势的把握,行业的大环境、地块的发展趋势、建筑规划设计、集团品牌口碑积累,种种局外因素已经决定了项目的走向,成功绝不是依靠几次开盘活动、几个创意广告就能够的。 二、人改变不了结果却能够影响进程 共产党军队在淮海战役过程中的表现是精彩的,也是最值得我们在商场上学习的,虽然胜利是必然的趋势,但是能够取得这样精彩、高效的胜利则是每个环节都做到了极致的成果,是我们在项目营运中要用心运用学习的。 战役部署=项目计划 从首先打黄伯韬兵团,再打黄维兵团以及最后围歼杜聿明率领的三个兵团,每一步都是共产党主动选取的结果,而国民党则是步步受制,十分被动。能够说取得战役成功的完美计划是经过周密思考,反复推敲,精心组织的。 情报=市场调研 情报工作方面的成功,是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地下党渗透到国民党内部高层,把情报做到准确详尽,无疑为共产党夺取胜利起了巨大的作用。正是基于情报数据的全面、正确、及时,才能够制定出完美的计划,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战时宣传=广告 共产党军队每到一地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老百姓宣传共产党的理想,采取一些政策和口号诸如打土豪、分田地等来取得中国广大穷苦大众的热烈响应和拥护。从此刻的营销角度来看,无论是宣传的手法还是资料都是贴合当时老百姓的信息接收方式和心灵渴求的,这种成功的宣传为淮海战役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客户者得天下。 团队作战协作=项目人力+行政+财务 淮海战役过程中最明显的比较就在于团队作战协作,人事调配上,共产党军队能够做到临阵换帅而军心不动,国民党军队却派系林立、勾心斗角、相互诬陷争宠;后勤保障上面,共产党军队统一调配、自力更生而毫无怨言,国民党军却是为争抢补给大打出手、战争中还私藏物

塔山观后感

塔山阻击战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7月6日,我们**镇第二批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驱车来到锦州与葫芦岛之间的塔山纪念馆参观。馆中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将我们带到那个战火纷飞的火红年代。 进入馆内,一阵凉风扑面而来。抬头望去,一幅巨大的玻璃钢浮雕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解放军战士手端机枪,像一只猛虎冲向敌群,场面气壮山河,令人仰慕。 在图片下面的展柜里,陈列着辽沈战役解放军使用过的头盔、棉衣、烟斗、牙刷等物品。其中令我最感动的是一把小牙刷:它小的很,只有我们现在使用的一半大,做工粗糙不说,牙刷毛磨损所剩无几。想想我们现在,牙刷用不了几天,就嚷着换把新的。3D图文并茂的介绍,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事迹还原于观众。一名山东籍战士在前沿阵地,为了确保通讯线路的畅通,他冲进炮弹横飞的阵地,先后8次接通电话线。然而,电话线再次被炸断,电线的长度有限,实在无法连接。看着战友们的不断倒下,这名战士毅然决然把自己当成电线导体,接通了电话。战役结束时,战友们发现他扔紧紧地抓住电线的两端时,不禁潸然泪下。就是这些英勇无畏的将士们,用血肉之躯挡住了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了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毛主席在纪念碑上挥毫写下“塔山阻击战革命战士永垂不朽”! 通过这次参观,使我受到深刻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我要发奋学习,锻炼身体,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第二天,我们一行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继续参观学习。在去辽沈战役纪念馆之前我了解到;“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新馆于1988年落成,2004年经改陈改造使之成为融教育、博览、旅游、休憩于一体的大型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园区占地18万平方米,整体环境扣军事主题,依山就势,通过强化中轴线台阶步道和各个广场的连接,对门、塔、馆等主体建筑赋予主题意义,形成纪念性功能的三个层次。这让我看到一个具有立体感的宏伟建筑。”展馆里位列着各位先烈的遗像和他们的事迹。无不让每一位参观者感受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胜利之门三个特型建筑独具视觉冲击力,寓胜利与和平之意,同时也是多功能展厅。纪念塔集朱德元帅题词和巨型浮雕、铜像于一体。 参观了纪念馆外,我们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主体陈列馆建筑,建筑结构共分三层,设有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陈列主题深刻,层次鲜明的展现了特点突出的那段历史,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最后我们观看了《攻克锦州》全景图,它高超的绘画技法、逼真的地面塑型和声光,浑然天成,使我们身临其境,振聋发聩。就好像叫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锦州会战的生动景象。在巨大的场景中军事指挥和战场交锋的情景交替演示,惊心动魄、壮怀激烈。 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依据史料恢复了原貌,通过多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前几日上午,我和全年组同学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去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我们早早的来到了学校,不一会我们就出发了。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只见“辽沈战役纪念馆”几个大字金光闪闪,令赞叹不已。走进里面,道路边松柏挺拔,意味着革命先烈的精神长青。经过一小段的路程,我们来到了纪念馆内,馆内分别为战史馆,支前馆、英烈管、还有全景图馆。 战史馆厉害陈列着革命家将领们的衣物被褥。他们的东西是那样的寒酸。在打仗时,他们一定吃不饱、穿不暖。我不由得想现在的生活,我每天都有美味佳肴、有漂亮的衣服,可我们还是挑三拣四,仔细想想真不应该。 支前馆里有打仗用的武器,英烈管有死去的革命将军的名字,我明白了我们美好的生活,是由战士们的热血换来的。 最后,我们来到了全景图馆,我们伴随着飞机的轰炸声,战士们的呐喊声,来看全景图馆,全景图馆展现了当时打仗的悲

惨情景,虽然敌军强我弱,但是我方军队不畏惧强大的敌军,他们奋勇杀敌就连老百姓都上了战场。战士们为了祖国,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看见当时的情景,我泪流满面。我不由得想起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战士的热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我们离开了“辽沈战役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坐在车上,我做了一个决定: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去建设我们的祖国。使祖国更繁荣更昌盛。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我的家乡锦州是一座有着10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名城,也是一座著名的军事、科技、商贸重镇和优秀的旅游城市。锦州地处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道,依山近海,是中国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改变中国前途和命运的著名战役——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东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辽沈战役,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而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辽沈战役而修建的一座专题性的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馆区占地18万平方米,园区内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幽雅而肃穆。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将门、塔、馆主体建筑联成一体,使我们产生逆岁月而上的感觉和纪念性历史情境。其间的纪念馆、纪念塔、烈士名录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及纪念性装饰物,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胜。 在五一小长假期间,我和同学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当我们怀着十分庄重的心情走进辽沈战役纪念馆,看到馆里那一幅幅画面,展橱里那一件件战利品以及战士们所穿过的一件件血衣和那足以使人们泣然泪下的一封封遗书,我仿佛已置身于那硝烟迷漫的辽沈战场。 穿过胜利之门,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16米的辽沈战役纪念塔。拾阶而上,104级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的52个昼夜,展现了一篇气势恢弘历史长卷,缔造了新中国的第一战役,胜利之役,决胜之役。新中国从这里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开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走进纪念馆,我们被纪念塔东西两侧林立的一块块革命烈士纪念碑所震撼,纪念塔的东西两侧林立着一块块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英名录碑上刻录着五万多位在辽沈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战士们的名字,烈士名录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对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次撞击。时刻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呼吁着我们要尽自己所能来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辽沈战役纪念馆简介: 辽沈战役纪念馆始建于1959年1月,同年对外展出开放。原址设在锦州大广济寺。1978年10月23日,叶剑英题写馆名。1985年4月29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在锦州辽沈战役烈士陵园北院内修建新馆。1988年10月31日落成并对外开放。2004年11月2日,经过改陈改造后重新对外开放。2008年3月1日实行免费开放。新馆占地18.8万平方米,主体陈列馆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展馆由中国建筑设计大师戴念慈主持设计,造型庄重,气势雄伟,既具有民族风格和军事特点,又体现了现代水平。建筑布局严谨,构思巧妙。平面呈H型,南北形成两个三合院,南面的三合院环抱辽沈战役纪念塔,北面的三合院紧抱全景画馆。建筑结构利用南高北低的地势,随山就势,依次为一层、下一层和下二层,中间为东西两个下沉式庭院。建筑南北立面造型采用传统风格,中间是一座高大的中国式牌楼,东西两侧各配置一座小牌楼,象征纪念胜利的凯旋门。南北面墙和全景画馆顶端,均以城墙式雉堞垛口形式修建,体现出军事斗争的特点。园区规划设计紧扣辽沈战役军事主题,以具有纪念性和标志性的建筑为主体,通过强化中轴线的处理,对园区南、中、北三个部分进行有机整合,使主体建筑、纪念设施和景观布局在风格上协调统一,形成一个整体。在贯通南北长达600 米的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门、塔、馆主体建筑,形成纪念性功能流线的三个主题层次,即和平、胜利、怀念,使游人逆岁月而上,进入纪念性境界。 基本陈列设有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展品1470件。陈列内容突出“决战决胜”主题,全面反映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历史,突出展示辽沈战役胜利进程,并揭示战役胜利的诸多因素及伟大意义。 新馆开馆以来,先后举办了40多个专题展览和巡回展览。其中《辽沈战役馆藏兵器展》、《新中国的曙光》等专题展览是本馆推出的特色展览;《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的决战——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历史展》是西柏坡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联合推出的大型主题联展和巡展。 观后感: 清明时节,我从学校回到了家乡——锦州,为逝去的亲人扫完墓后的第二天,我又来到了儿时来过的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重温当年烈士的英勇,为已逝去的烈士们扫墓。 坐车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一走下车,就看见“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大字,穿过胜利之门,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16米的辽沈战役纪念塔。拾阶而上,104级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的52个昼夜,52个昼夜,展现了一篇气势恢弘历史长卷,缔造了新中国的第一战役,胜利之役,决胜之役。新中国从这里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开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辽沈战役纪念馆

战争的硝烟已经隐退到历史的深处,战争足音消失的地方,耸立起一座座历史的丰碑,英烈们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赴汤蹈火的英雄壮举,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都已凝冻成一种永恒的希望!一座座墓碑珍藏着先驱者的理想和追求,一处处遗址,记载着先烈们的辉煌与功勋。 伴随着9.18事变纪念80周年,辽沈战役纪念63周年之际,我踏上了前往锦州的征程,去辽沈战役纪念馆,重温那段经典历史战役,缅怀先烈,继承遗志。锦州是东北与华北的交通咽喉,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踏上锦州的大地,自然有一股神圣不可侵犯的气息,周围四处幽雅而肃穆,依然能够体现到这座古城的威严。 到了目的地,宏伟的墙门上赫然的写着叶剑英元帅的题词:辽沈战役纪念馆。 过了墙门之后,宽大的广场正中央有一尊高大的铜像,铜像威严耸立,这是在辽沈战役中牺牲的先烈们的代表象,它代表着的不仅是一种威严,更是一种为了解放事业而不怕牺牲勇于亮剑的革命精神!

广场两边,是用乌金沙大理石烈士名录碑,上面刻有牺牲的先烈们的名字,他们没有白白的牺牲,他们将永垂不朽! 庄严的走进展厅,首先进入的是序厅,里面是对纪念馆的基本介绍,纪念馆中包含四个展厅,分别为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 战史馆: 走进战史馆,里面陈列着很多战争时期使用过的军火、兵器以及作战笔记和作战沙盘。走近沙盘,里面显示出了当年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作战路线:塔山阻击战阻挡蒋介石的西进兵团,新立屯、大虎山、和黑山分别进行了攻坚战,阻击战,切断北宁路, 断开了锦州的增援路线,孤立锦州城,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功臣号”坦克是解放战争中共产党军队第一次使用的坦克部队,这也彰显了共产党军队在战争的洗礼中不断成长与强大起来

辽沈战役纪念馆 观后感

辽沈战役纪念馆 观后感 渤海大学 外国语学院 法语系19班 苏旭

记十一月七日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 在我没有走进那里之前,我永远都不会想到它带给我的触动是如此的震撼。 那场战役,是一段历史,也是一个开始。 在那硝烟弥漫的年代、在那浴血奋战的岁月、在那枪林弹雨的时刻,无数先烈前仆后继,他们齐声怒吼令天地惊动,他们勇往直前让大地震颤,他们抛却头颅叫敌人撕心裂肺。这就是人民解放军拉开解放全国的序幕,这就是翘起无数仁人志士建立社会主义梦想的杠杆,这就是辽沈战役。 不是所有人都能以理性的心态去重温半个多世纪前的那段历史,在那烽火连三月的岁月里,太多的震撼俨然足够刺激饱受风霜的心。如若不是走进这珍藏无数英烈留下痕迹的场馆,在这和平的年月里,还会有谁能真切感受到当年的那场战役的血泪史。 汗水、泪水、流血、牺牲…这就是战争,这不是电脑里死掉还可以立马复活的游戏。赤裸裸的现实不是那么好想象的,一颗子弹断送的不仅是一个人,还有一个家庭。当我走进纪念场馆的那一刻起,眼前的一切牵动了我无数的思绪,仿佛逝去的英烈还活生生的屹立在身前,他们在向我讲诉着这里曾经发生的所有故事…… 想要了解一段故事只要牢记那段历史,但若想体会那段故事就需要凭着一事一物独自冥思。 眼前的事物如电影般的划过脑海,似乎留下了一抹痕迹,似乎又带走了原本就存在在脑海里的认识。

一件破旧的军棉衣,一双漏洞的手套可能它从来都没有过眼前的那样平整,多少年之前上面或许还沾着战友或是敌人的血迹,被硝烟熏烤后的面颊却像从烟囱里爬出来的滑稽。没有人笑话在战火里摸爬滚打的战士,战火洗礼的不仅是他们顽强的生命,还有那种敢打敢拼的心。一盏油灯,一支钢笔静静的躺在那里,可能它们从来都没有过此刻的平静,这又牵动着多少难忘的历史,那不是惜字如金的年月,可多少重大战略决策仅仅是由这两个“利器”见证。战争的胜利不是偶然,路走对了,它的终点就是光明,反之,就是深渊。一面锦旗,一只号角它们早已无用武之地,可当初那面锦旗是英勇的象征,嘹亮的号角发动了多少次胜利的冲锋。 那里有一个让所有人喜极而泣的梦想,让激情和火力随着每个人的血液流淌,让梦想和动力永驻每个人的心间。不是上传下达那么简单,比伟大领袖勾勒的宏伟蓝图更伟大;千千万万种动力和活力只为一份共同的激情和梦想,整个世界开始变得简单,所以攻必克,战必胜。 如若不用心体会那段历史,可能我们永远都不会珍惜眼前的和平,特别是我们此时正生活在解放后的辽沈战役的土地上,假如这里的战火还没有平息,是否我们还有机会拥有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如果说感谢,也太微不足道,用先烈生命换来的和平是不能用只言片语来感谢的,而需要用自己生命去珍惜,如此才不辜负当初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的万丈豪情。 在那艰苦的岁月,所有人都带着最初的梦想,用伟大领袖赋予的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2011年4月27日,渤海大学校党支部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进我们预备党员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组织我们预备党员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我怀着对先烈的景仰之情,和同学一起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对辽沈战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对共产党员这一称谓有了深刻的理解。 胜利之门三个特型建筑独具视觉冲击力,寓胜利与和平之意,同时也是多功能展厅。纪念塔集朱德元帅题词和巨型浮雕、铜像于一体。参观了纪念馆外,我们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主体陈列馆建筑,建筑结构共分三层,设有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和全景画馆。陈列主题深刻,层次鲜明的展现了特点突出的那段历史,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最后我们观看了《攻克锦州》全景图,它高超的绘画技法、逼真的地面塑型和声光,浑然天成,使我们身临其境,振聋发聩。就好像叫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锦州会战的生动景象。在巨大的场景中军事指挥和战场交锋的情景交替演示,惊心动魄、壮怀激烈。 从辽沈战争的胜利来看,一个政党要想保持长盛不衰,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只有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戴下,我们的党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正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斗争,从胜利走向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辽沈战争的胜利也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特别是一名预备党员,在了解了这一段光辉历史后,对共产党的认识更加深了一层,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习,毕业后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此外,这一学期我有幸参加学校的预备党员党校学习,我为自己能靠近党而跨越出第一步十分骄傲,同时更是对我以后学习和工作的促进和鼓励。同时,作为预备党员的我们,需要牢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八荣八耻”荣辱观,并且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专业学习上有所建树,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应该按照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要求,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按照党的要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八荣八耻”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增强做好实际工作的本领,而且要具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铁的纪律,这也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党的先进性的标志。明白了这些道理,我在学习中有了方向,有了动力,懂得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特别是在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观之后,我被革命先辈们的精神所鼓舞,下决心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加倍认真努力,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有更大进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辱一个党员的名誉,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为实现党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而奋斗。

辽沈纪念馆观后感

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11月16日,我们外国语学院的党校同学来到了辽沈战役纪念馆。锦州城市不大,可称得上“名胜”的地方也不多,辽沈战役纪念馆是一处声名远扬辽宁乃至全国的大景点。辽沈战役是东北解放军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辽西、沈阳和长春地区进行的一系列战役的总称。整个战役经历了攻克锦州,解放长春;辽西会战,歼灭廖耀湘兵团;解放沈阳、营口三个阶段,历时50余天,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为加速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 辽沈战役纪念馆是中国专题性军事博物馆,建于1959年。1988年10月新馆落成并对外开放.1978年9月23日,叶剑英亲笔提写馆名:辽沈战役纪念馆。 辽沈战役纪念馆是为了纪念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第一大战役辽沈战役而修建的一座专题性纪念馆。辽沈战役是东北解放军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辽西、沈阳和长春地区进行的一系列战役的总称。整个战役经历了攻克锦州,解放长春;辽西会战,歼灭廖耀湘兵团;解放沈阳、营口三个阶段,历时52天,共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为加速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 纪念馆位于锦州市烈士陵园内,南部矗立着高16米的辽沈战役纪念塔,塔身两侧是展示战争风云壮烈场景的花岗岩浮雕,纪念塔东西两侧是由首碑、英名录碑、尾碑组成的东北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走进辽沈战役纪念馆,总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馆区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优雅而肃穆。

走进纪念馆,我们被纪念塔东西两侧林立的一块块革命烈士纪念碑所震撼,英名录碑上刻录着密密麻麻的烈士的英名。所有的人无不驻足观看,默默的读着碑上英魂的名字,静静的感觉时光的流逝,心中感慨万千。是这无数的烈士铸造了新中国的基石,他们每一个年轻的生命都书写着一段壮烈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可歌可泣,都永远值得后人铭记。在辽沈战役和东北解放的战争中,5万余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长眠在白山黑水,朱瑞、杨子荣、董存瑞、梁士英、张德新……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张,他们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刻在历史的长河上,让我们永远以他们为骄傲……各个展馆从不同侧面详详细细地展示了半个多世纪之前那场壮观而残酷的大会战。纪念馆内有战史馆、支前馆、烈士馆、全景画馆和电教馆等。 穿过胜利之门,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16米的辽沈战役纪念塔。拾阶而上,104级台阶,象征着辽沈战役的52个昼夜,展现了一篇气势恢弘历史长卷,缔造了新中国的第一战役,胜利之役,决胜之役。新中国从这里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开始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一进入纪念馆大厅,面对着游客的就是一套战士塑像,七八个战士手里握着钢枪,在向敌人进攻。可以想象,当时的战斗是多么的激烈,也许革命战争的胜利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胜利的。 进入了战史馆,很多废弃的大炮、枪支、弹药映入了我的眼帘,和现在的大炮、枪支、弹药来比,他们显得十分的陈旧、老土。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用它们打败了拥有先进技术的日军和国民党反动派。

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上周日下午,在校党委的组织下我们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进行了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短短2个多小时的参观,使我感受颇深,受益非浅。 我们怀着十分庄重的心情来到了辽沈战役纪念馆,那一件一件战士留下的物品,一份一份战争时所用的文件,那些武器,那些奖章,那些锦旗,那一个一个的故事,一幅一幅生动的画面展橱里那一件件战利品以及战士们所穿过的一件件血衣和那足以使人们泣然泪下的一封封遗书,呈现在我们眼前战史馆中的各大战役实战馆中的真实场景仿佛历史在我们眼前重现:硝烟弥漫、荒烟蔓草的年代,多少战士曾牺牲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看着那一排一排的牺牲名单,仅团级以上的就有上千人;那那些没有任何军衔的战士呢?他们为了新中国牺牲了却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还有那些支援前线的后方群众们在实战馆中我们亲眼目睹了解放锦州时那壮烈的战争场面放眼望去,满目荒凉,一片片被烧毁的民房一条条躺着战士尸体的战壕。漫天滚滚的浓烟,我仿佛已置身

于那硝烟迷漫的辽沈战场。 辽沈战役是解放东北的最后一战,这一战共歼敌47万余人,为解放华北和全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在这一战役中无数先烈把自己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伟大的解放事业,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解放,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那种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精神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走进辽沈战役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被称之为“胜利之门”的大门,在大门右侧还镶有叶剑英同志题写的“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馆内设有战史馆、支前馆、烈士馆和全景画馆,在战史馆我们了解了辽沈战役的全过程和一些经典战役。那里还陈列着当时一些武器装备和烈士们的遗物。之后我们来到了支前馆,在那里展现了当时东北群众是如何搞好生产支援前线的。参观完支前馆,我们来到烈士馆,在烈士馆我们看到了许多烈士的雕象,其中有当时阵亡的最高将领朱瑞,有我们大家熟知的杨志荣烈士,还有女烈士姜仁福等。最后参观了《攻克锦州》全景画馆,其真实、生

辽沈战役观后感

辽沈战役观后感 以下是关于辽沈战役观后感,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篇一:辽沈战役观后感 以前历史课本上曾介绍过辽沈战役,此次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观看《辽沈战役》影片,查了相关内容得知,在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国内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并制定了相应方针政策,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敌人关在东北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开始时,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不愿南下锦州作战,企图回师长春。在毛泽东批评和纠正了林彪在攻锦(州)打援问题上的犹豫之后,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发起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第四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开始攻锦作战,全歼守敌近9万人,生俘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锦州的解放促使长春守敌一部分起义,其余全部投降。东北野战军乘胜追击,于11 ·

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也对国民党军队有了优势,使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这次观看《辽沈战役》,让我对这段历史又有了新的认识。影片中气势恢宏的战斗场景、催人泪下的牺牲精神时刻提醒着我现今美好兴奋的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我们的革命先烈用热血之躯铸就的幸福,用满腔的热情换来的安逸。他们生活在吃不饱、穿不暖并备受压迫的环境中还能毅然为了国家牺牲小我、奉献国家,那成长在幸福摇篮并享受着生活的安逸的我们不是更应该为了国家努力奋斗吗?!我们要时刻铭记先烈的贡献精神,努力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辽沈战役的成败,我认为上级对下属的态度起了重要作用 .毛主席对下属拥有充分的信任,并善于应用管理的艺术使得共产党的团队,能和谐地达到战略统一,并发挥各成员之长,取得最大的效益。反观国民党内,蒋介石与卫立煌始终没能达成共识,反而专断独行,最终的下场不言而喻。这也教育我们要充分信任和尊重自己的下属,并善于引导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每一场战争都有尸体和鲜血的堆砌,无数血淋淋的事实在告诫我们战场多变,但是必须努力适应并懂得用最小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成功。现今生活亦然,我们要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 ·

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辽沈战役纪念馆一座精神宝库让我们再一次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广大人民的爱国之情。我想,每个来到这里的中国人心中都会激荡起烈士的崇高敬意和的浓浓爱国情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辽沈战役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 8600 平方米,建筑结构共分三层,基本陈列设有序厅和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全景画馆4 个专题馆。根据建筑结构的特点和每个馆的特性,一层为序厅和战史馆,下一层为支前馆,下二层为英烈馆,最后沿着螺旋式坡道盘旋而上为全景画馆。 目前世界上全景画长度超过100米的不过30余幅,中国全景画数量达7幅,在数量上是全景画最多的国家。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全景画馆是全国第一座全景画馆。这幅全景画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 该画全长122.24米,高16.1米。总面积1968平方米,重大4吨。画面呈环形,将观众包围在看台上,看台距画面13米,画台底部与看台利用地面塑型相互衔接。灯光的运用巧妙使画面色彩鲜明,画面清晰,色彩冷暖关系稳定,前后远近的照度变化以及光的亮度形成视觉上的纵深感,使画面生动,形象,立体,广阔的视野可以使观众的到一种全新而逼真的视觉形象,形成了很好的视觉效果。当讲解员讲到炮台山,老爷岭时激光闪烁起到提示作用还有一些烟雾灯具,使画面上烟动起来渲染了战争气氛。满足了观众的视觉要求。 听到全景画馆中那隆隆的炮火声,战士们的呐喊声,天边映衬着

冲天的火光,正在向我们发出历史的回声,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感受到了人民解放军英雄气概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深深地体会到了我们中华儿女不畏牺牲奋勇拼搏的伟大精神。 辽沈战役纪念馆总体设计思路是突出主题,把握重点,强化亮点,即体现军事题材特点,又具有现代性。设计的基调和风格是庄重、精练、舒展、大气。设计的原则是坚持内容编排、形式设计、展示手段上的创新和有机结合,注重博物馆展陈语言的运用和总体环境艺术氛围的营造。整个展览面积为4912.92平方米,展线长度768.92米(不含序厅),展品1460余件辽沈战役纪念馆基本陈列的主题是“ 决战决胜” 。

辽沈战役纪念馆参观感想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感想 锦州是东北与关内联系的咽喉,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辽沈战役是东北解放军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在辽西、沈阳和长春地区进行的一系列战役总称。整个战役经历了攻克锦州、解放长春;辽西会战,歼灭廖耀湘兵团;解放沈阳、营口三个阶段,历时50余天,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为加速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1948年9月7日,中央军委指示东北野战军,要确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集中主力攻克锦州,把敌人封闭在东北境内加以各个歼灭。东北野战军贯彻执行中央军委的作战方针,针对蒋介石“死守待援”的战略企图,采取“攻锦打援”的战略部署,集中主力25万大军围攻锦州。在这场极具关键性地位的战役中,无数革命英雄烈士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仅仅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为了让自己的祖国不再饱受战乱之苦,为了不再受地主、官僚的压迫。在这场战略性的战役中,涌现了无数革命英雄,爆破英雄梁士英雄梁士英舍身炸碉堡,赵兴元率战士浴血奋战,捣毁敌人“第二凡尔登”,尖刀排长李世贵率先登上城垣,黄德福在炮火、浓烟中,高举红旗屹立如山,董来扶驾驶“功臣号”坦克向敌人阵地冲锋,等等。 辽沈战役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在辽沈战役中做过奉献的英雄们。辽沈战役纪念馆成立于1959年。1978年10月叶剑英题写馆名。新馆于1988年10月31日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并对外开放。 而在2012年5月9日,我们怀揣着对革命英雄烈士的崇敬而走进

辽沈战役纪念馆,拐过路口,看见“辽沈战役纪念馆”七个大字赫然出现在眼前,门的正上方是一座中国式的牌楼,全部用花岗岩雕刻镶嵌,体现了浓郁的民族气息。牌楼下的正门是特制的铜花饰门,眉额上镶着叶剑英元帅亲笔题写的“辽沈战役纪念馆”的馆名。拾级而上,看到一座英雄雕像屹立在广场中央,院内松柏挺秀,绿草茵茵,环境优雅肃穆。纪念馆的建筑随山就势,南高北低,平面呈英文的大写字母“H”形。处于制高点中心位置的纪念塔,塔高16米,塔身镶嵌着朱德题写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2个镏金大字,两侧面是战士战争风云壮烈的花岗岩浮雕;塔前是东北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廊,东西两侧是张士毅、梁世英烈士墓和朱瑞将军雕像。这里的革命性建筑与现代园林艺术融为一体,构成一组完整的建筑群体。 纪念馆占地11.2米平方米。馆内设有序厅、展厅、全景画和电教馆。展厅又分为战史馆、支前馆、烈士馆三部分,展出了大量的图片和历史文物,全面反映了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的历史,突出展示了辽沈战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胜利进程。 用身份证领完票之后便开始了馆内的游览。刚进入馆内便进入了序厅,序厅的主题思想是欢庆胜利,正墙壁和两侧装饰墙及地面全部镶贴花岗岩。正墙壁是一幅浮雕《江山》。它以东北地形为创作契机,生动地展现了东北军民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胜利进军、勇往直前的宏大场面。 而后是第一展厅,决战序幕厅,主题思想是争取和平民主,向东北进军。1945年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抗日战争取得了

观《辽沈战役》有感-项目管理角度

观《辽沈战役》有感 ——从项目管理角度看辽沈战役为了检验我对于《项目管理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的学习程度。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我专门看了有关历史题材的大电影——《战争大片: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和国民党军队失败都是有原因的,双方最高统帅蒋介石和毛泽东几乎同时都看到了锦州这步关键之棋,其胜败的决定性因素在于各统帅的作战方针、沟通以及管理者的管理方式。我们从项目管理的逻辑关系,即启动、规划、执行、监控、收尾5个过程组来看整场战役。 1948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决定先摧毁东北国民党反动军队。中共中央从全国整个战局出发,认为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把战略决战首先放在东北战场,并制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攻克锦州,把国民党军关在东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项目管理角度,在启动过程中,不打无准备之仗,等待时机成熟,有句话叫做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来看,启动战役的核心在于是先攻打沈阳还是锦州。1948年9月,中共中央命令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由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组成总前委,林彪作为书记,统一指挥辽沈战役,林彪认为攻打锦州条件不成熟,攻打长春可以拖住敌人,采取打援方式。毛主席虽他心中已有了攻打方案,但下达的命令并未明确,而是给出了两个作战方向,确有明显的暗示。无论怎样打,都是一步险棋,而林彪决定决心不变,还是先打长春,搞攻城打援。他们将他们的考虑提交给东北局讨论,而后再上报给中央讨论。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这阶段他们处于规划过程,林彪在规划过程中,他考虑全面,将不管怎样打的顾虑都考虑到位了。怎样打?这应该属于项目管理核心中的质量问题,作为管理者在项目管理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当林彪确定方案后,他们将他们的考虑提交给东北局讨论,而后再上报给中央讨论。可以看出他们这个团队管理是非常得当的,有上下级之分。而中央毛主席作为最高管理者,虽有他自己的见解,但并未以管理者的身份将中央的想法强加给林彪等人,而是在电报中稍加了暗示。林彪等人讨论过后还是决定先攻打长春,将他们的考虑提交给东北局讨论,而后再报告给了中央。想法和中央毛主席不一致,中央根据他们的考虑讨论过后,主席也并未强人所难,而是同意林彪等人的想法先攻打长春。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数理学院数学系 09级3班 高杰 09020110

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有感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为响应开展“发挥先锋作用,为党旗添光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在“隆隆的炮火”之中,进行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教育,我们在4月18号参观了辽沈纪念馆。下午两点,当我们驱车来到纪念馆,就深深地被她那种历史感吸引。那里沉睡着我们国家的英雄,没有他们的牺牲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辽沈战役纪念馆馆区占地18万平方米,园区内松柏挺秀,绿草如茵,环境幽雅而肃穆。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将门、塔、馆主体建筑联成一体,使游人产生逆岁月而上的感觉和纪念性历史情境。其间的纪念馆、纪念塔、烈士名录碑、雕像碑、书法碑、大型组雕、胜利之门及纪念性装饰物,构成一组完整的具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建筑群体,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胜。 进入被称之为“胜利之门”的展馆大门,在南低北高的中轴线上有104级台阶,寓意辽沈战役经过了52个昼夜。拾阶而上,辽沈战役纪念塔巍峨耸立。塔前是东北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廊,烈士名录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对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次撞击。面对着这曾经代表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名字,我们不禁扪心自问,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现在该做些什么呢?辽沈战役纪念馆烈士名录墙坐落在辽沈战役纪念塔南面两侧,主体由花岗岩方石砌成,碑面镶贴黑色磨光花岗岩板,烈士碑廊高为2.5米,长为258.99米。分首碑、主体碑、尾碑三部分。主体碑铭刻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牺牲的英烈的名字。少年强

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参观了纪念馆外,我们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主体陈列馆建筑,建筑结构共分三层,设有序厅、战史馆、支前馆、英烈馆,全景画馆。辽沈战役纪念馆基本陈列的主题是“决战决胜”,陈列主题深刻,层次鲜明的展现了特点突出的那段历史,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讲解员在那生情的讲述着当时的那段历史:锦州地处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道,依山近海,是中国历代兵家必争之地。1948年,这里曾发生了一场改变中国前途和命运的著名战役辽沈战役。人民解放军历时52天,先后攻克锦州,解放长春,决战辽西,占领沈阳,全歼国民党军47万余人,辽沈大决战,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也付出了牺牲。 支前馆在陈列艺术形式上创造了一种亲切热烈的氛围,以厚重倾斜版面,形成支撑力度,显示人民战争的巨大支援。在效果上突出朴素热烈。内容上分组织领导,支援解放战争;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保家保田,参军参战和执行战勤,拥军优属四个部分,主要展示了东北人民在东北局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领导下,为了战争的胜利所做出的巨大奉献和他们向往革命的火热情怀,更使我们的生活有了的变化。 在辽沈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的塔身上镶有朱德同志题写的“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2个鎏金大字。在战史馆,我们了解到了辽沈战役的全过程,东北三年解放战争的历史。支前馆展现了当时东北群众是如何搞好生产、支援前线的,可以说辽沈战役之所以胜利是与我们的烈士和群众分不开的。在英烈馆,大家抚今追昔,在感受东

最新辽沈战役观后感

辽沈战役观后感 1 2 3 篇一:辽沈战役>观后感 4 以前历史课本上曾介绍过辽沈战役,此次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5 6 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 7 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8 9 观看《辽沈战役》影片,查了相关内容得知,在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 10 后,国内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 11 东北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并制定了相应方针政策,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 12 (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敌人关在东北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开始时,第 13 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不愿南下锦州作战,企图回师长春。在毛泽东批评和纠正 了林彪在攻锦(州)打援问题上的犹豫之后,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国共产党中央 14 15 军委的战略部署,发起辽沈战役。 16 1948年9月12日,第四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在林彪、罗 17 18 荣桓指挥下开始攻锦作战,全歼守敌近9万人,生俘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 19 令范汉杰。锦州的解放促使长春守敌一部分起义,其余全部投降。东北野战军 乘胜追击,于11月2日解放沈阳、营口。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辽沈战役历时52 20 21 天,歼敌47.2万人。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也对国民党军队有了优势,使中 22 国革命形势发展到一个新的转折点。 23 24 这次观看《辽沈战役》,让我对这段历史又有了新的认识。影片中气势

恢宏的战斗场景、催人泪下的牺牲精神时刻提醒着我现今美好兴奋的生活来之 25 26 不易,这是我们的革命先烈用热血之躯铸就的>幸福,用满腔的热情换来的安逸。 27 他们生活在吃不饱、穿不暖并备受压迫的环境中还能毅然为了国家牺牲小我、28 奉献国家,那成长在幸福摇篮并享受着生活的安逸的我们不是更应该为了国家29 努力奋斗吗?!我们要时刻铭记先烈的贡献精神,努力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30 的力量。 31 32 总结辽沈战役的成败,我认为上级对下属的态度起了重要作用 .毛主33 席对下属拥有充分的信任,并善于应用管理的艺术使得共产党的团队,能和谐34 地达到战略统一,并发挥各成员之长,取得最大的效益。反观国民党内,蒋介35 石与卫立煌始终没能达成共识,反而专断独行,最终的下场不言而喻。这也教36 育我们要充分信任和尊重自己的下属,并善于引导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37 38 每一场战争都有尸体和鲜血的堆砌,无数血淋淋的事实在告诫我们战39 场多变,但是必须努力适应并懂得用最小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成功。现今生活亦40 然,我们要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在生活中要懂得变通和思考,当机立断,努41 力前行。 42 以后的生活中,要铭记先烈精神,敢于拼搏勇于奋斗。 43 44 45 篇二:《辽沈战役》观后感 46 47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48 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观后感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观后感 今天我们有幸观看了历史题材的电影——《大决战第一部——辽沈战役》,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令人震撼的塔山阻击战还有那些反映我党精神的种种细节。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这场战役打了52天,用三个半小时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相较于以往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在场面设计和人物造型上都属于经典之作,尤其是宏大的战争场面和细腻的人物刻画。 从影片中,我感受到我党与国民党的种种不同,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记得有这么一些场景,都反映出我军与国民党的最大不同:我军战士为打仗而挖土豪时,老百姓挑来了自家的木箱当挡板,一位大婶还将自己的头巾围在了一名小战士颈上;毛主席和战友们调侃,一点架子都没有,特别是与同学谈天时,为人谦虚;在战斗中,战士们奋勇搏击,哪怕年龄小,也要为祖国的和平统一献出自己的生命,当坦克驶过战友的尸首时,他毅然决然的拔出了塞子,消失在他热爱的土地上,而在远处炊事员手中的猪肉炖粉条,他却连一口都来得及尝。相对于我军,国民党则显得失去了民心,将自己摆在一个过高的位置上,又怎能和人民达成一致呢;上下层之间的那份猜疑之心,不团结勾心斗角只能让让内部变得混乱,对于蒋介石,至始至终与卫立煌都没有达成共识,最后空降沈阳直接指挥,由主帅降为将军,以一人之智对多人之谋,焉能不败?就连他的美国参谋也说:因为毛泽东没有专机,所以只有在家里等

待捷报即可。相比之下,毛泽东在面对林彪的反对意见上,选择以退为进,在不影响局势的程度上,加以引导来达到战略统一。可见,在上下层关系中,充分相信自己的下属,给予足够的尊重是多么的重要。 胜利是用鲜血换来的,这场战役我军歼敌47.2万人,也有无数革命先烈埋骨东北。虽然是一场胜战,但却十分不易。我们要始终记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要更加珍惜,学习他们的精神,走好以后的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