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

第七章环境管理

第一节环境管理概述

一、环境管理的含义

环境管理就是以实现国家的持续发展战略为根本目标,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手段,通过规划使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集团和个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相互关系,从而做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不超出环境的允许极限。

在“人类—环境”系统中,人是占主导地位的一方。在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中,发展是主要方面。所以环境管理就是管理人类行为和资源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或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由这种意义上来讲,环境管理主要是管理人类事务的,通过对人类行为的管理,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和人类的持续发展。

二、环境管理的特点

1 战略性;②综合性;③系统性;④可协调性;

⑤广泛性(群众性);⑥实用性。

三、环境管理的内容

(1)按管理范围分类

1.资源环境管理

主要内容: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等。

2.区域环境管理

主要内容:城市环境管理;流域环境管理;地区环境管理;海洋环境管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风沙区生态建设和管理等。

3.专业环境管理

按行业划分,专业管理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管理,以及各行业、企业的环境管理。按环境要素划分,专业管理包括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以及造林绿化、防沙治沙、生物多样性、草地湿地及沿海滩涂、地质等环境管理。

(2)按管理性质分类

1.环境计划管理

计划能促进和保证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中进行有效的管理,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任务是制定、执行、检查和调整各部门、各行业、各区域的环境规划,使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环境质量管理

环境质量管理是环境管理的核心内容。为落实环境规划,保护和改

善环境质量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如调查、监测、评价、检查、交流、研究和污染防治等都属于环境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四、中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二)“三同时”制度

(三)排污收费制度

(四)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六)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七)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制度

(八)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第二节环境法制管理

一、环境法概述

(1)环境法定义

所谓环境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一个新兴的法律。

(2)环境法的特征

1.科学性

2.综合性

不仅包含专门法规,同时在宪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劳动法中也有环境保护方面的规定。这些法规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具有高度综合性。

3.国际性

当今世界各国的环境问题已不是局部现象,而是一种区域性的甚至全球性的问题。因此,有共同的立法基础,共同的目的,各国环境法可以互相借鉴,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使环境法不断完善。

4.社会性

环境法规定人民既有享受清洁、适宜环境的权利,也有自觉保护环境、遵守环境法规的义务。这就使环境法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3)环境法的作用

1.环境法是保证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法律武器

2.环境法是推动环境保护领域中法制建设的动力

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许多环境保护单行法规、条例、政令、标准等都是依据环境保护法的有关条文制定的。

3.环境法增强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法制观念

4.环境法是我国维护环境权益的重要工具

二、中国环境法规定的基本原则

①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协调发展原则;②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③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原则;④实行国家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原则;⑤奖励和惩罚相结合原则。

三、中国环境法体系

我国环境法体系,是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我国缔结或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年修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

《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土地复垦规定》《森林法实施细则》。

《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河北省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有偿使用办法》。

《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四、中国和国际环境条约

(一)已参加的主要国际环境条约

自1979年以来,我国已批准加入的21项重要多边环境公约为: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防止因倾倒废物和其他物质引起海洋污染公约,防止船舶污染国际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核事故及早通报公约,东南亚及太平洋区域植物保护协定,国际热带木材协议、南极条约、养护大西洋金枪鱼国际公约,国际捕鲸管制公约,关于被盗和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

(二)履约的主要进展

1.关于保护臭氧层

为了实施《蒙特利尔议定书》,1993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国消耗臭氧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对ODS实行生产许可和进出口管制,禁止新建生产或使用ODS的设施。同年3月获得《蒙特利尔议定书》多边基金执委会批准。1994年,制定了化工、哈龙、工商制冷、冰箱、清洗、气溶胶、泡沫塑料和汽车空调8个行业的《消耗臭氧物质资源行业战略》。

现在,国家方案和8个行业战略正在全面实施,已批准的多边基金项目的实施正抓紧进行。迄今中国已淘汰ODS6000多t。

2.关于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法律规定:禁止将境外废物进口到国内倾倒、堆放、处理;作原料利用的进口废物,必须报经国家环保局审查并批准;对非法进口废物的,除责令退运外,国家环保局还将给以非常严厉的处罚。

3.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1992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鹏在里约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

国家环保局逐年加大了资金投入。用于建设自然保护区和对濒危物种的就地或移地保护。迄今全国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799个,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19%。

4.关于防止全球气候变化

采取节约能源与发展能源工业并重的方针,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水电,适当发展核电;加强地热;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并提倡资源节约型生产和适度消费;引导和推动清洁生产,强制淘汰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和设备,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五、环境保护法的法律责任

环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违法或造成环境破坏、环境污染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了规定。违法者所造成的社会危害的程度不同,违法者所应承担法律责任也不同。对违法者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可分为三种,即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我国新《刑法》对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类的刑法种类,只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罚金4 种。

第三节环境质量管理

一、环境质量管理概述

(1)环境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1.环境质量的含义

环境质量指环境素质的优劣,包括自然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

2.环境质量管理的含义

环境质量管理指的是为了保证人类生存与健康所必需的自然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而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

(二)环境质量管理的类型

1.按性质分

可分为化学环境质量管理、物理环境质量管理,生物环境质量管理,以及人类社会环境质量管理。

2.按环境要素分

可分为单要素环境质量管理(如大气环境质量管理、水环境质量管理、土壤环境质量管理、环境噪声质量管理和放射性物质质量管理等),综合环境质量管理。

3.按环境管理的范围分

可分为部门环境质量管理(如工业环境质量管理、农业环境质量管理等),区域环境质量管理,矿区环境质量管理,城市环境质量管理。

(三)环境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1.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确定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

(1)环境质量标准

常用的环境质量标准有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海水水质标准、渔业水域水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等。

(2)环境质量指标体系

它是用以描述环境质量现状或预测评价由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一系列可度量参数的集合,同时也可作为环境质量规划目标

用。

2.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控、测试、评价

3.环境质量报告书

环境质量报告书包括国家的环境质量报告书、地区的环境质量报告书,以及企业的环境质量报告书三种。

二、环境标准

(一)环境标准概述

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在综合分析自然环境特征、生物和人体的耐受力、控制污染的经济能力和技术可行的基础上,对环境中污染物的允许含量及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浓度、数量、时间和速率所作的规定。

(二)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

1.环境标准的种类

按适用范围划分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按环境要素划分可分为大气控制标准、水质控制标准、噪声控制标准、废渣控制标准和土壤控制标准等;按标准的用途划分可分为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控制技术标准、污染警报标准和基础方法标准等。目前,各国家应用最多的是按标准的用途来划分的环境标准。

2.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

我国根据环境标准的适用范围、性质、内容和作用,实行三级五类标准体系。三级是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五类是环境质量标准、污物排放标准、方法标准、样品标准和基础标准。

(三)环境标准的实施

让大家了解环境标准的代号,以便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GB表示强制性国家标准:HJ表示强制性环保行业标准;GB/T表示推荐性国家标准;HJ/T表示推荐性环保行业标准。公众可以根据GB的要求,对环境污染的肇事者提出控告或要求赔偿。

三、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为了特定目的,按照预先设计的时间和空间,用可以比较的环境信息和资料收集的方法,对一种或多种环境要素或指标进行间断或连续地观察、测定、分析其变化及对环境影响的过程。从环境监测的过程来说,包括:现场调查——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送、保存及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质量保证与综合评价等一系列过程。

四、环境质量评价

1.环境质量评价定义

环境质量评价主要就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价和预测。其目的是对于环境要素的优劣给予一定量化的描述,准确反应出目前环境污染状况;研究环境质量在时间上的变化、发展趋势;为环境规划、环境管理以及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质量评价的分类

(1)按发展阶段分: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

境质量影响评价。(2)按环境要素分:大气质量评价、水体质量评价、土壤质量评价

(3)按区域类型分: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流域环境质量评价和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

3.环境质量评价发展概况

在国外,环境质量评价始于60年代中期,70年代获得蓬勃发展。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制度在国家环境政策法中肯定下来的国家。早在1969年制定《环境政策法》中就规定,大型工程兴建前必须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我国的环境质量评价工作自70年代后才大量开展起来,1989年颁布的经过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重申:“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改建、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经环保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同时指

出:“在老城市改造和新城市建设中,应当根据气象、地貌、水文、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住区、公共设施、绿化地带等作出环境影响评价”。由此可见,我国的环境质量评价工作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健康发展道路。

第四节环境标志管理

1、环境标志制度

环境标志是张贴在产品上的一种图案,一种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国外也有称为“生态标志”、“绿色标志”、“环境标签”等。它不同于一般商品中的商标,是一种与环境保护相联系的产品标志。它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环境优势。

二、环境标志制度的基本内容

(1)各国的环境标志图案

70年代以来,在各国的商品上,增加了一种新的标志——环境标志。实施环境标志制度的国家都有自己的环境标志图案,它是颁发给申请并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企业、供其用于产品或包装上证明其产品符合环境标准的特定符号。目前,世界上比较著名的环境标志有德国的蓝色天使图案、加拿大的环境选择图案标志、北欧国家的白鹅图案、美国的绿色十字图案、日本的生态标志图案。

1993年8月,中国国家环保局正式颁布中国的环境标志图形。

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青山、绿水、太阳及十个环组成。环境标志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字与环境

的“环”同字,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环境”。

(2)环境标志的产品类型

目前,国外实施环境标志产品集中于低毒、低害、低排废、可回收利用类型的产品。根据具体国情,我国应优先开展实施环境标志的产

品有六类,主要包括可回收利用类,节能、节水类,低毒低污染类,可生物降解类,低排放类,无公害产品类。我国在环保部门推荐下、比较筛选,最终确定了低氟家用制冷器、无氟气溶胶制品、无铅车用汽油、水性涂料、厕用卫生纸、真丝绸类和无汞、镉、铅充电电池等七项作为首批环境标志产品。

(3)环境标志的评价

环境标志的评价是实施环境标志制度的中心内容,它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产品的环境行为作出评价,即通过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及用后处理)过程进行评价来定性分析产品的环境影响;二是对企业的环境行为评价,即通过企业的生产管理行为、环境管理行为进行分析,评价其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而这其中,环境标志评价标准的制定是最关键的环节,也是实际操作中的技术难点。

三、环境标志制度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环境标志是环境政策的一种体形形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种重要措施。随着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进入千家万户,将极大地促进和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又随着环境意识的加强,将有更多的人使用和消费有环境标志的产品,这又将极大刺激环境标志产品的开发和使用。这样的促进和推动,不是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执行,而是基于信息引导和市场自由竞争机制来实现。可以预见,环境标志制度将为促进我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加强环境管理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中国环境标志制度的特色——在政府领导下实施第三方认证

我国在环境标志管理工作中,近期采取的是政府参与为主、公众参与为辅的环境标志管理方式。

由此可见,中国采取的是在政府领导下实施第三方认证的环境标志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制度。它有利于环境标志的规范化,使环境标志制度得到健康和迅速的发展。

第五节环境规划管理

1、环境规划管理概述

(1)环境规划的含义

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

(2)环境规划的类型

1.按时间的长短划分

可分为长期环境规划(一般为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一般为5年);短期环境规划(一般为1年)。

2.按范围和层次划分

可分为国家环境规划、区域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等。

3.环境要素划分

可分为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水质污染防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噪

声防治规划等。

4.按规划的侧重点划分

可分为工业污染防治规划、城市综合整治规划、自然保护规划、生态规划等。

由于环境具有区域性,当前我们所做的绝大部分为区域环境规划。在区域环境规划中,可以将以上各种规划合在一起。

(三)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

1.环境调查与评价

环境规划所应用的各种科学数据信息主要是通过对环境的调查和环境质量评价获得的,环境调查与评价是制定环境规划的基础。

2.环境预测

环境预测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进描述(定量、半定量)和分析,没有环境方面的科学预测,就不可能编制出一个理想的环境规划,因此,环境预测是编制环境规划的先决条件。

3.环境区划

环境区划是从整体空间观点出发,根据自然环境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把特定的空间划分为不同功能的环境单元,研究各环境单元环境承载能力(环境容量)及环境质量的现状与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不同功能环境单元的环境目标和环境管理对策。

4.环境目标

确定恰当的环境目标是制定环境规划的关键。

5.环境规划设计

依据;①环境问题;②各有关政策和规定;③污染物削减量;④环境目标;⑤投资能力及效益;⑥环境保护措施。

规划设计:①环境区划及功能分区;②提出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大气、水环境、固体废物、噪声污染综合整治方案,生产力布局及产业结构调整等。

6.实施环境规划的支持与保证

①投资预算;②编制年度计划;③技术支持;④强化环境管理等。

(四)环境规划的特点

环境规划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的技术工作,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具有综合性强、预测难、涉及面广和长期性等特点。

二、环境规划的方法

(一)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分析方法的环境要素包括:环境目标费用和效益、模型、替代方案、最佳方案等。

(二)环境规划决策方法

1.线性规划。

2.动态规划。

3.投入产出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是研究现代活动的一种方法。

4.多目标规划。

5.整数规划。在线性规划问题中,若要求变量只能取整数值的限制,这类规划问题就称为整数线性规划,简称整数规划。

三、环境规划的制定

(一)环境规划的制定原则

1.生态平衡原则。

2.各部分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的原则。

3.极限性原则。

4.整体性原则。

5.区域性原则。

6.预防为主的原则。

(二)环境规划的制定程序

1.对象调查

(1)环境特征,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各方面的特征。

(2)土地使用现状评价。

(3)水资源及生物资源等调查、评价。

(4)污染源调查、评价,并绘制污染源分布图,确定污染负荷的分摊率。

(5)污染现状调查、评价。

(6)生态破坏现状调查、评价。

(7)环境质量评价(评价包括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评价)。

(8)环境保护投资、防治措施现状以及环境经济评价。

(9)环境管理的现状等。

2.历史比较及有关环境问题的分类排队

3.目标导向预测

(1)预测能耗、水耗的增长,土地利用、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和速度,能量供求矛盾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预测排污量的增长(污染负荷的增长),即确定污染增长系数,包括价值型排污系数、实物型排污系数、污染物与经济发展相关模型等。

(3预测静态污染物量的增长。

(4)预测动态污染物量的增长,包括技术进步因素测算,排污系数的修正等。

(5)预测环境状况的变化,包括大气、水质、土壤、食品等污染状况的变化。根据环境特征和环境污染变化规律,建立预测模型。

(6)预测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植被破坏、土壤退化和生态失调等。

(7)预测环境污染与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环境资源的贬值和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如发病率、死亡率的增长等。

在完成上述目标预测的基础上,进行目标决策,确定适宜的环境目标。

4.拟制方案

根据规模目标、预测结果和现实条件,拟订实现目标的不同备选方

案,并确定主要污染物的目标消减量。

5.系统分析、择优决策

根据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近期与远期全面考虑,全局与局部兼顾,经济效益与保护环境并重,择优选择方案,以保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环境规划的实施

(一)环境规划管理的工作程序

环境规划包括编制、审批、下达、实施、检查、总结以及在检查过程中的修改补充等环节,在环境规划管理工作过程中,这些环节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必须依次进行。

(二)环境规划的实施

环境规划在按照法定程序审批下达后,在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管理下,应该按照其具体要求和措施,组织各方面的力量,促使规划付诸实施。

环境管理学考试资料

当今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区域环境质量的下降,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南北极上空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区的扩展、自然资源的耗竭、全球性生物多样性减少、固体有害废弃物的大量产生和堆弃 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错误的发展观(将发展观实际上作为增长观且仅仅是经济增长观导致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不协调) 2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缺乏人与生物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道德准则) 3不正确的价值观(认为自然资源和要素是无价值的) 4不正确的科学观(认为认识、改造、征服自然的水平和能力是衡量科学的唯一价值尺度,提取自然资源越快的技术是好技术)5错误的消费观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全过程控制原则、双赢原则综合性原则、区域性原则预测性原则、规划和协调原则 环境管理对象和手段分别包括哪些? 对象: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行为、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行为、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行为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科学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简述三种生产理论 环境生产: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换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该过程消费物资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资生产环节。 三种生产理论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一)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 (二)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 (三)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四)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 (五)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简述界面活动控制论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概念: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的共同部分或联系渠道 特征:界面只存在于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界面是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的通道,它是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所共有的 一般说来,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作为环境系统要素的自然资源,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表征环境状态的环境质量。而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则是商品,而三种生产之间的共同界面则是废弃物。 简述冲突协同论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冲突: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面对同一个有限的利益目标,追求的各方都想以最小的支出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940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制度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设备设施布局 1.加工设备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最大范围计算):小型设备不小于0.7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7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大型设备不小于2米。 2.加工设备与墙、柱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最大范围计算):小型设备不小于0.7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大型设备不小于0.9米。 3.操作空间(设备间距在外):小型设备不小于0.6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大型设备(运输线视同)不小于1.1米。 4.高于2米的运输线有牢固护罩(网)。 二、工位器具、工件、材料摆放 1.工作场所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工具柜等应摆放整齐,平衡可靠。 2.各种工位器具、专用工模、夹具等应牢固可靠,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3.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放,不得妨碍操作。

校园环境管理制度

校园环境管理制度 一、校园环境管理办法 为维护绿化成果,更好的美化校园,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特制定校园管理制度: ( 一) 管理机构 1 .建立学校环境教育领导机构,负责校园绿化规则的制定、执行,负责日常具体事务的处理 2 .负责绿化工作的宣传,组织师生员工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和责任区的维护。 3 .为了使学生养成爱劳动和自觉爱护校园绿化的良好习惯,学校划分一定的绿化责任区,由各年级学生进行简单劳动,绿化专业人员负责技术指导。 ( 二) 维护校园绿化的若干规定 1 .不准随便砍伐、挖掘、搬移树木。 2 .不准在树上钉钉子、拉铅丝、拉绳或直接在树上晒衣服。不准将自行车等物依靠在树干上。 ( 3 .不准在绿地上堆放物品、停放自行车和进行体育活动,更不准践踏草坪。 4 .不准采摘花朵、果实、剪折枝叶。 5 .不准向草坪、花坛和水池等绿化场地抛扔果皮、纸屑、吐痰、泼倒污水。 6 .不准在草坪上、廊亭内、园林桌凳上吃饭、饮酒。 7 .不准进入花坛及养护期间的封闭绿地。 8 .不准污损园中绿化小品及建筑设施。 ( 三) 损坏校园绿化的处罚办法 1 .损坏树木、花草以市价 3 ~ 5 倍罚款。 2 .采折花朵,每枝以 3 角~ 3 元不等罚款。 3 .损坏草皮按每平方米五元罚款。 ,

4 .在绿地、草坪进行踢球等体育活动,每个罚款X X 元。 5 .采摘花果,以每枝 2 元罚款。 6 .损坏园林小品设施者,按修理价两倍赔款。 7 .不准将学校花卉、盆景、苗木携带出门,门卫有权扣押,并处以市价 5 ~10 倍罚款,由政教处协助执行。 8 .凡违反上述规定不听劝阻者,或已造成损坏、损失而又不接受处罚者,情节严重的除执行处罚外还要建议所在年级给予记过等严厉处分。 ( 四) 爱护绿化人人有责 望全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本办法的规定,并积极向一切损坏绿化的行为作斗争。对积极维护本办法,保护绿化有功者,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本办法由总务处监督执行,保卫部门配合实施。 二、绿化养护管理标准 1 .成活:新种树木特别管护,及时浇水、修剪、培土、扶正、绑桩、治虫等,成活率要达到90 %以上,常年树木成活率达到98 %。 : 2 .植保状态。防治病虫害,大面积防治每年不少于 4 次。无病害率达到85 %,无虫害串达到90 %以上。 3 .草木花卉种植。常年定型花坛,指令性草花种植区,全年更新两次。幼苗由苗圃供给,种植后要及时管养,要求长势良好。 4 .树木修剪。常年按季节进行修剪,全年不少于 3 次(6 月下旬,9 月下旬,12 月下旬) ;易疯长树木应不定期修剪。要求无枯枝、死树、陡长枝。 5 .除草。杂草高度不超过10 厘米,按100 平方米计算,每平方米不超过10 株,草势旺盛期应适当增加除草次数。 6 .浇水施肥。按树木长势进行不定期抗旱浇水或排涝,全年冬春施肥不少于两次。 7 .清理。绿化区域土地平整,无杂物,无枯枝烂叶,砖石不超过 3 立方厘米,除下的杂草,修剪的废枝应及时清理处置。 8 .种植及临时劳动。及时完成当年树木种植,搬迁任务,并协助有关部门共同完成校庆、节日、会议会场的绿化。

环境管理学复习资料

1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指人们依据各种信息,对全社会的环境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实施)、监督、调节和评价,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整合,以达到特定的管理目标的一系列活动之总和。2共赢原理是指在制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益。3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 4环境绩效管理以改善和提高各种组织的环境绩效为目标的一种环境管理方法。 5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指符合生态规律,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生态关系协调的城市。 6环境统计是用数字表现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的反映。包括为了取得环境统计资料而进行的设计、调查、整理和统计分析等各项工作。 7环境绩效管理就是以改善和提高各种组织的环境绩效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8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9生态需水是指为了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们在开发流域水资源时必须为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平衡保证其所需的水量。 10三种生产理论人与环境组成的世界系统本质上是一个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自称的复杂巨系统,在物质运动的基础层次上,它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物资生产子系统,人口生产子系统和环境生产子系统。 11环境管理的主体?(1)政府(2)企业(3)公众和非政府组织 1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持续性原则(2)公平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 13环境监测类型?(1)常规监测(包括环境要素监测和污染源监测)(2)特殊目的的监测(包括研究性、事故和仲裁监测) 14环境信息的特点?(1)时空性(2)综合性(3)连续性(4)随机性 14城市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的内容?(1)排污申报(2)总量审核(3)颁发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 15环境绩效评估的方法?(1)基于ISO14031标准的环境绩效评价方法(2)企业环境绩效的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16土地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1)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全面规划,合理安排(2)以提高土地资源的质量为目的,合理调配土地利用的方向、内容和方式(3)以防止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破坏为墓地,综合运用政策的、经济的和技术的手段,严格控制各种形态污染物向地下转移 17环境管理的内容?(1)按管理领域划分,所谓管理领域,是指环境管理行动要落实到的地方,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的什么地方、人类活动中的什么方面(2)按环境物质流划分:①自然资源环境管理②产业环境管理③废弃物环境管理④区域环境管理 18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概念:环境管理学是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一半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特点:(1)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2)它是综合性科学(3)它是正在发展的科学 19人与环境和谐的五种环境需求?(1)适应生存(2)环境安全(3)环境健康(4)环境舒适(5)环境欣赏 20环境管理实证方法实验方法、问卷调查方法、实地研究方法、无干扰研究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 21管理的基本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环境管理学复习资料

环境管理学 一、选择 1、环境日:6月5日 2、BOD:生化需氧量 3、COD:化学需氧量 二、填空 1、环境管理的分类: (1)从范围划分:1)资源管理;2)区域环境管理; 3)专业环境管理 (2) 从性质划分:1)环境规划管理;2)环境质量管理; 3)环境技术管理 2、环境管理三大基本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政策; (2)“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 (3)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 3、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4、“三同时”制度 5、三种生产理论:物资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 6、环境监察分类:事前监察;事中监察;事后监察 7、环境监察依据:法律依据;标准依据;事实依据 8、限期治理对象: (1)位于特别保护区域内的超标排污的污染源; (2)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源 9、环境保护法概念 三、名词解释 1、环境管理学:以缓解管理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 理的一般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 2、环境管理: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 行为。通过全面规划和有效监督,使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 标。 3、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 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环境政策:是国家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而对一切影响环境质量的人为活动所规定 的行为准则。 5、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基础,由排 污单位的申报登记、排污指标的规划分配、许可证的申请和审批颁发、执行情况 的监督检查四部组成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 6、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环境的开发利用之前,对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各种规划方案 或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施工和建成后将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拟采用的防 范措施和最终不可避免的影响所进行的调查、预测和估计。 7、“三同时”制度: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作业环境现场管理制度

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一、设备设施布局 1、加工设备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最大范围计算):小型设备不小于0.7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大型设备不小于2米。 2、加工设备与墙、柱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最大范围计算):小型设备不小于0.7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大型设备不小于0.9米。 3、操作空间(设备间距在外):小型设备不小于0.6米;中型设备不小于0.8米;大型设备(运输线视同)不小于1.1米。 4、高于2米的运输线有牢固护罩(网)。 二、工位器具、工件、材料摆放 1、工作场所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工具柜等应摆放整齐,平衡可靠。 2、各种工位器具、专用工模、夹具等应牢固可靠,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3、产品、坯料等应限量存放,不得妨碍操作。 4、工件材料等应堆放整齐,高度不许超过2米,高比宽不大于2比1。 三、生产区域地面状态 1、车间安全通道应以醒目的划线界定。 2、.车间人行通道宽度不小于1米,车行通道宽度不小于1.8米。 3、保证通道畅通,不得堵塞或侵占。 4、为生产设置的坑、壕、池等应有牢固的防护栏或盖板,夜间应有照明。 5、作业场所的工业垃圾、污油、污水及污物应及时清理干净。 6、人行道及空地应平坦,无绊脚物。如有绊脚物应设醒目标志或防护措施。 四、防尘、防毒(含物理因素)设备设施 1、防尘防毒设备应完好,能正常运转、排尘排毒效果好。 2、主管道和支管道应无破裂、泄漏。 3、集尘(毒)风罩应完好、有效。 4、闸板应灵活可靠,无破损。 5、滤料(或元件)及时清洗更换,保证完好有效。 6、不产生严重的二次扬尘(毒)。 7、防尘防毒设备设施的合格率指标应按设备维护保养完好率考核。 8、电离辐射、微波和高温等物理因素作业点的防护设施及操作者防护用品应完好,符合标准。 五、工业噪声 1、和产区域和作业场所的噪声要符合标准规定,超过标准要限期整改。 2、对产生噪声的和产过程和设备,工艺部门设计时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措施,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代替强声的设备和工艺,从声源上根治噪声。 3、新建、改建、扩建、引进工程项目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噪声控制,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评审。没有评审或评审不合格的一律不准施工和投产。现有场所见噪声超过标准规定的生产车间和生产场所,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限期达到标准要求。在未达标前,可发放个人防护用品,以保障职工健康。

学校环境管理的概念、方法及新思路

学校环境管理的概念、方法及新思路 随着我国“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校环境管理愈来愈受到重视。学校环境管理与社会环境管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相同之处,然而,由于学校教育功能的特殊性,使其在环境管理的概念与方法上具有独特性。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适应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各界环境管理需求而制定的,已在各国得到很好的推广,该系列标准以在组织内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这一体系为目标,它不仅有利于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提升,也为学校环境管理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一、学校环境管理概念及基本方法 1.环境科学中的“环境管理”概念和基本手段 环境管理初期主要是针对环境污染控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而开展起来的。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环境管理范畴已扩大到社会各个相关领域,内容不仅包括环境污染控制,也涉及生态保护等,其措施更加广泛和全面。在环境科学中,对环境管理的定义为:“环境管理是指按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媒介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地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1]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开展工作,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 为了实现环境管理的目标,必须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宣传教育等手段,主要是各级行政管理机关,通过制定有关的方针、政策,建立法规,颁布标准,并利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通过开发和使用环境保护技术,向每位公民传播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境意识,把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生态的影响控制在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通过近三十年的努力,我国的环境管理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针对现实状况和未来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已形成了一套可行的环境管理制度,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等八项较为成熟的环境管理制度,以及新采取的污染总量控制、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等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2.学校环境管理的概念及基本途径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 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汇编

学习-----好资料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问题P1 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狭义) 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 (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 一、政府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 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 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环境管理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遵守政府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公众的环境要求,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层次的要求,是要承担包括环境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而第三层次的要求,是企业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环境经营”,将“环境”纳入经营活动本身,做到既能创造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甚至通过保护环境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经营,如果能够将“破坏自然环境而赚钱”的产业活动,改变为“保护自然环境而赢利”为特征的绿色产业活动,那么,就可以真正使保护自然环境与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和谐统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样的企业环境经营,无疑将成为推动绿色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企业能够设计和生产出绿色产品,公众才能使用;只有大量的企业不断开发绿色环保的先进

生产车间作业环境及安全管理

生产车间作业环境及安 全管理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生产车间作业环境及安全管理生产车间是企业的主要生产场所,车间的作业环境、安全管理与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疏忽大意。同时,对不安全行为更应“从严”,“强化”,控制,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不安全行为降低到最低几率,才能做到预测预防,从而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 1.作业环境 1.1车间内外应保持整齐、清洁、通道平坦、畅通 1.2进、出口处应根据车间通道情况和作业区域情况设置安全标志或限速标志,并符合GB2894—82的规定; 1.3作业区的场地应整齐、防滑、无凹陷、凸起和严重油污现象; 1.4车间内不准搭建简易建筑物,如果特殊情况必须搭建,应经有关部门批准,并规定使用期限,用完后立即拆除; 1.5通道宽度应符合以下规定,宽度标志线应用油漆涂刷,并保持清晰。 行人通道大于或等于1.8m; 电瓶车通道大于或等于3m; 汽车或叉车通道大于或等于3.5m. 1.6进入车间的铁路线轨道顶面应与地面平齐。 1.7厂房内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自然采光照度应不低于 50Lx.

1.8车间应设置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事故照明。 1.9在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在易引起工伤事故或通行时易发生危险的场所,应装设人员疏散用的事故照明。 1.10在正常照明因故障熄灭后,事故照明电源应自动投入,在有专人值班时,可采用手动切换。 1.11天窗应有机械开启装置,并启闭灵活、可靠、关闭严密,无漏雨现象。 1.12车间厂房应有排水系统、保证在当地雨季降雨量最大时,排水畅通,阴井不冒水。 1.13设备上的工作灯和手提式工作灯均应采用安全电压供电,并符合GB3805—83《安全电压》的规定。 1.14厂房内交流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零)干线,可利用直接埋入地中的金属构件,但不得利用输送可燃易燃物质的管道。 1.15接地线埋入件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导电性及热稳定性、连接应牢固、可靠、并保证导电的连续性。 1.16起动机的供电滑接线的两端应有电源相线信号灯,并保持清晰明亮。 1.17装接临时线路应先填写“装设临时线申请单”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如超过规定期限,应安装正式线路。 1.18临时线路需用良好的橡套电缆,长度不宜超过10m,线上不得有接头。

校园环境管理制度

校园环境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了加强校园环境管理,创建文明、整洁、优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校园环境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特制定本规定。 2.逐步建立学校师生与物业公司共同管理学校环境的机制,发挥环境管理的育人功能,培育感恩、责任、合作等意识。本规定适用于校园内各部门、师生员工及相关人员。 3.校园管理处是校园环境的主管部门,负责校园环境的具体管理工作。 4.校园环境包括校内环境和周边环境。校内环境指教学楼、行政楼、实训楼、食堂、学生宿舍、公共道路、绿化环境、公共宣传设施和施工现场环境等;周边环境指校门外的空地及校园周边绿化环境。 具体区域划分及管理部门(划分原则:使用部门负责管理)

6.室外学生分担区:见附表一 二、环境卫生管理 (一)道路清扫和保洁 1.道路保洁范围及等级 ①道路保洁范围应为车道、人行道、路沿石、路边栏杆、边沟、树穴及其他设施等。 ②道路保洁等级划分 一级:校园主干路; 二级:校园次干路及其附近路段。 ③道路保洁等级的规定 道路保洁等级应符合表1: 表1、路面废弃物控制指标 保洁等级果皮(片 /1000M 2 ) 纸屑、塑膜(片 /1000 M2) 烟蒂(个 /1000 M2) 痰迹(处 /1000 M2) 污水(M2 /1000 M2) 其它(处 /1000 M2) 一级≤6≤6≤8≤8≤0.5≤2二级≤8≤10≤10≤10≤1≤6 2.道路清扫和保洁 ①道路清扫、保洁的通用质量要求: 一、二级道路路面废弃物控制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但在同一单位长度内,不得超过各单项废弃物总数的50%;路面冲洗、洒水作业时,冲洗后的路面应干净,下水口不应堵塞;每日的清扫作业应在早晨8:30前结束,人行道、路面、边沟、下水口、栏杆等应整洁。 ②一级道路保洁质量要求:

20XX环境管理学第三版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不包括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变化,所指的是狭义环境问题。 二、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 1?环境科学的产生:环境科学是伴随着对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研究而诞生和发展的。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交叉为特点的综合科学,它以环境学位核心,包括环境自然科学、环境工程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人文科学、环境管理科学等主要分支学科。 2?环境科学的内涵、功能与作用:环境科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调整和控制人类行为的方法以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协同演进的目的。从根本意义上来看,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关于人类活动的组织、协调、控制活动的全过程。 三、环境管理任务 1.转变环境观念 2?调整环境行为 3?控制“环境一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4?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 第二节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

一、政府 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1 / 34 二、企业 1?作为管理主体的企业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 三、公众 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公众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 第三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于发展 一、环境管理学的形成 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 段: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 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手段的阶段:20世 纪70年代末~~ 90年代初 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 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_____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 们共同的未来》;_____ 年,又通过了《里约宣言》4?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的新阶段 、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1?环境管理学: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科学。环境管理所需要解决的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是单纯

管理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第一章 1.管理的定义: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已有的、可利用的资源,凭借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通过别人并与别人一起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心理学的定义:简单的说:管理心理学又称为行为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 3.经济人的“假设”特征:人天生就是懒惰的,害怕工作和学习;人是为了交换利益来组织中工作的;个人的目的和组织的目的是相冲突的;人是被动的课追随的,因此是可控制的;有少数人天生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 4.社会人的“假设”特征: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属性是其本质属性;人的行为是受社会需求满足程度所决定;人是生活在特定社会关系中,受其制约;人的理性和情感世界都会支配人的行为;人既有逻辑性行为也有非逻辑性行为 5.自我实现人“假设”特征:人天生就是勤奋的;人是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是可以自我激励的;人具有巨大的创造潜能;环境扭曲了人善良本性 6.复杂文化人“假设”:人是特定文化的产物,文化制约人的行为;文化的差异性造就人与人的不同;文化的变迁决定了人是变化着的;社会、文化的复杂性,使得人是复杂的

第三章 7.激励的概念:激励(Motivation)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8.动机的概念: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 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 9.激励理论的类型:A.内容型:需要层次论、成就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 B.过程型: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目标设置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包括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社交需要、安全需要、生理的需要 需要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五种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个阶梯,呈逐级上升的趋势;五个层次可概括为两种水平:基本需要、成长需要;五种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越到上层,满足的百分比越小;在不同情况下,总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人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需要 成就需要理论:成就需要、权力需要、亲和需要。 双因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一)基本观点 导致不满意的主要因素(保健因素) 导致满意的主要因素(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能够预防人产生不满和消极情绪的因素,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相关。(工作安定、工资、工作条件) 激励因素——能够使人得到满意和积极情绪的因素,往往与工作本身的特点和工作内容紧密联系。(进步、成长、成就)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问题P1 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狭义) 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 一、政府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 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 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

企业安全管理中对作业环境的规定(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企业安全管理中对作业环境的规 定(标准版)

企业安全管理中对作业环境的规定(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A.噪声 噪声能引起职业性噪声聋或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的高发,会使操作人员的失误率上升,严重的会导致事故发生。 工业噪声可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和电磁噪声三类。 噪声危害的识别主要根据掌握的机械设备或作业场所的噪声确定噪声源、声级及频率。 B.振动 振动危害有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可导致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压升高、也会导致设备、部件的损坏。 振动危害的识别则应先找出产生震动的设备,然后根据国家标准,参照类比资料确定振动的危害程度。 C.温度与湿度的危险有害因素 生产性热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工业炉窑,如冶炼炉、焦炉、加热炉、锅炉等。

电热设备,如电阻炉、工频炉等。 高温工件(如铸锻件)、高温液体(如导热油、热水)等。高温气体,如蒸汽、热风、热烟气等。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

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小学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提高师生身体素质,创造一个整洁、优美、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特订本制度。 一、教学卫生 1、教师应保障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间,适当安排课内外作业,尽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学生应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和广播操,上好体育体活课,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 质。 3、教师要准时下课,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休息。夏季班主任可组织学生进行半小时 左右的午睡。 4、班主任每周要调整学生座位,矫正学生视力。 5、各科教师要严格培养学生正确阅读坐姿、握笔、听讲的姿势。 二、保健卫生 1、学校应明确学生个人卫生的要求,各班班主任要切实做好学生的晨检工作,加强学 生个人卫生检查,及时上报因病缺勤学生的名单。 2、班主任及相关任课教师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生的计划免疫工作。 3、班主任教师要做好卫生保健工作指导,并通过班主任加强学生对常见病的预防进行 教育,并确保得病(传染病)学生按规定时间进行休息,防止传染病在校内蔓延。 4、班主任、体育教师要根据分工组织好学生的体质测试工作,并及时做好相关资料的 记录、上报工作。 5、学校在招生时应及时收取学生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证》,并要求学生进行健康体检。 6、学校应组织师生员工进行定期体检,建立学生和教职工健康档案并做好保管工作。 三、环境卫生

1、学校设立环境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全校的环境卫生检查考评工作。同时明 确环境卫生的包干责任范围和卫生标准,确保日常环境卫生和突击性环境卫生都有教职工负责。 2、学校建立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办公室的日常卫生由行政值日人员负责。 3、全校教职工都应加强学生卫生习惯的教育与培养,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卫生习惯,以 确保墙壁无手脚印,地面无痰迹,桌椅无刀痕,使校园真正做到净化和美化。 4、教职工应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学生的表率。 四、除灭害虫 1、学校要落实除“四害”的兼职人员,根据“四害”发生的不同季节,采取不同的方 法,开展杀灭“四害”的工作。 2、定期做好厕所、垃圾箱等地点的消杀蚊蝇工作。 3、每学期要求投放药物1-2 次(食堂使用专门灭鼠工具――粘鼠板)。 办公室卫生管理制度 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本制度规定了办公室卫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及检查与考核。 2.此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办公室卫生的管理 二、定义 1.公共区域:包括办公室走道、会议室、卫生间,每天由行政文员进行清扫; 2.个人区域:包括个人办公桌及办公区域由各部门工作人员每天自行清扫。 1. 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公共区域及个人区域地面干净清洁、无污物、污水、浮土,无死角。 2)保持门窗干净、无尘土、玻璃清洁、透明。 3)保持墙壁清洁,表面无灰尘、污迹。4)保持挂件、画框及其他装饰品表面干净整洁。 5)保持卫生间、洗手池内无污垢,经常保持清洁,毛巾放在固定(或隐蔽)的地方。 6)保持卫生工具用后及时清洁整理,保持清洁、摆放整齐。7)垃圾篓摆放紧靠卫生间并及时清理,无溢满现象。 2. 办公用品的卫生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办公桌面:办公桌面只能摆放必需物品,其它物品应放在个人抽屉,暂不需要的物品就摆回柜子里,不用的物品要及时清理掉。 2)办公文件、票据:办公文件、票据等应分类放进文件夹、文件盒中,并整齐的摆放至办公桌左上角上。3)办公小用品如笔、尺、橡皮檫、订书机、启丁器等,应放在办公桌一侧,要从哪取使用完后放到原位。4)电脑:电脑键盘要保持干净,下班或是离开公司前电脑要关机。5)报刊:报刊应摆放到报刊架上,要定时清理过期报刊。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问题P1 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狭义) 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 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 (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 一、政府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 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 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 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 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环境管理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遵守政府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公众 的环境要求,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层次的要求,是要承担包括环境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而第三层次的要求,是企业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环境经营”,将“环境”纳入经营活动 本身,做到既能创造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甚至通过保护环境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经营,如果能够将“破坏自然环境而赚钱”的产业活动,改变 为“保护自然环境而赢利”为特征的绿色产业活动,那么,就可以真正使保护自然环境与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和谐统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样的企业环境经营,无疑将成为 推动绿色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企业能够设计和生产出绿色产品,公众才能使用;只有大量的企业不断开发绿色环 保的先进技术和经营方式,才能推动政府在完善法律、严格标准等方面加强环境管理。企业

管理心理学

2017管理心理学 任务一: 一、单项选择: 1、在儿童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环境 √B、教育 C、素质 D、实践活动 2、在儿童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环境 √B、教育 C、素质 D、实践活动 3、霍桑实验提出的(),为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实验的理论基础。√A、人际关系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需要层次论 D、领导行为理论 4、英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知觉不包括以下()。 A、社会自我 B、精神自我 C、物质自我 √D、现实自我 5、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被称为()。 A、优先效应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近因效应 6、按某种或某种典型的性格特征,性格可以分为()。 A、优越型和自卑型 B、外倾型和内倾型 C、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D、以上选项都对

7、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三个方面。 A、大众心理 B、激励心理 C、组织文化 √D、领导心理 8、“不信于赏,百姓弗德。不敢去不善,百姓弗畏”出自我国古代哪部经典名著(): √A、孙子兵法 B、春秋 C、诗经 D、史记 9、自我知觉的核心是()。 A、社会自我 √B、精神自我 C、物质自我 D、生理自我 10、()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A、科学管理理论 B、社会系统学派 √C、需要层次理论 D、决策理论学派 11、对一个人个性形成发展起着直接作用的是()。 √A、早期教育 B、学校教育 C、遗传 D、社会教育 12、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 √A、抑郁质 B、多血质 C、胆汁质 D、粘液质 13、个性的特质包括,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和()。 A、优越性 √B、倾向性 C、情绪型

环境管理学题库

一、选择题: 1、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 C、次生环境问题 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包括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属于审批-阶段,第三阶段属于审批阶段。 A、竣工验收 B、施工 3是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B B、地方政府 4、一般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废物进口项目环境管理的最大区别在 于后者的审批权 归 国家环保总局 5、环境影响评价 是建设项目施工 审批的一项管理 制度,因此要在建 设项目可行性研 究阶段。B、完成 6、环境总是相对 于某个而言的,因 此说环境是一个 概念。 A、主体D、相 对 7、环保部门在海 洋建设项目管理 方面具有权。C监 督 8“以新带老”的 原则就是以新建 项目管理带动老 污染治理 9、具有中国特色 的环境政策是。C 强化管理 10、推动环境保 护事业的直接动 力是国家政府,而 根本动力是。A社 会公众 11、环境管理的 核心是对的管 理。B人 12中国的领海宽 度为。() C、12海里 13城市环境综合 整治定量考核制 度是考核() D、市政府 14在环境民事诉 讼中,举证责任原

则应为( ) B、举证责任倒置15在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的规定是( ) C、归国家所有14水土保持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各级人民政府的( ) C、水行政主管部门 14对“三同时”制度作出具体规定的法律、法规是( )。 D、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8一般说来,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是() C、商品19、一般而言, 环境权是指() C、公民享有在优 美、舒适的环境中 生活的权利 20、提出“人类 有权在能够过尊 严和福利生活的 环境中,享有自 由、平等和良好生 活条件的基本权 利”的国际环境宣 言是() B、1972《斯德 可尔摩宣言》 21、环境影响评 价制度体现了生 态学基本规律中 的() A、“物物相关” 律 22、一般说来, 三种生产的共同 界面是() B、废弃物 23、“将收集到 的审核证据与审 核准则进行比较 所得到的评价结 果”是() B、审核发现 24、《水质值 的测定—玻璃电 极法》6920-86 是() C、国家环境监测 方法标准 25、环境管理对 象是() D、人类的社会行 为 26、环境法律关 系的客体一般包 括()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