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中学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实验中学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实验中学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辽源市实验中学未来五年发展规划(总体思想

与第一部分)

2009年9月—2014年9月

辽源市实验中学传承百年优良校风,坚持正确办学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在教育改革大潮中创新发展。经过历任校长和全体教职员工的团结拼搏和不懈努力,学校已实现规模发展目标,整体教育质量在全市名列前矛,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可。目前,学校处于继往开来、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使我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真正走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创办省内一流实验中学的目标,特制订本规划。

第一部分校情分析

一、基本情况简介

学校始建于1906年,前身为西安县立学校,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建校历史。1996年,经辽源市人民政府和市教育委员会同意,报请省教育厅批准,改名为“辽源市实验中学”,是我市首家省级实验中学。校园占地面积55877平方米,总建筑24566平方米,累计投资万元。拥有3座现代化教学楼,1座功能齐全的科技楼,1座综合楼,1座师生餐饮中心。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04人,有68个教学班,在校生4560名,是我市办学规模最大的初中学校。

二、办学优势分析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品牌”效应。

学校地处辽源市龙山区中东部,是政治和文化中心区域内办学条件最好的初中学校。班子成员7人均为大学本科毕业,拥有硕士结业证3人,多数是省市级专家型领导,具有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学校办学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办学经验。学校现在冠名“辽源市实验中学”,具有较强的“品牌”效应。

(二)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81人,其中高级教师50人,拥有硕士结业证教师5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7名,省级各类名师14人,市级各类名师20人,市级以上名教师在全市名列前茅。初步建立起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教风严谨的师资队伍,为实现学校可持续

发展提供了最宝贵的人力资源。

(三)具有省内一流的硬件环境。

学校现有高水平计算机室2个,现代多功能语音室1个,多功能教室2个,计算机、投影仪系统70余套,新型理化生实验室3个,多功能报告厅1个,标准化网球场1个。拥有标准化校园网络系统,千兆光纤接入,完全无纸化办公。教学管理实现系统化、数据化,学生素质评价实现电算化。拥有先进的监控系统,拥有全套初中学科教学与学习资源体系,新建教师备课系统。与市五中毗邻,可实现高标准体育场馆资源共享。

(四)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近几年来,学校秉承发展性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在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中考成绩连年突破历史记录,学校知名度不断提高。三年中考平均成绩:全市前百名占70%,进入重点高中率达52%,名列全市第一名,与省内同类学校相比,居于前列。

(五)办学特色逐渐形成。

随着办学声誉不断提高和影响力的逐渐扩大,学校积累了特色办学的初步经验,逐步形成了“内涵发展、追求一流”的办学特色,取得了较大成就,《辽源日报》、《吉林教育》、《中学校长》等报刊先后作过长篇报道,全面介绍了我校发展特色,社会反响良好。

三、存在问题分析

(一)内涵发展理念尚需深化。

我校虽然是辽源市办学水平较高,办学质量突出的实验中学,但与省内其他初中名校和强校相比,在办学理念、管理方法、教学方法、服务水平等方面与科学发展观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学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在保持规模发展的基础上,全面贯彻实施发展性教育思想,进一步探索学校内涵发展理论和模式,形成明确的办学理想和办学追求。

(二)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学校师资队伍整体实力较强,但同时也面临资深名师数量不足、青年教师成长较慢、教育理论储备不够和整体文化素养有待提高的挑战,职业倦怠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比较突出。同时,由于教师培训内容和形式创新不够,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等原因,使得学校师资的团体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如何培养一批在全市、全省有影响力的品牌教师,成为学校发展必须破解的突出问题。

(三)教育教学管理还需加强。

现代社会发展对中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管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教育发展规律,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体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原则。与此相比,我们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重点表现在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需要创新,课程评价与课程管理体系上需要完善,管理者需要加强培训,管理方法需要改革。

(四)学校整体建设需要完善。

我校硬件和软件环境在市内已属一流,但生均拥有量还不能很好的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校园文化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学习资源还不能满足全体学生阅读和学习需要,学科资源还需要进一步丰富,体育设施、卫生设施还需要提高质量。

第二部分发展目标、措施和步骤

一、发展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全市领先、省内有较大影响力、有品位、有特色、有活力的省级重点实验中学。

办学目标:做全市窗口学校,创省内一流学校。

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师生的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办学思想: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师生发展,一切为了祖国振兴。

培养目标: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

队伍建设目标:献身教育事业,思想品德高尚,教育理念先进,治学精神严谨,教学水平一流,育人艺术精湛,关心热爱学生,不断开拓创新。

管理策略: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感受幸福。

二、保障措施

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依法治校,文化立校,规范办学,高效管理;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师生各级先进组织的模范作用,形成行为规范、举止文明、仪表端庄的师生风范和教风纯、学风浓、校风正的育人环境;

加强人际环境建设,提高学校凝聚力,创建目标一致、观念共鸣、竞争合作、荣辱与共的学习型团队。形成充满关爱,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崇尚一流,积极进取的人际环境。发扬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实验中学精神;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机制和措施,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身心健康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队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追求学校景观的人文气息,完善学校文化环境,丰富师生文化活动,让校园成为师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加强教学管理,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索有效教学理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潜力生有更大提高,中等生更优秀,优秀生更出色;

加强德育管理,突出学生的政治教育、养成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教育,自主发展;

加强教科研工作,强化求实创新的教科研意识,注重教育教学研究及成果的推广应用,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

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不断开发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加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广度及深度;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发挥服务教育教学的功能;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注重青年干部培养,完善中层干部及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选拔,建立能上能下、岗位轮换的干部流动机制;

加强全员竞争上岗和校内绩效工资制建设,完善“能者上、庸者下,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校内管理制度;

加强后勤保障建设,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重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

合理控制办学规模,走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实施步骤

本规划实施时间为五年,具体安排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宣传阶段。

时间从2009年9月--2010年3月,重点完成以下工作:

1.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成立实验中学未来五年规划实施领导小组,校长路秀兰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中层干部为

成员。下设工作办公室,支部书记王竞宇任主任,副校长刘兆峰、郭五一、陶英、王宁、李杰臣任副主任,中层干部为成员。聘请市教育局副局长肖振安为总顾问,郝有才、曲道德、王者理、贺连贵、宋志立、李玉铭、沈德凤为顾问。

责任人:路秀兰、王竞宇。完成时限:2009年9月。

2.形成五年规划编制文本。未来五年规划包括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教育科研和教研、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主要部分。撰稿负责人如下:德育工作--李杰臣,教学工作--陶英、王宁,教育科研和教研--刘兆峰,队伍建设--路秀兰、王竞宇,校园文化与基础设施建设--王竞宇、郭五一,规划统稿总负责人--路秀兰、王竞宇。

责任人:路秀兰、王竞宇。完成时限:2009年10月。

3.组织专家论证和修改。规划文本完成后,邀请各位顾问参加论证,认为可行后,由组长负责组织修改成稿。

责任人:路秀兰、王竞宇。完成时限:2009年12月。

4.宣传学习规划。召开校内发布会,在全校职工范围内宣传学习本规划,让全体教职员工了解规划内容,统一思想,增强实施规划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

责任人:路秀兰、王竞宇。完成时限:2010年3月。

(二)初步实施阶段。

1.时间安排:2010年4月--2011年12月。

2.主要目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的突破,实施发展性教育有初步著成效,教育教学和各项管理充满活力,在全市确立科学发展的绝对领先地位。

3.重点工作: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德育工作体系,并在具体工作中加以实施;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管理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新突破;完成教师队伍情况摸底,有针对性的开展第一轮培训;根据学校需要完成“十二五”教育科研立项,全面启动课题研究;完成校园文化建设主体工作,其他建设有新进展。

责任人:按照班子成员分工,带领中层干部共同负责。

(三)深入实施阶段。

1.时间安排:2012年1月--2013年12月。

2.主要目标:规划实施四年后,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市领先水平,具有辽源实验中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全面形成,办学品位不断提升,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在省内有较大影响力。

3.重点工作:学校德育工作走向成熟,探索出先进的现代德育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完全实现德育工作目标;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学管理经验,并有计划的向外辐射;完成教师队伍高级培训,实现教育理论、师德规范、信息技术等方面大幅度提高,名师团队作用明显;基本完成“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打造丰富的科研成果,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发挥实验中学的辐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完成,特色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其他建设全面符合教育教学要求。

责任人:按照班子成员分工,带领中层干部共同负责。

(四)总结提升阶段。

1.时间安排:2014年1月--2014年9月。

2.主要目标:实现规划总体设想,把学校办成一所全市领先、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有品位、有特色、有活力的省级示范性重点实验学校。

3.主要工作:全面总结五年规划实施成果,召开区域性发布会,介绍学校科学发展各方面经验,为全市教育发展提供动力。

责任人:路秀兰、刘忠林。

第三部分班子建设和党组织建设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国家现行教育法律法规、现代教育理论、新课程改革理论、发展性教育理论,以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决策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为重点,建设一支上级领导信任、人民群众满意、广大师生满意的领导干部和党员队伍。

二、总体目标

(一)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坚信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响应各级党组织发出的号召。努力践行宗旨,工作中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用人民满意不满意来检验工作成果;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模范遵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和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形成实践指导能力。深入研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关精神,并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通晓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努力提高指导实践工作的能力;有较高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修养,具备驾驭知识经济时代领导学校教育教学和改革的能力,自觉把本职工作和时代相结合。具备指导中层干部和广大教师适应时代发展,提高教育水平的能力。

(二)以党性修养为重点,深入开展“三观”教育。

牢记党的宗旨,并主动践行。按照党员的八条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反省自身。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具备集体领导意识。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具备全局意识。坚持党的人事纪律,任人唯贤;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摒弃一切非社会主义思想。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形式的邪教和伪科学,不参与宗教和封建迷信活动。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能为学校中干和教师提供思想教育服务;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强化集体主义意识。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提高为人民服务意识。正确理解幸福观内涵,把人生幸福建立在为他人幸福基础上;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把奉献作为人生第一要义。

坚持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的思想观念,努力把服务社会奉献他人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

(三)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加强权力观建设。

牢固树立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思想,把党和人民的信任当做工作的动力。反对任何凌驾于人民之上的思想,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共产党人权力观。把权力作为服务于人民的手段,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对于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敢于抵制,并为之做不懈的努力;自觉遵守两个《条例》要求,接受人民群众和各级纪律检查组织对权力的监督。反对一切特权思想,不做党规党纪不允许的任何事情。

(四)以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加强领导观念建设。

具备现代教育观念,自觉用教育发展的最新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树立发展性教育理念,领导和指导学校特色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平台;具备现代管理观念,掌握和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用管理来促进人的发展。努力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并付诸于实践;具备现代领导干部外交能力,努力创造工作新局面。

(五)以科学决策为目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强化调查研究意识,为决策出台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敢于坚持真理,对于缺乏调研、主观臆想、不符合单位情况的提议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正确规划单位的发展蓝图。发展规划要符合社会发展和全局观念,不能脱离实际;坚持民主集中制,走集

体领导道路不动摇。正确对待班子成员中的不同意见,班子成员多数不同意的事情不决策。对于不符合决策程序的事情敢于抵制,并为之不懈努力;坚持校务公开,实行重大决策提交职代会讨论制度。集中群众智慧,大事上让群众参与决策。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对于多数群众不同意的事慎重决策。

(六)以群众满意为基点,加强服务意识建设。

树立群众观点,遇事同群众商量。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对于无理取闹、拒不执行正确决策的个别人善于教育,促其转变;牢固树立党的走群众路线的方针,出台政策要符合群众要求。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要体现群众利益;建立健全深入群众制度,努力为师生服务。

(七)以团队精神为主体,加强思想教育能力建设。

树立思想教育就是生产力的理念,把思想教育作为团结职工、促进发展的手段;熟悉和掌握思想教育的基本方法,自觉形成思想教育体系;善于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以此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党的知识和党建理论,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党的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习新课改

理论;通晓《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有关知识,自觉运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行政行为;了解现代管理理论、管理策略、管理方法。注重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运用于具体工作之中。

(二)完善制度,切实保障依法行政。

认真执行国家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确保财务工作符合国家现行政策,杜绝一切不规范的财务工作行为;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日常工作沿着科学的轨道前进,用制度去规范管理。

(三)强化监督,切实保证整体目标实现。

发挥两个《条例》的监督作用,按《条例》的要求规范自身行为,使班子成员成为执行《条例》的模范;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单位的重要决策交由职工代表大会决定;班子成员自觉接受监督,定期征求教职工意见。

第四部分德育工作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学校德育工作方针政策,认真研究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思想,从学校德育工作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层次地确定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力求在理论研究上有突破,工作实践上有创新,工作实效上有提高,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系列化,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总体目标

(一)明确工作目标。

1.管理目标: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系列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落实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德育职能,形成德育队伍精良、管理网络顺畅、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工作局面,营造积极、创新、和谐的德育氛围,打造平安、文明、绿色、和谐校园,构建具有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系列化的德育工作体系。

2.育人目标:具有国际视野的爱国主义情怀;竞争基础上的团队合作精神;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满激情而又持续稳定的心理品质。

(二)构建有效模式。

结合学校实际,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模式。学校教育以开发的德育课程为主,学科渗透为辅,发挥“三育人”作用;家庭教育以家长学校为支撑,开展有效的家长培训,提高家长教育水平;社会教育以沟通社区为主,帮助社区完善教育功能。

(三)坚持四种理念。

坚持德育为首理念,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理念,加强德、智、体、美、劳、心的整合互动;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帮助学生确立自主发展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热情,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坚持内化提升理念,通过学生亲身学习、实践、体验,经过多次反复,逐步将德育目标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开发德育课程。

根据我校情况,规划实施期间将开发5种德育课程:学习课程--时政课、校会班会、学科渗透;专题课程--名师专家讲座、专题片;环境课程--校园、班级文化及宣传橱窗等;活动课程--如艺术节、运动会、军训、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常规教育月、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等;社会实践--参观访问、社会实践调查等。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每项课程根据不同年级安排不同内容,做到循序渐进、务求实效。

(五)明确德育内容。

认真执行中学德育大纲,构建有学校特色的学生德育目标体系,突出政治思想教育、行为养成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等方面内容。

(六)贯彻德育原则。

具体德育工作中:坚持正确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原则;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知行统一原则;坚持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坚持激励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坚持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坚持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原则。

三、保障措施

(一)丰富教育内容,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普及爱国主义教育。把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系列活动;

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激励学生完善自我,做现代文明人、追求高品位生活的内心需求,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开展诚信和亲情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立身之本,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大力开展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关心幼小、帮助弱势为基本内

容的亲情教育;

加强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举办法律讲座、案例分析、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逐步建立完善青少年学生行为规范预警机制,构筑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坚实防线。建立完善心理咨询室,为学生个人和团体提供辅导咨询服务,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调节;

开展生存教育。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护自救能力、环保意识、生产劳动技能、交往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社会调查、交往训练中增强合作意识。积极开健康卫生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等,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二)拓宽育人途径,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树立全员育人意识,教育广大教师自觉承担育人责任,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人格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团支部、学生会等组织作用,坚持正面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高度重视学科德育,引导教师充分挖掘学科中的思想道德内涵,结合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克服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现象。要逐步把学科教师德育工作情况纳入教师考核;

坚持依法治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德育制度,促进德育工作规范化。积极推进民主管理,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教育,重视学生的个

性发展。继续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探索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创新德育模式;

充分发挥班级德育主阵地作用,利用主题班会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开展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形成班内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开展争创先进班集体、先进个人活动;

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了解社会、拓展技能、培养意志品德的基本途径,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社会实践制度,积极开展进社区等活动,让学生丰富生活体验,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利用校园网络,建立德育网页,开展网上教育活动,主动联系有关部门积极实施“绿网工程”,加强网络管理,趋利避害、疏堵结合,开展网络文明教育,重视对学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拒绝网上不良内容等教育。

加强校园环境管理,使校内德育室、团校、学校荣誉室、宣传橱窗等发挥育人功能。重视教室环境布置,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与有关部门配合,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创建平安校园。要把校园自然环境变成能动环境,陶冶师生情操、内化文明行为,创建文明校园;

利用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方式开展家校互动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通过设立家访记录

卡、家校联系卡、家校通等,沟通情况、相互配合,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时施教。

(三)加快德育基础建设,夯实德育工作底蕴。

切实抓好德育课程建设。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注重学科渗透,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各学科中蕴涵的德育资源优势。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发挥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资源作用,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强生活体验;

积极拓展德育基地建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开辟德育基地,逐步建立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社会实践基地、校内德育阵地”四大板块为核心的德育基地网络;

大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建设好四支德育工作队伍,即:以德育校长为首的管理队伍,以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以学生会干部为主要力量的学生队伍,以社区教育委员会为核心的校外辅导队伍。启动“德育名师”工程,发挥“德育名师”的示范作用。

(四)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建立德育科研机制。利用“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的有利时机,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选定几项实践指导意义较强的德育课题,加强对德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指导,定期召开研讨会,征集德育论文,提高研究水平和实效;

完善德育评价机制。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