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管理的几点建议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银行内控机制不完善引致的操作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内控体系不完备,操作风险管理机制失衡;内部控制执行力不足以及信息披露制度未能有效贯彻等不足之处,文章就以上缺陷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下列的措施建议:建立完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信息沟通和信息披露制度;实行业务条线管理,全面落实操作风险管理责任制;并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资本计量等。

关键词:操作风险;内控机制;信息披露

巴塞尔委员会把操作风险界定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在此定义中,突出强调了操作风险形成的原因。近年来银行操作风险案件的频发才使操作风险的控制逐渐受到全球银行界的高度重视。如美国所罗门兄弟公司因账务处理错误形成的6000万美元的损失;日本大和银行因操作风险控制制度缺失导致的11亿美元的损失。我国此类案件也不乏其数,如中行的“高山卷款10亿潜逃案”,建行的“吉林金融诈骗案”,农行的“邯郸金库5500万被盗案”等。从表面上看,引发这些案件的原因林林总总,但本质上,均是由于银行业内部混乱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所导致的,规范、科学、运行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能从根本上起到规避和减少操作风险的作用。因此,从内控视角来研究探讨操作风险防范管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实践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引致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国内外发生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类型和业务类型来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这2个业务部门,而且一旦发生带来的损失也最大。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以及内外部相勾结的欺诈行为是操作风险发生的最经常形式。这说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还不健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还不够有效。反思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形成的原因,其内控制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商业银行内控体系不完备,操作风险管理机制失衡

1、董事会未在操作风险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操作风险带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在日常工作中未能得到董事会的充分重视。大多数银行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在经营层面分由不同的部门负责,未设立专门的操作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来统一谐调。对于对同一类型的操作风险,即使在同一银行的不同分行做法也各不相同,表现出较强的随意性和自发性。

2、操作风险管理主要由各行业务部门按照本部门的理解和工作目标进行管理,缺乏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信息协调、沟通与共享机制。目前,我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只是在部分风险点有所突破,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不明确,风险标准不统一,风险偏好和容忍度不清晰,缺乏一套规范的操作风险定义、识别、监控、转嫁等管理系统。

3、管理层与业务部门信息不对称。近年来,尽管各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对人事、财务和信贷审批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大大加强了对分支行的控制,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总行在与分支机构的博弈中依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相反,各分支机构随着行长负责制的推行,使得岗位监督制约成为一种摆设。

(二)内控机制执行力弱,操作风险管理未能实现全面覆盖

内控机制是对银行内部管理活动进行衡量和纠正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其最初目的是为了减少和控制商业银行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盗用公款等行为的发生,它属于操作风险管理最传统、最原始的手段。从我国银行业最近暴露出的操作风险的诸多案件看,规章制度不落实、执行不严格、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还比较严重。例如,在信贷管理上,违规向非借款主体发放贷款,超权限违规发放贷款,未按要求落实贷款限制条款,贷款担保抵押不合规,对外出具虚假存款保证金证明,签发无存款保证金或保证金不足的银行承兑汇票;在财务上,

虚列支出、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等。因此,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消除操作风险管理中的“蚁穴”,已是当前各家商业银行面临的现实任务。

操作风险未能全面覆盖。其突出问题在于产品创新管理混乱,缺乏面向市场的产品管理组织框架,“新产品开发-评估论证-申报审核-研究设计-完善内控-成熟移交-形成品牌”的创新流程尚未建立。

(三)操作风险信息披露制度未能有效贯彻

在信息披露方面,我国银行业虽已迈出了很大一步,从2002年以前没有一家银行披露到2008年有14家上市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对操作风险进行披露。由于政府高层和社会各界对商业银行发案情况格外关注,各行普遍将依法合规经营纳入分支机构负责人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并与各种资源分配挂钩,“发案率”对各级行管理层是十分敏感的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其重要性甚至超过利润指标。由于信息在银行内部不能及时、全面上传,结果失去了较早采取管理措施的机会。

二、商业银行内控机制不健全,操作风险管理缺陷原因分析

(一)管理职责分散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操作风险有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等四类因素引起,几乎涉及到银行的各个职能部室。人员因素涉及到人力资源部,系统因素涉及到科技部,流程因素涉及公司金融、个人金融等业务部门及事后监督内部审计等后台部门,而外部事件会涉及安全保卫、事务等部门。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虽然各家银行已先后设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内控委员会,但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由不同的部门负责,部门之间的协调不足,这样的分散管理还使得有些操作风险因无人管理而陷入真空状态。

(二)基层分支机构操作风险管理不到位

国外对操作风险的研究显示,操作风险大多集中于基层分支机构。因此,国外银行一般会在基层分支机构设置风险经理一职,负责总行风险管理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对基层分支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并保持与总行风险管理信息的沟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银行总分行之间以及对业务部门进行直接的操作风险管理这块基本上由内部审计部门和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这些部门仅在总行有设置,在基层机构基本没有专门控制操作风险管理的部门,这就造成基层分支机构操作风险管理职能不到位。

(三)制度建设跟不上,制度执行不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防范操作风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制订尽可能详尽的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手册。凡是那些风险管理做得比较好的银行,其在制度建设方面必定是完善的。在这方面,外资银行的做法显然值得国内银行学习。他们对每种业务都会制订详尽的操作手册,并列示所有潜在风险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操作人员因操作不当引发操作风险的可能,并为操作风险管理部门的监督提供指导。而国内商业银行的制度和体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此外,制度执行不力也是我国银行业在操作风险管理上的一大问题。有些制度形同虚设,则会失去约束力。

三、完善商业银行内控制度,防范和管理操作风险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完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信息沟通和信息披露制度

1、建立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完善的信息系统能有效提高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效率,该管理系统既能够支持操作风险和控制措施的自我评估,关键风险指标的监测、报告程序,又能够辅助生成风险识别、评估和检测报告。在该管理系统提供的分析工具,包括对

操作风险机构分布、业务缝补、发展趋势以及控制状态的相关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并且能够记录和存储与操作风险损失相关的数据。

2、在完善该信息系统的同时还要加强损失数据库的建立。新协议中对损失数据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委员会认为,根据统一的损失风险和业务归属的定义,各银行有序的收集数据并且在银行业内进行合理的共享,对于操作风险计量的高级计量法十分重要。若没有这些数据,委员会在制定操作风险最低资本限额时将采取保守的假设。”可见,为了我国可以尽快采用先进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各银行就应提前作好损失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建立各业务部门的损失数据库。

3、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传递系统,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发生有很大一部分是支行在刚开始发现问题时,隐瞒不报,导致风险进一步恶化,损失进一步扩大。如果相关信息采用恰当的形式并在恰当的时间内沟通,这样相关的管理和审计人员能够有效履行职责,采取适当的行动,防范和控制风险。建立一个有效地沟通机制,使相关信息能在总行分行之间,在管理层之间及时共享,使相关个层面拥有所需信息。

(二)实行业务条线管理,全面落实操作风险管理责任制。

1、实行业务条线管理。我国的操作风险损失案件一再证明了商业银行的基层分支机构是操作风险的易发点,这与基层行监督制约机制薄弱有重大关系,因此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银行管理链条的末端――基层营业网点的有效监督,尤其要加强对基层分支机构“一把手”和重要岗位人员的监督,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发生。具体做法为改变原来的行政条线管理为业务条线管理,银行的管理活动是按业务条线垂直进行的。

在制定业务部门流程及政策时,充分考虑操作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保证各级操作风险管理人员参与各项重要的程序、控制措施和政策的审批,以确保与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的一致性。此外,拟定、监测部门关键风险指标、容忍度指标,定期向操作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报告本部门操作风险管理状况,及时报告重大操作风险事件。

2、真正落实问责制。明确各级管理者及每位操作人员在防范操作风险中的权利与责任,并进行责任公示,不仅让责任者完全知晓个人责任与权利,在此权责范围内行事;而且也让本单位内部干部员工、上级来监督该责任人对权责的履行情况,并通过各种渠道来评估、反映来自不同方面的意见。

(三)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资本计量,探索操作风险度量模型

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量化管理是现代银行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操作风险资本计量是按照银监会规定的操作风险资本计量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计量,并合理配置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过程。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为银行提供了3种可供选择的操作风险资本计量方法,即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模型化发展基本上还处于零阶段,这就造成操作风险的管理始终停留在内部审计和主观判断的低层次。只有把操作风险量化研究与控制框架结合起来,才能为操作风险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这是国际活跃银行管理操作风险的趋势,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最终选择。在现有数据条件下,可以按巴塞尔委员会的标准法提取资本金,不断熟悉、完善该操作方法的具体过程,不断积累操作风险度量的经验,为将来采用精度更强、灵敏度更高的度量模型做准备。

(四)将操作风险纳入管理文化建设中,打造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文化

第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尤其对于新入行员工,要在他们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就将内控文化理念灌输到他们的思想中,为操作风险的防范做好最基本的准备。第二,加强内控安全意识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员工对内控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认真解析一些典型案例,强化柜员自觉规范操作的意识。第三,强化内控优先的意识。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制度执行的关系,将内控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全过程,克服制度阻碍业务发展的偏见,自

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与监管

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与监管 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之前,我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外汇风险全部由国家承担,商业银行没有必要,也没有工具管理外汇风险。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原来集中由国家承担的汇率风险一下子分散到外汇持有者手里,外汇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话题。 银行的许多业务活动都蕴含着风险,但像外汇交易那样能够使银行迅速蒙受巨额损失的却并不多见。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慢慢扩大,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外汇风险程度是相当大的,这给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和风险管理带来了新挑战。 挑战 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面临的外汇风险同时加大。新汇率机制下,商业银行的交易账户,即因交易目的而持有的以外币计价、结算的金融工具的(人民币)市值,会随着人民币对主要外币汇率的波动而变动。同时,银行账户中的外汇资产和负债,例如外汇存款、外汇贷款、同业外币拆借、投资性外币债券等,也会随着汇率的升值和贬值而产生盈亏。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的外汇风险加起来,构成了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初步测算表明,我国部分商业银行的全部外汇风险敞口头寸较大,银行面临的币种错配风险较高。而且,在没有特殊安排的情况下,部分商业银行持有的外汇资本会因人民币升值而缩水。 客户的外汇风险上升使银行受损的可能性增加。汇率波动不仅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敞口头寸,也会通过影响银行客户的财务状况,进而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带来影响。汇率波动的频率提高后,会使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客户的外汇风险增加。例如,造船行业生产周期长、利润微薄,人民币小幅升值就会导致其由盈利变为亏损。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国内出口企业竞争力下降、盈利减少,从而影响企业的偿贷能力,使银行贷款的风险增加。 从各国经验看,在本外币利差较大的情况下,内向型企业倾向于向银行借用外汇贷款满足本币融资需求,货币错配风险较大。例如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前夕,泰国本币利率比美元利率至少要高5个百分点,于是金融机构从境外拆借出大量美元、英镑等外币转贷给本国的房地产业、建筑业、零售业,甚至是医疗制造业企业。其后泰铢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及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X与对策分析 目录 摘要.............................................................................................I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隐患的主要表现 (1) (一)信贷风险削弱了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能力 (1) (二) 削弱了商业银行经营的流动性 (1) (三)违规经营、违章操作造成信贷资产损失 (2)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 (2) (一)社会因素 (2) (二)企业因素 (3) (三)银行因素 (3)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对策分析 (4) (一)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4) (二)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 (4) (三)完善经营人员激励机制 (5) (四) 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 (5) (五)完善对信贷企业的制度建设 (7) (六) 完善国家有关法制建设,加强与政府的沟通 (8) 参考文献 (10)

【论文摘要】信贷风险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制度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隐患的主要表现来分析其原因,从而制定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分析。【关键词】信贷风险不良资产信贷资产商业银行管理成因分析【Abstract】Credit risk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facing the state-owned mercial banks, is the main obstacle for state-owned mercial banks to establish a modern financial system. This paper mainly for 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to analyze the reasons, so as to formulate a strategy analysis of credit risk of mercial banks. 【Key Words】Credit risk;Non-performing asset;Credit assets;mercial bank management;genetic analysis ;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doc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一.信贷风险的定义: 1.信贷。 银行信贷是商业银行为保证贷款业务而从事的与之相关的经营活动,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银行信贷是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物,是以偿还为条件,并且收取利息为获取报酬的借贷行为.它的运行方式为:吸收来自个体储户的存款,然后将之发放给信用可靠的贷款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向储户支付利息,贷款人向银行支付利息.银行通过利息的不同来获取收益.银行信贷具有聚集,分配社会资金,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反映和监督国民经济活动的职能. 2.信贷风险的含义。 风险在经济领域中,一般将之理解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损失的发生因为影响因素的大量性,无规则性和随机性而具有多种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在经营与信贷活动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就是商业银行风险.信贷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在广义上它指因客户违约引发的风险,在狭义上指银行不能如期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不确定性,也即银行在信贷活动中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张淼) 3.信贷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只要银行经营信贷活动,就不可能完全规避信贷风险,信贷风险在信贷活动中是客观且肯定存在的。换句话说,没有信贷风险的信贷活动是不存咋的。 (2)隐蔽性。 信贷活动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信贷风险难以直接的、精确的被观察和度量。 (3)可控性。 虽然信贷风险具有隐蔽性,但银行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提前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 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从一般意义上考察,任何经济活动风险的存在都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和政

治环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人的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银行信贷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银行风险的形成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这些因素的大量性,随机性,不确定性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交错,使得信贷风险的评估与管理变得复杂化. 1.主要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体现在巨额不良债权上。债权是指商业银行(债权人)按信用原则和交易准则,以贷款为形式、以契约承诺为载体,让渡信贷资金使用权给借款人(债务人),并藉此拥有向借款人追索贷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经济权利。根据贷款契约的履行情况,商业银行的债权可分为正常债权和不良债权。就一笔贷款而言,如果该贷款能够按贷款契约规定的期限要求按时偿还本金和利息,那么该项债权就属于正常债权。否则,就属于不良债权范畴。“不良债权”是指按期很难收回或无法收回的贷款,即通常所说的呆账、坏账。(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原因分析—王红夏) 2.产生原因。 不良债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信贷经营管理水平低,其体现在以下方面:(1)银行对经营对象了解不深入,分析不透彻.信贷风险的产生与银行工作人员对贷款对象的了解程度有很大关系,在发放贷款前,没有对贷款对象进行深入调查,没有对其资产状况和偿还能力进行评估,就像对方贷款.这样做的后果是某些贷款人信用低,不具有偿还能力.而一些贷款单位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导致其不具有偿还能力. (2)缺乏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评估.无论哪一种业务,事先都应进行可行性评估.对于银行来说,在贷款之前,应结合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评估.如果凭借决策者的主观经验进行决策贷款,无疑会产生信贷风险. (3)信息不灵.银行的任何一项决策,都应该建立在及时,可靠的信息上,并且贷款之后,也应跟踪调查贷款对象的最新信息,确保其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4)国家体制原因。我国的特殊的经济体制也会对银行的信贷风险的产生有一定影响.如行政干预,指令贷款会形成贷款风险.由于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银行的资金流向,投量的掌握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政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的稳定与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在这之中,商业银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关系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同时也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商业银行是以信用为基础,以经营货币信贷和结算业务为主的高负债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扩散性特点,一旦经营风险转化为现实损失,不仅会导致银行破产,还会对整个国家经济造成强烈的破坏。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经营风险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本文着重从内控以及会计方面对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控制进行剖析并研究,落足于我国独有的环境下,提出对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控制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控制 目录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介绍 (1)

(一)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业务.................................................. 1.. (二)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风险.................................................. 1.. (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特点.............................................. 2.. (四)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形式.............................................. 2.. 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现状 (3) (一)商业银行风险防控现状措施介绍............................................ 3.. (二)外部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4.. 三、银行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5)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环境制约................................ 5. 1.商业银行经营目标与原则之间关系的协调不够................................... 5. 2.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 5.. (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防范的基础措施不到位.................................... 5. 1.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5... 2.相应的技术措施缺失......................................................... 5... (三)商业银行风险防控体制问题................................................ 6.. 1.缺少严格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 6.. 2.商业银行中会计对经营风险的监管工作缺失..................................... 6. (四)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问题.................................................. 6.. (五)缺乏对客户信用情况的调查................................................ 7.. 四、加强防范与控制银行经营风险的设想 (7) (一)加强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理念.............................................. 7.. 1.银行本身要明确风险理念问题................................................. 7.. 2.银行本身要树立经营风险观念................................................. 7.. (二)建立严格有效的内控制度.................................................. 8.. (三)发挥商业银行会计的监督监管作用.......................................... 8.. (四)加强由体制变动而引发的奖惩机制的建设.................................... 9. (五)加强信息披露与社会监管的作用.......................................... 1..0参考文献 . (11)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规定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规定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依据境内外有关监管指引、本行《章程》,并借鉴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经验做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是指对本行实现既定目标可能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可能带来损失也可能带来收益。本办法主要关注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一)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从而使本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本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是指因本行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筹集到客户和交易对手当前和未来所需资金而对本行经营所产生的风险。 除上述风险外,本行还关注外部监管部门或本行董事会要求-2-

关注的其他风险。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本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行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涵盖全行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进而为本行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第四条本行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收益与风险匹配 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和进行风险管理决策,必须考虑承担的风险是在本行的风险容忍度以内,并有预期的收益覆盖风险,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能够满足股东的最低要求或符合本行的经营目标。 (二)内部制衡与效率兼顾 本行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部门、各级机构和各层级风险管理人员的具体权责,实行前中后台职能相对分离的管理机制。各部门、境内外分支机构和全体员工之间要有效沟通与协调,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三)风险分散 本行实现信用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行业、产品、期限和币种等维度上的适度分散,防范集中风险。严格遵循监管标准,审慎核定单一客户和关联客户授信额度,有效控制客户信用风险集中度。 本行实现市场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市场、产品、期限和 -3-

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 理研究 【摘要】本文在系统阐述外汇风险相关概念和防范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方面的现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外汇风险的相关概念 (一)外汇风险的概念及种类 1.外汇风险的概念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牙买加协定》承认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于是各国的货币汇率频繁变动并且经常进行大幅变动例如从1980年到

1985年美元对西方十余种主要货币的实际汇率平均上升了60%而在随后的两年里几乎又跌回到原值;日元在上世纪90年代曾多次对美元汇率产生大幅度的涨跌使西方经济险象环生正因如此各国在国际经济交易中会产生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又称为外汇市场风险是市场风险中一种重要的风险它是由引发市场风险的因子——汇率出现不利的变动而使国家、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等的资产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外汇风险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外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的变化以及交易者到期违约和外国政府实行外汇管制等给外汇交易者和外汇持有者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狭义的外汇风险仅指由于汇率的变化而给外汇交易者和外汇持有者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2.外汇风险的种类 根据其主要表现可以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和储备风险 (1)交易风险 即以外币计价的经济交易在到期结算时由于汇率波

动而导致该交易以本币衡量的价值发生变动的可能性 (2)折算风险 折算风险也称会计风险、转换风险、评价风险是指由于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某些外汇资金项目金额变动的可能性它是一种账面的损失和收益并不是实际交割时的实际损益但它却会影响企业资产负债的报告结果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又称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意料之外的外汇汇率变化而导致企业产品成本、价格等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企业未来经营收益增减的不确定性例如我国某集团公司在美国有一子公司利用当地资源和劳动力组织生产产品以美元计价销售突然美元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贬值这就会给子公司的经济绩效带来潜在的风险 (4)储备风险 储备风险是指外汇作为储备资产因外汇汇率变动而

简述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金融风险管理作业

简述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 一、汇率风险的定义 国外学者对汇率风险的研究始于Michael Adler,Bernard Dumas(1983),他们将汇率风险定义为:“营业收入或资产负债的真实国内币值相对于汇率的非预期变化所表现出的一种敏感性”。Michel Crouhy, Dan Galai,Robert Mark(2001)认为外汇风险源于外汇风险敞口,主要是汇率变动和国际间利率波动的不同步造成的。 国内学者陈彪如(1999)指出汇率风险是外币的营业收入或外币的资产负债因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所表现出的敏感性。田玲(2004)也表述了类似的观点,认为汇率风险是商业银行因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而难以实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邓志新(2006)认为汇率风险是银行因汇率的变动所可能带来的当期收益或经济价值损失的风险,并指出汇率波动的地区、时间差和银行表内外业务币种以及期限结构不匹配是产生汇率风险的原因。陈洁(2006)认为汇率风险是指外汇汇率波动通过贸易渠道和金融资本渠道给从事国际贸易者和投资者带来的风险。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其汇率风险的危害较一般企业更具有破坏性。这里说的汇率风险不仅仅是指单个银行的汇率风险,也包括整个银行体系的系统性汇率风险。因此,商业银行汇率风险定义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含义:宏观的汇率风险是汇率的非预期变化通过中间变量的传导影响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可能性;微观的汇率风险则是指汇率的非预期变化通过外汇风险敞口使银行以外币计价的资产、负债或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的本币价值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二、汇率风险产生原因研究 一般认为,汇率风险来源于商业银行的货币错配与期限错配(Michael Crdouhy,Dan Galai,Robert Mark,2001)。当汇率变动与预期趋势相反时,且存在风险敞口或不完全套期敞口(Robert Mark,Michel Crouhy,Dan Galai,2005)时,银行就会面临汇率风险。按照汇率风险的成因来源,Shapiro(2006)将汇率风险细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营风险。交易风险是指银行在约定以外币计价成交的业务经营过程中,由于结算时的汇率与业务发生时的汇率不同而产生收益或亏损的风险。折算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把外市余额折算为人民币时,因汇率波动而引起资产负债表某些外汇项目金额发生变动的风险。经营风险是指由于汇率的非预期变动引起商业银行未来一定期间内现金流量或收益变化的可能性。我国学者的观点基本与国外学者一致,并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汇率风险的来源做出了经验性研究。温彬(2005)经分析认为影响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的因素有汇率波动的时间差、地区差以及币种、期限结构不匹配

浅谈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浅谈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一、商业银行一般存在的风险 1、人员配备不足风险 该风险主要是指业务机构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引发的各种非系统性管理风险。其主要表现和危害是:业务岗位的设置和管理缺乏应有的检查和制约机制,基层行人员配备达不到制度要求,混岗,兼岗、业务处理一手清等现象大量存在,业务分级授权制度无法落实,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银行内部业务操作成为“良心活”,为职业道德败坏的内部人员作案提供了可乘之机,形成潜在风险。 2、账户管理风险 账户管理风险是指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放松对客户开户条件的审查和账户活动情况的监督从而导致的风险。这里所说的客户既包括公司客户,也包括私人客户。该风险的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按银行账户管理有关规定开立和使用账户,开户手续不全或资金性质与账户类别不符;二是不按规定与开户单位定期办理对账,使存在的问题长期难以发现;三是对长期不动户清理不及时。 3、单位预留印鉴卡片及客户签章(字)管理风险 印鉴卡管理风险主要是银行对印鉴卡管理不善,为犯罪分子所用进而盗取银行或他人资金的风险。其风险表现一是银行对单位预留印鉴卡片的管理不严,未分人保管,及时核对,相互制约;二是银行工作人员对单位更换印鉴手续的审查未按照规定要求执行,使犯罪分子得以“掉包”印鉴实施诈骗;三是由于单位人员不慎,致使印鉴为犯罪分子获取并拓制,利用银企对账和重要空白凭证等管理漏洞窃取单位资金。印鉴卡管理上存在的风险既有单一的外部作案,也有相当数量的内外勾结作案。 客户签章(字)管理风险主要是银行柜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对客户签章要求不严,产生漏签、代签等现象,使银行资金出现风险损失。其风险表现一是银行柜员对客户签章(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是对私人客户,在挂失、领用卡折、重要凭证、更改客户信息等业务中审查不严,导致出现风险时客户逃避责任、银行垫付资金的现象。二是办理业务时对授权代理现象缺乏法律意识,造成无效代理、过期代理等行为出现,一旦客户恶意逃避银行债务,就会形成银行损失的被动局面。 4、章、证、押(压)的管理风险 章、证、押管理的风险主要是会计部门章、证、押(压)保管不善,未严格执行分工制约、交接登记等制度规定的手续,为内部人员所利用,办理非法的结算业务等引发的风险。其主要表现为:章、证、押(压)未进行有效的三分管,办理结算业务一手清;岗位责任制不落实;会计业务用公章与重要空白凭证、汇票专用章、压数机、密押器、汇票凭证保管、使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使用交接及相关检查登记制度未有效执行等。危害主要表现为内部作案和内外勾结,监守自盗,一旦作案得逞往往形成较大的资金损失,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5、凭证审核风险 凭证审核环节的风险包括收入凭证与支付凭证审核两大类,主要是由于对凭证要素审查不严,造成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纠纷或者使犯罪分子诈骗成功,基于票据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形

作文: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

商业银行风险防范 商业银行是以信用为基础、以经营货币借贷和结算业务为主的高负债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和其在一国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导致了银行经营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扩散性的特点,一旦银行经营风险转化成现实损失,不仅可能导致银行破产,而且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对商业银行而言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初步建立,经营行为以市场化成分为主,行政化色彩较少,尤其是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国际金融危机事件频频发生的现状和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来自国际银行业的冲击,均要求城市商业银行必须正视经营风险问题并且尽快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由于我国目前缺乏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商业银行产权制度不明晰、尚未形成先进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以及经济制度转轨的成本转嫁,导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在认识上也存在很大偏差。为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机制,我们首先应树立先进的银行风险管理观念。风险管理的任务就是寻找业务过程的风险点,衡量业务的风险度,在克服风险的同时从风险管理中创造收益。其次,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方法,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其它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在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再次,健全风险管理体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调整:(1)是要适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化,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2)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要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3)改变以往商业银行内部条条框框的管理模式,实现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并不断摸索以战略业务体为中心的风险管理体制。要逐步实现在业务部门设立单独的风险管理部门,通过它在各部门之间传递和执行风险管理政策,从业务风险产生的源头就进行有效控制。最后,要提高风险管理技术。使用内部评级法和资产组合管理等先进的风险度量和管理重要技术。不久前银监局所发布的”铁规十三条”中就明确的指出商业银行不可逾越的法则.从中结合我行实际业务.在对具体风险的管理上,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一、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信贷资产在整个资产结构中占比大,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差息可能变小,但仍是收益最高的项目,是银行资金运用的主渠道。防范信用风险要在加强贷前调查和贷前审查等事前工作的基础上,重点作好:(1)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尽快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银行信用内部评级体系和风险模型。利用定量方法准确地对风险进行定价,不仅可以提高资产业务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根据资产的不同风险类别制定不同的资产价格,这样不仅可以减低信用风险,而且可以提高银行利润,通过产品差异化扩大市场份额。(2)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贷款等资产业务的流程控制,明确责任和收益的关系,如落实贷后问责制、审贷分离等措施。(3)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手段,尽快建立并完善信用风险监测信息系统,建立客户基础数据库和开发客户跟踪系统,实现信用风险的动态化管理。(4)通过对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进行对比,选择适时退出策略,以实现最佳的资产配置效果。(5)利用新兴工具和技术来减少和控制信用风险,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主要利用贷款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品来达到提前收回债券和转移信用风险的目的,同时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实现风险组合管理。二、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1、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主要是对资金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改变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一直实行的“差额”管理方式,对资金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基层行的各项资金来源全额上存管理行的资金部门,基层行的各项资金运用由管理行进行统一配置。通过资金集中,建立资金统一的管理和操作平台,实现流动性、利率风险管理与信用风险管理的适度分离,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资金集中管理后各项资金的配置权集中到上级行,上级行在资金配置过程中建立起完备的经济、金融信息网络系统和风险监控预警系统,强化对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合规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合规 一、巴塞尔委员会划分了八大风险种类: (一)信用风险: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银行在信贷经营与管理过程 中,实际收益目标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信贷损失的一种可能性。1.相似概念:信贷风险(在信贷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使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贷款,造成银行贷款本金、利益损失的可能性,是一种狭义上的信用风险。 2.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其所包含的金融资产的范围,信用风险包含信贷风险,还包括其他表内、表外业务,如贷款承诺、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中的风险等等。(二)操作风险: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计算机系统或外部 事件所造成的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包括四类: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 相似概念:操作性风险:仅包括由人员因素,亦即由操作失误、违法行为、越权行为和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尽管操作性风险是操作风险中发生频率最高、占比最高的风险类型,但我们不能将操作性风险等同于操作风险。 (三)市场风险:市场价格波动引起的资产负债表内和表外头寸出现亏损的风 险。 市场风险广泛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 市场风险发生时,往往涉及地区性和系统性的金融动荡或严重损失,因此,市场风险往往又被为系统性风险。市场风险一般不能通过资产多样化来分散和回避,因此市场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 资产流动性风险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进而无法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与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负债流动性指商业银行过去的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对其产生的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风险。 (五)法律风险: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国由于法律因素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包 括法律的内在缺陷、商业银行基于错误的法律理解或法律适用而实施的商业行为、监管机构的不当法律执行等因素导致商业银行遭受诉讼的可能性。主要关注商业银行所签署的各类合同、承诺等法律文件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能力。 (六)国家风险: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中,由于 别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凡是跨国境的信贷,不论其接受信贷的对象为该国政府、私人企业还是个人,都有可能遭受不同程度的国家风险,因而国险比主权风险或政治风险的概念更宽。国家风险包括主权风险和非主权风险。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 摘要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它不仅是银行赢利性和安全性的需要,而且也是适应不断严格的国际监管规则和当今金融业生存与发展激烈竞争的需要。如何控制风险,在竞争中不断繁荣发展,提升整体实力,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关注的首要问题。本文依据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特点及经营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结合我国银行业内外部环境,同时借鉴欧洲银行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对如何有效管理、防范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控制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商业银行八大风险完整版

商业银行八大风险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八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 一、信用风险 1.定义: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2.形成原因: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信用风险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①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在处于经济扩张期时,信用风险降低,因为较强的赢利能力使总体违约率降低。在处于经济紧缩期时,信用风险增加,因为赢利情况总体恶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足额还款的可能性增加。 ②对于公司经营有影响的特殊事件的发生;这种特殊事件发生与经济运行周期无关,并且与公司经营有重要的影响。 3.应对措施:传统的方法是贷款审查的标准化和贷款对象多样化;较新的方法是资产证券化和贷款出售。 二、市场风险 1.定义:是由于利率、汇率、股票、商品等价格变化导致银行损失的风险。

2.形成原因:在经济运行中的任何一项交易中,如果交易双方所拥有的与该项交易有关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则会引起逆向选择,它是引起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重要根源。 3.应对措施:①构建独立、高效的市场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②营造良好的市场风险管理文化 ③实现现代市场风险管理技术与IT技术的有机结合 三、操作风险 1.定义:操作风险遭受潜在损失的可能,是指由于客户、设计不当的控制体系、控制系统失灵及不可控事件导致的各类风险。损失可能来自于内部或外部事件、宏观趋势以及不能为公司决策机构和内部控制体系、信息系统、行政机构组织、道德准则或其他主要控制手段和标准所洞悉并组织的变动。 2.形成原因:①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一是所有者虚位,导致对代理人监督不够。二是内部制衡机制不完善。三是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虚位,很容易导致银行高管人员利用政府产权上的弱控制而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进行违法违纪活动。四是内部控制能力逐级衰减。 ②内控制度建设尚不完备。一是没有形成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控制不足与控制分散并存,业务开拓与内控制度建设缺乏同步性,特别是新业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风险较大。二是内控制度的整体性不够。对所属分支机构控制不力,对决策管理层缺乏有效的监督。对业务人员监督得多,而对各级管理人员监督得较少、制约力不强。三是内控制度的权威性不强。审计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稽核审计职能和权威性没

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防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49623104.html, 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防范 作者:荣冀川贾霄燕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17期 提要随着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和银行业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将面对什么样的汇 率风险,如何进行汇率风险管理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汇率风险;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当前,在金融危机和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共同影响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我国商业银行对汇率风险的认识与管理理念仍有待加强,汇率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还有待完 善。如何在竞争中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和竞争力,提高外汇业务风险管理能力,适应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紧迫的课题。 一、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来源和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是指汇率变动可能会给银行的当期收益或经济价值带来损失的风险,主 要是由于汇率波动的时间差、地区差以及银行表内外业务币种和期限结构不匹配等因素造成的。汇率风险可以划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折算风险三类。根据目前商业银行实际情况, 汇率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汇敞口风险。外汇敞口风险是交易风险的主要形式。银行的外汇资产和外汇负债币种头寸不匹配、外汇资金来源与外汇资金运用期限不匹配均会导致汇率风险。外汇敞口主要来源于银行表内外业务中的货币币种、期限等的错配。在某一时段内银行某一币种的多头头寸与空头头寸不一致时所产生的差额就形成了外汇敞口。在存在外汇敞口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可能 会给银行的当期收益或经济价值带来损失,从而形成汇率风险。 近年来,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刺激下,国内企业对外汇贷款尤其是中长期外汇贷款有着持续旺盛的需求,同时企业和居民个人持有外币意愿的降低,抑制了外汇存款的增长,整个金融机构的外汇存贷比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这将造成银行外汇资产负债总量和结构上的失衡,在汇率波动时带来较大的汇率风险。目前,除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外,外汇资产最大持有者就是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在内的商业银行。最新年报披露,这些上市银行手里有近400亿美元

浅析基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浅析基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多年来,柜面业务一直是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面向客户提供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收入和产品服务,同时还是银行营销产品,联系银行和客户的主要渠道和纽带之一,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电子银行、自助设备等业务的普及程度还不够高,因此,基层网点柜面运营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基础,而基层网点柜面操作则是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重要关口。如何有效地防范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课题。笔者结合会计岗位的工作实践,从柜面业务操作风险表现与存在的问题出发,浅谈一下对构筑柜面业务风险防范机制的几点认识。 一、基层网点柜面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一)服务风险。在商业银行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 一线柜面作为商业银行的服务窗口, 既代表着银行的品牌、形象, 同时也被置于公众、媒体和舆论的监督之中, 一方面, 各商业银行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柜员服务质量的考核,对服务不当造成客户投诉的予以重罚;另一方面,客户对银行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格局下,柜员在服务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对部分客户的无理要求,由于担心与客户发生冲突,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放弃原则,屈从于客户的要求, 很可能埋下了风险隐患。 (二)发展风险。一方面,健全的会计制度是规范、保障和促进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前提,制度不健全会直接形成会计管理上的真空,加大银行经营风险。原则上新业务品种的开办必须有相应的会计制度来保证,但往往新业务在试办过程中,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在制度制定时很难考虑周全,有时甚至就没有相关制度来规范,使得一些新业务品种在试办过程中面临着较大风险。并且由于柜面业务品种的不断增多,新业务的普及,但其相应的各项业务规章制度分散在各类业务条线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和会计核算制度当中,制度过多、过散,查找困难,柜员学习和执行这些制度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操作中极不规范,潜伏着很大风险。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基层网点均承担着上级行下达的指标任务, 其中存款规模指标在业绩考核中占较大的权重。考虑到柜面工作的特殊性, 基层行往往将储蓄存款任务分解下达到客户经理、柜员名下。客户经理、柜员为完成目标任务,在客户营销过程中,常会做一些有违原则的"承诺", 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的柜员很难拒绝配合,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风险隐患。 (三)人员风险。由于会计工作政策性强,特别是随着新品种、新业务的不断推出,制度及操作变化较大,对柜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柜员必须熟悉有关制度并及时补充新的制度。一是在综合柜员制下,柜员单人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业务品种增加、业务

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及防范

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及防范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危机、泡沫经济等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其经营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和挑战。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一着不慎就可能面临破产风险,所以研究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管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商业银行现有经营模式和业务范围,对现有风险模式进行分析,并就产生原因进行深入探讨,深度挖掘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方法,为银行的风险管控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管理控制 1.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1.1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含义 所谓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首先要明确商业银行,区别于中央银行等,是营利为目的的,经营多种金融产品和资金类别的组织机构。因为经营产品和服务范围较广,在其服务过程中承担较大的风险,因为经营风险的发生从而导致了银行损失,这一过程叫做商业银行经营风险。 1.2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特征 1.2.1经营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风险的特性之一就是不确定,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而言,风险也就具备了一定的隐蔽性,很难及时发现并根除。笔者通过对商业银行运营过程的研究发现,很大程度上,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多数是可避免的、人为原因造成的,但是,尽管可避免,但是很多时候银行对于市场情况等的忽视会导致难以发现隐藏在现有经营模式下风险的发生:商业银行以营利为最终目的,一方面,银行为了增加获利,会根据当前市场情况、消费者心理等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或者服务,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形式不断变化,银行自身很难准确判断市场情况;另一方面,我国现有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银行在激烈的竞

争中,要不断创新发展,但是一着不慎就有可能面临破产风险,这是难以承受的,且国家法律法规保护力度不够,银行破产后何去何从也没有确切的说明,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但是对于商业银行却是潜在的威胁,很难及时意识到。 1.2.2经营风险具有集中性 通过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尽管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众多,即营利模式有多种选择。但是,这些产品或者服务在我国当前的金融大背景下,其融资模式单一固定,而银行想要进一步营利就只有通过大量融资的途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相结合的模式,导致了其风险集中,一旦发生泡沫经济等经济危机,银行必然无法进行调整。 1.2.3经营风险具有“三全”特性——全时段、全方位、全过程 无论是对于商业银行还是其他企业而言,风险的存在很难摆脱其经营过程,只要企业在运营其风险也就会一直伴随,这是风险的全过程性;银行业务的发展,需要结合我国随时变动的汇率、黄金价格等,在时间上难以把控,这是风险的全时段性;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可能是来自金融市场的,也有可能是借贷人本身信用问题,亦或者是银行业务运作存在漏洞,这些都是风险,来自方方面面,体现了风险的全方位性。 1.2.4经营风险具有危害大,难控制的特点 对于金融类的风险而言,多数是很难控制的,只能是在一些国家政策策略上做文章,进行大方向上的调控。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由部分是有金融市场情况决定的,一旦遇到风险就有可能导致银行资金周转困难,甚至破产情况的发生。同时,风险一旦发生还会对消费者心理产生影响,使得它们对其他金融也产生恐慌心理,带来连锁反应,加大风险涉及的领域 1.2.5经营风险具有产生社会影响的特点 我国对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管控体系不够完善,同时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的特殊性,关系到人们的财产安全.增值等,同时近年来广大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金融等方面的关注和投入增加,且我国现有的四大商业银行业务覆盖面广,银行经营风险一旦发生,必将带来一系列不良社会影响甚至社会恐慌,国家稳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