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异地高考为什么不能开放

异地高考为什么不能开放

异地高考为什么不能开放
异地高考为什么不能开放

论异地高考

摘要:我国“异地高考”政策一般采取“堵”的策略。各地纷纷出台的“高考移民”封堵政策应该说比较见效。近期对“异地高考”政策的松动也只是低层次的。深究之下不难发现,封堵政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配置不均衡;二是省际间高考招生分数线高低差别大,部分省省际内二本院校高考招生分数线不统一,不同地区不同分数线。“异地高考”政策让我们深层次反思教育公平问题。

在高考录取问题上,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省内竞争、省内划线、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政策。其实质就是地区利益、集团利益与个人利益之争。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为了获取更优质的高教资源,一些优质资源较少或高考录取线较高的地区的考生开始向目标地区流动,形成了“高考移民”现象。但由于目前国力有限,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高教资源因不能提供充足的供给而成为一种紧缺资源,为此针对“高考移民”,各地大都采取封堵的“异地高考”政策。对“异地高考”的考生报考普通高校大都有两个限制:一是常住户口的限制,一般都要求考生在当地有常住户口,有的省份要求考生在当地常住两年或三年以上才能参加当地高考;二是学籍档案的限制,考生本人要有当地学籍。有的省份甚至还要求要有会考成绩或者法定监护人属驻地部队现役军人或者省人事部门引进的优秀人才。

2012年9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文件,要求各地在2012年12月31日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办法。袁贵仁强调,今年要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考试的办法。他表示,现在各地高考制度不同,教育部完全理解,也完全尊重。但希望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出台新的高考制度以适应我国目前面临的新问题,权衡各方利益,制定合法、合理、合情的门槛,争取多数人的认同。

截至2012年11月30日,各省方案相继出台,北京、广东最新出台的政策显示,外地户籍考生暂不能在当地报名参加。而山东、湖南、重庆三个地区相继出台试点方案。不少人由此疑虑,选择这些本地高考竞争就十分激烈,人口流入并不密集的地区试点,有什么现实意义呢?然而我并不这样认为,从高考资源来讲,北京、上海等地高校云集,户籍考生入学相对容易。但是,要客观分析其中的历史等复杂因素,包括相当部分高校是由当地纳税人付费办校的,从义务和权利角度而言也有相对合理的成分。

首先,北京上海对于教育的投入非常之高,而其他的省市则投入非常之低.教育的问题是做蛋糕的问题,不是分蛋糕的问题。不是大家都来分北京,上海这一小块蛋糕,是把蛋糕做大,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享受优质教育。

其次每个省学校、家长对教育的理解与培育人的目的不同,教育重点也不同。在北京,孩子们不用背负改变家族命运的责任,学习的宗旨本意是为了兴趣,从兴趣中引发探索,继而成为终身的求索,在求索中成就自己。而在北京以外的其他地方,有着太多目标明确为改变命运,为脱贫致富而学习的人。这使得地方教育充满了功利性,考试成绩成为唯一评价标准,摒弃了对心理素质、对各项能力,对道德观的评价和考核。扩展课外知识的看十本课外书和应试的做十遍习题,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孰优孰劣?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哪个更客观科学?假如以某些地方的应试教育的分数来比较,那是中国教育的倒退。

再者“异地高考”的政策尤其独特的根源:

(一)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配置不均衡

姜世健在《高考移民现象的成因分析》一文中指出,“异地高考”深层原因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配置不均衡,其根源是我国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总体有限。一般经济发达城市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十分丰富,而考生却相对较少,这一地区一般成为优质高等教育

资源丰富地区;有些地区考生数量较多,但拥有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较丰富,均拥有量较适度,被称为适度地区;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贫乏地区,由于国家的政策倾斜,加上考生数量较少,使得该地区的考生相对有更多的机会[2]。本科高校数量、招生数量和高考学生报考数量是影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各省配置的三个重要指标。直接反映该地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程度的是本科院校数量,而“异地高考”学生的流向与各地本科院校数量直接相关;招生数量反映该地区考生得到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直接影响考生的录取率;在本科高校数量一定和招生人数不变的情况下,高考学生数量则直接影响高考移民的流向,学生数量多的地区被二本以上院校录取的几率会随报考人数的增加而减少。将按这三个指标把全国各省分成三类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地区称第一类地区,高等教育资源有限地区称第二类地区,高等教育资源贫乏地区称第三类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地区以北京、上海、天津为例;高等教育资源有限地区以山东、河南、湖南、安徽、江西为例;高等教育资源贫乏地区以海南、西藏、青海为例。

依据《2011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1年我国普通高校分布情况大致如下:全国普通高校共2101所,北京、上海和天津分别是92所、78所和46所;山东、河南、湖南、安徽和江西分别是152所、131所、105所、123所和89所;海南、西藏和青海分别是22所、9所和8所。单纯从普通高校的数字来看,第二类地区普通高校数量最多的山东省152所是第三类地区青海省的19倍,是第一类地区天津的3倍多。全国本科院校(包括三本院校)912所,北京、上海和天津分别是58所、31所和19所;山东、河南、湖南、安徽和江西分别是50所、38所、31所、32所和24所;海南、西藏和青海分别是5所、3所和3所。全国本科院校占普通高校比例是46.64%。各省本科院校占普通高校比例,北京、上海和天津分别是68.48%、42.31%和43.48%;山东、河南、湖南、安徽和江西分别是38.16%、33.59%、45.74%、30.08%和31.46%;海南、西藏和青海分别是27.27%、33.33%和37.5%。从本科院校所占当地高校的比例来看,第一类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第二、三类地区不仅低于第一类地区,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科院校所占比例的不同反映各地的高等教育资源构成存在很大差异,第二、三类地区虽然有些省份高校数量不少,但本科院校所占比例低,最小值为海南27.27%,与最大值北京的68.48%相差近两倍。河南省虽然有131所普通高校,但本科院校比例只占33.59%,也不到最大值北京的68.48%一半;山东152所普通高校,但本科院校比例38.16%,也刚够最大值北京的68.48%一半多。这说明这类地区看似有不少的高校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是由高职高专等院校组成的[3]。依据2011年的高考报名人数,生均本科院校拥有率(计算方法为本科院校数量除以2011年的高考报名人数),全国平均是0.10%,北京、上海和天津分别是0.76%、0.51%和0.29%;山东、河南、湖南、安徽和江西分别是0.09%、0.04%、0.08%、0.06%和0.07%,海南、西藏和青海分别是0.09%、0.17%和0.08%。生均本科院校拥有率直接反映考生对较好高等教育资源的享有程度,第二、三类地区的生均本科院校拥有率同样远远低于第一类地区,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透过这一系列数据可以明显看到不同区域拥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比例严重失衡。上海和北京等人口不到全国1%,却集中了全国10%以上的大学,而很多人口已近千万的贫困地区却没有一所大学。

(二)省际间高考招生分数线高低差别大,部分省省际内二本院校高考招生分数线不统一,不同地区不同分数线

省际间高考招生分数线高低差别大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对“部分省省际内二本院校高考招生分数线不统一,不同地区不同分数线”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11]2号)和山东省招生委员会《关于印发山东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鲁招委[2011]7号)的规定,山东省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本科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分三次划定,分别执行不

同的分数线,分省属线、市属线、单独线。山东省的东营、烟台、威海、日照、莱芜、聊城执行省属线;淄博、枣庄、潍坊、济宁、泰安、临沂、德州、滨州、菏泽执行市属线。山东省2011年普通高校本科二批第一次征集志愿分数线见表1。历年来,二本甚至包括三本在内,山东省东营、烟台、威海、日照、莱芜、聊城执行省属线,常常比济南、青岛两市单独划定的分数线高出20分,比淄博、枣庄、潍坊、济宁、泰安、临沂、德州、滨州、菏泽执行市属线高出10分,这种划分有什么依据?论基础教育的投入、师资、软硬件设施等,济南、青岛等地区比威海、日照、莱芜、聊城执行省属线的都市,条件要好得多,为什么经济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好的地区比那些基础教育差的地市高考分数线要低20分,这种变相加分政策的依据是什么?在这方面谁又能为那些高考中受害的学生主持公道?不管你在哪里上学,都必须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而在户籍所在地又存在这种政策不公平。在这个“一考定终身”的社会,有门路的因此“异地高考”,没门路的就坐以待毙。其实,不仅仅山东省,其他省份也有类似情况。由于各地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不仅体现在对属地高校配以相当的财政投入,而且还给这些大学配以发展用地、师资配置等各方面的支持。为了回报这种丰厚的待遇,各高校自然在所在省份投以更多的招生名额和更低的分数线,因此,各地区在招生名额分配时进行地区保护性的政策性分配,进一步加剧了地区之间高考的不公平。

二、缺乏高考政策公平的理念根源

教育通过提高公民的能力素质,改善不利人群的社会地位,因此,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5]2。社会和谐的根本秘密就是公平,只有遵循公平的规则,社会各阶层才能实现良性互动。“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6]3罗尔斯认为,社会正义的对象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用来分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划分由社会合作产生的利益和负担机制。社会公平在利益分配上既要体现平等精神,又要认可差异,并将其建立在公正分配制度的基础之上。“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矛盾得到正确处理。”[7]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和利益,既能保证每个公民的基本权益,又能够遵循按贡献分配的原则,这样既能保障社会和谐发展,又能调动社会成员的工作积极性[5]6。

促进不同个体全面、和谐、自由、独特的发展是教育公平区别其他社会公平的核心所在。教育的公平分为教育的外部公平和教育的内部公平,前者致力于处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后者致力于处理教育与个人的关系。教育权利和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属于教育的外部公平,它是个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政策通过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因为教育能给个人以知识和能力,给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社会上升机会,尤其可以帮助弱势个体改善其生存状态,缩小社会差距,减少社会的不公平[5]11-13。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政策公平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它的作用比任何其他人类发明都要大得多”[8]。社会中的人分属于不同的利益群体,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有限的资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利益需求,政府有必要寻求人与人之间利益资源分配的规则,合理分配资源,以体现公正的品质。

亚里士多德认为“正义是某些事物的平等观念”,他认为平等有两类:数量相等和比值相等。数量相等是指你所得的事物在数目上和容量上与他人相等;比值相等是指根据个人的真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9]。亚里士多德的平等原则就是我们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即“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就教育而言,不管哪种层次和类型,如果还达不到教育过程平等和教育结果平等,那么就应先保证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机会的均等,以保障为每个人提供获得某种教育的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受到某种平等的教育,因为受到某种平等的教育必须与其个人能力与发展水平相匹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阐释说:“机会平等并不等于把大家拉平。”“机会平等是要肯定每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与方法是适合个人特点的。”[10]公平的教育政策应该体现能使强者更加卓越,弱者得到最大程度发展的精神内涵。

探讨的教育政策公平主要指向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教育政策公平包括教育政策个体公平和教育政策社会公平[7]。教育政策个体公平是指教育的个体目的是促进个体自由完善发展,教育政策应该以为实现教育个体目的为目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包括教育权利、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中的资源,以使每个人获得与其相适应的教育,实现个体的个性化发展。教育个体发展的公平追求效率,有精英主义的取向,它更关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应该享受多少教育资源、应该如何分配这些教育资源,主要是资源分配的原则和标准问题。亚里士多德提出比例分配原则,即“给予平等者平等的分配,给予不平等者不平等的分配”[11]。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从哪些方面来考察人与人之间的相同或差异,根据什么来分配才是公平的?根据个人的权利、能力、成绩?还是对社会的贡献?

在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主要以父辈的社会地位、阶层及其职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来分配教育资源,与个人的能力无关,是一种“权力下的公平”。近代以来,对非义务教育,各国教育政策大都选择以学生的能力为依据进行教育资源分配,统一考试成为衡量能力、选拔人才的公平尺度,这是一种“能力下的公平”。近代以来的制度化教育,从总体上来说,是以能力为标准来选拔人才的精英主义教育资源配置政策,这种政策设置的筛选功能使一部分人受教育,而以另一部分人不受教育为代价。当代社会,随着学历化社会被学习化社会的逐渐取代,教育也因此从选拔能力向更好地满足个人的学习和发展需要转变,从能力公平观转向需要的公平观,主张根据个人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来分配教育资源,这是一种平等主义的教育路线,在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是难以实现的。但是,教育政策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开放灵活的终身学习的公平教育环境,这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教育政策社会公平是指教育的社会公平致力于处理教育的外部关系问题,解决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机会的分配,主张教育的平等主义,它主要通过教育制度来体现[12]。它以平等优先为价值取向,表现为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平等。教育政策社会公平包括教育政策的区域公平与群体公平。区域公平笔者强调以省为单位。群体公平采用传统提法,强调少数民族群体公平。教育政策社会公平主张教育的平等主义,主张教育平等优先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公平的教育政策面向群体。它关心的不是个体应该享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而是关心特定群体和阶层在教育权利和利益分担中所占有的份额。只有确认了“份额”在群体中公平分配的前提下,群体中个体教育权利分配的公平性才有可能和有意义[13]。

二是教育政策应具有相应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因为它是一种公开的规范体系,它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具有相应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对教育权利和利益分配关系进行公平合理的调整,这样公众才能普遍认可、服从和遵守它。

三是公平的教育政策分配资源的公共性。政策作为一种规则“它抑制着人们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14]。当公共资源不够充足,人们围绕公共资源就会产生冲突,而政策的本质是规范,其重要职能是约束。教育政策通过硬性的约束机制向人

们提供了一套明确的关于“什么教育行为是公平的,是被允许的,什么教育行为是不公平的,是被禁止的”行为指向,为人们的教育行为设置边界,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如果教育政策不公平,制度安排不合理,教育制度本身不符合公平原则,那么要求教育行为主体进行公平的教育活动都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可能的。没有公平的规则不可能有公平的结果。所以,只有教育政策符合公平原则,才能诉求教育公平的实践。因此,教育政策在教育资源配置时应该发挥它的调控功能,要兼顾各集团、各阶层的利益。按照罗尔斯的说法,“社会正义原则在社会制度中掌管权利和义务的分派,决定社会生活中利益和负担的恰当分配”[15]。一个不公平的政策,即使再有序、有效率,也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正义论》中,罗尔斯写到:“正义是社会的首要价值。某些法律和制度,不论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和废除。”[15]54,3-4英国思想家米勒(David Miller)也说:“如果我们真正关心社会正义,我们就要把他的原则应用到个别地或者整体地产生贯穿整个社会的分配后果的亚国家制度上去。”[15]不解决教育政策公平的问题,就会出现教育腐败和“搭便车”现象。教育制度是教育公平的重要载体,教育政策的公平不可能彻底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但是它可以避免教育的最大不公平。

我国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特别是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有限性,需要政府依据公平正义原则来解决人们之间、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由它来制定相应的政策予以规范,首先要确立人人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和均等教育机会的理念。教育机会应面向所有的人,至于实际上谁能享受到某种教育资源,享受到什么程度,那要考虑教育个体问题。在这里,教育政策如果不能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使他没有争取这种教育的可能性,那就是教育政策的不公平[5]44-45。笔者强调教育政策应该首先保障教育政策的社会公平,即区域公平与群体公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向教育政策个人公平迈进。

我国高考政策本身有其不合理性,在一个本身不公平的制度下,人们会通过自己的方法来寻求一种相对公平,“异地高考”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各地对“异地高考”的封堵政策,只会让更多的高分考生与大学校园失之交臂,让高考政策更显不公平。面对“异地高考”折射出的高考政策的不公,我们有必要思考“异地高考”封堵政策背后的一些问题。没有一个制度是天然完善的,政策的不完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修正政策不足的决心。我国的高考如何通过制度改良来实现最大程度的公平,政府如何在政策公平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异地高考”的对策

那么,高等教育资源如何分配呢?哪种选择更符合我们的现实?在现有资源布局不变的情况下,应计算出高考招生人数与全国各地共有的高考人数之比,按相同比例配置。

一是以省为单位,全国按统一比例分配招生名额。不管考生选择在哪里考试,都占他原省的名额,考地省要统一统计报考人数,区分不同省籍,有多少外省考生,就增加相应的录取比例的考生名额,而考生原省份就相应减少相应比例的考生名额,这样就可以使全国重点高校“地方保护主义”倾向有所缓解。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省地高考录取分数的不同,各高校对这些所谓的“高考移民”是以考试地的分数为准?还是以原籍省的分数为准?笔者希望在解决区域公平、群体公平的基础上,由教育部门进行更精准的论证和制度设计。

二是继续实施对弱势群体的补偿政策。对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农村考生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落后,采取一定的补偿措施,以最大程度促进区域内、群体间的公平。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保持对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但是对农村高考学生缺乏关注措施,使农村考生一直处于弱势地位,长期以来无法逆转,这是制度层面的不公平。

三是省际内取消分地区划线招生政策。优质高校资源的分配不均,地域间高考录取分数线的悬殊差异及重点高校招生的本地化使得目前的高考政策欠缺合理性和合法性。当年恢复高考目的是为每一个有为青年提供一个接受高考教育的公平竞争的机会。高考权是受教育

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公民的宪法权利,保障公民发展权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受教育权。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也明确规定,我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我国《教育法》第九条第二款也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其第三十六条第一款对: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平等权利也有类似的保护规定。1997年10月27日中国政府正式签署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十三条也规定,高等教育应根据成绩,以一切适当方式,对一切人平等开放。我国目前对“异地高考”的封堵政策严重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而且,各地高考政策不一,有时出现下位法违背上位法,或者高考政策之间互相矛盾的情况,凸显政府在高等教育公平中的责任缺失。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政府对社会利益实行权威性分配。公共政策主要是增进和分配社会利益。“社会利益所包括具有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具有组织共享性的共同利益和;具有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16]因此,高考政策在增进地区利益和组织利益的同时还要考虑个人利益,公共政策的利益分配最终要落实到每个具体的个人。增进社会利益与效率有关,分配社会利益则更应体现公平。每一项具体政策都有一个“谁受益”的问题,政府制定公共政策依据其政策的价值取向,即决策者认为“究竟把利益分给谁”。当前高考政策倾向于增进社会利益的效率目的,忽略了分配社会利益的公正目的,而高考政策偏离社会公正目的,正是催生“异地高考”现象的政策根源[17]。

公共政策案例5:异地高考

公共政策案例5: “异地高考”的阻碍 解决异地高考问题的难度,因为既得利益的阻碍,不适当地被夸大了。这与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时,对其定位过低,没有具体放到国家层面来做有关。 作者:本刊记者石勇来源:南风窗日期:2012-12-13 浏览:1944 在无数人经历了苦苦等待以后,9月初,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出来了。 这是一个进步。但《意见》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离公众的普遍期待还有不少距离。同时,教育部让各地在今年年底前拿出办法,以及关于异地高考的“三个条件”,也留下了一系列的疑问: 各地会不会设置可能比想象中更高的门槛?异地高考会眷顾到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吗? 即使年底前,京、沪等地关于异地高考的办法出来,那么,随迁子女可以在当地高考、录取的那一天,是在什么时候? 在缺乏教育部统筹改革的情况下,异地高考迈出了象征性的第一步,但能走多远? 这些疑问,与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时,对其定位过低,没有具体地放到国家层面来做有关。但事实上,它也是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的内容之一,其重要性需进一步认识。 社会结构的重构 2012年中国经济放缓和复杂的社会矛盾催生了一个普遍的焦虑:在“崛起”而奔向富强、文明的过程中,中国如何避免被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问题绊倒? 这个问题,构成了对中国的巨大考验。而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正是其中的一个内容。 从表象上看,异地高考是“随迁子女”在读书、高考上遇到了问题,因此要麻烦教育部、各地方政府来关心。但本质上,它是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因为既定的制度设计,人们的社会经济角色和公民权利、国民福利被剥离的后遗症。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确立。这一制度设计隔离了两个处于不同的经济—社会结构的人群。也就是说,户籍制度在理论上,如果可以承诺一个人的公民权利和国民福利,前提是一个社会没有流动性。 改革开放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召唤出了巨大的人口流动。这意味着户籍制度在理论上已经跟不上了,因为很多人已不在原籍,而且以他们的社会经济角色也回不去了,它无法再兑现对一个人分配公民权利和国民福利的承诺。 改革开放是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的一种重构,也是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运动。一个地方在经济发展中,形成了某种经济结构,自然地有了与之相对应的社会结构。

2020年北京异地高考政策

2020年北京异地高考政策 今年,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仍需要“五证”齐全,北京市教委将针对“五证”出台指导意见,各区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 本区实际的具体操作办法和程序。25日,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介绍,本市将进一步完善“五证”审核的程序,北京市教委将出台统 筹政策。此外,本市还将出台“双培计划”给学生以更多的接受高 等教育的机会,准备先从北京籍学生入手开展试验。 “五证”审核进一步完善 “五证”是指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证明证件材料。从去年来看,“五证”包括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 本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在 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 有监护条件的证明等相关材料。 市教委主任线联平介绍,“五证”是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条件,现在的问题是要进一步完善“五证”的审核程序和出台相 关的细则。线联平指出,各区随迁子女的分布不同,教育资源总量 的供给也不一样,因此各区随迁子女就读的具体方案根据各区的实 际情况自己制定。同时,市教委将在政策上进行统筹,出台指导意见,目前具体方案正在研究。 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共享 线联平介绍说,“双培计划”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北京地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给在北京学习的学生更多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今年准备把部分市属院校和部分中央在京院校组成培养人才的联合体,通过联合培养使教育水平得到提高。线联平表示,“双培计划”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计划,要促进不同学校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共用,这是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学生的学籍仍在招生的学校,学校之 间资源共享进行合作培养,今年主要在北京籍学生中进行试验,尚 属摸索阶段,也会惠及远郊区县的学生。

2014年高考最新政策全面解读及分析

2014年高考最新政策解读及分析 高考政策的变化是为适应教育不断改革,各省的教育变革都与考生息息相关,考生及家长应随时注意这些变化,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为考试做好充足准备。 高考政策的变化是为适应教育不断改革,各省的教育变革都与考生息息相关,考生及家长应随时注意这些变化,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为考试做好充足准备。 2014年全国各省高考加分政策情况 [各省导航] [最新政策变化] 新疆2014年高考借考考生报名条件公布 2014年新疆高考网上报名规定出台,《规定》对在新疆借考的考生分两类做了明确要求: 一、户口在新疆并符合报名条件,但其父母因公长期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作借读的考生或因公长期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作的考生,原则上回户口所在地、州、市报名参加考试。 二、户口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而要求在新疆借考的考生,其户口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必须与我区相同,并持户口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同意其借考的书面证明,经自治区招生办公室批准,各地、州、市招生办公室可接受其在当地考试。 【北京】 最新:2016年起北京中高考分值语文升英语降 政策变化一: 明年北京高考报名调至11月中旬

变化:2014年北京高考报名时间由往年的12月初调至11月中旬。 解读:北京高考网上报名时间安排在2012年12月1至5日进行,而12月中旬就要进行全市的艺术特长生统测、美术类统测等一系列考试,“时间比较紧而且考试的环节比较多。”另外此次调整也是借鉴了其他省市的做法,全国大部分省市的高考报名时间都安排在11月份进行。 提醒:北京教育考试院特别提醒考生,要注意报名时间变化,以免错过报名。 相关阅读: 北京明年高考报名时间提前半个月 北京市高考报名提前至11月中旬 明年北京高考报名时间提前半月调至11月中旬 政策变化二: 北京2014年高考加分项目将实施 变化:加分项目减少,部分项目分值降低。 解读: 1.加分人数将减少三四百人。 2.7000余人照顾项目分值减半。 3.降低了祼考生竞争的难度。 相关阅读: 北京2014年高考加分项目变动一览表 北京2014年高考新加分政策权威解析 北京2014年高考报名11月中旬加分政策有改动 政策变化三:北京随迁子女明年起可在京考高职 概述:2014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已经正式出台。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以在2013年10月11日至14日以提交网上申请的方式申请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 相关阅读: 北京2014年异地考生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问答 2014北京异地高考:通过审核考生只需考3门 北京随迁子女考高职11日起网上申请 北京随迁子女明年起可在京考高职 北京异地高考政策出新符合条件考生能享加分 北京发布“异地高考”后续方案 北京10所民办高校新增或调整学费收费标准 政策变化四:

上海高考政策,上海异地高考最新政策.doc

2018上海高考政策,上海异地高考最新政策2018上海高考政策,上海异地高考最新政策 上海高考政策,上海异地高考最新政策 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日前转发上海市教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4部门《关于来沪人员随迁子女就读本市各级各类学校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表明,从起,根据《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等要求,以“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居住”为基本条件,上海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权责对等、梯度赋权的随迁子女公共教育服务制度。 在最受人关注的高中阶段招生和秋季统一高考方面,《实施意见》规定,来沪人员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其子女在上海市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并完成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后,可在上海市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来沪人员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且已连续持有《上海市居住证》3年及以上,其子女为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的,可在上海市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上海市教委在解读《实施意见》时指出,在学前教育阶段,由各区县教育部门根据辖区内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公布本区县适龄随迁幼儿入园具体规定。对于公办幼儿园,区县教育部门在妥善安排上海市户籍适龄幼儿入园的基础上,根据公办幼儿园的学额情况,依据持《上海市居住证》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持《上海市居住证》年限等条件设定先后顺序,统筹

安排随迁幼儿进入公办幼儿园。来沪人员也可选择让其随迁幼儿进入民办学前教育机构。 在义务教育阶段,持《上海市居住证》人员,或连续3年(逐步过渡到3年,要求办妥1次、要求连续两年办妥、及以后要求连续3年办妥)在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妥灵活就业登记且持有《上海市临时居住证》满3年(逐步过渡到3年,要求满两年,及以后要求满3年)人员,其随迁子女在上海市接受义务教育,可向《上海市居住证》或《上海市临时居住证》登记居住地所在区县教育部门申请。各区县教育部门根据区域内教育资源配置情况,统筹安排随迁子女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

河南异地高考政策方案,河南异地高考申请条件最新政策.doc

2019年河南异地高考政策方案,河南异地高 考申请条件最新政策 河南异地高考政策方案,河南异地高考申请条件最新政策 2019年异地高考政策方案,异地高考申请条件最新政策尚未公布,以下是往年异地高考政策公布情况,供广大考生及家长参考! 河南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报名条件 河南2018年高考对于异地高考生尚未明确发布报名相关事宜和政策,下文中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历年来河南异地随迁子女高考报名政策及规定,供大家参考! 以下5类考生不得报名参加河南省普通高考,即使已完成报名信息采集,报名仍然无效: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的在校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报考少年班的考生除外);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校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考生;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各地还有部分漏报考生。省招办规定,对符合报考条件的漏报考生,各地须在2月20日前完成信息采集,省招办将于2月底前验收报名数据。 外省籍考生需提供父母一方就业证明等 河南省规定,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报名,均须提供考生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学业水平考试准考证。 在户籍地就读的考生,在户籍所在的县(市、区)招办报名。在非户籍地就读、确需在就读地报考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经就读地的县(市、区)招办核准其学业水平考试考籍,并由负责学籍管理的教育行政部门出具中学学籍证明,可在学籍所在地报名。 外省籍考生除上述手续外,还需提供父母双方户口簿、身份证及父母一方在当地就业的证明。

时事政治:2020广东异地高考仍实行“三步走”政策

时事政治:2020广东异地高考仍实行“三步走” 政策 好消息踏着冬日暖阳来了——广东异地高考实施细则开始公开征求意见。新方案仍执行去年“三步走”政策,明确随迁子女2016年 起可报名高考,明确了“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的标准。其中,在广东省合法租赁住房的,也属于有“合法稳定住所”,这意味着,细则正式实施后租房者若其他条件符合政策要求,其子 女可在粤报名高考。 昨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并开始向社 会征求意见。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昨日表示,目前这一方案还在征求意见中。和以前相比,《办法》并没有放宽门槛。而此次征求意见,是落实去年省政府关于异地高考的文件具体操作的问题,明确如学 生去报名应带什么材料之类的具体操作方法。下一步省教育考试院 会公布具体文件。 异地高考仍按“三步走” 《办法》称,所称随迁子女是指跟随父亲或母亲在广东省生活、就学的非广东省户籍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广东省户籍就业人员子女。 去年12月2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转发通知,确定广东省从 2013年开始分步实施随迁子女就地升学考试,相关工作分三步实施。 三步走 2013年起

通过积分入户广东省的异地务工人员、高技能人才,其随迁子女不受入户年限、就学年限等限制,可在广东省报名参加高考,并可 与广东省入户地户籍考生同等录取。 2014年起 经县(市、区)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在广东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广东省居住证、按国家规定 在广东省参加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 具有广东省中职学校3年完整学籍的,可在广东省报名参加高等职 业学院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招生考试(即:“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 考试和高职学校对口自主招生考试),并可与广东省户籍考生同等录取。 2016年起 经县(市、区)人民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在广东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广东省居住证、按国家规定 在广东省参加社会保险累计3年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 在广东省参加中考并在父母就业所在城市具有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 籍的,可在广东省报名参加高考,并可与广东省户籍考生同等录取。 新办法 而最新《办法》与“三步走”内容一致,实施时间、所设条件相比都没有变化。 在最新《办法》“第三步”的条件阐述中,仍然规定:符合参加高考升学考试准入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按要求办理报名 手续在广东省参加高考的,与广东省户籍考生同等录取。 不过,《办法》对“随迁子女在父母就业所在城市具有高中阶段 3年完整学籍”的表述略作修改,加上“或”字,改为“随迁子女 在父亲或母亲就业所在地市具有高中阶段学校3年完整学籍”。而《办法》在其他相关条文中,相关称谓也表述为“父亲或母亲”, 使条件阐述更为清晰。 异地高考怎样报名

异地高考政策分析与解决办法

药到病除还是画饼充饥?——异地高考政策试运行浅析一、异地高考政策出台的背景 异地高考指的是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行为。随着城市流动人口和外来务工农民工在大城市生活时间的推移,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异地高考的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北京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者随迁子女约有47万,上海超过50万,而广东则超过330万。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追其根源乃是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由于政策、地理、自然资源等因素的不同造成了每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不一样,尤以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一线城市发展得最为迅速,其经济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也都是名列前茅的存在。也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人涌向这些发达城市以在此谋求更大的财富和寻找更精彩的生活。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了,由于外来务工农民工都是以夫妇一起到同一城市务工的形式出现的,若把几岁的子女留在家让自己父母代为照顾,那么前段时间甚至现在都还一直让我们关注担忧的留守儿童问题还会继续加剧;若把子女带到自己务工所长城市,那么他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后的上学考试问题又将受到各种限制。当然也有些人是为了让自己的子女受到更良好的教育而把子女转到教育资源十分好的城市上学,以让他们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拥有更强的实力并提升他们的气质。还有其他各方面的因素会导致父母要把自己的儿女转到其他城市上学,比如北京的分数线划得相对较低,哪个城市的历年考题都十分简单等。如此多随迁子女聚集在流入城市,异地高考问题该如何解决,国家教育局及各地有关部门又该何去何从? 正所谓异地高考一日未能解决,外来务工者及随迁子女将一日不能安心。很多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生活、成长,他们早已对流入地拥有无比深厚的感情。他们在这里玩过每时每刻,经历过一幕幕场景。这里拥有他们最好的朋友、老师,最亲的亲人,自己的户籍地反而成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在那里一切都要自己独立去面对。但在异地高考这一堵高高的门槛面前,他们只能忍痛离开自己从小生活的城市,离开自己的父母、朋友、老师……而当他们回到自己户籍地上学时,才会发现原来由于两个城市拥有不同的高考试题模式,自己当初在流入地所学内容在户籍地学校并无大用,便又得从基础打起,要花费比其他同学更多的努力才能跟上老师的进度,其难度可想而知。其次,很多随迁子女都受不了两地生活的落差。一般而言,流入地在生活水平,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等方面都大大高于随迁子女户籍地,他们从小过惯了高素质的生活,一旦来到满地垃圾,交通错乱,人口脏话的户籍地生活,很多子女都因忍受不了而放纵生活。其三,由于儿女从小生活在自己的周围,现在突然要让其孤独一人远离

广东2020异地高考政策

广东2020异地高考政策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广东2018异地高考政策,更多高考 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广东2018异地高考政策 根据最新公布的广东省2018年异地高考通报,2018年的政策与 去年维持不变,计算截止时间则由去年的2017年相应更新为2018年。 此外,在社保证明办理一项,今年更加便利,考生可直接提供联网打印的其父母的《社会保险参保证明》交有关部门审核、认定。 通报内容 外省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考需符合三个“3”和两个稳定的基本条件,即其父亲或母亲连续三年持有广东省 居住证,按国家规定在广东省参加社会保险累计三年以上,随迁子 女在广东省参加中考并具有高中阶段三年完整学籍,且其父亲或母 亲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 2018年外省户籍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考的报名资格认定按 照下列要求执行: 一是关于社会保险、居住证和完整学籍年限截止时间的计算问题。其父亲或母亲在广东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费年限、持有广东省居 住证有效期以及随迁子女高中阶段完整学籍年限的计算截止时间统 一为2018年8月31日。随迁子女考生提供联网打印的其父母的 《社会保险参保证明》交有关部门审核、认定。 二是关于办理居住证的问题。其父亲或母亲在2015年9月1日 前已办理居住证,且持有的居住证截止至2018年8月31日属于有 效状态的予以认定。

三是关于合法稳定住所的问题。其父亲或母亲住所为农村自建房或单位宿舍的,提供房屋产权证或土地使用权证、房屋租赁合同或 相关证明材料,按《广东省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的要求到当地 派出所或乡镇、街道负责租赁房屋服务管理的机构办理了居住手续 的予以认定。 四是关于3年完整学籍的问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中考,但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所在地与父亲或母亲工作所在地为广东省内 不同地市的予以认定。 不符合在广东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条件的随迁子女,须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建议不符合在广东省参加高考条件的学生及早回户 籍所在地参加当地的高考报名,以免错过户籍所在地高考报名时间。 2018年报考程序 符合报考条件并提出申请在广东省报名参加高考的随迁子女应当在高考报名前向就学所在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提出申请,并提 交相应证明材料,由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负责汇总,并分送各 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审核、认定工作。 由于随迁子女报名证明材料较多,各地市的情况有所不同,各地市招生办将根据当地随迁子女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工作流程并向 社会公布,考生可到所在地市招生办咨询办理流程,并按有关流程 办理报名手续。

最新全国各省市异地高考方案细则.doc

2019年最新全国各省市异地高考方案细则最新全国各省市异地高考方案细则 全国各省市异地高考方案细则北上广门槛高 备受关注的“异地高考”将在今年“破冰”。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政策。 截至目前已公布省份:北京、上海、广东、天津、重庆、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西、湖南、山东、新疆、河北、陕西、河南、云南、湖北、甘肃、贵州、四川;未公布省份:西藏、海南、内蒙古、山西、青海和宁夏。北京、广东方案则采用过渡和渐近的方式。 省区市实施时间条件北京2013年(过渡方案)符合条件的外地户籍学生2013年开始可以参加中职考试录取,2014年开始可以参加考试录取。大学本科部分的录取则尚未公布放开的时间表。天津家长要有合法稳定职业、住所并依法纳税、上缴社保,且随迁子女就学达一定年限。河北2013年要求考生在流入地具有两年高中学籍,家长也不需要提供社保证明。按河北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方案,随迁子女在河北省参加中考,享受与当地常住户籍人口子女同等待遇。山西2013年暂不实施异地高考政策高考报名仍限定为常住户籍在本省。外省籍考生因工作或学习需要申请借考,须经户籍所在地省级招办同意后,方可在

本省办理借考手续参加考试内蒙古充分考虑“三大准入条件”:有工作、住房、保险;另一个标准是“城市发展需要这个行业和群体”。辽宁2013年在辽宁省高中阶段有三年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父母在辽宁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吉林2013年考生在吉林省普通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其父母在该省有合法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并参加社会保险3年以上。黑龙江2013年满足本省学籍、高中连读三年、有稳定住所三个条件的考生可就近报考。上海2014年持有上海居住证A证的来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上海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并完成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可在当地报考。江苏2013年从2013起,凡在江苏省取得普通高中学籍并有完整的普通高中学习经历,其监护人在江苏省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随迁子女,均可在江苏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和本科、层次录取。浙江2013年考生取得在该省完整的高中阶段连续学习经历和学籍,符合该省高考报名的其它条件。安徽2013年唯一要求“高中阶段完整学籍”。福建2014年有三年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江西2014年在江西高中阶段具有一年以上学习经历并取得学籍,系已知条件门槛最低方案。山东2014年凡在山东省高中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就地(所就学的高中段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山东省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河南2013年凡在河南省就业的非就业地户籍人员子女,父母一方有合法职业和稳定住所(含租赁)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在学籍所在地参加升学考试,并与当地户籍考生享受同等待遇:初中应届毕业生参加中考,须具有流入地正式学籍;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参加高考,须具有当地学校正式学籍。

谨防“自定条件”将异地高考政策架空.doc

应当承认,囿于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现状,完全让一些大城市和一些地方“无条件”实现高考“自由流转”并不现实,所以,政策性规定中提到的诸如家长在当地有稳定工作、稳定住所,以及缴纳了各种保险等,是必要的,也是一个身为纳税市民最基本的条件。然而,对于后续的“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学生参加当地高考条件”,笔者无法看好。多年来,在部分社会领域屡屡发生“令行不禁止”的情况下,一个有“操作余地”的异地高考政策被“架空”的可能性更大。 日前,媒体披露在郑州市某区,农民工子女要想接受义务教育,除了要办齐各种手续,还要进行智商测验,开具医院相关证明。这是河南南阳邓州农民工魏双恒的8岁儿子航航在郑州市建设路三小求学时遭遇的难题。记者调查发现,魏双恒孩子上学遭遇的难题并非孤例。在河南郑州,随着越来越多农民工子女选择在城市就读,孩子入学时都要经过学校老师的“面试”。(9月6日工人日报)这正是“好政策”在地方执行中被异化的标志。公众的担忧在于,一旦国家教育部将政策执行“放宽”给各地地方政府,会不会在未来的异地高考上设置出一些“匪夷所思”的障碍和“条件”来?绝非没有可能。因为,上级部门留给地方自我操作的空间太大了。仅就一个“父母是城市常住人口”的规定,各地设置标准不一,有“一年的”、有“三年五年的”,在缴纳保险上相关纳税标准上各城市执行同样可以不一,“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随便定,学生就读“一年、两年或三年”更是随便定,最终这一良好的“异地高考”政策,有可能变成看着好吃却执行不好的“一张馅饼”。

在异地高考的良好政策执行上,绝不应高估一些地方的觉悟。一些城市长期以来有着歧视外来人口的政策性习惯,很难想象一个对“流浪人员”采取“驱除”政策的城市,会有多大的善意来执行一个对外地人有益、却对本市子女“不利”的异地高考。因此,笔者以为,上述“政策”有必要打打补丁,设置一个最基本的“底线”。也就是说,那些“标准”是必须具备的,那些“标准”是不允许地方设置的,都应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规范。即使是中央有关部门对执行细节进行放权,地方性“自行制定的条件”也应以上级审核备案的形式予以监督。

2021高考改革方案和异地高考政策解读

2021高考改革方案和异地高考政策解读 2021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 文理不分科,多地实行“3+3”模式,外语一年两考 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高考科目“3+3”也成众多省份未来高考的新模式。 “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值得注意的是,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项科目。 在分值设置上,绝大多数省份明确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学生自选3门科目每门满分100分,总分合计750分。不过,上海、西藏有所不同,明确3门选考科目每门70分,高考成绩总分满分660分,此外,江苏高考科目分值尚未最终确定,但明确比现行的480分要高。海南要求以每个科目原始分转换后的标准分呈现考生成绩,这是目前仅有采用标准分这一计分方法的省份。 力求破除“一考定终身”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点方向。在已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19省份中,绝大多数省份明确,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一次考试成绩计入。 深化外语考试改革上,上海明确要建设外语标准化考试题库和标准化考场,外语考试要为今后其他科目逐步推行标准化考试积累经验。 高考改革方案解读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依据考生总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分类投档录取;按照物理和历史分类编制计划、分类划定分数线、分类投档录取;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 新的高考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以

高考政策:全国各地异地高考方案汇总

高考政策:全国各地异地高考方案汇总 未 2014-01-13 0020 全国各地异地高考方案汇总 异地高考是指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期间,其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今年九月,教育部公布了异地高考部分条件,各地方案也已陆续出台,广大考生参考。 说明:本专题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变化以招生考试部门正式发布通知为准。 ◆各地方案 地区实施时间报名条件/最新进展详细政策2014年开始 北京 北京“异地高考”需要五证 分步实施 2014年开始 上海 持A证者的子女可以在上海就地中高考 分步实施 2014年开始 天津 在津就学达一定年限,父母有合法稳定职业住所并依法纳税上缴社保 分步实施 重庆2014年高中阶段三年连续完整的学籍并就读,父母有稳定合法职业及住所

河北2014年两年以上连续就学记录和高中段学籍证明 河南2014年父母一方有合法职业和稳定住所,考生具当地学校正式学籍 山西2014年家长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高中段学籍证明 山东2014年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 江苏2014年高中学籍及完整普通高中学习经历,监护人有合法稳定职业及住所浙江2014年浙江学籍,并在浙江连续读完三年高中 湖北2014年合法稳定职业及住所,高中三年学籍及学习经历 湖南2014年学籍及父母居住证 安徽2014年高中3年在读有学籍 陕西2016年父(母)在陕居住满3年,缴纳养老保险满3年,考生学籍满3年四川2014年合法稳定职业住所,高中阶段学籍及三年完整学习经历 贵州2014年合法稳定职业住所,居住证及三年以上社保,高中三年完整学籍2014年开始 甘肃 2015年起,具有连续高中三年学籍,可参加普通高考 分步实施 江西2014年外省随迁子女至少要有1年以上学籍 广西2014年国庆合法稳定职业住所,高中完整学籍,参加广西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广东2016年合法职业、合法稳定住所、3年以上居住证...... 福建2014年在福建高中有3年完整学习经历 云南2014年考生及父(母)户籍在云南,考生连续就学满3年具3年学籍...... 海南2014年合法稳定职业住所满6年,参加保险满6年,考试学习学籍满6年宁夏2014年6年以上合法稳定职业住所,3年以上社保,6年连续就读及高中学籍辽宁2014年高中阶段有三年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 吉林2014年合法稳定职业住所并参加社会保险3年以上,子女高中完整学习经历黑龙江2014年高中学籍,高中阶段在黑龙江连续就读3年以上...... 内蒙古2014年合法稳定职业住所纳税均满2年、考生有高中学籍连续就读满2年 ◆各方评论

2020年广东异地高考政策已公布

2020年xx异地高考政策已公布 2018年xx异地高考政策已公布 根据最新公布的广东省2018年异地高考通报,2018年的政策与去年维持不变,计算截止时间则由去年的2017年相应更新为2018年。 此外,在社保证明办理一项,今年更加便利,考生可直接提供联网打印的其父母的《社会保险参保证明》交有关部门审核、认定。 通报内容 外省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考需符合三个“3”和两个稳定的基本条件,即其父亲或母亲连续三年持有广东省居住证,按国家规定在广东省参加社会保险累计三年以上,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中考并具有高中阶段三年完整学籍,且其父亲或母亲具有合法稳定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 2018年外省户籍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考的报名资格认定按照下列要求执行: 一是关于社会保险、居住证和完整学籍年限截止时间的计算问题。 其父亲或母亲在广东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费年限、持有广东省居住证有效期以及随迁子女高中阶段完整学籍年限的计算截止时间统一为2018年8月31日。随迁子女考生提供联网打印的其父母的《社会保险参保证明》交有关部门审核、认定。 二是关于办理居住证的问题。其父亲或母亲在2015年9月1日前已办理居住证,且持有的居住证截止至2018年8月31日属于有效状态的予以认定。 三是关于合法稳定住所的问题。其父亲或母亲住所为农村自建房或单位宿舍的,提供房屋产权证或土地使用权证、房屋租赁合同或相关证明材料,按《广东省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的要求到当地派出所或乡镇、街道负责租赁房屋服务管理的机构办理了居住手续的予以认定。 四是关于3年完整学籍的问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中考,但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所在地与父亲或母亲工作所在地为广东省内不同地市的予以认定。

解码异地高考方案

解码异地高考方案“北上广”难在哪? 门槛咋就难设定? 随迁子女群体庞大集中,轻易涌入挑战城市承载 在12月31日“大限”前一天,“北上广”异地高考(微博)方案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方案的背后,三地都有现实的苦衷。 面对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难题,北京教育口一致的反应是:人口基数大,压力大。2011年,北京市的常住人口为2018.6万人,其中非京户籍人口占36.8%,为742.2万人。人数多,保障其权益便更显重要,但在具体操作上却需要条件支撑。 一位中学校长评价说:“这个压力,不仅眼前大,未来更大。”近年来,北京年增人口60万,目前北京学校的外来就读学生,高中约占10%,初中约占30%,而就读的小学生中,外地生源已达45%,人数为32.5万人。北京朝阳区教委认为可能会出现“小学入学高峰叠加现象”。统计表明,随着奥运宝宝长大,到2014年,全市小学一年级入学人数,将由目前的10万人,剧增到18万人,增长率高达80%。而全国进城务工人员的第一大省广东,面临的局面也异常艰难。由于当地随迁子女群体较大,且80%以上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教育资源承载能力难以负荷。据统计,2012年,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学生365.4万人,其中外省户籍188.1万人。如不设准入条件,每年将有超过20万的随迁子女进入高中阶段就读。按现有学生测算,仅珠三角地区需至少增加200多所初中和高中,新增各类学校所需的土地、师资、投入等,在当地政府看来已“难以承受”。更令人担忧的是,广东省本地高考生源也以每年平均增加4万多人的速度持续增长,今年已达69.2万人,2014年和2015年,该省高考报考人数将处于高峰期。广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坦言,如果全面放开异地高考,该省高考报考人数将会大幅度增加,优质高校特别是高水平大学在粤招生计划偏少的矛盾将会更加尖锐。“一旦大量人口滞留或居住,还将带来城市人口过快膨胀、水资源缺乏、生活环境恶化、

2020年异地高考新规定文档3篇

Word格式 I A4打印 I 内容可修改 2020年异地高考新规定文档3篇 New regulations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diffe rent places in 2020 编订:JinTai College

2020年异地高考新规定文档3篇 前言:细则也称实施细则,是有关机关或部门为使下级机关或人员更 好地贯彻执行某一法令、条例和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对其所做的详 细的、具体的解释和补充。本文档根据细则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 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异地高考方案应公开征集民意 2、篇章2:广东异地高考考生有4点要求要满足文档 3、篇章3:海南“异地高考”考生需提供多份证明文档 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在异地工作时 间的推移,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下文是关于异地高考的最新消息,欢迎阅读! 篇章1:异地高考方案应公开征集民意 政府、专家和民众的视角,其实存在着很大差异。作为 一个牵涉多个群体利益调整的新政策,应创造条件让这些群体公开表达。

3月3日,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会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将很快出台,现在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用不了10个月将公布。袁 贵仁称,异地高考也不意味着完全开放,而是存在“条件准入”:一方面要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满足在当地工作等条件。 异地高考改革方案10个月内(年底前)公布,无疑给公 众吃了一颗定心丸。此前,教育部曾不断放出研究异地高考的信息,但对于方案最终的命运,公众一直心怀忐忑。而10个 月期限的明确,终于让人看到了具体的时间表,而“有些省市确实存在难度的,教育部将具体‘协调’”的表态,也让人看到该方案摆脱了“地方自觉”的软约束,上升到国家主导的层面。 然而,尽管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已进入“最后冲刺”,但 公众对方案的具体内容,还不得而知,这就让公众对方案是否合理、公平,产生几丝疑虑。固然,从去年1月以来,教育部门对方案进行了大量调研、对接和征求意见的工作,不过,这样的内部决策过程,还不能完全代替民众的参与。毕竟,政府、专家、和民众的视角,存在着很大差异,作为一个牵涉多个群体利益调整的新政策,应创造条件让这些群体公开表达。

2020年北京异地高考政策公告

2020年北京异地高考政策公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46号)精神,根据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接受义务教育后在京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方案》(京政办发〔2012〕62号),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申请 (一)申请条件 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符合下列各项条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以申请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 1.进城务工人员持有在有效期内的北京市暂住证或工作居住证。 2.进城务工人员在京有合法稳定住所。 3.进城务工人员在京有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 4.进城务工人员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中的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已满6年(即2009年9月至2014年8月是连续,不含补缴)。 5.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 (二)申请方式及时间 (三)提交申请材料 随迁子女申请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需提交其父母的下述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1.在京居住证明:北京市暂住证或工作居住证。

2.户籍证明:父母与子女在同一户口簿的,提交户口簿;父母与 子女不在同一户口簿的,须提供孩子出生证明、独生子女证或北京 市公证机关出具的亲子关系证明。 3.身份证明:身份证。 4.住所证明及职业证明:持前三项证明材料到报名单位领取《2015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资 格审核单》,持房产证或已备案的房屋租赁合同和由用人单位、街 道(居委会)、工商或市场管理机构等提供的就业证明到街道、乡镇 政府审核盖章。 上述申请材料须真实有效,并于2014年10月13日至17日提交至随迁子女报名单位,由报名单位进行初审。 社会保险缴纳情况、学籍信息无需提交书面证明材料,由相关部门根据网上提交的申请信息进行审核。 (四)申请条件审核 北京教育考试院汇总网上申请信息、各区县考试中心高招办汇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申请材料后,2014年10月20日至30日报 请相关部门进行审查。由市公安局负责进城务工人员在京办理暂住 证情况的审核;市人力社保局负责工作居住证的审核;街道、乡镇政 府负责进城务工人员住所、职业情况的审核;市社保中心负责进城务 工人员在京连续缴纳社保情况的审核;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负责随 迁子女考生学籍情况的审核。 2014年11月5日前,各部门将审核信息反馈北京教育考试院高 招办。考试院高招办汇总后,于11月12日前将审核结果下发各区县,由学校将审核结果书面通知考生及家长。 二、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和报名资格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

北京异地高考政策公布.doc

北京2018异地高考政策公布北京2018异地高考政策公布 ,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仍需要“五证”齐全,北京市教委将针对“五证”出台指导意见,各区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区实际的具体操作办法和程序。3月25日,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介绍,本市将进一步完善“五证”审核的程序,北京市教委将出台统筹政策。此外,本市还将出台“双培计划”给学生以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准备先从北京籍学生入手开展试验。 “五证”审核进一步完善 “五证”是指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证明证件材料。从去年来看,“五证”包括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本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在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等相关材料。 市教委主任线联平介绍,“五证”是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条件,现在的问题是要进一步完善“五证”的审核程序和出台相关的细则。线联平指出,各区随迁子女的分布不同,教育资源总量的供给也不一样,因此各区随迁子女就读的具体方案根据各区的实际情况自己制定。同时,市教委将在政策上进行统筹,出台指导意见,目前具体方案正在研究。 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共享 线联平介绍说,“双培计划”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北京地区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给在北京学习的学生更多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今年准备把部分市属院校和部分中央在京院校组成培养人才的联合体,通过联合培养使教育水平得到提高。线联平表示,“双培计划”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计划,要促进不同学校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共用,这是合作办学的新模式。学生的学籍仍在招生的学校,学校之间资源共享进行合作培养,今年主要在北京籍学生中进行试验,尚属摸索阶段,也会惠及远郊区县的学生。 线联平表示,现在初步确定一批专业进行试验,这些专业主要是根据国家和首都发展急需的专业,北京地区高校的有特色、高水平的专业以及就业中对人才需求迫切的专业。目前,“双培计划”的专业数量、名称和招生计划正在研讨当中,预计在招生报考之前就能公布具体方案。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配置 今年高招仍将有指标定向投放生态涵养区考生,并将对招生计划作出调整。线联平介绍,今年的定向投放指标将增加到200人,具体落实方案正在研究中。 线联平表示,推进九年一贯制等教育模式是新任务,现在还在筹备阶段,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具体情况预计将在今年第一季度或者第二季度初就会公布。 去年,本市小升初、幼升小政策加严,限制跨区,就近入学比例提升,但是各区之间的教育资源仍不均衡。对此,线联平表示,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区域内的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布局和配置,本市采取了组合拳的方式、多种渠道解决提供优质的受教育机会;另一方面要采取名校到城乡结合部和生态涵养区办分校的模式,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今年,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仍需要“五证”齐全,北

2019年全国31省市异地高考政策汇总

2019年全国31省市异地高考政策汇总 摘要:天津高考学习信息网为大家带来异地高考政策《异地高考政策:2019年全国31省市异地高考政策汇总》,帮助大家及时更新异地高考政策相关资讯,了解异地高考相关资讯。更多异地高考政策相关信息可以关注高考政策专栏。 2019年全国31省市异地高考政策汇总 近期,全国各省市相继开启2019高考报名以来,我们在新浪高考家长群收到各地家长的提问:随迁子女希望在上学的城市参加高考,应该办哪些手续? 为解决考生家长关于异地高考的困惑,新浪教育整理了全国各省份异地高考政策,以供参考。 在我国,不同省份对异地高考报考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随迁子女异地参加高考必须满足一定的高中学籍年限,且考生家长需有稳定的住所(含租赁)、稳定的工作且在一定时间内上缴社会保险。 北京 在北京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须符合: 1、持有在有效期内的北京市居住登记卡、居住证或工作居住证。 2、在京有合法稳定住所,有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 3、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中的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已满6年(2013年9月至2018年8月是连续,不含补缴)。

4、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 只要符合上述4个条件,随迁子女就可以申请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 需要注意的是,随迁子女考生必须通过申请条件审核并参加高考报名后,才可以参加2019年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未提出申请、未通过申请条件审核或未参加高考报名的考生不能参加在京高职考试招生。 上海 1、积分达到标准分值的《上海市居住证》持证人的同住子女,且在本市参加中考或父母一方连续持有《上海市居住证》3年,同时须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 2、为《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证》留学人员持证人的同住子女,且须本市高中阶段学校毕业。 3、父母双方或一方现属上海市常住户籍,考生本人持《上海市居住证》,且考生须是参加本市中考并具有本市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的应届毕业生或2018年已列入本市高考报名库的往届毕业生。 4、父母双方或一方是经市政府合作交流办认定的驻沪机构工作人员,且考生须是参加本市中考并具有本市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的应届毕业生或2018年已列入本市高考报名库的往届毕业生。 5、父母双方或一方是在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在站人员,且考生为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