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陆军特种作战学院主官亮相:肖秋良、谢贻平分任院长、政委

陆军特种作战学院主官亮相:肖秋良、谢贻平分任院长、政委

陆军特种作战学院主官亮相:肖秋良、谢贻平分任院长、政委
陆军特种作战学院主官亮相:肖秋良、谢贻平分任院长、政委

陆军特种作战学院主官亮相:肖秋良、谢贻平分任院长、政

字号

副军级陆军特种作战学院亮相后,该校领导班子近日正式披露。

8月8日上午,赵乐秦(右二)会见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院长肖秋良(左二)、政委谢贻平(左一)等。桂林日报图

据《桂林日报》报道,8月8日上午,广西桂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在榕湖饭店会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院长肖秋良、政委谢贻平。

陆军特种作战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孙晓勇、王炳军、赵亮江、肖云开,桂林市领导彭东光、赵仲华、陈荣茂,桂林警备区司令员刘礼智、政委王致参加会见。

上述官方媒体证实,肖秋良、谢贻平已履新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军政主官职务。

公开信息显示,肖秋良曾任原总参二部综合局副局长等职。谢贻平早年曾在原南京军区服役,后调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政治部主任,2015年改任该校副政委。

另据“军报记者”微信公众号此前报道,今年成立的陆军特

种作战学院,以特种作战学院、桂林综合训练基地(原桂林陆军学院)为基础组建,副军级,主校区在桂林,占地12000余亩。

原特种作战学院此前已有较长的办学历史,早在1978年,国际关系学院就已开办侦察与特种作战指挥专业。2011年,国际关系学院侦察与特种作战指挥专业和原军事体育综合

训练基地合并组建特种作战学院。

该学院曾培养了十五大代表冯敏,十六大代表赵正涛,十七大代表黄和平,十八大代表刘珪,“特战英雄”扈华国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黄埔海军学校沿革

黄埔海军学校沿革 黄埔海军学校沿革 黄埔海军学校沿革黄埔海军学校位于黄埔长洲岛内,其沿革概况如下: 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魏源等人已经看到中国的船炮不及英国,积极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但被清朝统治者斥为一派胡言。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及地方大官僚终于承认西方的船坚炮利,展开了洋务运动,在许多省份建立起近代军事工业,制造枪炮、舰船,开设水师陆师学堂,训练军队,建立新式陆海军。黄 埔海军学校的前身---广东水陆师学堂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 清光绪二年(1876年)秋,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两广总督刘坤一以八万元购买了香港黄埔船坞公司在黄埔的坞厂设备,准备在其中于仁船坞旧址设立西学馆。翌年(1877年),刘坤一奏捐前兼粤海关所得的平余银十五万两发商生息,作为储备洋务人才之用。光绪六年(1880),两广总督张树声、广东巡抚裕宽, 就上述款内拨银在黄埔长洲建造实学馆,以市政司龙易图兼主其事,并调福州船政后学堂教习及监督,粤绅汤金铭、汤金铸兄弟回粤筹办。由汤金铭负责筹建可 容百余学生的楼房一座,用银二万两,光绪八年(1882年)四月竣工。实学馆建成后,考选学生五十名,于六月开学,教习外文及算法,培养造船人才。 光绪十年(1884年),张之洞督粤,至实学馆视察,认为该馆生徒学业,尚堪造就。逐改名为博学馆。 张之洞也是洋务派大官僚,主张模仿西洋设立水陆两军专学训练军队的办法,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六月十四日,会同广东巡抚吴大澄奏请创办广东水陆师学 堂,获准调用前船政提调吴仲翔任总办。学堂最初聘请洋教习三员,其中水师驾驶为英籍,陆师语文、测算兼操练正副教习为德籍;汉人教习十一员,其中水师

黄埔军校所有学期长沙学员名单

黄埔军校所有学期长沙学员名单 夏曦:长沙分校政治部主任 陈毅、熊雄、张秋人、肖楚女、包惠僧、毛泽覃、于树德、胡公冕、韩麟符、安体诚、高语罕:政治教官 林芝云1901 湖南湘潭湘鄂赣边清剿区司令52 镇反处决少将 冯毅1900 湖南湘乡冀侯战地党政指导委员会办公厅总务处长47年7月退役少将 陈谦贞1899 湖南道县琴仙20师59团3营营长27 08 江西瑞金阵亡 陈选普1904 湖南临武浙江保安6团团长36 初浙江病逝 刘仇西1897 湖南望城红10军团军团长35 08 江西南昌被捕杀害 游步瀛1903 湖南宝庆11军25师参谋处长27 福建平和阵亡 蔡粤1900 湖南华容1军1师1团副营长27 01 29 江西龙游阵亡 陈皓1898 湖南祁阳工农革命军1师1团团长27 12 湖南茶陵判逃处决伍文生1899 湖南耒阳犹群20军1师1团党代表27 08 江西会昌阵亡 邓文仪1905 湖南醴陵雪凉"行政院"内务部政务次长97年在世少将 谭鹿鸣1901 湖南耒阳1军1师副营长25 10 13 广东惠州阵亡 王尔琢1903 湖南石门蕴璞红4军军委委员28 08 25 江西崇义阵亡 蒋森1900 湖南衡阳服务社会 宋希濂1906 湖南湘乡萌国川湘鄂绥靖公署主任93 02 14 美国纽约病逝中将 戴文1902 湖南宝庆子荷湘西纵队司令兼邵阳城防司令87 湖北武汉病逝少将 谢翰周1899 湖南宝庆竹青浙江警备1师1团3营营长27 08 27 浙江阵亡陈平裘1902 湖南道县国防部部附49年移居美国少将 宋雄夫1900 湖南宁乡1军1师连附26 秋江西南昌阵亡颜逍鹏1900 湖南茶陵海谟"内政部"次长82 12 31 台湾病逝少将 肖洪1900 湖南嘉禾译青军校管理部主任31 春江苏南京暗杀上校 朱一鹏1900 湖南湘乡教导2团区队长25 10 广东河婆阵亡 王冠湖南新化第54师322团团长陆军少将36年后不详 谢宣渠湖南浏阳1904 国防部战地点检组组长陆军上校46年起从事地下工作, 76年病逝 洪士奇湖南宁乡1903 中央炮兵学校校长陆军少将49年逃台,65年退役,82年10月病逝美国 罗拔伦湖南湘乡 伍万春湖南耒阳 岳麓湖南宝庆30年3月于河南阵亡 欧阳松湖南衡阳25年8月东征时阵亡 廖开湖南长沙 鲁宗敬湖南浏阳1898 广州绥靖公署军法处执行监陆军少将49年逃台,76年5月病逝 吴盛清湖南郴州26年11月于江西阵亡 张栋湖南浏阳 郑会煊湖南宁远炮兵第3团团长陆军中校35年后不详

著名讲武堂及军校毕业之民国高级将领

著名讲武堂及军校毕业之民国高级将领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日本于明治维新后的1874年创办的一所培养陆军军事人才的学校。1895年甲午战争清军战败后,清政府开始创练新式陆军,深感军事人才缺乏,于是,开始向日本派选军事留学生。留学生先要在预备学校即振武学校学习一年到一年半,然后到军队实习半年到一年,才有资格入读士官学校,学制为一年到一年半。这些“士官生”回国后,便成为清朝新军的军官以及各地讲武堂的教官。在民国期间, 他们更是北洋军和国民革命军的重要将领。 于珍(8期)、马晓军、王俊、王风清(5期)、王永泉(4期)、王廷祯(1期)、王汝勤(3期)、王金钰(9期)、王树常、王柏龄、王毓文、方声涛、方鼎英、孔庚(6期)、尹昌衡(6期)、卢金山(3期)、卢香亭、叶荃、曲同丰(3期)、朱绶光、许崇智(2期)、汤恩伯(18期)、刘斐、孙传芳、孙定超(肄业)、杜锡钧、杨飞霞、杨澄源(11期)、李伯庚、李明灏(13期)、李烈钧、李根源、吴光新(3期)、吴思豫、哈汉章(2期)、谷正伦(11期)、邹作华(12期)、何成濬、何应钦、何柱国、何海清(4期)、陈仪、陈宦、陈倬、陈文运(3期)、陈嘉佑、张轸、张子贞(8期)、张开儒、张凤翙(6期)、张岚峰、张树元(3期)、张諝行(8期)、张湘泽、张翼鹏(5期)、欧阳武、周骏(6期)、周文炳(3期)、周荫人(6期)、周道刚(3期)、罗广文(20期)、罗佩金、赵又新(6期)、赵恒惕(6期)、胡谦、胡三余、胡景伊(3期)、姜登选(5期)、宫邦铎(3期)、洪士奇(21期)、姚以价(6期)、贺耀祖、顾品珍(6期)、贾德耀(3期)、钱大钧、徐树铮、郭宗汾(14期)、唐星、唐在礼(1期)、唐继尧、黄国梁、黄慕松、阎锡山、韩麟春、蒋方震、蒋作宾、蒋雁行(1期)、蒋尊簋(3期)、傅良佐(3期)、程潜(6期)、蓝天蔚、戢翼翘、蔡锷、蔡文治、潘矩楹(3期)、魏邦平、魏宗翰、日本其他军校或学校:方振武、邓泰中、朱绍良、刘士毅、刘仲荻、李明扬、余际唐、但懋辛、沈鸿烈、陈其美、周亚卫、竺鸣涛、胡景翼、贺奎、聂宪藩、郭希鹏、黄兴、蒋介石、谢刚哲、葛敬恩、熊克武、 美国西点军校:王赓、孙立人、温应星; 美国诺威治军校:何浩若; 美国寇提斯飞行学校:陈庆云、张惠长; 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等:林遵、温树德、曾以鼎; 法国圣西尔军校:唐豸; 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萨镇冰; 英国炮工通军校:龚愚; 比利时皇家军校:黄大伟; 北洋武备学堂

全球十大顶级军校

全球十大顶级军校 9 月3 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大会将在北京举行,并将举行盛大阅兵,这将不仅是中国首次在10 月1 日国庆节以外的日子举行阅兵式,也打破了我国此前逢十年一次阅兵的惯例。老查也挺激动,想应个景,今天的文章就让我们顺便来盘点下全球著名的顶级军校吧!美国西点军校美国西点军校(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at West Point)的正式名称是" 美国陆军军官学校", 建于1802 年,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军事学院之一。学校位于纽约市北郊的哈得逊河上" 肘状" 的三角岩石坡地上,该地点被当地人称为" 西点",故习惯上又称其为" 西点军校"。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西点曾经是美利坚开国总统华盛顿所率军队的驻扎地。当我们赞美一个学校或者组织是人才辈出的地方的时候, 总是禁不住赞叹, 这是某某的西点军校。由此可见", 西点军校" 在大家心中的分量。凡是有美国参与的战争, 就一定有西点军校毕业生的身影。美国内战的60 次重大战役中, 西点毕业生指挥的战役就有55 次, 这里曾为美国培养出3700 多位将军和两位总统,也是美国企业家的摇篮。在世界500 强企业里,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 多名,副董事长2000 多名,总经理董事级别的高级管理人才超过5000 名。

因此西点也号称" 美国将军的摇篮"、" 美国最优秀的商学院"。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前身伍尔维奇皇家军事学院于1741 年由英国国王乔治 二世签署文件批准建立, 伴随着曰不落帝国的旗帜翻山越岭、漂洋过海, 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已经走过了270 多年的历史。从这所学校里走出来的杰出人物有英国首相丘吉尔、著名军事家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罗伯茨、亚历山大和费斯廷等。历史上,英国军队陆军参谋长多是由该校毕业生担任。其中,前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及蒙哥马利、罗伯茨、亚历山大等10 多名陆军元帅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此外,英国王室也有入军事学院学习的传统。同为世界四大军校, 和大名鼎鼎的西点军校相比, 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似乎" 低调" 得多。但如果说桑赫斯特不如西点, 恐怕没有一个英国人会服气。他们会说, 桑赫斯特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以及享誉世界的领导人才课程。桑赫斯特血液里流淌着的是绅士风度、贵族气质、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刚柔并济的教学理念。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更像是一位典型的英国绅士, 在历经沧桑岁月后仍旧保持自己固有的低调与优雅。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伏龙芝军事学院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 声誉,这是因为它在80 年的历史中培养出了很多出类拔萃的军事人才,如赫赫有名的朱可夫元帅、科涅夫元帅、崔可夫元帅等都是该院的毕业生,我军中也有些高级将领毕业于

中央军校第七分校

中央军校第七分校《王曲》和《力行》月刊 描述:中央军校第七分校十六期生毕业纪念特刊图片:

描述:中央军校第七分校理论期刊[力行]创刊号及续刊 图片: 中央军校第七分校《王曲》和《力行》月刊 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校本部,设于长安王曲镇城隍庙内,一般常简称该校为“王曲军校”。学校政治部从1938年创办校刊,即以“王曲”为刊名。《王曲》内容,主要报道学校一般活动情况,担负教职员生通讯联络工作,还介绍国内外时事与评论。主编由政治教官方本裕担任。该刊为八开本,每期约二十多页,多数向校内各单位赠阅,少数对外出售。到1944年,共出版了四十多期。 《力行》月刊是由政治部副主任余纪忠领导,于一九四零年出版发行的。远在南昌行营时期,邓文仪组织了个“力行社”,出版过《力行》杂志。杨永泰(政学系,蒋介石侍从室)被刺身亡,邓文仪涉嫌,派往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武官后停刊。当时胡宗南、葛武檠等均系“力行社”成员。胡宗南为了标榜“力行社”的旧缘,指示出版《力行》月刊。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刊物,内容以社会科学领域的各科学术为主,自然科学方面的稿件也刊登。陈绍奏,王九思、宁一先等先后任主编。编辑部设

在王曲太师洞,撰稿者多是七分校的各科教官、大学教授等。发行量也多,除西北各省及河南外,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订阅者也甚多。其中西北联合大学、河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大学、中央大学、重庆大学、成都大学、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农学院等高等学府的撰稿者和订阅者为数都不少。主编宁一先,编委会主任余纪忠,余纪忠的胞妹余忠玲也为这个刊物的编辑出版倾注了不少心血。 [ 此帖被shan801在2008-10-23 23:55重新编辑 ]

黄埔军校1-23期本校学生入学、毕业时间一览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1924年5月至1924年11月30日)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1924年8月至1925年9月6日)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1925年1月至1926年1月17日)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四期(1926年1月17日至1926年10月) 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期(1926年3月至1927年8月15日)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南京第一总队(1928年4月23日至1929年5月15日) 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第六期黄埔第二总队(1926年10月至1929年2月24日)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南京第一总队(1928年12月28日至1929年12月28日) 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第六期黄埔第二总队(1926年10月至1929年2月24日)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第一总队(1930年5月至1933年5月)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第二总队(1930年10月15日至1933年11月25日)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1931年5月1日至1934年5月8日)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第一总队(1933年7月15日至1936年6月)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第二总队(1933年8月至1937年1月)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一期第一总队(1934年9月至1937年8月)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一期第二总队(1934年9月至1937年10月)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二期(1935年9月28日至1938年1月20日)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三期(1936年9月1日至1938年9月16日)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第一总队(1937年12月26日至1938年11月)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第二总队(1937年10月26日至1939年9月)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四期第六总队(1937年9月至1939年1月)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五期(1938年1月1日至1940年7月21日)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六期第一总队(1938年10月至1940年12月25日)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六期第二总队(1939年1月17日至1939年7月.10月)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六期第三总队(1939年春至1940年4月)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七期第一总队(1940年4月15日至1942年4月12日)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七期第二总队(1940年5月6日至1942年11月2日)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七期第三总队(1940年6月12日至1942年2月15日)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八期第一总队(1941年4月1日至1943年2月)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八期第二总队(1941年12月25日至1943年10月8日)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九期第一总队(1942年12月25至1945年4月)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九期特科总队第二总队(1942年12月25日至1945年3月)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十期(1944年3月20日至1946年12月25日)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十一期: 成都南校场督练区步兵第一、二大队,辎科独立第三大队(1944年6月1日至1947年8月22日) 成都皇城督练区步兵步兵第三、四、五、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通信兵第一大队、战车独立中队(1945年1月3日至1947年12月25日) 成都北校场督练区步兵第六大队(1946年10月1日至1948年6月) 成都北校场督练区步兵、十一大队、工兵、通信兵第五中队(1946年1月至1948年7月7日) 西安督训处步兵第七、八、九、十大队、骑兵、炮兵、辎重兵、工兵、通信兵中队(1944年8月1日,10月1日至1947年9月18日)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十二期第一总队(1947年12月29日至1949年2月12日)

将星闪耀:民国的中国四大军校

将星闪耀:民国的中国四大军校 2011年正值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虽然现在距离辛亥革命纪念日(10月10日)还有一段时间,但各地媒体已经摩拳擦掌,开始为纪念活动预热了。我们知道,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来,清政府、北洋军阀及民国政府为了培养新式军队创建了许多军校,其中著名的有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堂等。这些军校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今天,我们就介绍几所跻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国保”)的军校,既飨读者,也为纪念辛亥革命热身。 保定军校旧址,现已开辟成为纪念馆。

部分保定军校毕业生名单。 保定军校:一手培养出“黄埔系” 稍谙近代史的人都知道:保定当年可是直隶首府,辖道京畿,在这里担任总督的都是位高权重、叱咤风云的人物。190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保定东关外创练新军,成立北洋行营将弁学堂,由冯国璋任校长。后又改名为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通国陆军学堂、陆军随营学堂、陆军大学堂等。1912 年,民国改元后正式更名为陆军军官学校。由于军阀之间混战不断,军校在培养了九批学生后,终因无以维系,于1923年停办。 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所正规化的高等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里的毕业生不仅人数多,而且质量优。如果算上清末,保定军校毕业后成为将军的有名有姓的毕业生就有1800多人,其中不乏蒋介石、陈诚、顾祝同、傅作义、张治中等国民党领导人和高级将领,还有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叶挺、赵博生、董振堂等一批将军。黄埔军校的教官中毕业于保定军校的足有五六十人,因此说“黄埔系”是“保定系”一手培养出来的毫不为过。 遗憾的是,当年规模宏大的军校校舍已经毁弃,如今仅存遗址。据记载,军校所在地原是一座拥有千亩庙产、殿宇百间的关帝庙。也许是想借助武圣人的神力庇佑,关帝庙后来被改为兵营,然而1900年却遭到了八国联军的焚毁。袁世凯筹资扩建的军校依然选址在关帝庙,又扩充了周围的部分农田和民宅,总占地面积一千五百余亩。校舍建筑格局仿日本士官学校,分校本部、分校(包括小教场)、大操场和靶场四部分。校本部居中心,按照中国

黄埔军校

编辑本段学校简介 首任校长:蒋介石 现任校长:全子瑞 原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 现地址:中国台湾省高雄县凤山市维武路1号 现面积:173公顷 黄埔军校 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曾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 [1]1924 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尔后其学员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1946年行宪之后中国国民党名义上移交军队于国家后改称“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至今。 孙中山手书黄埔军校训词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亲历美国空军军官学校

亲历美国空军军官学校 2011-05-27 03:00:08| 分类:基地与摇篮 | 标签:空军美国学院 |字号订阅 上星期我飞到科罗拉多的丹佛市,带朋友到城市附近去徒步爬山几天。特意抽空来到世界著名的美国空军军官学校参观。我以前来过这里两次,都是参加朋友孩子们的毕业典礼。今天在这里参观了一整天。又碰巧遇上一位朋友也不期而遇地来到此地,参加他儿子的毕业典礼。他乡遇故知,此行乃一举多得也。 一点简介 美国空军军官学校(United States Air Force Academy)是美国空军培养初级指挥军官的院校。学校的校园占地18,500英亩(75平方公里),位于落基山脉兰帕特山的东边,科罗拉多州春城以北。学员区的海拔为7,258英尺(2,212米)。学校由建筑师沃尔特·内奇与美国SOM设计所设计。 学校招收17岁至22岁的高中毕业的未婚美国公民以及少量外籍学员,多数体格具备飞行员标准。空军军官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把有前途、优秀的年轻人培养成有知识、有能力、守纪律的空军 初级军官,并担当起领导世界上最好的航空力量的重任。由于美国空军单独成军较晚,所以它是美国五所初级军事院校中最年轻的一所,第一届学员于1959年毕业。学员经过4年的学习后 将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大多数毕业生将被委任为美国空军少尉军官。另外,学校还是科罗拉多州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近一百万游客前去参观. 空军军官学校坐落在纵贯北美洲的落基山脉东麓,位于美国中部科罗拉多州境内,是根据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的第325号法令并经美国国会批准,于1954年4月1日正式成立的,直属美国空军部领导。在学校的奠基纪念碑上铭刻着空军军官学校的校训:“知识是一个人的飞行生涯的源泉”。 由于空军是高技术军种,而空军学校的培养对象是未来的空军指挥官,因此该校对入学新生的条件要求特别高:入学当年的年龄在17至22周岁之间;具有美国公民身份(经批准入学的外籍学员例外);符合领导、学业、体质和卫生标准;未婚,无需赡养他人;身高在163至198公分之间,视力不低于20/50。此外,申请人通常要由总统、副总统和国会议员提名。即使得到空军军官学校初步认可后,候选人还要过初步体检、空军测试和大学入学考试三关。学校实行4年制教育,课程分为必修、主修和选修三种,约有70门课程,主修课分科学与工程类和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类。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每期30%以上的淘汰率,这是由负责对学院进行全面鉴定,以判定学员是否能继续完成学业和顺利毕业并到部队任职的纪律委员会决定的。这样严格的入学条件、学习要求使空军军官学校—这个初级院校中最年轻的一所,自建校以来为美军输送了数万名飞行员和军官。目前空军部队的主要领导人和大部分飞行员均是空军军官学校的毕业生.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这所学校的详情,看完下面的照片可以继续阅读。

黄埔军校简介

黄埔军校简介 1921年(辛酉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广州黄埔。关于校长人选,最初决定为程潜,而以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但是蒋介石不愿在程潜之下,跑到上海消极对抗。并派张静江找孙中山说情,孙中山才在5月3日任命蒋介石为校长。在此过程中,蒋介石曾辞去军校筹备委员长一职。 对其原因许多学者进行了探讨,除众所公认的财政问题外,蒋介石辞职的深层次原因是对广东政局的现状,尤其是对自己在国民党改组以后未能得到相当的地位和权力强烈不满。“蒋对一些革命的根本问题,如联俄、联共等,思想上有保留,又不宜公开说出,便在行动上采取消极态度。”蒋介石辞职“有不满意职位低微的原因,也有玩弄‘以退为进’的政治权术的意味。军校成立后,以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后为周恩来)、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5月5日开始入学。6月16日,举行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孙中山还宣布训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此训词其后成为国民党党歌及官校校歌,并由陈祖康谱曲,该校歌从黄埔五期开始传唱至今。 1925年1月25日,黄埔军校成立“青年军人社”廖仲恺任社长,2月1日该社刊物《青年军人》第一期出版。黄埔军校最初有许多从苏联来的教员,但在北伐战争期间蒋中正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破裂,所以这些苏联教员离开了。 1926年,根据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陆军军官学校扩大改组,于同年3月正式命名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后,1926年10月27日,国民党中央先决定在两湖书院旧址设政治训练班,后改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科,后将黄埔第五期政治科学员移往武昌就读。12月,又决定将黄埔五期炮兵、工兵科移来武昌就读。 黄埔军校校旗1927年1月19日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1927年3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校歌被明定为中华民国国歌的歌词。革命家宋绮云、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文学家谢冰莹,都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毕业的。郭沫若曾任政治部教官等职。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分裂,于是在广州、武汉和南京分别出现了三所黄埔军校。在武汉,3月22日,武汉国民政府以国民党中央的名义,决定将武汉分校扩大改组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开展讨蒋斗争。七一五政变后,黄埔五期学员被迫毕业离校,军校整体改编为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团长是由第四军参谋长叶剑英同志兼任),成为后来广州起义主力,武汉军校暂时解散。 1927年9月宁汉合流后黄埔军校该校迁往南京。在广州,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依然开办。黄埔军校校徽1928年5月,由副校长李济深决定将学校改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校只剩下718人坚持至毕业,其余散往武汉、南京等地,称黄埔六期生。 1929年9月10日,在南京,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名义,改学校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并陆续成立潮州、洛阳、湖南、湖北、江西、广州、成都、昆明、南宁、西安、新疆等多所分校。第七期学生毕业后,1930年9月,学校被要求停办,1927年底,在南京由蒋介石决定自行成立(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宣誓反共。1931年3月,以中央军事委员

曾孙曾昭柯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十五期

曾国藩曾孙曾昭柯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十五期 站长王坚整理 1857年,曾国藩亲自在富厚堂营建了思云馆。1865年天京攻克后,他又令子曾纪泽回乡,与曾国荃、曾国潢两叔商议建起了总建筑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府第,其中有两栋三层2500平方米的大书楼。曾国藩及其两个儿子曾纪泽、曾纪鸿分别拥有属于自己的书楼。书楼建成后,曾国藩对书架怎么做,书籍怎么放,怎么收藏,管理人员怎么物色都有详细的交待。从书楼建成到解放后,先后有四任书楼管理人进入曾府,管理书籍档案。曾府兰台第四代传人王席珍至今尚健在,已84岁高龄。 曾国藩家府藏书及重学思想对后代成长产生巨大影响。曾氏后裔作为封建社会的“高干”子弟,无论从军、从政或事业,皆能善始善终,各有建树,名人层出不穷。 后三代中,子辈有著名的外交家曾纪泽,著名数学家曾纪鸿;孙辈有23岁中翰林院最年轻的进士曾广钧,国民党国防部长俞大维的母亲曾文珊;曾孙辈有著名教育家曾宝逊、曾约农,大学教授曾昭权、曾昭桓等。 曾国藩是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故居所在的双峰荷叶镇域在春秋、战国时属楚,秦属长沙郡湘南县,汉属长沙国,之后的1600年除隋时属衡山县外,从南朝宋起到新中国建立,荷叶一直属湘乡县范围,1951年起随双峰县析出而一直属双峰县,故至今人们习惯性认为曾国藩故居在湘乡。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荷叶白玉堂人。道光十八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历官礼、刑、工、兵、吏部侍郎。咸丰二年充江西乡试正考官。是年奉旨以在籍侍郎身份帮办湖南团练。湘军统帅。旋任两江、直隶总督,封一等毅勇侯,拜体仁阁、武英殿大学士、谥文正。 学术界认为曾国藩是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人物,中国近代化的发轫者,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者。有《曾国藩全集》及选编的《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古文四象》等著作传世。 曾国荃 曾国荃(1824—1890),字沅甫,曾麟书第四子。他在族中排行第九,故湘军中人呼其为“九帅”。 曾国荃5岁入父亲“利见斋”读书。道光二十七年七月以府试案首入湘乡县学。咸丰五年考取优贡。按清廷制规,他可以去京师参加廷试,入国子监学习,不料此时长沙至京师的路途被太平军所阻,他失去了朝着科名仕途继续迈进一步的机会。从此一生无缘跻身于“翰苑”。于是他投笔从戎,招募“湘勇”,独成一军,号曰“吉字营”。日后,他拥有5万精兵,成为湘军中最强大的主力。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在“曾铁桶”的久困之下,终在同治三年六月被其攻破。曾国荃无缘科名跻身官场,却因武功累官至两江总督,署理礼部尚书,封一等威毅伯,死后谥号“忠襄公”。 曾国藩之子 1.曾纪泽 曾纪泽(1839—1890),字吉刚,曾国藩次子。曾纪泽一生没有进过正规的书院,主要靠自学成才。承荫出仕历任兵、户、刑、吏部侍郎,出使英法大使,袭一等毅勇侯。谥“惠敏”公。 曾纪泽在收复新疆伊犁的谈判中,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收复失地几千公里。 曾纪泽书法颇工。32岁始学英语,可与英人直接对话。有《曾惠敏公遗集》17卷行世。《清史稿》有传。 2.曾纪鸿 曾纪鸿(1848—1881),字栗诚。曾国藩三子,特赏举人一体会试。兵部武选司郎中,诰有奉政大夫。 曾纪鸿为清末著名的数学家。有《圆率考真》、《对数详解》、《栗布演草》等数学专著行世。另有《宏贲斋经解诗文》手稿,现藏湖南图书馆。 曾国藩之孙 1.曾广銮 曾广銮(1873—1920),字君和。曾纪泽三子。清正一品荫生,花翎郎中衔,承袭一等毅勇侯,云骑尉世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诰授光绿大夫、建威将军。辛亥归田。 2.曾广钧 曾广钧(1866—1930),字重伯。曾纪鸿长子。清特赏举人一体会试,光绪十五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奉旨记名出使大臣,钦派湘鄂四十九营总翼长、奏派统领钢武马步炮队全营出关援韩。指省广西知府,辛亥归日田。著有《环天室诗钞》《河洛算术》等多种手稿,现存湖南图书馆。

廖士翘与黄埔军校

廖士翘与黄埔军校 廖士翘是黄埔军校创建初期著名教官,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专攻工兵地形筑城战术,曾任黄埔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兵科主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附设军官团高级教官,后参与步兵学校筹备建校,曾任中央陆军步兵学校教育长。是国民革命军早期工兵、步兵兵种教育先驱者与军事教育理论家。无论是史载资料,还是民间流传,对于廖士翘在黄埔军校以及民国时期军事教育领域之贡献,都少有报道传闻。笔者依据历史档案资料、前人回忆文章以及后人记述情况,对于廖士翘毕生作出简要介绍。 武学师道,黄埔崛起 廖士翘(1892-1951)别名麟衍,别字卓如,别号世桥,江西修水人。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保定陆军速成学校工兵科毕业。1892年5月11日(四月初二)生于江西修水县安乡(黄沙桥乡)长坑村桃树坑寓所。1899年9月入乡塾启蒙。1905年9月起,师从知名乡塾刘伯阶读书。1908年9月,入县立梯云高等小学堂学习。毕业后,于1910年9月考入南昌陆军小学。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赴金陵加入学生军参加北伐。1913年7月,参加“二次革命”军事活动,失败后隐居乡间。1913年10月23日,考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毕业后返回原籍,任县立高等小学堂

教员。1917年1月,再入河北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学习,毕业后入伍从军。1920年10月,获得举荐并官费保送日本留学,先入日本陆军振武学校完成预备学业,继入日本陆军联队工兵大队实习。1921年4月,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4期工兵科学习。1923年7月毕业。回国后,廖士翘应李明灏(士官13期步兵科毕业)邀请南下广东,经程潜举荐先任驻粤“攻鄂军”总司令(程潜兼)部参谋,后任广州大元帅府大本营军政部科员,继任广东肇庆讲武堂筑城教官。1923年10月,任设立于广州黄埔长洲岛广东海军学校旧址的大元帅府军政部(部长程潜)军官教导营营长,该营为入伍生-预备军官训练机构,是当时设立于广州地区、早于黄埔军校的预备军官学校。该营设立后招生4个连,有近500人参加入伍训练,三分之二为湖南籍青年学生。程潜因重任在肩,将训练教育事宜全权委托廖士翘负责,教官主要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生为主,如沈静任战术教官;第1连连长程宣,是程潜侄子;第2连连长章鸿春,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骑兵科。此时,廖士翘因家眷住在广州市内,他每天早晨乘专用小汽船到黄埔岛,下午或临近傍晚,训练完毕才返回市区,因船小风大有时颠簸起伏,来回20里水路颇为艰辛。半年后于1924年1月,程潜征得大元帅府大本营同意,将军官教导营改为广州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校址迁移广州近郊北校场,校长仍由

黄浦军校黄浦军校

介 黄埔军校(Whampoa Military Academy) 陆军军官学校(R.O.C. Military Academy) 1924 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然后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1946年中国国民党移交军队于国家后改称“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到现在。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军校建立以来,以孙中山的“创造革命军队,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以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成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实行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大革命为目的。一方面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一方面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军校采用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广大黄埔师生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黄埔军校自1924年6月在广州创办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高雄县凤山市,在大陆共办了二十三期,在台续办至今已七十三期,在大陆时期其毕业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计有41386人。名将辈出,战功显赫,扬威中外,影响深远,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显赫地位。而昔日的黄埔军校旧址于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本段]校史 1923年9月,孙中山派蒋介石访问苏联,学习建军经验。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命名成立的“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28日选定广州长洲岛上的原广东陆军学堂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址上建立军校。5月,任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随后,任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来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应钦为总教官。此外还有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张秋人等共产党人担任教官及各方面负责工作。 孙中山在开学典礼结束后,同蒋介石、何应钦、王柏龄合影1924年5月,从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录学生350名,备取120名。5月5日开始入学。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场给青年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孙中山的训词后来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1925年2月,军校出师东征使用的校名为中国国民党党立陆军军官学校,以排斥共产党人在校内的黄埔军校及台湾陆军军官大学校徽地位。学校在当时集中了革命军中有才能的人。黄埔军校最初有许多从苏联来的教员,但在北伐战争期间蒋介石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破裂,所以这些苏联教员离开了。

李一平和他的庐山学校

李一平和他的庐山学校 李一平的名字不为人所熟悉,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被一些人视为“怪人”,摄影家林植夫却为之摄影并题字称他为“中国之吉田松阴”(吉田松阴是19世纪日本著名爱国志士);在庐山,人们将李一平与严重、青松和尚三人称作“庐山三杰”。 李一平很多地方确实与众不同:他姐弟二人,家里有一份不薄的家产,父亲死后,论理他当继承全部财产,他却全给已出嫁的姐姐,自己不要一分;他交游广泛,与林森、陈铭枢、龙云、严重、陈诚、陈三立祖孙、李四光都有深交。年轻时他崇拜佛学大师欧阳竟无、词曲大师吴梅和诗文大家陈散原,与之不离左右,可他却“近陈不研诗,亲吴不习谱,时时随欧阳,亦不攻梵语”(陈小从诗)。 李一平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他却不愿将所历往事写出来,也很少与人谈及。20世纪80年代初,他家乡来函希望将他的经历写出来,他回信道:“……家乡父老子弟,不忘衰朽,盛情极感。惟传闻事实,大多失真,撰稿万万不可发表。” “我生活在一个波涛汹涌、地覆天翻的历史时代,平生际遇经历,曲折复杂,即同辈友好且不易理解,你们这一辈

人,更难说得确切清楚。我自己是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也暂不能理出头绪,响应号召,写成回忆,你们根据辗转传闻,就更难着笔了。二十年前,庐山党委会根据民间传说,要将我写入庐山革命史,派人来商,为我所止。最近星子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又来函要我将当时教学情况写入县志,我也请他们暂缓着笔……一切为个人树碑立传的事,今后都不应再提。” 李一平,又名李玉衡,1904年1月28日生于云南大姚县李旗屯。一平姑父清末曾赴日本留学,后因身体不好提前回国。当时云南主政者为督军唐继尧,李的姑父很有才学,又与唐继尧是至交,所以回云南后唐任命他为腾越道尹。道尹这个官相当于今天的地区专员,腾越因为与缅甸接壤,情况特殊,所以腾越道尹权力似乎比地区专员还大,拥有别的地区道尹所没有的行政、外交与军事指挥权。姑父很喜欢李一平,总是将他带在身边,给他找最好的老师。从15岁起,李一平先后在昆明省立一中、上海南洋中学、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川、滇、黔补习班、江苏省立一中求学,1924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文科。1925年,李一平投身于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洪流中,参与领导了南京市的“五卅运动”。 庐山办学

相关文档